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事业史 思考题

中国档案事业史 思考题
中国档案事业史 思考题

中国档案事业史思考题第一讲:序言古代档案工作的主要特点?(广泛的谈)

第二讲:档案的产生与夏、商、周时期的档案工作

1、试论档案产生的历史条件。

2、商代史官的地位

3、商周时期的主要档案成分与保存方法

4、甲骨、金文档案怎样形成的?其价值如何?

第三讲: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档案工作1、如何评价秦始皇在档案工作方面的历史功过?

2、两汉时期档案工作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试论魏晋谱学的产生。

第四讲:隋唐时期的档案工作

1、唐代甲库档案和甲库述评。

2、隋唐档案工作制度简析。

3、唐代史馆修史成就及其原因。

第五讲:宋元时期的档案工作

1、对宋代架阁库作一个评析。

2、宋代利用档案编史的主要成就

3、试论元代吏员出职制度。

4、对照刷磨堪制度的评述。

第六讲:明代档案工作

1、简评明代加强档案工作的各项措施。

2、从黄册档案的形成、保管看明代档案工作的高度发展。

3、为什么说黄史宬是我国"石室金匮"的典型建筑?

第七讲:清代档案工作(上)1616-1644-1840年

1、书吏为害的历史根源简析

2、雍正朝廷整顿档案工作的措施与评析。

3、试论章学诚在档案理论上的贡献。

4、怎样认识和评价我国古代档案工作。

第八讲:清代档案工作(下)1840-1911年

1、清末档案工作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何在?

2、讲述清末裁汰书吏的历史和结果。

第九讲:太平天国的档案和档案工作(略)

1、了解"诏书衙"这个机构

2、了解这时期文书档案的特色种类(p357)

第九讲北洋政府时期的档案工作

1、北洋时期机关档案室发展的表现P393

2、试叙述“八千麻袋事件”始末。

3、北大对内阁大库档案的整理方法、经验、教训。

第十讲:国民党时期的档案工作

1、评价国民党文书档案改革运动。

2、我国就档案学的特点、局限性。P479

3、故宫文献馆整理档案的经验和教训。

第十一讲:社会主义时期的档案工作

1、建国以来,档案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2、简述国家档案局的性质、任务及其成立的意义。

3、综述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试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试题(第一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5分) 1、中国新闻史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关于邸报的产生,“周朝说”的代表者是________。 3、宋代统治者主要是通过“______制度”来控制邸报的内容。 4、小报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最早的_________________报纸。 5、《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称,“________________为根本要务”。 6、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在北方的舆论重镇是《__________》。 7、《_______》的创刊,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进入到利用新闻媒介的阶段。 8、1918年11月,____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等两篇文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9、1920年8月,《新青年》杂志由同人刊物改组为_____________。 10、1925年6月,________组织出版了《诚言》,专门制造谣言。 11、古田会议后,中共中央军委规定,各军办一种《________》。 12、30年代初期,农村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影响最大的是______。 13、30年代中后期,鲁迅利用《申报》副刊《_________》发表了大量杂文。 14、_______年10月,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废除新闻检查制度。 15、1947年3月后,新华社分东渡黄河部分,称“_________”。 二、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划?,错误答案后划?,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1、中国古代报刊从唐代到辛亥革命,存在1000多年。() 2、太平天国后期,洪仁干提出了创办“新闻馆”的主张。() 3、《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4、外国传教士报刊一直热衷于“阐发基督教义”。() 5、《昭文新报》是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近代化报刊。() 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行小册子完全是为了“排满”。() 7、“暂行报律”风波暴露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虚伪性。() 8、《新青年》杂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大本营。() 9、《中国报学史》是关于中国新闻事业史最早的著作。() 10、受陈独秀影响,《向导》周报一度对北伐持反对态度。() 三、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填空,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5分) 1、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___________年。 A 1927-1949; B 1949-1966; C 1949-1978 2、太平天国革命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________。 A木铎;B墙报; C 教会报刊 3、外国人在华最早创办的近代化中文报刊是________。 A《察世俗每月统计传》;B《澳门新闻纸》

中国新闻事业史

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 新闻史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闻史》课程研究的是中国新闻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衍变规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本科段)的一门必修课。 (二)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了解新闻有史以来的报刊活动、新闻思想;把握新闻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认识、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新闻现象;增强对有影响的个报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二)学习要求: 掌握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了解邸报、民报等的发展与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一、识记: 1.金石碑刻 2.“露布” 二、领会: 1.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传播形式。 2.语言传播。 3.文字传播。 三、理解与运用: 报刊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节邸报 一、识记:

1.邸报 2.开元杂报 3.敦煌进奏院状 二、领会: 1.邸报在各时代的发展与特点。 2.邸报的作用。 三、理解运用: 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第三节民报 一、识记: 1.小报 2.京报 二、领会: 1.小报的产生、性质及其特点。 2.小报的内容与发行。 3.小报与邸报的异同。 4.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5.京报的内容与发行。 6.京报与邸报的异同。 第二章近代报刊之始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近代报刊起始阶段的整体情况与主要报刊。 (二)学习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报刊起始阶段的整体情况,掌握《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万国公报》、《上海新报》、《申报》、《新闻报》等主要报刊。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概说 一、识记: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蜜蜂华报》 3.《中国丛报》 二、领会: 1.中国近代报业产生的特殊性、背景及其作用。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蜜蜂华报》、《中国丛报》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档案事业概论笔记 (1)

档案事业概论笔记 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 1、产生的条件 ①国家的出现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2、早期档案形态: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 ②国家的出现 甲骨档案;金石档案(刻在青铜器和铁器的的档案铭文档案与石刻档案的总称) 简牍档案(竹简、木牍) 缣帛档案(用丝织品作为书写载体) 纸质档案 3、档案的概念概念:档案是一种原始信息记录。 “术语”中的档案的概念: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法中的概念:档案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含义:①档案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个人②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 ③档案的实存形态是多种多样的。④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 ⑤档案的形成客体是社会活动。 4、档案的性质(本质属性和一般属性) (1)、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 (2)、一般属性是知识性和信息性。档案的信息性又具有自身的某些特性,主要表现为原始性和回溯性。 5、档案与相邻事物的联系与区别。 (1)、档案与图书 相同点:知识性和信息性。 区别:①来源不同。档案是来源于人们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直接转化而来的,是历史的真迹,图书不真原始性。 ②价值作用不同。③信息存在的方式不同。 (2)、档案与文物。 区别:①文物与档案产生的主观意识不同。②信息内容的要求不同。③实存形态不同。(3)、档案与资料。 区别:①来源不同。档案是本单位履行职能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文件转化而来的,具有直接性、

有关档案学的书籍和网址

有关档案学的书籍和网址 三十本书籍: 一、工具书类: 1.吴宝康:《档案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出版 2.《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档案学论著目录》(1911-1983),档案出版社 4.《档案学论著目录》(1984-1994),档案出版社 5.来新夏:《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简明辞典》,南开大学出版社 二、档案学理论类 1.吴宝康;《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档案学概论》,赵越,辽宁大学出版社 4.《档案学概述》,丁永奎,档案出版社 5.《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研究》,黄霄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三、科技档案管理学类 1.《科技档案管理学》,吴建华,南京大学出版社 2.《科技档案编研的理论与方法》,贺真,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3.《科技档案信息传播学引论》,颜祥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新编科技档案管理学》,赵鸿飞,辽宁大学出版社 5.《科技档案管理学》(修订版),王传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四、中国档案事业 1.《中国档案史讲义》(初稿),赵践,中国人民大学校内用书,1961 2.《中国档案史讲义》,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档案史教研室编,1979年 五、外国档案事业史 1.《世界档案史简编》,李凤楼等,档案出版社 2.《外国档案管理》,韩玉梅,档案出版社,1994 3.《外国现代档案管理教程》,韩玉梅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外国档案管理》,韩玉梅,黄霄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外国档案工作纵横论》,黄霄羽,档案出版社 6.《世界档案-历史?现状?理论》,延艺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7.《外国档案事业史》,黄霄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8.《外国档案管理概论》,韩玉梅,档案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 9.《外国档案管理参考资料》,档案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 10.《世界档案大事记》,牛创平,档案出版社 11.《日本档案工作译文集》,陕西省档案学会,档案出版社

档案学 分类参考

档案学分类参考 ◆档案学学科:档案学原理,档案术语学,档案法规学,比较档案学,档案史学,档案史料学,档案事业管理学,档案管理学,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学,档案统计学,档案目录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学史,档案事业史等。 ◆档案的种类(专项档案):国家档案全宗,档案分类,公共档案,历史档案,文书档案,专门档案,科学技术档案,石刻档案,泥板档案,纸草档案,甲骨档案,金文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羊皮档案,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缩微品档案,机读档案,立法档案,行政档案,诉讼档案,人事档案,会计档案,艺术档案,教学档案,书稿档案,企业经营档案,商标档案,专利档案,地名档案,地名档案,人口普查档案,名人档案,家谱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农业技术档案,工业技术档案,交通运输技术档案,基本建设档案,城市建设档案,设备仪器档案,医疗卫生档案,地质档案,测绘档案,气象档案,天文档案,水文档案,地震档案,环境保护档案等。 ◆档案事业管理 *档案事业:档案事业管理体制,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等。 *档案法规*档案开放*档案统计*档案局 *档案馆:档案馆网,国家档案网,部门档案馆,企业、事业档案馆,科学技术档案馆,城市建设档案馆等。 *文件中心 *档案室:联合档案室,科学技术档案室。

*档案咨询机构 *档案专业教育:国际档案讲习班等。 *档案科学技术研究* 档案宣传出版 *国际档案学术交流:国际档案理事会,国际档案大会,国际档案圆桌会议,亚洲史料指南地区协调委员会等。 *档案工作者:档案工作者协会等。 ◆档案管理 *档案收集 *档案整理:事由原则,来源原则,立档单位,全宗(联合全宗,汇集全宗,人物全宗,档案汇集),文件组合,档案组合,全宗群,档案十进分类法,全宗内档案分类(年度分类法,组织机构分类法,问题分类法),案卷,档号等。 *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期限表 *档案保管:全宗卷,档案存放位置索引等。 *档案编目:《档案著录规则》, 档案目录(案卷目录,档案专题目录,档案分类卡片),全宗指南,专题档案指南,档案馆指南等。 *档案检索:《中国档案分类法》,《中国档案主题词表》等. *档案提供利用*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档案统计 ◆科学技术档案管理:科学技术文件材料,科学技术档案收集,科学技术档案分类,科学技术档案鉴定,科学技术档案编研,中国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 ◆档案保护技术:档案制成材料,档案存储环境,档案保护技术措施,档案有害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历年试卷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邸报在不同朝代有不同名称,其中之一是( ) A.新闻 B.揭帖 C.牌报 D.进奏院状 2.小报产生并流行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刊年份是( ) A.1813 B.1815 C.1817 D.1822 4.第一份在北京出版的近代报刊是( ) A.《依泾杂说》 B.《天下新闻》 C.《遐迩贯珍》 D.《中西闻见录》 5.《字林西报》的创刊地点是( ) A.香港 B.广州 C.上海 D.宁波 6.1874年,香港《循环日报》的创办人是( ) A.王韬 B.郑观应 C.容闳 D.郑贯公 7.《时务报》创刊于( ) A.1895 B.1896 C.1897 D.1898 8.《湘报》的主编是( ) A.梁启超 B.熊希龄 C.谭嗣同 D.唐才常 9.《苏报》于1896年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 ) A.胡璋 B.章太炎 C.陈范 D.章士钊 10.郑贯公等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是( ) A.《开智录》 B.《浙江潮》 C.《国民报》 D.《直说》 11.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创刊地点是( ) A.日本横滨 B.美国旧金山 C.日本东京 D.香港 12.中国新闻通讯文体的开拓者是( ) A.徐彬彬 B.邵飘萍 C.黄远生 D.张季鸾 13.《新青年》的创办人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14.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药》 15.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是( ) A.《热血日报》 B.《政治周报》 C.《向导》 D.《前锋》 16.中国第一本新闻学专著是( ) A.《新闻学大意》 B.《实际应用新闻学》

【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 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 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 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 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 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 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 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馆,各计划单列市档案局、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档案局、馆,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档案部门,总参办公厅保密档案局、解放军档案馆、武警部队司令部办公室,各人民团体档案部门,各中央企业档案部门,中国照片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现将《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 二○一一年一月十四日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广大档案工作者积极进取,团结奋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国档案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出“三个体系”建设工作方针并积极贯彻实施;重视立法、加强执法、认真普法,档案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各级档案部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档案利用服务成果显著;中西部地区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电子文件的规范化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探索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新机制,依法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企业档案工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得到新提升;开展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工作,档案安全体系建设逐步落到实处;利用各种优质资源培训档案干部,档案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档案外事活动,对外交流继续保持活跃;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档案宣传工作硕果累累;实施绩效评估机制,完成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到“十一五”末,全国共有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3154个;各级各类档案馆4077个,比“十五”末增长2%。馆藏档案39264万卷(件),比“十五”末增长39.9%。各级各类档案馆共接待利用者3000万人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8100万卷(件、册)。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总面积473.3万平方米,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接待利用者450万人次,公开出版编研资料5050种、104000万字。档案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档案事业取得的成绩,为“十二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档案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档案事业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投入不足,档案基础设施薄弱;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有待加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档案人才结构和干部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求。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档案事业才能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完整word版)中国档案事业史期末复习备考思考题课件资料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思考题 一、思考题: 1、以档案产生条件的基本原理和史料依据说明我国档案产生于夏朝 (一)关于文字,文字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 仰韵文化、大汶口文化(前4000-5000年);、龙山文化(前2800-2500年); 二里头文化(前2080-1690年)———发掘陶器上刻有24种符号 殷墟(前13世纪-11世纪)——————甲骨文 (二)关于国家的产生。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村及其周围。年代分布约为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500年。1959年开始发掘,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晚期都城遗址。 三、古代文献的记载:《左传》、《礼记》、《论语》 四、夏朝的档案机构和官员——史官 1、职守:不仅负责形成文书和保存档案文献,而且还可以据典劝谏君主。2、地位:比较重要,但比商朝史官的地位低。 二、思考题: 商朝职官可以分为三类:宗教官员即神职官员、事务官、武官。奴隶社会政治的最大特点就是神权政治。其中巫、史是沟通人神的媒介。商代史官的记载见于甲骨刻辞和史籍的有巫、史、大史、小史、西史、东史、贞人、作册等等,统称为巫和史。它们专掌占卜、记事和祭祀。 地位:最高政务官;知识的垄断者;文书档案的形成和保管者 1、名词解释:甲骨档案 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 1、不仅仅产生于商朝; 2、在占卜过程中形成的; 何为“占卜”?占卜是一种宗教现象。 在神权政治时期,宗教为政治所用,成为政治决策的手段; 3、其性质是商王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政务档案; 一篇完整的殷商卜辞文书通常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1、是叙辞(前辞),记载卜问的日期(殷人以干支纪年)以及卜官的姓名; 2、是命辞(问辞),记述向神祖卜问求告之事,即贞问之辞; 3、是占辞,记载卜兆之结果,即根据兆圻而定的吉凶之辞; 4、是验辞,记述卜问以后应验的情况 占卜刻辞已具备了文书基本要素,即程式化的成文性。 甲骨档案的内容 (1)占卜刻辞(卜辞),这是甲骨档案的最大部分 (2)卜事刻辞,即关于准备占卜材料的记事刻辞。 (3)记事刻辞,即与卜事无关的记事文字。 (4)表谱刻辞,包括干支表、祀谱和家谱(含玉牒)。 甲骨学研究的开山之作是刘鹗的《铁云藏龟》 孙诒让写成《契文举例》,这是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部著作。 甲骨档案的价值:主要有四个方面: 1、是对商周史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2、是对中国档案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是印证了《史记》等古代文献中一些材料的真实性,订正了某些史实的谬误。 4、是推动了书法史、微雕史等文化现象的研究。 正因为如此,甲骨档案的发现被看作是近代史料的四大发现之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2、宣称“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的报刊是() A.《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B.《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C.《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D.《各国消息》 3、马礼逊的儿子、英军翻译马儒翰所创办的报纸是() A.《南华早报》 B.《中国邮报》 C.《蜜蜂华报》 D.《香港钞报》 4、得到上海工部局资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英国政府观点的英文报纸是() A.《香港船头货价纸》 B.《教会新报》 C.《北华捷报》 D.《圣心报》 5、提出文章“贵在乎纪事述情,直抒胸臆,俾人人知其命意之所在,而一如我怀之所欲吐,斯即佳文”的报人是() A.洪仁玕 B.王韬 C.郑观应 D.陈炽 6、1891年,《广报》因触犯广东总督李小泉而被查封,其罪名是() A.破坏纲常、犯上作乱 B.莠言乱政、淆乱是非 C、颠覆政府、背叛祖国 D.宣传革命、结党营私 7、主编过《湘学新报》和《湘学报》,因在武汉组织自立军武装勤王起义而遭杀害的是() A.唐才常 B.康广仁 C.谭嗣同 D.熊希龄 8、1900年,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的机构是()

A.兴中会 B.广学会 C.新学会 D.马礼逊教育会 9、1904年,改良派人士在上海创办的《时报》宣称() A.“吾办此报,非为革新舆论,乃欲革新代表舆论之报界。” B.“作报人的心是中国的” C.“忠告政府,指导国民” D.“灌输世界之知识,造成健全之舆论。” 10.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A.“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B.“臣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C.“不得妄议国体、诽谤革命” D.“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 11、带头改用“洪宪”年号,称袁世凯为“今上”,记者署名“臣记者”的报纸是() A.《民哀日报》 B.《帝国日报》 C.《大同报》 D.《亚细亚日报》 12、1920年底至1921年初,胡适写信给陈独秀,抱怨() A.《新青年》过多刊登白话文,忽视古代经典 B.《新青年》差不多成了《苏俄》的汉译本 C.鬼神之说不张,国家之命遂促 D.鬼神之势大张,国家之运告终 13、1921年到1922年,英国的路透社、日本的东方社、美国的美联社、德国的海通社等相继在华建立分社,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称这种现象为() A.黑暗的中国社会的明灯 B.西化、分化中国的阴谋 C.中国人了解世界的突破口 D.新闻的侵略 14、中共成立后不久领导出版的《妇女声》半月刊致力于() A.推动中华女界联合会加入世界人权公约组织 B.宣传被压迫阶级的解放,促醒女子加入劳动运动 C.在全国重要城市建立女子学校 D.帮助妇女解放思想,鼓动知识女性回到家庭 15、为加强新闻管制、牵制社会舆论,国民党政府于1933年在南京、上海、天津、北平等重要城市设立了() A.中宣部特别办事处 B.新闻检查所 C.中宣部新闻代办处 D.新闻登记所 16、1933年,红色中华社利用仅有的一部收报机抄收中央社和塔斯社电讯,选编成油印单页资料,报送() A.共产国际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 我们最早的记事方法是:结绳 在木片、骨片、玉片上刻上符号以记事的方法是刻契 《尚书》中的禹书是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 商朝给我们留下了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甲骨档案。这些材料给我们研究商朝的历史、档案和档案工作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依据。 商朝地位显赫的官员是史官。 甲骨档案在秦汉、隋唐虽发现过,但直到清末光绪25年,它在地下整整沉睡了三千余年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进行收集研究,从而被大量的出土。 1899年到1928年私人发现的甲骨档案共九次,所得的四骨八万多片。 自1928年开始甲骨才被科学发掘,由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殷墟发掘团主持进入科学发掘阶段。 从1899年甲骨档案被人们认识起,至今九十多年来,前后累计出土15万片以上。 甲骨学的开山著录是刘鹗编撰的《铁云藏龟》,此书也是甲骨档案的首次公布。 1979年建国三十周年时开始出版的由郭沫若担任主编的《甲骨文合集》,是对八十年来我国甲骨文研究的系统整理和总结,是集大成的宏篇巨著。共著录甲骨41956片,同时也是一次最大规

模的甲骨档案的公布。 西周起草文书保管典籍的中央机构是太史寮。 西周掌管王室的档案的是冢宰。 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有文献可考的以周朝最早。 副本制度是从西周开始建立的。 秦朝少府中尚书为专掌文书档案官员外,其余各机构各任掌任档案。 秦的柱下御史就是专门保管户籍、舆图等重要档案的官员。 收藏刘邦入咸阳后萧何收集秦朝图籍档案的处所是石渠阁。 位于宫中,隶属御史府,由御史中丞主管的汉代中央档案典籍是兰台。 东汉王朝收藏档案典籍最集中的处所是东观。 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早在北宋末年就有汉简出土。 中书省始设于魏晋,成为总揽中央机要的秘书部门,是王朝的中央秘书厅。 谱牒起源很早,早在夏朝就有了谱牒。 三省是隋唐时期中央最高辅政机构,也是文书档案工作的最高管理机关。 文书档案工作的四禁制度是针对负责起草皇帝诏令文书的中书舍人而制定的。 贴黄制度是唐代首创的公文改错制度。 宋代官府之间的上行文书是申状。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 1.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我国历史上主要有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事方法。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形成于文字的产生,国家的出现。 2.甲骨档案是以龟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 3.夏朝档案文书:典、谟、训、诰、誓 第二章商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商朝甲骨档案的存储 商代的甲骨档案大部分是集中保管,集中保存在宗庙地区。 2.世人将甲骨档案早期研究成就最大者号称为“四堂”:罗雪堂(罗镇玉)、王观堂(王国维)、董彦堂(董作宾)、郭鼎堂(郭沫若)。其他名人:王懿荣;甲骨学的开上之作:刘鄂。 3.我国近代史料上的五大发现:甲骨卜辞、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大内档案、长沙吴简。 第三章西周王朝的档案与档案工作 1.史官记注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记载方面独步于世界的制度,奠定于西周。 2.西周王朝档案的管理 a.登于天府。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有文献可考的以周代为最早。

b.制作副本。副本制度始于西周。 c.藏于金匮。“石室金匮”保管档案之传统始于西周。 3.在青铜器上为记事铭文,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为金文档案。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及档案工作 1.计书:计书是战国时期的赋税档案,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经济建设盘剥和政治统治的重要依据,是封建国家向广大农民征收赋税的依据,是春秋末年壮观的郡县制度的产物。 2.《尚书》是我国远古第一部档案文件汇编;《春秋》在我国历史上开创了私人利用档案修史的先例。 第五章秦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尊君抑臣——是秦建立的一套文书档案制度,所谓尊君即皇帝尊号不可侵犯,皇帝拥有不受限制的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只能在一家一姓中世袭;抑臣即对臣下的贬抑,尊君必然抑臣,这是对应关系。 2.文书抬头制度——即行文中遇有需要表示特别尊敬的字样(如皇帝姓名、尊号、皇帝的诏制),虽然一行没有写满,也要换行顶格书写,甚至高出一格以至几格。 第六章两汉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疏,也称上疏,凡官员对政事的建议、弹劾官吏等皆可用疏。一般多用于对朝廷表示看法或有匡谏,其特点为分条陈述。清代疏为题本的别称。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

1.《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内容和评价 内容:不党:(1)各国都有党派,中国也有。承认党派但是不与任何党派有关联。 但这并非中立之意,基于中国的现实而言,原则上等视各党,纯粹以 公民的地位发表意见,没有任何偏见与成见。 (2)以国家利益为评判是非的唯一标准,一视同仁。 不卖:(1)不以言论做交易。保证言论的独立,不为金钱左右。 (2)不接受任何政治性质的资助。 不私:(1)没有任何私人所途,并无私用,向全国开放,为民众的喉舌。 不盲:(1)一知半解,为之盲信;随声附和,为之盲从。 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为盲争;感情冲动,不是详求,是为盲动。 (2)对问题有独立的思考,对事理调析透彻,遇事头脑冷静,明辨是 非,实事求是。 评价:四不方针是中国资产阶级报界实际发展的理论总结,也是本身发展的理论总结。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政党报纸的堕落,否定了以金钱为背向的奴才报纸,同时也区别于商业报纸的“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八字方针。 2.《大公报》文人论证 以报立言(文人参与政治,议论政治的主要途径)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基本目的:参政 3.宋代小报具有哪些特点?为何屡禁不止 特点:(1)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资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 (2)起始于北宋,盛行南宋,隐现于明清。 (3)始发包括邸吏,使臣,中级官员,从使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4)信息比较灵通,新闻时效性强,多为中枢部门公开“朝廷机事”。 (5)读者范围广。 (6)手写或者印刷。 原因:(1)说明小报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它的发行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因而是据有一定生命力的。 (2)首先是以民间报纸的身份出现的,打破了官翻报纸的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打破了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突破了朝廷对内容行的限制;突 破了对编辑内容的审查(自采自编);突破了朝廷的传报,抄写之后直 接售卖(突出商品性)。 (3)其编发者主要动机在于获利,因为突破了官报作为政府宣传品的范畴,成为商品走向。 (4)敢于刊登朝廷不愿意刊登的信息,也敢于根据民意,民心编造不利于朝廷的事件。易于表达民意舆情。 (5)于今天的报纸最为接近。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四章)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四章) 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前后的新闻事业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 1、《中国日报》:1900年1月25日于香港由陈少白主持创刊,兴中会第一个机关报,打破了改良派垄断阵地的局面。1902年与报黄牌广州《岭南报》展开笔战的第一次交锋。报馆既是革命宣传阵地,又是革命联络指挥机关。 2、《开智录》(横滨,1900),由郑贯公(号自立)任主编,冯懋龙(号自由)、冯斯栾(号自强)任撰述,人称“三自”,《译书汇编》(东京,1900)、《国民报》(1901,东京)、《游学编译》(东京,1902)、《浙江潮》(东京,1903,发表了鲁迅第一篇小说《斯巴达之魂》)等革命派海外报刊。 3、《苏报》和“苏报案” ①《苏报》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舆论报刊,②1896年在上海由胡璋创办,内容低劣。1900年由陈范接办后同情革命,渐成旗帜鲜明的革命派报纸;③章士钊担任主笔后,连续发表十几篇富有革命色彩的评论文章,《苏报》成为资产阶级的言论机关报,因发表章太炎写的《革命军序》介绍著名革命家邹荣《革命军》,引起清政府注意;④1903年6月29日,《苏报》发表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蓄谋已久的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查封《苏报》馆,逮捕章太炎等五人。⑤章太炎、邹荣被捕后,一场以洋人为法官,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特殊审判上演,章太炎、邹荣被判永久监禁,章太炎、邹荣以法庭为讲坛,揭露清政府压制言论和卖国求荣的罪行。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最后改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荣两年,《苏报》永远停刊,史称“苏报案”。 4《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章太炎。 (1)《民报》: ①它是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也是最主要的机关报,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报刊。它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国人办报的第二个高潮。②1905年11月26日在东京创办,主编有胡汉民、章太炎等;③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首先提出“三民主义”和同盟会十六字纲领。④《民报》与保皇派刊物《新民丛报》展开大论战,使资产阶级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2)大论战: ①20世纪初,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激烈论战主要在《民报》与《新民丛报》之间展开,历时两年,双方投入的报刊达几十种之多;②《民报》一创刊,就全力以赴宣传“三民主义”,主动向保皇派机关报《新民丛报》发起攻击,公开批驳康梁的“君主立宪”主张; ③双方论战集中在三个方面:a、革命,还是改良?b、建立民主共和国,还是是实行君主立宪?c、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④《民报》由“以文章排满的骁将”章太炎为主帅,《新民丛报》的文章则出自“言论界之骄子”梁启超之手,最后以改良派失败而告终。⑤经过大论战,保皇派一蹶不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三民主义深入人心,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3)章太炎: 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职业报人、学者;②1903年因“苏报案”在报界声名大振,后担任《民报》主编,充当“以文章排满的骁将”;③生性耿直,为争取新闻自由,求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重点

2.试论档案产生的历史条件 答: (一)远古原始记事的几种形式:我国历史上主要有: (1)传说记事(2)实物记事: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事方法 (二)结绳记事(识记):在绳子上打上大小不一、各种式样的结子,以结子的大小、多少以及涂不同颜色等以表示不同的意思。结绳是我国最早的记事发法。 刻契记事(识记):在木片、骨片或玉片上刻上符号以记事。 (三)原始记事的特点与作用:尽管结绳、刻契图画是一些记事方法,它们代替了部分语言,与一定思想联系起来,在一定范围内有约定俗成作用,可以保存,可以传递。可以帮助有关人们唤起某些具体事物的记忆。总之原始记事在一定范围内已有备忘、信约和凭证作用。 (四)以档案本质属性说明原始记事是档案的起源: (1)档案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原始记事不是档案。因为人类的社会活动有言有事,所谓历史记录,必须明确地反映思想,完整的记录时间,而原始记事不能表达确切、完整、抽象的意思。 (2)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表达和交流思想,但所有的原始记事都没有记录语言,和有声语言不相联系,因此,具有记事人的随意性。 (3)原始记事主要依*历史事实尚存贮在人脑中。所以,这些原始记事方法只能帮助当事人记忆,不能成为普遍的社会交往工具。总之,野蛮人的原始记事和文明人的档案要区别开来。故原始记事档案的前身,即档案起源的形态。 (五)分析文字、国家的产生与档案产生的关系: 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只有文字才是语言的记录符号,才是人类表达思想、交流经验最直接最确切的工具。文字的产生为档案的形成了社会的客观可能性。文字是档案产生的条件,文字是国家出现产生,文字的出现、文明的诞生和国家产生应该是同步的。 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文字作为记录史事的工具而言,是档案产生的条件。而档案的产生是直接和国家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文字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国家管理的需要。文字之最初形式是文书,“最初的文字,是书契”。总之,“大道衰,而有书;厉害萌,而有契”。说明,文书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因素即原始社会瓦解,有了剥削和压迫,人们有了根本的利害冲突,国家进行管理工作,才有了文书档案的产生。 档案是国家机关的产物,不等于说早期社会的档案都反映阶级关系,其中多数很可能是生产的记录。但这些系统的成文记录也只能是阶级、国家产生后才可能有。因此绝不是说它是整个阶级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那么,国家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应当是档案形成之时。 3.评述商代史官的地位 答:我国奴隶社会政治的最大特点是神权政治,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神权政治的鼎盛时期,可成为第一阶段(进入西周,称第二阶段)。商朝神权政治的基本内容是天或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即商代一切大政不是由商王个人专政,更不是由奴隶主贵族共同议定,而是请示神祖命定的。 商朝的神权政治是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在国家政治制度中的必然反映。史官是司掌占卜的官员,即通过占卜替神、祖代言的宗教职官。 商代史官见于甲骨刻辞和史籍,统称巫和史,专掌占卜、记事和祭祀。 由于商王崇尚迷信,一切行事都要由史官占卜、所谓“每日必卜,每事必卜”。史官的主要职掌是一种古老的“天人之学”,他们起着神的作用,是神权的代言者。 巫史之能成为神权代言者,和他们掌握知识,是当时最高的知识分子分不开的。他们运用自己的垄断的文字知识,记载政事,制作策命,下达王命,掌管档案。史官是神权的代言者和文化垄断者。一身二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成,更显得他们地位的显贵。 4.商周时期的主要档案成分及保管方法 答: (一)成分: (1)甲骨档案:以龟骨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朝的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在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是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体现了商代神权政治的基本特点。行文格式:叙辞、命辞、 占辞、验辞。 (2)金文档案:刻在青铜器上的记事叙文,兴盛于西周,商主要作为礼器。产生条件有:青铜冶炼技术提高,社会需求,商代礼法制度。内容有:为记录国主册命赏赐而勒铭留字,为记录、祭祀先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一) 一,简答题 1,简述宋代官报系统革新的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但主要是朝廷控制的官报和邸报。 在宋代,由于官报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首次出现了另一种形态的报纸——小报,可以称之为中国早期的民营报纸。 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这些改革使得唐代时隶属朝廷的新闻媒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中央政府不再将发布新闻的职责交由地方行政机构,而是直接垄断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即“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达于四方”。换句话说,在宋代时,已经出现了一个类似于今天的通讯社一样的机构,但这个通讯社只能有一个,而且隶属国家。 宋代的官方新闻发布机构是都进奏院,实际上是把唐代的所有进奏院合并到一起,后来直接称作进奏院。进奏院负责的发布官方文书,而在进奏院任职的地方官员负责挑选并摘抄与自己所负责地方有关的内容,然后将其交给地方官员或是中央相关机构。他们摘抄的内容只是朝政信息、皇帝谕旨和大臣奏章,宋代不许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抄录并公开发布的官方文书,被成为邸报。 在如此严格的规定下,新闻审核制度自然而然地诞生了。北宋真宗时,皇帝下诏要求进奏院将准备发布的文书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报备,由枢密院审查批准才能发布。到了南宋,我国做早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诞生。在南宋,邸报的编定由最高国务机关门下后省负责,门下后省官员官员“判报”后出“定本” (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样报)后才能发布。知道宋神宗王安石变法后,定本制度才被取消。 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的最大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末年临安已经出现以卖邸报报为生的人,南宋的临安更有卖邸报的店铺。邸报成了面向社会广大受众的商品,可见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日益增长。 虽然邸报允许公开发售,但卖报的人或是店铺都是由官方认可指定的,甚至还要特派地基官员为报纸担保,一旦报纸内容出现问题,这些担保人立刻受到惩罚。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宋代如此高压严苛的传播制度下,广大人民的新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时候,非法的报纸便出现了。 这些非法的报纸被称为“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朝廷屡禁不止,衍生至日后的各朝代。 在北宋仁宗时期,发生了“诸路进奏官报状之外别录单状”。这读起来十分拗口的事件是说,在北宋开始有一些负责抄录新闻的官员,将一些“不让往外播”的新闻抄录下来并另行传播。到了南宋宋神宗时期,“小报”已经发展到“印卖都市”的程度了,这说明我国在11世纪已经有了印刷新闻。小报的内容是朝廷上还没有定论的事、朝廷百官言论、街市传闻,甚至有些编者的杜撰捏造。 小报还有一批“记者”,这些人“以探报此等事为生”。南宋末年,赵升的《朝野类要》有记载:“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私衷小报、率有泄漏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意思是,在中央负责摘抄邸报的人都心向“小报”,这些人是“小报”的记者,探访朝廷秘闻。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2,简述我国新闻教育和研究开端的情况。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宣告成立,向校内外公开招收会员,这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一直活动到1920年12月。该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被推选兼任会长。学会聘有两名导师:一是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学会副会长徐宝璜;一是《京报》社长、名记者邵飘萍。该会的宗旨是:“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学大纲第14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闻事业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闻事业(1976—今)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为教学重点之一。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了解新时期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了解新闻改革和进展情况。 重点和难点: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2、改革开放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3、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媒体的发展。 4、中国进入WTO后媒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主要内容: 第一节拨乱反正中的新闻事业 一、新闻界揭批“四人帮”的斗争 新闻界揭露批判了“四人帮”的种种罪行,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拨乱反正。 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平反冤假错案的宣传报道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障碍,直接推动了平反冤假错案的进行。 三、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 新闻界学习刘少奇对新闻工作的指示,恢复和发扬了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新闻媒介逐渐摒弃了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宣传模式,开始按新闻规律办事。批评报道得以恢复和加强;读者工作受到重视。 第二节改革开放中的新闻事业 一、加强经济报道,推进经济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新闻报道也随之发生了转移。新闻媒体报道推进了农业生产责任制;报道了大城市和大企业的改革举措,推进了经济改革。 二、新闻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斗争 改革开放后,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民主自由”,反对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新闻界对其进行了斗争,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 三、新闻改革的起步及其经验教训 随着新闻数量的增加和传播速度的加快,新闻失实的现象时有发生。新闻界学习江泽民和李瑞环对新闻界的讲话,总结经验教训,促进了新闻改革。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邓小平南巡讲话反映了全国人民的要求,加快和深化了经济改革。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受到了普遍重视;新闻界和海外的交住日益频繁。 二、新闻业务的改进和新闻传播技术的现代化 新闻界告别了铅与火,改为激光照排,联网编辑,新闻传播技术的现代化促进了新闻业务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