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言诗句哲学选择题集锦

成语名言诗句哲学选择题集锦
成语名言诗句哲学选择题集锦

成语名言诗句哲学选择题集锦

一、成语哲学选择题

1、“智子疑邻”告诉我们()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B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人们的立足点不同对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A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3、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A(1)(2)(3) B(1)(2)(3)(4) C(1)(3)(4) D(2)(3)(4)

4.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

(1)滴水穿石(2)物极必反(3)刻舟求剑(4)断章取义

(5)墨守成规(6)浅尝辄止(7)统筹兼顾(8)固步自封

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

5、“好事多磨”包含的哲理是()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6、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

(1)守株待兔(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水滴石穿,绳锯木断(4)物极必反(5)墨守成规(6)吃一堑长一智(7)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8)失败为成功之母(9)断章取义(10)统筹兼顾A(2)(3)(7) B(4)(5)(6)(8)C(1)(9)(10) D(3)(6)(9)

7、“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一说法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C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8、“愚公移山”与“田忌赛马”这两个故事共同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D、构成事物的成分由于结构和排列秩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

二、名言哲学选择题

9、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明之,行也。”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1)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2)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1)(3)(4)

B、(1)(3)

C、(3)(4)

D、(1)(2)(3)(4)

10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1.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体现了()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唯一原因

B、外因对事物发展是不可缺少

C、在事物发展中,内外因同等重要

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12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

⑴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

⑵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

⑶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

⑷否认了事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观点

A、⑴⑵⑶⑷

B、⑵⑶⑷

C、⑴⑵⑷

D、⑴⑵⑶

13.子说:“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段话体现哲理()

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C、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的过程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

14、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它告诉我们认识论的道理是()

A、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B、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C、信言是否美,美言是否信,关键要看言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1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其中包含的哲理有()

(1)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

(2)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4)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1)(3)(4)B(2)(3)(4)C(1)(2)(3)D(1)(2)(4)

16.子曰:“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这一思想体现的哲理有()

⑴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

⑵矛盾的双方是不可分的

⑶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⑷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⑶⑷

D、⑵⑶⑷

17、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段话体现哲理()

(1)认识是变化发展的(2)理论和实践应当相结合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读书和实践是知识的来源

A(1)(2)(3)B(2)(3)4()C(1)(2)(4)D(1)(3)(4)

18.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观点()

⑴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⑵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⑷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A、⑴⑵⑶⑷

B、⑵⑶⑷

C、⑴⑵⑷

D、⑴⑶⑷

19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其中包含哲理是()

A、人应当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

B、理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D、崇高的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2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一句话表明()

⑴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精神⑵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⑷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实事求是

A、⑴⑵⑶⑷

B、⑴⑵⑷

C、⑴⑵⑶

D、⑵⑶⑷

21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今日西方教育家断言:“不提高就死亡。”这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事物是运动的,学习无止境

C新事物最终会战胜旧事物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22“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寓意是 ( )

(1)、事物是普遍联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具体的(2)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事物的外因是事物变化的重要条件(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1)(2)(4) B(1)(2)(3) C(2)(3)(4) D(1)(2)(3)(4)

23“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我们对自然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这段话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A.人的主观能动性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C.只有站在自然界之外,才能统治自然界D.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利用自然规律24《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学观点看,这段话表明()

⑴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⑵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⑶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⑷自然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认识了前者也就认识了后者

A、⑴⑶

B、⑵⑶

C、⑶⑷

D、⑵⑶⑷

三、诗句哲学选择题

25“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

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D、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26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为增添春节喜庆,植物学家在冬天培育出盛开的莲花。材料中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27“家国兴亡自有时,关人何苦怒西施。西施若解倾关国,城国之来又是谁?”罗隐的《西施》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事物应该()

A、用发展的眼光

B、透过现象看本质

C、坚持矛盾观点

D、注重事实

28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这句诗蕴涵的哲理是()

A、外因推动着事物的变化

B、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变化呈现规律性的表现

29“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表明()

A、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具有各自特殊性

B、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自有自己的特点

C、内因决定事物的外因

D、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30“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

这首诗说明哲理是()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保

C、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1、毛泽东诗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要把握适度原则

B、办事情要抓重点

C、办事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32“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上相互联结的

D、严寒冬天的过去就是春天的到来

3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芳林新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从诗中抽象和概括出的哲理是()

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⑵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⑶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前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⑷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⑴⑵

B、⑶⑷

C、⑴⑵⑶⑷

D、⑴⑶⑷

3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含哲理是()

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⑵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⑶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存在⑷任何事物都有自身优点和缺点

A、⑴⑵

B、⑴⑶

C、⑵⑶

D、⑵⑷

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5这首诗主要说明()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C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36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3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3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40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及答案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 命题人:李正 试卷说明: 1.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2.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3.本试题由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组成 第I卷(选择题) 一、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题2分,共60分。 1.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 ) 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属于世界观范畴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 有人认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有人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这两者 ( ) A.是矛盾的,因为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头 B.是矛盾的,因为对实践的追问未必都是哲学 C.不矛盾,前者是从本源来说的,后者是从获取方式来说的 D.不矛盾,说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是因为认识在不断发展 3.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这说明( )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③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④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④B.①② C.②③D.③④ 4.“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两句话共同说明了哲学的() A.内涵 B.起源 C.任务 D.性质 5.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每个人皆有他自己的尊贵之处,只是不去思考罢了)只要养成思考的习惯,生活的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生命的内涵也将更为丰富。哲学是我们品味人生的开始。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要( ) A.正确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哲学名言名句古诗词练习

成语、俗语、名言、诗词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 、 " 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是一个()命题。 A 、唯心主义 B 、唯物主义 C 、悲观主义 D 、教条主义 2 、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 、自然界是客观的 B 、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3 、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 、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 、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 、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 " 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 反映的哲理是()。 A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B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C 、内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等重要 D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5 、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 、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 、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6 、下列诗句与“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C.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 D.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 7、 "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 ) A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上相互联结的 D 、严寒冬天的过去就是春天的到来 8 、朱憙《观书有感》: "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A ) (1)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2) 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3) 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4)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 、 (1)(4) B 、 (2)(3) C 、 (1)(3) D 、 (2)(4) 9 、南北朝诗人王籍有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 " 一鸟不鸣山更幽。 " 的名句。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 " 点金成铁 "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A 、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 、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 、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 、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10 、杨万里诗云: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为增添春节喜庆,植物学家在冬天培育出盛开的莲花。材料中包含的哲理是() A 、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 、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超全)古诗文中的哲理

2010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集锦之三:诗文中的哲理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今有人说"床前"不好,应改为"窗前"。其实,李白所说的床并非寝具,而是说的水井边的一圈栏杆。回答1-3题。 1、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c )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 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2、有人将诗中的"床"理解为寝具(b ) A是对认识的发展B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C犯了教条主义错误D不是对事实的反映 3、人们要想获得正确认识(a ) A必须勤实践、勤读书、勤思考B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 C必须亲身实践D必须经过系统学习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回答4-5题。 4、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b ) 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C出奇制胜D写出好文章 5、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b ) 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 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 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柳宗元也有名句"欵乃一声山水绿"。同是一个"绿",可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据此回答6-7题。 6、前后两个"绿"字都是(c) A客观实际B诗人大脑的产物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D诗人的主观想象 7、两个绿字的词性不同,是人们(a ) A认识事物的需要B思维习惯的不同C改造世界的需要D审美情趣不同以下是叙述京杭大运河开凿的四首诗,据此回答8-9题。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遣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几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来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8、四位诗人的揭示了运河与隋朝灭亡之间的联系。因果联系的本质特点是原因和结果(c ) A、之间是先行后续的关系 B、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D、在时间上的继承性 9、从哲学上看,南北大运河的开通表明(c ) A、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变自然 B、人类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 C、自然物的客观存在、属性和规律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前提 D、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10、"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b )命题。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 1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d )。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d)

谚语、歇后语、对联、名言警句专项练习

谚语、歇后语、对联、名言警句 1、补充歇后语 打破沙锅——周瑜打黄盖—— 十五个吊桶打水——公共厕所扔石头—— 黄鼠狼钻鸡笼________ 外甥打灯笼—— 孔夫子搬家——小葱拌豆腐—— 擀面杖吹火_______ ___________多管闲事 泥菩萨过河__________ 千里送鹅毛____________ 芝麻开花,________ 姜太公钓鱼,__________ 老鼠过街,_________ 竹篮子打水,___________ 坐在飞机上吹喇叭,_____________ 高射炮打蚊子,______________ 黄鼠狼给鸡拜年,___________ 聋子的耳朵,________________ 三个臭皮匠,。 狗咬吕洞宾水中捞月 猫哭耗子猪鼻子里插大葱 出其不意翻手为云 捡了芝麻福无双至 一波未平败事有余 3.补充句子。 (1)书读百遍,__________ (2)路遥知马力,_________ (3)前人栽树,__________ (4)学如逆水行舟,___________ (5)一年之计在于春,__________ (6)民无信___________

(7)早霞不出门,_____________ (8)拳不离手,_____________ (9)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 (10)书山有路勤为径,_________ (11)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 (12)虚心使人进步, (13)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 ___ (14)病从_______。 (15)铁不锻炼不成钢,_______. (16)有理不在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忠言逆耳利于行。 (18)有志不在__________。 (19)有所期诺,纤毫必偿;______ ____ (20)千里送鹅毛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晚霞行千里。 (22)三人行,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多练。 (24)________________多思。 (25)逆水行舟,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日久见人心。 (27)百里不同俗, (28)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 (29)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于寒尽觉春生。 (30)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 (31)______ 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32)轻诺必 __________ 。 (33)不精不诚,___________。 (34)诚者,_____________ 。诚之者,________________。 (35)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__ 。 (37)甘瓜苦蒂,__________________。 (38)种树____________,种德______________。 (39)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玉颗珊珊下月轮,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守信是一项财宝,_____________________。 (43)正直是_______,眼泪无法__________。 (44)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________,而是________。 (45)善待地球就是________。 (46)___________就是拯救未来。 (47)但存方寸地,____________。 (48)珍惜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 (49)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50)我好像一只奶牛,吃的是草,。 4.对联:(背记)

高中政治哲学选择题精练60题

高中政治哲学选择题精练60题 第五部分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Total Environment,2006,368:10?18. 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 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 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 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

(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 (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A.(2(3(4 B.(3(4 C.(3 D.(4 6.“望梅止渴”说明了( (1望梅确实能解渴(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 (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 A.(1(2 B.(1(2(3 C.(2(3 D.(2(4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实践的重要性 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

政治历年单招真题哲学选择题部分

单招考试历年真题之哲学部分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振兴足球,并以此为突破口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中国体育大国形象,实现体育强国梦。以足球改革作为深化体育管理制度改革的突破口,体现的辩证法原理是() A.“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 B.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C.内因与外因的辩证统一 D.原因与结果的辩证统一 2.长期以来,“北京吃不下”“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的顺口溜折射出三地生产要素流动与资源配置的窘境,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正逐步形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哲学根据是() A.整体的性质和功能存在于各部分的性质和功能之中 B.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决定整体的性质 C.整体高于部分,部分从属于整体并受整体制约 D.整体与部分的区分是相对的、可变的 3.“哲学家们知识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这一强调的是() A.认识指导实践,因而高于实践 B. 认识是实践的先导,正确的认识必然导致正确的实践 C.认识与实践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实践是人事的基础和最终目的,因而高于认识 4.美国气象家洛伦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一只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种事物的发展对其初始条件的高度依赖,被称为“蝴蝶效应”。“蝴蝶效应”反映了() A.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史客观的,不受人力影响。 B.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史复杂的,其结果无法预测。 C.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过程是复杂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D.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偶人的和随机的,没有内在的规律性。 5.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夫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这表明()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水无止境的循环 C.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不断抛弃旧事物的过程 D.事物的发展是纯粹偶然的和复杂的,没有内在的规律性 6.2008年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正式实施,八年“限塑令”,冰火两重天;当超市的塑料袋逐步减少使用时,农贸市场里的大量不合塑料袋依然我行我“塑”,这说明() A.塑料袋是人们生活之不需,存在的就是合理 B.人的观念和行为具有惰性,不受限塑令的影响

(完整版)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选择题答案 一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理解正确的是(C) 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色,山色却是无边无际的。 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明暗交替的景色。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往不胜的傲气。 2理解不正确的是(A) 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对自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 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崎岖的形象。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出了黄昏时山中云气层出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3理解不正确的是(D) A首联写远望之景。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 惊叹不已的心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 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颈联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飞鸟还巢, 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4理解不正确的是(C) A.第一句表达了诗人高山仰止的感叹。 B.第二句诗人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 C第三句是说泰山非常有运气和福气。 D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5理解不正确的是(B) A首联一问一答,表达诗人敬慕之情。 B..颔联写远观泰山神秀巍峨的形象。 C颈联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尾联表达诗人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6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表现了泰山高大险峻、神奇秀丽的特点。[2013松江一模] 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 C)[2013松江一模] A.泰山别名“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B.首句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似的惊叹。 C.末句描写是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象,极富哲理。 D.全诗由远望到近望、细望,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理解不正确的是(A) A诗歌前两句生动描写了西湖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致。 B..末句中的“淡妆浓抹”与前两句中的“晴、雨”照应,比喻奇妙而贴切。

小升初语文专项练习 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

小学语文中的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相关练习 一、补充歇后语或谚语 1、包公断案——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____ 3、君子一言, ________________4 .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会吟诗也会吟。 二、把下列各句补充完整 1、一年之计在于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载树, 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全靠肥当家。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霞行千里。 5、___________________,不进则退。 6、___________________,枕着馒头睡。 7、读书百遍,___________——________. 8、三人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多练。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思。 12、逆水行舟,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日久见人心。 14、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运动不健康。15、___________________,节节高。 16、__________________,七上八下。17、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居上。 18、___________________,摸不着头脑。 19、外甥大灯笼 ——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葱拌豆腐——________________。21、周瑜打黄盖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__,——愿者上钩。 三、写出句子的后半部分 (1) 早霞不出门,_________ 2)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 (3)前人栽书,__________(4)学习如逆水行舟,__________ (5)一年之计在于春,_________(6)冬天麦盖三层被,_________ (7)庄稼一枝花,__________8、书山有路勤为径,_________ (11)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12)虚心使人进步,__________

哲理类选择题-答案

2019哲理思辨类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答案 1.C(注意“挑剔”和“夸奖”的结果) 2.B(人们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才发现自己的烦恼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宁可“重新拿回 家”,这就说明了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的不幸无限放大) 3.C(玫瑰是带刺的,但要用泪水浇灌它,体味花刺的痛苦,这是说人生当经受磨难;而在经受磨难 的过程中,也会有“花瓣的亲吻”,这是说品尝到幸福的滋味。马尔克斯的话整体上体现的是一种积极的心态。A项强调的是人生“逃避不了的”的无奈。B项强调的是直面苦难,勇于挑战,没有涉及“幸福”。C项既强调人生的磨难,又强调人生的幸福。D项强调的是同情弱小) 4.C(这是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句子,主旨是面对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民族骄傲是狭 隘的) 5.C(A文段与“寻觅到精神的家园”无关。B文段不是强调人要奋斗。D文段不是说明柳暗花明处的 村的隐藏地) 6.C(“山崖崩塌”“花儿被掐走”指生活中的挫折不幸,“伤口”“开出了鲜艳的花朵”“开在了姑娘的 鬓上”指挫折磨难中也会产生幸福。A项“到达目的地”与语段不相吻合;B项说明美好与痛苦相伴,强调艰辛与痛苦,与语段主旨背离;C项强调不要丧失信念,符合主旨;D项强调“机遇” 和“有准备”,与语段主旨相去甚远) 7.D(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是说父母在承担着照顾我的责任; 长大后,责任是一块黑板,我在下头,老师在上头,是说老师在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我作为学生承担努力学习的责任;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外头,女儿在里头,体现的是我承担照顾子女的责任) 8.B(A对句中所说的“平庸”理解不当,句中对“平庸”的人并无指责其“贪生怕死、明哲保身”“活 着如同死人”之意。C平等之说不是这段话的要义,这段话本意恰恰是指出人的差别。D谈“性命”的重要性不是这段话的要义) 9.D(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看到不同的现象或形状,都是对事物不同程度的认识。因为事物具有多样性 而认为无法看清事物的真正形状,不符合材料主旨) 10.D(说法绝对,夸大了没有“身世感”的后果) 11.C(A李渔谈的是“剧本创作”东施效顰是喻体,而不是本体。B未能指明“遂蒙千古之诮”的结果。 D偏离了“效”的本义) 12.A(头上的多把伞能否遮挡住雨水,取决于排列是否有序、方法是否恰当。) 13.A(教授犯错原因在于将对聋哑人的认知运用到了盲人身上。B 材料内容与“专业”无关。C 材料 中不存在“言语歧义”。D 材料中未涉及“质疑权威”) 14.A(主要从鞋匠康德的回答中寻找答案。康德说“每次修鞋的时候,我总是将它当作上帝的鞋子来 修理”,意思就是把修鞋子这件事当作是上帝的事。再对比文段前面所讲的“安东每天独善其身,多读书,少说话,提高修养,净化心灵”分析,可排除B项;CD两项只是表面意思) 15.C(材料主要是讲张三不加思考地把陌生人的好意提醒理解为骂人,结果却害了自己,强调不思考 就误解别人)16.B(驴子听取蝉的方法,结果饿死) 17.B

哲学1-6课选择题

哲学选择题集锦之一:成语中的哲理 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A唯物主义B本位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 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A画家的创作灵感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 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 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 (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 (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A(2)(3)(4)B(3)(4)C(3)D(4) 6、"望梅止渴"说明了() (1)望梅确实能解渴(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 (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 A(1)(2)B(1)(2)(3)C(2)(3)D(2)(4)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 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 A(1)(2)(3)(4)B(1)(2)(3)C(1)(3)(4)D(2)(3)(4) 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 "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据此回答 11、"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2、"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 (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古诗词选择题

诗文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苏州高新区整理资料 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今有人说"床前"不好,应改为"窗前"。其实,李白所说的床并非寝具,而是说的水井边的一圈栏杆。有人将诗中的"床"理解为寝具() A.是对认识的发展B.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C.犯了教条主义错误D.不是对事实的反映 2.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柳宗元也有名句"欵乃一声山水绿"。同是一个"绿",可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据此回答6-7题。前后两个"绿"字都是() A.客观实际B.诗人大脑的产物 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D.诗人的主观想象 3.以下是叙述京杭大运河开凿的四首诗,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遣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几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来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从哲学上看,南北大运河的开通表明() A.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变自然 B.人类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 C.自然物的客观存在、属性和规律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前提 D.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4."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自然界是客观的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这首诗主要说明()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7.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9."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B.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根据考纲,作文基础等级的一至三条要求是: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符合题意”与“符合文体要求”以及第三条中的“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实际上属于审题立意的范畴。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注意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经过提炼、归纳,从总体上把握问题的内涵,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确保不偏离题意。 立意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确立的写作中心或主题。 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捕捉关键语句。抓住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要学会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及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当然,一篇作文中一般只有一种

立意,要学会把握最切题的最有时代感的立意,突出的时代.性。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涉及其余”从中选择一句作为立意的中心,其他的联系分析。 一、单一名言审题立意 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名人的一句名言,或者一段话,我们同样需要从中找出关键词,理清关系,准确立意。具体方法有四步: 步,明确话题; 第二步,抓关键词; 第三步,理清关系; 第四步,准确立意。 下面结合具体材料分析: 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 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 下面具体分析:

生活与哲学试题及答案

淄博六中生活与哲学综合试题(一)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 1.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 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②③C.②④ D .③④ 2?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 .心外无物” B .天地为万物之本” C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3?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 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 “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6?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7?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 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qgn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8?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 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 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 .①②B?②③C.②④ D .③④ 9?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

生活与哲学 特色专题训练 名言警句、诗文类选择题

生活与哲学特色专题训练名言警句、诗文类选择题 1.子贡问政。孔子曰:“足食,足兵(军备),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的回答诠释了树立政府威信的价值,这对我国政府工作的启示有( ) A.组织经济建设,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B.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C.应承担所有社会事务,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D.自觉增强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 2.《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 ) A.“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B.注意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创造或改变条件避免“未病”向“已病”转化 C.“未病”与“已病”不存在严格界限,治“未病”与治“已病”不应有所区别 D.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 3.(2013·四川高考)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A.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B.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C.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D.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4.中国古代社会有很多充满哲学智慧的思想,下列与“水滴石穿”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 A.守株待兔 B.集腋成裘 C.绳锯木断 D.因地制宜 5.“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 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其文化寓意是要( ) A.发扬文化的民族性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增强文化的时代性D.消除文化的差异性 7.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 )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C.主、次矛盾的统一

表现真善美这个主题的名言警句俗语成语

表现真善美这个主题的名言警句俗语成语 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 ——黑田鹏信【日】 真理是喜欢公开交易的。——莎士比亚《亨利八世》 真理和正义有多种形式,它们和人的种族一样繁多,和时代、气候一样变化无常但它们的本质到处都是一样的;在翻天覆地的情况下,我需要抓住的正是这个不可摧毁的一致点。幸福的规律在一切人之间有它的共同之点,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他们道德发展的最高规律。这种发展经常变化,但规律是不变的。——《罗曼·罗兰回忆录》 如果你想独占真理,真理就是要嘲笑你了。——罗曼·罗兰《哥拉·布勒尼翁》 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托尔斯泰《世界名言录》 拳头是打不倒真理的。——高尔基《母亲》 真理就像劳动汗水一样,总是有一股强烈的气味。——高尔基《意大利童话》

真理的一边是自由,另一边却是限制。——《泰戈尔评传》 如果你不等待着要说出完全的真理,那末把真话说出来是很容易的。——泰戈尔《飞鸟集》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要被关在外面了。——泰戈尔《飞鸟集》 真理若是穿多了衣服,它反而显得俗不可耐了。——泰戈尔《春之循环》 无言纯洁的天真,往往比说话更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 不管是多么值得尊敬的人,我也决不会为他而颠倒黑白,把好说成坏。——泰戈尔《一个女人的信》 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狄更斯《我们共同的朋友》) 大量的善和大量的恶,总是混合在一起,交互错综着的。——狄更斯

《游美札记》 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罗曼·罗兰《弥盖朗琪罗传》 所有的人好象总是带有两重性的。在他们的胸腔里仿佛有一副天平,他们的心就好像天平的指针,在称善的和恶的重量时,指针一会儿倾向这一边,一会儿倾向那一边。——高尔基《三人》 凡对别人有害的事都是错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啊,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不要到你镜子的谄谀中支找寻。(泰戈尔《飞鸟集》) 玫瑰是美的,……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托尔斯泰《名人名言录》 认为美就是善,这完全是一种错觉。——托尔斯泰《克莱采奏鸣曲》 人们是为着美而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谁能更虚怀若谷地拥抱世界,谁更深切地热爱世界,谁说是最优秀的;谁是最自由的,谁也就

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原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是普遍存在地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 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 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⑷辩证法思想 A、⑴ B、⑴⑵ C、⑴⑵⑶ D、⑴⑵⑶⑷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据此回答4.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 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因为() 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从实际出发是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 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可见() 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 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 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 ⑴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 ⑵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 ⑶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⑷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A、⑴⑵⑷ B、⑴⑵⑶ C、⑵⑶⑷ D、⑴⑶⑷ 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这些农谚告诉我们() 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六年级俗语、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复习资料教学资料

六年级俗语、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复 习资料

六年级俗语、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复习资料 课内: 关于环保的: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树木成阴,空气清新。 绿了大地,润了人心。功在当代,造福子孙。 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 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关于合作的: 人心齐,泰山移。独角难行,孤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远水救不了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水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 关于诚信的: 人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火心要空,人心要实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 关于道德礼貌的: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与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关于珍惜时间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关于读书的: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关于真理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满招损,谦受益。知过则改,闻过则喜。戸枢不蠹,流水不腐。从善如流,疾恶如仇,。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民间俗语: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华山自古一条道。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