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论文

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论文
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论文

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姓名:王枭学号:2013230072 专业:材料加工工程

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消极地适应而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因此,自然观既不象唯心主义所说的那样,只是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也不象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只是思维对自然界的消极反映。构成自然观基础的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只是自然界本身。

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反过来,它又对自然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在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是神话形态的自然观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垒日趋明显。唯心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唯物主义自然观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形态。在古代,人们基本上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近代科学深入自然界的各个细节进行孤立静止的考察,由此产生形而上学自然观。现代科学则日益广泛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联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展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这一科学的自然观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古代哲学的有机论自然观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在物质中寻找实在,创立了关于基本元素的学说。罗素说“哲学从泰勒斯开始”,泰勒斯则认为水是万物的本质(始基、实体)。

这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产生的基础即所谓的直观性思维,其基本方式为对于经验所及的对象直接以表象把握之,而对于超出直接经验范围的对象则将其还原为直接表象而把握之。

这些哲学家们以人类自身去类比宇宙,即宇宙被想象为一个巨大的生命有机体。生命现象的许多因素都离不开水,所以水被泰勒斯认为是万物的实体,它携有运动和变化的起因。

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雅典学派兴起以后,形而上学就代替了这种朴素自然哲学。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这种自然观将世界的本质还原为了纯粹的质料因,将其视作自在存在不需解释和规定的。亚氏批评其在陈述物质现象与其生成消灭原因时遗弃了动因,换句话说,亚氏认为自然事物的存在和运动变化不是一种自然而然、无需外力推动的过程,而更像是雕塑家雕刻雕塑的过程,其中包含质料、形式、目的、动力诸因素,“雕像的质料因就是大理石,形式因就是要塑造的这座像的本质,动力因就是凿子与大理石相接触,而目的因就是雕刻家心目中的目的。不动的推动者(即神)可以看作是一种目的因:它为变化提供了一个目的,而那本质上就是朝着与神相似的一种演化”。总所周知,亚氏的关于“神”的论证是中

世纪神学的重要依据。

2.近代机械论自然观

丹皮尔说“圣保罗(Saint Paul)拯救了基督教,他使基督教没有变成一个注定要很快消灭的犹太教教派,并且把它当做一个世界性宗教来加以宣传。在这个宗教生长起来和传布开来的时候,它和希腊哲学发生接触,早期教会的神父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把这个哲学与基督教义结合起来。”著名的经院哲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把基督教义同亚里斯多德的哲学和科学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理性知识体系,亚氏的“神”作为创造自然界的神圣的工匠成为基督教的上帝,上帝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自然是上帝的造物。

但随着近代机械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机械构成了欧洲人每日生活的特征,创造和实用机械系统的的经验成为欧洲人一般意识的一部分,这种类比自然而然的使人们将自然看作是一部巨大、精巧的机械系统,上帝就如同钟表匠之于钟表,自然最多是上帝给与第一推动的机器,上帝的其它神圣地位被取消了。近代哲学就在这种暧昧的关系中将神学自然观以无神论的方式接受下来。

相对论取消两位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取消了某一绝对观察者的特权;量子力学证明了不能排除观察者对对象的影响,自然界绝不是鼓励的存在,任一事物的性质都包含了其它事物的影响,没有什么固有的、不变的性质。至此,无神论自然观与上帝不再暧昧。

3、走向实践论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本质是什么?答案是实践论。实践论的要素是什么?答案是人化与能动性。

旧唯物主义,如洛克的白板说,忽略了人对外部世界的能动性否定作用,康德的“眼镜说”则将认识是主体围着客体转的“地心说”观点逆转过来,让客体围着主体转,即自在之物通过主体先天统觉这幅眼镜以形成主体的现象和意识,我们眼中的自然是被我们能动性的加工过的,即人化过的,人类理智永远不会达到自在之物。

然而作为康德眼镜说眼镜的先天统觉是纯主观且非现实实践性的,黑格尔对此作了一番长篇大论后陷入自我矛盾,马克思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践论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即给康德眼镜的对自在之物的主体综合加工活动加入了现实的能动性,从而变成人类以工具体系对于外部感性质料的实际综合,即实践。

实践是什么呢?“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的活动,就是对于外部世界的否定作用”。人类将“自在自然提升为人化自然,把杂多纷乱的外部世界整合为合目的的存在”,即人类“否定外部世界的不合目的性,以人类存在为同一性的基础,把外部世界整合到人类存在这一大系统中来,构成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新的世界秩序。”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有很大的缺点的,正如罗素所说“他过于崇尚实际,过分全神贯注在他那个时代的问题上。他的眼界局限于我们的这个星球,在这个星球范围之内,又局限于人类。自从哥白尼以来已经很显然,人类并没有从前人类自许的那种宇宙重要地位。”

也就是说,这种唯物主义有两大缺点:一为短视,只关注人类历史,只局限于人类现实生活,不再重视目的论;二为狂妄,将人类的地位抬的太高,人类是自然中的组成部分,世界秩序不会以人类为中心。但随着唯物主义的发展,第二个缺点是很容易克服的,关键是这种自然观过于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而不去想为什么,人活着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践改变自然使其更加符合自己的目的、更好的使人类繁衍吗?人只是基因的传递工具吗?这些问题需要思考和发展的空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