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05 苯环结构的发现

案例05  苯环结构的发现

案例4 苯环结构的发现

科学发现不仅仅是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的过程,也是科学家思维创造的过程,要受到人的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分子环状结构的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864年的冬天,凯库勒在比利时的根特大学任教。这时他正在研究苯分子的结构问题,但进展很慢,几子陷入了困境。一天晚上,他在书房中打起了吐睡,眼前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在梦中,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然看到一条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凯库勒像触电般地猛醒过来,并由此联想到了苯分子的结构,提出了苯环结构假说。后来,凯库勒在1890年的讲演中描述道:“我坐下来写我的教科书,但工作没有进展,我的思想开小差了。我把椅子转向炉火,打起了瞌睡。原子又在我眼前跳跃起来,这时较小的基团谦逊地退到后面。我的思想因这类幻觉的不断出现变得更敏锐了,现在能分辨出多种形状的大结构,也能分辨出有时紧密地靠近在一起的长行分子,他们盘绕,旋转,像蛇一样运动着。看,有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这个形状虚幻的在我的眼前旋转着。像是电光一闪,我醒了,……我花了这一夜的其余时间,做出了这个假想。”对于他的发现,凯库勒说:“我们应该会做梦!……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真理,······但不要在清醒的理智检验之前,就宣布我们的梦。

案例4“苯环结构的发现”说明了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的影响和作用。凯库勒正是从他的梦出发,联想到了苯环的建构。其实,认识是认识主体的认识,而认识主体并不是一个仅仅具有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的理性动物,他还是一个具有意志和情感的主体,所以人的认识必然要受到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美的集团组织结构咨询建议书

“九尾蚁”小组案例分析 组名:九尾蚁 组长:闫莎 成员:李丹朱伟伟代川陈瑜锴美的集团组织结构咨询及 建议书

目录 “九尾蚁”小组案例分析 (1) 第一部分美的集团概况 (2) §1.1 美的的发展历程 (2) §1.2 美的集团产品业务简介 (3) 第二部分美的第一、二阶段组织结构分析 (6) §2.1 创业阶段 (6) §2.2 单一业务时期 (6) 第三部分美的第三阶段组织结构分析 (8) §3.1 背景概况 (8) §3.2 事业部制度的特点 (8) 第四部分不相关多元化与事业部制的再度改造 (10) §4.1 美的组织结构改造的原因 (10) §4.2 事业部制改造 (12) §4.3 美的事业部改造的认识 (13) 第五部分“美的”启示 (14) §5.1 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性 (14) §5.2 美的集团各阶段组织结构简析 (15) §5.3 基于美的组织结构的启示 (16) §5.4 新社会条件下美的组织结构的再探索 (17) 第一部分美的集团概况 §1.1 美的的发展历程 美的于1968年在广东顺德正式创建。美的创始人的何享健带领23位居 民筹资5000元创办北滘公社塑料生产组。从生产加工塑料瓶盖开始创业。 先后生产加工过汽车挂车刹车阀和电风扇零配件,并取得良好收益。随着竞

争逐渐加大,他们意识到生产零配件始终是配角,没有多少经营自主权,于是决定自创品牌。 改革开放给家电制造业带来了机会,1980年,美的正式进入家电行业并拥有了自己的厂房,生产出第一台金属风扇,并正式投产,它开始制造风扇,进入家电行业。1981年它开始使用美的品牌。 由于市场竞争开始激烈起来,美的意识到单一产品已经不足以适应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1985年,美的开始了制冷空调的生产,并以造型美观、噪声小、重量轻、性能稳定、价格便宜等特点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随后几年里,美的相继进入了电饭煲、空调电机等业务。之后,通过对国内外家电行业的分析,美的决定实行“走出国门战略”,开始了它的海外贸易。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1992年成立了美的集团,并进行内部股份制改造。1993年,美的集团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组而成的上市公司。1997年,美的开始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业部制改造,为集团“二次创业”奠定坚实基础。1999年,在全集团范围内推行员工持股制,促使产权和分配机制改革,使员工和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2004年6月,美的与全球知名空调制造商东芝开利合资合作,同年相继并购合肥荣事达和广州华凌,实现了在中国家电业的重大重组。 如今,美的已经发展成为以家电业为主,涉足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四大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1.2美的集团产品业务简介 目前,美的集团总资产达100多亿元,员工近8万人,总占地面积1万亩,营销网络遍及全球。拥有美的、华凌、荣事达、威灵等十余个知名家电品牌。美的的品牌个性包括:好奇的进取的探索的细心地。 美的的使命是;“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具体来讲包括(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股东创造利益、为社会创造财富)。它的愿景是“做世界的美的”致力于成为国内家电行业的领导者,跻身全球家电综合实力前

教学目标了解联苯及联多苯的结构及性质.

教学目标:了解联苯及联多苯的结构及性质 教学重点:联苯的性质 教学安排:G —>G9;10min 1,G4 基本概念:联苯:分子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苯环直接以单键相连接的多环芳烃称为联苯或联多苯,例如: 一、联苯的性质 联苯为无色晶体,熔点70℃,沸点254℃,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联苯的化学性质与苯相似,在两个苯环上均可以发生磺化、硝化等取代反应。联苯环上碳原子的位置采用下式所示的编号来表示: 联苯可以看作是苯的一个氢原子被苯基所取代,而苯基是邻对位定位基,所以当联苯发生取代反应时,取代基主要进入苯基的对位,同时也有少量的邻位产物生成。例如联苯硝化时,主要是生成4,4'-二硝基联苯。 二、联苯的制法 工业上联苯是由苯蒸气通过温度在700℃以上红热的铁管,热解得到。 实验室中可由碘苯与铜粉共热而制得。 联苯对热很稳定,用作热载体。26.5% 的联苯和73.5% 的二苯醚组成的低共熔点混合物

是工业上普遍使用的热载体。它的熔点12℃,沸点260℃,在1MPa 下加热到400℃仍不分解。 三、关键词 联苯,联多苯 教学目标:掌握稠环芳烃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萘的结构及性质 教学安排:G ,G4—>G10;60min 1,G3 基本概念:稠环芳烃:多个苯环共用两个或多个碳原子稠和而成的芳烃称为稠环芳烃。一、萘 1.萘的结构 萘的分子式为C10H8。化学方法已经证明,萘是由两个苯环共用两个碳原子稠合而成。物理方法已证明,萘与苯相似,也具有平面结构,即两个苯环在同一平面上。但又与苯不同,碳碳键键长不完全相等。

萘的NMR谱图 萘的UV谱图 1,4,5,8位相当,称为α 位;2,3,6,7 位相当,称为β 位。萘具有芳香性。萘的离域能约为254.98kJ·mol-1,因此比较稳定,但芳香性比苯差。

谁 发 现 了 苯 的 结 构

谁发现了苯的结构?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吴国庆 谁发现了苯的结构?你要是向任何一名化学教师提这样一个问题,一定会得到千篇一律的答案----19世纪著名的德国化学家凯库勒(F·A·Kekule 1829--1896)!他在1865年发表了一篇明 确给出苯的六员环的结构图,这篇文章登载在法国化学会会志该年第3卷第二期第98页上。 可是…… 1995年,奥地利发行了一张邮票,中间是一帧画像,画像上方写着:纪念约瑟夫·劳施密特(Josef Loschmidt)逝世100周年, 这说明画中人是劳施密特;邮票的左下角画着一个用试管夹夹持的装有深色溶液的试管,这表明劳施密特是位化学家;令人感兴趣的是邮票的右下角画着许多连环套似的大大小小的圆圈,临摹如下: 这些连环套是什么? 原来,这是劳施密特画的肉桂酸的结构式。肉桂酸,樟属肉桂的树皮里的一种芳香物质----肉桂的衍生物,肉桂是人们很早就懂得用于烹调的香料。用现代的结构式来翻译劳施密特的结构式,肉桂酸就是:

这正是人们现在知道的肉桂酸的结构式!这个结构式里有一个大圈,这就是苯环。如果你知道这个结构式是在凯库勒发现苯的结构 之前给出的,你就不得不为之惊叹!原来,在伟大的凯库勒发现苯 环结构之前,他,约瑟夫·劳施密特,一名不知名的奥地利中学教 师早在1861年就已经得知苯环的结构了。后来人们在劳施密特写 的“化学研究第一卷”里看到,劳施密特用这样的结构式画了许许 多多有机物的正确的结构式,其中有许多结构式是含苯环的,肉桂 酸只是其中之一。 劳施密特不仅对有机化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还应当提到的是,正是他第一个测定了阿伏加德罗常数。因此,没有哪一位欧 洲的中学生不把阿伏加德罗常数叫做劳施密特常数的,而且,这个 物理量的符号在欧洲多是用劳施密特(Loschmidt)的第一个字母 L表示的。 值得一提的是,告诉我们是劳施密特而不是凯库勒发现苯的结构的是里查德·安舒茨(Richard Anschochtz),令人敬佩的是,他 是凯库勒的学生!除了苯的结构问题,他还告诉人们,碳的四价, 也不是如同公认的那样是在1865年由凯库勒首先提出的,而是由 一名英年早逝的苏格兰化学家库伯(Archibald Scott Couper)在 1858年就已经先提出来了。 还应重复一句:劳施密特跟伟大的凯库勒的地位相差很大----他只不过是一名奥地利中学教师!历史资料里并没有说,伟大的凯 库勒是否预先读过劳施密特的文章,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劳施 密特画的苯环结构图绝对是在凯库勒做梦之前。 亲爱的读者们,你从化学史上这则小故事得到了一点什么有益的启发呢?

公司组织架构方案

百德诚公司组织结构及规划 第一项:基本情况介绍 一、公司经营项目:整形美容 二、项目前景及产品和市场运作模式: 1、前景:中国经济的迅速进展,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刺激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美丽观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追求美容者人次是以几十倍的概率提高。因为这个使整形美容市场具备了广泛的市场前景,整形美容潜在客户群数量巨大。目前除了一些高端的女士之外,整形美容也不再是女性的专利,无论年龄层次、性别男女、先天缺陷需整容弥补还是追求外表更加完美,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整形美容服务对象,为美而整形的分额和为保持青春而整形的分额各占50%,男士整形也将会有一定比例。同时整形美容项目具有高成长性和高利润,是发展空间巨大、产业延伸广阔、内涵丰富、供求弹性较大的朝阳产业。 2、主要项目产品:非手术类、激光; 3、客户群及消费:目前主要消费人群年龄段主要分布在25-50左右,总体消费金额平均值在1-5万之间。 4、合作方式:和相关的医疗机构、企业合作,开展整形美容项目; 5、运作模式:网络营销、口碑、媒体推广。 三、综合以上几点,未来公司的发展方向将依托现有项目和资源,广泛推广公司的品牌,扩大营业额,增加项目投资以及全国的市场推广合作加盟。 四、现阶段公司目前的框架结构及在目前基层上需要增加的机构和下一步计划: 网络营销中心组织架构图

董事1名,职务:董事长,岗位职责: (1)、召集和主持股东大会,检查董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并向董事会提出报告 (2)、组织讨论和决定公司的发展规划、经营方针、年度计划以及日常经营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3)、提名公司总经理和其他高层管理人员的聘用、决定报酬、待遇以及解聘,

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

科目化学 年级 文件 hxs0005.doc 标题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 关键词苯/凯库勒/化学史 内容 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 1867)首先发现的。19世纪初,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城市的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从生产煤气的原料中制备出煤气之后,剩下一种油状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法拉第是第一位对这种油状液体感兴趣的科学家。他用蒸馏的方法将这种油状液体进行分离,得到另一种液体,实际上就是苯。当时法拉第将这种液体称为"氢的重碳化合物"。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E.E.Mitscherlich,1794-863)通过蒸馏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了与法拉第所制液体相同的一种液体,并命名为苯。待有机化学中的正确的分子概念和原子价概念建立之后,法国化学家日拉尔(C.F.Gerhardt,1815-856)等人又确定了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苯分子中碳的相对含量如此之高,使化学家们感到惊讶。如何确定它的结构式呢?化学家们为难了:苯的碳、氢比值如此之大,表明是高度不饱和的化合物。但它又不具有典型的不饱和化合物应具有的易发生加成反应的性质。德国化学家是一位极富想象力的学者,他曾提出了碳四价和碳原子之间可以连接成链这一重要学说。对苯的结构,他在分析了大量的实验事实之后认为:这是一个很稳定的"核",6个碳原子之间的结合非常牢固,而且排列十分紧凑,它可以与其他碳原子相连形成芳香族化合物。于是,凯库勒集中精力研究这6个碳原子的"核"。在提出了多种开链式结构但又因其与实验结果不符而一一否定之后,1865年他终于悟出闭合链的形式是解决苯分子结构的关键,他先以(Ⅰ)表示苯结构。1866年他又提出了(Ⅱ)式,后简化为(Ⅲ)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凯库勒式。 有人曾用6只小猴子形象地表示苯分子的结构.关于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的经过,一直是化学史上的一个趣闻。据他自己说这来自于一个梦。那是他在比利时的根特大学任教时,一天夜晚,他在书房中打起了瞌睡,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见一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他像触电般地猛醒过来,整理苯环结构的假说,又忙了一夜。对此,凯库勒说:"我们应该会做梦!……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真理,……但不要在清醒的理智检验之前,就宣布我们的梦。" 应该指出的是,凯库勒能够从梦中得到启发,成功地提出重要的结构学说,并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于他善于独立思考,平时总是冥思苦想有关的原子、分子、结构等问题,才会梦其所思;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化合价的真正意义,善于捕捉直觉形象;加之以事实为依据,以严肃的科学态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探讨,这一切都为他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

课件 世界最著名建筑案例分析

世界最著名建筑案例分析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 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1、巴伦西亚科学城

苯(知识点总结+典例解析)

苯 【学习目标】 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组成; 2、掌握苯的结构式并认识苯的结构特征; 3、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要点梳理】 要点一、苯的分子结构 2、苯的空间构型: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六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键角120°。 3、苯的结构特征 要点诠释: (1)六元环上碳碳之间的键长相同,键能也相同。 (2)苯环上碳碳间的键不是一般的碳碳单键,也不是一般的碳碳双键,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 特的键,六个碳碳键是等同的,所以用来表示苯的结构简式更恰当。 要点二、苯的性质 1、苯的物理性质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沸点较低,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2、苯的化学性质 由于苯的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兼具有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性质。 (1)氧化反应 C6H6+7.5O26CO2+3H2O 要点诠释: a、苯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带有浓烈的黑烟。 b、燃烧带浓烟是由于苯分子里含碳量很高,在空气中燃烧不充分的缘故。 c、苯易燃烧,但很难被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氧化,故在一般的条件下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 苯分子的环状结构使得环上的氢原子容易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因此使其具有了和烷烃相似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 ①苯与溴的反应 在FeBr3催化剂的作用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所取代,生成溴苯。 要点诠释: a、该实验用的溴为液溴,苯与溴水不反应,仅发生萃取分层。

b、该反应不需加热,常温下即可反应,且放出大量的热,使反应器内充满红棕色的气体(溴蒸气),导气管口有白雾。 c、溴苯为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实验时溴苯因溶解了没反应的溴而呈褐色。 d、溴苯的提纯:用NaOH溶液洗涤(Br2+2NaOH=NaBr+NaBrO+H2O),然后再分液。 e、在催化剂存在时,苯也可以与其他卤素发生取代反应,又称卤代反应。 各类烃与液溴、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KMnO溶液反应的比较 ②苯与硝酸的反应 在浓硫酸作用下,苯在50~60℃还可以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 要点诠释: a、硝酸分子中的-NO2原子团叫做硝基,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NO2所取代的反应,叫做硝化反应,硝化反应的实质属于取代反应。 b、浓硫酸在苯的硝化反应中的主要作用是催化剂和脱水剂。 c、该反应的温度必须控制在50~60℃,故采用水浴加热(易于控制温度,且受热均匀),且需借用温度计控制水浴温度。 d、实验时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先加浓硝酸,再加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最后加苯。 e、硝基苯是无色、有苦杏仁味、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的油状液体,有毒,常因溶有NO2而显黄色,可采用多次水洗或NaOH溶液洗涤的方法提纯。 (3)加成反应 苯虽然不具有像烯烃一样典型的碳碳双键,但在特定条件下,仍能发生加成反应。例如,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乙烷、乙烯和苯的比较

一建(建筑工程)案例分析-超经典--54页

案例1A421033 1.背景 图1A421033-1是某项目的钢筋混泥土工程施工网络计划。其中,工作A、B、D是支模工程;C、E、G是钢筋工程;F、H、I是浇筑混泥土工程。箭线之下是持续时间(周),箭线之上是预算费用,并列入了表1A421033中。计划工期12周。工程进行到第9周时,D工作完成了2周,E工作完成了1周,F工作已经完成,H工作尚未开始。 2.问题 (1)请绘制本例的实际进度前锋线。 (2)第9周结束时累计完成造价多少?按挣值法计算其进度偏差是多少? (3)如果后续工作按计划进行,试分析上述实际进度情况对计划工期产生了什么影响?(4)重新绘制第9周至完工的时标网络计划。 隐藏分析与答案 (1)绘制第9周的实际进度前锋线 根据第9周的进度检查情况,绘制的实际进度前锋线见图1A421033-2,现对绘制情况进行说明如下: 为绘制实际进度前锋线,首先将图1A421033-1般到了时标表上;确定第9周为检查点;由于D工作只完成了2周,故在该箭线上(共3周)的2/3处(第8周末)打点;由于E 工作(2周)完成了1周,故在1/2处打点;由于F工作已经完成,而H工作尚未开始,故在H工作的起点打点;自上而下把检查点和打点连起来,便形成了图1A421033-2的实际进度前锋线。

(2)根据第9周检查结果和表1A421033中所列数字,计算已完成工程预算造价是: A+B+2/3D+1/2E+C+F=12+10+2/3×12+1/2×22+25+9=75万元 到第9周应完成的预算造价可从图1A421033-2中分析,应完成A、B、D、E、C、F、H,故: A+B+D+E+C+F+H=12+10+12+22+25+9+8=98万元 根据据值法计算公式,进度偏差为:SV=BCWP-BCWS=75-98=-23万元,即进度延误23万元。 进度绩效指数为:SPI=BCWP/BCWS=75/98=0.765=76.5%,即完成计划的76.5%。 (3)从图1A421033-2中可以看出,D、E工作均未完成计划。D工作延误一周,这一周是在关键路上,故将使项目工期延长一周。E工作不在关键线路上,它延误了二周,但该工作有一周总时差,故也会导致工期拖延一周。H工作延误一周,但是它有二周总时差,对工期没有影响。D、E工作是平行工作,工期总的拖延时间是一周。 (4)重绘的第9周末至竣工验收的时标网络计划,见图1A421041-3。与计划相比,工期延误了一周,H的总时差由2周减少到1周。 案例1A422011 1.背景 A金融大厦工程项目投入使用五年后,计划重新对金融大厦进行装饰装修。本工程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由B建筑装饰公司承担施工任务,在工程施工合同的鉴订中,双方约定工程项目的装修施工质量应达到公司的企业标准(已通过审核认定)。在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在上报的工程资料中,用工程装饰装修质量计划文件代替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单位工程师以不符合要求为由予以拒绝。 2.问题 (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计划是以什么标准为基础的管理文件? (2)建设单位工程师的做法是否正确,试说明两者区别。 隐藏分析与答案 (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计划是以建筑装饰装修质量管理标准为基础的一项管理文件。(2)建设单位工程师的做法正确,施工单位采用建筑装饰装修质量计划文件代替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组织设计做法不符合要求。 建筑装饰装修质量计划文件与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组织设计有很大的区别: 1)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和质量计划均是针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作为重要的技术经济文件,除包含质量计划的主要内容外,还包含安全计划、进度计划、

高中化学选修五重难点专题突破(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学习目标定位] 1.能够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简单的有机物进行分类。2.能记住常见的官能团。3.会说出简单有机物所属的类别及分子的结构特点。 一按碳的骨架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1.根据所学物质分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有下列10种物质 ①CH3CH2CH3②CH2===CH2③ ④⑤CH3CH2CH2OH ⑥CH3CHO ⑦CuSO4·5H2O ⑧Fe ⑨CH3COOH ⑩CH3COONa (1)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⑦。 (2)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①②③④⑤⑥⑨⑩。 (3)属于烃的是①②③;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④⑤⑥⑨⑩。 (4)属于烷烃的是①,属于酸的是⑨。 2.如果对有机物按如下方式进行分类,请填空: (1)有机化合物按其组成元素不同,可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烃的组成元素有碳和氢,常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组成元素有碳、氢、氧。

(2)有机物按其碳的骨架不同,可分为链状化合物和环状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环的有机物称为环状化合物。 (3)环状化合物按其碳环不同,可分为脂环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的有机物叫做芳香化合物。 3.有下列四种有机物,分析比较它们的分子结构特点。 回答下列问题: (1)它们分子结构上的共同点是都含有苯环,有机物类别是芳香烃。 (2)与②相比较,③和④在分子结构上的共同点是都含有1个苯环,与①相比较,③和④在分子结构上的共同点是苯环上都连有烷烃基。 (3)苯的同系物是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苯环上的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 4.在下列六种有机物中,属于烃的是①③④⑤,烃的衍生物的是②⑥,链状烃的是④⑤,脂环化合物的是①⑥,芳香化合物的是②③,芳香烃的是③。 ①② ③④ ⑤⑥ [归纳总结]

苯环的成键特点与立体结构

苯环的成键特点与立体结构 凡是具有一个苯环或多个苯环的化合物都是芳香族化合物。要认识和研究芳香族化合物,就当从认识苯环的成键特点着手,进而了解其立体结构。 一、苯环的成键特点 1.苯环中C原子的sp2杂化情况 苯环中的任一个C原子,基态时的价层电子构型为2s22p2,杂化轨道理论认为,成键时C原子中的一个2s电子可以被激发到一个空的2p轨道上去,使基态的C原子转变为激发态的C原子(2s12p3 )。同时,C原子的2s轨道与各填有一个电子的两个2p轨道发生sp2杂化,形成三个能量等同的sp2杂化轨道: ` 2.苯环中C原子之间、C原子与H原子之间的成键情况 苯环上的每个C原子都以sp2杂化方式分别与2个C原子形成C—Cσ键、与1个H原子形成C—Hσ键。由于C原子是sp2杂化,所以键角是120°,并且6个C原子和6个H 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参见示意图1)。另外,苯环上6个碳原子各有1个未参加杂化的2p 轨道,它们垂直于环的平面(参见示意图2),并从侧面相互重叠而形成一个闭合的π键,并且均匀地对称分布在环平面的上方和下方。通常把苯环的这种键型称为大π键(参见示意图3)。

二、苯环的立体结构 由于三个sp2杂化轨道都处在同一平面内,所以苯分子中的所有C原子和H原子必然都在同一平面内,每个碳碳键的键长相等,其数值介于C—C单键和C=C双键之间,键长都是0.140nm(C-H键的键长都是0.108nm),不存在单双键之分,六个C原子形成一个正六边 形,所有键角均为120o,这些都得到了现代物理方法 三、相关知识运用与拓展训练 [例1]有人提出,苯除了平面正六边形的分子结构外,还可能有两种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结 构的分子(Ⅰ)和(Ⅱ),如图所示。 请你根据现有的实验事实分析这两种结构是否合理? 若在结构(Ⅱ)分子中引入2个-X基团,可形成____种同分异构体。 [解析]

经典建筑分析

三.调研案例介绍 1.纽约城市建筑 2.巴黎城市建筑 3.巴黎圣日内维夫图书馆 4.日本福冈博多水城 5.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 6.郑州郑东新区城市规划展览馆 7.深圳万科第五园 8.都柏林英国大使馆 9.广州科技城科技人员公寓 10.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 11.朗香教堂 12.华盛顿美术馆东馆 13.光之教堂 14.迪斯尼音乐厅 15.广州歌剧院 16.巴黎圣母院 17.圣马可国家图书馆 18.耶稣会教堂 19.马赛公寓 20.戴拉维尔住宅 21.哈普暖气公司 22.爱伦美术馆 23.芝贝欧文化中心 24.弗赖堡生态小站 25.美国田纳西州植物馆 26.洛杉矶哈佛公寓 27.道格拉斯住宅

三调研案例介绍 1.纽约城市建筑 案例地点:美国纽约 案例分析:纽约城市的建筑立面外观以其展示出来的高科技和现代感让人为之赞叹。例如位于美国纽约州曼哈顿的帝国大厦,是当时使用材料最轻的建筑,里面的墙壁装饰很有特色,多为来自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德国的不同颜色的大理石,再加上帝国大厦由花岗岩、纳砂石、钢铁、铝材等建成,这些材料使得其视觉感受非常稳固。 再如位于纽约市华尔街的川普大厦。1930年曾为世界最高建筑,后大楼设计成了纽约地标的一部分,使它成为纽约最高的道口区间建筑。这些例子都表明了纽约建筑的现代设计感,使这座世界级城市在商业和金融方面发挥更大的全球影响力。 2.巴黎城市建筑 案例地点:法国巴黎 案例分析:巴黎城市的建筑立面外 观以其精美的装饰艺术让人为之 感慨。例如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 塞纳河北岸的卢浮宫,始建于 1204年,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 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 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 宫前的金字塔 形玻璃入口,是 华人建筑大师 贝聿铭设计的。 卢浮宫东立面

有机化学第7、8章习题答案讲解

第7章芳烃及非苯芳烃 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7-1苯具有什么结构特征? 它与早期的有机化学理论有什么矛盾? 答案:苯分子具有高度的不饱和性,其碳氢比相当于同分子量的炔烃,根据早期的有机化学理论,它应具有容易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特性。 但事实上,苯是一种高度不饱和却具异常稳定性的化合物。因此,要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一矛盾是当时有机化学家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知识点:苯 的结构特征] 思考题7-2早期的有机化学家对苯的芳香性认识与现代有机化学家对苯的芳香性认识有什么不同? 答案:早期的有机化学把那些高度不饱和的苯环类结构并具有芳香气味的化合物称为芳香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所具有的特性具称为芳香性。随着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意识到,除了苯环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分子结构也具有如苯一样的特别性质。现在仍然迫用芳香性概念,但其内涵已超出了原来的定义范围。现在对芳香性的定义为:化学结构上环状封闭的共轭大π键,不易被氧化,也不易发生加成反应,但是容易起亲电反应的性质。[知识点:苯的芳香性] 思考题7-3 关于苯分子的近代结构理论有哪些?其中,由Pauling提出的共振结构理论是如何解释苯分子结构? 答案:现代价键理论:苯分子中的六个碳原子都以sp2杂化轨道和相邻的碳和氢原子形成σ键,此sp2杂化轨道为平面其对称轴夹角为120°,此外每个碳原子还有一个和平面垂直的p轨道,六个p轨道相互平行重叠形成了一个闭合共轭体系。 分子轨道理论:基态时,苯分子的六个π电子都处在成建轨道上,具有闭壳层电子结构。离域的π电子使得所有的C-C键都相同,具有大π键的特殊性质因此相比孤立π键要稳定得多。 Pauling提出的共振结构理论:苯的每个1,3,5-环己三烯都是一种共振结构体,苯的真实结构是由这些共振结构式叠加而成的共振杂化体。【知识点:苯近代结构理论】 思考题7-4什么是休克尔规则? 如何利用休克尔规则判别有机分子的芳香性? 答案:休克尔规则:单环化合物具有同平面的连续离域体系,且其π电子数为4n+2,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就具有芳香性; 如果π电子数为芳香性,符合4n,为反芳香性,非平面的环状共轭烯烃 则为非芳香性。【知识点:休克尔规则】

《苯分子结构》教学设计

《苯分子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地位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为: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介绍的第二种有机物——苯。包括苯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取代、加成反应,这节课主要介绍苯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下节课将介绍取代和加成反应。 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是饱和烷烃、不饱和烯烃和炔烃等烃类物质性质的应用,也是新的一类烃——芳香烃的代表,它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使得烃的知识得到完善和升华,所以掌握苯分子的结构及其性质和反应是至关重要的。 二、课时数: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记住苯分子的结构,能解释其结构形成的原因; ●了解芳香烃的概念;能动手制作一个苯分子的模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身边实际例子的展示,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探究及现象分析,尝试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方法; ●通过倾听科学故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由生活实例展开,激发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探究,尝试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实践的科学精神; ●以化学史为镜,感受科学家严谨治学、执着追求、勤奋钻研和开拓创新 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苯的分子结构。 教学难点: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五、学情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普通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在对前面学习的饱和烷烃、不饱和烯烃和炔烃,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之后,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地学习有机物的知识体系,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通过这节课苯分子结构的学习,又为接下来学习取代、加成反应和芳香烃打下了基础。但苯分子的结构毕竟和前面学习的烃类物质不同,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反差,所以为了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苯,本节课设计了以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动手验证,得出结论,从而加深认识,降低学习难度。 六、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药品展示和学生实验,使学生对苯的物理性质有直观的印象。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初步推测苯的可能结构,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对新知识进行了探索。在初步推测出苯的可能结构之后,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结构是否正确,这样既提高了动手能力,有学到了新知识,从而突破难点。在探索出苯的分子结构之后,再由学生总结归纳出苯分子的结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苯分子结构的真正理解和苯化学性质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培养了科学的探索精神。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苯、蒸馏水、试管、冰、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教具、教学媒体设备、教案。 学生准备:纸、笔;复习烃类的性质、预习苯的结构及结构解释的问题。 八、教学流程图

旧住宅改造案例分析

旧住宅改造应以人为本 ——上海旧住宅区改造关键字:旧住宅,改造,以人为本,和谐改造 前言: 上海旧住宅有各种难处,是全国出了名的。上海是个大都市,可很多居民居住的房屋小得挤的无法想象。 不过,近年来上海旧房改造工程搞得轰轰烈烈。上海市各级政府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市内各式旧住宅进行改造。其初衷定是好的。然而在改造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问题?居民需要改造什么?怎样的改造方式才能真正让群众满意? 对比一个正在改造中的小区和一个已经完成改造的小区,虽然这两个小区离得很近,但由于改造进度与改造方式等的不同,两个小区的居民对“旧住宅改造”的评价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两个小区改造过程与结果的比较分析,找出旧住宅区改造的问题症结,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 案例调研: 鞍山四村二区(59-79号)、鞍山四村三区(80-116号) 小区区位图 小区简介: 这两个小区同属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分属不同的居委会。它们在1999年改造前

的历史沿革大体上是一样的。 鞍山四村始建于1954年,建于著名的上海“两万户”建成之后,为三层砖木结构。当时国家正处于解放后经济恢复期,当时的上海居民普遍居住在石库门之类的旧式里弄里,非常拥挤,公共设施条件也相当差。而鞍山四村之类工人新村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但小区设计标准低、间距宽、占地广。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及社会的进步,居民对居住条件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时上海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也要求政府对这片小区进行改建。改建主要在原本三层的砖木结构房屋上加建了两层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并在小区内加建了一些公共设施,在小区外加建了菜场。户型结构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另外也加建了一些混合结构的住房,为四至六层。 1999年,上海市开始大规模的“平改坡”旧房改建工程,改造重点为环境改造、房屋改造及配套设施改造。据居民讲,由于二区内的房屋多为砖木结构,改建难度较大,第一次大规模改建中并没有进行到这里。而三区则从房屋,到环境,再到配套设施良都进行了良好的整改。 调研情况: 1.居民和社会结构 两个小区的居民大都为中低收入者,上海本地人占大多数,年龄成份偏老龄化。这两个小区建造得比较早,有些居民从小区建成起就居住在这里,更有许多居民就出生在这里。尤其在一到三层,有很多“看着小区成长起来”的居民。 这里的住房条件不大好,年青一代有能力的都搬了出去。致使这里老龄化程度重。 三区也是同样。黄昏时分,小区活动广场和公共绿地里,随处可见散步锻炼、下棋聊天的老人。他们在小区里的生活自由而安全。 2.小区住房的户型、面积 两个小区在“平改坡”改造前,都为不成套的住宅,为上海典型的“新工房”。两户为一个单位,共用一间厨房(8.5m2)、一个卫生间(1.2 m2)。每户拥有一间卧室,有大小间之别(大间20.4m2,小间15.3m2)。 三区在改造后大部分房屋成了外楼梯连廊式。 而二区正在改建的住宅将要改为“独门不独户”的住宅。 3.改造重点和方式 三区改造重点:建造独门独户,独立卫生间和厨房,平改坡,外楼梯。 三区从2000年起进行旧房改造,历时两年多,对小区内几十幢工房进行了

2019经典案例题10道--建筑

案例分析一 背景资料 某学生活动中心工程,建设面积 18000m 2,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条形基础,地上 4 层,首层阶梯报告厅局部层高21m ,模板直接支撑在地基土上。施工单位为某施工总承包企业。 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将施工作业划分为 A 、B 、C 、D 四个施工过程,分别由指定的专业班组进行施工,每天一班工作制,组织无节奏流水施工,流水施工参数见下表(单位:d ): 表 2 流水施工参数表 事件二:在首层阶梯报告厅顶板模板工程验收中,项目经理发现在最顶部两水平拉杆中间加设了 一道水平拉杆;水平拉杆的端部与四周建筑物间隔100m 。安全总监下达了整改通知。 事件三:在施工过程中,该工程所在地连续下了6d 特大暴雨(超过了当地近10年来该季节的最大降雨量),洪水泛滥,给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施工单位认为这些损失是由于特大暴雨(不可抗力事件)造成的,提出下列索赔要求(以下索赔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 (1)工程清理、恢复费用18万元; (2)施工机械设备重新购置和修理费用29万元; (3)工期顺延6d 。 【问题】 1.事件一中,列式计算四个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步距分别是多少天?流水施工的计划工期是多少天? 2.指出事件二中的不妥之处,分别写出正确做法。水平拉杆无处可顶时的措施有哪些? 3.模板设计无要求时,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是什么? 4.事件三中,分别指出施工单位的索赔要求是否成立?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A 、B 、C 、D 四个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步距计算如下: 施工过程 施工段 A B C D I 12 18 25 12 Ⅱ 12 20 25 13 Ⅲ 19 18 20 15 Ⅳ 13 22 22 14

著名建筑案例分析

日本LA MIEEL咖啡馆 背景:CafeLa Miell位于日本新居滨(Nihama)的中心地带。旧的Cafe La Miell咖啡厅座位有限,不足以容纳大量的客人。因此,客户计划在街对 面建一栋可容纳80个座位的新的Cafe La Miell楼。Suppose Design Office的设计师第一次去老咖啡馆参观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在此地方因其原有的根 深蒂固的文化影响,这家仅有的咖啡馆,吸引着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店主希望建造一座两层的建筑物,周围要有更多的停车位,同时考虑到咖啡馆本身给此地区带来的许多不同的特性和影响。除此之外,他们更想让这座新的建筑物成为此区域的一个地标。 场地周边环境分析 场地位置:根据分类输LaMiel咖啡馆位于日本爱媛县新居滨市中心地带,处于相对较大的空旷地带,周围相邻地带有多数密集建筑群,使得咖啡厅的独特设计成为该区域的一个地标入内容。 场地地形:咖啡馆基地隐藏在街区环境中,地面标高低于街道1米 场地周边设施:咖啡馆南面具有多数城市停车位。在中心地带也属于吸引顾客的有利条件。且这是该区域唯一的咖啡馆,吸引着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同时,这家咖啡馆也被本地区的人们作为见面聚会的最佳场所。

设计特点 结合原有基地现状,采用错层式布局,建筑的落地屋顶削弱建筑体量。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并且有效划分利用了场地。满足功能的需求。 空间效果 视线分析:为了满足室内的采光取景要求,咖啡馆被切割挖掉几部分体块,然后用透明的整块玻璃围合,形成了小的外部平台庭院,几步台阶的下沉落差,自然形成了空间的分隔。坐在其中,视线正好与落地玻璃下端齐平,能近距离的看清植物的枝干和庭院内铺满的碎石块,用一种不同以往的视角看外面的事物。视线上的通透性将原有的咖啡馆和现有的建筑物、附近的街景人群和室内的顾客不经意地联系在一起。 室内灯具家具设:室内没有设置完全隔断的墙体,而是用同样简约的酒柜放置在高差分界处,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上下两层顾客的相互干扰,同时方便服务生接待照顾客人。夜晚,有

《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教案课程

第二节芳香烃 第一课时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2、了解芳香烃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苯宝宝表情包” 激发学生对苯的好奇、学习热情,并从中引出“苯的物理性质”; 2、以“问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认识苯的结构特征及证明方法; 3、用“探究实验”和观察“实验视频”,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4、通过对苯的结构、化学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维、逻辑推理和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学好苯的结构和性质尤为重要,而苯的结构和性质,又进一步说明了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从而可培养学生根据有机物结构分析其性质的思想,增强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 重点:苯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关键是正确处理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苯环上碳碳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苯的主 要化学性质是难加成、难氧化、易取代。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引入】在烃类化合物中,除了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的脂肪烃之外,有很多烃分子里含有一 个或多个苯环,这样的有机物属于芳香烃。近期网络上流行这样一组“苯宝宝表情包”,大家可以来看一下,我们的苯宝宝是不是很神气呢?这里的苯就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 大家回顾一下它的物理性质。 1、苯的物理性质

特殊气味(装修时用苯和甲醛作溶剂), 苯 水(强调),且苯不溶于水(常见的萃取 剂),苯与水混合时应漂浮在 水面上。 2、苯的分子结构 【学生活动】由学生板书分子式、结构简式、最简式 分子式:C 6H 6 结构简式: 最简式:CH (与乙炔最简式相同) 【过渡】苯的结构简式可以写成单双键交替的形式, 苯是否含有双键呢?同学们知道双键可 以使高锰 酸钾和溴水退色,苯可以吗? 【实验视频】实验证明苯不能使高锰酸钾退色,不与溴水加成。 【教师讲解】教师展示分子模型,讲解原因 由于历史原因,凯库勒式仍沿用,但它不能正确反映苯的结构。 苯结构特点:12个原子共平面,即是平面正六边形结构,碳碳键长完全 相等,是介于单键 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3、苯的化学性质(重点) 【过渡】结构决定性质,苯的这种特殊结构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1) 可燃性(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燃烧现象) 燃烧:与CH 4、C 2H 4、C 2H 2燃烧时的现象相比较, 火焰明亮并带浓烟。 原因:苯分子内 含碳量高,常温下为液态,燃烧更不充分。 (2) 取代反应 Hr + HBr ; 实际催化剂是FeBr3 【实验视频】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视频A 、卤代反应 应注意:苯是与液溴反应,苯与溴水不反应,(回忆 CH 4与Cl 2反应,与氯水不反应) 催化剂 Br 2 T

苯学案教学文档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二课时苯)学案 【预习目标】(1)记住苯的物理性质 (2)能说出苯的特殊结构 (3)能说出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预习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色、气味液体,密度比水,溶于水,毒,是一种重要溶剂,沸点:80.1℃易挥发,熔点:5.5℃,若用冷却,可凝结成色体 2、苯分子的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凯库勒式) 3、苯的化学性质:⑴可燃性: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⑵苯的取代反应:①苯与液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溴苯是一种色状液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②苯与硝酸的反应:反应方程式: 硝基苯是一种色状液体,有气味,毒,密度比水,溶于水。 ⑶苯的加成反应:在镍催化下,与氢气加成: 反应方程式: 【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 (2)掌握苯的卤代反应、硝化反应、加成反应等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推测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通过苯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介绍,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难点:苯分子结构的理解。 【科学史话】仔细阅读科学史话”(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回答苯分子应该具有怎样的结构? 【探究问题1】 (1)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试根据苯的分子式(C6H6)写出两种可能的结构。 (2)在1866年,凯库勒提出两个假说: 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_______状链,即平面六边形环。 2.各碳原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交替形式 凯库勒认为苯的结构式: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探究问题2】 若苯分子为上述结构之一,则其应具有什么重要化学性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重要化学性质

化学史

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史是科学史的分支,什么是科学史?美国著名科学史家萨顿认为:“如果把科学定义为系统化的实证知识,或者看作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系统化的这样一种知识,那么科学史就是这种知识发展的描述和说明。”也就是说,科学史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关于自然知识的系统的历史的描述。类似地,化学史则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关于大自然的化学知识的系统的历史的描述。所以,化学史不是纯自然科学,而是自然科学与历史科学的相互交叉,是一门特殊的历史科学。同时,也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因此,化学史与化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有联系、有区别。化学史从化学发展历史的角度阐述化学,分析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和体现。在传统教学中,化学史只作为情意教育(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教师往往忽略了化学史在教学中更为广泛的功能。随着三维课程目标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学化学教师认识到把化学史融入教学对达成三维课程目标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促进知识。 那么化学史在教学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献身科学事业的远大理想。 做为化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教育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化学史中涉及到许多著名化学家的事迹,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从崎岖的小路上攀登上化学的高峰。学生们会发现,书本上简单而枯燥的知识不再那么枯燥,不再那么抽象。那一个个元素符号,那一个个化学公式变得鲜活起来,它们每一个性质的描述都是无数化学家们智慧和泪水的结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他们献身科学研究的理想、素养。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兴趣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最直接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化学有了兴趣,才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在学习中发扬开拓创新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以顽强毅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最终可以学有所成。比如,在进行苯的结构的教学时,可以将凯库勒发现苯的分子结构这一段史话引进教学中来: 关于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的经过,一直是化学史上的一个趣闻。据他自己说灵感源自于一个梦。他在比利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