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研学旅行做得更好?全在这六点

如何把研学旅行做得更好?全在这六点

要把研学旅行这件好事做好,首先要认识到位。中央提出立德树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部提出培养核心素养,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创客教育,它们都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强调实践、学以致用、学科知识的融合,强调创新,要解决的是如何培养人的问题。现在不少学校还在搞应试教育,学生天天在那里机械训练、反复做题、频繁考试,越学对学习越没有兴趣,越学脑子越木,越没有灵性,身体也搞坏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怎样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怎样去与外国的年轻人竞争?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把研学旅行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认真做好。

研学旅行主要靠学校,也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据了解,国外有营地教育,美国有营地一万五千多个,俄罗斯有两万两千多个。澳大利亚对学校课程一年当中有多少在室内上,多少在营地上有明确规定。日本有修学旅行,政府提供政策,学校与校外机构长期合作。我国政府也建立了不少校外活动基地,但还远远满足不了学生校外教育的需要。这些年一些民营机构搞了训练营,有些活动搞得很好。例如,组织学生到新疆戈壁滩、青海柴达木、云南史迪威公路百公里徒步旅行;到秦岭、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到西沙群岛,到雪地野营;只给学生一元钱,让他们想办法在城市生活一天甚至几天。这些活动,让学生经了风雨,见了世面,开阔了视野,学会了动手动

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提高在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促进了身心健康、体魄強健、意志坚强。孩子的潜能是很大的,只是我们没有去发现、去开发,把这些潜能给埋没了甚至扼杀了。训练营的活动深受孩子的喜爱、家长的认可。有些学校已与训练营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有的小学把到柴达木戈壁荒原百公里徒步旅行作为毕业礼。我们可以采取委托开展的形式,寻找有资质、信誉好的企业和社会机构,购买他们的优质服务,把研学旅行活动开展起来。

制定研学旅行规划标准

旅行社在研学旅游方面的介入动作频频。广之旅研学旅行业务总监陈晖介绍,回顾过去3年多的政策变化,研学旅行经历了“发布推行意见”“正式规范出台”再到“全国铺开实践”的演变历程,研学旅行将发生三种变化,即由选修课变为必修课、随机性变为计划性、少量参与到广泛参与。2017年是研学旅行正式开启的“元年”,随着市场需求将被大量释放,2018年研学旅行将成为旅游领域新的发力点。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广之旅曾试水寒假研学旅行市场,推出华南首批研学旅行产品,行程操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进行。随后,该社与多家知名教育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试水“旅游+教育”模式,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结合,共同研发具有研学旅行特色的行程安排、课程内容。

“游学”尚未有相应的规范,而“研学”则已经有规可依。陈晖

表示,研学旅行的出游安排和行程设计要注重内涵,因此广之旅设计了一套完善的研学旅行规划,如根据不同研学行程,定制专属研学旅行教材;在服务、人员配置、安全管理方面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规范,随团配备研学导师、导游、安全员、项目组长,工作人员与学生配比不低于1:7

在落实教育部关于研学旅行文件方面,西安市作为试点城市搞得是比较好的。他们经过3年的努力,已在全市全面推开,实现校校组织、班班参与、人人体验的目标;推出一批研学旅行基地;在经费方面,采取政府支持一点、家庭支付一点、服务接待单位减免一点、爱心单位赞助一点的做法;几年来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他们之所以搞得比较好,首先是市委、市政府重视,发了文件;各部门通力合作;市、县、区形成机制;研学旅行内容纳入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在组织研学旅行方面,有些学校做得很好。学校领导深知这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高度重视,克服种种困难,创造各种条件把定做好。但是多数学校没有很好开展,这是因为:一是安全压力大;二是研学旅行缺乏有效评价机制,家长、学校认为与分数、升学无关,还担心影响学习成绩;三是经费的问题。

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只有将整个社会变成学校,教育的对象才更丰富,教育的资源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各地将研学旅行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要让《意见》落地生根离不开社会、

家庭、学校通力合作,面对研学旅行,作为学校,身为教师,又将如何把研学旅行做得更好?对此,有些教师提出了以下畅想。

1认识提高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几年,新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革,一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新信息技术背景下被颠覆。但不可否认,受诸多因素制约,追求升学率、高分仍然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研学旅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但现实中家长关注更多的是孩子在校学习成绩,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顾忌的是学生的安全事故,故而研学旅行只能停留在纸面,学生多数时间还是被“圈养”着。前几年我在学生中开展调查,农村孩子不知农事,不识农物,误将小麦当韭菜的并非个别。现在的孩子仍然徘徊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高分低能也就不足为怪。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民国初期陶行知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我们要重温我国经典教育学家的游学教育思想,打开学校大门,组织和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融入社会,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丰富知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找准切入点

《意见》中指出:“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由此可见,《意见》明确了研学旅行的切入点,即开足、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应该按照国家新课改精神、课程标准,立足校情,因地制宜制订课程整合计划,在研学旅行实践活中突出乡土乡情特色,挖掘和整合乡土资源,发挥校外教育基地作用。

3方案翔实点

研学旅行关系着学生生命安全,牵涉交通安全、饮食卫生、意外事故等方方面面,这就需要我们精心制订周密的活动方案,切不可马虎了事、草率行事。要确保“三有”,即活动有方案,行动有备案,应急有预案。

4工作务实点

研学旅行要实施,需要学校求真务实,强化研学旅行管理。为了避免只学不旅或者只旅不学,在学校层面我们不仅将研学旅行写进学校工作计划,落实进课表,安排到人,还要求中高年级教师站在课程的高度设计好每一次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融入各门学科教学。每次研学旅行,教师都要做足“功课”,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提出综合实践研修课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活动的意义和内涵,进而从内心产生认同感。

5力求实效点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将研学旅行仅仅看作一次参观游玩,必将失去研学旅行真正的意义。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新课程唯有反映社会及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才能真正体现课程的本质功能。对每个学生个体而言,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

提炼出来的,是为生活服务的。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只有将整个社会变成学校,教育的对象才更丰富,教育的资源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6贵在持久点

游学思想在我国由来已久,游学政策也是一以贯之。研学旅行有风险,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力。对学校来说,研学旅行考量的不仅是校长的胆识、教育理念,更是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智慧;对教师来说,不能因为游学旅行手续烦琐,工作繁忙而埋怨甚至推卸责任,更不能因为安全因素因噎废食。学校、教师应该有责任担当,将研学旅行持之以恒,抓落实、抓到位。

本文转自明阳天下拓展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