旅游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转型动力机制研究_以厦门市曾厝村为例_秦洋_邓伟骥

New Countryside Development新农村建设

摘要:随着城镇化与旅游业的快速发

展,厦门的旅游业目前已经转型升级为支

柱产业,厦门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城镇化进

程使城市规模不断拓展,出现了许多城中

村。而其中一些城中村在旅游城镇化的影

响下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转型成特色旅游

村。本文以曾厝为例,探究其在厦门旅

游城镇化背景下转型的动力机制及面临的

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旅游城镇化;城中村;曾厝

;转型;动力机制

1?引言

旅游城镇化,即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城

市发展并引导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带动城

市地域范围不断延伸和扩张,使城市的数量

不断增加。从消费角度是指满足人们由传统

的日用型消费向享乐型消费转变,从而提升

城市休憩和休闲功能的过程。

2013年,厦门入选“2013中国特色休

闲城市”,被授予“浪漫休闲之都”、“全

国温泉旅游示范城市”称号,全年游客量达

到4663.85万人,旅游收入达620.95亿元,

旅游创汇16.47亿美元,旅游业创造的增加

值占全市GDP已达9%,成为厦门市国民经

济支柱产业,2012年,厦门全市的城镇化率

已经达到了80.7%。

曾厝最早以小渔村状态存在,随后又

经过了粗放型发展阶段,2001年厦门大学学

生公寓建成后,曾厝逐步发展成为大学生

村,2010年厦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村内特

色商业与家庭旅馆业慢慢兴起,到了2013

年规模空前壮大。至今,曾厝在政府政策

的积极引导下,凭借区位、资源、历史文化

等优势条件已发展成为了厦门一个炙手可热

的旅游景点(见图1)。

2?

2.1?区位分析

曾厝村位于厦门岛东南部美丽的环岛

路上,与厦门大学、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旅游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转型动力机制研究

秦?洋 邓伟骥

图1?

图2?

New Countryside Development

胜区相邻,东至白石炮台并与黄厝接壤,西至胡里山炮台,南至环岛路并与大嶝岛隔海相望,北至御屏山西姑岭,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占地面积约18.73公顷(见图2)。2.2?历史变迁明朝之前的曾厝是厦门南部的一个自然村,自古就是出洋的要地,早期的村民过着传统的“男渔女耕”的生活;明清时,据《清 道光志》记载,曾厝“沙地宽平,湾澳稍稳,可避北风”,与航海及贸易有很深的渊源,时至明朝,这里成了海澄月港商船停泊地;曾厝是厦门最早的港口管理机构,成立于1617年,辛亥革命以后,曾厝经过建设变成了国民党的飞机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曾厝的军事要塞地位逐渐

失去,1965年曾厝改为了群星高级农业合

作社,1970年为前线公社前哨大队,改革开

放以后,华侨们满怀热情纷纷回厦门投资,

致力于家乡建设(见图3—5)。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在旅游城镇化和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曾厝旅游业发展势头

强劲,每年都吸引近百万以背包客为主的游

客,他们流连于此的各类特色主题客栈、音乐餐厅、小酒吧以及手工作坊。目前的曾厝

已从厦门的一个小渔村转型发展成为“全

国最文艺的城中村”。

3?

旅游城镇化对城中村的转型起着重要的

作用。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曾厝来讲,曾厝的

转型驱动力也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四个

方面,即区位优势的带动、资源优势的拉动、

旅游市场发育程度的推动以及政府监管规范

引导的牵动(见图6)。

3.1?区位优势的带动区位优势是旅游城镇化的基础,是曾厝

转型的先决条件,良好的区位和便捷的交

通不仅可以降低旅游成本,而且还可以节约交通时间,扩大旅游区域的影响范围。曾厝

位于厦门风景如画、交通便捷的环岛路,

周边有诸如鼓浪屿、中山路、莲坂、厦门大学等商圈,这些商圈的经济辐射力对曾厝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为曾厝休闲旅游

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客源。厦门大学商业圈是

5 群星高级社

图3?

昔日的曾家澳码头图

New Countryside Development新农村建设

曾厝的转型的源头,厦门大学商业圈与其

他商业圈最大不同在于,它蕴含着一种与厦

门大学艺术氛围相呼应的文化气息,与那些

人文商业地产标榜的文化艺术内涵相比,显

得更加的浑然天成。显然,区位交通优势是

曾厝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同时周边的大

学文化艺术氛围也推动着曾厝的业态发生

转变。

3.2?资源优势的拉动

3.2.1?环境资源

旅游活动的发生最基本条件是拥有舒适

的气候环境,厦门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

候,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夏无酷暑,常

年无冬,旅游四季皆适合;山海相依,山城

相间是厦门的城市特点,曾厝地处厦门岛

的南边,与沙滩、海洋、森林、山岩相依,

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海岸线上一处

生态环境优美的村庄。

3.2.2?文化资源

(1)早期渔村文化

曾厝在历史上最早是以小渔村形式存

在的。渔村的形成是因为它依山傍海的缘故,

千百年来,沿海居民以渔业为生,渔民的生

产生活习惯、海洋气候和气象、海上作业的

风险等等经过长期积淀形成一种文化,也就

是曾厝的“渔村文化”,渔村文化使曾厝

的形态具有偏远性、封闭性以及辽阔性。

(2)多元文化与宗教信仰

曾厝是闽南原生态自然村中的代表,

它包含了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

及厦门独有香火旺盛的民间圣妈文化等多种

风俗信仰。地域文化的差异造就了曾厝丰

厚的历史背景,在意识形态上,曾厝的发

展始终保留着这些信仰,村内历史建筑及空

间环境仍带有多元文化的烙印(见图7—9)。

(3)侨乡文化

厦门作为一个港口城市,曾厝作为厦

港的出海口,其居民早已开始了下南洋的经

历。在20世纪初正值厦门市政建设之时,

曾厝的华侨满怀热情纷纷回厦门投资。建

国后,随着社会环境逐步安定,侨乡曾厝

由单纯的消费型社会转向生产型社会,改革

开放后,沿海城市快速发展,曾厝在市场

经济的主导下,利用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吸

引外来旅游者,旅游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也

进而促使曾厝从历史文化型村庄向旅游消

费型村庄的转变。

3.2.3?宅基地资源

宅基地对于村民来讲,意义非凡,“宅

+地”不仅代表着房子或房产,还是“家”

的物质形态。宅基地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情感

价值,血缘、亲缘、宗缘、地缘的存在,至

今村内依然保留着饮食习俗、邻里关系、生图7?福海宫图8?圣妈宫

图9?

启明寺图10

特色家庭旅馆图

New Countryside Development

活方式、价值观念。曾厝的居住空间、街

道尺度、院落环境以及内部丰富的空间肌理,

与偶然性空间相比,它以渐进式的发展方式

更能满足普通村民对多样生活的需求。

3.3?旅游市场发育程度的推动

在21世纪大学生创业趋势的推进下,

2001年大量的学生涌入曾厝,通过音乐创

作、雕刻绘画、制作文化创意产品等方式实

现创业目标,曾厝变成了大学生村。村民

通过自建房来满足学生创业用房的需求,租

金收入成为了曾厝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厦门旅游市场发育逐渐成熟,促进各个旅游

景区快速发展。由于曾厝地处鼓浪屿—万

石山风景名胜区辐射范围内,其发展也受到

了旅游业的影响。鼓浪屿游客数量的日益增

长,给鼓浪屿的交通、餐饮、住宿、环境卫

生以及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带来了压力,导致

餐饮住宿价格不断上涨,鼓浪屿游客人数、

轮渡通行时间、商店夜市开放时间受到管制。

2003年政府出台的《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管理

办法》,对鼓浪屿建设项目、风貌建筑保护、

票价等更是做出了严格的管理规定。近年来,

随着鼓浪屿旅游成本的增加,曾厝无需门

票、自由的通行时间、开放式的经营方式等

等优势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和投资者。2010年,

在厦门旅游市场推动下,曾厝村民通过加

盖房屋逐步发展成为家庭旅馆,来满足游客

日益增长的住宿需求和体验标准,曾厝的

文化商业氛围开始变得浓重,其商业文化形

态逐渐发展成熟。

3.4?政府监管规范引导的牵动

由于曾厝最初发展比较封闭,一直处

于自发状态,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村庄的发

展与外界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受到外界因素

的影响逐渐超出自控范围,这时就需要通过

科学的规划和政府监管规范引导对其发展进

行控制,使其不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2013

年,曾厝旅游业的壮大得到了各级政府部

门的关注,曾厝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

引导下,众多商家自发组织成立了曾厝文

创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共同发展,尝试

引导这种自发形成的松散产业形态。随着“美

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的开展,不仅对厦

门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更为曾厝旅游文

化的提升、经济发展创造很大的空间,如《曾

厝“五街十八巷”提升改造》项目,通过

对街道、综合管线、建筑立面、景观绿化等

方面的改造,来提升曾厝的配套设施服务

能力和旅游环境质量。

4?

厦门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与旅游业的

蓬勃发展给曾厝的转型也带来了机遇和挑

战,曾厝在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

一些问题,如家庭旅馆业的发展缺少法律保

障、村庄建筑密度过大、历史遗迹及周边环

境缺少保护、村庄配套设施落后以及村民自

治意识缺乏等问题。

4.1?家庭旅馆业无法办理商业执照,租

赁合同缺少法律保障

由于家庭旅馆业属于一种特种的行业,

所有办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产权证,曾厝

的居民住房普遍都没有办理完整的产权,

并存在违法加盖现象。旅馆这种特种行业办

理许可证需要拥有房管局安全鉴定检测中心

出具“建筑安全鉴定证明”。因此,曾厝

的村民无法办理相关的营业执照,他们目前

都是无照经营,家庭旅馆经营获得的收入属

于非正规经济,缺少法律保障。

福建省尚未出台城镇房屋出租相关的规

定,借鉴《广东省城镇房屋租赁条例》和《深

圳市出租房屋管理若干规定》,从法律的角

度来讲,违法建设的房屋没有经营权,因此

租赁合同本身得不到法律承认,更得不到保

护。因此,村民违约的现象普遍存在,给经图11?自创品牌商店图12?

手工创意作坊图

New Countryside Development 新农村建设

图13?曾厝垵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框架

营者也带来了困扰。

4.2?旅游开发导致村庄建筑密度过大,

缺乏对历史遗迹的保护

在2003年曾厝村改居以后,村庄的耕

地已完全被征用,现状村庄已无可供发展使用的集体用地,村庄建筑密度达到84.8%。由于村庄中分布着大量的历史建筑,村民的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保护历史建筑的意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村民自建房屋加盖现象严重,导致历史建筑周边的环境被破坏,从而丧失了创造旅游价值的能力。

4.3?村庄配套设施更新改造速度缓慢,

落后于村庄的快速发展曾厝一旦遇到暴雨和游客高峰期时,

积水与跳闸断电的现象就会不断出现;停车空间严重不足,广告指引标志的缺乏,不能给游客提供引导与帮助,削弱了空间识别性。

收入与支出相抗衡,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缺乏,卫生由区里公共财政统一管理,市政等设施改善由区政府承担30%,市政府承担70%,曾厝社区每年集体物业收入在300万左右,用于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支出也接近300万左右,因此无法加大对村落公共设施的投入。4.4?村民文化素质低,自治意识淡薄,管理缺乏积极性随着曾厝旅游经济收入的增长,村中常常出现乱涨房租、乱堆垃圾,经营者与经营者之间、经营者与房东之间矛盾激化的现象。由于村民文化素质低,现在仍存在一些村民由于缺乏自律、自治、共同发展的观念,致使业主与商户在村庄组织管理造成障碍,并存在消极的思想。

5?思考与对策5.1?将非正规的家庭旅馆经营方式合法化,确保经济收入合法性农用地转化为国有建设用地会面对的诸多题目之一,扭转农用地所有权的是不现实的。村民出租房屋给外来人员属于普遍现象,并且在本村的经济发展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村民出租房屋并未改变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和房屋产权,应该将村民土地的使用政策适度放宽。曾厝家庭旅馆可以参考鼓浪屿家庭旅馆的管理办法,将家庭旅馆纳入合法经营范围,在许可证的办理审批过程中给予特殊政策通道。5.2?增添市政基础设施并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旅游环境质量政府部门加大对曾厝配套设施资金的投入,在村庄入口处增添游客服务中心,在曾厝外环规划车行道,引导车辆在外围行

驶,减少村内部人车混行,提高游客安全系数,村内部主要旅游路线街道拓宽,增加景观小品,种植绿色植物,创造舒适的休憩空间,在一定的距离内布置引导标志牌,增加村庄内部空间识别性。

5.3?划定历史遗存建筑为风貌保护建

筑,保护历史遗存与村庄建设项目同步进行曾厝包含许多的风俗信仰和历史建

筑,划定这些历史遗存建筑为风貌保护建筑,使其成为该区域的一个具有特色的功能单元。风貌建筑的保护应与建设项目同步展开,如在曾厝进行《“五街十八巷”提升改造》项目之时,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整治,如修复历史建筑立面、打通历史空间与街道空间的视线、增补名木古树等。(下转103页)

Urban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体形式呆板,立面乏味,商业氛围淡薄。改

造中,保留建筑的基本骨架,打破原有建筑

的水平三段式,在东端局部顶部加高,采用

U型玻璃作为新的立面材料,进行立面重组,

同时强调东侧的主入口,营造出活跃的商业

氛围(见图5—7)。西外环路上的人民公园,

原有公园入口建筑简陋破旧,标识性不明显,

公园入口存在感很弱。设计中,保留了原有

公园的传达室,改造立面同时扩建了管理室,

建筑体块穿插错落,小巧精致,简洁通透,

符合公园建筑特点,再加上水平舒展的门廊

和高耸的标志墙,共同构成了极具标志性的

人民公园入口和城市景观节点(见图8)。

4?结语

随着近些年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

街道空间形象及环境品质的提升显得尤为重

要。鉴于建筑立面在街景设计中的作用,如

何做好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设计的工作要是我

们要考虑的一项重要课题。设计人员应该尊

重当地特色文化传统、城市肌理和空间格局,

从中提炼出反映城市性格的色彩和符号,运

用现代的设计方法,并植入与居民文化生活

相适应的建筑功能,为市民营造舒适、美丽、

多彩的街道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常青.旧改中的上海建筑及其都市历史语境[J].

建筑学报,2009(10).

[2]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

出版社,1989:123,166.

[3]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

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6.

[4]H e r z o g&D e?M e u r o n.M o n o g r a f i a s?

Monographs,2000-2006.

作者单位:

刘黎慧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刘 广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接74页)

5.4?政府应主动介入政策引导及监管,

提高村民与政府共同管理积极性?

曾厝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经营群

体,政府应主动介入、融入、主动服务经营者,

进行政策支持,提高村民与政府共同管理的

积极性。通过成立商家管理协会、运营公司、

出台“曾厝家庭旅馆行业协会管理规定”

与“曾厝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对村庄旅

游发展的进行运营与管理并逐步引导家庭旅

馆的自我管理、保护旅馆经营者的合法利益,

保障村庄公共服务费用的合理使用。

6?结语

在旅游城镇化背景下,曾厝先是由一

个小渔村经过发展成粗放型城中村,随后在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管理规范引导下,最终发

展成为了具有厦门当地特色的一个旅游村。

但是,在未来旅游市场的的发展中它仍存在

着建设、经营、管理等诸多问题和风险,政

府应适时介入,与村民及经营者进行沟通,

通过制定科学的规范并进行监督管理,引导

村庄健康发展,来实现村民与政府互利双赢

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海涛.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旅游村落形态发展

研究——以丽江市龙泉村(束河古镇)、白化村为例[D].

昆明理工大学,2010.

[2]洪卜仁.第五辑:营平片区·曾厝片区专辑[M].

厦门:厦门出版社,2009.

[3]刘毅华.文化整合是城中村改造的核心——以广

州城中村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7(8):73-80.

[4]尹晓颖,闫小培,薛德升.快速城市化地区“城

中村”非正规部门与“城中村”改造——深圳市蔡屋围、

渔民村的案例研究[J].现代城市规划研究,2009(3):44-53.

作者单位:

秦?洋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邓伟骥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