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的原则

实验设计的原则
实验设计的原则

山西省实验中学教学过程设计

1、实验设计的原则

(1)对照性原则:

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差异,只有通过对照才能验证我们的推论,因此,在实验设计中,一般都要设置对照组。

设置对照的目的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为了说明问题,验证推论;

另一种是为了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通过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以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

设置对照组有3种方法:

① 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或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

实验处理因素;如要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则对照组动物不做任何处理,让其自然生长,而对照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制剂或甲状腺抑制剂,以观察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② 自身对照:指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在同一实验对象上进行。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

原实验中,对照组即正常的洋葱表皮细胞和实验组即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细胞是同一组细胞,是典型的自身对照实验。

③ 相互对照: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相互为对照。如“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

化效率”实验中,分别用过氧化氢酶和Fe3+去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进行相互对照,以得出酶的高效性结论等。

通常采用空白对照的原则:即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但是要注意,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实际上对对照组也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素而已。如探索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中,实验组不给光照,对照组给予光照,其他的如空气、水分、温度都要适宜且相同。

(2)随机性原则:

实验设计中的随机性原则是指被研究的样本是从总体中任意抽取的。这样做是由于:①可以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使显著性测验有意义;②平衡各种条件,避免实验结果中的偏差。

(3)平行重复原则:

平行重复原则,即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这是具有科学性的标志。如果重复实验结果不一样,则不能得出结论,只能是偶然的结果。

(4)单因子变量原则:

单因子变量原则上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只能有一项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做到前后一致。

例如:在验证酶是催化剂的实验中,A试管加入淀粉酶,在对照试管(B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清水;观察温度对酶的影响时,各组其他条件一样,只有温度不同。观察pH对酶的影响时,各试管只能是pH不同,其他如温度、酶、反应物的量等必须相同。

(5)平衡和消除额外变量原则:

例如:BTB溶液在中性条件下呈绿色,酸性条件下呈黄色,碱性条件下呈蓝色。现有水草、试管、绿色BTB溶液、黑纸等实验材料和用具,试设计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6)科学性原则:

例如:以CO2为指标,设计并测定植物呼吸速率的实验

①为什么要遮光?消除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对实验的干扰。

②Ca(OH)2溶液的应用:前者是检验空气中CO2是否完全被NaOH吸收;后者是检验植物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并可对生成物作干燥处理后进行定量分析。

(7)可行性原则:

设计步骤简单方便,材料易获取,条件易控制,又能说明问题。例如:验证酶专一性的实验中,用唾液淀粉酶(或商店售的淀粉酶),而不用胰淀粉酶或肠淀粉酶(不易获得)

(8)要注意实验材料的理化特性:

实验材料选择不当,将直接干扰实验结果。例如: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可选用淀粉做实验材料,因高温和低温对淀粉这种实验材料影响较小,而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较大,所以该实验可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如果该为H2O2做实验材料,则温度对其分解影响很大,温度变化既可直接干扰实验结果,也可通过酶影响实验结果。

(9)实验设计应注意严整性:

设计对照实验要便于实验前后对比或组间对比,得出明确可信的结论。

例如:在“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的实验中,需作两次对照才能得出确切结论:第一次:现象:A不凝固,B凝固

原因:A中草酸钙溶液能与血液中的Ca2+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

初步结论:A管血液不凝固是由于血液中缺Ca2+

第二次:在A、B两试管中加等量的CaCl2溶液

现象:A凝固,B凝固

原因:加入了Ca2+

确切结论:血液凝固必须有Ca2+参加。

2、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了解题目要求:看清题意是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还是分析实验结果。

(2)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明确实验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原理。

(3)确定实验思路:就是根据原理对实验做出假设,并对可能产生的现象做出预测,并充分利用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

(4)设计实验步骤: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要思考题目中所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分别起什么作用?怎样运用?并且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题目中给出的实验试剂和材料一般应充分利用;二是除非题目条件允许,否则不能自己随意增加实验试剂和材料。

(5)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在实验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如实、准确地记录下来。除了用文字进行记录外,还可以用数据或符号进行记录。

(6)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归纳出一般概括性判断,并用文字、图表、绘图等方法作一个简明的总结。

3.变量的有关术语:

实验变量(也叫自变量)、反应变量(也叫因变量)、无关变量(也叫控制变量)、额外变量(也叫干扰变量),合计八个术语,很混乱,不易区分,难于理顺它们的关系,难于记忆。现在内容分开整理如下:

(1)实验自变量要控制,单因子变量要遵循,反应因变量是结果,实验目的求因证果,复杂的关系要简单,实验的结果要准确。

说明:前两句话说明的实验变量(也叫自变量)和反应变量(也叫因变量)的关系,是实验设计中的一对主要变量。后两句话讲的是意义,即根据单因子变量原则,控制好实验变量,出现实验对照,将复杂的实验简单化,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反应变量出现。

(2)无关控制变量要平衡,额外干扰变量要消除,不然干扰反应因变量,实验误差尽量要消除,实验结果尽量要精确。

说明:前两句话说明无关变量(也叫控制变量)和额外变量(也叫干扰变量)的关系,是实验设计中的一对重要变量。后两句话讲的是意义,即为了不干扰反应变量,不干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就要消除实验误差,那就要求平衡无关变量(也叫控制变量),就可以消除额外变量(也叫干扰变量)。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017·全国Ⅰ,2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①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②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③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④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⑤) 审题关键 信息①:病毒营寄生生活,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核酸是DNA或RNA,只含有二者中的一种,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如下: 信息②:强调了碱基,二者碱基的区别:DNA特有T,RNA特有U。 信息③: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替代某化合物中的特殊元素,来追踪该化合物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回忆相关内容: 信息④:联想T2噬菌体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和病毒的寄生特点,标记病毒需要先用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培养基培养宿主细胞,再让病毒去侵染标记的细胞,子代病毒就会被标记。 信息⑤:甲、乙两组要形成对比,结合信息①、②、③、④可判断出,应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DNA成分中的T和RNA成分中的U。 参考答案 (1)实验思路 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错解例析 错例: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和胸腺嘧啶的培养基培养病毒。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错因分析:没有分成甲、乙两组,而是用同时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和胸腺嘧啶的培养基来培养,不能形成对照。病毒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这样设计不科学。 实验设计遵循的四大基本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即除自变量(实验变量)以外,应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如生物材料相同(大小、生理状况、年龄、性别等)、实验器具相同(型号、洁净程度等)、实验试剂相同(用量、浓度、使用方法等)和条件相同(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振荡等)。 2.对照原则:应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变量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以便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3.平行重复原则:在实验设计中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必须对所做实验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以获得多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科学性原则:在设计实验时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即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研究的材料和实验方法的选择要恰当,整个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实验原理、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 1.已知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请你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设计一个验证唾液中含有蛋白质的实验,要求写出(1)基本的实验步骤,(2)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材料用具: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蛋清稀释液(含有丰富蛋白质)、水、小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和滴瓶、镊子、脱脂棉。 答案(1)步骤: ①用清水漱口后取适量唾液到小烧杯中,备用; ②取2 mL蛋清稀释液和2 mL唾液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中; ③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振荡后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振荡均匀后静置; ④观察并对照两支试管的颜色。 (2)预期结果和结论:甲、乙两支试管都呈现紫色,说明唾液中含有蛋白质。 解析要验证唾液中含有蛋白质,可采取设置对照实验的方法。取两支相同的试管,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唾液,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蛋清稀释液作为对照,经过相同的处理后,根据

实验设计的要素与原则

实验设计的要素与原则

第一节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个良好的科学实验设计是顺利进行科学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的前提,同时也是或得预期结果的重要保证。一个完善的统计学研究设计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和试验效应。例如,研究某降压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其中高血压患者即为受试对象,这种降压药为处理因素,血压的变化便是试验效应。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之前,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如何选择这三个要素,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此,任何实验研究在设计时,必须明确这三个要素。 一、受试对象 受试对象是处理因素作用的客体,应该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受试对象的选择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l、一般医学科研——常用动物、离体标本或人体内取得的某些样本作为受试对象;2、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一般用动物作为受试对象;3.新药的临床试验阶段——一般用人作为受试对象。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分为4期,在1期临床试验阶段,通常用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而在其他各期临床试验阶段,常用患特定疾病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选择什么样的患者,应有严格的规定。 选择受试对象应有明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首先,受试对象应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处理因素敏感;二是反应必须稳定。其次是为是研究结果普遍性和推广价值,需保证受试对象的同质性和代表性。

二、处理因素 处理因素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而施加的特定的实验因素,例如给予的某种降压药。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很多,就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对众多的因素做全面分析,必要时做一些预实验,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实验因素,哪些是非重要的实验因素,以便选用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妥善安排这些因素。水平选取的过于密集,实验次数就会增多,许多相邻的水平对结果的影响十分接近,不仅不利于研究目的的实现,而且将会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反之,该因素的不同水平对结果的影响规律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易于得出错误的结论。除此以外,处理因素应当标准化,在实验过程中同一处理组的处理因素应始终保持不变,包括处理因素的施加方法、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应进行必要的预实验或借助他人的经验,选取较为合适的若干个水平,如药物的种类、处理方法的种类等。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选取质最因素的水平,千万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盲目选取。 三、实验效应 实验效应是反映在处理因素的作用下,受试对象的反应或结局,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来体现。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客观指标。对一些半客观(如读取病理切片或X片上所获得的结果)或主观指标(如给某些定性实验结果人为打分或赋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与四原则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与四原则 众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那么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才称得上是完善的呢? 完善的设计方案需具备六个条件 一般来说,应具备以下条件:人力、物力和时间满足设计要求;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均符合专业和统计学要求;重要的实验因素和观测指标没有遗漏,并做了合理安排;重要的非实验因素(包括可能产生的各种偏性)都得到了很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已考虑在内,并有相应的对策和严格的质量控抗对操作方法、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均有一套规范的规定和正确的方法。而其中准确把握统计研究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无疑是其设计方案科学严谨的象征。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 实验设计三要素应着重考虑: 一、受试对象的种类问题。这里面包含以下几种情形:l、一般医学科研——常用动物、离体标本或人体内取得的某些样本作为受试对象;2、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一般用动物作为受试对象;3.新药的临床试验阶段——一般用人作为受试对象。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分为4期,在1期临床试验阶段,通常用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而在其他各期临床试验阶段,常用患特定疾病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选择什么样的患者,应有严格的规定。 二、实验因素。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很多,就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对众多的因素做全面分析,必要时做一些预实验,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实验因素,哪些是重要的非重要的实验因素,以便选用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妥善安排这些因素。水平选取的过于密集,实验次数就会增多,许多相邻的水平对结果的影响十分接近,不仅不利于研究目的的实现,而且将会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反之,该因素的不同水平对结果的影响规律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易于得出错误的结论。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应进行必要的预实验或借助他人的经验,选取较为合适的若干个水平。所谓质量因素,就是因素水平的取值是定性的,如药物的种类、处理方法的种类等。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选取质最因素的水平,千万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盲目选取。 三、实验效应。实验效应是反映实验因素作用强弱的标志,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来体现。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客观指标。对一些半客观(如读取病理切片或X片上所获得的结果)或主观指标(如给某些定性实验结果人为打分或赋值),一定要事先规定读取数值的严格标准,必要时还应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 实验设计的“四原则” 实验设计四原则的实施主要包括:

实验设计的意义、原则与基本内容

实验设计的意义、原则与基本内容[关键词] 健康网讯: 一、实验设计的意义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内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容。在医学科研工作中,无论实验室研究、临床疗效观察或现场调查,在制订研究计划时,都应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条例,结合统计学的要求,针对实验的全过程,认真考虑实验设计问题。一个周密而完善的实验设计,能合理地安排各种实验因素,严格地控制实验误差,从而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最大限度地获得丰富而可靠的资料。反之,如果实验设计存在着缺点,就可能造成不应有的浪费,且足以减损研究结果的价值。总之,实验设计是实验过程的依据,是实验数据处理的前提,也是提高科研成果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二、实验设计的原则实验设计有属于专业方面的,有属于统计方面的。从统计方面说,主要应当考虑对照、重复、随机化等问题,这就是所谓实验设计的三原则。其具体内容我们将在第二、三、四节介绍。三、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一)拟定相互比较的处理所谓处理,指的是在实验研究中欲施加给受试对象的某些因素。如营养实验的各种饲料,治疗某病的几种疗法或药物,药理研究中某药的各种剂量等。在实验的全过程中,处理因素要始终如一保持不变,按一个标准进行实验。如果实验的处理因素是药物,那么药物的成份、含量、出厂批号等必须保持不变。如果实验的处理因素是手术,那么就不能开始时不熟练,而应该在实验之前使熟练程度稳定一致。(二)确定实验对象及数量这里指的是实验所用的动物或活体组织标本等。在实验设计中,要根据实验观察的目的与内容,明确规定采用什么样的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中的每个实验单位必须具备的条件与要求,以保证受试对象的一致性。实验对象需要有一定的数量,例数不能太少,也不宜过多。如何估计例数,详见第四节。(三)确定将各实验单位分配到各种处理中去的原则这主要是随机分配或随机化问题。第三节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随机分组方法。(四)拟定观察项目和登记表要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选择对说明实验结论最有意义,并具有一定特异性、灵敏性、客观性的观察项目。必要的项目不可遗漏,数据资料应当完整无缺;而无关紧要的项目就不必设立,以免耗费人力物力,拖延整个实验的时间,尔后,要按照观察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与顺序,编制成便于填写和统计的登记表,以便随时记录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资料。同一项目的度量衡单位必须统一符号(如+、++、+++等),应有明确的定义。(五)拟定对资料整理分析的预案这就是对将获得的数据资料准备如何进行整理?要计算哪些统计指标?用什么统计分析方法?事先必须有个初步的设想。例如对计数资料,是计算率还是百分比?若计算率,分子是什么?分母是什么?各组同一项目的某个率或百分比如何进行比较?又如对计量资料,是计算算术均数、几何均数还是中位数?同一项目各均数间应采用什么方法作比较?切忌实验设计时不认真考虑,实验过后拿数字去找统计方法。

试验设计复习重点答案

问答题 1.什么是实验设计,试验设计的类型有哪些,实验设计的三要素是什么,实验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实验设计也称为试验设计,就是对实验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以达到最好的实验效果。 类型:1、演示实验;2、验证实验;3、比较实验;4、优化实验;5、探索实验。 “三要素”:实验单元、实验因素、实验效应。 原则:重复原则、随机化原则、局部控制原则、对照原则、平衡原则、弹性原则、最经济原则。 2.什么是比较实验,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比较实验及其方法,比较实验的结果分析方法有哪几种? 比较实验一般是通过大量的实验而得出理想的结果,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 比较两个处理之间的水平比较用t检验,多个处理之间的水平对比用方差分析。 比较实验的结果分析一般可以使用u检验、t检验、f检验。 3.什么是正交实验,解释L9(34) 。解释U9(95) 正交实验设计就是使用正交表来安排实验的方法。 L9(34)表示正交表要进行9次实验,每次实验有4个因素,每个因素有3个水平数。 U9(95)表示均匀设计表要进行9次实验,每次实验有6个因素,每个因素有9个水平数。 4.多因素实验优化实验方法有哪些?请解释,如何筛选实验因素以简化实验 正交设计、均匀设计、稳健性设计、可靠性设计、析因设计。 实验因素的数目要适中、实验因素的水平范围应该尽可能大、实验指标要计量。 5.比较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的异同点?两者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相同点: 两种实验设计都可以考察多个实验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两者均可以通过较少的实验次数来考察各因素的主效应及部分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在与特定实验对应的实验设计安排表(正交表或均匀表)选择合适且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观测指标测定结果稳定性较好的情况下,两种实验设计均可以不做独立重复实验。 不同点: a、所需实验次数不同。在相同的条件下,均匀设计所需的实验次数较正交设计少。 b、作用和角色不同。均匀设计更适合于具有多水平的多因素的筛选实验。 c、统计分析方法不同。正交设计定量资料可采用与其设计相应的定量资料方差分析来处理,而均匀设 计定量资料则需要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来处理。 适用条件: 正交设计是根据正交性准则来挑选代表点,使点能反映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和实验指标的关系。具有均匀分散性和整齐可比性。只能用于实验因素比较少的实验,以最少的实验次数找出实验因素水平的最佳搭配。并且正交表可以允许空白列,同时正交表唯一。 均匀设计使用均匀设计表,均匀表不唯一。可以接受较多的实验因素,选择的实验点具有代表性。为保持整齐可比性,需要进行的实验次数比较多。是考虑实验点在实验范围内的均匀分散性而去掉整齐可比性的实验设计方法。当因素数目较多时所需要的实验次数不多。 6.实验设计的随机化与均匀性是否矛盾。 不矛盾。 所谓实验设计的随机化,是指试验材料的分配和试验的各个试验进行的次序,都是随机地确定的。 随机化的原则是为了所做的部分实验具有代表性,把实验进行适当的随机化亦有助于“均匀”可能出现的外来因素的效应。均匀性是把随机化和区组原则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保护实验点的代表性。 7.比较实验的假设检验,容易发生的两类错误是指什么错误? 两类错误在假设检验中由于做出判定的依据是一个样本当实际上H0为真实仍可能做出拒绝H0的判断这种错误称为弃真错误;又当H0实际上不真时我们也有可能接受H0这类错误称为取伪错误。

试验设计习题及答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设计与分析复习题】员海燕版 一、名词解释(15分) 1.重复:一个条件值的每一个实现。或因素某水平值的多次实现。 2.因素:试验中要考虑的可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的条件。常用大写字母表示。 3.水平:因素所处的不同状态或数值。 4.处理:试验中各个因素的每一水平所形成的组合 5.响应:试验的结果称为响应; 响应函数:试验指标与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模型 ε+=),,(1n x x f y Λ表示,其中 ),,(1n x x f y Λ=是因素的值n x x ,,1Λ的函数,称为响应函数。 6.正交表:是根据均衡分散的思想,运用组合数学理论在拉丁方和正交拉丁方的基础上构造的一种表格。 7.试验指标:衡量试验结果好坏的指标 8.随机误差:在试验中总存在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它们的综合作用称为~ 9.交互作用:一般地说,如果一个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与另一个因素所取的水平有关,就称这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 10.试验设计:是研究如何合理地安排试验,取得数据,然后进行综合的科学分析,从而达到尽快获得最优方案的目的。 11.试验单元:在试验中能施以不同处理的材料单元。 12.拉丁方格:用拉丁字母排列起来的方格,要求每个字母不论在方格的行内还是列内都只出现一次。 13.综合平衡法:先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找出其较优生产条件,然后将各项指标的较优生产条件综合平衡,找出兼顾各项指标都尽可能好的生产条件的方法。 14.综合评分法:是用评分的方法,将多个指标综合成单一的指标---得分,用每次试验的得分来代表试验的结果,用各号试验的分数作为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 15.信噪比: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 16.并列法:是由相同水平正交表构造水平数不同的正交表的一种方法。 17.拟水平法:是对水平数较少的因素虚拟一些水平使之能排在正交表的多水平列上 的一种方法。 18.直和法:是先把一部分因素和水平放在第一张正交表上进行试验,如果试验结果 达不到要求,再利用第一阶段试验结果提供的信息,在第二张正交表上安排下一 阶段的试验,最后再对两张正交表上的结果进行统一分析的方法。 19.直积法: 在某些试验设计中,试验因素常可分为几类,为了考察其中某两类因素 间的交互作用,常采用的把两类因素所用的两张正交表垂直叠在一起进行设计和 分析的一种方法。 20.稳健设计:为了减少质量波动,寻找使得质量波动达到最小的可控因素的水平组合 二、简答题(10分) 1.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一是重复,即一个条件值的每一个实现。作用是提高估计和检验的精度 二是随机化,是通过试验材料的随机分配及试验顺序的随机决定来实现的 三是区组化,也就是局部控制。 2.试验设计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1明确试验目的 2选择试验的指标,因素,水平 3设计试验方案 4实施试验 5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 3.试验设计的相关分析有哪几种? 一是相关系数,即用数理统计中的两个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来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是等级相关,是把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的具体体现用等级次序排序,再测定标志等级和标志等级相关程度的一种方法。有斯皮尔曼等级差相关系数和肯德尔一致相关系数) 4.为什么要进行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可检验有关因素对指标的影响是否显著,从而可确定要进行试验的因素; 另外,方差分析的观点认为,只需对显著因素选水平就行了,不显著的因素原则上可在试验范围内取任一水平,或由其它指标确定。 5.均匀设计表与正交表,拉丁方设计的关系 6.产品的三次设计是什么? 产品的三次设计是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 三、(15分) 1.写出所有3阶拉丁方格,并指出其中的标准拉丁方格和正交拉丁方格

设计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

设计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 许红星江苏省海门市包场中学(226151) 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近年高考的热点。对照实验的设计是实验设计的常见题型。本文就对照实验的设计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供参考。 1对照常用的方法 a. 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如“证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幼小动物的发 育”的实验中,可用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蝌蚪,另一组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 b.条件对照虽然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但 这种处理是有对照意义的。如“证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的实验中,可用甲状腺抑制剂饲喂蝌蚪,这就是作为条件对照的。 c.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有的是同一研究对象在实验 前后对照,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有的是在同一研究对象的不同部位进行对照,如利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无绿色)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d.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如“证明温度对酶活性的 影响”的实验中,用不同的温度分别处理得出结论是作为相互对照的。 2对照实验设计的技巧 a.明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探索哪方面的生物学规律,从而预 期实验结果。如“证明猪肝中含有大量的过氧化氢酶”时,若设计为: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H218O2、H2O2各2ml,再加入猪肝研磨液各1ml,检测产生的氧气情况。显然这是在证明产生的氧气是来自于过氧化氢中的氧,偏离目的,又无实际意义。 b.弄清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的根据和思路。如已知淀粉遇碘显蓝色,蛋白 质遇碘显黄色,现有浆糊、蛋清液、唾液、碘液等材料,设计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验证酶的专一性可利用淀粉酶只催化淀粉水解,不催化蛋白质水解来证明,也可利用淀粉酶、蛋白酶去作用淀粉或蛋白质来证明。根据题给条件,此题是利用前一种原理来设计实验。若设计为:先取试管2个,往其中各注入2ml浆糊,再分别加入淀粉酶、蛋清液各2ml,……。这是由于不理解实验原理导致的。 c.合理选取材料选取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相似性、可重复性和一致性;使用 性和可控性;易行性和经济性;可靠性。如“证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的实验中,首先要选择幼体,而且能体现出发育的,则首选材料为蝌蚪,而不选小鼠、小狗等,而且对照组和实验组使用的蝌蚪最好是同时孵化出的、大小相似的同种蝌蚪。另外若题中已给出材料,注意不要更换。如已知未萌发的种

实验设计的统计学基本原则

第十一章实验设计的统计学基本原则 实验(Experiment):指由研究者主动地决定给予部分实验对象某种处理,给予另部分对象某种对照处理的研究设计形式,这种处理的分配常常是随机的。 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是通过良好地计划对象的选择、处理因素的分配、结果指标的测量和资料分析来保证比较组间对象和实验条件是均衡的,实验结果有较好的可比性,并且较好地控制误差以能用较小的样本获取可靠的结论。 一.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和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treatment):根据研究目的,对受试对象施加的某种措施,称为处理因素。 注意:①抓住主要因素。 ②控制混杂因素(“非处理因素”在各组中应尽可能相同)。 ③标准化(处理因素应该标准化,即研究过程中处理应该自始至

终保持一致,不能因任何原因中途改变。) 2.受试对象(subject):动物——种类,品系,窝别 人——诊断,依从性 注意受试对象的同质性(homogeneity) 3.实验效应(effect): 指标选择:有效,客观,灵敏,精确。(头痛,发烧) 指标观察:对人的观察应注意避免偏性,提倡盲法。 主观指标的量化:如划记评分。 完全不满意完全满意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实验研究的分类:根据实验的对象不同,实验分成三类。 1. 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 2.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3. 现场干预试验(Intervention trial) 三.实验中的变异及其来源: 在实验中,由于实验对象自身特点、实验条件的变化和实验结果测量的不确定性造成实验结果与真值的差别称实验误差,根据统计分析上的处理不同,实验误差分成两类: 1. 随机误差:由大量、微小的、偶然的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的不易控制的误差称随机误差。如在实验中,温度、湿度、风向、振动、试剂、仪器、操作员等都可能造成结果的偏差。 随机变异是没有倾向性的,在大量观察条件下,随机误差的分布呈标准N。随机误差的规律可以用统计方法分析。 正态分布()1,0 2.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由于在对象选择、处理因素分配的不随机、测量结果的不准确造成实验结果有倾向性地偏离真值称系统误差,或称偏倚

pcr实验室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建设要求

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是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实验的常规方法,PCR实验室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各个领域,例如:艾滋病检测,乙型肝炎,禽疫病,癌基因的检测和诊断,DNA指纹,个体识别,亲子鉴定及法医物证等等,今天为大家进行详解。 一.PCR实验室布局 PCR实验室原则上为试剂准备区,样品制备区,扩增区和扩增产物分析区四个单独的工作区域,并设有专用走廊,各工作区域应设缓冲间,工作区与缓冲间宜安装连锁装置。不同功能的工作区应是分隔独立的,各工作区有明显的标志,不能直通,如果紧密连接,需安装物品传递窗。前两区为扩增前区,后两区为扩增后区,即从:试剂准备区——样品制备区——PCR扩增室——产物分析室,不得逆向流动。实验室的气流也应从扩增前区流向扩增后区,不得逆向流动。各工作区顶部应该安装紫外灯,紫外灯波长为254mm,每20㎡一支40W的紫外灯。

二.实验室各区功能及主要设备 1. 试剂准备区:主要进行试剂的制备,分装和主反应混合液的制备。试剂盒用于样品制作的材料应直接运送至该区域。试剂原材料必须贮存在本区内,并在本区内制备成所需的试剂。本区主要设备有天平,冰箱,离心机,加样器,振荡器等。对于气流压力的控制,本区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一般为+10Pa。 2. 样品制备区:主要进行样品的保存,核酸提取,贮存及其加入至扩增反应管和测定DNA的合成。本区主要设备有冰箱,生物安全柜,离心机,加样器,振荡器等。本区的压力梯度要求为:相对于邻近区域为正压,以避免从邻近区进入本区的气溶胶污染,一般为+10Pa。 3. 扩增区:主要进行DNA扩增。此外,已制备的DNA模板(来自样品制备区)的加入和主反应混合液(来自试剂准备区)制备成反应混合液等也可在本区内进行。本区主要设备有:扩增仪,冰箱,离

学生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

学生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 学生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 为确保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必须遵循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对照原则、随机原则和重复原则。 一、对照(control) 生理科学实验中常有若干个影响因素并存,为了确保某一个或少数因素的作用,常要设置对照。设置对照是为了使观察指标通过对比发现其特异变化,各组之间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非处理因素尽量保持相同,从而根据处理与不处理之间的差异,了解处理因素带来的特殊效应。通常实验应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一样,选择同一种属和体重相近、性别相同的动物,在同一实验环境下进行实验,仅仅是不给特殊的实验处理,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非处理因素完全相同,两者对比可排除非处理因素带来的误差。对照有多种形式:①空白对照:又称正常对照,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例如观察某降压药的作用时,实验组动物服用降压药,对照组动物不服用药物。②自身对照:对照组与实验组均在同一动物上进行,例如同一动物用药前后血压的比较。③组间对照:几个实验组之间相互对照,例如用几种药物治疗同一疾病,比较几种药物的疗效。④标准对照:将实验结果与标准值或正常值进行比较。学生实验最常采用的是自身对照。 二、随机(randomization) 随机是指实验对象的实验顺序和分组进行随机处理。例如在同一实验中,先后观察几种药物的作用时,则几种药物施加顺序的机会应是相等的。将实验对象分配至实验组或对照组时,也应是随机的。随机化的作用是:①尽量使抽取的样本能够代表总体,减少抽样误差,从而提高精密度(precision)。②排除造成系统误差的主、客观因素,减少系统误差(如条件误差、人员误差、估计误差、顺序误差等),从而提高准确度(accuracy)。由于精密度与准确度的提高,因而使实验研究的可信度提高,如果动物分组不是随机进行,把营养好、体健的雄性动物均放在实验组,而把营养差、体弱的雌性动物放在对照组,药物实验获得的阳性结果不能真正的反映药物的疗效,很可能是动物营养、体格、雌雄差异所致。 三、重复(replication) 由于实验动物的个体差异等原因,一次实验结果往往不够确实可靠,需要多次重复实验方能获得可靠的结果。可靠的实验结果应经得起自己或别人的重复验证,不能重复的实验数据和研究结果是毫无价值的。因此,重复是保证科研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措施。重复有两个重要作用:①保证实验的再现性。实验需要重复的次数(重复数),即实验样本的大小必须适当,太少无代表性,太多造成浪费。确定样本数的办法是根据样本大小不同按统计学公式计算或查统计学简表确定。一般来说,计量资料的样本数每组不少于5例,以10~20例为好。

实验必须遵循的三大基本原则

实验必须遵循的三大基本原则: (1)设置对照原则:在实验设计中,为排除无关条件的干扰,常常要设立对照实验。通过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以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常见对照方法主要有: ①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如:在研究甲状腺激素促进蝌蚪发育实验中,先取等量的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分为两组放入容积相同的两个玻璃缸,加入等量的自然水和蝌蚪饲料;一组加入甲状腺激素,另一组不加任何药品,就是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实验因素。如:在上述空白对照的举例中,如果取等量的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分为三组(编号甲、乙、丙)放入容积相同的三个玻璃缸,加入等量的自然清水和蝌蚪饲料;甲组加入甲状腺激素,乙组加入甲硫咪唑(甲状腺抑制剂),是条件对照,丙组不加任何药品,是空白对照。 ③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例如:验证植物根对矿质离子有选择吸收的特性,可把蕃茄和水稻分别培养在成分相同的培养液中,过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矿质元素离子浓度的变化,就会发现蕃茄吸收Ca多,吸收Si少;而水稻吸收Si 多,吸收Ca少。以上就是两个实验组的相互对照。 ④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如:要研究植物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背重力性,可把某一植株横放于培养基上,让其自然生长,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观察到根向重力生长,茎背重力生长。这里,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个体上进行,属于自身对照。 (2)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它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只能改变反应的温度,其它如pH、酶浓度等因素就要完全相同且适宜。 (3)平行重复原则:对所做的实验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不能只进行1-2次便轻易得出结论。需要选择的实验材料的样本数(如植株的数目、种子的粒数、实验动物

临床试验设计原则

临床试验设计原则 设置对照,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和盲法是临床试验设计的三项原则。 一、设置对照 有比较才能鉴别。某种治疗措施只有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才能了解其优劣。因而,设置对照是科学地评价一项治疗措施必不可少的。 (一)设置对照的意义 1.科学地评定药物疗效临床医学虽较前有了长足的进展,目前依然有不少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自然史不能预测,而判断某一患者的预后尤为困难。临床医生正是运用疾病自然史和预后来评价疗效的。如在某些急性自限性疾病,像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等,患者即使不治疗也可因其自然转归,症状可消失而自愈。在慢性非自限性疾病时,其自然史也会出现缓解、复发、缓解和活动的交替过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在用药物治疗该病时,若未设对照组,则极易将疾病的缓解误认为是药物的疗效。 2.排除非研究因素对疗效的影响临床试验中,除研究因素外,研究对象所具备的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程、严重程度和治疗经历等均可影响疗效。研究人员欲排除上述各种非研究因素对疗效的影响,进而确定研究因素的真实疗效,只有设置对照才能做到。 3.确定治疗的毒副反应的可靠方法药物临床试验中,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是常见的。临床医师应能正确地判断上述的反应是疾病本身的表现,还是药物的毒副作用,这只有与对照组比较才能做到。国外学者曾开展一项研究以观察安妥明、烟酰胺等降脂药对冠心病患者长期疗效。服药过程中一部分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可是研究人员仅根据上述资料无法判断异常症状是疾病的自然现象,还是药物的副作用,因未同时设置对照。设置后则发现服上述两种降脂药组与对照药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33.3%、32.7%和28.2%。经统计学处理显示前两种药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对照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然,只有设置对照组才能确定降脂药的副作用。因此,未设对照的临床试验报告的毒副作用,我胶有理由对其待怀疑态度。 (二)对照的类型 临床上常用对照类型如下:

实验设计的原则

山西省实验中学教学过程设计1、实验设计的原则 (1)对照性原则: 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差异,只有通过对照才能验证我们的推论,因此,在实验设计中,一般都要设置对照组。 设置对照的目的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为了说明问题,验证推论; 另一种是为了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通过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以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 设置对照组有3种方法: 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或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如要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则对照组动物不做任何处理,

让其自然生长,而对照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制剂或甲状腺抑制剂,以观察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自身对照:指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在同一实验对象上进行。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照组即正常的洋葱表皮细胞和实验组即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细胞是同一组细胞,是典型的自身对照实验。 相互对照: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相互为对照。如“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实验中,分别用过氧化氢酶和Fe3+去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进行相互对照,以得出酶的高效性结论等。 通常采用空白对照的原则:即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但是要注意,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实际上对对照组也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素而已。如探索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中,实验组不给光照,对照组给予光照,其他的如空气、水分、温度都要适宜且相同。 (2)随机性原则: 实验设计中的随机性原则是指被研究的样本是从总体中任意抽取的。这样做是由于:①可以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使显着性测验有意义;②平衡各种条件,避免实验结果中的偏差。 (3)平行重复原则: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 众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那么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才称得上是完善的呢? 一般来说,完善的设计方案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实验所需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均符合专业和统计学要求,对实验数… 众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那么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才称得上是完善的呢? 一般来说,完善的设计方案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实验所需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均符合专业和统计学要求,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有一套规范的规定和正确的方法。而其中准确把握统计研究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是科学实验设计的核心。 一、实验设计的“三要素” 1) 实验对象。实验所用的材料即为实验对象。如用小鼠做实验,小鼠就是本次实验的实验对象,或称为受试对象。实验对象选择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实施的难度,以及别人对实验新颖性和创新性的评价。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中所需实验材料的总数称为样本含量。最好根据特定的设计类型估计出较合适的样本含量。样本过大或过小都有弊端。 2) 实验因素。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都称为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影响因素有客观与主观,主要与次要因素之分。研究者希望通过研究设计进行有计划的安排,从而能够科学地考察其作用大小的因素称为实验因素(如药物的种类、剂量、浓度、作用时间等);对评价实验因素作用大小有一定干扰性且研究者并不想考察的因素称为区组因素或称重要的非实验因素(如动物的窝别、体重等);其他未加控制的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统称为实验误差。最好通过一些预实验,初步筛选实验因素并确定取哪些水平较合适,以免实验设计过于复杂,实验难以完成。 3) 实验效应。实验因素取不同水平时在实验单位上所产生的反应称为实验效应。实验效应是反映实验因素作用强弱的标志,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来体现。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的客观指标。对一些半客观(比如读pH 试纸上的数值)或主观指标(对一些定性指标的判断上),一定要事先规定读取数值的严格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自己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二、实验设计的“六原则” 1)随机原则:即运用“随机数字表”实现随机化;运用“随机排列表”实现随机化;运用计算机产生“伪随机数”实现随机化。 尽量运用统计学知识来设计自己的实验,减少外在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干扰。 2)对照原则:空白对照组的设立—— 只有通过对照的设立我们才能清楚地看出实验因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从统计学家的角度,进行了一个实验来决定(1)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处理(或一组实验条件)之间的差异是否仅仅是由于变化所致,(2)这些差异的大小是否具有实际意义。统计推断通过比较暴露于相同处理(实验误差)的实验单元与暴露于不同处理(处理效果)的实验单元之间的响应变化来达到这些决策。因此,实验设计的三个原则是:·复制,提供实验误差的估计;·随机化,以确保这一估计在统计上是有效的;和·局部控制,通过提高实验效率来减少实验误差。 复制次数(样本量)是接受每次治疗的实验单位的数量.. 样本量应该足够小,可以忽略的治疗差异不被宣布为统计学意义,并且足够大,有意义的治疗差异被宣布为统计学意义。同一实验单元上的重复测量可能构成或可能不构成真正的复制;将依赖观测视为独立的观测是科学文献中发现的最常见的统计错误之一。 随机化是指使用随机装置将处理分配给实验单元。随机化防止了在实验中引入系统偏差,并提供了实际实验与作为数据分析基础的统计模型之间的联系。因此,随机化对于统计方法的有效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更小心地进行实验是发挥局部控制的一种方法。例如,处理应统一和在标准化条件下进行。然而,通过对设计结构和处理结构的明智选择,也可以使实验更加有效。 如果实验单位是均匀的,处理可以随机分配给单位。虽然完全随机设计(CRD)非常灵活,易于分析,但并不总是能够获得足够的同质实验单元,使其成为一个有效的设计。然而,通常可以将实验单元排序为同质组(块)。将实验单元排列成块是实验的设计结构。块设计有多种类型,包括随机完全块设计、平衡或部分平衡不完全块设计和拉丁方设计。在所有这些设计中,效率的提高(与CRD相比)预计将超过灵活性的损失和统计分析的复杂性的增加。 对n类处理(因子)的实验,每种处理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据说具有n路处理结构.. 例如,将饮食与三种蛋白质和四种脂肪水平进行比较的实验将具有双向治疗结构。治疗水平的所有可能的组合(一个完整的阶乘处理结构)可以包括在实验中,或者只有一个子集(一个分数阶乘处理结构)。因素处理结构允许实验者研究每个因素的主要影响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实验的目的是使反应最大化或最小化,那么一次只考虑一个因素的实验在存在相互作用时可能找不到最佳的。此外,如果没有相互作用,用阶乘处理结构执行一个实验相当于执行几个“一次性单因素”实验。这种“隐藏复制”通常会导致所需样本大小的大幅下降。

实验设计的意义、原则与基本内容(精)

实验设计的意义、原则与基本内容 [关键词] 健康网讯: 一、实验设计的意义 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内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容。在医学科研工作中,无论实验室研究、临床疗效观察或现场调查,在制订研究计划时,都应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条例,结合统计学的要求,针对实验的全过程,认真考虑实验设计问题。一个周密而完善的实验设计,能合理地安排各种实验因素,严格地控制实验误差,从而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最大限度地获得丰富而可靠的资料。反之,如果实验设计存在着缺点,就可能造成不应有的浪费,且足以减损研究结果的价值。总之,实验设计是实验过程的依据,是实验数据处理的前提,也是提高科研成果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 二、实验设计的原则 实验设计有属于专业方面的,有属于统计方面的。从统计方面说,主要应当考虑对照、重复、随机化等问题,这就是所谓实验设计的三原则。其具体内容我们将在第二、三、四节介绍。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拟定相互比较的处理所谓处理,指的是在实验研究中欲施加给受试对象的某些因素。如营养实验的各种饲料,治疗某病的几种疗法或药物,药理研究中某药的各种剂量等。在实验的全过程中,处理因素要始终如一保持不变,按一个标准进行实验。如果实验的处理因素是药物,那么药物的成份、含量、出厂批号等必须保持不变。如果实验的处理因素是手术,那么就不能开始时不熟练,而应该在实验之前使熟练程度稳定一致。 (二)确定实验对象及数量这里指的是实验所用的动物或活体组织标本等。在实验设计中,要根据实验观察的目的与内容,明确规定采用什么样的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中的每个实验单位必须具备的条件与要求,以保证受试对象的一致性。实验对象需要有一定的数量,例数不能太少,也不宜过多。如何估计例数,详见第四节。 (三)确定将各实验单位分配到各种处理中去的原则这主要是随机分配或随机化问题。第三节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随机分组方法。 (四)拟定观察项目和登记表要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选择对说明实验结论最有意义,并具有一定特异性、灵敏性、客观性的观察项目。必要的项目不可遗漏,数据资料应当完整无缺;而无关紧要的项目就不必设立,以免耗费人力物力,拖延整个实验的时间,尔后,要按照观察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与顺序,

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精)

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张运安实验设计是中学生物的一个重要内容,既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现简要归纳一下中学生物中的实验设计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一、实验设计的主要原则 1. 对照性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一般都要设置对照组。通过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以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通常采用空白对照的原则,即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但是要注意,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实际上对对照组也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素而已。 2. 随机性原则 实验设计中的随机性原则是指被研究的样本是从总体中任意抽取的。这样做可以:(1)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使显著性测验有意义。(2)平衡各种条件,避免实验结果中的偏差。 3. 平行重复原则 平行重复原则,即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这是具有科学性的标志。 4. 单因子变量原则 单因子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做到前后一致。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 了解题目要求 看清题意是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还是分析实验结果。 2. 明确实验目的原理 明确实验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用到生物学上的什么原理。

3. 确定实验思路 就是根据原理对实验做出假设,并对可能产生的现象做出预测,并充分利用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 4. 设计实验步骤 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要思考题目中所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分别起什么作用,怎样运用,并且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题目中给出的实验试剂和材料一般应充分利用;二是除非题目条件允许,否则不能自己随意增加实验试剂和材料。 5. 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在实验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如实、准确地记录下来。除了用文字进行记录外,还可以用数据或符号进行记录。 6. 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观察的实验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归纳出一般概括性判断,并用文字、图表、绘图等方法作一个简明的总结。 (参见: https://www.360docs.net/doc/cc10475881.html,/html/5/289/293/2007/2/zl905612259522700211 067-0.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