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的犯罪组织层次树模型研究与实现

基于社会网络的犯罪组织层次树模型研究与实现
基于社会网络的犯罪组织层次树模型研究与实现

基于社会网络的犯罪组织层次树模型研究与实现

骆玉恒

大学城栏目:居民空间消息快播

空间栏目:计算机信息技术

共117篇文章

| 附件【】

收藏到我的学习空间

收藏到我的课堂魔方

骆玉恒发表于 2011-12-27 16:23:44 阅读(148)评论(0)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组织犯罪已成为犯罪结构的主要形式。犯罪组织涉及的犯罪成员众多,若要在众多的犯罪成员当中辨别出犯罪成员头目以及犯罪成员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这种案件的调查应另辟新径。犯罪组织是社会网络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社会网络的基本特性,可利用社会网络方法对犯罪组织关系进行分析研究[1]。

许多人员研究不同情况的社会网络关系,利用社会网络来研究犯罪组织模型。文献[2]对社会网络中最有影响的节点进行了研究,文献[3]提出在社会网络分析中任何时间任何环境都有效的中心度计算方法,文献[4]提出在大规模通话信息中测量中心度的方法。文献[4]提出了基于社会网络的犯罪组织挖掘方法。

本文对已知案件和犯罪嫌疑人进行建模,结合社会网络方法对犯罪组织进行建模,并根据犯罪组织密度来判断该组织活动的频繁性,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危害程度、犯罪组织中心度等指标来建立犯罪组织层次树,推断犯罪组织的重要人员以及组织成员间的层次关系。

接下来介绍社会网络及概念层次树两个概念,然后在第2节中提出了一个基于社会网络的犯罪组织层次树模型及其实现方法和构造算法,第3节讨论了基于社会网络的犯罪组织层次树模型案例分析结果;最后,总结了基于社会网络的犯罪组织层次树模型方法。

2 社会网络及概念层次树

2.1 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可用于描述人类社会中行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相关的信息、资源等。自人类学家Barnes(1954)首次使用“社会网络”的概念分析挪威某渔村的社会结构以来,社会网络分析技术被视为是研究社会结构的最简单明朗、最具有说服力的研究手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除了纯粹方法论及其方法的讨论外,社会网络分析还探讨了小群体(clique)、同位群(block)、社会圈(social circle)以及组织内部的网络、市场网络等特殊的网络形式。这些讨论逐渐构成了社会网络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5]。

由于社会网络分析是以网络中的关系或通过关系流动的信息、资源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这种取向中的主要分析内容大多集中在网络“关系”上也就不足为怪了。几项重要内容如下:

规模(Range):处于特定社会网络中的行动者都与其他行动者有着或多或少、或强或弱的关系,测量的规模是行动者与其他行动者之间关系的数量。如果研究焦点集中在某一

特定行动者(节点)上,则关系数量就变成了对其网络中心性(centrality)的考察。所谓“中心性”是指特定行动者身上凝聚关系的数量。一般说来,特定行动者凝聚的关系数量越多,他(她)在网络中就越重要。不过,关系的数量多少并不是行动者重要性的惟一指标,有时候行动者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比中心性更为重要 [6]。

强度(strength):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的力量》一文是关系强度成为网络分析指标的经典。文中测量关系强度包括关系的时间量(包括频度和持续时间)、情感紧密性、熟识程度(相互信任)以及互惠服务。如果花在关系上的时间越多、情感越紧密、相互间的信任和服务越多,这种关系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密度(density):网络中一组行动者之间关系的实际数量和其最大可能数量之间的比率(ratio)称为“密度”。当实际关系数量越接近于网络中所有可能关系的总量,网络整体密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6]。

2.2 概念层次树

所谓概念层次h就是部分有序集(h,),其中h是有限概念集合,是h上的部分有序关系。概念层次能够以层次的形式和偏序的关系组织数据和概念。如我们取一般-特殊的关系为,可以表示城市、省份的关系,如杭州浙江省中国。通常我们以层次树来表示一个概念层次,即概念层次树(Concept Hierarchy Tree),树的节点表示概念,树枝表示偏序[7]。

概念层次树可由领域内的专家提供,但在实际评估中,因为数据规模很大,协调专家之间的意见非常困难,人工定义大型的概念层次树亦不合理、不现实,且提供的概念层次树可能是最一般的概念层次树,常包含全部可能的属性值以及它们对应的全部可能的父概念。这种概念树对于特定的数据库显得偏大,并且影响到概念提升的速度,因而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通常,无论是领域专家定义还是自动生成概念层次树,概念层次树的构造有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方式[8]。

3 基于社会网络的犯罪组织层次树模型

对已知案件以及犯罪嫌疑人建立概念模型,结合社会网络相关知识进行犯罪组织网络化建模,定义出犯罪组织密度、犯罪嫌疑人的危害程度、犯罪组织中心度等指标,根据上诉指标来建立犯罪组织层次树模型。

3.1 案件概念模型

案件概念模型(C M)一般由案件基本信息、一组案件相关犯罪嫌疑人以及案件危害程度C a组成;其中C a表示该案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由案件类型参数S和类型危害参数f s 相乘得出:C a=s×f s,案件类型参数S说明案件在刑法中的判刑级别,类型危害参数f s说明案件内在的危害程度,分别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图1 案件概念模型图

图2 案件概念模型实现图

3.2 犯罪嫌疑人概念模型

犯罪嫌疑人概念模型(P M)一般由犯罪嫌疑人基本信息、一组关联犯罪嫌疑人以及该犯罪嫌疑人的危害程度C r组成,而关联犯罪嫌疑人则由一组关联案件以及犯罪嫌疑人与关联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关联度R a组成;其中C r是该犯罪嫌疑人所参与的案件危害程度之和:

;R a是他们共同参与犯罪案件的犯罪危害度之和:。

图3 犯罪嫌疑人概念模型图

3.3 犯罪组织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密度是指实际存在的线与可能数量的线的比例,社会网络密度用来表示行动者的关系是否紧密,用来测量社会网络中行动者之间的联结程度,它的取值范围为0~1;社会网络中心度是测量行动者在整个网络中影响力的指标,指的是与该节点有直接关系的节点数目与整个网络中节点数目的比例,它的取值范围为0~1[9]。

在建立犯罪组织网络结构模型时借鉴上述两个概念,来定义犯罪组织密度和犯罪组织中心度的概念。

犯罪组织密度D r:与社会网络密度定义基本一致,用来测量犯罪组织中犯罪嫌疑人

之间的联结程度,,其中e表示实际存在的边数,n表示犯罪组织全部节点数。

犯罪组织中心度C p:是在社会网络中心度P的基础上,结合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危害

程度C r,用来测量犯罪嫌疑人在整个犯罪组织中的影响力;社会网络中心度,其中

m表示与该节点有直接关系的节点数,n表示犯罪组织全部节点数;而犯罪组织中心度就可以表示为一个关于社会网络中心度和犯罪危害程度的函数,就有

其中n表示犯罪组织全部节点数,f p和 f c分别为两个程度参数,并且f p+f c=1,f p一般可取0.2~0.4之间,f c一般可取0.6~0.8之间,相对来说犯罪危害程度更能说明犯罪组织中心度。

图4 犯罪嫌疑人概念模型实现图

定义犯罪组织网络结构,其中V表示犯罪嫌疑人节点,C p即犯罪组织中心度,用来衡量该犯罪嫌疑人在犯罪组织中的影响力,E g表示网络结构的边,其权值为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关联度R a。

3.4 犯罪组织层次树

定义犯罪组织层次树结构,其中U表示犯罪嫌疑人节点;

f 表示节点在树中的层次,最小为1;E t表示层次树的边。

从犯罪组织网络结构图挖掘出犯罪组织层次树的算法步骤:

(1)建一个为空的树T c;

(2)初始U为空,如果G c中G p最大的节点只有一个r,那么就把该节点作为T c的

根节点u,并且u=r,置f u为1,把u加到U中;

否则,先建立头结点h,并且u=r,置f u为1,把这些C p最大的节点都加入到U中;

(3)采用广度优先搜索方法,从u的任一边出发遍历节点,并设当前节点为v。如果e g>e t,{ 如果(e g>e t),用当前的e g来替换原来的e t,并删除原来的e t;

如果 e g=e t,且如果((f u+1)

(4)删除e g,重复执行步骤(3)直至所有与u相关联的节点都已加入到T c中,

标记U中的u为已访问,删除 V中的 u;

(5)从U中选择没有访问的节点赋给u,执行步骤(3);

(6)如果V=Φ则结束,否则执行步骤(1)。

图5 层次树算法流程示意图

4 基于社会网络的犯罪组织层次树模型案例分析

从某市公安系统数据库中选取20名犯罪嫌疑人,编号从1~20,相关参数设定如下所示:

案件类型参数S分为轻微(五年以下)、一般(六年~九年)、重(十年~二十年)、严重(无期徒刑)和特别严重(死缓、死刑),对应类型危害参数f s分别为0.2、0.3、0.5、0.7和1;

犯罪组织中心度C p如表1所示。

表1

f p和f c分别取0.3和0.7,C p和R a均保留两位小数点;

由上述算法构造出来的犯罪组织层次树如图7所示。

图6 某犯罪组织网络结构实例图(图中省略某些参数)

图7 某犯罪组织层次树

分析图6和图7,可以看出:① a树是比较清晰的犯罪组织,有着比较严格的层次,并且从网络图中可以看出,其犯罪组织密度为0.217,说明该组织活动比较频繁,相对于其他对于社会危害的程度也比较严重;1处于整个犯罪组织的领导地位,是属于核心人员,应当成为公安机关的首要审查对象;2、5、3、7、6、4等成员属于该犯罪组织重要成员,并且2、3、4在该犯罪组织中相对于同级成员显得更为活跃,因此也可以作为公安机关重点的审查对象;而其他人员属于该犯罪组织一般成员。② b树则是比较平等的犯罪组织,并没有等级之分;③ c树则是个犯,并没有与其他人有着犯罪联系。

5 结论

社会网络方法是研究犯罪组织关系的有效手段,在对已知案件和犯罪嫌疑人分析的基础上建模,用社会网络方法对犯罪组织进行建模,并根据犯罪组织密度来判断该组织活动的频繁性,以及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危害程度、犯罪组织中心度等指标来建立犯罪组织层次树,推断犯罪组织的重要人员以及组织成员间的层次关系。案例研究分析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但由于影响犯罪组织的因素众多,有待继续研究分析,因此,出现分析结构与实际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下一步工作将结合影响犯罪组织的因素,对算法进一步改进,减少分析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误差。

参考文献

[1] 杨莉莉,杨永川. 基于社会网络的犯罪组织关系挖掘[J].计算机工程.2009.35(15):91-93

[2] Estevez P A,Vera P,Saito K.Selecting the Most Influential Nodes in Social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Orlando,Florida,USA,2007:12-17

[3] Santos E E,Pan Long,Arendt D,et al.,An Effective Anytime Anywhere Parallel Approach for Centrality Measurements i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C]//Proceedings of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Man,and Cybertics.[S.1.]:IEEE Press2006:8-11

[4] Kiss C,Scholz A,Bichler M.,Evaluating Centrality Measures in Large Call Graphs[C],Proceedings of the 8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mmerce Technology and the 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terprise Computing,

E-Commerce and E-Services. Washington D.C.,USA: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2006

[5] 刘军.社会网络模型研究论析[J].社会学研究.2004(1):1-12

[6] 张存刚,李明,陆德梅.社会网络分析—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J].甘肃社会科学.2004(2):109-111

[7] 陈文伟.智能决策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8] 张晓敏,王茜.基于概念层次树的个性化推荐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7.33(24):57-62

[9] 邓昌智,敖翔,周明骏等. 以活动为中心的个人信息管理[J].软件学报.2008.19(6):1428-1438

收稿日期:2011-10-31 修改日期:12月5日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BPI 的复杂企业计算方法与预测分析技术(60874120)

作者简介:刘畅(1990-),女,河北廊坊人,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软件过程;许益成(1979-),男,浙江临海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企业过程建模、过程优化。

如何加强社会组织的统战工作

如何加强社会组织的统战工作 [来源:常德统战网] 发布日期:2012-07-10 致公党、长沙银行常德副行长杨雅琴 “广泛团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巩固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需要,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发[2006]15号文件)强调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意义的重要精神。各种社会组织不仅拥有庞大的组织、人力和物力资源,其中还蕴藏着丰富的社会资本和社会凝聚、社会团结的巨大能量。因此,必须树立大统战观念,开辟新渠道,创建新载体。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都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充分利用社会组织有效开展统战工作,课题小组对常德市社会组织的有关情况开展调研。 一、社会组织的定义 “社会组织”这个概念很宽泛,一般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企业单位和中介组织。社会组织是对传统的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和民间组织等称谓的改造,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刻认识这类组织的基本属性、主要特征而形成的科学概括。其主要特征是组织性、非营利性、公益性、志愿性、民间性、自治性等特征。 二、常德市社会组织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常德市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 截至2011年末,全市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已超过1600家。2011年全年共完成社会团体筹备登记21家,成立登记15家,变更登记29家,注销登记11家,会费备案90家,指导22家社会团体完成换届改选;成立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22家,变更登记23家,注销登记5家。截至目前,市本级登记的社会组织达400多家。 (二)常德市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滞后。近年来,社会组织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然而在传统体制下,一些事业单位一直在行使应属社会组织的职能,部分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职能不清、关系模糊、人员交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社会组织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组织的内部制度建设、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处于发展阶段,自身建设滞后。 第二、我市新阶层人士参加社会组织活动不平衡。据不完全统计调查,我市社会组织内部对新的阶层人士的党的理论政策宣传匮乏,缺少参与政治与社会事务的引导。新的阶层人士政治参与途径有待拓宽。与日益发展的新的社会阶层的

浅谈如何引导利用社会力量参与网络化管理

浅谈如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网络化管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要鼓励民间力量参与社会管理,拓宽民间力量的参与渠道和空间,促进民间和官方的良性沟通,更好地发挥民间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学习深刻体会到,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网格化管理工作,把网格化管理纵深推进。 城乡社区作为居民基层自治组织,同时肩负着基层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转型、企业转制和政府转变职能,社区在整个社会管理和建设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日益成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最有效的平台。因此,应当进一步优化社区功能,发挥其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构建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体系,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打造综合服务平台,积极组织社区成员开展志愿互助服务,大力发展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满足社区公众多样化生活需求。丰富以增强凝聚力为目的的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完善社区文体设施与场所,充分利用社区服务平台,支持社区居民创办文化体育类社会组织,广泛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社会管理既关系公众,也需要公众参与。唤起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自觉,创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培育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习惯,是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容忽视的问题。培育公众良好的参与社会管理习惯,通过举办各种公

益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教育培训,提高公众参与能力,引导广大公众关心和参与自己所在区域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活动,改变公众对社会管理的冷漠心态。积极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造条件,实施公众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公众参与的经费保障,建立公众参与财政投入逐年增长机制,加大公众参与项目人、财、物等要素的保障力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政府要依法进行社会管理,公民也同样要依法实行社会自治。创新社会管理各种具体举措都应当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因此,政府在向社会放权的同时,应特别注意加强监管,构建法治保障,促进民间力量参与社会管理的健康发展。需要在民间组织管理、社区管理、行业管理等领域完善国家基本立法,明确民间力量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地位,确立参与社会管理的程序。还要完善民间力量参与社会管理的配套法律,对社区矫正、弱势群体保护、社会救助等相关社会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增加民间力量参与社会管理的相关规定,明确民间力量参与相关领域社会管理的方式与模式。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中信息流动的模型研究_曹振飞

第31卷第6期2010年11月 技术与创新管理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Vol.31No.6 Nov.2010 【管理科学】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中信息流动的模型研究 曹振飞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在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中,信息在个体、种群和群落间流动,并经过扩散、验证、再挖掘等反复的过程最终才形成网络社会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资源。为了研究信息在网络社会中流动,可以在布瓦索的信息流动三维框架的基础之上,经合并与修改提出由时间、扩散和信息资源三个维度构成的网络社会信息流动的螺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信息在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并成为资源的过程,从而为研究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状态变化、创新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三维框架;螺旋模型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12(2010)06-0684-05 On the Model of Information Flow in the Eco-system of the Cyber Society CAO Zhen-f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Jiaotong Univers,Beijing100044,China)Abstract:In the eco-system of the cyber society,the information flows among the individuals,populations and communi-ties,and then forms the knowledge that is the core and essence of the cyber society by the repeated process of proliferation,verification,and excavation,etc.Based on Boisot's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of information flowing,the author propo-ses a new spiral model that is composed of a time dimension,a spread dimension and an information resources dimension.This paper reports the process of the information flowing and generating knowledge in the eco-system of the cyber society,which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in researching the process of the change of information state and innovation in the cyber soci-ety. Key words:eco-system of Cyber society;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spiral model 自计算机网络技术出现以来,互联网已经发展到很高的规模,并使计算机从孤独、封闭中解放出来,形成民主开放、自由共享的网络空间,而由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变革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电子政务系统,还是电子商务系统,或者是网络社区等等,这一切的集合就构成了网络社会。在网络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知识,作为网络价值的体现,其就成为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内容。但知识是信息在流动过程经过修改和完善而最终形成的,那么信息的流动就成为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知识的基础。所以,研究分析信息的流动对整个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网络社会生态系统 1.1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定义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生态系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任何生物群体与其所处的环境组成的统一体都是生态系 *收稿日期:2010-04-19 作者简介:曹振飞(1985-),男,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信息管理、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研究学习.

关于社会网络的指数随机图模型的介绍

介绍了指数随机图(P *)社交网络模型 (加里·罗宾斯,皮普派特森,尤瓦尔·卡利什,院长Lusher) 心理学系,行为科学,墨尔本大学商学院。 3010,澳大利亚 摘要: 本文提供的介绍总结,制定和应用指数随机的图模型的社交网络。网络的 各个节点之间的可能的关系被认为是随机的变量和假设,这些随机的领带变量 之间的依赖关系确定,一般形式的指数随机图模型的网络。不同的相关性假设 的例子及其相关的模型,给出了包括伯努利,对子无关,马尔可夫随机图模型。在社会选择机型演员的加入属性也被审查。更新,更复杂依赖的假设进行了简 要介绍。估计程序进行了讨论,其中包括新的方法蒙特卡罗最大似然估计。我 们预示着在其它组织了讨论论文在这款特别版:弗兰克和施特劳斯的马氏随机 图模型[弗兰克,澳,施特劳斯,D.,1986年马氏图。杂志美国统计协会81,832-842]不适合于许多观察到的网络,而Snijders等人的新的模型参数。[Snijders,TAB,派特森,P.,罗宾斯,GL,Handock,M.新规范指数随机图模型。社会学方法论,在记者]提供实质性的改善。 关键词:指数随机图模型;统计模型的社交网络; P *模型 在最近几年,出现了在指数随机图模型对于越来越大的兴趣社交网络,通常称为P *类车型(弗兰克和施特劳斯,1986;派特森和沃瑟曼,1999;罗宾斯等人,1999;沃瑟曼和帕蒂森,1996年)。这些概率模型对一组给定的演员网络 允许泛化超越了早期的P1模型类(荷兰和Leinhardt,1981年)的限制二元独立性假设。因此,它们允许模型从社会行为的结构基础的一个更为现实的构建。这些模型车的研究多层次,multitheoretical假说的有效性一直在强调(例如,承包商等,2006)。 已经有一些自Anderson等重大理论和技术的发展。(1999)介绍了他们对 P *型号知名底漆。我们总结了本文上述的进步。特别是,我们认为重要的是在概念上从依赖假设的衍生地,这些模型,模型的基本依据,然后作出了明确, 并与有关(不可观察)社会进程底层网络的形成假说更容易联系。正是通过新 的模式,可以开发一个有原则的方式,包括结合了演员的属性模型这样的做法。在模型规范和估计最近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这样做就设置结构和部分新 技术的步骤依赖的假设,不仅扩大了级车型,但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特别是,我们现在有一个更好的了解马尔可夫随机图,和有前途的新规格的性能已经提 出来克服他们的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介绍了模型,并总结当前方法的发展与扩展概念的阐述(更多技术总 结最近被沃瑟曼和罗宾斯,2005年定;知更鸟和派特森,2005; Snijders等人,出版。)我们首先简要介绍理分析社交网络的统计模型(第1节)。然后,我 们提供指数随机图模型的基本逻辑进行了概述,并概述我们框架模型构建(第 2节)。在第3节中,我们讨论的重要概念一个依赖假设的建模方法的心脏。 在第4节中,我们提出了一系列不同的相关性假设和模型。对于模型估计(第 5章),我们简单总结伪似然估计(PLE)的方法,并检讨最近的事态发展蒙特 卡罗马尔可夫链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在第6节中,我们提出拟合模型,网络数

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一:企业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与实施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现状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结合战略、人才、管理、技术等基础上形成的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获得人才优势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为了获取人才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往往会选择大规模的外部招聘,以满足人才的需求,而忽略了内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选拔。导致了人力资源部门面临这样的难题:一方面,外部招聘的员工由于缺乏对企业文化和业务状况的了解,难以在短期内发挥其所在岗位的最大组织效能,并且外部招聘新入职的员工忠诚度较低,可能会进一步导致企业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在企业的内部员工看来,他们的能力积累和提升被上级和企业管理者所忽视,极有可能挫伤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难以看到自己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上升空间,从而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这样的企业对于人才恐怕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在于人才使用和培养机制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企业软环境。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关系”的社会氛围影响下,有部分员工认为,企业人员的引入和晋升大部分依靠与领导的关系,形成了员工之间缺少信任,甚至因利益相争而导致内部人际关系紧张;此外,“大锅饭”的传统思维,也导致不少员工缺乏动力、不思进取。 第二,缺乏长远人才培养规划。通常企业中主要靠员工的“师带徒”模式或自己边摸索边学习培养工作技能,缺少高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的知识的更新与补充。 第三,如今科技信息发达,职场生力军多为80后、90后大学毕业生,这一职场人群心眼活、想法多、胆识大。企业在管理人才的过程中,80后、90后常由于新入职场不受看中而跳槽。一旦,企业人才流失,后备人才培养不足,则会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甚至出现人才危机。 所以,关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选拔,建立企业内部后备人才梯队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如何留住后备人才 后备人才问题是当今企业面对市场竞争与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用好新生员工与如何把新生员工培养成优秀的后备人才,是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企业要想能够百年长青,需要不断地增加新鲜血液,并拥有培养优秀接班人才的良好机制。 1。招聘遵循“最适合”原则 在开展招聘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引入既要考虑企业现状及发展需要,又要考虑人才自身的需求,综合各项主客观因素,选择人才,讲究适用、匹配原则。最好的人才不一定最适合企业现阶段岗位的需求,只有适合本企业、本岗位的人才,企业才应该聘用。

突发事件的连锁反应网络模型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突发事件的连锁反应网络模型研究 作者:王建伟, 荣莉莉, WANG Jian-wei, RONG Li-li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4 刊名: 计算机应用研究 英文刊名: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OMPUTERS 年,卷(期):2008,25(11) 被引用次数:5次 参考文献(24条) 1.李英奎;倪晋仁;李秀霞泥沙灾害与泥沙灾害链的分类分级[期刊论文]-自然灾害学报 2005(01) 2.JACOB M;HELLSTROM T Policy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public trust and the BSE-CJD crisis[外文期刊] 2000(1-3) 3.刘哲民灾害演化探析[期刊论文]-水土保持研究 2003(02) 4.崔京浩灾害的严重性及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期刊论文]-工程力学 2006(zk) 5.肖盛燮;冯玉涛;王肇慧灾变链式阶段的演化形态特征[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z1) 6.范海军;肖盛燮;郝艳广自然灾害链式效应结构关系及其复杂性规律研究[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zk) 7.NEWMAN M E J Assortative mixing in networks[外文期刊] 2002(20) 8.GAERTLER M;PATRIGNANI M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autonomous system graph 2004 9.FREEMAN L A set of measures of centrality based upon betweenness 1977(01) 10.NEWMAN M E J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networks[外文期刊] 2001(2) 11.ALBERT R;JEONG H;BARABASI A L Diameter of the World-Wide Web[外文期刊] 1999(6749) 12.WATTS D J;STROGATZ S H Collective dynamics of small-world networks[外文期刊] 1998(6684) 13.NEWMAN M E J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plex networks[外文期刊] 2003(02) 14.NEWMAN M E J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networks II:shortest paths,weighted networks,and centrality 2001(01) 15.吴国斌;王超重大突发事件扩散的微观机理研究[期刊论文]-软科学 2005(06) 16.祝江斌;王超;冯斌城市重大突发事件的扩散机理刍议[期刊论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17.孟凯中;王斌"吉化爆炸"事件对编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启示[期刊论文]-能源研究与信息 2006(04) 18.DOMBROWSKY W R Again and again:is a disaster what we call Disaster? Some conceptual notes on conceptualizing the object of disaster sociology 2003(13) 19.史培军四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期刊论文]-自然灾害学报 2005(06) 20.冯凯;徐志胜;王丽可视化灾害数字仿真重构理论及实证研究--灾害本质解析及仿真理论可行性分析[期刊论文] -灾害学 2006(01) 21.NEWMAN M E J Analysis of weighted networks 2004(05) 22.WAGNER A The yeast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evolves rapidly and contains few redundant duplicate genes[外文期刊] 2001(07) 23.ALMAAS E;KULKARNI R V;STROUD D Characterizing the structure of small-world networks 2002(09) 24.FELL D A;WAGNER A The small world of metabolism[外文期刊] 2000(11)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社区法律服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既有社会工作理念又具备社会法律实务技能,不仅能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也能在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与公益团体提供相关服务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工作、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接受社会统计、社会调查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与社会工作及法律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爱岗敬业。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掌握社会工作方法、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统计的分析方法; 2.了解法律基本知识,掌握婚姻家庭法、劳动社会保障法等专业法律知识; 3.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国际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规定; 5.具有在社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开展社会工作和分析解决纠纷的法律能力,能熟练运用社会工作和法律实务的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考取调解员资格,处理微观社会矛盾的能力; 7.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鼓励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 8.具有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财经应用文写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0.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三年;修业年限:三年。 四、毕业 本专业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准予毕业,核发毕业证书。 五、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本专业主要课程设置: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数据库语言管理学原理经济学社会工作西方社会学社会学概论社会统计学社会工作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司法职业道德宪法民法刑法

某连锁商场网络规划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某商场连锁专用网设计方案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年12月18日

目录 1 课程设计目的 2 课程设计要求和说明 3 课程设计的内容 4 拓扑结构图 5 详细步骤 1:设备选型 2:VLAN及IP地址规划 3:服务器等设备的IP地址分配 6 路由器或交换机配置的代码 7 最终的结果截图 8 课程设计总结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路由器和交换机技术的知识解决并能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相关理论、高级配置和组建跨区域网络的设计实现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和说明: 1.自己独立完成,最终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和实验成果。 2.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封面、题目、时间地点、要求、内容、详细步骤和过程、总结。 3.指定时间必须在实验机房上机。 4.最终成绩包括平时考勤成绩(20%)、检查成绩(40%)、报告成绩(40%)。 5.实验设计内容必须以老师指定的题目为准,老师指定的题目为最终检查的依据。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1.从考虑费用代价出发,进行设备选型和综合布线,并进行IP 地址规划; 2.此专用网设计方案要求是跨局域网之间的连接,所以需要选择接入技术,实现广域技术的连接; 3.设计出详细的拓扑图,将各个局域网之间相连,设计专用网时按照分层模型进行规划,指定核心区,接入区等;

4.实现广域网上的技术ppp、帧中继和HDLC技术等; 5.实现LAN和WAN上的路由器配置,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并对路由器的安全进行配置; 6.实现LAN和WAN上的交换机配置,包括二层和三层交换机的安全配置; 7.对中间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并实现远程登陆管理; 8.实现DHCP服务,本地网络的动态IP和远程动态IP分配服务; 9.对网络上的数据流进行控制,配置ACL。 四:拓扑结构图:

社会网络影响力最大化算法及其传播模型研究

社会网络影响力最大化算法及其传播模型研究近年来,随着软件与硬件的飞速发展以及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基于熟人关系的网络如微信、基于同学关系的网络如人人网和基于关注关系的网络如微博等各类在线社交平台深受人们的喜爱并占据着人们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这些平台可以产生海量的数据,给社会网络分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因此吸引了大批科研工作者对社会网络空间结构、传播规律等课题的研究和分析。其中,如何选择社会网络里影响力最大化的TOP-K节点及如何挑选社会网络传播模型这两个方向,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门选择。 本文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社会网络影响力最大化算法里现有的算法进行了改进;其次,详细分析了独立级联模型和线性阈值模型,并引入人们在第一次接收信息和以后再次接收信息时会有不同反应这一现象以及遗忘规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社会网络传播模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三度影响力原则的线性衰减度中心性算法。 根据三度影响力原则,影响力主要在三度分隔以内有效,超过三度分隔,影响力几乎趋近于0。因此线性衰减度中心性以节点在三度分隔以内的潜在影响力来衡量节点的实际影响力,且这种潜在影响力从源节点向外传播到距离为2时影响力衰减到原来的α倍,传播到距离为3时再次衰减β倍,其中0<α,β<1。 计算出线性衰减度中心性之后,本文从3种不同的角度分别在4个公共数据集上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2)混合式传播模型。 真实的人际关系网络里存在着如下的事实:人们在第一次接触某些信息时,是否接受常常取决于信息本身;而在第一次拒绝之后,以后的每一次是否接受取决于以往所拒绝的人和现在推荐的人对其影响力的累积是否大于其自身的阈值,

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若干思考

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若干思考 张高陵 (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北京100006) [摘要]加强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是创新社会组织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应注重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的各层次建设内容。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分成网络基础平台建设、数据支撑平台建设、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和应用服务系统建设等四个层次。应辩证把握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中的“四个结合”,即:上下结合,顶层设计和挖掘各类社会组织积极性相统一;快稳结合,稳步推进与跨越式发展相统一;兼专结合,立足自我培养与吸引人才相统一;建用结合,成果创新与转化为社会组织实用相统一。 [关键词] 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张高陵,男,历史学硕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政党政治、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2.2;G203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60年代末,人类社会开始步入以电子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不过几十年的光景,信息网络已深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一切组织与活动都跟信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信息正以无形的巨大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式和速度。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1],并使之造福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是以对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处理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作支撑的,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广泛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以达到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信息化表现为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就其发展趋势而言,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资源建设和使用社会化。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党的十七大把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战略发展纲领“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推进信息化的思想贯穿全篇,成为报告的一个重要亮点,与之直接相关的表述共有十处之多。无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文化大繁荣,还是民生建设、军队和国防建设、党的建

虚拟社会仿真中的人际关系网络模型研究

万方数据

“这个世界怎么这么小啊”。其实,这就是著名的“六度分离”所描述的现象:“你和这个星球上的任何一个人之间最多只有六度的分离”。“六度分离”所揭示的现象,就是典型的“小世界”现象。小世界网络的一个典型特性,是网络中的平均距离较小,即节点到另外一个节点的平均距离较小。对应到现实世界的真实个体,两个个体之间哪怕是相隔万里,总是能通过各自的人际网络中的若干个体间接认识。从这个角度看,人际关系网络,固然复杂,却存在奇怪的“小世界”现象。 图1社会关系网络示意图[7】 2.2人际关系网络的无标度特性 在人际关系网络中,每个个体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其朋友或者家庭成员等数量都是不同的,特别是朋友数量,性格外向、好交朋友的个体其朋友数量势必比那些内向的个体朋友数量多。换句话说,如果把个体当作网络中的节点,个体与个体间的联系当作边的话,那么每个节点的度都是不一样的。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指出,对于那些善于交际的个体,其认识的人会随着时间的增多而不断增多,其“圈子”就越来越大,同时,大部分普通人其人际网络中的个体是比较有限的。这种现象,其实一定程度上对应了复杂网络中的“无标度”特性,即节点的度更符合幂律分布而非泊松分布。2.3虚拟社会中人际关系网络的地域特性 虚拟社会,并不是对包罗万象的自然、人类社会进行“复制”,而是针对特定问题,就特定地区的社会进行仿真研究。因此,在该“社会”下的人际关系,具有具体的、很强的“地域”特性。每个地区因其文化传承、地理气候、教育程度等等各种文明的不同,其人际关系也呈现很强的地域特性。本文所研究的某地区的人际关系,除了人际关系的一般特性外,其个体性格普遍呈现外向,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各种交流,从相关统计数据看,个体结交广泛;个体的主体意识比较强,对外来文化等各种影响比较排斥;个体十分关注本地区的整体建设,特别是事关民生的事情,参与意识很强。 3人际关系网络模型关键算法 试图构建包含所有复杂关系的人际关系网络,其难度是 可想而知的,不仅要仿真出多种多样的关系,而且每个个体所拥有的人际关系网络因其独特的个性等特征而趋于惟一,并且会随时间动态变化。那么是否能够构建某种情况下的人际关系网络呢?需要指出的是,进行虚拟社会的仿真研究,本身就是在特定的背景下,有别于军事系统之外的属于战争系统仿真中的一部分,而且虚拟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网络,更多的是体现人与人之间就战争问题进行相互交流过程,最终产生真实度较高的民意、舆论的战争环境。为此,构建虚拟社会下的人际关系网络,具体说就是在危机条件下,仿真某特定地区民众就当前发生的危机事件因交流而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是可能的。同时,人际关系网络具有典型的“小世界”和“无尺度”特性,因此,研究小世界网络模型、无尺度网络模型的构造算法,对于研究人际关系网络模型的构造算法,是有一定借鉴的。 3.1小世界网络模型构造算法‘2-7】【n】 小世界网络模型,是Watts和Strogtz于1998年提出的一个基于人类社会网络的模型,称为WS模型,其网络的生成主要是在规则图的基础上,通过节点间的随机化重连来实现。“随机化”过程是WS模型的一个典型特征,这个特征却很可能破坏了网络的连通性。为此,Newman和Watts在1999年提出了一种经过改造过的小世界网络模型。在该模型中,与WS模型类似,节点先排布在一个规则环状网上,但是NW模型不断开旧的连接,而是以概率P在节点间增加边,两个节点之间不允许有多重连接,也不允许节点的自连接,即该模型是通过用“随机化加边”取代WS小世界模型构造中的“随机化重连而得到的。 WS模型和NW模型都在规则网络中增加了“长程”边,它们的另一端节点不是自己的邻居。通过变化概率P,可以得到从规则网络(P=0)到随机网络(P=1)的一个变化过程。这两个模型从根本上说是一样的,都反映了复杂网络的一个性质:大部分节点只与它们的邻近节点相连,同时也有某些节点可与非邻近节点直接相连。从人际关系中,圈子的存在,其实也说明了这个特性,民众更善于在自己周围环境中结交朋友,而形成地理空间上较小的人际圈子,当然,这并不排除与地理空间较远甚至很远的个体认识的可能性。3.2无尺度网络模型构造算法"。91 Barabasi和Albert认为复杂网络具有两个重要的性质:增长性,即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其自身在不断演化;优先连接性,即新的节点更倾向于与那些具有更多连接度的节点相连。这两个性质决定了复杂网络中节点的度分布更接近幂律分布。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著名的BA模型,节点间是否相连,是通过节点的度来决定的,即网络节点的度越大,新节点与其连接的概率就越大,两者成正比关系。由此生成的网络不仅具有幂律的度分布,而且同时具有较大的集聚系数和较小的平均距离。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人际交往构成的人际关系网络,既有小世界网络中节点间的平均距离较小,又有其节点的度 一15—万方数据

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

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中发〔 2011 〕 n 号)精神,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紧密结合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按照“方向要积极、步骤要稳妥”的要求,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重点培育、优先发展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社会服务类、群众生活类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推动社会组织走出规范发展的路子,促进我省新的社会治理结构逐步形成,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循序渐进,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坚持去行政化、去垄断化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民间化、自治化;坚持宽进严管,引入优胜劣汰竞争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发展,在发展中加强规范。 (三)总体目标。到2015 年,建立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现代社会组织体系。数量稳步增长。社会组织数量每年增长1 。%以上,到2015 年,全省社会组织总量达到5 万个以上,平均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5 个以上,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达到每万人8 个以上,初步形成发展有序、门类齐全、层次多样、覆盖广泛的发展格局。质量显著提升。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明显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组织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服务功能

更加完善。到2015 年,8 。%以上的社会组织具备现代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作用明显发挥。到2015 年,大部分社会组织能够承担政府转移、委托、授权的职能,能够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基本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等多样化的需求,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面促进社会慈善、扶贫救助、经济服务、科学技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生态环境、社会信用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服务更加健全。社会组织服务领域更加广泛,逐步实现专业服务标准化,社会服务多样化,推进社会组织品牌项目建设,社会服务层次全面提升。监管逐步规范。在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同时,严格依法监管,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到2015 年,基本形成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党建保障有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组织健全、机制创新、服务领先的社会组织党建模式。 二、改革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 (一)管理体制改革。除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前置审批的以外,2012 年7 月1 日起,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均改为业务指导单位,实现自愿发起、自选会长、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会务和无行政级别、无行政事业编制、无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无现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兼职,推进社会组织民间化、自治化、市场化改革进程。放宽社会组织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申请成立社会组织,由民政部门直接审查登记。指导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及时成立党组织和群团组织。 (二)分类登记办法改革。 1 .行业协会商会改革。放宽行业协会商会准入条件,允许一业多会,允许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小类标准设立行业协会,允许按产业链各个环节、经营

信息传播观点演化模型

信息传播观点演化模型 摘要:以微博为主的社交网络新应用的兴起与蓬勃发展,逐渐改变着人们传统 的生活习惯和社交模式。在微博中,“自媒体”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便捷的接入方 式参与在线社交,进而获取信息、交互观点、参与传播。相比于传统社会网络, 新兴的微博在线社交网络更加灵活和便捷,再加上参与主体智能化、社交网络复 杂化、影响因素多元化等影响,这使得网络舆论产生、发酵、扩散的时间大大缩短,进而增加了舆论信息传播、个体观点演化的复杂性和随机性。 关键词:网络舆论;信息传播;观点交互;微博;用户影响力分析 引言 当今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微博等社交网络成为人们进行信息分享、交流意见的主要网络平台之一。与传统社交网络相比较,微博网络具有大范围、大数据、突发性强和去中心性等特点,由此产生的网络舆论的传播演化比传统舆论更复杂,传统的研 究方法和手段已无法准确的描述网络舆论的产生、传播、演化。因此,研究微博网络中信息 传播机制、演化趋势和统计特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1模型和方法介绍 1.1基本研究方法 1、元胞自动机 元胞自动机(又称为细胞自动机、格状自动机、单元自动机,它是一种离散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认为,分布在规则网络中的每一个元胞都处于有限的离散状态。每一个元胞在时 刻的状态由时刻的有界邻域状态所决定,且每次演进过程中,每个元胞都遵循同样的交互规则。在这样的模型框架下,大量微观元胞个体通过简单的交互进而在宏观层面呈现出动态演 化过程。 2、平均场理论 本属性。容易理解,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各粒子之间都存在相互的作用。而平均场理论 将这些相互作用视为一个场,并且该场的场强处处相等。基于这种假设,所有系统中的任何 粒子都受到该场强的影响。平均场理论(是统计力学、凝聚态体系等复杂系统中常用的数学 近似方法。按照平均场理论的基本思想,周围环境对物体的作用被平均化以平均效果替代单 个作用效果相加),从而避免微观角度单体加和时某些统计值存在涨落的现象发生平均场理 论通过简化系统,进而保留系统的主要信息和基本属性。容易理解,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各 粒子之间都存在相互的作用。而平均场理论将这些相互作用视为一个场,并且该场的场强处 处相等。基于这种假设,所有系统中的任何粒子都受到该场强的影响。 1.2复杂网络模型 拓扑结构复杂。网络中节点数量巨大,且节点间连接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如无标度网络 中节点的异质性非常明显存在着远超出网络平均度水平的节点;动态演化特性。在某些动态 演化的复杂网络中如万维网、社交网络中的好友关系网络等,节点之间的可能随时建立连接 关系,也可能已有关系随时断开,从而导致网络结构不断发生变化;节点关联关系多样化。 节点之间的连接可以根据实际物理环境赋予其相应权重,同时该连接可以无向也可以有向;

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

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 一、人力资源定位 结合本社会组织中长期战略目标,本社会组织人力资源定位为:培养与引进人才双管齐下,为本社会组织发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人才的培训与开发,为本单位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推进绩效考核工作,建全高效的激励机制;建立与本单位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薪酬福利制度与政策;为提升本单位的综合竞争力服务。 二、人才需求与配置 1、本社会组织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人力资源配备现状。 详情说明 2、现状分析与评估。 详情说明 本社会组织人力资源部在做人才招聘的同时,坚持做到向外采取有效招聘策略及时为本单位招聘合适的人才,对内做好人才的培训与开发,为本社会组织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 三、人才发展的基本原则 1、人才优先。不断强化人才在本社会组织发展中的作用,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才优先发展思想体现到发展规划和各项工作部署中,努力做到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以人才优先发展促进本单位又好又快发展。 2、使用为本。将使用为本贯穿到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

节,为使用而培养、为使用而引进,在使用中培养、在使用中激励。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机制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新智慧,着力提升人才使用效能,引导人才更好地为本单位发展服务。 3、统筹协调。着力抓好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促进规模扩大、素质提高和结构改善相协调,推进实力增强与效能提升相统一。全面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协调人才队伍的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四、人才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1、本单位业务管理人才队伍目标。打造一支业务管理水平高、业务驾驭能力强,能够提升本单位竞争力,适应发展需要的专业化、业务化的管理人才队伍。 2、本单位管理人才队伍目标。组建一支大局观念强,责任意识强、管理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适应快速发展的高水平管理人才队伍。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目标。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较强创新能力,适应发展要求和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4、一线职工人才队伍目标。培养一支素质过硬、执行力强、岗位技能高、吃苦耐劳、服从指挥,年轻化、专业化,能够满足发展所需要的职工人才梯队。 5、人才发展的主要任务。以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为根本,提升人

如何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如何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各章节辅导同学们: 欢迎大家学习掌握“社区社会组织”方面的知识。本课程内容,围绕什么是社区社会组织,重点发展哪些社区社会组织,怎样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等基本问题进行讲解,具体分为以下六个问题。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有:(1)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的含义及重要意义;(2)培育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和公益慈善救助类社区社会组织的操作思路;(3)建立健全社区业主组织及其理顺社区居委会与社区业主组织和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的操作思路;(4)大力发展社区群众性文体组织和面向社区的民办社工机构的操作思路;(5)完善法规政策,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操作要点;(6)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成长的操作要点等等。 一、社区社会组织的含义和重要意义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和类型 社区社会组织是社会组织的一个重要类型。因此,要理解社区社会组织的含义,就应该对社会组织的含义有一个概括性了解。 社会组织有广义、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理解社会组织包括人类社会的一切组织。从狭义上理解社会组织仅仅是指民间力量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也可通俗地称之为“民间组织”。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所界定的社会组织,其范围明显小于西方国家所谓“第三部门”或“非政府非营利组织”(NGO)范畴,一般不包括居(村)委会,不包括参加政协的各人民团体和工青妇组织,更不包括事业单位,基本上等于党建领域常说的“新社会组织”。 按照政府主管部门的划分,社会组织有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其中,社会团体主要指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基金会是指对自愿捐赠的资金进行管理的民间非营利性组织,属于社会团体法人。 如果按照主要功能划分,可以把社会组织大致划分为: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等等。这种划分具有相对性。 如果按照活动地域范围(级别)划分,有全国性社会组织、省市级社会组织、基层社会组织(如区县或街道社区层次的社会组织)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