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商科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商科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作业商业模式创新

宁波大红鹰学院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作业 题目:商业模式创新 专业:工商管理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 12月 17日

商业模式创新 【摘要】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就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就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由此可见商业模式创新就是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保证,企业的任何行为都必须就是对自身商业模式的策略反应与创新。小米手机发布一年多的时间里吸引了50 万发烧友的关注,它的横空出世也为我国的手机市场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期待。本文通过商业模式中分析小米商业模式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商业模式小米创新 一、商业模式概论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与内容 商业模式,就是管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MBA、EMBA等主流商业管理课程均对“商业模式”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商业模式描述的就是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与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其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客户细分、客户关系、渠道通路、价值主张、关键业务、核心资源、重要伙伴、成本结构、收入来源,这九个方面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构成了商业模式系统的主要框架,这个框架可以作为一种共同语言,方便地描述与使用商业模式,从而构建新的战略性替代方案。另外,商业模式创新就是继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之后的又一创新,就是新经济的显著特点。 (二)商业模式的定义 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三)商业模式创新的目的 任何一个组织,无论其就是否涉及商业领域,都存在着商业模式的问题。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正如前时代华纳首席技术官(CTO)迈克尔·邓恩所说,“相对于商业模式而言,高技术反倒就是次要的。在经营企业的过程当中,商业模式比高技术更重要,因为前者就是企业能够立足的先决条件。”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聚合探析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聚合探析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广谱性”,是面对所有学科和所有专业学生的教育。目前,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独立运行,与专业教育处于“双体同行”状态,失去了创新创业的专业特色。创新创业又具有专业性,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通识教育、专业主体课程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全过程,提升创新创业培养的针对性,增强专业教育实践性。构建“精神与通识课程相互渗透―能力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入―教育与专业实习和实践相互嵌入”的聚合模式。并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与社科类专业教育的聚合实践,具体过程包括:与公共基础教育聚合、与专业主体课程教育聚合、与素质拓展教育聚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聚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4-0144-03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已成为大学生应具备的主要能力之一。我国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发展理念。2010年5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

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明确了全体学生都要接受创新创业教育。2014年,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面向全体”和“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全员性和全过程性。本文重点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聚合。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聚合的现实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业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精神是能力发挥的动力,能力是精神的助力,两者的密切结合才是创新创业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特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只有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专门教育和继续教育等不同教育方式相结合,才能体现它的综合性和广泛性。过去的创新创业教育多与专业教育疏离,各自独立,分开教学,分别制定各自的教育体系和方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两批师资,相互不交叉。而高校针对不同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学科专业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专业基础和特长进行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联性整合,意味着在凸显不同专业特色和优势基础上,两者由分离走向聚合,由“双体同行”转变为“合体并行”,

创新创业课程大纲(定稿)

铜仁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教育 总学时:36 适用专业:各专业 层次:大二 课程归口:就业与创业教研室 制定日期:2013年1月12日《创新创业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适用对象:学院全日制各专业大二学生 使用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贵州省教育厅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版。 《创业与创新管理》李时椿、常建坤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课是全日制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共 36学时、2学分。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

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课程要求与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课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1、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模拟、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 2、提供完备的支持条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重点提供创业模拟实验室、模拟教学软件、创业信息资源等。 3、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企业创办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席卷全球的创业浪潮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领导、教师以及在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为什么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提到创新创业教育,很多人就会片面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开公司赚钱,况且大多数的毕业生都会选择就业,而不是去创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不大,只有专心搞好专业知识教育才是最根本的。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也是同样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将来不会去自主创业,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对自己没有用,所以兴趣不高。这种理念上的误区使得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成了边缘教育。学校没有统一的规划,缺少相应的政策,学生没有积极性,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大面积展开。 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不够完善,创业实践教育缺乏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基本上以理论知识介绍为主,或者开设几门公选课,随便找几个教师讲讲。这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此,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不会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是创新精神的实践过程,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目前在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边缘教育,并没有真正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单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缺乏都成为制约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因素。只有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科学创业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3. 具备企业背景和管理实践经验的师资严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问,课程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的体验要远胜于概念规则的纯理论讲授,因此,对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要求较高。但是近年来高校引进的师资普遍面临着学历越来越高,经验越来越少,这里的经验不是指教学经验,而是指普遍缺少工程背景和社会实践经验。教师缺乏现场作业经历和工程实践意识成为制约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因素。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工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

创新创业实施与方案 (新)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草稿)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河南省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有关精神,全面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我院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经研究决定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丰富创新创业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目标 围绕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着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实训孵化等三大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教育工作,加强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建设、平台建设和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才。

三、推进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组织领导 1.成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全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院主要领导牵头,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科研外事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设备处、各系部共同参与,创委会下设办公室,挂在招生就业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加强各系部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系部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党总支、行政、团总支负责人及部分教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对学有专长,有科技发明兴趣的大学生创造有利条件,从指导教师、场所、经费、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 (二)师资队伍建设 1.注重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校内指导教师队伍。立足实际,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培养、转向、引进,逐步建立一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校内指导教师队伍。支

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年02期(1月)摘要:随着新经济时代快速发展,就 业岗位供不应求,社会急需创新创业型人 才。为响应党的十九大号召,高校促进“双 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已成为 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文章从创新创业教育 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我 国在融合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缺乏专业 师资等问题;提出要建立完整的课程体 系、培养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队伍、建 立创新创业平台等措施与保障制度,从而 促使“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形成高效的 衔接机制。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 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 业综合素质及创新型能力为目标,不仅在 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更要 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对于有创业意识及正 在创业的团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和创业 技能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实用性教 育与专业教育有所不同,导致了传统的专 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离。因此如何融 合不同性质的两种教育、培育开创型人才 是各高校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 必要性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经调查显示,当今高校大学生普遍 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追其根源 在于创新创业教育并未有效融入到专业 教育中。一方面,从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 育实施的形式来说,大多仅是通过竞赛 的形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但更需要 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 以专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创业教育贯 穿始终,培养创造型人才去解决实际问 题。另一方面,在学生教育中融入创新创 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可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专业教育的教学。因此,两者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需求自19世纪以来,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专业教育逐步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政治经济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当今社会大量需求创新创业型的人才。若毕业生从求职者的角色转变为创业者,则可为社会提供工作岗位从而缓解岗位稀缺、就业难的问题。在当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应从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制度管理等多方面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形式,推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为社会输送具备专业素质的创造型人才。(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学校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在高校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下,学生大都仅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和简单操作的层面。而随着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毕业生在校学习的技能已落后于社会。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也指出各个高校要将“双创”教育紧密结合到专业中去,改革新的教育理念,以符合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要求,实现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融合中存在脱节现象我国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仍处于初期,没有完备的课程体系,部分高校选择开展选修课程并分管于就业指导下,与专业教学联系少之又少,由此便与专业课程的教育产生脱节。在专业课程中高校虽添加了创新创业的理念,但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进度、解决期末成绩考核的通过率等问题,从而缺少实践课程的设置,使专业教育偏离创新创业教育。(二)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如今各个高校开始重视起创新创业教育,但在高校中的实施推行并没有看到显著效果,其中部分原因在于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较强,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与促进者不仅要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有创新性思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的为学生服务。目前来说任课教师授课形式单一乏味、缺少社会阅历、对创新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没有进行深度的挖掘与思考,所以对学生的教育只停在了纸上谈兵的阶段。(三)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部门协同存在问题首先,两者分管于不同的部门,专业教育由教务处负责,创业教育由就业指导中心或学生处负责。由于不同部门教学管理的方式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便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离。其次,部分高校仅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归属于职业规划的范畴内,而且在课程的设置中并未结合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两者也就尚未得到有效的衔接与融合。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大学的专业发展课及选修课大多以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的融合姻韩雪亭王金荣 16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 一、教学目标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二、教学原则 (一)面向全体。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广泛、系统开展。 (二)注重引导。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分类施教。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模和办学特色,适应学生发展特别是学生创业需求,分类开展创业教育教学。 (四)结合专业。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在专业教学中更加自觉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发现创业机会、敢于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 (五)强化实践。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创业实践,增强创业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内容 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 (一)教授创业知识。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涉及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政策法规、新企业开办与管理,以及社会创业的理论和方法。 (二)锻炼创业能力。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系统培养学生整合创业资源、设计创业计划以及创办和

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创业机会、防范创业风险、适时采取行动的创业能力。 (三)培养创业精神。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挑战自我、承受挫折、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合作的职业操守,以及创造价值、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课堂教学。 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环节,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从以讲授灌输为主向以体验参与为主的转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课外活动。 充分整合校内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讲座、创业训练、创业模拟、创业大赛等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创办并参加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活动。 (三)社会实践。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依托校企联盟、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创业项目孵化器、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和创业基地等,开展学习参观、市场调查、项目设计、成果转化、企业创办等创业实践活动。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开展的历史较短,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缺乏本土的创业案例,特别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方面,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有待提高。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出发,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课程设计思路、基本原则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标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构建;思考 一、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教育培养模式。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都离不开高等教育。所以,高校是创新的重要源头之一,不仅传承、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在新技术、新文化、新知识方面都起到了引领带头和示范作用。 (二)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等教育成败的关键指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时期衡量人才重要标准,创业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创新教育,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重要途径。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是突出“以学生为本”,提高创业就业成功率的要求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然而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了社会的焦点和难点,从国家到学校都在努力寻找促进就业的良方,而创业无疑是一条重要出路,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不足1%,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20%左右相比还有很大的空间。可见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思路 (一)全程教育与模块化相结合 2010年5月1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教材建设、实习实践教学等诸多方面,根据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参考相关院校的教学经验,考虑到各个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方面存在的差异,要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达到实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不同年级各有侧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重点等方面有所区别。具体来说,可以分为的四个模块: 1.创新创业理论模块:主要是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启蒙阶段,应结合入学教育,利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快速完成中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来说,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开展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各个高校都开创了相关的课程以供学生学习,但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与专业课程融合的不够深入、创业实践不够深入、创业教育教师资源缺乏等原因的存在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实施难以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本文将首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融合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升这两者之间融合程度的具体措施。 1融合現状分析 (一)两种课程之间没有形成有机融合 上文中已经提到,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这也就导致了具体的教学过程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而大部分的院校都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视作大学生就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一部分,进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由于大部分学校都采用了大课的形式来完成创新创业教育,这也就导致了相关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针对性是非常不足的。不能根据不同专业的特性来进行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深度自然难以保证。 (二)创业实践不够深入 创新创业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业实践的能力,但根据现状来看,大部分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仍旧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内容过多导致学生的实践机会非常少。虽然部分高校能够通过创业大赛等活动的举办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此类活动实战性的体现依然是非常不足的,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非常有限。因为高校内部教学时长、教学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高校都不能有效的将创业实战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进而导致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难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求相关教师能在创业实践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但由于大部分的高校教师都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对行业的了解并不多,这部分教师就只能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师资力量不足,部分高校不得不从其他院系转调教师来完成创新创业教育,显然,这部分教师是难以保证实际的教学效果的。 2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融合深度的措施 (一)结合理论与实践构建新的教学考核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训练课程》创业项目计划书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训练课程》 创业计划书 企业名称阿姨美化店 创业者 日期 2016.12.03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手机 传真 电子 ********qq.

一、企业概况 主要经营围: 楼宇清洁,小区绿化整洁与设计,家居清洁整理,家居务摆设,大型场所绿化整洁与设计,学生宿舍务整理等。 企业类型: □生产制造□零售□批发■服务□农业 □新型产业□传统产业□其他 二、创业计划作者的个人情况 以往的相关经验(包括时间) 1.在校期间,做过许多次的兼职 2.2015年6月,曾在茶餐厅任服务员 2016年1月,在超市任打称员 2016年4月-5月,在某教育机构任家教辅导员 2016年7月,在工厂里任普工 教育背景,所学习的相关课程(包括时间) 2015年9月,就读于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2015年9月-1月,学习人力资源概论,管理学原理, 2016年3月-7月,学习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实务,职业生涯规划2016年9月-1月,学习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招聘与录用 三、市场评估 目标顾客描述: 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可以给人带来愉悦与舒适,忙碌一天后疲

劳地回到家里,看到整洁明亮的家,舒适的感觉随之而来疲劳感也会少一半。 我们的目标客户主要为大学生、普通工薪族、80、90后年轻小资、普通家庭、家庭主妇、小型小区、各种公司与工厂。 市场的容量或本企业预计市场占有率 一般请的起家政的都是大户家庭,而我们公司面向的普通大众,我们针对不同客户设计不同的套餐来满足她们的需求,并且价格方面符合他们的薪资水平。我们公司的家政服务相当于平价家政,相信这方面会受平民大众的喜欢。 市场容量的变化趋势: 对于消费而言,拥有平民化的家政会觉得少了一份负担,一旦开始觉得满意,便会逐渐不再浪费时间在家务上,并且觉得我们服务好值得信赖的话,便会成为我们的长期用户。同时,我们服务方面是围绕美的方面进行的,比如,清洁家居环境后还会对屋里家具物件进行设计与摆设,相当于进行了一场简单的室设计,使家里不仅整洁还更具美感。若做的好,客源方面便会比较稳定。 竞争对手的主要优势: 对于其他家政、清洁公司,他们有属于自己一套成熟的服务体系,并且有许多的固定客源,家政服务主要为长期的家政,一般工作年资长信赖感较强,清洁公司业务宽阔,除了家庭保洁一系列详

关于印发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高〔2017〕573号

于印发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教高〔2017〕573号 2017-07-11 11:15:53 【浏览字号:大中小】来源:教育厅办公室 分享到 河南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普通高等学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6〕59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深化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我厅制订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努力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附件:河南省教育厅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河南省教育厅 2017年7月4日附件 河南省教育厅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6〕59号)精神,进一步深化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一大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结合我省高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推进教学、科研、实践协同育人,汇聚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学校各方资源,形成培养合力,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和富民强省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撑。 二、改革目标 “十三五”期间,面向全省高校普及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先进经验,建设、认定一批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示范高校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服务载体,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下,各地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优质双创教育资源不足,双创大赛运动化,部分高校过于追求创业率和就业率,尚未开展过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在美国、德国等创新创业教育发达国家,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学校注重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培养和激励,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并经常开展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实施高校双创教育质量专项评估。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要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双创教育,支持、鼓励高校建设双创实践平台,培养和激励专兼职教师,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双创,教育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高校在课程设置、教法创新、实践训练、师资队伍、孵化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了大量工作。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过于追求创业率等问题仍存在,有待通过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加以引导。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做法 在政府主管部门引导和支持下,各地高校充分重视,把双创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和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寄予厚望,支持力度大 2002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1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

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双创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主管部门在基地平台建设、创业扶持政策、资金投入方面给予支持。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校把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并加大经费投入。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家层面建立了由教育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2017年1月,99所高校被认定为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7月认定了第二批101所高校。“十三五”期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每年安排5000万元支持高校开展双创教育。2016年,教育部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发起设立了1000亿元规模的“中国高校双创产业投资基金”。 (二)高校领导普遍重视,设立校级领导机构 示范高校普遍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双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多由校领导亲自负责实施,相关投入大幅增加。双创教育也引起了非示范高校的重视,纷纷开始仿效。 在高校内部,多数院系参与了双创教育,包括工科院系、商科院系、美术设计院系等,牵头部门主要由教务处、团委,或者专门设立的创新学院、创业学院、双创学院担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例如,清华大学由教务处负责双创教育,并设立了校级协调委员会、教学委员会。黑龙江省有85%的高校设立了双创学院,有独立的,也有依托教务处、团委、商学院的。浙江省的高校全部成立了实体创业学院。 (三)以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目标推进通识教育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 篇一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理念创新 国内外现在对“内部创业者”、“创业型管理者”、“公共部门创业者”等人群进行 了大量研究,这些人虽没有自主创业,但也是“创业者”,是创新型人才。高校创业教育 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培养、提升每个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重视培养组织内部创新创 业者,而不仅仅是功利性地快速培养出大学生老板。 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创新创业素质”是可以培养的,而这正是高职院校应 尽的责任。对每个大学生来说,一旦有了“创新创业素质”,就拥有了伴随一生的宝贵财富。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学生学的是何种专业,也无论他们是否准备毕 业后自主创业。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激情就会明显增强和提高。 创新创业是一体的,创业是创新的特殊形态,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和基本内涵。创新不 仅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也包括体制机制、经营管理和文化的创新。在我国,教育部 去年也将创业教育更名为创新创业教育,并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 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创新创业教育要融入专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 过程。 二体制机制创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探索校政行企一体化的联合工作机制,建立高等职业院校董事会 或理事会,形成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指 导下的创业教育体制,创业指导委员会中企业家会员不少于三分之一,企业家参与到创业 教育的软硬件建设行列,在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中积极与教育机构进行互惠合作,为教 师和学生提供专业指导,与学校共同进行创业课程开发、在线教育和培训工具。[李家华,《创业教育中国报告2021》] 设立专职创业教育机构,成立创业创新学院或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负责创新创业理论 研究、创业咨询、创业基金管理以及对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入住项目的审批等。各二级院 系成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小组。成立企业家创业中心,赞助创业活动,投资大学生优秀 创业项目。制定出台《创业教育实施意见》、《大学生创业项目管理办法》、各院系《大 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创业教育工作奖励制度》、《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评审制度》 等配套系列文件制度。各部门要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建立协调机制,共同推 动创业教育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在管理手段方法方面,探索运用项目管理、目标管理、信 息平台管理、柔性管理等管理手段创新创业教育管理。 二、创业课程教育主导,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作者:张卫民,蒋宏达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第1期 张卫民蒋宏达 (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衢州324000) 摘要:通过谋划构建双创教育体系,推进双创课程开发实施,系统开展双创教育研训, 建设双创基地拓展孵化,组织比赛提升双创水平,服务社会开展双创实战等措施,结合专业, 关注生活,联系生产,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很好的成效。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结合最为紧 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2017年我省出台《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将“培 植双创意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列入培养要求。近年来,我市职业 教育紧密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努力实施“两创”文化进校园工程,在探索构建学校创新创业教 育新机制,营造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氛围,促进职教内涵发展,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取 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谋划构建双创教育体系 围绕创新创业素养培育一个目标,兼顾普及和提升两个层面,遵循结合专业、关注生活、 联系生产的三项原则,渗透创新创业的意识、思维、知识、技能的四项教育内容,探索“学、做、结、研、创”五条途径,提供“师资、课程、基地、合作、活动、资源”六大保障,系统 推进构建了具有我市特色的“123456”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机制。相关经验做法在2013年全省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作了交流,并在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中作专题展示。 二、推进双创课程开发实施 将“创新教育教程”和“创业教育教程”列入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通识 教育,同时组织教师根据区域校本实际,开发了“一技行天下:衢州市优秀中职毕业生的多彩 人生”、“中职学校创新创业经典案例选编”、“电子商务创业实战教程”、“互联网+特产营销”、“我要当老板”等多门校本课程,供学生拓展选修。由于特色鲜明,实效性强,课程用 书还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中职课改校本选修教材、浙江省中职课改省级示范校本选修教材和浙江 省电子商务创业大赛指定教材。 三、系统开展双创教育研训 成立全市创新创业教研大组,每年组织创新教育研训活动开展问题研究,提升双创教育质 量内涵。“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市重点课题一等奖,“实践创业教育:提升中职聋生的就业力”获市一等奖,“中职电子商务创业实战教学模式研究”成果获全国电 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政府职教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建设双创基地拓展孵化

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主要以专业教育为主,具备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随着国际局势以及时代变化,标准化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创新的思维、开放的头脑并将专业技术完善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势在必行。创新创业教育要在专业教育为主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2021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中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义为“适应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为载体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它更重要的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实践活动必备的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重视创业人格的形成与培养。 专业教育即各个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划分各类学科和专业,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教学安排和设立专业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各类高质量专业型人才,学生同时进行专业模块化学习,形成个人擅长的一种教育形式。 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2.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我国面对国际局势、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专业教育培养的以应试和就业为主的大学毕业生大多缺乏理性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人格更是没有形成,导致其不能胜任社会所需岗位,不能给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得不到提升。2021年1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创业资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试题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试题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 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各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并建立教务部门牵头的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鼓励和支持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休学创业,通过保留学(课程)籍,降低学业风险,减轻家长负担,给有创业理想的大学生一 个历练和发展机会。 【标准表述】 [意义] 一是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大学毕业生在每年的社会就业总人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将达到史无前例的749万左右,毕业人数再创新高,无疑又会迎来一个新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如何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了能否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一个风 向标。 允许、鼓励和支持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意味着大学生多了

一条人生之路的选择。从此,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学业进度。尤其是对于那些具备创业精神,又能碰到创业机会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制度充满人性化,能让他们发挥特长,抓住机遇,却没有后顾之忧。对于没有创业兴趣和特长的大学生而言,这样的制度能给他们带来希望的曙光。 二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允许、鼓励和支持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和创新精神。许多大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能够让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则有利于他们尽早的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为开发潜能、激发创造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允许学生在大学期间可以休学创业的,甚至可以没有理由的休学出去旅行、修炼。比如乔布斯就是休学了出去游玩,他跑到印度修炼,结果把事情想通了回来创造了苹果。当然,我们不可能奢望那些提前创业的大学生都像乔布斯这样,但乔布斯则是一个很成功的典范。 三是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允许、鼓励和支持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也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潮流。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允许、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上明显不足。俞敏洪等教育专家曾公开讲,我国的大学教育理论严重脱离现实,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这个现象一直是大家最为关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允许、鼓励和支持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能使大学生真正有机会融入社会生活,感受社会压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的政策解析(深度解读)

【网站点评】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政策解读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再度成为 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突出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大学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 我们先了解一下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大学生就业 难问题高校应该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解析。 【背景介绍】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将人才培养目标简单定位为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存在大 学生毕业后的选择就是就业、考研、出国等这一教育观念,严重忽视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和创业教育,导致当今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严重不足。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等飞速发展,正在日益深刻 地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新的科学技术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不仅是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要素,而且带来经济全球化和社会 的各种变革。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契机。 经济和社会环境得到优化,创业的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创业空间更加广阔,创业教育纳 入教育体系。当前的就业形势要求更多有条件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和张扬个性的要求将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提 供了可能性。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1、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世 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和发达国家在诸多方面的差距已越来越小,这和我国对发达国家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吸收是分不开的。但我们要进一步赶超发达国家,则不能一味地学习、吸收、引进,而要更多地依靠我们自己的自主创新。我国党和政府已充分认 识到这一点,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并把它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只有从教育方面不断重视起创新,这样才能有效的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才符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 家的发展方向。 2、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际需要 我们力图通过各门课的教学来提高和增强学生的素质、能力、创新性、实践性,但却没有开 设专门的课程来系统地加以培养和强化,这是不够的。和中小学生不一样,大学生毕业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在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学校、家庭、政府等多方面的重视。开 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和教育可以以创业促就业,减轻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社会的压力。当然,并不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要去创办自己的企业,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他 们更好地就业,可以使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缺乏创新观念和思维 我国近年开展各类科技竞赛、创业设计大赛、实践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但是这种方式的刺激,往往是以短期收益为结果,竞赛和活动结束之后,学生获得了奖励,老师取得了荣誉,在后续的过程中很少有继续深入实践的,多数团队就此终止研究,同时指导教师也转向其他方面的科研中。由此可见,以科技竞赛带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虽然有助于 调动老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缺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短期行为严重,严重忽视了大学生创新观念、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其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