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题库

人文地理学题库
人文地理学题库

人文题库( Thu, 15 Jan 2009 20:09:56 +0800 )

Description: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1、拉采尔2、鸿堡3、实证主义

二、选择题

1、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提出者是著名的近代地理学家()

A 洪堡B李希霍芬 C 拉采尔 D 赫特纳 E 奥托·施吕特尔

2、美国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主要有()

A 麦金德

B 森普尔

C 罗士培

D 白吕纳

E 哈特向

3、西方区域学派的创始人一般被认为是()

A 赫特纳

B 奥托·施吕特尔

C 卡尔·苏尔

D 巴罗斯

E 哈特向

4、在现代地理学发展过程中,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60年代兴盛的一场革命是指()

A 行为革命

B 计量革命

C 方法论革新

D 人文化

E 生态化

5、《禹贡》是我国最古老的区域地理著作,全篇共分四部分,下列不属于《禹贡》的是()部分。 A 九州 B 导山 C 五服 D 导水 E 职方

三、填空题

1、人文地理学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具有明显的。

2、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不同,其根本差异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特性。

3、20世纪70年代人文地理学引入了学的分析方法,被地理学界称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行为革命”。

4、在西方地理学研究中首先对人地关系研究提出系统理论的是德国地理学家,他把的观点引入了地理学。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1、行为文化2、文化阻滞力3、文化史层说

4、文化决定论

5、精神文化

二、选择题

1、居住在亚洲北部西伯利亚寒冷地带的居民对鹿的驯养(即放牧驯鹿,以前是狩猎)是受到南方草原民族对牛和马的驯养的启发而开始的。这可以看作是文化传播中的()

A 扩展扩散

B 接触扩散C等级扩散D 刺激扩散E 迁移扩散

2、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下列哪些不属于狭义的文化()

A社会意识形态B制度C组织机构D科学教育机构E 农业机械

三、填空题

1、文化结构中的物质文化具有三个特点,即、、。

2、文化的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即、、。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1、人口老龄化2、育龄妇女3、人口容量4、适度人口5、人口迁移6、人口自然增长率

二、选择题

1、判断下列哪些人群不完全属于育龄妇女()

A 20-49岁的女性

B 15-49岁的女性

C 50岁以上的女性

D 15-49岁有生育缺陷的女性

E 15-49岁未结婚的女性

2、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几个方面来实现的。

A 光照强度

B 积温

C 风向

D 气温和降雨

三、填空题

1、世界人口分布的四大密集区是、、和。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1、畜牧育肥农业2、游牧业3、宴享说4、种植园农业5、市场园艺业6、大牧场

二、选择题

1、一般来说,天然肥力高、适耕性能好的土壤类型如()等的分布区适宜于农业生产,人类开发利用程度高,农业发达,人口就比较稠密。 A 冲积土 B 红壤

C 沼泽土

D 盐碱土

2、中国传统的封建农业主要特点就是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很早就开始土地连续耕种,其产生和形成的背景主要是由于() A 人口少 B 土地资源广阔 C 劳动力丰富 D 气候条件适宜

3、下列不属于种植园农业的生产特点的是()

A 商业化生产

B 依靠大量农业机械和化肥的投入进行生产

C 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D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E 专门生产某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

三、填空题

1、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大体分为两类,即和。

2、牲畜育肥农业是一种业与业相结合的农业。

3、农业出现的意义在于使人类的经济生活完成了从经济到经济的质的飞跃,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1、资源密集型工业2、资本密集型工业3、劳动密集型工业

二、选择题

1、以下工业部门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的部门是()

A纺织工业B手工业C钢铁工业D能源工业E开发和生产高精尖产品的工业部门

2、制糖工业和造纸工业的布局主要趋向于()

A 市场B原料产地C 能源供应地D 政治经济中心E智力密集区

3、“西部有色冶金走廊”布局的主要优越条件是()

A经济发达 B 高技术人才多 C 冶炼加工技术水平高 D 气候条件优越 E 水电丰富、成本低

4、下列企业(或部门)一般靠近消费市场(销售地)布局的有()

A重型机械 B 有色冶金C家用电器 D 饮料生产E热电厂

三、填空题

1、的发明和应用被视为工业革命的标志,能够用制造机器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四、简答题

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有哪些?

2、对比分析信息产业与传统工业的区别。

3、科技工业园布局的条件?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1、地理人种2、民俗3、种族4、人种起源的多元论

二、选择题

1、下列种族不属于黄色种族群的是()A蒙古人 B 美洲印第安人C尼格罗人 D 爱斯基摩人

2、下列哪个指标可以作为种族划分的标志()A文化水平B肤色C宗教信仰 D 语言 E 婚配差异

3、饮食民俗与居住地的自然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如中国南北方饮食差异较大,一般地一个北方人可能具有以下哪个饮食习惯()A不爱吃醋B主食爱吃米 C 口味偏咸D口味偏甜

4、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民居的建筑用才以及建筑外形具有很大的差别,如我国北方传统建筑在适应当地气候的条件下,具有如下特征()

A夯土或土坯墙,较厚B屋顶坡度大C墙体用砖,较薄 D 南北墙都开窗户

5、西南地区傣族的传统民居主要是()A、窑洞B、四合院C、干栏式竹楼D、城堡

6、福建客家人的传统典型民居是()A、窑洞B、四合院C、干栏式竹楼D、土楼

三、填空题

1、一般认为民族的形成经历了、、和三各阶段。

四、简答题1、什么是人种起源的多源论?魏敦瑞提出的人类进化中心有哪些?

五、论述题1、简述民族的形成过程2、简述民俗的特点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1、集镇2、自力型城市化3、逆城市化4、郊区城市化5、飞地型城市化

二、填空题

1、城市内部的典型地域模型一般有、和三种。

2、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是、。

三、简答题1、集市及其特点。2、城市与环境的关系。

四、论述题1、简述城市地域结构发展的动力及其形成原因。2、简述城市的起源。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1、旅游环境容量2、旅游资源3、感情型旅游资源4、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

5、旅游动机

二、填空题

1、旅游交通的空间层次可分为、、。

2、1841年英国人组织了一批540人组成的旅游团队参加禁酒大会,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团体包价旅游。

三、简答题1、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1、简述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有哪些?

2、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

3、简述旅游资源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1、语言2、语系

二、论述题1、分析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2、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

3、举例说明地名景观的特点及反映的意义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1、基督教“三位一体”2、原始宗教3、世界性宗教

二、选择题

1、下列那一些建筑景观属于伊斯兰教文化景观()A大雄宝殿B塔林C石窟 D 清真寺 E 教堂

2、不属于佛教中的四谛是()A苦谛B集谛C灭谛 D 道谛E正谛

3、佛教的标记是() A “万字”符B新月 C 太极八卦图D十字架

4、伊斯兰教古尔邦节的时间是教历()。A、10月1日B、12月10日C、3月12日D、9月1日

三、填空题

1、天主教的神职人员分为、、三级。

2、伊斯兰教的圣地是和。

四、论述题1、分析影响宗教传播的因素

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1、政治整合2、主权3、政治地理单元4、国家权力

二、论述题1、简述国家的基本特征2、国家权力要素主要指什么?

3、举例分析科学技术如何影响国家实力。

4、举例说明如何评价一国政府的质量?

第十二章

一、名词解释1、感觉2、意境地图3、地理物象4、认知5、行为空间

二、辨析题1、地理物象,意境地图

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答:弗里德里希?拉采尔(Fridrich Ratzel,1844—1904),德国近代的理学家。主要著作及思想:1)1891年完成《人类地理学》,其中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分布和发展起决定作用,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其生存、活动和发展严格地受环境制约。2)1897年完成《政治地理学》,其中提出了国家有机体理论。认为国家是“附着在地球上的一种有机物”,和生物一样,有其生长发育的历史。人类集团总是从一个核心向外扩张,即国家在成长过程中要通过侵占别国的领土来维持生活(即需要生存空间),直到碰上自然或人为的障碍为止。

2、答: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Von Humboldt,1769—1859),主要著作《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宇宙》。其中的《新西班牙王国的政治论集》被成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区域经济地理。对地理学贡献及对他的评价:

1)综合性原则。即把人类和自然归纳为一个整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把地球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2)因果原则。即“凡事必求其因而推其果”,“合理的对地球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做互为因果的推断”,以探求它们运动变化的规律。使地理学从描述走向了解释。3)首开了地理学野外考察的传统。4)尊称为自然地理学和植物地理学的奠基人。

3、答:该方法是从否定经验主义而来,其目的就是“精确地发现客观规律”。实证主义认为: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观察相符,两者缺一不可。实证主义方法的步骤:根据经验提出一个先验的命题或模型,然后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证明该命题是否成立,如果命题不成立,那么有两种调整途径:一种是调整命题,另一种是修改假设条件,然后重新论证,如果多次验证都成立,则认为该命题是具有普遍合理性的规律。

二、选择题1、C2、B3、A4、B 5、E

三、填空题1、社会性2、区域研究3、心理学4、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答:两个文化群体间文化差异(文化距离)影响文化扩散。两个文化群体间相似性大,则文化距离小,联系紧密,容易产生交流及扩散,反之亦反。目前认为阻滞超过了自然阻滞,

但也在减弱。

2、答:指以语言、礼俗、仪容、服饰、动作等形态出现的行为模式,反映的是心理状态,但反映相同的心理,不同文化,行为不同。

3、答:各个历史时期人类对文化景观都有所贡献,每个时期的人都按各自的文化去感知、认识、评价景观,并且对景观施加影响,创造文化景观。同时,一个地域各个时期创造的文化景观具有强烈的继承性,各文化按照时间序列在特定地域上不断沉积并融合,形成多层文化叠置的、具有多重文化属性和特征的文化景观。如同镶嵌的“壁毯”。因此,任何地域上的文化景观都为多重文化沉积的结果,区域某一文化沉积的时间断面,必是多种文化特征的综合。

4、答:文化决定论者认为,自然环境对早期阶段的人类社会或社团具有较强的影响,但技术进步才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这种进步加强了人对自然环境的控制。甚至有人认为环境影响是一种逐渐减小的力量,而文化的限制因素目前在增长。

5、答:指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情感,民族性格等因素所组成。是人类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精神文化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

二、选择题1、D 2、E

三、填空题1、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2、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答: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2、答:指15-49岁的全体女性人口,而不考虑其婚姻与生育状况。

3、答:即人口承载量,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4、答: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是一种理想的人口数量。

5、答:一般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6、答: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

二、选择题1、C 2、D

三、填空题1、东亚北美欧洲东南亚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答:是一种种植业与饲养业想结合的农业。即以种植的谷物为饲料,以饲养所养的牲畜为最终产品投放市场的农业类型。

2、答:游牧业是一种在干旱地区以放养食草动物的一种自己自足的农业类型。

3、答:海登(B. Hayden )提出的。他认为在农业的起源阶段,由于其生产量不大,所以在人类食物结构中不可能占很大的比重。因此,早期人类驯化植物不是为了解决食物不足,而是为了扩大食物的品种结构,增加美食的种类。正因为如此,人类开始了驯化植物,出现了原始农业。

4、答:专门生产某一种经济作物的商业农业。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这种热带种植园农业,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市场园艺业

5、答:为市场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的农业。

二、选择题1、A 2、C 3、B

三、填空题1、人口压力说宴享说2、种植业饲养业(或畜牧业)3、攫取性经济生产性经济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答: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能源、原材料的工业部门,如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水泥工业等原材料工业部门,以生产中间产品居多。

2答:指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投资较多,技术装备程度较高,用人较少的工业部门,既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物资消耗较少。

3答:指技术装备程度低,用人多,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比重大的工业部门。如轻纺工业,手工业等。

二、选择题1、E 2、B 3、E 4、D 三、填空题1、蒸汽机机器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答:把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都具有一定共性的人群成为地理人种。

2、答:是指一个民族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家庭婚姻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传统,即民族风俗。具体反映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文娱活动、节庆、礼仪、禁忌等方面。

3、答:指在自然体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也称人种。

4、答:多元论者认为不同种族起源于不同的祖先,非洲、欧洲、亚洲都是种族的发源地,各个种族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质形态。

二、选择题1、C2、B3、C、4、A5、C6、D 三、填空题1、氏族部落(族)民族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答:是指建制城镇以外的地方服务中心,指除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及其它设镇的地点之外,县以下的多数乡行政中心,具有一定的商业服务和文教卫生等公共设施,并且有相应的腹地支持,这样的聚落成为集镇。

2、答:乡村地域由于自身非农产业的发展,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乡村地域转变为城镇地域的过程被称为自力型城市化。

3、答:中心城区因人口和产业过渡集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迫使人口和工商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城市化地域不断扩大,城市化向农村地域推进,并以中小城镇的分散发展为主,形成城乡一体化。但城市核心区可能会失去过去的繁华景象,出现城市衰退的现象。

4、答:中心城市化发展到后期阶段,往往带来城市核心区人口过于稠密,用地紧张,地价昂贵,交通堵塞,失业率上升,环境污染,投资环境恶化,即“城市病”,使原有城市核心区的经济发展由聚集规模经济转向规模不经济,使核心区人口、产业等向城市郊区迁移的现象。

5、答:飞地型城市化是在城市扩展中出现了在空间上与中心域区断开,但职能上与中心城区保持密切联系的一种扩展方式。大城市周围发育的卫星城就是这种城市化的结果。

二、填空题1、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型多核模型2、积聚力离散力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答: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旅游资源的空间范围的旅游活动能力,也就是在不致严重影响旅游资源特性、质量及旅游体验的前提下,旅游资源的特质和空间规模所能连续维

持的最高旅游利用水平,又称为旅游承载力或饱和度。

2、答: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3、答:可供开展祭租、探亲、访友、怀古等旅游活动,以表达旅游者的思古、怀念、敬仰、仇恨等感情。如名人故居、名人古墓、各类纪念地等。

4、答:游资源价值评价是对旅游资源自身品质和丰优程度的评价,它主要包括美学观赏性,历史文化性,科学性,奇特性,规模与组合状况,旅游功能,旅游环境容量等。

5、答:是指促发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内在驱动力,也就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二、填空题1、外部交通、中心城市到旅游地的交通、景区景点内部交通2、托马斯库克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答:语言是指用习惯的记号、姿势、符号,特别是音节分明的口头声音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

2、答:具有共同历史渊源(即由同一母语分化的)的若干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是分类的最大单位。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1、答:基督教认为,统一宇宙万物的只有一个神,即上帝或天主。但它又宣称耶稣既是上帝,又是上帝的儿子,出现了矛盾,于是用“三位一体”来解释。

即:认为上帝只有一个。包括: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圣父生圣子、圣父与圣子相爱、共同发出圣灵(即神秘的精灵)。好比一个三角形,构成一个整体,拆散了就够不成图形。

2、答:最早的、幼稚的宗教,无严格的教义、无明确的固定信仰对象、无规范的宗教仪式,主要为巫术、占卜等,全民族都是信仰者。

3、答:信奉的神灵是整个世界的主宰,教义着眼于全人类的灵魂和心灵问题,礼仪可适应不同民族的风俗,范围传遍世界。

二、选择题1、D 2、E 3、A 4、B

三、填空题1、教皇,主教,神父2、麦加麦地那

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答:若干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因为某种权力和利益的需要自愿组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望、采取共同行动的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

2、答:指某一政治组织及其全体公民对某一政治地理单元的支配权。

3、答:指一国为生存和发展而拥有的力量,以及有效使用它的能力,又称综合国力或国力。

4、答: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

第十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答:外界环境刺激,给人类提供各种信息和资料,形成各种各样的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反映

2、答:是人们的大脑通过环境信息刺激而幻想出的心理图片或通过大脑回忆出的地理事物图象,又称心理图谱。由各种道路和路线、显著的地貌地物,以及明显的区域组成。

3、答:是个人或集体对地理环境的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所了解到的地理客体的思维产物。即事物通过知觉和认知过程,反映在人头脑中的形象。也就是大脑感应过的、通过想象可以

回忆出的图象。

4、答:依赖于对环境(或地理客体)的感觉和知觉认识,以此为基础进行推理和思考,进一步了解事物的实质。把以前已经识记过的形成感觉的刺激(即在感觉的基础上)再现于大脑的再认识。

5、答: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包括两个方面:1.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直接活动空间;2.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了解的空间,即间接活动空间。

《人文地理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

1、洪堡的著作主要有“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和《宇宙》,他提出地理学要研究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2、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以河流为纲,综合记述了每一流域内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概况,因此被认为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

3、著名近代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于1891年完成《人类地理学》一书,在其中提出了人地关系论中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1897年完成《政治地理学》,把进化论思想运用到人类集团,提出了国家有机体学说。

4、世界人口分布的四大密集区是东亚及东南亚、南亚、欧洲和北美。

5、对于农业起源的理论一般可分为人口压力说和宴享说两类。

6、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是指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个位格,构成一个整体。

7、地理物象呈距离衰减的规律性,影响地理物象的距离主要有物理距离、时间距离、价格距离三种。

8、牲畜育肥农业是一种种植业与饲养业相结合的农业。

二、不定向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

1、《禹贡》是我国最古老的区域地理著作,全篇共分(ABCD )等几部分。

A 九州

B 导山

C 五服

D 导水

E 职方

2、判断下列哪些人群属于育龄妇女(ABDE )

A 20-49岁的女性

B 15-49岁的女性

C 18岁以上的女性

D 15-49岁有生育缺陷的女性

E 15-49岁未结婚的女性

3、制糖工业和造纸工业的布局主要趋向于(B )

A 市场

B 原料产地

C 能源供应地

D 政治经济中心

E 智力密集区

4、下列哪些指标可以作为种族划分的标志(ABD )

A 毛发

B 肤色

C 宗教信仰

D 血型

E 婚配差异

5、佛教中的四谛指(ABCD )

A 苦谛

B 集谛

C 灭谛

D 道谛

E 正谛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8题)

迁移农业:即刀耕火种农业,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先用刀把小树、灌木砍倒并剥去树皮,待变干后,放火烧成灰开垦土地种植,几年后土地养分耗尽,如法开垦另外的土地,该地休闲,待其恢复后又可重复种下去。

性别比:一定人口中一种性别的总人口数与另一性别总人数之比,通常用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来表示。

头骨指数:头宽除以头长,再乘以100。

语言:用习惯的记号、姿势、符号,特别是音节分明的口头声音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聚落: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包括房屋建筑、街道或聚落内部的道路、广场、运动场

等人们活动场地,池塘、河沟、井泉,以及聚落内部的空闲地、蔬菜地、果园、林地等构成部分。

意境地图:是人们的大脑通过环境信息刺激而幻想出的心理图片或通过大脑回忆

出的地理事物图象,又称心理图谱。由各种道路和路线、显著的地貌地物,以及明显的区域组成。

原始宗教:比较幼稚,没有明确的信仰内容,没有明确的教义和信仰对象,没有固定的礼仪程式等。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具备条件: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5题)

1、试述地理环境对人类种族自然形态形成的影响

光照强度影响肤色,光照强度影响黑色素的多少,从而影响肤色;气候影响人体结构,寒冷地区人的身体比炎热地区人的身体肥大;地理环境对人的鼻子、眼形、头发组织等身体特征都有影响;社会环境对某些种族特征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表现在水陆之间,南北半球、沿海与内地、高原与平原之间。表现出明显的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和平原指向。

3、简述民族的形成过程。

人类早期是原始的群乱婚,后来形成血缘家族,在血缘家族内,两性出现社会分工,形成一个生产单位和经济共同体,出现了氏族,因此血缘关系是氏族产生的基础。氏族间实行族外婚姻,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血缘关系氏族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社会组织,即部落;在部落战争中,为共同对付敌人、或保障生存区域安全,部落间结成部落联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地域内的部落或部落联盟,在经济上交换产品,形成经济共同体,经济交往中促进了语言的交流、思想意识的交流等,形成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理素质等,进而形成了民族。

4、简述城市与环境的关系。

一.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从防卫出发选择区位(利用河流,海洋,制高点及隘口),从交通出发选择区位(与水运、陆运、海运等的关系);二.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地质环境、地形、气候、水资源、生物等与城市)

5、如何评价一国政府的质量?

政治性质如政府能否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对内政策是否符合民意、顺应民

心,对外政策是否合乎人类正义等;政府的政治化、民族化程度;政府的机构和效能;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等。

五、论述题(16分)

以我国民居四合院为例,试分析其如何体现文化的几个层次(结构)的?

四合院民居:一座建筑物由多种材料建成,属物质文化,各院落的格局等则反映传统的大家庭制度,属制度文化,民居的各种装饰、摆设等属艺术产品,反映传统的精神文化。从四合院中可以看到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的有机结合。

《人文地理学》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

1、古代地理学发轫于古希腊,在公元前3世纪以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呢合成“地理学”一词为标志。

2、古罗马著名地理学家斯特拉波的著作《地理学》对当时西方人所了解的区域进行了描述,

被认为开辟了西方区域人文地理的先声,他区分了区域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及其最基本的特点。

3、近代地理学思想的开创者亚历山大?冯?洪堡对地理学贡献巨大,他提出了因果原则、区域原则及地理学野外考察的传统方法。

4、司马迁的在货殖列传中系统地概括了当时全国各经济区的经济地理概况,反映了各经济区最本质、最重要的地理特点和在全国的地位。并进行了区域之间的对比分析,认为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地理理论的分析。

5、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麦加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6、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主要有两个,即集聚力和离散力。

7、世界三大宗教是指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8、伊斯兰教的圣地有麦加和麦地那两个。

9、美国近代地理学者查德?哈特向于1939写成了地理学性质的透视一书,系统的总结了近代地理学思想和理论。被认为是地理学思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0、旅游交通的空间层次可分为外部交通、中心城市到旅游地或风景区的交通、内部交通。

二、不定向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

1、西方区域学派的创始人一般被认为是( A )

A 赫特纳

B 奥托·施吕特尔

C 卡尔·苏尔

D 巴罗斯(H H Barrows)

E 哈特向

2、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BD )几个方面来实现的。

A 光照强度

B 气温

C 风向

D 降雨

E 风力

3、饮食民俗与居住地的自然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如中国南北方饮食差异较大,一般地一个北方人可能具有以下几个饮食习惯(ACE )

A 主食爱吃面

B 主食爱吃米

C 口味偏咸

D 口味偏甜

E 吃醋较多

4、佛教的标记是(AC )

A 法轮

B 新月

C “万字”符

D 十字架

E 太极八卦图

5、假定某国首位城市的人口规模是1200万人,那么按照城市等级规模法则,可以估计在本国城镇等级体系中第4大城市的人口规模接近( C )

A 1000万

B 800万

C 300万

D 600万

E 500万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8题)

民族宗教:指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本民族中流传,所供奉的神,大多是本民族的始祖或守护神,为民族成员所共同信仰。宗教教义往往是这一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国家的政治有密切的关系。

逆城市化:人口和商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城市化地域不断扩大的过程,并以中小城镇分散发展为主,形成城乡一体化,中心城市核心区出现衰退。

或然论:法国近代的理学家白兰士提出的人地关系理论,认为一定的自然条件为人类的居住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应或适应,则按照他自己的传统的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它力型城市化:是指城市周围地域的土地被城市企业、城市设施建设征用,原来的田园环境由于城市职能扩散而转变为城市地域。

文化史层说:1929年惠特西尔提出。各个历史时期人类对文化景观都有所贡献,每个时期的人都按各自的文化去感知、认识、评价景观,并且对景观施加影响,创造文化景观。同时,一个地域各个时期创造的文化景观具有强烈的继承性,各文化按照时间序列在特定地域上不断沉积并融合,形成多层文化叠置的具有多重文化属性和特征的文化景观。

总和生育率:在年龄分组组距一岁的情况下,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

宴享说:在原始的采集与狩猎生产活动过程中,人类为了扩大食物的品种结构,增加美食种类,开始驯化植物,由此出现了农业。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具备条件: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5题)

1、分析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影响个人旅游动机的因素: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经济能力,余暇时间,心理因素;影响社会旅游动机的因素:政治,经济,文化,治安,旅游环境地的构筑,旅游地资源性质特征,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交通及旅游热度等。

2、简述文化景观的概念及其特征。

文化景观:居住于一定地域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特点:1)文化景观是客观存在是地域单元,人文现象的总特征;(2)文化景观反映了人文现象与环境的特定关系;自然景观是文化景观产生的基础、背景和依托;(3)文化景观是能够观察和感觉到的事物现象,包括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4)文化景观随时间发展不断变化;(5)能反映一定的景观内涵,具有、易读性的特点。

3、分析影响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的因素。

要点:(1)消费者的行为特征。(2)商业环境。(3)居住地环境,居住地及交通条件。(4)社会环境与购物行为空间。

4、分析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

地理集团的影响;行政区划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经济条件的影响等。

5、什么是集市及其特征?

集市:建制镇以外,县以下的乡行政中心,具有一定的商业服务和文教卫生等公共设施,并有相应的腹地支持,称其为集市。特点:周期性,巡回性,地区性,集散性。

五、论述题(16分)

举例分析如何评价一国政府的质量?

政治性质如政府能否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对内政策是否符合民意、顺应民心,对外政策是否合乎人类正义等;政府的政治化、民族化程度;政府的机构和效能;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等。

《人文地理学》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题)

1、地理学发轫于古希腊,公元前9世纪时的两部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被认为是人文地理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

2、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在人地关系方面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

3、英国著名地理学家麦金德,在1904年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上做了题为历史的地理枢纽的著名演讲,提出了大陆腹地说学说,从全球角度探讨政治活动的地理特征和规律。

4、文化的扩展扩散按照传播的情况不同,可以分成三种类型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

5、一般认为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氏族、部落、民族三个阶段。

6、农业出现的意义在于使人类的经济生活完成了从攫取性经济到生产性经济

的质的飞跃,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7、文化景观一般分为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

8、旅游客源地客源的形成除了具有旅游动机外,还必须具有两个基本条件是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

9、聚落一般可以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类。

二、不定向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

1、以下工业部门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的部门是( E )

A 纺织工业

B 手工业

C 钢铁工业

D 能源工业

E 开发和生产高精尖产品的工业部门

2、种植园农业的生产特点主要有(ACDE )

A 商业化生产

B 依靠大量农业机械和化肥的投入进行生产

C 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D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E 专门生产某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

3、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民居的建筑用才以及建筑外形具有很大的差别,如我国北方传统建筑在适应当地气候的条件下,具有如下特征(ACE )

A 夯土或土坯墙,较厚

B 屋顶坡度大

C 屋顶坡度平缓

D 墙体用砖,较薄

E 窗户开在南墙

4、一般来说,天然肥力高、适耕性能好的土壤类型如(AE )等的分布区适宜于农业生产,人类开发利用程度高,农业发达,人口就比较稠密。

A 冲积土

B 红壤

C 沼泽土

D 盐碱土

E 棕色森林土

5、佛教的标记是(AC )

A 法轮

B 新月

C “万字”符

D 十字架

E 太极八卦图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8题)

主权:指某一政治组织及其全体公民对某一政治地理单元的支配权。

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即文化系统实现了整合。

人口迁移:一般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市场园艺业:为市场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的农业。

世界性宗教:信奉的神灵是整个世界的主宰,教义着眼于全人类的灵魂和心灵问题,礼仪可适应不同民族的风俗,范围传遍世界。

等级规模法则:指地域城市人口规模组合呈一定规则,通常人口规模居第2位的城市其人口为居第1位城市人口的一半,第3位城市为第一位城市人口的1/3,以下类推。普遍公式是:Pr为第r位城市的人口数;P1为规模最大的城市人口数;r为位序;q为常数。

行为矩阵:纵轴代表信息的数量与质量,横轴代表运用信息的能力。不同决策者其决策结果处于矩阵中的不同位置,愈接近右下角表明决策者拥有的信息数量愈多,信息质量愈高,运用信息的能力愈强,决策结果愈有接近最佳区位的可能性,反之,可能性愈小。

政治整合:若干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因为某种权力和利益的需要自愿组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望、采取共同行动的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5题)

1、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自然条件。②资源条件。③能源条件。④市场条件。⑤劳动力条件。⑥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2、农业的出现对社会的影响。

农业的意义在于使人类的经济生活完成了从攫取性经济(依靠自然界的食物资源为生)到生产性经济(利用生物资源来创造自身需要的食物资源)的质的飞跃。使人类的食物种类多样

化、营养越来越丰富,非常有利于人类的发展。①为了发展农业,创造和发明了许多生产工具,对改善自身生活具有重要意义。②农业发展为发展衣着提供了条件。因为从植物资源中可以获得制作衣服的原料。③由于农业的形成及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了剩余的粮食可供储存,使人类可以过稳定食物的供应生活。改变了采集、狩猎时期食物短缺时的忍饥挨饿的生活。④农业生产中把粮食进行加工、煮熟食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寿命的延长、婴儿的成长与发育。

3、什么是人种起源的多源论?魏敦瑞提出的人类进化中心有哪些?

认为不同的种族起源于不同的祖先,非洲、欧洲、亚洲都是种族的发源地,各个种族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质形态。魏敦瑞提出的四个进化中心是:北京猿人发展到现在的黄种人;爪哇猿人发展为棕种人;罗肯山人发展为黑种人;西亚猿人发展为白种人。

4、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人口迁移改变了区域人口分布和人口构成(2)人口迁移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3)移民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4)人口迁移促进了种族、民族的同化和融合。

5、请叙述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有哪些?

地理集团的影响;行政区划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经济条件的影响等。

五、论述题(16分)

举例分析旅游业对区域的社会文化影响。

积极影响:

1.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国度社会文化的交流(意识、科学技术等)。

2.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复兴。

3.发展旅游业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社会文明。

消极影响:

1.不良的“示范效应”直接或间接导致旅游接待地社会道德水平下降。失去纯朴的美德。

2.使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3.旅游开发、服务中,使传统文化简单、粗糙的舞台化、商品化,导致其文化内涵消失和艺术形式退化。

《人文地理学》试题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

1、近代地理学思想的开创者亚历山大?冯?洪堡,通过在美洲的野外考察写成了巨著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晚年著有宇宙,共五卷。

2、德国近代地理学者阿尔弗雷特?赫特纳提出了区域研究的标准程序,认为区域研究首先总是从地位或位置开始,然后依次描述地质、地表形态、气候、植被、自然环境……等等,他认为按这一顺序进行描述,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因果关系。

3、法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奠基人保尔?维达尔?德?拉?白兰士,在人地关系方面提出了可能论的思想。

4、禹贡是具有系统地理观念的著作,是中国最古老的区域地理的一个光辉典型,全篇一千多字,分九州、导山、导水和五服四部分,对当时全国的地理概貌作了描述。

5、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综合地、系统地描述地理环境,进行区域对比分析,并解释其成因与内部联系的规律性,并把地理学建立在实地考察基础之上,比洪堡李特尔早1——2个世纪。

6、一般认为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氏族、部落和民族三各阶段。

7、世界人口分布的四大密集区是东亚、南亚、欧洲和北美。

8、旅游客源地客源的形成除了具有旅游动机外,还必须具有两个基本条件是可自由支配

的收入和闲暇时间。

9、城市内部的典型地域模型一般有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型和多核模型三种。

二、不定向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

1、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下列哪些属于狭义的文化(ABCDE )

A社会意识形态B制度C组织机构D科学教育机构E寺院、庙宇

2、、文化迁移扩散指具有某种思想、技术的人或集团,由于某种原因到另一地,将其原有的文化带到新的地区,其文化随之在新的居住地传播开来。其特点主要有(ABC )

A接受地和原文化区在空间上是不连续的。B扩散比较快。C带去的是原本的文化。D 带去的文化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E 扩散具有一定的等级性。

3、因外出度假、探亲、旅游、经商、学术活动等进行的迁移活动一般称为( D )

A 永久性迁移

B 定期迁移

C 季节迁移

D 临时性迁移

E 周期性迁移

4、下列那一些建筑景观属于佛教文化景观(ABC )

A大雄宝殿B塔林C石窟 D 清真寺 E 教堂

5、大牧场业与游牧业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ABE )

A 规模大

B 牧主雇佣牧工放牧

C 一种自给自足的生产

D 家庭为单位进行放牧

E 生产的全部畜产品投向市场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8题)

原始宗教:比较幼稚,没有明确的信仰内容,没有明确的教义和信仰对象,没有固定的礼仪程式等。

文化景观:居住于一定地域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乡土文化区:指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形成的文化区。

市场园艺业:为市场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的农业。

语言:用习惯的记号、姿势、符号,特别是音节分明的口头声音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抚养系数:指少年儿童人口或(和)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率。

人口压力说:代表人物博塞洛普(Boserup E.)1965年提出。认为:由于冰后期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生存环境扩大),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与此同时,采集和狩猎的强度逐渐上升,对动植物的过度捕猎(杀)导致其数量下降,出现了食物的短缺。人类就不得不转向新的食物来源,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在新食物来源中就有一部分植物的种子。于是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

旅游业:指旅游者自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地的旅游活动全过程服务的全部相关企业的总和。构成要素有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5题)

1、如何评价旅游资源的价值?

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是对旅游资源自身品质和丰优程度的评价,它主要包括七项指标。①美学观赏性。②历史文化性。③科学性。④奇特性。⑤规模与组合状况。⑥旅游功能。⑦旅游环境容量。

2、简述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

地理集团的影响;行政区划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经济条件的影响等。

3、简述世界人口分布特征。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表现在水陆之间,南北半球、沿海与内地、高原与平原之间。表现

出明显的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和平原指向,城镇指向性等。

4、集市及其的特点。

集市:建制镇以外,县以下的乡行政中心,具有一定的商业服务和文教卫生等公共设施,并有相应的腹地支持,称其为集市。特点有周期性,巡回性,地区性,集散性。

5、英国产生工业革命的条件是什么?

政权的支持,英国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得到了政治和法律上的有力保证;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土地集中于少数新贵族手中,有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本,英国成为世界上占有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海外贸易方面,伦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国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科技,工场手工业为工业革命积累了生产技术,18世纪初开始的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市场,来自于超过生产力水平的国内市场以及国外市场需求的增长,越来越要求在生产技术上得到改进,以增加商品生产;社会观念变化表现在,价值观念变化,追求金钱;等级观念消失,自由主义盛行;田园诗生活遭到破坏,人们追求务实。这都促使了工业革命的发生,而且促进它向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扩展。

五、论述题(16分)

举例分析如何评价一国政府的质量。

要点:政治性质如政府能否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对内政策是否符合民意、顺应民心,对外政策是否合乎人类正义等;政府的政治化、民族化程度;政府的机构和效能;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等。

《人文地理学》试题五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古代地理学发轫于__古希腊__ ,在公元前3世纪以古希腊学者_埃拉托色尼__ 合成“地理学”一词为标志。

2、古罗马著名地理学家斯特拉波的著作《地理学》对当时西方人所了解的区域进行了描述,被认为开辟了西方区域人文地理的先声,他区分了区域自然条件和认为条件及其最基本的特点。

3、近代地理学思想的开创者亚历山大?冯?洪堡对地理学贡献巨大,他提出了因果原则、区域原则及地理学野外考察的传统方法。

4、德国近代地质学家斐迪南?冯?李希霍芬,曾两次来中国考察,写成了______中国________一书。

5、美国近代地理学者查德?哈特向于1939写成了地理学的性质_____一书,系统的总结了近代地理学思想和理论。被认为是地理学思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6、司马迁的在货殖列传中系统地概括了当时全国各经济区的经济地理概况,反映了各经济区最本质、最重要的地理特点和在全国的地位。并进行了区域之间的对比分析,认为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地理理论的分析。

7、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是对全国地方情况的总结形成果,以政区___为纲领,内容涉及政区沿革、政区范围、户口、……等方面。本书体例是在总结过去所写的地志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编成的,故成为后世全国总地志的范本,总地志的代表作。

8、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大体分为两类,即人口压力说__ 和_宴享说__ 。

9、天主教的神职人员分为教皇___ 、主教___ 、神父__ 三级。

10、旅游交通的空间层次可分为外部交通_ 、中心城市到旅游地及景区的交通、内部交通。

二、名词解释(9题×3分)

1.制度文化:它是人类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文化产物,包括人际关系和规范化了的社会制度及实施这些制度的组织机构。

2、文化史层说:各个历史时期人类对文化景观都有所贡献,每个时期的人都按各自的文化去感知、认识、评价景观,并且对景观施加影响,创造文化景观。同时,一个地域各个时期创造的文化景观具有强烈的继承性,各文化按照时间序列在特定地域上不断沉积并融合,形成多层文化叠置的、具有多重文化属性和特征的文化景观。如同镶嵌的“壁毯”。因此,任何地域上的文化景观都为多重文化沉积的结果,区域某一文化沉积的时间断面,必是多种文化特征的综合。

3、信息农业:在信息经济条件下,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网络化。

4、地理人种:把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都具有一定共性的人群成为地理人种。

5、世界性宗教:信奉的神灵是整个世界的主宰,教义着眼于全人类的灵魂和心灵问题,礼仪可适应不同民族的风俗,范围传遍世界。

6、逆城市化:中心城区因人口和产业过渡集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迫使人口和工商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城市化地域不断扩大,城市化向农村地域推进,并以中小城镇的分散发展为主,形成城乡一体化。但城市核心区可能会失去过去的繁华景象,出现城市衰退的现象。

7、地理物象:是个人或集体对地理环境的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所了解到的地理客体的思维产物。即事物通过知觉和认知过程,反映在人头脑中的形象。也就是大脑感应过的、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的图象。

8、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旅游资源的空间范围的旅游活动能力,也就是在不致严重影响旅游资源特性、质量及旅游体验的前提下,旅游资源的特质和空间规模所能连续维持的最高旅游利用水平,又称为旅游承载力或饱和度。

9、.资源密集型工业: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能源、原材料的工业部门,如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水泥工业等原材料工业部门,以生产中间产品居多。

三、简答题(5题×6分)

1、世界人口分布特征。

(1)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表现在水陆之间,南北半球、沿海与内地、高原与平原之间。(2)表现出明显的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和平原指向。(低地指向性)。

(3)城镇指向性。

2、简述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光照强度影响肤色,光照强度影响黑色素的多少,从而影响肤色;

(2)气候影响人体结构,寒冷地区人的身体比炎热地区人的身体肥大;

(3)地理环境对人的鼻子、眼形、头发组织等身体特征都有影响;

(4)社会环境对某些种族特征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3、简答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

(1).地理集团的影响

地理障碍大大阻碍了语言的传播扩散。如一个与世隔绝的地理区域,是难以对外进行语言交流的。平原及港口、交通要道、河流附近等同外界交往密切,利于语言传播。

(2)行政区划的影响

同一行政区内,要求使用统一语言;地区分化和统一,引起语言分化和统一;行政中心可以促使语言很快传播。

(3)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是语言的载体,通过人的交谈和移动完成语言的传播扩散。

(4)经济条件的影响

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同其它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就越频繁,其语言对外的影响也越大;经济发达地区,一般科学技术也比较先进,其所发明创造的生产工具、仪器、军事武器等等比较多。可以创造新词汇,也往往是人们学习和向往的地区,人们为了学习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为了促进和他们的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学习他们的语言是十分必要的,促进了发达地区语言的传播。

4、简答集市的特点。

(1)周期性。指交易活动时间是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是按照一定的周期事先确定了的。(2)巡回性。对商人、农民、手工艺人而言,一个集市的消费需求不能维持他的生计,他必须流动巡回于几个集市才能获得利益,集市日的不重叠性为他提供了巡回的可能性。(3)交易的地区性。交易的内容一般是地区内农民生产的产品以及手工业产品,都是面向农民销售和服务的。

(4)集散性。集市起着商品集散的中心作用。

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乙和丙 2.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景区域比例尺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比例尺最小,丙的比例尺最大B.甲、乙、丙的比例尺相同 C.甲大于乙、乙大于丙D.乙的比例尺最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据此回答3--5题。3.湄公河在中国境被称为() A.澜沧江 B.怒江 C.红水河 D.雅鲁藏布江 4.为发展湄公河流域的经济而新建的“泛亚铁路”的起讫是() A.,河 B.,新加坡 C.,曼谷 D.,胡志明市 5.对开发湄公河流域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②带动和中亚地区的发展③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发展④加强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6.印度和巴基斯坦从地壳板块分布上来说,位于()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 读下图,回答7—8题: 7.在图中②城市南部的广阔海域,为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 成原因主要是由于() A.冷海水上泛而B.位于密度流海区 C.沿岸大量河水注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8.甲国附近海域污染严重,其主要污染源是() A.海洋航线上的油轮B.大陆架上的石油钻井 C.港口工业区的废弃物D.被污染的河水 9、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无关的是()

A、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 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C、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 D、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 10.西伯利亚不利于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太少 B.常年气温过低 C.森林面积过大 D.灌溉水源不足 11、澳大利亚发展牧羊(绵羊)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草场广阔②气候条件适合③人口多,羊毛、羊肉需求量大④没有食肉猛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01年11月15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结合右图,回答12—13题。 12.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国”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下沉 13.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A.绿色消费 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援助发展中国家 读1989年中、美、、法、英、日六国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队考察路线图,回答14~16题。 14.当图中A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12 时,时间为 A.12日14时B.13日2时 C.12日2时D.13日14时() 15.当考察队到达站这天,考察队员回忆 的下列有关情况,正确的是 A.太阳从西南天空下落,又从东南天空徐徐 升起 B.中国的五星红旗迎风向北偏西飘扬 C.天气异常寒冷,气温低达-70℃ D.夜晚睡觉时,考察队员的房子时常被烈风掀倒 16.有关南极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B.世界上最寒冷的 C.特有的鸟类是企鹅D.每年的7月到9月是暖季

一站到底地理题题库

1.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什么?青藏高原 2.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直接的海峡是什么?马六甲海峡 3.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什么?尼罗河 4.与著名糖果品牌同名的欧洲最高最大的山脉是哪座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5.世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什么? 亚马逊河 6.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是长城的哪个关口?山海关 7.七中地势最平缓的是哪个洲?欧洲 8.著名水乡——乌镇位于哪个省?省 9.因四季如春而被称为“春城”的是哪座城市? 10.“石头城”是对我国哪座城市的美称? 11.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是什么气候的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 12.位于我国的哪个省?省 13.世界第一高峰是位于我国的什么峰? 珠穆朗玛峰 14.迎客松是哪个著名风景区的景点? 15.哪个城市被称为“莫斯科”? 16.“姑城外寒山寺”中的“姑”是指的现在的那座城市? 17.银座是日本哪个城市的主要商业区?东京 18.西门町是哪个城市的著名商圈?台北 19.既是法国最大的皇宫建筑,又是世界艺术殿堂的是什么?卢浮宫 20.马尔代夫位于哪个大洋?印度洋 21.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哪个? 22.黄河由青藏高原最后注入什么海?渤海 23. “四大名刹”中位于是什么?栖霞寺 24.“四大名楼”中位于省的是什么楼?楼 25.“扶桑”是指哪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 2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中的黄鹤楼位于哪个省?省 27.的省会是哪个城市? 28.中国封建社会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位于省的哪个城市? 29.五岳中的“东岳”是哪座山?泰山 30.被称为“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的是石窟是什么?莫高窟 31.分隔和的湖是指的什么湖?洞庭湖 32.诗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是写于位于西湖的什么亭?湖心亭 33.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帆船酒店”位于哪里?迪拜 34.被称为“枫叶之国”的哪个国家?加拿大 35.地理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是什么?岭—淮河一线 36.七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洲?亚洲 37.被称为“可入口的古董”的普洱茶原产于我国的哪个省? 38.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是指的哪里? 39.诗句“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作于哪座名楼的?滕 王阁 40.湄公河,河,下龙湾是哪个亚洲国家的著名景点?越南 41.位于太阳系九大行星最外侧的是什么?冥王星 42.人们常说的“白山黑水”中的黑水是指的东北的哪条河流? 43.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龙门石窟位于哪个城市?

(完整)人文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人文地理学》试题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包括社会性、和。 2、在文化的扩散过程中,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等级扩散、和 。 3、佛教根据传播方向及教义的不同可分为、南传佛教和。 4、现代农业类型有:牲畜育肥农业、、、市场园艺农业、 和谷物农业六种。 5、第一次工业革命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称之为石油时代。 6、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有和。 7、世界语言主要有、汉藏语系、、乌拉尔-阿尔泰语系、非洲语言和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8、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差别较大,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和。 9、世界上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有地中海、、东南亚和。 10、民俗的内涵有四个特点,分别是地方性、、和集团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文化(泰勒) 2、人口迁移 3、环境感知 4、旅游动机

··················密···················封·····················线·················· 第2页共4页 5、形式文化区 6、政治地理单元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相同之处 2、用图示法说明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 3、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 4、旅游交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5、兰迪人口转变的“三个序列”

··················密···················封·····················线·················· 第3页共4页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人口迅速增长引发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人文地理学》试题3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区域性综合性(2分) 2、接触扩散刺激扩散(2分) 3、北传佛教藏传佛教(2分) 4、种植园农业乳品业大牧场农业(3分) 5、蒸汽时代电气时代(2分) 6、集聚力离散力(2分) 7、印欧语系闪含语系(2分) 8、限制人口增长鼓励人口增长(2分) 9、加勒比海阿尔卑斯山(2分)10、民族性约束性(2分)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文化 文化或者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2分),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2分)。 2、人口迁移 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2分),是以寻求新的居住地为目的的非暂时性人口移动(2分)。 3、环境感知 广义是指个体周围的环境在其头脑中形成的映像,以及这种映像被修改的过程(2分);狭义是指环境质量在个体头脑中形成的印象(2分)。 4、旅游动机 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者动力,是旅游行为形成的基础。 5、形式文化区 指某种文化现象(1分),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1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和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2分)。 6、政治地理单元 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条件下形成(1分)、由具体政治组织或者集团支配(2分)、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 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1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相同之处 (1)两者在发展过程中,既随着环境变化而发生,又保持其特性的稳定性;(1分)

中国历史地理题库-南昌大学

中国历史地理 一、名词解释 《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正史中的第一部地理志,共上下两卷,卷首记汉以前历代的疆域沿革,正文主要以西汉政区郡为纲,详述103郡国及所辖地区相关内容。它也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著作,同时也是我国正史中最好的一部地理志。其体例被被历代正史沿用。 《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所著的区域地理著作,全书集自然与人文于一身,但以军事地理为主。着重记述历代兴亡大事、战争胜负欲地理形势的关系,注重经世致用,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尤为重视。不但对于军事地理、沿革地理方面《读史方舆纪要》有十分重要的记述,而且在经济地理方面亦有相当可观的内容 《徐霞客游记》:我国著名的旅游地理著作。作者徐霞客。全书目录分为10卷,卷分上、下,实为20卷,约40万字。该书分析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分布、类型成因,这是该书最重要最富有地学价值的内容,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研究石灰岩地貌的科学文献。徐霞客经过时代考察,确认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澄清《禹贡》以来“岷山导江”的错误观点。书中对于明代农业、手工业、交通、民族分布均有记载,为研究明朝的历史地理提供了详细的资料 禹贡学会: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学者研究历史地理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由顾颉刚和谭其骧发起,1934年2月在北平筹备,1936年5月正式成立,顾颉刚为理事长。学会主要任务是:编辑中国地理沿革史、中国地理沿革图、中国地名辞典以及中国民族演进史等;研讨中国边疆和水利等问题;考订校补历代正史地理志;编录地方性文化史料以作专题研究;并与其他学科的学者合作开展学术研究《禹贡》半月刊:是顾颉刚1934年3月创办的历史地理、边疆史地和民族研究的权威学术刊物。该刊从1934年3月1日创刊至1937年,开创了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族研究的新风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历史、地理、边疆史地和民族研究的发展。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的以中国历代疆域政区为主的地图集。图集共分八册,上自原始社会,下迄清末,分为20个图组,分图304幅。它不仅包括了历代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还包括边区少数民族政权所辖的地区,体现了中国是多民族共同缔造的国家。是“五四”以来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为以后历史地理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山海经》:最早记载山川为主的著作,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海经》叙述海中和沿海边远山区以及四海之外的国家和地区。而《山经》是全书的精华,地学价值重要,堪称我国最早山岳地理书 《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云梦泽:云梦是楚王的狩猎区,指今湖北东南部的大半省区。而云梦泽是指其中的湖沼部分,在今下荆江以北的江汉平原内。先秦时期,云梦泽分布在荆江三角洲和西面的泛滥平原之间,受多方水源,面积极大。汉晋以来,云梦泽开始枯萎,新扩展为陆地三角洲,而主体开始向东部移动,是城陵矶至武汉间的泛滥平原成为湖沼。南朝以后,江汉三角洲进一步发展,云梦泽不断淤平 潘季驯治河:潘季驯是明代著名水利专家,在治河中推行“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针,使黄河下游被固定为单一河道,即今地图上的废黄河。潘季驯治河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使得水灾减少,有利于漕运,并保障了农业生产 皇木采办:主要指明清两朝为修建宫殿、陵寝大量在南方地区采办皇木,主要采伐的对象是南方高大笔直的楠木和杉木,用于建筑的栋梁、立柱等关键部位。明永乐帝建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兴土木,重建京城,兴修故宫,是皇木采办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后历朝更是营造不断,大木采办纷繁 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秦建立,开始推行郡县制,实行军衔两级制。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道路制:指唐代的道制和宋代的路制。道是唐在行政区划上一个最重要改动。贞观元年,开始设立道。北宋初年,承唐代道制而设立路,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唐道制与宋路制合称道路制行省制度:行省制是蒙元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行省除腹地直属中央中书省、吐蕃和诸王封地由宣政院,全国设立行省。它改变了传统的以“山川行便”划分区划的原则,其省制和分省政区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刺史制度: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作为一种较为完备的地方监察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地方官化。 黄册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人口登记制度。是明代用来管理户口、征调赋役的重要制度之一,也是一个规模巨大的档案工作制度 方镇:也称“藩镇”,唐朝后期设立的军镇。唐玄宗时,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通称“藩镇”,初期只掌管地区的军政,后权力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安史之乱后,内地也遍设藩镇,并逐渐成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藩镇割据,使得唐朝国力日趋衰落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唐初沿袭北朝以来制度,在军事重地置总管,后改为都督,管辖几个州的军事。高宗时,为加强防务,给边境诸州都督带使持节,以增其权力,称节度使 江右:江西位于江南地区西部,江右一称应该来自传统中国“东为左,西为右”的文化观念。南北朝时,当时人习惯以江右称呼西晋,也可指江北 湖广填四川:明末清初,长江中上游的湖广和四川为重灾区,对人口损耗极大。清康乾嘉三朝,大量移民迁入四川,且湖广籍占大多数,故称“湖广填四川”。首先对恢复四川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期起了积极作用,移民带来了先进技术、农作物和新的民风习尚。特别是各省移民进入后,五方杂处,各种文化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

专题: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文综地理选择题一般以组题出现,即以一段图文资料为背景设计2个以上试题,每个问题都有其题干和选项,背景材料中有相关的信息,有时题干或题目之间也能成为有效信息,如果审题和解答时不注意,往往会造成连锁性错误,所以解答地理选择题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技能。 一、选择题的置疑特点 命题者为了减少考试得分的偶然性,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区分度,势必增加选择题的迷惑性 ...(每题中的3个错误选项即为迷惑选项)。要提高解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就必须 熟知如下常见的置疑 ..(设置迷惑)方法: 1.混淆概念。 2.以偏概全或表述绝对化。 3.误联因果。一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或是选项内部的因果关系。常见的 误联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果倒置,一种是无因果关系。 4.正误同项。选项由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其中部分分句是正确的,所以迷惑性大。 因此,审题要细心,不能“只看前不顾后”,才不致受迷惑。 5.肢不符干(异项)。选项本身正确,但是与题干不符。其迷惑度更大。 6.无图考图。与方向(方位、风向、洋流流向等等)有关的试题常常采用。 7.定式诱惑与变式迷惑。即或利用定式思维习惯来设置陷阱,或利用图文转换、图 图转换等形式上的变化来增加迷惑度。 8.隐含信息。把关键信息隐含在题干或地理图表中以增加试题迷惑度,这是当今高 考选择题最常用的置疑方法。 二.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审题。 “仔细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题手段的多样化,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越来越强,迷惑性也越来越大。其答案不像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盘皆错。仔细审题,对做选择题尤其重要。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①明确题目结构提取有效信息 选择题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题组试题的题干包括主题干和小题题干,主题干的条件是各个小题的共同条件,小题题干只是本小题的条件“仔细审题”是指对主题干与小题题干认真地加以审读,搞清题干中的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等。选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表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特别要关注题干的“设问”,也就是“题眼”,它决定了选择的方向 ②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和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显性信息: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隐性信息: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限制性(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 (2)认真筛选。

世界地理常识集锦―一站到底题库

世界地理常识集锦—一站到底题库 1、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什么平原?亚马逊平原 2、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是什么洲?南极洲 3、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洋是什么洋?太平洋 4、世界最长的山脉是什么山脉?安第斯山脉 5、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是什么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6、世界季风最显著的地区是哪里?东亚 7、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哪里?印度尼西亚 8、世界(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在哪里?东南亚 9、"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什么洲?亚洲 10、"世界最大的大陆是什么大陆?亚欧大陆 11、"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国?俄罗斯 12、"世界石油储量(出产、输出)最多地区在哪里?中东地区 1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多的大洲是什么洲?非洲 14、"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大地区有哪些?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大部;北美洲东部。 15、"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四大地区?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 1 6、"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哪种语言?汉语

17、"世界最高大而绵长的两条山系是什么?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18、"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日本 19、"世界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东南亚 20、"世界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南极洲 21、"世界上,国家和地区的数目最多的大洲?非洲 22、"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个?汉族 23、"最低的大洲是什么洲?欧洲 24、"最小的大洋是什么洋?北冰洋 25、"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峰?珠穆朗玛峰 26、"最高的高原是什么高原?青藏高原 27、"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什么国?印度尼西亚 28、"最小的大洲是什么洲?大洋洲 29、"最小的大陆是什么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30、"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国?(1中国2印度3美国) 31、"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泰国 32、"世界环境日是每年什么时候?6月5日 33、"世界林业节是每年什么时候?3月21日 34、"世界水日是每年什么时候?3月22日 35、"世界地球日是每年什么时候?4月22日 36、"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是每年什么时候?6月17日

人文地理试卷(答案)

《人文地理学》试卷(A) 年级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选对得2分,不选或者选错者不得分。) 1.拉采尔的人地关系理论被称为——D A.人地相关论 B.生态论 C.适应论 D.环境决定论 2.文化的扩展扩散不包括——A A.接触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3.原产地在中国的农作物是——A A.大豆 B.马铃薯(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 C.甘蔗(新几内亚或印度) D.辣椒(墨西哥、秘鲁) 4.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麦加目前位于——A A.沙特阿拉伯 B.以色列 C.伊拉克 D.埃及 5.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是——B A.英语 B.日本语 C.西班牙语 D.印地语 6.目前,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大洲是——B 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大洋州 7.以领土规模论,巴西属于——D A.大国 B.中等国 C.袖珍国 D.特大国 8.汉语方言中语言岛现象最显著的是——B A.吴方言 B.客家方言 C.赣方言 D.闽方言 9.宗教最单一的国家是——C A.美国 B.印度 C.梵蒂冈 D.印度尼西亚 10.下列国家,民族数量最少的是—— A.日本 1 B.巴基斯坦 4 C.俄罗斯 130+ D.中国 56 二、填空题(10分,每小题2分) 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2.近代政治地理学的主要创建者是德国的地理学家(拉采尔)。 3.适度人口有(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之别。 4.在欧洲大陆,首先接受英国工业生产的是(比利时)。 5.文化景观既有(时间)变化,也有(空间)变化。 三、判断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括号内打“√”或“╳”) 1.实证主义方法论,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归纳逻辑。(×)演绎逻辑 2.形式文化区是一种文化认同现象。(√) 3.历史因素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内在性因素)(╳)P88 4.种族是自然地理概念。(╳)P92 5.语言不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 6.佛教是民族宗教。(╳)P269 道教,印度教,犹太教 7.海登(B.Hayden)提出了农业起源的人口宴享说。(√) 8.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191 9.基督教由耶稣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创立。(对)271 10.政府的质量是构成国家权力的所有要素中最重要的。(√)336 四、简述题(30分,每小题10分) 1.功能文化区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功能文化区是按照人类社会的某项功能组织起来的文化区,在空间结构上具有固定的、确切的边界和一个发挥指挥与协调作用的中心。 特征:突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自然因素:⑴气候适宜的气温、光照、湿度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⑵地形地形影响人类的适宜工作和居住场所 ⑶土壤土壤影响农业生产,从而影响人口分布 ⑷水体适宜的水源和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本条件 ⑸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有利于经济发展,矿产资源的意义具有历史性 社会经济因素:⑴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社会化生产有利于人口增长,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人口再生产。 ⑵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分布密度越大。 ⑶经济活动方式:劳动密集性活动方式促进人口密集,如精耕细作农业区人口较 密,第三产业发达地区人口较密。 ⑷交通运输条件:交通线对人口分布具有突出的“磁力”作用,交通线的建设推进 往往促进人口的聚集。 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⑴历史文化因素:历史越悠久,人口越稠密;传统越强大,人口越密集。 ⑵政治因素:政局越稳定人口增长越有规律,人口越密集。

中国历史地理考题

中国历史地理考题 一、填空题 1、历史上黄河发生过1500多次决口泛滥,其中有_________次重大改道。1048年黄河第三次重大改道形成__________、________两条河道。 2、历史上随着长江三角洲不等量下降和沿海泥沙的淤积,太湖面积逐渐_____________。 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名句,诗中所及瓜洲相当于今_____________。 4、玉米、甘薯等是___________时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 5、西汉设立刺史部______个,行使_______功能。 6、_______代设立宣政院,正式形式对西藏的管辖权 7、在农田与草原之间存在_________,这里既是游牧业萌生的地带,也是日后农、牧两大文化集团文化交流与武力争雄的空间。 二、选择 1、到达山东临清的运河 元隋唐宋代 2、丝绸之路由数条道路组成,在以下各条道路中,中原王朝最早开通的是 由玉门关至今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一线的西域北道 3、清代只有总督没有巡抚的省份 4、战国时期所说的山西是指 崤山以西 5、井陉关与下列哪条道路相交 太行东麓的道路 6、主权国家中俄尼布楚条约

7、中国今天种植的棉花是什么时候传入的 8、周人起于西方,兴起之后,不断向东方发展。相传周人先祖后稷生于邰,此后公刘至豳,古公亶父居岐,文王作丰,武王都镐,豳即今陕西邠县,岐山位于陕西岐山、扶风两县北部,丰、镐位于陕西西安市西南郊沣河两岸,丰在河西,镐在河东。 9、第一任巡台湾巡抚,刘铭传 10、云梦泽为什么消失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三、简答题 1、《史记·河渠书》载:“抵蜀从故道,故道多坂,回远。今穿褒斜道,少坂,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舟漕。”这段文献记述哪几条越秦岭的古代道路?请写出这些道路的起点和终点。(10分) 2、请从地理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燕太子丹送荆轲到易水?(15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史记·刺客列传》 3、写出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的长江流域经济格局变化的原因与年代(15分) 4、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又置都督府以治之。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 ——《新唐书·地理志》 “因山川形便”指什么?有什么优劣?(10分)

(完整版)初中地理基础选择题

1.下列地理现象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A.极地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B.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C.四季变化 D.风雨阴晴的天气变化 2.20oW、160oE组成的经线圈是() A.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D.东西经度的分界44线 3.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的分别是() A.俄罗斯和巴西 B.澳大利亚和印度 C.巴西和澳大利亚 D.俄罗斯和印度 4.欧洲旅游胜地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观赏花卉与风车——西班牙 B.参观艾菲尔铁塔——伦敦 C.观看斗牛比赛——法国 D.参观水城威尼斯——意大利 5.以运河为分界线的大洲是() A.亚洲和欧洲 B.亚洲和北美洲 C.南美洲和南极洲 D.亚洲和非洲 6.下列叙述中,叙说天气的是() A.武汉冬冷夏热 B.北京风和日丽 C.昆明四季如春 D.新加坡终年高温多雨

7.我国东部地区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 A.大陆性气候 B.高山气候 C.地中海式气候 D.季风气候 8.下列几种搭配不能正确体现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是() A.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 B.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C.中国南方——平顶房屋 D.东南亚地区——高架屋 9.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的大洲是() A.非洲 B.亚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10.世界上石油资源分布最集中并且约占世界储量一半还多的地区是() A.中东地区 B.俄罗斯 C.墨西哥沿岸 D.英国北海 1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人种是()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12.有关台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台湾经济发展以“进口——加工——出口”为主 B.台湾岛上风景名胜有阿里山、日月潭 C.台湾岛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的省是广东省 D.台湾有东方甜岛的美誉

地理知识竞赛试题库

地理知识竞赛题库 1、五岳中的中岳是(B)泰山嵩山华山恒山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1863年建于:(D)东京纽约柏林伦敦 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哪一个?(B)四川省新疆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形成酸雨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二氧化硫) 没有热带的大洲是(欧洲) 2、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是(非洲) 我国四大特区中,盛产棉花小麦的是(新疆) 世界上生产玉米最多的国家是::美国 我国的“冰城”是指哪一城市?:哈尔滨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耀斑和黑子) 3、五岳中的中岳是(B)泰山嵩山华山恒山 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是:(C)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北美洲 世界上最靠北的首都是:(C)斯德哥尔摩莫斯科雷克亚未克哥本哈根 农历把每月初一叫做什么日?:朔日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 4、北京故宫中,皇帝即位、诞辰以及举行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重大国典的是( A )A、太和殿B、中和殿C、保和殿D、乾清宫 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我国的旅游资源是:(B )A、九寨沟B、武夷山C、武陵源D、苏州园林 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特产是:( D )A、瓷器、玉器和茶叶B、用瓷、黄酒和丝绸C、茶叶、玉器和中药D、瓷器、丝绸和茶叶 我国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四川) 流域面积,水能,流量均居非洲第一位的河流是(刚果河) 5、“楼以联传”以180字长联著称的是( A)A、云南昆明大观楼B、贵阳甲秀楼C、山西万荣飞云楼D、西安钟楼 我国现存最大型的,保存完整的城墙是( B )A、明南京城墙 B、西安城墙 C、平遥城墙D、丽江古城墙

我国长城修建史上的最后一次高潮是( D )A、唐代B、宋代C、清代D、明代 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是(非洲)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热力环流) 6、“以山为陵”是( C)陵墓的形式。A、周代B、秦汉C、唐代D、明代 被誉为世界桥梁工程中的首创,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敞肩桥是(A )A、苏州宝带桥B、安济桥C、泉州洛阳桥D、卢沟桥 古代有悬桥之称,既是我国年代最早的铁索桥,也是世界最早的铁索桥的是( D)A、卢沟桥B、安济桥C、程阳永济桥D、霁虹桥 热带鱼一般生活在::淡水中 苏伊士运河属于哪个国家?:埃及 7、中国最大的温泉区为( A )A、台北市北投温泉B、北京小汤山温泉C、西安骊山温泉D、鞍山汤岗子温泉 宋代陆游的诗作《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写的是( B )的风景。A、江苏省内B、浙江省内C、湖北省内D、安徽省内 中国古代皇宫庙宇主殿的屋顶中,等级最高的是(B )A、重檐歇山顶B、重檐庑殿顶C、硬山顶D、悬山顶 “山外青山楼外楼”在原诗《题临安邸》中的下句是::西湖歌舞几时休 中国最热的地方在哪里?:吐鲁番盆地 8、镜泊湖、长白山天池、云南滇池、从成因上分类,属于( B )A、咸水湖、火口湖、溶蚀湖B、火山堰塞湖、火口湖、构造湖C、风成湖、冰川湖、构造湖D、溶蚀湖、火山堰塞湖、冰川湖 从1980年起,每年举办国际风筝节的城市是( D )A、北京B、天津C、江苏南通D、山东潍坊 以下桥梁是我国著名的梁式石桥的是( B) A、苏州宝带桥B、泉州洛阳桥 C、北京卢沟桥 D、程阳永济桥

人文地理学期末试题

咸宁学院资环学院 2009年秋季学期 2008级地理教育本科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闭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人文地理学 2、城市化 3、综合国力 4、文化 5、国家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地理环境由无机的、有机的、社会的三个方面要素构成,分别受自然规律、生物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 2、李特尔被公认为近代人文地理学开山大师,拉采尔被视为政治地理学的开创人。() 3、白兰士的人地关系思想可概括为可能论或者或然论。() 4、文化决定论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思想。() 5、人地关系论就是人地关系各种理论、思想的汇总。() 6、按性能和作用我们可将光源划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 7、人口是一个综合概论,它包括了时间与空间、数量与质量、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 ) 8、自然资源的丰饶程度对国家安全及国家实力的影响愈显重要。() 9、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传统观念不是科学的环境观。() 10、生产力水平越高,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因素作用越强,自然因素作用弱。() 11、近60多年来,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基本未变。() 12、旅游地有等级之分,共分四级。() 13、政治地图有三个层面: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国内层面,其中国家层面是研究的重点。 ( ) 14、拉采尔的政治地理思想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15、领土的形状和大小对一国国力和国家安全有很大影响。()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54分) 1、简述文化隔膜机制。 2、马汉的“海权论”主要观点及该理论的影响。 3、中国目前国内旅游客流间流动规律。 4、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5、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6、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 7、简述人口迁移的形成机制。 8、简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中国地理选择题

中国地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北回归线穿过我国下列哪几个省级行政区: A、台粤闽云 B、台琼桂云 C、台粤桂云 D、闽粤贵云 2、我国少数民族中,壮族主要聚居在:A、宁B、桂C、滇D、粤 3、我国省级行政区中,邻省最多的省或区是: A、新疆 B、湖北 C、四川 D、内蒙古 4、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A、东北、华北、西北 B、东北、东南、西南 C、西北、西南、东南 D、东北、西北、西南 5、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中,纬度最高的是: A、韩国 B、菲律宾 C、俄罗斯 D、日本 6、我国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江苏 B、上海 C、四川 D、台湾 7、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共有()个:A、11 B、12 C、13 D、14 8、夏至日白昼最长的是:A、曾母暗沙B、海口C、漠河D、黑河 9、我国纬度最高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A、呼和浩特 B、乌鲁木齐 C、长春 D、哈尔滨 10、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汉族 B、壮族 C、回族 D、满族 11、下列民族与其喜爱的文化艺术或传统体育活动相符合的是: A、朝鲜族-跳手鼓舞 B、傣族-跳板 C、蒙古族-摔跤 D、维吾尔族-孔雀舞 12、我国的领海是指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海里的海域: A、15 B、12 C、120 D、6 13、我国陆上邻国中,下列哪个地区为最多: A、南亚 B、东南亚 C、西亚 D、东亚 14、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所环抱的是: A、黄海 B、琼州海峡 C、渤海 D、台湾海峡 15、下列哪个省级行政区邻国最多: A、新疆 B、内蒙古 C、西藏 D、云南 16、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是:A、长江B、淮河C、黄河D、海河 17、下列海域,海底全部为大陆架的是: A、渤海、东海 B、黄海、渤海 C、东海、南海 D、黄海、南海 18、横亘于高原和盆地之间的界山是: A、大兴安岭 B、昆仑山 C、太行山 D、天山 19、下列山脉中,既是地势第一、二阶梯界山,又是西北-东南走向的是: A、昆仑山 B、祁连山 C、横断山 D、太行山 20、五大连池和白头山天池都是由于()作用形成的: A、火山 B、地震 C、冰川 D、断裂 21、下列山脉与地形区相邻的一组是:A、昆仑山-内蒙古高原 B、秦岭-黄土高原 C、横断山-塔里木盆地 D、巫山-东北平原 22、下列有关地震、火山和泥石流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地震最早的国家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5A卷)

-3 山西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题(5A卷) 学年第学期 1.人文地理学: 2.政治地理学; 3.文化区: 4.传染扩散: 5.人口自然结构; 6.地理物象: 7.地理人种:&可持续发展;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10分。请在题后的括弧里填上正确答案的代号A或B 或C) 1、“地理学” (Geographe)这一需词是由下列哪一位古希腊学者首创的 A埃拉托色尼;B亚里士多徳:C希罗多徳() 2、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是: A麦金徳:B森普尔:C白兰士() 3、文化的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即: A书而文化、行为文化和心理文化; B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居住文化; C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4、我国饮食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属于: A迁移扩散:B接触扩散:C刺激扩散 5、“挑战和应战”、“逆境美徳”和''中庸之道”文明起源三原则是下列哪一位历史学家提出来的 A汤因比:B斯宾塞:C马克斯.韦伯() 6、2934年法国人口学家兰迪在《人口革命》一书中提岀人口转变理论,将法国的人口转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 A原始阶段、中间过渡阶段和现代阶段; B髙位静止阶段、低位静止阶段和减退阶段; C人口高增长阶段、过渡增长阶段和低增长阶段。() 7、根据普雷徳行为矩阵的基本理论,越接近矩阵的哪个位置所选择的工业区位便越接近最佳区位 A左下角:B右上角:C右下角() 题号—* 二三四五七八总分分数 评卷人 复查人 院系:城环学院专业:考试科目:人文地理学试卷号:A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20分) ¥琼a 的11

8、北美的制造业集中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该区被称为: A中大西洋工业区:B五大湖沿岸工业区:C北美工业带() 9、下列哪一组语言属于日耳曼语族 A英语、徳语、意大利语; B徳语、荷兰语、法语; C瑞典语、挪威语、丹麦语() 10、地划往往能反映该地区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历史状况,形成独特的地名景观。下列哪一组地名属于反映自然状况的地名景观 A临汾、蚌埠、三门峡:B王家坪、沁源、神池:C天津、辽宁、风陵渡() X、印度教可分为许多教派,其中视牛为圣神的属于哪个教派 A毗湿奴教派:B湿婆教派C性力教派() 12、16世纪,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影响下,岀现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称新教。下列哪一组国家为信奉新教的国家 A西、窗、意、法、爱:B英、徳、美、力[]、澳:C俄、罗、保、希、塞() 23、烧出聚落属于古代聚落的一种类型,在当前的世界上仍有存在,主要分布在: A热带季风区和热带沙漠区;B温带季风区和温带草原区: C热带雨林区、热带季风区和热带草原区() 24、某一国家的首都人口为510万人,居第二位的城市人口为170万人,该国首都的城市首位度为: A3; B : C 1/5 () 15、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多少美圆时,国民将普遍产生旅游动机 A 400美圆: B 800美圆: C 1000美圆() 26、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被称为: A政治地理现象;B政治地理单元:C政治地理结构() 27、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除环境感知和最大效益原则外,还有一个因素是什么 A性别及年龄:B旅游偏好;C职业及学历() 28、国家权力又称综合国力,它由八大要素组成。除领上空间、自然资源、人口规模、经济水平、军事力量、科学技术和国民士气七大要素外,还有一个要素是什么 A地理位置:B政府的质疑;C社会制度() 19、“心脏地带”学说是下列哪一位政治地理学家创立的 A斯皮克曼:B柯恩:C麦金徳() 20、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著名的研究报告发表后,才在世界范用内引起可持续发展的热潮。这一报告是谁撰写的 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B挪威首相布伦特夫人;C联合国环发大会() 三、填空题(每一个填空分,共20分。在答题纸上写上填空序号及相应的答案) 近代地理学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四欧,徳国地理学家(1)和(2)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一填充题(30分) 1,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有地理志的是(《汉书·地理志》)第一部有河渠志的是(史记) 2,(唐)李吉甫所撰( 元和郡县图志)和(宋)乐史所撰( 太平寰宇记),是我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3,东晋时都城( 建康),即今南京市,南宋时都城(临安),即今4,隋炀帝开大运河中,沟通黄河淮河的名,贯穿河北平原的称5,今西藏地区唐时称,元时属中央管辖 1.《水经注》的作者是朝的 2.《华阳国志》的作者是朝的 3.齐召南是朝人,他的地理学的代表作是 4.唐朝的东京指今,西京指今宋朝的东京指今,西京指今 5.明代的长城西起关,东迄关 6.自战国秦汉以来,我国北部蒙古高原上先后居统治地位的民族为匈奴、鲜卑、突厥、回鹘、蒙古7.北魏是( 鲜卑)族建立的

政权,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 8. 中国历史时期筑城思想在《周礼~考工记》有充分的体现9..根据《周礼》中国古代的都城一般都分为三重,皇城、宫城、京城二.填空题⒈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 灵渠(兴安运河) 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命史禄修建而成的岭南最早的人工运河。 ⒋夏王朝所统治的范围主要包括以国都为中心的的直接统治区和以方国为主干的地方政区单元。⒌东晋时期普遍实行的两种地方政区制度是侨州郡和实州郡⒎耧车最早出现于西汉朝。⒏水排是东汉时期的杜诗发明的,它是当时冶铁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⒐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曾派卫温和诸葛直到夷洲。⒑“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指的是元代松江府的纺织业。⒒明代长江三角洲一带的苏州和松江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⒓市舶司最早是在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测试题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图1为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区的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洋流属暖流 B.②处景观为荒漠 C.③处湿地为淡水沼泽 D.④处山顶有终年积雪 2.当太阳直射图中⑤所在纬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悉尼白昼将继续变长 B.雅典正值多雨季节 C.北京受亚洲低压影响 D.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共航行2.27万海里(1海里=1.852千米,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收集陨石5千多块。这次考察的行程相当于绕30度纬线多少圈?南极地区陨石丰富的原因是()A.2 圈多;降落的陨石比别的地区多 B.1 圈多;气候寒冷,陨石容易保存 C.2 圈多;磁场强、能吸引更多陨石 D.1 圈多;降落的陨石比别的地区大 图2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回答。 4. 两国的临海分别是() A. 红海、亚丁湾 B. 安达曼海、泰国湾 C. 地中海、波斯湾 D.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5. ②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A. 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 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 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 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6.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我国沿海。6月下旬经马尔代夫附近海域、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该油轮()A.先顺水航行,后逆水航行 B.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侧 C.可以不经过吉隆坡西南海域 D.航行期间,雨少晴多 7.起源于西亚地区的世界性宗教包括() A.基督教、佛教 B.基督教、伊斯兰教 C.伊斯兰教、佛教 D.印度教、伊斯兰教 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建成。据此回答8~9题。 8.从黄河站往正南方,将到达() 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B.西伯利亚 C.阿拉斯加 D.大不列颠岛 9.黄河站至北极点的距离约为() A.600千米 B.900千米 C.1200千米 D.1500千米 读上图沿南北半球分界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0 题。 10.a、b两地的陆地自然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因为() A.a受暖洋流的影响,b受寒流的影响 B.a地位盆地地形,b地为高原地形 C.a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少,b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D.a受赤道低压的影响,b 终年受信风的控制 某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这里有阳光灿烂的海滩、五彩缤纷的珊瑚、独特众多的珍禽异兽……。据此回答11题。 11.该国最可能是() A.印度 B.英国 C.南非 D.澳大利亚 12.从自然条件考虑,图7中的甲、乙、丙、丁四地,可借鉴该国农业发展经验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