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甙枳壳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实验研究

黄芩甙枳壳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实验研究
黄芩甙枳壳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实验研究

示,尿激酶静脉溶栓24h后的再通率为4s,而t2PA静脉溶栓6h后的再通率为49%。尿激酶对7d以内的新鲜血栓有效,而t2PA对时间偏长的陈旧性血栓也有一定效果。比较新的溶栓制剂是rt2PA,一般用法为100mg,q2h小剂量应用不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rt2PA与常规剂量的尿激酶治疗(首次剂量为4400u/kg,随后每12~24h给予相同剂量)的比较研究发现,rt2PA更有效,具有更好的血栓溶解早期,且出血发生率低。尿激酶与链激酶溶栓相似,无明显差异。

国内常用的溶栓方案:尿激酶2万IU/kg2h静脉滴注;rt2PA50~100mg2h静脉滴注。综合几个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提示3种溶栓剂显示出相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rt2PA2h输注比尿激酶和链激酶12~24h输注能迅速地使血凝块溶解,因而可更快地改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

作PA负荷量冲击与2h输注相比,在肺灌注及血流动力学方面未显示出迅速改善的优势。

溶栓的并发症及副作用: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最多见的为血管穿刺部位出血,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9%。其他并发症包括发热、过敏及低血压。溶栓治疗过程应密切监测患者有无出血表现,如血管穿刺部位、皮肤、齿龈等部位,观察有无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严密观察有无新发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如有穿刺部位的出血,可压迫止血。严重的大出血应终止溶栓,并检血或冰冻血浆。出现颅内出血应作为急诊,迅速与神经内科或外科联系,决定治疗。

3 抗凝治疗

其目的在于:预防在肺动脉已形成血栓的周围形成二次血栓;抑制由血栓所致的神经体液因素的分泌阻止静脉血栓的进展。抗凝治疗的初期使用肝素,以后用华法林维持。肝素的作用迅速,具有上述的三点作用,而华法林的起效时间相对长,缺少对神经体液因素的抑制作用。肝素在肺栓塞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比较,半衰期长,出血倾向低,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低分子肝素的副作用除不使血小板减少外,其他与普通肝素基本相同,用药剂量一般在3000~6000U/12h皮下注射。

大块肺栓塞溶栓后应静脉应用普通肝素。欧洲心脏病学会推荐的剂量为:负荷5000~10000U静脉注射,然后800~1250U/h或15~20U/(kg?h)持续静脉点滴。给药速度根据体重调整,目标INR是对照值的115~215倍,相当于抗Xa因子活性在013~016U范围。静脉使用普通肝素后4~6h测第一次APT。在无低血压、休克和右心功能不全的肺栓塞患者可用低分子肝素代替普通肝素,但大块肺栓塞不能替代。

口服抗凝剂目前常用华法林钠。应在肝素治疗的第一或第二天开始口服抗凝剂。起始剂量为每天华法林2~3rng,根据INR调整剂量。负荷剂量并不比维持剂量能更快达到目标INR(210~310)。反而有害,因为与其他抗凝因子(IA,IX,X)相比,蛋白C和S半衰期更短,可引起暂时性高凝状态。因此,必须合并应用肝素4~5d,至INR 达到治疗水平至少2d,INR达到治疗水平前,每天应监测INR,治疗前头2周每周监测2次,其后根据INR达到稳定的情况每周1次或更少。长期治疗者,每4周监测1次。有效治疗应使INR达到210~3101抗凝时程取决于临床事件的类型和并存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存在暂时性危险因素复发率低的患者,3~6个月治疗是合适的。对于第一次发作后无预知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6个月的长期抗凝治疗。对于恶性肿瘤或复发静脉血栓栓塞应进行无限期抗凝治疗(>2年),口服抗凝剂最常见并发症是出血,其危险同抗凝强度有关。有足够证据表明,INR大于310时出血更常见。如果临床需要可停药,口服或注射维生素K(1~2alg)拮抗。如果患者严重出血,应静脉注射维生素K和新鲜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口服抗凝剂最重要的非出血性副作用是皮肤坏死,发生于治疗第一周,这种并发症与蛋白C,蛋白S和恶性肿瘤有关。

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死率报告的程度不一,可能与观察对象的病情程度不同有关。美国的发生率推测为30%的患者死亡,其中急性发病人数的10%在1h内突然死亡,如生存时间能在1小时以上,诊断确切并接受适当的治疗,死亡率达8%,显而易见对肺栓塞的及时诊断及正确治疗对降低其病死率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其意义十分重大。

黄芩甙、枳壳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实验研究

李振伟1,于桂华2

(11辽宁中医学院,沈阳 110032;21抚顺市中心大药房,抚顺 113006)

[摘 要]目的 本实验应用现代医学技术方法,观察中药黄芩甙、枳壳对过敏性疾病反应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200~300g体重的大白鼠雌雄各半,注射致敏原,取腹膜腔混悬液,每只大白鼠腹膜腔注入Tirs2HC L缓冲液10ml,将大鼠提取液分4组,置于试管内,分别加入10%黄芩甙015ml,50%枳壳水浸液015ml,1%色甘酸钠015 ml,生理盐水015ml对照观察。结果 中药组明显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结论 黄芩甙、枳壳有抗过敏作用。

[关键词] 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物质;过敏

本实验研究采用微分干涉技术,观察致敏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全过程,加入黄芩甙、枳壳等中药后,这种脱颗粒过程受到抑制。经透射电镜观察证明,这些中药对肥大细胞的细胞膜有保护作用,增加膜的稳定性,从而阻止其脱颗

粒,肥大细胞能分泌组织胺,慢反应物质,肝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某些物质与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反应有关,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就可以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中药黄芩甙、枳壳等有抗过敏作用,本实验应用微分干涉差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这些中药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试图阐明其机理,并为临床选用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取200~300g重的雌雄各半大白鼠10只,按常规用小牛血清加氢氧化铝凝胶为致敏原,取011ml注射大鼠四肢足掌皮下,18d后取材。

提取腹膜腔肥大细胞混悬液,大鼠乙醚麻醉,心脏放血处死,用等渗Tirs2HCL缓冲液10ml注入腹膜腔,在腹壁上轻揉2~5min,剖开腹膜,抽取腹膜腔混悬液备用。

实验分组:将每大鼠提取液分4组,置于试管内,每管2ml,分别加入10%黄芩甙,50%枳壳水浸液,1%色甘酸钠和生理盐水各015ml,两组作对照观察,以小牛血清为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激动剂。将各组混悬液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置于微分干涉差显微镜下观察,选定蓝绿色为底色。

电镜标本制备:将上述四组分别加入小牛血清012 ml,5min后用215%冷戊二醛固定,终止反应,每分2500转离心沉淀,沉淀物再经1%四氯化锇固定315h,酒精脱水,Epon812包埋,L K B2V型超薄切片机切片,醋酸铀、柠檬酸双重电子染色,在J EM100CXⅡ型电子显微镜下观察。2 结果

211 微分干涉差显微镜观察 正常静止型肥大细胞呈圆形,颗粒细小,细胞边缘光滑完整,周边可见明显的黄色亮圈,细胞表面无颗粒凸出。生理盐水组,经小牛血清激活后,肥大细胞由静止型转为脱颗粒型。脱颗粒过程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期阶段,胞质中颗粒开始向细胞表面凸出,颗粒越来越明显,甚至每个颗粒周边呈黄色亮圈。而整个细胞周边的黄色亮圈逐步消失,晚期阶段,则细胞膜失去完整性,颗粒逐步凸到细胞外,呈脱颗粒像。加入黄芩甙,枳壳液和色甘酸钠组,可见肥大细胞脱颗粒过程明显受阻,有的细胞可见到颗粒向表面凸出,但并不脱粒,记数4组细胞混悬液中肥大细胞脱颗粒率,见表1。

表1 4组细胞混悬液肥大细胞脱颗粒率

组别只数脱粒率(%M±SD)

生理盐水10只75190±12116

黄芩甙10只17150±6160

枳壳液10只18160±8147

色甘酸钠10只20130±6165

3与各加药组比较P<0101;各加药组比较,P均<0105

212 电镜观察静止型肥大细胞呈椭圆形,胞质中布满圆形颗粒,电子密度较高,着色较均匀,细胞膜有少量的微绒毛状突起,脱颗粒型:细胞不规则,颗粒有脱出,颗粒电子密度下降,着色不均匀,有聚合现象,胞质中有空泡出现。中药和色甘酸钠组的肥大细胞,细胞体积较大,颗粒电子密度下降,着色不均,颗粒有聚合现象,细胞质完整,无颗粒脱出(2~3)。

3 讨论

应用微分干涉差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活肥大细胞,可获得轮廓清晰的立体图象,并在连续观察中可记录肥大细胞释放脱颗粒的全过程,显然优于相差显微镜,有利于推广应用。色甘酸钠对哮喘,溃疡性结肠炎,食物过敏等有治疗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抗过敏药物。国内有文献报道黄芩甙,枳壳液有抗过敏作用,但机理不十分清楚,从本实验结果看到,黄芩甙,枳壳水浸液与色甘酸钠三组都有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这可能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机理之一,色甘酸钠有时可以引起恶心,气急,胸闷等不良反应,而中药黄芩甙,枳壳等无这些不良反应,并有清热解毒消炎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聚生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吴 华,余忠华,梁 荣,王镇南,杨志雄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放疗科,湛江 524001)

[摘 要]目的 探讨高聚生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62例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2例接受HAS治疗;对照组30例,实验组常规放疗同时每天肌注HASL500~10001U,直到放疗结束;对照组常规放疗。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及检测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N 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鼻咽肿瘤完全缓解率和颈淋巴结完全缓解率有所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05);实验组治疗后N K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101);实验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CD3、CD4和CD4/ CD8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101)。结论 高聚生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对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有好处,并且能提高其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远处转移的发生。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治疗;免疫治疗;免疫功能;高聚生

放射治疗为鼻咽癌主要治疗手段,其5年生存率在50%左右,其失败原因为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为提高疗效,近年来开展大量研究,其中包括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高聚生(HAS)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反应调节剂,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为了研究其对鼻咽癌患者放疗疗效和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我院自2000年1月开始对本院住院的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过敏性疾病

2005年6月28日,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联合各国医学界变态反应学术机构,共同发起了对抗过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议,将每年的7月8日定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旨在通过增强全民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共同来预防过敏反应及过敏性哮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显示,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在逐年增加,该类疾病已是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对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任。 什么是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因为病人敏感性过高,在血液中产生一种对某种特殊的过敏原过敏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抗体(IgE),这种病人有遗传倾向。IgE敏感可导致以下几种典型的过敏性疾病:哮喘、鼻炎、过敏性湿疹、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和过敏性休克等。 下面说一下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特点: ①过敏性鼻炎的四大典型症状是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它的表现是反复发作的鼻痒,伴随控制不住的喷嚏,一次可连续几个到数十个不等,继而大量的清水样鼻涕长流不止,鼻塞且伴有嗅觉减退或缺失,但没有发烧、嗓子疼等表现,部分患者伴有哮喘和眼痒、红眼、流泪。目前,过敏性鼻炎还没有快速有效的根治性方法, ②过敏性结膜炎的主要症状为眼庠、灼热感和异物感,常见体征为结膜充血、流泪、分泌物增加以及畏光。过敏性结膜炎采用多种药物或脱敏治疗,可好转、治愈(暂时),但不能根治。 引发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有哪些? 一类是非职业性的最常见的过敏原,包括空气污染漂浮的雾霾微粒、吸烟、食物、药物、花粉、尘螨、霉菌、宠物皮毛及其排泄物等。 另一类是职业性的或与职业相关的(指由于接触职业环境中的致敏物质后引起的过敏性疾病,如职业性哮喘、接触性皮炎等。),主要包括:①异氰酸酯类,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亚甲二苯基二异氰酸酯、己二异氰酸酯等。②苯酐类,如苯二甲酸酐、偏苯三酸酐、三苯六羧酐等。③木沉类,如桃花心木、雪松、枫树、橡树等木材的木尘等。④金属类,如铂、镍、铬、钴等。⑤其他类,如松香、甲醛、乙二胺、巯基乙酸铵等。 根据我国气传致敏花粉(由空气传播的致敏花粉)的调查,主要的致敏花粉来自松科、藜科、莎草科、苋科、禾本科、菊科蒿属和杨柳科杨属等。这些致敏植物花粉分不同的季节可进一步划分为早春、晚春和夏秋花粉。其中早春花粉包括杨树、榆树、柳树、械树、白蜡、柏树、云杉、松树、杉木及柳杉花粉等;晚春花粉包括枫杨、胡桃、桦木、栋树、桑树、构树、臭椿及苔草花粉等;夏秋花粉包括大麻、葎草、蓖麻、高粱、向日葵、玉米及苍耳花粉等。春季多为树木花粉,夏秋季多为各种杂草及农作物花粉,这些花粉的授粉期一般均在3~ 5月和7~ 9月间, 所以花粉过敏病人也集中在这两个季节发病。其中蒿和豚草花粉是强致敏原,危害严重,可引起花粉症的流行。 如何防治过敏性疾病? (一)查找过敏原。防治过敏性疾病,首先要了解自己对哪些东西过敏,如不清楚就应去有关医院的变态反应科查找过敏原。 (二)远离过敏原。有过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以及患过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在了解自己对哪些物质过敏之后,应注意在生活与生产作业中加强预防。如注意在春、夏、秋季远离花粉(花粉种类中树木花粉始于3月中旬,4~6月达高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知识点总结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知识点总结 要点 1类风湿关节炎 2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累及多个关节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其主要症状为对称性的小关节晨僵,肿痛,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伴有低热、乏力、血管炎等。 本病应在早期就进行合理治疗,否则必致骨破坏、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一)抗类风湿药物的分类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有四大类: 1.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 这类药物可以延缓RA病情的发展,但无根治作用。它们减轻RA的症状,有的有停止骨破坏的作用。 2.非甾体抗炎药(NSAID)用于减轻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痛、肿的症状,起效较快,改善其生活质量。但不能控制病情进展,故需与免疫抑制剂同时应用。 3.糖皮质激素抗炎力强,可迅速控制关节肿痛症状。在某些关节炎患者可能起DMARD样作用。应用不当时有较大不良反应。 4.TNF拮抗剂是抑制TNF(致炎性细胞因子)的靶向生物制剂。它对炎性关节症状、炎症指标的控制有较好作用。它亦有一定阻止骨破坏进展、甚或修复作用。然而它不根治RA。目前它被列为生物性DMARD 类。 下列不属于抗类风湿药物分类的是 A.改善病情药 B.非甾体抗炎药 C.糖皮质激素药 D.TNF拮抗剂

E.抗生素类药 『正确答案』E (二)常用NSAIDs类药物的用法及不良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 ◆一大类化学结构式各异,但有共同的药理作用的药物。 ◆它们具有抗炎、对急性和慢性疼痛有良好的镇痛以及解热作用; ◆临床应用广泛,特别是炎性关节病、软组织风湿的常用药。 【NSAIDs分类】 非选择性NSAIDs 选择性COX-2 抑制剂 布洛芬洛索洛芬 萘普生依托度酸 萘丁美酮尼美舒利 吲哚美辛塞来昔布 双氯芬酸 布洛芬 【适应证】缓解各种慢性关节炎的关节肿痛症状,治疗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急性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有解热作用。 【注意事项】 (1)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对本品可有交叉过敏反应。 (2)本品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并导致水钠潴留。 (3)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可使用最小有效剂量并密切监测肾功能和水钠潴留情况。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尽量避免使用。 (5)避免本品与小剂量阿司匹林同用以防后者减效。 (6)有消化道溃疡病史、支气管哮喘、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有骨髓功能减退病史的患者慎用。 (7)长期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禁忌证】 (1)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2)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 (3)服用此类药物诱发哮喘、鼻炎或荨麻疹患者。 (4)严重肝病患者及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者。 【不良反应】消化道症状,罕见的为肾功能不全。 洛索洛芬 萘普生 双氯芬酸---有眩晕史或其他中枢神经疾病史的患者服用本品期间应禁止驾车或操纵机器。 吲哚美辛 美洛昔康 【适应证】用于慢性关节病,包括缓解急慢性脊柱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的疼痛、肿胀及软组织炎性、创伤性疼痛、手术后疼痛。 【注意事项】本品出现胃肠道溃疡和出血风险略低于其他传统NSAID。服用时宜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有消化性溃疡史者慎用。服药者定期检查其肝肾功能,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患者。 氯诺昔康 【适应证】用于急性轻度至中度疼痛和由某些类型的风湿性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和炎症。 【注意事项】以下情况慎用:肝、肾功能受损者,有胃肠道出血或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者,凝血障碍者,老人以及哮喘患者。

过敏性鼻炎常见治疗方法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变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另有一型由非特异性的刺激所诱发、无特异性变应原参加、不是免疫反应过程,但临床表现与上述两型变应性鼻炎相似,称血管运动性鼻炎或称神经反射性鼻炎,刺激可来自体外(物理、化学方面),或来自体内(内分泌、精神方面),故有人看作即是变应性鼻炎,但因在机体内不存在抗原-抗体反应,所以脱敏疗法、激素或免疫疗法均无效。 过敏性鼻炎常见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首选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更佳(不可滥用),均有效缓解相关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症状,鼻渊畅。 2.免疫疗法:又称脱敏疗法,用已找到的变应源制成脱敏浸液,以小量渐增大的方法舌下含服,使机体对变应源产生抵抗力。 3.降低鼻粘膜敏感性:对下鼻甲粘膜的冷冻疗法、激光、微波、20%硝酸银烧灼等,皆可使鼻粘膜表面敏感性降低,达到控制症状的目的。 4.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翼管神经切断或岩浅大神经切断,均可使鼻内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 5.手术疗法:因为鼻腔解剖结构异常而造成鼻腔通气欠佳者,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厚,鼻息肉等,需要手术治疗来改善症状,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下鼻甲部分切除、下鼻甲骨折外移术、鼻内镜下微波(射频消融术)治疗、鼻息肉摘除、鼻窦开放术等,均能有效缓解相关鼻塞、流涕、鼻痒等症状。

6.穴位疗法:李氏灵坤膏,采用的是穴位针对性疗法,是结合了针灸与药物的原理,药贴内含医用磁粉+纯中药提取物制剂而成,可以消炎祛痛,改善不适,增强机体细胞活力,具有不错的康复疗效。 7.减敏(脱敏)疗法:这是在测出过敏原之情况下以微量稀释之过敏原溶液逐量长期注射,以达到人体能对此抗原产生耐受性的方法,不过此法因要病人长期配合,治疗周期长,而且效果介于50-70%之间,所以许多病人配合度不佳。 CZB聚焦超声术治疗过敏性鼻炎 “CZB聚焦超声”技术,聚焦超声技术治疗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全新的非侵入性技术,是聚焦超声无创治疗技术在非肿瘤性疾病治疗领域的又一创新。

疾病治疗与预防

疾病治疗与预防 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cure: Out of a country’s health budget, a large proportion should be diverted from treatment to spending on health education and preventative measures. The rising costs of health care have become an issue for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it is recommended that a big part of the state health budget be used for health educa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 instead of treatment. First of all, many kinds of diseases are preventable and preventing a disease is usually much cheaper than treating it. For example, people could prevent catching a cold if they dress warmly and get good rest when the weather first gets cold in the winter. But many people get sick because they fail to do so and have to spend much more money seeing a doct123 Another case in point is cancer,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the world. But lung cancer, liver cancer and many other kinds of cancer could all be effectively prevented if people take measures for their health in an early stage. Small things such as smoking less or eating more healthy food would have kept millions of families from becoming bankrupt if the patients took measures for early cancer prevention. In addition, health education also plays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p eople’s health. By giving peopl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health, countries could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ways to achieve it. However, emphasizing on disease prevention is not downplaying the significance of medical treatment. After al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re just two different means toward the same e12 In conclusion, we could save money in health care and treat patients more successfully if our country uses more money on health prevention and education.

过敏性疾病预防和治疗建议有哪些

防治过敏性疾病的基本方法 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应针对其发病中的5个重要环节制定防治策略。 一、病因治疗 (1)发现和祛除过敏原在过敏性疾病治疗中最重要,但也是最困难和不能做到的。对于首次过敏的患者来说,患者发病前10-15天的相关病史更 为重要,重点应是患者的服药史、饮食史(特别注意一些天然食物成份 或某些食品添加剂)和可以引起过敏的相关环境。 (2)抑制与过敏反应相关抗体(IgE)的产生。 阻止过量的IgE的产生主要是抑制产生IgE的淋巴细胞,也可以通过 调节TH1和TH2的平衡(主要抑制TH2型细胞或抑制激活TH2的IL-4 的产生)抑制B淋巴细胞产生过量的IgE。这是防治过敏性疾病的重要 环节之一。抗过敏益生菌能够促进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产生 有益作用,已有研究显示,新的抗过敏乳酸菌菌株组合物(康敏元抗过 敏益生菌)降低血清IgE抗体,通过增强TH1免疫反应来调控因过敏 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反应的方法,具有刺激和调节天然免疫及获 得性免疫的功能,抗过敏益生菌康敏元所含特定乳酸菌至核内而释放大 量细胞激素,属于先天免疫的一个环节,对过敏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 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效果。 人体肠道中的有益菌有刺激免疫系统的作用,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食品所含抗生素或是类固醇的含量太高的话,都会导致肠道内的有益菌降低,因而无法有效地刺激免疫细胞中辅助型T细胞1(Th1)的生成,而这些辅助型T细胞1的生成与辅助型T 细胞2(Th2)相关过敏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如果能利用新的抗过敏乳酸菌康敏元益生菌刺激免疫系统,激发可以调节过敏免疫反应中的Th1型免疫反应来平衡过敏所发引发的Th2型免疫反应,将可达到改善过敏体质的效果。 研究表明,新的抗过敏益生菌组合物康敏元益生菌所含特定益生菌菌株,能通过降低血清IgE对很多过敏性疾病有缓解甚至治疗的作用,但客观存在与药物的区别在于:它不一定要遵医嘱服用,它适合所有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体质人群服用,并有一定的疗程规定,健康的人服用可预防过敏性疾病,强健体质,过敏性疾病的人服用可

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

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临床 研发指导原则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products for specific immun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diseases 2008年11月 欧盟EMEA发布 2010年3月 药审中心组织翻译 比利时优时比制药有限公司翻译 药审中心最终核准

目录 执行概要 (3) 1.引言 (3) 2.适用范围 (4) 3.法律依据 (4) 4.主要指南正文 (5) 4.1 病人特征和病人选择 (5) 4.2 除了变应原之外的治疗药物 (6) 4.3 临床试验的策略和设计 (7) 4.4 儿童人群的疗效 (13) 4.5 安全性 (14) 定义和缩写 (15)

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 执行概要 本指南旨在为变态反应疾病的特异性免疫治疗(例如鼻结膜炎与昆虫毒素变态反应的处理与长期治疗)所用变应原药物(例如以活性成份为基础的药物:变应原浸出物、重组变应原、纯化天然变应原、改良变应原)的研发过程中试验设计、产品疗效与安全性相关内容进行明确规定。 1.引言 全球范围内变异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结膜炎、过敏性哮喘和食物过敏的增加与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变化和潜在的变应性免疫反应自然病程有关。当暴露于变应原后受影响的患者会出现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过敏反应,随后出现不同器官或系统的相关症状。这些变应原主要为花粉、螨虫、动物毛、霉菌、昆虫毒素和食物中的蛋白成份。 除应用药物对症治疗外,恰当的预防措施和免疫调节治疗等长期治疗策略也有重要的作用。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指过敏患者应用变应原制品多次重复给药,激活机体免疫调节机制,从而持续缓解患者此后暴露于自然变应原后的过敏症状以及对药物的需求,改善生活质量。 特异性免疫治疗是吸入性变应原和昆虫毒液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可靠的治疗方法,可缓解疾病相关症状 [1,2,3,5]。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是造成急性过敏症和过敏相关死亡的重要病因,但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关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异性治疗的临床研究尚未结束,但有关舌下用药的初步结果已经发表[4],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异性治疗已经纳入欧盟第七框架研发计划。 尽管导致特异性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通过研究可能的作用机制后发现,免疫治疗可能会改变变态反应疾病的病程。特异性免疫治疗会伴有变应原特异性“封闭”抗体IgG(如IgG4和IgA)的增加,变应原特异性IgE反应的降低或不变,以及效应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招募和活化减少。这些作用均由T淋巴细胞反应的变化所致。免疫治疗可导致免疫偏离现象,使过敏触发的以产生IL-4和IL-5为主的Th2型反应向以产生干扰素γ与IL-2为特征的Th1型反应的有利方向偏离,并诱导T

地方病概述及几种常见地方病的防治

地方病概述及几种常见地方病的防治 一、地方病的概述 (一)我国地方病流行和防治现状 地方病(endemic disease)定义:在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通称为地方病。 我国地方病流行现状:中国是世界上地方病病种最多、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受地方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地方病尤其多发生在山区、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并且已成为一些地方致残、致贫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有5.1亿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区,占全世界总缺碘人口的一半,据统计我国1000余万智力残疾人中80%以上是由碘缺乏造成。全国有10万多个村庄在高氟区,而大骨节病的受威胁人口超过1亿,克山病受威胁人口也在7000万以上。 从病种上看我国共有70余种地方病,其中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甲病、克汀病)鼠疫、布氏杆菌病、地方性氟中毒被列为国家重点防治病种。 经过建国后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各地建立了各级地方病防治机构,开展了大规模群防群治工作,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80%省、市(区)实现了全民食盐加碘,氟中毒病区中50%以上中、重度病区完成了改水降氟任

务,血吸虫病人数下降了42%,其中急性感染病人下降了91.8%,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病情稳中有降。 控制和根治地方病比起其它类疾病的防治要困难的多,特别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不少地方近年来都出现了地方病的回升情况,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控制地方病的危害。 (二)地方病的病因分类 1.地球化学性地方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由于原生环境的土壤、饮水中某些元素过多或不足造成的人体摄入量与生理需要量的不相适应而引起的疾病,往往表现为特异地区人群中的特异疾病,所以此类疾病又称为水土疾病。 (1)元素缺乏性:如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2)元素过剩性:(中毒性)如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硒中毒。 地球化学性疾病目前已查明与10余种元素有关,如碘、氟、砷、硒、钼、钴、铜、镍、铝和硼等,均可引起动物和人类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其中分布最广的是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其它还有地方性砷中毒、钼中毒、硒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虽然病因未彻底明确,但是发病也与地球化学性因素具有某些确定的关系。

几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

常见的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是机体受抗原性物质(也称过敏原),如花粉、粉尘、食物、药物、寄生虫等刺激后,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属于异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因此过敏性疾病在临床上也称为变态反应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 典型症状主要有三个: ①阵发性连续性发作的喷嚏,每次发作一般不少于5个喷嚏,多时甚至十几个几十个。打喷嚏的时间常以早晨、起床、夜晚入睡或随季节变换加重,有的人几乎每天都会发作几次。 ②喷嚏过后大量清水样的鼻涕,一些人每天要用一卷手纸。 ③鼻塞,每次发作的轻重程度不一,可持续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 临床上预防过敏性鼻炎常用两个途径: ①远离过敏原,例如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应远离花粉、尘螨及冷空气等对气道有刺激的物质,有条件的话,可以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环境; ②通过药物或保健品对机体实施脱敏或抗过敏的措施,缓解过敏症状。但完全离开过敏原,对大部分过敏体质的人来说不易做到;而一些抗过敏药物则存在使服用者出现困倦不适的副反应。 治疗: 过敏性皮炎 1、药疹:有些药物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各种类型的红斑,甚至出现带有出血的紫瘢,严重者出现大疱及表皮松懈。瘙痒疼痛都可发生,有时还会伴随低热。皮疹消退后多无色素沉着。 西药过敏较为多见,如青霉素、磺胺类、安乃近等过敏。而中草药中的某些成分也可作为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当再次使用该中草药时,就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尤其近年来中草药注射液使用逐渐增多,过敏反应也较常见。 药疹发生后,必须立即停用该类药,改用同种效果的其它药物。 2、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接触某种物质后,局部发生红斑、水肿、痒痛感的表皮变化,严重者可有水泡、脱皮等反应。能使皮肤产生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有首饰、表链、镜架、凉鞋、化纤布料、外用药、化学品、化妆品等。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立即寻找导致过敏的物品,并停止接触。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二章药物治疗学 第十五节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2) 一、类风湿关节炎 (2) (一)抗类风湿药物的分类 (3) 1.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 (3) 2.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 (3) 3.糖皮质激素 (3) 4.TNF拮抗剂(tumor necrosis factor antagonist) .. 4(二)常用NSAIDs类药物的用法及不良反应 (4) 布洛芬(Ibuprofen) (4) 洛索洛芬(Loxoprofen) (6) 萘普生( Naproxen) (8) 双氯芬酸(Diclofenac) (10) 吲哚美辛(Indometacin) (11) 美洛昔康(Meloxicam) (14) 氯诺昔康( Lornoxicam) (15) 萘丁美酮( Nabumetone) (16) 塞来昔布( Celecoxib) (18) 对乙酰氢基酚( Paracetamol) (20) (三)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 (22) 1.金字塔模式 (22)

2.下台阶模式 (22) 3.锯齿型模式 (22) (四)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 (23)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 (23) (一)用药目的与原则 (23) (二)药物治疗 (24) 1.轻型SLE的药物治疗 (25) 2.对中度活动型SLE的治疗 (26) 3.重型SLE的治疗 (26) (1)糖皮质激素: (27) (2)环磷酰胺: (27) (3)霉酚酸酯(MMF): (29) (4)环孢素: (29) 4.狼疮危象的治疗 (30) (1)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30) (2)神经精神狼疮: (31) 第十五节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一、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累及多个关节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

2018年过敏性鼻炎免疫治疗分析报告

2018年过敏性鼻炎免疫治疗 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8年1月

正文目录 过敏性鼻炎药物治疗“治标”免疫治疗“治本” (3) 过敏性鼻炎以药物治疗及免疫治疗为主 (3) 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应用的治疗手段 (3) 免疫治疗进入一线用药推荐使用,临床地位显著提升 (4) 过敏性鼻炎患者众多,免疫治疗面临过百亿市场 (5) 放量限制因素逐渐去除,免疫治疗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7) 临床地位随着新出台诊疗指南的更新而提升 (7) 较高的价格因人民逐渐提升的生活质量而不再成为障碍 (7) 变应原能检测手段的丰富将发现更多可治疗的患者 (8) 图表目录 图表1:变应性鼻炎药物治疗应用的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4) 图表2:变应性鼻炎推荐使用治疗药物总结 (5) 图表3:过敏性鼻炎推荐使用药物*南方所公立医院放大销售金额 (5) 图表4: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药物市场空间 (6) 图表5:尘螨免疫治疗药物南方所公立医院放大销售金额 (7) 图表6:过敏性鼻炎常用治疗手段价格及医保情况 (8)

过敏性鼻炎药物治疗“治标”免疫治疗“治本” 过敏性鼻炎以药物治疗及免疫治疗为主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通常会引发鼻痒、打喷嚏、清水样涕等症状,同时容易伴随支气管哮喘、变应性结膜炎、慢性鼻炎鼻窦炎、上气道咳嗽综合症等疾病。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包括变应原回避、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外科治疗四种方式。变应原回避通常并无法实现,而外科治疗为辅助治疗方法,仅酌情使用。因此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还是药物治疗与免疫治疗。 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应用的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是指通过药物缓解免疫症状,仅能够缓解症状而不能够去除病因。药物治疗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包括鼻喷剂及口服剂。药物治疗通常疗程短则两周,长则可达一年以上,症状缓解效果明显,是临床最常用的和治疗手段。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新进展(一)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新进展(一) 过敏性疾病是指由变态反应机制引起的疾病。变态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是免疫机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发生的反应过渡剧烈而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的病理性免疫反应。研究表明,过敏性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有20-30%以上的人群患过敏性疾病,涉及临床各科。如内科:支气管哮喘、变异性咳嗽、过敏性休克、血清病、结缔组织病、肾小球肾炎、偏头痛;外科:移植排异反应;耳鼻喉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渗出性中耳炎、美尼尔病;妇产科:新生儿容血症、某些习惯性流产;眼科:过敏性结膜炎、交感性眼炎;口腔科:复发性口疮;皮肤科:约50%以上的疾病为过敏性疾病。另外,输血反应、药物过敏、过敏性休克等是任何临床医务人员均有可能遇到的问题1]。要想控制和预防过敏性疾病最明智的方法是不接触过敏原或减少过敏原与增加耐受性。 1发病机理 变态反应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有些机理还不十分清楚,但任何一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过敏原存在;第二要有致敏机体;第三要有上述两者密切接触,三者缺一不可2]。 1.1过敏原的刺激 过敏原物质刺激是诱导机体产生变态反应的先决条件,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也叫过敏原。变应原种类繁多,它们可以是完全抗原,如异种动物血清,异体组织细胞、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植物花粉和动物毛皮等,也可以是半抗原,如青霉素、磺胺等药物以及染料、生漆和多糖等低分子物质。此外,还包括那些由于受微生物感染、电离幅射、烧伤等生物理化因素影响而使结构或组成发生改变的自身组织抗原和那些由于外伤或感染而释放的隐蔽的自身抗原3]。 1.2机体的反应性 过敏原可以引起变态反应,但并非对人群中每一位个体均能起过敏的作用。实事上,接触相同的过敏原后,只有少数人发生过敏反应。所以说:“发生过敏反应一方面取决于过敏原物质的刺激(外因);另一方面又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内因)。”如进食动物蛋白,吸入植物花粉或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通常不发生过敏反应,但对少数人而言,情况完全不同,由于他们对上述物质高度敏感,而发生过敏反应。通常临床将这些人称为过敏体质的人4]。家谱调查分析表明,过敏体质具有遗传倾向,父母双方都是过敏体质所生子女遗传过敏体质约占70-80%;父母单方是过敏体质所生子女遗传过敏体质约占50%。 1.3Ⅰ型变态反应是怎样发生的,可引起哪些疾病 过敏体质者首先接触过敏原(抗原)如药物、粉尘等后,体内产生大量的IgE抗体(反应素),这种亲细胞性抗体与体内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相结合,使机体致敏。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则过敏原与细胞上的IgE抗体相结合,并损伤该类细胞,使其释放大量的血管活性物质,如组织胺、血清素、缓激肽及慢反应物质等,引起小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及腺体分泌增多。按变态反应所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可引起不同的疾病。若发生在皮肤粘膜处,则引起荨麻疹和各种皮炎;在呼吸道则引起咽喉部及声带充血水肿、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在消化道则引起过敏性胃肠炎;在全身小血管则引起过敏性休克5-7]。 2检出过敏原,避免使用或接触 有的过敏原,如食品和药物等容易寻找确定,也容易避免使用,有些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也能检出,但难避免再次接触8]。检测的方法有: 2.1过敏原体内/体外检查法 皮内试验、点刺法、斑贴试验、激发试验(结膜试验、鼻粘膜试验、支气管试验、食物激发试验、药物激发试验);缺点损伤性、有一定的危险,不可能检测到所有过敏原。体外法用

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精华版

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春夏季是疾病的高发季节,掌握一些保健和预防知识是很必要的。 一、春季饮食调养七方法 现在正是早春时节,气温仍较寒冷,而且近期气温变化较大,开始了由寒到暖的转换。在这一时期,科学的饮食调养对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很有帮助。 春季人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莲子心泡水等。 稍微有一些辛味的东西,如葱、生姜、韭菜、蒜苗等都是养春气的食物。唐朝的《千金方》里有一句话叫做“二三月易食韭”。吃这些食物对于人体春季阳气生发很有好处。 中医认为,春季为人体五脏之一的肝脏当令之时,宜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而生冷粘杂之物则应少食,以免伤害脾胃,所以春季应该适当多吃些甜味食物,少吃酸味食物。 “春困”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对恢复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处。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塔菜、芥蓝、西兰花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菠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 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又是一年春天,暖花开,阳光足,到处一片欣欣向荣景象。然而每年春天,是个疾病易发和传染的季节。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里,偶尔有个身体疲劳、头疼脑热。各大医院的门诊部内往往人满为患,鼻炎、流感、肺炎、麻疹、精神疾病……一时之间众症齐发,有人因此把春季戏称为“多病之春”。医学专家指出,春季是冷暖空气频繁交汇的时期,天气多变忽冷忽热,若不注意健康保养,很容易患上流行疾病。忙碌的人们在计划自己一年的工作之余,也要抓紧关心一下自己的身体。 1、上呼吸道感染 不少疾病与病毒活跃且感染机会多。一年四季都会遭遇呼吸道感染,但春季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多发时节。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伤风”,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

儿科学课程标准

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Xi’an Medical College 《儿科学》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系 二○一五年三月二十日 前言 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是进行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考试命题的依据。高职高专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就要有一个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是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的原则之一。而一种标准反映的是一个大众能达到的水平,是个达标的基准,是每名学生在学习后都能达到的一种状态,但非是最佳状态,这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留出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使课程标准成为一种指导性文件。此外,课程标准既要反映职业标准,又要满足教学标准,是两者相互融合的催化剂。也就是说通过实施课程标准,使教师的教学活动符合教育规律,并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备能够满足职业需求的能力。 制定课程标准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制定初步的课程标准。依据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职业能力需求和知识需求的不同等级制定课程教学目标,组织本系所有教师并邀请临床一线医生以及外聘教授根据教学目标讨论课程设计思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形成知识对接,斟酌选取合适的病例引入教学之中,研究贴切的教学方法。形成知识、目标、临床对接、教学方法以及学时分配于一体的课程标准。第二步是实际应用中完善课程标准。将授课班级分为课程标准班和传统教学班,进行对比观察研究,观察指标选择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期末考试成绩。经过对比观察发现课程标准班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班。这说明课程标准的制定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帮助的。课程标准班的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中的教学体会,学生以及学校各级督导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对课程标准的各个环节进行修订完善,如此反复几个学期,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课程标准。 教育部对于医学人才定位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医疗卫

疾病预防与治疗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viral infection)是指病毒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机体,并在易感的宿主细胞中增殖的过程。人类病毒是指能感染人体或对人有致病作用的病毒。病毒感染的实质是病毒与机体、病毒与易感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病毒感染常因病毒种类、机体状态不同产生轻重不一的损伤或病毒性疾病。病毒致病是由侵入宿主、感染细胞开始的,致病作用表现在人整体和细胞两个方面。 就诊科室 感染内科 传染性 有 传播途径 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皮肤伤口、血液、母婴等 目录 1. 1病毒传播途径 2. 2病毒感染类型 3. 3致病机制 4. 4检查方法 5. 5病毒感染防治 病毒传播途径 1.水平传播 水平传播是指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包括病毒从动物到人的传播。常见的水平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1)经呼吸道传播:病毒经空气、飞沫等吸入感染,如流感病毒、风疹病毒等。 (2)经消化道传播:病毒污染了食物和水源,经口食入而感染。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3)经泌尿生殖道传播:由直接性接触而感染,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4)经皮肤伤口传播:经昆虫媒介的叮咬、动物咬伤或皮肤伤口直接接触病毒而感染。 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等。 (5)经血液传播: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包括经注射、器官移植等途径引起的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2.垂直传播 病毒经胎盘、产道、哺乳由母亲传给胎儿或新生儿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可经垂直传播的病毒有风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

病毒感染类型 机体感染病毒后,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类型。依据有无症状,可分为显性感染和隐性 感染;依据病毒滞留时间及症状持续时间长短,又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 1.隐性感染 由于侵入机体的病毒数量较少、毒力较弱或机体的抵抗力较强,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但机体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可使机体获得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保护机体免受该病毒的再次感染。隐性感染虽不出现临床症状,但病毒仍在体内增殖并向外界传播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2.显性感染 由于侵入机体的病毒数量较多、毒力较强或是机体的抵抗力较弱,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显性感染根据感染持续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 (1)急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后,其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病后常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机体可通过自身的免疫机制把病毒完全清除出体外,如甲型肝炎病毒。 (2)持续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后,在体内持续存在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机体可出现临床症状,也可不出现临床症状而长期带有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持续感染按病程、致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三种。①慢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后,长期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机体可出现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在整个病程病毒均可被查出,如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②潜伏感染: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潜伏在机体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但不复制增殖出具有感染性的病毒,此时机体既没有临床症状,也不会向体外排出病毒。在某些条件下病毒可被激活而急性发作,并可检测出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③慢发病毒感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长时间潜伏在机体内,潜伏期可长达数月至数年,此时机体无症状也 检测不出病毒。一旦发病,则呈亚急性进行性加重直至死亡,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 致病机制 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不同种类的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可表现出不同的形式。除进入非容纳细胞后产生顿挫感染而终止感染外,还可表现为溶细胞感染、稳定状态感染、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和转化、病毒基因的整合以及包涵体的形成等。 2.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免疫病理导致的组织损伤在病毒感染中常见。诱发免疫病理反应的抗原,除病毒外还有因病毒感染而出现的自身抗原。此外,有些病毒可以直接侵犯免疫细胞,破坏其免疫功能。检查方法 病毒感染十分常见,病毒性感染的检查不仅用于临床疾病的评估,也用于流行病学的调查,为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过敏性皮肤病诊治指南

过敏性皮肤病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过敏性皮肤病(Allergic skin disease)是由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病,具体的过敏原可以分为接触过敏原、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和注射入过敏原四类。每类过敏原都可以引起相应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皮炎、湿疹、荨麻疹。 疾病分类: 1.药疹(Drug eruption):有些药物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紫癜、水泡及表皮松懈、瘙痒疼痛,有时还会伴随低热。皮疹消退后多无色素沉着。西药过敏较为多见,如青霉素、磺胺类(如SMZ)、安乃近过敏。而中药中的某些成份也可作为过敏原。据报道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草药有鱼腥草、鸦胆子、天花粉、冰片、大黄等。中成药如六神丸、牛黄解毒片、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舒心片等。药疹发生后,必须立即停用该类药。 2.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指皮肤接触某种物质后,局部发生红斑、水肿、痒痛感,严重者可有水泡、脱皮等现象出现。能使皮肤产生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有首饰、表链、镜架、凉鞋、化纤布料、外用药、化学品、化妆品等。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立即寻找导致过敏的物品,并停止接触,容易发生接触性皮炎的人多属于过敏人群。 3.湿疹(Eczema):有明显渗出。近年来湿疹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这与化学制品的滥用、环境污染、三废治理不善、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加大等因素有关。发病特点:A任何年龄均可发病;B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C反复发作;D局部或全身可见红斑、丘疹、水泡、糜烂、渗出、结痂、脱屑、色素沉着;E 剧烈瘙痒。 4.荨麻疹(Urticaria)(风团、风疹块)定义:机体对各类刺激在皮肤上表现的一种血管神经性反应(皮下组织的小血管扩张,管壁的通透性增大,发生渗出作用,形成局部水肿)。病因:一外在接触冷、热、日光等刺激;蚊、虫叮咬;荨麻、漆树等植物;二内部接触鱼、虾、海产品、蘑菇、磺胺类药、水杨酸、青霉素、血清、寄生虫产生的毒素;三精神神经月经不调、精神紧张、疲倦、抑郁等;四家族遗传史(过敏体质的遗传)。症状:一皮肤突然剧烈瘙痒或烧灼感。二出疹:患处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局限性块状的浮肿性风团,小到米粒,大至手掌大小,常见为指甲至硬币大小,略高于周围皮肤。 5.皮肤划痕症(Skin Nick disease)、皮肤瘙痒:用手抓后起一条条伤痕。严重时不划,稍与硬物挤碰就会发病,症状同荨麻疹。 6.紫外线过敏阳光中的UVA和UVB这两种穿透性紫外线,会直达皮肤真皮

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原则

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原则 ----兼答牛皮癣患者的关心 (2011-08-31 10:07:28) 我在新浪微博上发了一张“牛皮癣”(银屑病)患者调理前后的对比照片,很多朋友私信我,希望我提供一下牛皮癣的调理方案,由于需要的人比较多,我在此一并做一回答。关于牛皮癣的调理,还要先把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简单复习一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即人体的保护系统,概括起来有三大生理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免疫防御:主要预防人体不被外来的致病微生物感染而得的疾病。比如,不被各种致病细菌、病毒、真菌或其它致病微生物感染而生病,这种功能是由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在执行。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经常得感染类疾病,说明这个人的免疫防御功能比较差。 免疫自稳:就是及时把我们身体新陈代谢的老化、受损、或其它原因造成的不能工作的细胞清理掉,保证我们身体工作的细胞都是“年富力强”的细胞,保证我们身体各组织器官有“青春活力”。就像社会要把那些老、弱、病、残的人从工作岗位上换下来一样。我们身体的免疫自稳功能处理“老、弱、病、残”细胞和社会对待“老、弱、病、残”的人的不同点在于:社会会把老、弱、病、残的人照顾起来,当然,老、弱、病、残的人越多,社会的负担就越重;而我们

身体的免疫自稳功能,则没有那么客气,会把那些老弱、病、残的细胞统统干掉,废物利用。我们的身体不会把这些不能工作的细胞养起来,否则,我们身体的负担就太重了。 免疫监视:就是我们的免疫系统要监视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不能让身体的任何一个细胞变成肿瘤细胞。凡是得各种各样肿瘤(癌症)的患者,都是免疫监视功能很低的人。 我们人体的所有疾病,90%以上都和免疫的三大功能有关系。整个免疫系统的这三大生理功能,都是通过免疫反应进行的,而免疫反应只有两个:识别和攻击。具体到免疫防御功能,我们的免疫系统第一步要能识别到底谁是致病微生物,第二步还要有能力把致病微生物消灭掉(攻击),这两个反应,缺一不可,两个反应都要正常,人才可能健康。具体到免疫自稳功能,我们的免疫系统第一步要能识别哪个细胞或哪些细胞是老、弱、病、残细胞,第二步就是把第一步识别出来的这些细胞处理掉(攻击)。两个反应缺一不可,具体到免疫监视功能,我们的免疫系统,第一步要能识别出来哪些细胞要变成肿瘤细胞(癌细胞),第二步就是及时把这些要“造反”的细胞干掉(攻击),保证人不得肿瘤。两个反应缺一不可。 下面讲一下牛皮癣和免疫系统的关系。 至于什么是牛皮癣,大家可以在网上检索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