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近代革命历史

潮汕地区近代革命历史
潮汕地区近代革命历史

潮汕地区近代的革命历史

[摘要]潮汕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那是一方人杰地灵的沃土。尽管潮汕地区并不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但是其地方特色和特有的历史为其增色不少。而在近代革命史上,潮汕地区的地位也不可忽视。很多英勇正义的革命志士在潮汕地区领导的起义都载入史册,虽然年代久远,但是通过很多文史记载和革命遗迹我们还可以追溯那些扣人心弦的革命历史。

[关键词]潮汕;革命史;民国时期;近代

一.潮汕地区的革命志士

代表人物(一):陈涌波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中华民国的成立,清王朝的结束。此时此刻,在南粤一隅的潮汕,有一位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仍在为实现理想而战斗着,他的名字就叫陈涌波。

陈涌波,又名陈静山。生于饶平县黄冈镇一贫寒之家,自幼随父兄在黄冈青果行做杂工,办事能干,得老板赏识,常出埠采购往来于汕头、潮州各地。他膂力过人,好技击,屡与朋辈较射,枪无虚发。为人坦率,行侠好义,爱抱不平,为朋友所敬佩。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革命党人黄乃裳、许雪秋、何子渊等人在汕秘密联络各地“三合会”,后被推为黄冈“三合会”首领。是年冬天,陈涌波随许雪秋到

香港,会见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冯自由,由许雪秋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

其时的许雪秋,根据孙中山的指示,奔走于港汕潮之间,筹划在饶平黄冈起义。而陈涌波回到饶平之后,在黄冈组织反清队伍。许雪秋向潮汕铁路公司承领建筑工程,让陈涌波、余既成安排700多名同志当路工,预备起义响应。

发动黄冈起义

黄冈起义,又称“丁未黄冈起义”,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同盟会在饶平黄冈镇发动的反清起义。

起义时间原定于5月25日。但在21日,适逢城里演戏,防兵看戏,胡作非为,调戏妇女,捕去出面干涉的黄冈三合会成员邱保、张善,并拟搜查泰兴杂货店总机关,激起民众极大的义愤。在清潮州总兵黄金福派兵到黄冈搜捕革命志士的紧急情况下,陈涌波、余既成根据形势的发展,为争取主动,决定乘机举行起义。22日(农历丁未年四月十一)晚7时,革命党人千余人在连厝坟埔集中,辫嵌红布,袖镶红布,臂戴鹰球白袖章,以为记号。9时,誓师分四路攻打黄冈城。陈涌波任前锋,率起义军主力由北门入击,攻城内协署。清兵据守北门,死力抵抗。当夜天降大雨,起义军所用枪药多属土制,受雨淋湿不能射击,情况恶化。陈涌波等当机立断,命令纵火焚烧协署左侧昭忠祠,以寒敌心。在熊熊火光中,陈涌波擎大旗,率众冲入协署,捉获巡防营哨官蔡河宗、都司隆启,清兵遂降。柘林司巡检王绳武和城守把总许登科被伏诛,黄冈全城光复。次日,起义者在旧都司衙门成立军政

府,推陈涌波为司令,余既成、张跃为副司令,以“广东国民军大都督孙(指孙中山)”或“大明都督府孙”名义布告安民。起义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因此深受群众拥护,附近贫民纷纷参加义军,队伍很快发展到五六千人。

清朝官方得知黄冈起义的消息,粤督周馥电责潮州镇总兵黄金福出兵,并派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所部防勇来援;又促闽浙总督松寿拨队防堵,企图将起义军全数扼杀。24日,陈涌波派张亦麟等率领起义军开赴汫州迎敌,初战失利。陈涌波原拟进攻潮州,获悉汫州失利即回师驰援,终因左右受敌,伤亡数十人,退守下园村。27日,陈涌波、余既成等决定保存实力,解散义军,众人由海道逃脱。28日,清军进入黄冈,搜获陈余等遗落的党人名册,按名逮捕,惨杀200余人。东灶乡民因曾为起义军煮粥,被黄金福用炮轰击,死伤无数。

黄冈起义,在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对丁未黄冈起义的历史地位及功绩作了精辟的概括“此次死难之同志皆隶同盟会之干部也。所以然者,倘无此次烈士轰轰烈烈足丧满虏之胆之善因,焉有辛亥武昌胜利之义师,一举而鄂督瑞澂入军舰之美果也。”

光复南澳

黄冈起义失败后,陈涌波等人取道厦门赴港转新加坡,同许雪秋谒见孙中山。不久,奉孙中山之命与许雪秋潜回海丰汕尾,援惠州起义,失败后又避居泰国。宣统三年(1911)10月10日,辛亥革命成功。在海外的陈涌波偕同许雪秋、陈芸生等40多位革命志士受命从泰国返

回潮汕。陈涌波返汕后组织南路进行军,在汕头旧道署设立司令部,任司令,主持军事,组织民军,加紧训练,以备北伐。此间有一段“光复南澳”的史实。

据《南澳县志》记载:“逊帝宣饶三年秋,湖北革命军起,各省响应。澳镇莫善积、同知徐得葆、巡检张金鉴及左右两营将弁,咸以岛上消息不灵,主张固守封疆,不可妄动……嗣闻潮汕自称司令者十三人,共有民军数万,扬言要渡海光复南澳。官绅即筹商自卫方策,并推绅耆康作铭、傅从龙等赴汕向各司令联络,请停进兵南澳。则澳人自行反正,复成立青年会中和社、保安会,协同官厅维持地方……十月,复有民军司令陈涌波,自黄冈率二百余人,抵隆澳登陆。遣澳人许南英,就莫镇先容,谓此来为协保澳疆,非有野心。莫镇信之,逐许驻扎城外。殊涌波乘其不备,突带所部,经入镇署。莫镇仓猝避于民家,秩序骤乱,地方团队竭力抵抗,涌波势蹙,撤回黄冈,兵祸顿息。而徐同知、张巡检皆于此时弃官回籍。”

陈涌波率军入南澳,虽被受蒙蔽的民团围困,只留3天就走了。但是,他们一举赶跑了驻南澳之清军官兵,最后结束封建制度,自此由澳民自治。隔年,广东省都督府通令,设各县临时县议会;改各县民政长为县知事。改南澳厅为南澳县,并派俞文炳担任南澳县首任知事。

就义盐埕头

鉴于其时潮汕局势混乱,“潮汕十三司令”各自为政,民国元年(1912)1月,时任广东军政府代都督的陈炯明任命澄海人陈宏萼为

潮州安抚使,前往潮汕地区整肃民军。陈宏萼率李济民的两营新军到汕头,并对汕头原驻军进行改编,组成一支混成旅,委任孙丹崖为第一标统,陈涌波为第二标统,何子因为第三标统。后因驻守惠州的林激真要进袭汕头,陈宏萼闻讯而逃。

同年3月30日,陈炯明委任前清巡防营统领吴祥达为潮梅绥靖处督办,率兵六、七营乘英国军舰抵达汕头,清理民军并缴械。解甲后的陈涌波等人复往香港。

在香港期间,陈涌波接受革命党人柯斗南、高绳芝派遣与许雪秋再次来汕,仍住汕头旧道署,后遭遇吴祥达率部包围袭击。6月18日深夜,陈涌波同许雪秋被杀于汕头盐埕头(清末民初称为虎地,犯人执行死刑的刑场,也就是今天的民权路一带),年仅30岁,上演了潮汕近代革命史上惨痛的一幕。

事后吴祥达电告陈炯明,诬称陈涌波、许雪秋等人“纵兵祸民”,故“不得已诛之”。惨案发生后,许多革命党人为陈涌波、许雪秋他们鸣不平,要求胡汉民和陈炯明惩办吴祥达,但胡汉民、陈炯明却不予理睬,听任吴祥达逍遥法外,故其时在民间有“革命成功,革命党人死” 歌谣流传着。

民国十三年(1924)12月,孙中山谕中执委褒扬黄冈起义烈士批令,追认陈涌波等人为革命烈士。

代表人物(二):高绳芝

“汕头光复”之后,不久整个大潮汕都“光复”,但各派革命军各不统属,各自为政,划地自治防守。整个潮汕自称“司令”者有13

人之多,当时有“十三司令称雄潮汕”之说。13个司令中有高绳芝控制汕头埠地盘。但不久,高绳芝自辞“司令”,交出地盘,并游说其他司令搞联合,搞统一,民主选举领导人。

高绳芝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大功臣,为革命多次捐献巨资,并且身先士卒,站在起义第一线。他更是开发汕头埠的大功臣。汕头的自来水、电灯、电话事业都是他创办的,他还是一个文人,晚清举人。像这样德高望重的人,当然深孚民望。所以得知他辞去“司令”并拥戴别人来主政时,汕头埠上流社会的人都不同意。由汕头商团出面,发动社会各界人士联名签署请愿书,要求高绳芝主政汕头。针对沸腾的民情,高绳芝在六邑会馆(今商平路小学)召开集会,登台演说。他说,我辈革命,不求官,不求利,只为了救国,为了改善民生。我们应该民主推举有名望、有主政经验的人来治理汕头。而我只是一名商人,参加武装革命只是为救国所需,现在武装革命已成功,清政权已被推翻,我应该退而精心经营生意,为建设繁荣汕头埠尽力,为改善潮汕民众的民生尽力。

高绳芝的高风亮节,时人有口皆碑,他的名字在民国时期一直被汕头埠人传诵着。

像陈涌波和高绳之这样的革命志士还有很多,比如翁照恒、彭名芳、孙丹崖、李耀先等。陈涌波的革命精神以及不畏艰难的品质是众多潮汕地区革命先烈的缩影。而高绳之为国为民的高风亮节更是被世人称赞。每次追溯这些革命志士的事迹都会觉得震撼人心,他们的事迹也为潮汕地区的革命历史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

二.潮汕地区的重要战役和起义

(一)排金山大捷

1930年,大南山红军四十九团,在老区人民群众的帮助和支援下,以少胜多,粉碎了国民党独立第二师师长张瑞贵的围剿。这年4月的排金山战役打得十分出色,歼灭了大量敌军,成就了潮汕革命历史上的一次红军大捷。

1930年春天,潮阳县委常委、县农会主席张炳奎叛变投敌,张瑞贵如获至宝,委任他为“潮普惠三县剿匪司令”。张炳奎向张瑞贵献策说:“大南山红军乃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师座只要集中优势兵力,匪患可除,炳奎当率地方武装,配合国军作战。”张瑞贵采纳张炳奎的计谋,在1930年4月28日,派戴菊率领一个团的兵力,并由张炳奎集潮、普、惠三县地方反动武装2000余人,气势汹汹,分兵从家神岭、三路埔、荫石,向大南山进发,直扑林招村红军司令部。当时,红军49团700多人,奉东江特委命令驻扎于大南山牛角丘(现水头、水尾二村)团长彭桂早有准备,布下天罗地网,寻机歼敌。林招村后在海拔400多米的排金山,排金山对面是海拔500多米的旗山和雷岭峰,这里是大南山的屏障,地势十分险要。彭桂团长率领部队抢登排金山后,以第二营营长陈伯虎率部扼守排金山,正面迎敌,以第一营营长黄柏梅负责左翼,第三营营长林君杰负责右翼,以特务连负责左翼警戒,同时调集赤卫大队协助,负责堵截普宁、惠来增援之敌。4月29日凌晨4时许,张瑞贵之戴菊团发起进攻,集中猛烈炮火向排金山狂轰,

第二营沉着应战,早晨7时多,敌人继续增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向我阵地逼近,红军二营五连连长赖侠见形势紧迫,一马当先,率领所部抢占有利地形,用机关枪向敌人扫射,我军战士在部分敌军逼近时,奋起与敌肉搏,敌人伤亡惨重,只好撤退。稍刻,敌人又复派精锐数百人,疯狂向我军阵地冲来,我军越战越勇,奋起反击,一时浓烟密布,杀声震天,战斗十分激烈,黎标、朱园、刘香三位连长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带头冲锋,壮烈牺牲。

下午3时,战斗仍很激烈,红军驻在雷岭下厝仔村的47团300多人,在团长陈海云和政委陈开芹的指挥下,会同刘明合游击大队及大南山各乡村赤卫队,在排金山对面雷岭峰下锣鼓水与孩儿坐轿的地方对敌人发起攻击,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奋勇杀敌,老区群众运送弹药、送茶送饭,救治伤员,军民同心协力,斗志高昂。敌人腹背受敌,进退维谷,胆战心惊,纷纷溃逃,我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这一仗,共击毙戴菊团官兵387人,俘敌62人,缴获枪支280多支及弹药,军需物品一大批,大大鼓舞了军民斗志,东江特委发表贺电,称赞大南山军民团结战斗获得对敌斗争的巨大胜利。

(二)潮汕第一次反蒋武装暴动

澄海农军武装暴动是潮汕第一次反蒋武装暴动。

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4月15日,汕头代理潮梅警备司令何辑五奉蒋介石密令,在汕围缴罢工纠察队枪支,搜捕共产党员,又封工会、农会、商会等18所。中共汕头地委迅速掀起反蒋武装暴动,4月16日,中共澄海县部委成立了由陈国威、黄琪、何

丹成、邹克英等组成的起义总指挥部,何丹成担任总指挥,打响了广东反蒋武装暴动第一枪。全县分东西两大战场,参加暴动的农军达5000多人。暴动期间,控制7个区大部分乡村,国民党潮梅警备司令部调兵力进攻农军,为保存实力,中共澄海县部委将参加暴动的党团员及200多名农军撤往饶平钱东青岚山。

以上提到的排金山大捷和反蒋武装暴动都是潮汕地区革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充分证明了潮汕先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值得后人称颂。这些革命事迹在我们追溯历史的时候,无疑也给我们心灵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三.潮汕地区的革命遗址

(一)

广东农协潮梅海陆丰办事处旧址

永平酒楼旧址

上世纪20年代初潮汕的革命党人和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上了一条漫漫征途。数十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幸福而顽强拚搏,他们几度风雨,几多坎坷,几经奋斗在潮汕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一个个“第一”。

潮汕第一个农会

1923年9月,由彭湃主持的“惠潮梅农会筹备处”在汕头新马路荣庆里9号成立。当时加入该农会的有海丰、陆丰、惠阳、紫金、普宁、惠来、澄海、潮阳、潮安、五华等10个县。1926年1月15日,广东省农民协会在汕头志成街1号(后改为15号)设立广东省农民协会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中共中央委员彭湃兼任主任。广东省农民协会潮梅海陆丰办事处领导海丰、陆丰、潮阳、普宁、惠来、潮安、澄海、饶平、揭阳、南澳、丰顺、平远、蕉岭、梅县、兴宁、五华和大埔等17个县的农民运动。

广东省农民协会潮梅海陆丰办事处负责人彭湃是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创建者、党最早从事农民运动的领袖。1927年3月,彭湃被选为中华全国农民协会执委,同年11月以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东江特委书记的身份在陆丰和海丰主持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布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海陆丰工农兵苏维埃建立。

潮汕第一个党组织

周恩来和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都十分重视潮汕地区党、团的组织建设。1925年3月12日,团广州地委召开会议,决定杨石魂、宋青、廖其清3人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负责汕头地区建立党、团的工作。会后,陈延年即带领杨石魂、宋青、廖其清等人到汕头市,秘密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汕头地区的第一个组织——中共汕头特别支部,简称中共汕头特支。同年11月改称中共汕头支部。

中国共产党汕头特别支部的旧址设在市区瑞平路的别有村,是潮梅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杨石魂为首任书记。支部成员有杨石魂、宋青、廖其清、方临川、赖炎光、鲁易等。12月,中共广东区委将中共汕头支部组建为中共潮梅特别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潮梅特委),翌年3月改称中共汕头地方执行委员会,统一领导潮梅地区15个县以及汕头市党的工作和革命运动。

潮汕第一个共青团组织

1925年8月13日,社会主义青年团汕头地方委员会成立。

1925年3月12日,社会主义青年团广州地委派廖其清、杨石魂、宋青到汕头组建团汕头特别支部(党、团混合支部),并指定廖其清

为书记。7月,汕头团支部有团员32人,潮安、揭阳、普宁、汕头也已有支部的组织。8月13日,团广州地委批准团汕头地委成立(党、团组织已分开),廖其清、杨石魂、伍治之为执行委员,廖其清为书记。下辖普宁县、揭阳县、潮安大寨、大埔高陂等3个团支部和1个团小组。

潮汕第一支秘密武装队伍

1925年6月,共产党在潮汕组织起来的第一支秘密武装队伍在潮阳峡山成立。

其时,东征军为平荡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之乱,回师广州。共产党指定方维精、方思琼(方方)在潮阳峡山组织地下武装,以周潜领导的保安队为掩护,建立工农自卫军独立营,方维精为营长。

其时,广东军阀洪兆麟的谢文炳师在潮阳关埠设留守处,1925年10月,为策应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方维精率工农自卫军独立营攻打关埠,与谢文炳师留守部队展开激战而获大捷。

汕头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

1926年5月1日,汕头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永平路永平酒楼开幕,出席会议的代表共有204人。会议宣布汕头总工会正式成立。

1925年在东征军入汕前,汕头市已有17个行业组织起工会,会员总数达7165人。后来,在全国总工会驻汕代表林昌炽等人指导下,协商统一工人运动组织。1926年1月26日,汕头市各工会代表举行会议,将汕头工会联合会正式改组为汕头总工会,杨石魂被选为临时执行委员。同年4月18日,临时执委召开工会代表会议,议决5月1日正式成

立汕头市总工会,会上选出林昌炽和铁路、建筑、海员、机器、轮渡等工会的代表为筹备委员,杨石魂为大会秘书长(设址于旧公园右巷4号),并决定出版工人刊物《汕头工人之路》。

汕头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了以各行业为基础的总工会,并选出杨石魂、陈振韬,杨伯权、方维精、陈海云、黄月三、容英杰、陈作人、辛寓凡等9人为执行委员,林芳史、苏汀、张春奇、陈国之、戴统平、李桐修等6人为候补委员,杨石魂被选为执行委员长。总工会成立后,杨石魂领导工人积极进行政治斗争,汕头总工会成为岭东工人运动的指挥部。

潮汕第一个革命政权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国民革命军两万余人,发动了南昌起义。8月3日,起义军开始撤离南昌,南下广东。南昌起义军于9月19日进抵大埔县三河坝,9月23日,进占潮州。24日,起义军先头部队进入汕头市区,与工农武装并肩作战攻下警察总局,解除敌人全部武装。24日下午,周恩来、贺龙、叶挺等前委及革命委员会成员抵汕,设总指挥部于市区民权路大埔会馆。即日成立汕头市革命委员会,以赖先声为市政委员长,郭沫若为潮梅关监督兼交涉使,徐光英为公安局代局长。26日,中共南方局在汕头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改由张太雷任书记,李立三等为委员,罗绮园为秘书。

从南昌起义军进入潮汕至汕头、潮安、澄海、揭阳等市县建立工农革命政府,史称“潮汕七日红”。

(二)

庵埠水厂老烟囱见证汕头辛亥革命

营汛衙署旧址

道台衙旧址

100年前,汕头这座新兴商埠,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处策动地。继辛亥革命成功1个月后,革命党人在汕头起义成功,推翻了清朝的政权;针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在汕头准备力量讨袁护国保卫民主……

汕头光复战犹酣

据志书载,早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前,汕头就涌动着革命的浪潮。1909年,革命党人在汕头办鼓吹民族革命的报纸《新中华报》,并偷运军火进汕头,准备武装夺取政权。经过数年的准备,在辛亥革命后1个月的1911年11月10日,“汕头光复”。

据有关人士叙述,辛亥那一年,重阳节过后10来天的晚上,二更鼓时分,在道台衙(现旧公园路的国平路小学)的方向和营汛衙署(现

外马路与升平路交会处东北角工商银行办事处)的方向枪炮声大作。五更鼓时分,归于宁静。在街头,剪了辫子的革命党人兴高采烈,呼喊“革命成功了”。他们还要大家都剪了辫子。前一夜革命党人兵分两路同时袭击了道台衙和营汛衙署。最后革命党胜利了。

除了以上提到的革命遗址,揭西棉湖兴道书院、揭阳榕城学宫、大功山战斗遗址、揭西河婆镇大光学校、揭西河婆大同医院、汕头国民革命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汕头市外马路243号)都是重要的革命遗址。这些革命遗址承载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潮汕地区革命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后人研究潮汕革命历史的重要根据之一。

[结论]:通过潮汕地区的革命志士、革命事件以及革命遗址的回顾和了解,潮汕地区的革命历史仿佛重现我们眼前。这也让我们对潮汕地区这一片历史久远的乡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总而言之,潮汕地区的革命历史对整个潮汕地区的发展影响重大,也是研究潮汕地区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作为潮汕人,我对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有着强烈的自豪感。我希望通过这篇论文让更多人了解潮汕地区的革命历史,了解潮汕地区在近代中国的革命历史上所起的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楚金.辛亥志士陈涌波就义盐埕头[N].汕头特区晚报, 2012年03月06日(10)

(2)潮人在线.潮汕革命史上的第一[EB/OL].(2012-02-02)[2012-06-05]. https://www.360docs.net/doc/ce5023397.html,/Item/375690.aspx

(3)鄞镇凯文/摄.辛亥革命在汕头 [N].汕头日报, 2011年10月11日(12)

(4)隗芾.蒋介石在潮汕活动遗迹[N].汕头特区晚报, 2010年12月20日(6)

(5)冯创武.解放惠来[EB/OL].(2010-05-31)[2012-06-05].

https://www.360docs.net/doc/ce5023397.html,/Item/204351.aspx

(6)亨渠.潮汕革命史上的排金山大捷[N].汕头日报, 2011年08月03日(8)

论文题目潮汕地区近代的革命历史

学生姓名成绩

评阅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中国近代革命的几个时期

中国近代革命的几个时期: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24年(国民党一大)——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国民大革命时期 国共第一次合作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1945、1946年——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补充: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领导阶级不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不同——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 革命的前途不同——社会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前) 4、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时期: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1978年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 明治维新使日本“脱亚入欧”成为东方工业强国,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于1936年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战争策源地。 2、中国: 20世纪30年代,中国依然是徘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的国家;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十年对峙、内战,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坚持“壤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给日本侵华可乘之机。 3、世界: 经济危机导致世界政局动荡,德、意、日法西斯结盟,气焰嚣张; 20世纪30年代,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侵略,国际联盟不能发挥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二、日本侵华行径: 1、抗日战争爆发之前: ①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1894——1898年;《马关条约》 ②20世纪30年代: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小段 铁路,诬称东北军所为,袭击东北军驻扎的北大营,次日沈阳陷落;1932年,东北陷落,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2、抗日战争爆发: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北平西南宛平县;日军借口一名士 兵失踪,要求进城搜查被拒绝,随即进攻中国守军第29路军还击;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抗战爆发后: ①八一三事变:1937年;上海;日军越过两军对峙线,中国守军还击;淞沪会战开始。 ②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始,淞沪会战后;凶残的法西斯暴行引起了中国和全世

专题十三 中外历史上的革命与改革

专题十三革命与改革 考点一 1资产阶级的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中国辛亥革命 考点深化:中外历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相关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内战)、 2.社会主义的革命 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点深化:1.新制度战胜旧制度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2.民主与法制的确立,来之不易,要不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切实保障公民应有的权利等。2011 二、古代重要的改革 1.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通过改革富国强兵,实现了争霸。2.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秦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战国中后期,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赵国因而得以强盛,成为实力仅次于秦、齐两国的军事强国。(山西历史) 4.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和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5.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伯利克里进行一系列改革,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使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6.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7.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实行土地分封,奠定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 二、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1868年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3.1898年,中国的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 4.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指导。新政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1.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领导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至1964年期间,赫鲁晓夫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用错误的思想指导改革,一党制变成多党制,导致苏联共产党丧失执政党的地位,国家权力分散,加速了国家分裂。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4.东欧国家的改革:1956年开始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匈牙利改革成效突出,曾有“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称誉;80年代陷入新的困难。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被苏联镇压。20世纪80年代,

改良和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改良和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9-12-22 12:38 提问者:愿做一株红棉- 一级 最佳答案 资产阶级维新派所推行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及之后的清末新政在近代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和先进生产方式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资产阶级激进派推行的新文化运动,撼动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扫清了一些障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最后,由无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行工农联盟,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走人民战争路线,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共和国,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为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改良和革命 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07-6-4 21:27 提问者:ty391421 - 二级 最佳答案 (1)首先,我认为,不管是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要求。也就是说,革命与改良,不是某一部分人主观地造成的,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造成的。近代开启以来,中国遭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身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遭到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国内的腐朽势力愈益抬头,并与侵略势力结成联盟,阻碍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只有改变现状,奋发自强,才能自立于世界。那么革命与改良就成了改变现状的两条不同的道路。 来自西方的资本主义冲击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苦难,造成了中国的落后,并压制中国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它又促成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正是在四面受敌、即将遭肢解的情况下,中国人民才意识到必须改变现状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虚心地吸取西方的先进文明。 (2)改良应该是首选之法。因为改良可以在不流血的情况下,通过逐步的、有序的制度改革,使一个国家和平地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强国。改良可以使传统与现代不完全脱节,也可以使变革更持久有效。相反,革命要流血,要带来民众的苦难,还可能造成国家民族的

专题三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三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时间:15分钟,分值:30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2.几乎在洋务运动兴起的同一时期,有个亚洲邻国也在发生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变革,即( ) A.1861年农奴制改革 B.罗斯福新政 C.明治维新 D.宗教改革 3.戊戌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 A.促进了思想启蒙 B.挽救了民族危亡 C.废除了科举制 D.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4.“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 ) 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改革开放 B.进行土地改革 C.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D.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5.在古代史上,日本师从我国,成为礼仪之邦;在近代史上,通过学习西方,日本“脱亚入欧”。在推动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 C.美国支持 D.对外侵略扩张 6.俄国、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都进行了改革,下面关于两国改革正确的叙述是 A.改革前面临民族危机 B.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 D.废除了农奴制

7.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是(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颁布新宪法 D.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8.反映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的事件是( ) A.罗斯福新政 B.赫鲁晓夫改革 C.匈牙利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9.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作用是( ) A.摆脱了经济危机 B.恢复了国家经济 C.巩固了民主政权 D.巩固了工农联盟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很欣慰地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材料二1933年3月,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开始了……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 (1)材料一是指苏俄(联)发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开始时间是哪一年?(2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这是美国历史上的哪一次重大事件。其特点是什么?(4分) (3)这两个国家实施的上述政策有何相同(相似)的地方?(4分) (4)你觉得列宁、罗斯福身上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2分) 答案精解精析 1.C 2.C 3.A 4.A 5.B 6.B 7.A 8.A 9.C 10.答案(1)实施新经济政策。(1分)1921年。(1分) (2)实施罗斯福新政。(2分)特点:在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情况下加强国家对经

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与改良问题分析短短一个多世纪,在中国大陆上就发生了数次影响国民命运的历史事件,从1840年到1949年,究竟是革命还是改良,我们只能从各个方面分析讨论。 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即为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已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这就是改革与闭塞的原因所导致的不同的结果。 19世纪初叶,中国封建社会已从“康乾盛世”的顶峰上往下跌落,封建传统思想的两大支柱“宋学”与“汉学”也逐渐走向穷途末路。而产生于明末清初由黄宗羲、顾炎武所倡导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却受到社会的注重。这种经世致用思想的兴起,正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思想变革的主要表现。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威胁下,不但对中国的经商贸易有所动摇,而且西方的思想文化也蜂拥而至。鸦片战争前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较敏锐的封建知识分子,进一步去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摆脱困境与危机的良策。他们以传统经学为依托,以匡时救世为己任,对内主张整饬吏治,改革弊政;对外提倡学习西技,抵抗侵略,从而逐渐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一股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的经世致用思想,是在中国社会交替时期思想界出现的一大进步。一方面,它针对当时社会的严重弊端和民族危机,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对国计民生具有积极作用,它打破了“万马齐喑”的沉闷风气,初创了“开眼看世界”的全新观念,迈出了向西方国家探寻真理的步伐,充当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想启蒙的先驱,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它主要是服务于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因此依然有着明显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经世之学提倡学习西方长技,却不能触及封建制度,“其不变者道而已,势则日变而不可复者也。”这种将道势对立起来的观念,没有冲出清初启蒙思想家的封建思想藩篱,也使其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处在一个肤浅的初级阶段。 在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形下,国内的农民阶级似乎有所改变,于是,就出现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历时14年,占领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多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使清廷国力大伤。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它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并对亚非人民的反殖民斗争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体现了时代新特点。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但它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已经广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它的事迹及它提

简述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简述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摘要:革命与改良就好像历史的两大车轮,推动着近代中国的不断前进。回顾历史,我们看到,改良与革命只是近代中国人改造中国的不同道路的选择,尽管它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不尽相同,但它对于推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进步作用都是不容抹煞的。革命是“用暴力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时机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改良则是以渐进的、较为缓和的斗争方式推动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二者交叉的出现。 关键词:关键词: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中国现代化、孙中山革命1895年4月,甲午战争战败,日本逼迫中国在日本马关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这样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情况下,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叙述严峻的形势,同时提出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但还是对清政府触动并不大,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上海、天津各地创办报纸、组织学会、开设学堂,宣传变法主张,变法维新运动在全国逐渐高涨起来。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时局更加危急。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宣布变法,颁发了一系列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方面推行新政的谕旨。维新派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逐步在中国推行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统治的君主立宪制度,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亡。宣传转到政治实践。 戊戌维新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变革社会制度的运动,而且是近百年来一系列改造和变革社会的伟大开端。戊戌维新同以往自发的农民运动不同,它是奠基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之上,适应民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需要,代表中国民族资本家的政治、经济要求的改革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由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的紧迫感、责任感,催促着一切爱国的中国人、社会集团、社会阶级和阶层,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做出自己的抉择,投入改造中国的运动。尽管在19世纪末中国民族新工业尚很薄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尚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刻不容缓的时代紧迫感却敦促着这个阶级的代表人物尽早地袍笏登场,演出维新、变革、图存的壮烈场面。戊戌维新运动虽带有早熟、不够完满等等特点,它作为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以资本主义代替帝国主义及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来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确是破天荒的事,是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上的重要里程碑。然而,戊戌变法不久便从顶峰跌入谷底,作为变法的主持人光绪帝被黜,变法策划人康有为流亡,沦为保皇派。尽管康有为为中国选择了维新之路,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没有选择康有为。改良派用自己的失败为革命准备了基础和前提。八国联军的入侵,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内反清情绪日益剧增,革命声势高涨,革命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时代的中心。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象征是康有为,那么20世纪初则是孙中山的时代。 20世纪初,民族矛盾的激化促使大批知识分子由爱国走向革命,其中包括原来参加维新运动的章太炎、杨笃生等人也都投身到革命的旗帜下。在这个潮流的影响下,相继产生了一批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如华兴会、光复会等,并造就了一批有影响的领袖人物。1905年8月成立的同盟会汇集了新团体和新人物的精华,形成了成熟的具有全国规模的领导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政党,其理论体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正式公之于众,并扩大武装起义和开展思想战线上的斗争,标志着革命的成熟而有了胜利的希望。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本梳理

需了解的知识: 1.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改革类型概述。 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改革的程度看,—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二是封建统治政策的调整,如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19世纪后半期的洋务运动。都是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运动;对于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九场改革,虽发生在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性质各异,结果千差万别,体现出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①本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等。②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等等。 2.对社会改革应持的正确看法与评价。 (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一要看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看改革是否被中断。即看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浅谈中国近代的改良与革命

浅谈近代中国的改良与革命 提要 回顾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从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的政治变革,到辛 亥革命的彻底推翻帝制,再到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一直在经历着改革和革命,并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革命和改良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并且持续实践着。本文从近代历史改良与革命演变的事实出发,浅谈改良与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以及改良与革命的关系。 关键字中国近代史改良革命影响关系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革命运动都是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的产物,又随着这种民族危机的加深而发展、成长。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中国人民普遍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救亡热情。一部分人开始组织维新救亡运动,另一部分人开始考虑革命救亡。康有为和孙中山分别成为他们的领导人。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改良派革命派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因为在这两百年来,外国侵略及民族 问题的日益深化,中国社会已经走向了边缘.但这一段历史又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在这期间,中国人民经历了水深火热的两百年,中国也在改良与革命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当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时候,中国究竟该走改革这条路还是革命这条路,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起过进步作用、最具典型意义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维新运动有两个目的:一是挽救民族危亡,一是发展资本主义。但这两个目的都没有达到。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之后,便是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运动,矛头都是针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都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其中,由于领导力量不同、革命前途不同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历时14年,旨 在反对清朝统治,但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看,单靠农民不可能建立一个区别于封建王朝的新政权,因此太平天国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毕竟还是一次单纯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为此后的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它本身不能算是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的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革命,都是典型的革命。 " (一)在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也曾试图走改良的道路,但由于腐败的清政府 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特权,不愿意进行真正的改良,因此,这条路走不通。(二)辛亥革命不是靠革命党的煽动才发生的,而是封建统治阶级逼出来的,是清政府 腐败统治的必然结果。导致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的原因不是因为推翻了清朝皇帝,而是因为革命不彻底。(三)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为新中国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没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没有无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表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 1840鸦片战争(英) 18415三元里人民抗英(《申谕英告示》,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8428《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 18654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66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 海关试办邮政 1872上海轮船招商局(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1873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昭文新报》(汉口) 1877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1882电话传入中国 1883—1885中法战争,打开中国的西南门户 1884新疆行省设立 1894兴中会成立,“振兴中华” 9黄海海战 中日甲午战争 1895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4《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两半化程度;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 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反割台战争 俄国军舰在胶州湾“过冬” 1896“大清邮政局”建立(辛亥革命后改称中华邮政局) 8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189711德国占领胶州湾 12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18986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开始(维新变法中,《强学报》、《中外纪闻》、《时务报》)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 严复翻译《天演论》出版 189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义和团运动爆发 年底袁世凯围剿义和团 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9《辛丑条约》,沦为两半社会,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905中国同盟会成立 《定军山》,中国人民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06天津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建成 无线电报创设 朱执信《民报》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

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总结和感悟

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总结和感悟 近代中国经历了百年风雨,外有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掠夺,内有封建势力的残酷统治和镇压,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希望在中国实现其政治理想。中国近代化的道路经历了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改良和革命在思想上是承前启后的,有着密切的联系。革命以改良的失败而兴起。革命又以“五四运动”前后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资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有一致的目标: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百年屈辱,中国几近亡国,但至今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不得不归功于近代历史上的众多仁人志士,是他们的不断探索为我们后人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捍卫了民族独立和实现了民族解放。他们分别是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以奕、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派等。我华夏民族正是在他们的不断探索下,不断汲取经验和吸取教训,才有了今天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正确道路。在民族解放和振兴道路选择中,又以改良和革命两条道路最突出,也是最值得今人讨论的。 19世纪9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以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他们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主张走改良道路。 维新派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从“器物”提升到“制度”高度。他们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西方制度在日本的建立,让日本在十几年内就一跃而起,这激发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兴趣。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在中国迅速传播,形成了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百日维新。 伴随着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兴起,一部分人的思想更加激进,他们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革命派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选择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这正是革命派和改良派的根本不同点。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强化训练187

中共党内从1958年至1978年出现了连续20年之久的左倾错误,其原因是: ①了八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论断 ②为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而始终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③残余的封建思想影响,民主法制不健全和个人崇拜盛行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 鸦片战争后首先被外国侵略者控制的是: A中国外交B中国内政C中国海关D中国税收 帝国主义竞相在中国投资修铁路时,除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外,还附有种种条件,以下各项不属于附有条件的是: A 控制铁路 B 控制铁路沿线地区 C 运输军队 D 征收赋税 中共一大的中心任务是: A 传播马克思主义 B 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C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D 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以下解放战争的著名战役歼敌数量最多的是: A 孟良崮战役 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A 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B 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C 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D 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以下内容不属于《资政新编》的有: A 各省设新闻官 B 提倡兴办新式学校 C 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D 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有人说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因为是: A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 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 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 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在新文化运动中,论证孔子旧礼教不适合现代社会,并提出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的人是:A 鲁迅 B 李大钊 C 陈独秀D胡适 二十世纪30年代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是在:A九·一八事变后B一·二八事变后 C 华北事变后D七·七事变后 以下事件不属于文革时期与左倾错误进行斗争的是:

专题4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专题四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或变革 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 一. 中国古代史上的改革 1.商鞅变法----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1)时间:公元前356年;(2)人物:秦国秦孝公支持的“商鞅变法”;(3)性质:封建制改革;(4)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最能体现改革性质,对社会变革起关键作用);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促进农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最能打击旧贵族的利益);③建立县制,(为郡县制打下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5)影响(略)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时间:4世纪;(2)性质:封建制改革;(3)目的:巩固鲜卑族贵族的统治。(4)成功原因:顺应历史潮流;典故:胡人汉服、胡服骑射;(5)影响: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二. 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 1、洋务派:(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外有西方列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2)代表人物(见知识点)(3)根本目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4)结果: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5)影响(见知识点) 2.戊戌变法 (1)背景(引发事件):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2)领导者:康有为和梁启超 (3)性质: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结果:变法触动了掌握实权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变法历时103天失败,故称“百日维新”。(谭嗣同甘为变法牺牲); (5)失败原因:维新派没有实权, 三、中国现代史上的改革 1、土地改革 ①、土地改革的开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改革内容)。②、土地改革的意义见知识点或课本 2、三大改造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所有制转变,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5年高考中国近现代史13个知识点归纳 高三·中国近现代史·13个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 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w.w 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 (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 二.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 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 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 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 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注意: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 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文家市决策、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3、纠正党内的错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4、制定国共合作方针: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 5、党的基本路线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 6、党的指导思想:七大(毛泽东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 三.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 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2020年整理).pdf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中国部分】 一、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 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 概况:1、承认土地私有;2、奖励生产;3、推行县制;4、奖励军功意义:1、完成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秦国强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公元4世纪后期 人物:孝文帝拓跋宏 概况:1、迁都洛阳;2、推行汉化政策;3、改穿汉服;4、学说汉话; 5、采用汉姓; 6、与汉族通婚。 意义: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三、王安石变法 时间:北宋宋神宗时期(1069年至1085) 人物:王安石 概况: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结果: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四、张居正改革 时间:明神宗万历年间(1581年) 人物:张居正 概况:1、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创制“考成法”。 2、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实行:“一条鞭法”

结果:张居正的全面改革,企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边境安宁,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但在张居正死后,一些改革措施遭到了破坏,比如考成法,可是另一些改革措施比如“一条鞭法”,或多或少地被保持了下来,甚至延续到了清朝(清代“摊丁入亩”改革是“一条鞭法”改革的延续)。 五、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 人物: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 概况: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和民事工业 2、创办新式学校(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近代海军。 意义:1、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 2、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 3、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六、戊戌变法 时间: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9月21日结束,历时103天。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概况: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意义:1、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七、辛亥革命 时间:1911年 人物:孙中山、黄兴、黎元洪等

近代中国百年(1840-1949)革命探索历程.

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1.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2.1900 义和团运动:农民为主体的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 3.1898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变法运动,想通过变法将中国引向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道路。 4.1911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目的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5.1915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领导的弘扬科学民主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1919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 2.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的革命形势焕然一新。 3.1926-1927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国民革命军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 4.1927武昌起义及秋收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 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5.1927年10月井冈山会师,建立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 6.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7.1934-1936红军长征:粉碎了反动势力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共产党的基干力量,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8.1936“一二·九”运动及西安事变:“一二·九”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爆发的一次伟大的爱国学生运动。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的事件。又称双十二事变。 9.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1945-1949解放战争: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详细如下: 01旧民主主义革命 该时期主要事件: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

2020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终结性考试第三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C(开卷) 论述题:一般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却将重心放到农村。历史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其依据何在? 依据一: 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依靠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最终才选择此道路。 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勾结);中国国情况与俄国也不同;辛亥革命失败了,大革命也功亏一篑。而在大革命失败后敌我态势发生了更大变化。反革命武装到牙齿,革命缺少武装。因此,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除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及时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外,南昌起义余部—部分由董郎率领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会合,主要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移到湘南打游击、开展农村革命,最后也上了井冈山。广州起义余部一部分也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与农民会合;一部分后来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另一部分则转入粤西北农村,后来参加了广西左、右江起义。这一时期的经验教训证明:以城市为中心不可能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既然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行不通,重走北伐道路又再无条件,那就只剩下一种选择:在反革命势力薄弱的农

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革命的规律所使然。 依据八七会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中共中央在领导武装起义的过程中,也初步提出了占领一个或几个县、建立革命政权、实行武装割据的思想。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继续把城市工作的复兴视为革命高潮到来的决定条件的同时,也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1929年6月的六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在中国,找不到一个经济力量能够统治全国的大城市,所以中国革命要胜利,必须要有红军,必须要有广大的苏维埃区域的帮助。同年9月,中共中央在给红四军前委的信中明确指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发表署名周子敬的信,认为应当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乡村工作;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即可以联合起来包围、封锁城市,用广大农村的革命势力以向城市进攻,这样,革命必然可以取得胜利。这进一步说明: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毛泽东,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2.依据二 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党的工作中心应当在农村的思想。毛泽东一贯强调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把实事求是放在第一位。即“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

试论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及关系

试论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及关系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国门,也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矛盾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因而中国近代革命的主要任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使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在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彻底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制度,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注义的统治、压迫及剥削,从而导致近代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国力衰微,社会混乱,人民贫困。中华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幸福,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求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从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任务看,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摧毁旧的国家政权,废除帝国主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解决上层

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任务来看,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和文化落后的状况,就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因此,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必须首先解决政权问题。 马列主义理论也向我们提示,革命的根本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只有推翻旧的反动政权,才能使人民从封建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出来,才能使中国从帝国主义的枷锁中挣脱出来,才能获得民族独立,才能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权,才能在经济上彻底消灭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及其赖以存在的封建主义,进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清除封建主义落后的腐朽文化,创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因此,中国要想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就必须首先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中国革命的第一历史任务,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所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主要是依据中国国近代的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其具体发展来决定。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就要从根本上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就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这是中国近代和现代所面临和必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