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以及第65-66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能力目标: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

(3)情感目标: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图片,想看吗?

课件依次展示英国圣保罗教堂、金字塔、艾菲尔铁塔

师:美吗?这些屋顶长什么样?(尖尖的)电脑闪角

屋顶两边呢(屋顶两边直直的)

师:这些屋顶中藏着的这些朋友其实都是角,今天这节课就一起走进角的图形世界,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

(一)感知角

师:这个周末,小明和小红可忙了,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体?

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生说,师课件闪现)

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样子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

师:这些物体中都有角,我们把角请下来,好吗?

师:(电脑说)这些图形都是角,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同桌交流交流。

师:拿出你的三角板,咱们感觉感觉,咱们用小手心摸摸这儿(尖尖的顶点有什么感觉),咱们顺着点往这儿摸,再顺着点往这儿摸,谁来说说有什么感觉?

师:现在我们把这个角描下来好吗?

师:下面我们听听角怎么介绍自己?电脑说

这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直直的两条线叫做角的边。为了说明这个角两条也张开的大小,我们通常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

师:咱们看看黑板也来说说,这尖尖的点是角的?

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角就在这儿)教师比画。

顶点

师: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谁来说说,全班一起说说好吗?(教师板书)

(二)找角

师:角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请大家仔细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说给同桌听。

师:你找到角了吗?

师:看来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还会发现更多的角。

(三)辨角

师:听说我们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客人,都争说自己是角,到底是不是呢?请小朋友们来当裁判(用手势表示),是的用“√”表示。

(四)数角

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要看什么?

角其实是平面图形中的一员,现在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请大家先做上角的记号,再填空。(想想做做第2题)

思考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学生做完后,教师收集。再评价。

(五)画角

师:经过努力,我们知道了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但是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样子,还要把它绘画出来。画角,应该画什么(顶点边),对,有什么要画什么?现在老师有个小小请求,请大家指导老师先画一个角。

师:你们说,我来画,先画什么?(顶点)接着画什么?边,老师把尺子摆好,问:从哪儿开始画?(顶点)对,从顶点开始沿着尺子的边画一条直直的线,画好了吗?请你上来帮老师放好尺子好吗?可以了吗?

师:老师画的角漂亮吗?怎么不给老师一点掌声?

师:你也能像老师这样画出一个你心目中最漂亮的角吗?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几个小朋友的作品。(评价生作品)

三、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一)制作活动角,感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用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角吗?注意安全。

(生独立做角,有困难的,师引导同桌之间互相帮忙)

师:你能指一指自己做出来的角的顶点和边吗?(生指)

师:现在看看你们的本领大不大?听要求:能把你的角变得大一点吗?再变大一点,再大一点。(生操作)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

生:我把角打开,角就变大了。

生: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师:说得真好,(师演示)确实是这样的。现在你们能把角变得小一点吗?再小一点。(生操作)这次又是怎样把角变小的?

生:把两条边合回来,角就变小了。

生: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师:(演示)非常正确。

师:看,我现在拨了一个这么大的角(直角),你能不能拨一个比我大的角。拨好的同学举起来,同学们互相看一看。(生操作,都正确)能不能拨一个比它小的角?同学们再互相看一看。(生操作,也都正确)

师:哦,(师边演示边说)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根据你们刚才的体验,能比较这3个角的大小吗?(课件出示第65页的钟面图)一起说吧。

生齐声说:第一个角最大,第三个角最小。

(二)折角(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动手折出一个角,作上角的标记,找出顶点和边。

(2)师:如果要折出更大的角该怎么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该怎么做?

(3)学生思考——动手折——展示。

(三)剪角

师:现在我们接着玩第三个活动“我会剪”。

师:瞧,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现在老师想在这三角形上剪一刀,你猜一猜,会剩下几个角?是两个角吗?(生猜)

师:我们不仅要学会猜想,还要学会验证,大家动手试一试吧(学生活动)。

四、课堂总结

1.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

2. 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今天所学到的本领,找出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并指给他们看,好吗?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认识角

顶点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画角

顶点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 册)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主要描绘了早春二月乡村田野的迷人景色和散学儿童竞放风筝的欢快情景。诗人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诗情淳厚、意境悠远、寓情于景。第一句写“春之景”:通过“春草初长、黄莺飞鸣、杨柳拂堤”三种典型事物为我们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早春图。第二句则写“童之乐”:通过放学归来的儿童,迎着春风放飞风筝,尽情地、快乐地享受春天的美好。 这首诗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与赞美。诵读此诗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愫。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作者简介】 高鼎(1851-1861),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贺知章(659~约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人。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性狂放,与李白友善。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工书法,尤擅草隶。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传诵颇广。

【教学目标】 1.会读“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诗、童”等8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4.在朗读、想象中体验春天的美好,背诵古诗,积累优美诗句。 5.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 会读“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诗、童”等8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搜集诗歌、作者的有关资料以及与诗中描写的景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等。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

优秀教案课程《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三角板,剪刀,活动角,圆纸片,五角星纸片等。 【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圆纸片,带孔木棒,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认识它吗?(五角星)想得到它吗?? 生:想? 师:老师要把这颗智慧之星送给这节课发言最积极、表现最优秀的小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得到它。? 生:有? 师:一看大家就信心十足,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可真聪明,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生:指角?师:不错,这就是它的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角,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角好吗?(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小朋友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一看大家就很聪明,老师忍不住想考考大家,我们这里有一张美丽的校园情景图,大家能找出这幅图中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认识角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等。 【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几位大家的老朋友,看看你们都还认识吗?师:是的。这些就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宝宝。 师:那这个图形宝宝有小朋友认识吗?(三角形) 师:像三角形去掉一条边,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 》教案

认识角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62-64页“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生活中处处有角,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通过“折一折”“摸一摸”活动,经历抽象出角的过程,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经历探究角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4、初步了解点线面的特征,运用几何直观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认识角的大小由两边的张口所决定,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圆片活动角 学具:一张圆片每人一个活动角三个大小不同边长短不同的角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那我就先来个自我介绍吧!我来自龙三小,姓刘,叫刘雪梅,你们该叫我什么呢?猜猜看,刘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小朋友?刘老师喜欢爱动脑筋,爱举手,大胆发言,遵守纪律的小朋友,你们能作到吗?)好,上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角 1、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角"字,认识这个字吗?看到“角”你想到什么?(请四人) 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谈到了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中的角,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认识(板书:认识)数学中的角! 2、(举起一个袋子:袋子里装着长方形,三角形,圆,五角星)老师这个神奇的袋子里就藏着一些尖尖的角,不许用眼睛看,很快的把角摸出来,谁想来试一试?(请四名小朋友来摸,摸到就藏在背后)好!一个一个告诉大家,你找的角在哪里?(真能干,谢谢你,好!不错!) 你这么快就摸到了角,高兴吗?你怎么摸到的?把你的经验告诉大家好吗? 刚才老师发现你摸呀,摸呀,半天才摸到,你怎么想的呢? 告诉大家,你失望吗?为什么失望?为什么圆上没有角呢? 生可能汇报:圆是弯的,没有角,其他的图形都有角! 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你真会动脑筋!谢谢你) 小朋友们真厉害,在长方形上找到了四个这样的角,在三角形上找到了三个角,在五角星上找到了5个这样的角,因为圆是弯弯的没有角!

优质课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题目:《认识角》教学设计 学校:张桥镇中心学校 姓名:宛青青 联系电话:

<<认识角>>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84至85页 二﹑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 中辨认出角。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会画角 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尺纸三角形、一张长方形纸圆形纸片信封红领巾 七﹑设计理念: 角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的空间观念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强,所以我本着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动手做中发现数学的理念来教学。 八﹑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引导质疑,升华新知 九﹑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两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和圆形,各自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什么图形。 师: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

获奖-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获奖-角的认识教学设 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角的认识》 年级:一年级

课题:角的认识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从小学数学教学法理论来讲,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智能。鉴于此,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此过程中积极的知识探索者。《角的认识》这一内容,可以为学生积极探索知识提供一个良好的素材。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师生基本关系的最新论述。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的目标注重让学生牢记法则,通过反复单一的练习形成计算技能,而忽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使计算的学习变得乏味无趣,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本课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材料,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角的认识》是北京景山学校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角与直角》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角,作为几何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和各部分名称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而通过直观感知抽象角的图形,角的概念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所在。所以我们应当在角的认识的起始课上充分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和概念,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学习中辨析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但是,学生对于角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他们能够在平面图形中找到角,但他们却认为只要是尖的地方就是角,尤其是对于“犄角”(比如说长方体的顶点)所有的孩子都认为这是一个角。 三、教学目标设置及达成途径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尺画角。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出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逐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认识生活中的角.。 教学难点: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特征. 3.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相结合。 4.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协作交流式。 5.媒体应用: powerpoint幻灯片,实物投影。三角板,纸,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二次复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洪水学区数学备课组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 的口算。 2.能根据具体情境,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 列式解答。 教学重点 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 同一幅情景图,观察角度不同,提出的问题也不 同。 教学方法 分析、练习、尝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数学,亲近数学。 36名同学做操

二次复备 1.如果每排9人,可以站几排? 2.如果每列4人,可以站几列? 3 .要想站成方队,每排()人,每列()人。 二、激活巧思维,送你金钥匙。 同学们,冬天来了,辛苦了一年的农民伯伯 把劳动成果收回到自己的家里。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 起去王大爷家的小院里去看看,看看王大爷家今年收 获了哪些果实。(课件播放情境图)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农家小院”从中得到了哪 些信息?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可以用乘法和除法解决 的问题? 3?小组讨论,把结果记录下来,每小组请一名代 表交流。 4?交流后,整理信息。 (1)今年接了20个南瓜,每筐能装4个南瓜, 需要装几筐? (2 )墙上挂了6串玉米,每串玉米上有8根玉 米, 墙上挂了多少根玉米包? (3)有12只兔子,装在4个笼子里,平均每个 笼子住几只兔子?

二次复备 (4)有54个柿子,每盒装6个,需要几个盒子? (5)青椒高7厘米,黄瓜高35厘米,黄瓜的高度 是青椒的几倍? 5.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能不能把它们解 答出来呢? 6?小组内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7?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8?小结:今天,我们参观了王大爷家的“农家小 院” 同时我们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那 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解决问 题,希望大家去尝试解决。 三、尝试练习,初显身手。 完成课本第94页第1---2题。要求学生先看清图 意,再提出问题,然后解答。全班集体交流。 四、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1?玩足球的有32人,每4人一组。一共分成了 几组? 2.跳绳的同学有7人,每组有4人。跳绳的一共 有几人? 3.小红今年8岁,爷爷今年62岁,明年爷爷的 年龄是小红的几倍?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 学设计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38-39及练习六第1、2、3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平面图形上的角,是一个平面图形。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看到角学生会在脑海里出现一角两角的角、角落等,而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再学一个平面图形。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可以接触到,如桌面上有角,教室的黑板和铁柜有角,但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他们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在这个过程就有必须从直观的表象到抽象的概括来认识角。因此,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求知的、探究的状态。 设计理念: 抽象建立角的几何图形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整堂课设计为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的学习活动串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生:能。(同桌合作摆一个学过的图形) 师:摆好了吗?

生:好了。(小组代表汇报) 师:现在拿走1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图形?(稍停)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题—读题—激励)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校园情境图。 师:请仔细看图,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学生反馈信息,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踢球、老师带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用剪刀修剪花木......) 师:校园里真热闹,你们能找出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生说出自己找到的角) 过渡: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图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角,角就是这样的,大家看清楚了吗? 2、(出示课件)生活中的角。 A、生观察发现角。 B、师介绍角。 过渡:刚才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角,在生活中认识以一些角,你们能从身边找到那些角? (生举例) 3、折角。(学生用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纸试着折一个角,折好了把角举起了,让大家欣赏。并指明说你是怎样折的?谁折的和他不一样?) 4、摸角。(把折好的角,用手摸一摸,感受感受。并指明说,你摸的是角的什么地方?有何感受?) 5、玩角。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活动角,玩一玩,发现了什么?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的张口越小,角越小。 6、猜角。猜一猜哪个角大?猜一猜——演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7、创造角。(4人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学具创造一个角) 8、画角。(课件演示——师板演示范——生试画——评价——读画角儿歌,加深画法) 9、巩固练习。(课件出示:①判断;②下图中有几个角;③有两

二年级数学下册试卷认识角

二年级数学下册试卷认识角 一.填空(18) 1.所有的角都有()个顶点,()条边。 2.一个三角板有()个直角。其他两个角都是()角。 3.红领巾是(),它有()个角,最大的一个角是()。 4.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张口越大,角就()。 5.一个角如果比直角小,它是()角。 6.钟面上3时整和9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 7.课本的封面有()个角,而且每个角都是()角。 8.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的()比一比。 9.在下面的图形中,一共有()个角,其中()个角是直角;()个锐角;()个钝角。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2分) 1.角的两边越长,角就越大。() 2.直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3.直角一定比钝角小,比锐角大。() 4.钟面上3:30和9:30时,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都是锐角。() 5.下面的图形有四个直角。() 6.一个三角尺中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三.给下面的图形中直角画上直角符号。(12分)

( ( 四.在下面的图形上再画一条线。(12分) 1.形成一个锐角 2.形成两个直角 3.形成四个角 五.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几个钝角?填在表格里。12分) 123 直角个数锐角个数钝角个数图形1 图形2 图形3 六.综合应用 1.在钟面上画出三个时刻,使分针和时针形成角分别为直角,锐角,钝角。12分)

( 2.在下面的图形中画上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8分) 3.看一看,数一数。(6分) 图中有:()个锐角 ()个直角 ()个钝角 4.下面是一个长方形的纸,减去一个直角后,还剩多少个直角?(8分)

《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62~64页《认识角》。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的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对角的认识,使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容,并为后续的几何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容总体要:认识角、知道角各个部分的名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并学会画角以及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口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能准确的判断出各种图形,也就是说学生已具备了关于角的感性认识。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形象思维为主,这部分容对二年

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让学生找这些图形,对学生来说一点也不困难,但学生在抽象角的过程中,说出角的特点,会比较困难。所以本节课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找一找、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以及突破学习角的难点。最后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 指导思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设计思路: 1、注重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2、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注重巧妙运用多媒体,化难为易,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符号感及空间观念,体会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课时《认识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课时认识角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八1——5题。 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下一学段学习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分类的基础,同时也是今后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的情景图引入,通过观察,对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 (二)核心能力 “认识角”这节课,通过观察、折叠、制作活动角、画角等多种实际操作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在有序、规范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等活动,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并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角。 2.借助折一折、活动角演示等操作活动,能正确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通过教师示范画角,学会用尺子画角的方法。 (四)学习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特征,学会用直尺画角。 (五)学习难点 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认识角》教学课件、《认识角》巩固练习、《认识角》课时作业、三角尺、活动角等。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角。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教师出示美丽校园的情境图) 师:你在哪里发现了角? 师:角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情境,发现角的身影,感知角就在我们的身边,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同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问题探究 (1)认识角 (课件出示下图) 师:这里有几件生活中的物品,(出示剪刀、钟表、三角尺)角就藏在它们身上。 课件出示: 思考,讨论: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三个角的相同之处。 师总结: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材分析 合肥市亳州路小学范成金 一、教材分析和地位 《认识角》是苏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由于孩子们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编排的特点与要求,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订如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三、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知道什么叫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准备采用以下一些教法引导学 生学习: 五、教法和学法: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本着尊重教材的原则,结合本班实际,适当拓宽知识面,充分利用教材原有资源进行教学。这节课,我力争让学生去做数学,玩数学,注重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 接下来,我详细说一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五个环节)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孔城中心小学汪用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圆形纸片、两个边长相等的角、剪刀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平面图形,你还记得吗?知道的请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教师出示课件)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在这些图形中有一个图形和其它的不一样,它是谁呢?、 生:圆。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 生:圆没有角。 师:(你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我们生活中能看到很多的角,比如(出示课件)屏幕上的剪刀、钟面、红领巾的角都藏在了什么地方?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吧。 师: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师:我们教室中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愿意来说一说,并请你用手指一指。 生: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师:刚才大家指了那么多的角,到底指的对不对呢?我们今天学完这节课就会知道了。

(二)认识角 1、摸一摸,感知角。 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角板(出示课件)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角,现在请找出其中的一个角,再用手摸一模,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感觉和发现。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师用三角板在黑板展示作品并把角描出来 2、认识角的顶点和边。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尖尖的、直直的、平平的……)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上和你们手中的角都有什么共同点?(一个尖尖的、两条边)可能还有圆的弧线?? 师:我们就把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边课件展示,边板书)你能找到你手中角的顶点吗? 师:你还摸到了什么? (平平的、直直的) 师:我们把这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边课件展示,边板书)你能找到你手中角的边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新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两首之《村居》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舌音。 (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1、古诗两首之《咏柳》 教学目的:

认识角教学设计精编版

认识角教学设计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认识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其它几何图形的必要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2、学生分析: 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先观察再进行操作,以此降低学生的思维坡度,使其经历规律的探索、发现过程。这样做将使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能力也将得到培养。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 3、教学环境分析 常规的数学课堂很难使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角,以及亲历“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探究过程。因此我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直观的感知角,感悟角,借助交互电子白板,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让学生在操作感知中,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认识生活中的角,知道角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制作角。 能力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操作相整合活动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它的张口有关,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在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活动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学习的兴趣,培养交往、探究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四、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整合 点与 软件 师生互动内容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感知角1、电 脑卡 通 动画 创 设情 境, 引 出课 题 。 一、动画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想去参观数学王国吗? 生:想 师:今天张老师就带同学们去数学王国里面 看看,看看里面今天发生了什么事? (课件播放几何王国的卡通,让学生在富有 童话色彩的情景下回顾旧知,学习新知) 师:哇,原来王国里面正在举行一个叫拼拼 碰的游戏呢,有兴趣吗? 二、引出课题 为学生创 设学习情 境,让学 生通过神 秘的王国 游戏发现 数学知 识,激发 学生的求 知欲,同 时为导入 课题提供 知识背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

认识角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等。 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游戏叫比比谁的反应快,老师这里有一些箭头,当老师兯它们贴在黑板上时,你们要用手指出与她相反的方向,你们听明白了么?咱们试试吧! 师:同学反应真快,但是你们观察一下刚才给我们指出方向的这些箭头的图形是什么?角就是我们这节课我们认识的新朋友。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角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那我们欣赏一些图片,它就藏在这些图片中,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课件出示一些实物图,闪烁“角”的部分,引导学生欣赏, 它是谁呀?(是角)这些物体中都有角,谁愿意到前面指出它。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找一找自己的周围,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 让学生找找(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师:哦,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角呢。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 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 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 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 2 课时 2.练习.....................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 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 种颜色,出示例1 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生:自由发言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 、" ○"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 、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 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