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老人实践报告

关于孤寡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根据《中共长沙学院委员会长沙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文件的精神,社会调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社会调查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教育实践的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具备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并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现就孤寡老人作为调查内容开展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主题:关于孤寡老人社会生活调查报告

实践时间:寒假

实践地点:湖南省益阳市南县

实践内容:通过调查孤寡老人社会生活,来呼吁更多的人帮助弱者。

实践方法:实地调查。

实践人员:张平

前言

孤寡老人是指无配偶,无子女,没人照顾的人,年纪超过60周岁,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偌大一个城市,车水马龙,忙忙碌碌,殊不知,关爱越来越少,尤其是对那些孤寡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终。关心和救助农村孤寡老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妥善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社会的亲情与温暖,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应体现的美德。

正文

调查描述

为了准确了解目前我们周围孤寡老人的生活情况,我利用寒假在本地2位孤寡老人进行拜访。

刘爷爷85岁了,是位中风的老人,走路要用双拐一点一点的挪动着走,因为行动不方便,他的房间无人打扫,气味刺鼻的难闻,在他的床上我找到了一袋发霉了的生鸡蛋,还有发霉了的饼干,20多件散发这难闻气味的脏衣服,坏掉了的牛奶,天呐!这位老人在这样的床上怎么睡得着呀?床下更是一个垃圾场,各种发霉变质的食品,和小便盆放在一起,桌下几个已经腐烂了的橘子,在为老人打扫房间的时候,除了被难闻的臭味熏的我流泪以外,看着眼前的情景我真的很难过....。

黄奶奶原来居住的草房已经倒塌,在住在邻居们帮忙,在其一远房侄子住的房子墙边用水泥砖和石棉瓦临时搭建的一间小棚子里。屋内只有邻居们送过来的一张旧床和一对烂沙发,床上放着一条烂被子,床头堆着一堆破旧的衣服,除了这些就没有什么东西了。黄奶奶年事已高,患有老年痴呆症,眼睛接近失明,也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洗过脸了,就连吃过饭后下巴上残留的饭渣也不知道擦洗一下,说话吐字不清,基本就听不懂说的什么,与之交流非常困难。可怜的老人没有自理能力,更不会做饭,七十多岁的远房侄子经常过来给黄奶奶做饭并照料老人生活,老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只靠低微的农村低保金维持生活,苟延残喘。

我自己也遇到过一位孤寡老人,不记得他姓什么了。那时爸爸在住院,我去照顾他,他和我们一个病房,虽说医药费全免,可身边没个贴己的人的人,老人又生病确实很可怜。有时他吊水睡着了,要换药时经常意识不到,好几次疼醒来的,夏天每天洗澡后,还得拖着病态的身子在洗手间洗衣服,那时刚好医院食堂修整,自己累得出院吃饭,经常有顿没顿的吃??虽说同病房的人可以偶尔帮帮忙,但毕竟不会全身心的关注他,而且也没人问候体贴他,更没人陪他说说话聊聊天,据说只有60多岁的他感觉老得很沧桑。

????

这样的孤寡老人还有很多很多。而他们的悲惨存在由有多原因促成。

分析原因

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勃勃生机的同时,也给各个城市及农村带来了不少问题,这点在农村老年人的保障问题上尤其突出,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更是对老年人群的生活提出了重大挑战。

1、青壮年的流出与家庭养老模式的改变

由于农村社会的发展,流动的人口掏空了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农村的传统养老模式在无奈中被倒置,老人们不但要守屋带孩,还要管理庄稼,因此,相当一部分老人便抱着自食其力是最大福气的观念。事实上,农村老龄人的社会保障结构非常单一脆弱。农村的老人们大多自己没有很大的积蓄,老人们的要求都不太高,只求儿女孝顺,衣食有所着落。农村养老的一般形式是由子女们分担父母的物质生活来源,但是,大量青壮年流出农村之后,这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开始难以为继。

2、老人权威的降低与家庭养老模式的困境

在我国农村,家庭养老范式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传统伦理观念的支持,二是传统农业社会中老人在家庭中一般具有决定权威。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的转型,传统农业经济的地位受到冲击,老年人作为支配大家庭财物的传统权力丧失,老人在家庭中的权威也随之降低。其次,农村青年人流入城市后更容易受到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在我国农村公共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完善的情况下,一些年轻人已经开始有意识要放弃对家庭老人需要承担的赡养责任。这些现象显示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身陷困境。

3、农村老人医疗服务的供给不足

村庄老人小病则在村卫生室看,大病则在镇卫生院或县、州医院住院治疗,医药费可以按规定比例报销。但是,这些钱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村老人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再加之镇卫生院收费名目繁多,去那儿看病报销后比村卫生室还贵。可以说,农村老人的医疗保障水平仍然普遍较低。因此,基于我国现行农村医疗水平仍然普遍较低的状况,导致许多老年人的医疗还得不到基本保障,所以需要我国继续逐步完善起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4、乡村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农村的老人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方式。他一般不会下棋和打太极拳,当然也不

能像一些城里老年人那样打门球、逛公园。他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一起闲聊,或是在人数充足的情况下铺开麻将桌,围着搓麻将。大多数老年人在子女外出打工的情况下,自己内心的孤独感得不到排解。因此,老人们一般希望在娱乐活动中满足他们与人交流的精神需求,但是主要的问题是农村老年人苦于没有人组织和缺乏基本的活动场地。

针对措施

一、国家对孤寡老人的相关政策

60岁以上老人享有政策性的优惠,如乘车免费、挂号费免费、参观等免费、部分社区活动免费,如注射流感疫苗等。百岁以上老人享有的月补助金(我国60岁以上老人在全国占有很大的人口比例,如果每月发放补助金,将倒导国家财政支出紧张,并使用下一代的养老金,从而引发下一代人交了社保而退休后则无钱发放的窘境。此数据统计要依照国家各部委每年的核算统计得出的结论,并对何种年龄段给予救济做出批示。)

二、个人收集建议如下

1、农村发展是解决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的根本路径

基于我国的现状,解决农村老年社会保障问题的关键就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村和农民的收入,加大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的财力,从基础上更好地完善农村社会转型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

2、通过社区服务巩固并发展传统家庭养老范式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骤然进人老龄化社会,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社会保障系统方才建立,不可能一下子就接纳和解决几亿老人的生活服务、护理及至赡养问题。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还需要将社会养老措施与家庭养老相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要保证社会养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不断得到提高,又要从我国农村的实际出发,巩固并发展传统家庭养老的有益方面,以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而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因此我们要继续弘扬爱老敬老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给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定和谐的晚年。

3、强化国家在农村社会老年人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商业保险及慈善救助迄今极少进入农村社会,篇二:大学生孤寡老人生活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孤寡老人生活社会实践报告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让爱看得见”实践服务团(小分队)

活动主题:关于孤寡老人社会生活调查报告

活动时间:2012年6月15日—6月20日

活动地点: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观音塘滨江老人公寓

活动内容:通过调查孤寡老人集中赡养情况,发现问题并发现解决办法,同时呼吁更多人帮助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调查方法:探问实地调查道听途说网上搜索等等

实践人员: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让爱看得见”社会实践服务团(小分队)全体成员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关心和救助这一社会弱势群体, 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社会的亲情与温暖, 既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活动初期,我们首先关注到便是孤寡老人这一弱势群体。孤寡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注,关心和救助这一社会弱势群体,我希望通过这次调研报告使更多的人去关心这群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孤寡老人的生活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问题,如何让孤寡老人生活过得更好,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在这方面杭州市做了些探索。主要做法是将孤寡老人集中起来,通过多方面努力,集中供养,集中护理,以期达到提高健康水平、延长寿命的目的。

关键词:孤寡老人弱势群体集中供养和谐社会

一、滨江老公寓的基本设施

通过政府扶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滨江老人公寓屹立于江干区观音塘小区已20年有余。该院为一座四合院式三层大楼,建筑面积7100多平方米,有110多间内配有卫生间的小套间。216张床位。总投资近千万元。该院绿树环绕,环境优美,气侯宜人。是一个安度晚年的好地方。

二、滨江老人公寓孤寡老人的基本状况

2.1 年龄:在滨江老人公寓一直盛行这样一句话:七十岁是孩童,八十岁是少年,九十岁才算刚刚成年,由此可见,这里的老人基本上都已过古稀之年,很多老人在此处一住就是几年、十几年,有些老人甚至自建院以来便居住于此。

2.2 原居住地:这里的老人大多数来自杭州市,也有些来自绍兴等周边城镇。

2.3自身素质及教育水平:这里的老人自身素质及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这里聚集了桃李满天下的老师,远赴苏联学习的燕京大学高材生,政府高干,列车乘务员等对新中国成立做出贡献的老一辈们。滨江老人公寓的阅览室是很多老人的最爱,眼睛看不见书本上、报纸上的文

字,他们就用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的看;阅览室的墙壁上悬挂着老人们的墨宝;心灵手巧的老奶奶们也在阅览室的一角忙着自己手上的活。

三、集中供养护理的长处

3.1 解决老人生活困难问题:由于将孤寡老人集中一处,集中居住,统一管理,便于安排人员不间断照料,解决食宿问题,改善居住饮食卫生,并且可以定期体检,有病及时发现并得到治疗,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3.2 解决精神生活问题:由于集中生活,为老人们提供一个共同生活、相互认识、互相交流、互诉心事、排解忧愁的机会,还可以通过提供书画、下棋、打牌等一些娱乐、健身设施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从而解决其精神生活问题,解决其心理障碍,达到精神解忧,健康长寿的目的。

四、目前老人公寓面对的问题

4.1 缺少倾诉对象:老人们为社会服务了一辈子,人生阅历丰富,老来赋闲在院留下的便只有回忆。初识时,老人们之间意趣相投的还能聊上几句,时间久了,便无处可说。久而久之,因积聚在心里的往事无人倾诉而变得自卑,失落,变得内向,不太愿意与人交流。

4.2 对家人的思念无从派遣:聚居在这的孤寡老人多数是因为老伴已经去世,自己又不愿意成为家人的负担而自愿居住在此的,但也不乏有些老人是因患有老年痴呆症而被强行送往这里,他们对家的向往和家人的思念是一般人所无法理解的。

五、据了解的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5.1 有关部门应该努力克服各种困境,尽可能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1)完善养老设施,定期举行一些“益老,爱老”的互动,丰富老人的生活。

(2)尽可能的增加孤寡老人的每月的补贴金,让每个老人都能住上像滨江老人公寓环境这么好的地方,而不是让个别老人符合了五保户的标准还是不能得到政府的帮助。

(3)孤寡老人通常都会面临着健康的问题,有的行走困难,有的风湿,更有甚者面临更大的疾病。有关部门应该着重关心孤寡老人的医疗保障问题。

(4)要大力倡导尊老,敬老的新风,深入人心,使得晚辈们对孤寡老人重视关心,变的和睦。

5.2 积极发扬孝道,让儿女们积极负担起陪伴父母的责任,定期到老人公寓看望老人们。

5.3 倡议社会各界的援助。如我们作为一名志愿者,虽然在物质上并不能给予他们太多,但老人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我们可以持续的去探访他们,让老人减少几分孤独感。(但需经过老人的同意。)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对校内筹资资金,对孤寡老人进行援助。

六、结语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加深了对孤寡老人的了解,深切认识到老人们确实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关怀,尤其是子女们,我实践服务小分队作这次调查报告也是希望更多人可以关注孤寡老人,当老人受到重视时她(他)们就不会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老人,他(她)们各自承受着不同压力痛苦以及面临各种各样困境,无不值得我们伸出援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很多地方已经过上了富足的小康社会,相信以后会更好。如此美满的家庭生活,如此美好的社会前景,都离不开老一辈的艰苦奋斗。俗话说的好,吃水不忘打井人,现在老人们的身影渐渐在社会上淡去,但我们应将他们记挂与心,试试去看望和慰问他们,社会各界应该如此,子女们更应该与此。晚年,孤寡老人们为了不打扰子女的生活,往往会选择独居或是住到福利院,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挂念儿女子孙们,所以不论工作再忙,都应该抽时间去看望老人。

总之,孤寡老人生活条件不仅需要社会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儿女子孙们帮助。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都有责任关心这群弱势群体,同时,作为社会的未来与希望,我们要女里打拼奋斗,一起携手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令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终。篇三:孤寡老人调查报告

一、导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至理名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关心和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社会的亲情和温暖,既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小组开展这一实践活动,是为了通过调查孤寡老人集中赡养情况发现问题并发现解决办法,同时呼吁更多人帮助和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目标

(一)研究背景

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勃勃生机的同时,也给各个城市及农村带来了不少问题,这点在农村老年人的保障问题上尤其突出,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更是对老年人群的生活提出了重大挑战。

1、青壮年的流出与家庭养老模式的改变

在农村老年人的心目中,身体健康、儿女孝顺是幸福生活的最主要基础。但是,由于农村社会的发展,流动的人口掏空了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农村的传统养老模式在无奈中被倒置,老人们不但要守屋带孩,还要管理庄稼,因此,相当一部分老人便抱着自食其力是最大福气的观念。

事实上,农村老龄人的社会保障结构非常单一脆弱。农村的老人们大多自己没有很大的积蓄,老人们的要求都不太高,只求儿女孝顺,衣食有所着落。农村养老的一般形式是由子女们分担父母的物质生活来源,但是,大量青壮年流出农村之后,这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开始难以为继。

2、老人权威的降低与家庭养老模式的困境

在我国农村,家庭养老范式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传统伦理观念的支持,二是传统农业社会中老人在家庭中一般具有决定权威。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的转型,传统农业经济的地位受到冲击,老年人作为支配大家庭财物的传统权力丧失,老人在家庭中的权威也随之降低。

其次,农村青年人流入城市后更容易受到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在我国农村公共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完善的情况下,一些年轻人已经开始有意识要放弃对家庭老人需要承担的赡养责任。这些现象显示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身陷困境。

3、农村老人医疗服务的供给不足

农村合作医疗项目自从2007年启动以来,现今的参合率已经超过90%,村庄老人小病则在村卫生室看,大病则在镇卫生院或县、州医院住院治疗,医药费可以按规定比例报销。但是,这些钱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村老人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再加之镇卫生院收费名目繁多,去那儿看病报销后比村卫生室还贵。可以说,农村老人的医疗保障水平仍然普遍较低。

由于高年龄和青年时高劳动强度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老人都患有慢性疾病。一般情况下他们只是在病情发作非常严重的时候才到村卫生室打小针或吊点滴做缓解治疗。病情潜伏期与慢性发作期基本都不做治疗,甚至有时候因病疼痛不能进食,也只是强忍着,因为这些小的医疗费一般要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承担。有了大病,则需要子女负担。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等各种原因的影响,有了大病而不能接受治疗的事例也比比皆是。

因此,基于我国现行农村医疗水平仍然普遍较低的状况,导致许多老年人的医疗还得不到基本保障,所以需

要我国继续逐步完善起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4、乡村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另外,农村的老人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方式。他一般不会下棋和打太极拳,当然也不能像一些城里老年人那样打门球、逛公园。他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一起闲聊,或是在人数充

足的情况下铺开麻将桌,围着搓麻将。而原本养老院,或是村里的一些公共娱乐设施也都年久失修,大多已生锈,无法供老人们展开活动。

通过调查,我们还了解到,大多数老年人在子女外出打工的情况下,自己内心的孤独感得不到排解。因此,老人们一般希望在娱乐活动中满足他们与人交流的精神需求,但是主要的问题是农村老年人苦于没有人组织和缺乏基本的活动场地。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虽然我国农村社会历来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模式,但是随着农村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渐缩小,老龄人在家庭中的权威逐渐下降,他们的自我保障能力也相对弱化。还有就是青年人伦理观下降,这些种种变化对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都构成了直接而强烈的冲击。因此,完善传统的家庭养模式,建构新的完善的老年人保障体系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之后的迫切要求。

1、农村发展是解决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的根本路径

发展农村社会是解决农村老年社会保障问题的根本措施。邓小平曾反复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既然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那么发展引出的问题往往需要在继续的发展中得到解决。可以这么讲,我国农村老龄人的社会保障问题本质还是发展问题。我国的老年保障问题将会遇到比发达国家更大的困难和挑战,正因如此,发展农村经济将是我国妥善处理农村老龄人社会保障问题的根本路径。基于我国的现状,解决农村老年社会保障问题的关键就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村和农民的收入,加大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的财力,从基础上更好地完善农村社会转型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

2、通过社区服务巩固并发展传统家庭养老范式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骤然进人老龄化社会,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社会保障系统方才建立,不可能一下子就接纳和解决几亿老人的生活服务、护理及至赡养问题。

为此,家庭养老助老的职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得到改变。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还需要将社会养老措施与家庭养老相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要保证社会养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不断得到提高,又要从我国农村的实际出发,巩固并发展传统家庭养老的有益方面,以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而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因此我们要继续弘扬爱老敬老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给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定和谐的晚年。

与此同时,还必须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调动社区群众组织的积极性,例如老年协会可以对老年保障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3、强化国家在农村社会老年人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正如文中反复提到的那样,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老龄人的社会保障主要是以家庭的模式来完成。但是,在农村老龄化严重的当下,养老的负担相对大多城市居民而言已经过于沉重。如果农村还是单纯地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还在不断透支敬老养老优良传统资源,只会使如今农村出现的不愿意赡养老人的问题更加普遍化。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商业保险及慈善救助迄今极少进入农村社会,政府也仅仅在新农合、低保等方面有形式含义大于实质功能的作为。而随着农业生产向社会化和现代化的转变,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也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4、探索多范式的乡村社会老年人社会保障途径

另外,还需要拓宽乡村老龄人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来源,发挥社会主义市场配置的作用,国家和政府也可以用公共服务、税收等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来鼓励和引导社会上一些企业加大对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的投人。这可以包括敬老院、社会福利院、托老所,以及老年病医院等。现实中我国这些保障老龄人生活福利的设施确实太少。据我们调查了解,我们镇唯一的一家福利院还是敬老院与社会福利院的“联合体”。

因此,在我国现行政府财政还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规划养老问题也不失为一种救急之策。但是,与住房、教育、医疗等诸多民生领域一样,如果把养老当成一项产业来规划,政府的责任该如何定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定位失衡,最终的结果既影响了市场效率,又损害了社会公平,因此需要慎重考虑。

三、文献回顾及建议方法

文献回顾

孤寡老人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经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众多学者对孤寡老人的概念界定、人口状况、生活状况、保护与救助措施都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

关于“孤寡老人”概念的界定

孤寡老人是指无配偶,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没人照顾的人,年纪超过60周岁,丧失劳动力的人

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

农村孤寡老人起床时间大多集中在6点到8点之间,有少部分老人会早起去锻炼身体(走到某个地方然后再走回来)。睡觉时间大多集中在9点到10点之间,7点到8点之间。年龄大的老人,没有电视或是电视不能看的孤寡老人,睡得较早,集中于7点到8点之间。60到70岁之间的年龄较小的睡觉大多集中于9点到10点之间。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孤寡老人,睡觉的时间很早,起床时间较早。这无不与他们内心的孤独寂寞,苦闷有关。

身体好的农村孤寡老人所占的比例不大。这部分老人一般具有劳动力,可以下地干活。一半以上的农村孤寡老人或多或少总会有些身体问题。其中,长期病,,腿疼,眼花,耳聋,牙齿不好是农村孤寡老人中最普遍的身体问题。也有一部分的农村孤寡老人患有大的疾病,例如脑梗塞,半身不遂等。农村孤寡老人一旦患有疾病,劳动力丧失,生活自理也成为了一个问题。

关于孤寡老人的救助政策与建议研究

1. 国家层面

在国家层面上,进一步完善保障农村孤寡老人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保障农村孤寡老人的政策。加大对农村孤寡老人的补助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孤寡老人的医疗保障体系制度。适当的时候,以国家财政为基础,省市县各级财政为辅,在中心乡镇,建立起中心敬老院,把全镇全乡的生活条件较差同时身体较差的孤寡老人纳入到敬老院中,用财政补贴养老院的运营成本。或者,把生活条件较差的农村孤寡老人集中起来,给予他们好的房子,给予必要的补助,让这些农村孤寡老人尽量自己生活,可以相互帮助,相互照应,生活不孤单,这也会使得社会能更好的关怀农村。同时,也要丰富农村的娱乐文化生活,要继续发展“电影进村”的活动,也要形成“戏曲进村”的活动。

长期来看,农村发展是解决农村孤寡老人社会保障问题的根本路径。归根结底,农村孤寡老人老人的社会保障还是农村发展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如何保障农村孤寡老人就是如何解决农村经济

发展的问题。所以,在国家层面上,仍然需要做好“三农”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三农”工作是一件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在农村经济发展上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同时对全县农村融资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和监督。要完善惠农融资政策体系,在金融信贷等方面出台的优惠政策,及时研究出台县贷款贴息、担保业发展、金融信贷、激活民间资本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各级财政用于农业事业单位的经费要加大投入。也可由政府组织实施,论证、推荐、储备更多更好的农业项目供银行和担保机构筛选,向金融机构推荐生产经营好、发展潜力大、贷款风险小的优质企业和农业生产大户,以项目带动信贷资金投入。各级农业(林业、水利)技术推广机构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实行技物结合,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领域延伸。通过政府的统筹安排,实现科技兴农。

农村是社会的一部分,它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在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我们也鼓励社会资本的注入,社会资本的注入同样具有巨大能量,可试行建立政府、行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的投资基金,如成立农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将财政支农资金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贷款担保、直接投资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金融资金涌入农业生产经营领域,放大政策性支农资金的投资效应。要积极鼓励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企业集团面向市场,不断发展从而带动千家万户发展生产。要逐步形成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各种民办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等组织相结合的服务网络。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通过公司或龙头企业的系列化服务,把农户生产与市场连接起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紧密结合。这是我国农业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生产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三农”的有效途径。

2.社会层面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养老、爱老”本是中国传统美德,全力关爱身边的孤寡老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依托大中专院校,社会各界公益组织社团,形成对农村孤寡老人“一对一”的帮扶的策略,建立健全社会关怀农村孤寡老人的长效机制。

逢年过节,对农村孤寡老人进行捐助;或是平时,可以到农村孤寡老人家里坐下聊天,倾听他们的声音,排解他们的苦闷。

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为敬老院和散居的孤寡老人提供各类志愿服务,推动社会公众参与到关心帮助孤老的行动之中。

3.媒体层面

媒体要大力宣传关于孝的中华传统美德,批判那些抛弃老人的事情,教育警示人们尊重和关怀孤寡老人。在资讯如此发达的现在,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报道一些具体的事例,或正面或反面。

同时,也要展现农村孤寡老人的生活现状,号召人们关怀农村里的孤寡老人们。通过宣传,吸引更多的社会目光关注孤寡老人,鼓励和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共同关注孤寡老人,切实有效的改善孤寡老人生存环境,提高孤寡老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体会到“夕阳无限好”的美好展望。同时,让社会各阶层、各群体树立和培养“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这种意识,让所有人充分理解孤寡老年人的感受,更加积极的投入关爱孤寡老年人的行动当中,教育年轻一代养成“关爱老人、尊敬老人、扶助老人”的习惯,弘扬和传承“敬老、养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有力推动社会养老机制的完善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个人层面

个人要孝,对父母长辈要好好尽自己的孝。同时,也要用自己有限关怀农村孤寡老人的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引导大家如何去帮助,关怀农村孤寡老人。遇到自己的身边有农村孤寡老人,主动去询问有什么困难,尽量去帮助他们。如果自己的能力有限,积极号召社会爱心人士,公益组织去帮助他们。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可以积极参加各种关心孤寡老人的志愿活动或者募捐活动。

四、资料收集及调查方法

1、采取的是效标抽样方法。效标抽样是指事先为抽样设定一个标准或一些基本条件,然后选择所有符合这个标准或这些条件的个案进行研究。

五、时间安排

-----2013年10月5日~2013年10月7日:文献回顾

-----2013年10月8日~2013年10月15日:个案访谈的抽取与介入

-----2013年10月16日~2013年10月20日:深入访谈与参与观察

-----2013年10月21日~2013年10月23日:资料的整理与初稿的完成

-----2013年10月24日:文章的修改与定稿

参考文献:

《论老年社会保障与孝文化》胡伟 1991年

《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论文》胡伟 1991年

百度文库篇四:关于孤寡老人的调研报告

2011年8月7号电信1001班钟凯玉

关于农村孤寡老人的

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地点: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促进乡连新2组社会调研时间:2011年8月5日住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吃得最不好的还是老人。从小到大令我耳濡目染的是老人遭受儿媳唾骂,无人养老的事件屡见不鲜,让人心痛。老人为子女忙碌一生,到头来却落得无人养老,遭人嫌弃??于是,我针对促进乡连新村老农的养老问题作了调查,调查报告如下:

一、农村养老问题现状

无儿无女的老人怎样养老?针对这个问题,我对本村孤寡老人王富贵进行了采访。王富贵,男,74岁,无儿无女,现在居住在石墙镇敬老院中。在与他的交谈中,我知道了,他是因为家中儿女都去外地打工了。因为自己年老体弱,不能干活,所以到了敬老院。当被问到在敬老院的生活怎样时,王老汉表示在敬老院过的很开心,每天能和别的老人一起聊聊天,打打牌,生活得蛮快乐的。不过他告诉我有一些老人的遭遇就不那么幸运了。有一位老人有5个儿子1个女儿,她的口粮地让给二儿子种了,当

她拿着口袋向二儿子要粮食的时候,遭来的总是二儿媳的一顿臭骂;再去其他的几个儿子那里,得到的却是同样的结果,还怪她把地给别人种了。老人有两个儿子住在城里却很少回来看望她,没办法只好去了总给自己脸色看的女婿家。吃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是老人每天还得干繁重的家务活,打扫家,喂鸡、猪,做饭??样样离不开她啊。温饱问题好不容易才解决,更不用提医疗费了。当然有的老人儿女好些,可是老人的医疗问题却得不到保障,往往是病了无人管。

二、农村养老难的原因分析

首先,其实无论老人有无儿女,养老难的原因是一样的。农村人口素质低,农村经济落后,没文化使得媳妇女婿们不懂得爱屋及乌,没有爱心,也使得村民们毫无同情心,可见我们的礼仪之邦礼仪何在?没有文化使得人们不知亲情的可贵,不知友情、乡情的重要,使得人们不知什么是同情。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资的供应,他们还需要儿女的理解、关爱,以及心与心的交流。无知让老人们的这点需要成为奢求,永不可得;无知也让乡亲们变成了吝啬鬼,不舍的掏出均摊在自己头上的几十块钱??硬是变成了鲁迅笔下麻木不仁的人了。人口素质低已是农民养老难的根本原因了。

其次,农村经济落后。这是直接原因,三合村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农业收入微乎其微,全村几乎家家入不敷出。如果家里再

供个高中以上的学生就得靠借贷度日了。用一位农民的话来说就是“我连自己都顾不过

来,哪里顾得上我老妈呀!”

是啊!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即使是有孝心可也无能为力啊。难怪媳妇见了婆婆就像见了

仇家似的,是贫穷让人变成了吝啬鬼。

第三,国家的分配制度是不公平。

建国初期,为了推进工业的发展,国家颁布了好多有利于工人的政策,其中一条就是工

人退休之后可以向国家领取退休金。我们不得不承认:最受苦、受累的是农民;经济收入低,

地位最低还是农民。农民同样会退休,但不会领取退休金,所以靠的依旧是田地、儿子啊!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民以食为天,农民做着最平凡但又最根本的贡献,农民老了之后却得不

到最起码的生活保障,这就是不公平。如果农民也可以领取退休金,那些老人就不必为衣食

而担忧了,更不会挤在儿女屋檐下忍气吞声了。

四、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都知道教育与经济一环紧扣一环,一环

影响一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要实实在在落实物资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

都要硬,实践“三个代表”创建和谐农村氛围。我国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民已经先富起来

了。现在先富的人和地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于是,国家实施了开发大西北的战略

计划,我想大西北

的农村也像我们一样有着养老难的问题。据此我提出以下建议:国家应多向这些地区投

资,兴建初、高等学校,将东南部的人才吸引到西北部去,用人才去培养人才,让人才再去

创造财富。同时,各乡政府的基层干部、党员更应该发挥领导作用,积极地为农民拓出一条

致富路。

在分配制度上,国家应尽快地做出调整。现在国家虽然也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农民的政策,

收效却甚微。国家干预经济,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而工业产品的价格也相应得提高了,所

以,农产品的价格相对没有改变多少。国家连续降低了3个百分点的农业税,农民的农业负

担减轻了,可这点负担分摊到每个人的身上也没几个钱,效果也不明显。希望国家的经济专

家们同时考虑到宏观调查市场的经济作用,探索出一条直接有效且明显的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的通道。

今年农村已在统计年过六旬的老人,据估计要给予这一部分人最低生活保障金。虽然,

这制度尚未落实,但人心已是一片沸腾。希望国家尽快实施并将此制度改为农民退休金制度,

相信这一制度的落实会成为农民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本地区现行的养老方式仍然是家庭养老,既由子女向自己年老的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日

常照顾及精神上的慰藉,其存在可以从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上认识。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还不高,也不平衡,尤其是在我北方的坝上,经济水平极低。农

村老人的经济来源都靠中青年的儿女,在篇五:孤寡老人专题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报告山东大学(威海)

寒假个人社会实践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电话: 实践地点: 实践时间: 2013.02.06 — 02.15 守望心灵,党的光辉温暖孤寡老人的心房

摘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

关心和救助这一社会弱势群体, 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社会的亲情与温暖, 既是社会各界义不容

辞的职责,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十八大报告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浓墨

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自十八大召开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各地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十八大的指导思想,切实改善了民生,孤寡老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改善,基本实现了老有所依。

关键词:十八大民生孤寡老人老有所依

一引言

“老有所养”这个看似理所当然的问题却在很多地方没有实现。在当今社会的底层有着这样一群老人,他们已过花甲之年但因种种原因而未婚配,更没有子女,孤身一人居住,而他们中大部分身患残疾,他们被称为孤寡老人。他们有的曾为共和国的建立挥洒过热血,有的曾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青春。如今他们老了,他们不能再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了,甚至不能养活自己了。他们只能游走在社会的最底层,靠捡拾垃圾等最卑微的方式残喘。他们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员,国家该站出来为他们说句话啦。2012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盛大召开。十八大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受到十八大思想的指导,各地政府积极行动,切实改善民生,孤寡老人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普通的农村乡镇的孤寡老人问题的处理来体味一下十八大以来民生问题的改善,来感受一下党的光辉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温暖。进一步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并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发现当前的不足,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制度。呼吁人们关注孤寡老人的生活。

二国内现状伴着“十八大”春风,孤寡老人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与爱护,近年来,各地政府积极组织机关干部、知名企业家、青少年学生等到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帮扶活动及志愿活动,了解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及时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不断改进他们的生活条件,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舒坦的晚年环境。

三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

访谈,就是研究性访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对本村村委进行了访谈,了解了过去村中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还对镇养老院进行了访谈,了解了现在养老院的状况。

(二)个案调查法

个案调查法是从某一社会领域中选择一两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种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认识所选调查对象的现状和历史。此次社会实践我具体调查了本村的两个孤寡老人,通过具体了解他们过去和现在的情况来对比发现十八大以后他们生活水平的变化。显现党为人民群众带来的福利。

四研究对象

普遍认为孤寡老人是指无配偶,无子女,没人照顾的人,年纪超过60周岁,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所以本次调查中所选对象均为六十岁以上的无配偶子女且身体不便的老人,符合孤寡老人的定义,且他们都是十八大以来民生改善的受益者。

五调查过程

(一)走访本村村委会,了解本村孤寡老人的状况

据本村村主任介绍,本村共有村民621人,60周岁以上的老人96人,其中孤寡老人7人。过去这7人的生活主要是村财政补贴,但作为贫困县的一个普通农村村委财政收入有限,他们只能靠捡拾垃圾来实现温饱,他们所住的也只是破旧的土房,夏天漏雨冬天透风都是常有的事。有的连土房都没有的就只能住在村里建的狭小的房子里,生活水平很低。曾经为了

我们及这个社会辛辛苦苦地付出一辈子的农村老人,却要在晚年承受这般痛苦,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

十八大以后地方政府积极改善民生,加大地方养老院的建设、维护投入,改善了地方养老院的状况,本村的孤寡老人都由地方财政承担住进了镇养老院,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老有所养。

(二)走访当地敬老院,了解敬老院的状况

根据白芬子敬老院院长王嘉陵的介绍,过去政府对民生的投入不足,民政部门无力在各个乡镇都建造高标准的敬老院。此敬老院是由废弃的面粉厂改建而成,房屋破旧,缺乏所需的各种老年人健身器材。过去此敬老院只有四名工作人员,没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在此居住的老人也只有十几名,而且是自费的,使很多老人因无力承担费用而不能入住。十八大以后,政府对民生的投入明显增加,敬老院收到了越来越多的拨款,并且当地企业也在政府的号召下积极支持民生建设,对原本破旧的房屋进行了修缮:外墙粉刷了涂料、室内铺了防滑地板砖、内墙粉刷了乳胶漆、安装了铝合金门窗并配有纱窗、窗帘;每个房间配备了床、床头柜、衣橱、脸盆架、暖水瓶、蚊帐、被褥等生活用品;并配备供暖和降温设备;院内增加了配套设置:厨房、餐厅、医务室、洗浴室、活动室、室外健身活动场所等;实现动力电、自来水、硬化路、电话、有线电视“五通”,院内道路硬化,绿化面积达到60%以上;配齐了院长、服务员、炊事员、卫生员、会计、出纳员、保管员等管理服务人员;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对于孤寡老人入住所需费用也全部由政府承担。现整个敬老院有床位86张,专业护理人员4名,其他工作人员五名,并配有血压计、血糖计等基础医疗设施。现有入住老人73人,多为孤寡老人,大大改善了辖区内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但因院内居住的多为身有残疾的孤寡老人,所需护理费用较高,院内财政一直比较紧张,所以现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慷慨捐助,缓解敬老院的财政紧张问题。下图为院内居住的孤寡老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