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2.1.2y=ax2的图象和性质同步训练(解析版)-word文档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2.1.2y=ax2的图象和性质同步训练(解析版)-word文档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2.1.2y=ax2的图象和性质同步训练(解析版)-word文档

2019-2019学年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2.1.2 y=ax2的图象和性质同步训

一、选择题

1.函数y=ax2(a≠0)的图象经过点(a,8),则a的值为()

A.±2

B.-2

C.2

D.3

2.抛物线y=﹣x2不具有的性质是()

A.对称轴是y轴

B.开口向下

C.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D.顶点坐标是(0,0)

3.对于函数,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y随x的增大而增大

B.图象开口向下

C.图象关于y轴对称

D.无论x取何值,y的值总是正的

4.已知抛物线y=ax2(a>0)过A(﹣2,y1)、B(1,y2)两点,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y1>0>y2

B.y2>0>y1

C.y1>y2>0

D.y2>y1>0

5.抛物线y=-x2的图象一定经过( )

A. 第一、二象限

B. 第三、四象限

C. 第一、三象限

D. 第二、四象限

6.如图,四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中,分别对应的是:① ;② ;③ ;④

,则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函数y=-x2中,当x=0时y有最大值0

B.在函数y=2x2中,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C.抛物线y=2x2,y=-x2,中,抛物线y=2x2的开口最小,抛物线y=-x2的开口最大

D.不论a是正数还是负数,抛物线y=ax2的顶点都是坐标原点

8.在同一坐标系中,作y=x2,y=-x2,y= x2的图象,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A. 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向上

B. 都是关于x轴对称的抛物线,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

C. 都是关于y轴对称的抛物线,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

D. 都是关于y轴对称的抛物线,有公共的顶点

二、填空题

9.若点A(-2,y1),B(-1,y2),C(8,y3)都在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上,则从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

10.若抛物线y=(a﹣2)x2的开口向上,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1.若二次函数y=m 的图象开口向下,则m=________

12.抛物线y=-2x2的开口方向是________,它的形状与y=2x2的形状________,它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

13.直线y=x+2与抛物线y=x2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

14.抛物线y=ax2,y=bx2,y=cx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15.已知二次函数y甲=mx2和y乙=nx2,对任意给定一个x值都有y甲≥y乙,关于m,n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m0,n<0 ③m<0,n>0 ④m>n>0

三、解答题

16.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2,-8).

(1)求a的值,

(2)若点P(m,-6)在此抛物线上,求点P的坐标.

17.抛物线y=ax2与直线y=2x-3交于点(1,b).

(1)求a,b的值.

(2)抛物线y=ax2的图象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其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8.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作出y=x2,y=x2-1的图象.

(1)分别指出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顶点坐标;

(2)抛物线y=x2-1与抛物线y=x2有什么关系?

19.函数y=ax2(a≠0)与直线y=2x-3的图象交于点(1,b).

求:

(1)a和b的值;

(2)求抛物线y=ax2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3)作y=ax2的草图.

20.如图,直线AB过x轴上一点A(2,0),且与抛物线y=ax2相交于B、C两点,B点坐标为(1,1).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及抛物线y=ax2的解析式;

(2)求点C的坐标;

(3)求S△COB.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C

【考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解析】【解答】把点(a,8)代λ:yax得:a'=8,解得:a=2故答案为:C

【分析】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解方程即求出a的值。

2.【答案】C

【考点】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解析】【解答】A.∵抛物线y=﹣x2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y轴,故不符合题意;B.∵:a=-1<0,此函数的图像开向下,故不符题意,.

C.当a<0时,抛物线在第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符合题意;

D.∵抛物线y=﹣x2的顶点在原点,∴顶点坐标是(0,0),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y=ax2的性质:顶点坐标是(0,0),对称轴为y轴;a>0,开口向上,当x<0时,y 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a<0,开口向下,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即可解答。

3.【答案】C

【考点】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解析】【解答】∵在函数中,,

∴该函数的开口向上,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

∴该函数在y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该函数的最小值为0.

综上所述,上述结论中只有C是正确的,其余三个结论都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与系数的关系,在函数y=5x2中,a=5>0 ,b=0 ,c=0 ,从而得出该函数的开口向上,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该函数在y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该函数的最小值为0,根据性质一一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4.【答案】C

【考点】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解析】【解答】∵抛物线y=ax2(a>0)的对称轴是y轴,

∴A(﹣2,y1)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2,y1).

又∵a>0,0<1<2,且当x=0时,y=0,

∴0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A(﹣2,y1)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2,y1),再由a >0,0<1<2,且当x=0时,y=0,可得出答案。

5.【答案】B

【考点】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解析】【解答】抛物线y=-x2对称轴是y轴,开口向下,顶点为原点,所以必定经过三四象限,故答案为:B.【分析】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中b=0,c=0,a小于0,故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开口向下,顶点为原点,从而得出答案。

6.【答案】A

【考点】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解析】【解答】通过抛物线的图像与二次项系数的关系分析可得:

.

故答案为:A

【分析】由二次函数中,“当二次项系数为正时,图象开口向上,当二次项系数为负时,图象开口向下”及“二次项系数的绝对值越大,图象的开口越大”即可得出答案。

7.【答案】C

【考点】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解析】【解答】A由函数的解析式y=-x2,可知a=-1<0,得到函数的开口向下,有最大值y=0,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函数的解析式y=2x2,可知其对称轴为y轴,对称轴的左边(x<0),y随x增大而减小,对称轴的右边(x>0),y随x增大而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系数a决定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且a的值越大开口越小,可知抛物

线y=2x2的开口最小,抛物线y=-x2的开口第二小,而开口最大,C符合题意;

D不论a是正数还是负数,抛物线y=ax2的顶点都是坐标原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对各选项逐一判断即可解答。

8.【答案】D

【考点】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解析】【解答】在同一坐标系中,作y=x2,y=-x2,y= x2的图象,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顶点都在原点:(2)对称轴都是y轴;

故答案为:D.

【分析】由于三个函数解析式中b=0,c=0,故顶点都在原点,对称轴都是y轴。

二、填空题

9.【答案】

【考点】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解析】【解答】∵二次函数y=ax2的对称轴为y轴,开口向下,

∴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y1

故答案是:

【分析】由于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中a小于0,b=0,c=0故图像对称轴为y轴,开口向下,对称轴左

侧是增函数,右侧是减函数,即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从而得出答案。

10.【答案】a>2

【考点】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

【解析】【解答】解:∵抛物线y=(a﹣2)x2的开口向上,∴a﹣2>0,解得:a>2.故答案为:a >2.

【分析】因为二次函数的开口向上,所以a﹣2>0,解不等式即可得a的取值范围。

11.【答案】m=-1

【考点】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二次函数性质和二次函数的概念,根据二次函数的概念可得:m2?m=2,再由二次函数开口向下可得:m<0,因此m=-1.【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自变量的次数为2,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下值二次项系数小于0,从而得出混合组,求解得出m的值。

12.【答案】向下;相同;(0,0);y轴

【考点】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解析】【解答】抛物线y=-2x2的开口方向是向下,它的形状与y=2x2的形状相同,它的顶点坐标是(0,0),对称轴是y轴.故答案为:向下;相同;(0,0);y轴.

【分析】利用y=ax2的性质:顶点坐标是(0,0),对称轴为y轴;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即可解答。

13.【答案】(-1,1)和(2,4)

【考点】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得:,解得:, .

∴直线y=x+2与抛物线y=x2的交点坐标是:(-1,1)和(2,4).

【分析】求抛物线与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求直线解析式与抛物线的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的问题。

14.【答案】a>b>c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b<0,c<0, |C|>|b|,所以b>c.故答案为:a>b>c【分析】抛物线图象开口方向由a的正负决定,a为正开口向上,a为负开口向下.抛物线图象开口的大小由a 的绝对值决定,a的绝对值越大,开口越小,a的绝对值越小,开口越大,从而得出答案。

15.【答案】②④

【考点】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解析】【解答】∵x2一定不小于0,则由条件“对应任意给定的x的值,都有y 甲y乙”可知:存在以下3种情况:(1 )若y甲和y乙都为正数,则m>0,n>0且m>n,即m>n>0;

(2 )若y甲为正数,y乙为负数,则m>0,n<0;

(3 )若都为负数时,则n<m<0;

∴关于m,n的关系正确的是② 、④

【分析】根据偶次方的非负性得出x2一定不小于0,又对任意给定一个x值都有y甲≥y乙,故有①y甲和y乙都为正数,②若y甲为正数,y乙为负数,③若y甲为负数,y乙为负数,三种情况,从而得出答案。

三、解答题

16.【答案】(1)解:将点A(﹣2,﹣8)代入抛物线y=ax2,可得4a=﹣8,即a=﹣2

(2)∵a=﹣2,∴y=﹣2x2,将P(m,﹣6)代入y=﹣2x2,得﹣6=﹣2m2,解得m=± ,

则点P的坐标为(,﹣6)或(﹣,﹣6).

【考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分析】(1)将点A的坐标代入抛物线y = ax2,即可求出a的值,从而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将P(m,﹣6)代入y=﹣2x2即可求出m的值,从而得出P点的坐标。

17.【答案】(1)解:∵直线y=2x-3过点(1,b),

∴b=2×1-3=-1,∴交点坐标为(1,-1).

∵抛物线y=ax2过点(1,-1),

∴-1=a×12,∴a=-1

(2)解:若存在点P,设点P的坐标为(x,y),

则|x|=|y|.

∵a=-1,∴y=-x2,

∴x2=|x|,∴x=0或x=±1,

∴点P的坐标为(0,0)或(1,-1)或(-1,-1)

【考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分析】(1)将点(1,b)代入直线y=2x-3,求出b的值,从而得出抛物线与直线交点的坐标,再将这个点的坐标代入抛物线y=ax2即可求出a的值;(2)设点P的坐标为(x,y),根据题意得出|x|=|y|,又y=-x2,从而得出关于x的方程,求解得出x的值,从而得出P点的坐标。

18.【答案】(1)解:抛物线y=x2开口向上,对称轴为y轴,顶点坐标(0,0);抛物线y=x2-1开口向上,对称轴为y轴,顶点坐标(0,-1)

(2)解:抛物线y=x2-1可由抛物线y=x2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

【考点】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分别找到a,b,c的值,根据抛物线的图像与系数的关系即可得出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

(2)根据两抛物线顶点坐标即可找到平移规律。

19.【答案】(1)解:

把(1,b)代入直线y=2x-3中,得b=2-3=-1,

把点(1,-1)代入y=ax2中,得a=-1

(2)解:∵在y=-x2中,a=-1<0,

∴抛物线开口向下;

抛物线y=ax2的对称轴为y轴,顶点坐标为(0,0)

(3)解:作函数y=ax2的草图如下:

【考点】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解析】【分析】(1)将点(1,b)代入直线y=2x-3即可求出b的值,从而得出其交点坐标,再将交点坐标代入函数y=ax2(a≠0),即可求出a的值;

(2)根据(1)求出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可知a=-1<0,b=0,c=0,从而得出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y轴,顶点坐标为(0,0);

(3)利用描点法,围绕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的取值,再在坐标平面内描点,并用平滑的线按自变量从小到大顺次连接即可得出抛物线的图像。

20.【答案】(1)解:设直线表达式为y=kx+b.

∵A(2,0),B(1,1)都在y=kx+b的图象上,

∴,解得,,

∴直线AB的表达式为y=﹣x+2;

∵点B(1,1)在y=ax2的图象上,

∴a=1,其表达式为y=x2

(2)解:由,解得或,

∴点C坐标为(﹣2,4)

(3)解:S△COB=S△AOC﹣S△OAB= ×2×4﹣×2×1=3

【考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设直线AB的表达式为y=kx+b,将A,B的坐标分别代入即可得出关于k,b的方程组,求解得出k,b的值,从而得出直线AB的表达式;将B点的坐标代入y=ax2即可求出a的值,从而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解联立直线AB的解析式与抛物线的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即可求出C点的坐标;

(3)由S△COB=S△AOC﹣S△OAB即可求出S△COB.

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辅导教材

第一章因数与倍数 数a能被b整除,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例1:15的因数有哪几个?15是哪些数的倍数? 例2:一个数既是56的因数,又是2,4,7的倍数。这个数是多少? 例3:一个数是18的因数,又有因数2和3,同时又是9的倍数,这个数是多少?

第二章2、5、3的倍数的特征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例1: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35130241003321206015 74521106679087628099 2的倍数: 5的倍数: 3的倍数: 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例2:奶奶买了14个苹果,小明想平均分给三个人,他至少要吃掉几个才能正好分完? 例3:一些珍珠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3颗多3颗,每人分5颗少5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颗珍珠?

第三章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例1:下面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13222717415761235376 879733477799118360 5 质数 合数 例2:两个质数的和是12,积是35,这两个质数分别是多少? 例3:从下面的数字中任取两个,按要求组成两位数。(各写4个)75320 质数: 合数: 奇数: 偶数: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3.3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教案

23.3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教学目标 利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这些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设计出称心如意的图案. 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知识,然后利用这些知识让学生开动脑筋,敝开胸怀大胆联想,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设计图案. 2.难点与关键:如何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它们的组合得出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的各题. 1.如图,已知线段CD 是线段AB 平移后的图形,D 是B?点的对称点,?作出线段AB ,并回答,AB 与CD 有什么位置关系. 2.如图,已知线段CD ,作出线段CD 关于对称轴L 的对称线段C ′D ′,? 并说明CD 与对称线段C ′D ′之间有什么关系? 3.如图,已知线段CD ,作出线段CD 关于D 点旋转90°的旋转后的图形, ?并说明这两条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老师点评: 1.AB 与CD 平行且相等; 2.过D 点作DE ⊥L ,垂足为E 并延长,使ED ′=ED ,同理作出C ′点,连结C ′D?′,?则CD ′就是所求的.CD 的延长线与C ′D ′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L 上并且CD=?C ′D ′. 3.以D 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后CD ⊥C ′D ′,垂足为D ,并且CD=C ′D . 二、探索新知 请用以上所讲的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完成下面的图案设计. 例1.(学生活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题. 按下面的步骤,请每一位同学完成一个别致的图案. (1)准备一张正三角形纸片(课前准备)(如图a ) (2)把纸片任意撕成两部分(如图b ,如图c ) (3)将撕好的如图b 沿正三角形的一边作轴对称,得到新的图形. (4)并将(3)得到的图形以正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为旋转中心旋转,得到如图(d )(如图c )保持不动) (5)把如图(d )平移到如图(c )的右边,得到如图(e ) (6)对如图(e )进行适当的修饰,使得到一个别致美丽的如图(f )的图案. 老师必要时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 C D l

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24章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说课稿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五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九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二课时《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本课时内容是在学习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直线和圆相切的条件,并为探究切线长定理而作准备的,它在圆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初中几何学习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它是几何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工具。 2、本课主要知识点 (1)切线的判定定理 (2)切线的性质定理 3、教材整改 结合教学实际及中考要求,我对教材内容略作了调整。当探究出判定后,为了提高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我特增加了例1和例2,让学生总结出“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时,常常添加辅助线的两种方法”,总结例1主要是连半径、证垂直;例2主要是作垂直、证半径。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达到学以致用。同时我对学案也作了调整,将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具体的体现。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的知识能力 学生已经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的知识,与圆有关的性质,切线的定义等。 2、已有的数学能力 具有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等。 3、已有的学习能力 预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讲解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评价能力等。 三、目标、重难点分析 基于上述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2)切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训练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2)通过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经历探究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是在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基础上设定,它的设定既符合新课标的知识、能力要求,又要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因此,承上:它起着承载知识的生长点以及与旧知识的联系;还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这些目标针对你的学生一定是最能实现和达到的;启下:它起着教师对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起点在何处,这个起点是否针对了你自己将要面对的本堂课的学生,是否符合所教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还决定了你的整个教学设计如何来落实完成知识、发展过程、突破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 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灵活运用。 突破措施:主要通过将问题细化,通过学生分组学习、练习、学生板演、学生讲解等方式突破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以学案为载体,当堂达标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帮助学生课堂讲解,并赋以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同时还结合了启发、讲解、评价综合的教法。 学法上:充分发挥小组作用,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讲解,再面向全班讲解,让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 五、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1、温故知新。 (1)学生填表,复习圆与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 (2)观察与思考。下雨天转动的雨伞上的雨滴;砂轮上的火星方向。

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辅导教材

六年级上册第一章 分数乘法 例1:看图写算式。 (1) +( )+( )=( ) (2)+( )=( ) ×( )=( ) ×( )=( )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例2:计算下面各题。 ×3 ×6 2× ×9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化简)的要约分(化简)。 例3:计算下面各题 × × × ×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化简)的要约分(化简)。 例4: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83×38 157×715 5×5 1 求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53的倒数是35,a 1的倒数是a ,a 的倒数是a 1(a ≠0),3的倒数是31,0.4的倒数是2 5。

练习一 一、乐想巧填。 1. 6×表示(),×表示()。 2. 米的是()米,公顷的是()公顷。 3. 3米的等于( )米的。 4. 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 5.的倒数是(),()的倒数是,和()互为倒数。 二、判断。 1.一个数乘分数,积一定比它本身小。() 2.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3.7千克的与1千克的相等地。() 4.和,是倒数,也是倒数。() 5.4个相加,可以写成+++,也可以写成 三、计算大本营 1、 42× 11×× ×× 2、小时=()分米=()厘米吨=()千克 四、列式计算我最棒。

1. 5的是多少? 2. 4个是多少? 3.千克的是多少千克? 4. 4.小时的是多少小时? 五、快来显身手(比较大小)。 ○×○ ×○○ 六、实践乐园。 ①一瓶果汁重千克,20瓶果汁重多少千克? ②一只水箱可以容水500千克,箱水重多少千克? ③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米,高是底的倍,高是多少? ④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2厘米,高是底的,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3.3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同步练习

图案设计 【知识回顾】 1.小明的运动衣号在镜子中的像是 ,则小明的运动衣号码是 ( )。 A. B. C. D. 2.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旋转变换的是( ) 。 A. 钟摆的运动 B. 行驶中汽车的车轮 C. 方向盘的转动 D. 电梯的升降运动 3.将下列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200 后,不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的是( )。 4.如图将四边形AEFG 变换到四边形ABCD,其中E 、G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这种变换是相似变换 B.对应边扩大原来的2倍 C.各对应角数不变 D.面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 5.把一个长方形作相似变换,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3倍,则放大后的新长方形的周长是原长方形的 倍,新长方形的面积是原长方形面积的 倍。 【拓展探究】 6、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和B 的点C ,连结AC 并延长到D ,使CD=CA .连结BC 并延长到E ,使CE=CB .连结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线段DE 可以看作哪条线段平移或旋转得到. A B C D C

7、请你指出△BDA 通过怎样的移动得到△CAE . 8、菱形以特殊的对称美而受人们的喜爱,在生产生活中有其广泛的应用,张伟同学家里有一面长4.2m 、宽2.8m 的墙壁准备装修,现有如图甲所示的型号瓷砖,其形状是一块长30cm 、宽20cm 的矩形,点E 、F 、G 、H 分别是边DA 、AB 、BC 、CD 的中点,阴影部分为淡蓝色花纹,中间部分为白色, 图甲 (1) (2) (3) 解答下列各问题: (1)张伟同学家里的墙壁最少要贴这种瓷砖多少块? (2)四边形EFGH 是什么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3)全部贴满后,这面墙壁上有多少个有淡蓝色花纹的菱形? 【参考答案】 1、A 2、D A B F E

九年级数学: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教案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一、课标要求: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应用 二、课标理解:使学生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能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内容安排: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和切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切线的判定方法证明直线是圆的切线;综合运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思考:以圆心到之间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依据,探究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让学生体验“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数学研究方法。 问题解决:通过学生自己探究(猜想、类比、演绎)过程,让学生发现切线的判定定理,并能说明方法的正确性。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充分领会数学转化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切线的识别方法和圆的切线的性质; 难点:体验圆的切线证明问题中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四、教学过程 回顾 (多媒体演示)问题: 1.直线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你有哪些判断方法? 2.什么叫做圆的切线?怎样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圆的切线?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并及时总结.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画图并解答问题:请画出⊙O,并在⊙O上任取一点A,连接OA,过点A作直线l⊥OA.请问:直线线l是不是⊙O的切线? 师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图,并根据图形,观察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猜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讨论、合作利用数量关系说明直线是否是圆的切线.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1.探究切线的判定: 活动一:教师结合所画图形,引导学生分析:因为直线l⊥OA, 所以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OA,而OA正好是圆O的半 径,根据“当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该圆的半径时,直线就 是圆的一条切线”可知直线l是圆O的切线. 教师引导学生对切线的判定定理进行概括,发表意见.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做好定理的分析,运用判定定理判定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把握两点:①经过半径外端;②垂直于这条半径. 活动二:提问:生活中你看到哪些现象是直线和圆相切的位置关系的?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做好补充. (多媒体展示)如下雨天,转动雨伞,雨伞上的水滴会沿着什么方向飞出?车轮

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辅导教材

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辅 导教材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第一章因数与倍数 数a能被b整除,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例1:15的因数有哪几个15是哪些数的倍数 例2:一个数既是56的因数,又是2,4,7的倍数。这个数是多少 例3:一个数是18的因数,又有因数2和3,同时又是9的倍数,这个数是多少 第二章2、5、3的倍数的特征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例1: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35130241003321206015 74521106679087628099 2的倍数:

3的倍数: 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例2:奶奶买了14个苹果,小明想平均分给三个人,他至少要吃掉几个才能正好分完 例3:一些珍珠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3颗多3颗,每人分5颗少5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颗珍珠 第三章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例1:下面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322271741576123537687 9733477799118360 5 质数 合数 例2:两个质数的和是12,积是35,这两个质数分别是多少 例3:从下面的数字中任取两个,按要求组成两位数。(各写4个)75320 质数: 合数: 奇数:

图案设计 中的数学小故事

下面这幅美丽的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构成,又经过怎样的变换得来的? 答案:这幅图是由完全相同的7个圆(整圆和圆的一部分)或4个圆(整圆和圆的一部分)构成的。如果看成是7个圆构成的,可以有两种变换方式。一种方式是:首先确定中间的一个圆,然后在圆内画3条直径将圆平均分成6份,并且以3条直径与圆周相交的6个点为圆心、以中间的圆的半径为半径,分别作6个大小相同的圆,就得到了这幅图形。然后将中间圆中除去6个完全相同的叶形图案后剩余的其他部分涂上灰色,保留外围6个圆相交的部分,其他部分擦掉。另一种方式是:首先确定中间的一个圆,然后在圆内画3条直径将圆平均分成6份,并且以其中一条直径与圆周相交的一个点为圆心,以中间圆的半径为半径画圆。最后将这个圆顺时针旋转5次,而且每次旋转的度数均为60’,变换得到另外5个圆,这样就形成了这幅图形。将中间圆中除去6个完全相同的叶形图案后剩余的其他部分涂上灰色,保留外围6个圆相交的部分,其他部分擦掉。如果把这幅图看成是4个圆构成的,也可以有两种变换方式。一种方式是:首先确定中间的一个圆,然后在圆内画3条直径将圆平均分成6份,并且以每条直径与圆周相交的一点为圆心(每个圆的圆心不相邻)以中间圆的半径为半径画3个完全相同的圆。用弧连接中间圆6条半径中每条半径的两个端点,并向外延长与外边的圆相交构成6个完全相同的叶形图案,最后将外围3个圆中的花瓣部分留下,其余部分擦掉即构成了这幅图。另一种方式是:首先确定中间的一个圆,然后在圆内画3条直径将圆平均分成6份。并且以其中一条直径与圆周相交的一点为圆心,以中间圆的半径为半径画1个圆。将这个圆顺时针旋转2次,每次旋转120度得到另外两个圆。用弧连接中间圆6条半径中每条半径的两个端点,并向外延长与外边的圆相交构成6个完全相同的叶形图案,最后将外围3个圆中的花瓣部分留下,其余部分擦掉即构成这幅图。 三、资料链接 不要动我画的圆圈 在阿基米德晚年时,罗马车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让叙拉古的人民使用大原木做轮子搬运大型军备.使用巨型圆形凸透镜将阳光聚集在罗马人的战船上将其烧毁…… 罗马军队被阻入城达三年之久。最后罗马人终于攻破叙拉古城时,罗马人恨透了阿基米德,前来杀他。

六年级数学图案设计的教案

六年级数学图案设计的教案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学情分析 上节课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进行了复习,并初步学会了综合运用,一些学生在理解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直尺、三角尺、圆规、彩笔、方格纸;教师自制的专题网页等。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欣赏XX年奥运会会徽,提问与之相关的常识;上网浏览部分历届奥运会会徽,思考这些图案的设计各有什么特点并交流感受。 二、合作探究、自主探索 1、欣赏图案:杜甫草堂的窗格子图案,感受生活中的

图案美。引导学生分析花瓣图案是如何由简单图形A经过图形变换得到的, 2、操作演示 (1)媒体演示四花瓣的作图过程,教师讲授四花瓣图案形成的基本知识; (2)学生自主学习具体的操作步骤;要求学生思考:四花瓣相邻两个顶点与圆心所成的角是多少度?根据媒体演示的方法,你能将一个圆周四等分吗?能将一个圆周三等分吗?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媒体动态演示探究上述问题的过程,验证学生得出的结论。 3、合作探究屏幕展示两个图案,要求说出这两个图案是如何画出来的。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媒体演示让学生搞清做图的方法和关键。 三、尝试创作 1、把学生分成7个小组完成下面一题:以给定的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 2、作品互评展示学生所画的图案,就创意和构图进行自评和互评。 3、完成课本第35页,练一练。 四、小结

初中数学九年级《圆的切线判定和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圆的切线判定和性质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圆的切线判定和性质,并能熟练运用切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2、掌握圆的切线常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圆的切线的性质与判定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已有 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感悟数形结合、转化和分类的思想的重要性,培养观察、分析、归纳、 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知识体系,教育学生用动态的眼光、运动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对切线的判定方法及其性质的准确、熟炼、灵活地运用. 教学难点:综合型例题分析和论证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画一个圆O及半径OA,画一条直线l经过⊙O的半径OA的外端点A,且垂直于这条半径OA,这条直线与圆有几个交点? 思考: 直线l一定是圆O的切线吗? 由此,你知道如何画圆的切线吗? 想一想 过圆0内一点作直线,这条直线与圆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过半径OA上一点(A除外)能作圆O的切线吗?过点A呢? 一、切线的判定定理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 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几何符号表达:∵OA是半径,OA⊥l于A ∴l是⊙O的切线。 如图,如果直线I是⊙O的切线,A是切点,那么半径OA与L垂直吗? 二、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简单用反证法证明一下) ∵直线I切⊙O于点A, ∴OA⊥I 判断 1. 过半径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 与半径垂直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 过半径的端点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利用判定定理时,要注意直线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1)直线经过半径的外端; (2)直线与这半径垂直。 判断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你现在会有多少种方法? 切线判定有以下三种方法: 1.利用切线的定义:与圆有唯一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利用d与r的关系作判断:当d=r时直线是圆的切线。 3.利用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例1 已知: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 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分析:由于AB过⊙O上的点C,所以连接OC,只要证明 AB⊥OC即可。 例2 已知:O为∠BAC平分线上一点,OD⊥AB于D,以O为圆心,OD为 半径作⊙O。 求证:⊙O与AC相切。 小结 例1与例2的证法有何不同? (1)如果已知直线经过圆上一点,则连结这点和圆心,得到辅助半径,再证所作半径与这直线垂直。简记为:有交点,连半径,证垂直。 (2)如果已知条件中不知直线与圆是否有公共点,则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段为辅助线,再证垂线段长等于半径长。简记为:无交点,作垂直,证半径。 练习:如图AB是⊙O的直径,∠B=45°,AC=AB。 AC是⊙O的切线吗?为什么? 练习 如图,△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交边BC于P, PE⊥AC于E。 求证:PE是⊙O的切线。 例3 如图AB是⊙O的直径.AE是弦, EF是⊙O的切线,E是切点,AF⊥EF, 垂足为F,AE平分∠FAB吗? 例4 如图CB是⊙O的切线,C是切点,OB交⊙O于D, ∠B=30°,BD=6cm,求BC 练习:如图,点P在⊙0外,PC是⊙0的切线,切点是C.直线PO与⊙0交于A、B,试探求∠P与∠A的数量关系. (1)已知⊙O直径为8cm,直线L到圆心O的距离为4 cm,则直线L 与⊙O的位置关系为。 (2)PA切⊙O于点A,PA=4,OP=5,则⊙O的半径是____

九年级数学:切线的性质与判定试卷(含答案)

2020 九级数学上册圆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培优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圆O是Rt△ABC的外接圆,∠ACB=90°,∠A=25°,过点C作圆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D,则∠D的度数是() A.25°B.40°C.50°D.65°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点确定一个圆 B.一个三角形只有一个外接圆 C.和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D.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3.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上一点,∠CDB=20°,过点C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E,则∠E等于() A.40°B.50°C.60°D.70° 4.有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①经过三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②任意一个三角形有且只有一外接圆; ③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④在圆中,平分弦的直径一定垂直于这条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5.如图,PA.PB、AB都与⊙O相切,∠P=60°,则∠AOB等于() A.50°B.60°C.70°D.70° 6.如图,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切小圆于点C,若∠AOB=90°,若OA=4,则图中圆环的面积大小为()

A.2πB.4πC.6πD.8π 7.如图,两个圆的圆心都是点O,AB是大圆的直径,大圆的弦BC所在直线与小圆相切于点D.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BD=CD B.AC⊥BC C.AB=2AC D.AC=2OD 8.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5,AD,AB,BC分别与⊙O相切于E,F,G三点,过点D作⊙O的切线BC于点M,切点为N,则DM的长为() A.B.C. 2 D.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半径为2的⊙P的圆心P的坐标为(﹣3,0),将⊙P沿x轴正方向平移,使⊙P与y轴相切,则平移的距离为() A.1 B.1或5 C.3 D.5 10.如图,已知直线l解析式是y=x﹣4,并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一个半径为1.5的⊙C,圆心C从点(0,1.5)开始以每秒0.5个单位速度沿着y轴向下运动,当⊙C与直线l相切时,则该圆运动时间为()

2021年九年级数学上册达标训练(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数学九年级上学期测试 达标训练 基础·巩固·达标 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角 * B.等边三角形 C.线段* D.平行四边形* 提示:根据中心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判断.角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线段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答案:*C** 2.如图23-3-6,△ABC 与△A 2B 2C 2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 A.OC =OC 2 * B.OA = OA 2 * C.BC =B 2C 2 * D.∠ABC =∠A 2C 2B 2 图23-3-6 图23-3-7 提示: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并被对称中心平分,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答案:*D** 3.从8:55到9:15,钟表的分针转动的角度是多少?时针转动的角度是多少?( )* A. 120°、10°* * B. 30°、15°* C. 12°、60°* * D. 10°、120° 提示:分针60分钟转一周,时针12小时转一周.从8:55到9:15经过了20分钟,所以分针转动的角度是6020×360度=120度;从8:55到9:15经过了31小时,所以时针转动的角度是31×121 ×360°=10°.* 答案:*A*** 4.如图23-3-7,方格纸中的三角形要由位置A 平移到位置B ,应该先向 平移 格,再向 平移 格.* 提示:根据平移的概念:把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后的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答案:上(或右) 3(或5) 右(或上) 5(或3) 5.试一试,如何将转化到? 答案:过程如下图:

图案设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

图案设计教案人教版数学 学设计思想: 对于本节的内容,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精美图案,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分析它们的形成过程,来学会如何独立的设计图案。在整体教学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应该多动手、动脑子,细心认真的观察各个图案,分析每个图形的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图案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感受这些图案与变换的关系; 多动手、动脑,细心认真观察,分析每个图形的构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感受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图案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增强自己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分析、欣赏生活中的一些美丽的图案,知道它们的形成过程,并会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教学难点: 利用平移、旋转、对称,自己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教师引导式教学。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电脑、幻灯片、画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帮助学生复习平移、旋转和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

九年级数学证明圆的切线专题

证明圆的切线专题 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主要有两个思路: 1是证这条直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这个圆的半径: 2,是利用切线的判判定定理,证明这条直线经过一条半径的外端,并且和这条半径垂直. 1不常用,一般常用2. 1. 如图,在Rt ABC ?中, 90C ?∠=,点D 是AC 的中点,且90A CDB ?∠+∠=,过点,A D 作O ,使圆心O 在AB 上,O 与AB 交于点E . (1)求证:直线BD 与O 相切; (2)若:4:5,6AD AE BC ==,求O 的直径. 2.如图,在Rt △ABC 中,∠C=90o,O 、D 分别为AB 、BC 上的点,经过A 、D 两点的⊙O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且D 为EF 的中点。 (1)(4分)求证:BC 与⊙O 相切 (2)(4分)当,∠CAD=30o时,求AD 的长。 3. 如图,已知CD 是ΘO 的直径,AC ⊥CD ,垂足为C ,弦DE ∥OA ,直线AE 、CD 相交于点B . (1)求证:直线AB 是OO 的切线; (2)如果AC =1,BE =2,求tan ∠OAC 的值.

4. 如图,在△ABC 中,AB=AC ,以AB 为直径作⊙O ,交BC 于点D ,过点D 作DE ⊥AC ,垂足为E 。 (1)求证:DE 是⊙O 的切线; (2)如果BC =8,AB =5,求CE 的长。 5.如图,在△ABC 中,∠C=90°,∠ACB 的平分线交AB 于点O ,以O 为圆心的⊙O 与AC 相切于点D . (1)求证:⊙O 与BC 相切; (2)当AC=3,BC=6时,求⊙O 的半径 6. 如图,AB 是⊙O 的直径,AM ,BN 分别切⊙O 于点A ,B ,CD 交AM ,BN 于点D ,C ,DO 平分∠A DC .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 (2)若AD=4,BC=9,求⊙O 的半径R .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AB =AC ,点P 是?AB 的中点,连接P A ,PB ,PC . (1)如图①,若∠BPC =60°,求证: AP AC 3=; (2)如图②,若2524sin = ∠BPC ,求PAB ∠tan 的值.

圆切线的性质及判定

圆切线的性质及判定 一.切线的判定方法: ⑴.切线的定义:与圆有唯一公共点的直线叫做圆的切线。 ⑵.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⑶.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二.辅助线规律: (1)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辅助线的作法是“连结圆心和公共点”,再证直线与半径垂直 简称:“有点,连接,证垂直”。 即当条件中已知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利用“⑶.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证明。 (2)当直线与圆并没明确有公共点时,辅助线的作法是“过圆心向直线作垂线”,再证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简称:“无点,作垂线,证(等于)半径”。 即当条件没有告诉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利用“(2)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证明。 三.例题讲析: 例1. 已知: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 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例2. 如图,已知OA=OB=5厘米,AB=8厘米,⊙O的直径为6厘米 求证:AB与⊙O相切 例3. 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D在AB的延长线上,BD=OB,点C在圆上,∠CAB=30°. 求证:DC是⊙O的切线。 例4. 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D和过C点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 求证:AC平分∠DAB。

例5. 已知: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B,OC平行于AD 求证:DC是⊙O的切线。 例6. 如图,A是⊙O外一点,连OA交⊙O于C,过⊙O上一点P作OA的垂线交OA于F,交⊙O于E,连结PA,若∠FPC=∠CPA. 求证:PA是⊙O的切线

九年级数学下册.切线的判定(B)

切线的判定 教学目标:1、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并并能初步运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2、知道判定切线的常用的三种方法,初步掌握方法的选择。 3、掌握在解决切线的问题中常用的辅助线的作法。 情感态度:通过判定定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切线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切线判定定理的中的两个条件:一是经过半径的外端;二是直线垂直于这条半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你是如何来判断这几种位置关系的? 在学生回答后再展示相应的位置关系及判断的方法: 判断的方法:(1)根据直线与圆的交点的个数; (2)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 教师强调:图(2)中的直线与圆相切,我们可以通过上述两种方法来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但在实际问题中如果我们始终用寻找交点的个数 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来判断很不方便,也难于操作,还有没有其它的 方法呢?(引导学生思考) 二,启发学生,探究新知。 1、待学生思考后,可能没有什么发现。我们可以让 学生在观察刚才的图(2),提示学生可再任作一条半 径。如图(4)所示: 教师引导:回顾图(2)中判断直线l与圆相 切的方法:利用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圆 的半径。 2、教师启发: 图(4) l A O r

(1)你能否把上面的文字叙述的条件改成数学语言呢? 可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然后给出参考的答案: 距离OA :改写成OA ⊥l; 等于半径:改写成OA =r; 垂足A 在半径OA 上且为半径的一个端点。 (2)你能尝试在不改变句子意思的条件下把上面的文字叙述的命题改成意思相同的命题吗? 学生改写后交流,然后在集体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圆的切线的判定,并板书课题) (3)熟悉定理,分析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能用几何语言表示它们。如图:题设两条件:①经过半径的外端;②垂直于这条半径。 几何语言的表示:∵直线l ⊥OA ,l 经过半径OA 的外端 ∴直线l 为圆O 的切线。 教师强调:上述两个条件缺一不可。(4)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缺少条件?能否举出反例。 图(6)经过半径的外端但不与半径垂直;图(7)与直线垂直,但没有经过半径的外端,都不是圆的切线。加强学生的认识,判断圆的切线时,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互动深化。 1、例1,如图(8),已知△ABC 内接于,⊙O 的直径AE 交BC 于点F ,点B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CAP =∠ABC ;求证:PA 是⊙O 的切线。 分析:依据题目的条件有半径OA 且PA 经过OA 的外端,对照定理只须证pA ⊥OA 就可以了。 证明:连接CE ∵AE 是⊙A 的直径图(8) 图(5)A (6 )(7)

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辅导教材[1]

第一章分数乘法 例1:看图写算式。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例2:计算下面各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9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化简)的要约分(化简)。 例3:计算下面各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

引用源。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 约分(化简)的要约分(化简)。 例4: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83×38 157×715 5×51 求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 母调换位置。 53的倒数是35,a 1的倒数是a ,a 的倒数是a 1(a ≠0),3的倒数是3 1,0.4的倒数是2 5。

练习一 一、乐想巧填。 1. 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表示(),×表示()。 2. 米的是()米,公顷的是()公顷。 3. 3米的等于( )米的。 4. 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 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倒数是(),()的倒数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互为倒数。 二、判断。 1.一个数乘分数,积一定比它本身小。() 2.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3.7千克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1千克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相等地。()

中考数学-图案设计

中考数学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学习一一图案设计 教学目标 禾U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这些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设计出称心如意的图案. 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知识,然后利用这些知识让学生开动脑筋,敝开胸怀大胆联想,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 重难点、关键 1 .重点:设计图案. 2 ?难点与关键:如何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它们的组合得出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的各题. 1. 如图,已知线段CD是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D是B?点的对称点,?作出线段AB,并回答,AB与CD 有什么位置关系. 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如图,已知线段CD,作出线段CD关于对称轴L的对称线段C' D', ?并说明CD与对称线段C' D 3.如图,已知线段CD作出线段CD关于D点旋转90°的旋转后的图形, ?并说明这两条线段之间有 什么关系? 老师点评: 1. AB与CD平行且相等;

2 .过D点作DE I L,垂足为E并延长,使ED =ED,同理作出C'点,连结C D?', ?则CD就是所 求的.CD的延长线与C D'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L上并且CD=?C D'. 3 .以D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后CD£C D',垂足为D,并且CD=C D. 二、探索新知 请用以上所讲的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完成下面的图案设计. 例1 .(学生活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题. 按下面的步骤,请每一位同学完成一个别致的图案. (1)准备一张正三角形纸片(课前准备)(如图a) (2)把纸片任意撕成两部分(如图b,如图c) (3)将撕好的如图b沿正三角形的一边作轴对称,得到新的图形. (4)并将(3)得到的图形以正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为旋转中心旋转,得到如图(d)(如图c)保持不 动) (5)把如图(d)平移到如图(c)的右边,得到如图(e) (6)对如图(e)进行适当的修饰,使得到一个别致美丽的如图( f )的图案. 老师必要时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 ) 5) ( c> (d)(c) (/) 三、巩固练习 教材P78活动1. 四、应用拓展 例2 .(学生活动)请利用线段、三角形、矩形、菱形、圆作为基本图形,?绘制一幅反映你身边面貌的图案,并在班级里交流展示. 老师点评:老师点到为止,让学生自由联想,老师也可在黑板上设计一、二图案.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利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设计图案. 六、布置作业 1 .教材P78 活动 2 P80 综合运用4、5、6、7. 2 .选用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在图所示的4个图案中既包含图形的旋转,还有图形轴对称是() 2. 将三角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

九年级数学切线的性质及判定

九年级数学切线的性质及判定 一.切线的判定方法: ⑴.切线的定义:与圆有唯一公共点的直线叫做圆的切线。 ⑵.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⑶.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二.辅助线规律: (1)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辅助线的作法是“连结圆心和公共点”,再证直线与半径垂直 简称:“有点,连接,证垂直”。 即当条件中已知直线与圆满有公共点时,利用“⑶.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证明。 (2)当直线与圆并没明确有公共点时,辅助线的作法是“过圆心向直线作垂线”,再证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简称:“无点,作垂线,证(等于)半径”。 即当条件没有告诉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利用“(2)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证明。 三.讲析: 1. 已知: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 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2. 如图,已知OA=OB=5厘米,AB=8厘米,⊙O的直径为6厘米 求证:AB与⊙O相切

3. 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D在AB的延长线上,BD=OB,点C在圆上, ∠CAB=30°,求证:DC是⊙O的切线。 4. 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D和过C点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求证:AC平分∠DAB。 5. 已知: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B,OC平行于AD 求证:DC是⊙O的切线。 6. 如图,A是⊙O外一点,连OA交⊙O于C,过⊙O上一点P作OA的垂线交OA于F,交⊙O于E,连结PA,若∠FPC=∠CPA,求证:PA是⊙O的切线

7. 如图,AB=AC,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D,DE⊥AC于E 求证:DE与⊙O相切 8. 如图,已知AB为⊙O的直径,BC切⊙O于B,AC交⊙O于P,CE=EB,E点在BC上。求证:PE是⊙O 的切线。 四.练习: 1、如图7,AB为⊙O直径,PA、PC为⊙O的切线,A、C为切点,∠BAC=30° (1)求∠P大小。 (2)AB=2,求PA的长。 2、如图8,RTΔABC中,∠ABC=90°,以AB为直径作⊙O交AC边于点D,E是边BC中点,连接DE。求证:直线DE是⊙O的切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