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疗法的作用

火针疗法的作用
火针疗法的作用

火针疗法的作用

火针疗法的特点是将针体加热后,刺人人体一定的腧穴或部位其治病机理在于温热,人身之气血喜温而恶寒,温则流而通之,寒则涩而不行。火针疗法借助火力,激发经气,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并调节脏腑功能活动。其治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助阳扶正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此以比类取象的方法,以太阳在天体运行中的重要地位作比拟,强调阳气为生命的根本。明代医家张介宾深得经旨奥义。他在《类经·疾病类》说:“天之阳气,惟日为本,天无此日,则昼夜无分,四时失序,万物不彰矣。其在于人,则自表自里,自上自下,亦惟此阳气而已。人而无阳,犹天之无日,欲保天年,其可得乎?《内经》一百六十二篇,天人大义,此其最要者也,不可不详察之。”并以此为根据,结合其本人的体验撰写了著名的《大宝论》。他说:“阳化气,阴成形。形本属阴,而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及其既死,则身冷如冰,灵觉尽灭,形固存而气则去,此以阳脱在前,而阴留在后”,“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由此可见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

火针具有温热作用,温热属阳,阳为用,火针可以借火助阳,人体如果阳气充盛则温煦有常,脏腑功能得以正常运转,故火针可以助阳扶正,治疗阳虚所导致的各类虚寒证。如中焦虚寒,火针可振奋脾胃阳气,改善其消化功能;肾阳不足,火针可益肾壮阳,治疗肾虚腰痛、阳痿、遗精;阳虚气陷,火针可升阳举陷,治疗胃下垂、阴挺。阳气得充,则气化有权,水液运行无碍从而痰饮得化、水肿得消。实验证明毫针可增加实验动物的白细胞吞噬能力并促进抗体形成,多方面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防御和抵抗致病因素的侵袭,亦即中医的“扶正”。火针既具有毫针的这一特性,又通过温热之力通过振奋阳气而强化了这一作用,使得正气充实,卫外有固而邪气难以侵入,既入之邪亦易于消除,所谓“离照当空,则阴霾自消”。

二、温通经络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沟通机体表

里上下,调节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作用,一旦经络气血失调,就会引起各种病变。所以疏通经络一直是针灸治疗的重要大法,毫针即具有这一作用,火针则通过对针体的燃烧加热,使得疏通之力更强。“不通则痛”,经络不通,气血阻滞,可引起疼痛,火针疗法可以温通经脉使得气畅血行,达到“通则不痛”。故可治疗各种痛证。经络阻滞,气血运行受阻,筋肉肌肤失于濡养,则可出现痉挛、抽搐、麻木、瘙痒等症。火针疗法温煦机体,疏通经络,鼓舞气血运行,故具有解痉、除麻、止痒之功。对于一些久治难愈的疮口如慢性溃疡、破溃的瘰疬、臁疮等,火针可起到独特的生肌收口之效。因火针温通经络,益气活血,使疮口周围瘀滞的血液因经脉畅通、循环加速而易于消散,病灶周围组织营养得到补充从而可以促进组织再生,加快疮口愈合。火针的生肌敛疮作用是毫针所不能比拟的。

三、祛邪引热

疾病的发生发展,取决于人体正气和致病邪气两方面的较量。邪气是指对人体有害的各种病因和病理因素,如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痰饮、瘀血、食积等。火针疗法具有扶正之用,亦有祛邪之功,这同样是由火针的温热性质所决定的。

邪气分为有形之邪与无形之邪。如水湿痰浊、痈脓、瘀血等则为有形之邪,善于凝聚的这些病理产物一旦形成,就会阻滞局部气血运行,出现各种病症,而且这类病症用常用治法往往难以很快奏效。火针则具有独特优势,火针本身针具较粗,加之借助火力,出针后针孔不会很快闭合,风邪和有些有形之邪可从针孔直接排出体外,所谓“开门驱邪”,使顽症得以迅速缓解。外感六淫,多属无形之邪,如风寒外袭、肺失宣降,出现喘咳症状,火针可以通过温热刺激腧穴经络,温散风寒,驱邪外出。邪气散则肺气宣发肃降功能调和,症状自除。又如寒湿侵人机体,痹阻经络而引发各种痛症,火针借其火力,可温化寒湿,流通气血。气血行,经络通则疾病除。火针可以散寒除湿较易理解,其实火针应用范围很广,亦可用于热证,对于火热毒邪时有奇效,“热病得火而解者,犹如暑极反凉,乃火郁发之之义也”亦印证了古人‘以热引热’的理论。痄腮、蛇串疮等症属热毒内蕴,火针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引动火热毒邪外出,从而使热清毒解。

四、去腐排脓、生肌敛疮

去腐排脓是火针在民间应用的主要功效,操作简便易行,排脓彻底,疮口易于愈合。只需将烧红的火针对准脓肿中心或易引流的部位刺入,一般中心刺1-2

针,周围再刺2-3针即可。

火针具有收肌敛疮的功效,可治疗一些经久不愈的疮口或其他慢性溃疡,如破溃的瘰疬、臁疮等。用中等粗细的火针,烧红后在疮口四周围刺,疮口内有腐肉者,可在疮口正中刺1-2针。由于火针能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使气血运行畅通和加速,故疮口周围淤积的气血可流动消散,病灶周围的营养得以增加,促进了组织再生,疮口自然加快愈合。

火针疗法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可以迅法改善气血运营,激发人体正气.具有较强的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的作用.因此上针疗法具备祛寒除湿、消热解毒、临床功效

综上所述火针主要具有扶正助阳,温通经络,祛邪引热,去腐排脓、生肌敛疮等作用,其他作用还有消症散结、升阳举陷、宣肺定喘、镇痛、止痒、除麻、定抽、熄风等。对于火针疗法的实验研究,目前正在进行,如火针可改善甲皱微循环,红外热像图反映出火针治疗后病变部位的温度明显提高。这些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相信进一步的研究将揭示火针疗法更多的治疗机制。

毫火针十大功效

一、毫火针十大功效: (一) 止痛: 祛寒除湿,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津液运行,则疼痛自止,这是毫火针治疗痛症的机理。如对寒证、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尤其是顽固性风湿病有着特殊的疗效。 (二)止痒: 疏通经络,使气机疏利,则祛风止痒。毫火针不仅止痛,止痒效果也好。毫火针可治疗各种以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所以对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各种疑难皮肤病,毫火针都有比较好的疗效。 (三)止麻: 毫火针引阳达络,助阳化气,则麻木自解。 (四)止挛: 运行气血,调整脉络,则痉解挛止。面肌痉挛,神经麻痹晚期的痉挛现象,宜用毫火针。(五)止泻: 健脾利湿,协调肠胃,温中收敛,泄泻可止。毫火针擅治慢性肠炎致腹胀腹泻等疾病。(六)止咳定喘: 由寒冷引起的一切症状,如咳嗽、喘息都可以用毫火针温化肺脏之寒,疏通肺之经气。(七)泻火解毒 :引热外达,用于热症。如带状疱疹、丹毒、小儿腮腺炎,乳腺炎等各种红肿热痛的病症,可用毫火针治疗,疗效显著。 (八)去瘀除腐、破溃排脓: 生肌敛疮,促进气血运行,加快肌肤更新。对一些皮肤病和瘀滞性疾病,如血栓性静脉炎、痤疮、痈疮、痔疮、象皮腿等有着一次见效的功效。 (九)除节散结: 助阳化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除瘰疠,散化瘢结。如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疣、痣等,还有腱鞘囊肿、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中风后遗症这些都可以施用毫火针治疗。(十)壮阳补虚,升阳举陷,扶正助阳: 毫火针可治因中气不足,体质虚寒引起的疾病,如子宫下垂、腰膝酸软、阳萎遗精、痛经、月经不调等。或因脾胃虚弱引起的胃下垂等症用毫火针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除此之外,有人对近几年来毫火针的临床疗效做过综合统计,证明毫火针的治疗范围更加广泛,已向许多疑难症拓展,并以大量的资料表明毫火针对大部分疾病的有效率均在90%以上,对部分疾病的疗效甚至达100%,毫火针用于减肥、美容亦显示出极大的优势。 编辑本段毫火针三大优势 (一)毫火针是创新疗法 毫火针避火针与毫针二者之短(火针粗则痛甚,毫针细则气弱),取其二者之长(火针挟火气盛,毫针纤细痛微),兼有了火针与毫针的双向功能,优化了针灸疗法,提高了针灸疗效。因此毫火针本质上打破了传统治法,它不是治疗哪几种疾病的疗法,而是深层次开发人体穴位潜能的方法。毫火针应用于耳穴临床,以往是一个空白,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用毫火针对耳穴进行刺激,可以

国医大师贺普仁火针疗法介绍

国医大师贺普仁火针疗法介绍 一、火针疗法的定义 火针疗法,是用一种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的手法刺入到人体的输穴或患处,以达到祛疾除病目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分为经穴刺法、痛点刺法、密刺法、围刺法、散刺法。 贺普仁创立的“三通法”之一的温通法就是利用温热作用,刺激穴位和部位,增加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使经络通、气血行,因此称为“温通法”。其治病机理就是温热。贺老从60年代起研究火针疗法数十年,首先发起和倡导了火针疗法的临床使用,在火针的适应症及治病机理方面作了尝试和探讨,挖掘、应用、发展了这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坚持使用火针治疗各种病症,包括治疗小儿弱智、子宫肌瘤、外阴白斑、慢性小腿溃疡、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等疑难病证的探索,使火针疗法的治疗病种达30多种,特别是对于一些疑难病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二、火针疗法的作用 1、壮阳补肾、升阳举陷: 因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的功能,所以能壮阳补虚,升阳举陷。 脾胃阳虚则可出现胃脘痛、胃下垂等疾病;如用火针点刺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等穴,可使脾胃经脉气血畅行,温运中焦,振奋阳气,祛除寒邪,使脾胃运化之功得以恢复,消化、吸收、升降功能趋于正常,使胃脘痛、胃下垂得以治愈。 心阳虚则胸痛、心悸;火针刺激心俞、内关以及心前区等部位,可壮心阳、益心气,使胸痛、心悸症状缓解。 中气不足则出现阴挺。用火针点刺肾俞、命门等穴,可起到益肾壮阳的作用,使肾经气血畅通,气化功能加强,元阴元阳资源纵生,腰痛、阳痿、遗精症状缓解。如点刺气海、关元穴,可益中气,升阳举陷,治疗阴挺。 2、疏通经络 疏通经气、宣肺定喘:临床上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都属于顽固性疾患,火针可通过温热作用刺激大杼、风门、肺俞、定喘等穴,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经气宣通则可驱除邪气,邪气出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而喘息止。 助阳化气、消症散结:癥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临床多治疗腱鞘囊肿、脂肪瘤、纤维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症。如病灶在体内的,针刺宜深,使癥结消于体内,如在体表的,针刺则宜浅,使病邪排于体外 攻散痰结、消除瘰疬:瘰疬多发生于颈侧的皮里膜外之处,大者属瘰,小者如疬。在治疗时一般用中粗火针,用点刺法。 祛寒除湿,通经止痛:火针是一种有形无迹的热力,可以温其经脉,鼓动人体的阳热之气,因而可以驱散寒邪,使脉络调和,疼痛自止。 3、生肌敛疮、去腐排脓: 临床上治疗脓肿已成而未破溃的,可用火针点刺,一针或多针,使脓排出,脓肿消除。治疗时多选用中粗火针,用围刺法,如疮口大、有腐肉可在中心点刺。 4、助阳益气、解除麻木:麻木属感觉异常的一种病变,麻与木临床上常同时出现。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自除。操作时采用散刺法,选择细火针。 5、温通经络,祛风止痒:痒症多与风邪有关。风邪为外邪入侵或气血生风所致。治疗时可用粗火针点刺病变局部,或用细火针,针刺曲池、血海、风市等穴。 6、运行气血,解痉止挛:痉挛为肌肉不自主的抽动,分为颜面、四肢两种。治疗多选用细火针,点刺局部。火针疗法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加局部的血液供给,除祛风邪,营养筋

火针技术的中医理论原理

火针技术的中医理论原理 火针疗法的特点是将针体加热后,刺入人体一定的腧穴或部位。其治病机理在于温热,人身之气血喜温而恶寒,温则流而通之。火针疗法借助火力,激发经气,凋节脏腑.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其治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扶正助阳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的过程是正邪斗争的过程,所以治疗疾病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扶助正气。火针具有温热作用,温热属阳,可以扶助阳气,从而使人体阳气充盛,温煦有常,脏腑功能得以正常运转。故火针可以扶助正气,治疗阳虚所致的虚寒证。如中焦虚寒,火针可振奋脾胃阳气,改善其消化功能;肾阳不足,火针可益肾壮阳,治疗肾虚腰痛、阳痿、遗精;阳虚气陷,火针可升阳举陷,治疗胃下垂、阴挺;阳气得充,则气化有权,水液运行无碍,从而痰饮得化,水肿得消。 2、温通经络 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沟通机体表里上下,调节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作用。一旦经络气血失调,就会引起病变。“不通则痛”经络不通,气血阻滞,可引起疼痛。火针疗法可以温通经脉,使得气畅血行,故可以治疗各种痛证。经络阻滞,气血运行受阻,筋肉肌肤失于濡养,则可出现痉挛、抽搐、麻木、瘙痒诸症,火针疗法温煦机体,疏通经络,促使气血运行,筋肉得养,故具有解痉、除麻、止痒之功。因火针可

温通经络,益气活血,故火针可以使疮口周围瘀滞的血液因畅通与加速而消散,从而促使组织再生,加快疮口愈合,故具有独特的生肌敛疮之效。常用于一些久治不愈的疮口如慢性溃疡、破溃的瘰疬、臁疮等。 3、驱邪引热 火针本身针具较粗,加之借助火力,出针后针孔不会很快闭合,从而对于由于水湿痰浊、痈脓、瘀血等有形之邪所致的各种病证,运用火针可使这些有形之邪从针孔直接排出体外,祛除邪气,使顽证得解。对于外感六淫如风寒外袭、寒湿侵入等无形之邪,运用火针则通过温热刺激腧穴经络,温散风寒,驱邪外出;或温化寒湿,运行气血.从而解除疾病。 对于火热毒邪,运用火针则可“以热引热”引动火热毒邪外出,治疗痄腮、蛇串疮等热毒内蕴之证。正所谓“热病得火而解者,犹如暑极反凉,乃火郁发之之义也”。 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火针疗法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一、概述 火针疗法是用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手法,刺入身体的特定腧穴或部位,达到祛疾除病目的的一种针刺方法。 二、临床作用 火针的作用决定了它的适用范围。火针的治疗机理在于让温热刺激穴位和部位来增强人体阳气,鼓舞正气,调节脏腑,激发经气,温通经脉,活血行气。将火针的这些功效应用到临床上,可以助阳补虚,升阳举陷,消癥散结,生肌排脓,除麻止痉,祛痛止痒,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三、针具 材料要求:耐受高温、坚硬挺拔;材料:钨锰合金 四、操作方法 1、选穴与消毒 火针选穴与毫针选穴的基本规律相同,根据病症不同而辨证取穴。选定穴位后要采取适当体位以防止患者改变姿势而影响取穴的准确性。取穴应根据病情而定,一般宜少,实证和青壮年患者取穴可略多。确定穴位:选择经穴、压痛点、病灶局部。方法:拇指掐“+”字,选定穴位候进行严格消毒。消毒方法宜先用碘酒消毒,后用酒精棉球脱碘,以防感

染。 2、烧针 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针灸大成·火针》说“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因此,在使用前必须把针烧红,才能起作用。较为方便的方法是用酒精灯烧针。 3、针刺与深度 针刺时,用烧红的针具,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内,随即迅速出针。棉球按压针孔,即可减轻疼痛,又可保护针孔。关于针刺深度,《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火针针刺的深度要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一般而言,四肢、腰腹针刺稍深,可刺2~5分深,胸背部穴位针刺宜浅,可刺1~2分深。 4、执针方法 ⑴手指实:意思是手指皆需确实的压在针柄上,稳固的持着。所用力量就像“衔着虎仔过山涧”的比喻,用力太大则针易折,用力太小则针易脱手。 ⑵手心虚:意思是手掌心不须绷的太紧,适度并足以灵活运针即可。 ⑶手背圆:是形容执针时,手掌背圆弧且上竖的样子。(不须硬将手臂托圆,适度足以让手指灵活即可)。

火针治疗扁平疣技术

火针疗法基础 概念 火针疗法是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针体后,灼刺人体的腧穴或部位,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医疗方法,属于针灸学范畴。最早直接提出火针疗法的医籍《黄帝内经》,唐朝孙思邈《千金方》中不但将火针用于治疗痹证,而其多用于外科疮疡痈疽、出血,同时也用于外科黄疸,癫狂等症。宋代王执中的《针灸资深经》中以医案的形式记载了火针疗法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圣济总录》中不仅明确提出痈疽成脓期是火针治疗的最好时机,而且从机理上进行探讨,认为“肿内热气,被火夺之,随火而出。” 作用原理 借火助阳】通过加热针体,经腧穴将火直接导入人体,这种被导入的火热,通过腧穴,经脉,在人体可以直接激发经气,鼓舞血气运行,温壮脏腑阳气,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开门祛邪。通过灼络腧穴腠理而开启经脉络脉之门,为贼邪以出路,即火针借助火力,灼络腧穴,出针后针孔不会很快闭合,加之较粗的针具,加大针孔,痈脓,淤血,痰浊,水湿均可从针孔直接排出体外,使顽疾得以治疗 以热引热 借助火力强开其门,使壅结的火毒直接外泄,同时火针温通经脉,助血气运行,血气行,则火毒随之消散。 局部刺激。《灵枢.经筋篇》指出“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火针治疗造成局部气血运行加速,从而改善了微循环,降低了神经系统兴奋性,使瘀结得消,寒湿得散,疼痛得除。因此,临床上采用火针局部取穴治疗各种痹症,疮痈,带状疱疹等疾病,效果既快又好。 经络传导。火针疗法采用中医脏腑经络辨证为主,进行临床治疗各科疾病--治疗急性病症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整体调节。火针疗法能对人体的大脑皮层,人体的各系统都能产生调节作用,并通过增强机体细胞与体液的免疫功能,促进有利代谢与细胞修复,这种积极的治疗作用有益于增强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稳定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因此火针疗法可以治疗临床许多疑难病症以及各种虚证。 火针疗法的临床治疗范围、 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中有“外疖痈疽,针惟令热。”宋代王执中在《资生经》中写道“……腰痛,出入甚难,予用火针微微频刺肾腧”明代高武《针灸聚英》中有,凡治瘫痪,尤宜火针易获功效“明代陈时功《外科正宗》”治瘰疬…宜用此法针之“清代吴仪洛《草本从新》”凡肝虚目昏多泪,或风赤及生翳膜,顽厚生病,后生白膜,失明,或五脏虚劳,风热上冲与目生翳,病亦熨烙之法。益气血得温则宜通,得寒则凝涩故也。“火针治疗扩大到外科急症,腰扭伤,疖肿,痈疽、淋巴结核、五官科疾病和内科虚证。说明火针不仅能治疗寒证,还可以治疗热证和虚证。 火针疗法的功效。温阳(脾阳、肾阳;激发经气、卫气等)s生肌敛疮、散寒(外寒,内寒)除湿、祛风止痒、祛瘀除腐排脓、散结消肿、缓急止痛除麻木、泻火解毒等功效。 火针疗法与针灸的区别 火针疗法是针灸疗法中比较古老的传统疗法之一,火针的针具特殊,必须是特制的钢针,针身较一般毫针粗,针尖圆钝;针身必须经过加热烧红或烧至发白,然后才能施治,疾入疾出,刺入后不用提插、捻转和留针。一般来说,针刺法多偏于清泻,灸灼法多偏于温补。火针疗法。综合了针刺疗法和灸法的优点,在临床治疗上更显其优势

火 针 疗 法 治 病 机 理 初 探

ji火针疗法治病机理初探 火针疗法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历代医学的总结和完善,最终成为一种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经粗略统计,火针已能治疗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临床各种疾病近百种,但是我们常常在治愈了一些疾病后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能够治好的道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去解释火针治病的机理,这说明我们对其作用原理研究的远远不够,其中很多还缺乏现代化的检验手段来加以验证。因而我们有意识加强对此方面的观察与研究,并从整个机体对于疾病反应的转机上来解释火针的疗效。与此同时还查阅了现代医学的有关资料,在力争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火针治病机理,现探讨如下。 一单纯痛觉激醒作用 针灸医师时常选用针具刺激人体体表比较敏感的部位,如口唇、鼻尖、指尖等来急救一些昏厥的病人。象临床中常使用的醒脑开窍协定方就是例证。此外我们也常常听到有些精神不振、头晕、头痛的病人经针灸治疗后告诉我们: “感觉精神爽快,头目清醒。”这就是由于针刺的痛觉激醒作用所致。而火针除具有针刺的痛觉激醒作用外,还有局部灼伤的刺激,故临床的痛觉激醒作用较前者更强、更持久。 二痛觉刺激的重叠作用 已有资料表明 ⑴因针刺或灸治所引起的疼痛可以通过皮肤的感觉神经向脊髓发出冲动,与内脏的炎性冲动通过同一根神经的通路传至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由于这两种冲动混在一起,针灸所引起的疼痛必然会影响内脏炎性冲动的传达,使疼痛中枢全部或部分不能再感受到来自内脏炎性刺激的痛觉冲动。我们知道,火针的刺激量远远大于毫针,再加上病人对火针的注意力也远远超过毫针,即除了有通过皮肤的感觉神经经过脊髓传至大脑皮层疼痛中枢强烈信号外,再加上精神因素的作用,因而火针的止痛效果也明显优于毫针。如临床上我们用毫针治疗三叉神经痛未效时,再于同样的穴位上施以火针,常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火针疗法大全

火针疗法大全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火针疗法一、前言: 火针疗法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释名】就是烧针、煨针。早在《灵枢·官针》中就记:有“淬刺者,刺则取痹也。”《》中也论述了火针的适应证和不宜用火针医治的病候。《》有“处疖痈疽,针惟令极热。”的论述。《》中总结了明以前用火针治疗的经验,可以参考。本法具有,通经活络作用,因此在临床可用于对虚寒痈肿等症的治疗。 二、简史: 朝代着作名称适应症 秦汉《内经》燔针痹症、寒症、经筋及骨病 汉《论》烧针伤寒表症 隋《针灸甲乙经》淬针痹症、寒邪 唐《千金要方》白针 +外科疮疡 宋《针灸资生经》火针 +内脏病如心脏病、 明《针灸聚英》火针 +外科破脓、治瘤 清《外科正宗》火针 +瘰疬 清《本草从新》火针 +瘫痪不仁、积聚 三、功效: 1.祛寒除湿、温经止痛火针可温通经脉,鼓动人体阳气,行气活血,使脉络调和,气机疏利、津液运行、疼痛自止,治疗因寒因湿因引起的疼痛。

2.疏通经气、宣肺定喘寒邪饮冷则伤肺,火针可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喘息自止。取穴:大杼、风门、肺俞。 3.助阳化气、消徵散结徵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火针能行气活血、助阳化气、气机疏利、津液运行则消除徵结。、、纤维瘤:局部取穴。 4.壮阳补虚、升阳兴陷脾胃阳虚→。治疗: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中气不足→阴挺。 治疗:气海、关元。 5、生肌敛疮,去腐排脓火针促进气血进行,鼓舞正气,正气充盛,则能排除脓毒。可治破渍或未破溃已成。 6.攻散痰结,消除瘰疬火针可温通阳气,攻散痰结,疏通气血,消积化瘀,故可治除瘰疬。 7.助阳化气、解除麻木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自除。 常见类型:气虚者、遍身麻木;者,半身麻木;肝郁脾虚针,手足麻木:外伤经脉者,局部麻木,操作:细火针散刺法。 8.温通经络、祛风止痒局部增生性皮肤病:粗火针点刺局部。全身搔痒症:细火针点刺曲池、血海、风市等。 9.运行气血、解痉止挛适应于,多因肝血不足,风痰阻络致筋脉失养,风扰经络引起。

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

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 发表时间:2017-06-13T11:53:03.6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作者:田国刚 [导读] 火针疗法还需要广大从事针灸研究的学者和临床医者的再次重视起来,使这种有独特优势的针灸治疗方法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610041 摘要:综述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火针疗法是用火将针尖烧红,迅速剌入机体穴位或一定病变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火针疗法有机结合了针刺与艾灸疗法,具有见效快,适应症广的特点,疗效卓著。本文从火针源流、作用机制、分类、具体操作、临床应用、禁忌症,前景及展位等方面概述了古今对火针的认识,以及火针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火针针灸临床应用 1.火针的源流 《内经》中称火针为燔针、焠刺,《灵枢·官针》云:“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九曰焠刺”,《灵枢·筋经》也云:“治在燔针劫刺也”;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称其为“烧针”,用火针治疗伤寒表证。而经过历代医家的论述,认为“火针者,即古之燔针也。凡周身淫邪,或风或水,溢于机体,留而不能过关节,壅滞为病者以此刺之”。 2. 火针的作用机制 火针疗法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既有针的刺激又有温热刺激。病邪通过经络由表入里,则出现脏腑病变,气血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基础,气血不和则出现脏腑病变。脏腑病变反映在相应的经络上就表现为经络中的气血运行不利。《素问·调经论》中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3. 火针的分类 火针在现代临床应用[1]上已有几十种针具,可分为如下几类:按针具粗细分类,有粗火针、中粗火针、细火针和毫火针(纤细火针)。贺普仁[2]老先生倡导的五针,粗火针的主要针刺病灶部位,如窦道、囊肿等;中粗火针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除面部穴位及肌肉菲薄的部位外,均可用中粗火针施术;细火针适用于肢体肌肉较薄的部位、老人、儿童及体质虚弱的患者;近几年,还有毫针替代临床常规火针作为火针点刺针具[3]。 4. 火针的操作 火针的针刺方法[2]可分为4种,点刺法、散刺法、密刺法和围刺法。从进针快慢角度分类,又分为快针和慢针法[4],火针疗法以快针法为主,进针后迅捷出针,整个过程仅需要0.1s时间。慢针法是火针刺入后,逗留一段时间然后再出针,留针时间多在1 ~ 5min之间。针刺深浅与疗效也很有关系,《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 5. 火针的临床应用 当代火针疗法在多种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骨科方面:谭立明[5]采用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5 例,总有效率为91.1%;胡美心[6]用火针治疗肩周炎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普通针刺,结果有效;谷新远[7]采用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总有效率93.2%。外科方面:李明[8]等采用火针排脓治疗体表脓肿139例,结果117例创面愈合,22例创面仍有少量渗液;袁训林[9]采用火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4例,结果:24例中,治愈9例,好转14例,无效1例。皮肤科应用:任建兰[10]采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113例,治疗结果患者全部治愈,治疗时间最短1个疗程,最长为两个疗程;神经科:李群[11]等采用火针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一般初发者1~2次即可痊愈,久病者以6次为一疗程,一般1个疗程即可见效;徐泽君[12]采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4例,火针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69.8%,提示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较毫针更有显著的疗效。妇科方面:赵秀敏[13]等采用火针治疗外阴白斑;徐德厚[14]采用火针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乳腺增生65例,总有效率 100%。 6.针灸的禁忌症 历代医家在论述火针应用的同时也从不同方面提到了火针的禁忌,而程海英[15]认为,火针的临床应用与它的作用机理是分不开的,只要临证中把握病机,禁忌是可以突破的。比如:热证用火针,临床治疗缠腰火丹(即带状疱疹)已经广泛应用;火针以热引热,消肿解毒对乳痈各个阶段均适用,尤其是后期可使患者免受手术引流之苦。 7. 火针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针疗法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既有针的刺激又有温热刺激。气血喜温而恶寒,寒则凝,温则通。使用火针通过温热作用振奋人体的阳气,驱除阴寒之气,寒去凝散,血脉经络畅达,气血调和,诸疾自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医生精通火针的运用,所以很少有针灸医生选择火针疗法来治疗疾病。像火针这种传统的针灸疗法都被医生们给忽视了,从而导致当今针灸的适应病种变得越来越局限的这一现象。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必须掌握火针疗法的运用及其适应症。针对火针的适应症,针灸医生就应该果断的采取火针疗法,如此方能扩大针灸的适应病种,提高临床疗效。 另外,火针的临床应用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临床研究方面尚显不足,主要表现在:①资料报道以临床观察居多,科研设计不严谨,②对于一些慢性病的远期疗效观察不够,③各种疾病的火针治疗操作不规范,缺乏量化标准,④对于火针疗法的效应机制研究较少。所以火针的研究工作应着重于以下几方面:①加强火针操作标准的研究,②加强科研设计的严谨性,③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深入研究火针的效应机制。 火针疗法还需要广大从事针灸研究的学者和临床医者的再次重视起来,使这种有独特优势的针灸治疗方法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庆茹,胡秋生,任永红.火针针具的发展和应用方法的改良[J].中国针灸杂志,2011, 31(5):459-461. [2] 贺普仁.火针的机理及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2004,10(2):20-24. [3] 黄石玺,毛湄,等.毫针替代火针的烧针试验[J].中国针灸杂志,2009,29(12):1021-1022. [4] 耿志国.火针疗法初探[J].中国医疗前沿杂志,2010,5(4):9.

火针疗法大全

火针疗法 一、前言: 火针疗法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释名】就是烧针、煨针。早在《灵枢·官针》中就记:有“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伤寒论》中也论述了火针的适应证和不宜用火针医治的病候。《千金翼方》有“处疖痈疽,针惟令极热。”的论述。《针灸大成》中总结了明以前用火针治疗的经验,可以参考。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因此在临床可用于对虚寒痈肿等症的治疗。 二、简史: 朝代著作名称适应症 秦汉《内经》燔针痹症、寒症、经筋及骨病 汉《伤寒论》烧针伤寒表症 隋《针灸甲乙经》淬针痹症、寒邪 唐《千金要方》白针 +外科疮疡 宋《针灸资生经》火针 +内脏病如心脏病、哮喘 明《针灸聚英》火针 +外科破脓、治瘤 清《外科正宗》火针 +瘰疬 清《本草从新》火针 +瘫痪不仁、积聚 三、功效: 1.祛寒除湿、温经止痛火针可温通经脉,鼓动人体阳气,行气活血,使脉络调和,气机疏利、津液运行、疼痛自止,治疗因寒因湿

因引起的疼痛。 2.疏通经气、宣肺定喘寒邪饮冷则伤肺,火针可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喘息自止。取穴:大杼、风门、肺俞。 3.助阳化气、消徵散结徵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火针能行气活血、助阳化气、气机疏利、津液运行则消除徵结。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局部取穴。 4.壮阳补虚、升阳兴陷脾胃阳虚→胃下垂。治疗: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中气不足→阴挺。 治疗:气海、关元。 5、生肌敛疮,去腐排脓火针促进气血进行,鼓舞正气,正气充盛,则能排除脓毒。可治破渍或未破溃已成脓肿。 6.攻散痰结,消除瘰疬火针可温通阳气,攻散痰结,疏通气血,消积化瘀,故可治除瘰疬。 7.助阳化气、解除麻木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自除。 常见类型:气虚者、遍身麻木;中风者,半身麻木;肝郁脾虚针,手足麻木:外伤经脉者,局部麻木,操作:细火针散刺法。 8.温通经络、祛风止痒局部增生性皮肤病:粗火针点刺局部。全身搔痒症:细火针点刺曲池、血海、风市等。 9.运行气血、解痉止挛适应于面肌痉挛,多因肝血不足,风痰阻络致筋脉失养,风扰经络引起。

火针疗法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火针疗法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火针选穴与毫针选穴的基本规律相同 根据病症不同而辨证取穴。选定穴位后要采取适当体位以防止患者改变姿势而影响取穴的准确性。取穴应根据病情而定 一般宜少 实证和青壮年患者取穴可略多。确定穴位 选择经穴、压痛点、病灶局部。 烧针 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 《针灸大成》说“灯上烧 令通红 用方有功。若不红 不能去病, 反损于人。”因此, 在使用前必须把针烧红, 才能起作用。较为方便的方法是用酒精灯烧针。 针刺与深度 针刺时用烧红的针具, 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内,随即迅速出针。棉球按压针孔,即可减轻 疼痛, 又可保护针孔。关于针刺深度 《针灸大成》中说 刺针“切忌太深 恐伤经络 太浅不能去病, 惟消息取中耳。”火针针刺的深度要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一般而言 四肢、腰腹针刺稍深 可刺2 5分深 胸背部穴位针刺宜浅, 可刺1----2分深。 针刺角度 火针针刺以直刺为主, 斜刺为辅, 如在针刺囊肿、腧穴、阳性点等多采用直刺, 在刺鸡眼等病灶时除直刺外, 可以辅以斜刺, 为的是达到病所, 不过斜刺的角度在60°角以上 不宜平刺。 针刺方法 火针的针刺方法可分为4种 点刺法、散刺法、密刺法和围刺法。其中 点刺法适用于针刺穴位 而后3种方法适用于针刺病灶的部位。 ⑴刺法 根据临床症状与辨证归经 在经络上选择一定的穴位施以火针,或在病灶部位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 在“阿是穴”上施以火针, 都属于点刺法。经穴刺法是通过火针对经穴的刺激来温通经脉, 行气活血, 扶正祛邪, 平衡阴阳, 调节脏腑功能。这种刺法适用于内科疾病。使用的针具以细火针或中粗火针为宜 进针的深度较毫针浅。 痛点刺法主要适用于肌肉、关节病变和各种神经痛 因为压痛点是局部经气不通、气血阻滞的反应点, 以火针刺激压痛点可以使局部经脉畅通, 气血运行, 从而缓解疼痛。痛点刺法可选用中粗火针, 进针可稍深一些。 ⑵刺法 是将火针疏散地刺在病灶部位上的一种刺法。它是通过火针的温热作用, 温阳益气, 从而改善局部气血运行, 使经络畅通, 达到缓解麻木、治疗瘙痒、定痉止痛的功效。散刺法的针距一般为1.5cm, 多选用细火针, 进针较浅。 ⑶密刺法 即用火针密集地刺激病灶局部的一种刺法。此法是借助火针的热力 改变局部气血的运行 促进病灶处的组织代谢 以缓解病症。密刺法主要适用于增生、角化的皮肤病 如神经性皮炎等。针刺时的密集程度取决于病变的轻重 一般间隔1cm 如病重可稍密 病轻则稍疏

火针疗法大全精编WORD版

火针疗法大全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火针疗法一、前言: 火针疗法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释名】就是烧针、煨针。早在《灵枢·官针》中就记:有“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伤寒论》中也论述了火针的适应证和不宜用火针医治的病候。《千金翼方》有“处疖痈疽,针惟令极热。”的论述。《针灸大成》中总结了明以前用火针治疗的经验,可以参考。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因此在临床可用于对虚寒痈肿等症的治疗。 二、简史: 朝代着作名称适应症 秦汉《内经》燔针痹症、寒症、经筋及骨病 汉《伤寒论》烧针伤寒表症 隋《针灸甲乙经》淬针痹症、寒邪 唐《千金要方》白针 +外科疮疡 宋《针灸资生经》火针 +内脏病如心脏病、哮喘 明《针灸聚英》火针 +外科破脓、治瘤 清《外科正宗》火针 +瘰疬 清《本草从新》火针 +瘫痪不仁、积聚

三、功效: 1.祛寒除湿、温经止痛火针可温通经脉,鼓动人体阳气,行气活血,使脉络调和,气机疏利、津液运行、疼痛自止,治疗因寒因湿因引起的疼痛。 2.疏通经气、宣肺定喘寒邪饮冷则伤肺,火针可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喘息自止。取穴:大杼、风门、肺俞。 3.助阳化气、消徵散结徵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火针能行气活血、助阳化气、气机疏利、津液运行则消除徵结。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局部取穴。 4.壮阳补虚、升阳兴陷脾胃阳虚→胃下垂。治疗: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中气不足→阴挺。 治疗:气海、关元。 5、生肌敛疮,去腐排脓火针促进气血进行,鼓舞正气,正气充盛,则能排除脓毒。可治破渍或未破溃已成脓肿。 6.攻散痰结,消除瘰疬火针可温通阳气,攻散痰结,疏通气血,消积化瘀,故可治除瘰疬。 7.助阳化气、解除麻木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自除。 常见类型:气虚者、遍身麻木;中风者,半身麻木;肝郁脾虚针,手足麻木:外伤经脉者,局部麻木,操作:细火针散刺法。 8.温通经络、祛风止痒局部增生性皮肤病:粗火针点刺局部。全身搔痒症:细火针点刺曲池、血海、风市等。

毫火针简介

毫火针疗法 1刘恩明教授简介: 无痛针灸—毫火针创始人,中国中医特色疗法研究所(香港)所长、研究员。在省、国家级刊物,省级出版社、香港医药出版社发表论文数十篇。“毫火针”疗法获得多次国内外大奖。 毫火针是针灸特种针法之一,是在火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火针功能的发展与延伸。毫火针具有安全、无痛、奇效、微创等特点,是特种针法的创新疗法,得到针灸界的推崇。 2005年,毫火针发明人刘恩明教授在世针联举办的“2005.(中国)针灸新技术新趋势发展研讨会暨针灸特色疗法研修会”上发表了论文《略论毫火针》,首次将创新疗法“毫火针”由俄罗斯亮相于国内。 2006年7月,在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微创学术大会”上做了“毫火针―中医微创医学之瑰宝”的讲演,得到与会专家和代表们的好评,有上百人体验了毫火针神奇功效,为参会的中医药报专题部主任记者海霞治疗头痛,仅一针,就治愈了她的头痛症。毫火针疗法得到了原世针联主席王雪苔教授及澳大利亚整体医学院院长王永强等教授的好评和肯定。 2007年5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华民间中医药临床技术演示大会”上演示毫火针针法和现场代表体验针感,使在座二百多位代表惊奇不已。“毫火针”荣获了大会“中医贡献奖杯”奖励。 2毫火针十大功效: (一)止痛 祛寒除湿,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津液运行,则疼痛自止,这是毫火针治疗痛症的机理。如对寒证、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尤其是顽固性风湿病有着特殊的疗效。 (二)止痒 疏通经络,使气机疏利,则祛风止痒。毫火针不仅止痛,止痒效果也好。毫火针可治疗各种以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所以对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各种疑难皮肤病,毫火针都有比较好的疗效。 (三)止麻

针灸治疗病例

一、中风 【病因病机】 中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复杂的病理过程,风、火、痰、瘀是其主要的病因,脑府为其病位。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瘀。当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时,则发生中风。 【治疗】 1.基本治疗 (1)中经络 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者,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 操作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均直刺,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方义心主血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疏通气血。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谓神导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

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2)中脏腑 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 配穴闭证者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者加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内关、水沟操作同前。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方义内关调心神,水沟醒脑开窍。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可疏通十二经气,调和阴阳;配太冲、合谷,平肝熄风。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灸之可扶助元阳。神阙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配合气海可益气固本,回阳固脱。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选顶颞前斜线、顶旁l线及顶旁2线,毫针平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2~3分钟,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行针后鼓励患者活动肢体。 (2)电针法在患侧上、下肢体各选两个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接通电针仪,以患者肌肉微颤为度,每次通电20分钟。 二、眩晕 【病因病机】 多与忧郁恼怒、恣食厚味、劳伤过度等有关。情志不舒,气郁化火,风阳升动,或急躁恼怒,肝阳暴亢,而致清窍被扰;恣食肥甘厚味,滞脾而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上蒙清窍;素体薄弱,或病后体虚,气血不足,清窍失养;过度劳伤,肾精亏耗,脑髓不充,均可导致眩晕。总之,眩晕的发生不越清窍被扰、被蒙和失养三条。 【治疗】 1.基本治疗 (1)实证

国医大师贺普仁-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 一、火针疗法的定义 火针疗法,是用一种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的手法刺入到人体的输穴或患处,以达到祛疾除病目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分为经穴刺法、痛点刺法、密刺法、围刺法、散刺法。 贺普仁创立的“三通法”之一的温通法就是利用温热作用,刺激穴位和部位,增加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使经络通、气血行,因此称为“温通法”。其治病机理就是温热。贺老从60年代起研究火针疗法数十年,首先发起和倡导了火针疗法的临床使用,在火针的适应症及治病机理方面作了尝试和探讨,挖掘、应用、发展了这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坚持使用火针治疗各种病症,包括治疗小儿弱智、子宫肌瘤、外阴白斑、慢性小腿溃疡、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等疑难病证的探索,使火针疗法的治疗病种达30多种,特别是对于一些疑难病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二、火针疗法的作用 1、壮阳补肾、升阳举陷: 因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的功能,所以能壮阳补虚,升阳举陷。 脾胃阳虚则可出现胃脘痛、胃下垂等疾病;如用火针点刺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等穴,可使脾胃经脉气血畅行,温运中焦,振奋阳气,祛除寒邪,使脾胃运化之功得以恢复,消化、吸收、升降功能趋于正常,使胃脘痛、胃下垂得以治愈。

心阳虚则胸痛、心悸;火针刺激心俞、内关以及心前区等部位,可壮心阳、益心气,使胸痛、心悸症状缓解。 中气不足则出现阴挺。用火针点刺肾俞、命门等穴,可起到益肾壮阳的作用,使肾经气血畅通,气化功能加强,元阴元阳资源纵生,腰痛、阳痿、遗精症状缓解。如点刺气海、关元穴,可益中气,升阳举陷,治疗阴挺。 2、疏通经络 疏通经气、宣肺定喘:临床上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都属于顽固性疾患,火针可通过温热作用刺激大杼、风门、肺俞、定喘等穴,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经气宣通则可驱除邪气,邪气出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而喘息止。 助阳化气、消症散结:癥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临床多治疗腱鞘囊肿、脂肪瘤、纤维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症。如病灶在体内的,针刺宜深,使癥结消于体内,如在体表的,针刺则宜浅,使病邪排于体外。 攻散痰结、消除瘰疬:瘰疬多发生于颈侧的皮里膜外之处,大者属瘰,小者如疬。在治疗时一般用中粗火针,用点刺法。 祛寒除湿,通经止痛:火针是一种有形无迹的热力,可以温其经脉,鼓动人体的阳热之气,因而可以驱散寒邪,使脉络调和,疼痛自止。 3、生肌敛疮、去腐排脓: 临床上治疗脓肿已成而未破溃的,可用火针点刺,一针或多针,

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的作用 1、壮阳补肾、升阳举陷:因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的功能,所以能壮阳补虚,升阳举陷。 肾阳虚则临床上可出现肾虚腰痛、阳痿、遗精等; 脾胃阳虚则可出现胃脘痛、胃下垂等疾病;如用火针点刺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等穴,可使脾胃经脉气血畅行,温运中焦,振奋阳气,祛除寒邪,使脾胃运化之功得以恢复,消化、吸收、升降功能趋于正常,使胃脘痛、胃下垂得以治愈。 心阳虚则胸痛、心悸;火针刺激心俞、内关以及心前区等部位,可壮心阳、益心气,使胸痛、心悸症状缓解。 中气不足则出现阴挺。用火针点刺肾俞、命门等穴,可起到益肾壮阳的作用,使肾经气血畅通,气化功能加强,元阴元阳资源纵生,腰痛、阳痿、遗精症状缓解。如点刺气海、关元穴,可益中气,升阳举陷,治疗阴挺。 2、疏通经络 疏通经气、宣肺定喘:临床上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都属于顽固性疾患,中药治疗效果较慢,火针疗法则有特殊的效果。以上疾病多以咳喘症状为主,而咳喘多由于风寒外来,邪气闭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成。火针可通过温热作用刺激大杼、风门、肺俞、定喘等穴,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经气宣通则可驱除邪气,邪气出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而喘息止。 助阳化气、消症散结:癥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如气滞血瘀,痰湿凝积,荣卫之道涩而行迟,积久则成癥结。 一方面火针有温热助阳,激发经气的作用,故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除癥结;另一方面火针又能助阳化气,使气机疏利,津液运行,凝滞之痰邪湿邪因而化解。临床多治疗腱鞘囊肿、脂肪瘤、纤维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症。如病灶在体内的,针刺宜深,使癥结消于体内,如在体表的,针刺则宜浅,使病邪排于体外 攻散痰结、消除瘰疬:瘰疬多发生于颈侧的皮里膜外之处,大者属瘰,小者如疬。此病的发生多与痰有关。颈侧为少阳所主,少阳为气多血少之经,若为情志不舒,则造成肝郁脾虚,酿湿成痰,气血受阻,聚而不散即成瘰疬结核。如虚火内动,灼津为痰,痰火互结也可形成此病。而火针可温通阳气,攻散痰结,疏通气血,消积化瘀,故可治疗瘰疬。再配合体针,调节脏腑,舒肝解郁则疗效更好。在治疗时一般用中粗火针,用点刺法。 祛寒除湿,通经止痛: 古人云:疼痛的发生多由于邪阻经络,使气血发生郁滞、瘀结等病理变化,引起局部或全身疼痛。而邪气之所以侵入人体,多由于体虚阳气不足,腠理空疏,卫外不固,则邪气乘虚而入。 《素问·举痛论》中云:“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炅为热的意思,也就是说寒邪引起的疼痛得温热可以

董氏针灸治疗经验【精选】

董氏针灸治疗经验 董氏针灸治疗经验 1【十四经配合董氏针灸治疗经验-十二猴穴治猴痧】:云门、中府用三棱针点刺治喉痧。董氏针灸在胸部有一组『十二猴穴』,将其放血是治疗猴痧的特效穴(伤寒、重感冒、霍乱均可能会引起猴痧)。而云门、中府穴是很接近十二猴穴的,故董氏针灸临床经验发现,云门中府可治疗猴痧。 2【十四经配合董氏针灸治疗经验-治小腿内侧接近内踝疼痛】:根据董氏针灸对应针法,治疗小腿内侧接近内踝地方疼痛,经渠是临床特效穴。 3【十四经配合董氏针灸治疗经验-治足内踝部位扭伤疼痛或痛风性关节炎】:根据董氏针灸对应针法的指导原则,经渠穴除了治疗手腕处疾病外,经验上亦为治疗足内踝部位扭伤疼痛或痛风性关节炎的特效穴之一。 4【十四经配合董氏针灸治疗经验-治小腿内侧接近内踝疼痛】:根据董氏针灸对应针法,治疗小腿内侧接近内踝地方疼痛,经渠是临床特效穴。 5【十四经配合董氏针灸治疗经验—鱼青则胃中寒,鱼赤则胃中热】:《内经》言:鱼青则胃中寒,鱼赤则胃中热。临床观察,便秘者常在鱼际部位发赤;大便溏湿者,鱼际辄有暗青色浮起;如患肠炎,腹泻严重,则更能见及青筋暴起,观

察鱼际,对于临床诊断。实有相当帮助,这也是董氏针灸独特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6【十四经配合董氏针灸治疗经验—治胃炎、久年胃病、大便溏湿】:鱼际既能帮助于胃寒、胃热之诊断,对于胃炎及久年胃病及大便溏湿当亦有其治疗功效,这是因为肺经起于中焦(中脘附近)并且向下连络大肠的缘故。并且鱼际穴能行胃出肠道,不令湿土克肾水。而且肾主二便。 7【十四经配合董氏针灸治疗经验-治腰痛】:董氏针灸董公景昌常用二间穴治腰痛,左治右,右治左,甚效。 8【十四经配合董氏针灸治疗经验】:二间穴的附近有董氏针灸的八关一穴。 9【十四经与董氏针灸汇通】:三间为大肠经兪穴,对于大肠经络之痛证甚有疗效,董氏针灸董景昌先生的奇穴大白穴与三间穴相近,董公常用大白穴以毫针治坐骨神经痛,用三棱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特效)。 10【十四经配合董氏针灸治疗经验鉴别比较-大白、合谷】:董氏针灸的「大白穴」,位于手背大拇指与食指叉骨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之间,且位于「合谷穴」外之骨边。11【十四经配合董氏针灸治疗经验鉴别比较-灵骨、大白、合谷】:董氏针灸的「灵骨穴」位于在手背虎口、拇指与食指叉骨间,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距「大白穴」1寸。12【十四经配合董氏针灸治疗经验鉴别比较-灵骨、大白、

带状疱疹火针疗法

带状疱疹火针疗法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急性疤疹性皮肤病,表现为簇集状水疱沿一侧皮肤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常发生于单侧,发病部位可见胸、腰、四肢及头面部,但以腰胁部、胸部多见。中医又称为“蛇丹”、“蛇串疮”、"缠腰火丹”。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清志内伤,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毒炽盛;或脾之健运,蕴湿化热,湿热搏结于皮肤;或血虚肝旺,劳累感染毒邪,或湿毒炽盛,气血瘀滞所致。 带状疱疹火针疗法一 取穴:疱疹周阶。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中或粗火针在疤疹周闸的健康皮肤每隔1~2cm点刺l针,速刺不留针,深度为2~3分。针后拔绪。有大水疱者.可在其中心部位刺破,消毒干棉球拭净流出液体,再涂以甲紫,并外敷消群纱布。 疱疹干燥后仍有痛感者,可以用火针散刺。 带状疱疹火针疗法二 取穴:阿是穴。 操作方法:将局部常规消毒后,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在皮损处采用点刺、散刺及密集刺相结合,隔2~7天针一次,10次/疗程。按语:本法采用火针以热引热,使蕴积于肌肤的湿热火毒祛除,也善行气血,疏经活络,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经脉受阻所致的带状疱疹

后遗痛。 带状疱疹火针疗法三 取穴:局部疱疹区。 操作方法:用26号1.5寸的毫针置于酒精灯上烧红,迅速刺入疱疹后立即拔针,每个疱疹上点刺一针。并涂以紫药水。每周3次,6次/疗程。 带状疱疹火针疗法四 取穴:局部疱疹区。 操作方法:用细火针重点点刺疱疹两端,采用疏面散剌,速刺不留针的方法。每周3次,6次/疗程。 带状疱疹火针疗法五 取穴主穴:阿是穴、夹脊、后溪、支沟、病变经脉的郗穴。配穴:肝经郁热配风池、行间、侠溪;脾虚湿蕴可配水分、阴陵泉、大都;气滞血瘀配太冲、膈俞、肝俞。 操作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将中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快速采用“品”字浅中刺,以刺穿疱疹,放出疱液为度;局部针刺后再拔罐,留罐5~10分钟;夹脊、行间、侠溪、大都、太冲穴消毒后,用细火针频频浅刺3~5次,点刺深度为0.1~0.2寸,其余穴采用中火针速刺,深度依肌肉厚度而定,一般0.2~0.3寸。 按语: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佳,不仅可止痛,急性期还可促进疱疹结痂,减少疼痛待续时间,预防后遗神经痛;应注意保持疱疹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本病好发于免疫低下患者,诊治中注意病情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