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1项目描述 (2)

1.1项目组构成 (2)

1.2专业群构成 (3)

1.3建设目标 (3)

2建设意义 (6)

2.1市场需要 (6)

2.2专业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7)

3建设基础 (7)

3.1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明显 (7)

3.2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 (7)

3.3专业师资队伍结构较合理 (8)

3.4实践教学条件较好 (9)

3.5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 (10)

3.6学生进出两旺,社会声誉良好 (10)

3.7专业文化建设已具雏形 (10)

3.8差距 (10)

4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内容 (11)

4.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11)

4.2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体系建设 (13)

4.3教学团队建设 (20)

4.4实验实训条件设计与建设 (22)

4.5专业共享资源库建设 (24)

4.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25)

4.7专业文化建设 (26)

5经费预算 (28)

6建设进度及2012年、2013年预期绩效 (28)

6.1建设进度 (28)

6.2预期绩效(2012年、2013年) (29)

7建设目标实现保障措施 (31)

7.1组织措施 (31)

7.2 制度保障 (31)

7.3 资金保障 (3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1项目描述

1.1项目组构成

组长:牟培超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系主任、副教授、高工副组长:苏强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学科科长、讲师、博士刘广文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高工

成员:张毅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刘兵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李海全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研室主任、讲师

徐洪峰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研室主任、讲师

朱敏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高工

王鹏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

冯凯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

申成军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讲师

宫淑艳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讲师、工程师

闫培明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高工

桑佃军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高工

袁帅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高工

杨一伟济南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高工

丁明涛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高工

姜千君山东同圆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高工

徐茂奎山东中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高工

王正传烟台市鸿山建设监理公司工程师1.2专业群构成

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相关专业: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工程监理、测量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

1.3建设目标

1.3.1专业建设目标

进一步加强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2年建设,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特色专业,在山东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辐射带动工程监理、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协同发展。形成完善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成10个左右的专业实训室,新建立20个左右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素质比例;通过加大投入以该专业为核心加大专业群产学结合力度,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增强技术研发能力,为山东经济建设服务。

1.3.2人才培养目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面向建设行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3.3专业建设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目标

在原有建设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深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适

合建筑施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2+0.5+0.5”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岗位职业要求为主要依据,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一步适应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使学生实际受益。至2012年,学生顶岗实习率达到100%,毕业生双证获得率达到100%。推行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试点,至2013级整个专业完全推行。

(2)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构建符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群)要求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在课程标准中导入施工技术标准和岗位职业标准,按“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在已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到2012年10月完成所有15门单项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以及9门综合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完善、更新,并完成与之配套的教材、学材等的编写工作,建设期末完成教材的整体编写。同时,力求将其中5门课程建设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3)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通过进企业锻炼、校外引进、行业企业聘请、国内外培训等途径,到2013年,建成一支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教学能力强、具备施工企业工作经历、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严格按学校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制度,强化兼职教师管理。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当实践指导教师;逐年提高专兼职教

师比例,专兼职教师比例预期到2012年达到1∶1.1,到2013年达到1∶1.2。

(4)实验实训条件设计与建设目标

重点建设基础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检测等实训室。

(5)专业共享资源库建设目标

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建设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实验实训教学资源、专业核心课程全套教学文件(包括教学文件库、影像资料库和教学参考图书库)以及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信息等资源。通过开放教学资源环境,规范专业教学环节,满足学生和企业及社会人才自主学习需要。

(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实现与省内外兄弟院校在教师培训、学生培养方面的对口交流和对口支援。在行业内开展中企业在职人员培训、高级技工培训、“金蓝领”技师培训、施工员等岗位培训和技能鉴定;跟踪建筑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大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把生产的难点热点作为科研的重点,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7)专业文化建设

在师生专业行为习惯的养成、规章制度的完善、师资培养工程的导入、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合作的推进等方面开展专业文化建设,凝练专业办学思想、理念和精神,形成成熟的专业文化。

(8)专业群建设目标

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应用于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测量技术、市政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建设,实现专业群水平整体提高。

1.3.4教学质量目标

将该专业建设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为省级教学团队。建成5门院级精品课、1~2门省级精品课、网络课程8门、编写专业教材15本、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成多个院级课程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建设团队。

使得该专业学生满意度:≥90%;家长满意度:≥90%;用人单位满意度:≥90%;毕业生就业率:≥95%;新生入学报到率:≥90%;毕业生合格率:≥95%;师生比:≥1:16。

1.3.5教学质量目标的监测指标

学生学业成绩,学生在各种竞赛中的成绩,学习资源库数量、规模,各类调查问卷表,学生综合测评表,教育教学质量测试结果(教师评学、教师评教、学生评教、社会评教),顶岗实习率,毕业生“双证书”率,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高级职称比例,“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比例,师生比,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学生参加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教师承担省级以上课题数量。

2建设意义

2.1市场需要

山东是建筑大省,但非建筑强省。280万从业人员中农民工约占90%以上,大多数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建筑施工一线技术和管理人才严重短缺,工程技术人员不足10%。在工程技术人员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专业人员学历分布为:本科生占10%,中专技校生占55%,高职高专生占35%。由此可知,企业急需的中间层次技术人员——高职高专毕业生比例太低。

2.2专业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我院已有31年的办学历史,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改革、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双证书”制度等方面虽已形成了较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但距离真正意义的高职教育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教学上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知识考核有余能力考核不足的倾向。

以上的客观现实都要求我们加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建设,为实现山东“建筑强省”战略,提升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山东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建设基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办于1980年,2006年开始举办高职教育,2010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特色专业建设点,是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建施工类专业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单位

3.1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明显

在31年的办学历史中,持续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目前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具有专业特长,又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性,能紧扣就业市场需求,具有较明显的特色。

3.2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

课程建设与改革坚持“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兼顾后续发展为度”,遵循为“实际、实用、实践”服务的目标,将企业先进技术及时引入教学过程,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课程改革方面,一是对传统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二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以应用为主的知识教学内容体系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三是突出应用性、实用性,如开设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综合训练等实训课,建立仿真性实训室。

3.3专业师资队伍结构较合理

该专业群拥有一支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专兼职结合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60%。兼职教师均来自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

近3年来,该专业教师在教科研用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其中获得专利技术2项(见表3-1);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25篇;主持科研课题11项(见表3-2);主编和参编教材30余部。。

表3-1近3年本专业教师获得专利情况统计

序号专利

权人

专利名称专利类型专利号证书号

1 山东城市

建设职业

学院

一种电梯井内施工

防护架

实用新型专利

ZL 2010 2

0206443.3

第1627048号

2 山东城市

建设职业

学院

大体积混凝土无线

测温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

ZL 2010 2

0206461.1

第1627050号表3-2近3年本专业教师科研立项情况一览表

序号

课题

负责人

课题名称立项级别

1 韩培江外墙外保温层的耐久性研究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0-2012

课题

2 牟培超

高职土建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运

行机制与共享策略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9年课题

3 苏强

预应力FRP加固钢筋混凝土箱梁的

界面力学特性研究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

4 尹茜

反应烧结纳米碳化硼/碳化硅复合材

料的研究2010年山东省高校第三批科技计划项目

5 苏强

预应力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

界面力学特性研究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科技项目

6 赵清江建筑工程专业实训基地实战化研究2008年度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课题

7 赵清江建设行业企校合作利益共同点研究

2010年度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

育重点课题

8 苏强力学实验教学的规划与建设2009年度院级课题

9 刘欣

鲁南地区农村住宅节能现状研究及

分析

2011年度院级课题

10 牟培超建筑施工模板支架安全计算软件研2011年度院级课题

11 吴恒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

研究2011年度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

育重点课题研究

3.4实践教学条件较好

该专业拥有国内建筑类高职院校中设施较先进、系统性较强、仿真度较高的实验实训教学基地,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100%。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很难找到一个工程让学生从头至尾参与其中。为此我们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建立一个仿真实训环境。通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图纸会审、定位放线、施工作业、工程质量检验、工程资料编制等训练,促使学生获得对建筑工程的全面认识,逐步形成职业能力,缩短上岗适应期。

该专业已与济南三箭等省内外建筑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有合作协议的省内实训基地21个。

3.5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

近几年来,该专业教师先后参加了滕州市房管局专业技术培训、为济南三箭集团提供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山东省建筑工程管理局二级建造师培训、山东省建管局进行装饰装修技师培训、山东省建筑业金蓝领项目技师集中培训等社会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6学生进出两旺,社会声誉良好

近几年来,该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考生第一志愿报考率达100%,录取生报到率平均达95%以上,毕业就业率达到90%以上。

3.7专业文化建设已具雏形

我们举办“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专业技能比赛、专业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师生专业行为习惯的养成、规章制度的完善、师资培养工程的导入、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合作的推进等方面开展专业文化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学风与教风,逐步形成比较成熟的专业文化。该专业学生多次在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李建伟同学在“首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中喜获一等奖;多位学子在“山东省第六届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首届山东省科技外语大赛”、“驻济高校英语风采大赛”z中喜获佳绩,取得一、二、三等多个奖项;王宁、邢兆印、仇怀涛三位同学参代表学院加了山东省首届“鲁班软件杯”算量大赛并取得了三等奖。

3.8差距

(1)校企合作机制在深度和广度上尚需进一步探索。

(2)人才培养模式尚需丰富和完善。

(3)实验实训条件如何配合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开发和建设。

(4)“双师”素质师资队伍还需进一步建设,以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5)社会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内容

4.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4.1.1建设内容

(1)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2+0.5+0.5”人才培养模式

“2”即在第一、二学年内完成学生所需的职业基本素质和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学习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遵循“能力为主、知识为辅;过程为主、结

果为辅”的原则,将学习效果评价与岗位职业标准相吻合。

第一个“0.5”即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完成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以山东省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在已有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深化“工学结合”机制与内涵,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学校资源,按照建筑施工过程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采用分时分段、集中教学模式,建设与工作过程相一致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建设校内外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专项技能。将建筑工程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和资料员的岗位标准直接引入课程标准。确保“双证书”制度的实施,2012年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得率达到100%。

第二个“0.5”即在第三学年第六学期完成学生顶岗实习。

(2)强化顶岗实习

根据“2+0.5+0.5”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通过与施工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企业的教育教学功能,保证顶岗实习由学校“双师”素质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保证顶岗实习效果,使学生就业时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为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制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联系制度、顶岗实习前的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制度,强化顶岗实习过程控制,将专业知识教学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以制度建设保证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

(3)实施新的教学模式

实施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等新教学模式。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和实际工作过程,以任务或项目的形式设置教学单元(即学习情境),每一个教学单元就是一项真实完整的工作任务或项目,按“资讯、计划、决

策、实施、检查、评价”工作过程六要素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努力做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与协调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实施计划、独立评估”,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实践教学过程做到全过程开放,主要课程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完成,部分课程在校外施工现场完成。通过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4)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逐步完善学校的核心作用。重点是配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创建以能力为核心、以过程为重点的学习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深入不同规模、不同资质等级、不同地区的建筑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形成岗位知识与职业能力分析报告,分解知识与能力的考核要素,创建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以过程考核为重点的学习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质量。(5)中高职衔接、继续教育模式的探索

继续开通5年一贯制招生渠道,在5年的时间内,根据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职业技能等系统的教学和训练,避免中职学生基础理论较差而造成与高职对接中错位的现象;又弥补了普遍高中学生缺乏技能训练的不足;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2008年经省教育厅审核批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获得举办函授专科教

育资格。继续办好我院与沈阳建筑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合作设立的山东函授站(本科学历教育,其中的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接受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1.2人才培养模式经费预算(见表4-1)

表4-1 人才培养模式经费预算单位:万元

建设内容

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行业企业其他

合计2012

年度

2013

年度

2012

年度

2013

年度

2012

年度

2013

年度

2012

年度

2013

年度

培养方案调研及制订 4 4 1 1 10 顶岗实习方案

调研及制订

2 2 2 2 0.5 0.5 0.5 0.5 10

培训教师实施

新的教学模式

1 1 1 1 0.5 0.5 5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 1 1 1 0.5 0.5 5 合计8 4 8 4 1.5 0.5 2.5 1.5 30

4.2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体系建设

4.2.1建设内容

(1)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组建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采取调查、研究、讨论多种方式,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配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2+0.5+0.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完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开发。解构沿袭多年的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重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将原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体系按建筑

施工工作过程重新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

(2)开发课程标准、设计学习情境、改革教学方法

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下,采用项目负责制,根据课程所涉及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重构15门单项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以及9门综合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重点开发5门优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导入国家、行业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和职业岗位标准,同时进行该5门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和特色教材编写。

课程开发项目组以专业骨干教师为课程负责人,聘请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成立项目组。通过有计划地学习和研讨,使得项目组成员都深入了解最新高职教育理论,掌握“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具备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开发和学习情境设计能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开发和学习情境设计,新的课程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保证教学效果,使教学改革实现根本性的革新。学习领域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合一的课程,根据学习情境要求,配合实际工作任务、多媒体课件、任务方案、建筑构造实体模型等教学资源,通过完整工作过程训练,使学生形成职业能力,获得实际工作经验。

表4-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开发示例

课程(学习领域)名称混凝土结构

工程施工

课程代码411B07

课程定位单项职业能力学习

领域(核心课程)

先修课程

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基础、建筑识图与

构造、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与检测

建议课时114 学分 6.5

学习(参考)资料建筑施工技术(姚谨英主编)、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钢筋机械连

接通用技术规程、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建筑施工手册、网络资源库等

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方面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知识目标:掌握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筋连接、配料、加工、绑扎与安装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点;掌握混凝土结构构件模板的构造组成、配板设计、模板安装和模板拆除的方法及有关技术要点;掌握混凝土施工配料、搅拌、运输、浇注、振捣和养护等工艺过程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了解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机械设备。

能力目标:能实施钢筋连接、配料加工、绑扎安装及质量检查工作;会安装现浇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模板;能组织实施混凝土施工配料、搅拌、运输、浇注、振捣和养护等工作。能够组织高层建筑的施工。能分析处理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评价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针对不同类型特点的工程,能配置混凝土结构施工机械设备,选择工艺方法和制定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

素质目标:具有集体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协调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

典型工作任务

描述:参加施工图自审和会审,按规范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进行施工放线、进场原材料取样送检、现场质量检查等技术工作,进行技术交底;编制各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质量、技术方案;组织隐蔽工程验收,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参加工程竣工验收。

工作对象

工作内容

工作要求工具方法组织形式

混凝土施

工方案、混

凝土原材

料、混凝土

柱、墙、板、

梁、梯、高

层混凝土

结构建筑

施工技

术规

程、施

工工

具、运

输工

具、质

量验收

标准

原材料的选用方法

模板的设计制作方

法、钢筋的加工安

装方法、混凝土的

制备方法、高层混

凝土结构的施工方

法、质量通病的防

治方法

项目部编制施工方案,

经公司总工程师、总监

理工程师和业主单位批

准后实施;工长根据施

工方案编制技术交底,

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后实

施;工长组织施工队伍

按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

交底进行实施;

混凝土结构施工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

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的

编制能满足指导施工的

要求、施工过程中与相

关工种的协调、交接验

收和检查、质量通病的

预防和治理符合验收标

准的要求

课程内容项目一:钢筋混凝土柱施工(30学时)项目二:钢筋混凝土墙施工(12学时)

项目三:钢筋混凝土梁板施工(26学时)项目四:钢筋混凝土楼梯施工(12学时)项目五: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6学时)项目六:混凝土工程季节性施工(6学时)项目七:高层混凝土结构施工(22学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实训中心

教学媒介教材、视频录像、照片、施工机械

教学组织形

式与方法课堂讲授、现场参观实习、试验室操作、实训、顶岗实训

学业评价考试(30%)+实训环节(50%)+平时成绩(20%)

表4-3基础工程施工课程开发示例

课程(学习

领域)名称

基础工程施工课程代码411B04 课程定位单项职业能力学习领域(核心课程)先修课程

建筑力学、建筑识图与

构造、建筑结构基础建议课时152 学分8.5

学习(参考)资料《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相关原理、概念、规范、标准等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常见的地基基础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施工生产一线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知识目标:熟练识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熟悉土方开挖与回填压实的一般要求;掌握基坑开挖、支护及降水的施工方法;掌握浅基础和桩基础的设计及施工工艺;了解各种地基处理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做常规土工试验;能够制定工程现场场地平整、基坑开挖与回填压实的施工方案;能够设计浅基础和桩基础;能阅读并编制桩基础施工方案;能对基础工程进行质量验收;能熟练描述地基处理方案。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独立思考、勤奋工作、“安全第一”的意识;认真、细心做事的态度和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

典型工作任务

描述:岩土工程勘察;土石方工程施工;基坑工程施工;浅基础设计与施工;桩基础设计与施工;地基处理

工作对象

工作内容

工作要求

工具方法组织形式

土的物理、力

学性能指标

测定;土石方

工程施工;边

坡稳定;基坑

开挖与支护;

地下水降水;

基础设计、施

工;地基处理

土工试验仪器、土工

试验指导书、《岩土

工程勘察规范》、《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

范》、《建筑地基基础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地基处理和

基坑工程的标准规

范、各类基础模型、

案例

土工试验方

法;土石方开

挖与回填方

法;基坑开挖、

支护、降水方

法;施工方案

编制方法;基

础施工方法;

质量验收方

法;地基处理

方法

计算土石方工

程量,确定开

挖方法;确定

边坡系数或基

坑支护形式;

验槽;编制基

础施工方案,

并按照方案进

行施工;编写

验收方案进行

检查验收。

熟练阅读工程地质勘

察报告;掌握场地平

整、土方开挖和回填

压实的施工方法;熟

悉基坑开挖、支护和

降水的施工技术;掌

握浅基础和桩基础的

设计、施工工艺等;

掌握地基处理方法;

课程内项目一:岩土工程勘察(20学时)项目二:土石方工程施工(24学时)项目三:基坑工程施工(36学时)项目四:浅基础设计与施工(26学时)项目五:桩基础设计与施工(36学时)项目六:地基处理(10学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土工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地

教学媒介教材、多媒体、视频录像、现场照片、试验仪器

教学组织形

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现场参观实训、观看录像、实验室操作

学业评价考试(30%)+平时成绩(20%)+试验操作(20%)+实训(30%)

表4-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开发示例课程(学习

领域)名称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代码411B05

课程定位

单项职业能力学习

领域(核心课程)先修课程

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力学、

建筑结构基础、建筑识图与构

建议课时76 学分 4 学习(参考)资料

《建筑施工技术》姚谨英主编,

《建筑施工组织》危道军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课程目标

砌体结构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施工方案的确定,施工准备、砌体砌筑,质量检查与验收;涉及到工程图识读、原材料进场准备、刚性基础施工,墙体砌筑,设置圈梁、构造柱等多项工作内容,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施工及验收标准及规范。

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砌体结构施工方面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全面学习和理解砌体工程施工方案的合理选择,掌握施工顺序、工艺、质量控制和验收规范。同时了解国内外砌体结构的施工新技术、新工艺。

能力目标:掌握砌体材料性能标准,能够组织材料进场和砌体工程施工,理解和掌握圈梁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115.8亿元,其中国内游客136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l06.7亿元,同比增长33.8%,接待海外游客44.2万人次,同比增长30.8%,创汇13亿美元,

同比增长35.94%,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3.嘉兴独特的优势和条件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创示范提供了良好

单元三: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单元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发展背景 威海作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之一,借助比邻韩国、日本的地理优势,电子制造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到2006年6月,威海的电子企业已超过3000家。伴随着电子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国外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行业背景下,现有的和新诞生的电子生产企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技能专门人才严重不足,这就为我院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并为该专业培养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二)专业发展背景 2005年,我院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山东省制造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作为院级重点专业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多年办学过程中积累了高职教育的丰富经验,具有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优势。连续三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就业的对口率也在90%以上,就业地区大多位于山东省沿海发达城市,一些大中型中外资企业如青岛海尔、烟台福士康等连续3年

在我院招聘该专业毕业生,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受到了用人企业的广泛欢迎。通过该专业的建设,可进一步带动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中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形成示范效应,并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二、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三年重点建设,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成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国内一流的国家级示范专业。 在课程建设方面,三年内建设该专业网络课程5门,优质核心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 在实训条件方面,将校内电子与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能够满足专业理论和实习实训课“一体化”教学需要,具有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开放型的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建立8个稳定的能够充分满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需要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国家承认的大专院校

国家承认的大专院校 高职(专科)院校(共1288所) 北京市(24所)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吉利大学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北京汇佳职业学院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 北京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 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天津市(26所)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天津市职业大学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 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青年职业学院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河北省(58所)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泊头职业学院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 冀中职业学院

专业群建设方案框架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二)建设基础 (三)专业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基本思路 (二)建设目标 总目标 具体目标 (三)预期效益 三、重点建设内容 (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1天) 1.专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制定未来三年专业结构调整规划。建立健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2.专业群构建。职业院校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每个专业群由3-5个(中职3个、高职5个)以上专业组成。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3.特色专业群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确定自身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群,并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以此带动区域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加强特色专业群核心专业建设,核心专业应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教学水平较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强、与产业对接紧密、在专业群中具有引领和核心作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2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群内各专业特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群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既能实现群内资源共建共享,又能体现产业岗位细化的前瞻性。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协同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推进专业群评价模式改革,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实施具有专业群特色的“双证书”制度。 2.课程体系改革。按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注重群内相通或相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课程建设,系统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加强群内专业课程内容整合,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

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方案

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方案(V0.1) 二〇一九年八月

文档版本记录

目录 第1章背景 (5) 第2章需求分析 (6) 2.1在线教育基础环境 (6) 2.2外界了解学校的途径 (6) 2.3家长、学生、老师关心的问题 (6) 2.4在线教育 (7) 第3章总体设计 (8) 3.1设计思路 (8) 3.2建设目标 (8) 3.3设计原则 (8) 3.4设计依据 (9) 3.5总体框架 (9) 3.1建设内容 (10) 第4章网站站群服务 (10) 4.1建设目标 (10) 4.2总体架构 (10)

4.4网站站群系统 (12) 4.5网站界面 (15) 第5章基础数据服务 (16) 5.1系统概述 (16) 5.2系统架构 (16) 5.3功能设计 (17) 第6章在线课程服务 (17) 6.1系统概述 (17) 6.2系统架构 (17) 6.3功能设计 (17) 第7章成绩查询服务 (20) 7.1系统概述 (20) 7.2功能设计 (20) 7.2.1基本功能 (20) 7.2.2服务功能 (21) 7.2.3数据库功能 (21) 第8章在线支付服务 (22)

8.2功能设计 (22) 第9章信息安全 (22) 9.1建设目标 (22) 9.2建设内容 (22) 9.3总体框架 (24) 第10章运维服务 (25) 10.1建设目标和范围 (25) 第11章数据灾备 (26) 11.1.1灾难备份概述 (26) 11.1.2本地灾备 (27) 第12章实施进度计划 (29) 第13章项目组织实施及质量保证 (30) 13.1项目组织与管理机构 (31) 13.2项目实施管理 (31) 13.3过程定义 (32) 13.3.1定义方法 (32) 13.3.2阶段定义 (33)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述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是我院省级示范院校建设方案的项目之一。物流管理专业是在进行充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基础上于2006年设置的一个新专业,同时也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在2010年成功申报为陕西省省级重点专业,本专业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物流行业变化的需要,立足于西安、辐射西北、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物流平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胜任货运代理、运输业务、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操作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自2006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三年制高职学生,至今已有06、07、08、09、10、11级在校生共计681。物流管理专业经过五年的建设,本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主动适应,整体优化,定位准确”的办学特色。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程教学改革,专业办学特色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五年来,为西北地区物流产业输送了334名优秀人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陕西地区的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他们大多数人是物流企业生产一线的骨干,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 本专业教师团队共有2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24%,中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62%,初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14%。其中,还聘请物流相关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来校授课,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兼职教师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达33%。 二、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分析 陕西省物流业近年来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总体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陕西省全社会物流总额达12500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600亿元,这两项指标自2005年以来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7.3%和14%。2009年陕西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

培训中心建设思路及方案

辉县市职业中专 培 训 中 心 建 设 思 路 及 方 案 电器专业组

一、培训中心建设的整体目标 培训中心建设的目标是要建设一个电工电子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快电子技术人才培养周期,为国家的电子产业培养急需的大批职业技术人才,为农村和社会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基地。探索掌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的转变,培养大批掌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的中、高级层次的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满足社会日益紧缺的新型电子产业及现代电子产品维修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目标,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应用”为主旨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以“能力为主、需要为准”为原则,进行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培训中心的建设,达到培养的人才和社会、市场、企业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于国家建设的能力。 二、培训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 现代电子企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比较强的人,这些能力包括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一定的专业动手能力、处理不同任务的协调能力、处理偶然事件的能力、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有的岗位不一定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需要更多的是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需要的是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践操作训练是培养这些综合性的能力的最好手段和方法。改变传统的

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和实训操作能力训练为辅的模式,大胆采用以实训操作训练为主线,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训操作教学模式,即实训操作需要什么知识,理论教学才教什么知识。依据这个原则,对市场进行调查,再依据市场需求建设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培训中心。 三、我县发展概况 坚持“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思路,把工业发展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县级热电、重工、冶金工业基地。全县各大企业进入强势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发展势头下,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适应企业发展,许多企业职工、社会学员也来学校学习新知识,培训新技能。 四、培训中心建设及使用现状 学校现有的电工电子培训中心除了示波器、晶体管图示仪、函数信号发生器、频率计、直流稳压电源、各种仪表等以外,共有5个大型实训室,分别是: ◆电气装配实训室 ◆电工技术实训考核室 ◆维修电工实训考核室 ◆电视技术操作实训室 ◆制冷操作实训室

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方案

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方案(V0.1) 二〇二〇年五月

文档版本记录

目录 第1章背景 (5) 第2章需求分析 (6) 2.1在线教育基础环境 (6) 2.2外界了解学校的途径 (6) 2.3家长、学生、老师关心的问题 (6) 2.4在线教育 (7) 第3章总体设计 (8) 3.1设计思路 (8) 3.2建设目标 (8) 3.3设计原则 (8) 3.4设计依据 (9) 3.5总体框架 (9) 3.1建设内容 (10) 第4章网站站群服务 (10) 4.1建设目标 (10) 4.2总体架构 (10)

4.4网站站群系统 (12) 4.5网站界面 (15) 第5章基础数据服务 (16) 5.1系统概述 (16) 5.2系统架构 (16) 5.3功能设计 (17) 第6章在线课程服务 (17) 6.1系统概述 (17) 6.2系统架构 (17) 6.3功能设计 (17) 第7章成绩查询服务 (20) 7.1系统概述 (20) 7.2功能设计 (20) 7.2.1基本功能 (20) 7.2.2服务功能 (21) 7.2.3数据库功能 (21) 第8章在线支付服务 (22)

8.2功能设计 (22) 第9章信息安全 (22) 9.1建设目标 (22) 9.2建设内容 (22) 9.3总体框架 (24) 第10章运维服务 (25) 10.1建设目标和范围 (25) 第11章数据灾备 (26) 11.1.1灾难备份概述 (26) 11.1.2本地灾备 (27) 第12章实施进度计划 (29) 第13章项目组织实施及质量保证 (30) 13.1项目组织与管理机构 (31) 13.2项目实施管理 (31) 13.3过程定义 (32) 13.3.1定义方法 (32) 13.3.2阶段定义 (33)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亿元,其中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亿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 现有基础与优势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质量监控、技术支持、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该专业已为社会培养电子信息人才335人,目前在校生269人。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和院级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带动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与应用、通信技术等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优势共享、资源共享、良性发展的专业群,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提供了优质服务,促进了日照等周边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专业现有基础和优势如下: 1.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校内专任教师3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5人,双师素质教师28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1人。骨干教师先后获得厅级、院级“优秀教师”、“师表奖”、“金牌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另外,在相关的企业中聘请10名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使专业具有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达到了21.7%。 2.建成了模拟生产现场环境的校内实训场围绕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维护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包括电子技术应用、单片机系统的开发应用、物流控制系统、通讯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在内的16个实训室,仪器设备价值1600余万元。学生的实训按企业实际生产流程进行,使学生得到了准实战锻炼。 3.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校外实习实训及时到位近年来,建立了包括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日照港通公司、东营盛泰集团、兖州太阳纸业、日照比特等大中型企业在内的2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各实训基地技术力量雄厚,装备先进,管理水平高,企业效益好,具备常年接受学生实习任务的能力。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学校与这些企业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实现了学生“顶岗实习”的目标,根据产学结合协议,这些企业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及教师实践锻炼场所,协助做好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4.“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成效显著根据培养目标、专业特点、专业方向及对应的素质与能力、技能要求,将整个教学周期分成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训练四大模块,各教学模块之间相互

专业群建设方案参考

专业群建设方案参考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建设方案 3.5.1 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建设 2.项目组主要成员 邱寄帆(负责人)、王海春、魏中、高枫、王津 3.服务的产业 主要面向信息技术产业和以航空工业为重点的国防科技工业,重点面向提供计算机应用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产业。 4.专业群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可视化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等(*为本项目重点建设专业)。 3.5.2 项目建设背景 1.国家以信息产业为龙头带动工业化进程 21世纪将是信息化的世纪,信息产业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和最有发展力的产业。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技术,而且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网络与软件技术已成为区域优先建设与发展的专业。 2.专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四川省提出,要加强工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以高新技术、先进技术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为基础,构建新型工业结构。今后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是把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实现“工业强省”的目标。这其中,信息产业成为了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将加快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加快工业的改组改造和结构升级。然而,我省目前适应支柱产业发展的人才短缺,特别电子信息类中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据统计,目前我省劳动力市场对计算机类相关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达10万人。 成都、绵阳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四大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之一,信息技术企业相对集中,产业链较为完整,具有相当的规模和配套能力。在软件外包方面,目前国家已将成都列为全国五大软件外包基地之一。根据对在川军工企业和其它电子信息企业的走访调查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预测,“十一五”期间,四川地区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将大大增加。特别是银海公司、北京中讯公司、迈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相关网络与软件技术企业入驻成都高新区,形成了以网络、软件技术等为重点的相关高新技术公司群体。 网络技术属于先进技术应用的行业,随着互联网技术和3G等通讯技术的发展,对这类技术服务人才的需求是相当大的。因此,四川省有3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3.航空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对人才的行业需求 从服务面向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既要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技术发展的需求,也要积极服务于航空行业和国防工业的需求。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先进制造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

电子电工专业建设方案

电子电工专业建设方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思路与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电子产品对组成零件的加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电子制造方法已不能满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部门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开发设计一大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现代化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同时一些现代化的先进设备被引进和使用。开发设计、引进和使用这些现代化的先进设备,不仅需要科技开发的研究型、设计型人才,更需要一大批能在生产、制造、管理、维护和服务第一线懂技术、会管理、能操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面对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子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针对《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今后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作出修改调整: (1)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改进组织方式,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增加综合性、开放性、设计性、个性化实验内容和实践项目。 (2)为了满足人才的全面发展以及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适应学生就业、升学等多元化要求,适当增加文化科学基础及人文、社科类教学内容。 (3)为了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实际以及个性化发展的要求,适当增加教学计划的弹性,给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可以通过增加专业方向,采用模块式课程及模块化教学内容,配合弹性计划以适应学生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的需要。 (4)为更进一步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从内容、体系、组织方式、训练模式、考评手段等多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实验、实践、实训教学。

2015-2016年中国专科院校排名100强

2015-2016年中国专科院校排行榜100强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综合性的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是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评价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中介性实体机构。中心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图书情报研究所、数学与统计学院等单位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组建而成,是一个文理交叉的跨学科重点研究基地。自2004年起,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开始按年度连续发布《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日前,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隆重推出《2015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这是RCCSE连续第12次发布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这一结果是各种中国大学评价中评价指标最系统全面、评价思想最科学先进、评价方法最合理严谨、评价结果最准确权威的。 本次大学评价的院校对象为国内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院校(不含军事类院校和港澳台地区高校),总计达到2524所,其中含923所普通本科院校(包括134所重点大学,652所一般大学,137所民办本科院校)、279所独立学院、1322所高职高专(包括305所民办高职高专)。本次评价的专业对象共有496个本科专业。 本次评价最终获得了包括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本科院校竞争力总排行榜、中国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国独立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

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分类型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类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等14类共594个排行榜。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赣府厅发[2016]65号)和《江西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赣教发[2014]6号)文件要求,对接江西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布局,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省教育厅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实施“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以下简称“特色专业群”)。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题,以专业对接产业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一批深度融入产业链、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特色专业群,推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更好地服务“全面同步小康”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由3个及以上专业或专门化方向组成的、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工作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一个集合。特色专业群建设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 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2. 服务需求、优化结构。依托产业办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不断增强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围绕本地区或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与行业特色,本着同一区域学校间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差别化竞争的理念,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结构。以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品牌专业或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带动相关、相近专业的共同发展,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增强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3.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引导职业学校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的基础上,整合现有专业建设资源,推动相关专业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效益。特色专业群建设要注重凸显、放大“群”效益。要根据专业群建设的需要,利用专业之间的互为促进、互为带动、互补共享的关联性,对专业群所涉及专业的组织管理、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硬件设施、校企融合等进行整合,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拓宽服务面向,增强社会适应性,增强职业学校办学活力。 三、建设目标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从2016年开始实施,2017年遴选立项20个专业群,2018年遴选立项10个专业群,三年内建设30个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建设期为三年。充分发挥特色专业群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建设内容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亿元,其中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亿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 调 研 报 告 九江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二零一六年四月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项目负责人:金春花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项目成员:李美长舒展熊凡陶炎芬

一、调研简介 (1) (一)调研的对象与范围 (1) (二)调研的专题内容 (1)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分析 (2)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总量需求分析 (2)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及能力需求分析 (3)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信息产业发展适应性调查分析 (7)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和不足 (10)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六大优势 (10) (二)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 (10)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2) 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13) (一)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对产业和行业的依存度 (13) (二)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13) (三)积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切实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4) 五、调研总结 (10)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教学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体现“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自主学习、开拓创新和积极实践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较高质量的制定出具有九江职业大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好的进行专业建设和更准确的进行专业定位,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学生健康成长及终身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及“九江职业大学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我院特组织专门的调研小组对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研简介 (一)调研的对象与范围 调研的对象主要以发达地区电子企业、九江地区电子企业、九江职业大学历届优秀毕业生代表、省内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电子教研室、省内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电子教研室等为主体。调研的对象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行业的人才需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业岗位及能力需求、当前高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存在的差距和办学优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调研的专题内容 1.企业专业调研内容 本次专题调研选择了广州世沃电子有限公司、九江旭阳雷迪高科技有限公司、海麟拓邦乐群(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对毕业生基本素质的要求;企业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企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需求等内容展开调查。 2.高职院校专业调研内容 本次高职院校专业调研选择了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两所省内的国家级示范级性高职院校和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的电子教研室作为学习对象,就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如何构建、校外实习实训如何安排、生源的复杂化专业教学如何展开、基于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如何培养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 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群建设方案

目录 一、需求论证 二、建设目标 三、建设思路 四、建设内容 五、保障措施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需求论证 (一)产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包括范围江苏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围绕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十三五”期间丹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丹阳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继续发展以工程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等产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截止2015年末,有规模的机电类企业达2000多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品120个,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好,不断提高学生质量,是我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使命。 (二)社会需求 据丹阳市统计局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丹阳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14年增长了%;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最为短缺。 目前丹阳机电行业从业人员超过万,每年中级技工需要3000多人,高级技工需要1000多人。而丹阳市每年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只有270人左右,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改装、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数控维修、车工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网站平台建设方案-网上培训平台建设方案

网站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1.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4) 1.1企业网站的作用 (4) 1.2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向 (5) 1.3网站——现代企业的现代“门户” (6) 1.4综合性门户网站建设现状分析 (6) 2. 网站规划论述 (7) 2.1网站建设的目标 (7) 2.1.1树立企业形象,展示企业CI (7) 2.2.2 充分展示企业文化 (7) 2.2.3建立商务平台 (8) 2.2网站功能解决方案 (8) 2.2.1网站功能定位 (8) 2.2.2网站功能需求概述 (9) 2.2.3网站技术实现及功能模块内容 (9) 2.3网站页面设计规划 (13) 2.3.1整体页面规划 (13) 2.3.2首页设计 (13) 2.3.3内页设计 (13) 2.3.4图片的应用 (14) 2.3.5 图片处理 (14) 3. 网站建设定位 (14) 4.网站建设项目实施准则 (15) 4.1先期信息搜集整理和准备 (15) 5.2整体规划 (15) 5.3文件开发标准 (16)

5.4人机界面设计溶合 (16) 5.项目预算与实施 (16) 5.1项目预算 (16) 5.2项目开发控制 (17) 5.3项目实施 (18) 5.3.1实施准备 (18) 6.3.2 项目进度 (18) 6.网站推广 (18) 6.1网络推广现状 (18) 6.2网站推广计划 (19) 6.2.1搜索引擎加注推广 (19) 6.2.2网络广告推广 (22) 6.2.3借助传统媒体的普及效应 (23) 6.2.4目标邮件组、BBS宣传 (23) 6.2.5网上活动不断推出 (23) 附件:北京凯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维护服务手册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业群建设方案

电子商务专业及辐射带动的专业群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个全新专业,它培养的人才应当既熟悉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又掌握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既具有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又熟悉商务运作流程。因而在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学校层次中,如何把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如何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课程体系改革,已成为创国家示范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一、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行业背景和依据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数字化、信息化的生存模式使整个世界的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形态。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逐步从探索走向规范、务实,从建立电子商务示范工程、规范电子商务运行机智、制订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入手,以多角度、多层次的渠道加快电子商务建设。然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人才培养的严重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如何培养出满足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如何构架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等问题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培养与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相一致的电子商务人才。为此。我们通过对省内多家企事业单位和公司进行调研,经过详细分析研究,其结果显示了如下特征: 1、电子商务的急剧发展,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的严重短缺,将带来电子商务业界一场空前激烈和白热化的人才竞争。中、初级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匮乏将日益突出,这为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2、据《2009年阿里巴巴企业名录》统计:我国第三季度31个省市共有201万家企事业单位。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已经通过互联网拓展营销渠道、开展网上贸易;国际贸易中80%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预计未来10年内,我国大约需要200万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这类人才必须精通英语、懂得基本经贸理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并且随着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考试在全国的开展,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已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3、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其专业涉及到经济、管理、信息、计算机等多门学科。高等院校和高职学校,易于合理整合学校资源,配备专业教师,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高职学校将在未来的时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校建设示范性电子商务专业,不仅能满足淮南本地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而且还能对营销、物流、会计等相关专业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