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双语)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双语)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双语)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双语)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50246

课程名称:工程流体力学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学时:54

Class hours: 54

学分:3.0

Credits: 3.0

适用对象: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

Pre-sessional course: Advanced Mathematics, University Physics, Engineering Mechanics

二、课程简介

工程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包括气体和流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横跨各领域,各不同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能源、动力、环境、设备、化工,航空、国防等领域均需要流体力学知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尤其需要流体力学知识作为工程设计或从事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的前四章为双语教学。

Course Description: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is the science of the law of equilibrium and motion of fluids, which include gases and liquids. It is an important basic technical course stretching across various field and various specialty. A knowledge of fluid mechanics is required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energy, power, environment, industry, chemistry, building, aviation and national defense, etc. Students of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Specialty need the knowledge of fluid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 design or other technical work. This course provides students with basic concepts,basic

theories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of fluid mechanics needed in future study or work. Chapter 1 to chapter 4 will be taught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bilingual educati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此外,通过本课程的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is the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of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One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teach the basic concepts,basic theories, basic computational methods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in Fluid Mechanics to TEPE-related major students. After this semester,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develop a sound understanding of and a good appreciation for the Fluid Mechanics field. Another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foster students’ problem solving, analysis and creative abilities, lay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specialized course, and specialized technological job in the future. What’s more, learning to learn is still another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Chapter 1 Introduction and Properties of Fluids(双语教学)

(一)目的与要求

know about: application of fluid mechanic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fluid mechanics, surface tension

be acquainted with: properties of fluids, the continuum medium model of fluid, Newtonian fluid and non-Newtonian fluid

understand: fluid viscosity, the concepts of ideal fluid and real fluid, compressible fluid and incompressible fluid, Newton's law of viscosity, the dynamic viscosity, the kinetic viscosity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This chapter mainly represents the concept and developing history of

fluid mechanics, the application of fluid mechanics, the character and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the research method of fluid mechanics. In this chapter we discuss a number of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fluids and the continuum medium model of fluid. Continuum medium model of fluid is the foundation of fluid mechanics. Based on this assumption, the concepts of ideal fluid and real fluid, compressible fluid and incompressible fluid, Newtonian fluid and non-Newtonian fluid are introduced. Chapter 1 Introduction and Properties of Fluids

1.1 Application of Fluid Mechanics

1.2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Fluid Mechanics(self-study)

1.3 Objective of the Course

1.4 Definition of Fluid

(1) Definition of Fluid

(2) Continuum Medium Model of Fluids

1.5 Density and Compressibility

(1)Density

Compressibility

1) compressible fluid and incompressible fluid

2) coefficient of volume compressibility

volume modulus of elasticity

1.6 Viscosity

(1) definition of viscosity

(2) Newton's equation of viscosity

Newton plate e xperiment and Newton’s equation of viscosity

the coefficient of viscosityμ

Kinetic Viscosity ν

affecting factors of viscosity

1.7 Surface Tension (self-study)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definition of fluid, density, compressibility, viscosity, Newton's law of viscosity, the dynamic viscosity, the kinetic viscosity, ideal fluid and real fluid, compressible fluid and incompressible fluid, Newtonian fluid and non-Newtonian fluid

3、问题与应用:

Is there energy loss for ideal fluid?Why?

What are the factors to influence viscosity of fluid? What is the change in viscosity due to temperature?

Why is pressure-measuring tubes diameter not less than 1cm?

(三)课后练习

1.6,1.7,1.9,1.10,1.11,1.12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分组讨论、课堂讨论、问题教学法

Chapter 2 Fluid Statics (双语教学)

(一)目的与要求

know about: Fluid Equilibrium Differential Equation and its integration, various kind of piezometer,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a relative equilibrium fluid, fluid static force on curved surface, Archimedes Principle,

be acquainted with: types of forces acting on fluid, fluid static force on plane surface, absolute pressure and relative pressure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atic pressure in fluid,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a static fluid, piezometric tube, U-tube piezometer, Differential Manometer, pressure prism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This chapter mainly represents forces acting on fluid and the mechanics law of fluid at rest. It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 of fluid’s static pressure,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static pressure, Euler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a fluid in equilibrium, the concept of equipressure surface, piezometer,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static resultant force exerted on plane or curved surface, and introduces the concepts submerged and floating bodies, Archimedes Principle.

Chapter 2 Fluid Statics

2.1 Forces on Fluids

(1) Mass force

(2) Surface Force

2.2 Characters of Pressure of a Static Fluid at Rest

2.3 Fluid Equilibrium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3.1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a Fluid in Equilibrium (Euler Equilibrium Equatio

2.3.2 Gener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a Fluid in Equilibrium

2.3.3 Equipressure Surface

2.4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a Static Fluid

2.4.1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a Static Fluid under Gravity

2.4.2 Pressure and its units

2.5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a Relative Equilibrium Fluid

2.6 Piezometer

2.6.1 Piezometric Tube

2.6.2 Mercury Piezometer and U-tube Piezometer

2.6.3 Differential Manometer

2.6.4 Metal Piezometer (Pressure Gage)

2.6.5 Vacuum Gauge

2.7 Fluid Static Force on Plane Surface

2.8 Fluid Static Force on Curved Surface

2.9 Archimedes Principle

(1) Archimedes Principle

(2) Buoyancy

(3) Three States of Immersed Bodie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forces acting on fluid, characters of pressure of a static fluid at rest, Euler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a fluid in equilibrium, equipressure surface,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static pressure, piezometer, absolute pressure and relative pressure, fluid static force on plane surface, fluid static force on curved surface

3、问题与应用:

What forces are there in static fluids at rest?

What is a equipressure surface? What ar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equipressure surface?

Is the equipressure surface in a relative equilibrium liquid horizontal? Why?What are the conditions when equipressure surface is horizontal?

Is the pressure measured by a pressure gage or piezometer absolute pressure or

relative pressure?

(三)课后练习

2.4,2.6,2.7,2.8,2.9,2.10,2.12,2.16,2.19,

参考书:莫乃榕. 工程流体力学.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

中的选择题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团队合作、分组讨论、课堂讨论、问题教学法

Chapter 3 Basics of Fluid Dynamics(双语教学)

(一)目的与要求

know about: classification of fluid flow, Euler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motion and N-S equation based on Eulerian Method, the differential analysis method on fluid motion, the deduction of continuity equation , energy equation and momentum equation

be acquainted with: two describing methods of fluid motion, fluid system and control volume, application of Bernoulli equation and continuity equation

understand: basic concepts of fluid dynamics, continuity equation, Bernoulli equation of perfect fluid one-dimensional steady flow, Bernoulli Equation in viscous fluid steady total flow, the physics meaning of Bernoulli equation of the total steady flow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This chapter is the foundation of fluid dynamics and of fluid mechanics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It introduces two describing methods of fluid motion, basic types and basic concepts of fluid motion, continuity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motion, Euler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motion and N-S equation based on Eulerian Method. It mainly uses the basic concept of Eulerian Method and the total flow analysis method to deduce three fundamental equations of total flow: continuity equation, energy equation and momentum equation. Meanwhile, it interprets the analytical calculations of the three fundamental equations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Chapter 3 Basics of Fluid Dynamics

3.1 Two description of Fluid Motion

(1) Lagrangian Description of Motion

(2) Euler Description of Motion

3.2 Basic Concepts of Fluid Flow

(1) Streamline

(2). Pathline

(3).Streamtube

(4) Total Flow

(5)Cross Section

(6) flow rate

(7) Mean Velocity v

3.3 Classification of Fluid Flow

(1) Steady and Unsteady Flow

(2) Uniform Flow and Non-uniform Flow

(3) Gradually Varied Flow and Rapidly Varied Flow

(4) One-dimensional Flow, Two-dimensional Flow and Three-dimensional Flow

3.4 Fluid System and Control V olume

(1) Control V olume: A fixed space region in the flow field.

(2)Control Cross Section

3.5 Continuity Equation

3.6 Bernoulli Equation of Perfect Fluid One-Dimensional Steady Flow

(1) Integral of Euler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Motion

(2)Physical meaning and Geometric meaning

(3)Total Flow Analysis Method

Bernoulli Equation in Viscous Fluid Steady Total Flow

(1)Real Fluid Tube Flow Energy Equation

(2) Head Line

(3) Gas Flow's Bernoulli Equation

(4) steps for solving problems

3.8 Application of Bernoulli Equation

(1)The Pitot Tube for Measuring Velocity

(2)Venturi Meter

3.9 Momentum Equation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Lagrangian Description of fluid motion, Euler Description of fluid motion, streamline, pathline, streamtube, total flow, cross section, flux, mean

velocity, classification of fluid flow, control volume, continuity equation, bernoulli equation, momentum equation

3、问题与应用:

What are the research objects of Eulerian Description and Lagrangian Description of Motion?In engineering, which description of motion is utilized?

Why should we introduce mean velocity over the section in the total flow analysis method?

What are streamline and pathline?What are their differences?

What are the conditions of steady total flow energy equation?

If the value of force calculated from momentum equation is negative, what does that mean?

(三)课后练习

3.1,3.2,3.4,3.7,3.9,3.11,3.15,3.17,3.18,3.19,3.21,3.26,3.29

参考书:莫乃榕. 工程流体力学.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

中的选择题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分组讨论、课堂讨论、问题教学法、实验

Chapter 4 Similitude and Dimensional Analysis(双语教学)

(一)目的与要求

know about: the deduction method of similarity criterions based on mechanical similarity, the application of dimension analysis method

be acquainted with: the pi(π) theorem,

understand: three basic theorems on Similarity Theory,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mechanical similarity, approximate similarity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three basic theorems on Similarity Theory, the concept of mechanical similarity, the deduction method of similarity criterions based on mechanical similarity, the pi(π) theorem, the application of dimension analysis method, the application of approximate similarity

4.1Introduction

4.2Definition and Uses of Similitude

(1) Geometric similarity

(2)Kinematic similarity

(3) Dynamic similarity

4.3 Similarity Criterion

(1)Reynolds number

(2) Froude number

(3) Euler number

(4) Mach number

(5) Weber number

(6) Archimedes Number

Dimensional Analysi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dimension, Similarity Theory, geometry similarity, kinematic similarity dynamic similarity, mechanical similarity, similarity criterion, the pi(π) theorem, approximate similarity

3、问题与应用:

What is concept of mechanical similarity?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dimension analysis method?

(三)课后练习

4.2,4.3,4.5,4.7,4.11

参考书:莫乃榕. 工程流体力学.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

中的选择题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分组讨论、课堂讨论、问题教学法

第五章管内不可压缩流体流动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圆管道内切应力分布,层流流动入口段长度,湍流流动中的粘性底层,湍流流动中的速度分布,紊流时均化和普朗特混合长度理论,局部主力产生的原因,几种典型局部构件的局部阻力系数的计算,沿程阻力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的测试方法,管网计算

熟悉:层流和紊流的特征,沿程阻力损失的成因和沿程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沿程阻力损失的计算,局部阻力损失的计算,摩擦系数曲线图,湍流流动中的粘性

底层

理解:流体运动两种形态及其判别,流动阻力损失计算的达西公式,简单管路流动阻力计算,串联管路和并联管路的水力计算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层流与湍流流动

2)等截面管道内粘性流动沿程水头损失

3)圆管道内切应力分布

4)圆管道内层流流动及粘性摩擦损失

5)层流流动入口段长度

6)湍流流动中的粘性底层

7)湍流流动中的速度分布

8)沿程摩擦阻力系数计算

9)简单管道内流动计算

10)局部阻力损失

11)管路流动计算

12)5.12 管路及管网阻力计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层流,湍流,雷诺数,临界雷诺数,沿程水头损失,达西公式,粘性摩擦附图系数,粘性底层,莫迪图,局部阻力损失,局部阻力系数,简单管路、串联管路和并联管路流动阻力计算

3、问题与应用:

(1)怎样判别粘性流体的两种液态——层流和紊流?

(2)为何不能直接用临界流速作为判别液态(层流和紊流)的标准?

(3)常温下,水和空气在相同的直径的管道中以相同的速度流动,哪种流体易为紊流?

(4)何谓粘性底层?它对实际流动有何意义?

(5)紊流不同阻力区(光滑区,过渡区,粗糙区)沿程摩擦阻系数的影响因素何不同?

(6)试比较圆管层流和紊流水力特点(切应力、流速分布、沿程水头损失)的差异。

(三)课后练习

5.2,5.3,5.9,5.10,5.12,5.18,5.21,5.22,5.27

参考书:莫乃榕. 工程流体力学.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

中的选择题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分组讨论、课堂讨论、问题教学法、自学

第六章绕流流动与边界层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物体绕流流动阻力的计算,升力,气体射流

熟悉:边界层的特点,边界层分离现象

理解:绕流流动阻力、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的定义,边界层概念,边界层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绕流流动阻力

2)边界层

3)边界层分离与压差阻力

4)升力

5)气体射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绕流阻力,压差阻力,摩擦阻力,边界层,边界层分离

3、问题与应用:

(1)边界层的特点是什么?引入边界层概念有何意义?

(2)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平板边界层会不会产生边界层分离现象?产生边界层分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三)课后练习

参考书:莫乃榕. 工程流体力学.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 中的选择题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分组讨论、课堂讨论、问题教学法、自学

第七章流体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流体力学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孔口、喷嘴和管嘴出流,文丘里流量计,孔板流量计

熟悉:静压测量,用毕托管测量流速,转子流量计

理解:流体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静压测量

2)用毕托管测量流速

3)测量速度的其他方法

4)孔口、喷嘴和管嘴出流

5)文丘里流量计

6)孔板流量计

7)转子流量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流体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问题与应用:

(1)毕托管测量流速的原理?

(2)文丘里流量计测量流量的原理?

(3)孔板流量计测量流量的原理?

(4)转子流量计测量流量的原理?

(三)课后练习

结合实验熟悉流体测量的方法和原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学为主,通过做实验熟悉各种测量方法和原理,结合课堂讨论、问题教学法第八章气体动力学基础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气体一维绝能定常流动和等熵定常流动的方程组

熟悉:喷管的流动计算

理解:音速,马赫数,滞止状态,极限状态,临界状态,气体速度与通道截面的关系

通过课程的总复习,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再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音速马赫数

2)气体一维绝能定常流动和等熵定常流动

3)变截面管流

本课程的总复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音速,马赫数,滞止状态,极限状态,临界状态,气体速度与通道截面的关系,收缩喷管,缩放喷管

3、问题与应用:

(1)当地速度, 当地音速,滞止音速,临界音速,说明各自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说亚声速气流在收缩形管路中,无论管多长,也得不到超声速气流?(三)课后练习

参考书:莫乃榕. 工程流体力学.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中的选择题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分组讨论、课堂讨论、问题教学法、自学和授课相结合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 E.John Finnemore, Joseph.B.Franzini. Fluid Mechanics with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enth Edition).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 赵孝保. 工程流体力学(21世纪能源与动力教材).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 夏泰淳. 工程流体力学习题解析.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4. 莫乃榕. 工程流体力学.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

5.上海交通大学—流体力学:https://www.360docs.net/doc/c27893016.html,/jingpin/

6.浙江大学精品课程—工程流体力学:https://www.360docs.net/doc/c27893016.html,/crs/gcltlx/index.htm 七、其他说明

本人认为课程的讲授是一种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应该做到因材施教,有些课堂教学工作的安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学工作如果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地安排好,就只能是走向机械化的极端,所以在教学内容及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上应具有一定的弹性,要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而及时加以调整。如果将教学工作过于极端地细化管理,那是将教学误认为一种机械的工作,并不能真正实现互动性的启发式教学,也难以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修订日期:2007-4-5

审定日期:2007-4-28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从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围绕翻译的基本理论、英汉异同的对比以及翻译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实例,介绍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与分析、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以及不同翻译方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方法、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汉英翻译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英语基本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将汉语句子、段落和短文译成英语,并对文化差异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能够较好地处理英汉互译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比喻等,胜任一般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应用文等的翻译工作。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避免不求甚解、逐词死译和望文生义。 适当补充口译实践,训练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课程的教学分为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和短文翻译两个阶段,其分别要求是: 1、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的基本要求: (1)、词汇: 掌握10000-12000 个词汇以及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5000-6000 个词 汇及最常用的搭配,能够运用到汉英互译中。 (2)语法: 熟练地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连贯地表达思想,侧重语法结构在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 (3)阅读能力: 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理解文章大意,分辨事实与细节;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 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理解其真实含义;能分析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翻译能力: 能借词典将文字资料译成理解正确、表达准确、译文连贯通顺具一定修辞手段的规范语句,写译的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 词。 2. 短文翻译阶段的基本要求: (1)词汇 1

《新闻摄影》教学大纲

《新闻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新闻摄影》 英文名称:《News photography》 课程编码: 学时/学分:36/2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先修课程:《广播电视新闻学概论》、《摄影摄像基础》、《广播电视史》等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新闻摄影的基本理论知识,摄影的表现方法及新闻摄影题材的拍摄基本技能的基础操作。并且能实际操作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照相机,感光的材料,新闻摄影人具有的修养、素质和新闻摄影艺术语言的应用能力,提高新闻图片的审美修养,培养对新闻的挖掘能力,熟练地掌握运用摄影语言表现社会现状,达到传媒的作用。能够评析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和纪实片段,使学生从中获取灵感和激发从事新闻工作的欲望。最后达到摄影的操作与示范训练的目的,为以后的新闻工作拍摄等奠定坚实的基础,能胜任新闻媒体的工作。 课程的任务是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理论基础知识,熟练的上机操作能力,能独立拍摄较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和拍摄工作。为以后的电视摄像、编辑等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新闻摄影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些摄影和新闻摄影的定义、特性,新闻摄影的地位和作用及它的优势和劣势,让学生对新闻摄影有一个总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新闻摄影并通过大量的新闻摄影事例,使学生喜欢新闻摄影课程,并有将来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意愿。 要求是学生通过这章的学习对新闻摄影的特性有一个深刻和全新的看法,了解它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熟悉新闻摄影的传播形式和拍摄手法。

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学重点是掌握新闻摄影的传播形态是附有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新闻摄影的本质特征是新闻事实现场的瞬间形象纪实理解和掌握;新闻摄影的评价与选择标准。 教学难点是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是现场选择抓拍;新闻摄影需要借助文字作补充;美化版面、图文并重,有利于新闻的传播;目前各种题材的新闻的拍摄技巧与采访。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授课,并结合近几年的荷赛获奖作品的分析和讲解。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课时安排:讲授1课时,交流互动讨论1课时,共计2课时。 第一节新闻摄影的定义及特性 1.1.1 新闻摄影的定义 1.1.2 新闻摄影的产生与发展 1.1.3 新闻摄影的成熟(我国及国外) 1.1.4 新闻摄影的定义 1.1.5新闻摄影的特性 第二节新闻摄影的地位与作用(略讲) 1.2.1 新闻摄影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不足: 1.2.2 新闻摄影在报刊上的作用和地位 第三节新闻摄影的采访 摄影记者 1.3.1 摄影记者的职责 1.3.2 摄影记者的素养 1.3.3 摄影记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摄影的采访与拍摄 1.3.4 新闻摄影的题材 1.3.5 新闻摄影的采访与拍摄 1.3.6 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 1.3.7 新闻摄影的评价与选择标准

《财务管理学》双语教学大纲

《财务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财务管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Financial Management 课程编码:20000006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56 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0 学分: 3 适用专业:会计学 先修课程:《会计学原理》、《企业会计学》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会计教研室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掌握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日常经营管理、利润分配管理以及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Chapter 1 The Rol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Know about what is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function; Understand the goal of the firm. Chapter 2 The Business, Tax, and Financial Environments Know about the business, tax, and financial environments of the firm. Chapter 3 Time Value of Money Know about the concept of the time value of money and types of annuities; Master the calculation of future value and present value of a single fund or an annuity. Chapter 4 The Valuation of Long-Term Securities Know about the distinctions among valuation;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 of security valuation; Master the methods of bond valuation, preferred stock valuation and common stock valuation. Chapter 5 Risk and Return Know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risk and return, and attitudes toward risk; Understand risk and return in a portfolio context, and diversification; Master how to us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to measure risk, and the using of the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 Chapter 6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双语)

《组织行为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课程代码:B27052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时: 32 学分: 2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 一、课程介绍 1.分别从个体,群体和组织系统三个层面上帮助读者解释、预测和控制组织行为,内容包括:组织行为学导论、态度和工作满意度、情绪与心境、人格与价值观、知觉与个体决策、激励理论及其应用、群体行为的基本原理、工作团队、沟通、领导力、权力与政治、冲突与谈判、结构与组织行为、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部分。 2.组织行为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它的先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与发展规律;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组织行为学案例,培养学生以现代组织行为学理论为依据,培养学生在团队建设与管理、人际沟通、领导、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与发展、跨文化沟通、学习型组织建设等组织行为学的实务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阅读:本科程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泛读规定的参考教材。老师随堂抽查学生阅读情况。 2、听课:本课程要求学生进课堂听讲全部课程,并做好笔记。听课和笔记情况随时检查,记入平时成绩。 3、辅导:要求学生主动学习,随时提出问题,老师随堂辅导。要求学生与老师建立电话、电子邮箱、QQ、微信联系,交流自学情况。另外,每学期期末集中大型辅导1次。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含考勤、回答问题、作业等)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Stephen P. Robbins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目: 《组织行为学》,陈春花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执笔人:蔡东宏审核人:批准人: 审定时间:2014 年 6 月 11 日

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教学大纲

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编写。 学时:第一学期 64 学时,第二学期72学时,每周授课4学时,开设两个学期,共计 136 学时。 适应专业:高职高专各个专业。(商务英语专业除外)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公共必修课。 课程任务: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完成《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一至二册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翻译和阅读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相关课程:根据各专业自行设计安排,部分专业在修完本课程后开设专业英语。(计算机英语、秘书英语、汽车英语等)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1、词汇 认知 2500 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 1000 个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 1500 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能进行英汉互译。 2、语法 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在听、说、读、写、译中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3、听力 能听懂涉及日常交际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 120 词左右)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能理解具体信息,理解所听材料的背景,并能推断所听材料的含义。 4、口语 掌握一般的课堂用语,并能模拟或套用常用口头交际句型,就日常生活和有关业务提出问题或做出简单回答,交流有困难时能采取简单的应变措施。 5、阅读 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 3% 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 50 词。能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函、产品说明等,理解基本正确。并且掌握以下阅读技巧: 1)理解文章的主旨或要点; 2)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意思; 4)根据上下文做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作者的见解和态度等; 6)就文章内容做出结论; 7)快速查找有关信息。 6、写作 能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写出简单的短文;能用英语填写表格,套写便函、简历等,词句

新闻学概论资料教学大纲

《新闻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新闻学概论适用层次、专业:(二本)新闻学学时:64学时学分:4学分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理论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新闻学概论》是我国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新闻的性质、特征、发生、发展、传播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既是对新闻学基本原理的理论阐述,也是对人类新闻实践活动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因此,高校新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便在今后的新闻工作中,能够以良好的理论素养指导新闻实践,并尝试解决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提出的新问题。 通过本科程的学习,使学生把握新闻的本质与特征,把握新闻传播及其规律,认识新闻事业的性质、社会功能及其新闻自由的社会控制,对新闻学本体理论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作较为全面的概括,分析和论述,从而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及其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了解新闻事业的舆论监督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新闻专业素养,用以指导新闻实践,适应社会对新闻事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讲授容与基本要求 (一)绪论(总学时:6 ;理论学时:6 ;实验学时:0) 授课容:新闻学的基本含义;新闻学的学科结构;西方国家不同时期的新闻理论;中国新闻理论研究基本状况;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基本要求 (1) 了解新闻学的形成 (2) 了解新闻学的发展 (3) 了解新闻学的容 (4) 掌握新闻学的研究方法 (5)学习新闻学的意义 2.重点、难点 (1) 重点:新闻学的学科结构 (2) 难点:各国不同时期新闻理论及发展 (二) 新闻的定义(总学时:6 ;理论学时:6 ;实验学时:0) 授课容:新闻的起源;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的本源;新闻的定义;新闻

《管理学原理(双语)》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双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108 开课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 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工商 管理、金融工程 课内总学时:54 学分:6 实验学时:课内上机学时: 先修课程: 执笔:贾振全审阅:高俊山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工作的特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主要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管理过程各项职能的运作程序以及常用的管理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一些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本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学生在学习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外文专业书籍与文献的能力以及在专业领域使用外文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也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重点: 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与架构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 2.课程难点: 管理理论实际上是对成功管理者的成功经验的总结。管理学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准备大量的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并组织学生利用相关知识积极参与讨论。同时,由于采用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如何使学生真正做到能够运用外语来学习专业知识也是本课程的难点所在。 3.能力培养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1)利用管理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外语运用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课堂教学(54学时,讲授内容依课堂进度会有所微调,另每章均配有各种形式的案例以辅助课堂教学) 1.管理与管理者(6学时) 1.1 组织、管理与管理者的概念 1.2 管理的本质:管理职能与过程,管理角色模型,管理的普适性

机器学习理论(双语)-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机器学习理论(双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1103A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 学分:3 适用对象:投资学专业 先修课程:金融计算机语言、金融计量学、量化金融学(双语) 一、教学目标 当代投资学越来越多的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复杂投资决策问题。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在当代投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已有取代传统投资决策和方法技术之趋势,因此投资学专业学生需要系统的学习人工智能理论在金融投资中的应用。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主要来自于机器学习理论。本课程系统的向学生讲授机器学习理论。机器学习理论与计算机编程、统计学以及计量经济学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需要有足够的背景知识。本课程将通过介绍机器学习理论,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理论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金融问题研究和进行量化投

资决策。该课程是专业必修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复合型课程,因此需要学生对各先修学科有扎实的基础,本课程突出学习前沿人工智能理论知识与应用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进行量化投资。学生在学好本课程后,将对其后续课程以及毕业论文设计帮助巨大,也将增强学生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竞争优势。 目标1:掌握主流和前沿的机器学习理论 目标2:熟练运用机器学习理论结合投资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目标3:融会贯通投资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计算机编程以及机器学习理论,提升处理复杂投资决策问题的能力。 目标4:充分了解投资学发展的前沿,了解人工智能与投资学发展逻辑联系。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一)教学内容 《机器学习理论》涉及三大板块知识。即基础理论知识介绍、上机实习和综合运用。在基础知识模块主要介绍和讲授机器学习理论的主要知识框架,包括: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其中监督学习中的若干模型属于精讲内容,无监督学习属于细讲的内容,而强化学习属于粗讲的内容。上机环节主要采用Python、Matlab以及R语言,结合学理论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语言调用相关理论模型。因为这是一门跨学科复合型课程,在课程的后半段,教学内容将突出综合应用,采取在给定适当投资场景的前提下,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构建模型,提升综合能力。案例包括(但不限于):量化投资与智能选股、人工智能与衍生品定价、机器学习理论在股票预测中的应用、强化学习与投资决策、监督学习与信用风险识别等。此外,课程还会从行业发展与产业经济学视角,引导学生了解智能投资以及科

新编实用英语2(第四版)教学大纲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基础部 《新编实用英语H》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9999010062 总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无 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一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新编实用英语I》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的性质 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书面信息交流,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新编实用英语 u》是我院高职一年级学生第二学期所有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基础课。 (二)本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中人才培养计划中是必修课程。该课程理论与技能培养并重,相互结合,培养各类高职高专的应用型人才。经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翻译和阅读有关英语资料,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日常活动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笔头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为此, 该课程将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2、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三)本课程培养人才的定位 该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听、

说、读、写、译),使他们在今后工作中与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日益国际化的需要。 (四)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扎实语音、语法、词汇和基本句型等语言基本功,强化并提高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1、词汇 认知25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000个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1500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能进行英汉互译。 2、语法 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在听、说、读、写、译中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3、听力 能听懂涉及日常交际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120词左右)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能理解具体信息,理解所听材 料的背景,并能推断所听材料的含义。 4、口语 掌握一般的课堂用语,并能模拟或套用常用口头交际句型,就日常生活和有业务提出问题或做出简单回答,交流有困难时能采取简单的应变措施。 5、阅读 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 过数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50词,能读懂通用的简短文字材料,如信函、产品说明等,理解基本正确。并且掌握以下阅读技巧: 1)理解文章的主旨或要点; 2)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意思;

离散数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离散数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40510 二、课程类型:必修 课程学时:理论教学 72学时 / 4.5学分。 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高等数学等。 后续课程: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等。 三、课程性质与任务 《离散数学》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中基础理论的核心课程。该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形式,教材是国外原版英语教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阅读外文科技文献能力和专业英语写作能力。并为学生今后处理离散信息、离散建模、软件开发、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程序设计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分析等提供理论指导基础,是学生从事信息科学的实际工作必备数学工具。 四、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五、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离散数学所涵盖的内容及背景思想;理解离散数学组的数学思想和基本概念。掌握离散数学常用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较强的利用离散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体要求有: (1 )理解子集、空集、全集、集合相等、幂集等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法。 (2)熟练掌握集合的交、并、差补运算;能通过文氏图理解与掌握集合的有关运算;了解包含排斥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3)熟练掌握集合运算的基本定律,并能熟练地应用这些定律证明集合恒等式。(4)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命题﹑复合命题及真值表的概念,熟练掌握逻辑运算符‘非’﹑‘合取’ ﹑‘析取’﹑‘蕴涵’﹑及 ‘存在’﹑‘任意’等量词的定义及使用;理解条件语句的概念;理解等价。掌握一些常见的逻辑推理方法。

(5)熟练掌握乘法原理﹑加法原理﹑排列﹑组合﹑鸽笼原理及递归式,会用组合计数思想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古典概率问题。 (6)理解序偶与笛卡尔积的概念;理解 n 元组与 n 个集合笛卡尔集的概念。 深刻理解关系的基本概念;掌握二元关系的关系矩阵与关系图。熟练掌握关系的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四种性质并熟练掌握其求法。 深刻理解二元关系的自反闭包、对称闭包和传递闭包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其求法。熟练掌握等价关系的判定与相关等价类的求法。了解关系的计算机表示﹑关系的运算﹑传递闭包及Warshall算法。 (7)理解映射、满射、单射、双射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其判定方法;了解复合映射与逆映射的概念及求法。 (8)理解有向树,无向树,根数,标定树的定义及性质;掌握极小生成树算法; 了解生成树搜索法。 (9)理解无向图,哈密顿圈及哈密顿路,传输网络,匹配问题,图的着色的定义及性质;掌握欧拉环游及欧拉通路,最大流问题的定义﹑性质及算法。 掌握有关哈密顿图的一些必要和充分条件。 六、对学生课外作业的要求 本课程概念多、比较抽象、定理证明和应用有一定难度,为了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拟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外习题为宜,教师批改作业本的 2/3, 并安排时间上习题课。各章节习题量分布如下: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消费者行为(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消费者行为(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Consumer Behaviour Module Syllabus 课程号/Module Code:34200802 制定(修订)单位/Institute:Surrey International Insitutute 制定(修订)人或执笔人/Writer:Shi Fangfang 制定(修订)时间/Time:Feb 2012

课程概述/Module Summary The module is designed to provid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consumer behaviour via theoretical discussion, case analysis and first-hand research experience. It covers general consumer behaivour theories and models, and relates to examples and cases in the tourism context. The module focuses on th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consumer behaviou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is subject informs areas such as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marketing, and public policy issues. Behavioural concepts, appropriat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recent research findings will be discussed,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how tourists/consumers choose products in today’s world. 课程的性质/Module Nature: Compulsory module for BSc Tourism Management 课程教学目标/Module Aim The module aim is that on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modul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core concepts and models of consumer behaivour ●Understand and critically evaluate the factors affecting consumer behaviour in tourism ●Be aware of global tourism demand patterns and trends in tourist behaviour ●Appreciate how knowledge of tourist behaviour feeds into marketing, strategy and policy development ●Apply research methods to analyse an aspect of consumer behaviour and report results in a clear and concise manner 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Applicable Majors and Grades BSc Tourism Management, Level 3 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Module Hours and Credits 36 hours, 2 credits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Relation with Other Modules It is one of the core module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It benefits from the basic marketing knowledge introduced by the module Tourism Marketing, and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黑体三号) 课程中文名称:新闻采访与写作 课程英文名称: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学分数: 4 课程学时数: 72 授课对象:播音与主持专业2010 级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伦理道德与法规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高级新闻写作、新闻评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教学目的(黑体五号)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教学课程。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但更具有强烈的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全面讲授采访的基础知识及技巧、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及规律,为学生打好从事各种新闻工作(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媒介经营管理等)都必须具备的新闻基本业务基础。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坚持“学生中心论”和人文主义精神,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训练、课后实践,教育学生如何准确快捷进行新闻采访、精确有力地写作新闻。这种教学让学生们在真实的故事中领悟新闻采访写作核心原理,使学生们在走进复杂的社会从事新闻报道前受到了严格的专业基础训练。 二、教学要求(黑体五号) 熟悉“*******”,掌握“*******”,重点掌握“*******” 熟悉新闻,掌握常用新闻评论文体的基本写作知识,重点掌握如何运用新闻评论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概括和解决新闻评论问题;重点掌握新闻评论的具体写作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较高的新闻敏感性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新闻评论写作能力和较高的新闻评论工作者职业个人格修养。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黑体五号) 主要内容:(宋体五号) 第一章绪论:理解新闻 第一节变化中的新闻特性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传播活动的起点和媒介产品生产的龙头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明确在信息时代,新闻特性的变和不变,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在新闻

《Public Finance》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Public Finance》(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2003年制订,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110110 中文名:公共财政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前置课: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大学英语 后置课: 学分:3学分 课时:51课时 主讲教师:任巧玲、郭晔、毛翠英等 选定教材:Harvey S. Rosen: Public Finance, New York: McGraw-Hill, 2002(节选). 课程概述: 本课程为财政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本大纲适用于财政学本科专业。当前,我国的公共财政体制正在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了解和有效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状况十分必要。而在财政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相应课程,正体现出与这一现实要求的协调一致。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财政学的定义及其主要思想;公共品的定义及其提供等问题;外部性的本质及其影响和对策;公共选择的各种机制的讨论与评估;赤字融资及其相关问题等。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西方财政学体系中的基本理论观点,也可以了解到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财政运行的一般情况;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具体现实条件中思考运用所学到的相应观点和知识;同时,使学生掌握财政学方面术语的英语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本课程作为一门双语教学课程,使用的是英文教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讲解采用中英文结合方式,英语使用程度需要参考学生的整体接受程度。为强化相关理论知识及其实践运用,本课程根据教学内容进程及其侧重点设置了讨论课时段。同时,本课程大量借助多媒体手段使讲解更加清楚。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Chapter 1 Introduction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政学的内涵及其主要功能,并以此为基础把握两种主要的财政思想。本章重点为财政学的基本涵义。 教学内容: 1.1Introduction of Public Finance Public finance, also known as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or public economics, focuses on the taxing and spending activities of government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of income. 1.2 Public Finance and Ideology 1. Organic view of government Society is conceived of as a natural organism.Each individual is a part of this organism,and the government can be thought of as its heart. The individual has significance only as part of the community,and the good of the individual is defined with respect to the good of the whole. Thus,the community is stressed above the individual. 2. Mechanistic view of government Government is not an organic part of society. Rather, it is a contrivance created by individuals to better achieve their individual goals.The individual rather than the group is at center stage. 思考题: 1. How is public finance defined? 2. What are the ideological views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tate?

教学大纲英文

Computer Network Syllabus of Basics of Computer Networking Course name:Computer Network Chinese name: 计算机网络 Course Serial Number:L131006 Weekly Hours: 4 hours Total Hours:60 hours Credits:3.5 Teaching Object (Suitable majors and grades of the course):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undergraduate), Network Engineer Major(undergraduate), sophomore Preparations:C programming、Introduction to Computers Course description: The course cover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communication, networking,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the Internet, LANs,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network architecture. The course will focus on the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large-scale networked systems. Topics include internetworking philosophies, unicast and multicast routing, congestion control, network quality of service, mobile networking, router architectures, network-aware applications, content dissemination systems, network security, and performance issues. Upon completion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s; 2.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application layer, transport layer, network layer, link layer protocol design; 3.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network security concepts. Course structure: (I)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Uses of Computer Networks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采访写作》教学大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采访写作》教学大纲 二、 本课程是为非新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在讲授新闻采访写作的一般规律等理论基础上,采访部分着重讲授新闻采访选题确定的原则与方法、新闻采访的工作程序及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写作部分着重讲授消息、通讯和特写三大文体的写作特点及写作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新闻采写实践的训练,提高新闻采访、写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共性特征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新闻采访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了解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特性。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二)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三)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二、新闻采访: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新闻记者的基本的、重要的一项动作内容是新闻采访和写作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有着相同的起点: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相一致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 (一)在真实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 (二)在深刻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 (三)在丰富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 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第三节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一)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异常 (二)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三)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长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 (一)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 (二)善于从沟通交流中发现线索 (三)善于与被采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一)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二)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 (三)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五、甘于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本章重点和难点: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特性;新闻采访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参考书目 1.张默《新闻采访与写作》 2.蓝鸿文《新闻采访学》 3.刘海贵尹德刚《新闻采访写作新编》 4.汤世英薄瀚培《新闻通讯写作》 5.丁柏铨《当代新闻文体写作》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汉双语教学)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双语教学)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50211 课程名称:普通遗传学(双语教学) 英文名称:GENET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99 学分:5.0 适用对象: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等.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专业的骨干基础课程,在这些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表现的规律;探索遗传变异的原因、物质基础及其内在规律;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改良,提高医学水平,为人民谋福利。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遗传学的最新发展,学会应用遗传学基本原理分析一般遗传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植物育种学、分子生物学及其他有关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Genetics, the science of heredity, i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understanding biological properties that are transmitted from parents to offspring. Genetics is central to biology because gene activity underlies all life processes, from cel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o reproduction. Genetics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which has close links with applied researches because it is used not only in the improvement of plants, animals and microorganisms, but also in the public health protection and medicine. Therefore,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genetics teaching is,in terms of theory,to expound the phenomenon of heredity and variation as well as the law of expression, find out the cause and material basis of heredity and variation so as to reveal the inherent law, and in terms of practice,to grasp the basic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genetic research so as to pave the way for learning plant breeding and other related applied subjects. Furthermore, since the course is to be taught by bilingual teaching method, the relation between learning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improving English level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handled.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生物学科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科学,同时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教学上要求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对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弄清生物遗传物质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