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直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

PICC直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
PICC直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

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因素分析与护理进展

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三科周丙梅

【摘要】: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作为一条长期、安全、无痛性输液通道,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机械性静脉炎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影响临床输液效果,且给患者增加痛苦。评估、确定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穿刺静脉的选择、药物干预和护理干预等多项措施,提倡以“预防为主、护理为辅”的理念,以及通过严密的观察以确保应用PICC达到最大的临床输液效果。

【关键词】 PICC;机械性静脉炎;护理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可为患者提供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临床操作由护士全程独立完成,在全国各大医院广泛使用。药物由上腔静脉直接进入心脏,避免了药物局部渗漏引起的严重后果,降低了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符合肿瘤及其他患者长期治疗的需要,既可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降低护士的工作量[1]。但PICC导管置入人体后,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机械性静脉炎,多在置管后48-72小时发生,发生率可达15.15%-17.% [ 2]。好发生于穿刺点上方8-10cm,是因各种机械冲击原因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的炎症反应[3],它属于急性无菌性炎症[1]。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Ⅰ级:无临床症状;Ⅱ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Ⅳ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4]。

近年来临床上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避免各种诱因,减少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现就PICC置管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预防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以供临床更好的学习参考。

1.PICC置管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

1.1术者因素

1.1.1 与操作者心理因素及技巧有关操作者的心理状态不仅感染患者,更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都会给穿刺置管带来负面影响。护士操作不熟练,反复穿刺,牵拉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穿刺时送管速度过快损伤了静脉瓣,引发机械性静脉炎。有报道护士的穿刺技巧与静脉炎的发生率存在正相关因素,即穿刺次数越多,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

1.1.2 与穿刺静脉选择有关梅思娟[4]研究显示,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贵要静脉为2

2. 58%,正中静脉为24. 39%,而头静脉为35. 29%,就发生率来说选择头静脉行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要高于贵要静脉及正中静脉,建议在进行PICC置管时最好选择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

1.1.3 与导管型号选择有关导管型号越大,对血管内膜的损伤越大,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几率越高。在输液流速允许情况下,原则上应选择型号小,管腔小的导管。因为较粗的导管易引起血管管腔狭小,导致肢体水肿、机械性静脉炎[5]。

1.1.4 与导管尖端位置有关在PICC置管操作中,会出现反复多次送管仍无法达到预测长度,而以中等长度保留导管。导管末端未到达深静脉可致药物化学刺激,当输注高浓度药物时,导致血浆渗透压改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而变得粗糙,血细胞易聚集成血栓、药物刺激局部静脉使静脉痉挛收缩变硬、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形成机械性静脉炎[6] 。

1.2 患者因素

1.2.1 与患者性别、年龄有关李俊英、余春华[ 7] 等研究发现女性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因为女性静脉管腔比男性静脉管腔窄,导管与静脉发生摩擦的可能性大,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概率就高。年龄越大,静脉炎发生率越高,特别是机械性静脉炎,其机制可能是随着年龄增加,机体老化,血管弹性差,置管过程易损伤血管内膜,促成静脉炎的发生.加之红细胞老化、聚集性增强,血浆黏度增高,易促进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

1.2.2 与穿刺侧肢体活动有关穿刺侧肢体活动与机械性静脉炎呈正相关[8]。穿刺侧肢体活动过频,导致肌肉挤压血管,血管与导管产生摩擦导致静脉内膜损伤[9]。穿刺侧肢体剧烈活动,会使术后导管固定不当,而在血管内反复滑行,因而诱发机械性静脉炎[10]。

1.2.3过敏体质 PICC导管采用了高级医用硅胶材料,生物相容性好,一般不易发生变态反应,而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则可能对导管材料产生变态反应,使导管通透性增加,炎症细胞浸润,而发生水肿,疼痛等静脉炎表现[11]。

1.2.4 病人心理对PICC导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由于多数病人为首次置管,易产生焦虑、恐慌等心理反应,置管过程中疼痛引起血管收缩、痉挛增加导管与血管内膜的摩擦,而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1.3 客观因素

1.3.1 血管的解剖学特点 PICC置管可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因为贵要静脉位置较深,解剖结构直,管径粗,且管腔由下至上逐渐变粗,静脉瓣减少,在置管体位下是导管尖端到位最直最短的途径,利于置管完成,发生静脉炎的机率相对较低,而头静脉表浅、有分支且管腔由下至上逐渐变细,静脉瓣多,增加了置管难度,易发生静脉炎[12]。另外肘正中静脉管腔虽粗,但个体差异大,静脉瓣多也不利于置管。此外,右侧上肢置管行程较左侧要短,故应首选右侧上肢置管[13]。

1.3.2 患者血管状况不良不宜选用下列静脉:①局部畸形或有疤痕形成;②太细或显露不清者;③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者;④硬化、条索状和易滑动的静脉;⑤肿瘤压迫血管;⑥已多次接受置管的静脉,虽然部分穿刺成功但由于 PICC 管道的机械刺激作用,使血管内膜增厚,管腔变窄,送管困难,置管仍然容易招致失败,使静脉瓣损伤,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1.4其它因素

1.4.1导管漂移导管的漂移不仅导致导管位置改变,影响输液效果,更易对血管内膜造成机械性损伤。姜红、明秀芬[14]认为导管漂移与导管细软、活动过度、血管收缩、血液流动、体位改变影响胸腔压力改变等因素有关。

2. PICC置管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机制

寇京莉,韩斌如[15]认为PICC置管并发机械性静脉炎是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摩擦引起的变态反应,导致血管痉挛和血管内膜的损伤,激惹静脉壁,发生静脉炎症的反应,血液凝固作用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所致。

3. PICC置管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3.1预防方法

3.1.1 心理护理置管前患者大多表现为紧张,造成血管痉挛送管困难。穿刺前做好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介绍PICC导管的相关知识;同时向患者介绍穿刺程序、应用目的、使用好处,让同病室插PICC导管患者现身说法谈个人体会并进行交流。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降低病人应激反应的强烈程度

3.1.2 严格规范操作无菌观念及工作责任心强、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及对技术操作的悟性高者,其所操作的PICC所致的静脉炎相对要少些。正确摆放置管体位可减少导管对血管壁的刺激,正常情况下置管时,嘱患者平卧于床,穿刺侧肢体外展90度,头偏向穿刺侧,下颌紧贴肩膀,防止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王莉莉、王蓓[16]报道先平卧后坐立的体位较持续平卧的穿刺体位优越,能克服血管痉挛对置管的影响,还可降低置管后一过性静脉炎发生率。

3.1.3 PICC导管型号的选择及预处理选择合适型号的硅胶导管,根据病人的血管一般选择4F导管,硅胶制成的导管组织相容性较好。每个患者的身高不同,决定了在置管前要进行修剪,以达到预测长度。在修剪时除了要严格无菌操作,乙苏北,王岩[17]等报道通过对导管进行预处理即在插管前将导管浸泡在无菌生理盐水100ml加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2ml的混合液中,时间1min,可使机械性静脉炎降至10.7%,说明插管前对导管预处理,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PICC置管患者的生活质量。

3.1.4 掌握置管技巧操作者应熟练掌握PICC置管技术,在送管时首先用生理盐水浸润全部导管,以起到充分润滑、最大限度的减少机械性摩擦及血管的阻力。其次送管时要保持速度适宜,动作轻柔,最佳送管速度是每次0.3-0.6cm[13],且每缓慢送入一次停顿一下,遇到阻力时,不可强行置管,可向导管内推注生理盐水或边推边送管,以免损伤血管内膜和静脉瓣。

3.1.5 穿刺位置的选择为了尽可能地发挥PICC 优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舒适感,置管部位的选择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肘窝2横指以上穿刺可将导管固定于上臂,可避免手臂活动时弯曲,减少了导管与血管壁的机械性摩擦,从而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18]。对于上腔静脉狭窄或上臂外伤,乳腺ca手术后腋窝淋巴结清扫等病人,不能经颈部,锁骨下,肘部血管将PICC置入上腔静脉的,选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是开通静脉通道的有效方法[19],此方法可避免反复穿刺上肢静脉

3.1.6 合理选择穿刺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因为较直,静脉瓣少。其次是肘正中静脉,最后是头静脉。

3.1.7 妥善固定导管PICC置管进针角度不宜过大 ,以 15~30度的角度在皮下潜行少许进行穿刺 ,而不是直刺血管 ,能有效地起到固定导管 ,减少导管移位的作用[5]。将导管体外部分 S型固定, 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无菌贴膜覆盖 ,下缘至导管连接头的中点,并用 1条纸胶布打两折后蝶形交叉固定,再以胶布横向固定。对合作不佳者可适当约束术侧肢体。夏彩莲、王琣等[20]报道现代新型水胶体敷料薄且有弹性,与皮肤贴合紧密并能顺应皮肤的移动,外观透明,有透气性,保证局部组织的正常代谢,同时使各种生长因子活性增高,有利于固定及预防静脉炎。林静、马珊[21]报道,认为新型导管固定装置施乐扣固定装置要比胶布固定更具有优越性,但要认真参考固定装置的产品说明。

3.1.8 导管漂移或脱出的护理导管漂移时拍胸片找准漂移位置,使导管至正常位置,导管外脱时,严格无菌操作,从里向外碘伏消毒脱出导管,嘱患者手臂外展900,然后再将外脱导管移到“0”点[22]。导管外脱与揭贴膜不当,更换贴膜消毒时导管外拉有关。预防措施:揭贴膜时,要一手固定导管,一手由外周至中央零角度水平揭膜,然后从下往上掲除贴膜。

3.1.9 导管尖端位置的确认置管后,通过x线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如有必要可对导管位置进行调整,确保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

3.1.10 置管侧肢体避免剧烈运动留置PICC后,我们强调患者注意穿刺侧手臂不

要剧烈运动,且勿使术侧手臂受压,做曲伸动作,以防穿刺局部出血及导管折曲、脱出。也不能完全制动,如果穿刺侧手臂不运动也会引起静脉炎,可进行手指曲伸锻炼。

3.1.11新概念的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做好细节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尊敬病人,强调长期置管的重要性,增强主动保护导管的意识,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在护理中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有效延长导管寿命[23]。3.2 PICC置管并发机械性静脉炎后的护理

3.2.1 PICC置管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于蕾蕾,侯艳艳等[24]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3-4d后,局部红肿疼痛,症状消失,血管硬结变软,恢复弹性,胶体活动自如。②好转:7-12d后才出现上述结果。③无效:治疗12-16d后,症状无改变或加重,导致导管拔出。

3.2.2 PICC置管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局部治疗

3.2.2.1局部湿热敷局部湿热敷的利用成为机械性静脉炎的一种理想手段[25]。是临床上较传统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有效、可行、经济。作用机制为解除血管痉挛,扩张毛细血管,使血流加速,改善微循环,同时促进静脉内膜组织新陈代谢,从而缓解局部炎症反应,促进水肿消退,对静脉炎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是用湿毛巾或50%硫酸镁湿热敷4次/d,20-30min/次,患者如有自理能力使用此方法较好。缺点是容易污染床单,硫酸镁易结晶,易使病人着凉。3.2.2.2 中医治疗姚春华[26]报道中医中药湿润烫伤膏外敷治疗PICC导管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总有效率为100%,特别对Ⅱ、Ⅲ级PICC机械性静脉炎疗效显著,且湿润烫伤膏对人体无害处,操作简便,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

3.2.2.3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即将电极片固定于患处,并通以适当的电位作用于患处20min/次,连续使用3d[27],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延长疗程,适用各种程度的机械性静脉炎。即可预防,亦可用于治疗,不像外敷那样频繁地更换敷料。3.2.3 PICC置管并发机械性静脉炎新型敷料应用

传统方法还经常使用喜疗妥软膏和如意金黄散等药物局部外用辅助治疗,由于上述方法对缩短病程和减轻静脉炎程度帮助作用有限,不能解决由置入PICC 导管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带来的影响。现代湿性愈合理念,新型敷料已普遍用于静脉炎的治疗。李艳云、杨会云[28]报道在置入PICC导管后早期使用含有可被皮肤吸收的EFA的赛肤润可以有效地减轻由于静脉损伤引发的局部炎症反应,改善病人在机械性损伤后的后续反应及主观感受,值得临床推广。刘宇、王英[29]报道软聚硅酮保湿敷料可用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软聚硅酮保湿敷料中的硅酮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起到一种类似皮肤角质层的作用。赵春兰[30]研究示早期应用康惠尔透明贴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实验组发生率为3.57%,明显低于以往PICC机械性静脉炎报道率。

小结

通过临床护理实践和再学习,体会到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形成相关因素很多,往往相互交叉,错综复杂,因此觉得在护理干预上,由无尽的未知领域等待医护工作者去探索,去开拓。PICC置管优越,但也带来了许多并发症,要想尽量减轻病人痛苦,应把造成机械性静脉炎相关因素消除在置管之前,应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学习预防静脉炎相关知识的进展,做好健康宣教,掌握新方法、新理念,有预见性的观察和护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是防止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敬慧,王敏,仲菊维等. 微波热疗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3):453 -454.

2.朱桔 , 胡振娟 , 彭惠婷等.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致静脉炎预防方案研究[J]. 上海护理,2010,10(4):27-29.

3. 陶立芳,袁玲,陈颖君等.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J].护理研究,2005,19(12):2707.

4.梅思娟.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8):13-14.

5. 顾永芳. BD安全型PICC置管术的重点操作环节与注意事项[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2):80.

6. 高玲. 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5):70-71.

7. 李俊英余春华付岚等. 肿瘤患者PICC并发静脉炎的护理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1):1034-1035.

8. 周雪贞,李利华,何展文.25例小儿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发静脉炎原因分析与预防[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1):46-48.?

9. 胡君娥,吕万丽,陈道菊等.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6):554.

10. 吕玉芳,林金香,王晓珍.湿热敷在预防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391.

11. 杭燕,邵红武.PICC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相关因素的研究[J]. 家庭护士,2008,6(7):1826-1827.

12. 林映华谢碧珍贝瑞红. 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 实用护理学杂志,2009,19(10):36-37.

13. 吕谞红. 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天津护理,20 07,15(6):344-345.

14. 姜红,明秀芬.低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术后导管移位及漂移的分析[J] . 中国应用护理杂志,2006,22(2):34.?

15. 寇京莉,韩斌如. PICC穿刺后应用增强型透明贴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61-662.在网上

16. 王莉莉,王蓓. 体位选择对 PICC 置管成功率影响的探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 2(2):50-51.

17. 乙苏北,王岩,李丹.经外周插管的静脉导管的预处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J].2007,14(1):93-95.

18. 付阿丹.不同部位置入PICC导管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5):1246.

19. 陈影洁,李钰燕,叶桂香. 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管5例临床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0):16.

20. 夏彩莲,王蓓,薛莉等. 水胶体敷料预防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J]. 解放军杂志,2010,8(27):1190.

21 .林静,马珊. 施乐扣固定PICC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2010,25(10):14.

22. 王静茹,李拉秀. PICC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7):659-660.

23 安志洁,陈鹏,于谨英. 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置管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1):30-31.

24.于蕾蕾,侯艳艳,许丹等. 浅谈PICC置管后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方法[J].吉林医学,2009,30(18):2084.

25.杨霞. 浅谈PICC置管后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方法[J].吉林医学,2010,31(2):215-216.

26. 姚春华. 湿润烧伤膏外敷治疗PICC置管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对比观察[J].药物与临床,2008,5(25):73-74.

27. 侯艳艳. PICC置管后使用淋巴治疗仪治疗静脉炎的优劣分析[J].吉林医学,2009,30(24):3187.

28. 李艳云,杨会云. 赛肤润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研究[J].临床医学,2009,12下旬版:39.

29. 刘宇,王英. 软聚硅酮保湿敷料用于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96-97.

30. 赵春兰.早期应用康惠尔透明贴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多科护理,2009,7(8):2190-2191.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PICC 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 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如下: (一)导管堵塞 1. 原因 (1)未按时冲管或冲管方法不当。 (2)输注特殊药物如:乳剂、甘露醇、化疗药物、使用配伍禁忌药物致药物沉淀阻塞导管。 (3)采血后未及时冲管。 (4)输液速度过慢、导管扭曲、打折、接头松动、脱落 (5)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 2. 预防 (1)保持PICC 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 (2)穿刺点外露导管妥善固定以“ S”型,在置管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导管置入长度,在每次换药和冲管过程中,仔细观察现有长度是否与置入长度相符。 (3)正确的冲管方法是置管成功后立即用20ML 注射器抽 吸10ML 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等,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 净。 (4)输液 完毕时应及时封管,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使用输液接头正压封管。(使 用中冲管3次/日间歇期 1 次/周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 3. 处理方法 ( 1)先仔细检查导管外露部分有无打折、扭曲及长度。 ( 2)若为血栓形成阻塞导管,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先抽回血,若遇有阻力不见回血,切不可用暴 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凝块,以免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栓塞,可用负压方式进行再通,反复数 次,见回血后抽3~5ml 血,使导管畅通。如三次溶栓不成功,可考虑拔管。 (二)静脉炎,穿刺点感染 1.原因以肘正中静脉置管与头静脉置管出现静脉炎最为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置管后2~3 天内出现静 脉炎,少数患者在置管后l5 天左右出现。临床表现主要是沿穿刺点向上出现局部红肿。PICC 置管后 静脉炎与穿刺点感染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 护理操作、病人体质、免疫力等个体差异。 (2) 对导管材质过敏,被穿刺静脉小,导管型号大或材料过硬。 (3) 置管初期术肢剧烈运动导致导管与血管壁产生机械摩擦、感染等。 (4) 置管后血液流速减慢,血栓形成。 (5) 导管、药物在血管内造成异物刺激,加之病人紧张致使血管收缩痉挛,造成上肢肿痛、疼痛而发生静脉炎。 (6) 敷料不透气,穿刺部位皮肤潮湿。 (7) 病人机体抵抗力下降等。 2 .预防 (1)置管前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和型号匹配的导管,首选肘正中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静 脉瓣少,血管粗)。 ( 2)血管最好选择右侧路径,因左侧路径较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而且容易损伤血管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 处理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如下: (一)导管堵塞 1.原因 (1)未按时冲管或冲管方法不当。 (2)输注特殊药物如:乳剂、甘露醇、化疗药物、使用配伍禁忌药物致药物沉淀阻塞导管。 (3)采血后未及时冲管。 (4)输液速度过慢、导管扭曲、打折、接头松动、脱落 (5)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 2.预防 (1)保持PICC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 (2)穿刺点外露导管妥善固定以“S”型,在置管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导管置入长度,在每次换药和冲管过程中,仔细观察现有长度是否与置入长度相符。 (3)正确的冲管方法是置管成功后立即用20ML注射器抽吸1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等,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 (4)输液完毕时应及时封管,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使用输液接头正压封管。(使用中冲管3次/日间歇期1次/周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 3.处理方法 (1)先仔细检查导管外露部分有无打折、扭曲及长度。 (2)若为血栓形成阻塞导管,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先抽回血,若遇有阻力不见回血,切不可用暴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凝块,以免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栓塞,可用负压方式进行再通,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血,使导管畅通。如三次溶栓不成功,可考虑拔管。 (二)静脉炎,穿刺点感染 1.原因 以肘正中静脉置管与头静脉置管出现静脉炎最为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置管后2~3天内出现静脉炎,少数患者在置管后l5天左右出现。临床表现主要是沿穿刺点向上出现局部红肿。PICC 置管后静脉炎与穿刺点感染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护理操作、病人体质、免疫力等个体差异。

picc导管并发症试题

试题 1、选择中长导管进行静脉输液时,成人适用于置管的静脉一般不包括( D ) A、贵要静脉 B、肘正中静脉 C、头静脉 D、小隐静脉 2、发生静脉血栓时,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C ) A、卧床1~2周,抬高患肢 B、局部热敷 C、定时予以按摩患肢 D、保持大便通畅 3、PICC首选的静脉为( C ) A、 肘正中静脉 B、头静脉 C、贵要静脉 D、股静脉 4、下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中最严重的是( B ) A、心律失常 B、心包填塞 C、导管折断 D、空气栓塞 5、机械性静脉损伤与哪些因素无关( D ) A、穿刺技术不熟练,多次穿刺 B、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 C、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 D、药液浓度过高 10.在拆除透明敷料时什么角度对皮肤损伤最小( A A .0度 B.90度 C.200度 D.270度 6.使用PICC输血、输蛋白、输脂肪乳等高粘滞性药物后应如何操做( B ) A. 立即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B. 立即用10ml-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输注其他液体 C. 以上都不是 D. 以上都是 7.早期机械性静脉炎多通常发生在哪些天内 ( B ) A. 1-2 天 B. 2-10天 C. 2-15 天 D. 15-20 天 8.如果某患者植入导管后心律失常,X线显示导管尖端在右房,将采取的措施是( B ) A. 给患者补水 B. 通过放射测量后拔出导管 C. 将患者体位改变 D.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9.封管时必须选用 ( C ) A. 2ml以上注射器 B. 5ml以上注射器 C. 10ml以上注射器 D. 以上均可 10.正压封管的目的是什么( A ) A. 防止血液返流进入导管,形成血凝性导管堵 B. 防止血液返流进入导管,形成非血凝性导管堵塞 C. 以上都是 D. 以上都不是

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作者:徐贵香,文礼红,徐绍萍 【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妥善选择血管,术后正确护理,防止感染,静脉炎,血栓形成,导管堵塞、脱出,断裂。结果经临床观察发现,正确操作,做好术后护理,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全面开展患者带管出院,定期来院护理。结论广泛应用于临床,延长置管时间,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及不必要的开支。 【关键词】 PICC置管;并发症;预防;护理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顶端定位于上腔或锁骨下静脉的置管术。由于PICC导管头部位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从而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和组织坏死。近年来,PICC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防止一系列并发症,延长置管时间,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及不必要的开支,为此我们在临床上就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进行分析及讨论处理对策。 1 感染操作时减少

感染的几率与无菌屏障的强弱成正比。无论置管操作过程中还是置管后的导管护理,都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这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1.1 局部皮肤的处理消毒液首选2%的洗必泰,碘酊、碘酒和70%酒精也可使用。消毒范围要大于10cm×10cm,并且待干后穿刺。 1.2 导管的护理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的开放窦道逆行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引发败血症。根据病人的治疗需要选用最少管腔或通路的中心静脉导管。不要常规更换导管,导管口细菌培养及更换肝素帽应每周1次。 1.3 监测每天对置管部位的情况进行评估,保持穿刺点无渗血、渗液,应定期换药,敷料可选择纱布或透明敷帖。如果病人出汗较多,或局部有出血或渗血,则纱布比透明敷料更合适。不应在外周静脉导管置管部位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或抗菌软膏(除了使用透析管以外)。 2 静脉炎

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并发症1:导管堵塞 原因: 1.导管被夹闭; 2.导管打折; 3.不正确、不充分的冲管和封管方法; 4.输入过高浓度的液体。 预防: 1.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冲管。 2.每次输液结束后,用肝素钠稀释液10ml 行脉冲式推注冲管,肝素帽正压封管。3.输注高浓度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才能封管。4.未输液时每1~3天封管1 次,保持PICC导管的顺畅,避免扭曲、打折。 处理: 1.先检查导管夹是否夹闭,导管是否打折,使其顺畅。 2.若为血栓阻塞导管,可用肝素钠或尿激酶溶栓治疗。用针管抽取药液10ml ,通过肝素帽先稍用力回抽,然后放松,使药液与血栓充分接触,如此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 弃掉,不可推注入血管,以免再次造成栓塞。 并发症2:穿刺点渗血、水肿 原因: 1.穿刺针过粗; 2.病人凝血功能异常; 3.穿刺部位过度活动。 预防: 1.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针。 2.置管前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术后局部压迫止血15~30min ,24 小时内适当限制臂部活动。 3.如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局部压迫止血时间可适当延长。 处理:给予局部喷洒云南白药及凝血酶,并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

并发症3:静脉炎 原因: 1.在小静脉内放置过大的导管,持续刺激静脉内皮; 2.在导管穿刺过程中静脉壁受到刺激; 3.通过尖端不在中心静脉内的导管输入刺激性药物。 预防: 1.置管前选择好血管和导管,首选肘正中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 2.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 3.输入刺激性药物如某些化疗药时,可用50%硫酸镁湿敷,4~6次/d,10~30 min/次。若封管前输的是刺激性药物,宜用生理盐水冲净药物后再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 4.加强置管后的护理,置管后24h 应换药1 次,此后每周2 次,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侵入血管,造成细菌性静脉炎。 处理:一旦发生静脉炎,应及时处理。如抬高患肢,放松肢体,上臂予湿热敷等。并发症4:感染 原因: 1.导管穿刺及护理过程中清洁或无菌条件不足; 2.静脉输液管路或液体被污染,导管周围皮肤被感染。 预防: 1.置管前局部彻底消毒,治疗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2.定时消毒伤口并更换无菌敷料,每周2-3次用碘伏换药可有效预防感染,更换肝素帽应每周一次。 3.液体输入前严格检查、核对质量及有效期。 处理: 1.局部感染应每日换药,给予外用抗生素外敷,直到痊愈。 2.若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必要时拔除导管,并做细菌培养。 并发症5:穿刺局部疼痛

PICC置管并发症静脉血栓的预防与处理

PICC置管并发症静脉血栓的预防与处理 (一)原因 1.导管因素:留置导管尖端对静脉壁的刺激,导管直径过粗,头端置人位置过浅,留置时间过长。 2.疾病和用药因素: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化疗药物引起血管壁硬化和血管内皮损伤。 3.老年病人血细胞老化,变形能力差,聚集性强,易促进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 (二)预防 1.首先,在操作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放松心情,防止由于患者过度紧张而使血管痉挛,造成穿刺后送管困难,为防止一状况的发生,必要时可给予局麻下操作,减轻穿刺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增加置管的成功率。 2.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时应使用无粉手套,如是滑石粉的手套,一定要冲净滑石粉,操作中动作轻柔,手套尽量不要直接接触管壁。 3.在穿刺及送导管时,要使患者上肢尽量外展和身体呈90°,导管头到达患者肩部时,嘱患者将头转向穿刺侧90°,并将下颌贴近肩部,以避免误入颈静脉。而其要求护理作时动作要轻柔,穿刺时尽量一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给血管内膜造成损伤,防止血栓形成。 4.PICC置管后应指导患者:

(1)注意冬季保暖,插管侧肢体不要过度活动致导管随肢体运动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刺激,但可以加强插管侧手部活动,促进穿刺上肢的血液回流,可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 (2)加强对插管患者的巡视,提醒患者避免压迫插管侧肢体。 (3)嘱患者在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三)处理方法 如果疑似血栓形成,应立即进行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后,与血管外科联系,可先不急于拔管,在血管外科,可利用PICC 管将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栓子处,边溶栓边拔管,溶栓期间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 1.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并讲解深静脉血栓发 生的过程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治疗心中有数,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患肢的护理: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7~14天,抬高患肢20°~30°,以促进血液回流,每日测量患肢、健肢同一水平臂围,观察对比患肢消肿情况,并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桡动脉搏动,做好记录及时判断效果。 3.患肢制动,避免按摩。 4.避免在患肢输液和静脉注射,预防肺栓塞的形成。 5.注意出血倾向,监测患者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