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0-变量定义和循环控制

Day10-变量定义和循环控制
Day10-变量定义和循环控制

Day10-pl/sql变量和控制语句

pl/sql基础知识--定义并使用变量

介绍

在编写pl/sql程序时,可以定义变量和常量;

在pl/sql程序中包括有:

1、标量类型(scalar)(重点掌握)

2、复合类型(composite)(了解,不讲,看了不懂可以问,类似数组)

3、参照类型(reference)(重点掌握游标)

4、lob(large object)(存放大数据类型)

标量(scalar)--常用类型

在编写pl/sql块时,如果要使用变量,需在定义部分定义变量。

pl/sql中定义变量和常量的语法如下:

identifier [constant] datatype [not null] [:=value]

名称 [指定常量] 数据类型 [不为null] [:=(赋初值) | default(默认值) expr(指定初始值)]

说明:

identifier:变量名称

constant:指定常量。需要指定它的初始值,且其值是不能改变的。datatype:数据类型

not null:指定变量值不能为null

:=给变量或是常量指定初始值

default:用于指定初始值

expr:指定初始值的pl/sql表达式,可是文本值、其它变量、函数等。

标量定义的案例:

1、定义一个变长字符串

v_ename varchar2(10);

2、定义一个小数范围-9999.99~9999.99

v_sal number(6,2);

3、定义一个小数并给一个初始值为5.4 :=是pl/sql的赋值号

v_sal2 number(6,2):=5.4

4、定义一个日期类型的数据

v_hiredate date;

5、定义一个布尔变量,不能为空,初始值为false

v_valid boolean not null default false;

特别说明:

pl/sql在定义一个变量的时候,

如果要赋初值,则需要使用:=,

如果只是= 则是用于判断两个值是否相等。

标量(scalar)使用标量

在定义好变量后,就可以使用这些变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pl/sql块为变量赋值不同于其它的编程语言,需要在等号前加冒号(:=)

案例:以输入员工号,显示雇员姓名、工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03)为例。

说明变量的使用,看看如何编写?

标量(scalar)--使用%type类型

对于上面的pl/sql块有一个问题:

就是如果员工的姓名超过了5字符的话,就会有错误,

为了降低pl/sql程序的维护工作量,可以使用%type属性定义变量,这样它会按照数据库列来确定你定义的变量的类型和长度。

我们看看这个怎么使用:

%type类型使用的基本语法:

标识符名表名.列名%type;

复合变量(composite)--介绍(希望掌握)

用于存放多个值的变量。常用的包括:1、pl/sql记录;2、pl/sql表

复合类型--pl/sql记录

类似与高级语言中的结构体,需要注意的是,当引用pl/sql记录成员时,必须要加记录变量作为前缀(记录变量.记录成员)如下:

复合变量定义基本语法:

type 自定义的pl/sql记录名 is record(

变量名变量类型,

变量名变量类型

);

//使用自定义的pl/sql记录

复合变量基本使用语法:

变量名自定义的pl/sql记录名;

请编写一个过程,该过程可以接收一个用户编号,并显示该用户的名字,薪水,工作岗位(注意:要求用pl/sql记录实现)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inEmpno(in_empno number) is

--定义一个记录数据类型

type my_emp_record is record(

v_ename emp.ename%type,

v_sal emp.sal%type,

v_job emp.job%type

);

--定义一个变量,该变量的类型是my_emp_record

v_emp_record my_emp_record;

begin

select ename,sal,job into v_emp_record from emp where empno=in_empno; dbms_output.put_line('名字:'||v_emp_record.v_ename||' 工资:

'||v_emp_record.v_sal||' 职位:'||v_emp_record.v_job);

exception

when no_data_found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你的输入有误!');

end;

/

复合类型--pl/sql表(了解即可)

相当于高级语言中的数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高级语言中数组的下标不能为负数,而pl/sql是可以为负数的,并且表元素的下标没有限制。(可以理解为是oracle下的数组)实例如下:

复合类型pl/sql表的基本语法:

type 自定义的pl/sql表名 is table of 对应表.列名%type

index by binary_integer;

//使用自定义的pl/sql表

变量名自定义的pl/sql表名;

declare

type sp_table_type is table of emp.ename%type

index by binary_integer;

sp_table sp_table_type;--定义一个变量:sp_table类型

begin

select ename into sp_table(-1) from emp where empno=7788;

dbms_output.put_line('员工名:'||sp_table(-1));

end;

说明:

sp_table_type 是pl/sql表类型

emp.ename%type 指定了表的元素的类型和长度

sp_table 为pl/sql表变量

sp_table(0) 则表示下标为0的元素

参照变量--介绍(重点,必须掌握)

参照变量是指用于存放数值指针的变量,通过使用参照变量,可以使得应用程序共享相同对象,从而降低占用的空间。在编写pl/sql程序时,可以使用游标变量(ref cursor)和对象类型变量(ref obj_type)两种参照变量类型。

游标变量

通过游标可以取得返回结果集(这个结果集,往往是select语句的结果)的任何一行数据,从而提供共享的效率。

参照变量--游标(ref cursor)使用

定义游标基本语法:

type 自定义游标名 is ref cursor;

变量名自定义游标名;

打开游标基本语法:

open 游标变量 for select 语句;

取出当前游标指向的行基本语法:

fetch 游标变量 into 其它变量;

判断游标是否指向记录最后基本语法:

游标变量%notfound

参照变量--游标(ref cursor)变量

使用游标时,当定义游标时不需要指定相应的select语句,但是当使用游标时,(open时)需要指定select语句,这样一个游标就写一个select语句结合了。

实例如下:

1、请使用pl/sql编写一个过程,可以输入部门号,并显示该部门所有员工姓名和他的工资。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test_cursor(in_deptno in number) is --定义一个记录数据类型

type my_emp_record is record(v_ename emp.ename%type,v_sal emp.sal%type);

--定义一个变量,该变量的类型是my_emp_record

v_emp_record my_emp_record;

--先定义一个游标变量类型

type my_emp_cursor is ref cursor;

--定义一个游标变量

v_emp_cursor my_emp_cursor;

begin

--打开游标,执行语句

open v_emp_cursor for select ename,sal from emp where

deptno=in_deptno;

--取出游标指向的每行数据,使用循环语句取出

loop

fetch v_emp_cursor into v_emp_record;--会引起游标向下走

--判断当前游标是否到达最后

exit when v_emp_cursor%notfound;--判断游标是否为空,为空时退出循环

dbms_output.put_line('姓名:'||v_emp_record.v_ename||' 工资:'||v_emp_record.v_sal);

end loop;

--关闭游标[游标使用完后,一定要关闭,避免资源浪费]

close v_emp_cursor;

end;

/

2、在1基础上,如果某个员工的工资低于200元,就增加100元。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test_cursor(in_deptno in number) is --创建一个记录数据类型

type my_emp_record is record(v_ename emp.ename%type,

v_sal emp.sal%type,

v_empno emp.empno%type

);

v_emp_record my_emp_record;

--创建游标

type my_emp_cursor is ref cursor;

v_emp_cursor my_emp_cursor;

begin

open v_emp_cursor for select ename,sal,empno from emp where deptno=in_deptno;

loop

fetch v_emp_cursor into v_emp_record;

exit when v_emp_cursor%notfound;

--判断工资低于200的人,加100块

if v_emp_record.v_sal<200 then

v_emp_record.v_sal:=v_emp_record.v_sal+100;

update emp set sal=v_emp_record.v_sal where

empno=v_emp_record.v_empno;

end if;

dbms_output.put_line('姓名:'||v_emp_record.v_ename||' 工

资:'||v_emp_record.v_sal);

end loop;

close v_emp_cursor; end;

/

pl/sql的循环控制语句

pl/sql进阶--控制结构

在任何计算机语言(c,java,c#,c++)都有各种控制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顺序控制结构..)在pl/sql中也存在这样的控制结构。

条件分支语句

pl/sql中提供了三种条件分支语句

if--then,

if--then--else,

if--then--elsif--elsif—else

这里我们可以和java语句进行一个比较。

简单的条件判断if--then

基本语法:

if 条件表达式 then

执行语句...;

end if;

编写一个过程,可以输入一个雇员名,如果该雇员的工资低于2000,就

二重条件分支if--then--else

基本语法:

if 条件表达式 then

执行语句;

else

执行语句;

end if;

?编写一个过程,可以输入一个雇员名,如果该雇员的补助不是0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100;如果补助为0就把补助设为200;

多重条件分支if--then--elsif--else

基本语法:

if 条件表达式 then

执行语句;

elsif 条件表达式 then

执行语句;

else

执行语句;

end if;

?编写一个过程,可以输入一个雇员编号,如果该雇员的职位是PRESIDENT 就给他的工资增加1000,如果该雇员职位是MANAGER就给他的工资增加

循环结构--loop

loop是pl/sql中最简单的循环语句,这种循环语句以loop开头,以end loop 结尾,这种循环至少会被执行一次。

基本语法:

loop

执行语句;

exit when 条件表达式;

end loop;

请编写一个过程,可以输入用户名和添加用户的个数n;循环添加n个用户到users

表中,用户编号从1开始增加,直到n

循环语句--while循环

基本循环至少要执行循环体一次,而对于while循环来说,只有条件为true

时,才会执行循环体语句,while循环以while..loop开始,以end loop结

束。

基本语法:

while 条件表达式 loop

执行语句;

end loop;

10个用户到users表中,用户编号从11开始增加。

/

看下面题判断是否正确

下面的过程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该怎么改?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sp_pro6(spName varchar2) is

v_test varchar2(40);

v_test:='aaa';--赋初值需在定义时就直接赋值,或在定义之后在begin中进

行赋值。

begin

dbms_output.put_line(v_test);

end;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sp_pro6(spName varchar2) is

v_test varchar2(40):='aaa';

begin

spName:='你好';--spName为传入变量,不能重复赋值。

dbms_output.put_line(v_test||spName);

end;

说明:

1、在is--begin之间只能定义变量类型同时初始化赋值,或定义变量类型后在begin内进行赋值,不能在定义变量类型之后再对变量赋值。

2、传入的参数变量不能在存储过程中再次赋值。

循环语句--for循环

基本for循环的基本结构如下:

begin

for i in reverse 1..10 loop

insert into users values(i,'htf');

end loop;

end;

基本语法:

for 变量 in reverse 开始值..结束值 loop

执行语句;

end loop;

我们可以看到控制变量i,在隐含中就在不停的增加

注意:推荐使用loop循环结构,不推荐使用for循环。

顺序控制语句--goto,null

1、goto语句

goto语句用于跳转到特定标号去执行语句,注意由于使用goto语句会增加程序的复杂性,并使得应用程序可读性变差,所以在做一般应用开发时,建议大家不要使用goto语句。基本语法如下:goto lable,其中lable是已定义好的标号名。

基本语法:goto 标号;

标号定义:<<标号>>

例:

declare

i number:=1;

begin

<>

loop

dbms_output.put_line('输出i='||i);

if i=12 then

goto end_loop;

end if;

i:=i+1;

if i=10 then

goto start_loop;

end if;

end loop;

<>

dbms_output.put_line('循环结束');

end;

--输出1至12 循环结束。

2、null

null语句不会执行任何操作,并且会直接将控制传递到下一条语句。使用null 语句的主要好处是可以提高pl/sql的可读性。

例:

declare

v_sal emp.sal%type;

v_ename emp.ename%type;

begin

select ename,sal into v_ename,v_sal from emp where empno=&no;

if v_sal<3000 then

update emp set comm=sal*0.1 where ename=v_ename;

else

null;

end if;

end;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1、下图是某实验小组做的“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①实验中要求必须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②分析甲、乙两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 。 ③分析乙、丙两次实验现象,能否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为什么? 。 ④分析甲、丁两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 。若小华选用正确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下表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数据在所给坐标中作出摩擦力的大小f 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N 之间的关系图象。 ③根据图像可以得出f 与N 的关系是_______。 2、小明同学利用砝码、小桌、装有沙子的容 器等实验器材,做“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 实验,如图20甲所示. (1)保持小桌对沙子的压力不变,改变小 桌与沙子的接触面积,小明发现接触面积越大.小桌陷入沙子越浅,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有关. (2)保持小桌与沙子的接触面积不变,改变小桌对沙子的压力,小明发现压力越大,小桌陷 入沙子越深,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有关. (3)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来的. (4)小明将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20乙所示,比较甲、乙两种情况后,小明认 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请对此结论作出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10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 此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比较图①②③,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 小与 因素有关。 (2)在图③与图④中保持了 不变, 得到的结论是浮力大小与 有关。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 。请再举一个应用这种研究方法的实验: 。 (2)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得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 ① ② ③ ④ 图10

控制变量法及其在初中物理中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及其在初中物理中的运用 揭东县地都镇金都初级中学郑瑞群 在日常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说,老师你讲的我都懂,可是一做习题我就不会。题目究竟是难还是容易呢?对中国学生来说,往往是再难的题老师讲过就容易,容易的题老师没讲过就难,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缺乏创造,缺乏学习、研究方法。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涉及到的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抽象、理想化、比较、类比、假说、模型、控制变量法等等。其中控制变量法几乎贯穿了整个物理教学和研究。控制变量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探索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得到了特别广泛的应用,许多物理概念或规律的探索和推导,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教学,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难度最大,所以老师怎样教好这一方法,学生怎样掌握好这一方法,并且在解题中灵活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能深层次地理解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将有助于解决物理教学中“深、难、重”的问题,也能最大程度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它在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理解控制变量法 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多个因素(变量)的共同作用,将使研究变得复杂,也很难分析、寻找、总结研究对象与各个因素(变量)之间的关系。于是,

应该寻找一种研究对象与影响其变化的单一因素(变量)关系的方法。 “控制变量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学习物理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 学习和理解控制变量法,不能把这个名称和这种方法生硬、突然地抛塞给学生,而应该在实验和科学方法教育中渗透进行,在学生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揭示,并加以分析、说明,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能运用控制变量法。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导电体的电阻的大小同导电体的哪些特性有关时,可先故意将横截面积、长度都不同的一根镍铬合金丝和一根铜丝分别串入接有小灯泡的直流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灯泡发光的亮度,并问学生:刚才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电阻大小与导电体的某个特性有关?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的结论当然是否定的。再用横截面积和长度都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串入上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能否说明电阻大小同导电体的某种特性有关,结论同样是不能。这时就可不失时机地问学生:“那么,我们应该取怎样的两根金属丝串入上述电路来做这个实验,以研究导电体的电阻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时向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几根金属丝让他们选择。学生经过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回答:应取两根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有的同学说:应取两根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还有的说应取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一根铜丝和一根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比较。这时,教师可适时指出上述几种方法都可以,同时指出要研究电阻的大小同导电物质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种类这三个因素任何一个因素间的关系,就要人为地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使它们相等,并指出这种实验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又如通过导体电流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这时应该控制电阻一定;通过导体电流的大小,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doc

1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 在初中物理学中,有许多探究性实验,常常要用到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此法不仅能较好地化解教学中的有些难点,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笔者撰此文,通过实例分析此法,以供参考。 一、“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方法分析 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如图1所示,可先控制电阻R不 变, 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依次发生变化,根据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关系得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然后再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 电阻的关系。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变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图1 保持一个定值,改变电阻的阻值,根据对应电流表的示数得出:在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从而总结出欧姆定律。 又如: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先控制电流与通电时间不变,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然后控制电阻与通电时间不变,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最后再控制电流与电阻不变,研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归纳总结出焦耳定律。 实验中,取R2=R3=R4=2R1,并将R1R2分别置于两个一端开口的密闭的有机玻璃盒内,将开口端用橡胶管与压强计相连,R1与R2串联如图2。接通电路后,电阻丝将盒内空气加热,通过压强计的液面差,可得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再将R1改换成R3,同时将R4与R2并联仍接入电路中如图3。因通过R3的电流是通过R2电流的2倍,通过压强计的液面差,可得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浅谈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科学教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的方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小学科学课中,加强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不紧能直观的对实验现象进行对比,还能提高学生的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科学素养。 下面我将分阶段年纪结合具体的课题来谈谈控制变量法怎么样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进行运用: 一、《怎样加快溶解》 师: 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加快溶解的方法,那么这些方法真的能让肥皂溶解得更快吗? 我们就以搅拌为例, 想想该怎么做呢? 生: 将肥皂放入水中, 然后仔细的观察看看。 师: 这样我们就能看到搅拌能使肥皂溶解得更快吗? 生: 我觉得应该把肥皂放在水中, 然后搅拌。 师: 就一个杯子, 然后搅拌, 就能看出搅拌能使肥皂溶解得更快吗? 要比出搅拌能使肥皂溶解得更快, 该怎么做呢?。 生: 用两个杯子, 放两块肥皂, 一个搅拌, 一个不搅拌。 (确定搅拌这个变量) 师: 如果两块肥皂不一样, 能不能看出搅拌的那块肥皂溶解得更快? 生: 应该放两块一样的肥皂。 师: 什么样才是一样的两块肥皂? 生: 形状、大小都一样。 师: 恩,对。想比出搅拌能使肥皂溶解的更快还要注意什么? 生: 也应该准备两个一样的杯子。 生: 还应该装入一样多的水。 生: 水的温度也应该是一样的。 师: 还有吗? 生: ?? 师演示, 把两块肥皂一先一后放在两个杯子里。 生(恍然大悟): 应该把两块肥皂同时放入两个杯子里。 师: 怎样能同时放入? 生: 一手拿一个, 数1—2—3, 同时松手。

(完整版)“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 在初中物理学中,有许多探究性实验,常常要用到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此法不仅能较好地化解教学中的有些难点,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具有积极 的意义。因此笔者撰此文,通过实例分析此法,以供参考。 一、“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方法分析 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如图1所示,可先控制电阻R 不 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依次发生变化,根据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关 系得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 比。然后再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 电阻的关系。 实验 中通过调节滑变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 图1 保持一个定值,改变电阻的阻值,根据对应电流表的示数得出:在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从而总结出欧姆定律。 又如: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先控制电流与通电时间不变, 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然后控制电阻与通电时间不变,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最后再控制 电流与电阻不变,研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归纳总结出焦耳定律。 实验中,取R 2=R 3=R 4=2R 1,并将R 1R 2分别置于两个一端开口的密闭的有机玻璃盒内,将开 口端用橡胶管与压强计相连,R 1与R 2串联如图2。接通电路后,电阻丝将盒内空气加热,通过 压强计的液面差,可得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再将R 1改换成R 3,同时 将R 4与R 2并联仍接入电路中如图3。因通过R 3的电流是通过R 2电流的2倍,通过压强计的液 面差,可得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图2 图3 二、控制变量法”在题目中的应用训练。 S P R R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能力

“控制变量法”巧应用 安居街小学李振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要求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将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在探究式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很多,其中“控制变量法”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那么如何使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呢? 一、让学生了解"控制变量法"的内涵 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例如在教学《电磁铁》一课中,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节数和绕线圈数有关。教材中没有提供可演示的和学生动手的实验。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强化科学方法的教学,在这节课上我为学生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电池若干、导线、铁钉(大小不一)、若干订书针。利用这些实验器材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呢,当导线粗细相同,绕线圈数相同,铁钉相同,观察电池节数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首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然后根据猜想设计实验,关键是要确定不变的因素和需要改变的因素,在一轮又一轮循序渐进的与学生交谈、与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共同来确定不变的因素和需要改变的因素。确定好以后学生就明白使用同一根导线,同一根铁钉,绕相同的圈数,把这些因素都控制起来,在这些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来研究电池的节数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这样学生就真正经历了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思维过程。最后再简述操作的具体过程。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学生就能自己讨论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得出结论。他们同时也体会到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并不难。自己也会用这种方法去研究问题而感到很自信。

初中化学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是一种重要的探究方法,当一种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时,往往采取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进行探究。下面就借助例题的解读,一起来学习如何应用这种探究方法。 例题(2013年山东青岛)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下图所示实验不 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是()。 A.甲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B.甲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C.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D.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解析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看铁只和 水接触时能不能生锈,而不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的关系;③中铁钉只和氧气接触,①中铁钉和氧气以及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③中铁钉没有锈蚀,而①中铁钉锈蚀,通过①③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与水接触。乙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和红磷未燃烧的对比,可以探究可燃物的燃烧与温度有关;乙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和水中白磷未燃烧的对比,可以探究可燃物的燃烧与氧气有关。答案选A。 变试题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某实 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经检验装置的气 密性良好。一段时间后观察:A处铁丝依 然光亮,B处铁丝表面出现锈迹,C处铁 丝依然光亮,D处铁丝表面灰暗。该实验 说明铁生锈主要与和有关。B、D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解析A处的铁丝只与干燥的氧气接触,没有生锈;B处的潮湿铁丝既与氧气接触又与水接触,铁丝生锈了;C处铁丝只与水接触,没有生锈。对照A、B可知,铁生锈主要条件之一是与水接触;对照B、C可知,铁生锈主要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D处的铁丝暴露在空气中既与氧气接触又与水接触,但是与B相比较只是表面灰暗,主要原因是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同,由此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氧气的浓度 越大,铁生锈的速率就越快。 答案氧气水氧气的浓度 拓展题甲、乙两位同学发现长时间佩戴的铜质眼镜架上出 现了一些绿色的锈迹,经查阅资料得知,铜锈的化学成分是碱 式碳酸铜[Cu2(OH)2CO3]。他们依照钢铁生锈的研究方法设计 如下实验(如右图所示):①将光亮铜片部分浸入蒸馏水中;②将光亮铜片究全浸入煮沸过的蒸馏水中;③将光亮铜片放在干燥的空气中。请回答: (1)推测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铜锈的是(填写序号)试管内的铜片。 (2)根据上述实验,甲同学认为:铜的锈蚀是铜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填写“是”或“否”),原因是。 解析铜绿Cu2(OH)2CO3由Cu、O、H、C四种元素组成,故铜的锈蚀条件是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共同接触。根据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和铁生锈的条件是水和氧气的共同作用考虑,①试管中有水且敞口放置,其中铜片与水、二氧化碳、氧气都接触,满足锈蚀条件;而②试管中铜片只与水接触,缺氧气、二氧化碳,③试管中铜片与氧气、二氧化碳接触,缺水,因此①试管中的铜片会生锈。 答案⑴①⑵否铜绿由Cu、O、H、C四种元素组成,故其锈蚀条件除了水、氧气外,还必须有CO2

初中物理专题 方法题(法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杨仕明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最常见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实验探究题时,运用“控制变量法”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解决。 一、在实验设计题中的应用 例1.请你设计一个探究“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否有关”的实验。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评析:当探究的问题为“一个因素与几个因素的关系”时,同时研究是非常复杂的,必须利用“控制变量法”。这种方法在实验设计题中经常用到。 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探究是否与速度有关,需要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观察滑动摩擦力变化的情况,从而探究出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否有关。物体运动速度可以通过拉物体的快慢解决,物体选用木块,滑动摩擦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得。 设计方案: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木块、木板。 实验步骤:(1)将木板水平放置,木块置于其上,通过细线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2)以再大、更大的速度重复上述实验过程,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F3;(3)分析实验数据F1、F2、F3,得出结论。 二、在实验分析题中的应用 例2. 在学习吉它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 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他们又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你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有关,为了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2-03-05T13:52:13.210Z 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2年第32期供稿作者:石焕发[导读] 在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 广西柳州三江县民族实验学校石焕发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也是初二学生接触物理学以来碰到的第一种探究方法。就学生能力而言,对此法的理解能力还是有限的,如果掌握不好,就会影响到后面很多物理知识的学习及应用。本文就它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探讨。 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为了研究某物理量同影响它的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将另外两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一因素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 首先,在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如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等,这一方法贯穿了物理教学的始终。 具体做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控制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去探索客观规律。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导电体的电阻的大小同导电体的哪些特性有关时,可先将横截面积、长度都不同的一根镍铬合金丝和一根铜丝分别串入接有小灯泡的直流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灯泡发光的亮度,并问学生:刚才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电阻大小与导电体的某个特性有关?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的结论当然是否定的。再用横截面积和长度都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串入上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能否说明电阻大小同导电体的某种特性有关,结论同样是不能。这时就可不失时机地问学生:“那么,我们应该取怎样的两根金属丝串入上述电路来做这个实验,以研究导电体的电阻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时向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几根金属丝让他们选择。学生经过思考并相互讨论后得出:应取两根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或取两根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还可以取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一根铜丝和一根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比较。要研究电阻的大小同导电物质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种类这三个因素任何一个因素间的关系,就要人为地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使它们相同,并指出这种实验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再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系统地进行上述实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去体验这一科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还有许多概念或规律之探索和推导的实验过程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如在引导学生探索“导电体中电流大小同其两端电压大小和其电阻大小之间的定性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和探索“力的作用效果同力的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出力的三要素”等实验过程中都用到了这一科学方法,使学生对“控制变量法”不断加深理解,并逐步达到有意识地去应用的目的。其次,在利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如能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有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物理中,可用“控制变量”去分析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很多的,这就为这一科学方法的教学和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例如,有这样一道题: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谁的温度升高较大?对于这一道习题,初看起来似乎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样简短的一句话中包含了四个相互关联的物理量,也就是说,要比较谁的温度升高较大,就要同时分析其他三个物理量(质量、热量、比热容)对它的综合影响,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要解决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不仅费时费力,且准确率不高,但如能对学生加以恰当的引导,让他们考虑是否可用物理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来解决这道实际问题,经过思考及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许多同学便会想到用“控制变量法”结合公式Q=cmΔt来解决这个问题,思路是这样的:因为这个问题要解决的是Δt(升高的温度)的大小,所以先将此公式变成Δt=Q/cm的形式,再分析题目发现,m(质量)、Q(热量)相同,即这个问题中Δt仅取决于c(比热容),且从Δt=Q/cm这一关系式中可以看出,Δt与c成反比,而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因此很容易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煤油升高的温度比水大”。可见,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如能恰当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确实能起到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率的良好效果。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运用教学设计 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所以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观察研究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例如为了研究某物理量同影响它的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将另外两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一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运用的广泛性、重要性; 2、能理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运用; 3、能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设计实验。 二、教学重点: 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所探究的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总结如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接触面粗糙程度、小车初速度) 2、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 4、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p=F/s) 5、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p=ρ液gh) 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复习、总结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运用,通过上述五个实验的讲述,再结合相关题目,让学生对控制变量法能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学生在实际答题中,往往无法做到规范答题,在探究两个变量关系时,对于实验的结论,他们难以答得全面,例如:当实验结论是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之间的关系时,他们往往忽略了要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大前提,因而失分。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规范讲解,向学生渗透控制变量法的思想,以利于他们能够规范答题。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能力

控制变量法”巧应用 安居街小学李振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要求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将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在探究式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很多,其中“控制变量法”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那么如何使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呢? 一、让学生了解"控制变量法" 的内涵 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 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 然后来比较, 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 例如在教学《电磁铁》一课中,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节数和绕线圈数有关。教材中没有提供可演示的和学生动手的实验。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强化科学方法的教学, 在这节课上我为学生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 电池若干、导线、铁钉(大小不一)、若干订书针。利用这些实验器材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呢,当导线粗细相同,绕线圈数相同,铁钉相同,观察电池节数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首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然后根据猜想设计实验,关键是要确定不变的因素和需要改变的因素,在一轮又一轮循序渐进的与学生交谈、与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共同来确定不变的因素和需要改变的因素。确定好以后学生就明白使用同一根导线,同一根铁钉,绕相同的圈数,把这些因素都控制起来,在这些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来研究电池的节数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这样学生就真正经历了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思维过程。最后再简述操作的具体过程。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学生就能自己讨论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得出结论。他们同时也体会到用" 控制变量法" 研究问题并不难。自己也会用这种方法去研究问题而感到很自信。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培训资料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浅谈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科学教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的方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小学科学课中,加强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不紧能直观的对实验现象进行对比,还能提高学生的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科学素养。 下面我将分阶段年纪结合具体的课题来谈谈控制变量法怎么样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进行运用: 一、《怎样加快溶解》 师: 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加快溶解的方法,那么这些方法真的能让肥皂溶解得更快吗? 我们就以搅拌为例, 想想该怎么做呢? 生: 将肥皂放入水中, 然后仔细的观察看看。 师: 这样我们就能看到搅拌能使肥皂溶解得更快吗? 生: 我觉得应该把肥皂放在水中, 然后搅拌。 师: 就一个杯子, 然后搅拌, 就能看出搅拌能使肥皂溶解得更快吗? 要比出搅拌能使肥皂溶解得更快, 该怎么做呢?。 生: 用两个杯子, 放两块肥皂, 一个搅拌, 一个不搅拌。 (确定搅拌这个变量) 师: 如果两块肥皂不一样, 能不能看出搅拌的那块肥皂溶解得更快? 生: 应该放两块一样的肥皂。 师: 什么样才是一样的两块肥皂? 生: 形状、大小都一样。 师: 恩,对。想比出搅拌能使肥皂溶解的更快还要注意什么? 生: 也应该准备两个一样的杯子。 生: 还应该装入一样多的水。 生: 水的温度也应该是一样的。 师: 还有吗? 生: ?? 师演示, 把两块肥皂一先一后放在两个杯子里。 生(恍然大悟): 应该把两块肥皂同时放入两个杯子里。 师: 怎样能同时放入? 生: 一手拿一个, 数1—2—3, 同时松手。 生: 或者把两块肥皂都放在杯子里, 然后同时往里面加水。 师: 你能完整地说一下要让哪些条件相同吗?

初中物理应用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对基本的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通常伴随着科学的探究方法,其中“控制变量法”是最重要,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它贯穿了初中物理教学始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部分同学的实际运用情况谈一谈对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 所谓控制变量法指的是:当研究某个事物与其他几个因素之间关系时,往往先集中研究该事物与其他几个因素中某一个因素的关系,而控制另外几个因素不变,依次类推,对有关变量逐个加以判断,得出结论。要很好的利用“控制变量法”,通常应明确下面的三点: 一、明确所研究的物理量可能与哪几个因素有关。 这一点是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初步条件,也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环节,即猜想与假设。它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已储备的知识和经验对所研究的问题较合理的提出初步的设想,便于下一步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逐个证明。例如:上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科学探究摩擦力一节中,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前,就应该明确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可能与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有关等。上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电阻和变阻器一节中,在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就应该明确影响电阻大小可能有导体的长度有关、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与材料有关、与温度有关等等。只有明确了所研究的物理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才能运用“控制变量法”对所猜想的问题进行逐个证明。 二、明确哪些因素应该变而哪些因素不应该变。 这一步是应用“控制变量法”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时,同学们应该明确必须控制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积大小等因素不变,只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出对应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 保安中学张李卫 摘要:本文系统的介绍了控制变量法思想在初中阶段的应用:1、定义相关物理量;2、进行有关探究实验:3、解决有关物理问题。 关键字:控制变量法定义探究解决问题 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思维和实验方法,在物理教学、学习、研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当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变量)有关时,在研究某个因素(变量)与这个物理量关系时,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变量)对这个物理量的影响和干扰,而控制它们不变或相同,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进行研究,通过实验考察分析找出所改变因素(变量)与这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再加以综合,从而得出所有因素(变量)与这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思维方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在初中物理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一、定义相关物理量 1、速度的定义。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通常我们判断物体运动快慢时有两种方法:

a、时间一定时,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通过的路程长,则物体运动的就快; b、路程一定时,比较所用的时间,所用的时间越短,则物体运动的就越快。 在定义速度时我们采用了a方法,控制时间一定,即通过比较单位时间(1s,1min,1h)物体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若时间单位取国际单位制,则是通过比较一秒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因此速度的定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为:v=s/t (速度=路程÷时间)。 2、压强公式的定义。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强弱的物理量。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方法: a、压力一定时,比较受力面积,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强; b、受力面积一定时,比较压力,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强。 在定义压强时我们采用了b方法,控制受力面积一定,即通过比较单位面积(1㎡,1c㎡,1d㎡)上受到的压力的大小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若面积单位取国际单位制,则是通过比较一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此压强的定义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计算公式为:p=F/S(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