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岩石物理相的砂砾岩储层分类评_省略_噶尔盆地玛131井区块百二段为例_单祥

基于岩石物理相的砂砾岩储层分类评_省略_噶尔盆地玛131井区块百二段为例_单祥
基于岩石物理相的砂砾岩储层分类评_省略_噶尔盆地玛131井区块百二段为例_单祥

文章编号:1000-0550(2016)01-0149-09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14

收稿日期:2015-03-26;收修改稿日期:2015-05-15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239002);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专项(ZX2012E-34-01)[Foundation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973Program ),No.2014CB239002;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s of PetroChina Co Ltd ,No.ZX2012E-34-01]

基于岩石物理相的砂砾岩储层分类评价

———以准噶尔盆地玛131井区块百二段为例

1

陈能贵

1

郭华军

1

唐勇

2

孟祥超

1

邹志文

1

徐洋

1

(1.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2.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勘探实践表明,准噶尔盆地玛北斜坡主力油层段百二段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差异大,需要综合

影响储层的各种地质因素对其进行分类评价。利用岩芯、

薄片、钻测井、物性、工业CT 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玛北斜坡玛131井区块百二段砂砾岩储层沉积相、成岩相、裂缝相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百二段储层岩石物理相,并基于岩石物理相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区。通过沉积微相、成岩相的叠加聚类,对研究区百二段砂砾岩储层岩石物理相进行分类,

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不稳定组分溶蚀等岩石物理相;按照沉积相、成岩相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建设与破坏作用归纳出3大类岩石物理相。依据三类岩石物理相将储层划分为3类,并结合压汞、薄片、CT 、产能等资料进行表征与评价,其中一类和二类岩石物理相储集性能较好,三类岩石物理相为致密遮挡层。最后以亚段为单位,对百二段岩石物理相进行平面成图,预测有利储层分布区。关键词

岩石物理相

成岩相

沉积相

储层分类评价准噶尔盆地三叠系百口泉组

第一作者简介单

男1988年出生硕士

油气储层地质E-mail :shanx_hz@petrochina.com.cn

中图分类号

P618.13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岩石物理相的概念从提出到发展已经历了近30

年的时间,早在20世纪90年代,徐建山将岩相称为

岩石物理相,并且指出了从单纯的沉积环境分析向沉积相与岩石物理相结合分析是未来储层研究的趋势;国外学者Spain

[1]

,Amaefule 等[2]将岩相与孔隙结构

相称为岩石物理相,

熊琦华等[3-4]

、姚光庆等[5]

认为

岩石物理相是具有一定岩石物理性质的储集层成因

单元,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对储层的综合效应。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岩石物理相”这一储层研究方法理论体系应用到了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各个环节,

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6]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7]

层孔隙结构分类,

储层渗透率解释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从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的沉积、成岩、构造3大地质因素出发,通过岩石物理相研究,可以探讨储层

孔隙的成因及演化,

可以有效的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为预测优质储层发育带提供地质依据。

1地质背景

玛131井区块位于玛湖凹陷北斜坡区,乌夏断裂

带下盘,面积约143km 2

。研究区地层平缓、构造简单,表现为一个向东南倾的平缓单斜。玛北地区百口

泉组发育粗粒级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根据内部岩性旋回自下而上又可分为三段[8]

,百口泉组一段(T 1b 1)、百口泉组二段(T 1b 2)、百口泉组三段(T 1b 3);主力油层段百二段自上而下又可细分为一砂组

(T 1b 12)和二砂组(T 1b 2

2)。从百一段到百三段,沉积特征表现为湖侵,三角洲退积发育的过程,百三段为湖

盆发育的鼎盛期

[8-9]

。研究目的层段百二段在玛北斜坡带主体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

前缘相带分布广(图1),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垂向上发育多套厚层的砂砾岩体,为大规模优质储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大规模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奠定

基础[9]

截至目前,玛131井区块提交控制石油地质储层9655万吨。研究区百二段砂砾岩储层物性差,

T 1b 12孔隙度均值为8.58%,

渗透率均值为1.28?10-3

μm 2;T 1b 2

2孔隙度均值为7.27%,渗透率均值为1.50?

10-3μm 2,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前期研究认识到

百二段砂砾岩厚度大,但有效储层厚度薄;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原生孔、溶蚀孔、微孔、界面孔),孔喉结构

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10]

,寻找中高效储层是下一步

第34卷第1期2016年2月沉积学报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Vol.34No.1Feb.2016

图1研究区构造位置图Fig.1Location map of the study area

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核心工作。因此,加强对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的地质因素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有助于预测优质储层发育区。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利用研究区钻测井及储层样品分析化验资料,对百二段的沉积相、成岩相、裂缝相进行研究,通过三者的叠加实现储层岩石物理相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并预测了有利储层发育区。

2百二段岩石物理相分类

从地质相控角度,岩石物理相主要受沉积相、成岩相、裂缝相的控制[11],其分类也应该采用三者叠加的方式,具体做法是,对研究区百二段沉积相特征、成岩相特征以及裂缝相特征分别进行研究,通过三者叠加实现对百二段储层岩石物理相的分类。

2.1百二段沉积相特征

玛北地区百口泉组沉积物主要为粗碎屑的砂砾岩,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玛131井区块主要处于扇三角洲前缘环境,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碎屑流水道以及河道间微相,河口坝不发育[8,12]。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形成于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强的高能环境,砂砾岩经受淘洗,分选相对较好,粒间泥质杂基较少,原始孔隙保存较好,同时也利于后期有机酸渗入,形成次生溶孔,因而总体储集性能较优。其岩性主要为灰色的砂砾岩、含砾粗砂岩,自然伽马(GR)测井曲线表现为中厚层中幅平滑箱形、钟形叠加。

碎屑流水道是水上泥石流的水下延伸部分,是在洪水期,泥砂砾混杂物呈片流状快速进积到水体中形成的。其砂体未经淘洗,典型特征是泥质杂基含量高;岩性主要为灰褐色的砂砾岩、砾岩,储集性能差。自然伽马(GR)测井曲线表现为中厚层中高幅锯齿箱形,密度曲线呈现明显的高值。

河道间微相形成于水动力较弱的湖湾地区,岩性主要为灰色泥岩及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储集性能差,为致密的非储层。其常以夹层形式出现在水下分流河道间,自然伽马(GR)测井曲线表现为高幅齿状。

2.2百二段成岩相特征

成岩相是成岩环境及在该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特征的总和,成岩相与储层性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3]。划分成岩相时一般要考虑沉积物所经历的成

051沉积学报第34卷

岩作用类型、成岩环境、成岩演化特征标志、成岩演化序列、以及所处的成岩阶段等[14-15]。

通过大量的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资料分析,百二段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研究区百二段埋藏深度较大,多在3000m 以下,镜下观察到碎屑颗粒之间基本以线接触为主(图2a),表明压实作用对储层的破坏较强。胶结作用有方解石胶结、黏土矿物胶结(图2b)、硅质胶结,局部有少量的方沸石胶结物,部分薄片中还能见到环边绿泥石膜(图2c)。绿泥石膜多形成于成岩早期,能抑制硅质胶结的成核,并抵消一部分机械压实作用,因而对储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16-17]。溶蚀作用在研究区储层中较为常见,溶蚀物质主要为长石颗粒以及岩屑中的长石组分,次生粒内溶孔较发育(图2d,e)。

根据岩石颗粒接触关系、自生矿物成分、形态、产状、生成顺序和组合特征以及有机质成熟度确定研究区百二段成岩阶段主要为中成岩A-B期。主要的划分依据有:碎屑岩普遍经受了较强的压实作用改造,碎屑颗粒多以线接触为主,物性普遍较差,其中砂砾岩储层原生孔隙已大量丧失,次生孔隙大量出现;黏土矿物中蒙脱石已经消失,以伊蒙混层为主(52.7%),其次为高岭石(17.3%),绿泥石(15.7%)和伊利石(14.3%)。典型的成岩演化序列为机械压实→绿泥石膜→早期碳酸盐岩胶结→石英次生加大→长石颗粒溶蚀→自生高岭石沉淀→晚期方解石胶结。

在对百二段储层成岩作用研究认识基础之上,根据成岩作用强度、成岩矿物对储集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将研究区百二段成岩相划分为以下4类:弱压实—弱溶蚀成岩相(图2f),其主要为分选相对较好的砂质砾岩、含砾粗砂岩,由于其粒间泥质杂基含量少,抗压实能力较强,加之局部发育绿泥石膜,抵消了部分压实作用,压实作用相对较弱;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图2g),其主要表现为长石颗粒及岩屑中长石组分的大量溶蚀;压实致密成岩相(图2h),主要为分选较差砂砾岩,其粒间泥质杂基含量高,泥质杂基的润滑作用导致压实作用对储层破坏性强,镜下通常观察不到显孔;方解石胶结成岩相(图2i),表现为显微镜下可见连片的方解石胶结物。

在薄片成岩相划分基础之上,通过薄片精细归位,归纳不同成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确定成岩相测井识别标准,通过测井资料实现单井成岩相的连续划分[18]。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本次研究主要利用对成岩相比较敏感的密度、电阻率、补偿中子、声波时差曲线对单井成岩相进行划分。密度、声波时差、中子孔隙度能很好的反映储层物性差异,电阻率曲线能间接反映储层孔隙结构[19]。通过以上常规测井资料,借助薄片标定,能指示不同成岩相的地质信息,划分储层成岩相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弱压实—弱溶蚀成岩相主要表现为低密度、中等中子、高声波的特征;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主要表现为低密度、中等声波、中等中子的特征;压实致密成岩相主要表现为低电阻、高中子、中—高密度的特征;方解石胶结成岩相主要表现为高密度、高电阻、低中子、低声波的特征(表1)。

2.3百二段裂缝相特征

构造运动从宏观上控制着沉积环境和成岩过程,从而间接影响储层物性,从微观上则主要表现为构造应力使岩石破裂形成裂缝改善储层渗流性能。一般评价储层裂缝主要通过裂缝角度、裂缝密度、裂缝开度等参数,根据裂缝发育级别可以将裂缝分为水平缝、斜交缝(高角度裂缝、低角度裂缝)、网状缝[20]。对研究区14口取芯井400余米岩芯进行了观察,均未发现岩芯中有裂缝发育段,通过对7口井的井壁成像(FMI)测井资料研究发现,只在局部井段发育近水平的裂缝,并且裂缝线密度低于1条/m(图3);其主要原因是研究区处于平缓的斜坡区,百二段沉积时期,无较大规模的构造运动。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本文在划分岩石物理相的时候不考虑裂缝相对储层的影响。

表1玛131井区块百二段储集层成岩相测井响应特征

Table1Well logging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i2reservoir in Ma131block

成岩相密度/(g/cm3)补偿中子孔隙度/%声波时差/(μs/m)电阻率/(Ω·m)特征

弱压实—弱溶蚀相2.39 2.5174 7868 7835 70低密度、中等中子、高声波不稳定组分溶蚀相2.45 2.5562 6865 7135 92低密度、中等声波、中等中子压实致密成岩相2.49 2.6161 7463 69<30低电阻、中—高密度、高中子方解石胶结成岩相>2.5467 69<68>50高密度、高电阻、低中子、低声波151

第1期单祥等:基于岩石物理相的砂砾岩储层分类评价

图2玛131井区块百二段镜下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a.玛15井,3091.49m,T1b2,颗粒紧密接触,铸体薄片,单偏光;b.玛132井,3273.9m,T1b2,长石颗粒溶蚀,SEM;c.玛154井,3 027.85m,T1b2,粒表绿泥石膜;d.玛132井,3262.09m,T1b2,长石颗粒溶蚀,铸体薄片,单偏光;e.玛16,3214.1m,T1b2,砂岩粒间高岭石与绿泥石,SEM;f.玛13井,3107.64m,T1b2,弱压实、弱溶蚀成岩相;g.玛132,3259.67m,T1b2,不稳定溶蚀成岩相;h.玛131井,3184.75m,T1b2,压实致密成岩相;i.玛15井,3066.28m,T1b2,方解石胶结成岩相。

Fig.2Microscopic diagenetic features of various diagenetic facies of Bai2reservoir in Ma131

block

图3玛131井区块部分井百二段FMI裂缝特征

(红色方框为裂缝位置)

Fig.3FMI map of fracture of Bai2reservoir in Ma131block 2.4百二段岩石物理相分类命名

根据以上研究,百二段储层沉积微相类型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碎屑流水道、河道间3种;成岩相类型有弱压实—弱溶蚀相、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压实致密相和方解石胶结相4种;基本不发育裂缝。根据沉积微相和成岩相的叠加,玛131井区块百二段岩石物理相可以划分为12种(3?4),但其中存在不合理的5种组合,如河道间—不稳定组分溶蚀相,这是因为河道间一般发育细粒的泥质沉积物,压实致密,酸性流体很难进入储层,加之缺少长石等可溶碎屑,因此不发育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同时也不会出现弱压实—弱溶蚀成岩相。除去不合理的组合,百二段岩石物理相可划分为7种:水下分流河道—弱压实弱溶蚀相、水下分流河道—不稳定组分溶蚀相、水下分流河道—压实致密相、水下分流河道—方解石胶结相、河道间—压实致密相、碎屑流水道—压实致密相、碎屑流水道—方解石胶结相。

以玛13井为例,根据测井、录井、取芯等资料,对百二段沉积微相进行单井划分;在成岩相测井识别标准基础上,利用测井曲线组合,对单井成岩相进行划分,通过2者叠加实现岩石物理相的分类命名。划分结果表明,玛13井百二段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不稳

251沉积学报第34卷

定组分溶蚀相,水下分流河道—弱压实弱溶蚀相,水下分流河道水道—方解石胶结相,水下分流河道压实致密相,碎屑流水道—压实致密相,河道间—压实致密相(见图4)。

3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的储层分类评价

3.1储层岩石物理相类型

根据沉积相、成岩相对储层孔隙的建设和破坏作用,对百二段储层岩石物理相进行聚类,可以归纳出PF1—PF3三类岩石物理相(图4)。3.1.1PF1类

该类岩石物理相发育于有利沉积相(水下分流河道)和最有利成岩相(弱压实—弱溶蚀)叠加发育段,其沉积物形成于有利的沉积环境,后期受压实作用破坏较小,加之受溶蚀作用的改造,孔隙结构较好,多为中孔中喉,是最有利孔渗发育带。

3.1.2PF2类

该类岩石物理相发育于有利沉积相(水下分流河道)和较有利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蚀)叠加发育段,其孔隙结构多为小孔细喉,是较有利孔渗发育带

图4玛13井百二段储层岩石物理相划分

Fig.4The division of petrophysical facies of Bai2reservoir in Well Ma13

351

第1期单祥等:基于岩石物理相的砂砾岩储层分类评价

3.1.3PF3类

该类岩石物理相包括两种类型:①发育于有利沉积相(水下分流河道)但后期经历了泥质胶结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的强烈改造;②发育于不利沉积微相(河道间、碎屑流水道)和破坏性成岩相(压实致密成岩相、方解石胶结成岩相)叠加段,孔隙结构多为微孔微喉,大多难以形成有效储层。

3.2储层分类表征

由于不同岩石物理相对应的储层储集性能不同,因此可以通过PF1-PF3三类岩石物理相将储层划分为三类,结合物性、工业CT、压汞及试油数据,对储层进行分类表征。

一类储层对应于PF1,储层孔隙类型为原生孔—溶孔型,泥质含量一般小于4%;CT扫描结果显示,储层孔隙发育好,连通性好,连通孔隙体积占总孔隙体积的70%以上(图5);物性资料显示储层孔隙度一般大于10%,渗透率大于1?10-3μm2;压汞实验表明储层孔隙结构较优,平均喉道半径大于2μm,排驱压力小于0.5MPa;试油结果显示储层一般具有较高的产能,米产液量一般大于1.5m3/d(表2)。

表2玛131井区块百二段各类储层参数特征

Table2Reservoir parameter of varies types of Bai2reservoir in Ma131block

类型孔隙度/%渗透率/?10-3μm2平均喉道半径/μm排驱压力/Mpa米产液量/(m3/d)一类储层(PF1)>10>1>2<0.5>1.5

二类储层(PF2)7 100.1 10.5 20.5 10.25 1.5

三类储层(PF3)<7<0.1<0.5>1<0.

25

图5玛131井区块百二段三类储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

Fig.5Pore type and pore structure of Bai2reservoir of three different types in Ma131block

451沉积学报第34卷

二类储层对应于PF2,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溶孔为主,泥质含量一般小于6%;CT 扫描结果显示,储层孔隙发育较好,连通性较好,连通孔隙体积占总孔隙体积的60%以上;物性资料显示储层孔隙度一般在7%

10%,渗透率在0.1 1?10-3μm 2

;压汞实验表明储

层平均喉道半径在0.5 2μm ,排驱压力在0.5 1MPa ;试油结果显示储层米产液量一般介于0.25 1.5m 3

/d 。

三类储层对应于PF3,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

微孔,泥质含量一般大于6%,;CT 扫描结果显示,储层主要发育微孔隙,连通性较差,连通孔隙体积占总

孔隙体积的30%左右;薄片下一般无显孔;物性资料显示储层孔隙度一般小于7%,渗透率小于0.1?10-3

μm 2

;压汞实验表明储层孔隙结构较差,平均喉道半径小于0.5μm ,排驱压力大于1MPa ;试油结果显示储层产能较低或不具备产能,米产液量通常小于0.25m 3/d 。

4油气勘探意义及有利储层发育带

从剖面特征来看(剖面位置见图1中A —B ),一

类和二类岩石物理相多对应于有效储层段,三类岩石物理相形成上倾方向遮挡和底板遮挡,整体表现为成岩圈闭特征(图6)。

有利沉积相和有利成岩相的叠加部位为有利岩石物理相发育部位,即为有利储层发育部位。在单井沉积微相和成岩相划分的基础上,利用两者叠加得到单井岩石物理相,根据优势相成图原则,绘制百二段各砂组岩石物理相平面展布图(图7)。由图7可以

看出,出油井与岩石有利岩石物理相关系密切,PF1和PF2多对应于中高效的储层,即储层渗流性质较

优。需要指出单井产能还受烃源岩、成藏条件、疏导体系、储层性质等综合因素影响,但通过岩石物理相研究能预测有利孔渗发育区

图6

玛131井区块百二段岩石物理相剖面展布特征

Fig.6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petrophysical facies of Bai 2reservoir in Ma 131

block

图7

玛131井区块百二段各小层岩石物理相平面展布图

Fig.7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petrophysical facies of Bai 2reservoir in Ma 131block

5

51第1期单祥等:基于岩石物理相的砂砾岩储层分类评价

5结论

(1)玛131井区块百二段沉积环境为扇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碎屑流水道、河道间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储层分选相对较好、泥质杂基含量少,为最有利沉积微相。

(2)根据成岩作用强度、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影响将百二段成岩相划分为四类:弱压实—弱溶蚀相、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压实致密相、方解石胶结相,其中弱压实—弱溶蚀相、不稳定组分溶蚀相为有利成岩相。

(3)根据沉积相、成岩相对储层的建设与破坏作用,叠加聚类出PF1—PF3三类岩石物理相,依据岩石物理相将储层划分为3类,其中PF1、PF2分别对应一类和二类储层,储集性能较好,PF3对应三类储层,其渗流条件差,可以作为遮挡层。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Spain DR.Petrophysical evaluation of a slope fan/basin-floor fan com-plex:Cherry Canyon Formation,Ward County,Texas[J].AAPG Bul-letin,1992,76(6):805-827.

2Amaefule J O,Altunbay M,Tiab D,et al.Enhanced reservoir de-scription:using core and log data to identify hydraulic(flow)unit and predict permeability in uncored intervals/well[C]//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Houston,Texas:SPE,1993:205-220.

3张一伟,熊琦华,王志章,等.陆相油藏描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263-271.[Zhang Yiwei,Xiong Qihua,Wang Zhizhang,et al.NonmarineReservoir Description[M].Beijing:Pe-troleum Industry Press,1997:263-271.]

4熊琦华,彭仕宓,黄述旺,等.岩石物理相研究方法初探———以辽河冷东—雷家地区为例[J].石油学报,1994,15(增刊I):68-75.[Xiong Qihua,Peng Shimi,Huang Shuwang,et al.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new concept of petrophysical facies and its initial applica-tion in Lengdong-Leijia region in Liaohe depression[J].Acta Petrolei Sinica,1994,15(Suppl.I):68-75.]

5姚光庆,蔡忠贤.油气储层地质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136-137.[Yao Guangqing,Cai Zhongxian.Principle and Method of Oil and GasReservoir Geology[M].Beiji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ess,2005:136-137.]

6赖锦,王贵文,罗官幸,等.基于岩石物理相约束的致密砂岩气储层渗透率解释建模[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29(3):1173-1182.[Lai Jin,Wang Guiwen,Luo Guanxing,et al.A fine logging interpretation model of permeability confined by petrophysical facies of tight gas sandstone reservoirs[J].Progress in Geophysics,2014,29(3):1173-1182.]

7赖锦,王贵文,陈敏,等.基于岩石物理相的储集层孔隙结构分类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为例[J].石油勘

探与开发,2013,40(5):566-573.[Lai Jin,Wang Guiwen,Chen Min,et al.Pore structures evaluation of low permeability clastic reser-voirs based on petrophysical facies:A case study on Chang8reservoir in the Jiyuan region,Ordos Basin[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3,40(5):566-573.]

8唐勇,徐洋,瞿建华,等.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扇三角洲群特征及分布[J].新疆石油地质,2014,35(6):628-634.[Tang Yong,Xu Yang,Qu Jianhua,et al.Fan-delta group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distri-bution of the Triassic Baikouquan reservoirs in Mahu sag of Junggar Ba-sin[J].Xinjiang Petroleum Geology,2014,35(6):628-634.]

9匡立春,唐勇,雷德文,等.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扇控大面积岩性油藏勘探实践[J].中国石油勘探,2014,19(6):14-23.[Kuang Lichun,Tang Yong,Lei Dewen,et al.Explo-ration of fan-controlled large-area lithologic oil reservoirs of Triassic Baikouquan Formation in slope zone of Mahu depression in Junggar Ba-sin[J].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2014,19(6):14-23.]

10张顺存,蒋欢,张磊,等.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优质储层成因分析[J].沉积学报,2014,32(6):1171-1180.[Zhang Shuncun,Jiang Huan,Zhang Lei,et al.Genetic analysis of the high quality reservoir of Triassic Baikouquan Formation in Mabei region,Junggar Basin[J].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2014,32(6):1171-1180.]

11吴胜和.储层表征与建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217-221.[Wu Shenghe.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M].Beijing:Petroleum Industry Press,2010:217-221.]

12于兴河,瞿建华,谭程鹏,等.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扇三角洲砾岩岩相及成因模式[J].新疆石油地质,2014,35(6):619-627.[Yu Xinghe,Qu Jianhua,Tan Chengpeng,et al.Conglomerate lithofacies and origin models of fan deltas of Baikouquan Formation in Mahu sag,Junggar Basin[J].Xinjiang Petroleum Geology,2014,35(6):619-627.]

13赖锦,王贵文,郑懿琼,等.金秋区块须四段储层成岩相及测井识别[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5):41-49.[Lai Jin,Wang Guiwen,Zheng Yiqiong,et al.Diagenetic facies of Xujia-he Formation Member4reservoir in Jinqiu area and the logging recog-nition[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Technology Edition,2013,35(5):41-49.]

14邹才能,陶士振,周慧,等.成岩相的形成、分类与定量评价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5):526-540.[Zou Caineng,Tao Shizhen,Zhou Hui,et al.Genesis,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diagenetic facies[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08,35(5):526-540.]

15杜业波,季汉成,吴因业,等.前陆层序致密储层的单因素成岩相分析[J].石油学报,2006,27(2):48-52.[Du Yebo,Ji Hancheng,Wu Yinye,et al.Single factor diagenetic facies analysis of tight reser-voir in western Sichuan Foreland Basin[J].Acta Petrolei Sinica,2006,27(2):48-52.]

16刘金库,彭军,刘建军,等.绿泥石环边胶结物对致密砂岩孔隙的保存机制———以川中—川南过渡带包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30(1):53-57.[Liu Jinku,Peng Jun,Liu Jianjun,et al.Pore-preserving mechanism of chlorite rims in

651沉积学报第34卷

tight sandstone -An example from the T 3x Formation of Baojie area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from the central to southern Sichuan Basin [J ].Oil and Gas Geology ,2009,30(1):53-57.]17

黄思静,谢连文,张萌,等.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J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31(3):273-281.[Huang Sijing ,Xie Lianwen ,Zhang Meng ,et al.Formation mechanism of authigenic chlorite and relation to preservation of porosity in nonmarine Triassic reservoir sandstones ,Ordos Basin and Sichuan Basin ,China [J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ition ,2004,31(3):273-281.]18

石玉江,肖亮,毛志强,等.低渗透砂岩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方法及其地质意义—

——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为例[

J ].石油学报,2011,32(5):820-827.[Shi Yujiang ,Xiao Li-ang ,Mao Zhiqiang ,et al.An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diagenetic fa-cies with well logs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low-permeability sandstones :A case study on Chang 8reservoirs in the Jiyuan region ,Ordos Basin [J ].Acta Petrolei Sinica ,2011,32(5):820-827.]19

王贵文,郭荣坤.测井地质学[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1-9.[Wang Guiwen ,Guo Rongkun.Well Logging Geology [M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

2000:1-9.]20张惠良,张荣虎,杨海军,等.超深层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储集层表征与评价—

——以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例[

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41(2):158-167.[Zhang Huiliang ,Zhang Ronghu ,Yang Haijun ,et al.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ultra-deep fracture-por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of Cretaceous Bashijiqike Formation in Kelasu tectonic zone in Kuqa Foreland Basin ,Tarim ,NW China [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4,41(2):158-167.]

Reservoir Evaluation of Sand-conglomerate Reservoir Based on

Peteophysical Facies :A case study on Bai 2reservoir

in the Ma 131region ,Junggar Basin

SHAN Xiang 1CHEN NengGui 1GUO HuaJun 1TANG Yong 2

MENG XiangChao 1ZOU ZhiWen 1XU Yang 1

(1.PetroChina Hangzhou Institute of Geology ,Hangzhou 310023,China ;

2.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Oil Company ,Karamay ,Xinjiang 834000,China )

Abstract :The petroleum exploration of Junggar Basin shows that there exist serious heterogeneity in Bai 2reservoir of Mabei region ,and it is necessary to identify the types of reservoir in consideration of a mass of geologic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reservoir quality.Using core observation ,thin section ,logging and drilling data ,physical property data ,CT data ,etc.,the sedimentary facies ,diagenetic facies and fracture facies of the Upper Triassic Baikouquan Formation Member 2(Bai 2)reservoir in the Ma 131region were studied.On this basis ,the petrophysical faices of Bai 2layers were examined to evaluate the pore structure by classification and predict zones with high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The petrophysical facies were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superposition and combination of sedimentary facies ,diagenetic facies.A number of petrophysical facies of Bai 2layers such as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dissolution of unsta-ble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in this way.Three main categories of petrophysical facies were summed up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ve and destructive impact of sedimentary facies ,diagenetic facies on the reservoir property and pore structure of Bai 2layers.According to three petrophysical facies ,the reservoir of Bai 2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Based on mercury injection data ,casting thin section ,CT data and oil capacity data ,reservoir of each catego-ries was characterized and evaluated.At last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petrophysical facies were mapped ,and it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beneficial zones.

Key words :petrophysical facies ;diagenetic facies ;sedimentary facies ;reservoir evaluation ;Junggar Basin ;Triassic Baikouquan Formation

7

51第1期单祥等:基于岩石物理相的砂砾岩储层分类评价

岩石分类

山地的中的岩石极为多样,差别很大,进行工程分类十分必要。《94规范》首先按岩石强度分类,再进行风化分类。按岩石强度分为极硬、次硬、次软和极软,列举了代表性岩石名称。又以新鲜岩块的饱和抗压强度30MPa为分界标准。问题在于,新鲜的末风化的岩块在现场有时很难取得,难以执行。 岩石的分类可以分为地质分类和工程分类。地质分类主要根据其地质成因、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风化程度,可以用地质名称(即岩石学名称)加风化程度表达,如强风化花岗岩、微风化砂岩等。这对于工程的勘察设计确是十分必要的。工程分类主要根据岩体的工程性状,使工程师建立起明确的工程特性概念。地质分类是一种基本分类,工程分类应在地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目的是为了较好地概括其工程性质,便于进行工程评价。 为此,本次修订除了规定应确定地质名称和风化程度外,增加了岩块的“坚硬程度”、岩体的“完整程度”和“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的划分。并分别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的划分标准和方法,可操作性较强。岩石的坚硬程度直接与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质有关,其重要性是无疑的。岩体的完整程度反映了它的裂隙性,而裂隙性是岩体十分重要的特性,破碎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完整岩石大大削弱,尤其对边坡和基坑工程更为突出。 本次修订将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的完整程度各分五级,二者综合又分五个基本质量等级。与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协调一致。 划分出极软岩十分重要,因为这类岩石不仅极软,而且常有特殊的工程性质,例如某些泥岩具有很高的膨胀性;泥质砂岩、全风化花岗岩等有很强的软化性(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可等于零);有的第三纪砂岩遇水崩解,有流砂性质。划分出极破碎岩体也很重要,有时开挖时很硬,暴露后逐渐崩解。片岩各向异性特别显著,作为边坡极易失稳。事实上,对于岩石地基,特别注意的主要是软岩、极软岩、破碎和极破碎的岩石以及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的岩石,对可取原状试样的,可用土工试验方法测定其性状和物理力学性质。 举例: 1 花岗岩,微风化:为较硬岩,完整,质量基本等级为Ⅱ级; 2 片麻岩,中等风化:为较软岩,较破碎,质量基本等级为Ⅳ级; 3 泥岩,微风化:为软岩,较完整,质量基本等级为Ⅳ级; 4 砂岩(第三纪),微风化:为极软岩,较完整,质量基本等级为V级; 5 糜棱岩(断层带):极破碎,质量基本等级为V级。 岩石风化程度分为五级,与国际通用标准和习惯一致。为了便于比较,将残积土也列在表A.0.3中。国际标准ISO/TC182/SCl也将风化程度分为五级,并列

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

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 一、人工土石方 1、1、土壤分类:详见“土壤、岩石分类表”。表列Ⅰ、Ⅱ类为定额中一、二类土壤(普 通土);Ⅲ类为定额中三类土壤(坚土);Ⅳ类为定额中四类土壤(砂砾坚土)。人工挖土方、地槽、地坑定额深度最深为6M,超过6M时,可另作补充定额。 2、2、人工土方定额是按干土编制的,如挖湿土时,人工乘以系数1.18。干湿土的划分, 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以地下常水位为准划分,地下常水位以上为干土,以下为湿土。 人工土方定额,深度在8M以内时,按6M 以内的相应项目基价乘系数1.15;深度在10M 以内时,乘系数1.30。 3、3、本定额未包括地下水位以下施工的排水费用,发生时另行计算。 4、4、本定额未包括工作以外运输路面维修、养护、城区环保清洁费、挖方、填方区的障 碍清理,铲草皮、挖淤泥、堰塘排水等内容,发生时应另行计算。 5、5、在有挡土板支撑下挖土方时,按实挖体积,人工乘以系数1.43。 6、6、挖桩间土方时,按实挖体积(扣除桩体占用体积),人工乘以系数1.50。 7、7、场地按竖向布置挖填土方时,不再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 8、8、石方爆破定额是按炮眼法松动爆破编制的,不分明炮、闷炮。但闷炮的履盖材料应 另行计算。 9、9、石方爆破定额是按电雷管导电起爆编制的,如采用火雷管爆破时,雷管应换算,数 量不变。 扣除定额中的胶质导线,换为导火索,导火索的长度按每个雷管2.12M计算。 二、机械土石方 1、1、岩石分类,详见“土壤、岩石分类表”。表列Ⅴ类为定额中松石;Ⅵ—Ⅷ类为定额 中次坚石;Ⅸ、Ⅹ、类为定额中普坚石;Ⅺ、Ⅻ类为物坚石。 2、2、推土机推土、推石碴,铲运机铲运土重车上坡时,如果坡度大于5%时,其运距按坡 算。 4、4、机械挖土石方工程量,按施工组织设计分别计算机械和人工挖土工程量。无施工组 织设计时可按机械挖土方90%,人工挖土方10%计算,(人工挖土部分按相应定额项目人工乘系数2.0)。 5、5、土壤含水率定额是按天然含水率为准确定:含水率大于25%时,定额人工、机械乘 以系数1.15,若含水率大于40%时另行计算。 6、6、推土机推土或铲运机铲土土层平均厚度小于300MM时,推土机台班用量乘以系数 1.25;铲运机台班用量乘以系数1.17。 7、7、挖掘机在垫板上进行作业时,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25,定额内不包括垫板铺设所 需的工料、机械消耗。 8、推土机、铲运机,推、铲未经压实的积土时,按定额项目乘以系数0.73。 9、机械土方定额是按三类土编制的,如实际土壤类别不同,定额中机械台班量乘以下列

岩石分类

三种常见的岩浆岩: 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和块状构造。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是铂及铬矿的惟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3.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的铸石原料。 (沉积岩) 又叫“水成岩”。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遭受风化作用的破坏产物,或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风吹、浪打,会逐渐破碎成为砂砾或泥土。在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下,这些破碎的物质又被搬运到湖泊、海洋等低洼地区堆积或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越来越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空隙逐渐缩小,水分逐渐排出,再加上可溶物的胶结作用,沉积物便慢慢固结而成岩石,这就是沉积岩。沉积岩分布极广,占陆地面积的75%,是构成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

四种常见的沉积岩: 1.砾岩一种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卵石、砾石等岩石和矿物胶结而成的岩石,多呈厚层块状,层理不明显,其中砾石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性。 2.砂岩颗粒直径为0.1~2毫米的砂粒胶结而成的岩石。分布很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等,颜色常为白色、灰色、淡红色和黄色。 3.页岩由各种黏土经压紧和胶结而成的岩石。是沉积岩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层理明显,可以分裂成薄片,有各种颜色,如黑色、红色、灰色、黄色等。 4.石灰岩俗称“青石”,是一种在海、湖盆地中生成灰色或灰白色沉积岩。主要由方解石的微粒组成,遇稀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泡。石灰岩的颜色多为白色、灰色及黑灰色,呈致密块状。 变质岩:地壳中的火成岩或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其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一系列改变,这种促成岩石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石叫做变质岩,例如由石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由页岩变质

土壤及岩石分类表(普氏)

土壤分类表(普氏) 一、人工土石方 1、土壤分类:详见“土壤、岩石分类表”。表列Ⅰ、Ⅱ类为定 额中一、二类土壤(普通土);Ⅲ类为定额中三类土壤(坚土); Ⅳ类为定额中四类土壤(砂砾坚土)。人工挖土方、地槽、地坑定额深度最深为6M,超过6M时,可另作补充定额。 2、人工土方定额是按干土编制的,如挖湿土时,人工乘以系 数1.18。干湿土的划分,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以地下常水位为准划分,地下常水位以上为干土,以下为湿土。人工土方定额,深度在8M以内时,按6M 以内的相应项目基价乘系数1.15; 深度在10M以内时,乘系数1.30。 3、本定额未包括地下水位以下施工的排水费用,发生时另行 计算。 4、本定额未包括工作以外运输路面维修、养护、城区环保清 洁费、挖方、填方区的障碍清理,铲草皮、挖淤泥、堰塘排水等内容,发生时应另行计算。 5、在有挡土板支撑下挖土方时,按实挖体积,人工乘以系数 1.43。 6、挖桩间土方时,按实挖体积(扣除桩体占用体积),人工乘 以系数1.50。 7、场地按竖向布置挖填土方时,不再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 8、石方爆破定额是按炮眼法松动爆破编制的,不分明炮、闷 炮。但闷炮的履盖材料应另行计算。

9、石方爆破定额是按电雷管导电起爆编制的,如采用火雷管 爆破时,雷管应换算,数量不变。 扣除定额中的胶质导线,换为导火索,导火索的长度按每个雷管2.12M计算。 二、机械土石方 1、岩石分类,详见“土壤、岩石分类表”。表列Ⅴ类为定额中 松石;Ⅵ—Ⅷ类为定额中次坚石;Ⅸ、Ⅹ、类为定额中普坚石; Ⅺ、Ⅻ类为物坚石。 2、推土机推土、推石碴,铲运机铲运土重车上坡时,如果坡 度大于5%时,其运距按坡度区段斜长乘以下列系数计算。 3、汽车、人力车,重车上坡降效因素,已综合在相应的运输 定额项目中,不再另行计算。 4、机械挖土石方工程量,按施工组织设计分别计算机械和人 工挖土工程量。无施工组织设计时可按机械挖土方90%,人工 挖土方10%计算,(人工挖土部分按相应定额项目人工乘系数 2.0)。 5、土壤含水率定额是按天然含水率为准确定:含水率大于 25%时,定额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15,若含水率大于40%时 另行计算。 6、推土机推土或铲运机铲土土层平均厚度小于300MM时, 推土机台班用量乘以系数1.25;铲运机台班用量乘以系数

普氏岩石硬度系数知识aust采矿工程

普氏岩石硬度系数知识 由俄罗斯学者于1926年提出的岩石坚固性系数(又称普氏系数)至今仍在矿山开采业和勘探掘进中得到广范应用。岩石的坚固性区别于岩石的强度,强度值必定与某种变形方式(单轴压缩、拉伸、剪切)相联系,而坚固性反映的是岩石在几种变形方式的组合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1. 普氏系数又称岩石的坚固性系数、紧固系数,数值是岩石或土壤的单轴抗压强度极限的1/100,记作f,无量纲。 f=Sc/100,式中:Sc的计量单位为kg/cm²。 2.因为在钻掘施工中往往不是采用纯压入或纯回转的方法破碎岩石,因此这种反映在组合作用下岩石破碎难易程度的指标比较贴近生产实际情况。岩石坚固性系数f表征的是岩石抵抗破碎的相对值。因为岩石的抗压能力最强,故把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极限的1/10作为岩石的坚固性系数,即f=R/10 式中: R是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MPa。 f是个无量纲的值,它表明某种岩石的坚固性比致密的粘土坚固多少倍,因为致密粘土的抗压强度为10MPa。岩石坚固性系数的计算公式简洁明了,f值可用于预计岩石抵抗破碎的能力及其钻掘以后的稳定性。 根据岩石的坚固性系数(f)可把岩石分成10级(见下表),等级越高的岩石越容易破碎。为了方便使用又在第Ⅲ,Ⅳ,Ⅴ,Ⅵ,Ⅶ级的中间加了半级。考虑到生产中不会大量遇到抗压强度大于200MPa的岩石,故把凡是抗压强度大于200MPa的岩石都归入Ⅰ级。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客观性质。但它也还存在着一些缺点: (1) 岩石的坚固性虽概括了岩石的各种属性(如岩石的凿岩性、爆破 性,稳定性等),但在有些情况下这些属性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2) 普氏分级法采用实验室测定来代替现场测定,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因应力状态的改变而造成的坚固程度上的误差。

土壤及岩石分类表

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 摘自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网协会副理事长周家汉的(《全国统一爆破工程消耗量定额》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岩体类别 在编写原则中,关于岩土爆破工程的土壤及岩石分类仍按建设部《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中的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执行。 在露天、地下、硐室、水下等石方爆破工程中,都有岩体分类问题。在过去的爆破定额中,均采用前苏联的土壤及岩石分类表(普氏岩石强度系数)把土壤和岩石共划分为五级:Ⅰ-Ⅳ为土壤类;Ⅴ为松石(软石);Ⅵ-Ⅷ为次坚石;Ⅸ- X为普坚石;Ⅺ-ⅩⅥ为特坚石,每一级都有土壤岩石名称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在爆破工程的预算定额中过去均采用后四段,即松石、次坚石、普坚石和特坚石,而且已往已有较多的定额参考资料。2003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规定采用的就是上述《土壤及岩石分类表》,1988年《全国统一城镇控制爆破工程、硐宝大爆破工程预算定额》也是采用此分类表。因此,编制全国统一爆破工程消耗量定额也决定采用该分类表。该表已为国内建筑工程与爆破界所公认,不仅可以确定工程所在岩石的开挖方法、判断岩石爆破的难易程度,而且可以作为计算承包工程单价、编制招投标的依据。 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岩石在分类分级进行过大量工作。如东北工学院,科学院工程地质研究所等。东北大学进行了岩石可爆性与稳定性的研究,提出了分级方法。其中岩石的可爆性分级是以能量平衡为准则,根据标准条件下爆破漏中体积、大块率、小块率、平均合格率试验数据以及岩石波阻抗,计算出岩石可爆性指数,提出分级表。共分为:易爆、中等可爆、难爆、很难爆、极端难爆五个等级。虽经过冶金部组织通过技术鉴定,但未成为全国公认的分级表,未能推广纳入爆破定额。但可供研究参考。 我国工程地质科学工作者(科学院地质所等)为了建立统一评价工程岩爆稳定性的分级标准,

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

说明 一、人工土石方 1、1、土壤分类:详见“土壤、岩石分类表”。表列Ⅰ、Ⅱ类为定额中一、 二类土壤(普通土);Ⅲ类为定额中三类土壤(坚土);Ⅳ类为定额中四类土壤(砂砾坚土)。人工挖土方、地槽、地坑定额深度最深为6M,超过6M时,可另作补充定额。 2、2、人工土方定额是按干土编制的,如挖湿土时,人工乘以系数。干湿土 的划分,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以地下常水位为准划分,地下常水位以上为干土,以下为湿土。人工土方定额,深度在8M以内时,按6M 以内的相应项目基价乘系数;深度在10M以内时,乘系数。 3、3、本定额未包括地下水位以下施工的排水费用,发生时另行计算。 4、4、本定额未包括工作以外运输路面维修、养护、城区环保清洁费、挖方、 填方区的障碍清理,铲草皮、挖淤泥、堰塘排水等内容,发生时应另行计算。 5、5、在有挡土板支撑下挖土方时,按实挖体积,人工乘以系数。 6、6、挖桩间土方时,按实挖体积(扣除桩体占用体积),人工乘以系数。 7、7、场地按竖向布置挖填土方时,不再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 8、8、石方爆破定额是按炮眼法松动爆破编制的,不分明炮、闷炮。但闷炮 的履盖材料应另行计算。 9、9、石方爆破定额是按电雷管导电起爆编制的,如采用火雷管爆破时,雷 管应换算,数量不变。 扣除定额中的胶质导线,换为导火索,导火索的长度按每个雷管计算。 二、机械土石方 1、1、岩石分类,详见“土壤、岩石分类表”。表列Ⅴ类为定额中松石;Ⅵ —Ⅷ类为定额中次坚石;Ⅸ、Ⅹ、类为定额中普坚石;Ⅺ、Ⅻ类为物坚石。

2、2、推土机推土、推石碴,铲运机铲运土重车上坡时,如果坡度大于5% 时,其运距按坡度区段斜长乘以下列系数计算。 3、3、汽车、人力车,重车上坡降效因素,已综合在相应的运输定额项目中, 不再另行计算。 4、4、机械挖土石方工程量,按施工组织设计分别计算机械和人工挖土工程 量。无施工组织设计时可按机械挖土方90%,人工挖土方10%计算,(人工挖土部分按相应定额项目人工乘系数)。 5、5、土壤含水率定额是按天然含水率为准确定:含水率大于25%时,定额 人工、机械乘以系数,若含水率大于40%时另行计算。 6、6、推土机推土或铲运机铲土土层平均厚度小于300MM 时,推土机台班用 量乘以系数;铲运机台班用量乘以系数。 7、7、挖掘机在垫板上进行作业时,人工、机械乘以系数,定额内不包括垫 板铺设所需的工料、机械消耗。 8、推土机、铲运机,推、铲未经压实的积土时,按定额项目乘以系数。 9、机械土方定额是按三类土编制的,如实际土壤类别不同,定额中机械台班量乘以下列系数。 10、定额中的爆破材料是按炮孔中无地下渗水、积水编制的,炮孔中若出现地下渗水、积水时,处理渗水或积水发生的费用另行计算。定额内未计爆破时所需覆盖的安全网、草袋、架设安全屏障等设施,发生时另行计算。

岩石级别 分类

岩石级别坚固程度代表性岩石 Ⅰ 最坚固最坚固、致密、有韧性的石英岩、玄武岩和其他各种特别坚固的岩石。(f=20) Ⅱ 很坚固很坚固的花岗岩、石英斑岩、硅质片岩,较坚固的石英岩,最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f=15) Ⅲ坚固致密的花岗岩,很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石英矿脉,坚固的砾岩,很坚固的铁矿石.(f=10) Ⅲa 坚固坚固的砂岩、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黄铁矿,不坚固的花岗岩。(f=8) Ⅳ比较坚固一般的砂岩、铁矿石(f=6) Ⅳa 比较坚固砂质页岩,页岩质砂岩。(f=5) Ⅴ中等坚固坚固的泥质页岩,不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软砾石。(f=4) Ⅴa 中等坚固各种不坚固的页岩,致密的泥灰岩.(f=3) Ⅵ比较软软弱页岩,很软的石灰岩,白垩,盐岩,石膏,无烟煤,破碎的砂岩和石质土壤.(f=2)

Ⅵa 比较软碎石质土壤,破碎的页岩,粘结成块的砾石、碎石,坚固的煤,硬化的粘土。(f=1.5) Ⅶ软软致密粘土,较软的烟煤,坚固的冲击土层,粘土质土壤。(f=1) Ⅶa 软软砂质粘土、砾石,黄土。(f=0.8) Ⅷ土状腐殖土,泥煤,软砂质土壤,湿砂。(f=0.6) Ⅸ松散状砂,山砾堆积,细砾石,松土,开采下来的煤(f=0.5) Ⅹ流沙状流沙,沼泽土壤,含水黄土及其他含水土壤. (f=0.3) A表示矿岩的坚固性的量化指标.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有些岩石不容易破坏,有一些则难于破碎。难于破碎的岩石一般也难于凿岩,难于爆破,则它们的硬度也比较大,概括的说就是比较坚固。因此,人们就用岩石的坚固性这个概念来表示岩石在破碎时的难易程度。 坚固性的大小用坚固性系数来表示又叫硬度系数,也叫普氏硬度系数f 值)。 坚固性系数f=R/100 (R单位kg/cm2) 式中R——为岩石标准试样的单向极限抗压强度值。 通常用

岩石强度分类

第二章天然石料 天然石料:天然岩石经机械或人工开采、加工(或不经加工)获得的各种块料或散粒状石材。 第一节岩石的形成与分类 岩石由于形成条件不同可分为: 岩浆岩(火成岩) 沉积岩(水成岩) 变质岩 一、岩浆岩 (一)岩浆岩的形成与分类 岩浆岩是由地壳深处熔融岩浆上升冷却而成的。 (1)深成岩:岩浆在地壳深处,在上部覆盖层的巨大压力下,缓慢且比较均匀地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特点:矿物全部结晶,多呈等粒结构和块状构造,质地密实,表观密度大、强度高、吸水性小、抗冻性高。 建筑上常用的深成岩主要有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等。 (2)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时,在压力急剧降低和迅速冷却的条件下形成的。 特点:岩浆不能全部结晶,或结晶成细小颗粒,常呈非结晶的玻璃质结构、细小结晶的隐晶质结构及个别较大晶体嵌在上述结构中的斑状结构。 建筑上常用的喷出岩主要有玄武岩、辉绿岩、安山岩等。 (3)火山岩:火山岩也称火山碎屑岩,是火山爆发时喷到空中的岩浆经急速冷却后形成的。 常见的有火山灰、火山砂、浮石及火山凝灰岩等。 (二)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1)石英:结晶状态的SiO2 强度高、硬度大、耐久性好。 常温下基本不与酸、碱作用。 温度达575℃以上时,石英体积急剧膨胀,使含石英的岩石,在高温下易产生裂缝岩浆岩分为:

酸性岩石(SiO2>65%) 中性岩石(65%≥SiO2≥55%) 碱性岩石(SiO2<55%) (2)长石:强度、硬度及耐久性均较低(与石英相比) 正长石(K2O·Al2O3·6SiO2) 斜长石钠长石(Na2O·Al2O3·6SiO2) 钙长石(CaO·Al2O3·2SiO2) 干燥条件下耐久性高, 温暖潮湿的条件下较易风化,特别遇CO2,更易于被破坏。风化后主要生成物是高岭石(Al2O3·2SiO2·2H2O)。 (3)云母:含水的铝硅酸盐,柔软而有弹性的成层薄片。 白云母 黑云母 云母含量较多时,易于劈开,降低岩石的强度和耐久性,且使表面不易磨光。 (4)暗色矿物: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着色深暗的铁镁硅酸盐类矿物,统称为暗色矿物。 特点:密度特别大(3~4)g/cm3。 与长石相比,强度高,冲击韧性好,耐久性也较高。 在岩石中含量多时,能形成坚固的骨架。 其它:黄铁矿(FeS2), 特征:岩石表面具有锈斑。 黄铁矿遇水,易氧化成硫酸,腐蚀其它矿物,加速岩石风化。 二、沉积岩 (一)沉积岩的形成与分类 位于地壳表面的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风化作用,逐渐被破坏成大小不同的碎屑颗粒和一些可溶解物质。这些风化产物经水流、风力的搬运,并按不同质量、不同粒径或不同成分沉积而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特点:有明显的层理,较多的孔隙,不如深成岩密实。 (1)化学沉积岩:原岩石中的矿物溶于水,经聚集沉积而成的岩石。 常见:石膏、白云岩、菱镁矿及某些石灰岩。 (2)机械沉积岩:原岩石在自然风化作用下破碎,经流水、冰川或风力的搬运,逐渐沉积而成。

各种规范岩石分类之欧阳家百创编

1工民建工程 欧阳家百(2021.03.07) 1.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 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 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1.2、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1.4-1、岩石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注:1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注:软化系数(K R

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1.10、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1、岩石坚硬程度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注: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见本规范附录B。 2.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2.3、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分类《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 注:软化系数(K R 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2.5、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注:1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2.7、岩石完整程度定性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 注: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 2.8、岩石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ao]《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各种规范岩石分类

1工民建工程 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 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1.4-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5、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 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8、岩层厚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软化系数(K 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1.10、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 公路工程 注: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见本规范附录B。 2.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2.3、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分类《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4、岩石按软化系数分类《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注:软化系数(K 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2.5、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度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性(3学时) 一、教学目的 掌握孔隙的分类、定义、 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孔隙的分类和定义 教学难点 1、孔隙的分类和定义 三、教法说明 课堂讲授并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数据和图表 四、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孔隙度的定义和分类 二、孔隙度的测量 三、影响孔隙度的因素 (一)、孔隙度的定义和分类 1、孔隙度的定义 岩石的孔隙度是指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观体积的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记为φ 式中: Vr——岩石的骨架体积,米3,cm3 Vp——岩石的孔隙体积,米3,cm3 V f——岩石的视体积,米3,cm3 φ——岩石的孔隙度,% 2、孔隙度的分类 我们已知讲过,孔隙空间可以分为有效孔隙和无效孔隙,所以相应地,孔隙度也可以分为: A、绝对孔隙度,φa 绝对孔隙度是指岩石所有孔隙体积(有效+无效)与岩石视体积之比。 Vap——总孔隙体积,=V有效+V无效 V f——岩石的视体积 φa——岩石的绝对孔隙度

B、有效孔隙度 由于储油岩石孔隙的复杂性,所以在岩石孔隙中,并非所有的孔隙都是有用的,比如说函端孔隙和孔道半径很小(r<0.0001mm)的孔隙,这样的孔隙实际上对流体的流动毫无价值,所以人们将流体能在其中流动且相互连通的孔道称为有效孔隙,有效孔隙与岩石视体积的比值称为有效孔隙度。 Vep——岩石有效孔隙体积 V f——岩石的外观体积 φe——岩石的有效孔隙度 大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流体只能在大于0.0001mm半径的孔道中流动,因此,孔道小于0.0001mm的那些孔隙也被看作是死孔隙,同样被这些微小孔道包围的大孔道当然也属于死孔隙之列。 另外,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还应当存在一种孔隙度。 C、流动孔隙度φm Vmp——流动孔隙度 V f——岩石的外观体积 φm——流动体积 很显然,流动体积是指有效孔隙中,允许流何流动的那一部分孔道体积。它不仅排除了死孔隙,也包括束缚水占据的部分以及岩石表面吸附流体所占据的孔道部分。可见,在相互连通的孔隙中并不是全部孔道都能让流体流动。直得注意的是被吸附流体的厚度有时相当可观,可把原来流动的孔道堵住,或者使渗重能力下降,这一点在三次采油中尤为重要。 综合上述的三种孔隙度不难看出: φa>φe>φm 对于砂岩:φa≈φe>φm 泥质砂岩:φa>>φe>φm 泥岩:φa>>>φe>φm 岩石孔隙度在油田中应用极广,通常在地质储量计算中用有效孔隙度φe,在计算可采储量时要用流动孔隙度,而绝对孔隙度只有岩石学上的意义,应用很少。 利用岩石的孔隙度(有效孔隙度)还可以用来进行油层评价,一般砂岩φe=10~25% φ 评价 5~10% 差

常用的岩土和岩石物理力学参数讲解

(E, ν) 与(K, G)的转换关系如下: ) 21(3ν-= E K ) 1(2ν+= E G (7.2) 当ν值接近0.5的时候不能盲目的使用公式3.5,因为计算的K 值将会非常的高,偏离实际值很多。最好是确定好K 值(利用压缩试验或者P 波速度试验估计),然后再用K 和ν来计算G 值。 表7.1和7.2分别给出了岩土体的一些典型弹性特性值。 岩石的弹性(实验室值)(Goodman,1980) 表7.1 土的弹性特性值(实验室值)(Das,1980) 表7.2 各向异性弹性特性——作为各向异性弹性体的特殊情况,横切各向同性弹性模型需要5 中弹性常量:E 1, E 3, ν12,ν13和G 13;正交各向异性弹性模型有9个弹性模量E 1,E 2,E 3, ν12,ν13,ν23,G 12,G 13和G 23。这些常量的定义见理论篇。 均质的节理或是层状的岩石一般表现出横切各向同性弹性特性。一些学者已经给出了用各向同性弹性特性参数、节理刚度和空间参数来表示的弹性常数的公式。表3.7给出了各向异性岩石的一些典型的特性值。 横切各向同性弹性岩石的弹性常数(实验室) 表7.3

流体弹性特性——用于地下水分析的模型涉及到不可压缩的土粒时用到水的体积模量K f ,如果土粒是可压缩的,则要用到比奥模量M 。纯净水在室温情况下的K f 值是2 Gpa 。其取值依赖于分析的目的。分析稳态流动或是求初始孔隙压力的分布状态(见理论篇第三章流体-固体相互作用分析),则尽量要用比较低的K f ,不用折减。这是由于对于大的K f 流动时间步长很小,并且,力学收敛性也较差。在FLAC 3D 中用到的流动时间步长,? tf 与孔隙度n ,渗透系数k 以及K f 有如下关系: ' f f k K n t ∝ ? (7.3) 对于可变形流体(多数课本中都是将流体设定为不可压缩的)我们可以通过获得的固结系数νC 来决定改变K f 的结果。 f 'K n m k C + = νν (7.4) 其中 3 /4G K 1 m += ν f 'k k γ= 其中,' k ——FLAC 3D 使用的渗透系数 k ——渗透系数,单位和速度单位一样(如米/秒) f γ——水的单位重量 考虑到固结时间常量与νC 成比例,我么可以将K f 的值从其实际值(Pa 9 102?)减少,利用上面得表达式看看其产生的误差。 流动体积模量还会影响无流动但是有空隙压力产生的模型的收敛速率(见1.7节流动与力学的相互作用)。如果K f 是一个通过比较机械模型得到的值,则由于机械变形将会产生孔隙压力。如果K f 远比k 大,则压缩过程就慢,但是一般有可能K f 对其影响很小。例如在土体中,孔隙水中还会包含一些尚未溶解的空气,从而明显的使体积模量减小。 在无流动情况下,饱和体积模量为: n K K K f u + = (7.5) 不排水的泊松比为: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 中国?宜昌 2016年5月4日

目录 1.工民建工程 (3) 2.公路工程 (5) 3.港口工程 (10) 4.铁路工程 (13) 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18)

1 工民建工程 1.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 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1.2、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3、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1.4-1、岩石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4-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 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7、岩石按质量指标RQD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8、岩层厚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9、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软化系数(K)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各种规范岩石分类

1 工民建工程 1.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 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1.2、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3、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1.4-1、岩石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4-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 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7、岩石按质量指标RQD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8、岩层厚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9、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软化系数(K)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2 公路工程 2.1、岩石坚硬程度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注: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见本规范附录B。 2.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2.3、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分类《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4、岩石按软化系数分类《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注:软化系数(K)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轻烃分析技术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的应用

轻烃分析技术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的应用 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油水层的识别评价工作越来越困难,逐渐由宏观识别向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轻烃分析技术识别油水层量化的方法,该项技术建立多参数综合解释模板自动进行储层流体性质的评价方法,对流体性质的解释符合率达到80%以上,为轻烃分析技术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成功借鉴。建立了油水层识别、评价的应用方法。 标签:轻烃分析技术;油水层;参数选取;评价方法;识别 0 引言 輕烃分析是将气相色谱分离分析与样品的预处理相结合的一种简便、快速的分析技术。最新的油藏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C6~C9左右的轻烃包含的油层信息最丰富。因此重点分析C1~C9组份的轻烃分析技术在储层评价中逐渐受到重视。 轻烃组分主要包括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四大类等103个单体烃类,这些组分经过色谱分离成各个单体烃,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然后进行数学处理,归纳为几十项轻烃参数,根据这些参数的变化进行油气藏的评价。 1 轻烃自动解释方法 1.1 轻烃评价参数的选择依据 轻烃的分析参数是可以检出和定性的103个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峰面积、峰高及峰面积的百分数。这些参数无法直接应用,其原因:一是参数多,二是这些参数也只反应每个组分丰度的大小。所以,必须根据需求,从大量的信息中归纳、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C1~C4之间的烃类常温下为氣体,是评价气层的主要参数。C9以后的烃类其化学性质过于稳定,在轻烃评价储层性质时不予考虑。C5~C8之间的烃类组分最全,相对含量最高,准确定性、定量分析容易,是储层评价首选的参数。 1.2 储层原油烃类特征的主控因素及影响因素 储层原油由烃源岩受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的控制,然后原油在储层中受各种蚀变作用即热演化作用、水洗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的改造而发生变化。. 在精细评价的时候,成因不同或演化程度不同的区块,需要建立不同的模板。而每一个模板的建立,都是一个统计的过程,做的数据越多,模板的解释符合率就越高。

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性质研究

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性质研究 学生:袁亚丽陈改杰蔡家琛李龙指导老师:樊振军 (数理学院) 【摘要】页岩气藏开采首先要对其进行评价,充分考虑其储层性质和开采能力。储层性质主要通过储层参数来描述,通过对相关参数的分析进一步评价储层的生产能力,制定相应的增产措施和开采方案。本实验以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采用电阻率测试装置、YS-Hf岩电声波综合测试仪器等仪器对页岩气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进行了测试,并分析总结页岩气储层物理参数对页岩气开采的指导意义,为提高我国页岩气岩石物理实验分析技术和研究水平,为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页岩气;电导率;横波;纵波;泊松比 【项目编号】2015AB061 【背景意义】页岩气藏开采首先要对其进行评价,充分考虑其储层性质和开采能力.储层性质主要通过储层参数来描述,通过对相关参数的分析评价储层的生产能力,制定相应的增产措施和开采方案。页岩气储层以纳米级孔隙为主的特性,使得页岩岩石物理基础实验及相关理论模型研究在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页岩气地质条件和形成机理完全不同于传统石油地质理论,国内外针对页岩气形成机理、富集规律和主控因素等尚未完全搞清。由于页岩储层低孔隙度、超低渗透率、以纳米级孔隙为主的特性,使得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基础实验及相关理论模型研究在页岩气储层评价中发挥重大的作用,而中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急需了解和借鉴国外相关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提高我国页岩气岩石物理实验分析技术和研究水平,为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1.电阻率测井 页岩气储层识别所利用的常规测井方 法有: 自然伽马测井、声波时差测井、体密度测井、中子密度测井、岩性密度测井、电阻率测井、井径测井等[2],本实验采用电阻率的方法对页岩含有机质量进行了评价,有机质不导电,随 TOC含量增加电阻率增大。在测井中可采用电阻率测井对有机质含量进行评价。本实验采用电阻率测试装置对四川沙坝乡龙马溪组的页岩的电阻率进行了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天津蓟县页岩的数据如表2所示:

岩石物理学及岩石性质

岩石物理学及岩石性质 一、矿物 1.1矿物 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个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矿物多数是在地壳(地球)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无机晶质固体,也有少数呈非晶质和胶体。 1.2矿物的主要物理特性 1.2.1光学特性 (1)颜色:矿物的颜色由矿物对入射光的反映呈现出来。一般来说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入射光吸收色的补色。 (2)条痕:条痕色指矿物经过在不涂釉的瓷板上擦划,在瓷板上留下的矿物粉粒的颜色。 (3)光泽:光泽是矿物表面对入射光所射的总光量。根据光泽有无金属感,将光泽分为金属光泽与非金属光泽。矿物光泽特性既与矿物组成和结构有关,又与矿物表面特征有关。 (4)透明度:透明度与矿物对矿物透射光的多少有关。 1.2.2力学性质 (1)硬度: 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的坚硬程度。一般采用摩氏硬度法鉴别矿物硬度。即采用标准矿物的硬度对未知矿物进行相对硬度的鉴别。摩氏硬度中选取十种矿物作为标准矿物,将矿物分为10级,称为摩氏硬度计。这十种矿物硬度由1级到10级的顺序是:①滑石,②石膏,③方解石,④磷灰石,⑤萤石,⑥正长石,⑦石英,⑧黄玉,⑨刚玉,⑩金刚石。 (2)解理与断口: 矿物受力后产生破裂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的断开面,谓之断口。当晶质体矿物受力断开时,出现一系列平行的、平整的裂面时,称为解理。断口出现的程度跟解理的完善程度相互消长,解理程度越低的矿物越容易形成断口。因此,断口具有了非晶质体的基本含义。解理与晶质体内质点间距有明显的关系,

解理常出现在质点密度较大的方向上。 (3)延展性: 矿物的延展性,也可以称为矿物的韧性。其特征是表现为矿物能被拉成长丝和辗成薄片的特性。这是自然金属元素具有的基本特性。 1.3重要矿物 (1)自然元素矿物:这类矿物较少,其中包括人们所熟知的矿物,如金、铂、自然铜、硫磺、金刚石(见图1)、石墨等。 图1金刚石 (2)硫化物类矿物:本类是金属元素与硫的化合物,大约200多种,Cu、Pb、Mo、Zn、As、Sb、Hg等金属矿床多有此类矿物富集而称,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方铅矿PbS。闪锌矿ZnS。黄铁矿FeS2(见图2) 图2黄铁矿 (3)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矿物:本类矿物分布相当广泛,共约180多种,包括重要的造盐矿物如石英及Fe、Al、Mn、Cr、Ti、Sn、U、Th等的氧化物或氢

岩石的形成与分类

天然石料:天然岩石经机械或人工开采、加工(或不经加工)获得的各种块料或散粒状石材。 岩石的形成与分类 岩石由于形成条件不同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 沉积岩(水成岩) 变质岩 一、岩浆岩 1. 岩浆岩的形成与分类 岩浆岩是由地壳深处熔融岩浆上升冷却而成的。 1)深成岩:岩浆在地壳深处,在上部覆盖层的巨大压力下,缓慢且比较均匀地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特点:矿物全部结晶,多呈等粒结构和块状构造,质地密实,表观密度大、强度高、吸水性小、抗冻性高。 建筑上常用的深成岩主要有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等。 2)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时,在压力急剧降低和迅速冷却的条件下形成的。 特点:岩浆不能全部结晶,或结晶成细小颗粒,常呈非结晶的玻璃质结构、细小结晶的隐晶质结构及个别较大晶体嵌在上述结构中的斑状结构。 建筑上常用的喷出岩主要有玄武岩、辉绿岩、安山岩等。 3)火山岩:火山岩也称火山碎屑岩,是火山爆发时喷到空中的岩浆经急速冷却后形成的。 常见的有火山灰、火山砂、浮石及火山凝灰岩等。 2.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1)石英:结晶状态的SiO2 强度高、硬度大、耐久性好。 常温下基本不与酸、碱作用。 温度达575℃以上时,石英体积急剧膨胀,使含石英的岩石,在高温下易产生裂缝 岩浆岩分为:酸性岩石(SiO2>65%) 中性岩石(65%≥SiO2≥55%) 碱性岩石(SiO2<55%) 2)长石:强度、硬度及耐久性均较低(与石英相比) 正长石(K2O·Al2O3·6SiO2) 斜长石钠长石(Na2O·Al2O3·6SiO2)

钙长石(CaO·Al2O3·2SiO2) 干燥条件下耐久性高, 温暖潮湿的条件下较易风化,特别遇CO2,更易于被破坏。风化后主要生成物是高岭石(Al2O3·2SiO2·2H2O)。 3)云母:含水的铝硅酸盐,柔软而有弹性的成层薄片。 白云母 黑云母 云母含量较多时,易于劈开,降低岩石的强度和耐久性,且使表面不易磨光。 4)暗色矿物: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着色深暗的铁镁硅酸盐类矿物,统称为暗色矿物。 特点:密度特别大(3~4)g/cm3。 与长石相比,强度高,冲击韧性好,耐久性也较高。 在岩石中含量多时,能形成坚固的骨架。 其它:黄铁矿(FeS2), 特征:岩石表面具有锈斑。 黄铁矿遇水,易氧化成硫酸,腐蚀其它矿物,加速岩石风化。 二、沉积岩 1. 沉积岩的形成与分类 位于地壳表面的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风化作用,逐渐被破坏成大小不同的碎屑颗粒和一些可溶解物质。这些风化产物经水流、风力的搬运,并按不同质量、不同粒径或不同成分沉积而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特点:有明显的层理,较多的孔隙,不如深成岩密实。 1)化学沉积岩:原岩石中的矿物溶于水,经聚集沉积而成的岩石。 常见:石膏、白云岩、菱镁矿及某些石灰岩。 2)机械沉积岩:原岩石在自然风化作用下破碎,经流水、冰川或风力的搬运,逐渐沉积而成。 常见:页岩、砂岩、砾岩。 3)有机沉积岩:由海水或淡水中的生物残骸沉积而成。 常见:石灰岩、贝壳岩、白垩、硅藻土等。 2. 沉积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1)方解石:结晶的CaCO3, 强度中等,硬度较低,微溶于水,在含有CO2的水中,易于形成Ca(HCO3)2,而使溶解度急剧增大,遇稀盐酸会立即分解出C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