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怎样读杜牧?——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赏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晚唐杰出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司勋员外郎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其诗沉雄俊爽,力求高绝,擅近体,写景、咏史绝句尤饶逸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有《樊川文集》,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在大和年间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中做过掌书记,淮南节度使的治所在扬州,是个妓女乐舞荟萃的繁华都会。他白天办公,夜晚便出去狎妓宴饮,过着浪漫不羁的风流生活。牛僧孺即将卸任临行的时候,交给他一个大盒子,杜牧打开一看,都是牛僧孺部下探子的报告,一条条写着:“某月某日,杜书记在某处宴饮。”“某月某日,杜书记在某妓院歇宿。”“某月某日,杜书记与某人在某处游览,有某某妓女陪同。”杜牧看后大为羞惭,同时也深深感激牛僧孺对他的宽容。韩绰是淮南节度使幕下的判官,和杜牧算是同事,恐怕也是经常陪同杜牧狎妓宴游的“玩友”,这首诗是杜牧离开扬州后因怀念他而写寄的。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是诗人记忆中的江南:青山迤逦,似与天接,绿水迢迢,蜿蜒如带;虽然时已深秋,但江南大地依旧山青水秀,景致不减春色。“隐隐”和“迢迢”两组叠字的运用,既加深了江南绿水青山温柔妩媚的神韵,又强调出江南的山水此时此刻离自己的距离之遥。写景之中,蕴涵着诗人对扬州美景的怀念,和对友人能长住其间的羡慕。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诗人调侃朋友的玩笑话:在这深秋之夜,皓月当空之际,你这个老朋友(家伙)又在哪里教那些妓女吹箫呢?“二十四桥”,一说是扬州的二十四座桥,一说是扬州的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女吹箫于桥上而得名。“玉人”,一般指貌美如玉的女子,这里用来指韩绰,也是有调侃的意思。玩笑声里,含蓄着诗人对往昔快乐生活的追忆,和对当下寂寞生活的厌倦。

这首诗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诗词写扬州的名篇之一,诗人用最为简单的语言写出最富特色的事物,并能激发人们无尽的联想与想象;虽然没有直接抒情,但写景、调侃之中却都含蓄着最蕴藉的感情。一首调笑友人的寄情之作,却成为代表一地的经典之诗,这恐怕是杜牧始料未及的吧。

不过,还有让诗人更想不到的:有人臆想杜牧是个风流之人,所作之诗自然也应作“风流之解”,他们认为这首诗其实是一首不折不扣的“艳诗”——“青山隐隐”是写美女的双乳如峰隐约可见,“水迢迢”是说美女的“玉户”潮湿汪汪;“草未凋”是喻美女的耻毛茂盛柔软;“二十四桥”是指春宫图上的二十四种花式;“玉人”是色技双绝的扬州妓女;“吹箫”自然就是口交的雅称了。这么一注解,还真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想象,虽有荒淫大胆之嫌,但也不失生动形象之切,不想入非非都难。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杜牧”,存此一说,权作“小杜”独步晚唐的旁证,“杜牧”其实是赏析不尽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