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道施工方案(沙石路面)

便道施工方案(沙石路面)
便道施工方案(沙石路面)

便道施工方案(沙石路面)

1、工程概况

本工程起讫桩号为K9+930~K14+330.406,该段长度为

4400.406m,包括7座中、小桥梁,2道箱涵,其余为路基段落。

本段地面高程在3.0~5.0m之间,地形平坦,稍有起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考虑到排水工程中雨水管和污水管的布置,雨水管为路基两侧布置,离路基很近;而污水管布置于道路右侧(东侧)红线的外侧8.5m,离雨水管中心11m,排水工程与道路工程同步实施,雨水管施工需要进行开挖处理,污水管埋设较深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和一定的空间位置。因此路基便道设置于道路的左侧,雨水管的外侧。

临时便道设置在主线左侧(西侧),便道修筑于雨水管外侧,每隔200m设置一处会车段,能够满足大型筑路机械和桥梁施工机械等车辆全线通行。同时考虑排水工程的施工,在一定位置设置横向支便道。

2、施工方案

2.1 便道施工

1、便道路面宽度为6m,便道路面高出原地面40cm以上,局部路段(会车段)宽度设置为8m。

2、施工便道结构路基为40cm厚5%石灰土(或者采用建筑垃圾,即三合土),石灰土分二层施工,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强度。路面为20cm 厚粉煤灰三渣(大三渣)。(施工便道横断面图见图示)

3、清除表面15cm厚耕植土,遇洼地须清除淤泥,然后分层填土压实,每层虚厚30cm,若路基含水量较大,则采取旋耕机翻松路基进行晾晒,并掺5%石灰,人工找坡,双向横坡为2%,采用8~10吨压

路机碾压3遍。封闭交通养护一周。投入使用,及时进行局部弹簧处理。待基础稳定后进行路面20cm厚粉煤灰三渣施工,保证其有效性,采用10吨压路机碾压3遍。

4、在便道两侧开挖排水沟,修整好边坡,并将排水沟引至附近河道,自成系统。

5、便道施工分成二个作业段,具体为K9+930~K12+600、

K12+600~K14+440二段。

对于K9+930~K12+600段:线路经过洋溢港、南四灶港、东三灶港和三三马路港等。这四条河流基本与线路是正交,同时与线路平行的随塘河、白龙港(该地区的主要河道)形成网状,通过这些横向河流与两条主要河道连通。这几条河流主要的功能为排泻和灌溉,所以施工时需保持水流畅通。河流位置具体详见平面图,便道修筑时直接采用素土回填,两侧用袋装粘土和木桩加固,在中间设置相应于河口宽度管径的管涵以保持水流的畅通。

对于K12+600~K14+440段:线路经过果园三队河、五号港和东四灶港等。这些河流也基本与线路是正交,同样与线路平行的随塘河、白龙港(该地区的主要河道)形成网状。这几条河流主要的功能为排泻和灌溉,所以施工时需保持水流畅通。河流位置具体详见平面图,便道修筑时直接采用素土回填,两侧用袋装粘土和木桩加固,在中间设置相应于河口宽度管径的管涵以保持水流的畅通。

2.2养护和环境保护

为了保证便道的畅通,及时进行维修养护,项目部将派专人进行负责,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同时在养护过程中,项目部配备两辆洒水车进行专门洒水养护,保证便道雨天不泥泞,晴天不扬尘,确保不污染环境。

在台风期间,为了满足河道的排洪要求,必要时采用挖掘机进行

开挖部分填河便道,保持畅通,事后进行恢复。

2.道路施工

本工程道路路线部分大部分处于农田和沟浜中,道路路堤填筑前,首先必须对路基范围内的原地面进行处理,包括清除地表杂草、根茎等,以及对沟浜进行处理;随后进行路基范围内地下水的降排水;随后进行路基的填筑;特别是桥台后高填土的路基填筑,需要按照设计提供的填筑要求进行,并结合井点降水进行超载预压。开始施工前,选择150m~200m长度作为实验段先施工,施工前明确工艺的初始参数,做好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全面收集各种施工数据,以便在施工组织、资源配备、工艺参数、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得到优化,并在大范围施工时得到推广。

2.1原地面处理

对一般土基,先清除地表杂草、农作物的根茎、树根等杂物,挖除原地面30cm耕植土,采用素土换填,用推土机推平整形,形成3%的路拱断面,压路机压实至合格压实度。

2.2沟浜处理

本工程所处范围沟浜较多,在道路施工前必须对沟浜、鱼塘进行处理。

设计沟浜处理示意图

设计沟浜处理示意图

(1)对沟浜的处理,在规划辟筑线位置筑草包坝,草包坝应高出水面至少50cm,抽干坝内水后,请监理复核淤泥顶标高。

(2)用挖机将淤泥土挖除,直至原状土。同时淤泥土应用卡车运走,监理复核淤泥底标高。

(3)在河浜底开纵横向沟槽(30*30cm),间距5m左右。沟槽中填砾石砂。河浜两端设两口集水井,深约1m。集水井用Φ800混凝土管,上用砖块围护。派专人用泵日夜抽水。河浜回填后,集水井可用片石材料回填,压实。

(4)在清淤的同时,用人工将河浜边坡按大于1:1.5的坡度挖成台阶形,台阶宽30cm,高20cm。

(5)待浜底土晒干夯实后,按设计要求浜底铺砾石砂,厚度30cm,压平、挤密。

(6)填浜材料采用道渣间隔土,分层铺筑,道渣间隔土比例为20cm土、10cm道渣。每层摊铺完成后必须及时进行压实,并形成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摊铺中保持浜内无积水。每层填筑结束后,须及时测定其压实度,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上一层的填筑。

(7)对于工程范围的暗浜,须根据暗浜分布土及地表实际情况,如地表有明显沉降、下陷及失稳现象,现场项目管理人员及时请设计人员到场确定,并根据暗浜处理设计图纸进行处理。

2.3填方材料现场压实试验

在路基填筑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施工区内选择50m长计2000M2场地作为现场压实试验路段。试验时记录各种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率等数据,作为正式施工时使用的依据。

2.4路基施工排水

本工程为低路堤道路,路基施工阶段涉及到路基施工的排水,路基施工的质量好坏,与路基的含水量有密切的关系,本工程的路基施工排水系统包括两部分:土路基填筑的路基排水;路基填筑的路面排水。

(1)土路基填筑的路基排水

土路基填筑的路基排水直接关系到土路基的填筑质量,为做好路基填筑阶段地下水和天落水的降排水工作,在土路基两侧红线范围附近开挖两条深度1.5m,上宽1.2m,下宽0.6m的排水沟。排水沟的长度根据现场水系情况,原则上每100m为一段,沟底设纵坡。排水沟端头设集水坑,采用排水泵将集水坑内的水排入附近的河浜中。

结合设计中对低路堤路基排水的处理,在道路路线垂直方向开挖横向排水沟,间距35m,与纵向排水沟相连,以排除路基地面降水。在上部土路堤填筑前,横向排水沟内填筑砾石砂,形成排水盲沟,构成土路基的排水系统。

(2)土路基填筑路面排水

在土路堤填筑过程中,严格根据设计要求设置路拱,在挖除原地面30cm根植土后按3%的设计要求坡度构筑路拱,路拱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粘性土构筑,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土路堤在施工期内如遇降水能及时排除,做到雨止水干。

路堤填筑过程中,应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和压实,各层都必须平行于最终路基表面,任何出现的不规则或凹陷影响的表面应采取挖松、填加、移去或换土重铺的方法予以修正,填方表面应保持排水畅通。

碾压成型的填方下路基,如遇雨淋,无论验收与否,应在雨后重新碾压。

2.5施工监测点设置

在路堤填筑前进行设置施工监测点。施工现场设置永久性平面和高层控制基点以及施工测量控制点。包括工作基点桩、校核基点桩、沉降板、分层沉降标和边桩等。进行测量初始值观测并做好记录。

根据设计说明的要求进行桥台后高填土段的施工监测点布置,同时在台后高填土填筑阶段和超载预压土填筑阶段,加强对监测点的监测,用以控制填土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2.6一般土路基施工

(1)路基填筑材料需采用符合技术标准的填方材料,在确定取土点前,必须对土源的土质进行材料测试,特别是土的材料强度(CBR 值)的检测,符合各层路基填土材料的要求。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对于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筑材料。

(2)本工程一般土路基采用素土填筑。根据交桩书的平面控制网点和道路中心桩点位坐标及水准点高程进行复测后,根据设计要求标高(或天然地面标高),清理原有地面,按不同情况,对道路范围内各种管线沟槽、低洼地段、河塘等,按照先深后浅,采用道渣间隔土填筑,分层整平,分层夯实,直到标高要求。同时在原土路基面层

按照降排水系统要求挖设盲沟建立纵横向排水系统,以保证土路基在施工期内如遇降水能及时排除,做到雨止水干。

(3)填土路基土方要求含水量接近最佳值,土质经化验合格,并清除土料中杂质后,运至现场后进行摊铺压实,土方松铺系数在1.35-1.50之间,松铺厚度28-30cm,先用6T压路机普压一遍,目测外观有无起伏、隆起、洼坑并局部调整后再用12-15T压路机累计碾压8遍左右,压路机轮轨迹深度小于5mm,即表示粘性土已压实到位。

(4)碾压成型的填方下路基,如遇雨淋,无论验收与否,应在雨后重新碾压,填土压实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5)每层填筑时,填方材料在路基全宽度一次成型,各层填筑都要平行于最终路基表面,任何出现的不规则或凹陷形象的表面应采取挖松、填加、移去或换土重填的方法予以修正,并重新压实以保持表面平整和均匀。

(6)下层土方填筑完成后,及时上报监理检验,没有得到批准前,不得填筑上层土方。

(7)若填筑土方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现场需采取必要的措施,或翻松洒水、或翻松干燥,来调整土方的含水量,并重新压实至规定的压实度。

2.7台后高填土路基填筑处理

本工程桥台后填筑高度较高,为降低桥台后路基总沉降,桥台后填土路基填筑材料根据填筑高度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材料,当填筑高度小于2.5m时,采用素土填筑;当填筑高度大于2.5m时,采用二灰路堤,两侧设置2m宽包边土,顶面设置30cm厚石灰土封层。台后高填土路基填筑处理长度为桥台后50m,路床底铺设50cm厚砂垫层和土工布。

本工程桥台后填筑高度大于2.5m设置二灰路堤的桥梁范围:规划南四灶港桥。其他桥梁桥台后填筑高度均小于2.5m,采用素土填筑。

由于本工程总工期仅为一年,且桥台后填土较高,为确保桥台后高填土路基的施工质量,减少路基沉降,对线路所经过的桥台后高填土路基需进行处理。根据对现场地质资料的了解,该地区地面以下

14m范围内的土质较好,对减少沉降有利,结合设计对台后填土的处理要求,桥台后高填土路基处理采用联合加固方案,加固措施为超载预压结合两侧雨水管埋设时轻型井点降水,排水时间不少于2个月,超载时间不少于4个月。

2.7.1台后高填土路基填筑处理

(1)施工前准备

二灰路堤采用粉煤灰掺加石灰进行分层填筑,粉煤灰采用硅铝型低钙粉煤灰,粉煤灰的烧失量应小于12%,粒径在0.001mm-2mm之间,其中不大于0.074mm的颗粒量大于45%,粉煤灰与石灰比为95:5(重

量比)。石灰应是Ⅲ级以上易于消解的生石灰

所有粉煤灰填料应先进行试验,并将试验报告及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在填方施工前28天用粉煤灰填料铺筑长度等于40m全幅路基的试验路段,并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2)施工流程

挖根植土→平整场地、做路拱(3%横坡)→设置沉降观测标志→砂垫层和土工布(二灰路堤)→分层填筑土/二灰至设计标高→超载预压土分层填筑→打设井点,持续降水2个月→保持沉降观测→桥台台背2m范围卸土至打桩线,进行桩基、桥台施工→超载土卸载→30cm 石灰土封层

(3)垫层处理

桥台接坡路段和采用超载预压处理的高路堤路段的路拱上,根据设计要求铺设50cm厚的砂垫层。垫层伸出坡角不小于2m。

(4)二灰路堤填筑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场外拌制混合料。拌制混合料的设施应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使用。粉煤灰、石灰按规定的用量进行拌和。拌和过程中应及时检查含水量,使其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石灰、粉煤灰必须充分拌和均匀。

二灰路堤采取分层填筑,分层厚度不宜超过20cm。经摊铺及整型的二灰混合料立即在全宽范围内压实,并在当日完成碾压。根据实际含水量及时对混合料晾晒或补加水,使之达到最佳含水量后再进行压实。

台后填土示意图

每层铺筑后,先用6T小型压路机初压,几何形状、高程、平整度、横坡等指标目测正常后,进行正式碾压,按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先低后高,先边缘后中间,先稳后振的方法碾压,压路机轨迹重叠

30cm。

不同作业段施工时先填段留台阶,使压实层之间重叠搭接长度大于1.5m。

在二灰路堤填筑的同时进行土质护坡的施工。

摊铺后的二灰路堤应及时碾压,做到当天摊铺当天碾压,以防止水分蒸发而影响压实效果。

粉煤灰路基需外包土工布,土工布从粉煤灰层地面铺至顶面并伸入1m。

(5)超载素土填筑

根据设计台后高填土路基处理的要求,采用超载预压结合轻型井点降水的方式进行地基处理。

台后高填土路基处理详见附图二:台后高填土路基处理示意图

超载素土填筑按照一般土路基施工的要求进行。

超载预压路堤填筑过程中,超载土方顶面应保持2%的横坡以利于排水。

超载预压土卸载指标为:超载时间不小于4个月,二灰路堤持续两个月的月沉降量8-10mm。

在预压期内不在路堤上做任何工程,只允许由于沉降而引起的附加填土。当路堤中心点沉降大于20cm后,必须及时补偿填土至设计所要求的超载或欠载预压高程。

为保证堆载预压结束后路堤削坡成型,路堤填筑过程中,对边坡坡底宽度进行适当加宽,边坡坡底加宽量根据工程经验及规范要求确定,并上报监理和建设单位认可。

(6)轻型井点降水

由于本工程土质情况比较好,考虑提高质量和缩短工期的目的,在超载预压土填筑完成后,在路堤两侧利用雨水管埋设时的井点降水措施,综合进行台后高填土的地基降水,在超载预压的作用下加速浅层地基土的排水固结,提高路基强度,排水时间不少于两个月。

考虑本工程路基宽度近50m,仅利用两侧的轻型井点,其降水效果仅在路基两侧,为确保整个路基横断面的降水效果,施工中计划在路中隔离带中再设置一排井点,形成三排井点共同降水的形式,提高路基降水的效果。台后高填土路基处理井点布置附图二:台后高填土路基处理示意图

采用轻型井点降水,两侧井点管长6m,中间井点管长9m。

排水总管标高宜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

0.25~0.5%的上仰坡度,水泵轴心与总管齐平。

埋设井点管程序先排放总管,再埋设井点管,用弯联管将井点管

与总管接通,然后安装排水设备,井点管埋设用水冲法进行;井点系统全部安装完毕后需进行试抽,以检查井点系统有无漏气现象。

井点管使用时,应保证连续不断的抽水,并准备双电源,正常出水规律“先大后小,先混后清”经常观测真空度,一般应不低于60Kpa。

在施工全过程中要严格保护井点管免遭破坏。

2.7.2台后超载预压施工的沉降位移监测

根据设计要求,超载素土填筑过程中,必须进行路基沉降观测。

路堤填筑实施前必须做好沉降观测点和坡脚水平观测点,并做好观测原始数值记录。在堆载预压过程中进行沉降和水平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观测要求为:土/二灰路堤填筑完毕后观测一次,超载素土每次分层填筑后观测一次,堆载结束后第一个月内每三天观测一次,以后每周观测一次。

超载土分层填筑的控制指标为:道路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不大于1cm/天;路堤坡脚线地面水平位移不大于0.5cm/天。若观测记录值超过这一数值则立即停止填筑,直到沉降及位移速率小于控制标准后方可继续施工。

2.7.3道路路基与雨污水管的施工顺序

本工程在道路路基的两侧设置了雨水管,同时在线路右侧设置了污水管,且污水管的埋置深度较深,处理好雨污水管的围护方案及与路基的施工顺序,特别是在跨河桥梁的桥台后超载预压填土的范围内的围护及施工顺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施工工期施工的质量、安全。

(1)雨水管与路基的施工关系

本工程范围内道路路基的两侧设置了雨水管,但雨水管的埋深较浅,基本在2-3.5米左右,对路基的影响不是很大。

一般道路路基施工时考虑先施工道路路基,再施工雨水管道(在

污水管后施工)。台后高填土范围内,因超载预压填土在预压期内利用两侧井点作降水之用,故在超载预压填土完成后同步进行雨水管道施工(在污水管前施工)。

(2)污水管与路基的施工关系

道路右侧设置了污水管,污水管的埋深较深,考虑到污水管施工时的变形等因素对路基的影响,故在一般道路路基施工时考虑先污水管道,再施工路基。

台后高填土范围内,因超载预压填土较高,如果先施工污水管道,不仅将增加污水管道的计算埋置深度,而且其变形将影响到超载预压填土的,故此部分考虑在超载预压填土预压完成并卸土后再进行污水管道的施工。

(3)雨污水管的施工关系

一般道路路基段按先深后浅顺序先施工污水管道,再施工雨水管道。

台后高填土范围内,结合超载预压填土的降水,先施工雨水管道,再施工污水管道。

(4)雨污水管的围护设计

雨污水管的围护不仅影响到沟槽本身的基坑安全,而且还影响到沟槽边道路路基的施工质量,故雨污水管围护结合这两个因素考虑。

雨水管道采用6米普通板桩加6米轻型井点降水。

一般道路路基处污水管道采用9米拉森板桩加二道支撑另加9米轻型井点降水。

台后高填土范围内为减少基坑变形,采用SMW工法围护加二道支撑另加9米轻型井点降水。

2.8上路床(石灰土)施工

本工程道路的上路床采用30cm厚掺5%石灰的石灰土层。

2.8.1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下承层验收合格)→测量放样→运土→推土整平→加石灰→拌和→整平→压实→初期养护

2.8.2施工过程控制

(1)层数确定:

石灰土厚度30cm,分两层施工,每层厚度为15cm。

(2)运土整平:

利用卡车将土(含水量20-25%)运至路基上,用推土机推平,再人工用尼龙绳拉出纵横坡,按坡度整平至松铺厚度。再用带旋转犁的中拖将土块翻耕打碎(≤10cm),并加以整平,注意留出横坡。

(3)放石灰:

按照计算,用石灰定出方格网,并按要求将石灰堆于方格中(布放石灰人员应穿长裤,长袖工作服,带口罩工作等,布放人员后退撒灰),并用铁铲将石灰拌匀。

(4)拌和:

用中拖旋耕犁由边至中翻拌约4—5遍,翻拌时要反复观察翻拌

深度,不能有夹层或翻拌太深,直至石灰土色泽均匀,无夹生,再用人工放线整平,同时检查其标高应达要求。石灰土松铺系数一般为1.4-1.6,具体由试验确定。

(5)压实:

先用推土机预压,再用压路机压实,先静后振,静压实30-40m/min,

振压时60-80m/min,直至碾压时无明显轮迹印(≤5mm)。施工时应遵守“宁高勿低、宁铲勿补”的原则。石灰土做好后其弯沉值、压实度等应满足要求。

做上层石灰土时,同样按上述方法进行,但应注意路床标高,防止薄层加铺,产生“脱壳”现象。

(6)养护:

石灰土压实成型后在潮湿状态下养生。养生期间,表面应适当洒水湿润,同时禁止车辆通行,并做好排水工作。石灰土养护期应大于7天。

2.9路面垫层(砾石砂)施工

2.9.1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下承层验收合格)→测量放样→运料→摊铺→整平→压实→验收

2.9.2施工说明

(1)砾石砂施工时下承层必须验收合格。

(2)砾石砂级配良好,含泥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且必须有足够的强度。防止被压碎。

(3)砾石砂压实时可洒水湿润。

2.9.3施工过程控制

(1)放线:

恢复道路中线及边线,按20-25m设一桩,并在桩上标明砾石砂的设计标高,作为施工时的参考。

(2)运料:

运料时利用原有便道,在路口设指挥一人,统一指挥进出车辆,同时协调一标段的施工车辆,防止两个标段车辆相互防碍。

施工时从东侧往西侧施工,砾石砂堆放间距按根据路幅宽度、长度、要求密实度及每车砾石砂数量,计算出砾石砂的堆放间距,堆放时应先远后近循序进行。

(3)摊铺:

摊铺时派人员检查砾石砂,对尺寸偏大者立即引至路外或敲碎,保证砾石砂级配良好。

用推土机将砾石砂推平,推平时的厚度应根据松铺系数确定,该

松铺系数由试验确定,一般先采取1.2-1.4。

推土机推平后,用尼龙绳放出纵横坡度,用人工整平。

(4)压实:

检查摊铺后的砾石砂有无粗细分离现象,表面是否平整,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整改。

因该工程路段基本为直线段,无超高,用压路机由边至中逐渐碾压,碾压时应留出路拱,而且碾压时应洒水湿润,但不得泡软土基。

碾压时轮迹重迭不得小于30cm,且12t压路机轮迹印不大于5mm,直至无明显轮迹印。12t压路机碾压厚度一般在15-20cm。严禁压路机在正在碾压的路基上调头或急刹车。

砾石砂完工后,应及时摊铺粉煤灰三渣。

2.10路面基层(粉煤灰三渣)施工

本工程路面基层为40cm厚粉煤灰三渣层。

2.10.1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下承层验收合格)→放样→运料→摊铺→整平→压实→养护

2.10.2施工说明

三渣基层摊铺前先对下承层进行验收。

粉煤灰中SiO

2、Al

2

O

3

总量应大于70%,碎石粒径35~70mm之间。

施工前应做好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11%左右)试验。

三渣施工宜在5℃~30℃之间,雨天不能施工。三渣施工应注意吊浆厚度,压实后浆水不能大于5mm。三渣每层厚度控制在20~25cm,按设计标准不同路段不同厚度需分层施工。

三渣配合比一般为:石灰:粉煤灰:碎石=10:25:65(重量比)

2.10.3施工过程控制

(1)放线:

恢复道路中线及边线,直线段20-25m,曲线段10m左右设一桩,并在桩上标明三渣层的设计标高。

(2)运料:

根据路幅宽度、长度、要求密实度及每车三渣数量,计算出三渣的需求量,采用自卸式卡车运输至现场,对摊铺机供料。三渣出厂时含水量应略高于最佳含水量。

(3)摊铺:

本工程为城市快速路,为确保三渣层摊铺的平整度,采用摊铺机

机械摊铺。先做一段100m试验段,测出其松铺系数(约1.2-1.4),再按照松铺高度摊铺。

(4)压实:

三渣达到最佳含水量时,用12t压路机由边至中逐渐碾压,有超高时由内侧向外侧逐渐碾压。碾压时轮迹重叠不得小于30cm,且12t 压路机轮迹印不大于5mm,先静后振,静压实30-40m/min,振压时

60-80m/min。

(5)养护:

粉煤灰三渣施工完成后就应开始洒水养护,铺筑沥青封层后方可开放交通。

2.10.4施工控制要求

(1)本工程三渣基层分两层摊铺,采用摊铺机机械摊铺,辅助以人工局部修整。三渣应当天进料、当天摊铺、当天碾压。三渣底层摊铺也应掌握平整度和厚度,压实后及时摊铺上层。上层摊铺应控制好标高,以路中心为界,按照路程桩,每4*4m产生一个网格状,来控制纵坡和横坡的标高,使三渣基层标高、平整度控制在质量标准范围内。特别是最后一层标高,一定要控制在质量标准范围内。

(2)三渣混合料在摊铺时应尽量做到一次整平,严禁在碾压成型的三渣上薄层找补,混合料的碾压时间应掌握在接近最佳含水率时进行,碾压应先先轻后重,自路边压向路中,严禁在刚压实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作压路机或送料车的转弯、掉头、急刹车等,三渣基层碾压完成后即开始进行湿治养生。

(3)三渣基层完成后,按要求做好三渣的密实度试验和弯沉值试验,试验合格经监理验收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11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

本工程沥青混凝土面层,从下至上划分为:上面层4cm沥青砼抗滑层;中面层5cm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6cm粗粒式沥青砼等三种沥青砼层。

2.11.1基层检验

(1)摊铺前,先对下承层进行全面检查,不合格之处及时补救,对于三渣基层表面保持干燥,打扫干净,无浮灰、浮石、泥土等杂物,局部不平或成坑的地方,先用沥青混合料整平。

(2)摊铺前检查工程施工范围内的路缘石等是否已固定到要求高程,侧壁涂好沥青粘层。

2.11.2摊铺机械

(1)摊铺时间选在上午九时至下午四时之间进行。摊铺时若分条进展时,每条进展不宜过长,以缩短纵缝接缝间隔时间,做到随摊随碾压密实。

(2)摊铺时尽可能做到快卸、快摊,及时碾压及时成活,做到沥青摊铺到哪里,碾压跟到哪里。

2.11.3碾压

对刚摊铺的沥青,考虑直接采用重碾压效果比较低,且重碾的混合料冷却较快,故先采用双轴双轮轻碾1-2遍,达到形成路拱,整平和初步压实,不仅可促使混合料不致散热太快,且对成形后路面平整度质量较易控制,随后用重碾进行碾压,达到规范规定的压实度和平整度。

2.11.4找细

摊铺出现粗糙、麻面的地方采用垫细料及时找补,以使沥青混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