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03107311.html,

浅析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胡燕群

来源:《求知导刊》2017年第17期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大范围推行,小学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

文化课程知识,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文章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提出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

主体作用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数学教学;主体作用;情景设计;互动交流

一、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随着年龄的增大,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自己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预习与复习的交叉渗透之下,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样不仅能创造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也能够使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例如,六年级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是小学高年级数学中比较难的部分,教师在进行这一部分知识教学中,可以采取“情景设计—问题提出—案例讲解—学生总结”的方式进行课程安排,教师通过身边的可利用资源来引入统计问题与统计方法,学生针对较难理解的部分提出问题,教师对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进行具体讲解,最后由学生代替教师进行课堂总结。教师与学生亲密互动、密切配合、有问有答,比“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台下听”的传统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助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

求,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掘生活中的资源,助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例如,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加、减、乘、除等计算方法的掌握是学生学好应用题等方面知识的基础,如果单纯地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则未免有些枯燥。数学教师可以开展一次“节约资源我先行”的数学计算活动,让学生收集家中三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电表、水表的流量,再根据单价进行总费用的计算,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比较,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重复这一活动,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三、开展主题活动,倡导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导力量,开展分小组的数学研究活动,这种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共同的研究而得出的结论更有利于学生们掌握数学基本概念。例如,在五年级数学中有“一元一次方程”这一单元,由于在此之前学生们接触的都是简单的计算题,方程式的初次引入会使学生们觉得陌生。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预习,分小组研究,由小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