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合并老年痴呆病人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合并老年痴呆病人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合并老年痴呆病人中的应用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8-24T09:08:11.49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作者:吴阳 [导读] 目前临床中,肝病患者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来,文章对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作了深入地探讨。 解放军第208医院传染科吉林长春 130062 【摘要】目前临床中,肝病患者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来,文章对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作了深入地探讨,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肝病;糖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30-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接收的34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7例,最小患者33岁,最大患者69岁,平均年龄为49.5岁。临床分析:慢性活动性肝炎6例,慢性乙型肝炎5例,肝炎肝硬化21例,重症肝炎2例。患者肝病的症状:主要为恶心厌油,肝区不适,乏力。其中几例伴有尿黄,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糖尿病的症状:体重下降、多食、多饮、多尿,并伴有低血糖等症状。 1.2治疗方法 为患者提供保肝、退黄、利尿等治疗措施,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控制,使用胰岛素治疗,增加患者的运动,提供皮肤护理。 2结果 34例患者出院时病情稳定,血糖正常。患者住院最短时间为7d,最长为135d,21例治愈,11例未愈,2例死亡。结果显示,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中接受病情观察以及症状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够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分析来提供针对性治疗。控制患者的血糖是治疗的关键,能够让干部和糖尿病患者得到恢复,对患者提供饮食控制,是非常可靠的临床护理措施。积极的进行感染预防,防止并发症出现。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是治疗该疾病的前提,医生要对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和指导,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 3讨论 3.1病情观察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如果有异常情况,需要告知医生来处理。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住院过程中,很多糖尿病症状都会被肝病掩盖,因此部分患者有多饮多食的症状,研究显示,肝病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其消化道受损也比较严重,仅依靠症状来进行鉴别,有很高的误诊率。重症肝病患者临床中全身症状是我们诊断的依据。如果有乏力症状,可能是肝病导致的,也可能是利尿剂导致的血钾过低,突然性的乏力基本上都是血糖水平过低引起的,需要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观察。 3.2低血糖的护理 该研究中,重症肝病患者临床中比较多,合并糖尿病症状后,很容易有低血糖症状出现。每天都要对患者的血糖测量4次,按照患者的血糖水平来调控饮食和胰岛素剂量。该研究共3例患者入院检查时血糖水平正常,在住院期间有数次低血糖症状出现,在空腹时,会突然出现心悸,心慌,大汗淋漓及全身乏力。这是由于肝功能不全而引起肝糖原代谢障碍,胰岛素在体内停留使糖异生减弱,糖尿病加重,在护理是需要注意观察。测血糖前避免紧张,因紧张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值升高造成误差。若血糖>15mmol/L,可用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入,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1h滴完,夜间或凌晨出现高血糖,于当晚10点用中效胰岛素1次。控制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若肝病较重,控制空腹血糖在7~8mmol/L。做好低血糖急救的相应准备,每位护士必须熟悉低血糖症状和体征,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及时发现异常。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汗乏力时,立即予平卧,查血糖低于正常,根据情况给予含糖食品或50%葡萄糖40mL静脉推注或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入,血糖过低,可加重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不利于肝病的恢复。 3.3饮食控制 合理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控制饮食能够降低胰岛细胞的负担,让患者的血糖水平调控更加容易。因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求低糖,肝病患者又需要热量和蛋白质、维生素的补充,因此,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要接受营养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血糖进行调控,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肝病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合并糖尿病时,我们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设计,针对性的进行血糖控制,如果是肝病比较严重,就需要对患者的两餐间隔增加一些高水分的食物,如水果等。我们需要让患者明白饮食治疗对患者病情改善的重要性,能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性,配合治疗。 3.4休息与运动 如果是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该要多休息,可以增加患者肝脏血流量,促进干细胞修复。肝硬化患者如果情况允许,可以接受有氧运动,每周4次,30min/次,步行是非常安全的运动方式,安全可靠,因此效果比较好。医生需要为患者提供运动计划,评估患者的病情,避免患者有危险出现。患者携带食品,可以在低血糖时使用,运动时要观察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 3.5心理护理 肝病和糖尿病都属于终生疾病,治疗难度大,两种疾病会相互影响,患者长期治疗经济压力大,会有很多的心理问题出现,丧失治疗希望。护理者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倾听患者的心声,和患者家属联系,一同为患者提供心理状态护理,避免患者情绪过度起伏,稳定心理状态,避免不良反应出现,影响治疗。严重肝炎患者,护理人员要在旁看护,安慰患者,缓解痛苦,增加治疗积极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使用药物控制病情,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变化,心理负担会越来越重,患者容易有不良情绪出现,而且,很多的患者都是要持续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他们担心使用后,无法停药,出院后会有注射问题存在,因此不配合。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来进行护理和分析,叮嘱患者,适当饮食,积极治疗,患者的糖尿病病情会在肝功能改善后有所好转,不要有过重的心理压力,积

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和心理护理

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和心理护理 标签:糖尿病;心理;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饮食习惯社会活动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糖尿病难以治愈且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甚至造成残疾和早亡,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1]。所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因素分析有助于恰当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稳定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11例。年龄以35~65岁居多,血糖12.0~18.4 mmol/L。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者10例,肾病综合征3例,无合并症者2例。 2糖尿病患者心理因素分析 由于年龄、阅历、病程和知识水平、家庭条件等不同,患者表现不一,主要有以下心理状态。 2.1焦虑、恐惧、不安心理糖尿病难以治愈,一旦患之伴随终身,控制不当则会继发多种并发症。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一旦确诊,将终身服药,若是没有外源药物替代治疗将会继发代谢紊乱危及生命。如果患者对本病知识了解不足,缺乏信心,就会产生焦虑、恐惧、不安心理。表现为神经衰弱,失眠,多梦,性格变暴躁,抑郁等[2]。 2.2孤独、悲观、自暴自弃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饮食和药物剂量掌握不准,血糖波动较大控制不理想,患者则会对治疗药物产生对立情绪,认为无药可治,继而对医务人员不信任,对治疗不配合,自暴自弃,整日沉湎在悲观绝望的情绪中。 2.3怀疑和满不在乎心理被确诊的早期,由于对糖尿病知识缺乏了解,对本病认识不足且患者症状较轻,或无明显不适,有的身体健壮,红光满面,能吃能喝,自认为得了糖尿病无非是血糖高点,对身体没大影响,有的甚至怀疑是否医院诊断错了,所以满不在乎,不注意控制饮食;有的不能及时按时用药或拒绝用药,毫不改变生活和饮食习惯,导致病情加重。 3心理护理 综上分析,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3.1解除焦虑恐惧心理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干预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干预糖尿病的定义: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全世界人口约65亿,糖尿病病人1.75亿,中国人口约13亿,中国糖尿病患者约3千万,印度首位。中国第二,美国第三。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因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也逐年增多。手术对糖尿病患者非常不利,一方面,机体对创伤、手术和麻醉的应激反应加重血糖代谢紊乱;另一方面,糖尿病骨折患者术后抗感染及组织愈合能力差。加上术后需长时间卧床易引起血糖进一步升高,或导致褥疮、感染、深静脉血栓(DVT)等并发症。如何使糖尿病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呢?现就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机体代谢的改变糖尿病对骨软组织修复及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及围手术期血糖监控方法作一综述。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代谢的改变 围手术期机体会发生很多代谢方面的改变。机体对创伤、麻醉和手术的应激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皮质醇、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加,肿瘤坏死因子-a、白介素-6和白介素-1等炎性反应因子过量释放。应激状态下糖异生作用加强,氨基酸、游离脂肪酸和甘油等糖异生原料生成增多,患者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全身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促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因此,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不利于创伤修复。另外,加上营养不良、禁食时间长、术后胃肠道反

应(如呕吐、胃轻瘫等)、肝肾功能不全、磺酰脲类药物的应用,使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高,危险性大。 糖尿病对创伤修复的影响 一、糖尿病对软组织愈合的影响 血糖未获得有效控制的患者,创伤修复能力较差,伤口不愈合率及感染风险高。糖尿病是创伤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会增加骨折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术前、术后必须严格控制血糖和尿糖。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是脊柱手术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糖尿病还可增加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包括表浅感染、深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 糖尿病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不利影响。Gallacher等的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与中性粒细胞杀菌作用减弱呈明显相关性,积极控制血糖有利于感染的防治。 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晚期糖化终末产物逐渐增多,并沉积在血管壁,导致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改变,进而发生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由此造成的局部缺血、缺氧也是影响创伤修复及造成高感染率的因素。在缺氧情况下,纤维母细胞趋化和增殖能力减弱,胶原合成减少,使伤口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增加感染风险。感染后各种细菌酶的释放使机体纤维蛋白和很多生长因子水平下调,进一步影响伤口愈合。 二、糖尿病对骨折愈合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骨折的愈合过程是复杂的、多阶段的,涉及多种细胞的调节活动。

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医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精】

临床医学论文-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足(足溃疡)是糖尿病最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合并神经病变使足部感染,感觉障碍,合并血管病变使下肢缺血失去活力,在此基础上,足部外伤合并感染,导致糖尿病足部病变、溃疡、坏疽甚至截肢[1]。如何教育糖尿病患者充分认识导致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危害性,并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加强预防保护意识,重视日常足部护理对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对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 1 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 1.1 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代谢本身并不直接参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但糖尿病时的高脂血症、高血糖症及其所产生的蛋白非酶糖基化产物可通过促进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及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其周围血管病变的发展,同时高脂血症和神经结构蛋白的非酶糖基化还可通过破坏神经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代谢促进神经病变的发展[2],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周围神经营养障碍而变形,血糖控制不良还可影响伤口愈合,因血糖增高时,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功能受损,转移因子不能相应的增加以促进伤口愈合[3]。研究表明,血糖控制不良者比血糖控制正常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率可高出两倍,因此血糖保持正常范围,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足。

1.2 足部损伤因素糖尿病足是在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基础上由于足部损伤引起感染、溃疡、坏疽,最后截肢[1]。临床上,许多足部切除病例的起因是一个小小的足部伤口,患者常因忽略护理和处理不当导致足部细菌感染,引发足部病变,甚至危及生命。 1.3 保护性感觉缺失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易感因素[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首先侵犯的多为深感觉,如震动觉、位置觉受损,进一步为浅感觉受损,如触觉、痛觉、温度觉、压力觉障碍[1]。压力觉是足部的一种保护性感觉,保护性感觉缺失对预测糖尿病足溃疡发生有重要意义。 1.4 足底压力因素足底压力增高是糖尿病足部溃疡的高危因素,足底压力增高可用于预测糖尿病足溃疡,是足溃疡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高达70%~90%[5]。Fykberg等[6]利用Footescan系统对251例不同种族糖尿病人群的足底压力进行前瞻性的溃疡风险预测研究,发现压力增高是发生足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足底压力增高,角化细胞的活性增强,局部形成胼胝增加了压力负荷,特别容易发生溃疡。 1.5 老年人是糖尿病足的危险人群足溃疡多发生于糖尿病起病10年,病程超过20年的患者约45%发生足部神经障碍性病变[7]。人体在40岁以后,逐渐走向衰老,细胞、器官组织和整体的糖脂代谢能力以及器官组织的结构与功能、酶、激素等都呈现退行性改变,而老化的机体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洪英霞等[8]对96例老年人糖尿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原因是患者对疾病一知半解及自身的生理变化引起记忆力障碍以及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另外,老年人下肢血液循环不良也是造成老年人糖尿足的危险因素之一。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的分科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为此,护理的专科化已成为许多国家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目前总结多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的体会,方法:对多例来我院诊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前的心理疏导,治疗中的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活动错综复杂,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糖尿病的发展、预后,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指导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伟恒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于过程,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以及与医生、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等其他许多因素影响下,常常引发各种心理障碍,现将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障碍及心里护理介绍如下。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护理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护理操作,而是余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适应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身心兼顾的整体护理,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中,情绪因素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因为紧张、激动、压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引起体内某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等[1]。这些激素升高会引起糖尿病病情反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治疗和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1. 焦虑、恐惧 这是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因为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不准确认识而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他们惧怕因患有糖尿病而影响自己的将来和那些需要他们负起责任的家人,惧怕死亡,对治疗过分关心,甚至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 2. 悲观、绝望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文章目录*一、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有哪些方面?1.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预防感染2.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防治心、脑、肾并发症3.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指导病人了解胰岛素的作用*二、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是否必然的?*三、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的护理还应注意什么?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有哪些方面?肿瘤合并糖代谢异常病人的护理有一定的特殊性,病人心理压力大,免疫力低,易合并感染,感染菌群常为混合性,不易控制。在日常护理中,应经常监测血糖、尿量、尿酮体的变化,尽量停用口服降糖药,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注意以下几点: 1、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预防感染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放疗、化疗后可有白细胞下降, 高血糖抑制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手术后易出现局部及全身细菌感染且难以控制,代谢紊乱等原因增加了机会性感染的因素。临床上多见皮肤、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血运差,同时皮肤感觉减退,易发生创面感染、烫伤等,需特别注意隔离、消毒,经常检查,多翻身。呼吸道插管、引流、导尿等要保持通畅,定时冲洗、更换。要避免医院感染和二重感染的发生。

2、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防治心、脑、肾并发症糖尿病病人由于其合并全身的微血管病变,易并发心脑肾并发症,糖 尿病病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人的一倍以上,加之恶性肿瘤及手术或放、化疗的打击,特别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使病人及家属心理上难以承受。因此,在病人入院后,要对病人进行详细检查,了解他们的心、脑、肾功能,加强心率、血压的监护,增加与家人的沟通,告知发生心、脑、肾并发症的可能性,注意血压、心率、意识、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 有变化时及时通知医生并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3、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指导病人了解胰岛素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胰岛素有人胰岛素、猪胰岛素,作用时间分长效、中效、短效、速效等,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不同品种胰岛素的规格及剂量,胰岛素的使用应小量(0.3 U/kg~0.5 U/kg)开始、剂量个体化、增加血糖监测次数,特别是餐后血糖监测;根据血糖变化,在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调整胰岛素剂量;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指导病人的饮食时间、品种,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确保使用的安全有效。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是否必然的? 国外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确诊的58500名各类癌症患者中,有9%患有糖尿病。糖尿病与恶性肿瘤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手术治疗当中,通过有效护理,并配合医 生治疗方案,从而做到对患者痛苦的减轻,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6例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饮食、药 物等方面的整体护理,并做到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结果:手术治疗时,对患者 进行有效护理,能够做到对临床效果的明显增强。结论: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手 术治疗时,通过整体有效的护理,能够有利于患者手术的进行及快速康复。 关键词:骨折;糖尿病;手术治疗;护理对策 1 研究资料 本项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6例骨折合并糖尿病 患者。男性27例,女性19例;有糖尿病病史的为32例,其中14例是在治疗检 测时所发现的。 2研究方法 2.1病症症状与观察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骨折患者在早期时, 会因疼痛,功能障碍,从而造成床上排尿、排便不方便,这时患者不敢多喝水, 因此尿量也就不多。治疗时,需对每位患者做到全面评估,不能因骨折的影响而 忽视对糖尿病症状的观察、高血糖对糖尿病症状的诊断,避免造成患者心理负担 的问题出现。 2.2 心理护理 对以往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因患者对糖尿病病情有一定了解,因而患者不仅 担心糖尿病会对伤口愈合造成影响,担心手术及手术之后的患肢功能锻炼,另外,患者还不敢摄入过多的营养物质,担心造成高血糖等症状的发生。而对于本组入 院检测出糖尿病的患者,其大多认为糖尿病是慢性而无法治愈的疾病,因此失去 治疗的信心,从而造成心理负担严重。患者认为随着病情的快速发展,其体内会 因各种并发症的存在,从而损害自己的器官与脏器,这时患者会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从而对治疗的消极对待,加速病情的快速发展,另外,患者内分泌增多,会 造成情绪降低,因此在治疗时无法做到有效合作。当患者出现这两类心理状况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详细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对患者心理症结做到耐心的疏导, 并有效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其紧张忧郁的情绪,也可以让同种疾病的患者一起 交流治疗心得,从而能够做到互相关心、监督,树立起对治疗信心。 2.3 饮食护理 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出之后,就需要做到对饮食习惯的改变,饮食治疗也是 糖尿病治疗最基本的保障。 2.3.1 控制总量 合理控制总热量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基本原则。骨折患者需长期卧床,活动 消耗少,热能的确定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三餐总热量按进食习惯1/5,2/5,2/5或 1/3,1/3,1/3。合理饮食既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改善营养状态,又 能提高手术效果。 2.3.2 供给钙及蛋白质 骨组织素有“钙库”之称。骨质由大量的胶原纤维及钙盐通过基质粘合而成, 因此,骨折愈合时应补充足量的钙及蛋白质。但糖尿病患者糖异生增强,蛋白质 消耗增加,常呈负氮平衡,当补充足量的蛋白质来保证胶原形成,纠正负氮平衡。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 沛县华佗医院韩晶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92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心理护理和积极有效的内科护理干预。结果治愈5例,显效23例,好转15例,无变化3例。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高血糖水平对脑血管的危害,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糖尿病;综合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cerebral infractio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omprehensive care of th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disability rate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 the Methods for example,92 cerebral infraction merge diabetics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nd the treatment of the 46 cases the psychological care and take an effective medical care to intervene. The cure 5,To show Results 23 example ,the better no change in the 15 3.Conclusions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nursing hyperglycosemia to reduce the level of cerebrovascular to maximize the lower disability rate , rais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cerebral infraction .diabetic patients ; a comprehensive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糖尿病患病人数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06-03T10:31:34.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4期供稿作者:潘荫才[导读]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寻找适合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潘荫才(广西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广西北海 5360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4-0209-02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寻找适合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52例糖尿病足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溃疡面的护理等多方面的康复护理。结果治愈及好转47例,因足坏疽、骨质破坏截肢4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可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糖尿病得以顺利治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足健康教育康复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的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下的部分)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1]。本文分析了5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康复护理经过,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一2009年12月,共收治52例糖尿病足患者,男36例,女16例,年龄40-85岁。均符合WHO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病史1-32年。 1.2 方法糖尿病足患者入院后均采用饮食管理,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对其溃疡面给予清创,局部换药和应用抗生素、扩血管、抗凝、溶栓药物改善循环等治疗,同时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1.3 结果:本组患者经积极治疗及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治愈及好转47例,因足坏疽、骨质破坏截肢4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 2.1.1 通过开展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每周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评估等形式对其宣传和教育。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血糖的控制方法、监测的意义、糖尿病足的危害性及预防措施等,针对其个人的情况,做到正确规范用药,定期检测血糖。 2.1.2 养成良好的日常足部护理习惯,建立健康的足部护理行为,教会患者识别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控制好血糖,防治周围神经病变,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以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2.1.3 告诫患者不可长时间双腿交叉坐或远距离行走。由于并发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者的患肢感觉迟钝或异常,因此,尽量不用热水袋保暖,以免烫伤。寒冷时可用棉袜套肢端保暖,防止冻伤。若需要用热水袋时,一定要注意水温不超过50%,且热水袋不能直接接触皮肤。选择大小适宜的鞋子和质地柔软、通气好的棉织品或毛织品的袜子。患者要坚持每晚用温水洗脚,水温不超过37℃,洗脚时不可用力揉搓,避免擦伤皮肤。洗后用柔软、吸水性强的布擦干,特别保护足趾缝间的皮肤,修剪趾甲不可过短,皮肤瘙痒者不可用力抓。 2.2 心理护理 2.2.1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入院后及时正确地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针对具体状况进行个性化心理辅导。 2.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担忧和期望,耐心解释病情,并介绍成功治愈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3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使患者安心养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2.4 告知患者精神因素与血糖的关系,鼓励患者精神放松。正确面对疾病,积极调整心态,促进疾病康复。 2.3 饮食护理正确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在护理过程中,让患者参与治疗,使患者了解控制饮食对糖尿病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根据个人的饮食习惯结合营养师制订的饮食方案。控制总热量,一日三餐按l/5、2/5、2/5或各1/3分配,食谱可多样化,鼓励患者坚持糖尿病饮食,并给予低盐、低脂肪、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禁止饱餐,绝对戒烟限酒。对于足坏疽患者可适当增加热量10%一20%,以达到热量摄入与能量消耗间的平衡[2]。 2.4 溃疡面的护理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避免患者截肢致残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要严格按无菌操作处理溃疡面。早期清创宜采用“蚕食”的方法即先处理小范围的严重创面或对较严重创面做局部处理,不宜做大面积扩创手术。待患者全身和局部微循环改善,炎症控制后再做清创处理。换药方法为先用3%双氧水清洗疮面,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深部有脓肿可放置引流条,在清洗后的疮面上涂上2%的胰岛素,再将配置好的2%胰岛素溶液20ml浸透一块无菌纱布紧贴于疮面组织上,然后在纱布上盖一层凡士林纱布,以保持药液不易于燥,外层为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 3 讨论 糖尿病足的护理是一项十分关键和艰巨的工作,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糖尿病足治疗的成败,要求护理人员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之外,还必须具有耐心、细心和恒心,这样才能做好护理工作[3]。而预防性教育是预防糖尿病足的核心,应贯穿于糖尿病诊治的整个过程[4]。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还应经常性地进行糖尿病识识宣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促使患者在日常治疗、饮食调理,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积极配合治疗。 4 结论 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可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糖尿病足得以顺利治愈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95. [2]焦静,王红美,江俊霞.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泰山医学院学报[J].2009,30(1):61-62. [3]张英.57例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与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4). [4]宫超,张银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331例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0,2:120..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探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体会,重点是监测控制血糖、糖尿病教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加强功能练习有效的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标签:糖尿病;骨折;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5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37~86岁,平均年龄62岁。其中股骨骨折25例;胫腓骨骨折12例;肱骨骨折7例;尺桡骨骨折6例;椎体骨折4例;骨盆骨折2例。 1.2患者合并糖尿病情况入院前有明确糖尿病病史的50例;入院初次诊断为糖尿病的6例。 1.3血糖情况空腹血糖在7.0 mmol/L左右;电脑末梢血糖在8.1 mmol/L 左右。 1.4住院期间服用降糖药物的35例,用胰岛素治疗的15例。 1.5治疗结果治疗好转49例,伤口延迟愈合的5例;伤口难以愈合2例。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2.1.1本组患者多因突发意外骨折后引起躯体障碍、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突然改变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同时又因为血糖增高害怕术后切口感染,担心手术能否成功影响预后,表现出焦虑、抑郁等。 2.1.2针对这些情况,护士主动与患者交谈,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体贴、安慰、关心患者,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满足其合理的需求,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康复。同时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增加患者的信心。 2.2饮食指导 2.2.1患者骨折后,患者往往为了早日康复自我补充骨头类汤,自认为吃什么补什么,往往血糖控制不好,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取得理解、配合,使患者的饮食有计划合理搭配,做到定时、定量,禁食高糖食物,以低糖、高蛋白饮食为主,多食用牛肉、豆制品、新鲜蔬菜、海带等含钙丰富的

糖尿病足的综合性护理干预

糖尿病足的综合性护理干预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率和感染率高,严重危及患者生命。预防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是目前解决的重要问题。糖尿病足诊断容易,治疗困难。因此早期预防对糖尿病足部保健护理有重要意义。做好糖尿病足的护理尤为重要。 标签:糖尿病;糖尿病足;护理 据统计,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约3.66亿人[1]。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的总称[2]。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足部溃疡,严重者导致坏疽,持续发展易致残。本文通过分析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糖尿病足的综合性护理意见,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机制 ①周围血管病变:长期高浓度的葡萄糖致下肢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机能不良,导致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变窄,导致组织营养障碍。②周围神经病变:由于感觉神经病变,患者对疼痛、位置、和温度的感觉减退或消失,足部皮肤干燥容易破损而出现足部溃疡、坏疽,若治疗不及时,护理不适当,将进行截肢术[3]。 2 危险因素 根据病变因素的来源及其可控制性,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 2.1 外部因素肥胖、血糖控制不满意、足部外伤,酗酒、吸烟等。 2.2 内部因素病程长(超过10年),导致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足趾畸形等。对外部因素可以进行控制,但是内部因素不好控制,因而外因更为重要。研究表明,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复的损伤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并导致截肢的主要诱因[4]。 3 影响愈合因素 影响愈糖尿病足合的因素主要包括一些参与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细胞因子,组织愈合有多种细胞参与,如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等,这些组织细胞可以释放愈合所需的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促进溃疡愈合[5,6]。 4 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 4.1 积极控制血糖糖尿病足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微血管病变引起的血液灌注不足,患者足部神经病变,组织也因供血不足导致机械性损伤[7]。因此,控制

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

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摘要】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和治疗具有很好效果,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并提高糖尿病足治愈率,缩短疗程,降低致残率,本文主要对糖尿病足病因及诱因进行分析及对糖尿病足病变实施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干预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是引起糖尿病脚合并症的基本原因,糖尿病人的脚特别容易发生血管和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和神经病变互相影响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脚病,包括足趾疾病,胼胝形成,皮肤损害和脚溃疡,肌肉骨骼病变导致足变形。糖尿病人由于神经病变往往导致脚的散失或减低而易受外伤,轻微的外伤都能迅速导致溃疡、感染和坏疽,以致最终不得不截肢[1]。一般认为,80%的糖尿病足可通过教育和护理而得到预防[2]。本文对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进行综述。 1. 糖尿病足临床特点 糖尿病足可出现皮肤瘙痒,下肢趾端疼痛、怕冷、皮肤苍白或发绀,肢端凉、浮肿或干枯,颜色变暗,病足麻木及感觉迟钝或丧失,合并感染后,足部溃烂、坏死、创面经久不愈,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也可出现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其疼痛可导致夜不能眠。严重者皮肤出现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等[3]。2. 糖尿病危险因素 2.1 血糖控制不佳 糖尿病代谢本身并不直接参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但糖尿病时的高脂血症、高血糖症及其所产生的蛋白非酶糖基化产物可通过促进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及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其周围血管病变的发展,同时高脂血症和神经结构蛋白的非酶糖基化还可通过破坏神经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代谢促进神经病变的发展[4],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周围神经营养障碍而变形,血糖控制不良还可影响伤口愈合,因血糖增高时,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功能受损,转移因子不能相应的增加以促进伤口愈合[5]。数据表明,膝以下胫动脉病变常见,相对发病率为90%,而非糖尿病仅为10%[6]。 2.2 足部损伤 糖尿病足是在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基础上由于足部损伤引起感染、溃疡、坏疽,最后截肢[3]。临床上,许多足部切除病例的起因是一个小小的足部伤口,患者常因忽略护理和处理不当导致足部细菌感染,引发足部病变,甚至危及生命。 2.3 保护性感觉减退 外周神经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50%以上的糖尿病人均有一定程度的神经病变。其进展是一个慢性过程,初期肢体疼痛和麻木,服药尚可以缓解。其后,疼痛逐渐加重,表现为隐痛、刺痛、烧灼痛,夜间尤重,甚至无法休息;麻木感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手脚发凉发热和紧束感;同时肌力也会减弱,出现手的协调性变差,经常掉东西,走路不稳似踩棉花等症状,往往服药和理疗也没有效果。在此期间,如进行手术,神经功能还能恢复。但如发展到后期,由于合并血管病变、感染、溃疡甚至发生坏疽,此时神经已经变性坏死,无法恢复,甚至被迫截肢。因此,保护性感觉缺失对预测糖尿病足溃疡发生有重要意义[2]。 2.4 足底压力 足底压力增高是糖尿病足部溃疡的高危因素,足底压力增高可用于预测糖尿病足溃疡,是足溃

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究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求。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且所有患者均合并糖尿病,进行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护理合并糖尿病护理。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行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术43例,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57例;经过有效的治疗和围术期护理,没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及伤口感染的情况,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使用。 标签:颅脑损伤;糖尿病;护理;临床疗效 為探究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护理合并糖尿病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32~74岁,平均(56.18±7.09)岁。颅脑损伤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结果示颅底骨折11例,脑挫裂伤34例,硬膜外血肿55例。患者尿糖为+++~++++,空腹血糖在14.2~24.8 mmol/L。其中,一直坚持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的患者55例,其他没有进行有效的饮食控制的45例,同时服药也不规律。糖尿病类型:1型糖尿病19例,2型糖尿病81例。 1.2 血糖测定 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急诊入院后,测指尖血糖1次,24 h 内抽血检测血糖值,应用血清葡萄糖氧气化酶法,正常指数在 3.9~6.1 mmol/L,餐后2 h血糖值出应在6.2 mmol/L 以下;正常指数为3.9~7.8 mmol/L,血糖指数应低于7.8 mmol/L。开放治疗的是43例硬膜外血肿的患者,手术方式为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或加去骨瓣减压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57例患者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即可。 1.3 护理要点 1.3.1 心理护理对于发生颅脑损伤的患者,有的患者表现为神志清楚,有的神志不清。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要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由于患者

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收集该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100例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护理服务组用常规化的护理服务组,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组用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满意程度;手术前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手术后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术后总住院时间;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机体炎症监测水平;不同部位感染总发生率。结果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组满意程度、血糖指标、机体炎症监测水平、手术前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手术后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术后总住院时间、不同部位感染总发生率方面相比常规护理服务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者实施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效果确切。 标签:普外科疾病;糖尿病患者;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不断变化,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趋于年轻化。与此同时,糖尿病普外科患者人数也在增加[1]。糖尿病患者具有降低的自身免疫和防御功能。一般手术后,容易发生感染,延迟疾病的治愈率,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方面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普通外科和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糖尿病本身也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2]。了解和掌握普通外科糖尿病患者術后医院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可为有效控制此类患者的医院感染提供参考。该研究分析了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分析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该院收治的100例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的100例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组男患者23例,女患者27例。年龄范围21~77岁,平均年龄(53.24±2.81)岁。常规护理服务组男患者26例,女患者24例。年龄范围21~76岁,平均年龄(53.57±2.9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服务组用常规化的护理服务组,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组用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①手术前,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及家属开展传教工作,耐心解释患者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手术的重要性,从心理上指导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食物的摄入和摄入时间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免对手术切口产生不良影响。术前血糖控制也非常重要,通过控制饮食控制血糖的目标,患者还可以注射适当的胰岛素。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血糖监测,并根据血糖的变化调整胰岛

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查房

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护理查房 产科病房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产科病房的护理查房。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本次查房人员。主查人:陈亚燕;以及……。 今天查房内容是:妊娠合并糖尿病。 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为妊娠期糖尿病。它包括一部分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未曾获得诊断仅在此次孕期被发现的糖尿病患者。美国报道该病发生率1%~3%。我国GDM发病率为1%~2%.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多数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者糖尿病机会增加. 产后6周为:2.6 % ,产后5年显著升高,产后10年达到高水平:30%左右。故妊娠合并糖尿病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查房目的:通过本次查房,希望进一步了解妊娠合并糖尿病即GDM 孕产妇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健康宣教,血糖监测方法以及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 现在请主查人介绍病例,并进行护理体检。 主查人: 病例:患者汪成燕,女,24岁,末次月经为2013年2.4日,预产期:2013.11.11.患者孕期有正规产检。于2013年8.3 在我院进行糖筛查是8.5mmol/L,即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4.1-11.5-10.6 mmol/L,后至总院就诊治疗。患者于2013.11.12因:“G3P0孕40+1周,LOT ”,收治入产房并于11.13转入我科39床。患者入院后给以产科常规检查及化验,自测胎动,,糖尿病普食,七点法测血糖,后改为四点法.血糖值基本平稳.NST检测2次每天. 2013.11.22, 遵医嘱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腹产术,剖出一足月产儿,Apgar评分10分。今术后第二三天病人一般情况好,Bp为mmHg神志清,切口干燥无渗血,宫缩好,阴道出血少,。护理体检: 术前查体:年轻女性(给病人体温表,测脉搏,观测呼吸,测血压)(拿手电筒照射)。摸乳房,看伤口,闻恶露。看婴儿(面色,脐部,臀部) 汇报:患者T 36.7度,P 次/分,R 20次/分,平稳,Bp 。神志清楚,瞳孔对光反射存在,患者产后第三天,乳房乳汁已经分泌,无肿胀。腹部切开愈合良好,无渗出,恶露无气味。新生儿面色稍有黄疸,脐部无渗出。 汇报完毕。 提问1:该产妇为产后第三天,请主查人为产妇相关宣教。 (陈亚燕):1,护理,2饮食,3,卧位(半卧位为宜,优点)4,母乳喂养相关检查和宣教 产妇提问2:我家宝贝也点黄,请问要紧哇? 谁来回答? (周娟):我来回答。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程度较轻,先见于面颈部,偶有重者,可涉及到躯干、四肢和巩膜。有时呕吐的胃内容物和脑脊液亦呈黄色。粪便多呈黄色。一般无任何症状,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生后4-5天为高峰,7-10天消退。但是临床在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时,除抽血查血胆红素为重要诊断依据外,必需结合病因和临床表现。我科儿科医生查房时,也会给予经皮测胆红素进行测量,当大于15mg时,结合您宝宝的实际情况,医生会给您建议进一步治疗的。所以请您不要着急,平时做好喂养,喂养得当时,宝宝的黄疸会通过大便减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