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网联学习

美术网联学习

课程文本

导言

一教学行为研究———新课程教学实践的呼唤

二特征与内涵———教学行为研究初探

三反思与实践———教师教学行为的发展与创新

专题一美术课堂教学准备的创新

话题一领会美术课程标准

话题二教材分析

话题三了解学生

专题二新课程美术教学设计

话题一新课程美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话题二美术课程资源与教学环境设计

话题三新课程美术教学策略设计

话题四新课程美术教学过程设计

专题三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

话题一新课程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教学

话题二新课程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新课教学

话题三新课程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训练活动

话题四新课程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作品展评与课堂小结

话题五新课程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

话题六新课程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专题四新课程美术课程学习方式的创新

话题一体验学习的设计与组织

话题二合作学习的设计与组织

话题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专题五新课程美术课后拓展的创新

话题一课后拓展的内涵与外延

话题二课后拓展的功能

话题三课后拓展的类型

话题四课后拓展的实施

话题五课后拓展的检查

话题六课后拓展案例

专题六新课程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话题一美术教学设备与器

材的配备

话题二学校的图书馆应配

备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

话题三广泛利用校外的各

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

话题四有条件的学校应积

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话题五尽可能地运用自然

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

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专题七新课程美术课堂教

学评价的创新

话题一新课程美术课堂教

学评价观的创新

话题二新课程美术课堂评

价方式的创新

话题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话题四建立促进美术老师

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参考书目

导言

一教学行为研究———新课程

教学实践的呼唤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迅速在全

国范围内展开。新课程凸显出全

新的课程理念,在课程目标、课

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

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教

学一线教师,应当迎着课程改革

的浪潮,接受一次冲击和洗礼,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实践表明,从理念到行为不是自

然而然的过程,教师要在新理念

指导下重构教学实践与教学行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有效

教学,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教师发展的实质性要素

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什么,这

一直是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师教育

实践所关注的问题。为此,广大

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进行

了长期的探索。回顾这些探索,

对我们重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

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是十分有益

的。

1.实证理性模式

第一种思路认为,掌握科学的教

学理论就能做好教学工作。我们

称之为“实证理性模式”。

教学研究伊始,就追求建立普遍

适用的原理与规则。人们一直在

批评教育与教学理论没能建立起

像物理学与化学那样的科学体

系,并认为教学研究只有达到这

样的境界,才能真正成为科学。

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就要掌握

“科学”的教学理论。于是,自

然科学的研究范式就成为教学研

究的楷模,就自觉不自觉地以其

为标准。

疑问接踵而至:教学理论与自然

科学的理论具有同样的性质吗?

换言之,建立像物理学那样的教

学理论是可能的吗?教学理论沿

着实证科学发展的道路来建构与

理解,真的切实可行吗?人们早

就怀疑这样一种逻辑。“教育的规

律不像在自然界中那样具有绝对

的客观性。某些教育规律在此一

时期内发挥作用,在彼一时期内

构不成规律;某些教育规律在一

种教育情境中起作用,在另一教

育情境中可能功效全无;某些教

育规律在一种文化系统内起作

用,可是到了另一文化系统内人

们却丝毫感觉不到它的存在。”①

2.熟练技术模式

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人们也在

质疑这样的教学理论是否存在。

研究者探索教师所应掌握的教学

技能,认为不是某种抽象的理论,

而是教学的技能水平,决定着教

学的成功与否。这就是第二种模

式,我们称之为“熟练技术模式”。

这种认识来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

的教学技能分类及其微格培训的

研究,美国学者艾伦在谈到教师

培养问题时说:“复杂的教学行

为,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分

成一些更为简单的、可训练的技

能或技术。”这种认识在20世纪

80年代后也为我国所接受,其

影响延续至今。

这种认识的弊端在于:其一,把

复杂的教学工作等同于技能性的

工作。技能是可以反复操作的,

是可以经过练习形成的。它更多

地适用于有固定操作程序的、评

价标准的技术性的工作领域。教

学不是技术性的工作,而是反思

性的实践。因此仅仅研究教学技

能,不能反映教师发展的本质,

不能揭示教学的性质,不符合教

师教学工作的实际。其二,教学

技能的研究者往往把教学技能切

分为若干具体技能,然后主张通

过反复练习,以求形成这些被分

解了的教学技能,其思想是行为

主义的观点。单个的技能训练,

并不能保证教学的综合行为的成

功。

3.心理学模式

第三种思路就是发展教师的教学

能力,以求得教师教学实践的成

功。可称之为“心理学模式”。

教学能力比之于教学技能是一个

较好的概念,但是也存在问题。

首先,能力是一个内在的心理素

质的概念。教师内在的心理素质

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因素,但并不

是全部的因素。一个教师的教学

成功,还需要实践的知识与智慧。

能力表现为外在的东西,就是教

师的教学行为。其次,从能力入

手也存在陷入单个技能训练的老

路。既然谈到教师的能力,就要

分析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教学能

力,然后罗列能力的种类,一项

一项进行训练。作为一项需要综

合的实践知识与智慧的教学,需

要与实践紧密联系来发展的行

为,按这种思路操作,就极易陷

入想当然的境地,陷入简单化的

境地。

因此,研究教学行为对于教师的

教学来说更为直接,更为具体。

教学行为,除了内在的心理的能

力因素外,还包括教师个性的、

情境性的、经验性的、隐性的实

践智慧。

人们已经认识到,成功的教学需

要的是教师的实践知识与智慧。

我们可称之为“实践知识与智慧

的模式”。

这种教学实践智慧,紧密地浸润

在教学行为与体验之中。它既不

是技术性的,也不仅仅是智力方

面的,而是一种在一个特定的情

境中的个人反应或智慧性行为。

我们对于这种实践知识与智慧的

理解,是扎根于对教学性质的理

解之上的。

首先,教学是师生生命力的展现,

是一种生命现象。它决不能等同

于物质世界的现象,而是生命之

间的唤醒、激励、爱抚与关注。

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培养与发展,

是教师作为人的本质的展开,是

作为人类文化拥有者的成长。从

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所从事的教

学实践不单是反思性实践,而且

是作为人的文化的实践。在教师

专业发展中,我们之所以主张发

展与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其原

1

因也在于此。

其次,教学具有生成性与不确定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现场生成性。由于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因此教与学的矛盾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矛盾。课堂教学不能被理解为只是演示教案的过程,教学过程充满了变数。教学情境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使课堂充满了未知,充满了险境,同时也使课堂充满了生命力。(二)对教师发展因素的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

1.教师发展需要教学理论的指导,需要教师具备教学的技能与能力,但是仅仅具备这些还不能做好教学工作

教师需要的或主要需要的是发展教学的实践知识与智慧。这种智慧与知识,是经验性的、个人性的、情境性的、隐性的与案例性的。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和获得与教师的其他知识是截然不同的。理论性知识可以仅由教授或传递而获得,熟练技术可以经培训与练习来获得,而实践性知识必须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依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实践与体验来获得。

2.教师的实践知识与智慧的发展是与教学实践和行为紧密联系的

离开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抽象地议论教师的思想与能力,并试图抽象地研究与培养教师的素养,是意义不大、实效性不强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教育学的著作中甚至在教育辞典中,教学行为很少成为研究对象,甚至根本不被提及。以往的教师教学本质上还是建立在一种“先理论后实践”的观点之上,教师的发展真正需要的是对自我教学实践的研究与反思。

3.教师的发展既需要理论,又需要实践智慧,但主要是实践知识与智慧

日本的教育研究者佐藤学说得好,教学研究需要两套“话语”———“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在教学研究中不仅是‘理论的实践化’,宁可说处于轴心地位的是‘实践的理论化’或是‘实践性理论’。”①教师教学的实践活动,既需要有教学理论的实践化(其实是中间状态的实践化),

更需要教学实践的智慧与知识。

当然,教师的实践知识并不排斥

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我

们可以引用钱钟书先生的一个比

喻,来说明教育理论对于教师教

学的意义:“仿佛一根折断的杨柳

枝儿,给人捡起来,插在好泥土

里,长成了一棵亭亭柳树。”教育

理论只有扎根在教师具体的教学

实践的“泥土”里,才能长成一

棵大树。这棵大树即是教育理论

与教师实践共同培育的生命体。

也就是说,教育理论不是自然而

然地就对教师的实践发挥作用,

而是需要教师实践的“滋润”,从

这个角度说,教师的实践知识也

包括这些实践化的教育理论以及

其他的学问知识———实践化的

学问知识。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必须重

视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

专题一美术课堂教学准备的创

话题一领会美术课程标准

在进行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的今天,美术教育对未来有一种

特殊的使命,因此,美术教育受

到了空前的重视。美术课程具有

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

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

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它在实

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

代的作用,这也赋予我们美术教

师更大的责任。《全日制义务教育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

简称《美术课程标准》)于200

1年7月颁布,这意味着我国美

术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场重大的

变革。《美术课程标准》本着“以

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

基本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改变

了以往在课程设置上单纯以学科

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

法。《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

习活动方式将学习分成四个领

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

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突出强调了“综合性学习”这一

世界教育的新趋势,这是本次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要突破的一个难

点,也是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和探索发现能力的重要途径。这

对于正处于变革时期的教师来说

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只有不断

地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贯彻课

程标准的精神,才能成为课程改

革的开拓者、新课程的创造者。

(一)三维目标

这体现在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

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

各种工具、材料的制作过程,学

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

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

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

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

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

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

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

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

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

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

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

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

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

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

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

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

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

交流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

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

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

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

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

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

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

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

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

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

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

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

承,并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

贡献。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

思维能力

感知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

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

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

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

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

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

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

的营养。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

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

综合思维水平。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

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

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

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

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

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

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

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

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

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

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

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

发展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

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

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

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

美术课程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

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

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

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知识与技能

本次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单纯

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

和方法,它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

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美术课

程标准》划分了“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

“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

欣赏两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涉

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

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

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操作

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

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

《美术课程标准》将创作活动再

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

?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

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

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

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

强调形成创意,又注重活动的功

能目的。外化性行为特征是上述

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而区别

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

更注重功能性。“欣赏?评述”这

一学习领域则更注重通过感受、

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

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2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美术课程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例如,7~9年级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是: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体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教学活动建议:

学习设计基础知识,作色彩的对比、调和及联想等练习。

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

为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设计招贴画。

为商品做包装装潢设计。

了解钟表、电话机、汽车等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知识,并练习绘制简单的效果图。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的制作练习,为家长会设计制作请柬,并对会场进行装饰美化设计。用各种手段绘制童装、学生装或校服的设计效果图。

学习立体构成知识,用各种线材、面材、块材,进行立体构成制作练习。对竹木、废导线、废金属箔(如易拉罐)等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小装饰品和实用工艺品,装饰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或馈赠他人。

集体讨论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并进行设计练习。

练习制作陶艺小品。

【案例1】

邮票设计

王汉林/(湘教版初中)

概要

课程进行的脉络:让学生欣赏邮票→介绍邮票种类及涉及项目→产生设计冲动→设计→讲评。

教学目的

1.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掌握邮票的设计方法,设计一张漂亮的邮票。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设计

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运用各种表现手段设计一套有意

义的邮票。

教具

电视机、影碟机、范画、幻灯、

投影片、碟片。

教学过程

邮票的设计主题突出,色彩明快,

富于装饰,别具创意。

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

像片,请你们说一说片中的同学

究竟在做什么?他这样做对吗?

为什么?请你说一说片中的同学

究竟应该怎样做?

(学生观看录像片,并思考问题)

生:片中的同学在邮信,他这样

做不对,因为他没贴邮票。他应

该在信封上贴邮票,再投入邮筒,

邮票是邮资的凭证。

(学生欣赏范画)

师:写一封信,或抵万金的家书,

或淡如水的闲谈,都会买上一枚

邮票,贴于信封,投入信箱,从

那一瞬间起,信中的文字便被无

限地拉长,直温暖亲人、友人的

心扉(师出示范画)。

师:同学们,看,多漂亮的邮票

啊!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是邮

资凭证。它是一个国家的政治、

经济、文化、科学、历史、地理

的“小型百科全书”,是认识世界

的窗口。小小的邮票像一个广阔

的知识世界,可以在这狭小的天

地里叙述很多的事情。

同学们喜欢不喜欢集邮?你为什

么要集邮?

生:喜欢集邮。(学生欣赏同学的

集邮册)

生:集邮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

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师:邮票既能用于邮政,又能留

于家中玩味;既具备千里飞鸿,

以寄思绪的浪漫,又具有收藏价

值。我们有谁轻易地离开过邮票

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设计邮

票?在这狭小的天地里叙述更多

的事情,使自己设计的邮票更有

情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设计

邮票。(板书:邮票设计)

师:现在,我们手中有一些邮票,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手中的邮票,

看一看邮票上都有什么?邮票的

主要特点是什么?

生:有图案,有面值、发行时间、

发行地区等。

师:邮票有哪些种类?你知道邮

票上有哪些标记吗?(教师出示

投影片、同时讲解)

生:邮票的外形边缘有整齐的齿

孔,票面必须注明邮资的价格、

发行的时间和地区。

生:邮票主要有普通邮票、纪念

邮票、特种邮票、讲解航空邮票

和欠资邮分票等几种,并且每种

邮票上都有一些标记。

师:普通邮票用“P”表示;纪

念邮票国际用“C”表示,我国

用“J”表示;特种邮票国际上

用“S”表示,我国用“T”表

示;航空邮票用“A”表示;欠

资邮票用“D”表示。小型张和

小全张用“M”表示。

(教师出示投影片)

(学生观察投影片,并思考)

师:邮票上有一些数字,如“8

-6”,这是什么意思?

生:它表示这套邮票共有8枚,

这是其中的第6枚,一套邮票多

少枚没有统一的规定。多枚可以

组成一套,独立的一枚也可以称

其为一套。

师:了解邮票和知识,设计邮票

就方便了,怎样设计邮票呢?由

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构思(板书:构思)

一张小小的邮票,要在狭小的天

地里叙述很多事情,应精心构思,

票题要好,主题要突出,要别具

创意。请看(教师出示投影片)

这两枚邮票的票题多好,一个是

“虎虎生威”,一个是“气贯长

虹”,颇有虎年气魄,给人以振奋

感。邮票的内容包罗万象,宇宙

间的万物都可以记载在小小的邮

票上。如,人物、动物、景物、

事物、重大历史事件、故事传说

等。造型方面,邮票多种多样,

有的写实,有的变形。

生1:我要设计一套有关校园生

活的邮票。

生2:我要设计一套有关跨世纪

的邮票。

师:起稿(板书:起稿)

可以运用美术字写法标明邮票上

的各种标记。(覆盖投影片)邮票

上都有什么?

生:邮票上有图案、面值、发行

时间、发行地区。

师:(1)图案(板书:图案)造

型生动,形象简练、单纯,富于

装饰。请看(出示投影片)设计

者抓住了老虎头部为重点。这枚

邮票图案好,一只布老虎形象夸

张,稚拙生动,设计者抓住了什

么做了重点刻画,使静态的布老

虎具有动感?看(教师指投影

片),虎头上那酣畅的线条和浪漫

神奇的纹饰,使布老虎洋溢着雄

浑厚重的气质与流动着活泼旺盛

的生机。(教师出示投影片)

而这枚邮票的图案是什么?(教

师指投影片)这是出自名家的

“虎”字,一笔而就,极富气势,

预示一生通达顺畅,有避邪祝福

之意。

生:这枚邮票的图案是一个“虎”

字。

师:(2)邮资的价值。(板书:

面值)

(3)发行时间。(板书:发行时

间)

(4)发行地区:中国人民邮政。

(板书:发行地区)

同学们请看(教师出示投影片),

这枚邮票构图和谐,画面文字设

置精心,面值画显得很活泼,富

有生气。

2.着色(板书:着色)

学生看挂图,欣赏色彩处理方面。

师: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既有鲜

艳的色调,又有灰色调;色彩强

烈、明快、鲜艳。请看(教师出

示投影片),这枚邮票湖蓝的底色

与主体黄色的面与老虎形成强

烈、明快、鲜艳的对比,构成跳

跃的视觉效果。

邮票的表现形式也不受任何限

制,以绘画方法表现邮票的内容

最为常见。也可用剪纸、拓印等

方法来表现。(教师指挂图)

师:今天,老师请同学们当一名

小小设计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

像力和创造力,运用各种手段设

计一套有意义的邮票。老师这里

有一些主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这

些主题设计邮票内容,也可以自

己确定设计的内容(出示投影

片)。

(学生设计绘制邮票,教师巡回

指导)

(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在设计上存

在的问题,并对设计精巧新颖的

学生给予鼓励)

练习巩固

(展评学生作品)

师:看,设计师们设计了这么多

3

的邮票,漂不漂亮啊?

生:漂亮

师:你最喜欢哪张邮票?为什么?这张邮票是谁设计的?请你说一说你的设计想法。

(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美术课程标准》中首次采用的概念。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于学生的内省和内化,强调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的活动,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稳定的态度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从心理学角度上来审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定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具体到美术教育上来,就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是否感受到关怀和尊重,如果得到关怀和尊重,学生就能够产生爱、快乐、欢喜与骄傲的情感,否则就会产生仇恨、厌恶和悔恨的情感。事实证明,缺乏情感的教育是苍白的。态度是指个体对任何人、观念或事物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成分。此定义表明态度是相对稳定的,另外,态度的结构包含三个方面,即认知、情感和意向。比如,要让一个学生形成对美术学科的积极态度,那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美术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喜欢这门课,进而在意向上形成认真学习美术的倾向性。

价值观是一种涉及行为方式和目标的持久信念。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把握:从其形式来看,价值观是由人们对那些基本价值的看法、信念、信仰、理想等所构成,思想形式多种多样;从其内容来讲,价值观反映了主体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及主体实现自己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主观特征,是以“信什么、要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精神目标系统;从其功能来看,价

值观起着评价标准的作用,是人

们心目中用于衡量事物轻重、权

衡得失的天平和尺子。

《美术课程标准》在情感方面提

出的目标是:开阔视野、拓展想

像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

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等。

在态度方面提出的目标是:逐步

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

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

化的态度等。在价值观方面提出

的目标是: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

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等。

【案例2】

《鲜花送老师》

游丽/(福建省厦门市康乐第

二小学)

教学目标

1.用彩色纸制作成各种花的造

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

惯。

2.进行尊敬老师的思想教育,

增进师生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设计漂亮的花瓣造型。

教学难点

把一片片花瓣组成一朵花。

教具学具

彩色纸、剪刀、胶水、范例花若

干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放音乐《每当我

走过老师窗前》。

1.问:9月10日是什么节?

教师教我们学习各种本领,很辛

苦!我们要热爱老师、尊敬老师。

我们怎么来感谢老师呢?

学生讨论:“送贺卡”、“打个电

话”、“祝老师节日快乐”、“送件

礼物给老师等”。

2.出示范例。

我们亲手制作一朵美丽的鲜花送

给老师更有意义。

观察用什么材料做的花(彩色纸、

胶水、剪刀)。

二、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一朵

漂亮的花。

鲜花由一片片花瓣组成,先设计

花瓣的形状,一个花瓣设计好,

其他花瓣的设计与第一片一样。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设计

出与他人不一样,但同样好看的

花瓣。

师:每个人动动脑筋,想想你平

时看的花都有怎样的花瓣,哪种

花最漂亮?把它画出来,再重叠

剪好若干片。

花瓣设计好后,怎样才能变成一

朵花呢?

讨论如何才能组合在一起(可以

粘贴在一起,也可以花瓣中间加

花心)。

三、作业:每人制作1~5种纸

花瓣(放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

窗前》)。

四、讲评:让学生谈谈制作体会。

学生互评作品:谁的花最好看或

介绍自己的作品。

话题二教材分析

(一)编写指导思想

新教材的编写依据了新课程标

准,领会和把握了《美术课程标

准》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在教

材中予以充分体现。教材作为课

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在编写思

路、框架、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基

本精神、要求相吻合。新教材在

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同时,

没有无限制地提高难度,教材内

容的设计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

方式,增加了内容形式的多样化,

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以浓郁的人文精神引导着师生共

同培养宽泛的审美意识,以丰富

的生活经验和实践促进师生共同

形成广泛的审美情趣。美术教材

的内容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践

出发的,教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促使学生把知识学习、能

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等有机地结合

起来,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建新

的认识,但又不失艺术性。

(二)教材版面分析

以往的美术教材比较偏重于知识

与技能的传授,这次教材改革则

要求既要重视美术知识与技能的

传授,又要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

与方法的体验和认识,重视对学

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人

美版教材按“欣赏?评述”、“造型

?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

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安排学习内

容。每个学习领域根据学生感兴

趣的程度、学生生活实践和经验,

以及专业知识的特点安排不同的

课时,使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得

以落实。如,七年级第十四册手

绘线条:“手绘线条图像”是人们

最为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

术中的白话文。它对美术具有普

遍意义,适应于广大空间、长久

时间和众多方面应用价值,并可

成为从事各项职业都用得着的工

具。第一课时的练习,可作为调

动学生学习热情的热身训练来进

行。内容可选择与学生生活有联

系的、熟悉的内容,或能够使学

生的思维迅速活跃的内容,为学

生今后能够大胆、自信地表达,

能够生动、有个性地表达奠定基

础。第二课时的练习,以描述、

说明、记录等表达为主,联系内

容和形式的选择将学生置于生活

情景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能有手绘线条图像迅速、果断、

大胆而有个性地表达出物象的基

本特征,能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

要环节记录和叙述事物和事件的

发展过程,并能初步地运用一些

艺术手法表达思想和情感。作为

学习内容空间的拓展,安排在第

三课时的练习,将手绘线条图像

的表达作为交流语言,运用夸张、

象征、借代等表达手法,表达自

己的需求、思想和情感及其他一

些较为抽象的内容,锻炼形象思

维能力和形象的创造能力,培养

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在《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每个学习领域如,“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

合?探索”的教材教学内容和目标

可以归纳为显性内容与目标和隐

性内容与目标,所谓“显性内容

与目标”是指教材上需要老师讲

授和同学掌握的各个领域的知

识、技能、技巧;“隐性内容与目

标”是指在美术技能、技巧掌握

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对文化和历

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

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

观,涵养人文精神。

如,人美版第三册第三课:《漂亮

的小钟表》。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贴近学生

生活,为学生们所喜爱。通过这

节“设计?应用”领域的课业,

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大的创造空

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

中选择了中外不同形式的钟表,

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

钟表给人的不同美感。教材中还

展示了一些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

设计、制作的钟表作品,目的是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废弃物

和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小钟表,

4

帮助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开阔思路。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欣赏,了解钟表的文化及造型特点。B.通过对不同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C.通过钟表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D.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2)隐性内容与目标:A.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B.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节成功的美术课的核心是,它在教学内容与目标指导下所要完成的重点和难点,正如《蒙娜丽莎》的微笑、《维纳斯》柔美的姿态,是最吸引学生的焦点。在《美术课程标准》里开设的“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的目标中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难点。

如,人教版第十五册第三课:《墨与彩的韵味》。

教材分析:水墨画无论是它的表现方法,还是独特的画面效果,都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情怀。本课将带领学生逐步体验水墨特殊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在创作时又不受表现方法、技巧的限制,将自己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大胆地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教师演示、师生互动实验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握破墨、破色、墨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分的干湿对彩与墨融合的作用。(2)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韵味”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并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展开创作。

在这一课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教学

中,对墨、水、彩的表现技能的

学习掌握是重点,而引导学生对

水墨画“韵味”的独特理解和感

受,并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展开

创作;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

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

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

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

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是课堂教

学的难点。

话题三了解学生

(一)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

活体验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古今中外

大师的创作灵感都与生活有着密

不可分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

往往被纯技能、技巧的追求所垄

断,并将此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

用它作为衡量美术学科教学成与

否的标尺,在这样一种教学动机

的指导下,学生被动地跟在教师

后面去模仿,他们观察到什么?

感受到什么?领悟到什么?一切

都很难找到答案。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首先考虑的应是学生对生活

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的接触、

认识、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

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

又何谈美术作品的创造呢?

如,我在教学“交通工具”一课

时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业上出

现了多次抹擦的痕迹,还有的学

生在下面小声地自言自语:“我不

画了,我不会画!”我感到很奇怪,

明明刚才一个个兴趣盎然,举着

手,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自己知

道的交通工具,还告诉我要画一

件怎样的交通工具呢。于是,我

把一个原先要画摩托车的小男孩

找来,问他为什么不画了,他指

着自己只画了几笔的摩托车告诉

我,不知道这个画哪里,不知道

那里画什么。这时,我才突然领

悟:创作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

的接触与观察,学生怎么画?连

最基本的摩托车的部件、构造都

不明确,难道我还能要求学生凭

空来设计、想像吗?创造不是闭

门造车,而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

综合运用和提高。

生活中处处有美,艺术家就善于

从生活中捕捉。而学生们还不是

艺术家,他们如同一头刚刚学习

捕食的小狮子,还必须在母狮的

循循善诱下学习捕获的方法,掌

握捕获的时机。学生的各方面能

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

需要教师的引导、开发,以提高

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

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

受到生活的美,从生活中捕捉到

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

到创造美的目标。

(二)了解学生的美术基础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同一教学内

容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每一

个同学完成的画面效果是不一样

的。如,人美版第十六册第六课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这一课内

容是一节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基础

造型课,在原来的传统教学中,

学生由于美术基础的差异,反映

到课堂作业上真是千差万别,有

基础的同学画出来的画面效果比

例、透视准确,造型扎实,空间

感、质感、亮感均表现较为充分;

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在表现这些造

型因素时相对吃力,逐渐丧失了

绘画的兴趣。新教材在《美术课

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课堂内容

的安排上有了较大变化,综合了

明暗与立体的各种表现方式。如,

铅笔明暗素描、版画、线描、钢

笔素描、具象的、抽象的表现方

式等,摒弃了以往单一的素描表

现方式,这样拓展了老师的教学

空间和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

学生的眼界,老师可以因学生制

宜,合理地安排教学目标和教学

内容,对那些原本美术基础较差

的同学可以采用较抽象的素描表

现方式描绘对象,同学们的积极

性很高,在整个课堂学习中都兴

趣盎然,作品的画面效果、视觉

冲击力很强,极富个性。这样,

在美术教学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了

学生的美术基础,充分调动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创造了和谐

课堂学习氛围。

专题二新课程美术教学设计

话题一新课程美术课堂教学目

标设计

(一)对新课程美术课堂教学目

标的理解

1.素质教育与美术教育

(1)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基本特

征。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

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

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

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

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

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

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

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

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

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

“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

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的教

育目标落到实处。从教育应面向

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

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它

符合党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

教育方针。

素质教育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面向全体的教育

素质教育以其面向全体的突出特

征,明显的区别于“应试教育”。

所谓的面向全体就是要面向我国

的每一位公民,就基础教育而言,

就是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学生。这

其中表现出一定的“公正性”与

“合理性”,因为义务教育阶段,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种教

育虽然是大众的、普及的教育,

但却并不是搞教育上的平均主

义。恰恰相反,素质教育的优势

正是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提倡、

鼓励个体差异的教育,即把“共

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统一起

来,把培养、提高建设者的素质

和发展英才的教育统一起来。

全方位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

按照国家规定培养学生在德智体

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以培养

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

新人为宗旨。具体地说,这种全

方位发展是彻底扭转应试教育环

境下的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

育,尤其是轻视美育的局面,使

学生成为有高尚的品质、健康的

身心、较好的审美修养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在全方位发展的教育

5

中,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这几方面与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相互渗透、彼此融合的关系,以使全体学生全方位地、整体地、和谐地发展。

以人为本,提倡合作性学习,培养创造力的教育

以人为本,提倡合作性学习,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就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让他们主动地学、合作地学、创造地学,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与自身素质结合、内化,形成进一步提高素质的基础,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具体地讲,无论课上、课下,都要有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这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做人,团队精神得到了培养,师生平等得到了实现,它促进学生合作、沟通能力的提高,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2)素质教育与美育。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又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引导人自觉地追求美、追求善,最终导向对真的追求。培养我国人民的“真、善、美”情操,抵制“假、恶、丑”现象,是我们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美好前景的必然途径。

美育是塑造完整人格的手段。一个有文化、有理想的人,首先该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美好感情,懂得为自己以及为全人类创造高质量生活的人。一个充满美感的人,能够适当地克制私欲与他人分享社会成果,这是已被心理学家证实了的道理。所以,在发展人的智力、发展人的体能时,忽略发展人的美感是阻碍完善社会构建的弊病,这也是为历史学家所观察到的事实。

2.美术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既然艺术教育的目标与素质教育

的总目标完全吻合,那么,作为

基础教育的中学艺术教育的目标

就是普遍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

质,提升艺术审美修养,促进德

智体美劳多方面全面、和谐、健

康地发展。艺术教学目标是艺术

教育目标的逻辑延伸,是教育目

标的具体化,它有明确、详细、

可操作、可评价的性质。艺术教

学目标概括地讲,是通过艺术教

学使学生能以不同的方式参加各

种艺术活动,在此过程中,不断

地获取艺术知识和技能,使他们

形成艺术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

创造能力,并使艺术能力和人文

素养相互渗透,以达到使学生健

康、和谐、全面发展的目的。

3.美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

比较

教学目标的比较

(1)美术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

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

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

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

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

力和创造能力。

(2)《美术课程标准》中的教学

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

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

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

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

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

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了解基本的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

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

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

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3)《美术课程标准》中教学目

标的突破与特点。

①《美术课程标准》从作为学习

主体的学生的角度表述目标,突

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强

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符

合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主动精神,

自主发展,主动发展”的基本理

念。

②《美术课程标准》在表述中既

注重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强

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体验学

习方法和过程,学会学习,并逐

步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完全符合素

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思

想。

③《美术课程标准》注重学生主

动地参与美术活动、体验活动的

乐趣、丰富视觉与触觉感受、发

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

术素养。这些突破,体现了学以

致用的教育目标和“给学生提供

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

多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素质教育

的基本精神。

教学内容划分的比较

(1)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划分。

美术大纲虽然在内容框架结构上

无明确的划分,但在大纲精神指

导下编写的美术教材,无论是国

家教材还是地方教材,都习惯地

按照未修改的大纲划分欣赏类、

绘画类、工艺类、创作类的内容,

这种分类法,受专业美术教育教

学的影响较大,与基础教育中的

美术教学情况相脱离,同时忽视

了美术教学的人文性和审美性。

(2)《美术课程标准》中教学内

容的划分。

本次课程改革要求,要改变单纯

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

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

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

划分学习领域。因此,《美术课程

标准》划分了“造型·表现”、“设

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

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

欣赏两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涉

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

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

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操作

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

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

《美术课程标准》将创作活动再

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

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

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

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

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

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

动的功能目的。外化性行为特征

是上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

而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

后者更注重功能性。“欣赏·评述”

这一学习领域则更注重通过感

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

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

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

的特征,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

《课程标准》特别设置了“综

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

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

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

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

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

力。

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

的,每一学习领域既各有侧重又

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

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3)《美术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划分的突破与特点。

①按照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设立学

习领域。

②突出教师与学生关系中学生的

主体作用。

③把教学内容“静态”与“平面”,

变成“动态”与“立体”。

④增加了“综合·探索”学习领

域,这不仅是对内容的扩展,而

且是对美术教育目标与观念的突

破,对教学方式的突破。

⑤强调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

习。

6

课程性质的比较

大纲对美术课程性质与课程的表述,在本质上是和《美术课程标准》一致的。大纲定性为“艺术教育课程”,而《美术课程标准》在定性艺术课程的同时,又表述“具有人文性质”。

价值观的比较

大纲未明确表述美术课的价值观,但通过对目标的表述间接地表达了价值观。即: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启迪智慧,陶冶情趣,培养创造力、观察力、想像力,进行德育。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术课的价值观表述更为全面、科学。共五个方面: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美术教学目标设计的思路

怎样设计中学美术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求是什么?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问题:依据什么原则设计“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目标,要求是什么?

案例:选自湖北美术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美术课本《美术》第一册。

【案例1】

第10课———装饰浮雕

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浮雕的实际意义和一般制作过程。

(2)引导学生运用图案造型的方法,雕刻具有装饰性的浮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际工作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意

志,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

案例分析:这是旧教科书“教学

目的”设计案例,是在教学大纲

指导下编写的教材,确立的该课

的教学目的,其特点如下:

(1)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相比,

不太具体、不细化、不具备可操

作性,不完全符合中学美术教学

实际情况。

(2)从教学目的的内容来看,

本课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不适

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对象使用。

(3)该教学目的侧重于“双基”

培养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不注重

以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

基础的、各种教育相互融合的、

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由此可见大纲与课程标准在培养

目标的确定上的不同之处。

结论: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下

列原则:

(1)围绕《美术课程标准》设

计教学目标。《美术课程标准》与

大纲相比在课程性质、教学内容

体系的划分、教学方法、教学评

价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其展

示的是一种素质教育的全新理

念,适合我国发展阶段的实际情

况,符合《纲要》的精神,对教

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

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紧围

绕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新的教

学理念,使教学目标对教学有指

导性、可行性。

(2)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设计

教学目标。美术学科的特点有:

造型性和可视性;物质性和空间

性;情感性;对技法的理解和运

用。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考虑

学科的特点。如,“装饰浮雕”的

教学目标的设立就要考虑材料与

操作等问题,否则,教学目标的

设计就不能够使教学活动达到预

期目标。

(3)依据美术学科的教学原则

设计教学目标。美术学科教学原

则有:审美性;直观性;理论与

操作训练相结合;启发性、创造

性;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4)根据地区条件及特点设计

教学目标。我国地域辽阔、物产

丰富,各地区都有自己特殊的地

理条件及优势,即使是同样的教

材内容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可不

同。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要求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做到:

(1)要建立多维的目的与目标

意识。从艺术教育的目的出发,

既要考虑到艺术教育的目标,又

要考虑到课程目标,只有这样,

教学目标的设计才能够系统、全

面。

(2)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明确

具体。教学目标要明确陈述学生

应学会的知识与技能要素,并清

楚地说明学习这些知识与技能要

素应达到的水准。所谓具体,是

指具体的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学生应该怎么做,具体学什么、

操作什么,使学生一看就明白应

该完成什么学习任务。

(3)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

可操作性和弹性。

理想的美术课,应该是每个学生

都能积极地参与美术学习,并且

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

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

个所有学生都必须达到的硬性发

展标准,不是以一种统一的尺度

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为了达

到《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设

计的教学目标必须适合全体学生

的学习要求,要分层面设计教学

目标,这样有较大的灵活性,便

于教学操作。也就是说,弹性是

可操作性的基础,可操作性的教

学目标建立在弹性目标设计的基

础上。

(4)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

相应的侧重性。

在教学目标体系中,各类分目标

在整体中所占比例必须有所区

别,为了能够表述它们各自的重

要程度,应该有一定的侧重性。

例如,“造型·表现”领域的课业

应当把侧重性放在造型上,在此

基础上,体验运用形、色、肌理、

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的效果,

感受其中的乐趣,使学生对美术

学习活动产生持久的兴趣。教学

目标设计有侧重性非常重要,它

既体现了教学目标与教学结果的

关系,也能够使评价的结果更加

客观、真实,以对教学工作产生

促进作用。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问题:怎样设计“设计·应用”

学习领域的单元教学目标?

案例: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

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七年级14册。

【案例2】

纸的立体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对本单元所涉及的概念有所认

识,并建立立体观念。

(2)能力目标

技能目标和创造能力目标。技能

目标: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

立体造型的能力,在通过叠、卷

曲、剪切、粘贴中把平面的质变

成半立体和立体的状态。创造能

力目标:运用本单元的知识和技

能,通过想像创造出富有个性、

与众不同的纸立体形态。

(3)情感目标

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感受纸的

特性,学会对纸立体质朴美的欣

赏,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提高

对生活物品的审美能力。

案例分析:《纸的立体表现》单元

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是:首先,

认真领会标准的精神,反复研究

该学段的标准,并与大纲同类课

程的要求相比,把握“利用媒材

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

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的突

破点。其次,用层级分析法分析

7

学生的情况,确定他们的学习起点,同时找准解决本单元每一个教学重难点的从属技能。最后,依据美术目标设计的原则设计教学目标。因此,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比较符合中学美术的教学实际状况,明确而具体。比如,案例中的“能力目标”设计就比较具体,不仅有操作技能的目标设计,还有智力目标的教学设计,这一点对技术含量很高的本单元来讲就有可行性。另外,该单元教学目标表现出明显的侧重性,即侧重于立体观念的建立和对媒材的感受能力。

结论:《纸的立体表现》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在《美术课程标准》精神指导下进行的,遵循教学目标设计的四条原则,符合美术教学目标设计要求,适合普通地区普通学校的教学使用。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问题:本次课程改革以前,欣赏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与课程改革以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学目标设计有什么不同?

案例:选自湖北美术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美术课本《美术》第一册。

【案例3】

美术分类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含义和分类知识,认识到美术在反映与美化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自觉性。

案例分析:《美术分类知识》教学目标设计的特点:

(1)从“教学目的”的内容看。

过分注重欣赏课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不注重学生运用“双基”能力的培养。只关注对学习美术课“自觉性”的激发,没有给学生从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的空间。只注意学生“静态”地欣赏

美术作品能力的培养,不注意运

用语言文字和形体相结合的方式

“动态”地表达个人感受能力的

培养,不注重评述行为的养成和

评述能力的培养。

(2)从教学目标的陈述技术来

看。

教学目标通常分为行为目标和表

述性目标,行为目标应明确告诉

学生本课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

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

量、可评价”。从本课教学目的中

看不出这些特点。美术学科既是

人文学科,又是工具学科,尤其

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

程,具有知识、技能、表现、生

活四个学科的性质。因此,美术

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考虑到行为

目标的陈述方法,又要考虑到表

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应是行为

目标与表述性目标的综合。例如,

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能

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

评述”或“说出你喜欢的中国古

代人物画作品”等的陈述内容属

结果性目标类范围;“获得初步的

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

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

化遗产”等的陈述内容属表现性

目标类范围。

结论:在设计美术教学目标时,

首先要研究所设计的课业属于哪

一个学习领域,再考虑课程性质

属于哪一类或倾向于哪一类。如,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

虽然属于知识学科课程、表现学

科课程和技能学科课程,但该领

域的课程基本上属于技能性学科

占主要位置的课程。所以,在研

究和分析课程性质时,必须考虑

到哪个学科的性质较突出,只有

把这些问题弄明白,设计教学目

标时才不至于盲目。把结果性目

标当表现性目标陈述,会使教学

目标不适合、不便于实际教学目

标时使用,更无法运用在评价活

动中。

【案例4】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作品的欣

赏、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

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

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

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

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

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

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

文化遗产。将历史、地理等学科

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

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

力。

新案例与旧案例的对比

从教学目标内容看,充分体现了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这样的目标设置有利于发挥学生

的主体性,渗透着素质教育教师

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主体

的理念。

从教学目标的陈述技术来看,行

为目标部分是可以观察的、有形

的、易于量化的具体目标,而表

述性目标虽然比较抽象、不易直

接测量,但其具体的设计能够依

据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和课程标

准来设计,符合中学美术学科教

学实际。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问题:“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

目标该怎样设计?怎样表达出具

有侧重面的综合性的教学目标?

案例: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

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七年级14册。

【案例5】

策划一次出游活动(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策划的主要内容和如何用

美术的形式去表达。其中包含策

划书的版面编排知识,手绘线条

图像表达“路线图”、“备忘录”

的多种方法,以及色彩搭配知识。

应会:运用版面编排知识,设计

出美观、清晰、有特色的策划书;

运用手绘线条的方法画出路线图

和备忘录。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对出游活动这一过程的参

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对

活动的设计能力、规划能力、展

示能力、整体把握能力等。

以小组形式学习、讨论策划出游

过程,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增强学习的能力。通过策划书、

路线图、备忘录的设计与制作提

高设计能力、构图能力和动手能

力。

通过小组竞赛等活动,培养团队

精神和集体合作精神。

策划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

乡、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案例分析:这是一节综合美术课,

其中探究成分很多,展现出培养

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是根本,从中

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是关

键,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是

德育目标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的设计从总体上讲,符

合课程标准对“综合·探索”领

域的要求,体现了《纲要》“关注

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

需要”的精神。

结论:这套目标设计的教师了解

教材、吃透了教材,能够体现出

是在了解熟悉中学教学实际的基

础上设置的。通过教学目标学生

能很快知道本课的教学要求,以

便有目的的参与教学活动。

总之,美术的四个教学领域有总

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求,体现着目

标设计的原则、要求,更体现着

美术学科的特点,但四个学习领

域在美术教学中又有各自的侧重

面:

8

(1)“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设计该领域教学目标时要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以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意识为根本,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2)“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其目标设计主要是建立“物以致用”的思想,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教师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

(3)“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这一领域要注意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4)“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在目标设计时,要把握本领域与其他三个领域的综合、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美术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以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话题三新课程美术教学策略设计

(一)对美术学科教学策略的理解

1.教学策略的概念

“策略”是计策、主意、谋略的意思,还可解释为计策方略。在教育领域,“策略”主要指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和师生间有实

在内容的连续地交流。教学策略

的概念,突出强调教学组织实施

的计划性、互动性和学习理论基

础。一方面,策略具有很强的计

划性,是组织、计划和实施的技

巧,这就使教学策略必须是经过

周密计划和详细安排的,教学策

略的使用者要以优化组合已有课

程与教学资源作为途径,以达到

预期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

学强调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这又

使教学策略必须以师生行为的共

同参与为起点,强调教师与学生

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

动、交流和信息传递。另外,随

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

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便

越来越强调以一定的学习理论为

指导,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特

别强调和突出学生的学习策略。

广义的教学策略是指在课程与教

学目标确定以后,依据学生的学

习规律和特定的教学条件,灵活

机动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内容、

媒体、评价技术、组织形式、方

法和各种手段等,以便形成具有

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的原

理、原则和方式。在这里,教学

策略的制定、选择和使用既有教

师的参与,又有学生的介入,真

正地体现教和学的统一。

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国内外对教学策略的特征研究颇

多,归纳起来,教学策略有三个

显著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可操

作性和灵活性。

(1)综合性。

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

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

步骤、技术与评价等要素加以综

合考虑,将它们的结构与功能进

行整合。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上,制定者需

要综合考虑影响和制约策略制定

的各方面因素,从对课程目标的

把握到对学生的身心特征的认

识,从教师个人的教学技能、艺

术的训练到教学情境的设置等,

都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计划;在教

学策略的运用上,使用者需要对

某一范围内的具体的教学方式、

措施进行调适、优化,不仅重视

教师“教”的教学策略,而且要

重视学生“学”的学习策略,这

样才能使教学策略的最佳效果得

以发挥,而且,要从整体上考虑

预期的学习结果,有针对性地选

择实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策略。

(2)可操作性。

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

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

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

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

作的方案,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

教学策略的制定指向于解决一定

的教学问题,对教师来说,根据

教学策略制定的教学步骤或操作

方案,能够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

为,从而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对学生来说,教师所使用的具体

的方法、技术和实施程序能够转

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有利

于学生的学习。

(3)灵活性。

一方面,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

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

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

方法和评价技术,并将其组合起

来,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教学策略在实施的过

程中,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

对有关教学策略的要素进行变通

和组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美术教学策略设计与案例

1.提问的策略及案例

问题:课堂提问究竟要达到什么

样的目的和效果?怎样才能提高

课堂提问思维的含量?

案例描述:有的时候,一个很简

单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许多

思考,如能提高课堂思维的含量,

那么,学生的探索精神、研究能

力就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这是

教师应掌握的一项教学技能。

【案例8】

《冬天》

片段一:保护学生思考的个性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冬天是什

么样子?

生:树上的叶子没有了;路上,

房子上到处都是雪;河里、小池

塘里到处都结了冰……

师:冬天冷不冷?你会穿些什么

衣服?

生:棉袄、棉裤。我乘我爸爸的

摩托车上学,所以,还戴着绒手

套、围着围巾、戴着耳套……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

师:那么,你会用什么颜色来概

括冬天?

生:白色、深蓝色……

正当一切都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时,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打乱

了正常的课堂步骤,“老师,我可

以用鲜艳的颜色表现吗。”一个学

生突然问。

“笨蛋,冬天当然要用冷色表现”

不知是谁说了这么一句,周围的

同学发出了怪异的笑声。

课堂一下子变得蠢蠢欲动起来。

片段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笑声越发地高涨了,同学们向他

投来了鄙视的目光。他的脸涨得

通红。教师迅速打开他的铅笔盒,

倒出里面的东西,然后高高举起,

突然一松手,铅笔盒重重地落到

了桌子上,发出“啪”的一声响。

这一声响惊住了笑声,“怎么

了?”重重的问号划在了每个学

生的心里。

老师走向讲台,讲起了那个著名

的故事———《苹果自落的启

示》。

“……牛顿被自落的苹果敲醒

了,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的

科学论断。而我们这位同学勇敢

地提出描绘冬天的其他颜色,是

我们班即将诞生的了不起的探究

家……”话音未落,教室里响起

9

了雷鸣般的掌声。

师:我们一起请他具体地说说这些颜色,并且谈谈他的想法好吗?

生:好!

得到老师的鼓励后,这位同学理直气壮地说:“我觉得可以用些‘跳’的颜色,如,红、橙、黄、绿等。因为,周老师你看,我们的衣服都穿得五颜六色的,再看看我们的围巾、帽子、手套等。冬天虽然可能有雪,天气也很冷,但是,我们都穿得那么漂亮,冬天也应该是五彩的。”

说得多好啊,我率先拍起了手,随之班级里掌声一片。

片段三:思考探究的收获

师:那么,冬天你们会做些什么运动?

生:溜冰、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跳绳……

师:你们看过哪些关于冬天的动画片或美术片吗?

生:《雪孩子》……

师:请说说这个故事,并讲讲你从中体会到哪些精神?

生1:美丽的雪人,为了救小兔,溶化了自己。乐于助人的精神……

生2:小雪人只为别人着想,不考虑自己,体现先人后己的精神。

生3:为了朋友的安全,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

看着他们认真思考的样子,听着他们的谈论,老师笑了。

案例分析: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提问,使教与学的互动活动更自然生动,更活泼多样。

在一般的教学中,教师就问题提

问题,较直观,这不利于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综合的能

力。《冬天》将问题从几个角度分

析成若干小问题,层层递进。如

“冬天是什么样子?”目的是让

学生概括冬天的风景;“冬天有些

什么运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

冬天的一些运动项目等等;而围

绕着冬天的颜色同学们又展开了

激烈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在对

问题的思考、回答中,得到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请

学生讲讲关于冬天的故事,从中

你体会到、学习到哪些精神?引

导学生进行思维,这样学生的思

维越来越灵活,课堂气氛也会越

来越活跃。

这样的美术课,也许培养不出画

家,但是,学生学会了思考,甚

至因此而激发起了他们更大的好

奇心,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有什

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选自《提高课堂提问的思维含

量》周晓红)

2.教法策略及案例

问题:如何设计“欣赏·评述”

领域的教法策略?

案例: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

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七年级14册

【案例9】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围绕“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

生活”的主题,让学生提前阅读

课文并思考)

师:同学们,你们能够告诉大家

什么是生活吗?

生1:就是衣食住行。

生2:就是我们每天的学习、生

活。

生3:就是我们日常所做的各种

事情。

……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对,归纳起

来就是人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生

活,那什么是艺术呢?

生4:艺术是音乐、绘画、舞蹈、

戏剧、电影……

生5:艺术是创造,和生活有关

系,但不完全一样。

师:大家说的很好,艺术就是用

形象反映生活,但比现实更具有

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

学、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

术形式。

师:我们知道了生活与艺术的概

念,那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

系呢?请阅读教材上的文字内

容。

(板书课题:艺术源于生活,又

高于生活)

师:请同学们展开讨论。

(1)齐白石画虾的方法是怎样

创造出来的?

(2)齐白石对虾腿的取舍说明

了什么?

(3)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是什

么关系?

师:今天分组进行讨论,可以每

小组选择一个讨论题,也可三个

题目都讨论;还可以讨论凡高的

油画《夜咖啡馆》与摄影《夜咖

啡馆》的实景有何不同,说明艺

术与生活的关系。希望每位同学

尽情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详细表

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师:现在开始讨论……

(三)学法指导策略及案例

案例: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

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八年级16册

【案例10】

人文奥运

(围绕奥运这一主题,教师要求

学生课前查阅、搜集与奥运相关

的图片、文字及音像资料)

课程导入:以一段刘翔在奥运会

中夺冠的录像导入新课。(激发学

生兴趣,引出课题)

课程内容:学生分四个小组,以

竞赛方式进行资料交流、讨论。

(在小组竞赛中把奥运精神体现

出来,普及奥运文化、传播奥运

精神)

案例分析:本课既不是欣赏课,

也不是实践课,而是通过对奥林

匹克运动丰富人文内涵的深入了

解和探究,获得丰富内心感受的

新型课;既不是美术课,也不是

体育课,更不是历史课,而是以

综合探索形式出现的全新的课

程,因此,调动了学生研究热情

和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地参与学

习。本课教学策略能够在学法上

给予学生指导,并通过查阅、搜

集图片、文字及音像资料,拓展

了学生的视野和教学空间,掌握

了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学习方

法从实践中获得了关于奥运的知

识。

结论:这是针对“奥运”一课所

设计的指导学生学习发现的教学

策略。学习通过查阅、搜集、记

录、整理等方式,使学生学会了

利用信息资源、收集信息。这种

指导策略,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学

习热情,使欣赏不再单调乏味,

使绘画不再枯燥无味,而且培养

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学

会了通过美术的形式关注身边生

活,关注时代发展的思维方式和

方法。

话题四新课程美术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对美术学科教学过程的认

1.美术教学过程

10

美术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学习并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如何认识艺术的活动过程,也是使学生形成一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这是一个随时间推移进展变化的过程,因此它是动态的,即教与学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相互结合,统一在一个变化过程的状态。这是教学活动展开和进展的阶段,也是教学的基本阶段,亦称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科性质、教学领域、教学内容、学生素质和能力等教学因素的不同,教学的环节也不可能相同。

2.美术教学过程中的环节及案例

导入新课讲究多种方法,如果在每节课的开始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教学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案例11】

《色彩的知识》一课是从理论到实践,从欣赏到创造编排的,这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涉及的美术专业知识也太多,为了能让学生通过最简单的方法对色彩加以认识运用,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实验法,即用三个盛有红、黄、蓝三原色溶液的玻璃杯让学生识别,然后,将一部分蓝色溶液倒入另一空玻璃杯中,再加入一部分黄色溶液,构成绿色溶液。

通过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知道间色的知识,通过一个直观有趣的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讲课的内容上来。

【案例12】

初一年级实验教材《和平鸽》一课的教学,成功地改变了过去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倾向,创设了浓郁的学习氛围,整合了相关的学科知识,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画龙点睛地诱导,使学生在思考、探讨中基本了解和认识了招贴画这一内容庞大的课题。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先播放了一段关于9·11事件的VCD,立刻引起了学

生和听课老师们情感上的强烈共

鸣。使学生对和平问题的产生及

解决办法产生了积极的思考和探

索,随即又出示了关于和平问题

的招贴范画,巧妙地把学生带入

探讨招贴画和众多社会问题的情

境中,在自然而然的引导、推理、

辩正过程和互动中,使学生不但

认识、了解了招贴画,还加强了

关爱社会、关注世界的意识。

【案例13】

一年级实验教材《撕纸添画》一

课的导入阶段,教师用一段哑剧

表演的形式直冲主题:教师默默

无语地走向讲台,只管撕手中的

纸,完全不理睬下面的学生和周

围的听课老师。直到学生万分惊

讶时才“啪!啪!啪!”几下,把

撕碎的纸贴在了黑板上,在旁边

写上“撕纸添画”四字,请问这

样的导入方式谁还能不心动,此

时正是千言万语全在无言之中

了。

【案例14】

健与美的风采

教学设计

1.以欣赏、表现运动中的美为

核心,通过创作体育运动作品,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本课以创作体育题材的美术

作品为主线,拓展体育运动知识

及体育运动背后的文化背景,引

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体育运动与体

育题材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提

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唤起学

生拼搏进取的精神,并通过创作

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

践能力。

3.教学环节设计:第一,课前

让学生联系校运会,了解体育运

动有关的知识,搜集运动图片、

资料,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第二,通过简单的运动,引导学

生感受运动中的美,引出课题“健

与美的风采”;第三,通过师生互

动,掌握表现运动题材的美术作

品的要点方法,增强学生创作美

术作品的能力和信心;第四,引

导学生完成美术作品铅笔稿的设

计,使学生感受设计时的快乐,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体育与艺术都是塑造美、追

求美的事业。本课通过引导学生

欣赏体育运动中呈现的动势、节

奏、韵律等,从中感受艺术、感

受美。

2.通过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学

会表现体育作品,培养学生实践

和创造美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运动员的风采,

从中体会到体育运动“更强、更

快、更高”的奥运精神,培养学

生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上课起立,师生问好。(屏幕:“生

命来自运动”的雕塑和字体)

师:今天上课同学们一定感到很

奇怪,为什么老师没有让你们坐

下呢?老师是想跟随音乐与同学

们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健身操,同

学们愿意吗?(打开音乐)

教师一边带领学生做操一边提出

要求:(1)看看同学们的动作是

否能与老师做的一样(目的:要

求同学们认真观察动作)。(2)

分别请男、女同学上台与老师站

在一起做健身操,让同学们观察

他们的动作与老师的异同。

运动结束,教师提出问题:运动

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很舒服,感觉自己运动时挺

酷的。

……

师:同学们觉得运动有什么好处

呢?

生:对身体有好处,心情不好时

运动一下会很舒服……

师:我们都知道:“生命来自运

动”,运动不仅给我们的身体带来

了活力,还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愉

悦,不仅有利于我们的生理、心

理健康,还给人以美的感受。

师:上周我们的校运会刚结束,

同学们在赛场上都充分展示了自

己的风采,同学们想不想通过美

术作品,表现出运动时的“健与

美的风采”呢?

生:想。

师:今天这节课的目标就是表现

运动中健与美的风采。(出示课

题:“健与美的风采”)

(二)发展阶段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

我们要以美术作品的形式来传达

“健与美的风采”,需要掌握哪些

知识呢?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一

下。

生:每一种运动的细节不同;与

其他运动的地方不同;美术作品

与运动中有不一样的地方。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

这里也总结了几点内容,给同学

们几点补充。

(1)分析和欣赏人的基本动态。

(2)分析不运动的姿态特点和

精神面貌。

(3)通过作品表现运动员健与

美的风采。

师:首先,我们来做个游戏考验

一下同学们对动态的分析能力。

游戏规则是这样:我们请三个同

学站成一排,传递动作。最后,

下面同学评判最后一位同学与第

一位同学的动作是否有差异,如

有差异,问题出在哪儿?

(学生游戏且进行评判)(教师参

与评判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动态的

分析和欣赏能力)

师: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哪些运动,

能不能分析一下这些运动的特

点,再谈谈自己在运动中的感受。

11

(学生谈论自己在运动中的感受,教师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提炼运动中的典型动态及美感)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运动的图片与其作品的对比的照片,同学们能不能分析一下它们。

(1)足球运动图片。

生:足球运动奔跑速度快,踢球时人呈倾斜状态。

师:为什么这样踢球,队员都不会摔跤呢?

生:因为重心关系。

师:是的,我们在表现运动作品时,在注意动态线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垂直于地面的重心线。

(板书:动态线、重心线)

(播放足球运动线描作品)

(2)竞走运动图片。

生:竞走时扭来扭去的样子像一只鸭子在走路。

师:因为竞走这项运动的特点是上身直立,不能随意摆动,所以走路的时候是两臂摆动,胯部扭动。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运动员在行走时,始终有一只脚是着地的,不能腾空,我们在表现一件作品时,必须充分了解这项运动中的动态特点。

生:老师,我发现作品比照片手摆动的姿态的弧度更大,胯部也扭得更明显。

师:是的,我们表现作品时可以更夸张的表现动态,突出其美感,使人更清晰地感受运动中的美。

(3)射箭运动图片。

生:射箭比较典型的动作就在于拉弓时候的姿态。

(射箭运动的作品———《千钧一发》)

生:作品突出了头、手和弓,而

且弓特别大,表现这个运动主要

就是用弓,

师:为什么作品中的人只有人的

上半身而没有下半身呢?

生:因为这项运动的主要姿势在

上身,下身没有什么特殊动态,

可以省略。

师:因此,我们在表现体育作品

时也可以抓住这项运动中最具典

型意义的动态特点加以发挥,并

以较为简法的形象使其动作更具

典型性。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张

运动图片(骑车),同学们想想应

该怎样表现它们,同学们也可以

相互讨论。

生1:骑车的时候,为了减少风

的阻力,头必须往下低。如果是

我,我主要表现他们骑车时呈

“7”字型的动态。

生2:骑车的时候,速度很快,

我认为头可以变小一些,腿可以

变得更粗一些,这样就显得这些

运动员骑得快,而且很有力。

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生动,的

确,在我们去表现这项运动的同

时,我们还要表现这项运动中凝

聚着的一种精神,运动员身上爆

发的“健与美的风采”。我们一起

来看一件表现自行车题材的作

品。

生:这件作品只突出了车把和人

头部的姿态,身子只剩下了一条

弧线。

师:你觉得他的身体像什么呢?

生:像风。

师:当我们了解一项运动并感受

着它蕴含的精神,我们可以通过

多种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它。现在,

老师展示一组运动题材的美术作

品供同学们欣赏和参考。(播放图

片)

师:老师根据一张运动图片(出

示图片)画了一些不同种类作品

的铅笔草图(出示作品包含:图

案、浮雕、设计)请同学们予以

评价。

(学生评价作品)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准

备的运动图片,完成一件美术作

品,同学们可以拿出运动场上的

拼搏精神来创作作品。

(学生分小组展示作品,全体学

生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三)课后拓展

师:去年我国申奥成功举国欢腾。

(播放影像)这意味着作为体育、

文化相结合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将

于2008年在我国的北京举

办。同学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主

题是什么吗?

生: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化

奥运。

师:同学们说得完全正确,奥运

会还没有举办,可我们已经能感

受到奥运的气息。那么,我们又

是通过什么来感受到的呢?

生:电视、广告画、申奥标志、

奥运会标志……

师:是啊,奥运会不仅是体育会,

也是艺术的盛会。(展示奥运招贴

等)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以今

天所学的知识为基础,发扬“更

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

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创作出更

好的作品来迎接2008年北京

奥运会。(播放录像)

(四)教学反思

1.本课以学生跟跳健美操的形

式导入,不仅活跃课堂气氛,并

且直接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成

为了本课的一个亮点。

2.课堂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

通过自身活动和合作获取知识,

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自

主探究的能力。

3.本课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

生活,特别是在课的结尾联系奥

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美术在社

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体现了

美术课堂学习的人文性。

(二)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过程

设计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

过程的设计与案例

导入阶段

问题:如何设计“造型·表现”

领域教学过程的导入阶段?

【案例15】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展示一张平整的白纸,让学生观

察没有立体感;把纸张折叠后再

展开,让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

化,这时学生会发现纸张有了立

体感。为什么呢?因为纸张产生

了明暗强弱的变化,明暗会使物

体产生立体感。这样引入课题《明

暗与立体的表现》,简洁、直观,

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案例16】

《变废为宝因材施艺》

(1)创设情境,体验不同材料

的独特美感。

学生在课前收集到具有武夷山景

区特色或自身周围环境能发现的

废材料,是学生主动参与上课的

关键。启发提问。(如,这些材料

在形状、表面、质地等方面有什

么特殊性?生答:大小不一,形

状不同,表面有凹凸不平感,颜

色深浅不同)

(2)鼓励学生对材料进行再创

造。

趣味式导入新课:利用大小形状

不一的树叶变废为宝,因材施艺

制作金鱼来导入新课,体现出材

料的发现、选择与利用。

案例分析:两个导入案例各有特

色。案例15的内容属于技能训

练课,技能课在美术教学中比重

较大,是由于美术学科的性质决

12

定的,但技能训练课容易上得过

于专业化,课堂上气氛容易变得死气沉沉,而该案例设计活泼新颖,能够把学生带到绘画空间,使学生很快注意到教学内容。案例16的学习内容是利用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废旧物质作装饰画。教师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材料,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在选材上,利用自己方便收集到的特色材料,如,武夷山是个茶文化之地,茶叶渣晒干就可利用;景区游客留下的矿泉水瓶盖子、胶卷盒、旧包装纸;校园周围常见的笋壳;季节性的落叶花瓣;教室里大家手中用完的各种笔芯、扫把头、废作业纸等等。采用趣味式导入新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结论: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是一节课的开场白,具有导向作用,能够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要求,引发学习兴趣,为学习本课知识作铺垫。导入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进行阶段

问题:如何设计“造型·表现”领域教学过程的进行阶段。

案例:辽海出版社教材《美术》第一册第8课。

【案例17】

写意蔬菜

师:今天的课堂练习是临摹一幅蔬菜画,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幅《蔬菜图》。(展示)现在我来演示步骤:第一,先用洋红画萝卜,再用草绿画萝卜缨子,用蘸墨法使笔触有浓淡变化。注意整体构图关系。第二,画白菜。用浓淡不同的墨色画菜叶,用淡墨花菜帮,注意用笔的虚实、呼应。第三,趁墨色未干,勾画萝卜叶脉、白菜叶筋,重叶用焦墨,浅叶用淡墨,白菜根用浓墨,注意湿度的把握,太干则线条浮现,太湿则线形含混。第四,最后添加蘑菇和葱,蘑菇可用赭墨分浓淡画出,葱用草绿略加淡墨,注意构图要生动活泼。案例分析:本案例使用的是演示

法,特点是既能把教学内容形象

化,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又能

把知识和技能分成可以操作的步

骤,增强了示范性演示过程,也

显示了技能性。演示法是美术课

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借助于图

表、实物、模型和动作进行与教

学内容相关技能的知识演示。演

示范围有大范围和小范围演示之

分,本案例采用的是向全体学生

进行演示的方法。

结论:本案例在采用演示法时,

能做到演示内容与讲课内容相符

合,演示技巧符合中国画蔬菜画

法的要求,技法熟练、精湛、准

确,使全体学生能看清楚,利于

自己作画练习。演示过程表现出

很强的技法性、示范性、趣味性。

结尾阶段

问题:如何设计“造型·表现”

领域教学过程的结尾阶段?

案例:选自《国家级中小学骨干

美术教师教案精选》。

【案例18】

素描的艺术语汇

(注意发现学生作业中表现独特

创造性思维的作业,以推动课堂

进入新的高潮。巡视过程中选出

几份学生作业。按类讲述,用诗

意的语言描述学生作业)师:同

学们,你们的作业证明了你们个

个都善于思考、想像大胆,这些

线条是你们的真情感受,画出了

有意义的艺术语言,同学们的创

造力都很不一般。希望同学们好

好学习,敢于想像,发挥自己的

聪明才智,用自己的双手描绘出

更加绚丽的生活。

案例分析:这是一节素描基础课,

讲授内容是线条的基本功能和线

条语汇的艺术美,同学们在教师

提供的作品中找出不同之处进行

比较,哪些作品是沟通思想、表

现认识的,哪些作品能够表现出

线条的魅力。通过学习,发现线

条有心理特征和情感特征,更有

审美特征,还有节奏和意境特征。

本课总结是以讲评的形式进行

的,意在以讲评的形式展示全班

作业,为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

动、共同进步提供机会。

结论:本课是总结性结尾,教师

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把学生的作

业进行了归类总结,把每一类作

业的特点进行归纳,并给予鼓励

的话语。这样的小结有助于学生

保持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励他

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创新、大

胆实践,找出并能画出最能表现

自己情感和审美意识的线条,为

以后的素描学习打下良好的基

础。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

过程的设计与案例

导入阶段

问题:如何设计“设计·应用”

领域教学过程的导入阶段?

案例: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

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七年级14册。

【案例19】

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旗帜和标志是旅行团

整体形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旗帜和标志的设计方法。

(2)通过欣赏、讨论、制作,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策划意识、创

作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把视觉传

达设计与科技、文化知识综合运

用的意识。

教具准备

几种典型标志的图片资料、实物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参考资料

等。

学具准备

画纸(素描纸、水彩纸、铜版纸

等)、色彩(水彩、水粉、麦克笔

等)、剪刀、胶水、尺、圆规等工

具。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和形象概

括能力。

教学难点

设计出形象简练、明确、有装饰

美感的标志。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资料和补充

资料,让学生观看后以研究性的

学习方式探讨旗帜和标志的功能

和效果,并提问:①如何在旗帜

和标志上体现旅行目的地的特

色?②什么样的色彩搭配适合制

作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出示

课题)

案例分析:本案例导入设计是利

用美术视觉艺术的特征,运用直

观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原则,让学

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各种旗帜

和标志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

入本课学习,显示出导语设计的

针对性。

结论: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

个案例是在充分研究和掌握了学

生学习行为起点的基础上设计

的。课件展示和提问,使学生对

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从素质教

育的角度说,培养了学生主动发

展、全面发展的精神,是“授之

以渔”带着学生走向问题、走向

知识的导语设计,给了学生一把

打开本课知识宝库的“钥匙”。

进行阶段

问题:如何设计“设计·应用”

领域教学过程的进行阶段?

案例: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

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七年级14册。

【案例20】

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二

教学过程

13

(1)教师介绍标志这一视觉传达艺术。

(2)课件和实物投影仪呈现旅游名胜古迹的资料和不同的旗帜、标志设计作品,并作形象方面的比较。

(3)旗帜设计基础知识:基本形与基本形组合。标志设计基础知识:含义、构成形式分类、造型要素与构成形式、设计要求。

(4)学生练习:设计春游或秋游班级的旗帜和标志。作业要求:充分发挥想像力,设计出造型独特、体现个性的旅行团旗帜和标志。形式不限,可用电脑设计,也可用绘画或剪贴形式设计。

(5)学生设计的小样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陈述设计意图。

(6)学生议论、比较,修改完善。

案例分析: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以及鼓励学生可以用电脑设计,也可以用绘画或剪贴等形式设计,激发了学生设计的热情和学习的欲望。另外,教师能够有效运用高科技手段为学生演示设计过程,直观形象的示范,使学生打消顾虑,积极地投入设计中。

结论:演示法是美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演示技法准确、熟练、简繁结合、技术性高。本案例能把演示内容制作成课件,说明教师能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很自然地整合在一起,可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使师生互动的变革在美术教学中具有真正的意义。

结尾阶段

问题:如何设计“设计·应用”领域教学过程的结尾阶段?

【案例21】

贺卡设计(1)作业反馈。

师:同学们制作的贺卡很好,很

有特色,情调设计也符合主题,

有的同学用多种材料与形式相结

合,很有新意。下面请同学们谈

谈自己的贺卡。

生1:我设计的是一张友情卡,

以红黄两色为主色调,代表热情、

友善。我认为我的设计活泼、可

爱。

生2:我的贺卡是折叠式的,每

一层都分别设计了图案和文字,

是专门为妈妈设计的,主题是赞

美母爱,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

我的贺卡精美、漂亮。

生3:我设计的是新年贺卡,扉

页是镂空式的。里面是用彩纸拼

贴而成的,形式新颖、美观,色

彩鲜艳,富有节日气氛。

(2)作业评价。

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

间围绕重难点进行互评,从设计

创意、表现形式和方法上进行评

价。

教师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

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设计

能力的增强为原则进行评价,使

学生对贺卡的功能有进一步的认

识,增强美化生活的能力和意识,

并最终肯定同学们的设计和制

作。

案例分析:本案例结尾有两个步

骤即作业反馈和作业评价。在新

课程实施以前,学生很少对自己

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只是被动

地接受教师的评价。而本课教学

结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

我、解读自我、让别人了解自我

的空间,互评活动也体现了教师

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结论:本案例体现了以人的发展

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学生发展观

和教师观。

学生可以在这个环境里得到自

主、积极主动的学习机会,展示

富有个性色彩的创意,本课结尾

的设计尊重了学生爱好、兴趣和

个性,给学生以自由学习、评述、

发展的空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

精神。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学

过程的设计与案例

问题:如何设计“欣赏·评述”

领域的教学过程?

案例: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国家

艺术课教材第14册。

【案例22】

地下方阵

教学过程

(1)欣赏、交流。

①教师提问,导入新课:你到过

西安吗?听说过兵马俑吗?古城

西安现在是中外游客旅游观光的

胜地,每年游客达数百万人之多,

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拥有一座

世界罕见的地下宝库———秦始

皇兵马俑。

②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兵马俑一

号坑全景,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或

欣赏画面,用词汇描述对兵马俑

的印象和感觉。

(提示:如,场面壮观、气氛森

严、人车马形态众多等)

③教师对学生的描述加以肯定。

(2)探讨、发现。

①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把

视角从整体推向局部。继而提问:

兵马俑的魅力何在,为什么把它

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②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它的

规模气魄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展开

探讨。

③教师板书以下词语:列阵形式、

兵俑种类、造型大小、姿势动作、

面部表情、装束色彩。

(提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远看步兵俑、车兵俑、骑兵俑的

队列排阵,与真人真马一般大小

的造型,表现了其规模之宏大,

气势之雄伟。近看每个陶俑站、

跪、骑、坐各种姿势变化丰富,

人物面部表情无一相同,士卒俑

有的老练沉着,有的单纯活泼,

有的身粗体壮,有的精干骠勇。

将军俑有的表情含蓄,有的面容

严峻。身份不同,装束也不同,

局部的装饰也刻画得细致入微。

色彩以红绿为主鲜艳明快,对比

强烈。由此可见这些人物形象的

刻画已经达到了中国古代雕塑的

一个高峰,表现出极高的写实技

巧)

④学生通过以上探讨,写一段话

总结出秦兵马俑是古代劳动人民

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乃至世界雕

塑史上的奇迹。

(3)创造、表现。

①欣赏民乐合奏《秦王破阵乐》。

②观看舞蹈《秦俑魂》片段。(音

像资料)

③模仿秦俑的神态、动作、队列,

表演秦兵出征的情景。

(4)评价反思。

①学生讨论音乐作品与对应的雕

塑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过程中的

心得与体会。

③鼓励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充实学

习内容,教师作课堂小结。

案例分析:本课以提问方式导入

新课,紧接着用多媒体播放秦始

皇兵马俑的录像资料,让学生对

我国早期雕塑的艺术成就有一个

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也被

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壮观的场面

和精美的雕刻以及秦朝武士的威

武气概深深吸引。第二部分教师

引导学生围绕兵马俑的艺术魅力

展开探索和讨论,通过对雕塑人

物列阵形式、兵俑种类、造型大

小、姿势动作、面部表情、装束

色彩等方面的观察、分析,逐步

形成自己的认识,并把自己的想

14

法和发现表述出来,提高对艺术

作品的鉴赏能力。第三部分通过欣赏民乐合奏、观看舞蹈、模仿秦俑的神态、动作、队列进行表演等活动的开展,把美术与音乐、舞蹈综合起来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培养学生尊重文化遗产,关注考古,珍视文化古迹的意识。结尾阶段,要求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讨论音乐作品与对应的雕塑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思。

结论:本节课的特点首先是教会了学生欣赏评述的方法,符合《美术课程标准》中。“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现象进行简短评述”的要求。其次,符合《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的要求。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案例

问题:如何设计“综合·探索”领域教学过程?

案例: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第13册。

【案例23】

《宣传品的设计制作》(综合·探索)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是什么?(教师展示课前准备的各种宣传品)

生1:广告、宣传单。

生2:海报、招贴画。

生3:节目单、纪念册。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

生4:做广告用的。生5:做宣传用的。

师:大家说得对,这些都是宣传

品,是为各种活动设计的艺术宣

传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校

园活动中宣传品的制作。(板书课

题:宣传品的设计制作)

进行阶段

师:请同学们阅读、欣赏书中宣

传品的知识内容和作品。

师:谁能告诉大家宣传品和校园

文化活动有什么关系?

生1:能够传达信息、烘托气氛,

还能起到宣传作用,体现文化内

涵。

师:宣传品包括哪些内容?

生2:海报、请柬、纪念册、节

目单、签到处等。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设计新颖

独特的校园活动宣传品)

师:校园宣传品有哪些特征?

生3:都由文字、图案、色彩等

要素构成。

生4:文字、图形都与主题相关。

生5:色彩鲜艳、明快。

生6:很多是以系列的形式出现

的。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今天,

我们以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项

校园活动作为载体,设计一组宣

传品系列。组内分工协作、人人

参与,共同完成策划、创意、设

计、制作等工作。

结尾阶段

总结:设计制作完成后,组内自

评,肯定优点,找出不足,加以

改进。然后,组与组之间相互评

价,力求做到客观、公正。教师

最后指出有个性特色、有文化内

涵的作品,肯定大家的成绩。

案例分析:这是一个“综合·探

索”课业的简单案例,教学目标

的设计始终围绕着本课的知识目

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进行。

在能力培养上,首先,让学生理

解校园宣传品艺术特征的形成始

终要以文化活动作为背景;其次,

校园文化活动的性质决定了宣传

品必须具有主体性强、形式新颖、

色彩明快、校园文化气息浓厚的

特点,让学生把握设计宣传品的

原则。结尾阶段,为学生提供了

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空间,使

美术课成为关怀每个学生,人人

接受审美教育的大环境。

结论:“综合·探索”学习是以美

术为手段,表现社会与人类共同

关注的问题。这个领域的目标是:

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

境的关系。案例中了解校园活动

性质、任务,用美术的手段进行

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

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原理。

教师始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

位,给学生自信心、让其发挥自

主性,使他们的创意设计充满个

性、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15

艺术学基础知识-戏剧篇(二)

艺术学基础知识-戏剧篇(二)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3,分数:100.00) 1.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描写乌托邦理想社会的作品是______。 (分数:2.50) A.《鸟》√ B.《阿卡奈人》 C.《俄狄浦斯王》 D.《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解析: 2.19世纪后半期比利时象征主义剧作家梅特林克的名剧是______。 (分数:2.50) A.《忍耐的堡垒》 B.《青鸟》√ C.《圣尼古拉剧》 D.《德奥菲勒的奇迹》 解析: 3.法国作家博德尔写的《圣尼古拉剧》和罗特波夫写的《德奥菲勒的奇迹》是______的代表作。(分数:2.50) A.神秘剧 B.道德剧 C.奇迹剧√ D.笑剧 解析: 4.15世纪时,______在西欧戏剧界占统治地位。 (分数:2.50) A.道德剧 B.笑剧 C.神秘剧√ D.奇迹剧 解析: 5.法国神秘剧中最著名的一部作品是______。 (分数:2.50) A.《圣尼古拉剧》 B.《青鸟》 C.《忍耐的堡垒》 D.《奥尔良之围》√ 解析: 6.英国的道德剧走在欧洲前列,最著名的作品是______。 (分数:2.50) A.《青鸟》 B.《忍耐的堡垒》√ C.《奥尔良之围》 D.《圣尼古拉剧》 解析: 7.中世纪最完善的笑剧代表作是______。 (分数:2.50)

A.《巴特林的笑剧》√ B.《奥尔良之围》 C.《忍耐的堡垒》 D.《青鸟》 解析: 8.《李尔王》属于______。 (分数:2.50) A.中世纪宗教戏剧 B.文艺复兴戏剧√ C.古希腊戏剧 D.古典主义戏剧 解析: 9.《羊泉村》、《狗占马槽》是文艺复兴时期______的代表作。(分数:2.50) A.歌德 B.易卜生 C.洛卜·德·维迦√ D.威廉·莎士比亚 解析: 10.______不是莎士比亚的作品。 (分数:2.50) A.《羊泉村》√ B.《哈姆雷特》 C.《麦克白》 D.《威尼斯商人》 解析: 11.德·维迦是______人文主义戏剧最完善的代表。 (分数:2.50) A.法国 B.英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 解析: 12.______是《狗占马槽》中的人物。 (分数:2.50) A.德安娜√ B.费隆多 C.劳伦霞 D.费尔南 解析: 13.莎士比亚中期的作品主要是______。 (分数:2.50) A.历史剧 B.传奇剧 C.悲剧√ D.喜剧 解析: 14.不是古典主义戏剧代表作的是______。 (分数:2.50)

美术基础知识

1、点线面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 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2、常用的几种剪纸的方法有阴剪、阳剪、综合法。 3、学习染纸时要一看纸怎么折 二看色怎么配 三看用了多少水 四看作品美 不美。 4、外界的物体 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变得近大远小。 5、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 6、点、线、面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 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7、扇面有扇形、圆形等形状。 8、黄色很明亮 蓝色暗得多 各种色彩明亮的程度叫做色彩的明度。 9、版面设计就像画画的构图 要考虑内容的主次和图片的聚散 版面整齐的 要避免呆板 版面活泼的 防止凌乱和松散 色彩鲜艳的 别让人眼花缭乱 色调朴素的 别缺少生气。 10、什么叫纯度 答 色彩纯净的程度 11.色调指 彩色画面上色与色之间的整体关系 构成色彩的调子 其中主要的 色相为主调。红、橙、黄是暖色。蓝、绿、紫是冷色。 12.制作纸工作品常用到 剪、折、切割、粘、弯曲、插接等加工制作方法。 13.中国写意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用笔包括(落笔),(行笔),(收笔).用墨包括墨色的 浓淡 干湿 的变化的运用。 14.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 勾 、 皴 、 点 、 染 。3.绘画中的色 彩美是指 统一 与 变化 中的美。 15.色彩的差别大是 强烈对比 。在色环中相隔150——180度 色彩差别小 的 弱对比 在色环中相隔60度以下。 16.美术课可以分成 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 手工课常运用 剪、刻、挖、粘、接 等方法。 17.透视的基本规律是 近大远小 可分为 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是指物体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 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与画者相对。 18.要画好人物物速写 需要了解 人体的大体比例、结构和动态规律 还需要 依靠对 形象的记忆和理解 。 19.选取恰当的形象或物体作为画面内容叫 取景 构图又叫 布局或经营位置 应注意物体在画面中的 位置、空间以及线条色彩等在画面中的结构组织形式。 20.剪彩纸的特点是 形式多样、质朴简洁、内容丰富、富有极强的装饰性。 其步骤是 起稿、固定画稿、刻钻剪、裱贴 21三原色是指 红、黄、蓝 。三间色是指橙、绿、紫 。11.橙色是由(红)和(黄) 组成,绿色是由(黄)和(蓝)组成,紫色是由(红)和(蓝)组成 22.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彩的 明度、纯度、色相 明度是指 色彩的明暗深 浅程度 色相是指 色彩的本身面貌 可以通过加(白色)提高明度 加(黑色) 降低明度。 23.冷色是指 蓝、绿等给人凉冷感觉的色彩 暧色是指 红橙等给人温暖感 觉的色彩 。 24.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山 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25.任何物体都可以用 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 四类基本形体去概括。 26.素描的基本调子是 三大面五调子 三大面是指 受光面、背光面、反光 面 。五调子是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

美术基础学习心得

美术基础学习心得 对于美术,说起来既陌生又熟悉,说它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美术的应用无处不在,从家居装饰到服装设计,时时可见它的踪影。说到陌生,是因为涉及到专业美术知识的时候,自己完全就是一个美术专业的“文盲”。小学的时候,因为美术课程的缘故,还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基本的美术常识,可是升入中学之后,美术课程基本上都被其他课程占用,这么一来,便是完全终止了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真的是没有想到,大三还有机会学习美术,欣喜之际心底也有些许忐忑。美术包含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个人觉得很有必要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修养。这不仅是个人素养的需要,也是从事其他科学研究的源泉。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自己有所收获,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体会。 我身边有很多人都曾有过学习美术的经历,或者是小时候在补习班学过,或者是高中时选择的美术专业。知道有这门课之后我曾经主动的联系过一些有学习美术经验的同学,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发现,只有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在快乐的过程中去学习。美术是最感性的艺术,如果自己不善于感动,不善于观察生活,没有创新,是很难做好的一件事情。还有,美术的学习一定要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固然每天都要面对单调的基础练习,也不能轻言放弃。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我发现我好像比原先更喜欢美术了,因为这其中增加了欣赏的过程,以至于到了课程快结束时,是画的越来越起劲了。 而且我还发现,画画可以让我整个人都安静下来,专心致志的去一笔一划的描绘,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种感觉真好。原来,快乐是可以通过笔尖传达的,忧伤也是可以透过纸张描绘的,没事的时候,可以找支笔找张纸来随便涂鸦,自娱自乐一下,所有的情感都可以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下进行宣泄。在绘画的同时,其实也在梳理着自己的内心,并且把自己的心情淋漓尽致的展现在画面上,甚至还可以让看的人不知道是谁画的。在没事的时候,拿起画笔,随意画两笔,集中精神,一画就是一两个小时。不仅能打发无聊的时间,也能得到一种异样的满足。既锻炼了我的耐心,又帮我找到了情绪的宣泄口,何乐而不为呢。 吴老师的课形式比较丰富,可能是因为考虑到我们的基础比较差,所以课堂上讲的内容一般都深入浅出,尽量以我们可以理解的方面和角度来讲解。有时以PPT的形式展示美术作品与例子。有时在黑板上给我们板书,顺手拈来相关事例,随手就可以为我们画出来,更多的时候,是语重心长的劝导,似乎和课程不相关,但于我们来讲,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认知,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道理,关乎学习,关乎工作,关乎做人与人生,很实在也很实用,对我们这些处在校园的安静环境中的学生,可以说是振聋发聩,令人深思。感谢老师无私的将您的经验说与我们,将您的感悟与我们分享。最值得一提的是,吴老师总是会将课堂上的学习与课后的练习和我们将来的就业联系起来,经常强调学策划的一定要懂得市场调研,将来的工作中会用到。还会经常举例策划将来都需要做哪些事情。这些对我们都非常有启发。

艺术学基础知识---研究生入学考试必备

艺术学基础知识常识总结考研必备 美术编 第一节、起源 模仿说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来奥那尔多狄德罗) 游戏说席勒和斯宾塞,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席勒《美育书简》表现说起源于人类的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雪莱托尔斯泰) 巫术说在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泰勒《原始文化》 劳动说希尔恩《艺术的起源》 美术的发展 第三节、 认识功能对现实生活全面、能动的反应,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有助于们人智能的形成发展与情感意志的培养。 教育功能感染与激发效能启发观者的意识与情感,提高思想、品德和情操。 审美功能最本质最普遍的功能,形成审美观念、理想陶冶情感与人格。 第四节、 一、现代美术门类 文艺复兴,文学、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戏剧六大类,后来电影被纳入。 历史上看分为四种: 存在:空间艺术(建筑、绘画、雕刻)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时空综合(戏剧、电影等)。 运动方式:静态艺术(建筑、绘画、雕塑)动态(音乐、戏剧、电影)动静结合(文学)。 主体对对象的感觉方式:视觉(建筑、雕塑、绘画)听觉(音乐)试听综合(戏剧、电影) 想像艺术(文学)。 内容特征: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电影)与表现艺术(音乐、建筑、诗歌、舞蹈) (一)建筑 (二)雕塑 (三)油画 (四)版画 (五)工艺美术 二、中国传统书画门类 (一)人物画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周代劝善戒恶的壁画,战国秦汉独幅人物画作品,魏晋隋唐是人物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吴道子把人物宗教画发展到更富于表现力,五代两宋是深入发展的随着画院更加精美随着文人画民间稿本被李公麟提为白描张择端南宋受禅宗思想影响,写意人物画肇兴开始总是审美和抒发情感,元明清具有萌芽状态反封建的文人 人物画形成了独特传统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题材,开掘深意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足以显现人物内在本质的外形的描写,真实的展示不同人的性格及,主张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等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突破统一时空的局限创造了十八描。 (二)山水画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山水与屋木;体现人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元以后占重要地位。战国地图中,独立的山水发创与魏晋南北朝顾恺之宗与王《画山水序》《叙画》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以自然风光为主要描写对象,致力于审美客体的发现与描绘,不被动摹写,要求外貌及其丰富变化,有注重显现其运动中的内在联系,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一致情景交融的意境。;早形象上强调留影,亦即实行宏观的总体的把握,而不过分拘泥与细节,同时从物象的结构组织出发,形成

美术基础知识

美术基础知识 一、鉴赏基础 1.美术的主要种类:绘画雕塑艺术设计 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它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映,是思想与艺术的结合。美术创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而又鲜明的标志之一。在现代社会,美术更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2.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有写意和工笔 工笔需要国画颜料和各类大小毛笔,墨,生宣,毛毡,它讲究用笔的连贯和细心 写意你只需要笔墨纸(熟宣纸)砚,它讲究用笔的灵性和你所愚含的意思3【透视】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明暗】绘画术语。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表现方法。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三种明暗状态,称三大面,即:亮面、中间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间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又显现为五个基本层次,即五调子:①亮面一直接受光部分;②灰面一中间面,半明半暗;③明单间交界线一亮部与暗部转折交界的地方;④暗面一背光部分;⑤反光一单间面受周围反光的影响而产生的暗中透亮部分。依照明暗层次来描绘物象,一直是四方绘画的基本方法。文艺复兴时期瓦萨里在其《美术家列传》中就曾论述:“作画时,画好轮廓后,打上阴影,大略分出明暗,然后在单间部又仔细作出明暗的表现,亮部亦然。”欧洲画家中伦勃朗是擅长明暗法技巧的大师。 【色彩】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4平面设计基础知识 建每个多媒体项目都会包含图形元素:背景、人物、界面、按钮...,多媒体产品不能缺少直观的图象,就象报刊离不开文字一样,图形是多媒体最基本的要素。在电脑美术这个广泛的空间里,虽然美的含义是相同的,但是在不同的领域中创作的角度及方式是有区别的。例如:平面始终是基于一个视图工作,而三维要在顶视图、正视图、侧视图及透视图来创作编辑物体。平面侧重于构图、色彩及表达的思维主旨,三维则侧重于模型、材质、动画、场景、情节等。因此,平面设计的目标就是: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图形物体形态。其过程是复杂的,包括: a.创造力动感;b.创造对外力的反抗感; c. 创造生长感;d.创造整体感;e.打破朦胧感等。 当今,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设计的领域在扩大,这是一个需要设计的世界。拒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已有正规的设计学院教学机构700多所,并且还在不断的增加当中。就学人数则呈倍数增长,这使本以师资力量和质量缺乏的设计教育更是疲于应付,力不从心况且中国本身并不具备理论方面的基础,对设计的理解和认识水平太底造成设计教育水平低劣的事实,设计师成为没有原则惟利是图的九流之辈。并间接对我们的生存空间造成巨大的视觉污染。谁为我们的

美术基础知识测试题与答案

美术基础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 每空 1 分,共 10 分) 1 、文艺复兴“三杰”分别是: 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 2、用来概括八种脸型的汉字是 : 田甲由国申、风、用、目。 3、2008 年北京奥运会标志的创意源于中国传统的艺术。篆刻 4、美术包括 : 雕塑、绘画、建筑、工艺美术、书法。 二、单选题: ( 每空 2 分,共 12 分 ,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表格内) 1、被历代民间画工和士大夫誉为“画圣”和“画祖”的唐代画家是 A 、阎立本 B 、吴道子 C 、张萱 D 、张择端 2、用三原色调配紫灰色,比例最少的原色是 A 、红 B 、黄 C 、蓝 D 、黑色 3、青铜器上的铭文,在书法字体中属于 A 、隶书 B 、草书 C 、楷书 D 、篆书 4、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具有的标准是 A. 刀味与纸感 B. 有丰富的层次感 C. 强调色彩对比 D. 内圆外方 5、下列不属于中国画中常用的用墨方法是 A .滴墨法 B .泼墨法 C. 破墨法 D. 积墨法 6、《湖南地方戏脸谱艺术》一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是 A.了解地方戏曲,学习运用美术的表意手法塑造人物个性的脸谱形象的知识和方法 B.突击学习花鼓戏的专业知识并进行实践 C.比较并研究湖南地方戏的独特魅力以及它与其他戏剧艺术之间的联系及差异 D.精通各种脸谱的描绘和制作方法

三、多项选择题 ( 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每小题有 2 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 ) 1.彩色水笔是儿童学习绘画不可缺少的绘画工具,较适合于彩色水笔涂色的方法有 A 、平涂 B 、穿插涂 C 、叠加涂 D 、点绘 [NextPage] 2.适于分组合作练习的学习活动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 A.练习内容较多,单凭个人努力很难在特定时间内完成 B.课堂作业难度较大,一个人难以解决 C.需要交流与讨论,相互激励与启发的学习活动 D.学生整体水平较低,学习工具未带齐的情况下可以适用 3、教师在美术教学行为中的角色是 A C 、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B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D 、学生学习的欣赏者 4、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非常重要,你认为合适的有 哪些 A 、“不错,你的作品很有特色!” B、“这幅作品的毛病太多了,赶紧改!” C 、“画得很不错,如果再加上自己大胆的想象,将会更加出色!” D、“你的这件作品太缺乏想象力了!” 5、某教师在执教《给同桌画张像》一课中提出作业要求为, “试着给同桌画张肖像画,可以用写生方法或凭印象去画,绘画工具不限” ,这样的作业要求设置 A 、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本课的自主性 B 、给学生创造性、探索性学习留有很大空 间 C 、注重了个人特质和潜能的培养 D 、为学生尝试不同材料的表现提供了平台

艺术学基础知识-戏剧篇(三)

艺术学基础知识-戏剧篇(三)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3,分数:100.00) 1.《万能机器人》是______的作品。 (分数:2.50) A.托勒 B.恺撒 C.卡佩克√ D.斯特林堡 解析: 2.在______中,斯特林堡让死尸、亡魂、木乃伊与活人同台表演,表现了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倾轧、仇视的情景,把那个“永远罪孽深重、痛苦无边”的世界揭露得淋漓尽致。 (分数:2.50) A.《群众与人》 B.《去大马士革》 C.《鬼魂奏鸣曲》√ D.《万能机器人》 解析: 3.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主将是法国作家______,他曾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正式举起了超现实主义的旗帜。 (分数:2.50) A.斯特林堡 B.布勒东√ C.阿波利奈尔 D.蒂塞尼 解析: 4.《刀子的眼泪》、《黄莺》是______的超现实主义代表作。 (分数:2.50) A.蒂塞尼√ B.鲁赛勒 C.科克托 D.阿波利奈尔 解析: 5.______不是超现实主义的戏剧作品。 (分数:2.50) A.《奥尔菲》 B.《从清晨到午夜》√ C.《刀子的眼泪》 D.《黄莺》 解析: 6.科克托的代表作是______。 (分数:2.50) A.《非洲的印象》 B.《奥尔菲》√ C.《从清晨到午夜》 D.《刀子的眼泪》 解析:

7.1907年,欧阳予倩等人组成的戏剧团体春柳社在日本东京上演了______,这个事件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的肇始。 (分数:2.50) A.《雷雨》 B.《北京人》 C.《黑奴吁天录》√ D.《名优之死》 解析: 8.______是存在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 (分数:2.50) A.尤金·尤奈斯库 B.贝克特 C.马丁·艾思林 D.让·保罗·萨特√ 解析: 9.《苍蝇》是______的作品。 (分数:2.50) A.尤金·尤奈斯库 B.萨特√ C.贝克特 D.蒂塞尼 解析: 10.萨特的《苍蝇》(1942)是一部典型的哲理剧,______是其中的人物。 (分数:2.50) A.卡利亚耶夫 B.斯切潘 C.戈多 D.朱庇特√ 解析: 11.______不是萨特的作品。 (分数:2.50) A.《死无葬身之地》 B.《可尊敬的妓女》 C.《正义者》√ D.《间隔》 解析: 12.《等待戈多》是______的作品。 (分数:2.50) A.贝克特√ B.萨特 C.阿尔贝·加缪 D.尤金·尤奈斯库 解析: 13.《秃头歌女》(1950)、《椅子》(1952)是______的作品。 (分数:2.50) A.尤金·尤奈斯库√ B.贝克特 C.热奈 D.品特

2016年中传艺术硕士考研参考书及《艺术学基础知识》导学详解

2016年中传艺术硕士考研参考书及《艺术学基础知识》导学详解专业初试参考书 全日制艺术硕士(MFA) 一、电影 1、电影创作 二、广播电视 1、播音与主持艺术 2、动漫创作 3、艺术管理 4、移动媒体视频节目创作 5、媒体策划与运营 6、电视编导 7、文化产业项目策划 8、文化市场 9、电视制作 10、传媒音乐应用 11、编剧艺术基础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3、凯程艺术基础红宝书 艺术综合 1、王次炤《艺术学基础知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凯程艺术综合红宝书 播音主持艺术学播音主持艺术 1、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 2、徐恒《播音发声学》

3、张颂《播音创作基础》 4、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第2版) 5、鲁景超《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 凯程《播音主持艺术历年真题汇编》凯程考研 综合考试[语言传播、语言艺术]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2、雷跃捷《新闻理论》 凯程:《综合考试[语言传播、语言艺术]红宝书:知识精讲》凯程考研 广播电视艺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基础 1、张凤铸胡妙德关玲《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 2、徐舫州《电视节目类型学》 3、苗棣《电视艺术哲学》 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5、郭镇之、苏俊斌《当代广播电视学》 6、《现代传播》期刊

7、《中国电视》期刊 8、《凯程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红宝书》 01-04电视艺术理论、电视策划、广播电视文艺、电视剧方向 胡智锋:《电视审美文化论》 胡智锋:《影视文化前沿》 胡智锋:《电视节目策划学》 陈默《电视文化学》 《当代电视》 05艺术与技术方向 李兴国《摄影构图艺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书亮《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06录音艺术方向 林达悃《录音声学》中国电影出版社 伍建阳《艺术录音基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李伟《立体声拾音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王珏(译)《数字影像声音制作》人民邮电

小学生美术基础常识

小学生美术基础常识 一、基础知识 1、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间色(橙、緑、紫) 对比色:红对绿、黄对紫、蓝对橙 2、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3、帕特农神庙(古希腊)位于(雅典卫城)的最高处。 4、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的重要经 验。形指的是人的外表,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 5、透视现象有(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实远虚) 6、透视是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7、黄金分割的比值(1:0、618) 8、偶戏的种类(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 9、飞天是从古代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形象。飞天是敦煌艺术的代表 和象征。我国著名的石窟【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寺)】 10、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11、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浓淡的程度。 12、色彩的调配:(红+黄=橙红+蓝=紫蓝+黄=绿) 13、手工制作的方法通常有:(剪、折、刻、撕、粘、贴)等 14、剪纸通常可以分为:窗花和鞋花两类。我国剪纸有南、北之分,南方细腻,北方粗犷。

15、中国画按绘画题材分:可以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画; 按表现手法分:可以分为写意画、工笔画和兼工带写。 主要用笔方法有:中锋、侧锋、逆锋、顺锋等。 主要用墨方法有:焦、浓、重、淡、轻。 16、邮票由(面值)、(主题图案)、(文字)、(属性)等部分组成。 17、剪纸分为(阴刻)、(阳刻)、(阴阳刻)等表现手法。 18、暖色中有(红)、(橙)、(黄)三种颜色,冷色中以(蓝)、 (紫)两种颜色为主,其中(橙)、(紫)色彩为间色。19、郁金香象征(爱)、(荣誉),牡丹是花中之王,它象征(富 贵)、(吉祥),百合花寓意(纯洁)、(顺利)、(心想事成)。 20、对称图形包括(中心对称)、(轴对称.)两种形式。 21、色彩三要素是色相、纯度、明度。 22、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传统绘画。 23.、通常藏书票在票面上印有拉丁文Ex-Libris,意为我的藏书。 24、色彩具有冷暖的性质,红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蓝色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25、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民间的传统装饰艺术之一。 26、泥塑俗称彩塑,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品。 27、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指色彩相貌的名称。 28、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幽默性的绘画。

小学美术基础知识点整理.doc

小学美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1、点线面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2、常用的几种剪纸的方法有阴剪、阳剪、综合法。 3、学习染纸时要一看纸怎么折,二看色怎么配,三看用了多少水,四看作品美不美。 4、外界的物体,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变得近大远小。 5、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 6、点、线、面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7、扇面有扇形、圆形等形状。 8、黄色很明亮,蓝色暗得多,各种色彩明亮的程度叫做色彩的明度。 9、版面设计就像画画的构图,要考虑内容的主次和图片的聚散,版面整齐的,要避免呆板,版面活泼的,防止凌乱和松散,色彩鲜艳的,别让人眼花缭乱,色调朴素的,别缺少生气。10、什么叫纯度?答:色彩纯净的程度 11.色调指:彩色画面上色与色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其中主要的色相为主调。红、橙、黄是暖色。蓝、绿、紫是冷色。 12.制作纸工作品常用到:剪、折、切割、粘、弯曲、插接等加工制作方法。 13.中国写意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用笔包括(落笔),(行笔),(收笔).用墨包括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的运用。 14.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点)、(染)。3.绘画中的色彩美是指(统一)与(变化)中的美。 15.色彩的差别大是(强烈对比)。在色环中相隔150——180度,色彩差别小的(弱对比),在色环中相隔60度以下。 16.美术课可以分成(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手工课常运用(剪、刻、挖、粘、接)等方法。 17.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大远小),可分为(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与画者相 对。 18.要画好人物物速写,需要了解(人体的大体比例、结构和动态规律,还需要依靠对(形象的记忆和理解)。 19.选取恰当的形象或物体作为画面内容叫(取景)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应注意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空间以及线条色彩等在画面中的结构组织形式。) 20.剪彩纸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质朴简洁、内容丰富、富有极强的装饰性。)其步骤是(起稿、固定画稿、刻钻剪、裱贴) 21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间色是指橙、绿、紫)。11.橙色是由(红)和(黄)组成,绿色是由(黄)和(蓝)组成,紫色是由(红)和(蓝)组成 22.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色相是指(色彩的本身面貌),可以通过加(白色)提高明度,加(黑色)降低明度。 23.冷色是指(蓝、绿等给人凉冷感觉的色彩,)暧色是指(红橙等给人温暖感觉的色彩)。 24.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25.任何物体都可以用(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四类基本形体去概括。 26.素描的基本调子是(三大面五调子),三大面是指(受光面、背光面、反光面)。五调子是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 27.美术字可分为(宋体、黑体、变体)三种。黑体美术字外形呈方形或长方形且笔画粗状,笔画粗细基本相等。18.单独纹样是指(与四周无联系的纹样),它是图案的基本单元。左右上下四面相连的纹样称为四方连续纹样。 28.角隅纹样是装饰边角的纹样,可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 29.将一分形进行有秩序的反复排列称为重复具有一种秩序的美感。 30.形有秩序的逐渐变化,就叫渐变。 31.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两侧相同就叫做对称,具有一种规则、整齐和稳定的美感。 32成人的身高为7.5个头长,少年为6个头长。 33“三庭五眼”是指人物的面部长度平均分成三份称为上庭(从发际到眉间)中庭(从眉间到鼻尖)下庭(从鼻尖到下下巴) 34素描可以分为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 35以画马见长的画家是(徐悲鸿),以画虾见长的画家是(齐白石), 以画竹见长的画家是(郑板桥)。 36、色彩画通常有干画法和湿画法两种,色彩画常用的笔有尖头笔、圆头笔、扁头笔。 37、色彩的三要素:明度、纯度、色相。色彩的明暗程度称为明度,色彩的鲜灰程度称为纯度,色彩的相貌,如红、黄、蓝……称为色相。色彩的明度变化可以通过加白提亮明度、加黑减弱明度。 38、绘画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39、色彩的调配:红+黄=橙红+蓝=紫蓝+黄=绿 40、补色:红---绿;黄---紫;蓝---橙。 在色环中,互成150----180度的色互为补色,成强烈对比;60度以内的色成柔和对比。 41、脸谱是中国戏曲中特有的化妆艺术。 42、设计一枚邮票,首先要画上合适的图案,再写上“中国人民邮政”字样,标明面值金额。是纪念邮票的还要写上纪念标题。 43、中国画按绘画题材分:可以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画; 按表现手法分:可以分为写意画、工笔画和兼工带写。 主要用笔方法有:中锋、侧锋、逆锋、顺锋等。 主要用墨方法有:焦、浓、重、淡、轻。 44、色彩画根据内容分为:静物画、人物画和风景画。风景画通常可以分为:远、中、近景物。12、剪纸通常可以分为:窗花和鞋花两类。我国剪纸有南、北之分,南方细腻,北方粗犷。 45、手工制作的方法通常有:剪、折、刻、撕、粘、贴等。 46.一切色彩都离不开光。可以说,色彩是一种可见光的光波在视觉上的一种反映。47.物体都有反射和吸收不同色光的特征。呈红色的是因为它有反射红色光而吸收其他光的特性,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光。48.所有颜色相加为白色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而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它们相加为黑色。49.高光:离光源最近的一点,在画面中就是最亮的一点。 受光面:光源直射处(向光)是受光面,也叫亮部。 背光面:光源不能直接照射之处(背光)是背光面,也叫暗部。 明暗交界线:亮部与暗部的分界线(光线和球成0度角的位址)。 投影:球体挡住光线在桌面上形成的阴影。 反光:桌面反射光照射球体所形成的偏亮部分。 1.中国写意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用笔包括落笔,行笔,收笔.用墨包括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的运用。 2.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点、染。 3.绘画中的色彩美是指统一与变化中的美。 4.色彩的差别大是强烈对比。在色环中相隔150——180度,色彩差别小的弱对比。在色环中相隔60度以下。 5.美术课可以分成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手工课常运用剪、刻、挖、粘、接等方法。 6.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大远小,可分为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与画者相对。

美术基础知识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 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美术指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技巧,塑造可视的艺术形象,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反映社会或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类艺术形式。 2 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与各类别的特点:从美术的社会功能角度来划分,可以大体分为审美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大形态;从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及工具媒介来划分,可以分为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现代设计,摄影,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等;从美术作品的视觉形式及认知归类来划分,可以大致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与抽象美术。 3 列举美术的基本造型元素,并分析相关的形式原理造型元素:点、线、面、形状、色彩等点是最简单的造型元素,点可以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他和其他造型要素相比,更容易形成画面的中心,起到平衡画面轻重、填补空间、活跃画面的作用,点还可以和其他元素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肌理,衬托画面主体。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具备长度与宽度的变化,在绘画中,不同工具画出的线条感觉不同,没哟中线都具备独特的个性和情感。面是线移动的轨迹。它是美术领域三大元素中最大的形态,它可在大小,位置,形状,虚实,层次方面变化,是具有最多样外形特征和运用最广泛的造型元素。面包含了点和线的因素,丰富而多变。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彩度;色彩具有点线面所不具有的魅力。 4 焦点透视法包括哪三种主要形式:平行透视——当立方体的一个体面与眼睛平行时所产生的透视现象。(一点透视)成角透视——立方体与地面平行时,其他面与眼睛成一定角时所产生的透视现象。(两点透视)倾斜透

视——三种情况:物体自身的倾斜面产生的倾斜透视、视点太高所产生的俯视倾斜透视、视点太低所产生的仰视倾斜透视。(后两种透视中都有三个消失点,故也称三点透视) 5 男女人体的外观特征的差异性有哪些女性通常肩膀比男生窄,而骨盆和臀比男性宽。臀部是女性全身最宽的部位,宽于肩。臀部前后距离大于男性。臀部的高度小于男性。骨盆向前突出,有更明显的弧线。手臂就全身而言较短,这是因为肱骨较短,肘的位置就躯干而言较高,而手的位置就大腿而言较高。男性躯干相对于全身来说较短。这是因为胸腔到盆骨的距离较近。下肢就全身而言较长。脖子就头而言较短。肩比女性宽。骨盆和臀部比女性窄。臀部前后距离小于女性。臀部高度大于女性。骨盆较垂直,弧线不明显。肩是全是最宽部位,宽于臀。手臂就全身而言较长,因为肱骨较长。肘的位置就躯干而言较低,手的位置就大腿而言较低。 6 运用色彩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类:一、装饰色彩二、象征色彩三、写生色彩 7 分析材料与质感的主要形式以及特点:真实质感——客观现现实中具体存在的物质表面质地,它能够通过触觉被感受到。(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国和、素描、水粉画、水彩画、油画、版画以及卡通等绘画类别中的某些基本技法、表现形式,并进行创作实践。运用金属、草木、织物、废弃物等自然物、人造物进行综合材料的创作实践。运用雕塑语言、类型和制作方法、选用泥、石膏和木等材料进行创作实践。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标准:积极参与绘画和雕塑造型活动。恰当地使用绘画和雕塑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绘画作品或

艺术学基础知识(美术篇)核心笔记

美术编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美术的历史、起源,美术的门类。 艺术是一切艺术门类的总称,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和社会,表现人类情感的一门大的学科,包罗了美术、音乐、诗歌、舞蹈、戏曲、电影、书法等,也包括服饰、园林设计等很大的范围。 而美术则专门用来指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即视觉艺术部分。 法国巴托《统一原则下的美的艺术》 第二节、起源 模仿说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来奥那尔多狄德罗) 游戏说席勒和斯宾塞,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席勒《美育书简》表现说起源于人类的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雪莱托尔斯泰) 巫术说在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泰勒《原始文化》 劳动说希尔恩《艺术的起源》 美术的发展 第三节、 认识功能对现实生活全面、能动的反应,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有助于们人智能的形成发展与情感意志的培养。 教育功能感染与激发效能启发观者的意识与情感,提高思想、品德和情操。 审美功能最本质最普遍的功能,形成审美观念、理想陶冶情感与人格。 第四节、 一、现代美术门类 文艺复兴,文学、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戏剧六大类,后来电影被纳入。 历史上看分为四种: 存在:空间艺术(建筑、绘画、雕刻)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时空综合(戏剧、电影等)。 运动方式:静态艺术(建筑、绘画、雕塑)动态(音乐、戏剧、电影)动静结合(文学)。 主体对对象的感觉方式:视觉(建筑、雕塑、绘画)听觉(音乐)试听综合(戏剧、电影) 想像艺术(文学)。 内容特征: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电影)与表现艺术(音乐、建筑、诗歌、舞蹈) (一)建筑 (二)雕塑 (三)油画 (四)版画 (五)工艺美术 二、中国传统书画门类 (一)人物画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周代劝善戒恶的壁画,战国秦汉独幅人物画作品,魏晋隋唐是人物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吴道子把人物宗教画发展到更富于表现力,五代两宋是深入发展的随着画院更加精美随着文人画民间稿本被李公麟提为白描张择端南宋受禅宗思想影响,写意人物画肇兴开始总是审美和抒发情感,元明清具有萌芽状态反封建的文人 人物画形成了独特传统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题材,开掘深意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足以显现人物内在本质的外形的描写,真实的展示不同人的性格及,主张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等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突破统一时空的局限创造了十八描。 (二)山水画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山水与屋木;体现人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元以后占重要地位。战国地图中,独立的山水发创与魏晋南北朝顾恺之宗与王《画山水序》《叙画》

美术学习中的基本知识

美术基本知识 1. 中国写意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用笔包括(落笔),(行笔),(收笔).用墨包括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的运用。 2. 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点)、(染)。 3. 绘画中的色彩美是指(统一)与(变化)中的美。 4. 色彩的差别大是(强烈对比)。在色环中相隔150——180度,色彩差别小的(弱对比),在色环中相隔60度以下。 5. 美术课可以分成(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手工课常运用(剪、刻、挖、粘、接)等方法。 6. 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大远小),可分为(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与画者相对。 7. 要画好人物物速写,需要了解(人体的大体比例、结构和动态规律,还需要依靠对(形象的记忆和理解)。 8. 选取恰当的形象或物体作为画面内容叫(取景)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应注意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空间以及线条色彩等在画面中的结构组织形式。) 9. 剪彩纸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质朴简洁、内容丰富、富有极强的装饰性。)其步骤是(起稿、固定画稿、刻钻剪、裱贴) 10. 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间色是指橙、绿、紫)。

11. 橙色是由(红)和(黄)组成,绿色是由(黄)和(蓝)组成,紫色是由(红)和(蓝)组成的. 12. 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色相是指(色彩的本身面貌),可以通过加(白色)提高明度,加(黑色)降低明度。 13. 冷色是指(蓝、绿等给人凉冷感觉的色彩,)暧色是指(红橙等给人温暖感觉的色彩)。 14. 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15. 任何物体都可以用(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四类基本形体去概括。 16. 素描的基本调子是(三大面五调子),三大面是指(受光面、背光面、反光面)。五调子是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 17. 美术字可分为(宋体、黑体、变体)三种。黑体美术字外形呈方形或长方形且笔画粗状,笔画粗细基本相等。

艺术学基础知识-福州大学研究生院

福州大学 2015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名称: 艺术学基础知识 二、招生学院(盖学院公章):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基本内容: 艺术管理: 主要从现代表演艺术活动的界定出发,引出公民社会的概念,作为学习艺术和文化精神属性的基础,同时在公民社会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层面上,重新梳理文化产业的概念,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通过介绍、分析西方发达国家艺术管理不同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我国艺术表演业体制的演变过程,以及演艺业如何进行产业化的运作等,使学生在较为宽广的国际观察视野的平台上,在深入社会实践的调研中,提高宏观与微观思考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 1.公民社会与文化产业:演艺业的双重界定。 理解艺术表演活动的公民社会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了解非营利性艺术团体和营利性艺术团体的分类及其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2.西方国家艺术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了解西方发达国家艺术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掌握英国实行“一臂之距”管理政策、美国实行“法制化”管理方式、法国实行“政府包办”政策的原由。 3.我国艺术表演业管理体制形成与演变的历史。 了解我国艺术表演业管理体制形成与改革的过程,试比较80年代和新世纪以来中国演艺业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异同。 4.演艺团体的领导者。 理解一个艺术团体中领导者的重要性,掌握艺术团体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5.演出管理中的“待人之道”。 了解动力原理,并懂得“以人为本”在艺术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6.演艺团体和剧场的产业化运作。 理解产业化运作指的是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的高级运作方式,产业化运作是建立在市场

化的基础之上的,必须按照市场的规则——公开、公正、公平,必须遵循市场的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进行运作;艺术生产过程的产业化运作,是当代科技、现代管理融入艺术生产过程所带来的相应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变化的必然结果。懂得采用什么样的措施鼓励演艺团体、演艺机构的产业化运作,懂得产业化运作需要建立在资本运作的层面上,并能举例说明实现艺术资源重新整合、建立科学的艺术生产产业链的必要性。 艺术学基础知识: 1.中西方音乐艺术发展的历史简况,各个历史时期的概况及特点。 2.各种音乐体裁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名家名曲; 3.戏剧的定义、功能、特性、审美特征、体裁等; 4.戏剧的基本含义、特征及历史发展概况; 5.戏曲文学、音乐、表演、舞美及声腔剧种,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 6.电影的性质、类型、体裁、分类、功能,中外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简况及名家名 作; 7.广播电视的艺术要素、技巧,广播文艺的基本类型及节目、栏目、作品; 8.舞蹈的起源说,舞蹈的种类; 9.美术的社会功能,门类的划分,作品构成的要素,中外美术的历史发展简况,主 要风格流派; 10.艺术设计的属性与特征、领域、分类,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简况,外国现代艺术设计。 11.中国民间音乐的分类、特征及特点。 说明:1、考试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基础理论、实际知识、综合分析和论证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有些课程还应有基本运算和实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2、难易程度:根据大学本科的教学大纲和本学科、专业的基本要求,一般应使大学本科毕业生中优秀学生在规定的三个小时内答完全部考题,略有一些时间进行检查和思考。排序从易到难。

美术学科知识之美术基础知识

美术学科知识之美术基础知识 1、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美术指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技巧,塑造可视的艺术形象,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反映社会或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类艺术形式。 2、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与各类别的特点:分类方法:从美术的社会功能角度来划分,可以大体分为审美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大形态; 从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及工具媒介来划分,可以分为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现代设计,摄影,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等; 从美术作品的视觉形式及认知归类来划分,可以大致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与抽象美术。 3、列举美术的基本造型元素,并分析相关的形式原理造型元素:点、线、面、形状、色彩等 点是最简单的造型元素,点可以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他和其他造型要素相比,更容易形成画面的中心,起到平衡画面轻重、填补空间、活跃画面的作用,点还可以和其他元素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肌理,衬托画面主体。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具备长度与宽度的变化,在绘画中,

不同工具画出的线条感觉不同,没哟中线都具备独特的个性和情感。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它是美术领域三大元素中最大的形态,它可在大小,位置,形状,虚实,层次方面变化,是具有最多样外形特征和运用最广泛的造型元素。面包含了点和线的因素,丰富而多变。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彩度;色彩具有点线面所不具有的魅力。 4、焦点透视法包括哪三种主要形式: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三点透视 5、男女人体的外观特征的差异性有哪些 女性通常肩膀比男生窄,而骨盆和臀比男性宽。臀部是女性全身最宽的部位,宽于肩。臀部前后距离大于男性。臀部的高度小于男性。骨盆向前突出,有更明显的弧线。手臂就全身而言较短,这是因为肱骨较短,肘的位置就躯干而言较高,而手的位置就大腿而言较高。 男性躯干相对于全身来说较短。这是因为胸腔到顾鹏的距离较近。下肢就全身而言较长。脖子就头而言较短。肩比女性宽。骨盆和臀部比女性窄。臀部前后距离小于女性。臀部高度大于女性。骨盆较垂直,弧线不明显。肩是全是最宽部位,宽于臀。手臂就全身而言较长,因为肱骨较长。肘的位置就躯干而言较低,手的位置就大腿而言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