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流胶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_郭建伟

樱桃流胶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_郭建伟
樱桃流胶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_郭建伟

流胶病

流胶病 流胶病是桃、杏、李、大樱桃等最重要的枝干病害,一般从发病原因上看主要分为生理性流胶和侵染性流胶两种。 生理性流胶: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主枝条上。雨后树胶与空气接触变成茶褐素硬质琥珀状胶块,被腐生菌侵染后病部变褐腐烂,致使树势越来越弱,严重者造成树死,雨季发病重,大龄树发病重,幼灵发病轻。 侵染性流胶:主要危害枝干。病菌侵染多从伤口和侧芽处侵入,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瘤状突起,当年不流胶,具有潜伏侵染特征,次年瘤皮开裂溢出胶液,发病后后期病部表面生出大量菱形或者圆形的小黑点,1年有两次高峰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1次,8月下旬至9月上旬1次,这是与生理性流胶的最大区别。在生产实际中防治次此病应以农业防治与人工防治为主,化防为辅,化防主要控制孢子飞散及孢子侵入发病的两个高峰期。 具体防护措施如下: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对 树多施有机肥,适量曾施磷、钾肥,中期控制氮肥。合理修剪,合理负载,保持稳定树势。雨季做好排水,降低树木湿度。适时夏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防治好其他病虫,特别是树木枝干害虫,减少病虫伤口和机械伤口。

2、消灭越冬菌源:在最冷的十二月份至一月份进行清园 消毒,刮除流胶硬化及其下部的腐烂皮层及木质,集中起来烧毁,然后喷杀菌剂400倍液加有机硅,消灭越冬菌源,虫卵,同时还可预防冻害、日烧发生。 3、树木发芽前喷杀菌剂600倍液加有机硅,杀灭活动的 病菌。 4、涂抹防治:先用刀将病部干胶和老翘皮刮除,再用刀 纵横划几道(所画范围要求超出病斑病健交界处,横向1cm,纵向3cm;深度达木质部),并将胶液挤出,然后使用原液或5倍液加渗透剂等,对清理后的患病部位进行涂抹,一般涂抹两次,间隔3-5天,必要时,在流胶高峰期再涂抹一次。 5、生长季适时喷药: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侵染性流胶病 弹出分生孢子的时期,可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杀菌剂600倍液进行预防。5月上旬至6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侵染性流胶病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在每次高峰期前夕,每隔7-10天喷一次杀菌剂600-800倍液等,连喷2-3次,喷药次数根据病情而定。

李子树流胶病标本兼治是关键

李子树流胶病,标本兼治是关键 近年来,流胶病已成了李子树、大樱桃等果树重要的枝干病害,严重影响了果树的产量和品质,严重甚至造成死树。李子流胶病主要危害李树1-2年生枝条,受危害后李树枝条皮层呈疱状隆起,随后陆续流出柔软透明的树胶,树胶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褐色至茶褐色,干燥后则成硬块,病部皮层和木质部变褐坏死,影响树势,重者部分枝条干枯乃至全株枯死。此病全年均有发生,以高温多雨季节为多见。 发病原因: 主要分为生理性流胶和侵染性流胶两种。生理性流胶主要是由于霜害、冻害、病虫害、雹害、水分过多或不足、施肥不当、修剪过重、结果过多、土质粘重或土壤酸度过高等原因引起。多发生在主干和主枝上。雨后树胶与空气接触变成茶褐色硬质琥珀状胶块,被腐生菌侵染后病部变褐腐烂,致使树势越来越弱,严重者造成死树,雨季发病重,大龄树发病重,幼龄树发病轻。侵染性流胶病主要为害枝干。病菌侵染当年生枝条,多从伤口和侧芽处入侵,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瘤状突起,当年不流胶,具有潜伏侵染特征,次年瘤皮开裂溢出胶液,发病后期病部表面生出大量梭形或圆形的小黑点,1年有2次高峰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1次,8月下旬至9月上旬1次,这是与生理性流胶的最大区别。 治疗难点 一是流胶病仅从杀菌角度寻找方案,不能解决根本的生理病患问题(韧皮等营养输送组织破裂); 二是在哪流胶就从哪堵流是难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此处不流别处流,根本措施在于解决树势弱、韧皮薄、储备养分少、营养循环能力差的问题; 三是流胶病的防治需要周年综合防治,但多数种植者仅在见症后期望找到特效药,来减轻或延缓危害,认为流胶病无药可治。流胶病直接影响的是树势,当年影响的是产量和果品品质,长期影响的是挂果年限。如果从防治流胶病不仅是治病,更是保产、保质、保树这个角度,来制定方案,流胶病防治必要且成本不高。

几种真菌的分离与鉴定教学文案

常见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真菌的一般特性 真菌(Fungi)是微生物中的一个大类,是一群数目庞大的细胞生物,估计全世界已有记载的真菌有10万种以上。它们的子实体小者用显微镜才能见到,大者可达数十厘米,它们共同特征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产生孢子和不含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等方式吸取养料,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其他都有分支或不分支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具有纤维素(或其他葡聚糖)或几丁质的微纤维或两者兼有的细胞壁的有机体。对人类和动物致病的真菌大约100余种,属于病原真菌。 一、基本性状 (一)形态结构 真菌分单细胞真菌与多细胞真菌两大类,前者属于酵母菌(yeast)一般呈球形或卵圆形,后者称为霉菌(mold)或丝状真菌,呈丝状分枝,菌丝交织象绒球状,另有一些真菌可因寄生环境及培养条件(养料、温度、氧气等)的不同可交替出现两种形态,即在室温中呈霉菌型,在37℃或体内呈单细胞的酵母型,这类真菌有双相性,所以称之为双态真菌或二相真菌。 真菌的细胞结构与一般植物细胞相似,有定型的细胞核及完善的细胞器,但胞壁与细菌胞壁不同,不含粘肽而是由角质及葡聚糖组成,也含有脂多糖蛋白质,其中酵母菌及类酵母菌皆以出芽增殖,不生长真菌丝,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丝状真菌分菌丝及孢子两部分,形态多种多样,分述如下。 1.菌丝(Hypha)真菌在合适的环境中,由孢子生出嫩芽,称为芽管。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菌丝继续生长并生长分枝,增殖的菌丝交织组成菌丝体。其中一部分菌丝深入被寄生的物体或培养基中吸取养料,称为营养菌丝体。另一部分菌丝向空间生长,称为气生菌丝体。气生菌丝体能产生孢子者称为生殖菌丝体。菌丝中各个细胞间有明显分隔者,称为有隔菌丝。主要见于病原性真菌。很多非病原真菌的菌丝无明显分隔,称为无隔菌丝。有些菌丝可呈各种特殊形式,如球拍状、破梳状、螺旋状、结节状、关节状、鹿角状、假菌丝。 2.孢子生成孢子是真菌扩大繁殖的一种方式。真菌孢子的抵抗力、形态及作用等均与细菌芽胞不同,分为无性孢子及有性孢子两大类。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形成的孢子叫无性孢子,这一繁殖过程称为无性繁殖。常见的无性孢子有5种:关节孢子、厚壁孢子、孢子囊孢子、芽孢和分生孢子。病原真菌属于不完全菌纲,很少产生有性孢子,大多数是无性孢子。 (1)厚壁孢子:当真菌在不利环境中,由菌丝内胞浆缩浓和胞壁增厚而成,呈圆形。当环境好转时可生成芽管成长为菌丝。

16S_rDNA鉴定细菌的方法

16S rDNA鉴定细菌的方法 细菌16S rDNA鉴定主要分为7个部分: 1.提取细菌基因组DNA, 2.设计/选择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检测纯度与大小。 3.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 4.胶回收目的片段 5.目的片段测序。 6.BLAST比对获取相似片段。 7.构建系统进化树 试剂: 1.1培养基:通常选择组分简单且细菌生长良好的培养基(培养基组分过于复杂会影响DNA 的提取效果,也可以在裂解细菌前用TE缓冲液对菌体进行洗涤。)。 1.2 1M Tris-HCl (pH7.4, 7.6, 8.0)(1L):121.1g Tris,加浓盐酸约(70ml, 60ml, 42ml),高温高压灭菌后,室温保存。冷却到室温后调pH,每升高1℃,pH大约下降0.03个单位。 1.3 0.5M EDTA(pH8.0)(1L):186.1g Na2EDTA?2H2O,用NaOH调pH至8.0(约20g),高温高压灭菌,室温保存。 1.410×TE Buffer(pH7.4,7.6,8.0)(1L):组分:100 mM Tris-HCl,10 mM EDTA。1M Tris-HCl (pH7.4,7.6,8.0)取100ml,0.5M EDTA(pH8.0)取20ml。高温高压灭菌,室温保存。1×TE Buffer用10×TE Buffer稀释10倍即可。 1.5 10%SDS(W/V):称10g,68℃加热溶解,用浓盐酸调pH至7.2。室温保存。用之前在65℃溶解。配置时要戴口罩。 6、5M NaCl:称292.2gNaCl,高温高压灭菌,4℃保存。 7、CTAB/NaCl(10%CTAB,0.7M NaCl):溶解4.1g NaCl,加10g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热搅拌。用之前在65℃溶解。 8、氯仿/异戊醇:按氯仿:异戊醇=24:1(V/V)的比例加入异戊醇。 9、酚/氯仿/异戊醇(25:24:1):按苯酚与氯仿/异戊醇=1:1的比例混合Tris-HCl平衡苯酚与氯仿/异戊醇。 10、TAE缓冲液:使用液1×:0.04 mol/L Tris-乙酸,0.001 mol/L EDTA。浓储存液50×:242g Tris,57.1 ml 冰醋酸,100 ml 0.5 mol/L EDTA (pH8.0)。 11、6×上样缓冲液(100 ml):0.25%溴酚蓝(BPB),40%蔗糖,10 mmol/L EDTA (pH8.0)(0.2 ml),4℃保存。 12、0.6%琼脂糖凝胶:称取0.3g琼脂糖用TAE溶液配置50 ml。 13、EB:10 mg/ml。称取1g溴化乙锭定容至100ml。棕色瓶室温避光保存。EB的工作浓度为0.5ug/ml。当配置50ml 琼脂糖凝胶时加入EB为2.5ul。(因EB是剧毒物质,目前很多实验室用生物荧光染料替代,常用的有Gelred等) 14、蛋白酶K:20 mg/ml 溶于水,-20℃保存,反应浓度50 ug/ml,反应缓冲液:0.01 mol/L Tris (pH 7.8), 0.005 mol/L EDTA, 5% SDS,反应温度37-56℃。无需预处理。 15、RNase A:10 mg/ml。25 mg RNase A 加1M Tris(pH 7.5)25ul,2.5M NaCl 15ul,无菌水2460 ul,于100℃加热15分钟,缓慢冷却至室温,分装成小份保存于-20℃。(为避

樱桃主要病虫害防治

樱桃主要病虫害防治 樱桃褐腐病 主要为害花和果实,引起花腐和果腐,发病初期,花器渐变褐色,直至干枯;后期病部形成一层灰褐色粉状物,从落花后10天幼果开始发病,果面上形成浅褐色小斑点,逐渐推广为黑褐色病斑,幼果不软腐,成熟果发病,初期在果面产生浅褐色小斑点,迅速推广,引起全果软腐。 防治措施:1)清洁果园,将落叶、落果清扫烧毁;2)合理修剪,使树冠具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3)发芽前喷1次3~5度石硫合剂;4)生长季每隔10~15天喷1次药,共喷4~6次,药剂可用1:2:240倍波尔多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50%克菌丹500倍液。 樱桃流胶病 主要为害樱桃主干和主枝,一般从春季树液流动时开始发生,初期枝干的枝杈处或伤口肿胀,流出黄白色半透明的粘质物,皮层及木质部变褐腐朽,导致树势衰弱,严重时枝干枯死。发病原因一是有枝干病害、虫害、冻害、机械伤造成的伤口引起流胶,二是由于修剪过度、施肥不当、水分过多、土壤理化性状不良等,导致树体生理代谢失调而引起流胶。 防治措施:1)增施有机肥,健壮树势,防止旱、涝、冻害;2)搞好病虫害防治,避免造成过多伤口;3)冬剪最好在树液流动前进行,夏季尽量减少较大的剪锯口;4)发现流胶病,要及时刮除,然后涂药保护。常用药剂有50%退菌特1份、50%悬浮硫5份加水调成混合液,以及用生石灰10份、石硫合剂1份、食盐2份、植物油0.3份加水调成混合液。 樱桃叶斑病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柄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叶脉间产生紫色或褐色的坏死斑点,同时在斑点的背面形成粉红色霉状物,后期随着斑点的扩大,数斑联合使叶片大部分枯死。有时叶片也形成穿孔现象,造成叶片早期脱落,叶片一般5月份开始发病,7~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1)加强栽培,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2)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3)发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4)谢花后至采果前,喷1~2次7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600倍液,大生M-45800倍液等,每隔10~14天喷1次。 樱桃瘿瘤蚜 一年发生多代,以卵在樱桃幼枝上越冬,春季萌芽时卵孵化成干母,干母在3月底在叶端部侧缘形成花生壳状伪虫瘿,并在瘿内发育、为害和繁殖,被害叶背凹陷,叶面突起

痢疾杆菌分离与鉴定培训

痢疾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濮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许银怀 第一节概述 志贺菌属(Shigellae)细菌又称痢疾杆菌,引起人类及灵长类动物细菌性痢疾。 1899年由日本人志贺首先发现。 全球每年感染人次约为1.65亿,死亡110万,发病率、死亡率居感染性腹泻之首位。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如阿根廷990.6/10万、印度972.3/10万;发达国家相对较低,如美国6~12/10万、德国2.7/10万、法国0.3/10万;我国上世纪50~80年代发病率在46.37~1018.93/10万之间。 近20年痢疾发病率在法定传染病中由第一位降至第三位,但在卫生状况不良的地区,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人群对细菌性痢疾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受到感染,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据估计,在临床就诊的腹泻病人中的5%~15%是志贺菌引起的,而因腹泻死亡病例中有75%是志贺菌感染造成的。 发展中国家福氏志贺菌最常见,发达国家以宋内志贺菌为主。美国

宋内志贺菌>75%,但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仍以福氏志贺菌常见。 鲍氏志贺菌最先在印度发现,除印度次大陆地区较为常见外,其它地区较为少见。 细菌性痢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夏秋季,通常在7~9月份。 细菌性痢疾防治仍需探索、研究内容: 细菌性痢疾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发病强度、分布特征、病原学特点缺乏全面、准确的数据; 缺乏快速、简便的病原学诊断方法,细菌性痢疾漏诊和误诊现象普遍; 志贺菌耐药性谱的不断扩大,细菌性痢疾抗菌治疗难度加大; 洗手、母乳喂养、安全饮水、粪便无害化处理等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的落实需要强化; 目前所用痢疾菌苗免疫保护效果仍需进一步评价。 第二节病原学 一、抗原分类 志贺菌属细菌有菌体(O)抗原,某些新分离菌株有表面(K)抗原。 (一) 菌体(O)抗原 1.型特异性抗原:多糖,光滑型菌株主要抗原;分A、B、C、D 4个群及35个抗原型。 2.群特异性抗原:光滑型菌株次要抗原,主要存在于B群,籍此将菌型分

固氮菌筛选及鉴定

固氮菌筛选及鉴定 实验原理 农田的表层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多。将用表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无氮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自生固氮菌才能生长繁殖。用这种方法,可以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离开来。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从土壤中分离自生固氮菌的方法。 2.初步学会制作临时涂片的方法。 材料用具 农田的表层土壤(土壤溶液的pH不低于6.5)。 无菌研钵,无菌玻璃棒,接种环,天平,存放有载玻片的酒精缸,盖玻片,显微镜,酒精灯,火柴,镊子,恒温箱,量筒,玻璃铅笔。 灭过菌的、盛有无氮培养基的培养皿,结晶紫染液,无菌水。 方法步骤 一、接种 1.接种前,将灭过菌的、盛有无氮培养基的培养皿,放在37℃的恒温箱中一两天。随后,选取培养基上没有生长任何微生物的培养皿供实验用。 2.取10g土壤,放在无菌研钵中,注入5mL无菌水,并用无菌玻璃棒搅拌均匀,备用。 3.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灭菌。略微打开培养皿盖,将接种环放在培养基边缘处冷却。然后,用接种环蘸取少许稀泥浆,轻轻地点接在培养基的表面上,共点接15~20处(注意:接种时手和衣袖不要碰到火焰,以免烧伤)。 4.接种后,轻轻地盖上培养皿盖,将培养皿放在实验桌上,并在顶盖上写明实验内容、接种人的姓名和接种日期。 二、培养

将接过种的培养皿放入恒温箱内,在28~30℃的温度下培养3~4d。 三、观察 3~4d后,取出培养皿,仔细观察培养基上稀泥浆周围长出的培养物——黏液。黏液初为无色透明,以后为乳白色,最后变成褐色,表明含有自生固氮菌。 四、镜检 1.制作临时涂片 (1)用镊子从存放载玻片的酒精缸中夹取一片载玻片,将载玻片放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缓缓烘烤,以便除去上面的酒精。将载玻片放在实验桌上,待载玻片冷却后,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无菌水。 (2)在火焰旁,按照接种的要求,用灭过菌的接种环从培养基上挑取少许黏液,将黏液涂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加1滴结晶紫染液,混合均匀,染色1min。 (3)另取一片载玻片作推片。将推片自液滴左侧向右侧移动,使液滴均匀地附着在两片之间。然后,将推片自右向左平稳地推移(两片之间呈30~45°夹角),推出一层均匀的菌膜。 2.干燥 让临时涂片自然干燥(自生固氮菌的临时涂片不用加热固定,以免破坏荚膜)。 3.在显微镜下观察 依次通过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临时涂片,可以看到染成紫色的自生固氮菌。 结论 通过显微镜能够看到几种自生固氮菌?它们在形态上各有什么特点?将得出的结论写在《实验报告册》上。 讨论 1.为什么盛放无氮培养基的培养皿应当是灭过菌的? 2.假如黏液中有三种自生固氮菌,你能不能想出一种办法,将这三种细菌分离开来?

细菌鉴定方法

1.2.1 形态学特征 按照东秀珠和蔡妙英编《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1999),中科院微生物所编著《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1978)的方法进行鉴定。芽孢杆菌属鉴定到种,参照了蔡妙英等译《芽孢杆菌属》(1980)的方法。 (1)革兰氏染色:挑选少许菌苔,涂布于干净玻片的蒸馏水中,风干固定,结晶紫染色(结晶紫2g,草酸铵0.8g,95%乙醇20 ml,加水至100 ml)1min,水洗后碘液(碘1g,碘化钾2g,水300 ml)作用1min,水洗,脱色,用番红O 液染3min,水洗,风干,光学显微镜观察。 (2)鞭毛染色:将16~24h菌龄的菌苔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轻蘸几下,将玻片倾斜,使菌液缓慢流到另一端,然后平放在空气中干燥。干燥后滴甲液(丹宁酸5g,FeCl3 1.5g,15%福尔马林2ml,1%NaOH 1ml,蒸馏水100 ml)染6~10min,水洗,干燥后,用乙液(2%AgNO3溶液)加热复染30min,蒸馏水冲洗,干燥,镜检,菌体为深褐色,鞭毛为褐色。 (3)运动性:半固体琼脂穿刺法,将菌种接在可使鉴定菌生长良好的培养基中,其中含0.3~0.6%的琼脂。适温培养,运动性可用透射光目测,如生长菌只生长在穿刺线上,边缘十分清晰,则表明鉴定菌无运动性;如生长菌由穿刺线向四周呈云雾状扩散,其边缘呈云雾状,则表示鉴定菌有运动性。 (4)芽孢染色:孔雀绿染色法。按革兰氏染色涂片后,用饱和的孔雀绿水溶液(约7.6%)染20 min,水冲洗后在用0.5%番红O复染20~30s,水洗,吸干,镜检。芽孢呈绿色,菌体和芽孢囊呈微红色。 (5)抗酸染色:常规涂片,石碳酸复红(10%碱性复红乙醇饱和液10 ml,5%石碳酸水溶液100 ml)加热染色5 min,倾去染液用酸性乙醇脱色,吕氏美蓝(2%亚甲基蓝乙醇饱和液30 ml,0.01%KOH 100 ml。)复染2min,水洗,吸干,镜检。 (6)荚膜染色:在载片一端滴一滴无菌水,取少许菌苔在水滴中制成悬液。取一滴墨汁与菌悬液混合,并用另一载片之一端将此水滴在载片上刮成薄膜风干。用纯甲醇固定1min,加0.5%番红O液数滴滴于涂片上,冲去残余甲醇,并染30s,然后倾去染液,立即吸干,镜检。 1.2.2 培养及生理特性 (1)菌落形态:用划线法将菌种接在平板培养基上,适温培养1~2d,出现单菌落开始观察,包括形状和大小,边缘,表面,隆起形状,透明度,菌落和培养基的颜色等。 (2)生长温度和耐热性:将菌种转接到几支试管中,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培养,每处理2管,目测生长情况。

溃腐灵、靓果安对果树流胶病防治经验总结

溃腐灵、靓果安对果树流胶病防治经验总结 病害图片 近年来,流胶病已成了桃、杏、李、大樱桃等果树重要的枝干病害,严重影响了果树的产量和品质,严重甚至造成死树。 流胶病从发病原因上看主要分为生理性流胶和侵染性流胶两种。生理性流胶主要是由于霜害、冻害、病虫害、雹害、水分过多或不足、施肥不当、修剪过重、结果过多、土质粘重或土壤酸度过高等原因引起。多发生在主干和主枝上。雨后树胶与空气接触变成茶褐色硬质琥珀状胶块,被腐生菌侵染后病部变褐腐烂,致使树势越来越弱,严重者造成死树,雨季发病重,大龄树发病重,幼龄树发病轻。侵染性流胶病主要为害枝干。病菌侵染当年生枝条,多从伤口和侧芽处入侵,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瘤状突起,当年不流胶,具有潜伏侵染特征,次年瘤皮开裂溢出胶液,发病后期病部表面生出大量梭形或圆形的小黑点,1年有2次高峰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1次,8月下旬至9月上旬1次,这是与生理性流胶的最大区别。 针对以上发病规律,我公司自2010年在山东(烟台、临沂、青岛、潍坊)及辽宁等地进行了桃树和大樱桃的综合防治,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功的案例,并制作了相关的视频,得到了种植业和商家及专家的高度认可,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涂刷防治 1、树液萌动前后,及时涂抹治疗 理论上讲,上年已发生流胶现象的树体当年在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条件下,必然连续发生,应及早采取涂刷防治措施,凡是春季树液萌动前后 采取涂刷措施并涂刷到位的(详见:流胶病防治方案)患病部位能够得到 及时愈合,待流胶病高发期时(夏季7、8、9月,雨水量大、植株营养生 长和生殖生长并存时,植株免疫力差)原患病部位不再复发,如易感病大 樱桃及桃树品种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2、夏季高发时节涂抹治疗 众多农户在夏季流胶高发季节使用《溃腐灵》涂抹,此时,用刀划伤患病部位,刮除流胶时,易于增加树体伤口,导致流胶点增多,流胶量更大,如不划伤、不刮除,则药液不能有效渗入株体,发挥药效,难以达到防病 治病的效果。实际情况是:不易感病的桃树品种夏季发现流胶时才采用刮 除涂抹方法能达到预期效果;而易感病的桃树品种及绝大多数樱桃品种则 在夏季治疗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修剪时锯口、剪口及其它大的伤口,及时涂抹药液,有利于伤口愈合,进而减少病菌侵染,杜绝生理性流胶和侵染性流胶的发生。具体案例 详见网站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c614492668.html,/show_jsfw.asp?d_id=770&classid=68。 二、高浓度枝干喷雾,关键时期重点防治 如前所述,侵染性流胶病具有较长时间的潜伏特征,夏季显症但是侵染在前,因此公司推广方案为:高浓度枝干喷雾,有利于在病原接触株体尚 未大量繁殖并显症前,营养株体,修复伤口,杀灭病原,起到防治未病的 作用。 该方案对于生理性流胶和侵染性流胶叠加的病害,亦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体做法是在春季树叶萌动前后,使用《溃腐灵》与牛奶复配喷于主干及 枝条,有的采用30倍液,有的采用100倍液,均有防治效果,具体视往年病情而定。用药量并不大,能够有效用于防治流胶病,该方案适宜于高感 病品种如设施樱桃、桃树。防病成本每亩在50元内,而相对设施果树收益微乎其微。

细菌鉴定及检测方法

细菌鉴定及检测方法 一、启动条件 1、目的样出现坏包,若批次相同,取表现性状相同的任意一包进行细菌初步鉴 定。若批次不同则分别进行细菌初步鉴定。 2、随机样出现坏包,必须进行细菌初步鉴定。 二、胀包 1、记录批次。 2、及时用72%的酒精对样品的外表进行消毒,尽量不损坏封合待以后检查。在 超净台内以无菌操作剪开包装,再避开横竖封处剪开一个圆形或三角形。3、对样品进行微生物划线培养。 3.1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做细菌的划线培养36±1℃、48小时。 3.2分别吸取10毫升样品到两个无菌的小试管中,,分别在80和100℃的水 浴中加热10分钟,冷却用营养琼脂分别做芽孢(36±1℃、72小时) 和耐热芽孢(55±1℃、72小时)的划线培养。 3.3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或快速检测培养基做嗜冷菌/低温菌的划线培 养(4—6℃ 10天或21±0.5℃ 25小时)。 3.4 必须用高盐察氏或虎红琼脂培养基做霉菌和酵母菌的划线培养 (25—28℃ 5--7天) 4、对样品做感官检测。 5、用PH计检测样品的PH值。 6、将样品倒掉,进行包装密封性检查,并进行记录。 7、记录菌落特征。 8、选区不同形态的单一菌落进行坚定。 8.1 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的鉴定: 8.1.1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或结晶紫染色、镜检、氢氧化钾拉 丝试验。 8.1.2革兰氏染色、结晶紫染色方法见《微生物检测》 8.1.3氢氧化钾拉丝试验 在微生物载物片上滴一滴3%氢氧化钾,用接种针从培养皿上的

菌落中挑取微生物,放在氢氧化钾溶液中用力搅拌。7—10秒后,抬 起针头,观察针头和玻片之间是否有丝状物,如果15—20 秒后二者 之间无丝状物,停止搅拌。 判定:无丝状物阳性;有丝状物阴性。 8.2 过氧化氢酶试验(或过氧化氢酶试纸)(产气试验): 试剂:10%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在微生物载物片上滴一滴10%过氧化氢,用接种针从培养皿上的菌落中挑取微生物,放在过氧化氢溶液中看是否有气体产生。 判定:产气阳性;不产气阴性。 8.3氧化酶试验 试剂:含1%四甲基双噻二胺和99%的乙醇溶液。 步骤:用上述试剂将一张滤纸浸透(或直接采用氧化酶试纸条),然后进行细菌培养物的涂片试验。 判定:30秒内使显色物质变为深蓝色阳性,不变色阴性。 三、酸包 1、发现酸包后,及时将料液快速转入无菌瓶中。 2、记录批次 3、其它项目检测同胀包。

雪松流胶病

十一、树木“流胶病” 雪松流胶病 桃树流胶病 主要危害:雪松、桃树、樱花、樱桃等 树木流胶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非传染性)病害。同时,也是树木被其它原因损伤后,继发的一种“次生性”病害。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危害多种园林树木和果树,黄河中下游地区每年4-10月均可发病。 导致树木流胶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因素,气候因素、物理(机械)因素、化学因素、人为因素、病虫因素等。 如:早春低温冻害,盛夏或严冬日灼,突发性霜害、雹害,水分过多或不足(积水盐渍或干旱,尤其是长期干旱后突降暴雨),栽植过深,修剪过度,蛀虫钻蛀侵蚀,腐烂病侵染,药物伤害,土壤粘重、板结或碱性、酸性过重,树干受伤(人为割裂、砸钉、机械碰伤、牲畜啃咬等)。

树木流胶现象以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最严重,每年3、4月和8、9月为其发病高峰。老树、弱树、幼树易于发生,折断树枝、剥裂树皮、长期贫瘠缺肥都易引发树木流胶。但无论什么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它因素先期对树木造成伤害,形成未曾愈合的伤口、裂缝、洞孔,然后才会流胶。 树胶的产生及防治: 树木流出的胶发生于植株幼嫩木质部。其病理机制和产生过程是:树木受损伤刺激形成层停止增生新的韧皮部和木质部,而向与枝干生长方向垂直的横向增生许多大型厚壁细胞,其内含充满堆集细微颗粒的淀粉,随着厚壁细胞不断增大,细胞壁中出现裂缝,与细胞膜平行,裂缝逐渐增多,细胞壁逐渐脱落,聚集数量增多,其胞间物质变得很厚,并与细胞内的淀粉同时液化,胶质物堆积在枝干组织中形成胶囊,由于厚壁细胞增生、细胞壁液化、淀粉溶解3种作用同时进行,胶质亦继续产生,最后从皮缝和伤口向外溢出。受害植株无论是大径级的树干,或是小径级的枝条,各个部位的伤口,缝隙均可流胶。流出的树胶与空气接触后,氧化变为晶莹透明韧性极强的胶滴、胶块、胶球,状如琥珀,有的是呈酱红色(如桃树、樱花、樱桃)有的呈土黄色或绿黄色(如合欢)有的呈棕褐色(如香椿树、臭椿树)。树木少量的流胶对植株生长影响不大,有时还是一种“保护性”反应,能将蛀虫闷死在胶块中(如合欢吉丁虫),有时能阻滞伤口腐烂组织扩大。但多数情况下,流胶是一种“自残”行为,淀粉——糖营养物质大量的不断流失,削弱树势,进而引发其它病虫害,轻则枯枝,重则死树。 防治方法: 1.加强树木水肥管理,注意增施有机肥,增强生长势,提高抗逆

细菌鉴定流程

细菌鉴定流程: 取一环标本四区划线接种平板(如为粪便标本接种SS,MAC平板) 培养18-24小时后取一区菌落革兰染色,报告为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注意区分细菌和真菌 一般情况下不会给你们做革兰阳性杆菌和革兰阴性球菌 革兰阳性球菌鉴定流程: 先做3%触酶试验:阳性的为葡萄球菌或微球菌,阴性为链球菌或肠球菌 葡萄球菌和微球菌的区别:葡萄糖OF试验,葡萄球菌为F型,微球菌为O型 所以如果做到一个触酶阳性的革兰阳性球菌都要做下葡萄糖OF试验,DNA酶试验,新生霉素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 链球菌和肠球菌的区别:链球菌高盐和胆汁七叶苷试剂均为阴性,而肠球菌都为阳性。 链球菌属内区别:本来可以通过溶血来区分一些的,但是由于实验室的平板αβ溶血比较难区分 所以如果做到一个触酶阴性的革兰阳性球菌都要做下高盐,胆汁七叶苷,杆菌肽,奥普托欣,CAMP 如果做到一个奥普托欣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再加做胆汁溶菌试验和菊糖试验(阳性为变红)可判定为肺炎链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鉴定流程: 先做氧化酶试验: 氧化酶阴性的革兰阴性杆菌都要做下KIA,MIU,葡磷两支(做MR,VP),苯丙,枸橼酸盐,硝还,蛋白胨水(做吲哚试验),赖氨酸,鸟氨酸,氨对 如果KIA结果为A/A或者K/A的应为肠杆菌科细菌,如上面向个反应还不能区分细菌到种根据教科书307页加做试验。 一般情况下只会给你们做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四种),沙门菌属(甲副,乙副,伤寒),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肺炎克雷伯,产酸克雷伯,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雷菌属,摩根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 如果KIA结果为K/K应怀疑为不动杆菌属或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这两个菌区分可通过麦芽糖和赖氨酸试验区分, 如为氧化酶阳性,要做葡萄糖的OF试验(用非发酵),硝还产气,精氨酸双水解酶,一般情况下只有两种菌给你们做一个是铜绿假单胞菌,一个是粪产碱杆菌, 真菌给你们做的一般情况只有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通过墨汁负染,芽管试验,厚膜孢

樱桃园中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樱桃园中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樱桃园常见的主要病害有流胶病、根癌病、细菌性穿孔病、褐斑穿孔病、褐腐病、黑斑病等;主要害虫有桑白蚧、梨小食心虫、果蝇、桃小叶蝉、刺蛾、绿盲蝽、潜叶蛾、红颈天牛、叶螨等;近些年生理失调病症发生较多,畸形果率增高;病毒病有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到果品的产量及质量。现将樱桃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流胶病:发病症状常见于主干和主枝,有时小枝也可发病。一般表现为病部肿胀,流出半透明的黄色树胶,逐渐变为红褐色,干燥后变为茶褐色硬质胶块。病部的皮层及木质部易受真菌侵染,皮层变褐、腐烂。树势逐渐衰弱,严重时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死亡。果实发病时,果肉分泌黄色胶质溢出果面,病部硬化,严重时龟裂。

樱桃主干流胶病症状 防治方法。增施有机肥,少施氮肥,增施磷肥、钾肥,提高抗病能力;保证排水通畅,防止湿度过大。勤剪枝,回缩修剪留桩;及时处理发病枝条,配合药物喷治。药剂防治在病部涂抹25%戊唑醇水乳剂500倍、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杀菌剂。

根癌病:发病症状主要发生在根颈部,也可发生于侧根上;危害部位常形成大小不一、球形或扁球形的瘤体。树体感病后,幼树生长发育缓慢,植株矮小,严重时树体早衰;成龄树出现树势衰弱,落花落果,树体枯萎死亡。 根癌病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加强肥水管理,增加土壤透气性,增强树体抗病性;避免伤害根颈部造成伤口,增加感染概率;及时消灭地下害虫;育苗时注意消毒。苗木栽植前,用K84生物杀菌剂浸根消毒3~5分钟;发现病株后要彻底清除癌瘤,并及时清理、烧毁,用1%硫酸铜液或K84药液涂抹伤口,并在根系周围浇灌1%硫酸铜液、农用链霉素或K84药液;死树及时拔除,用生石灰或1%硫酸铜液消毒土壤。 细菌性穿孔病:发病症状。主要发生在新梢和叶片,叶片发病时,初为水渍状斑点,后变为紫褐色至黑色病斑,病斑脱落形成穿孔。枝梢感病后,形成暗褐色水渍状小疱疹,后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皮层溃疡、开裂,严重时可造成枝梢死亡。 樱桃细菌性穿孔病圆形病斑周围淡黄色晕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疫苗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熟悉水产细菌性病原的分离、培养、纯化与鉴定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分离细菌性病原的形态特征及培养特点,了解细菌性灭活疫苗制备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材料 患白内障病虎纹蛙(或其他患细菌性疾病的水产动物)、健康虎纹蛙、脑膜炎败血黄杆菌(虎纹蛙白内障病的病原) 三、实验药品、用具 2216E 琼脂平板、 2216E 琼脂斜面、福尔马林、无菌蒸馏水、生理盐水、磷酸缓冲液、接种环、解剖刀、剪刀、镊子、滴管、纱布、白瓷盘、酒精棉球、灭菌试管、 96 孔板、注射器、酒精灯、离心机(包括离心管)、水族箱、记号笔 四、实验操作程序 (一)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1 .培养基的制备 ( 1 )普通肉汤培养基: 按以下剂量称取各种试剂(先称取盐类再称蛋白胨及牛肉膏),置于铝锅或搪瓷缸中。 牛肉膏 5g 磷酸氢二钾 1g 蛋白胨 10g 蒸馏水 1000ml 氯化钠 5g pH 7 . 4 ~ 7 . 6 初配好的培养基呈酸性故要用 NaOH 调整。将 pH 测定后的肉汤培养基用滤纸过滤,将过滤好的肉汤分装试管、盐水瓶、三角烧瓶等容器,待灭菌。 ( 2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 普通肉汤 1000ml

琼脂 20g 琼脂是由海藻中提取得一种多糖类物质,对病原性细菌无营养作用,但在水中加温可融化,冷却后可凝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 1 . 5 ~ 2 %即可固定培养基,如加入 0 . 3 ~ 0 . 5 %则成半固体培养基。 将称好的琼脂加到普容肉汤中,加热煮沸,待琼脂完全融化后,将 pH 调至 7 . 4 ~ 7 . 6 。琼脂融化过程中需不断搅拌,并控制火力,不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并注意补充蒸发掉的水份。 加热溶解好的培养基可用滤纸进行过滤,固体培养基要用 4 层纱布趁热过滤(切勿使培养基凝固在纱布上),之后按实验要求,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或三角瓶中,包扎好待灭菌,将培养基置于高压蒸汽锅内,121 ℃ 灭菌 15 ~ 30min ,趁热将试管口一端搁在玻棒上,使之有一定斜度,凝固后即成普通琼脂斜面,也可直立,凝固后即成高层琼脂。 盐水瓶中的普通琼脂以手掌感触,若将瓶紧握手中觉得烫手,但仍能握持者,此即为倾倒平皿的合适温度( 50 ~60 ℃ ),每只灭菌培养皿倒入约 15 ~ 20ml ,将皿盖盖上,并将培养皿于桌面上轻轻回转,使培养基平铺于皿底,即成普通琼脂平板。 培养基中的某种成分,如血清、糖类、尿素、氨基酸等在高温下易于分解、变性,故应过滤除菌,再按规定的量加入培养基中。 2 .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 分离病原菌的材料要求是具有典型患病症状的活的或刚死不久的患病生物,病原菌的分离方法如下。 体表分离:先将病灶部位表面用 70% 酒精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取病灶部分小片或用经酒精灯灼烧的解剖刀烫烧消毒,再用接种环刮取病灶深部组织或直接挑取部分深部患病组织,接种于普通肉汤培养基增菌或直接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 内部组织器官:用 70 %酒精浸过的纱布覆盖体表或用酒精棉球擦拭,进行体表消毒,无菌打开病鱼的腹腔,以肝、肠、心脏等脏器为材料,先将拟分离病原的部位表面用 70% 酒精棉球擦拭或用经火焰上灼烧

车厘子的常见病害及防治

车厘子的常见病害及防治 车厘子又被称为欧洲甜樱桃,本是产于欧洲的,传入中国后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植。其实种植车厘子的方法就跟樱桃差不多,因为本身的区别就很小,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却是会遇到不同的病害问题。大家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去解决,所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车厘子的常见病害与防治方法。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车厘子褐腐病 发病症状:车厘子褐腐病是危害车厘子最主要的病害,它又被称作为穿孔病,主要是危害果实的叶片。发病初期时会在叶片上形成一个个针头大小的紫色的小斑点,然后就会逐渐扩大延伸,后期有的斑点会延伸在一起形成褐色的斑块。斑块上会渐渐的出现黑色的小点,这些小黑点就是分生孢子。最后斑块逐渐干缩,掉落叶片上一个一个的小孔,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早期的落叶。影响树体的生长,使车厘子减产严重。 防治方法:将落叶扫除干净,清理病残枝,减少或者消灭越冬的病原,加强果园的管理。改善果园的立地条件,增加树体的长势,提高树体的抗病性。可在谢花与采果前喷洒代森锰锌等药剂进行防治。

2、车厘子叶斑病 发病症状:车厘子叶斑病主要也是危害车厘子的叶片,叶片在受害初期的时候会在叶脉之间形成褐紫色接近圆形的斑块,逐渐坏死。叶背会出现粉红色霉斑,其危害症状与褐紫色斑块相差不多,病斑会逐渐的扩展延伸,夹合后形成大斑块会使叶片开始大面积的枯死,掉落。使果树无法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满足不了生长所需的营养,有时叶柄和果实也会受害,严重时导致全株树因缺少营养死亡。 防治方法:注意果园卫生,在冬季采收完后及时将果园消毒,进行有效地去菌工作,集中清理病残体和落叶,集中烧毁。因为大部分的叶斑病病菌都是寄生依附在土壤、病残体中进行越冬的,等到立春时就会出现危害果树,药剂防治与褐腐病使用相似。

樱桃病虫害防治

樱桃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害虫及防治 1.红颈天牛 (1)危害状幼虫蛀食枝干,先在病虫害皮层下纵横串食,然后蛀入木质部,深入树干中心,蛀孔外堆积木屑状虫粪,引起流胶,严重时造成 (2)形态特征(图40)成虫体长28~37毫米,黑色有光泽,前胸背部棕红色。触角鞭状,共11节。卵长椭圆形,长3~4毫米,老熟幼虫体长50毫米,黄白色,头小,腹部大,足退化。蛹体长36毫米,荧白色为裸蛹。 (3)生活习性2~3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隧道内越冬。春季树液流动后越冬幼虫开始危害。4~6月老熟幼虫在木质部以分泌物粘结粪便和木屑做茧化蛹。6~7月化为成虫,钻出交尾,产卵在树干和粗枝皮缝中,产卵后10天卵孵化为幼虫,蛀入皮层内。一直在枝干内危害。 (4)防治方法成虫发生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中午多静伏在树干上,可进行人工捕杀。在6月上中旬成虫孵化前,在枝上喷抹涂白剂(硫磺1份+生石灰10份+水40份)以防成虫产卵。在幼虫危害期,当发现有鲜粪排出蛀孔时,用小棉球浸泡在80%敌敌畏乳剂2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倍液中,而后用尖头摄子夹出堵塞在蛀孔中,再用调好的黄 2.金缘吉丁虫 (1) 分类危害状幼虫蛀入树干皮层内纵横串食,故又叫串皮虫。幼树受虫害部位树皮凹陷变黑,大树虫道外症状不明显。由于树体输导组 (2)形态特征(图41)成虫体长20毫米,全体绿色有金属光泽,边缘为金红色故称金缘吉丁虫。卵乳白色椭圆形。幼虫乳白色,扁平无足,体节 (3)生活习性一年发生一代,以大龄幼虫在皮层越冬。翌年早春越冬幼虫继续在皮层内串食危害。5~6月陆续化蛹,6~8月上旬羽化成虫。成虫有喜光性和假死性,产卵于树干或大枝粗皮裂缝中,以阳面居多。卵期10~15天。孵化的幼虫即蛀入树皮为害。长大后深入木质部与树

菌种鉴定常见问题解答

菌种鉴定常见问题解答 1.菌种鉴定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菌种鉴定一般就只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PCR扩增16srDNA片段,上GeneBank或者Eztaxon对比即可。一般序列相似度在97%以上就可以认为是同种细菌(当然也有例外,DNA序列仅仅是一个参考指标)。 -----消息来源:百度问答 . 2. 微生物的菌种鉴定可以鉴定到“株”一级吗? 如果你的菌株是自然界中分离得到,就只能鉴定到种,不能鉴定到株,因为多多少少和其他株系的细菌有区别,即便你做了一些特征的鉴定,发现和某一株细菌一模一样,你也没有理由说你的细菌就是那一株细菌,因为你不可能把所有的特征都做完,株和株之间的关系就相当于不同的人之间的关系,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除非你知道你的细菌本来就是某一株细菌扩增出来的(而且要保证没有变异,否则就是一个新株),可是这样就没必要鉴定了。 -----消息来源:百度问答 3.为什么鉴定出来的菌种跟我想象的相差太大? 答:我们菌种鉴定使用PCR直接扩增的方法,即以客户提供的菌株为模版直接进行PCR扩增,中间不经过传代培养,因此不会引入新的污染,如果出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一般有以下原因导致: 1、您提供的样品未经过三次分离纯化,含有其他杂菌; 2、您提供样品的真实情况确认如此。 建议您提供三次纯化的菌株重新进行鉴定。 4.为什么有时会出现PCR扩增不出的现象; 答:扩增不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您提供的菌种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细菌或者真菌,或者是信息有误; 2、您提供的菌种为革兰氏阳性菌,由于细胞壁较厚,采用常规方法不能有效地破壁; 3、培养基或菌体中表达产物含有抑制PCR产物的组份。 对于第二种或第三种情况需要提供基因组DNA。 5.PCR扩增直接测序为什么会出现套峰的现象; 答:1、测序结果个别碱基出现N,是由细菌rDNA多态性造成,对菌种鉴定没有无影响; 2、所有测序反应均出现大面积套峰,是由于您提供的样品模版不纯造成的。这种情况需要重新纯化菌种。 6.PCR产物克隆测序为什么会出现结果分离的现象? 答:我们以菌种为模版直接进行PCR扩增,然后对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如果出现2种或以上的测序结果,说明您提供的模版不单一,即菌种不纯,含有其他杂菌,这种情况建议您将菌种重新进行三次以上纯化。 7.菌种鉴定可以鉴定到种吗? 答:利用rRNA的保守区域进行鉴定只是菌种鉴定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指标,通过鉴定结果可以了解未知菌株和NCBI公布序列的哪个种属比较接近。

桃树流胶病的发生与防治

桃树流胶病的发生与防治 唐祥宁1邹继生2陈建德1张波1陆大鹏1 (1.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松江:201600;2.上海星辉蔬菜有限公司,上海奉贤:201419)摘要:本文通过桃树流胶病发生原因的分析,小结了流胶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桃树;流胶病;病因;综合防治 桃树流胶病是上海地区桃树栽培中常见的树干病害,主要发生在主干及骨干枝上,桃树流胶病削弱树势,重病者可引起枯枝死树,严重威胁着桃树生产的发展,使果农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多年的观察研究和防治试验,将桃树流胶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小结如下,期望对果农朋友有所帮助。 1症状 桃树流胶病主要为害桃树主干和主枝,主干重于枝条,小枝条和果实也可被害。发病初期,病部稍微肿胀,木质部变褐色,不断从皮孔或伤口处分泌出半透明柔软胶状物,尤以雨后流胶现象更为严重。流出的胶状物与空气接触后,逐渐变褐,成为晶莹柔软的冻胶块,干燥后变成褐色硬质胶块。多个流胶块连接在一起,形成不规则的胶疤块。流胶处树皮肿胀粗糙,龟裂,伤口不易愈合,皮层及木质部逐渐变褐腐朽,同时易被腐生菌感染。随着病害的发展,流胶点不断增多、增大,严重时树干遍体流胶,当病斑包围主干主枝时,致使树势衰弱、叶片变黄,树梢枯萎,甚至枝干或全株枯死。果实发病,由果核内分泌出黄色胶液,溢出果面,病部硬化,重者出现龟裂现象,病果不能生长发育,无食用价值。 2发病过程 感染流胶病的桃树组织细胞结构发生了变化,病部的形成层停止产生新的韧皮部和木质部,而是向水平方向增生特大的厚壁细胞,形成淀粉堆积的内含物,并在细胞的作用下产生酶,酶把胞间膜及细胞内含物溶解形成胶状树脂。由于厚壁细胞不断增生,细胞膜及淀粉的胶化不断进行,致使流胶现象持续发生。 3发病原因 桃树流胶病一般分为侵染性流胶病和非侵染性流胶病两类。经过多年的观察与研究,笔者认为桃树流胶病不是单纯的单因子引起的病害,在生产实践中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复合性病害。导致桃树发生流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各种病原物的为害所引起。桃树干腐病、腐烂病、炭疽病、穿孔病等病害危害枝干,使病株生长衰弱,降低抗性,各种病害的病部易出现流胶现象。 (2)由各种害虫的为害所引起。介壳虫、蚜虫、吉丁虫、天牛、小蠹甲等害虫所造成的树体伤口极易诱发流胶病。 (3)由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所引起。使用机械及农具不慎造成的伤口,冻害、霜害、日灼伤、台风和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伤口,以及各种机械伤口未及时进行处理所导致的植株生长衰弱等现象均可诱发流胶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