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试题及答案2008-2012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2008-2012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2008-2012

全国2008年4月自学考试试卷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研究方法上,拉扎斯菲尔德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A.实地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

2.在传播学的奠基人中,曾多次访华给中国带来有关传播学的新鲜信息的是()

A.拉斯韦尔B.拉扎斯菲尔德

C.霍夫兰D.施拉姆

3.拉斯韦尔模式的不足之一是孤立性,即没有涉及传播过程与一个因素的联系。这个因素是()

A.控制过程B.社会过程

C.编码过程D.反馈过程

4.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由两个大圆和两个小圆以及联结它们的线条组成。其中左边那个大圆中的文字,依次为()A.编码—解释者—译码B.编码—讯息—译码

C.译码—解释者—编码D.译码—讯息—编码

5.控制实验过程中施行的实验刺激,也叫()

A.证真B.自变量

C.证伪D.因变量

6.内容分析法具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研究费用比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低,一是能真实地反映()

A.信源的特征B.分析单元的百分比

C.信源的优势D.分析单元的平均数

7.认为传播具有自我中心性和社交性这两种个人功能的学者是()

A.托尔曼B.拉斯韦尔

C.皮亚杰D.贝雷尔森

8.斯蒂芬森关于传播功能的观点,主要涉及()

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

9.下列选项中,最早从事把关问题研究的学者是()

A.巴斯B.怀特

C.卢因D.伯洛

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是()

A.社会责任理论B.西方资本主义理论

C.集权主义理论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1.波兰学者柯日布斯基等从语义学的角度归纳了语言的三种特性,其中之一是()

A.语言是生成的B.语言是演绎的

C.语言是无限的D.语言是静态的

12.系统科学认为,客观世界是由三大要素组成的,它们是物质、能量和()

A.财富B.信息

C.时间D.资源

13.西方传播学界认为,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份是在()

A.1356年B.1456年

C.1465年D.1645年

14.“地球村”观念的提出者是()

A.霍夫曼B.英尼斯

C.麦克卢汉D.梅罗维茨

15.受众的选择性因素构成了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他们的若干“关卡”,其中最后一个“关卡”是()

A.选择性记忆B.选择性注意

C.选择性理解D.选择性暴露

16.广播、电视受众调查中采用的即时式电话询问法,可以获得()

A.瞬间视听率数据B.长期视听率数据

C.平均视听率数据D.短期视听率数据

17.根据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罗杰斯等研究,“意见领袖”是指()

A.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B.社会公认的“大人物”

C.特定社会阶层的成员D.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人

18.“说服与态度改变”的实证研究始于()

A.卡兹等对购物的研究B.拉扎斯菲尔德等对美国选民的研究

C.罗杰斯对推广农药的研究D.霍夫兰对美军士兵观看电影的研究

19.“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提出者是()

A.麦奎尔B.诺依曼

C.罗杰斯D.蒂奇诺

20.“培养分析”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项研究叫()

A.制度研究B.文化指标研究

C.控制研究D.讯息系统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人际传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际传播包括()

A.自我传播B.亲身传播

C.群体传播D.组织传播

E.大众传播

22.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提出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B.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

C.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D.倡导“内容分析法”

E.提出了传播的“五W”模式

23.按照德福勒模式的观点,传播过程中受噪音源影响的环节是()

A.信源B.发射器

C.信道D.接收器

E.信宿

24.非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是()

A.等距抽样B.偶遇抽样

C.判断抽样D.雪球抽样

E.定额抽样

25.怀利认为报纸具有五种功能,其中包括()

A.分析消息B.消遣

C.社会接触D.表达

E.提供消息素材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申农—韦弗模式中的“信源”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问卷的提问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具体说,提问必须明确,不带倾向性,不要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

28.贝雷尔森认为,“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的研究方法。”

29.拉斯韦尔认为传播具有三种社会功能,即环境监测、社会协调和___________________。

30.巴斯认为在“新闻加工”阶段的把关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31.信息概念的实质是在自然科学的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中首先被揭示出来的。

32.传播学界认为受众的选择性因素,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的中介因素。

33.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关于传播效果的核心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34.“知识沟”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在知识方面的差距越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趋势。

35.传播学传统学派的研究方法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传播单位” 37.语义分析 38.“游戏说” 39.《权力的媒介》 40.社会分类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42.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3.以往传播学者对大众传播进行的“内容分析”得出了哪些一般性结论?

44.为什么克拉帕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观点被称为“有限效果论”?

45.什么是“上限效果”假说?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批判学派是怎样看待大众文化及其与大众媒介关系的?请概述其主要观点,并谈谈你对这种批判的看法。

47.“培养分析”研究为什么特别强调电视在社会成员形成“共识”中的作用?

答案

1.A

2.D

3.B

4.A

5.B

6.A

7.C

8.A

9.C 10.A 11.D 12.B 13.B 14.C 15.A 16.A 17.D 18.D 19.B 20.B

21BCD 22 ADE 23ABCDE 24BCDE 25ABE 26传播者27双重28定量

29文化传递 30、编辑 31通讯 32传播效果 33魔弹论 34扩大 35实证

全国2008年7月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际传播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际传播仅指( )

A.自我传播

B.亲身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2.第一个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 )

A.李普曼

B.拉斯韦尔

C.卢因

D.施拉姆

3.卢因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

A.提出传播的五W模式

B.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

C.第一个提出了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概念

D.从微观入手,对传播的技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4.霍夫兰的代表作是( )

A.《传播与说服》

B.《宣传、传播与舆论》

C.《报刊的四种理论》

D.《权力的媒介》

5.把符号还原成意思的过程叫( )

A.编码

B.译码

C.组码

D.释码

6.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过程的美国学者是( )

A.施拉姆

B.霍夫兰

C.赖利夫妇

D.拉斯韦尔

7.在控制实验中,不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构成( )

A.实验组

B.控制组

C.测量组

D.模拟组

8.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群,以群为单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群,再对抽中的群内各单位实

行普查的随机抽样形式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9.下述功能之一是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的,这种功能是( )

A.娱乐功能

B.授予地位功能

C.动员功能

D.议题设置功能

10.斯蒂芬森对传播的个人功能提出了( )

A.“个人说”

B.“工具说”

C.“影响说”

D.“游戏说”

11.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是对一种理论的发展,这种理论是( )

A.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

B.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

C.报刊的极权主义理论

D.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2.巴斯把传播媒介的把关行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的把关人主要是

( )

A.记者

B.校对

C.编辑

D.受众

13.哭声和笑声属于非语言符号中的( )

A.身体语言

B.类语言

C.自然语言

D.生成语言

14.大众传播的内容大多属于( )

A.消息性内容

B.娱乐性内容

C.新闻性内容

D.知识性内容

15.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下述选项中属于“冷媒介”的是( )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

16.有两个科学家在1895年为无线电通信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是意大利的马可尼和俄国的( )

A.兹活里金

B.费森顿

C.尼普科夫

D.波波夫

17.关于受众的某种理论认为,同一社会群体的成员具有大致相同的经验,信奉类似的社会

准则和价值观,对事物抱有类似的看法和态度。这种理论叫( )

A.个人差异论

B.社会分类论

C.认识连贯论

D.社会关系论

18.受众对大众传播信息的第一个选择是( )

A.选择性理解

B.选择性注意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解释

19.“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人们对当前国家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来自

( )

A.大众传播

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

D.群体传播

20.“培养”理论认为,在使社会成员形成对社会的“共识”时,最具有威力的媒介是

( )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代表人物有( )

A.霍克海默

B.哈贝马斯

C.马尔库塞

D.施密特

E.阿多诺

22.在传播学形成过程中,被公认为“奠基人”的学者有( )

A.拉斯韦尔

B.卢因

C.霍夫兰

D.拉扎斯菲尔德

E.施拉姆

23.布雷多克模式在拉斯韦尔模式的基础上补充了若干环节,它们是( )

A.说什么

B.通过什么渠道

C.在什么情况下

D.取得什么效果

E.为了什么目的

24.非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有( )

A.整群抽样

B.判断抽样

C.定额抽样

D.偶遇抽样

E.雪球抽样

25.《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一文的作者是( )

A.默顿

B.赖特

C.拉扎斯菲尔德

D.拉斯韦尔

E.奥斯古德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动物之间也有信息交流,但是它们的信息传播都属于________的信息传递。

27.传播学有若干分支,其中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_。

28.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________地描述的研究方法。

29.大众传媒在一个时期或一段时间内突出谈论和强调某些问题或事件,往往会构成公众关

心的中心议题,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与重视,这就是大众传播的________功能。

30.大众传播要受到四种控制,它们是政治控制、经济控制、________和自我控制。

31.为了提高新闻的可读性,新闻用词要多用动词,少用________。

32.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观点与他的一本著作同名,这本著作是《________》。

33.传播学界把受众心理上对传播的选择过程称为________。

34.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而在现代都市社会,意见领袖的

影响力以“________型”为主。

35.“知识沟”理论的反命题是________假说。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体语 37.冗余信息 38.地球村 39.个人差异论 40.意见领袖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什么叫“热媒介”?

42.传播学者麦奎尔是怎样表述传播媒介的个人功能的?

43.大众传播中的反馈具有哪些特征?

44.“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提出具有什么意义?

45.批判学派为什么要舍弃“大众文化”的提法,而代之以“文化工业”这个术语?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为什么说怀特、麦克内利和巴斯对把关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47.为什么说新闻的数量和新闻的信息量并不都是成正比例的?

全国2009年4月自考传播学概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传播的主要层次中,最基本的层次即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是()

A.自然传播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

2.包括传播行为、传播活动在内的传播现象,是一种()

A.心理现象B.生理现象

C.自然现象D.社会现象

3.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上,拉斯韦尔的主要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

A.个案研究法B.控制实验法

C.实地调查法D.内容分析法

4.被麦奎尔称为“与传统的直线/单向型传播模式的绝然决裂”的传播模式是()

A.申农—韦弗模式B.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C.拉斯韦尔模式D.马莱茨克模式

5.从理论上较透彻地阐明传播学“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S—M—C—R”的传播过程模式的传播学者是()A.伯洛B.申农

C.德福勒D.韦弗

6.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和控制某些因素,然后观察其后果。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是()A.问卷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

7.拉扎斯菲尔德在传播学领域的代表作是()

A.《理解媒介》B.《舆论学》

C.《人民的选择》D.《传播与说服》

8.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总结出传播的三种主要社会功能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B.赖特

C.拉扎斯菲尔德D.麦奎尔

9.传播有一种功能被施拉姆比喻为“雷达功能”,这种功能是()

A.环境监测功能B.社会协调功能

C.授予地位功能D.舆论监督功能

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最早出现的是()

A.集权主义理论B.自由主义理论

C.社会责任理论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1.对大众传播媒介的经济控制有多种手段,其中的关键是控制()

A.媒介的广告B.媒介的所有权

C.媒介的资金D.媒介的经营权

12.“人们永远无法说出一种事物的全貌”,这句话表明()

A.语言是静态的B.语言是有限的

C.语言是抽绎的D.语言是灵活的

13.大众传播中最主要、最受重视的信息是()

A.新闻信息B.商业信息

C.教育信息D.娱乐信息

14.按照英尼斯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偏倚空间的”媒介是()

A.纸张B.泥土

C.羊皮D.石头

15.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其中文字印刷传播时期也叫()

A.部落前文化时期B.部落文化时期

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D.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16.在较早开始从事受众调查的美国,广播收听率调查产生的主要原因,除了广播的普及之外,还因为()

A.听众对广播的兴趣B.制造商对广播的兴趣

C.广告商对广播的兴趣D.调查机构对广播的兴趣

17.以“刺激—反应论”的心理学模式为基础提出的受众研究理论是()

A.个人差异论B.社会分类论

C.认识连贯论D.社会关系论

18.“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出发点是()

A.传播者B.传播渠道

C.受传者D.传播内容

19.最早提出“意见领袖”这一概念的是()

A.施拉姆B.霍夫兰

C.拉斯韦尔D.拉扎斯菲尔德

20.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按一定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随机抽样形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按照施拉姆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把关人”的有()

A.记者B.图书管理员

C.编辑D.电影制片人

E.教师

22.柯日布斯基等学者从语义学的角度提出了语言的若干特征,它们是()

A.语言是发展的B.语言是有限的

C.语言是抽绎的D.语言是动态的

E.语言是静态的

23.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热媒介”的有()

A.图书B.报纸

C.广播D.杂志

E.电视

24.常用的采集受众反馈数据的方法主要有()

A.当面访问法B.电话询问法

C.仪器记录法D.日记法

E.年鉴法

25.卡兹等人曾在《个人影响》中提出了测定意见领袖的三项指标,它们是()

A.生活阅历B.成员意识

C.受教育程度D.社交性

E.社会经济地位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介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信息交流层次是____________传播。

27.传播学的跨学科性质,一方面源于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的“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另一方面则源于众多____________的兴起。28.控制论模式的主要贡献是引入“____________”的机制,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从而更客观、更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的传播过程。

29.研究者按某种既定的标志将总体分层(分类)后决定其分配比例和数额,这种非随机抽样形式叫____________。

30.赖特在《功能分析与大众传播》一文中,对传播的社会功能作了重要的补充和阐述,指出传播具有第四功能,即____________。31.《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一词,指____________。

32.张先生把自己掌握的某信息告诉了李先生,但张先生并没有因此而失去该信息,这表明信息具有____________。

33.印刷的出现,加速了信息流通的速度,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并有利于信息的____________。

34.作为受众调查的一种方法,电话询问可以分为即时式和____________式。

35.按照戈尔丁的观点,社会化属于大众传播____________的非预期效果。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大众传播 37.韦伯尔·施拉姆 38.编码 39.样本 40.文化传递功能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传播学诞生的条件。

42.在传播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有哪些长处和局限?

43.简述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主张。

44.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中心论点。

45.为什么说魔弹论是错误

..的?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传播媒介的议程是怎样设置出来的?

47.对大众文化、大众传播媒介与大众文化的关系,批判学派持有什么观点?对于批判学派这样的“批判”,你认为应该给予怎样的评价?

答案

1.B

2.D

3.D

4.B

5.A

6.C

7.C

8.A

9.A 10.A 11.B 12.B 13.A 14.A 15.C 16.C 17.A 18.C 19.D 20.B

21ABCDE 22 BCE 23ABCD 24ABCD 25ADE 26群体27相关学科28反馈

29、定额抽样 30、娱乐功能 31、大众传播媒介 32、共享性 33、储存 34、回忆、 35、长期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传播学诞生于()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2.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上,拉扎斯菲尔德的主要贡献是倡导并确立了()

A.内容分析法

B.实地调查法

C.控制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3.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报纸上的排印错误、电视中的图像失真、人际谈话中的各种干扰等都属于传播过程中的()

A.失误

B.噪音

C.杂音

D.混声

4.在抽样调查中,样本的抽取必须遵循()

A.随机原则

B.总体原则

C.间距原则

D.等距原则

5.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的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不包括()

A.授予社会地位的功能

B.传递文化的功能

C.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

D.麻醉精神的功能

6.赖特在拉斯韦尔研究的基础上对传播的社会功能作了重要补充,认为传播具有()

A.信息功能

B.发展个性的功能

C.社会整合功能

D.娱乐功能

7.《论自由》一书的作者是()

A.穆勒

B.弥尔顿

C.洛克

D.杰弗逊

8.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有五个环节,传播学对其中第一个环节的研究称为()

A.受众研究

B.控制研究

C.内容研究

D.媒介研究

9.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

A.维纳

B.韦弗

C.贝尔

D.申农

10.从信息流量的角度看,人们对某个电视广告之所以产生了逆反心理,原因在于该广告()

A.播出次数太多

B.画面切换太快

C.播出次数太少

D.画面切换太慢

1l.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地球村”

B.“媒介有冷热之分”

C.“媒介即信息”

D.“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2.时效性最差的大众传播媒介是()

A.报纸

B.广播

C.杂志

D.电视

13.在美国,系统的受众调查始于20世纪()

A.20年代初

B.30年代初

C.40年代初

D.50年代初

14.赫尔塔?赫佐格发现,许多妇女收听连续广播剧的动机是()

A.获得信息

B.满足心理需要

C.相互交往

D.获取文化知识

15.有关大众传播效果最早的实证研究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分析研究

B.培因基金会关于电影对青少年影响研究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说服方法研究

D.伊里县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影响研究

16.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大众传播事业的社会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其中一个全新的问题是()

A.“黄毒”泛滥

B.版权纠纷 C.“黑客”骚扰 D.侵犯知识产权

17.“沉默的螺旋”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是个人对社会孤立的()

A.沉默

B.无知

C.抗争

D.恐惧

18.按照“知识沟”理论的观点,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之间的知识鸿沟,趋向于()

A.缩小

B.消失 C扩大 D.稳定

19.传播学研究中的批判学派,其直接策源地在()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加拿大

20.霍夫兰等人关于“说服与态度改变”的实证研究始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D.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泛指()

A.广播

B.报纸

C.电视

D.杂志

E.图书

22.按照英尼斯的观点,“偏倚空间的”媒介包括()

A.图书

B.报纸

C.广播 D 杂志 E.电视

23.传播学界通常认为,受众的选择性因素包括()

A.选择性注意

B.选择性理解

C.选择性排除

D.选择性记忆

E.选择性批评

24.拉扎斯菲尔德主持的“伊里调查”发现,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效果主要有()

A.“强化”效果

B.“弱化”效果

C.“结晶”效果

D.“溶化”效果

E.“改变”效果

25.罗杰斯认为,传播研究中的传统学派具有的特征有()

A.经验的

B.思辨的

C.具体实证的

D.注重效果研究的

E.注重控制分析的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l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1946年,拉斯韦尔在其著作《宣传、传播与舆论》中第一次提出了“____________”概念。

27.传播学奠基人中有一位以“集大成”著称,这个奠基人是____________。

28.作曲家对于音符的编排过程实际上就是____________的过程。

29.整体随机抽样的样本过分集中在少数群内,在总体中分布不均匀,因此______________较差。

30.皮亚杰认为,传播的个人功能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社交性两种。

31.传播学中的“把关”一词,指传播者对信息的____________。

32.一条新闻中的冗余信息越多,这条新闻中的信息量就____________。

33.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收音机是____________的延伸。

34.以“刺激——反应”的心理学模式为基础提出的受众研究理论是____________。

35.按照霍夫兰等的观点,“两面提示”对受教育程度较____________者的效果较好。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传播 37.5W模式 38.抽样调查法 39.魔弹论 40.议程设置功能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三功能是什么?

42.报刊集权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3.新闻这种信息有哪些特点?

44.什么叫“冷媒介”?

45.受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传播的功能失调(功能障碍)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47.为什么说英尼斯对研究媒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A

5、B

6、D

7、A

8、B

9、D 10、A 11、C

12、C 13、B 14、B 15、B 16、C 17、D 18、C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DE 22、ABCDE 23、ABD 24、ACE 25、ACD

三、名词解释

26、大众传播学27、施拉姆28、编码29、代表性30、自我中心性

31、筛选(或过滤)32、越少33、耳朵34、个人差异论35、高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上世纪70年代末起,多次到我国访问并带来了有关传播学信息的学者是()

A、施拉姆

B、卢因

C、拉斯韦尔

D、霍夫兰

2、《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研究丛书》的作者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A、麦克卢汉

B、霍夫兰

C、布雷多克

D、梅罗维茨

3、最早分析传播过程中“噪音”问题的是()

A、拉斯韦尔模式

B、德福勒模式

C、布雷多克模式

D、申农—韦弗模式

4、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把具有发信、受信、编码和译码功能的个人和团体称为()

A、信源

B、传播单位

C、信宿

D、反馈机制

5、内容分析是研究传播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A、客观、系统、定量

B、全面、准确、完整

C、客观、系统、定性

D、全面、准确、规范

6、控制实验法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实验者、实验变量、实验对象和()

A、控制组

B、实验观测

C、实验组

D、实验条件

7、首次提出传播具有娱乐功能的是美国社会学家()

A、丹尼尔

B、赖特

C、麦奎尔

D、怀特

8、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关于传播功能的观点被称为()

A、“工具说”

B、“游戏说”

C、“社交说”

D、“麻醉说”

9、从整个社会系统看,信息流通渠道中的主要把关人是()

A、记者

B、广播电视

C、编辑

D、传播媒介

10、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是对一种理论的发展,这种理论是()

A、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

B、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

C、报刊的极权主义理论

D、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1、哭声和笑声属于非语言符号中的()

A、身体语言

B、类语言

C、自然语言

D、生成语言

12、波兰学者柯日布斯基等人认为语言在语义上有三个特征,其中不包括()

A、语言是静态的

B、语言是抽绎的

C、语言是有限的

D、语言是归纳的

13、为无线电通讯进入实用阶段作出重要贡献的是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

A、兹活里金

B、费森顿

C、尼普科夫

D、波波夫

14、麦克卢汉以各种媒介对人类感官的延伸为标准,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其中文字印刷传播时期又称()

A、部落前文化时期

B、部落文化时期

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

D、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15、有观点认为,人们对大众传媒发出信息的选择会受到家庭、朋友和熟人等的影响。该观点属于受众理论中的()

A、个人差异论

B、社会分类论

C、社会关系论 D 、选择性因素理论

16、按照选择性因素理论的观点,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时遇到的最后一关是受众的()

A、选择性注意

B、选择性暴露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理解

17、下列关于意见领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意见领袖未必是大人物

B、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是综合的

C、意见领袖不喜欢社交活动

D、意见领袖集中在特定的社会阶层

18、霍夫兰等人研究发现,传播者的可信性包括传播者的信誉和()

A、专业权威性

B、工作经历

C、受教育程度

D、社会地位

19、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关于传播效果的理论是()

A、“议程设置理论”

B、“两级传播理论”

C、“使用与满足理论”

D、“说服性传播理论”

20、蒂奇诺等人提出的“知识沟”理论认为导致“知识沟”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是人们()

A、社交范围的差异

B、传播技能的差异

C、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

D、已有知识存储的差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选项中,属于线性传播模式的有()

A、德福勒模式

B、拉斯韦尔模式

C、布雷多克模式

D、申农—韦弗模式

E、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22、《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泛指()

A、广播

B、报纸

C、电视

D、杂志

E、图书

23、下列印刷技术中由中国人发明的有()

A、雕版印刷

B、木活字印刷

C、泥活字印刷

D、铜活字印刷

E、铅活字印刷

24、被称为传播流程研究“三部曲”的著作有()

A、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

B、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

C、霍夫兰的《传播与说服》

D、克拉帕的《大众传播效果》

E、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

25、传播学传统学派在传播研究中运用内容分析法的主要目的是检验()

A、传播的内容

B、传播的效果

C、传播渠道的效率

D、受众对信息的反应

E、传播者对传播的控制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拉斯韦尔对政治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_________方面。

27、德福勒模式对申农—韦弗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入并突出了_________。

28、控制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_________地改变和控制某些因素,然后观察其后果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9、施拉姆把拉斯韦尔提出的环境监测功能比喻为“_________”。

30、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客观世界是由物质、能量和_________三大要素组成的。

31、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

32、霍夫兰等人研究了“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的说服效果,发现“两面提示”对_________较高者的说服效果较好。

33、诺伊曼提出的“_________”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和效果。

34、传播学批判学派关心的是“谁在传播”、“谁在控制传播”和“_________”等重大问题。

35、与传统的大众传播不同,在网络传播中,发出信息者与接受信息者的角色可以不断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传播37、库尔特?卢因38、反馈39、环境监测功能40、数字化技术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传播学与新闻学的不同。

42、简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主张。

43、西方新闻界对新闻“可读性”的研究结论,有哪些可供我们借鉴?

44、关于传播媒介的演变与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英尼斯提出了哪些观点?

45、简述受众接受媒介信息的基本动机。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拉斯韦尔模式的内容、意义和不足。

47、结合实际,试述政府是如何控制大众传播的。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的作者是美国政治学家()

A、施拉姆

B、霍夫兰

C、拉斯韦尔

D、麦克内利

2、最早提出“两级传播理论”的学者是原籍奥地利的美国社会学家()

A、麦奎尔

B、卢因

C、阿特休尔

D、拉扎斯菲尔德

3、“S—M—C—R”传播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美国传播学者()

A、伯洛

B、德福勒

C、申农

D、奥斯古德

4、下列选项中,属于控制论模式的是()

A、德福勒模式

B、拉斯韦尔模式

C、申农-韦弗模式

D、布雷多克模式

5、误差最小的抽样形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6、内容分析法有四个特点,而就内容分析的直接目的,即对特定传播内容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而言,其关键是

()

A、客观性

B、显性内容

C、系统性

D、定量性(化)

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传播的个人功能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自我中心性的,一是

()A、工具性的B、满足性的

C、社交性的

D、游戏性的

8、拉斯韦尔提出大众传播有三个功能,但不包括

...()

A、环境监测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文化传递功能

D、重申社会准则功能

9、巴斯把传播媒介的把关行动分为两个阶段,并认为第一阶段的把关人主要是()

A、记者

B、传媒的经营者

C、编辑

D、传媒的所有者

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一词,泛指()

A、印刷媒介

B、大众传播事业

C、报纸和杂志

D、新闻出版事业

ll、大众传播的内容大多属于()

A、消息性内容

B、娱乐性内容

C、新闻性内容

D、知识性内容

12、“人们永远无法说出一种事物的全貌”。这句话表明()

A、语言是静态的

B、语言是有限的

C、语言是抽绎的

D、语言是灵活的

13、1865年,英国一个科学家在电磁波理论研究中预言了无线电波的存在。这个科学家是

()A、兹活里金B、马克斯韦尔

C、尼普科夫

D、德福勒斯特

14、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其中口头传播时期也叫()

A、部落前文化时期

B、部落文化时期

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

D、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15、有学者认为,人们从自己所在环境中习得看法和态度,并形成了自己的心理结构。该观点属于受众理论中的

()

A、个人差异论

B、社会分类论

C、社会关系论

D、选择性因素理论

16、选择性因素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时遇到的第一关是受众的()

A、选择性注意

B、选择性暴露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理解

17、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初级阶段,其核心理论是()

A、“皮下注射论”

B、“使用与满足论”

C、“有限效果论”

D、“沉默的螺旋论”

18、霍夫兰等人研究发现,就电影的宣传教育效果而言,《我们为何而战》系列纪录片只在一个方面是卓有成效的。

这个方面是()

A、鼓舞士气

B、传达战况信息

C、振奋精神

D、激发对敌仇恨

19、议程设置理论认为,人们对于公共事务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主要来自()

A、大众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20、格伯纳等人提出的“培养理论”认为,在“培养”人们形成“共识”中,作用最显著的传播媒介是()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网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l、有些学者把传播定义为有意图地施加影响的行为。下列选项中属于这种行为的有

()A、宣传法律B、传授知识

C、推广技术

D、刊登广告

E、推销商品

22、控制实验法的“控制”具体表现为控制()

A、实验者

B、实验观察

C、自变量

D、实验环境

E、实验对象

23、下列选项中,属于类语言的有()

A、叫声

B、叹息

C、哭声

D、呻吟

E、笑声

24、戈尔丁把大众传播的效果分为四种类型,所依据的要素有()

A、反应

B、程度

C、意图

D、时间

E、范围

25、传播学批判学派关心的问题可以概括为()

A、对谁传播

B、传播什么

C、为什么传播

D、谁控制传播

E、通过什么渠道传播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传播按照传受范围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其中自言自语属于__自我传播_______。

27、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_理论构架________。

28、布雷多克7W模式在拉斯韦尔5W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环节,它们是情境和

____动机_____。

29、问卷是为了进行_标准化___的调查而编制的、由一组有机联系的提问所构成的表格。

30、所谓报刊的四种理论,实际上是美国学者总结的自从大众传播诞生以来出现的关于大众传播的四种___控制___

观念。

3l、1948年,美国数学家申农发表了著名论文《通讯的数学理论》,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信息论的基本问题。32、美国培因基金会20世纪20~30年代关于__电影_______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是有关大众传播效果的最早的

实证研究。

33、麦库姆斯和肖发现,在选民对当前重要问题的判断与大众传媒反复报道和强调的问题之间,存在着高度的___

对应__关系。

34、在传播研究中,如果说传统学派注重的是效果研究,那么批判学派注重的则是_控制分析__。

35、《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把度量___信息______的最小单位“比特”比作人体内的DNA。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大众传播学 37、“麻醉精神” 38、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39、英尼斯 40、受众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l、简述抽样调查法的主要形式。

42、教材对大众传播的内容作出了哪些一般性结论?

43、简述意见领袖的基本特征。

44、简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

45、简述互联网传播的主要特征。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传播学诞生在美国的原因有哪些?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理论,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47、什么是“伊里调查”和《人民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的基本结论是什么?对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效果提出了

哪些理论假说?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是原籍德国的美国心理学家()

A.施拉姆

B.卢因

C.拉斯韦尔

D.霍夫兰

2.《论出版自由》的作者是()

A.弥尔顿

B.卢梭

C.约翰·穆勒

D.伏尔泰

3.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第三个环节是()

A.谁

B.对谁

C.说什么

D.通过什么渠道

4.下列选项中,属于线性模式的是()

A.德福勒模式

B.赖利夫妇模式

C.申农—韦弗模式

D.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5.在传播研究中,问卷主要用于受众调查和()

A.传播效果研究

B.内容分析

C.传播媒介研究

D.控制分析

6.不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在控制实验中构成()

A.“控制组”

B.“实验组”

C.“观测组”

D.“对照组”

7.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认为,很多传播行为是一种()

A.工具性行为

B.使用满足性行为

C.社交性行为

D.自我中心性行为

8.拉扎斯菲尔德等指出大众传播有三个功能,但不包括

...()

A.环境监测功能

B.授予地位功能

C.麻醉精神功能

D.重申社会准则功能

9.巴斯把传播媒介的把关行动分为两个阶段,并认为第二阶段的把关人主要是()

A.记者

B.传媒的经营者

C.编辑

D.传媒的所有者

10.西方学者提出的报刊四种理论中最早出现的是()

A.集权主义理论

B.自由主义理论

C.社会责任理论

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1.按照美国数学家申农的定义,信息指的是()

A.确定性减少的量

B.不确定性减少的量

C.确定性减少的质

D.不确定性减少的质

12.社会传播中的超量信息也是一种噪音,这种噪音是()

A.人为的

B.不可控制的

C.天然的

D.不能译码的

13.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其中电子传播时期也叫()

A.部落前文化时期

B.部落文化时期

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

D.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14.用实验证实了英国科学家马克斯韦尔关于无线电波预言的德国物理学家是()

A.贝尔

B.马可尼

C.赫兹

D.波波夫

15.下列与选择性理解的意思最接近的成语是()

A.择善而从

B.爱屋及乌

C.从谏如流

D.见仁见智

16.受众理论中有一种以“刺激—反应论”的心理学模式为基础,并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描述受众。这种理论是()

A.个人差异论

B.社会分类论

C.社会关系论

D.选择性因素理论

17.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提出的关于传播效果的观点是()

A.“皮下注射论”

B.“培养理论”

C.“有限效果论”

D.“知识沟理论”

18.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拉扎斯菲尔德等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作的调查被称为()

A.培因调查

B.盖洛普调查

C.伊里调查

D.尼尔森调查

19.早在1920年,李普曼在一本著作中提出现代人与“第一手信息隔绝”的问题。这本著作是()

A.《舆论学》

B.《自由与新闻》

C.《人民的选择》

D.《大众传播效果》

20.诺伊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是()

A.强大的

B.有限的

C.微弱的

D.中等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传播学奠基人中有些是来自欧洲的学者,他们是()

A.卢因

B.拉斯韦尔

C.施拉姆

D.拉扎斯菲尔德

E.霍夫兰

22.瑞士、英国和美国的心理学家对传播功能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心理学家是()

A.英尼斯

B.斯蒂芬森

C.皮亚杰

D.霍克海默

E.托尔曼

23.受众的选择性因素不包括

...()

A.选择性注意

B.选择性暴露

C.选择性复述

D.选择性记忆

E.选择性理解

24.据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罗杰斯的研究,意见领袖的特征有()

A.未必是大人物

B.社交范围较广

C.信息渠道较多

D.频繁接触大众传播

E.存在于特定的社会阶层

25.传播学传统学派的特征是()

A.强调定量分析

B.强调定性分析

C.注重控制研究

D.注重效果研究

E.重视具体实证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按照传受范围,传播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________。

27.申农—韦弗模式可以用于解释一般的社会传播过程,其中的“信宿”相当于信息的_______。

28.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________描述的研究方法。

29.皮亚杰发现儿童的谈话可以分为两种,一是________的,一是社交性的。

30.传播学中针对传播主体“谁”的研究也叫________。

31.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32.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主持的实验发现,《我们为何而战》系列纪录片在鼓舞士气和激发对敌仇恨方面没有明显效果。

33.据诺伊曼研究,________强调提示的意见,容易被人们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

34.在传播研究中,如果说传统学派关心的是受众,那么批判学派关心的则是________。

35.人类社会正在步入的知识经济时代,也叫________经济时代。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韦尔伯·施拉姆37.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38.《权力的媒介》39.“使用与满足”研究

40.“上限效果”假说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l.什么是自我传播?它和人际传播有哪些不同

..?

42.简述传播的控制研究中“控制”的含义。

43.就社会而言,为了避免信息匮缺或信息超量,应该采取哪些对策与措施?

44.与广播、电视相比,报纸的优势和局限是什么?在当前的媒介竞争中,报纸应采取哪些对策?

45.大众传播中的反馈具有哪些特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它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作了哪些修正?为什么该理论至今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47.论述新闻与信息的联系与区别

..。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按照信息传受范围的大小,可以把传播分为五个层次,其中位于第三层次的是( )

A.大众传播

B.群体传播

C.自我传播

D.人际传播

2.20世纪70年代起多次到我国访问并带来了有关传播学信息的学者是( )

A.施拉姆

B.卢因

C.拉斯韦尔

D.霍夫兰

3.下列选项中,属于控制论模式的是( )

A.布雷多克模式

B.德弗勒模式

C.申农—韦弗模式

D.拉斯韦尔模式

4.在传播研究中,问卷主要用于受众调查和( )

A.传播效果研究

B.内容分析

C.传播媒介研究

D.控制分析

5.《论出版自由》的作者是( )

A.洛克

B.卢梭

C.伏尔泰

D.弥尔顿

6.巴斯把传播媒介的把关行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的把关人主要是

( ) A.记者 B.自由撰稿者

C.编辑

D.特约评论员

7.大众传播中最重要、最受重视的信息是( )

A.新闻信息

B.商业信息

C.教育信息

D.娱乐信息

8.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其中电子传播时期也叫( )

A.部落前文化时期

B.部落文化时期

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

D.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9.与受众的选择性理解的意思最接近的成语是( )

A.各取所需

B.见仁见智

C.爱屋及乌

D.择善而从

10.霍夫兰等学者研究发现,传播者的可信性包括两个要素,即传播者的信誉和( )

A.专业权威性

B.工作经历

C.受教育程度

D.社会地位

11.蒂奇诺等学者在“知识沟”理论中指出,导致“知识沟”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是人们

( ) A.社交范围的差异 B.传播技能的差异

C.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

D.已有知识存储的差异

12.罗杰斯认为传播学批判学派有5个特征,其中之一是( )

A.思辨的

B.具体实证的

C.定量的

D.注重效果研究的

13.在组织内部有很多不按组织指定的“职能线路”进行的人际交流活动,这种活动的沟通渠道是( )

A.正式沟通渠道

B.非正式沟通渠道

C.自上而下的沟通渠道

D.自下而上的沟通渠道

14.美国培因基金会关于电影对青少年影响的一系列调查,是有关大众传播效果最早的实证研究。这些调查发生在( )

A.19世纪末

B.20世纪初

C.20世纪20~30年代

D.20世纪30~40年代

15.最早指出传播过程存在“噪音”的传播模式是( )

A.拉斯韦尔模式

B.德弗勒模式

C.布雷多克模式

D.申农—韦弗模式

16.控制实验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是实验者、实验变量、实验对象和( )

A.控制组

B.实验观察

C.实验组

D.实验条件

17.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关于传播功能的观点被称为( )

A.“工具说”

B.“游戏说”

C.“社交说”

D.“麻醉说”

18.被报刊社会责任理论发展的理论是( )

A.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

B.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

C.报刊的极权主义理论

D.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9.按照美国数学家申农的定义,信息是( )

A.确定性减少的量

B.不确定性减少的量

C.确定性减少的质

D.不确定性减少的质

20.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提出的关于传播效果的观点是( )

A.“皮下注射论”

B.“培养理论”

C.“有限效果论”

D.“知识沟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传播学奠基人中,来自欧洲的学者有( )

A.卢因

B.拉斯韦尔

C.施拉姆

D.拉扎斯菲尔德

E.霍夫兰

22.问卷中提问排列应遵循的原则有( )

A.先易后难

B.先一般后特殊

C.先“面”后“点”

D.先肯定后否定

E.同类集中

23.《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指( )

A.广播

B.报纸

C.电视

D.杂志

E.图书

24.本课程教材用多种理论解释了受众的选择性因素,这些理论是( )

A.群体规范理论

B.使用与满足理论

C.休眠效果理论

D.认知不和谐理论

E.可获得性理论

25.拉扎斯菲尔德等学者在伊里调查中发现,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效果主要有( )

A.“结晶”效果

B.“沉淀”效果

C.“改变”效果

D.“澄清”效果

E.“强化”效果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宣传法律、传授知识、推广技术、刊登广告和推销商品等属于________地施加影响的传播行为。

27.传播学在19世纪末逐步形成,20世纪________年代初具规模。

28.申农—韦弗模式如果用于解释大众传播过程,其中的“信宿”相当于________。

29.施拉姆把拉斯韦尔提出的环境监测功能比喻为“________”。

30.所谓报刊的四种理论,实际上是美国学者总结的自从大众传播诞生以来出现的关于大众传播的四种________观念。

31.有学者认为,大众传播的内容大多是________的,所以更多的是分散而不是集中受众对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的注意力。

32.电子媒介的受众调查中最常见的是关于观众、听众的数量及其构成的________调查。

33.拉扎斯菲尔德等学者在伊里调查中发现,大众传播对一般受众的影响往往要经过“________”这个中间环节。34.在传播研究中,传统学派关心的主要是怎样传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而批判学派关心的则主要是“谁在控制传播”和“________传播”等重大问题。

35.《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把度量信息的最小单位“________”比作人体内的DNA。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库尔特·卢因37.抽样调查法38.“双重行动模式”39.社会分类论40.“一面提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新闻学的研究路线和传播学的研究路线分别是什么?

42.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中包含了哪些要素?该模式中左右两个大圆叫什么?

43.麦奎尔认为传播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44.为了提高新闻的易读性,遣词造句应该注意哪些要求?

45.大众传播中的反馈有哪些特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为什么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47.为什么“培养”理论特别强调电视在人们形成“共识”中的作用?请举例论述。

答案

1.B

2.A

3.B

4.A

5.D

6.C

7.A

8.D

9.B 10.A 11.C 12.A 13.B 14C 15.D 16.B 17.A 18.D 19.B 20.C

21AD 22 ABCE 23ABCDE 24BDE 25ACE 26 有意图地27 ;40 28受者

29雷达功能30控制31娱乐性32视听率33意见领袖34为什么 3 5比特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传播类型中,属于所有传播活动基础的是( )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早建成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3、布雷多克在5W传播模式基础上提出了7W传播模式,其中增加的因素是情境和( )

A、理解

B、记忆

C、注意

D、动机

4、在传播学研究中,正式调查采用的抽样形式一般是( )

A、随机抽样

B、非随机抽样

C、雪球抽样

D、定额抽样

5、被施拉姆比喻为“雷达功能”的传播功能是( )

A、授予地位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环境监测功能

D、舆论监督功能

6、对传播活动的控制有多种形态,其中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是( )

A、自我控制

B、经济控制

C、政治控制

D、受众控制

7、《通讯的数学理论》这篇论文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信息论的基本问题,它的作者是( )

A、施拉姆

B、德福勒

C、申农

D、伯洛

8、人类在文字发明前运用了多种传播手段,其中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方式是( )

A、口头交流

B、结绳记事

C、利用图画传递信息

D、利用烽火传递信息

9、按照选择性因素理论的观点,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传向受众时遇到的第一关是受众的( )

A、选择性暴露

B、选择性注意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理解

10、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初级阶段,该阶段关于传播效果的核心观点是( )

A、“皮下注射论”

B、“使用与满足论”

C、“有限效果论”

D、“沉默的螺旋论”

11、按照议程设置理论的观点,人们对于公共事务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主要来自( )

A、组织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

12、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奇斯曼

B、哈贝马斯

C、加纳姆

D、菲尔索夫

13、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这个概念的学者是( )

A、施拉姆

B、麦奎尔

C、拉斯韦尔

D、麦克卢汉

14、在申农—韦弗模式中,被称为“不速之客”的要素是( )

A、媒介

B、讯息

C、噪音

D、信宿

15、首次提出传播具有娱乐功能的是美国社会学家( )

A、丹尼尔

B、赖特

C、麦奎尔

D、波特

16、大众传播大量的内容属于( )

A、消息性内容

B、娱乐性内容

C、新闻性内容

D、知识性内容

17、与受众的选择性理解的意思最接近的成语是( )

A、见贤思齐

B、见仁见智

C、爱屋及乌

D、择善而从

18、诺伊曼在“沉默的螺旋”理论中指出,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是( )

A、强大的

B、有限的

C、微弱的

D、中性的

19、大众传播学赖以形成的基础学科是( )

A、新闻学

B、传播学

C、广告学

D、公共关系学

20、内容分析所具体统计的最小单位将直接影响分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这个最小单位是( )

A、内容分析题材

B、内容分析单元

C、内容分析体例

D、内容分析主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Communication除了译为汉语“传播”外,还可以译为()

A、交流

B、沟通

C、通讯

D、过程

E、解读

22、传播模式有线性模式和控制论模式之分,下述选项中属于线性模式的有()

A、德弗勒模式

B、拉斯韦尔模式

C、布雷多克模式

D、申农—韦弗模式

E、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23、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等学者有一篇文章中总结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它们是()

A、监督舆论

B、麻醉精神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答: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 基本特征: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答: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答: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答:(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 (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4)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答: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 4、什么是传播隔阂? 答: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

传播学选择题及答案

1、传播学之父就是(A)?A、施拉姆B、勒温C、拉扎斯菲尔德D、拉斯韦尔1、传播得信息交流过程就是(A)?A、互动得B、主动得C、被动得D、能动得?2、在传播学研究中,正式调查所采用得抽样形式一般都就是(B) A、非随机抽样 B、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雪球抽样?3、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属于(B) A、群体传播B、大众传播C、组织传播D、人际传播 4。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得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B)?A。大众传播学得概念B。传播得5W模式C。政治传播得概念D.内容分析法?5.从参与者得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得就是(B)?A.参与者即传播者B.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得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D.网络用户都就是信息观察者?6、我们把传播过程中产生信息得过程与行为称为(A)?A制码B编码C译码D释码 7、(B)得主要方式就是对外出版、对外广播、对外电视传播、信息高速公路?A 大众传播B国际传播C全球传播D网络传播 8、信息表现形式有语言、符号、(B)?A文字B图像C声音D雕塑?9、符号最基本得特点在于它得(B)?A普遍性B、抽象性C、有效性D、指说性?10、直接导致“魔弹”被否定得理论就是(A) A.有限效果论B、新得强效力论C、适度效果论D、信源得可信效果论 1、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与受众得关系(D)? A、支配得关系 B、疏离得关系 C、圈层得关系 D、友善得关系 2、以下哪一种不就是我们必须遵循得传播原则(B)??A、可信性原则B、可行性原则C、适时性原则D、适量性原则

3、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得特点(D)??A、集体性B、复杂性C、自主性 D、好奇性?4、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得责任(B)??A、契约性责任B、使命性责任C、国际性责任D、法规性责任?5、当今世界,信息侵略-(B)—.?A、还未来临B、已成事实C、会导致战争爆发D、让黑客受益 6、语言就是社会约定俗成得并且就是比较高级与复杂得(C)。?A、艺术B、信息C、符号D、媒介 7、让受众透过媒介经常瞧到您,可以增强(A)。 A、熟知性 B、接近性 C、可信性 D、权威性 8、-(A)-就是指记者可以通过一切正当得手段自由采访新闻得权力。?A、采访权B、报道权C、批评权D、安全保护权?9、最重要得守门行为出现在媒介组织内部,守门得过程应该分为新闻采集与—(C)-两个阶段。?A、新闻剪辑B、新闻美化C、新闻加工D、新闻删选?10、如果在传播学得研究中,对于个人特点过分强调或就是对于传播模式无原则无休止争论得话,真正受到伤害得将就是—(A)—.?A、传播学B、社会C、某个传播学者D、广大人民查瞧全部条评论〉>我也说一句 1、“守门行为”与“守门人”概念就是由下列哪位学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出得?(B) A、施拉姆 B、勒温C、拉斯韦尔D、霍夫兰?2、《论出版自由》得作者就是(A)?A、弥尔顿B、卢梭 C、约翰·穆勒D、伏尔泰 3、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得第三个环节就是(D)?A、谁B、对谁C、说什么D、通过什么渠道?4、不接受自变量作用得实验对象在控制实验中构成(D) ?A、“控制组” B、“实验组” C、“观测组”D、“对照组"?5、西方学者提出得报刊四种

传播学期末考试题目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课后练习(二) 单项选择题及参考答案 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理论是建立在何种传播层次上的( C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组织传播 C.2.受众对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主要是通过(C)来实现的 A.抵制 B.来电、来函 C.反馈 D.质询 3.(B)事实上是传播研究的最集中的领域之一 A.传播媒介 B.传播效果 C.传播对象 D.传播发展4.控制研究是对“5w”模式中第几个因素的研究和探讨( A) A.一 B.二 C.三 D.四 5.“把关人”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首先提出的A.卢因B.德弗勒C.施拉姆D.波特 ( B ) .媒介中的广告对媒介而言属哪种控制形式6.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B.经济控制A.政治控制 受众控制C.文化控制 D.

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层次7.(C)大众传播 C.人内传播 D.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属于循环化的传播模式 D )8.下列(.申农——韦弗模式.施拉姆模式 B A D.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模式.守门人模式C .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D )9 D.施拉姆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A.拉斯韦尔 B. 。(C)10.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尔·霍夫兰 B A D.施拉姆.哈罗德·拉斯韦尔C 为研究对象).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B11A.社会 B.一切传播行为 C.心理 D.信息交流 12.赖特对传播社会功能的重要补充和阐述是( A) A.娱乐功能 文化传递功能B.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C.授予地位功能 D.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 13.“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暗示的媒介观是( B ) A.“镜子”式的反映 B.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C.权利的工具 D.群众的喉舌 14.“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通过营造( B)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A.意见领袖 B.意见环境 C.议程设置 D.两级传播

传播学教程课后答案

第一章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体”? 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他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解读才成为可能。由此可见。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可以说,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关系的系统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中。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传播,人际~、群体~、组织~和大众~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它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功能是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和协调,收集、整理和传达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发展。因此,它必须对内形成有效的传播渠道,对外伸出普遍的触角。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个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每个子系统既有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与其他子系统互为环境,又与其他子系统相互交织、作用,其总体运动形成了社会信息系统的大运行。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多变量的系统,充满着不确定性。如果这些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社会信息活动的主体——人能够凭借这种可塑性和创造性,不断发现和克服社会信息系统的障碍和隔阂,使之不断完善。 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导致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中的特有属性,这主要是因为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还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而多个复杂变量的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4.什么是“传播隔阂”? 指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利益、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而产生的传播上的无意误解或有意曲解。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着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

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

大学《传播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课程期末考试 (2011—2012学年 第1学期) 本科 专科□ A 卷□ B 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通常被称为( ) A.群体传播 B.人际传播 C.自我传播 D.组织传播 2.著名的“三论”当中,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下面哪位( ) A. 香农 B.库利 C. 威纳 D.米德 3. 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 A.大众传播学 B.人际传播学 C.自我传播学 D. 组织传播学 4. “媒介即讯息”这一著名论断是谁提出的( ) A.拉斯维尔 B.麦克卢汉

C.施拉姆 D.香农 5.拉斯韦尔模式的第1个环节是() A.谁 B.对谁 C.通过什么渠道 D.说了什么 6. 最早提出来“把关人”理论的是() A.拉斯维尔 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 D.施拉姆 7.小米对小李说:“明天周末,我们去看电影吧?”这句话中,小米是一个基本 传播过程中的哪个环节() A.反馈 B.媒介 C.传者 D.受传者 8.在《人民的选择》中,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是()。A.拟态环境的环境化B.“意见领袖” C.主我与客我理论D.休眠效果 9.下面哪个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提出来的()。 A.“传播流”B.“信息流” C.“沉默的螺旋”D.“媒介即讯息” 10. 最早提出“两级传播”这一观点的是()。 A.拉斯维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卡尔·霍夫兰 11.在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 A.反馈 B.噪音

最新传播学期末考试题目!

课后练习(二) 单项选择题及参考答案 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理论是建立在何种传播层次上的(C )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2.受众对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主要是通过(C)来实现的 A.抵制B .来电、来函C .反馈D .质询 3.(B)事实上是传播研究的最集中的领域之一 A.传播媒介B .传播效果C .传播对象D .传播发展 4.控制研究是对“ 5W'模式中第几个因素的研究和探讨(A ) A. 一 B.二 C.三 D.四 5.“把关人”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首先提出的

A.卢因 B.德弗勒 C.施拉姆 D.波特 6.媒介中的广告对媒介而言属哪种控制形式(B ) A.政治控制 B.经济控制 C.文化控制 D.受众控制 7.(C)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层次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人内传播 D.大众传播 8下列(D)属于循环化的传播模式 A.施拉姆模式B .申农——韦弗模式 C.守门人模式D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模式 9.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D ) A.拉斯韦尔 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 D.施拉姆 10.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C)。 A .卡尔?霍夫兰 B .拉扎斯菲尔德 C.哈罗德?拉斯韦尔 D .施拉姆 11.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B)为研究对象 A.社会 B. 一切传播行为 C .心理D .信息交流

12.赖特对传播社会功能的重要补充和阐述是(A) A.娱乐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授予地位功能 D.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 13.“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暗示的媒介观是(B ) A.“镜子”式的反映 B.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C.权利的工具 D.群众的喉舌 14?“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通过营造(B)来影响和制约舆 论。 A.意见领袖 B.意见环境 C.议程设置 D.两级传播 15.拉扎斯菲尔德在传播学领域的代表作是(C ) A.《理解媒介》B .《舆论学》 C.《人民的选择》D .《传播与说服》 16.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总结出传播的三种主要社会功能的学者是(A ) A.拉斯韦尔B .赖特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6分) 1、被公认为“传播学之父”的美国学者是【 C 】(点击括号查看答案) A、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施拉姆 D、罗杰斯 2、下列哪种方法不是量化/实证研究方法【 D 】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哲学思辨 3、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属于【 A 】 A、线性传播模式 B、控制论传播模式 C、系统论传播模式 D、受众中心模式 4、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主要履行的是大众传播的【 A 】功能 A、传播信息 B、引导舆论 C、教育大众 D、提供娱乐 5、既能进行大众传播,又是人际传播重要工具的媒介是【 D 】 A、报刊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6、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指出,两级传播流动过程中,【 A 】扮演着重要角色。 A、舆论领袖 B、把关人 C、受众 D、追随者 7、“大多数时间里,报界在告诉人们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伯纳德·科恩的这段话与【 D 】一脉相承。 A、枪弹论 B、两级传播论 C、创新与扩散论 D、议程设置论 8、霍夫兰认为,正反两面说的宣传方式对【 B 】较为有效 A、教育程度低的人 B、教育程度高的人 C、男性白人 D、家庭主妇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1、传播学的先驱者包括【 A B C D 】 A、哈罗德·拉斯韦尔 B、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卡尔·霍夫兰 2、关于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正确的是【 A B C 】 A、传播媒介的发展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 B、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加速度趋势 C、传播媒介的发展是叠加式的,新老媒介互相竞争又互相促进 D、传播媒介的发展是替代式的,新媒介使一切传统媒介必然消亡 3、符号的特点包括【 B C D 】 A、可积累和可衰减性 B、指代性 C、社会共有性 D、发展性 4、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 A B C D 】

传播学选择题及答案

1.传播学之父是(A) A.施拉姆 B.勒温 C.拉扎斯菲尔德 D.拉斯韦尔 1、传播的信息交流过程是(A) A、互动的 B、主动的 C、被动的 D、能动的 2、在传播学研究中,正式调查所采用的抽样形式一般都是(B) A、非随机抽样 B、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雪球抽样 3、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属于(B) A、群体传播 B、大众传播 C、组织传播 D、人际传播 4.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B)A.大众传播学的概念B.传播的5W模式C.政治传播的概念D.容分析法5.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是(B) A.参与者即传播者B.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D.网络用户都是信息观察者 6.我们把传播过程中产生信息的过程和行为称为(A) A制码B编码C译码D释码 7.(B)的主要方式是对外出版、对外广播、对外电视传播、信息高速公路 A大众传播B国际传播C全球传播D网络传播 8.信息表现形式有语言、符号、(B) A文字B图像C声音D雕塑 9、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B) A普遍性B.抽象性 C.有效性D.指说性 10、直接导致“魔弹”被否定的理论是(A) A.有限效果论B.新的强效力论C.适度效果论D.信源的可信效果论

1.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D)? A. 支配的关系 B.疏离的关系 C.圈层的关系 D.友善的关系 2. 以下哪一种不是我们必须遵循的传播原则(B)? A. 可信性原则 B.可行性原则 C. 适时性原则 D.适量性原则 3.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的特点(D)? A. 集体性 B.复杂性 C.自主性 D.好奇性 4.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的责任(B)? A. 契约性责任 B.使命性责任 C.国际性责任 D.法规性责任 5. 当今世界,信息侵略—(B)—。 A. 还未来临 B.已成事实 C.会导致战争爆发 D.让黑客受益 6. 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并且是比较高级和复杂的(C)。 A. 艺术 B.信息 C.符号 D.媒介 7. 让受众透过媒介经常看到你,可以增强(A)。 A. 熟知性 B.接近性 C.可信性 D.权威性 8. —(A)—是指记者可以通过一切正当的手段自由采访新闻的权力。 A. 采访权 B. 报道权 C. 批评权 D. 安全保护权 9. 最重要的守门行为出现在媒介组织部,守门的过程应该分为新闻采集和—(C)—两个阶段。 A. 新闻剪辑 B. 新闻美化 C. 新闻加工 D. 新闻删选 10. 如果在传播学的研究中,对于个人特点过分强调或是对于传播模式无原则无休止争论的话,真正受到伤害的将是—(A)—。 A. 传播学 B. 社会 C. 某个传播学者 D. 广大人民查看全部条评论>>我也说一句

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0 小题 *3=30) 1.传播定义强调传播是() A.讯息的共享 B.信息的共享 C.消息的独享 D.讯息的影响 2.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是() A参与者即传播者 B.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 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 D.网络用户都是信息观察者 3. 1948 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A.大众传播学的概念 B.传播的5W模式 C.政治传播的概念 D.内容分析 法 4. 在批判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实际上是( ) A.流行文化 B.民间文化 C.精英文化 D.媚俗文化 5.提出传播主要的四大社会功能中的娱乐功能的美国社会学家是() A.帕森斯 B.默顿 C.赖特 D.拉斯韦尔 6.“街头访谈”这种抽样形式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 B.偶遇抽样 C.判断抽样 D.机械抽样 7. 5W模式被后人称作是典型的传统的() A.控制论模式 B.线性模式 C.申农一一韦弗模式 D.社会系统模式 8.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媒介即讯息”,其着眼点是() A.受众 B.传播内容 C.传播效果 D.传播渠道 9.因家人、朋友的影响而改变个人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性决策,这种情况印证了( ) A.社会关系论 B.社会分类论 C.社会结构论 D.个人差异论 10.英国心理学家威廉 ? 斯蒂芬斯提出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主要观点是() A.社交性功能 B.游戏说 C.自我中心性功能 D.工具性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5 小题 *5=25) 1 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 A 为我所用 B 中西结合 C 尽量吸纳 D 批评为主 E 批判吸收 2 卡尔 ? 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 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 B 创立传播学的耶鲁学派 C 由微观入手,对传播技巧进行开拓性的研究 D 运用控制实验法研究 E 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 3 过程研究的表现形式是模式,主要三大类是() A 线性模式 B 控制论模式 C 社会系统模式 D 信息系统模式 E 电子模式 4 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价值在于() A 将媒介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背景中去考察 B 揭示媒介在传递的内容意义之外的意义——媒介的出现带给文化和文明的影响 C 激起人们对各种媒介及其作用关注 D 正确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因 E 开拓内容分析以外的媒介影响研究领域 5 通过立法对大众传媒实施控制,其法律主要有() A 新闻法 B 广告管理法 C 诽谤罪法 D 保障隐私权法 E 证券交易法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解读才成为可能。由此可见,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 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可以说,社会关系式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社会信息系统的功能是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和协调,收集、整理和传达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发展。因此,它必须对内形成有效的传播渠道,对外伸出普遍的触角。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每个子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与其他子系统互为环境,又与其他子系统相互交织、作用,其总体运动形成了社会信息系统的大运行。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充满着不确定性。如果这些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社会信息活动的主体——人能够凭借这种可塑性和创造性,不断发现和克服社会信息系统的障碍和隔阂,使之不断完善。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1.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1.名词解释:深度访谈 (参见教材14.4焦点小组讨论及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Interview)常用于定性研究,也就是回答“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通过深度访谈可以为几种研究方法收集信息,如口述历史和案例分析。深度访谈是研究者与受访者做一对一的长时间接触,通常会有一个问题的访谈进度表,同时问题的顺序也是事先拟定的。深度访谈的优点是对问题的探讨比较容易深入,特别是有关意见的调查,缺点是不太容易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答: 深度访谈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形式。访问过程中,由掌握高级访谈技巧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的访问,用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态度和情感,最常应用于探测性调查。应用范围包括:详细了解复杂行为、敏感话题或对企业高层、专家、政府官员进行访问。 2. 名词解释:“预防接种”理论 (参见13.6预防接种理论)麦奎尔在霍夫兰的研究基础上,发展了“接种”理论(Inoculation Theory)。他们认为,绝大多数人所持有的绝大多数观点都不曾遭遇挑战。因此一遇到相反信息时,他们没有防御能力,所以容易动摇。就如同健康人需要“免疫”一样。有两种免疫方法,一是正面的,如健康饮食、锻炼等;另一种方法就是注射疫苗。 3. 恐怖诉求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提示? 正确答案:(参见13.5恐怖诉求) 答: 当受众接收到一个恐怖诉求后,会进行掂量,然后决定是否改变态度及改变多少。低恐怖诉求最有效而高恐怖诉求最无效。恐怖诉求的目的是改变人们的动机,他最多不过是一种技巧的运用。 4.名词解释:议程设置 正确答案:(参见12.5议程的设置) 1922年,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在《舆论》中谈到了媒介对公众感知外部世

传播学概论重点 郭庆光版 期末考试版

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1、传播学的定义 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1、社会传播的类型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2、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信息成为与物资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②特点:a.社会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b.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c.贸易不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d.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信用。 3、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①定义: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②基本功能: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 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4、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A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 ①(美)H.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又称拉斯韦尔模式或五W模式。 ②五W:(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 5W模式中五个要素后来还扩展为传播学的五个重要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受众研究、媒介研究、效果研究。 ③内容: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

传播学教程课后题答案第111章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 基本特征: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 (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4)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 4、什么是传播隔阂? 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通常被称为()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2.传播学有许多分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A.自我传播学 B.人际传播学 C.组织传播学 D.大众传播学 3.在研究方法上,拉斯韦尔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4.与卢因一样,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的学者是() A.施拉姆 B.拉斯韦尔 C.拉扎斯菲尔德 D.霍夫兰 5.拉斯韦尔模式的第4个环节是() A.谁 B.说什么 C.通过什么渠道 D.对谁 6.德福勒模式对申农-韦弗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入并突出了() A.反馈 B.信息的发生 C.噪音 D.信息的接受 7.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是乱数表法和() A.等距法 B.抽签法 C.分层法 D.定额法 8.编制问卷首先需要设计提问项目,这种设计包括若干步骤,其中第一个步骤是() A.确定指标 B.课题分析,提出假设 C.测定指标 D.寻找变项,编制提问 9.皮亚杰认为传播具有两种功能,一是自我中心性的功能,一是() A.娱乐性功能 B.工具性功能 C.社交性功能 D.宣传性功能

10.赖特把拉斯韦尔提出的社会遗产传递功能称为() A.社会化 B.信息化 C.系统化 D.知识化 11.按照卢因的观点和施拉姆的说明,下述人员中属于把关人的是() A.记者 B.教师 C.编辑 D.A、B、C都是 12.《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出版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60年 D.1966年 13.第一个把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卢因 C.英尼斯 D.麦克卢汉 1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全球村 B.媒介即讯息 C.媒介有“冷”、“热”之分 D.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5.“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出发点是() A.受众 B.传播内容 C.传播者 D.传播渠道 16.据霍夫兰等研究,“两面提示”适用于() A.原先持赞成态度的人 B.文化水平较高的人 C.原先态度不明朗的人 D.有既定政治倾向的人 17.与国际传播秩序中的南北问题研究有关的理论是() A.“培养”理论 B.“议程设置”理论 C.“知识沟”理论 D.“沉默的螺旋”理论 18.按照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工业,关注的首先是() A.经济效益 B.艺术价值 C.思想价值 D.社会效益 19.“上限效果”假设,大众传播活动的结果将使社会“知识沟”的宽度() A.维持在上限 B.扩大 C.维持在下限 D.缩小 20.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的是() A.如何传播 B.传播方法 C.为何传播 D.传播什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传播学概论重点__郭庆光版_期末考试版

1、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1、传播学的定义 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1、社会传播的类型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2、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信息成为与物资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②特点:a.社会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b.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c.贸易不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d.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信用。 3、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①定义: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②基本功能: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 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4、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A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 ①(美)H.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又称拉斯韦尔模式或五W模式。 ②五W:(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 5W模式中五个要素后来还扩展为传播学的五个重要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受众研究、媒介研究、效果研究。 ③内容: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 4、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①(美)C.香农和W.韦弗《传播数学理论》 ②内容: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 ③评价:a.意义:导入噪音概念,表明传播过程内外的障碍因素对讯息的干扰;提高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b.不足: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环节和角色互换(作为电子通信过程并无不妥)。 5、人内传播的定义和性质特点 ①定义: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也称内向传播、自我传播、自在传播。 ②性质特点:a.过程不孤立,与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保持衔接关系;b.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c.对外部世界积极能动的反映,不是消极反映;d.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5、人内传播的主要环节(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 5、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①自我是“主我”(I)与“客我”的统一。主我是个人的主体意识,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