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第六册教材说明

本册教材有《机械与工具》、《热与生活》、《光与生活》、《设计与制作》、《能源与生活》、《活动》等6个教学单元,共21篇课文。全学期授课为36课时,本册教材计划授课30课时,其余6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本册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机械与工具

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1课杠杆

第2课滑轮

第3课轮轴

第4课斜面

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

(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初步具有对周围的机械和工具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2、初步具有自主探究机械和工具的作用和动手制作简单机械的积极性。

3、具有积极与人合作、相互学习与交流的科学意识。

4、初步具有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科学能力

1、初步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具有分析生活用品中运用简单机械作用的能力。

3、初步具有对杠杆、轮滑和轮轴等简单机械进行定量观察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4、具有设计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

5、具有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和制作的能力。

(三)科学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的结构、作用及其用途。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结构、作用及其用途。

3、知道轮轴的结构、作用及其用途。

4、知道斜面的结构、作用及其用途。

5、了解滑轮组的结构和作用。

6、会做杠杆尺作用的实验。

7、会做定滑轮、动滑轮作用的实验。

8、初步学会设计和制作简易起重机的模型。

9、会做轮轴作用的实验。

10、会做斜面作用的实验。

四、单元教学课时:6

五、单元教学重难点

知道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的结构、作用及其用途。会做杠杆尺作用、定滑轮、动滑轮作用、轮轴作用、斜面作用的实验。

1、杠杆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2.杠杆上有三个点:支点、重点和力点。

3.杠杆有的省力,有的费力,有的不省力也不费力,但是用起来比较方便。

4、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探究技能:

1.能准确指出杠杆上的三个点:重点、支点和力点。

2.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杠杆保持平衡,采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并概括杠杆的作用规律。

3.能指出生活中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和设施,并指出三点。

4.能判断某种工具和设施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知道杠杆的作用和用途,能利用杠杆尺进一步进行实验。感受杠杆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三、教学难点

会用杠杆尺做实验,会做定量分析与数据记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杠杆的作用和用途。

2、具有研究杠杆作用与应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归纳能力。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人合作,并能清楚、简捷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重点:知道杠杆的作用和用途。具有研究杠杆作用与应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归纳能力。

难点:在探究过程中,能与人合作,并能清楚、简捷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古代利用杠杆的图片或资料、支架、杠杆尺、钩码、实验记录单、测力计小组准备:支架、杠杆尺、钩码、实验记录单、测力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采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并概括杠杆的作用规律。

2、具有研究杠杆作用与应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归纳能力。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人合作,并能清楚、简捷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4、感受杠杆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能采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并概括杠杆的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具有研究杠杆作用与应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归纳能力。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杠杆尺、支架、钩码、天平、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天平的使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学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 初步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简单的语句阐述天平的使用方法。

4通过天平的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2学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难点:学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滑轮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滑轮是一种边缘有槽的特殊轮子,他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2.被固定在一个地方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3.可以和重物同时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4.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叫做滑轮组,滑轮组既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探究技能:

1.能区别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

2.会使用测力计定量观察滑轮的作用规律,采集并记录实验数据。

3.能分析数据,概括各种滑轮的作用。

4.能列举几中生活中使用滑轮的装置,并分析其作用。

5.能与同伴合作组装简易起重机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愿意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和用途,了解滑轮组的作用,会做滑轮作用的实验。感受滑轮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三、教学难点

会做定滑轮、动滑轮作用的实验,会记录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培养表达、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定滑轮、动滑轮、记录单、测力计、相关图片

学生准备:定滑轮、动滑轮、记录单、测力计

五、教学课时:2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和用途,会做滑轮作用的实验。

2、具有研究滑轮作用与应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归纳能力。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人合作,能清楚、简捷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4、感受滑轮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知道定滑轮的作用和用途,会做滑轮作用的实验。具有研究滑轮作用与应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归纳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照片

小组准备:定滑轮、钩码、细绳、支架、测力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滑轮组的作用,会做滑轮作用的实验。

2、具有研究滑轮作用与应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归纳能力。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人合作,能清楚、简捷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4、感受滑轮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知道动滑轮的作用和用途,了解滑轮组的作用,会做滑轮作用的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照片

小组准备:定滑轮、钩码、细绳、支架、测力计

教学设计与流程:有了定滑轮做基础,学习动滑轮就比较容易了。因此教师从定滑轮聚焦话题,组织学生自己组装,对动滑轮进行探究。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轮轴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的装置叫做轮轴。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

2.当在轮子上用力,带动轴转动时,轮轴省力,且轮半径越大越省力;当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转动时,轮轴费力,且轴半径越小越费力。

探究技能:

1.能准确指出轮轴上的轮和轴。

2.能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轮轴的作用规律。

3.能列举出几种生活中利用轮轴的装置或工具,并分析其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愿意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

知道轮轴的结构、作用和用途;会做轮轴作用的实验。感受轮轴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三、教学难点

会做轮轴作用的实验,能记录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应用轮轴原理的实物或图片资

小组准备:轮轴装置、钩码、测力计、支架、细绳

板书设计:

轮轴的秘密

在轮上用力,比较省力。

在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课后反思

4、斜面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像斜搭的木板和引桥这样的装置叫做斜面。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

2.斜面一定能省力。斜面省力多少与坡度有关:斜面越平缓(坡度越小),省力越多;越陡(坡度越大),省力越少。

3.能列举几种生活中利用斜面的装置或工具,并分析其作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知道斜面的作用和用途。会做斜面作用的实验。感受斜面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三、教学难点

会做斜面作用的实验,能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斜面的图片

小组准备:长50厘米左右的木板、小车、书、钩码、测力计、支架

六、教学设计与流程: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较多,学生对此比较熟悉,对斜面的作用也利用猜测得到,但是对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认识就不多了。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的作用是难点。

七、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热与生活

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5课物体的热胀冷缩

第6课勺柄是怎么传热的

第7课暖和的房间

*第8课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

*第9课保温和散热

二、单元教学基本目标

(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初步具有科学探究的兴趣。

2、初步具有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信念。

3、初步具有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4、初步具有耐心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科学能力

1、初步会做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2、初步学会设计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

3、初步学会做热的传导实验。

4、初步具有记录观察和实验现象能力。

5、初步具有做对比实验的能力。

6、初步具有解决保温和散热的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知识和技能

1、知道气体、液体、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了解热胀冷缩性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了解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4、知道铜、铁、铝等传递热的方式主要是传导;水和空气传递热的方式主要是对流;太阳、电灯泡等传递热的方式主要是辐射。

5、了解白色物体比黑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少。

6、知道物体保温和散热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课时:7

五、单元教学重难点

了解热胀冷缩性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了解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知道铜、铁、铝等传递热的方式主要是传导;水和空气传递热的方式主要是对流;太阳、电灯泡等传递热的方式主要是辐射。了解白色物体比黑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少。

5、物体的热胀冷缩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液体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3.固体和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一般情况下,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水在0—4℃之间,热缩冷胀,水的这种性质叫做反常膨胀。

探究技能:

1.会做水和其他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2.会做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3.能设计探究气体有热胀冷的性质。

4.能解释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自主探究空气有热胀冷的性质,发展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气体、液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初步会做水的热胀冷缩的实验、设计空

气热胀冷缩的实验,并能观察和记录实验的现象。

难点:初步会做水的热胀冷缩的实验、设计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并能观察和记录实验的现象。初步具有归纳概括物体有热胀冷缩性质的能力和解释有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试管、红墨水、插有细管的胶塞、烧杯、热水、冷水、酒精、花生油、塑料瓶、塑料袋、气球、大烧杯

教师准备:有关热胀冷缩性质应用的图片

四、教学课时:2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了解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初步会做设计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并能观察和记录实验的现象。

3、初步具有归纳概括物体有热胀冷缩性质的能力和解释有关问题的能力。

4、初步具有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初步会做设计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并能观察和记录实验的现象。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塑料瓶、塑料袋、气球、大烧杯、热水、冷水、酒精灯、金属球

教师准备:有关热胀冷缩性质应用的图片

教学设计与流程:学生对于气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比较了解,能根据日常见到的现象来设计实验,因此教师从气体开始学习,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固体也与热胀冷缩的现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以下科学概念:

.在一般情况下,水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增大,温度降低体积收缩减小。发展以下探究能力:

1.预测、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结果。

2.从实验结果中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将能够:

描述在一般情况下水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增加,温度降低体积收缩减小。学习成果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