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资料整理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资料整理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资料整理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试题整理(全)

一、单项选择:

1、《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是以(C)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初步实现“两基”目标后,进一步落实(D)战略的又一大决策。A、邓小平B、胡锦涛C、江泽民D 、科教兴国E、以法治国

2、新的教育思想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B)中产生。A 、研究 B 、实践C、理论

3、在人的基本素质中,(C)是最重要的素质。

A 、科学文化素质B、身体素质C、思想政治素质

4、(A)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A、以人为本B、发展素质C、提高能力

5、学校应当特别强调:(B)是最高的学位。A、优异的学习成绩B、高尚的思想品格

6、(C )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A、丰富的知识B、适应社会的能力C、终身学习

7、(A)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A、教育B、家长C、社会

8、“学”贵于(D ),好课应当越讲问题越多。

A、思

B、说

C、读

D、问9、(A)是人的头脑中

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

易受到压抑的机能。A、

创新B、思考C、记忆

10、(B)人的创造性思

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

可能渐渐熄灭。A、高中

阶段B、基础教育阶段

C、大学时期

11、读书是学习,(c )

是更重要的学习。A、向

人请教B、搜集资料C、

实践

12、面向全体的基本要求

是切实关怀(B )。A、

学生B、每一个学生C、

后进生

13、全面发展,就是让每

个学生德、智、体、美诸

方面素质获得(B )发展。

A、进一步

B、和谐

C、

长足

14、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就在于促进(C)。

A、教师教育艺术的创新

B、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

C、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15、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

于引导学生改变(A )。

A、学习方式

B、学习态

度C、学习兴趣

16、失败是成功之母,

(C )更是成功之母。A、

努力B、表扬C、成功

17、(A )不是为了排

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A、评价

B、考试

C、

检测

18、考试应当充分体现出

对学生的尊重,力求让学

生找回失落的(C)。A、

知识B、能力C、自信

19、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

“容器” ,而是未来文明的

(A)。A、创造者B、

传承者C、发起者

20、(D)是孩子的第

一所学校,(C )是子

女的第一任教师。A、老

师B、学校C、家长D、

家庭E、社会

21、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希

望是父母能够做他们的

(B )。A、老师B、朋

22、作为未来文明的创造

者,青少年学生还应当努

力养成(C)的能力。A、

积极思考B、思考C、理

性思考

23、全社会都要对我们的

下一代负责,(C)负

有更为直接的责任。A、

学校B、社会C、家庭

24、现代教育、素质教育、

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教育

是以人为核心,以(B )

为目的。A、促进人的成

长B、促进人的发展

25、只有树立(A )的思

想,才有可能正确对待学

科体系和社会需求。A、

学生发展为本B、教师创

新C、为祖国培养人才

26、对(B ),是学校

最大的资源浪费。A、教

师时间的浪费B、学生时

间的浪费C、学校财产的

浪费

27、孩子将来走向事业辉

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

是(B)。A、智力因

素 B 非智力因素

28、现代的孩子和其父辈

们的(A)在增大,两代

人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重

要。A、差异B、年龄C、

距离

29、传统的考试,主要是

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

测量,忽视里(B),

不能以此作为对学生优

劣的判断。A、学生能力

B、学生的个别差异

30、对学生来说,(B )

是自我教育的重要组成

内容,也是养成责任感的

重要方法。A、反思自己

B、自我评价

31、(C)的评价是学

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

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

物。A、家长B、自我C、

教师

32、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

对学生的(A)为前提,

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

有爱,严中有章,严而

有信,严而有度。A、尊

重和信赖B、理解C、信

33、学生需要严师,更需

要(B)。A、知识B、

慈祥和宽容C、微笑

34、“棍棒”只能造就奴

隶,不能造就(A)。

A、人才

B、天才

35、(A )是师生间的

心灵沟通。对学生有无

“爱的情感” ,直接影响教

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行

为。A、教育B、教学C、

谈心

36、在当今信息时代,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最宝贵的教育遗产之一(C ),仍是教育工作者的财富。A、因材施教B、兴趣入手C、教学相长

37、师爱的最高境界是(B ),师爱的基础条件是(A )。A、平等B、友情C、亲情

38、毫无疑问,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B )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

A、严格

B、宽松愉悦

39、学习只有发挥(C )效应,才能提高学习的成效。C、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

40、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质量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C )。A、家长地关心程度B、教师的能力

C、学习者自身

41、教育工作者应该记取: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C )A、成功B、升学C、奉献D、报酬

42、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B)A、个性化B、创新C、稳定D、常规化

43、(B)应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A、教师B、校长C、教育行政官员D、教导主任44、(C)是学校的主人。A、教师B、学生C、

教师和学生D、校长

45、(C )是深化教育

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

导,当前又是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前提。

A、改革高考制度

B、改

革对教师的评价体制C、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

思想D、提高教师社会地

46、(A)是教育改革

起点和依据。

A、真正实现教育观念上

的变革B、社会人才观的

改变C、教师教学理念的

转化D、考试选拔制度的

变革

47、(A )鲜明地体现

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

和基本特征。A、素质教

育B、应试教育C、德育

D、智育

48、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

是(B)A、让每一个学

生考上大学B、让每一个

学生都成为智者C、让每

一个学生成材D、为每一

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

长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

49、教育创新的落脚点应

该是(A )的变革和创新

A、教育模式

B、教学模

式C、评价模式D、办学

模式

50、办好学校的关键是

(B)A、校长B、教师

C、学生

D、教育主管部

51、素质教育应把(C)

放在首要位置。A、智育

B、美育

C、德育

D、体

52、(C)是教育过程

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

关系A、教师之间的关系

B、学生之间的关系

C、

师生关系D、教师和领导

之间的关系

53、(C ),是每个教

育工作者应确立的基本

信念。A、好的教育就是

大力提高学生的成绩B、

升学就是成才,成才就要

升学C、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

的一切D、不断充实和提

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

续发展

54、(A)将成为未来

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

存方式。A、终身学习B、

学校学习C、交流学习

D、探究学习

55、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就在于促进学生(B)健

康发展A、身体的B、个

性的C、心理的D、行为

56、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在于引导学生改变(D )

A、生活方式

B、交流方

式C、思考方式D、学习

方式

57、素质教育把(C )作

为重点,反映了新时代的

要求。A、培养自主学

习的能力B、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C、培养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D、培养学

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58、(C)使教师职业

超越了单一的工匠式技

能特征,并成为衡量教师

专业化程度的核心指标。

A、教学能力

B、教科研

能力C、创造力D、终身

学习

59、(B )应成为新世

纪教师工作的出发点。

A、热爱学生

B、尊重学

生C、关心学生D、关注

学生的成长

60、如果用一个词来概

括,当前这场教育观念变

革的主题就是(C )A、

创新精神B、实践能力

C、人的发展

D、素质教

61、邓小平同志“三个面

向”的理论,把(D ),

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A、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人才B、全

面实施素质教育C、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D、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

格人才

62、(D ),是素质教

育的重要思想观念和显

著特征。A、培养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B、终身

学习C、人的可持续发展

D、以学生为主体,把学

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

63、(A)是当今教育

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培

养创新人才的客观要求

A、综合化

B、信息化

C、知识化

D、创新化

64、(A ),正在使大

批教师成了教学的机械重复者,复杂的脑力劳动退化为简单的体力劳动。A、课堂教学的模式化B、教学评价的单一化C、教学目的简单化

D、选拔制度的唯一性

65、(C )教育活动的指南,是教育行为的向导,也是动员人们为之努力的精神力量A、教育目的B、学习目标C、教育理想D、生活目标

66、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的关键是()D A、改变学校管理模式B、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C、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和谐统一D、将促进教师成才和促进学生成长的双重任务统一起来67、教育观念变革的根本标志,首先表现在(D )。

A、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B、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C、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

D、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

68、我国教育的改革与现代化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关键问题取决于(C )。

A、学校负责人教育思想的转变

B、整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C、教师生动、活泼、主动地创造

D、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69、让教育科研成为素质教育的先导,为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发挥作用是我们将教学由经验型转化为(A)的主导思

想。A、科研型B、探究

型C、自主型D、合作型

70、教师对学生的爱,体

现在(C )。A、教育

活动中B、教学活动中

C、教育和教学的一切方

面D、师生交流中

71、变经验型为科研型,

是指靠(B )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A、继承教育传

统B、教育科学研究C、

在学生身上多花时间D、

多次重复加深记忆

72、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

任务是(B )。A、提

高学生成绩B、走向素质

教育C、改变教师教育思

想D、加大教育投入

73、(B )是学习的主

体。A、教师B、学生C、

教师和学生D、教师、学

生与家长

74、素质教育,学生学习

的压力主要是(A)。

A、学习内部的压力

B、

分数的压力C、升学的压

力D、教师、家长的压力

75、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

点和最终体现是(A)。

A、学生的个性发展

B、

学习成绩的提高C、升学

D、终身学习的能力

76、(C)是教育创新

的先导。A、教学模式的

创新B、教育教学评价模

式的创新C、教育观念的

创新D、教育手段的创新

77、现代教育、素质教

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教

育最根本的特点是

(C )。A、以升学为

最终目的B、升学是为了

就业C、以人为核心,以

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D、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

78、研究教法首先要研究

(C),这样才能从以

“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

中心。A、学生B、教材

C、学法

79、创新教育是以(A)

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A、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B、提高人的综

合素质C、培养人的完善

人格和健康体魄

80、(D )是进一步挖

掘时间资源效益的根本

出路。A、删减教学内容

B、降低教学要求

C、填

鸭式教学D、优化课堂教

学体系

二、多项选择:

1、《关于基础教育改革

与发展的决定》以(AB )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A、

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

B、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

表” C、胡锦涛同志提出的

“八荣八耻”

2、实施素质教育,就是

要坚持以“教育要

(ABC)”的思想为指

导。A、面向世界B、面

向现代化C、面向未来

D、面向学生

3、(BC )的问题,是

如今教育领域中常讲常

新的重要话题,是我国各

级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

始终抓好的一项任务。

A、提高教育认识

B、转

变教育思想C、更新教育

观念

4、新的教育思想观念,

应当在教育教学实验的

探索之中,逐步(AC )。

A、升华

B、转变

C、完

5、公民从业上岗的普遍

要求是宽厚的基础知识、

系统的专业知识、

(ABC)、高度的事

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

A、较强的沟通能力

B、

较强的动手能力C、灵活

的思维方式

6、(ABCD )等已经成

为青年学生走向社会、服

务社会的基础条件。A、

学会做人B、学会做事

C、学会合作

D、学会学

7、(AC )带来了新任

务、新问题,呼唤新思路,

更需要新的教育理念,引

导我国教育改革的探索

与实践。A、新形势B、

新教师C、新情况

8、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

有(ABC ),这是国家

繁荣、富强的保证。A、

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

德修养B、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C、健康的体魄

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9、要高标准完成德育工

作,必须增强德育工作

的、主动性(AB )全员

参与性。A、针对性B、

实效性C、个别性

10、只有(ABC),才是教育的最好成就。A、培育学生的品德与修养B、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C、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

11、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百的升学率,而是(ABC )。A、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B、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C、教师与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和人生体验

12、培养(ABC )的一代新人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A、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B、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C、有鲜明个性、善于合作D、有丰富的知识13、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AB)。A、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B、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C、减轻教师负担

14、现有的考试成绩无法决定学生未来发展情况,(ABC)的能力,才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A 、掌握新概念B、做出新选择C、研究新情况

D、适应新环境

15、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ABC )出发实施教学。

A、个性特点

B、认知特点

C、特殊教育需求

D、年龄特点

16、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AC)的和谐发展。

A、知识、能力

B、过程

与方法C、情感、态度

17(ABC )并不是知识

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

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

都是人生的教科书。A、

教材B、教师C、学校

D、家庭

18、培养学生的(BC ),

是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

方面,而不是个性发展的

全部内容。A、爱心B、

爱好C、特长

19、传统教育中(AB )

教学的弊端,就是教师简

单地将自己的理解强加

给学生。A、“注入式”

B、“填鸭式”

C、“启发

式”

20、传统教育方式剥夺

了学生(BCD )的权利,

只能扼杀学生个性和创

造能力的发挥。A、倾听

B、思维

C、选择

D、尝

21、在未来社会,全面发

展并且学有所长的复合

型人才的适应性和生存

能力更强,所以,(BC)

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A、全面发展

B、学有

所长C、业有所专

22、教师备课的关键,在

于尽可能充分地了解每

个学生的(ABC)。A、

认知基础B、认知水平

C、认知特点

23、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

施与评价的每一个环节,

都必须建立在(BC )个

体差异的基础上。A、

提高学生B、理解学生

C、尊重学生

24、(AB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是“学习”内涵的三

大要素。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

态度

25、教师要努力创造条

件,让学习者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性,(AC )地学

习,并将所学的知识运

用于实际,在学习过程中

不断实现自我超越。A、

主动地B、接受地 C 有

见地

26、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

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

思维、问题思维、问题解

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

学生进行(AB)的基础。

A、知识创新

B、学会学

习C、学会生活

27、要适应信息时代学生

学习的特点,不仅要改造

我们的教法,也要求我们

引导学生改变学习的

(ABCD )。A、习

惯B、方法C、态度D、

精神

28、实施素质的重点是

培养学生的(AC)。A、

创新精神B、合作能力

C、实践能力

29、开展研究性、创造性

学习,关键是(AC)学

生思考的能力,要求学生

敢于除旧布新,,敢于

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

学的东西。A、保护B、

限制C、发展30、对学

生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

重(BCD)、全员参与。

A、结果

B、过程与方法

C、交流与合作

D、体验

与应用

31、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

分工日益精细的大趋势

之下,(AB)已经成为

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

质。A、合作意识B、合

作能力C、记忆能力

32、营造师生共同学习、

探讨和研究问题的环境

氛围,建立(BC )的教

学模式,正在成为教师

从业的必备素质。A、讲

授式B、对话式C、交互

33、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

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的

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

(AB )搭建舞台。A、

合作意识B、发展协作能

力C、谈话习惯

34、教师的才干表现在

(BC)。A、会管理

学生B、渊博的知识C、

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

悦的成长环境

35、学校只有让学生参

与制定制度,管理过程,

评定结果,才能使他们

提高自我认识(AB)的

能力。A、自我教育B、

自我管理C、鉴赏

36、没有(AC ),就没

有自信和希望。A、赏识

B、失败

C、成功

37、感受强烈的挫折感和

深深的绝望,很容易让人

失去(AB)。A、思

维的灵性B、行动的主动性C、创造性

38、(BC)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A、以知识传递知识B、以心灵感受心灵C、以情感赢得情感39、爱是一种(ABC )的教育过程。A、信任B、尊重C、鞭策40、大人们的责任应该是科学地关爱孩子、鼓励孩子,(BC)。A、教育孩子B、支持孩子C、引导孩子

41、教师应当努力成为(ABCD )A、教育目的是实现者B、教学活动的指导者C、教学方法的探索者D、教育活动的创造者

42、现代教育改革中必须实现的几个根本性转化主要包括(ABC )A、人才素质观的现代化转化B、教育结构与管理体制的现代化转化C、学校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与方法的现代化转化D、办学力量的多元化转化

43、专家教师是教师成长的高级阶段和最终追求。专家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有(ABC)。

A、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

B、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的高效率

C、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D、教学成绩优异4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 )A、教育是是民族振兴的基石B、教育

是青少年成人成才的保

障C、教育是教师成就自

我的事业D、教育是教师

赖以生存的职业活动

45、教师要树立(ACD)

的人才观。A、“行行出

状元”的人才观B、只有

升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

C、终身学习的人才观

D、

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观

46、家庭、社会尤其是学

校要强调树立的教育观

念包括(BCD )A、应

试教育的教育观B、系统

工程的教育观C、正确方

向与科学方法的教育观

D、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47、21 世纪信息技术对

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

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

(ABC )的能力。A、

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

B、准确鉴别信息

C、创

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

D、利用信息技术娱乐

48、一名好的教师应当积

极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

下的角色转换,(AD)

成为新时代为人师表的

重要内容。A、要用发展

的眼光看待学生B、具有

较多的应试教学经验C、

具有传统的教育意识

D、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49、以人的生动、活泼、

主动发展为题,中国的教

育改革应确立新的教育

(ACD)。A、价值

观B、人生观C、人才观

D、质量观

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教育是

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

献。B、教育是科学,科

学的价值在于求真。C、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

在于创新。D、对教师来

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

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

是教育的风帆。

51、素质,就是日常生

活中为人们所称道的各

种基本品质,是

(ABCD)。A、一种

心胸宽广、自强不息、乐

观向上的气质B、一种自

尊、自信、自谦、自持的

精神C、一种关心人、关

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怀

是一种求实致远、质朴高

雅的品位D、一种“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的人格

52、我们正在经历的科

技革命正带来一场知识

革命。这场知识革命对

于教育的影响至少涉及

到以下几个个方面

(ABD )。A、改变知

识结构体系,即扩大了传

统知识结构的内涵。B、

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知

识总量急剧增加。C、传

统的教育思想被推翻,新

的教育理念要确立D、知

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周

期缩短,知识与实践的结

合更加紧密。

53、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

教育观念,又是一个教育

实践过程。新的教育需要

有新的教育观念知道,

新的教育观念需要通过

具体的(ABC )等的改

变来实现。A、教育过

程B、教学过程C、师生

关系D、办学模式

54、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

革正关注以下进修内容

的开发:(ACD)。A、

桥梁课程B、综合课程

C、中介技术

D、案例培

55、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

践,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具

有(ABCD ),并善于

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贯彻

于学校的全部活动之中。

A、开阔的视野

B、理性

的思维C、开拓的精神

D、实事求是的作风

56、引导创造,首先应强

调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

生包括(BCD)。A、

尊重学生的所有兴趣爱

好B、尊重学生的现有状

态C、尊重学生的发展潜

力和现实的可能性D、尊

重学生的需求

57、20 世纪80 年点以

后我国制定了多部对教

育具有重大影响的教育

法律。其中有(ABCD )

等。A、《教育法》B、

《义务教育法》C、《教

师法》D、《未成年人

保护法》

58、教育思想是一定阶级

或阶层的人们,在一定历

史时期里对教育的根本

性问题的看法,包括对

教育的(ABCD)等等的认识。A、本质B、功能

C、目的

D、原则

59、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创新人才需要综合素质的基础,这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ABCD)等方面。A、知识B、能力C、非智力因素D、态度60、“学习”内涵的三大要素是指(ABC )。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及价值观D、创新思维

61、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ABCD)A、自尊心和自信心B、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C、掌握学习方法D、懂得怎样进行学习

62、教学的根本意义,是调动学生探索研究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ABC)的能力A、分析问题B、总结规律C、预见未来事物D、科学研究

63、教育体系、结构和内容的改革,要兼顾(BCD )。A、经济效益B、学科体系C、学生发展D、社会需要

64、所谓学生发展,就要兼顾教育对学生的(ABD)功能。A、传授知识B、培养能力C、学习评价D、陶冶品德65、学习江总书记重要谈话,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我们切实(BC )。A、推行教育改革B、更

新教育思想C、转变教育

观念D、改变教育的社会

功能

66、根据国家的教育方

针,应努力把学生培养成

(BD )的社会主义事业

建设者和接班人。A、有

创新精神B、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C、

有实践能力D、德、智、

体、美等全面发展

67、学习化社会对基础教

育提了更新、更高的要

求,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推

进(ABCD )的整体改

革。A、教育理念B、培

养目标C、课程体系D、

教学组织与模式

68、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

试成绩的优劣,还包括

(ABC )等各方面表现

出来的不同特点。A、兴

趣爱好B、生理特点C、

心理特质

69、我国的教育方针所指

的全面发展,是使学生各

方面素质都能获得正常、

健全、和谐的发展,学

生的(ABCD)也同样不

能偏废。A、脑力与体力

B、做人与做事

C、继承

与创新D、学习与实践

70、人的身心是一个和谐

发展的整体,人的

(ACD)应该相互支持、

协调发展。A、认知B、

身体C、情感 D 、意志

71、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要在学习中培养。(BC)

正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

素质。A、信息化专业素

养B、营造师生共同学

习、探索和探究问题的环

境氛围C、建立对话式、

交互式的教学模式 D 、

对教学资源的再创造能

7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遵守学校的管理准则和

学生行为规范,是学生的

重要学习内容。这种遵

守应当建立在(AB )的

基础之上。A、积极参与

B、自觉自愿

C、教师管

理 D 、纪律约束

73、在学生心目中,

(AC ),是“好老师”

最重要特征。A、亦师亦

友B、知识渊博C、民主

平等 D 、幽默风趣

74、热爱学生,永远当以

(ABCD )的方式对待学

生。A、平和B、愉快C、

友好 D 、鼓励75、教师

的积极评价,会有效的改

变学生(ABCD ),使

学生实际的发展状况比

预见的更好。A、自我认

知的倾向性B、自主行

为的调空力C、认知动机

D 、风格和技能76、成

绩主要说明学习起点的

新状况,而不是提供终结

性的结论。应当

(ABC)。A、用发展

的眼光看学生B、用发展

的眼光看教师C、用发展

的眼光看学校

77 、素质教育要全面评

价学生的(ABCD )。

A、认知

B、能力

C、态

度 D 、情感

78、教育行政部门转变管

理职能的关键,是教育研

究与(CD )结合起来。

A、对教师的评价

B、对

学校的评价C、教育决策

D 、教育实践

79、学校教育要坚持以

(ABC )为指导,坚持

社会主义教育方向,把德

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

位置。A、马列主义B、

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

80、教育必须适应未来

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基本

要求,重在培养学生成

才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具

有(ABC )。A、终身

学习的愿望和习惯B、发

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

趣和能力C、收集、交流、

处理使用信息的意识和

技巧

三、判断、

1、实施素质教育,首先

要求我们切实更新教育

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T )

2、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

导。(T )

3、推进素质教育,是对

传统教育思想和陈旧教

育观念的深刻变革,不可

能毕其功于一役。(T)

4、教育改革的出路不在

于教育创新。(F)

5、开创基础教育改革与

发展的新居面,可以以转

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

念为先导。(F )

6、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T)

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培养。(T )

8、学校要先教会学生学知识、学科学,再教学生做人,做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人。(F )9、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T)

10、我们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T )11、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传授知识,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F)

12、“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理念。(T)13、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是教育的本意和真谛。(T )

14、现有的考试成绩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状况。(F)

15、学校应当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才的摇篮。(T)

16、摧残天资优异而具创造力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容易得多。(T )

17、学以致用并不是教育的直接目的。(F )18、“听的忘得快,看到

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

得好”并不是真理。(F )

19、没有不可教育的学

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

师。(T )

20、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

的基础,非智力因素是学

生发展的动力。(T )

21、校长应当成为更新教

育观念的先行者。(T )

22、学校应当成为培养创

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

篮。(T)

23、面向全体的基本要

求,不一定是切实关怀到

每一个学生。(F )

24、教育观念变革的根本

原因在于中国社会现代

化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

要求。(T)

25、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 T)

26、教育重在师生间相互

信赖,信赖取决于民主平

等的沟通。(T )

27、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这是国内外教育改革趋

向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

求。(T )

28、有一位好校长,就有

一所好学校。(T )

29、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不过是“授人以鱼” ;带着

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

人以渔”(T )。

30、对教师来说,修养是

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

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

帆。(T )

31、校长应当永远是一位

好老师。(T)32、学

校全部工作的中心是为

了学生的升学。(F)

33、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关

键,在保证学校教育质量

中起着主导作用。(T)

34、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

生的主体性,推进素质教

育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

作用。(T )

35、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

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

(F )

36、教育改革既要研究教

法,也要研究学法,还要

研究考法。(T )

37、素质教育必须确立教

师的主体地位。(F )

38、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学

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

最终体现。(T)

39、教育者要平等地对

待每一个学生,而且应

实行“鼓励冒尖、保护

弱者” 等原则。(T)

40、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

石,是青少年成长的保

障,也是教师成就自我的

事业。(T )

四、简答题:

1、学生发展:

所谓学生发展,就是要兼

顾教育对学生的三大功

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陶冶品德。也就是说,要

始终抓住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这个根本,开发学

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

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解

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将智力和能力培养成技

能。

2、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就是

改变班级授课制形式,充

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区

别和不同兴趣,给学生

创造一个选择机会,使学

生可以走出教室,允许学

生到计算机室自学、补

课,可以到阅览室和互

联网上去查阅资料。

3、新型的教学模式:

是为学生创造一种适合

学生全面、主动、多样发

展的、相对宽松的环境

的模式。主要包括基于资

源的教学模式、基于任务

和问题的探究型的学习

模式、基于协作的学习

模式、基于个性化的学习

模式等。

4、学校应当成为学生和

教师最向往的地方,什么

样的学校能算是一个好

的学校?

答:①好的学校是一个探

索求知的学园。②好的学

校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乐

园。③好的学校要象家园

那样充满亲情。④好的学

校要象花园那样美丽。⑤

好的学校要象文化宫,事

实吸引家长和学生。

5、怎样正确理解依法治

教?

答:依法治教,是指综合

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

段、必要的行政手段和其

他手段来管理教育。执

法过程中,要注意法律的

评价、引导、预测作用,保护奖励合法行为,避免简单地将依法治教理解为“以法治教” ,更不能理解为“以罚治教” 。

6、简要阐述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答: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加强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注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论述题:

1、请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谈一谈要想“把人当成人来培养,而不是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 应做哪些转变工作?

答:在我国要想真正实现“把人当成人来培养,而不是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的确还有许多转变工作要做。首先,要转变观念,要学会尊重培养对象,学会尊重被教育者的人格与意愿,特别是在这种人格与意愿还不成熟,还有这样那样的失误和不足时,要尊重他们,也要说服、诱导而不是强迫他们接受成人的观念。把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以为知识是由老师讲给学生的,教师以知识的传道士与维护者自居,在学生和老师产生矛盾时,一定要学生向老师靠拢,一定以老师的

是非为是非,一定要记住

书上的结论,是我们传统

的…也是不科学的。我们

应该承认少年儿童是自

己生命的主人,他们有

权学习生活,承认他们

只能从选择中学习选

择,从从尝试中学会负

责,从参与中自我发展。

我们这样想并且这样做

了,才能培养出有责任

感、上进心和有自主发展

能力的一代新人,地球村

的合格公民。其次,要

“把人当成人来培养” ,还

应该创造多样的教育条

件,创造多样的教育机会

与评价标准。仅仅是在态

度上“尊重”学生,而不承

认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发

展不承认不同的发展之

间不具有可比性不承认

不应该用同一把尺子度

量所有学生,同样不会实

现真正的人的教育。在

我国应试教育影响下,进

行的“百分竞赛” “小红花

评比” ,不断强化的各种

竞赛或竞争,往往只能

培养亦步亦趋、谨小慎微

的“乖孩子” ,而且会给成

长中的他们带来长久的

精神伤害。我们要允许学

生犯错误,否则会妨碍他

们成为有创新意识、有敢

于迎接生活挑战的人。

总之,要实现“把人当成

人来培养,而不是当成灌

输知识的容器”的教育,

就要为少年儿童的成长

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努

力消除影响他们主动发

展的外在束缚条件。彻

底转

变观念,更新对教学本质

的认识,更新对教师在学

生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

2、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

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

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

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

果,甚至成为教育成败的

关键。教师有什么样的学

生观,就会对学生采取什

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它

不仅影响着教育效果,也

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你认

为教师应当树立什么样

的学生观?

答:一、学习主体的学

生观。学生是从师学习的

受教育者,但学生不是被

动装填知识的“容器” ,

不是接受教训、听话的

“驯服工具” ,而是活生生

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

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传

道、授业、解惑”只是外

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才能实现。正如陶行知先

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

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

学生学” 。教师要从教

会学生学习出发,改变

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

面亦步亦趋的习惯,使

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二、各有个性的学生观。

“学生”是个整体的抽象的

概念,它是由一个个活生

生的、存在差异、各有

个性的学生个体组成的。

教师的“目中有生” ,就既

要了解研究学生共同的

年龄特征,更要了解研究

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不

是一味地按考试分数高

低来看学生,更不是以

分数排队,张榜公布,而

是善于看到每个学生的

长处和不足、优点和缺

点,因材施教,扬长补

短或扬长避短。

三、处在发展中的学生

观。学生正处在成长的过

程中,可塑性很大,具有

许多发展的潜能。教师

应当善于辩证地、发展地

看待每个学生,既要严格

要求,更要关心爱护,正

确对待学生身心发展不

足之处和思想行为上一

时的缺点错误,给予正面

的教育、矫正,使他们获

得新的发展。教师只有

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才能

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

生,建立起民主平等、教

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用知

识的力量和人格扭力赢

得学生的尊敬和仿效。

C语言程序_指针算法分析

2011年4月 第14卷·第2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下转第156页) *[收稿日期]2011-3-21 [作者简介]丁四成(1968—),男,汉族,安徽省宿州市人,安徽宿州技师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和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 C 语言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语言 之一,目前已经成为各大高校主要的计算机教学语言。指针算法是C 语言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指针算法概念比较复杂,运用非常灵活,比较难掌握,尤其是对初次涉及计算机语言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本文重点分析C 语言指针算法单元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点,并探讨C 语言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指针算法知识单元构成1.1指针算法定义 在计算机内存中,每一个存储单元(通常为1字节)都有一个固定的编号,就像酒店中的房间号码一样,这个编号就称为地址,相当于房间号。在地址所标识的内存单元中存放数据,这就相当于酒店中各个房间里居住的旅客一样。 1.2引用指针算法变量 &和*是C 语言有关指针算法的两个重要运算符,分别是取地址运算符和指针算法运算符。例如:&x 为变量x 的地址,*p 为指针算法变量p 所指向的存储单元。应该注意的是在定义时*只起说明作用,不是运算符。比如下面的语句中:float x=1.5float *P=&x float *P=x 很多同学在这里有些迷惑,到底是第2条语句正确还是第3条语句正确呢?根据指针算法的定义很显然第2条语句是正确的。迷惑的原因就在把*当成了运算符。其实,这里的float*共同来修饰P ,定义一个指向浮点型的指针算法变量,同时要将一个指针算法&x 赋值给P 。 为了方便对存储单元进行控制,我们可以设置某些变量专门存放指针算法,这样的变量称为指针算法变量。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使学生明白内存单元地 址与内存单元内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很多初学者在 这个概念问题上常常弄混淆。 1.3指针算法与数组 1.3.1指针算法与数组区别。 在C 语言中数组与指针算法的关系非常密切,但它们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指针算法可以随时指向任意类型的内存单元,它的特征是可变。所以我们常用指针算法来操作动态内存。当数组作为函数的参数进行传递时,该数组自动退化为同类型的指针算法。例如:char x []=chinachar *p=china 上述两个变量的内存布局情况是:数组x 需要在内存中占用6个字节的空间。这段内存区通过数组名x 来标志。指针算法P 则需要4个字节的空间来存放地址,这4个字节用P 来标志。其中存放的地址几乎可以指向任何地方,也可以哪里都不指。目前这个P 指向某地连续的6个字节即字符串china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数组与指针算法的区别,并正确运用它们。 1.3.2数组指针算法。 数组指针算法的实质是指针算法,其定义为:int(*p)[n]表示P 为指向由n 个元素组成的一维数组的指针算法变量。假设对于一个二维数组a[2][3],定义一个指向它的数组指针算法P,程序如下:int a [2][3]={{l,2,3},{4,5,6}}int(*p)[3]P=aprintf(%d,(*p)[1])p++printf(%d,(*p)[1])在该程序中,初始化数组指针算法P 指向数组a 的首地址,即指向二维数组的首行,此时,输出这一行的第1个元素,即(*p)[1]=2接着,P 往下移动一个数组的宽度,即指向二维数组的第二行,输出这一行的第1个元素,即(*p)[1]=5。在C 语言教学中指针算法是难点,C 语言程序—指针算法分析 丁四成 (安徽宿州技师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指针算法分析是C 语言教学中非常难解的一个知识模块,文章从C 语言指针算法的概念出发, 分析了指针算法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点问题,对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C 语言教学要点指针算法 数组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1)02-0140-01 第14卷·第2期 2011年4月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Vol .14,No.2Apr.2011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育观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育观 第一节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概述 1.素质教育的内涵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 (1)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既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精品教育,它是大众化的教育。它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学校及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因种族、家庭、经济、智力及教育者主观好恶等因素的影响,将一部分学生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第二,保证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基础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打基础的教育。正因为素质是反映人的身心发展水平最基本的特征和品质,并制约着人的意识、态度和行为,所以素质培养必须从最基本的基础方面做起。应当指出,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从本质的方面去影响人、培养人,注重引起人的深层变化、基本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而不是追求那些表面的、形式的变化。例如,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道德认识,而要引导学生完成从知、情、意到信、行的转化,并将其逐渐固定下来,形成品质,成为学生个人的信念和个性特征。素质教育特别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般能力的掌握与培养,为受教育者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

2019常州继续教育答案(素质教育概论)

常州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素质教育 1、()就就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作用范围与内容得期待。P80 (A)基础(B)目标(C)职能(D)潜能 2、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得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与形成阶段,但就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得重要依据。P112 (A)科学发展观 (B)文化素养基本理论(C)教育基本理论(D)教育学原理 3、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与()两个方面。P218 A社会教育B综合教育C德育教育D技术教育 4、教育方法历来就是教育得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得()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得发展进步.P137 A教育思想教育水平C教育经验D教育方法 5、(A)就是指与人们一定得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得一整套权利、义务与行为规范得总与,它就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得人得行为期望,就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得基础。P89 A社会角色B社会定位C社会地位D社会身份 6、学生健康成长得关键就是她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得意识、理念,学会(B)前进得本领。53 A尝试实践B主动探索C实践探索D健康成长 7、 ()得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促进与保证每一位受教育者具备良好得身体、心理、人格素质,为成为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物质”基础。P47 A义务教育B高等教育C素质教育D科学教育 8、()就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得意识中经过思维加工产生得观念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在长期改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得基本稳定得方向性与规范性精神品质。P26 A思想道德品质B历史思维C社会风气D思想道德素质 9、(D)得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得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得班主任工作之中与学生得思想品德教育之中。124 A文化素养教育B心理健康教育C素质教育D思想道德教育 10、在人得各种基本需要中,()得需要就是最基本得需要,因为人得各种需要都必须以学习得途径来满足.P83 A生理B社会C生活D学习 11、素质教育理论坚信:人得先天得遗传素质得差异就是很小得,后天得()都就是十分巨大得,只要有适宜得教育,每个人都能获得充分地发展。P74 A个性潜能B品德修养C发展潜力D文化修养 12、促进学生自主健康成长,始终就是素质教育得重要追求与根本出发点之一.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依靠成功得(A)。149 A教育B课改C经验D方法 13、()才就是提高精神素质得最终目标。P59 A学以致用B学为我用C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心灵D以上都就是 14、(B)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得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得历史发展阶段。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高等教育D初等教育 15、()就是指人们在追求真知真理与崇尚优秀文化过程中积淀升华形成得基本稳定得精神品质。P41 A精神审美素质B个人品德素质C独立人格素质D科学文化素质 16、()就是在表象、概念得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得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得基本稳定得精神品质。P38 A学习素质B科学文化素质C思维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17、素质得(),要求学校得自然环境应有利于受教育者得健康成长。P212 A自然属性B教育属性C科学属性D文化属性 18、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生理心理发展得(B),满足儿童发展得需要。82 A人体需要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刚性需要 19、()就是辩证统一得。生理健康固然就是生存得基础,但就现代社会而言,心理健康得重要性更加突出.P49 A心理健康B身心健康C生理健康D心灵健康 20、与国家课程注重基础性、统一性(共性)得特点相比,()充分尊重并满足学校师生与学校教育环境

教育学一题库(13英语班整理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教育学: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必然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传统教育模式: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在教师的主导下系统地传授知识,即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 4.广义教育: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 5.狭义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两方面)全面发展。 6.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 7.学校: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 8.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9.学校文化: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 10.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11.沟通: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

河北素质教育概论-06763-手打知识点

第一章素质教育的本质 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素质教育:是以每个受教育者已有的素质为基础,以尊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为核心,以社会需要的素质为追求,对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手段进行有计划地运用与实施,将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有效地转化为每一个个体自我发展的追求,在个性潜能有效得到外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所需要的素质的教育,一般侧重之基础教育 简述素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 1、实施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要求; 2、实施素质教育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3、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德育:是以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道德规范为标准,通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符合社会思想道德规范的人的一种教育活动。有“五育之首”之称。 如何加强和改善德育工作 首先,要调整、充实德育内容;其次,改进德育工作方法,使之科学化;最后,德育工作要理论联系实际,以点带面、引申扩张。 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如何给进学校的智育工作 首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其次,发展学生智力,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再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育:是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道德品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美育:是形成年轻一代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如何加强学校美育工作 首先,通过艺术课、多学科教学以及各种活动加强美育;其次,制定较为详细的美育工作目标;再次,要全面落实美育工组任务。 劳动教育:是提高劳动者劳动素质的教育。 劳动教育的意义 首先,劳动教育有助于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其次,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谋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再次,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纲和主线。 学校开设心理教育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二是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中。 素质教育的本质:主体性、全体性和全面性、基础性、创新性。 第二章素质教育的范围 素质的特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稳定性和可塑性、内在性和外显性、自然性和社会性、个体性和群体性。 简述素质的结构 人的素质结构由三个处于不同层次的结构组成: 一是自然生理素质,包括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习得的生理、运动机能、体型体质等;二是心理素质,及心理品质,包括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素质,如认识、需

健康教育资料

健康教育学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念 1、健康的概念 WHO“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三个方面。 2、影响健康的因素 1)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包括营养、风俗习惯、嗜好、交通工具、体育锻炼、精神状态等 2)环境因素 包括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物理、化学等因素,也包括社会环境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就业等因素 3)生物遗传因素 从亲代遗传的体形特征、生理特征、代谢类型、行为本能等 4)卫生服务因素 社会医疗卫生设施和制度及其利用 3、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的含义 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健康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卫生宣教”,其主要区别包括。 (1)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研究又有计划、组织、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 (2)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从而防治疾病,增进健康,而不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 (3)健康教育在融合医学科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2)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 A、调查法:描述性调查、分析性调查、回顾性调查 描述性研究(描述某一事件或特征的客观现象) * 现况调查 * 社会调查:常用于需求的评估及信息反馈,常用的包括小组工作法、特尔斐法、个案调查等 分析性调查 * 前瞻性调查 * 回顾性调查 B、观察法: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C、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对照组 准实验研究:不是随机确定,而是选择两者在主要因素方面相似的人群作对照组,如社区的干预研究属于此类 4、健康促进 1)健康促进的含义 《渥太华宪章》中指出:健康促进是指促进人们提高(控制)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劳伦斯·格林关于健康促进的定义为:健康促进包括健康教育及能促使行为与环境有益于健康改变的相关政策、法规、组织的综合。 2)健康促进的领域

教育学重要资料整理

绪论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 我国古代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西方 educare”,指“引出”的意思,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把教育看作是对人的引导的活动 二、教育的定义 广义:泛指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社会活动,都可以成为教育。理解的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发展其智力和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牢记的 狭义教育的特点: 1.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2.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 3.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选择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活动的人。 2.学习者受教育者 相对于“教育者”或“教师”而言的概念 “学习者”这个概念与“受教育者”或“学生”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随着终身教育时代的来临,教育的对象已经从青少年扩大到成人乃至所有的社会公民。所以,比起“学生”来说,“学习者”是一个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类型的词汇。 3.教育影响教育内容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内容上: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注: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中主要信息媒介 形式上: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注:有教材中,三要素分别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答题时注意一致即可。 三者间关系纽带桥梁对象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地位:

关于小学数学如何有效使用导学案的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如何有效使用导学案的研究 合面中心小学袁冬勤 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在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后正式启动,在一线教师的努力下,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导学案”应运而生。经过十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很多专家和学者认为,导学案有很多的优点,也得到了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认同。但是,导学案毕竟是新事物,它还有很多的不足,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使用导学案仍然是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由此,本文将从导学案的有效使用入手,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对如何有效使用导学案进行剖析,用实践经验来进一步阐述“导学案”的运用与提高。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实践使用研究 引言 目前,很多基层学校都在使用或尝试使用导学案,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大大小小的一些问题,对此,很多人已产生了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质疑,并着手去总结和反思其有效性。然而,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王庆生(2010)认为,“导学案”的出现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由此可见,这一教学模式是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那么,它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笔者通过大量的资料查阅之后发现,大家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理论与实践的差距造成的。由此可见,我们的问题是由实践引起的,那么最终的研究就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本文拟加强对导学案使用方法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促进新课程教学改革健康有序地继续发展,促进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落实,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学生。在我们的基层教学中,只有大家都会用且正确使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的有效价值。 一、依托教材是基础 王喜生(2010)研究指出“导学案”内容的科学性应落实准确性、激励性、主体性的原则。笔者认为,导学案的编写主要取决于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剖析与拓展。教材是教师设计导学案所借鉴的蓝本,是导学案教学的凭借,是学生与教材“对话”的媒介。所以,任何一堂课的导学案编写,都应该准确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写意图,结合学习主体的基础知识、当地的实际情况、学习能力习惯等进行,使导学案源于教材而又不局限于教材。通过导学案对教材进行解读和拓展,达到使学生既能准确把握教材安排的有关内容,又能通过拓展知识的学习达到对教材之外知识的学习提升。 二、教师指导不可缺 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不管是在课前、课中,还是在课后,教师的指导均尤为重要。课前,教师要进行导学案学习方法的指导,明确完成的要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在使用导学案的初期,教师可带领着孩子们一步步地完成导学案,将一些完成导学案的基本要求与策略告诉学生,比如:完成导学案之前要深入阅读教材;遇到“拦路虎”可再一次阅读教材;对于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要作好记录等,只有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去完成导学案,学生在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

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3)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4)素质教育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2.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3. 学校管理、课外、校外活动、班主任工作。 1.发挥教师的作用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4.运用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3.素质教育要求: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以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应当把学生视为独立的完整个体、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尊重学生、必须意识到学生的发展潜力,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1以学生的个性为本。 2.要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 2.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1.一视同仁,正视差异。2.体谅和宽容. 3.因材施教 学习主体。独立完整个人。潜力。尊敬 教师构建师生关系的途径 1.热爱学生 2.尊重学生 3.了解学生 4.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 5.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正规的专业教育2.非正规的专业教育3.校本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1.专业知识学习2.教育反思3.教育研究 ○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1、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成为反思型教师3、强化创新精神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5、教师要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2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1、树立终身性学习。2、注重实效性学习。3、强调研究性学习。4、提高专业化学习。5、坚持工作中学习。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是区别于其它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杭州师范大学预防16级 健康教育学期末复习整理

16级预防医学专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二、填空题(共10分,每格1分); 三、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四、判断是非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五、简答题(共25分,每小题5分);六、案例分析题(共10分,每小题10分) 1.健康教育学:是一门以健康相关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和艺术。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学在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目的是促进人群的健康和福祉。 2.健康教育:是有计划地应用循证地教学原理与技术,为学习者提供获取科学的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作出有益健康的决定和有效且成功地执行有益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的过程。健康教育既是引导人们自愿采取有益健康行为而设计的学习机会,也是帮助人们达成知行合一的实践活动,其核心是健康行为的养成。 3.健康素养:是在进行与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有关的日常活动时,获取、理解、评价和应用健康信息来作出健康相关决定以维持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动机和能力。 4.健康促进:(WHO)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健康共治。 5.增权:是指人们增强对决定他们生命事件掌控力的过程,即有能力对决定自身健康的问题做出明智的选择,即“自主自律健康行为”中的“自主”。 6.健康共治:是指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以整个政府和全社会的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为了健康和福祉共同采取的行动。 7.行为:是指在内外环境刺激下有机体为适应环境所产生的反应,也是有机体为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所作出的反应。 8.行为的社会化:是指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适合于该社会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文化公认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9.人生准备阶段:从胎儿到青年期(18-20岁)。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机体生长发育、心理发展和社会化过程都很迅速,生理和心理都较稚嫩而脆弱。此期可细分为围生期、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 10.健康行为:是指人体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健康状态下的行为模式,主要被当作行为目标或“导航灯塔”存在,使人们能以渐进方式努力实现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11.危害健康行为:是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其主要特点有危害性、明显性和稳定性、习得性,可分为不良生活方式、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规行为四大类。 12.自觉易感性:指行为者在对疾病的发病率、流行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对自己罹患某种疾病或陷入某种疾病状态可能性的判断,其尺度取决于个人对健康和疾病的主观知觉。 13.自觉益处:也称有效性,是指行为者对采纳某种健康行为或放弃某种危险行为后,能否有效降低罹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或减轻疾病后果的判断,包括能否有效预防该疾病或减轻病痛及减少疾病产生的社会影响等。 14.自觉严重程度:指行为者对自己罹患某种疾病、暴露于某种健康危险因素或对已患疾病不进行控制与治疗可导致后果的感知。首先是对疾病生物学后果的判断,其次是对疾病引起社会后果的判断。 15.自我效能:是人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执行某一特定行为的自信程度。是指行为者对自己成功实施或放弃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即对自己行为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成功地采取一个能达到预期结果的行动。 16.社会网络:是指特定人群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且这种联系的特点可以影响社会网络成员的行为。 17.创新扩散:创新扩散是一项创新(新观念,新事物和新实践)经由一定的传播渠道,通过一段时间,在一个社会系统中扩散,并逐渐为社会系统成员所了解和采纳的过程。 18.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19.传播模式:是指为了研究传播现象,学者采用了简化而具体的图解模式来对复杂的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进行描述、解释和分析,以求解释和揭示传播结构内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传播的本质)。 20.健康传播: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是应用传播策略告知、影响、激励公众,促使个人及群体掌握信息与知识、转变态度、作出决定并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活动。 21.传播效果:指传播过程对受传者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作用。具体讲,指受传者在接受信息后,在知识、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通常体现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 1. ()是教育者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直接前 提和重要基础。 (A) 深厚积累 (B) 宏约深美 (C) 厚积薄发 (D) 博纳厚积 [分值: 2. ()开发特别要强调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将学生的 学习生活融入社会生活之中,使学生通过了解社区 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参与 社会生活的能力。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教育课程 (D) 学校课程 [分值: 3. ()是辩证统一的。生理健康固然是生存的基础,

但就现代社会而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A) 心理健康 (B) 身心健康 (C) 生理健康 (D) 心灵健康 [分值: 4. ()也是学生树立崇高正确的人生追求,实现自主 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A) 小目标牵引 (B) 大目标牵引 (C) 目标牵引 (D) 以上都不正确 [分值: 5. 人的潜能具有一定的(),有些潜能在常态下难以 发现,这就容易使人产生某些错误判断。 (A) 显性 (B) 共通性 (C) 差异性

(D) 隐蔽性 [分值: 6. 促使知识内化,使学生形成素质,才是素质教育的 根本()。 (A) 基础 (B) 目的 (C) 追求 (D) 以上都不正确 [分值: 7. 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 实质是要求教育者对传授的知识实现()。 (A) 经络通畅 (B) 脉络贯通 (C) 全线贯通 (D) 厚积薄发 8. 在每位个体的各种潜能中,往往有一种或多种表现

较为突出、强烈的潜能,通常称为()。 (A) 劣势潜能 (B) 优势潜能 (C) 共性潜能 (D) 个性潜能 [分值: 9.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 部分,是一种()。 (A) 历史底蕴 (B) 文化底蕴 (C) 文化修养 (D) 社会积淀 10. 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的差异。 (A) 社会地位 (B) 出身贵贱 (C) 文化高低 (D) 文化底蕴

教育学概论(按题型整理)讲课教案

教育学概论 名词解释、选择题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一门科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孔子 ·《爱弥儿》的作者是-----卢梭 ·教育学的研究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 ·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是------赫尔巴特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教育起源论被称为---心理起源论 ·对终身教育提出系统阐述的是----保罗*朗格朗(法) ·下列不是原始教育的特点的是-----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文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世界上最早推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教育的本质:培养人 ·教育:是通过培养人的活动而作用于社会,它的特定功能或基本职能是通过人类已有文明的传授促使受教育者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从智力的沉睡状态进入激活状态,使其沉睡状态的潜能发展为动态的潜能,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教育活动的构成: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六个要素构成;从微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个要素构成。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从狭义的角度来解释的教育,即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当代社会构成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 ·人的特征: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指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即个体在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结构与特征方面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05683

课程名称: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代码:05683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是基础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紧密联系我国素质教育的现实进行学习。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了解素质教育的历史源流和当代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明确认识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目标,从根本上有别于应试教育。 正确认识素质教育若干基本概念,对素质教育的内涵有明确的认识。系统了解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目标、内容、途径、责任、评价等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学习教育管理与从事中小学教学实践的应用课程,可以作为课堂教学与管理、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基础性课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素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对素质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素质教育的提出 识记:素质教育的提出时间(一般) 理解:素质教育的理论涵义(重点) (二)全球发展困境呼唤“人的革命” 识记:人的现代化的内涵(一般) 理解:“人学”研究热潮(重点) (三)社会各界对素质教育的期待 识记: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一般) 理解:教育弊端的复杂原因(重点)

第一章素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素质概念的内涵、外延,素质的层次与属性,对素质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为素质教育的贯彻与实施打下理论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素质的概念规范 识记:教育领域的“素质”概念(一般) 理解:素质的内涵(重点) 应用:素质概念的外延(次重点) (二)个体素质结构 识记:分析工具:结构——功能方法(一般) 理解:个体素质的层次、类别(一般) 应用:个体素质层次、类别的关系(重点) (三)素质的属性 识记: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一般) 理解:潜在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重点) 应用: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次重点) (四)素质的品第 识记:素质的品第的概念(一般) 理解:中国古代关于素质品第的认识(重点) 第二章素质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素质发展的含义,学会分析人类及群体素质和个体素质的发展机制,了解素质发展的价值体现方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素质发展概述 识记:素质发展的含义(一般) 理解:素质发展总体趋势(重点) (二)人类及群体素质发展机制

素质教育概论判断题

(是) 1. 影响素质形成的两大环境因素,首先是自然和社会大环境,同时包括学校、家庭等具体的小环境。 (否) 2. 应试教育课程是素质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是素质教育活动展开的基本依据,是实施应试教育的蓝图,内在地决定着受教育者素质发展的范围和水平。 (是) 3.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 (是) 4.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作为重要长远的追求目标,把实现学生健康作为最基本的任务。 (是) 5. 德育首位是教育经验的总结、教育规律的反映。 (是) 6. 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是他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理念,学会主动探索前进的本领。这就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为前提。 (是) 7.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个人潜能”的原因。 (是) 8. 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因材施教。 (是) 9. 健康素质是指个体完满的身心、情感状态和由社会适应能力积淀升华形成的一种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否) 10. 教会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是应试教育的追求。 (是) 11. 教育的最高追求是促使学生在现实社会环境里更好地成长,不仅益于社会,而且利于自己。这是人类教育的最高理想,当然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主张。 (是) 12. 为了保证传授知识具有更高的价值,教育者必须努力做到用实际言行证明自己传授的知识的正确性、有效性,绝不应在学生面前用自己的言行直接或间接否定传授知识的价值与效用。 (是)13. 博纳厚积是教育者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直接前提和重要基础。 (是) 14. 任何人只有当他真正明确了人生志向,确立了崇高事业的追求,他才能充分张扬独特个性,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潜能。 (是) 15. 开拓地学是素质形成的必需。 (是) 16. 狭义的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否) 17.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只能是泛泛而谈,不会有相对明确的标准。 (否)18. 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状态,首先取决于他们的民族历史和生产力发展。 (否)19. 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实质是要求教育者对传授的知识实现脉络贯通。 (是) 20. 素质教育只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或理念,不是一种教育方式,不存在什么素质教育模式。 (是)21.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统一差异性。 (否)22.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历史底蕴。 (否) 23. 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科学社会,只有具备健康体质的人,才能实现充分自由生存和全面和谐发展,进而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否)24. 有人认为教育教学重在技巧、方法,这种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否)25. 精神教育是一种比科学文化、道德法纪等更远离具体事物和经济基础的社会生活现象。 (否) 26. 提高人的一切素质,首先要从提高其生活水平开始。 (否) 27. 从社会的角度看,思维素质是成就自我的根本条件之一。 (否) 28.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一切全由学生个人或家庭承担,教育体系没有义务为此提供支持。 (是)29. 教学方法不正确,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而且会压抑学生的素质发展。 (否) 30. 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材的基本属性是它的传播性和实用性。

教育学主要内容整理

第一章 1、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论者认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具体之,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2、教育的历史 原始教育的特点 1. 非独立性——与当时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2. 无阶级性——教育机会具有原始均等性 3. 原始性——形式、手段和内容极为简单,水平低下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阶段的教育。 第一、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学校。 第二、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 第三.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实际。 第四,机械性与刻板性。 近代教育的特点: 第一,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与控制,公立教育崛起。 第二、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第三、教育的世俗化。 第四,教育立法的实施。 3、教育的定义,广义狭义。 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习者的身心发展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德育”是同义词。 4、教育的八个属性 1、教育的永恒性 2、教育的生产性 3、教育的历史性 4、教育的继承性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6、教育的长期性 7、教育的民族性 8、教育的阶级性 5、教育的要素与作用 1、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学校教育,教育者则主要是指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 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影响源,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层于主导地位。 2.学习者 第一,学习者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第二,学习者具有独特个性,身心不断发展完善

小学素质教育试题

三、简答 1、主体有效参与的基本条件及策略是什么? 2、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是什么?为保证合作学习有较高的实效性,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论述你怎样理解探究式学习?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如果学生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或采取大长方形加三角形面积的思路,或采取大三角形减小三角形的方法,这就说明他作了不同的数学思考; 2、广义上的课程应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活动及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 3、制定课时目标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单元目标、学习材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4、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有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 5、自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四个方面来实现,即一是兴趣的引领;二是目标的导向;三是评价的激励;四是竞争的促动。 6、问题探究法的主要特点是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7、如果教学的难点是该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致,教师应采用通过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充实感性知识或利用直观手段,尽量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8、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基本涵义,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融会贯通地学习。 9、讲授法的主要缺点是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10、刺激学生学习义务,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包括提出要求,鼓励,批评,责备,说服教育,激励学生的学习意志等。 11、就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言合作交流是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基础。 12、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把从学校所学的东西,迁移到家庭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社区情境中以及工作岗位的情境中。 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1、在数学教学中,每一堂课上不一定都有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但是必然有非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因为每一堂课上都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师生之间的每次互动,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态度教育的时机。(√) 2、探究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它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 3、“数学课程生活化”是数学教学要时时联系生活,处处联系生活。(√) 4、数学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身体活动。(×) 5、作为课程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是相同的。(×) 6、如果难点的形成是与该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掌握欠扎实或因大多数学生遗忘所致,则应分散知识点,各个击破。(×) 7、问题探究法”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规律。(√) 8、在小组合作学习流程中全班交流评价不那么重要。(×) 三、简答题 1、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哪些特征? 答: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二是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三是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四是加强学习者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2、简述自主活动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答:自主活动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自主发现,构建动场――角色确认,自主探究――活动构建,自主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