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与系统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与系统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与系统

收稿日期:2007-11-21; 修订日期:2007-12-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76020);东莞市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07-01-22)1作者简介:杨敏林(1963-),男,内蒙古喀喇沁旗人,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东莞理工学院副教授1

专题综述

文章编号:1001-2060(2008)03-0221-08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与系统

杨敏林1,杨晓西2,林汝谋3,袁建丽4

(1.华南理工大学强化传热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2.东莞理工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3.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41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45)

摘 要:我国对大规模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外则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各类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其系统,总结了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比较了各类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优缺点。塔式和槽式技术最适用于大规模太阳能热系统。碟式太阳能热发电装置功率较小,适用于分布式能源系统。其它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仍处在试验研究阶段。今后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系统集成技术和槽式真空吸热管技术。关

词:太阳能;太阳能热力发

电;太阳能集热器

中图分类号:T M615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太阳能热发电是指将太阳光

聚集并将其转化为工作流体的高温热能,然后通过常规的热机或其它发电技术将其转换成电能的技术。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实际运行经验积累,目前太阳能热发电的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电站关键设备的成本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美国S olar T w o 电站的发电成本为0111欧元/kWh ,美国SEG S 的发电成本为01091欧元/kWh ,西班牙PS10为

0.09欧元/kWh 。近年来,由于环

境与资源的压力,给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带来了全球性的繁荣,具有低成本潜力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4]。

太阳能供应不稳定、不连续,而热发电系统需要稳定运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目前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为系统中配置蓄能系统,将收集到的太阳能存储起来,以便于为电站在夜间或者多云天气时提供热能,保证连续发电;另外一种方案为将太阳能与其它能源组成互补发电系统,当太阳能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由其它能源供应能源,这样可以保证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

按照太阳能集热方式的不同,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主要有两大类,即聚焦式和非聚焦式。其中聚焦式系统主要有槽式、碟式和塔式3种,非聚焦式系统主要有太阳能热气流发电和太阳能池热发电2种。

1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主要由定日镜系统、吸热与热能传递系统(热流体系统)、发电系统3部分

组成。定日镜系统实现对太阳的

实时跟踪,并将太阳光反射到吸热器。位于高塔上的吸热器吸收由定日镜系统反射来的高热流密度辐射能,并将其转化为工作流体的高温热能。高温工作流体通过管道传递到位于地面的蒸汽发生器,产生高压过热蒸汽,推动常规汽轮机发电。由于使用了高塔聚焦,典型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可以实现200~1000以上的聚焦比(concentration factor ),投射到塔顶吸热器的平均热流密度可达300~1000kW/m 2,工作温度可高达1000℃以上。电站规模可达200MW 以上。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主要有熔盐系统、空气系统和水/蒸汽系统。无论采用哪种工质,系统的蓄热至关重要。由于太阳能的间隙性,必须由蓄热器提供足够的热能来补充乌云遮挡及夜晚时太阳能的不足,否则发电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1.1 塔式熔盐系统

熔盐吸热、传热系统一般以

熔融硝酸盐为工作介质,系统低温侧一般为290℃,高温侧为565℃。低温熔盐通过熔盐泵从低温熔盐储罐被送至塔顶的熔盐吸热

第23卷第3期2008年5月

热能动力工程

JOURNA L OF E NGI NEERI NG FOR THERM A L E NERGY AND POWER

V ol.23,N o.3May ,2008

图2 S olar One 试验电站示意图[7]

器,吸热器在平均热流密度约430kW/m 2的聚焦辐射照射下将热量传递给流经吸热器的熔盐。熔盐吸热后温度升高至约565℃,再通过管道送至位于地面的高温熔盐罐。来自高温熔盐罐的熔盐被输送至蒸汽发生器,产生高温过热蒸汽,推动传统的汽轮机做功发电。

以熔盐为吸热、传热介质,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1)除克服流动阻力外,系统无压运行,安全性提高;(2)传热工质在整个吸热、传热循环中无相变,且熔盐热容大,吸热器可承受较高的热流密度,从而使吸热器可做得更紧凑,减少制造成本,降低热损;(3)熔盐本身是很好的蓄热材料,系统传热、蓄热可共用同一工质,使系统极大的简化[5]。

但是,熔盐介质也有其缺点。一是熔盐的高温分解和腐蚀问题,相关材料必须耐高温和耐腐蚀,使系统成本增加、可靠性降低;二是熔盐的低温凝固问题,在夜间停机时高、低温熔盐储罐都必须保温,以防止熔盐凝固,清晨开机时也必须对全部管道进行预热,这些都将增加系统的伴生电耗

图1 S olar tw o 塔式熔盐

电站示意图[2]

典型的塔式熔盐系统是美国的S olar T w o 试验电站,其系统如图1所示。S olar T w o 是在关闭了的S olar One 电站上改建而成的。

该电站于1996年2月28日投入

运行,成功完成各项试验任务后于1999年4月8日关闭。S olar T w o 的试验研究证实了熔盐技术的可行性;进一步降低了塔式热发电的技术和经济风险;促进了塔式热发电技术的商业化[3]。1.2 塔式水/蒸汽系统

水/蒸汽系统以水为传热介质。在这类系统中,过冷水经泵增压后被送到塔顶吸热器,在吸热器中蒸发并过热后被送至地面,驱动汽轮机做功发电。在这一系统中,吸热器与反射镜场聚焦光斑的技术最为关键。置于塔顶的吸热器吸收聚焦太阳辐射热后产生高压蒸汽,由于蒸汽热容低,容易发生传热恶化,因此对于吸热器的性能要求比较高,能够承受较大的能流密度和频繁的热冲击。

典型的塔式水/蒸汽太阳能热发电试验电站有美国的S olar One ,西班牙的CES A -1和PS10。S olar One 和CES A -1均建造于1982年,PS10则于2007年3月投

入商业运行。

图2为美国S olar one 试验电站示意图。S olar one 吸热器是一个外圆柱式吸热器,由24块管板组成,每块管板有70根吸热管。24块管板中,6块板起预热过冷水的作用,其余18块板产生过热蒸汽。整个吸热器实际上就是一个将水直接加热到过热蒸汽的太阳能锅炉。吸热器出口的蒸汽参数为516℃,10.1MPa ,直接用于驱动汽轮机。过热蒸汽也可以送入一个油-沙石蓄热系统进行能量的存储。S olar one 从1982年到1988年运行了6年。尽管S olar one 电站成功地证明了塔式发电技术的可行性,但是蓄热系统不能提供足够的蒸汽用于汽轮机发电,因为蓄热系统仅仅在220~305℃运行,而吸热器的出口蒸汽温度为516℃。电站的最主要的运行模式是将太阳能接收器和汽轮机耦合起来,蓄热系统设置为旁路,系统所产生的多余蒸汽进入蓄热系统实现能量存储,蓄热系统只产生辅助蒸汽,用于系

?

222? 热能动力工程2008年

图3 PS10水/蒸汽10MW 太阳能电站示意图[10]

图4 太阳能空气预热系统[1]

图5 太阳能燃料重整发电系统[1]

统的启停和离线运行时保

温[6~7]。

与S olar one 同期建设的CE 2S A -1试验电站设计容量为1.2MW ,采用腔式吸热器,吸热器出口过热蒸汽参数为525℃,10.8MPa 。系统采用一对高低温熔融盐储罐蓄热,额定蓄热量为16MWh 和给水发生热交换后能产生330℃,1.6MPa 的过热蒸汽,可以使电站在840kW 发电功率下运行3.5h [7]。

早期的塔式水/蒸汽试验电站为了获得较高的发电效率,吸热器出口蒸汽参数都较高,相应技术风险也较大。为了降低电站的技术风险,作为商业运行的PS10电站选择了比较保守的吸热器技术,其出口蒸汽温度为250℃,压力为4MPa 。其电站示意图如图3所示。PS10由西班牙S olucar 公司建造,额定发电功率10MW 。该电站采用了4个蒸汽储罐蓄热,蓄热系统可以75%额定功率驱动电站运行1h [8~10]。

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及北京市政府共同支助的863重点项目,太阳能热发电1MW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系统示范项目,也采用了水/蒸汽方

案[11],目前该项目正在紧张进行中。1.3 塔式空气系统

以空气作为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吸热与传热介质有以下优点:(1)从大气来,到大气去;取之不尽,用之不绝,不污染环境;(2)没有因相变带来的麻烦;(3)允许很高的工作温度;(4)易于运行和维护,启动快,无须附加的保温和冷启动加热系统[5]。基于以上优点,很多早期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采用了空气作为吸热与传热介质。空气

系统的应用也很灵活,高温空气

既可与水/蒸汽换热驱动汽轮机发电,也可直接驱动燃气轮机发电;既可用于燃气轮机的空气预热,也可用于燃料重整等等,如图4和图5所示。

空气系统一般采用容积式吸热器。容积式吸热器一般以蜂窝状或密织网状的多孔结构材料为吸热体,其工作原理如下:聚焦太阳能将多孔结构的吸热体加热;空气被强制通过吸热器,与多孔结构对流换热后被加热至高温。用于容积式吸热器的多孔材料主要有蜂窝陶瓷,发泡陶瓷,金属丝编织的多层密网等。良好的容积式吸热器应具有多孔性,可使太

?

322?第3期杨敏林,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与系统

图7 SEG S I 电站的系统示意图[16]

阳辐射深入多孔结构内部,产生所谓的容积效应(v olumetric ef 2fect ),即多孔结构无辐射侧的温度低于吸热介质出口温度。此外,多孔材料的耐热性能非常关键,要能承受高能流密度太阳辐射和极高的温度。

典型的金属密网吸热器是西班牙CIE MET 公司的TS A 吸热器,其吸热器功率为2.7MW ,直径3.4m ,所吸热量的90%集中在直径为2.8m 的圆内,正常工作时出口空气温度680℃,进口空气温度110℃,回流空气比可达49%。在额定工作温度下可长期运行。研究表明,由于使用了金属作为吸热体,金属密网吸热器的工作温度受到限制,最高

温度不超过800℃[12]

陶瓷材料具有更高的耐热性能,因此近年来陶瓷材料吸热体成为容积式空气吸热器研究的重点。大量测试证明,容积式吸热器可产生1000℃以上的高温空气,平均热流密度达400kW/m 2,峰值流密度达1000kW/m 2[12~13]。陶瓷材料吸热体的另一个优点是易于成型加工,实现吸热单元的模块化。模块化的吸热单元可以很容易地组合成各种所需吸热器。1996年,由德国的D LR 、西班牙的CIE MAT 等联合实施的REFOS 计划,在西班牙的PS A 太阳能试验基地测试了由3个模块组成的吸热器。每个RE 2FOS 吸热器模块的设计工作压力

为1.5MPa ,出口空气温度800℃,单个模块的吸热功率为350kW 。测试研究表明,REFOS 吸热器模块的效率可达80%[14~15]。以空气为传热介质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具有显著的优点,但大规模试验研究(3MW 以上)至今未见实施。其主要原因是空气

的热容低,系统结构大,技术风险相应增大。原计划采用空气系统的PS10就是因为担心技术风险而改用了现在的水/蒸汽系统。

2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

图6 槽式聚光集热系统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聚光反射镜从几何上看是将抛物线

平移而形成的槽式抛物面,它将太阳光聚焦在一条线上(如图6所示)。在这条焦线上安装有管状集热器,以吸收聚焦后的太阳辐射能。因此槽式聚焦方式亦常称为线聚焦。槽式抛物面一般依其焦线按正南北方向摆放,因此其定日跟踪只需一维跟踪。槽式的聚光比为10~100之间,一般在50左右,温度可达400℃左右。由于槽式的聚光比小,为维持高温时的运行效率,必须使用真空管作为吸热器件。高温真空管的制造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目前,只有德国SCH OTT 等少数几家公司生产的真空管可基本满足槽式聚光集热的要求。

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相比,槽式太

阳能热发电系统除聚光和集热装置有所不同外,两者在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等方面,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汽轮机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由于槽式系统结构简单,温度和压力都不高,技术风险较低,因此较早实现了商业化的大规模应用。最著名的商业化槽式电站位于美国南加州M ojave 沙漠地区的SEG S (S olar E lectric G enerating Systems )系列电站。2.1 商业化的SEG S 系列电站

1983年,美国的Luz 公司与

南爱迪生电力公司签署了长达30年的购电协议,之后两年,Luz 公司先后投产了13.8MW 的SEG S I 和30MW 的SEG S II ,并成功上网卖电。至1991年,Luz 公司共建成了9座槽式电站,电站规模由SEG S I 的13.8MW 发展到SEG S IX 的80MW ,系列电站总装机容量达353.8MW 。由于技术的不断成熟及规模效应,建站成本也由最初的4000美元/kW 降低到3000美元/kW [16~17]。

图7为SEG S I 电站的系统示意图。SEG S I 系统有82960m 2的抛物槽集热开口面积,利用聚集的太阳能来加热一种碳氢基导热油,加热后的导热流体流经

?

422? 热能动力工程2008年

图8 DSG 技术的3种基本模式

[19]

一个换热器,产生3.53MPa ,307℃的蒸汽,进入过热器升温。过热器由天然气加热,将蒸汽温度加热到415℃后进入常规汽轮机中膨胀做功。系统中有2个3220m 3的热、冷导热油蓄热罐,

可使系统在满负荷下运行约3h 。

在总结SEG S I 电站建设经验的基础上,SEG S II 在设计上作了两点改进,一是在系统中增加了一个天然气补燃锅炉,与太阳能集热系统并联布置。汽轮机所需要的蒸汽既可以由太阳能集热场提供,也可以由天然气补燃锅炉供应,形成混合动力系统,实现全天候运行;二是在太阳能集热系统中增加了一个太阳能过热器,使得系统在单纯太阳能利用模式下仅仅依靠太阳能就可以单独运行。SEG S II 的设计理念在后面的7个电站均得以继承和应用。

真空集热管方面,运用于SEG S I 的LS -1集热管出口温度为307℃,SEG S III 至SEG S V 的LS -2集热管出口温度为349

℃。而在之后的电站中,由于采

用了陶瓷选择性膜,集热管出口

温度可达391℃。不过,这些集热管在实际运行中都出现了真空度降低,吸收管表面的选择性涂层性能下降的问题,导致集热管性能下降[4]。

SEG S 系列电站虽然取得了成功,但在技术上仍存在不少缺点。由于采用导热油作为传热介质(HTF :Heat T rans fer Medium ),虽然降低了传热系统的压力,减少了技术风险,但也增加了系统的成本;系统的工作温度也受导热油工作温度的限制很难超过400℃;此外,导热油与水/蒸汽的换热过程增加了系统的热损,降低了系统效率[17]。2.2 直接产生蒸汽槽式系统

采用直接产生蒸汽(简称DSG:Direct Steam G enerating )的槽式系统可有效地克服因导热油引起的各种技术问题。但该技术也存在很大的技术难点:两相流问题。由于直接产生蒸汽,位于抛物槽焦线上的集热管内的两相流动很难控制。水和蒸汽具有不同的换热特性,在两相流区域集热

管中的温度不均匀,同一根管子上会

出现较大的温度梯度。

针对两相流问题,直接产生蒸汽的槽式集热系统一般有3个基本加热模式[18~19]:一次通过模式,如图8(a )

所示;注入模式,如图8(b )所示;循环模

式,如图8(c )所示。3种模式各

有优缺点。一次通过模式结构最简单,但两相流较难控制;注入模式需增加额外的管道阀门及控制系统;循环模式增加了一个气液分离器,系统的控制及稳定性较容易实现,但成本最高。

1996年,在欧盟的支助下,德国和西班牙合作开展了DISS (Di 2rect S olar Steam )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证明抛物槽太阳能集热器直接产生蒸汽的技术可行性,开发一种适用于商业化应用的槽式DSG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该计划在西班牙的PS A 太阳能研究基地进行了系统试验。DISS 试验工程安装了总长550m 的抛物槽反射镜,总反射面积3000m 2。

DISS 项目虽然证明了直接产生蒸汽技术的可行性,但离其550℃、1MPa 的技术目标还有一

定距离。相应的高温高压系统部件仍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

3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

图9 中科院电工所研制的碟式太阳能热发电装置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一般由旋转抛物面反射镜、吸热器、跟踪装置以及热功转换装置等组成,如图9所示。碟式反射镜可以是一整块抛物面,也可由聚焦于同一点的多块反射镜组成。因此碟式聚焦方式亦常称为点聚焦,

?

522?第3期

杨敏林,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与系统

图11 

带复合抛物面聚光镜的熔盐吸热器[20]其聚焦比可高达500~1000之间,焦点处可产生1000℃以上的温度。整个碟式发电系统安装于一个双轴跟踪支撑装置上,实现定日跟踪,连续发电。碟式系统的吸热器一般为腔式,与斯特林发电机相连,构成一个紧凑的吸热、做功、发电装置。整个装置安装于抛物面的焦点位置,吸热器的开口对准焦点。

由于聚焦比大,工作温度高,碟式系统的发电效率高达30%,高于塔式和槽式。但是,这类系统的单元容量较小,一般为30~50kW 。比较适用于分布式能源系统,也可以将多个单元系统组成一簇,集中向电网供电。目前,碟式系统正处于商业化进程中,相关示范研究项目主要有美国的S AIC 公司和ST M 公司联合开发的SunDish 系统和欧洲的Eu 2roDish 计划。

4 其它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4.1 向下反射式太阳能热发电

系统

近年来,一种新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设计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即所谓向下反射式系统[20]。如图10所示。这种系统也有一个塔,但塔顶只有一个中央反射镜(Central Mirror ),吸热器设置在地面。位于地面的反射镜场(Heliostat Field )将太阳辐射聚焦到中央反射镜,中央反射镜再将其向下反射到吸热器。 这种系统采用了一种带复合抛物面聚光镜(简称CPC :C om 2pound Parab olic C oncentrator )的熔盐吸热器,如图11所示。从中央反射镜反射来的聚焦太阳辐射进入CPC 后被二次聚焦,再进入腔式吸热器。由于经过两次聚焦,

辐射热流密度大大提高,整个吸热器可制作得更紧凑。

从设计上来说,向下反射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既保留了塔式系统聚焦比高、规模大的优点,又较好地解决了塔顶吸热器热损大,安装维护成

本高等问题,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设计

方案。但中央反射镜、复合抛物面聚

图10 向下反射式太阳能

聚集系统方案[20]

镜以及腔式熔盐吸热器等部件的相关技术和材料均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4.2 太阳能热气流发电太阳能热气流发电也称为太阳烟囱发电。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太阳能将集热器内的空气加热,热空气由于烟囱作用在烟囱内上升,推动风机做功发电。这种发电系统的集热器是由透明材料建造的大棚,棚顶的中央与烟囱相连,棚的四周开放。在太阳的辐照下,棚内的空气被加热上升,推动位于烟囱的风机做功;同时,环境空气被源源不断的吸入棚内,维持系统的循环。整个吸热器实际上就是一个温室,其室内外温差可达35℃,在烟囱内相成的上升气流速度可达15m/s [21~22]。

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站具有技术简单、材料便宜、易于建造和无污染等优点,且吸热器下面的土

地具有很好的蓄热性能,无需额外的蓄热系统。但该技术也存在不少缺点:发电效率低,一般不超过1%;占地面积大,使用材料多;大容量电站需要特别高的烟囱,一个30MW 电站需建造750m 高的烟囱。

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仍处于研发试验阶段。图12为西班牙与德国合作建设的50kW 太阳能热气流发电试验电站。该电站位于西班牙的Manzanares ,烟囱高度为195m ,烟囱直径10m ,集热棚直径240m ,边缘处棚高2m ,中间棚高8m 。该电站1982

年投入运行,1989年关闭,可靠率超过95%[21~22]

图12 西班牙太阳能热气流

发电试验电站

4.3 太阳能池热发电

?

622? 热能动力工程2008年

太阳能池是一个盐水池,由3层不同浓度的盐水构成。上层是很薄的低浓度盐水或清水,称为上对流层,起透光和保温作用,同时可减少外界对底部盐水层的扰动;下层是饱和盐水,称为下对流层,是太阳能池的吸热、蓄热层,其最高温度可超过100℃;两者之间是非对流层,其浓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加,起到防止上下层池水对流的作用。池的底部一般铺有衬垫及保温层,以防止池水泄漏,减少热损。

太阳能池热发电系统就是以太阳能池底的高温盐水为热源,通过热交换器来加热工质,驱动热机做功发电。在这一系统中,太阳能池是其核心装置。太阳能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非常适宜在盐湖资源丰富的地区应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太阳能热发电模式。

此外,太阳能池在采暖、海水淡化、制盐及农业生产用热等方面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商业化

从技术层面来看,当前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的重点是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系统效率和可靠性,进一步开展较大规模的系统示范,为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从政策层面来看,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支助和扶持极为重要。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制定自己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支助法案。例如,西班牙于2007年颁布了新的特殊领域电力生产法案RD661/2007,代替原RD436/2004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对太阳能热发电(含化石能源辅助运行系统,但化石能源发电量占电站年发电量总额的比例不

超过12%)的政府补助标准为

26.9375欧分/(kWh)[23]。PS10

电站正是在这一法案的支持下顺

利实现了商业发电。

6 结 论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聚光

比高,易于实现较高的工作温度,

系统容量大、效率高。塔式熔盐

系统易于实现蓄热,经济性好,最

适应于太阳能独立发电。但熔盐

熔点高,系统需要夜间保温,电站

寄生电耗高。此外,高温熔盐具

有腐蚀性,易挥发,系统技术难度

较大。相关部件如熔盐吸热器、

高温熔盐泵、阀等仍有待进一步

研究。塔式水/蒸汽系统的吸热

器实际上就是一个太阳能锅炉,

技术难度相对较小,可靠性高。

但系统蓄热性能较差,高温高压

下的系统安全性仍有待提高,已

实现商业化运行的PS10电站为

确保系统安全,选择了250℃,4

MPa较为保守的参数。由于蒸汽

的热容低,为避免吸热器中蒸汽

过热器的失效,系统对反射镜场

的控制精度要求更高。塔式空气

系统环保性能最好,结构简单,可

靠性高。但系统容量低,蓄热性

能较差,难于实现独立的太阳能

发电系统。大功率空气吸热器在

技术上仍存在较大难度。塔式空

气系统的主要应用模式是与化石

能源系统结合,构成混合系统,可

极大的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结构

简单,技术较为成熟,可实现较大

规模的热发电系统。但聚光比

小,系统工作温度较低。其核心

部件真空集热管在运行中易出现

真空度降低,吸收管表面选择性

涂层性能下降等问题。目前,研

发可靠、耐久、高效的真空吸热管

是推广槽式发电技术的关键。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聚光

比大,工作温度高,系统效率高;

结构紧凑,安装方便,非常适用于

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很好的应

用前景。但其核心部件斯特林发

动机技术难度较大,在我国仍处

于研发阶段。

太阳能热气流发电,太阳能

池热发电及向下反射式太阳能热

发电等在技术上各有优势,均处

于试验研究阶段。

我国是较早开展太阳能热利

用研究及应用的国家,在太阳能

热发电、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建

筑、太阳能制冷与空调以及太阳

能海水淡化等领域,都已有较深

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相信在

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我国的太

阳能热发电技术与应用一定会取

得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M ANUE L ROMERO,REINER BUCK,

JAMES E PACHECO.An update on s olar

central receiver systems,projects and

technologies[J].AS ME J S ol Energy

Eng,2002,124:98-108.

[2] JAMES E PACHECO.Final test and eval2

uation results from the s olar tw o project

[R].S AND2002-0120Liverm ore,CA:

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2002.

[3] K O LB,G REG ORY.S olar power tower

[R].S AND:9998-915,Liverm ore,

CA: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1999.

[4] JOACHI M BE NE M ANN.S tatus report on

s olar trough power plants-experience,

prospect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over2

come market barriers of parabolic trough

collector power plant technology[M].

G ermany:Pilkington S olar International

G mbh,1996.

[5] Y ANG MIN LIN,Y ANG XIAOXI,DING

J ING,et al.Performance com paris ons of

s olar central receivers and w orking fluids

for s olar power tower systems(CD-

ROM)∥Proceedings of the3rd Interna2

?

7

2

2

?

第3期杨敏林,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与系统

tional G reen Energy C on ference [C ].Vasteras S weden :S wedish Energy Agen 2cy ,2007:362-369.

[6] K O LB G REG ORYJ ,A LPERT DANIE L J ,

LOPEZ CHAR LES W.Lopez.Insights from the operation of s olar one and their im plications for future central receiver plants[J ].S olar Energy ,1991,47(1):39-47.

[7] BAKER A F ,FAAS L S E ,RADOSE VICH

L G.U.S.-S pain evaluation of the s o 2lar one and CES A -1receiver and stor 2age systems[R ].S AND88-8262UC -235,Liverm ore ,CA :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 ,1988.

[8] OS UNA R ,FERNANDEZ V ,ROMERO

M ,et al.2000PS10:A 10MW s olar tower power plant for s outhern spain ∥Proc 10th S olar Paces Int [C ].Sym posium ’S olar Thermal 2000’,Sydney ,Australia :2000.13-18.

[9] MICH AE L G EY ER ,RICHTER C ,R O MER O

M ,et al.S olar power and chem ical energy systems [R ].S olar Paces Annual Report 2003.K ln G erm any :T he International En 2ergy Agency ,2003.

[10] OS UNA R ,FERNANDEZ V ,ROMERO 2

S.PS10:A 11.0MW e S olar tower power

plant with saturated steam receiver (CD -ROM )∥12th S olar Paces Internation 2al Sym posium[C].Oaxaca M exico ,2004.

[11] W ANG ZHIFE NG,Y AO ZHIH AO ,DONG

JUN ,et al.T he design of a 1M W s olar

therm al tower plant in beijing ,china ∥Pro 2ceedings of ISES S olar W orld C ongress 2007[C].Beijing :S olar Energy and Hum an S ettlem ent ,2007.1729-1732.

[12]HOFFSCHI M DT B ,FERNANDE V ,K ON 2

ST ANDOPOU LOS A G.Development of ceram ic v olumetric receiver technology ∥Proc of

5th

C ologne

S olar

Sym p ,

F orschungsbericht ,D LR -C ologne [C]1

G ermany :2001:51-61.

[13] BECKER M ,CORDES S ,BOH MER M.

The development of open v olumetric re 2ceivers ∥Proc of 6th Int.Sym p on S olar Thermal C oncentrating T ech.CIE M AT ,ed.M adrid [C ].S pain :1992,II :945-952.

[14] Plataforma S olar de Almer ía (PS A ).A de 2

pendency of the centro de Investigaciones Energ éticas medio ambientalesy T ecnol ó2

gicas (CIE M AT )[R ].Plataforma S olar

de Almer ía (PS A )Annul report ,2004.

[15] BUCK R ,LUPFERT E ,TE LLEZ F.Re 2

ceiver for s olar -hybrid gas turbine and CC Systems REFOS ∥Proc 10th S olar Paces Int.Sym p S olar Thermal 2000[C].Sydney ,Australia :2000:95-100.

[16] HE LNM UT K,RAINER K,JOACHI M N ,

et al.S olar thermal power plants for s olar countries -technology ,Econom ics and market potential [J ].Applied Energy ,1995,52:165-183.

[17] G REG ORYJ K O LB.Evaluation of power

production from the s olar electric gener 2

ating systems at kramer junction :1988to 1993[R ].S AND 94-2909C ,Albu 2querque ,New M exico :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 ,1994.

[18] E DUAR DO Z ARZ A L ,LORET O V A LE N 2

Z UE LA ,JA VIER LE 7N ,et al.T he DISS Project :direct steam generation in parab olic trough systems ,operation and m aintenance ex perience[J ].Journal of S olar Energy En 2gineering ,2002,124:126-133.

[19] E DUARDO Z ARZ A ,M ESTHER RO 2

JAS ,LOURDES G ONZ #LEZ ,et al.IN 2DITEP:the first pre -commercial DSG s olar power plant [J ].S olar Energy ,2006,80(10):1270-1276.

[20] HIROSHI HAS UIKE.S tudy on design of

m olten salt s olar receivers for beam -down s olar concentrator [J ].S olar Ener 2gy ,2006,80(10):1255-1262.

[21] HAAF W ,FRIE DRICH K,M AY R G,et

al.S olar chimneys ,part I :principle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ilot plant in M an 2zanar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 olar Energy ,1983,2(1):3-20.

[22] HAAF W.S olar chimneys ,part II :prelim 2

inary test results from the M anzanares pi 2lot pla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 o 2lar Energy ,1984,3(2):141-161.

[23] R oyal Decree of S pain :Regulating the Pro 2

duction of E lectricity in the S pecial Regim e[R].R oyal Decree 661,2007.

(编辑 何静芳)

联合循环电站

1200MW 联合循环电站投入运行

据《Diesel &G as Turbine W orldwide 》2007年12月号报道,由华能电力国际公司和上海Shenery 集团共同拥有的1200MW 联合循环电站已于2006年7月30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该联合循环由三个400MW F 级单轴动力单元组成,输出功率为1200MW ,净效率高达58%。每个动力单元基于一台烧天然气的260MW Siemens SG T 5-4000F 燃气轮机。第一台机组完全由Siemens 制造和装配,然后发运到中国。第二台机组部分由上海电力集团在中国装配。第三台机组完全由上海电力集团利用全部由Siemens 供应的部件进行装配。

每台燃气轮机驱动一台由Siemens 设计并由上海电力集团在中国制造的氢冷和水冷发电机。140MW 汽轮机也是由Siemens 设计并由上海电力集团制造。该汽轮机连接到发电机的另一侧,以便形成以3000r/min 旋转的单轴动力单元。

燃气轮机排气被引到一台卧式三压再热式余热锅炉。该锅炉由Alston 设计并由上海锅炉厂生产。该联合循环电站被设计成供上海220kV 电网用的调峰机组。估计它每年将运行3500h 。

(吉桂明 供谢)

?

822? 热能动力工程2008年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与系统=Solar E nergy -based Therm al Pow er G eneration T echnologies and their Systems

[刊,汉]/Y ANGMin -lin (Education Ministry K ey Laboratory on Intensified Heat T rans fer and Process Energy C onser 2vation ,S 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G uangzhou ,China ,P ost C ode :510640),Y ANG X iao -xi (D ongguan Uni 2versity of T echnology ,D ongguan ,China ,P ost C ode :523808),LI N Ru -m o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 ophysics un 2der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P ost C ode :100080),Y UAN Jian -li (N orth China E lectric P ower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 o.Ltd.,Beijing ,China ,P ost C ode :100045)//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P ower.-2008,23(3).-221~228

The research on large -scale s olar energy -based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ies in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but in foreign countries it has been g oing on for many years.The authors have described the technologies in question and their systems ,summarizing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s ome Chinese and foreign academics and com paring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he tower and trough type technologies are m ost suitable for large -scale s olar energy thermal systems.Due to its relatively small power output ,the dish type is applicable for distributed energy s ource systems.Other systems are still in their experimental and research stage.Am ong the above ,the integrated technology of the tower type and the vacuum heat abs orption tube technology of the trough type will be the focus for future research.K ey w ords :s olar energy ,s olar energy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s olar energy thermal collector

离心压气机凹槽导流片式机匣处理失速控制研究=A Study of the Stall Control I nvolved in the C asing T reat 2ment of a Centrifugal Compressor with R ecessed G uide V anes =[刊,汉]/G AO Peng ,CH U Wu -li ,W U Y an -hui (C ollege of P ower and Energy S ource ,N orthwestern P 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 i ’an ,China ,P ost C ode :710072)//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P ower.-2008,23(3).-229~234

The authors have conducted an accurate time -variant three -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 respect to a new type casing treatment structure that can remarkably im prove the stability margin of the original com press or.A detailed com paris on and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f the flow fields in the blade tip region of a centrifugal com press or with a s olid -wall casing structure and recessed guide vane type casing treatment structure.The meridian speed distribution inside the blade passages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is als o analyzed ,thus revealing the diffusion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of the casing treatment structure with recessed guide vanes.An analysis of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casing treatment with recessed guide vane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shows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axial overlapping am ount is fav orable for im proving the stabili 2ty margin of the com press or but un fav orable for enhancing its efficiency.The decrease of the groove depth will s omehow im prove the stability margin of the com press or.The total pressure ratios at both the peak and the stall point ,however ,will be s omewhat reduced.K ey w ords :centrifugal com press or ,recessed guide vane type of com press or casing ,axial overlap 2ping am ount

燃烧室预混段燃烧/空气混合规律的数值研究=A Numerical Study of the Fuel/air Mixing La w Specific to the Premixing Section of a G as Turbine Combustor [刊,汉]/LI Y u -hong ,S UN Bao -cheng ,QI Hai -ying (Department of Thermal Energy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Ministry K ey Laboratory on Thermal Sciences and Thermal Energy P ower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P ost C ode :100084)//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P ower.-2008,23(3).-235~239

The uniform mixing of fuel and air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technology of dilute -state hom ogeneous -phase premixed combustion.By adopting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studied was the fuel and air mixing process under various operat 2ing conditions in a premixed section with a cylindrical jet flow.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of the premixed section length ,decrease of the fuel nozzle diameter as well as the reduction of gas average speed and the enhancement of gas turbulence can all im prove the mixing ability of the premixing section.The unified quantitative relations of all the main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by a study and used to forecast the fuel and air mixing state under other conditions through extrapolation.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of major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g overning the pre 2mixing process and the design of a gas turbine combustor.K ey w ords :gas turbine ,combustor ,mixing non -uniform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

523?第3期英 文 摘 要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工作原理

2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就是在空旷得地面上建立一高大得中央吸收塔,塔顶上安装固定一个吸收器,塔得周围安装一定数量得定日镜,通过定日镜将太阳光聚集到塔顶得接收器得腔体内产生高温,再将通过吸收器得工质加热并产生高温蒸汽,推动汽轮机进行发电。 3图示可以说为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工作流程示意图。 对各个部件进行说明。 冷凝器:发电厂要用许多冷凝器使汽轮机排出得蒸汽得到冷凝,变成水,重新参加循环。 不同颜色得线条表示不同温度得工质。 4在大面积聚光方法中,与槽式聚光方式相比,塔式聚光有以下优点: 1)槽式得聚光比小,一般在50左右,为维持高温时得运行效率,必须使用真空管作为吸热器件。而塔式得聚光比大,一般可以达300到1500,因此可以使用非真空得吸热器进行光热转换,热转换部分寿命优于依赖于真空技术得槽式聚光技术。 2) 由于有大焦比,塔得吸热器可以在500℃到1500℃得温度范围内运行,对提高发电效率有很大得潜力。而槽式得工作温度一般在400℃以内,限制了发电透平部分得热电转换效率。接收器散热面积相对较小,因而可得到较高得光热转换效率。 5.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得组成按照供能得不同主要由定日镜系统、吸热与热能传递系统(热交换系统) 、发电系统3部分组成。 定日镜场系统实现对太阳得实时跟踪,并将太阳光反射到吸热器。 位于高塔上得吸热器吸收由定日镜系统反射来得高热流密度辐射能,并将其转化为工作流体得高温热能。 高温工作流体通过管道传递到位于地面得蒸汽发生器,产生高压过热蒸汽,推动常规汽轮机发电。 由于太阳能得间隙性,必须由蓄热器提供足够得热能来补充乌云遮挡及夜晚时太阳能得不足,否则发电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 6大汉兆瓦级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站由集热岛、热能储存岛与常规岛构成。集热岛包括定日镜场、吸热器系统与吸热塔。 吸热器为过热型腔式吸热器,吸热塔高118 m,过热型腔式吸热器安装在吸热塔92m 标高处。热能储存岛由高温子系统、低温子系统组成,高温蓄热工质为导热油。低温子系统就是1 个100 m3得饱与蒸汽蓄热器,工质为饱与水蒸气。常规岛由1 台8、4 t/h 得燃油辅助锅炉与1、5 兆瓦得汽轮发电机组构成。 ?热力循环过程包括两个方面:

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技术设计规范(试行)

附件1 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技术规范(试行) (一)抛物面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机组示范工程技术要求 1 建设规模及参数 单机容量:汽轮发电机组容量不小于50MWe;电厂的建设规模根据具体厂址条件进行规划建设; 汽轮机进汽额定参数温度不低于370 ℃,压力为9.8 MPa(a),采用再热机组。 2 传热工质 集热器传热工质宜选用导热油,其最高工作温度不低于390 ℃。 3 储热介质及系统容量 3.1储热介质 储热介质为熔融盐。 3.2储热系统容量 储热容量应满足短期云遮不停机,且保证汽轮机额定功率满发不少于1小时,具体储热容量根据优化确定。 3.3储热系统关键设备(储罐、换热器、泵等) 储热系统应至少包括热熔融盐储罐、冷熔融盐储罐、热熔融盐泵、冷熔融盐泵、导热油-熔融盐换热器、熔融盐仓储及熔融盐熔化装置等。 热熔融盐泵及冷熔融盐泵需分别设置1台备用,运行泵的总容量不低于最大熔融盐流量的110%。 3.4防凝系统 应根据厂址气候条件、设备配置及系统设计特点设计可靠的熔融

盐防凝措施。管路和阀门应配有伴热防凝系统。 4 集热及蒸汽发生系统 4.1抛物面槽式集热器 抛物面槽式集热器应包括吸热管、反射镜、支架、跟踪驱动装置等。 1)吸热管 应采用长度4060 mm规格。 2)反射镜 可采用玻璃热弯镜、钢化镜或复合镜,应根据当地环境气象条件确定。 3)支架 采用钢结构形式,应满足当地环境气象条件下的设计要求。 4)跟踪驱动装置 可采用液压驱动或机械驱动。 4.2蒸汽发生系统 应至少包括预热器、蒸汽发生器、过热器及再热器等。 4.3导热油系统设备 应至少包括导热油循环泵、膨胀油箱、溢流油箱等。 导热油循环泵应至少设置1台备用泵,运行泵的总容量不低于最大导热油流量的110%。 4.4聚光器清洗系统 缺水地区,聚光器清洗系统宜采用干式清洗系统或免冲洗,其他有条件地区可采用水清洗系统。 5 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系统

家用光伏发电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最终

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李龙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京 102206)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同时是一个资源消耗大国,而人均资源储量又偏低。因此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和巨大的消费性需求使我国对资源对外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已经直接威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很多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们还没有用上电。这些客观条件迫使我们更加努力的寻找和开发新能源,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将集中讨论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一、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分类 (一)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光伏电池组件,光伏系统电池控制器,蓄电池和交直流逆变器构成,其中的核心元件是光伏电池组件。各部件在系统中的作用是:光伏电池组件: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按基本材料主要分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非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1]。交直流逆变器: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装置。此外,逆变器还具有自动稳压功能,可改善光伏发电系统的供电质量[2]。蓄电池:用于存储从光伏电池转换来的电力,按照需要随时释放出来使用。太阳能光伏系统中采用的是铅酸蓄电池和碱性镍镉蓄电池[2]。充放电控制器:具有自动防止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储能蓄电池组过充电和过放电的设备,它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 (二)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目前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大致可分为三类[5],离网光伏蓄电系统,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前两者混合系统。 1、离网光伏蓄电系统。这是一种常见的太阳能应用方式,在国内外应用已有若干年,系统比较简单,而且适应性广,适用于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如:游牧牧民。 2、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当用电负荷较大时,太阳能电力不足就向市电购电。而负荷较小时,或用不完电力时,就可将多余的电力卖给市电。在背靠电网的前提下,该系统省掉了蓄电池,从而扩张了使用的范围和灵活性,并降低了造价。适用于人口分布稠密地区,如城市。

塔式光热发电及调试浅析

塔式光热发电及调试浅析 发表时间:2016-11-29T14:37:25.000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8期作者:王道金刘龙兵 [导读] 阐述了塔式太阳能涉及的系统调试内容及重点工作,最后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进行简要的总结。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介绍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及运行原理,回顾了我国太阳能的发展历程,着重阐述了塔式太阳能涉及的系统调试内容及重点工作,最后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进行简要的总结。 关键词:塔式光热发电调试熔盐 太阳能做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人类从未停止对其利用的探索。关于太阳能的能源利用方面,目前有两种,一种是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另外一种是光热技术:利用太阳能的高温将光能转化成热能。我国太阳能光热发电正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家的重视与提倡,光热发电技术正以一种蓬勃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2016年开年,更是各类的光热展览、研讨会不断。2016年9月13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国家能源局关于组织太阳能发电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要求,组织专家评审确定第一批太阳能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其中塔式项目为9个,占比45%。那么塔式光热发电做为光热发电种类之一,它的发展历程如何?它是如何将太阳内转化为电能,以及与传统的燃煤发电厂相比它又是如何调试的呢?下面就围绕这两个问题简要分析一下塔式光热发电技术。 1 塔式发展历程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设计思想是20世纪50年代由前苏联提出的。1950年,前苏联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座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小型实验装置,对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进行了广泛的、基础性的探索和研究。据不完全统计,1981~1991年的10间,全世界建造了兆瓦级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电站20余座,其中主要形式是塔式电站,最大发电功率为80MW。我国2013年7月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一期10MW工程顺利并入青海电网发电,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向商业化运行迈出了坚实步伐。 2 塔式光热发电系统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它是在空旷的地面上建立一高大的中央吸收塔,塔顶上安装固定一个吸收器,塔的周围安装一定数量的定日镜,通过定日镜将太阳光聚集到塔顶的接收器的腔体内产生高温,再将通过吸收器的工质加热并产生高温蒸汽,推动汽轮机进行发电。即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是利用众多的平面反射阵列,将太阳能辐射反射到置于高塔顶部的太阳接受器上,加热工质产生过热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机组发电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将光能转变为热能,然后再通过传统的热力循环做工发电。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主要由镜场及定日系统、吸热及热传输系统、储热系统、常规岛发电系统组成。镜场及定日系统实现对太阳的跟踪,将太阳光准确反射到吸热器上。位于塔上的集热器将镜面反射的高热流密度辐射能转换为工作流体的热能。 2.1集热系统: 集热系统包括单一的镜面、聚光装置、接收器、跟踪机构等部件。 2.2热传输系统: 热传输系统主要是传输集热系统收集起来的热能。利用传热介质将热能输送给蓄热系统。传热介质多为水、导热油和熔盐。 2.3蓄热与热交换系统: 光热发电技术在蓄热与热交换系统中充分体现了对比光伏发电技术的优势。即将太阳热能储存起来。可以在夜间发电,也可以根据当地的用电负荷,适应电网调度发电。蓄热装置常由真空绝热或以绝热材料包覆的蓄热器构成。蓄热系统中对储热介质的要求为:储能密度大,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性能稳定,无腐蚀性,安全性好,传热面积大,热交换器导热性能好,储热介质具有较好的黏性。目前我国正在研究蓄热的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更有专家提出用陶瓷等价格低廉的固体蓄热,以达到降低发电成本的效果。 2.4发电系统: 用于大型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的汽轮发电机组,由于其温度等级与火力发电系统基本相同,可选用常规的汽轮机;仍需配置相应的除盐水系统、辅机循环水系统。凝气装置目前使用的冷却方式,以空冷居多。虽然光热技术的发电系统类似于火力发电系统,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这样就要要求汽轮机具有频繁启停、快速启动、低负荷运行、高效性等特点。 3 塔式光热发电调试过程 与传统的火力发电厂的调试一样,塔式光热发电也是按照系统来进行分系统调试及整套启动调试: 3.1与传统电厂一样,需完成常用受电及化学制水,整个施工正常开始。 3.2镜场、定日系统的安装及自动控制的调试。镜场做为光热电厂的能源来源,在完成单一镜面安装后,需完成单一镜面的控制系统及执行机构的试运调试;在整个镜场的镜面完成安装调试后,对整个镜场的定日系统的追踪调试,及镜场自动化的调试,包括电厂启动过程镜面的投入比例、应对恶劣自然条件的自我保护、镜场的定期自检功能的测试以及后期运行的定期清理等。整个镜场的调试目前都是由控制厂家完成。 3.3热传输系统,目前分为单一回路和两回路热传输系统。 3.3.1单一回路以水工质为例,水工质塔式热发电技术通过给水泵将给水送至塔顶的吸热器上,在吸热器里直接被加热蒸发产生饱和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系统发电;或是在塔顶添加另一个过热蒸汽吸热器,将高压蒸汽过热后再驱动汽轮发电机系统发电。此单一回路就与传统火电系统相类似。系统在试运行前需进行相应的水冲洗及整个蒸汽管路的吹管工作,避免管路的杂质进入汽轮机对汽轮机产生损害。 3.3.2两回路热传输系统根据集热场载热传热介质不同主要分为:熔盐、压缩空气。目前多用的二元熔盐其主要成分是NaNO3和 KNO3。系统流程是290℃的冷熔盐从冷储热罐中抽出至位于塔顶的吸热器,被加热到565℃,然后借重力回到热熔盐储热罐中,再由热盐泵抽出经过蒸汽发生器系统而产生高温高压蒸汽来驱动汽轮机发电系统发电。此系统的调试关键包含熔盐泵的稳定运行、熔盐循环的低温度凝固、熔盐初次的化盐及进盐工作、熔盐罐系统的保温工作。因为熔盐一旦凝固在系统中是不可逆的,对系统是破坏性的。因此熔盐泵的稳定控制,目前一般多设计为变频控制,在上塔管路中增设类似于传统电厂的锅炉给水调节阀,通过流量严格控制集热器出口的熔盐温度。熔盐循环低温度凝固问题,根据熔盐的熔点一般在200多摄氏度左右,为避免太阳下山后吸热器及管道熔盐凝固需消耗大量能量。在日

光热发电的前景和弊端

光热发电的前景和弊端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一、光热发电 光热发电是指将太阳能聚集,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进而驱动汽轮机发电。 1.原理不同:光伏--高纯硅可以利用太阳光照产生直流电,光伏发电; 光热--收集太阳热加热工质成汽态,推动汽轮机,发电机发交流电,光热发电;原理与传统发电的一样; 2.蓄能方式不同:光伏-蓄电池,使用期限是几年,需更换,更换的电池会造成大量污染; 光热-蓄热罐; 使用热熔盐,不需更换,只需添加; 3.使用方向不同:光伏--适合分散式、小规模、高档城市;小局域供电 光热--适合集中式、大规模、一般性地区;整个地区、省、甚至全国大范围供电,仅仅利用新疆沙漠100平方公里 的太阳热能,就够我们整个中国的用电;新疆沙漠是42.48万平方公里; 4.相关产业链不同:光伏--硅矿生产、提纯、切片、产品,相关产业链专业单一; 光热--钢铁、玻璃、水泥等等,涉及到多个行业,类似房地产,相关产业链长,非常丰富; 5.核心技术设备所有权不同:光伏--核心技术、设备都被德国、俄罗斯、日本、美国等掌握;我们需花大量外汇购买;光热--核心技术、设备全部国产化;所有知识产权完全国有; 二、含义:太阳能光热发电是指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碟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采用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避免了昂贵的硅晶光电转换工艺,可以大大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而且,这种形式的太阳能利用还有一个其他形式的太阳能转换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即太阳能所

塔式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塔式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也称集中型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基本形式是利用独立跟踪太阳的定日镜群,将阳光聚集到固定在塔顶部的接收器上,用以产生高温,加热工质产生过热蒸汽或高温气体,驱动汽轮机发电机组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电,从而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特点 塔式电站的优点: 1.聚光倍数高,容易达到较高的工作温度,阵列中的定日镜数目越多,其聚光比越大,接收器的集热温度也就愈高; 2.能量集中过程是靠反射光线一次完成的,方法简捷有效; 3.接收器散热面积相对较小,因而可得到较高的光热转换效率。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的参数可与高温、高压火电站一致,这样不仅使太阳能电站有较高的热效率,而且也容易获得配套设备。虽然这种电站的建设费用十分昂贵,美国的SolarOne电站初次投资为1.42亿美元,成本比例为:定日镜52%、发电机组、电气设备18%、蓄热装置10%、接收器5%、塔3%、管道及换热器8%、其它设备4%。但随着制镜技术的提高和规模的增大,定日镜成本将大幅度降低。以美国Sunlab为代表的研究部门以及Sargent&Lundy评估机构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的成本作出了预测图1。Sunlab基于8.7GW规模预计到2020年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的成本最终可达到约30~40$MWh,即每度电3~4美分;Sargent&Lundy基于2.6GW规模预计到2020年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的成本最终可达到50~60$MWh,即每度电5~6美分。与常规化石能源发电相比,如果算上环境污染的成本,那么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的前景将更加广阔。美国能源部主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规模发电方面,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将是所有太阳能发电技术中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 我国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发展状况 随着太阳能利用技术的迅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做了不少应用性基础试验研究,并在天津建造了一套功率为lkW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模拟装置。 《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1999白皮书》指出: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早在70年代末就开始了,但由于工艺、材料、部件及相关技术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加上经费不足,热发电项目先后停止和下马。国家“八五”计划安排了小型部件和材料的攻关项目,带有技术储备性质,目前还没有试验样机,与国外差距很大。 近几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耀明教授带领南京春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三所科技人员,在太阳能热发电研究领域中,取得了自动跟踪太阳、聚光、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原理与构造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原理与构造 芃 摘要: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由碟式抛物面聚光镜、接收器、斯特林发动机、发电机组成,本文介绍了碟式抛物面聚光镜的结构,并介绍了碟式太阳能接收器的原理与结构。 关键字:碟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碟式抛物面反射镜,直接加热式太阳能接收器,间接加热式太阳能接收器,池沸腾接收器,相变式太阳能加热器,斯特林发动机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主要由碟式聚光镜、接收器、斯特林发动机、发电机组成,目前峰值转换效率可达30%以上,是一种有前途的太阳能热利用装置。 1. 碟式抛物面反射镜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采用旋转抛物面汇聚太阳光,旋转抛物面是抛物线绕轴线旋转形成的面。与抛物面轴线平行的光线照射到镜面时,光线会聚焦到焦点,在焦点放置的物体会被加热到很高的温度,见图1。 图1 旋转抛物面聚光镜 每个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都有一个旋转抛物面反射镜用来汇聚太阳光,圆形的反射镜像碟子一样,故称为碟式反射镜。由于反射镜面积小则几十平方米,大则数百平方米,很难造成整块的镜面,是由多块镜片拼接而成。一般几kW的小型机组用多块扇形镜面拼成园形反射镜,如图2左侧照片;也有用多块园形镜

面组成,如图2右侧照片。大型的一般用许多方形镜片拼成近似园形反射镜,如图3照片所示。 图2 网上的碟式太阳能系统照片 图3 网上的碟式太阳能系统照片 拼接用的镜片都是抛物面的一部分,不是平面,多块镜面固定在镜面框架上,构成整片的旋转抛物面反射镜。整片的旋转抛物面反射镜与斯特林机组支架固定

在一起,通过跟踪转动装置安装在机座的支柱上,斯特林机组安装斯特林机组支架上,机组接收器在旋转抛物面反射镜的聚焦点上,见图4。 跟踪转动装置由跟踪控制系统控制,保证抛物面反射镜对准太阳,把阳光聚集在斯特林机组的接收器上。关于跟踪知识请浏览“鹏芃科艺”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c816716303.html,)的“聚光太阳能热利用”栏目“太阳的视运动与跟踪”章节。在该栏目的“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章节有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动画,可在线观看或下载。 图4 碟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组成 2. 斯特林发电机组 斯特林发动机是一种外燃机,依靠发动机气缸外部热源加热工质进行工作,发动机内部的工质通过反复吸热膨胀、冷却收缩的循环过程推动活塞来回运动实现连续做功。由于热源在气缸外部,方便使用多种热源,特别是利用太阳能作为热源。碟式抛物面聚光镜的聚光比范围可超过1000,能把斯特林发动机内的工质温度加热到650度以上,使斯特林发动机正常运转起来。在机组内安装有发电机与斯特林发动机连接,斯特林发动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发电。 斯特林发动机的技术较复杂,就不在这里介绍了,在“鹏芃科艺”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c816716303.html,)有“斯特林发动机”栏目专门介绍斯特林发动机的原理与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浅析 14121330 彭启 1.前言 太阳能热发电是利用聚光器将太阳辐射能汇聚,生成高密度的能量,通过热功循环来发电的技术[1]。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始于70年代末,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所等单位和机构,对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做了不少应用性基础实验研究,并在天津建造了一套功率为lkW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模拟实验装置,在上海建造了一套功率为lKW的平板式低沸点工质太阳能热发电模拟实验装置[2~3]。 目前主流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主要有4种方式:塔式、槽式、碟式和线性菲涅尔式[4],这4种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各有优缺点。 塔式太阳能聚光比高、运行温度高、热转换效率高,但其跟踪系统复杂、一次性投入大,随着技术的改进,可能会大幅度降低成本,并且能够实现大规模地应用,所以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槽式技术较为成熟,系统相对简单,是第一个进入商业化生产的热发电方式,但其工作温度较低,光热转换效率低,参数受到限制。碟式光热转换效率高,单机可标准化生产、既可作分布式系统单独供电,也可并网发电,但发电成本较高、单机规模很难做大。线性菲涅尔式结构简单、发电成本低、具有较好的抗风性能,但工作效率偏低、且由于发展历史较短,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目前处于示范工程研究阶段。 2.发电原理与系统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基本形式是利用独立跟踪太阳的定日镜群,将阳光聚集到固定在塔顶部的接收器上产生高温,加热工质产生过热蒸汽或高温气体,驱动汽轮机发电机组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电,从而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5]。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也称集中型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主要由定日镜阵列、高塔、吸热器、传热介质、换热器、蓄热系统、控制系统及汽轮发电机组等部分组成,基本原理是利用太阳能集热装置将太阳热能转换并储存在传热介质中,再利用高温介质加热水产生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吸热器位于高塔上,定日镜群以高塔为中心,呈圆周状分布,将太阳光聚焦到吸热器上,集中加热吸热器中的传热介质,介质温度上升,存入高温蓄热罐,然后用泵送入蒸汽发生器加热水产生蒸汽,利用蒸汽驱动汽轮机组发电,汽轮机乏汽经冷凝器冷凝后送入蒸汽发生器循环使用。在蒸汽发生器中放出热量的传热介质重新回到低温蓄热罐中,再送回吸热器加热。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概念设计原理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塔式太阳能电站系统流程示意图

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

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太阳能是一种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在能源与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很多国家都对太阳能发电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太阳能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目前有槽式、碟式和塔式三种典型的太阳能光热发电方式。比之传统的火力发电方式,太阳能有其环保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去克服。随着人类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太阳能发电技术将会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1.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概述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随着化石能源的日趋枯竭,一次能源的利用成本也不断增加,由于大量的燃烧矿石燃料,使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温室效应、空气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一些可再生能源受到了人们的推崇,为各国所重视。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利用太阳能直接发电是缓解甚至解决能源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世界各国也都在做积极的努力,已经有很多太阳能发电项目投入运行,太阳能发电技术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太阳能是太阳通过辐射的方式想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地球轨道上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1369W/ m2。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00km,从而可计算出,地球获得的能量可达173000TW。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峰值强度为1kW/m2,地球表面某一点24h的年平均辐射强度为 0.20kW/m2,相当于有 102000TW的能量,人类 依赖这些能量维持生存, 其中包括所有其他形式的 可再生能源(地热能资源 除外),虽然太阳能资源总 量相当于现在人类所利用 的能源的一万多倍,但太 阳能的能量密度低,而且 它因地而异,因时而变, 这是开发利用太阳能面临 的主要问题。太阳能的这图 1 世界各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些特点会使它在整个综合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工作原理

2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就是在空旷的地面上建立一高大的中央吸收塔,塔顶上安装固定一个吸收器,塔的周围安装一定数量的定日镜,通过定日镜将太阳光聚集到塔顶的接收器的腔体内产生高温,再将通过吸收器的工质加热并产生高温蒸汽,推动汽轮机进行发电。 3图示可以说为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工作流程示意图。 对各个部件进行说明。 冷凝器:发电厂要用许多冷凝器使汽轮机排出的蒸汽得到冷凝,变成水,重新参加循环。 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不同温度的工质。 4在大面积聚光方法中,与槽式聚光方式相比,塔式聚光有以下优点: 1)槽式的聚光比小,一般在50左右,为维持高温时的运行效率,必须使用真空管作为吸热器件。而塔式的聚光比大,一般可以达300到1500,因此可以使用非真空的吸热器进行光热转换,热转换部分寿命优于依赖于真空技术的槽式聚光技术。 2) 由于有大焦比,塔的吸热器可以在500℃到1500℃的温度范围内运行,对提高发电效率有很大的潜力。而槽式的工作温度一般在400℃以内,限制了发电透平部分的热电转换效率。接收器散热面积相对较小,因而可得到较高的光热转换效率。 5.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组成按照供能的不同主要由定日镜系统、吸热与热能传递系统(热交换系统) 、发电系统3部分组成。 定日镜场系统实现对太阳的实时跟踪,并将太阳光反射到吸热器。 位于高塔上的吸热器吸收由定日镜系统反射来的高热流密度辐 射能,并将其转化为工作流体的高温热能。 高温工作流体通过管道传递到位于地面的蒸汽发生器,产生高压过热蒸汽,推动常规汽轮机发电。 由于太阳能的间隙性,必须由蓄热器提供足够的热能来补充乌云遮挡及夜晚时太阳能的不足,否则发电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 6大汉兆瓦级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站由集热岛、热能储存岛与常规岛构成。集热岛包括定日镜场、吸热器系统与吸热塔。 吸热器为过热型腔式吸热器,吸热塔高118 m,过热型腔式吸热器安装在吸热塔92 m 标高处。热能储存岛由高温子系统、低温子系统组成,高温蓄热工质为导热油。低温子系统就是1 个100 m3的饱与蒸汽蓄热器,工质为饱与水蒸气。常规岛由1 台8、4 t/h 的燃油辅助锅炉与1、5 兆瓦的汽轮发电机组构成。 热力循环过程包括两个方面: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第23卷 Vol .23  第10期No .10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Chongqing I nstitute of Technol ogy (Natural Science ) 2009年10月Oct .2009  3 收稿日期:2009-07-18 基金项目:航空工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项目(HZ -KJ2005009). 作者简介:刘巍(1963—),男,江苏靖江人,讲师,主要从事能源与环境工程,太阳能利用技术研究.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刘 巍1 ,王宗超 2 (1.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2.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 518000) 摘 要:在研究了碟式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的发展状况、研究动态及应用前景的基础上,对碟式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分析.由于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太阳跟踪装置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了光电跟踪和视日运动轨迹跟踪相结合的跟踪方式.在跟踪策略上,晴天采用光电跟踪,阴天采用视日运动轨迹跟踪,实现了全方位、高度角、全天候的自动跟踪.试验结果表明,在各种天气状况下,跟踪器能够稳定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通过对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提出了一种合理的、高效的太阳能利用方式.关 键 词:热发电;碟式聚焦器;太阳跟踪;单片机;聚光器 中图分类号:TK5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24(2009)10-0099-05 D ish 2style Sol ar Ther ma l Power Genera ti on Syste m L IU W ei 1 ,WANG Zong 2chao 2 (1.College of Mechano 2electrical Engineering,Hehai University,Changzhou 213022,China;2.Postgraduate School,Shenzhen Ca mpus of Tsinghua University,Shenzhen 518000,China ) Abstract: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devel opment,research situati on and app licati on p r os pect of a dish 2style s olar energy dyna m ic syste m ,this paper makes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dish 2style s olar energy dyna m ic syste m.Due t o the sun tracking device as an i m portant co mponent in the dish 2style s olar ther mal power syste m ,this paper designs a track of the combinati on of phot oelectric tracking and the day move ment traject ory tracking . It can achieve the all 2r ound and high angle aut o matic tracking under any kinds of weather,which uses op tical tracking way in sunny day and calendar 2reckoning method in cl oudy day .Experi m ents show that in any weather conditi ons,this tracker can work as designed and achieve satisfact ory results .By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dish 2style s olar ther mal power syste m ,this paper puts f or ward a reas onable and efficient utilizati on method of s olar energy .Key words:ther mal power;dish 2style focusing device;sun tracking;SC M;s olar concentrat or 人们对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呼声不断高涨,由于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的开发、利用和转换已成为人类寻求新能源的热点,因此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当 今,利用太阳能发电已成为新能源利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利用太阳能发电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一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现状与前景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现状与前景.txt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一间住着快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会吵醒隔壁的痛苦。本文由haitaohuahua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太阳能光伏发电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探讨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环保、免费使用的能源,也是世界上最终可依赖的初级 [1] 能源。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推动着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1893 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光生伏打效应” , 即“光伏效应”。1930 年,朗格首次提出用“光伏效应”制造“太阳能电池”,使太阳能变成电能。1954 年,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太阳能电池。同年,韦克尔首次发现了砷化镓有光伏效应,并在玻璃上沉积硫化镉薄膜,制成了第 1 块薄膜太阳能电池。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受到了各国的普遍关注。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众多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力度,使得世界光伏发电产业高速发展。 1997—2007 年,太阳能电池的产量由 125.8MW(该功率为峰值功率,下同)增加到 4 000. 05MW,年平均增长率高达 41.3%。根据欧盟联合研究中心的预测,到 2030 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将达到 10%以上, 到 2040 年这一比例将达到 20%以上,在不远的未来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 [2] 1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技术进步和相关鼓励政策的双重推动下,太阳能光伏产业自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截止 2007 年底,世界累计生产了 12. 64GW 太阳能 [3] 电池,由此推断,光伏发电的实际总装机应该接近 12GW 。欧洲光伏市场是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而且在持续增长。其中,德国光伏市场份额全球最大, 2006 年占 51. 0%, 2007 年占 46. 99%。亚洲光伏市场近几年有所萎缩(主要由于亚洲拥有最大光伏市场的日本结束了光伏补贴政策,导致市场发展滞后),我国光伏市场份额更小。2006 年、2007 年亚洲太阳能电池产量约占世界电池产量的 65%。由此可见,亚洲是太阳能电池的主要生产和输出地区。亚洲的太阳电池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2007 年中国大陆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 1 088MW,占全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的 27. 2%。从产量看,我国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的第一生产国。 2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原理 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如图 l 所示。半导体材料组成的 PN 结两侧因多数载流子(N 区中的电子和 P 区中的空穴)向对方的扩散而形成宽度很窄的空间电荷区 w, 建立自建电场 Ei。它对两边多数载流子是势垒,阻挡其继续向对方扩散,但它对两边的少数载流子(N 区中的空穴和 P 区中的电子)却有牵引作用,能把它们迅速拉到对方区域。稳定平衡时,少数载流子极少,难以构成电流和输出电能。但是, 当太阳光照射到 PN 结时,如图 l(a)、(b)所示,以光子的形式与组成 PN 结的原子价电子碰撞,产生大量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电子-空穴对,其中的光生非平衡少数载流子在内建电场Ei 的作用下,将 P 区中的非平衡电子驱向 N 区,N 区中的非平衡空穴驱向 P 区,从而使得N 区有过剩的电子,P 区有过剩的空穴。这样在 PN 结附近就形成与内建电场方向相反的光生电场 Eph。光生电场除一部分抵消内建电场外,还使 P 型层带正电,N 型层带负电,在 N 区和 P 区之间的薄层产生光生电动势。当接通外部电路时,就会产生电流,输出电能。当把众多这样小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单元通过串并联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构成光伏阵列,就会在太阳能作用下输出足够 [4] 大的电能。 3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几个关键问题

太阳能热发电

太阳能热发电 热动081班 20084140114 武伟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能源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寻找新能源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迫切课题。现有电力能源的来源主要有3种,即火电、水电和核电。 火电的缺点: 火电需要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一方面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越烧越少,正面临着枯竭的危险。据估计,全世界石油资源再有30年便将枯竭。另一方面燃烧燃料将排出二氧化碳和硫的氧化物,因此会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恶化地球环境。 水电的缺点: 水电要淹没大量土地,有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而且大型水库一旦塌崩,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一个国家的水力资源也是有限的,而且还要受季节的影响。 核电的缺点: 核电在正常情况下固然是干净的,但万一发生核泄漏,后果同样是可怕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已使90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且这一影响并未终止。 这些都迫使人们去寻找新能源。新能源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蕴藏丰富不会枯竭;二是安全、干净,不会威胁人类和破坏环境。最理想的新能源是太阳能。 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非常巨大,大约40分钟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便足以供全球人类一年能量的消费。可以说,太阳能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且太阳能发电绝对干净,不产生公害。所以太阳能发电被誉为是理想的能源。从太阳能获得电力,需通过太阳电池进行光电变换来实现。它同以往其他电源发电原理完全不同,具有以下特点:①无枯竭危险;②绝对干净(无公害); ③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④可在用电处就近发电;⑤能源质量高;⑥使用者从感情上容易接受;⑦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不足之处是:①

照射的能量分布密度小,即要占用巨大面积;②获得的能源同四季、昼夜及阴晴等气象条件有关。但总的说来,瑕不掩瑜,作为新能源,太阳能具有极大优点,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利用太阳能发电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太阳光发电(亦称太阳能光发电),另一类是太阳热发电(亦称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光发电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它包括光伏发电、光化学发电、光感应发电和光生物发电四种形式,在光化学发电中有电化学光伏电池、光电解电池和光催化电池。太阳能热发电是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转化成电能,它有两种转化方式。一种是将太阳热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如半导体或金属材料的温差发电,真空器件中的热电子和热电离子发电,碱金属热电转换,以及磁流体发电等。另一种方式是将太阳热能通过热机(如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与常规热力发电类似,只不过是其热能不是来自燃料,而是来自太阳能。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一般由太阳能即热系统、蓄热与换热系统和汽轮机发电系统组成。与常规热发电的不同是太阳能热发电必须考虑太阳能能量密度低、间歇性、不稳定性等因素。太阳能热发电的集热系统用聚光集热装置将太阳能收集起来,将集热工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经过换热器将热能传递给动力回路中循环做工的工质,或产生高温高压得过热蒸汽驱动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发电;从汽轮机出来的发气,其压力和温度已大大降低,或经冷凝器凝结成液体后,被重新泵送入换热器,开始新的循环。太阳能电站一般带有储热装置。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一般由六部分组成: (1)太阳能集热子系统; (2)吸热与输送热量子系统; (3)蓄热子系统; (4)蒸汽发生系统; (5)动力子系统; (6)发电子系统。 其中,前两部分简称为太阳场,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核心。由于太阳能供应不稳定、不连续,为保障热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通常在系统中配置蓄能子系统,将收集的太阳能热能存储起来,以保证在夜间或太阳辐照不足时的发电;或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中的定日镜跟踪系统设计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中的定日镜跟踪系统设计 作者:耿其东, 朱天宇, 陈飞, GENG Qi-dong, ZHU Tian-yu, CHEN Fei 作者单位:耿其东,GENG Qi-dong(盐城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江苏,盐城,224051), 朱天宇,陈飞,ZHU Tian-yu,CHEN Fei(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刊名: 热力发电 英文刊名: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年,卷(期):2009,38(2)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5条) 1.刘祖平一种跟踪和聚光的全新的理论[期刊论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6(12) 2.张宝星太阳能利用的跟踪与聚集系统研究[学位论文] 2006 3.饶鹏.孙胜利.叶虎勇两维程控太阳跟踪器控制系统的研制[期刊论文]-控制工程 2004(06) 4.张明峰PIC单片机入门与实战 2001 5.Soteris A.Kalogirou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ONE-AXIS SUN-TRACKING SYSTEM 1996(06)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张耀明.张文进.刘德有.孙利国.刘晓晖.王军太阳能热发电系列文章(17)70k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研究与开发(下)-太阳能2007(11) 阐述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接收器、燃气体轮机系统、辅助系统和控制系统的有关知识;介绍了南京江宁70kWe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接收器、燃气体轮机系统、辅助系统和控制系统的构成;总结了系统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并展望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的前景. 2.期刊论文杨敏林.杨晓西.左远志.YANG Min-lin.YANG Xiao-xi.ZUO Yuan-zhi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吸热器技术研究进展-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8(10) 近年来,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大量实验和运行数据充分证明了其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应用前景.文中较系统的回顾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吸热器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对应用较为广泛的熔盐吸热器、空气吸热器及水/蒸汽吸热器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展望了我国开展塔武太阳能热发电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 3.期刊论文张耀明.刘德有.张文进.孙利国.刘晓晖.王军太阳能热发电系列文章(16)70k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研究与开发(上)-太阳能2007(10) 介绍了南京江宁70kWe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总体思路;对比了太阳能级燃气轮机与普通情况下使用的燃气轮机的差别;从定日镜的光学原理、控制原理等方面出发,阐述设计、制造工作中的做法;并对定日镜场的整体布置提出了一些见解和看法. 4.学位论文姚志豪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站系统建模与控制逻辑研究2009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第一座MW级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研究内容是对该电站进行系统建模并对系统控制逻辑进行探讨。该电站采用多面定日镜作为聚光器,将太阳法向直射辐射能量反射聚焦到吸热器上产生过热蒸汽,然后利用传统的朗肯循环实现蒸汽的做功发电。
本论文紧密围绕科技部“十一五”863重点项目“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系统示范”的子课题“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系统总体设计技术及系统集成”中的内容,在本文研究对象大汉塔式电站的系统模型建立、子系统过程分析、全系统仿真及全场控制系统设计等几个方面分别开展了研究工作。
在电站全系统模型建立方面,设计并分析了十种电站全场运行模式及其互相之间的判别和切换控制逻辑。同时,还设计并分析了九种电站全场运行状态及其互相之间的切换逻辑,并建立了电站全系统能流传递模型及光热和发电两大子系统的输入输出参数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定日镜场、吸热器、储热子系统、汽轮发电机组的基本数学模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由此构建了除管路和阀门之外,较为完整的大汉塔式电站系统动力学模型。
在子系统过程分析方面,分别对大汉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聚光、集热、储热、发电”这几个子系统单元基本运行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了影响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能量来源不稳定及非连续性的天文学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因素,提出了校正定日镜跟踪误差的BCS原理性算法。从塔式电站生产电能、电网输送电能及用户需求电能三个方面,对储热系统的重要性作了分析。对大汉电站的双级储热系统,设计了其“储热-放热”运行模式判断与切换基本逻辑。初步提出了定日镜场反射聚光功率与吸热器升压及产生蒸汽流量之间的关联函数。对影响机组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即云遮工况出现时大汉电站的系统动作逻辑进行了初步设计。
在全系统仿真及全场控制系统设计方面,利用TRNSYS软件设计搭建了大汉电站全系统仿真模型,对其在设计日与全年的发电量进行了仿真与理论计算分析。同时,对世界上第一座已实现商业化运行的塔式电站西班牙的PS10进行了系统模型重建与仿真,并得到了与已公布数据有较好吻合的结果。另外 ,还初步设计了电站全场控制系统基本原理框图及吸热器的几个主要监测及控制回路。分别设计了吸热器蒸汽温度的蒸汽侧喷水减温调节与镜场侧聚光调节的方法,对其基本热力学过程及方案原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设计了吸热器串级三冲量给水调节系统并对其传递函数原理图进行了描述。同时,还初步设计了考虑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气象、环境及聚光精度影响等基本特性的吸热器过热段喷水减温控制系统SAMA图,并对其中关键的焓值计算方案进行了探讨分析。 5.期刊论文范志林.张耀明.刘德有.王军.刘巍太阳能热发电系列文章(7)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接收器-太阳能2007(1) 本文介绍了国际现有高温太阳能热发电接收器的类型、结构、性能、应用状况,并结合我国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开展太阳能接收器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6.期刊论文章国芳.朱天宇.王希晨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进展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太阳能2008(11) 在介绍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的基础上,回顾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发展历程,着重阐述了塔式热发电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定日镜、接收器、传热蓄热工质的研究进展,并通过分析我国气象、地理条件及能源需求,指出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在我国的西藏、内蒙等西北部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