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1-4节测试题

九年级(上)第一章1-4节测试题

本卷可能用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H:1 C:12 O:16 Cl:35.5 Ca:40 Mg:24 Ag:108 N:14 K:39 Fe:56

一、选择题

1、以下家庭小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观察水的沸腾

B、比较酒精和水蒸发的快慢

C、将纯碱粉末加到白醋中产生气泡

D、用木炭和棉花净化水

2、下列物质在实际应用中,属于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浓硫酸作干燥剂

B、盐酸除水垢

C、氢气作为人类理想的能源

D、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3、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新鲜杨梅汁中滴加石蕊试液会显()

A、紫色

B、红色

C、蓝色

D、无色

4、下图所示四种图标,请你找出适合贴在存放氢氧化钠的药品橱上的图标()

A.B.C.D.

5、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纯碱

B、烧碱

C、生石灰

D、硫酸铜

6、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澄清石灰水

B、氯化钠晶体

C、固体苛性钠

D、碳酸钠晶体

7、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2H2 + O2点燃2H2O

B、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C、Mg + 2HCl = MgCl2 + H2↑

D、H2CO△H2O + CO2↑

8、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含有硫酸,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硫酸铜

B、氧化钙

C、硫酸锌

D、氢氧化钠

9、区别NaOH溶液与Ca(OH)2溶液的方法是()

A、滴加盐酸

B、滴加BaCl2溶液

C、滴加指示剂

D、通入CO2

10、下列四种物质中能将AgNO3、Na2CO3、MgCl2三种无色溶液一次区别开的是()

A、NaNO3溶液

B、NaCl溶液

C、Na2SO4溶液

D、稀盐酸

11、食醋中含有醋酸,某同学准备在家中进行验证食醋具有酸的通性的实验,他选择了下列物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物质是()

A、铁钉

B、鸡蛋壳

C、木炭

D、铁锈

12、绍兴是白蚁较多的地区,白蚁会蛀蚀木头,它分泌的蚁酸是一种酸,还能腐蚀很多建筑材料。下列建筑材料最不容易

...被白蚂蚁腐蚀的是( )

A、钢筋

B、铜制品

C、大理石

D、铝合金

13、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正确的是()

A、Fe+H2SO4(浓)=FeSO4+H2↑

B、Al2O3+6HCl=2AlCl3+3H2O

C、NaOH+H2SO4=NaSO4+H2↑

D、BaSO4+2HNO3=Ba(NO3)2+H2SO4

14、 硫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这是因为硫酸( )

A .具有吸水性 B.能跟金属反应 C.能跟碱反应 D.能跟金属氧化物反应

15、在发酵的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 ( )

A 、Na 2CO 3

B 、Ca (OH )2

C 、CaO

D 、NaCl 16、自来水生产中常通入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如下:Cl 2+H 2O=HCl+HClO ,市场上有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你能用来鉴别纯净水真伪的试剂是( )

A 、酚酞试液

B 、石蕊试液

C 、硝酸银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17、固体NaOH 和CaO 的混合物叫做碱石灰,常用作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 的是 ( ) A 、CO B 、CO 2 C 、H 2 D 、O 2

18、将硫酸铜、氯化镁、氢氧化钡溶液两两混合后,产生的沉淀有( ) A 、两种 B 、三种 C 、四种 D 、五种 19、下列四种物质中,有一种物质能和其他三种物质发生反应,该物质是 ( ) A 、石灰石 B 、稀盐酸 C 、硝酸银溶液 D 、烧碱溶液

20、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硫酸钠溶液。其使用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

A 、②③④①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①②

D 、①②④③

二、填空题:

2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黑色氧化铜粉末放入稀硫酸: 2)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3)氢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发生了变质: 4)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22、从C 、H 、O 、Na 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合物(各写一个化学式)。

23

、从氢气、盐酸、干冰、氢氧化钠、碳酸钙中,选出适当的物质填空(用化学式表示)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

(2)可用作理想的高能燃料的气体是: ; (3)可用于除铁锈的酸是: ;

(4)用作建筑村料的大理石,其主要成分是: ;

(5)化工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原料,其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24、甲醇(CH 3OH)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挥发性的液体,有毒性,能损伤视神经。从前是以木材干馏制取,所以称为木醇或木精。现在是用CO 与H 2,在氧化锌的催化作用下,加压且温度控制在250℃的条件下大规模生产。甲醇可用于制甲醛,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H 3OH+O 2===2M+2H 2O 依据上述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是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这是它的________________性质。 2)写出生产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 3)推断甲醛的化学式M 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5、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 4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请回答:

(1)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 是 ;金属B 是 。

(2)操作a 的名称是 ;在蒸发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 。

(3)写出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6

(1)写出沉淀A 的化学式 。

(2)(2)加入CaCl 2溶液后,分离得到沉淀A 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3)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固体物质B 中除了NaCl 还会有 (用化学式表示)。

27、有三瓶失去了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硫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现给这三瓶溶液重新贴上标签。下面是一个实验小组设计和实施的一种方案,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将三瓶无色溶液任意编号为A 、B 、C 各取少量进行实验,得到相关的实验记录(见表)。

(1)请你判断B 是

(2)写出A 与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A 与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计算题

28、某同学为测一种石灰石样品纯度,他取了2克这种样品,把20克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到石灰石样品中(样品中杂质不溶于酸)实验数据如下: 计算:(1)m 的数值是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3)这种盐酸的质量分数

29、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H 2SO 4和CuSO 4。为了测定废水中CuSO 4的质量分数,该小组取了100g 废水,逐滴加入10%的NaOH 溶液至过量。测得生成Cu(OH)2沉淀质量与所加NaOH 溶液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1)与H 2SO 4反应的NaOH 溶液质量为 g ;100g 废水中H 2SO 4的质量为 g 。 (2)计算废水中CuSO 4的质量分数。

30、【附加题】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 (1)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序号)。 ①硝酸铵 ②磷酸二氢铵 ③硝酸钾 ④硫酸钾 (2)某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 ___ g 。

(3)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KNO 3、Ca (NO 3)2、K 2CO 3、K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

①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②根据实验1、实验2推测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有 种情况;

③若测得原营养液中K +和Cl -

的数目之比为1∶1,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 。

最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1 一、填空题。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构成的,是在不断地发 生变化的。 2.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会感到有些甜味,这是 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 或馒头上滴几滴,如果,就说明米饭或馒头中含有这种物质。 3.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和产 生沉淀物。 5.硫酸铜溶液是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色的物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变化属于 变化。 二、判断题。 1.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 ) 2.因为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物质。 ( ) 3.有些物质的变化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 ) 4.小苏打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它能在水中溶解。 ( ) 5.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铁生锈需要很长的时间。 ( ) 6.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2.打开可乐瓶,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些气泡中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水蒸气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变质 B.水蒸发 C.酒精燃烧 4.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B.玻璃破碎 C.火柴梗被折断 5.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接触硫酸铜溶液的铁钉表面变色 B.产生大量气泡 C.溶液的颜色变浅 6.把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气中,( )最容易生锈。 A.水中的一半 B.空气中的一半 C.空气和水的交界处 7.用白醋在白纸上写字,干后纸上无明显痕迹,再把红萝卜皮浸出的液体喷在白纸上,可见字迹。这个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无法确定 8.硫酸铜溶液不能用( )盛装。 A.玻璃容器 B.铁制容器 C.铜制容器 9.下列方法中,(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钉生锈。 A.将铁钉放人盐水中 B.在铁钉上抹油 C.在铁钉上刷油漆10.做泥塑或面塑时,物质发生的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无法确定 四、连线题。 将下列物质的变化与其主要伴随的现象用线连起来。 在面包上滴碘酒 物理变化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光、发热 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 铁钉生锈产生气体 化学变化蜡烛燃烧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颜色改变 水变成水蒸气 五、读图题。 如下图所示,在烧杯的底部放入一勺小苏打,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烧杯内,用滴 管向烧杯中滴加白醋(白醋不会迸溅到蜡烛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六、简答题。 1.小明看到电视里的钻石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所以小明认为坚硬的钻石是世界上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你认为小明的观点科学吗?请说明理由。 2.某科技活动小组搞军事通讯游戏。“司令员”用米汤在信纸上写上“偷袭阵地” 几个字。米汤干了以后,字就看不见了。“前沿阵地指挥员”收到信后,用棉

1.1.1 物质的分类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1.1.1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2.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3.知道分散系的概念,能说出分散系的分类。4.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5.能根据胶体的性质解释生活中与之有关的现象。 知识点一同素异形体 含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举例 ①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②氧气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1)产生同素异形体的原因 ①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O3)。 ②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研究对象 ①同素异形体是指单质,不是指化合物。 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不同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构成它们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3)同素异形体的“同”“异”的含义 ①“同”——指元素相同; ②“异”——指形成单质不同,结构不同,性质有差异。 (4)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决定性质” ①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性质存在差异。 ②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 【典例1】清晨,松树林中的空气特别清新,是因为有极少量的氧气变成了臭氧,反应的方程式为3O2?2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由氧元素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C.产生的臭氧与氧气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D.这个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思路启迪] 解答该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关键点:(1)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同素异形体组成的混合物。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探索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沸点、熔点 金属的延展性、光泽 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2NaOH+CuSO 4= Na 2 SO 4 +Cu(OH) 2 ↓现象:形成蓝色絮状沉淀 CuSO 4·5H 2 O = CuSO 4 + 5H 2 O 现象:蓝色固体逐渐变白 CuSO 4 + 5H 2 O = CuSO 4 ·5H 2 O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变蓝 ――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硫酸铜属于,在硫酸铜的作用下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发生被破坏,从而性质改变,失去及而凝固。在中也会出现上述现象。 ·热、酸、碱、重金属盐(钡、铜、银等)以及紫外线、、的作用下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发生被破坏,从而性质改变,失去溶解性及生理活性而凝固。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水的存在 第二节:酸 一、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二、酸碱指示剂 1).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 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①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三、盐酸的性质: 由蓝色逐渐变成紫色最后变成红色 HCl + NaOH = NaCl + H 2 O 3 HCl + Al(OH) 3 = AlCl 3 + 3H 2 O 2HCl + CaCO 3= CaCl 2 + H 2 O + CO 2 ↑ 现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条伸入后会熄灭 2HCl + Na 2CO 3 = 2NaCl + H 2 O + CO 2 ↑ Ca(OH) 2 + CO 2 = CaCO 3 ↓+ H 2 O 6HCl + Fe 2O 3 = 2FeCl 3 +3H 2 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2HCl + CuO = CuCl 2 + H 2 O现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 H 2 O 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成黄色 Fe + 2HCl ==FeCl 2 + H 2 ↑ Zn + 2HCl == ZnCl 2 + H 2 ↑ 四、稀硫酸酸性实验: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实验室用来制取氢气)

必修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班别座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每题有1-2个答案,每小题4分,共43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广州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 B.1∶4 C.3∶4 D.3∶2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2O22H2O+O2↑D.CaCO3CaO+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1.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word基础测试

初中科学 九年级(上)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C ) A ?气体生成 B ?有沉淀生成 C ?新物质生成 D ?颜色的改变 2、结合下表中所列物质的 pH 判断,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变 色、变蓝的是 ( ) A .柠檬汁、食盐水、厕所清洁剂 B.牙膏、蒸馏水、肥皂水 3、小贝对柠檬汁、肥皂水、食盐水、草木灰水的pH 分别进行了测定, A. 柠檬汁 B .肥皂水 C .食盐水 D .草木灰水 4、下列物质,在空气里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 ( C ) A 、浓盐酸 B 、蔗糖溶液 C 、浓硫酸 D 、浓硝酸 5、 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 ( D ) A. 将水缓缓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B. 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边倒边搅拌 C. 将浓硫酸和水同时倒入一试剂瓶中,充分振荡 D. 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6、 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鉴别 H2SO 、Ca (0H )2、NstSQ 溶液的是 ( A ) 8、 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C ) 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食盐⑤生石灰⑥稀硫酸 A. ①⑥ B .②③⑤ C .③⑤ D .②③④ 9、 不能用金属跟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 A ) A .氯化铁 B .氯化亚铁 C .氯化锌 D .氯化镁 C.草木灰、蒸馏水、柠檬汁 D.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 其中pH 最小的是(A ) A.石蕊试液 B .酚酞试液 C .稀硫酸 D . BaCl 2 溶液 7、在一定条件下,与 NaOH 溶 液、 BaC#溶液、 F&O 、Zn 、N&CO 五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的 A .硝酸铜 B .稀盐酸 C.稀硫酸 D.二氧化碳

专题一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初中化学导学案】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主备课人: 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课前知识积累】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者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描述你所熟悉的酒精有哪些性质和用途。你能将这些性质进行分类吗? 【情境导入】 展示收集到的两瓶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如何区分? 二、自主探究: : 1.思考: (1)你所列举的酒精、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中哪些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哪些不需要? (2)归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定义,说出二者的区别。 (3)在上一节做过的实验中分别表现出物质的哪些性质?你还能列举的更多吗? (4)物质的物理性质只有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吗?试举例说明。 2.自学:有关物质物理性质中的几个概念:(注意“条件”和“单位”) (1)熔点: 沸点: (2)密度: 独立完成习题(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1)木柴燃烧 ,木柴能燃烧— ;(2)铁生锈—— ,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 ;(3)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__________,把块状的硫研碎___________。 5.实验探究: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1)你的猜想: (3)探究结论:氧气可 ,二氧化碳可用来 ,说明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物质的用途了物质的性质。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教你一招】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三、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 1.下列叙述中,与铁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铁能传热导电 B. 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金属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 D.纯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2.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酒精可作燃料 B.铜丝可做导线 C.金刚石制作刀具 D. 钢材制铁轨 3.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是() A.水和食醋 B.铜片和铝片 C. 水和澄清石灰水 D.铁粉和食盐 4. “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H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坚硬的金刚石可5.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氢气作高能燃料 6. 仿照示例,任选两种物质,分别写出它们的一个性质和与之对应的用途:() 物质性质用途 氢气可燃性清洁、环保的高能燃料 7.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消夜要,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处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 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直通车】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粉笔折断B.香蕉腐烂C.冰雪融化D. 【作业布置】 P103-5 授课教师签名:

(2017)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归纳

【九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3节)知识点归纳 【知识衔接】:八年级下册化学基础知识 1、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2、分子构成的物质: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常见的一些气体、液体,还有碘和溴。 3、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态非金属(硫、碳、磷、硅)及稀有气体 4、离子构成的物质:酸、 碱、盐 5、1-18号元素: 6、常用元素: 钾K、钙Ca、锰Mn 铁Fe、铜Cu、锌Zn 银Ag、钡Ba、汞Hg 7、常见的原子团: 8、常见化合价:(背诵)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为+2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2价,三铝四硅五价磷,一二铜二三铁,单质元素为零价。 9、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原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化合物化学式书写口诀:正前负后、上方标价、交叉填数、约简检验。

10.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可以归结为五步: ①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左边,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右边,多种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用“+”相连。 ②配:在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通常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③注:注明反应条件,通常写在“=”的上方或下方。“加热”常用“△”表示。 ④标: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那么在气体的化学式右边用“↑”号表示;如果是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反应物中无固体,而生成物中有固体的,那么在固体的化学式右边用“↓”号表示。 ⑤查: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条件和物质状态是否标注,标注是否恰当。1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 (1)设未知量x(此时x不带单位,如“设某物质的质量为x克”是错误的); (2)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别忘了配平); (3)计算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要乘上配平的系数),写在相应化学式的正下方(包括x);(4)在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下面写出已知质量(纯净物质量)和未知量x; (5)将有关的四个量列成比例式,求出未知量x(此时x要带单位,如x=1克); (6)简明地写出答案。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变化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本身没变化,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了新的分子。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3、常见的化学性质: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毒性 4、常见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凝固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5、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6、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沉淀、气体、温度、发光、发热、PH、状态、形状 7、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①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②寻找发现未知物质③建立物质变化模型。 8、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变化是正在发生的。(变化特殊字眼:正在、了、已经、出现等) 性质是本身具有的,不一定在发生。(性质特殊字眼:能、会、可以、易、难、具有等) 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酸=H++酸根阴离子) 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醋酸(CH3COOH)、柠檬酸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碱=金属阳离子(或NH4+)+OH-)

探索物质的变化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双交换价不变 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酸、碱、盐溶液中的离子结合为沉淀、气体或水,使 溶液中离子数减少。复分解反应在本质上就是离子反应。 习题 1、从理论上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一般不考虑的因素是() A、反应物的溶解性 B、生成物中有无气体、沉淀和水 C、反应物中有无酸、碱、盐 D、金属活动性强弱 2、下列物质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NaNO3 B、AgNO3 C、FeCl3 D、MgSO4 3、下列各组离子在pH=0 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Ba2+、K+、Cl -、OH- 2+、Fe3+、NO3-、SO42- B、Cu C、NH4+、HCO3-、NO3-、Cl- D、Na+、K +、SO42-、CO32- 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氯化氢和氢氧化钙 B、碳酸钠和硫酸 C、硝酸银和氯化钡 D、氯化钾和硫酸铜 5、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KOH、HCl 、KCl 三种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氯化钡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无色酚酞试液

6、下列措施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NaOH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HCI气体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气体中的CO气体 C、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用BaCl2溶液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2SO4 7、下列化学反应能发生的是( ) A、Cu+ 2AgCI = CuCl2 + 2Ag B、Cu+ ZnSO4= CuSO4+ Zn C、KNO3+ NaCI = NaNO3+ KCI D、Na2CO3+ Ca(OH)2= 2NaOH + CaC6 J 8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 ) A、硫酸钠、碳酸钙、硝酸铁 B、硫酸镁、硫酸钡、氯化银 C、硫酸、氢氧化钡、硝酸铜 D、硝酸铵、氢氧化镁、氯化钡 9、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aCO s —Ca(OH)2 B、Fe2O3—Fe(OH)3 C、AgCl —AgNO 3 D、Na2CO3—NaOH 10、向KCl、K2SO4、KOH和K2CO3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一种不同的试剂, 反应后生成物中都有一种相同的化合物,这种相同的化合物是( ) A、KNO3 B、Ba(NO)2 C、HNO3 D、Ca(NO3)2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世界是由________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________。 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又如空气中_____________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可以用________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 6、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________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________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7、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________,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8、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_____________。 9、铁生锈与水和________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________的多少关系很大。 10、与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铁钉表面会出现________物质,溶液颜色变浅,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________色。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20分) 1、(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2、( )水变成水蒸气是化学变化。 3、( )生产水泥的过程,包含着一系列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 )在实验中,观察到“明显变化”比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更重要。 5、( )胡萝卜、白萝卜、南瓜、菠菜、番茄,都是不含淀粉的食物。 6、( )把易拉罐压扁、水结冰等都是物理变化。 7、( )一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8、(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具有的特征是比空气重、无色透明。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物质的变化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物质的变化》教案第1节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 2、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的变化 重点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 药品器材: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教学过程: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引入: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举例说明。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结合课本第2页图说明它们分别属于何种变化? 提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一、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举例: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绿叶的变化、钢铁的熔化、铁丝的形变、水的电解等。 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 1、观察形状、颜色 2、晶体的溶解

3、和氢氧化钠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4、晶体受热分解(写出化学方程式) 5、硫酸铜粉末逐滴加水(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问:实验中,哪些实验有颜色变化?有沉淀产生?有状态的改变?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二、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1、演示实验: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 ――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2、演示实验:白色硫酸铜粉末加水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水的存在 课堂练习:课本第5页练习1-3题 作业:作业本

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 讲义&习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实验·探究】 物质的变化 【实验1-1】水(H 2O )的加热 1请说出水的颜色、状态、气味。 2水加热沸腾时,试管口有什么现象? 3干冷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管口出现水蒸气,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成小液滴 液态水 水蒸气液态水 【实验1-2】块状胆矾(CuSO 4·5H 2O )的研碎 1变化前胆矾的颜色、状态是什么样的? 2粉碎后的胆矾颜色、状态又是什么样的? 3变化前、后胆矾有什么不同?变化后的粉末物质还是原来的胆矾吗?为什么? 【实验现象】块状固体变为粉末状固体 【实验1-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现象】胆矾固体溶解,变为蓝色澄清的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后试管内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1-4】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 【实验现象】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块状固体逐渐消失;烧杯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冷凝 加热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示例:水的蒸发、汽油的挥发、玻璃的破碎、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溶化、氧气的液化、木材制成桌椅、矿石粉碎等 (3)基本特征:物质常伴有形态的变化 2化学变化 (1)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2)示例:如木炭的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烂、火药爆炸、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3)基本特征:化学变化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吸热、放热、发光等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依据 ............................. ※说明: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但它是物理变化。 (2)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 化.。如蜡烛燃烧时先熔化成液体,然后燃烧,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过程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而蜡烛熔化成液体是物理变化,但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的燃烧B钢铁生锈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水的蒸发 【变式联系】 1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2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做床,金做马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下列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 ①冰雪融化②铁生锈③木材制桌椅④木材燃烧⑤石碏熔化 ⑥石碏燃烧⑦酒精挥发⑧海水晒盐⑨气球爆炸⑩火药爆炸 属于化学变化有;属于物理变化有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与醋酸反应:HCO3-+H+=CO2↑+H2O B.等物质的量的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溶液:SO42-+H++Ba2++OH-=H2O+BaSO4↓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D.金属钠与H2O反应:Na+H2O=Na++OH-+H2↑ 2.属于纯净物的物质是( ) A.矿泉水 B.干冰 C.浓硫酸 D.盐酸 3.“灰霾加重光化学烟雾污染珠三角臭氧浓度严重超标” 光化学烟雾主要有害物质是O3。它是由排放到大气中的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污染物。O3有较强的氧化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3+2KI+H2O = 2KOH+I2+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城市中的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主要是汽车排出的废气造成 B.根据O3和KI溶液反应反可知,有1molO3参加反应,转移电子为6mol C.光化学污染属二次污染。 D.O3和KI溶液反应中O2既不是氧化产物又不是还原产物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盐酸 B.液氯 C.生理盐水 D.漂白粉 5.下列各反应中,水只做还原剂的是() A.2F2+2H2O=O2+4HF B.2H2O2H2↑+O2↑ C.Na2O+H2O=2NaOH D.C+H2O CO+H2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盐酸与碳酸钡反应:CO32-+2H+===CO2↑+H2O B.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a2++2OH-+Cu2++SO42-===BaSO4↓+Cu(OH)2↓C.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Ag++Cu===Cu2++Ag↓ D.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7.金属铜的提炼多从黄铜矿开始,黄铜矿的熔烧过程主要反应之一为: 2CuFeS2+ O2=+2FeS+ 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FeS2仅作还原剂 B.若有1mol O2参加反应,则反应中有4mol电子转移 C.方框中的物质应是CuS

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讲义

探索物质的变化的复习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变化指的是生成了新物质,性质指的是可以生成新物质. 3.CuSo 4·5H 2 O=== CuSo 4 +5H 2 O CuSo 4 +5H 2 O=== CuSo 4 ·5H 2 O CuSo 4+2NaOH===Cu(OH) 2 ↓+Na 2 SO 4 CuSo 4 溶液为蓝色 用途(1)可以用CuSo 4 来检验水的存在,如果有水,则会变蓝色; (2)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如果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产生,则有.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1.酸的性质: (1)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碱=盐+水3HCl+Al(OH) 3=AlCl 3 +3H 2 O 2HCl+MG(OH) 2 =MgCl 2 +2H 2 O HCl+NaOH=NaCl+H 2 O (3)酸+盐=新酸+新盐 实验:鸡蛋壳(主要万分是CaCO 3 )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伸入试管的燃着的火柴熄灭 化学方程式:2HCl+CaCO 3=CaCl 2 +H 2 O+CO 2 ↑ 用途:可以用来检验CO 2 2的存在,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CO 2 气体 (4)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实验一: 除铁锈(主要成分是Fe 2O 3 )实验 现象: 溶液变成黄色,时间稍长有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Fe 2O 3 +6HCl=2FeCl 3 +3H 2 O Fe+2HCl=FeCl 2 +H 2 ↑ 实验二: 氧化铜(黑色)与盐酸的反应 现象: 黑色氧化铜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化学方程式CuO+2HCl=CuCl 2+H 2 O 5.酸的个性: (1)盐酸(HCl) A.浓盐酸是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会有白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 B.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而显黄色 C.实验: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现象: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产生 化学方程式: HCl+AgNo 3=AgCl↓+HNO 3 用途:可以用来检验氯离子的存在 (2)硫酸(H 2SO 4 )

九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新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主要知识点 1、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物质分类: 2、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Pb(NO3)2 + 2KI = PbI2↓+ 2KNO3 无色溶液无色溶液黄色沉淀 3、有关硫酸铜的实验 ①硫酸铜晶体(蓝色):无水硫酸铜,俗称胆矾、蓝矾。化学式:CuSO4·5H2O ②硫酸铜溶液(蓝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现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③硫酸铜粉末(白色):CuSO4获取方式:CuSO4·5H2O △ CuSO4+5H2O (现象: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试管口出现水珠) ④硫酸铜粉末遇少量水,发生反应:CuSO4 + 5H2O=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⑤硫酸铜的用途:检验蛋白质是否存在原理:蛋白质和硫酸铜会发生化学反应后使蛋白质变性 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可以检验水分的存在CuSO4 + 5H2O=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酸酸的含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 = H+ + 酸根离子 1、三大强酸:盐酸(H Cl)、硫酸(H2SO4)、硝酸(HNO3)常见的弱酸:醋酸(CH3COOH)、碳酸(H2CO3) 2、常见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注:上述各指示剂遇中性溶液都不变色,依然显示原来的颜色。 3、pH 值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0~14 之间。pH越低,酸性越强;pH 越高,碱性越强;pH 等于7 的物质呈中性。 4、pH值的测定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 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值。 5、酸的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碱=盐+水 H2SO4 + 2 NaOH==== Na2SO4 + 2H2O H2SO4+ Ba(OH)2= BaSO4 ↓ + 2H2O Al(OH)3 + 3HCl=AlCl3+3H2O Mg(OH)2 + 2HCl = MgCl2 +2H2O (Al(OH)3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Al(OH)3 和Mg(OH)2都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测试卷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世界是由构成的,物质总是在地变化。 2、我们加热白糖,白糖溶化属于()变化,白糖碳化属于()变化。 3、在米饭和淀粉上滴碘酒,都会呈现()(填颜色);说明它们遇到碘酒都会发生()反应, 4、咀嚼米饭是一种()(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因为唾液里的淀粉酶使淀粉水解,生成了麦芽糖,所以我们感觉到了()。 5、()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6、我认为铁生锈是()变化,证据是()。 7、铁钉在()的情况下最容易生锈,在()的情况下不容易生锈。 8、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证据是()。 9、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是(),化学变化的特点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和()等。 10、火柴燃烧是()变化,小苏打与醋混合是()变化,切开的苹果放置一会儿是()变化。 二、选择题(将你选择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36分) 1、下列变化中,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蜡烛熔化 B、铁块变铁水 C、馒头发霉 D、木材做家具 2、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火柴燃烧 B、木材做家具 C、白糖加热至焦黑煤燃烧 3、火柴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A、形态变化 B、产生新物质 C、颜色变化 D、没有产生新物质 4、蜡烛燃烧与受热溶化() A、都是物理变化 B、有本质区别 C、才有新物质产生 5、面粉做成馒头() A、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B、成为新的物质 C、形态发生变化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7、微生物是非常小的生命体,借助()我们可以看得见它们。 A、放大镜 B、肉眼 C、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8、把小苏打和白醋放在玻璃杯中进行混合,盖上一块玻璃片,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会有()的感觉。 A、比原来凉一些 B、比原来热一些 C、光滑 9、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 A、产生大量的气体 B、溶液颜色变浅 C、铁钉上有物质附着 10、利用金属匙加热白糖的实验,我们看到白糖的形态和颜色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还闻到刺鼻的气味。据此分析,这个现象是()。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D、两种变化都不是 11、通过把铁钉浸入水中的实验,我们认为对铁钉生锈速度快慢的影响较大的是()。 A、空气的多少 B、水的多少 C、温度变化 D、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12、我们把()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有新的物质产生。 A、竹筷和饭店 B、黄豆和沙 C、水和玻璃 D、小苏打和白醋 13、下列物质的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木材燃烧 B、煤燃烧 C、甲杯的水倒入乙杯中 D、纸片燃烧 14、大气中的()浓度增加,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 15、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显著特征是()A、没有新物质生成 B、有新物质的生成 16、吃饭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米饭在咀嚼一会儿后开始有甜味,这主要是因为米饭中含有()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全册第一单元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全册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我们家乡衢州特产丰富,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 B. 酿制江山米酒时发酵糯米 C. 制作龙游发糕时将成品进行包装 D. 制作开化开顺牌黑木耳时晒干水分 2.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 煤的燃烧 C. 金属铜用于制作导线 D. 海水晒盐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不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 氮气用作保护气 B. 天然气作清洁燃料 C. 水可用于灭火 D. 氧气用于炼钢 4.化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例如,燃料燃烧产物 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A. (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 B. (1)(2)均为物理变化 C. (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 D. (1)(2)均为化学变化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树根“变”根雕 B. 玉石“变”印章 C. 水果“变”果汁 D. 葡萄“变”美酒 6.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B. 物理变化中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C. 往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这是物理反应 D. 湿衣服变干是一种化学变化 8.我们家乡义乌特产丰富,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 B. 配制红曲酒时发酵糯米 C. 制作火腿时将成品切换包装 D. 制作蜜枣时晒干水 9.下列选项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A.牛奶变酸B.干冰升华C.铁易生锈D.石蜡熔化E.冰雪消融F.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10.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最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 案) 一、填空题。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构成的. 是在不断地发 生变化的。 2.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会感到有些甜味.这是 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 或馒头上滴几滴 .如果 .就说明米饭或馒头中含有这种物质。 3.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和产生沉淀物。 5.硫酸铜溶液是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色的物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变化属于 变化。 二、判断题。 1.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 ) 2.因为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物质。 ( ) 3.有些物质的变化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 ) 4.小苏打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它能在水中溶解。 ( ) 5.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铁生锈需要很长的时间。 ( ) 6.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2.打开可乐瓶.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些气泡中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水蒸气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变质 B.水蒸发 C.酒精燃烧 4.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B.玻璃破碎 C.火柴梗被折断 5.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接触硫酸铜溶液的铁钉表面变色 B.产生大量气泡 C.溶液的颜色变浅 6.把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气中.( )最容易生锈。 A.水中的一半 B.空气中的一半 C.空气和水的交界处 7.用白醋在白纸上写字.干后纸上无明显痕迹.再把红萝卜皮浸出的液体喷在白纸上.可见字迹。这个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无法确定 8.硫酸铜溶液不能用( )盛装。 A.玻璃容器 B.铁制容器 C.铜制容器 9.下列方法中.(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钉生锈。 A.将铁钉放人盐水中 B.在铁钉上抹油 C.在铁钉上刷油漆10.做泥塑或面塑时.物质发生的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无法确定 四、连线题。 将下列物质的变化与其主要伴随的现象用线连起来。 在面包上滴碘酒 物理变化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光、发热 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 铁钉生锈产生气体 化学变化蜡烛燃烧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颜色改变 水变成水蒸气 五、读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