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型领导理论研究述评

变革型领导理论研究述评
变革型领导理论研究述评

收稿日期:2007-08-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571029)

作者简介:李!锐(1981-),男,安徽寿县人,暨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广东药学院商学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心理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凌文铨(1941-),男,安徽凤阳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名誉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研究。

变革型领导理论研究述评

李!锐1,2

,凌文铨

2

(1 广东药学院商学系,广州510006;2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632)

摘要:首先简要介绍了变革型领导的概念及结构;然后从相关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及行为等方面分析了变革型领导的影响效果及机制;接下来总结了变革型领导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最后,指出该理论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

善的方面。

关键词:变革型领导;影响效果;影响因素;干预

中图分类号:C9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08)02-0070-04

A R evie w of the R esearches on T ransfor m ational L eadershi p

L I R ui 1,2,L I NG W en quan 2

(1.School of Business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 versity,Guangzhou 510006;

2.Schoo lM anage m ent ,J 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

Abstract :The paper firs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di m ensi o ns o f transfor m ati o na l leader

sh i p ,and then summ ar izes its e ffectiveness and antecedents as w e ll as intervening m ethods .F i n ally ,it d iscusses the li m itati o ns of t h e past research ,and po i n ts ou t so m e prospects for t h e future research .K ey w ords :transfor m ational leadersh i p ;consequences ;antecedents ;intervention

!!变革(transf or m ati on)一词就其字面而言,是指重新构成,亦即从某一状态系统蜕变为另一状态系统,或为另一状态系统所取代,并显示出不同的质的情形。在经济社会发展层面,也有许多变革的理念和主张。例如政府主张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变革转型为高科技产业;威权政治体制逐渐转变为民主政治体制。而将这种变革理念应用在领导学研究上所形成的变革型领导(transform ati onal l eadersh i p)理论,即强调领导者使下属的思想和行为发生质的变化。这一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焦点。

一、变革型领导的内涵及结构

变革型领导的概念最早是由Down t on (1973)提出来的,而将之作为一种重要的领导理论则始于政治社会学家Burns(1978)。在最近20多年来有关变革型领导的研究中,以Bass 等人所做的工作最具有代表性。他们提出了变革型领导行为的综合理论构架,并开发了相应的测量工具。Bass(1985,1995)认为,变革型领导者具有非常强烈的内在价值感和观念体系,他们通过让下属意识到自己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意义,激发其高层次需要,建立相互信任的氛围,

促使下属为了组织的利益而牺牲自我利益,并最终取得超乎预期的绩效。与之相对,交易型领导者(transacti onal leader)则重视下属的责任,阐明对下属的期望和下属必须完成的任务,以及下属达到预期标准后所能获取的回报。B ass 还进一步指出,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并不是一个连续体的两个极端,而是两个不同的构念(C onstruct)

[1]

同一个领导者既有可能是变革型领导,也有可能是交易型领导。

在Bass 等人的研究中,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的具体维度主要是通过对?多因素领导行为问卷(M u ltifactor Leaders h i p Questi onnaire ,M L Q )#这一描述性问卷做因素分析而得到的。在该问卷的最新版本(ML Q -5X )中,变革型领导包含四个维度,即:?理想化影响或魅力(Ideali zed In fluence or Charis m a):领导者以自信、自尊树立良好形象,成为下属的模范与榜样,并倍受尊敬和信赖;%智力激发(i n tellectual sti m ulation):领导者藉由提出问题假设、建构问题、并用新方法解决旧问题的方式,来激发下属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个性化关怀(ind i vidualized considerati on ):

领导者关心每一位下属的具体需求,不仅确认和满足其当前的需求,同时也帮助下属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潜能;?感召力(i nsp irati onalm oti vati on):领导者依据一些象征,建构出伟大的理想或愿景,并利用机会与下属交流以传达其理念和想法,激励下属超越个人的私利,共同为完成伟大的事业而奋斗。有关变革型领导的实证研究大多是以Bass等人的理论为基础,采用MLQ及其修订版进行的。

对于变革型领导的结构,除了Bass等人的研究外,其他学者的研究则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果。比如Podsakoff 等(1990)在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变革型领导包含阐述愿景、提供适当的榜样、促进团体目标的接纳、高度的绩效期望、提供个性化支持以及智力激发等六个维度。我国学者李超平等(2005)的研究表明,中国的变革型领导包含德行垂范、领导魅力、愿景激励及个性化关怀等四个维度[2]。其中,领导魅力和个性化关怀与B ass的相同,但该研究中个性化关怀的内涵更广;愿景激励相当于Bass的感召力;德行垂范则是中国的变革型领导所包含的一个独特的维度,这与我国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也与我国学者凌文辁等(1987)之前有关CP M中国领导行为理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二、变革型领导的影响效果及机制

在变革型领导的相关实证研究中,领导者的变革型领导行为与下属的相关工作态度及行为等后果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是研究的重点,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并获得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结论。下面对这些研究做一简要回顾和总结。

(一)变革型领导与工作态度和动机

根据Bass的观点,变革型领导者能够积极关注、理解并试图解决每一个下属的需要,并通过感召力将这些需要提升为更高层次的追求;感觉自己受到关注的下属更有可能为了长远的目标而努力工作以不负领导者的高度期望,这将最终导致工作满意度、承诺等态度变量的改善和提高。这些观点得到了诸多实证研究结果的佐证。例如Judge等(2004)采用元分析技术(m eta-anal ysis)对1995~2003年间有关变革型领导、交易型领导及放任型领导的87个研究样本进行了分析[3]。这些研究样本广泛涉及企业、大学、军队和公共部门等多个职业领域及情境。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与下属的工作满意度、对领导的满意度以及工作动机等变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近几年的研究开始重视对变革型领导与工作态度之间的调节及中介因素的考察。例如Avoli o等(2004)的研究发现结构距离(structural distance)对变革型领导与组织承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直接领导者(direct l eader)的变革型领导行为与下属的组织承诺并无显著相关;间接领导者(i ndirect leader)的变革型领导行为与下属的组织承诺则存在显著正相关,并且心理授权在二者之间担当中介角色[4]。W alu m b w a等(2004,2005)的两项跨文化研究探讨了效能感(efficacy)在变革型领导与相关工作结果关系中的作用[5,6]。效能感分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两个层面,前者是个体对自己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的自信心;后者指团体成员对于团体成功地完成特定任务或取得特定水平成就的能力的共同信念。2004年研究的样本取自中国和印度,结果发现变革型领导对组织承诺、上级满意度、总体工作满意度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并且集体效能感对上述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2005年的研究样本取自中国、印度及美国,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与组织承诺及工作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并且自我效能感对变革型领导与组织承诺及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集体效能感对变革型领导与组织承诺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N e m anich等(2007)以收购整合情境中的员工为研究对象,发现目标清晰度(goal clarity)和支持创新的氛围对变革型领导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7]。

此外,一些研究还考察了变革型领导的具体维度对工作态度和动机的作用效果。如K eegan等(2004)的研究发现,生产团队中,生产线经理的感召力和智力激发与动机及承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个性化关怀与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但在项目团队中,这些相关均不显著[8]。李超平等(2006)的研究表明,愿景激励与德行垂范对组织承诺及员工满意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领导魅力与个性化关怀只对员工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授权对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工作态度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愿景激励与德行垂范通过心理授权中的工作意义维度影响员工满意度与组织承诺,而愿景激励则通过自我效能感维度影响组织承诺。

综上可以看出,领导者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对下属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以及动机等变量均存在一定的正向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发挥有时需要通过一定的中介变量,并受到某些调节因素的影响。

(二)变革型领导与工作绩效及行为

在工作绩效方面,Judge等(2004)的元分析研究显示,变革型领导与领导者工作绩效、群体或组织绩效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o w ol d等(2007)以某公共运输公司的员工为研究对象,发现变革型领导对部门利润(profit)存在直接且显著的正向影响[9]。另外,同工作态度类似,变革型领导与工作绩效之间也存在一些调节及中介因素。例如B ass 等(2003)的研究发现,在具有挑战性和不确定性的条件下,集体效能感和群体内聚力对变革型领导与团体绩效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P i ccol o等(2006)的研究表明,员工的核心工作特征知觉(如技能多样性、工作意义、自主性和反馈等)对管理者的变革型领导行为与下属的任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10]。H ow ell等(1999,2005)的研究发现,物理距离对变革型领导与下属个人绩效及部门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物理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变革型领导与下属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在远距离的情况下,变革型领导与下属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近距离和远距离两种情况下,变革型领导对部门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但后一情况下的预测效度更高[11]。

还有一些研究检验了变革型领导对下属的某些具体工作行为的影响。在积极工作行为方面,李超平等(2006)的研究表明,变革型领导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

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上级表现出的个性化关怀能够显著地预测下属的利他行为、责任意识、公民美德以及文明礼貌行为;W ang等(2005)的研究发现,领导(成员交换(L MX)对变革型领导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12]。在消极工作行为方面,W al umbw a等(2004)的研究显示,变革型领导与下属的工作撤出行为(w ithdraw al behavior,指当知觉到组织的状况不合人意时,员工会增加与组织之间身体上或心理上距离的自愿性反应)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并且集体效能感对这一关系具有完全的中介作用。R ichardson等(2005)的研究发现,变革型领导行为能够显著减少下属的旷工行为,且工作群体的卷入气氛(cli m ate of involve m ent)是变革型领导与下属旷工行为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

总的来讲,变革型领导不但对团体或组织绩效、领导者和下属的个人工作绩效以及下属的组织公民行为等积极行为变量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而且能够减少下属的撤出行为和旷工等工作场所中的消极工作行为,当然上述效应也会受到某些中介或调节变量的影响。

(三)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创造性及组织创新

B ass认为变革型领导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善于创造一种鼓励创新的组织环境和氛围,能使下属感到自己可以探索和尝试使用新颖的方法去执行特定的任务,而不用担心会受到惩罚。因此,变革型领导应会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进而提高组织的创新水平。

在实证研究方面,Ozaralli(2003)的研究表明,变革型领导与下属的创新性(i nnovati on)存在显著正相关,变革型领导者的下属表现出了更高水平的创新精神;另外下属的授权知觉(指个体对组织或管理者的授权行为及措施的知觉与体验)对上述关系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Sh i n等(2003)的研究发现,变革型领导与下属的创造性(creati vi ty)存在显著正相关,并且保持性(conservati on,指一种偏好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对这一关系具有调节效应,保持性较高时,变革型领导与下属创造性之间的相关亦更为显著[13]。Jung等(2003)的调查显示,变革型领导与授权、支持创新及组织创新存在显著正相关;支持创新与组织创新呈显著正相关,但授权与组织创新却呈显著负相关[14]。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研究对象(取自中国台湾)的高权力距离的文化价值观有关。

三、影响变革型领导的因素

有关变革型领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所涉及的变量主要包括领导者自身因素、同级领导者和下属因素以及组织层面因素等三个方面。

(一)领导者自身因素

以往研究中所考察的领导者自身因素主要包括性别、人格特征以及情绪智力等。其中关于性别对变革型领导的影响,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例如C arless(1998)的研究发现,在自我评定中,女性管理者使用了更多的个性化关怀等人际取向的领导行为,而在智力激发和魅力方面,性别差异并不显著;在下属评定中,男女管理者在变革型领导行为的使用上并无差异;在上级评定中,女性管理者被知觉为更易表现出变革型领导行为。而M ann i ng(2002)则发现无论是自我评定还是观察者评定,男女领导者在变革型领导行为上均无显著差异。

在人格特征方面,Bono等(2004)的元分析研究发现,?大五#人格中的外倾性(extraversi on)、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及宜人性(agreeableness)与魅力、智力激发和个性化关怀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neu roti cis m)与魅力、智力激发及个性化关怀存在显著负相关;责任心(conscien tious ness)与个性化关怀存在显著正相关。当把变革型领导行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时,其与外倾性、责任心、宜人性和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15]。显然,高神经质者缺乏自信并对未来怀有不确定感,这样的领导者不可能对下属产生积极的影响。但Shao等(2006)采用中国样本进行的研究却发现,外倾性与变革型领导存在微弱负相关,神经质与变革型领导存在显著负相关,而开发性、责任心和宜人性与变革型领导并无显著相关[16]。对于外倾性与变革型领导之间的负向关系,研究者认为可能与社会文化取向有关。中国人并不鼓励那些主动的首倡者,群体情境中也偏好一种非竞争的关系,这些都不利于高外倾者作出与外倾性相关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如在群体中担当主动领导的角色)。

情绪智力作为个体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感受、进行自我激励、有效地管理自己以及人际关系中的情绪的能力(Go le m an,1995),也会对变革型领导产生影响。B arli ng等(2000)的研究发现,情绪智力与感召力、魅力和个性化关怀等三个变革型领导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与智力激发无关。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与其他三个维度相比,智力激发具有更强的认知性,因而其对情绪智力的依赖性更小。

(二)同级领导者及下属因素

在下属因素方面,W offord等(2001)的研究发现,高自主需要的下属对变革型领导者有效性的评定高于低自主需要的下属,变革型领导者对高自主性的下属有效性评定亦高于低自主性的下属;高成长需要的下属对变革型领导者的满意度更高,而变革型领导者对此类下属的有效性评价亦相应更高。这一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者与下属具有相互依赖性。H autala(2005)的研究发现,下属的人格及情绪类型也会影响到他们对变革型领导的知觉:与内向和思考型的下属相比,外向和感情丰富的下属对其领导者的变革型行为的评定更高[17]。

此外,同级领导者对个体是否表现出变革型领导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例如Bomm era等(2004)的研究显示,?同级领导者的变革型领导表现#与研究对象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

(三)组织层面因素

Bry m an(1992)认为组织环境对变革型领导行为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在具有不确定性或存在危机的情境中,与变革型领导相关的一些品质几乎是领导者做出恰当反应所必需的。Pa w ar等(1997)则具体提出了可能影响变革型领导行为的4个组织情境因素:(1)组织的定位是效率还是适应;(2)组织的任务系统是受控于技术核心(techn ical core)还是跨界活动单元(boundary-spann i ng units);(3)组

织的结构是科层结构还是松散型结构;(4)组织的治理模式是官僚型还是市场型。Paw ar等人认为在上述每一因素中,后一取向都更有利于领导者表现出变革型领导行为。

在实证研究方面,M ann i ng(2002)发现组织层级对变革型领导评定存在显著的影响:组织高层领导者的变革型领导自我评定均较高,但外部评定者对他们的评定却低于平均水平;处于组织低层的年轻管理者更倾向于低估自己的变革型领导水平,而其外部评定者的评定则高于平均水平。

四、变革型领导的干预研究

B ass(1990)认为变革型领导行为可以通过系统的培训而得到改善,因此可以将变革型领导的理念传授给组织内各层次的个体。现有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例如Barli ng等(1996)采用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进行的一项现场实验,以领导风格为自变量,以下属的组织行为和财务绩效为因变量,考察了变革型领导培训的效果[18]。管理者先接受为期一天的群体培训,以熟悉变革型领导的核心概念,并对如何在工作情境中实施变革型领导行为进行讨论和角色扮演;群体培训后的第二天召开个人强化会议,每个管理者都单独与主试会面,获得自己领导风格的反馈(基于管理者自我报告和下属评定的数据),并制定接下来一个月的具体行动计划。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与控制组管理者的下属相比,接受培训的管理者其下属认为管理者具有更高水平的智力激发、魅力和个性化关怀;培训项目对下属的组织承诺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另外,与控制组的管理者相比,参加培训的管理者其财务绩效亦更高。

五、评价与展望

变革型领导理论自诞生以来,领导学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该理论并没有明确指出在特定情境中领导者应如何做才能获得成功;相反,它提供了领导的一般思维方法,强调理念、革新、领导者对下属成长和需要的积极关注以及领导者对下属的影响力,这对于加深人们对领导过程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扩展了领导学研究的领域,并已成为领导理论研究的新范式。

另外就领导实践而言,变革型领导者不仅具有分析思考的能力,而且能饱含感情地处理事情并能引导组织各阶层的人达到最理想的境界,进而能通过变革使组织恢复生气和改善组织效能。因此,变革型领导在企业界已然成为领导型态的一个主流。所以,组织应重视领导者的变革型领导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领导者行为的训练,使领导者能够关心和重视下属的反应与需求,并通过鼓励和支持以提升下属的信心,使下属能持续不懈且出色地完成工作,同时提供多元思考的思维模式以激发员工的创造潜能。

当然,目前有关变革型领导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首先,变革型领导者在创造变化和提出新方向等方面扮演着直接的角色,从而能够对下属施加强有力的影响,下属也会表现出对他们的信任和尊敬。然而一些变革型领导者可能具有过度的?自我陶醉(narciss i s tic)#倾向,醉心于权力和控制,甚至可能会滥用权力(Stone 等,2003)。另外,变革型领导涉及改变下属的价值观以及为他们树立新的愿景。然而变革型领导理论本身缺乏道德层面的考量,因此如果这种新的价值观和愿景与社会伦理道德背道而驰,变革型领导(特别是其中的领导魅力特性)就有可能被用于反社会或破坏性目的。领导学大师Yuk l (1994)将这一点称为?魅力的黑暗面(dark side of charis m a)#。可见,正面的变革型领导必须具有坚实的道德基础,只有?真诚的(authentic)#变革型领导才能忠于正义与平等的终极价值观来产生积极的变革和影响。

其次,M L Q是目前变革型领导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问卷,这固然有利于研究结果之间的相互比较和交流,但MLQ的内容效度和构想效度是否足够理想?Yukl(1999)曾指出,变革型领导的内容效度不全,未能包括一些诸如授权等本应涵盖的维度。我国学者李超平等(2005)的研究也说明,变革型领导的结构并不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因此,对于北美之外的领导学研究者而言,必须首先编制出与自己所处的社会文化相符合的本土化量表,再进行相关的研究,如此获得的结果对于该文化下的组织而言才具有实际意义。

再次,以往的研究主要考察了变革型领导者的内部角色和作用,相对忽视对群体或组织层面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过程的描述,缺乏对领导者外部角色的研究。为了深入理解领导者对组织的长期影响效果,有必要考察群体或组织层面过程。例如,变革型领导者如何构建一个卓越的团队或对组织进行改革;作为一个团队或组织的代表,变革型领导者如何保证它们拥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如何为它们争取到政治支持等等。虽然Bass等人将变革型领导理论视为一个无边界的理论,认为它是存在于个体、群体与组织层次上的,但目前的实证研究还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今后在变革型领导的相关研究中有必要加强作为边界条件的多层次分析(m ultilevel anal ys i s),以获得对于变革型领导行为更全面的认识。此外,尽管一些学者从理论角度出发,指出变革型领导行为是否出现以及有无效果会受到诸如组织环境和文化等情境变量的影响,但此方面的实证研究还相对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

最后,目前有关变革型领导的研究主要是使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的横断研究。但有时候我们不仅要说明某个现象确实发生了,还要说明它在何种条件下可以发生;而有些领域的问题也必须通过对一些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才能深入考察其本质规律,此时就比较适于采用实验法来进行,即根据各种组织情境进行实验设计,同时控制好情境性因素和人格、动机等个体因素。而其他诸如个案研究和深度访谈等方法也都是可以考虑采用的,研究方法多元化有助于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诸如领导这样的复杂问题。另外,在变革型领导的运作过程中,其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产生某些变化。鉴于此,今后的研究有必要加强具有一定时间跨度的纵向研究,以便获得更加完整精确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Bass B M.Theory of Transfor m ati onal Leadership Redux[J].

Leaders h i p Quarterl y,1995,6(4):463-478.

(下转第78页)

应商进行积极的支持;企业还应积极维护同供应商的关系,并对长远合作给予可信的承诺;又如,企业可以在必要时介入项目供应商的管理活动,协助解决供应商的具体困难。比如像本田美国公司为供应商提供员工培训、协助供应商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为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等等。本田汽车在美国销售量之大、品牌忠诚度之高,与其对供应商的强有力支持无疑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研究也存在着许多局限。首先,现实中存在很多不完全信息的情况,比如,市场信息、国内外政治局势的瞬息变幻等等,均可能造成不确定性。因此,怎样将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结论扩展到不完全信息博弈情形中去,值得进一步研究。另外,模型假设D即合同时序总量保持不变,这给模型的应用带了新的限制。在现实中,由于设计变更等情况,合同总量产生变化的情形时有发生。当然,较为简单的方法是把变更部分作为另外一个合同进行处理。但是,对模型进行调整,给予合同供应量一个变量,研究在此情况下的博弈情形,这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H auc,Kovac.ProjectM anage m en t i n S trategy I mp le men tati on-ex

peri en ces i n S loven i 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 j ectM an age

m en t,2000,18:61-67.

[2]M orri s,Ja m i es on.M ovi ng from C orporate S trategies t o Project Strat

egies[J].Pro j ectM anage m ent J ourna,l2005,D ece m ber:5-18.

[3]D i etrich,Leh t on en.Successfu lM anage m ent of Strateg i c Inten tions

through M ulti p l e P roj ects[J].Internati onal J ournal of ProjectM an age m ent,2005,23:386-391.

[4]Dragan,Sab i n.A Theoreti calFra m e w ork f or A li gning Proj ectM an

age m ent w it h Bus i nes s Strat egy[J].Pro j ectM anage m en t Journa,l 2006,Augus t:98-110.

[5]Eng w alla M,Jerb ran t b A.Th e Resource A ll ocati on Synd ro m e t h e

Pri m e Cha ll enge ofM u lti-p rojectM anage m en t[J].In ternati onal Journa l of ProjectM anage m en t,2003:400-420.

[6]丁荣贵.项目治理的基本思想[J] 项目管理技术,2007(1).73

-75.

[7]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4.29,257.

[8]Rub i n stei n.PerfectE qu ilibri um i n a Bargai n ing M odel[J].Econo

m etrica,1982(50):97-109.

[9]蒲勇健,杨秀苔.国有企业债转股中的股权回购讨价还价博弈模

型[J].现代管理科学,2002(1).

(责任编辑:唐!杰)

(上接第73页)

[2]李超平,时勘.变革型领导的结构与测量[J].心理学报,

2005,37(6):803-811.

[3]Judge T A,P i ccol o R F.T ran sf or m ati onal and T ransacti ona lLeader

s h i p:A M et a-analyticT est of TheirR el ative Valid i ty[J].Journa l of App li ed Ps ychology,2004,89(4):755-768.

[4]A volio B J,Zhu W C,Koh W,et a.l T rans f or m ati on al Leadersh i p

and O rgan i zational Comm it m ent:M ed i ati ng Ro l e of Psycho l og i ca l Em po w er m en t andM od erati ng Role of S truct u ralD i s t an ce[J].J ou r nal ofO rgan iz ati onal B ehavior,2004,25(8):951-968.

[5]W al umbw a F O,W ang P,L a w ler J J,et a.l The Role of Co ll ecti ve

E fficacy i n the Relati on s bet w een Transfor m ati onal Leaders h i p and

W ork Ou tco m es[J].Journ al of Occupati onal and O rgan iz ati ona l Psycho l ogy,2004,77(4):515-530.

[6]W al um bw a F O,La w ler J J,Avoli o B J,et a.l Transfor mati ona l

Lead ers h i p and W or k-relat ed A tti tudes:The M oderati ng E ffects of Coll ecti ve and S elf-effi cacy A cross Cu lt u res[J].Jou rnal ofL ead ers h i p and Organ iz ati onal S t ud ies,2005,11(2):2-16.

[7]N e m an i ch L A,Kell er R T.Transfor m ati onal Lead ers h i p i n an A c

qu isition:A F i el d S t udy of Emp loyees[J].The Leadersh i p Quar terly,2007(18):49-68.

[8]Keegan A E,Den H,Deanne N.T ransfor m ati ona lLeaders h i p i n a

Pro j ect-based Environm en t:A C o mparati ve S t udy of t he Leader s h i p S tyl es ofP roj ectM anagers and L i neM anagers[J].In ternati on al Journa l of ProjectM an age m en t,2004,22(8):609-617.

[9]Ro w ol d J,H e i n i tz K.T ransfor m ati ona l and C haris m ati c Leader

s h i p:Asses s i ng t h e Convergent,D i vergent and C riterion Vali d i ty of t h eM LQ and the CKS[J].The Lead ers h i p Quarterl y,2007,18: 121-133.

[10]P i ccol o R F,Coloqu itt J A.T rans f or m ati on al Leadersh i p and Job

Beh avi ors:TheM ed i ati ng Role ofC ore J ob Ch aracteristics[J].A

cade m y ofM anage m ent Journa,l2006,49(2):327-340. [11]H o w ell J M,Neu f eld D J,Avoli o B J.Exa m i n i ng the Rel ationsh i p

of Leaders h i p and Physical D istance w it h Bu si n ess Un it Perfor m an ce[J].Leaders h i p Quarterl y,2005,16(2):273-285.

[12]W ang H,La w K S,H ackett R D,et a.l Leader-m e mb er Ex

c h ange as aM e

d i ator of th

e Rel ationsh i p bet w een Transfor mati onal

Leaders h i p and Foll ow ers'Perfor m an ce and Organ i zational C iti zen s h i p Beh avi or[J].Acade my of M anage m ent J ourna,l2005,48

(3):420-432.

[13]Sh i n S J,Zhou J.T rans f or m ati on al Leadersh i p,Conservation,

and Creativit y:E vi den ce fro m Korea[J].A cade m y of M anage m en t Jou rna,l2003,46(6):703-714.

[14]Jung D I,C ho w C,W u A.The Role ofT ran sf or m ationalL eader

s h i p in E nh anci ng O rgan izati ona l Innovati on:H ypothes es and S o m e Preli m i nary Fi nd i ngs[J].Leaders h i p Q uarterly,2003,14(4/5):

525-544.

[15]B ono J E,J udge TA.Pers on alit y and Transfor mati onal and T rans

acti onalLeadership:A M et a-analys i s[J].Jou rnal of App lied Ps ychology,2004,89(5):901-910.

[16]Shao L,W ebb er S.A C ross-cu lt uralT est of the"F i ve-factor

M odel of Pers onalit y and Transfor m ati onal Lead ers h i p"[J].J ou r nal of Bu si n ess Research,2006,59:936-944.

[17]H autala T.The E ffects of Subord i n ates'Personality on A pp rais a l s

of Transfor m ati onal Leadership[J].Jou rnal of Lead ers h i p&O r gan i zational S t ud i es,2005,11(4):84-92.

[18]Barli ng J,W eb er T,K ell ow ay E K.E ffects of Transfor mati onal

Leaders h i p T rai n i ng on A tti tud i nal and F i nan ci al Ou tco m es:A

F i el d E xperi m ent[J].J ournal of Appli ed Psycho l ogy,1996,81

(6):827-832.

(责任编辑:唐!杰)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 究综述 FXXXXXXXX XXXX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综述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21世纪这个企业间拥有激烈竞争的时期,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最重要保证。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企业如何根据不同的企业战略而进行不同的人力资源规划,就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所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关键字: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六大版块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概念,是在德鲁克1954年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后出现的。1958年,怀特·巴克(Wright Bakke) 出版了《人力资源职能》一书,首次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的普通职能来加以论述。此后,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国内外产生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流派他们从不同侧面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综合起来,可以讲这些概念归纳为五类: 1.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出发来解释它的含义,认为他是借助对人力资源 的管理来实现对组织的目标。 1)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各种技术与方法,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来达成组 织目标的活动(Mondy and Noe,1996)。 2)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各种管理功能,促使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已达 成组织目标(Schuler,1997)。 3)人力资源管理是利用人力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2.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或承担的职能出发来进行解释,把人力资源管理 看成是一个活动过程。 1)人力资源管理是负责组织人员的招聘、甄选、训练及报酬等功能的活动, 以达成个人与组织的目标(Sherman,1992)。 2)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全社会一个企业的各阶层、各类型的从业人员招工、 录取、培训、使用、升迁、调动,直至退休的全过程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用来提供和协调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活动。 3.主要揭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体,认为他就是与人有关的制度、政策等。 1)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 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 2)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一切对组织中的员工构成直接影响的管理决策和实 践活动。 3)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要影响到公司和员工之间关系的性质的所有管理决策 和行为(Beer Specktor,1984)。 4)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影响员工的行为、态度以及绩效的各种政策、管理实

管理心理学——变革型领导研究文献综述.docx

摘要 (1) 1.变革型领导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2) 1.1变革型领导的研究背景 (2) 1.2变革型领导的研究目的 (2) 1.3变革型领导的研究意义 (2) 2.国内外学者对变革型领导的内涵和结构研究 (3) 2.1国外学者对变革型领导内涵的研究 (3) 2.2国内学者对变革型领导的内涵研究 (5) 2.3变革型领导的结构研究 (5) 3.变革型领导作用效果及机制 (6) 3.1变革型领导与工作态度和动机 (6) 3.2变革型领导与工作绩效及行为 (7) 3.3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创造性及组织创新 (8) 4.变革型领导的影响因素 (9) 4.1领导者的自身因素 (9) 4.2同级领导者及下属同因素 (9) 4.3组织层面因素 (10) 5.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10) 6.本文的贡献 (11) 参考文献: (12) 摘要 领导是一个组织的领军人物,他对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回顾了变革型领导的内涵和研究结构,对变革型领导的作用效果以及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提出了现在研究的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希望对以后该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变革型领导;结构;效果与机制;影响因素

1.变革型领导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变革型领导的研究背景 变革型领导研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在进入知识管理的21世纪,企业比以往面临着更多更严峻的挑战。首先,进入 21 世纪,全球市场开放度不断扩大,企业间竞争更为激烈,组织内外部商业环境变化加速,日趋复杂。外部商业环境复杂性主要来自市场,包括政府政策和管制的变化、竞争对手策略的变化、顾客需求和期望的变化等;内部环境变化则主要来自提升组织效率、灵活性和生长性所带来的挑战,这也是组织领导和经理们面临的核心挑战。其次,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创新管理制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创新能力和动态适应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是基于知识的组织,其基本特征是知识的产生、转移、运用、整合和保护(即创新知识)成为企业主要的、难以识别和模仿的无形资产和竞争优势之源。另外,企业创新管理实践中遭遇的问题和困惑,尽管许多企业高层对创新非常重视,但实际创新绩效却不尽人意。面对环境变化及这些管理难题,对变革型领导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2变革型领导的研究目的 领导行为是组织行为研究的重要领域,它影响下属的工作态度、目标、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对群体或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对于领导行为的研究是多方面的,本文选取变革型领导这一主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希望了解变革型领导的测量和结构的研究以及变革型领导对组织绩效影响的研究。 1.3变革型领导的研究意义 变革型领导理论是近二十多年来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已成为领导学研究的新范式。领导者在一个企业或者工作团队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21世纪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企业应该拥有更加灵活性、横向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组织结构,而能够主导这样的经营环境的新型领导能力之一就是变革。变革型领导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组织、促进创新,而且它与组织的战略发展有重要联系,还可为高层管理人才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所以对于变革型领导的研究对组织和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2.国内外学者对变革型领导的内涵和结构研究 2.1国外学者对变革型领导内涵的研究 变革型领导(transformation leadership)的概念最先由Burns提出。之后,Bass发展了这个概念,形成了在对领导力的研究中热点的变革型领导概念。变革型领导通过让员工意识到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意义,激发下属的高层次需要,建立相互信任的氛围,促使下属将团队和组织的利益放在超越自己的利益的位置,并比预期更加努力工作,最终产生额外的工作结果[1]。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国外研究者对于变革型领导定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Burns (1978)认为变革型领导是领导者通过较高的理念与道德价值,激发、鼓舞员工的动机,使下属能全力投入工作,进而提升下属成为领导者,而领导者则成为推动改革的原动力。它是领导者和下属之间相互提升到较高的需求层次及动机的过程[2]。 Bass(1985)认为变革型领导通过让员工意识到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意义,激发下属的高层次需要,建立相互信任的氛围,促使下属未来组织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并达到超过原来期望的结果[3]。

领导力研究综述

企业组织中领导力研究综述 面对当今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外部环境,全球范围内对领导力的需求日益高涨。领导力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它是一种实践,是一种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事。有效领导力能够在社会和组织中创造共同的信念、价值及期望,并能够修正追随者对目标的理解和看法。据统计,在对组织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后发现,领导过程大约占到整个组织工作的 45%,领导力对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领导力的研究使组织系统评估和领导力特质培养成为可能,展现了其对组织的积极影响。 大量的学术专著和杂志对领导力相关课题进行了讨论,在过去的几年中,各种出版社出版并销售的关于领导学和领导力的书,种类达几百种,各种组织都在期盼有效的领导力,期望能够引导组织走出困境。企业组织领导力作为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 20 世纪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对领导力理论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和认识。本文从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领导力理论的应用研究、信息化时代领导力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提出了信息化时代领导力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1. 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 领导力(leadership)是20 世纪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对领导力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对领导特质(leader’s traits/virtues)的研究(Ali, 2001)。国外关于领导力(leadership)研究的文献很多,截至2002 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已经超过10000 篇(Yukl, 2002),并以每年不低于2000 的数量增加(Alex,2005);国内对这个问题的广泛兴趣起始于2000 年,并成为MBA 和培训机构的热门课程。然而迄今为止,对领导力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相对固定的实践模式,甚至对领导力这一概念的界定也莫衷一是。 对于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各领域的学者们纷纷提出独特的看法,以至于目前为止领导力的概念尚未达成一个统一的共识。Bennis 和Nanus(1985)从20 世纪人们的研究成果中找到了关于领导力的350 多个概念。下面对一些代表性的定义进行一下列举。 表1-1 对领导力(leadership)的不同定义

变革型领导的结构与测量

变革型领导的结构与测量 李超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北京,10087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时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心理学报》.2005 年.第 37 卷.第 6 期 1 问题的提出 变革型领导(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且已成为领导理论研究的新范式。Bass[1] 认为,变革型领导通过让员工意识到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意义,激发下属的高层次需要,建立互相信任的氛围,促使下属为了组织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并达到超过愿来期望的结果。Bass还进一步明确了变革型领导的内容,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工具MLQ(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2]。早期,Bass认为,变革型领导主要包括三个维度:魅力-感召领导 (Charismatic-Inspirational Leadership)、智能激发(Intellectual Stimulation)和个性化关怀(Individualized Consideration) [1, 3]。其後,Bass等进一步把“魅力-感召领导”区分为两个维度:领导魅力和感召力。这样,就得到了变革型领导的四维结构:领导魅力(Charisma or Idealized

Influence)、感召力(Inspirational Motivation)、智能激发(Intellectual Stimulation)和个性化关怀(Individualized Consideration) [2, 4]。 目前,Bass的变革型领导四维结构已经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认同,MLQ也已经成为变革型领导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问卷,MLQ的构想效度和预测效度也得到了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 [2, 5, 6]。但是,也有一些实证研究对MLQ的内容效度和构想效度提出了质疑 [7–9]。Carless认为变革型领导并不能区分为不同的维度,而只能得到一个“变革型领导”维度 [7]。Den Hartog等发现,变革型领导的四个维度全部载荷在同一个因素上,而不能区分为四个不同的维度 [8]。Tejeda等发现,每个维度减少一个项目,变革型领导的四维结构才能够得到验证 [9]。李超平和时勘通过对149名管理人员调查结果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变革型领导的构想效度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支持,但是其结果并不是很理想 [10]。正是由於对MLQ问卷的不满意,一些学者开始构建新的变革型领导问卷,如Alimo-Metcalfe等在英国采用“扎根”技术重新界定了变革型领导的维度,建立了与Bass完全不同的结构,并编制了新的变革型领导问卷 [11]。 领导作为一种社会影响过程,确实是一种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它的概念和构成却有可能因国家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12, 13]。中国作为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国,有自己悠久的文化传统。Hofstede[12] 认为中国是一个高权力距离、高集体主义和高关心长期结果的国家。受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中国是一个以“和”为贵的社会,特别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即使在管理过程中也不例外。此外,我国目前正处於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转型期。正是由於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我们认为中国的领导过程既应该与西方的领导过程有著共同的地方,同时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特色,一些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凌文辁在中国验证PM理论时就发现,中国还存在一个独特的维度——品德 [14, 15]。Westwood[16]和台湾的郑伯勋等 [17] 的研究也都表明,中国企业的领导者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家长式领导(Paternalistic Leadership)。时勘等对国内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和民营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胜任特徵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也发现,国内高层管理者与西方管理者的胜任特徵模型存在一定的差异 [18]。因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建立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变革型领导结构,并开发相应的测量问卷,为今後同类研究奠定基础。 2 研究1:变革型领导的归纳分析结果 步骤一,首先给出BASS对变革型领导的定义,要求被试根据他们的经验和观察列出5–6条管理人员所表

管理学教案——领导概论

第十一章领导概论 第一节领导的内涵 一、领导的含义 1、利用组织赋予的职权和个人具备的能力去指挥、命令和影响、引导职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活动过程。 2、领导一定要与群体或组织中的其他人员发生联系(或心甘情愿,或屈服于权力的压制) 3、权力在领导者和组织其他成员中存在着不平等的分配 4、领导者能够对组织成员产生各种影响,使其表现出某种所期望的行为或表现 5、领导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可为领导而领导 二、领导者和管理者 ①管理者的职权是通过组织的正式任命获得的,其对下属命令行为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力基础上。领导者既可是任命的,也可能是在非正式组织中产生或由非正式组织成员公认的,其对组织成员的影响可能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也可能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之上。

②并不是所有的领导者都是管理者。一种原因是其可能不处于管理岗位上;另一种原因可能是,一个人能够影响别人并不表明他也同样能够做好计划、组织和控制等管理工作。 ③实践证明,一个好的管理者不一定是个好的领导者;一个好的领导者也不是个好的管理者。 三、领导的作用 指挥 协调 激励 四、领导权力的来源 法定性权力 奖赏性权力 惩罚权力 感召性权力 专长性权力

第二节领导风格类型一、按权力运用方式划分 集权式领导者 民主式领导者 二、按创新方式划分 魅力型领导者 变革性领导者 三、按思维方式划分 事务型领导者 战略性领导者 四、经济全球化对企业领导提出的新要求 1、建立远景 2、信息决策 3、配置资源 4、有效沟通

5、激励他人 6、人才培养 7、承担责任 8、诚实守信 9、事业导向 10、快速学习 五、领导者集体的构成 1、年龄结构 2、知识结构 3、能力结构 4、专业结构 5、性格结构 第三节领导理论一、行为理论流派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的时代;是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当今,和平与发展早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在经济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才是企业关键的竞争优势来源,随着无形资本的重要性逐渐升高,如何将人力资本转化为生产力,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就是领导的领导理论。领导理论影响着员工绩效,形成组织氛围,潜移默化构成组织文化,那么什么样的领导理论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员工积极性,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呢?从而提高员工绩效呢?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在中国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研究领导理论更具实际意义,也是国内外企业管理理论和实际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对领导理论的研究有斯托格迪尔[Stogdill],鲍莫尔为代表的特质理论,E.Fleishman(1948)为首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理论,怀特和李皮特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美国管理学家利克特(Rensis Likert)及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有关研究人员提出的“工作中心”与“员中心”理论,里斯(Chris Argyris)的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三隅二不二的PM模型,及中国的相关领导行为理论PM研究, 费德勒模式,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佛鲁姆(V.H.Vroum)和耶顿(P.W.Yeton)又提出了领导-参与模式等为代表的领导权变理论。 本研究综述上述领导理论,希望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能够提升中国管理者的领导行为。 关键词:领导理论,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

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 (4) 第二章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 (4) 第一节领导特质理论 (4) 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 (6) 第三节领导权变理论 (11) 第四节领导风格理论 (16) 第三章领导理论研究的新动向 (17) 第四章对各领导理论的评价 (18) 参考文献 (19)

变革型领导_理论_结构与最新研究综述.doc

■2012年第9期■现代管理科学■博士论坛 变革型领导:理论、结构与最新研究综述 ●陈致中许俊仟 摘要:领导力一直是西方管理学研究的热点,变革型领导(Tr ansf or mat i onal Leadershi p)更是近30年来领导学研究的焦点话题。迄今为止,学界对变革型领导的概念、主要内涵与结构已经有了较完整的认识,但对于变革型领导的作用机制以及对组织的实际影响,目前还在持续探索中。文章回顾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变革型领导的主要研究文献,梳理其 中的脉络,对往后的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变革型领导;领导力;魅力型领导;领导—部属交换 一、变革型领导理论综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加具体、新颖和精确的变革型 变革型领导(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的概念最领导模式。Bass认为,应该更注重员工的需求,而不仅是领 早是由唐顿(Downton)提出来的,他于1973年在《反叛领导者的要求,变革型领导即使在困境中也同样适用,而交 导》(Rebel Leadership)一书中首次提出,而将变革领导理 易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连续过程 论成为领导学的重要理论则是由Burns于1973年的经典中的不同点,对于House的研究,Bass也同样提出了不同 著作《领导论》提出,他通过描述性地分析政治领导,认为的看法,他指出魅力是领导者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应该 领导可以分为交易型领导(Transactional Leadership)和变 更加注重魅力的来源。 革型领导(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两种。在Burns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变革型领导的研究渐渐成 来,以往的大多数领导理论模式大多数属于交易型,领导为现代领导理论研究之风潮,而中国的学者冯秋婷在《西 者和追随者是一种交易的关系,领导者透过满足追随者的方领导理论研究》将其定义为“变革型领导是改变和变革 利益要求来实现价值观等的交换。与此不同的是,变革型 个体的过程。它关心的是价值观、社会准则、规范和长期目 领导强调的是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标等问题,它包括评价追随者的动机、满足他们的需求、视 过程。他们为完整的人”。 Burns指出,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能相互融合, 戚振江、张小林将变革型领导的主要特征概括为: 两者之间能够建立一种联系来提高领导者和追随者的热 (1)超越了交换的诱因,通过对员工的开发、智力激情、价值信念和道德意识。变革型领导队成员往往信任、尊励、鼓励员工为群体的目标、任务以及发展前景超越自我 重,通过改变追随者意愿与行为,来尽可能地提升其技能,的利益,实现预期的绩效目标集中关注较为长期的目标; (2)强调以发展的眼光,鼓励员工发挥创新能力,并改开发其潜能。 Burns只是提出了变革型领导的概念,但并没有给出 变和调整整个组织系统,为实现预期目标创造良好的氛 明确的定义,1980年,Bass给出了变革型领导的定义:“变 围; 革型领导通过让员工意识到所承担任务地重要意义,激发 (3)引导员工不仅为了他人的发展,也为了自身的发 下属的高层次需要,建立互相信任的氛围,促使下属为了展承担更多的责任。变革型领导行为拓宽了领导行为的研 组织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并达到超过原定期望的结究范围。 果”。Bass进一步指出了变革型领导的具体特征,认为变革 总的来说,变革型领导理论对领导在组织中的作用做 型领导者有着在危机来临时能保持冷静和幽默感、在关键了广泛、深入和具体的探究,细致到个体层面,并涉及到整 抉择时刻能够保持耐心、负责等品质。个组织的文化理念,在集体中,领导者起着中流砥柱的作

权变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权变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对权变管理理论进行更系统的审视和分析在管理实践中是非常必要。本文根据管理实践的需要,从权变管理的产生、发展及其应用前景三个方面对权变管理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与分析,旨在促进人们对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权变管理;理论;教育管理 一、前言 权变管理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70年代逐渐形成体系,到80年代时达到顶峰,其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一定时代背景条件下实际管理实践活动的需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给组织的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困难,组织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这些都要求组织必须以权变的思想来解决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权变”就是权宜应变或者依具体情况而定的意思,“权变管理”,则是指以组织的系统观为基础,以组织的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所存在着的权变关系为研究对象,强调管理活动应与组织所处的具体环境相适应,旨在提出一定环境条件下,可采取的最适宜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方式[1]。权变管理理论的诞生有其重要的意义,它打破了古典主义管理思想的僵化模式,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在组织内外部环境等发生变化时,管理方式方法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是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此,根据管理实践活动的需要对权变管理理论进行系统的审视与分析时非常必要的。 二、权变管理理论概述 1 权变管理理论的产生 早在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孟子、孙子等人的学说中就已经提出权变管理思想,特别是孟子被当代的很多管理学家们看作是中国古代的权变管理理论大师。如《孟子·尽心上》中有:“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表明做事情一定要懂得变化[2]。 权变理论最早提出于20世纪60年代。琼·伍德沃德(JoanWoodward)于1965年出版《产业组织》,研究了组织设计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保罗·劳伦斯(https://www.360docs.net/doc/cc9994562.html,wrence)和杰伊·洛希(JayW.Lorsch)1967年发表在《管理科学季刊》上的“复杂组织的分化与整合”一文认为,不同环境对组织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那些市场不确定和技术变化极快的环境[3]。20世纪

变革型领导资料

变革型领导理论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它对领导力的作用过程进行了广泛的描述,包含了领导过程中多层次多角度已有广泛基础的观点,是一门很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领导学理论。 总的来说,变革型领导理论把领导者和下属的角色相互联系起来,并试图在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创造出一种能提高双方动力和品德水平的过程。拥有变革型领导力的领导者通过自身的行为表率,对下属需求的关心来优化组织内的成员互动。同时通过对组织愿景的共同创造和宣扬,在组织内营造起变革的氛围,在富有效率地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推动组织的适应性变革。 “变革型领导”作为一种重要的领导理论是从政治社会学家伯恩斯(Burns)的经典著作《Leadership》开始的。在他的著作中,伯恩斯将领导者描述为能够激发追随者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领导者和追随者目标的个体,进而将变革型领导定义为领导者通过让员工意识到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意义和责任,激发下属的高层次需要或扩展下属的需要和愿望,使下属为团队、组织和更大的政治利益超越个人利益。Bass等人最初将变革型领导划分为六个维度,后来又归纳为三个关键性因素,Avolio在其基础上将变革型领导行为的方式概括为四个方面,理想化影响力(idealized influence)、鼓舞性激励(inspirational motivation)、智力激发(intellectual stimulation)、个性化关怀(individualized consideration)。具备这些因素的领导者通常具有强烈的价值观和理想,他们能成功地激励员工超越个人利益,为了团队的伟大目标而相互合作、共同奋斗。这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理想化影响力(idealized influence) 理想化影响力是指能使他人产生信任、崇拜和跟随的一些行为。它包括领导者成为下属行为的典范,得到下属的认同、尊重和信任。这些领导者一般具有公认较高的伦理道德标准和很强的个人魅力,深受下属的爱戴和信任。大家认同和支持他所倡导的愿景规划,并对其成就一番事业寄予厚望。 鼓舞性激励(inspirational motivation) 领导者向下属表达对他们的高期望值,激励他们加入团队,并成为团队中共享梦想的一分子。在实践中,领导者往往运用团队精神和情感诉求来凝聚下属的努力以实现团队目标。从而使所获得的工作绩效远高于员工为自我利益奋斗时所产生的绩效。 智力激发(intellectual stimulation) 是指鼓励下属创新,挑战自我,包括向下属灌输新观念,启发下属发表新见解和鼓励下属用新手段、新方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智力激发领导者可以使下属在意识、信念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上产生激发作用并使之发生变化。

魅力型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07209225 [作者简介]李莹华(19812),女,西南民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7年11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v .,2007  第36卷 第6期 Journal of I nnerMongolia Nor mal University (Phil os ophy &Social Science ) Vol .36 No .6 魅力型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李莹华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 要] 魅力型领导理论是近年来领导学理论的主流观点,该理论从领导者与追随者关系、对下属的影响方式和内容、人的动机、追随者对领导者行为的感知与预期等方面,研究魅力型领导者其有效领导的行为特性。 [关键词]  领导者;领导行为;下属和追随者;影响;领导行为的有效性[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7623(2007)S120387204 “魅力”一词源于希腊语“神灵的礼物”,被用于描述少数人所拥有的能使他人着迷的一种成熟而稳定感召力的天赋。在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魅力用来描述领导者的人格力量,他们能够对其追随者产生一种深远而非同一般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追随者对领导者的忠诚、献身以及毫不犹豫地接受领导者的意志。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将魅力描述为:“那些领导者展示了一项卓越的使命或行为过程,它们自身不能对潜在的追随者产生影响,但是正因为追随者认为他们的领导者具有特殊的天赋,所 以该项使命或行为才能得以进行” (W eber 1947)。希尔斯(Shils 1965)指出,韦伯认为魅力型领导方式是一个过程,是原有的社会进程规范和法律规则被加以改变的过程。韦伯将变革者和创造者与维持者区别开来,将魅力的天赋部分归因于领导目标的创造性或变革性的特征[1]。 魅力型领导是领导者利用自身因素吸引感染下属的一种行为方式。豪威尔和科斯特利把魅力型领导定义为“下属所认为的具有特定个人特性、能力和行为,并且对下属的情感、价值、信仰和行为有强 烈影响力的领导者的某种特性。”[2] 据此定义,认为 魅力型领导有三个构成要素:领导者特征、下属特征与领导情境。 从国外魅力型领导理论的研究进程来看,主要集中于几个理论模型:House 的魅力型领导理论、 Burns 的交易型领导理论、Bass 的变革型领导方式、Conger&Kanung o 的归因理论、Sha m ir 的自我概念理 论以及K ouzes&Posner 的愿景型领导。 一、House 的魅力型领导理论 1977年,罗伯特?J ?豪斯(Robert J .House )在《1976年的魅力型领导方式理论》(《A 1976theory of charis matic leadershi p 》 )中,基于观察过程的可检验性为前提,提出魅力型领导理论,认为“魅力”一词应从领导者对追随者的影响,或领导者—下属关系的角度来进行描述。魅力型领导是指能够对下属产生下列影响的领导风格,领导过程具有如下特征:阐明目标、树立角色模范和个人形象、激发他人的积极性[3]。明确指出领导魅力是与领导者的行为、特质以及环境因素有关,确认了魅力型领导者如何行动、他们的品质和技能以及他们最可能出现的条件。 具体来说,首先在领导者及其行为方面,House (1977)认为,魅力型领导者具有包括自信、坚定的 价值观、影响他人欲、支配性、创造性、冒险性、社会敏感性等个性特征。在领导过程中具有强烈的权力欲望,展现出高度的自信和能力,充当行为的榜样,传达高期望值,进行有效的辩论,提出超越性的目标。 其次,在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方面,他阐述到:具有领导魅力的领导者引导团队走向新的远景目标的时候,他们通过被广泛认同的信仰、价值观念和目标确立自己对追随者的吸引力,使下属充分相信领导者信仰的正确性并且接受领导者的信仰,无条件地接受、热爱并服从领导者,认同模仿领导者行为,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使命感等[4]。 最后,关于领导魅力形成的情境,House 指出, ? 783?

领导力理论研究

关于领导力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领导力在领导系统中是一个根本性、战略性的范畴,是领导者凭借其个人素质的综合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特定个人或组织所产生的人格凝聚力和感召力,是保持组织卓越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今时代,领导力已经成为综合领导能力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之一。鉴于领导力对组织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各国研究者对于领导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产生了多种领导力理论。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从不同的领导力理论展开,第二部分介绍了中西领导力的区别与联系,第三部分介绍了不同领导力的提升方式。 二、不同的领导力理论 ㈠变革型和交易型领导力 变革型领导力具有强适应性,高可塑性,强灵活性等特点,它能够使团队及企业在快速变化、具有高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中更高效地生存与发展。虽然变革型一交易型领导力的研究已经开展了20多年。但在概念,结构,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有待发展的窄间。杨凯,马剑虹对变革型和交易型领导力研究进行了归纳与评价。首先,杨凯,马剑虹对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力的概念及定义进行了阐述,杨凯,马剑虹认为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力并不属于领导行为理论,因为变革型领导力中最核心的一项—魅力领导,是很难用行为来描述的,很难通过培训来进行显著改善。变革型一交易型领导力是一种对于领导力的有效分类,它通过对领导的风格,上下级问的互动模式等方面的不同进行了分类,它其实包括了以上三种理论的全部,与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或权变理论不在同一个维度上。 杨凯,马剑虹从研究思路的角度总结以往领域的研究,认为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力研究可分为四类: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力的有效性比较,“输入—过程—输出”范式研究,领导—员工—任务情景匹配研究,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力的预

企业战略-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对变革型领导有效性的影响

★★★文档资源★★★摘要:文章形成了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变革型领导、员工工作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嵌套模型,并认为领导—成员交换关系是变革型领导、员工工作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同时,通过引入我国企业中的案例来分析上述模型。最后,文章认为变革型领导行为要求形成高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而高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又能进一步促进变革型领导的有效性。 关键词:领导—成员交换;变革型领导;组织公民行为 一、引言 在交易型与变革型领导的研究中,领导的有效性,特别是领导行为与员工的绩效及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方面。学者们一般认为,变革型领导是建立在交易型领导的基础上的,会对下属有额外的影响效果。如Hater和Bass(1988)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优秀的管理者,还是普通的管理者,变革型领导与下属的有效性及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要比交易型领导与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要强;优秀管理者在变革型领导上的得分要高于普通管理者的得分。Lowe等(1996)对以往的38项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也表明变革型领导与领导有效性的各项指标之间有着明显的正向关系。在Sosik,Avolio和Kahai(1997)针对团队所进行的研究中,也显示了变革型领导对于团队效能的影响比交易型领导要大。 那么,是不是变革型领导在任何情境下都是有效的?变革型领导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认为,对这个问题需要进行权变的分析,即有效的领导不仅仅取决于领导者本身,而且与被领导者以及情境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从领导者和下属的关系的角度入手,分析领导—成员交换理论对变革型领导有效性的中介作用。 二、理论分析 1.变革型领导理论。变革型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让员工意识到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意义和责任,激发下属的高层次需要或扩展下属的需要和愿望,使下属为团队、组织和更大的政治利益而超越个人利益。在组织的各级阶层上,包括团队、部门、以及组织整体中可能都会发现存在着变革型领导。变革型领导模式的成分包括领导魅力、感召力、智力激发、个性化关怀。变革型领导通过为追随者提供有魅力的角色榜样,以自身的魅力,使追随者有尽力仿效的行为倾向。面对有魅力的领导者,追随者将会敬佩、尊重、信任并认同这样的领导者。有感召力的领导者为下属提供清晰的、有感染力的、能对他们产生激励作用的目标和愿景。变革型领导将个体看作是一个整体,以提供新异的问题解决方式来产生智力刺激,包括通过询问假设和挑战现状来刺激下属的创造力。具有个性化关怀的领导者能够体恤与支持下属的个人需要,包容下属的个体差异,更关注满足每一个追随者的成就与成长需要。 Kelman(1958)为变革型领导与工作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Lowe,Kroeck和Sivasubramaniam(1996)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变革型领导和员工的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着这种关系。 组织公民行为(OCB),简单地说,就是非员工正式工作要求的一部分,是一种无条件行为,却可因此促进组织的运作更有效率。Organ(1988)将组织公民行为定义为“在组织的正式考核体系中未得到明确说明、但却有益于组织运行效果的行为”,如帮助他人,维护组织形象等。Podskoff(1990)

变革型领导的调节变量综述:一个整合的视角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c9994562.html, 变革型领导的调节变量综述:一个整合的视角 作者:刘会曹香燚储淑雅刘勇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5年第12期 摘要:自从变革型领导理论被提出以来,就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现有研究对于变革型领导的内涵、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中介变量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对于其调节变量的研究却为数不多。文章首先对变革型领导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从人口统计学、个体特征、个体认知及组织情境四方面对当前国内外关于变革型领导何时发挥作用(最大)——调节变量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变革型领导;;调节变量;;中介变量 一、引言 1.变革型领导的内涵 Burns在1978年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变革型领导理论。他是在;Maslow;所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来界定变革型领导的,认为变革型领导是领导者与下属相互提高道德及动机水平的过程。Bass(1985)发展了;Burns;的变革型领导理论,指出变革型领导是领导者通过让下属了解所承担工作的重要意义,激发下属的高层次需要,促使下属为了团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并达到超过原来期望的果效。 2.领导有效性的研究 现有的研究主要从绩效和员工心理与行为两个方面来测量领导有效性。绩效的测量指标有主观绩效、客观绩效、额外努力、上级领导评价等;员工心理与行为包括员工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等。许多实证研究结果都显示变革型领导与领导有效性的正向指标显著正相关,而与负向指标显著负相关(李超平,田宝,时勘,2006)。 3.变革型领导的作用机制——中介变量的梳理 隋杨(2012)等将变革型领导的中间作用机制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对领导的认识,如对领导的认同和信任;二是员工在工作中的控制感,如授权和组织公平;三是下属与领导的交换关系(LMX);四是员工对自我的认知,如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宋继文等人(2009)按照变量性质的不同将变革型领导的中间影响路径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心理认知的重新定位,如自我协调、心理授权、集体效能及认同感等;二是对社会关系的重新评价,如领导-成员交换(LMX)、社会交换(个人与组织的互动)及组织公民行为等;三

关于领导理论的文献综述

关于领导理论的文献综述 前言部分 在西方管理学理论中,领导理论是西方行为科学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管理的组织职能,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配置。但如何让它们运作起来,需要通过管理的领导职能来完成。在字面上,“领导”有两种词性含义。一种是名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者”的简称;二是动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者”所从事的活动。那么,什么是领导呢?所谓领导,传统管理理论这样定义:他是组织赋予一个人的职位和权力,以率领其部下实现组织的目标;而现代管理理论则认为,它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 在20世纪,随着经济学、管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领导理论问题得到了大量的关注与研究,一大批的学者纷纷对此进行研究,产生了许多领导理论。因此,在本文中,笔者从国内外领导理论的研究状况出发,对领导理论的整个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同时也对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诠释。 主题部分 一、国外领导理论的研究现状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领导问题的研究首先在在美国积极地开展起来,国外的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组织成员的行为领导问题,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时至今日,领导理论的发展已经历了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三个主要阶段。 (一)领导的特质理论 为了选拔和预测的需要,人们期望能确定作为一个领导者所具备的特质,以解决什么样的人当领导最为合适的问题,这是早期领导理论研究的思路。根据领

导特性的来源的不同,素质理论又分为传统素质理论和现代素质理论。传统素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是天生的,生而不具有领导特性的人不能当领导;现代素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加以造就。 1869年,Sir.F.Galton认为领导者的特质是天生的;美国管理学家Edwin E.Ghiselli在其《管理者探索》中提出了八种个性特征和五种激励特征;在1969年Gibb的研究认为天才领导者应该具有7种特质;Stogclill等认为领导者的特质应包括16种特质。此外,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包括洛德(Lord) 、邸威德(Devader) 和亚利格(Alliger ) 西拉奇( Szilagyi ) 和沃伦斯(Wallace) 的六类素质论(西拉奇和沃伦斯,1983),班默尔(Banmal) 的十大条件论(孙彤,1987) ,美国管理协会调查认为的20 种能力论以及前苏联学者的素质论等。 (二)领导的行为理论 由于领导特质理论并不能说明领导的实质,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起,研究者发现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领导行为与他们的领导效率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基于此,为了寻求最佳的领导行为,研究者开始转向领导者的实际行为。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由莱温的领导风格理论、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密歇根大学的研究、领导方格理论、PM理论等。 1、领导风格理论 为了探讨领导风格类型对群体行为和团体效率的影响,莱温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在民主型领导风格下,团体工作效率最高,对工作比较满意;在专制型领导下,团体的工作效率比较高,但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很差;在放任型领导下,人际关系固然不错,但工作效率最低,数量与质量都非常差,而且对领导者并不满意。 日本学者三隅二不二认为,领导类型的效果主要是依工作的性质和状况而变化的。对于容易的工作,民主型领导的效果最好,专制型的领导次之,放任型领导最差;对于困难的工作,专制型领导效果最佳,民主型第二,放任型也是最差。 2、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 亨普希尔和孔斯在对领导者行为的研究中,提出了领导行为的9个维度,分别是:主动、成员身份、代表、整合、组织、管辖、信息沟通、认可、生产。 哈尔平和温纳在亨普希尔等人提出的9项维度的基础上,将信息沟通分成向下沟通和向上沟通,从而成为10项维度。根据上述领导行为维度,他们对此进

变革型领导力的七个着力点课后测试答案

变革型领导力的七个着力点课后测试答案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培养变革者的思维,哪项是大局的需要?(10 分) A逻辑思维 系统思维 C整合思维 D创新思维 正确答案:B 2、下列哪种确定变革路径的方法又被称为绝招法则?(10 分) A短板变革路径确定法 长板变革路径确定法 C前瞻性变革路径确定法 正确答案:B 3、在变革过程中,遇到反对者,怎么做是最佳选择?(10 分) 想办法清除 B想办法消灭 C置之不理 D进行对抗

正确答案:A 4、逻辑思维是一切管理的基础,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世界三大逻辑?(10 分) A阴阳逻辑 B形式逻辑 直觉思维 D因明逻辑 正确答案:C 多选题 1、正确地把握变革的时机,需要()(10 分) A有大量的专业数据支撑 B有更多改革者加入 C有千载难逢的市场机会 D有更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E迫在眉睫的技术更新 F精准地抓住客户需求 正确答案:A B C D E F 2、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变革组织建立的基本策略?(10 分) A建立一个强大的变革领导联盟体系 B选择合适的人 C有广博知识背景且威信高的重量级领导人加入 D大量的专业数据支撑

E通过非正式活动,增强相互了解与信任 F通过大量沟通,了解大家共同的经历 正确答案:A B C E F 3、高情商的领导力,可以从以下哪些方面体现?(10 分) A与员工沟通一个容易理解的愿望 B树立变革的紧迫感 C建立一个足够强大的变革领导联盟 D通过精心安排的非正式活动,增强相互了解与信任,提升工 作的配合度与协作力 E创立愿景,引领变革 正确答案:A B C D E 4、以下哪些选项是将变革的成果成功融入到组织文化中的途径?(10 分) A领导起榜样作用 B骨干和职能部门要成为变革领导者的延伸 C强调初心,做阶段性总结 D多问问题,引发思考 E将短期成果视觉化、看板化、听觉化和史册化 正确答案:A B C D E 判断题 1、变革领导者如果缺乏系统思考能力,他推动的变革很有可能会出现问题(10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