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利用核能与维护正当权利

和平利用核能与维护正当权利
和平利用核能与维护正当权利

和平利用核能与维护正当权利

——伊朗核计划

贾瓦德?曼苏里

2012-12-31 11:09:45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京)2007年10期

作者简介:贾瓦德?曼苏里(Javad Mansouri),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大使。

内容提要: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之后,西方国家对伊朗核计划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它们采用双重标准,指责伊朗核计划的目的是为了研制核武器,压制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伊朗积极与相关各方进行磋商,主动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以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和平利用核能是伊朗的正当权利,伊朗将抵制任何国家对伊朗内政进行干涉。

关键词:核计划正当权利双重标准交流合作

编者按:伊朗驻华大使贾瓦德?曼苏里(Javad Mansouri)先生于2007

年8月6日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的大使论坛上就伊朗和平利用核能与伊朗核计划议题进行了演讲。本文根据贾瓦德?曼苏里先生的演讲录音和演讲提纲整理而成,在征得大使本人的同意后,现刊发此文,以飨读者。

伊朗的核计划具有其特殊的历史根源,早在20世纪50年代,伊朗就已经涉足核领域,当时的伊朗政府试图利用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密切关系,全面实施核计划。1957年伊朗与美国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源的协议,这标志着伊朗正

式开始实施核计划。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伊朗当时政府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了核活动,目标是在1994年能达到每年生产2万兆瓦电能以满足国内的需求。1979年伊斯兰革命胜利时,伊朗已与外国签署了6个核电站的协议,其中联邦德国帮助建设的布什尔核电站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建设工程。然而,当伊朗伊斯兰革命取得胜利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再履行对伊朗的承诺,终止了帮助伊朗发展和完善核电站的工作。现在伊朗已经掌握了核技术,并正在从事与核燃料生产有关的铀浓缩活动,这是在国际条约的框架之下进行的和平利用核能、维护本国正当权利的行为,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伊朗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结果。

一伊朗实施核计划的根源与目标

伊朗进行核计划、从事浓缩铀活动是出于和平与民用目的,并具有深刻的国内国际根源。

从国内根源来看:第一,伊朗实施核计划是为了缓解国内日益增长的人口规模对能源需求的巨大压力。今天,伊朗的人口已然超过了6500万人,大多数民众受到空气污染的困扰。伊朗每天生产大约400万桶石油,而每日有超过1/3的石油(约为150万桶)是为了满足国内的供给。虽然伊朗目前天然气的产量迅速上升,但几乎所有的天然气都是供国内使用。在总能源消耗当中,国内对天然气的消耗量增长了3倍,大部分天然气是用来生产电力。利用石油和天然气发电,虽然会比煤炭发电更安全,但也会产生污染。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伊朗的人口迄今为止已经翻了一番,预计到2050年,伊朗的人口有可能达到1.5亿人,日益膨胀的人口对国内的能源需求急剧增长。

第二,虽然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并且拥有居于全球第二位的天然气储备。但伊朗自身的能源需求急剧上升,国内供给已不能满足需求。由于受到新增人口和石油收入增高的影响,伊朗的电力消耗每年增长7%。在未来15年,伊朗的发电量必须增加3倍,这样才能满足国内的电力需求,然而伊朗目前生产电力的能力严重不足。国内对电力的需求仍在不断地攀升,单靠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电力是无法满足这一需求的。虽然伊朗拥有可观的石油资源,但值得注意的是,伊朗目前的产油量仅是伊斯兰革命前的70%,而且国内对石油的消耗速度正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现在伊朗每年约花费40亿美元用于汽油进口。据估计,在今后5年的时间里,伊朗近80%的石油产量将用于国内消耗。如果以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在不久的将来,伊朗将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石油进口国。这对于一个80%的外汇收入以及45%的国家预算都依靠能源出口的国家来说是一个悲剧。

第三,目前,伊朗国内的石油生产面临着巨大压力。伊朗的石油产量在1974年达到高峰,每天生产超过600万桶。由于多年的政治孤立、战争和美国的制裁,这使伊朗石油工业失去了必要的投资,石油生产的情况不尽如人意。到2002年,石油产量已跌至每天大约340万桶。一项研究表明,在伊朗的60个油田中有57个需要大修,而缓解产油压力以及改善产油条件则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伊朗每年至少要投资400亿美元用于此项活动,这对伊朗政府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第四,伊朗实施核计划是为了节省发电成本。利用石油和天然气发电的成本非常高,其成本约是利用核能发电的6倍,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再者,伊朗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在恰当时候,伊朗有权使用它的资源。在这些资源当中,有几座铀矿所蕴藏的能源是不容忽视的。指望伊朗忽视这些价值连城的资源

是不理性的,更不用说从自由市场带走这些资源了,伊朗理应利用自身的资源来缓解本国的能源及财政压力。另外,协助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共同合作,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使伊朗能够在国际条约的框架下以及国际组织的监督下,行使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正当权利,将有助于解决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第五,伊朗利用石油和天然气发电对本国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有些环境破坏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同时,环境污染给伊朗民众带来的疾病也加剧了公共医疗体系的负担,如果把这些负担量化出来的话,其代价将会是十分高昂的,但伊朗不得不为此埋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伊朗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猛增了24%,空气污染程度日益严重,据统计,伊朗首都德黑兰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与空气污染有关的疾病。因此,选择更加清洁的能源发电以保护本国环境已经刻不容缓,而利用核能发电正是伊朗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压力下的最佳解决方案。

此外,从国际视角来看,伊朗施行核计划,利用核能来满足国内的能源需求可以减少本国对于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耗,从而可以向全世界出口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这对于那些亟须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本国生产的工业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同时,此举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世界石油市场供给的稳定性,世界石油市场稳定性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其对世界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另外,伊朗实施的核计划符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该条约规定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保障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伊朗是核不扩散条约的签署国之一,理应拥有和平利用核能,促进本国发展的正当权利,所以,任何国家对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遏制”与指责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伊朗实施核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和平利用核能,捍卫自身的正当权利,而不是像一些西方国家所担心的那样进行核武器的研发(浓缩铀依其纯度既可以作为核反应堆的原料,也可用来制造核武器。一般来说,纯度超过4%的浓缩铀可以作为核反应堆的燃料,纯度超过90%的浓缩铀可被用来制造核武器)。发展核武器不符合伊朗的国家利益。众所周知,伊朗是中东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拥有悠久灿烂历史的地区大国,并拥有一大批需要培养且极具潜力的年轻人,因此,伊朗必须把有限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本国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如果伊朗发展核武器,就会将自身推向军备竞赛的深渊,使本来局势紧张的中东地区雪上加霜,这不但不利于中东地区的发展,更不利于中东地区人民安定幸福的生活,并将使伊朗自身所拥有的丰富地下资源和人力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等优势无法发挥,致使伊朗的发展进程严重受阻,这将违背伊朗的国家利益。更重要的是,伊朗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的签署国,同时也是联合国中积极倡导中东地区无核化的国家之一,因此,在伊朗的国家防御理论中,发展核武器是没有市场的。

总之,伊朗实施核计划既是为了应对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也是为了促进本国发展与建设,更是为了满足国际社会中其他工业国家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而绝不是像一些西方国家所揣测的那样发展核武器。伊朗的核计划是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框架下进行的和平利用核能的活动,也是为了维护自身作为国际社会中平等一员的正当权利而进行的活动。实施核计划是伊朗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而做出的明智选择。

二美欧对伊朗核计划的态度

正如上述所提及的那样,伊朗核计划与美欧的态度和立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伊朗核计划正是在美欧的支持与帮助下开始的。然而,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之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欧洲三国(英、法、德)对伊朗的核计划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由最初的帮助、支持转变为现在的施压、阻止。它们违背对伊朗的承诺,违反国际惯例,无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所赋予的包括伊朗在内的所有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千方百计地对伊朗的核计划进行打压。西方国家打伊朗的核计划“牌”,其实是假伊朗可能会将核能用于军用之名,行向伊朗施压从而实现其自身政治目的之实。

(一)美欧践踏国际惯例与国际条约

伊斯兰革命胜利以后,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拒绝履行对伊朗承诺的事件接连不断。它们拒绝帮助伊朗完善和发展核电站,其中包括原来承诺的帮助伊朗在位于伊朗南部胡泽斯坦省的达尔胡因修建两座年发电量为900兆瓦的核电站,此外,它们还拒绝向伊朗提供在法国乌尔迪夫工厂(urdief)股份中的50吨UF6气体,英国没收了伊朗通过美国从南非购买的57吨铀。此外,美国还单方面撕毁协议,取消向伊朗提供之前所承诺的核设施。西方国家这种做法无视国际惯例,践踏了国际社会共同遵守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典型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表现,这种践踏国际惯例与国际条约的行为值得引起世界其他爱好和平与自由国家的警惕,它严重阻挠了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世界新秩序的进程。

(二)美欧扩大事态

美欧不仅无视国际惯例与国际条约,而且变本加厉地制造事端,甚至公开“妖魔化”伊朗,不断打压伊朗的国际生存空间,给伊朗核问题的解决蒙上阴影。早

在2000年,伊朗就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宣布将启动本国核计划。2002年2月2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巴拉迪在视察了伊朗的核设施后,指责伊朗未能履行其在核安全保障协议中所规定的申报进口材料及其加工情况的义务,美欧随即断言伊朗的核计划是为了发展核武器,极力要求将伊朗的核计划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进行审议,使伊朗的核计划受阻,无法行使自身的正当权利。从2004年底开始,伊朗同欧洲英、法、德三国就《巴黎协议》的落实问题进行磋商,欧洲三国在2005年5月表示将在两个月内提出一个综合计划以解决伊朗核问题,2005年8月,德、英、法三国代表欧盟向伊朗递交了解决伊朗核问题的一揽子提议,而该方案否定了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2005年9月,当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参加第60届联合国大会发言时,重申坚持和平利用核能的一贯立场,并就解决伊朗核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其中包括邀请外国公司参加该国的铀浓缩计划,以最大限度确保该计划的透明性,欧洲三国却决定再次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美欧不断制造麻烦,将核问题的解决一拖再拖,它们只是武断地要求伊朗停止浓缩铀的活动,却不能明确给出伊朗在停止铀浓缩后它们将采取的步骤,也没有给出一个合理解决核问题的具体方案,这无法让我们信服。

(三)美欧的双重标准

目前在世界上34个国家里共有430多座核反应堆,它们可以保证某些国家75%的用电需求。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铀国,同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核反应堆(共计104个),同时它还是世界上利用核能进行发电最多的国家。然而美国却否定伊朗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平等权利,对伊朗用于和平目的的核计划百般刁难,使得伊朗无法缓解本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于其他进行核活动的国家,如以色列和印度等国,美欧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以以

色列为例,它没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实际上已经拥有了为数众多的核弹头,但美欧对此却视而不见,姑息纵容,这也是伊朗拒绝承认以色列的合法性的重要原因。美欧这样的双重标准以及歧视性的政策使世界陷入了困境,给伊朗核问题蒙上了阴影,这无益于事情的解决。

美欧(特别是美国)质疑伊朗核计划的目的,其实只是美欧的幌子而已,因为它们不能公正平等地用一种标准对待每一个有核国家,而是从自身的价值观和利益出发,使用双重标准来打压自己的假想敌。自从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之后,美国就不断地对伊朗制造麻烦,甚至不承认伊朗曾经发生过伊斯兰革命。美欧之所以对伊朗进行和平利用核能的计划百般阻挠,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伊朗反对美国在国际事务中采取的单边主义的做法,而且美国企图通过控制伊朗来垄断世界的能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正如美国国务卿赖斯曾经表示的那样,在伊朗解决了核计划这一问题后,美国还要继续关注伊朗的人权等问题。美欧打出伊朗的“核计划牌”,使用双重标准,对伊朗施压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目的,这种将伊朗的核计划转变成政治问题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三伊朗对美欧行为的回应

面对来自西方的质疑与压力,伊朗始终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以积极的姿态向它们表明自己在核问题上的态度与立场,力争取得国际社会的信任,使自身和平使用核能的权利得到承认。

(一)积极同西方进行磋商与谈判

国际社会认为伊朗进行核计划是孤注一掷,其实不然,伊朗非常重视同相关

各方的谈判与磋商。当2002年西方国家要求将伊朗核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后,伊朗以力争取得相关国家信任的姿态与之进行持续的磋商与谈判,使西方国家能够了解伊朗进行核活动的和平本质。最终,双方通过谈判取得了《德黑兰声明》(伊朗与欧盟的英、法、德三国于2003年10月21日共同发表《德黑兰声明》,根据该声明,欧盟有责任为伊朗获得和平利用核能技术提供帮助,伊朗也同意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继续展开通力合作,它是国际原子能机构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核心依据)与《巴黎协议》(2004年11月初,英、法、德三国与伊朗在巴黎达成协议,三国承诺向伊朗提供一座轻水反应堆、核燃料以及核技术,并将在经贸合作方面为伊朗提供帮助,作为交换,伊朗将停止一切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这两项成果。通过主动采取行动来赢得信任是伊朗的意愿,尽管欧洲英、法、德三国采取了无视伊朗正当权利的做法,但伊朗依然愿意与之进行坦诚的谈判,主张通过和谈来解决问题,伊朗甚至没有否定它们任何的建议,表示愿意在后续的谈判中同它们探讨所有的建议。面对西方的巨大压力和质疑,伊朗始终以诚相待,积极同相关各方进行磋商与谈判,希望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以及对和平使用核能的认可。

(二)主动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核查

伊朗从事和平利用核能的活动,并表示了主动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检查的意愿。伊朗的核活动是在遵守《核不扩散条约》的情况下进行的,铀浓缩的过程透明可信,而且全程都是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完成的。迄今为止,国际原子能机构已经向伊朗派出了多达2000多人次的视察,同时该机构还在伊朗安装了大量可以进行不间断拍摄的摄像头,并且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伊朗派遣了常驻观察员。为了显示伊朗的诚意,伊朗还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附加议定书(伊朗于2003年12月18日签署了附加议定书,该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

原子能机构专家在不做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对伊朗进行核查),而大多数《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署国并没有签署该附加议定书。伊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附加议定书表现了伊朗的诚意,而且足以证明伊朗核计划的民用目的以及伊朗核计划的公开透明性,如果欧美还对伊朗核计划强加指责与阻挠,恰好证实它们的别有用心。

(三)努力消除西方国家的疑虑

西方国家对伊朗核计划的性质一直疑虑重重,它们担心伊朗将利用铀浓缩技术来进行核武器的研制与开发,而不是用于和平的民用目的,从而给世界尤其是中东地区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西方国家希望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来消除它们的担忧。面对西方国家的疑虑与担心,伊朗政府愿意以实际行动来打消这些国家的疑虑,表明伊朗行使正当权力和平利用核能的立场。伊朗政府表示愿意把自身的核计划置于一个西方国家可以参与和监督的国际组织之下,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实际上,西方国家反对伊朗拥有核技术的做法存在战略性的错误,因为伊朗实际上已经掌握了核技术,它们这样的做法只能增加双方之间的敌意,不但无益于事情的解决,而且加剧了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

(四)加强与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伊朗政府希望加强同世界所有国家进行合作与交流,使国际社会能够真正地了解伊朗,偏听西方国家的一家之言无法看到真实的伊朗,也就无法与伊朗进行有效沟通,那么理解伊朗的立场与意图就更无从谈起了。

伊朗希望利用自身的优势特别是能源优势与各国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伊朗

特别重视与中国在能源、化工、石油、天然气开发等领域的合作。伊朗政府坚信中伊的合作前景是光明的,目前,中伊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贸易额已较起步时增加了10倍,预计今年双方的经贸交易额将达到200亿美元。伊朗期待中国政府能够采取更加主动的姿态与伊朗进行合作,伊朗政府希望双方的贸易额能够更上一层楼。中伊在化工产业及矿业方面的合作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并且伊朗更期待将伊朗的自然资源优势与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为两国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令人欣慰的是,目前,中伊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伊朗期待着中国决策层更积极的回应,深化双方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虽然联合国安理会对于伊朗核问题的两次决议对中伊两国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伊朗坚信,通过两国在各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中伊关系一定会更加稳固。除此之外,伊朗积极开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在能源与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增进彼此的互信,使国际社会能够理解伊朗从事核计划的和平意图。

伊朗希望通过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消除彼此的误解与疑虑,让双方更加明晰地了解对方的意图,从而让事态明朗化,找到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尽快走出当前的困境,使问题能得以彻底解决,这既有利于伊朗人民行使自己的正当权益,也有益于维护中东地区的稳定与和平。

四伊朗对于本国核计划的前景预测

伊朗政府坚信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前景是光明的,认为只有通过与相关各方真诚的对话,增加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并以和平谈判的方式才能最终解决伊朗核问题。

尽管伊朗真诚地希望国际社会能够认可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这一权利,并希

望以磋商谈判的方式同相关方一道来解决这一问题,但伊朗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理应享受国际条约所赋予它的一切正当权利,包括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伊朗决不允许其他国家对伊朗自身的发展战略指手画脚。任何国家以任何形式发表反对伊朗和平利用核能计划的言论都是不可接受的,伊朗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署国,也是国际社会中的平等一员,享有国际条约赋予本国的所有正当的权利,其他国家没有权利进行干涉。伊朗发动伊斯兰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因此,伊朗政府将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应该拥有的一切权利以及自身行动的独立性,伊朗决不会同任何国家在这一点上讨价还价。

鉴于当前单极独霸的世界体系、中东紧张的局势以及美国屯兵于伊朗四周,再加上美军大兵压境之势以及不断对伊朗的战争恫吓与挑衅使得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存在许多变数。但是无论情势如何发展,伊朗将始终坚持和平谈判这一基准原则。伊朗人民是爱好和平的,有追求自由与享受利用核能造福人民的权利。任何国家对伊朗的战争威胁或是发动对伊朗以强凌弱的战争,必将激起全世界广大爱好和平与自由人民的强烈谴责,也必将遭到伊朗顽强的反抗,这都将使其失道寡助,最终归于失败。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吴小平整理)

【精选】核电科普知识竞赛题库

核电科普知识竞赛题库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和知识 1、原子核中没有()。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2、核能分为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是通过()释放出的能量。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原子核变化 3、1946年,我国物理学家()在法国居里实验室发现了铀原子核的“三裂变”、“四裂变”现象。 A、钱三强、何泽慧 B、钱三强钱学森 C、钱学森何泽慧 4、以下哪个是自然界存在的易于发生裂变的核素:()。 A、铀-235 B、铀-233 C、钚-239 5、1942年以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在()建成了世界第一座核反应堆,实现了可控的核自持链式裂变反应。 A、美国芝加哥 B、英国伦敦 C、德国柏林 6、当一个铀-235原子核在吸收了一个能量适当的中子后,这个原子核由于内部不稳定而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这种现象叫做核裂变。 A、原子核 B、中子 C、质子 D、电子 7、原子核由()组成。 A、中子和质子 B、中子和电子 C、质子和电子 D、质子、中子和电子 8、1905年,()在其著名的相对论中指出,质量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另一种形式就是能量。质量和能量相互转换的公式是:E=mc2。 A、爱因斯坦 B、玛丽·居里 C、哈恩 D、施特拉斯曼 9、意大利物理学家()在1934年以中子撞击铀元素后,发现会有新的元素产生。 A、贝特 B、阿斯顿 C、卢瑟福 D、费米 10、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 A、电子 B、放射性 C、 X射线 11、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她又通过艰苦努力,于1902年发现了另一种放射性元素镭。 A、铀 B 钍C、钋 12、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她又通过艰苦努力,于1902年发现了另一种放射性元素()。 A、铀 B 钍C、镭 13、1914年,物理学家()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称为质子。 A、卢瑟福 B、伦琴 C、居里夫人 14、1932年,物理学家()发现了中子。 A、查德威克 B、汤姆逊 C、居里夫人 15、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及其助手斯特拉斯曼在用中子轰击()原子核时,发现了核裂变现象。 A、钍 B、铀 C、钚 16、1905 年,著名科学家()提出了质能转换公式E=mC2(E为能量,m为转换成能量的质量,C为光速)。核能就是通过原子核反应,由质量转换成的巨大能量。

第三节和平利用核能1

第三节和平利用核能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科学家身上开发和利用核能的探索精神。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核反应堆、核燃料堆、控制棒和核电站。(2)知道柴薪时代、化石燃料时代。 (3)知道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4)知道我国的化石燃料。 二、教学重点:核电站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核电站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视频与讲解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流程 注1:提问 在上节课中,我们看到了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给我们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那么如何来和平利用核能呢? 注2:核电站工作原理 让学生观看视频“秦山核电站”的工作原理,了解核电站中的工作流程。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核反应堆的了解,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中进一步了解核反应堆、核燃料堆、控制棒等部件的工作原理。 注3:燃料时代 人类发明用火技术后,好几十万年中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植物,砍柴和收集干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科学家将这一漫长时期称为柴薪时代。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地球早期生物遗骸经过长期地质演变的产物,所以科学家将它们统称为化石燃料。我们将这一个新的时代称为能源历史上的化石燃料时代。 注4: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化石燃料的形成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用掉了,短时间内不可能再生。所以我们把化石燃料称为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的、污染少的新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氢能……它们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注5:我国化石燃料简介 通过让学生观看我国三大化石燃料的地图,了解我国的主要化石燃料的分布。 在三大化石燃料中,我国的煤炭储量最可观,储量达到1145亿吨,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很广,全国各地都有可开采的煤矿,山西、陕西、甘肃和内蒙古是我国大煤田集中的省份。我国的重要油田有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辽宁省的辽河油田、山东省的胜利油田、甘肃的玉门油田、河北的大港油田和任丘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吐鲁番——哈密油田和塔里木油田等。

核能的利用和安全

核能的利用和安全 摘要: 从19世纪以来,人类发现了核能之后,核能的利用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可以作为最新型的大杀伤力武器和最清洁能源之一的它,人们对他的研究从未停止.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主要是利用核能来产生电力,而另一方面,则是制造核武器..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是种目前为止能源利用率较高和最为清洁的能源之一,而核武器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大规模杀伤和破坏作用的武器。 关键词: 核能,核武器,原子能,核裂变,核聚变,能量,核事故 正文: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核能通过三种核反应之一释放:1、核裂变,打开原子核的结合力。2、核聚变,原子的粒子熔合在一起。3、核衰变,自然的慢得多的释能形式。 核武器 在核能被发现之后,首先使用的是制造核武器,核武器是战略威慑和扼制常规战争的主要手段,例如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核能是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巨大能量,例如1克铀在裂变时,它的原子核产生的爆炸力相当于20吨 TNT炸药的能量。因此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目前来看,一旦发生核战争,全球的各种核武器足以毁灭整个地球,因此这样的“核战争”中没有赢家,只有自我毁灭。核武器即使在战争中不直接使用,也在高科技局部战争中起着重要的威慑作用。美国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示了原子弹空前的杀伤和破坏力,而到目前为止,日本也是唯一一个在战争中遭受到核打击的国家.

原理: 核武器是指利用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巨大能量而产生爆炸 作用,核武器爆炸,不仅释放的能量巨大,而且核反应过程非常迅速,微秒级的时间内即可完成。因此,在核武器爆炸周围不大的范围内形成极高的温度,加热并压缩周围空气使之急速膨胀,产生高压冲击波。地面和空中核爆炸,还会在周围空气中形成火球,发出很强的光辐射。核反应还产生各种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碎片;向外辐射的强脉冲射线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造成电流的增长和消失过程,其结果又产生电磁脉冲。这些不同于化学炸药爆炸的特征,使核武器具备特有的强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等杀伤破坏作用。 威力: 然而,核武器却是恐怖的,据联合国和日本1986年在北京共同举办的《核战争威胁与核能和平利用展览》介绍,广岛原子弹爆炸时,"在一二秒钟内,全市40%的地方变成了焦土,92%的地方不能辨出原来的面貌.一年后,广岛宣布有118661人死于此次轰炸……至今为止,死于此次轰炸的人数已超过20万名."长崎原子弹眨眼之间毁坏了三分之一个城市.在这次轰炸中,有7.4万人死亡,7.5万人受重伤.在伤亡人员中,很多人就是受到放射性沾染的伤害。然而按今天核武器的破坏力来衡量,广岛,长崎原子弹都是原始核武器,其破坏能力也都是最低 限度的..由于核武器的杀伤力极大,造成的毁灭性效果并非人类所能 承担的,因此,目前世界上的核武器多起震慑作用,而并未实际投入到 战争当中去. 核能发电(核电站): 任何东西都有它的两面性,核能也不过如此。虽然核武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恐慌,但它所蕴含的巨大的能量也让人人们看到了有利的一面。我们目前处于和平年代,核武器并没有投入到战争当中去, 但这不代表我们没有对核能的继续研究,因为核能也能和平地利用, 造福于人类,利用核能发电的核电站就是其中的手段之一. 核能发电,就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它与火力发电极其相似。只是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核裂变能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除沸水堆外(见轻水堆),其他类型的动力堆都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

核能辩论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最大的数据库)https://www.360docs.net/doc/c25368275.html,/ 核电是一种清洁、安全、技术成熟、供应能力强、能大规模应用的发电方式,国际核能的应用经历了 对核电机组的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不断改进的过程,目前,国际第四代核能利用系统研究提出了反应堆设计和核燃料循环方案的新概念,我国核电已由起步进入发展阶段,具有自主设计建造第二代核电的能力,我国已做出积极推进核电发展的重大决定,加快我国核电建设,提高核电在电力供给中的比重,这将有助于缓解电力增长与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的矛盾,核能利用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关键词:核能应用;前景展望;核电发展 核能利用是解决能源问题必由之路,它在能 有希望在将来彻底解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然 而,核能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进 程,按其科技难度和实现产业化的前景展望,大 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热中子反应堆, 第二阶段是快中子增殖堆,第三阶段是可控聚变 堆。这三阶段需要互相衔接和交叉,逐步进入实 用,实现产业化。 积极发展核电,因为核能有其无法取代的下 列优点: (1)核能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能源,又是 高度浓集的能源。1t金属铀裂变所产生的能量, 相当于270万t标准煤。地球上已探明的核裂变 燃料,即铀矿和钍矿资源,按其所含能量计算, 相当于有机燃料的20倍,只要及时开发利用, 便有能力替代和后续有机燃料。更进一步说,地 球上还存在大量的聚变核燃料氘,能通过聚变反 应产生核能。1t氘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100 万t标准煤,氘即重水中的“重氢”,普通水中有 七千分之一的重水,故地球上存在约40万亿t 氘。所以聚变反应堆成功以后,能源真可谓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人类将不再为能源问题所困扰。 (2)核电是清洁的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 目前世界上大量燃烧有机燃料的后果是足堪忧虑 的。燃烧后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氧 化亚氮等气体,不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农作物 生长,还导致酸雨和大气层的“温室效应”,破 坏生态平衡。比较起来核电站就没有这些危害。 核电站严格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安全规范和卫生规 范设计,对放射性三废,原则上是回收处理储 存,不往环境排放,排往环境的只是处理回收后 残余的一点尾水尾气,数量甚微,对环境没有实 质性的影响。

什么是核能及核能的利用

什么是核能及核能的利用 关键字:核能利用、核能现状、核能发展、核能简介 引言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能源是发展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1939 年原子核裂变的发现,开辟了核能利用的新时代.。特别是在能源结构从石油转入非油能源的新时期里,核能被认为是解决世界能源短缺的一种重要途径,可开发的核燃料资源所提供的裂变能、聚变能,可供人类大规模长时期的利用。核能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开发和利用新型的核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大力发展核电是许多国家在研究本国能源现状和前景之后,所采取的一种比较普遍的基本政策。 1、核能简介 1.1核能的发现 核能的发现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的智慧和汗水。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为人类提供了打开核能利用大门的一把钥匙,1939 年,费米利用中子轰击铀发现反应能产生中等重量的元素,居里夫人的女儿伊伦·居里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但得到了不同的反应产物。德国科学家哈恩重复他们的实验,证实中子轰击铀能产生重量为铀一半的元素,并确定它是钡,他的进一步工作证实了伊伦·居里实验的产物是镧。接着,流亡瑞典的奥地利女科学家迈特纳提出了铀核裂变的概念,并指出裂变能放出能量。为了能持续地放出核能,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最先考虑了链式反应发生的可能性。1939 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等人,通过实验发现一个铀核(U - 235)裂变会释放出2—3个中子,用实验证实了链式反应的可能性。1941年12月到1942年12月,费米领导一批物理学家在芝加哥大学斯塔克运动场的西看台下,成功地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发出了200W的电,解决了受控自持链式反应的众多技术问题,这标志着核能和平利用时代的到来【1】。 1.2核能的利用原理 核能,由于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出的能量。其是通过转化其质量

能源家族和核能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节能源家族习题精选 维度&基础知识 1.凡是能够提供________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我们常见的煤、石油、天然气被称为________。 2.________统称为一次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二次能源,如________、 ________。 3.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叫做________,人们利用了它里面存储的________能。 4.短期内不可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做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能够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的能源叫做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水能,风能,太阳能是一次能源 B.核能,电能,地热能是二次能源 C.煤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主要能源 D.生物质能是一次能源 6.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B.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C.一次能源中只有石油,煤和天然气 D.二次能源中只有电能和核能 维度&能力提高 7.太阳能把地面的空气晒热,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能;空气流动成风,又转化为________能;植物吸收太阳能,发生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的________能;古代植物在地质变迁中变为煤、石油、天然气,转化为这些燃料的________能。 8.下列能源中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①风能②地热能③电能④核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①石油②太阳能③天然气④生物质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维度&探究应用 10.阅读文章并回答文后问题。 变废为宝的生物质能 生物质是地球上最广泛存在的物质,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由这些有 生命物质派生、排泄和代谢的许多有机质。各种生物质都具有一定的能量。以生物质为载 体、由生物质产生的能量,便是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来源于 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上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消费的能量,占太阳照射到地球总辐射量的0.2%。这个比例虽不大,但绝对值很惊人:光合作用消费的能量是目前人类能源消费总量的40倍。可见,生物质能是一个巨大的能源。 人类以柴薪为能源,历史长达百万年。作为可直接利用的燃料,柴薪利用贯穿着整个人类的文明发展史。除柴薪的直接燃烧外,生物质能的转化利用技术还有沼气生产、酒精制取、木制石油、生物质能发电等。 一、生物质能的来源 柴薪至今仍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重要能源。但由于柴薪的需求导致林地日减,应适当规划与广泛植林。 牲畜粪便牲畜的粪便,经干燥可直接燃烧供应热能。若将粪便经过厌氧处理,可产生甲烷和肥料。 制糖作物制糖作物可直接发酵,转变为乙醇。 城市垃圾主要成分包括:纸屑(占40%)、纺织废料(占20%)和废弃食物(占20%)等。将城市垃圾直接燃烧可产生热能,或是经过热分解处理制成燃料使用。

《核能的利用》学案(浙教版九年级)

第8节核能的利用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 3、了解核能和平利用的进展和核能的优点,以及核能开发所带来的问题。[来源:学_科 _网] 学习重点及难点: 重点: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 难点:核能开发。 学习过程: 问题导学: 通过介绍二战末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和两图片引出核变。(也可以顺便介绍一下福岛核电站的事件) 一、裂变和聚变 (1)核裂变——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举例:中子轰击铀235产生核能p110图3-27 链式反应(chain reaction):如果产生的中子继续轰击其他铀核,就会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 原子弹——根据核裂变的原理制成。属于不可控制的链式反应的结果! (2)核聚变——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举例: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下聚合成氦核,同时放出大量能量。 由于聚变反应需要在很高的温度下才可发生,所以也叫热核反应。 氢弹――根据核聚变的原理制成。威力比原子弹还大。 设疑:核能这么巨大,难道只能用于战争吗?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核能的释放? 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 讲授:如果使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在可控制的条件下缓慢进行, 释放的核能就可有效地利用。

可介绍如何控制核裂变的反应速率(如右图) 核电站――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大量热量,使水 变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再带动发电机发电。 如图所示 [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c25368275.html,] [来源:学§科§网Z§X§X§K] 图一:秦山核电站图二:核电站示意图思考:根据图二,思考在电站工作过程中,能是如何转化的?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三、放射线 讲授:核变过程中除了放出大量热量外,同时也会放出许多肉眼无法看见、能量很高的射线,如以下三种: α射线:带2个单位正电荷,是氦原子核 β射线:带1个单位负电荷,是高速的电子流 γ射线:电中性 放射线的益与害: 大剂量的放射线对人畜会造成伤害,但较小的量并加以控制 则可以为人类做许多的事,举例说明。 随堂练习: 一、填空题 1.原子核由和组成. 带正电荷,电量跟所带负电荷电量相等; 不带电,

核能的利用

第3章第8节核能的利用(九上) 科学组王玲玲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中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显得更为突出,更有时代意义。怎样让我们的学生自己能学,自己能解决理论和实际的问题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对于新教材在知识的安排出现了较大的改动,对知识的体系化要求更高,本节内容安排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中符合学生的知识要求和求知方向,把神秘的“核能”纳入到电能、机械能、内能的知识体系中,让学生体会到核能时代的来临,升华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上部分已学知识的深化和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下册的能源问题显得很自然,能更好的理解我国在能源上的战略。可知本节内容在知识容量上来衡量的话,知识比较单一,如果能把上下知识进行串联和在课本内容上加以充分应用和深入分析,则对学生的科学知识的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会有很好的效果。 (2)重点:裂变和聚变的异同,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难点:对核能的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3)教学目标:①掌握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②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平利用核能 ③了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 感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4)教学准备:化学反应的模型图片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图片 核电站的图片射线的应用场景

二、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请各小组同学将自己查阅的有关核能的资料与同组成员进行讨论,并对难以明白的内容加以记录(之前布置查找资料和怎样用百度搜索)。(5分钟后,各小组讨论和记录完毕,教师要求各组汇报讨论中的疑问,在纵多的问题中教师要进行筛选部分。) 1、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为什么大的惊人? 2、核电站是通过怎样发电的? 3、核电站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吗? 4、什么是核反应? 5、核辐射怎样防护? 6、我们国家的原子弹多吗?氢弹有吗?哪种威力大? 讲述:同学们查阅资料的能力很强,同时提出的问题也很吸引其他同学和老师,你们想要问题的回答,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板书:核能的利用)新课教学:出示二战期间“小男孩”和“胖子”炸毁广岛和长崎的资料照片,请学生针对照片中的情景发表自己的评论(评论的落点:1、巨大的能量是释放形式是怎样的;2、这些能量若被我们利用可以创造多少的财富) 讲述:同学们的评论很丰富,从图片中我们看到原子弹的威力很大,可以说是毁性的,大家一定感到疑惑,威力为什么会如此巨大?是怎样产生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复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用模型结构复习原有知识,用已知知识为切入点,学生接受更自然) 思考:上述反应中存在怎样的能量变化?原子核内部有变化吗?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22.2《核能》习题(含解析)

第2节核能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 B.原子核外的电子带负电,并固定在某一位置 C.所有原子内部的质子数和电子所带的电荷数不相等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2.如图是核电站工作的流程图。关于该流程图中各装置的能量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核反应堆将核能转化为内能 B.蒸汽轮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各种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如图所示是一种核反应的过程,这种反应的原理可用于制造() A.原子弹 B.氢弹 C.导弹 D.普通炮弹 4.关于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裂变才能释放出核能 B.氢弹爆炸是利用裂变释放出核能 C.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可以控制的 D.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加控制的

5.下列关于核能开发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核能发电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 B.核能是一种稳定、高效、清洁的能源,和平利用核能的最好方法是制造各种核武器 C.核电站开发核能是利用可控核裂变过程释放的核能 D.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对环境没有污染 6.关于核能和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核裂变才能释放核能 B.核能的利用会造成放射性污染,所以应该关闭核电站 C.氢弹爆炸是利用核裂变释放核能的 D.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加控制的 7.关于核能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原子内部都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质都能获得核能 B.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核聚变的原理制成的 C.原子核间有斥力,所以核聚变必须在极高的温度和极大的压强下进行 D.太阳内部在不断地进行着大量的裂变反应 8.在核电站中() A.发生的是可以控制的链式反应 B.需要把核燃料加热到极高的温度 C.任何情况下,核能是没有污染的 D.核燃料是可再生能源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核电站》,回答问题。 核电站 核电站和原子弹都是采用核裂变的方式获得能量的。在原子弹中,对这种“链式反应”是不加任何控制的,因此会产生巨大的、破坏性的爆炸,并会产生明显的烟雾及气体组成的蘑菇云。核电站反应堆所用的核燃料,其浓度比原子弹中的核反应材料低,按程序正规操作一般不会发生核爆炸。 核电站将核燃料棒或核燃料芯块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并将它最终转化为电能。核

和平利用核能

能源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的保证。然而在传统的能源构成中,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都有其局限性。例如,煤炭和石油发电时,在消耗了大量宝贵的化石资源的同时,放出的废气严重地污染了环境,使人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恶劣;另外大量的燃料需求又给交通运输部门增添了沉重的负担。而水力发电方面,因为目前只有江河发电形成规模,其它尚未达到工业利用程度,所以,水力资源的发达程度就限制了其发展的空间。而核能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它利用地球中蕴藏丰富的放射性同位素铀的裂变反应产生的巨大的能量来发电,效率既高又不污染环境。理论上说,1公斤的铀全部裂变所释放出的裂变能,大约相当于2500吨煤或2000吨的石油燃烧时所释放出的能量。随着世界各国环境意识的加强,核能的重要性正在逐步被认识到,各国对发展核能的投入也呈稳定上升的趋势。相信在下个世纪中,核能必将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优秀的能源形式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和造福于人类。 核能的和平利用,对于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十分重视核能的开发利用,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能源领域研制开发三种先进反应堆,它们是快中子堆、高温气冷堆、聚变-裂变混合堆。目前,核裂变能已经为人类提供了总能耗的6%。而当将来利用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产生的核聚变能得到工业应用后,人类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紧张的问题。核聚变能是两个轻原子核结合在一起时,由于发生质量亏损而放出的能量。核聚变的原料是海水中的氘(重氢)。早在1934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奥利芬特和哈尔特克就在静电加速器上用氘-氘反应制取了氚(超重氢),首次实现了聚变反应。尽管海水里的氘只占0.015%,但由于地球上有巨大数量的海水,每升海水中所含的氘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所放出的能量,所以可利用的核聚变材料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些氘通过核聚变释放的聚变能,可供人类在很高的消费水平下使用50亿年。而且,核聚变能是更为清洁的能源。当前,科学家正在为此而不懈地努力. 从人类能源需求的前景来看,发展核能更是必由之路,这是因为核能有其无法取代的优点,主要表现于:1.核能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能源,又是高度浓集的能源。一吨金属铀裂变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70万吨标准煤。按照地球上有机燃料的储量和人类耗能的情况来估算,地球上煤的储量大概还过200多年即将耗尽,石油则只够用三四十年。人类已经面临如何选择后继能源的问题。地球上已探明的核裂变燃料,即铀矿和钍矿资源,按其所含能量计算,相当于有机燃料的20倍,只要及早开发利用,即有能力替代和后继有机燃料。更进一步说,地球上还存在大量的聚变核燃料氘,能通过聚变反应产生核能。1吨氘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100万吨标准煤。自然界每吨海水或河水中均含有3克氘,所以,将来聚变反应堆成功后,1吨海水即相当于33吨标准煤。那时,人类将不再为能源问题所困扰。2.核电是清洁的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目前,世界上大量燃烧有机燃料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燃烧后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气体,不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还导致酸雨和大气层的“温室效应”,破坏生态平衡。比较起来,核电站就没有这些危害。核电站严格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安全规范和卫生规范设计,对放射性三废,按照尽力回收储存,不往环境排放的原则,进行严格的回收处理。往环境排放的只是处理回收后残余的一点尾水尾气,数量甚微。核电站运行经验证明,它每发1000亿度电,放射性排放总剂量平均1.2希,而烧煤电站的灰渣中放射性物质总剂量约为每发1000

《核能》教案

第2节核能 【教学目标】 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变和聚变。 【教学重点】 知道可控链式反应,和平利用核能。 【教学难点】 知道可控链式反应,和平利用核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大家知道,我国是个能源消耗大国,每年的各种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消耗巨大,折合标准煤20亿吨。20亿吨是什么概念?如果把这些煤堆成1 m高,1 m宽的堤坝,长度达106km,这个长度接近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大家想一想,长期这样下去,肯定会发生能源危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挽救能源危机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阅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通过阅读课本,完成名师学案的“知识储备”部分的内容。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核能 (一)提问:原子由什么组成?原子核由什么组成? 一切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有些物质的分子就是一个原子。原子十分小,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挤在处于原子中心的构成非常小的原子核中,就像几颗豆粒挤在大广场中央一小块弹丸之地一样。 (二)提问:原子核的特点?核能怎样产生?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 学生完成“巩固新知知识点一”的内容。 1.一切物质都是由__分子__组成,__分子__又由__原子__组成,有些物质的__分子__就是一个__原子__。 2.原子由__质子__、__中子__、__电子__三种粒子组成;__质子__带正电,__中子__不带电,__电子__带负电;__质子__和__中子__的质量比__电子__大得多,它们挤在原子的中心,构成非常小的__原子核__。 3.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__核力__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

核能的利用教学设计

《核能的利用》教学设计 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8节 一、教材分析 《核能的利用》是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五册第三章最后一节学习内容。本堂课体现了新课标要求,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在科学,从自然到科学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教学探究实验活动,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初次接触到核知识,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这些深澳的概念,在学生头脑里,是一片空白。原子弹的爆炸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灾害,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网络资料去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并及时指导学生掌握核武器的防护要领。由此可以发展学生的信息文化素养和信息社会的生存技能。 三、设计思路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概念和直观的现象结合起来,这种图文并茂的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传播知识的优良载体。它不但恶意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兴趣,还可以缩短教学过程,进行资源分享。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应该让学生侧重了解在和平时期核能的利用,以及通过讨论的形式谈一谈我国未来核能的发展。通过联系我国在核能与核技术开发应用领域取得的成绩,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启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 四、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让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学以致用。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 3.了解核能和平利用的进展,了解核能的优点和核能开发可能带来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了解模型法,增强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在核能领域的成就,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重点和难点 重点:裂变与聚变及其应用

高中物理核能的利用(1)

第八节核能的利用(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 3.了解核能和平利用的进展,了解核能的优点和核能开发可能带来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核能的获得和人类对核能的利用。 难点:原子核裂变和聚变的区分。 教学过程: 阅读与思考: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将两颗外号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分别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将两座城市在瞬间化为废墟。如此巨大的能量是怎样产生的?这些能量能否被我们利用呢? [科学探究] 一、裂变和聚变 1.核能 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且在有些改变的过程中还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称为核能。2.获得核能的途径:裂变和聚变。 (1)裂变。 裂变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原子弹就是根据裂变的原理制造的。 (2)聚变。 聚变是使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氢弹就是根据聚变的原理制造的。 (3)质量相同的核材料,聚变反应释放的核能比裂变反应要多得多,故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 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 1.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在可以控制的条件下缓慢地进行,释放的核能就可以有效地利用。 目前的核电站就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释放大量能量来工作的。 阅读图3-76核电站。 2.核电站中的能量转化。 核能→水的内能→汽轮机的机械能→电能 3.1994年底,全世界核电站的发电量已占总发电量的17%。我国目前已经运行的核电站有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还有几座正在建造中。 三、放射线 1.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都会产生一些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的原子核内部会向外辐射出肉眼看不见、能量很高的射线,其中有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核能利用的历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说明文阅读(5-8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核能利用的历史 ①人类利用核能是从原子弹、核游艇等核武器开始的。随着在军事领域的不断应用,核能利用技术日趋成熟。上世纪50年代初期,人类开始探索核能的和平利用。1951年12月20日美国爱达荷国家反应堆试验中心使用实验增殖反应堆的余热试验发电,第一次通过核 反应获得了电流。虽然爱达荷实验反应堆第一次用核能点亮了灯泡,但并没有将电输入电网,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能算作“电厂”,当然也不能算作世界上第一座核能发电站。 ②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能发电站——奥布宁斯克核电站。它利用浓缩铀 作燃料,采用石墨慢化水冷堆技术,输出电功率为5000千瓦。奥布宁斯克核电站的投入使 用标志着人类核电站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核能的和平利用成为现实。此后,英国和法国 也建成一批生产钚和发电两用的气冷堆核电站。美国西屋公司利用其核潜艇技术建成了世界 上第一座商用核电站——美国希平港核电站。 ③核电站真正大规模发展是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人们称这一时期建设的 核电站为第二代核电站。从1970年至1975年,全世界核电装机容量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有的国家增长速度甚至超过100%。这是因为当时全球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电力的需求也 在高速增长。同时,人们理想地认为,核能已经可以大规模地取代煤和石油,煤和石油可以 不再作为能源而仅仅作为化工原料来加以利用。至1987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世界核发电量就从可忽略不计发展到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6%。在此阶段,形成了几种主要的核电技术:轻水堆(分为压水堆和沸水堆)、重水堆、气冷堆,以及压力管式石墨水冷堆。其中,由 于经济性不及轻水堆,气冷堆在上世纪70年代末停止了兴建。石墨水冷堆在切尔诺贝利事 故以后也不再兴建。 ④80年代后,核能发电的发展逐步缓慢,其根本原因是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其他因素 还包括环境保护者的反对、高利率、1973年和1979年石油价格震荡引起的能源消耗下降等, 特别是受到了1979年美国三里岛和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两起核事故的影响。三里岛核事故是发生在民用核能界的第一次重大核事故。虽然没有对公众和环境产生放射性影响,但 是增强了公众对核能发电的担忧和反对。同时,巨大的经济损失打击了新核电项目的投资。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更增强了人们对核电安全的担忧。之后除了亚洲国家,其他国家基本上没有建设新的核电站。 ⑤进入21世纪,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新一轮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增加,而核 电是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安全能源,因此发展核电重新成为世界热点。已有核电的国家纷纷提出新的核电发展计划,没有核电的国家也纷纷计划建设核电站。根据统计,有30多个国家向国际原子能机构表达了希望建设核电站的愿望,其中10多个国家已开展了一 些实质性的行动。 5.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利用核能的历史是从民用领域开始的。 B.目前核能已经完全可以取代化工原料而成为世界主流的能源。 C.目前还在使用的核电技术只有轻水堆和重水堆。 D.目前有10多个国家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同意,已开展了一些实质性的行动。 6.对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核电站得以大规模发展的原因陈述不正确的一项() A.当时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致使电力需求也在高速增长。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二章第2节核能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第2节核能 学校:姓名:班 级:考号: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A. 只有裂变才能释放出核能 B. 氢弹爆炸是利用裂变释放出核能 C. 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可以控制的 D. 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加控制的 2. 下列关于放射现象、原子核和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过对放射现象的研究,物理学家确认,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 成 B. 放射性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强剂量或长时间的辐射对人体有 害 C. 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D. 核聚变的原料“铀”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有限 3. 在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发生危机时,核能由于其能量密度远高于化石能源,给人 类解决能源危机带来希望。但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和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 的核泄漏等,使各国对核电站的安全性不得不高度重视。造成核电站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核废料不好处 理 B. 核能发电技术还不成熟 C. 只有核裂变可控,核聚变不可控 D. 意外发生核泄漏时,会 产生放射性污染 4. 关于原子弹和氢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弹就是氢 弹 B. 原子弹爆炸时 发生的是核裂变 C. 氢弹爆炸时发生的是核裂变 D. 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相 同 5. 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核反应,这种核反应的原理可用于制造( ) A. 原子弹 B. 氢弹 C. 导 弹 D. 普通炮弹 6. 关于裂变和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裂变又叫链式反应,反应速度不可控制 B. 裂变又叫链式反应,反应速度可以控制 C. 聚变又叫热核反应,反应速度不用控制 D. 聚变又叫热核反应,反应速度可以控制 7. 核电站发电流程如图所示,在核电站的发电过程中,下列所述能量转化顺序正确的是( ) A. 核能→化学能→内能→电能 B. 核能→化学能→机械能→ 电能

和平利用核能至关重要

和平利用核能至关重要 席林鹏 (慈溪市逍林初中三(7)班)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核能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核能资源在地球上具有极其丰富的储量,核能作为一种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经济、安全和洁净的能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世界和平稳定提供了保障。核能重要性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识。核能大发展的局面已经来临。但是近年来,伊朗核问题和朝鲜核问题交替呈现危机状态,不仅构成国际安全和国际政治的持续焦点,而且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造成了严峻的挑战。最近因日本9.0级地震和因此引发的海啸破坏了日本福岛核电站,在大自然面前核电站似乎不堪一击,说明了和平利用核能还任重道远,也说明了和平利用核能我们仍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 关键词核能核战争朝鲜伊朗核问题日本核危机 如今,随着石油资源以及煤、天然气等石化燃料的逐渐消耗。自然资源的短缺也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新能源也从此诞生和发展。自从二十世纪早期,西方科学发现了原子核内蕴藏这巨大的能量——核能之后,核能也开始迅速发展和利用。今天,核能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人类已经在利用核能所发的电力了。在一些国家,核能成为主要的电力能源。世界目前有30多个国家拥有核电站,这420多座核电站提供了全球总电力的17%。在法国,核电甚至占到70%以上。中国大陆的核电起步较晚,80年代才动工兴建核电站。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30万千瓦(电)秦山核电站在1991年底投入运行。大亚湾核电站于1987年开工,于1994年全部并网发电。但随之而来的核战争、核武器、核危机也时时刻刻威胁着人民威胁着地球的安危。 核能的发展 核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这离不开早期西方科学家的探索发现,他们为核能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早在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之后在1898年居里夫人与居里先生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钋。居里夫人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之后许多国家对核能开始了研究和利用。在1942年12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1957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 在1945年之前,人类在能源利用领域只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战时,原子弹诞

核能及其和平利用

核能及其和平利用 对于原子核的研究人类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努力,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盐的放射现象,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观察到原子核现象是核物理的开端。1897年JJ汤姆逊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测定了电子的核质比从而在实验上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极具历史意义,它打破了原子不分的传统观念,打开了通向原子物理的大门。1919年卢瑟福首次实现人工核反应发现质子。1932年J Chadwick 发现中子。1939年发现重核裂变。1942年发明热中子链式反应。1945年在奥本海默领导下原子弹试爆成功。1952年在泰勒领导下氢弹试爆成功。1952年前苏联建成第一个核电站。至今我国已拥有原子弹和氢弹,并建成了两座核电站。从核物理的发展来看,人类对原子的内部结构不的深入并从中发现了巨大的能量(核能)。要实现核能利用就必须精确了解原子核内部结构。 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对原子的性质起主要贡献的是核的质量和电荷。核的线度只有原子的万分之一但质量却占原子质量的99%以上。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或光谱特性主要与核外电子有关,而放射性则归因于原子核。 元素: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核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相同中子数的一类原子核。同位素:Z相同但N不同的核素。同量异位素:A相同但但Z不同的核素。 A表示核子数,Z表示质子数。 原子核中的质子与质子,中子与中子,质子与中子依靠强大的力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核力。核力:核子紧密结合形成高密度核的力。我们知道原子核极小,所以这种力必是极强的作用,即核力是具有饱和性的短程力。核力是与电荷无关的强相互作用,其强度约为库仑力的100倍。核力在极短程表现为斥力。 重荷裂变 从结合能图可知,重核裂变为两个中等核时,平均结合能将增加1Mev左右,即每个核子平均贡献1Mev左右的能量。一个铀核能提供的能量几乎是化学反应中一原子提供能量的1亿倍。而裂变的关键在于铀核裂变平均要放出2.5个中子,恰好这些中子是维持链式反应所必须的。即中子的再生率大于1。因为核子间依靠强大的核力结合所以要使原子发生裂变就必须对其施以极其强大的能量,以迫使核子分开。当核子分开变成小质量原子及粒子时放出难以想象的能量。放出的能量及中子是引发后续裂变反应的条,因此重核的裂变反应一旦开始便不需要再提供能量,反应将自行进行下去。这种不可控的裂变反应会引起难以想象的爆炸,这就是原子弹爆炸。 从以上可知要实现裂变反应就要给核子提供能量,可是事实证明即使有足够的能量也不一定能促使裂变发生,这就出现了关键性的问题:链式反应没有持续进行下去。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我们知道了,裂变反应放出的中子速度极快在没有撞击剩余核子时便从铀中逃逸了,这使得反应没能持续进行下去,所以要使链式反应可以不断持续就要使纯铀达到一定的体积,即临界体积。当纯铀大于此体积时裂变放出的中子便可以在逃离反应物前撞击剩余核子激发后续的裂变反应。同时为了使裂变持续需要使高速运动的中子减速,目前世界上使用的减速剂是重水和石墨。有了这些理论指导热核裂变就可以顺利进行。因为反应释放的能量巨大所以如果不能控制就会发生巨型爆炸,为了使裂变反应可控我们可在反应堆中插入铬棒。因为铬可以有效的吸收中子,所以插入铬棒后裂变反应放出的中子减少裂变反应也就得到了有效控制。可控核裂变的发明使得和平利用核能成为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