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朝柱案件

马朝柱案件
马朝柱案件

马朝柱案件

可是,一旦涉及到真正的谋叛阴谋事件时,再提及种族问题便不但危险,甚至还带有刺激性。弘历处理乾隆十六、十七年间两个严重谋反事件时的态度便生动地表明,当他真的相信满清皇朝面临危险时,他会多么小心翼翼地对具有种族象征意义的问题——尤其是对极为棘手的削发问题——保持沉默。

伪稿案。当弘历年届四十,已是一个在位十六年的老练君主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场危机,其根源十分复杂,以至于我们至今仍不能完全理解。1748年春天,他所钟爱的孝贤皇后去世了。同年,传来了征服四川金川土司之役用兵失利的消息,从而揭示了满清军事机制存在着无可质疑的弱点(弘历极为震怒,下令将两名最高级的官员斩首)。然后,在1751年,他像自己的皇祖父那样,以炫耀宏大的皇家仪态首次出发南巡。悲哀、沮丧、加上华丽浮夸,为他统治中的这个关节点带来了一种充满火药味的特殊气氛。应在这前后,弘历遭遇了他治下第一场煽动叛乱的严重危机。

这一危机包括两个不祥的事件,一个与上层文人有关,另一个牵涉到的则是普通百姓。但这两个事件在时间上可疑地接近。所谓“伪稿案”和马朝柱起义的相像之处,只在于这两个案子最终均未破获。然而,它们明显地向朝廷敲响了警钟,因而会使人设想,当这两个事件发生时,中国的社会与政治一定极不稳定,绝不可能处在历史上最为成功与繁荣的政权统治的中期。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两个事件之间存有联系,但在弘历的心目中,两者却肯定是被连到了一起的。这两个事件结合在一起,动摇了弘历关于“外人统治”问题已得到了一劳永逸的解决的信心。在处理这两个事件中的任何一个时,弘历即便在秘密通信中也不敢无所顾忌地提及其中所涉及的种族问题。

那是在1751年8月,一份奇怪的文件引起了贵州一位地方驿传官员的注意。这是一份据称由时任工部尚书的高级官员孙嘉淦(1683年生,1753年卒)所拟奏折的抄件。在其官僚生涯的早期,孙嘉淦即以敢于向弘历的父亲胤禛提出直谏(而胤禛则不落俗套地对之予以褒奖)并对官吏的不法行为提出尖刻的批评而闻名于世。云贵总督将这份在贵州发现的“奏折”上送北京。根据他的一份秘密报告,这份“奏折”中充满了“诬谤”与“虚捏”之语;在其末尾,甚至还有皇帝赞同的御批(而这是完全不合情理的)。在此后的几个星期里,皇帝又接到了来自大清帝国相距甚远的不同地方的许多报告,在那里出现了其他的抄件。到年底,搜寻“伪稿”始作俑者的大网巳在全国张开。数以千计的人被捕入狱。令人吃惊的是,近在京师的学衙,远至西南边疆,伪稿抄件均有发现。因拥有或转抄伪稿而受到指控的人,则从高级的省级官员到商人、僧道、绅士无所不包,甚至还有旗人。逼供产生了许多虚假的线索,但最后,江西巡抚于1753年1月宣布将一个名叫卢鲁生的千总逮捕归案。不久,军机处的一个审议庭便宣布他即是该案正犯,在卢被凌迟处死后,弘历便宣布此案已经结案。然而,漏洞百出的证据以及“正犯”的匆匆就刑,使这个案件的“解决”充满疑点。可是,伪“奏稿”的实质内容及其广泛传播,却为我们理解弘历在谋叛问题上的困惑提供了线索。到那个时候,虽然连“街上的脚夫”都知道伪稿中写的是些什么了,它的抄件却未能保存下来。弘历对所有被发现的抄件进行了彻底的焚毁,甚至连军机处的档案中都没有一份抄件留档存底。对弘历来说,伪稿的内容一定是太羞辱而太难以容忍了。其他有关的证据表明,这份“奏稿”列举了“五不解十大过”,对弘历本人及与他接近的官员们进行了严厉的个人攻击。

它似乎也间接提及了因弘历的首次南进而带给各地的沉重财政负担。它可能还抨击了弘历对几位高级官员,特别是对汉军旗人出身的将领张广泗的严厉处置——1749年,张因为在征伐金川之役中“处置乖张”而与另一大臣纳亲同被斩首。最后,马朝柱一案(对此我在

下面还要讨论)的证据表明,它甚至还对满清皇朝的合法性提出了非难。可以肯定,弘历在追寻伪稿始作俑者,惩罚拥有或转抄伪稿者、以及有效地销毁伪稿的所有抄件上所表现出的极度愤怒,揭示了伪稿的抨击令他感到多么害怕。

而这种恐惧的根源,决不仅仅在于由这个案件所表现出来的文人之中对于满清的广泛敌意。由弘历的性格特点所决定,他很快便怀疑到这是针对大清帝国的一项根深蒂固的明谋的反映——伪稿案不仅同发生在他父亲统治时期的文人谋反事件有牵连,也与神秘的马朝柱事件有联系。①

马朝柱谋反案,我们之所以设想伪稿案对于满人统治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这是因为,甚至连弘历也逐渐相信,这件事是同1752年春天露头的马朝柱公然反清的阴谋有关联的口。马朝柱事件是弘历首次遭遇以复明为号召的运动。为对付这一运动而采取的血腥报复行动,则成了弘历统治上半段后期一个耸人听闻的序幕。

据称,马朝柱本系农民,来自位于长江流域,坐落于湖北省会武昌下游约一百三十里处的蕲州。当他越过省界来到安徽西部时,受到了一个僧人的影响,并从那人那里(根据政府的调查)获得了一种自己将担当大任的幻想。马朝柱开始宣称,自己同居住于“西洋国”、以明室楚王后裔“幼主”为首的明朝遗族有联系。据说,被清廷打败的西南军阀吴三桂的后代也在西洋国居住,同时驻扎在那里的还有三万六千名兵丁。住在那里的还有李开花,这是一个在民间很有名的据说将来要做皇帝的人。还有一位“娘娘”(这是百姓用来称呼送子神?的)也住在那里。马朝柱自称是西洋国的一位将军。他告诉自己的追随者们说,一种名为“遮天伞”的飞行器可以在几个时辰里把他的军队从西部的据点带到

☆★☆★☆★☆★

①陈东林。徐怀宝:《乾隆朝一起特殊文字狱》,第4页,这一恶名昭彰的案子与一位湖南文人曾静有关。他于1728年曾阴谋推翻朝廷,但却为弘历的父亲赦免。

弘历登基后,即将他凌迟处死。参见海默尔:《清代名人录》第747页;《清实录》,第9卷笫10页。

☆★☆★☆★☆★

华中,而他们对于长江流域的进攻已是迫在眉睫了。①当警惕的官员们在武昌东北大约二百四十里处的罗田县东面山中发现了新铸的刀剑及号召反叛的檄文时,所有这一切都暴露了出来。这个贫穷困苦的地区,恰好座落在高度商业化的中心地区以外,在那里定居的人们靠着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勉强为生。虽然马朝柱本人脱逃,但他的许多部众,包括他的一些亲戚却都被捉拿归案。在武昌的监狱里关押着人数众多的要犯,以至于当局因为害怕这会引起公众的骚动,不大愿意同时对他们进行审判。然而,弘历下令,审判应照常进行。

罗田县的发现使弘历为之震惊。他下达谕旨,将先前未对马朝柱一伙进行镇压的罗田知县“即行正法”——在同类案子中,这种处罚是一种很少见的情况。③对马朝柱本人的疯狂追捕造成了数以百计的嫌疑犯被捕入狱,并将持续多年。然而,马朝柱却一直未被捉到(如果他这个人确实存在的话)。④到头来,正如同当局对于伪稿案主犯的狂暴追捕一样,马朝柱案件显然令弘历相信,清廷已成为一场大阴谋的目标。

毫无疑问,罗田县那些阴谋造反的人是将满人当作外来者

☆★☆★☆★☆★

①以现在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军机处档案中的许多“供词”为依据,铃木中正为马朝柱事件描绘了这幅图画。在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我也曾看到过关于这一事件的许多文件。

②《清实录》,第414卷第2页。当地知县曾报告说马朝柱等人均属“勤苦农民”,在山中谋生。考虑到官方为得到“供词”而使用的手段,我们对这种说法不能完全置之不顾。对此,本书以下还有进一步论述。

③在北京故宫档案中,我接触到了一份行省官员给皇帝的奏折,标明的日期则是17年

以后,内称,仍未发现马朝柱的踪迹。很显然,这样的奏折是每年都要提

交的。《刑科史书》,第2771卷,乾隆三十四年三月五日。

☆★☆★☆★☆★

看待的,因为他们对满清削发令的违反是蓄意的。根据两个曾经“受诱惑”而变卖土地加入马朝柱一伙的人的供词,当人们进人马朝柱的据点“天堂寨”时,要用嘴舔血(这是为了表明他们会忠诚于自己的誓言),也要吞服纸符。同时,他们还让自己的头发任意生长.并不再剃光前额。①然而,弘历的反应却在措辞上极为谨慎,不管这些人对盛世构成的威胁辱他多么不快和震惊,他却始终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标准来对待这种威胁,强调这些谋反者只是在造一个大一统皇朝的反,而不是在反对一个外来人的政权。在不得不承认这里存在着削发问题时,他有意突出的是谋反者冒犯了“列祖列宗”:

我大清百余年,深仁厚泽,不意竟有此等覆载不容之枭,獐虺蝮酰,潜毒一至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弘历与行省官员的秘密通信中更不必说在公开的诏谕中了——他却从未提及巡抚报告中关于谋反者对于削发令的违抗。然而,弘历极度愤怒的反应却不可避免地将他的内心世界暴露了出来。他下令,对那些被捕的疑犯要“备极严刑”,但暂时又不要处死他们,以便获得他们的供词。甚至在同高级官员的秘密通信中,他也明显地希望避免提及种族问题。看来弘历刻意保守秘密的主要动机是为了不使公众的信念受到动摇。他写道,虽然这些微不足道的叛逆之徒本来“不足为虑”,但因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他们仍需迅速地予以弹压。而对这一案子本身的情况(他在这里指的是这一案子的反清象征性意义)

☆★☆★☆★☆★

①《朱批奏折》,第836卷第1号,乾隆十七年四月八日(永常)。湖广总督永常在奏折中似乎是在宣摧引用供词。无论是审讯者还是永常本人,都不至于故意在供词中加入这些言辞。相反,在一般情况下,地方官史常常会对直接向满人统治提出挑战的证据持大事化小的态度。

☆★☆★☆★☆★

则必须予以保密。不管是在公开或私下的场合,任何人若提及剃发一事,便都是在自寻麻烦。在这里.我们第一次遇到了我所谓的“恐慌因素”:弘历其实相信,百姓大众是轻信的,一有政治危机或天下大乱的迹象,他们就会惊恐万状,作出暴力的反应。在我们的故事中,弘历的这种信念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出来,并决定了他那种只要有可能便避免承认存在着谋反与妖术的政策。这种信念甚至还影响到了官方内部文件所使用的语言——似乎仅仅提及某一罪恶便会在实际生活中造成这一罪恶的发生。于是,作为一种常规,这也意味着即便是对那些最不寻常的威胁,也不能不用最寻常的语言来加以描述。如果我们可以从弘历的恐惧中判断出公众的情绪的话,则我们不能不说,这种情绪是变化多端极不稳定的。在1768年妖术大恐慌发生的过程中,弘历的恐惧或多或少地始终存在。在我看来,这就是为什么在妖术大恐慌初起时,弘历甚至在与清廷高级官员的秘密通信中也避免提及削发令遭违反一事的原因所在。不论是在处理伪稿案还是在对付马朝柱起义时,弘历都没有提及种族问题。尽管富有挑衅性的剃发问题在这两个事件中都出现了,但弘历在处理它们时的最初动向却与处理1768年叫魂危机时非常相似:他知道,不管“种族层次”的问题对于征服者政权的生存有多么重要,对此却只能经由其他的场合来处理。

那样的一个场合很快便为弘历抓到了,那就是文字狱:通过揪住他所谓文人们影射攻击“满人根基”的种种文字上的偏差,而对他们大开杀戒。到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这更成为他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一种手段。弘历对于剃发一类公然威胁到满人统治的问题固然不愿公开提及,但在对充其量只是对满人名誉造成了微不足道损伤的文字表达问题上,他却是一触即跳。在涉及种族时,甚至某种几乎完全让人觉察不到的文字偏差,也会让一个文人丧命。同

那些有可能造成群众性骚乱的大规模谋反案件相比较,弘历在处理文字狱时可以随心所欲地掌握事件的范围与节奏。在对付此类“谋叛”案件时,他尽可以大声颂扬满人的种族尊严,却不必担心因此会引发出什么意外。

文字狱的预兆。我们刚刚叙述过的这些事件过去仅仅三年,弘历便看到了通过言辞而大兴文字狱的有用之处。1755年,汉人学者胡中藻被指控利用诗作煽动对满人的种族仇恨(即便在当时,这看上去也显得是在强词夺理)。胡中藻是已故大学士鄂尔泰(鄂是弘历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两个大学士之一)的门生与派系中的骨于成员,并与鄂尔寨的侄子鄂昌常有诗文往来应酬。弘历对于胡中藻的凶猛攻击(说他“尚有人心者乎?”),曾被认为是对于官场派系活动的一种抨击。然而,这个案子让我感到惊奇之处在于:弘历大骂胡中藻“诬谤满人”,又严斥鄂昌的行为使他不配当一个满人,并把这两者联系到了一起。这就说明,只有把胡鄂案件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考察,才能理解这个案子的意义所在:在弘历的认识中,谋叛与汉化其实只不过是同一威胁的两个不同侧面而已。

在对鄂昌矫揉遗作的诗文予以痛斥时,弘历极为愤怒地写道:“满洲风俗,素以尊君亲上、朴诚忠敬为根本,而骑射之外,一切玩物丧志之事,皆无所渐染。”但是,弘历宣称,近来因与汉人文化的接触,已使得很多满人因能在诗文上故作风雅而自得其乐,而这对于他们的品质是极为有害的。先时,满人虽“未经读书”,却懂得“尊君敬上之大义”。尽管孔门儒生亦通过诗书传学,但他们也将忠孝之道视为上德。如果读书只知“剽窃浮华”而“不知敦本务实之道”,则这种学问又有何用?弘历因而警告道,他将对数典忘祖的满人予以惩罚,并将严禁他们与汉人发生诗文上的应酬往来。如果要对弘历的警告发表评论,则可以说,这种警告也许确实对当时的朋党活动起了某种抑制作用,因为满汉官员之间的诗文应酬是文人结为朋党的主要途径之一。可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这里所包含的一个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信息,那就是,它同谋叛与汉化是有关联的。

由汉化带来的腐化

既勇敢又富有生气,既诚实又不吝豪华,这就是满族上层人士宣称自己作为征服者而具有的美德,也是经精心加工后征服者在被征服者心目中应有的形象。这些品质不仅在作战中是致胜的因素,而且也适用于统治这个被败亡的明朝搞得一团糟的大帝国。然而,为了要统治这个大帝国,满人却又不能不借用汉人的制度并获得汉人的协助,这就又从一开始便使得上面这种似乎无懈可击的说法产生了漏洞。

在满人还没有越过长城之时,满人贵族的内部斗争便促使满清朝廷采纳汉人施政及中央集权的种种措施。在那以后,为了赋予征服者的政权以一种上承天命的合法性,使其以天命继承者的身份出现,满清朝廷需要对官化的儒家意识形态予以推广——根据这种意识形态,合法性统治的基础在于德行而非种族特性。但与此同时,它又必须保持满族本身的特质。征服者没有与被征服者同处,也没有被腐化,这一点必须保持下去。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征服者又怎能将一种异质文化与他们自己的文化嫁接在一起呢?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如果我们进一步考虑到,满人还必须“进入到”汉人的世界中去(更不必说享受其中的乐趣了),那么,我们对十八世纪满人所面临的问题便开始有所了解了。对于弘历来说,谋反与汉化是互有关联的危险。然而,汉化的危险更为隐蔽,因而也可能会使他产生更大的焦虑。对于满族上层人士来说,乾隆时期(1736~1796)是一个痛苦的转折时期,他们面临的汉化威胁比之以往任何时候部更为明显——但却还没有明显到无论做什么都已无法使之改变的地步了。

八旗精英

当弘历在位在时间上达到中点时,他在一个统治全国的少数种族集团中高踞于权力的顶端。但这个集团本身并非铁板一块。在一小批上层精英与大批穷困群众之间,已经出现了分裂。那个于1644年征服了中国的军事群体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除了满人以外,还有在满人入关前便已降服他们并加入八旗组织的居住关外的汉人,以及同满人结盟的蒙古部落。在

这个拥有三十四万七千名男子以及他们的家庭成员的群体中,满人本身只占大约百分之十六。到十八世纪二十年代,这一群体中体格强健的男人的数目几乎增加了一倍,而满人则大约占其中的百分之二十三。在帝国的总人口中,这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少数(连同他们的家属在内,到十八世纪中叶可能仍少于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一)。虽然他们中有数千人担任着收入丰厚的文武官职,但大多数人则陷于“贫穷、负债与失业”的境地。那些专门留给他们的土地,此刻大部分已落到了汉人土地经营者的控制之下,旗人自己则几乎全部居住在位于都市的兵营里,而在那里,那些禁止他们与周围汉人通婚的法令正日益失去效用。在军事技能不断衰退的同时,征服者上层人士的文化特征尤其是他们的满语能力——也日益退化。对于普通旗人来说,他们既缺乏一种建立在坚实经济基础之上的自我尊严,又没有军事威胁而带来的促人清醒的挑战,几乎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他们用来支撑自己作为征服民族的骄傲了。然而,对于弘历来说,弘扬满族的骄傲却是一个极为紧迫的问题。他显然知道,要保持自己对于官僚体制的影响力——更不必说要保持自身政权对于被征服的汉人的控制了——就必须以满人能够继续维护自身的种族特征为前提。在这个满人正在被汉化的时代,弘历成了满族语言和价值观念的积极倡导者,尽管如此,同时他也是中国文化的热烈拥护者。要同时完成这两项任务,看上去似乎毫无希望。但是,这却是任何一个统治王朝——不管是由本族人或外来人所建立的——都必须要做到的。领导统治一个国家同官僚们日常管理一

个国家是不同的。正是这一点,将征服者与成千上万管理国家的文职官僚区分了开来。要作为一个统治者集团生存下去,征服者必须保持自己先前的活力和与众不同之处。然而,为了将文职官僚带入征服者的阵营,同一征服者又必须以儒家文化合法分享者的面目出现。要将排他性与汉化完全孤立区分开来是不可想像的。这就是弘历作为满族首领,同时也作为大一统中华帝国皇帝所面临的两难处境。对他来说,如何将这两个角色合为一体是一件头等大事。他统治下的政治史正是从这里开始发生的。

文化的传播

弘历在表达自己对于满人素质退化的恐惧时,一般来说,会讲到他们正在失去些什么(如武功、文化资源及个人品质,等等);但同时,他在讲到这些时也会表露出对腐化堕落的汉人上层分子的蔑视,并担心满人会向他们看齐。旗人应当在勇气、俭朴、坚毅等方面成为具有超高水准的典范,而这种水准应是任何汉人(甚至包括那些其先辈早在满人征服中国前就已开始为其服役的汉军旗人)所难以想象的。然而,一个接一个的事例却向弘历表明,那些旧日的美德正在渐渐褪色。

一个出身显赫的满人武弁通过与兵部书役的小心勾搭,向那些颇有野心的旗人出售官位。弘历把他当作一个例子问道:“我满洲中,岂有此臣仆?”而更令他感到厌恶的是,满人中竞有人会刻意寻求这种舒适的职位:

朕前令八旗人员,简用外任,原以为伊等克受满洲淳朴素风,共知自爱。且人材弓马,均有可观,足为外省绿营表率,并非仅为伊等疏通进用之选。弘历强调,再不能对于满人中的无赖之徒表现出特别的仁慈了。在本朝初年那个伟大的时代,道德水准要高得多,这样的人似乎还值得改造。但随着满人人口数目的增加,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渐染恶习,浮靡嚣薄,殊失国初浑厚之风”。这些人“希图安便”,已经“几与汉人无异”一个甚至更令人震惊的案子,发生在一位临时服役于绿营的旗人身上。这个旗人未能平息一场地方叛乱,又不愿面对制裁,便悬梁自尽了。皇帝为之大怒。他宣布,录用满族人于绿营,是因为他们骑射精进,也因为需要依靠他们“整顿绿营庸劣之习”这个自杀的人,“身系满洲世仆竹,他本来应该带兵平息地方上的叛乱,即使因此殉职亦在所不惜:

即偶固拒捕致伤,虽非阵亡可比,朕亦必念其因公身殒,格外加恩。似此畏惧自缢,究属一死。……满洲世仆内,又岂应有此庸劣之人乎?此风甚陋。着通行晓谕各省绿旗满洲官员,嗣后凡一切事务,惟勇往奋勉,以蕲复满洲旧习,痛戒懦弱怯惧之风。在弘历看来,满

人的堕落从他们的语言能力上颇为不祥地表现出来。除了朝中使用双语的规定外(据此,一定等级文件均需由译馆译成满文),一个更为广泛的假设前提是,旗人对于自身语言传统的掌握成当如同对于骑射功夫一样蚋娴熟。满语是大清朝在中亚地区权力的象征。如果边防卫所的满人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他们就会受到穆斯林旧民与廓尔喀部落的嘲笑。可是,不论是在内地还是在边防卫所,满人的语言水准正在急遽下降。地方上的一位八旗总兵就曾为所在行省用满文写就的文件中充满文法与用辞的混乱而发出哀叹。虽然满文是“旗人根本”,但他们的写作中却是“错中添错¨。这种腐化甚至也在满人家园内部扩散看来。有一次,弘历发怒道,在满洲任职的官员本来主要是应以满文来撰写奏折的,但他们却只是使用汉文。“如所奏之事太繁,清字不能尽意,必须汉文者,亦应兼缮清文。”弘历因而指责这些满人“竞染汉人习气,有失满洲旧风”。在他看来,虽然目前满文也许还不能完全满足政府治国的全部需要,但它却是测试满人文化完整性的一把尺子。

弘历很自然地将自己推出来作为一个榜样。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来纠正某一翻译上的错误,或直接用满语向某一候选官员提问。对于有关军事事务的满文诏渝的汉文译文,弘历极为挑剔。准噶尔之役编年史的编撰者在处理译文时过于自由发挥,使满文原文“意义尽失”,便受到了弘历的严厉申斥。在这个问题上,弘历对于忠实于满文原文的强调,当然不是为了卖弄学问,而更是将之当作驱邪护身的一种法宝。

除了只有驱邪护身的力量外,在敏感的国家事务,尤其是军事事务上,满语还可作为机密语言使用。1767年,弘历派遣为自己所信任的皇族成员福灵安(弘所的连襟福恒的长子)就远征缅甸之役停滞不前之事进行调查,,福灵安送会的奏折系用满文写成,揭露了此役统帅杨应琚和李时升的奏报全系“虚捏”。杨、李两人后来均被逮捕处死。在这里颇为重要的是,在一个以汉人统帅为调查目标的案子中,使用满文为一个本来就相当机密的通讯体系又加上了一层保密因素。①

☆★☆★☆★☆★

①弘历讲到,他曾对杨应琚寄于极大的信任,但却从他奏折中的种种“不合之处”发现了问题。他担心的是,杨应琚因有疾在身而受到下属欺瞒。弘历因而派遣福灵安及一名御医,同往前方探查杨的身体状况。“降旨福灵安,就近亲赴军营,将彼处实在情形,查明具奏。”福灵安的调查显示,缅人确实蒙骗了杨应琚,并乘机侵入大清境内;而李时升的战报则完全事虚构的。弘历在自己的怀疑得到了证实后,又加上了颇富色彩的一笔,以贬低福灵安所从事的侦查活动的重要性。杨的欺罔之言之败露,“实由天意昭彰”“先前并没有人对杨的行为提出指摘,而福灵安又故意等到回京后才当面作出报告,“朕复传旨询问,伊始将所知彼处实情一一入告。此皆抑赖上苍默佑,启迪朕衷,得以先凡烛其情伪,不致于贻误,并非因福灵安此奏折”。福灵安的奏折原系用满文写成,此刻又“俱着译发,并谕中外知之”。《清实录》第781卷18页,乾隆三十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用例分析总结

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是由软件需求分析到最终实现的第一步,它描述人们如何使用一个系统。用例视图显示谁是相关的用户、用户希望系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用户需要为系统提供的服务,以便使系统的用户更容易理解这些元素的用途,也便于软件开发人员最终实现这些元素。用例图在各种开发活动中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它最常用来描述系统及子系统。 当用例视图在外部用户出现以前出现时,它捕获到系统、子系统或类的行为。它将系统功能划分成对参与者(即系统的理想用户)有用的需求。而交互部分被称作用例。用例使用系统与一个或者多个参与者之间的一系列消息来描述系统中的交互。 用例图包含六个元素,分别是:参与者(Actor)、用例(Use Case)、关联关系(Association)、包含关系(Include)、扩展关系(Extend)以及泛化关系(Generalization)。 用例图可一个包含注释和约束,还可一个包含包,用于将模型中的元素组合成更大的模块。有时,可以将用例的实例引入到图中。用例图模型如下所示,参与者用人形图标来标识,用例用椭圆来表示,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参与者(Actor) 1.参与者的概念 参与者是系统外部的一个实体,它以某种方式参与用例的执行过程。参与者通过向系统输入或请求系统输入某些事件来触发系统的执行。参与着由参与用例时所担当的角色来表示。在UML中,参与者用名字写在 下面的人形图标表示。 每个参与者可以参与一个或多个用例。它通过交换信息与用例发生交互(因此也与用例所在的系统或类发生了交互),而参与者的内部实现与用例是不相关的,可以用一组定义其状态的属性充分的描述参与者。 参与者有三大类:系统用户、与所建造的系统交互的其它系统和一些可以运行的进程。 第一类参与者是真实的人,即用户,是最常见的参与者,几乎存在于每个系统中。命名这类参与者时,应当按照业务而不是位置命名,因为一个人可能有很多业务。 第二类参与者是其它的系统。这类位于程序边界之外的系统也是参与者。

写出下列各试验的样本空间及指定事件的样本点

练习一 1. 写出下列各试验的样本空间及指定事件的样本点: (1) 掷一枚骰子两次,观察出现的点数。 A =“其中恰有一次是1点”; B =“点数之和为7”; C =“点数相同”。 Ω=________________;A =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 (2)10个产品中有3个次品,每次任取一个直到取出3个次品为止(不放回),记录 抽取的次数。 A =“前两次没有取到次品”; B =“不超过6次取到所有次品”; C =“直到第8 次仍未取到次品”。 Ω=________________;A =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 (3)将一尺之棰折成3段,观察各段的长度。 A =“能组成三角形”; B =“三段长度都不超过a(3/1≥a ) ”。 Ω=________________; A =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 2.一射手连续向目标射击三次,i A =“第i 次击中目标”(i =1,2,3)。用文字叙述下列事件: (1)321A A A ++ (2)321A A A (3)________321A A A (4)21A A (5)32A A - (6)_________21A A + 3.在管理系学生中任选一名,令A =“选出的学生是男生”,B =“选出的是二年级学生”,C =“该生是运动员”。 (1)叙述事件C AB 的意义;(2)在什么条件下C ABC =成立?(3)在什么条件下B C ?成立?(4)在什么条件下B A =成立? 4.房间里有10人,分别佩带着从1号到10号的纪念章。任选3人,记录其纪念章的号码。求:(1)最小号码为5的概率;(2)最大号码为5的概率。 5.两封信随机地投入标号为Ⅰ、Ⅱ、Ⅲ、Ⅳ的四个邮筒,求第二个邮筒恰好投入1封信的概率。 练习二 1.甲、乙两艘轮船驶向一个不能同时停靠两艘轮船的码头,设它们在一昼夜内到达的时刻是等可能的。如果甲船停泊的时间是1小时,乙船停泊的时间是2小时,求它们中的任何一艘都不需要等候码头空出的概率。 2. 在1到2000中随机地取整数,问取到的整数不能被6或8整除的概率是多少? 3. 设对于事件A ,B ,C 有:)()()(C P B P A P == =1/4,)(AC P =1/8, )()(BC P AB P = =0,求A ,B ,C 三个事件至少出现一个的概率。 4. 向三个相邻的军火库投掷一枚炸弹,炸中第一个军火库的概率为0.025,炸中其余的两个军火库的概率各为0.1。只要炸中一个另外两个必然爆炸,求军火库发生爆炸的概率。

精细化需求用例-案例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目录 (2) 1.简介 (3) 2.主要事件流 (3) 3.其他事件流 (6) 4.特殊规则 (7) 5.前置条件 (7) 6.后置条件 (7) 7.界面说明 (7) 8.表证单书 (9) 9.事件流结构图 (10)

用例说明书 1.简介 主管税务机关对不达起征点的定期定额户和临时户进行发票的代开。发票代开管理包括发票代开和对代开发票内容的台帐登记业务。需要代开发票的单位和个人,携带有关销售货物或劳务的证明资料(合同、协议等)向主管税务机关发票代开岗位申请代开发票。对无销售货物或劳务证明资料的不予受理,对资料完整的,进行发票代开业务。 2.主要事件流 A录入发票代开信息,进行发票的代开 A.1【用户】启动用例,进入发票代开界面 【系统】1.为是否免税赋值为“否”; 2.为开票日期、录入日期赋值为系统日期; 3.为录入赋值为系统操作人员; 4.为税务机关代码赋值为当前税务机关; 5.纳税人识别号为支持模糊查询的项,参见公用规则PRL2; 6.纳税人名称为不可录入项; A.2【用户】选择开票类别,并录入纳税人信息 【系统】1.如果为是临时经营开具则: a)设置纳税人识别号普通录入项; b)设置纳税人名称为可录入项; 如果为小规模纳税人代开则: a)设置纳税人识别号为支持模糊查询的项,参见公用规则PRL2; b)设置纳税人名称为不可录入项; c)纳税人必须为本机关的小规模纳税人,检测纳税人是否为正常的营业户,如果不 是则参见C流程处理; 【规则】小规模纳税人指除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外的所有纳税人; A.3【用户】选择代开点编号 【系统】为代开点名称赋值;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教中心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材,团结出版社,2010)。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广泛,如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住宿等。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淹溺、燃爆等事故。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01年至2009年8月,我国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2011年全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等工贸行业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5起、共死亡5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5%和35%。2012年以来发生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37%,同比分别上升66.7%和76.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的通知安监总管四C2012)93号)。 1有限空间典型案例 1.1“2.20”水封罐缺氧窒息事故 (1)事故经过。 2006年2月20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某球罐分公司经理马某、副经理余某、技术员赵某及工人史某按照该石油管理局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的安排,到合成氨装置火炬系统检查蒸汽伴热系统冻堵情况,当检查卧式水封罐(?2.4mx8.9m)罐内是否有漏点时,余某与赵某将罐顶人孔盖(中480mm)卸开,余某先下到罐内进行检查,因罐内充满氮气(未投入生产),晕倒在罐内。赵某发现后钻进罐救人又晕倒在罐内,马某随后拴上绳进到罐内再次救人,也晕倒在罐内。随同在场的工人史某立即呼救,施工现场附近的两名司机赶到施工现场将马某拖出,同时报警。医院和消防队员先后到达现场,将余某和赵某抬出,经现场抢救无效,3人全部死亡。 (2)事故原因分析。

事件与基本事件空间

3.1.2事件与基本事件空间 教学目标:1、联系实际,了解随机现象及随机事件。 2、了解事件的基本事件空间。 教学重点:基本事件和基本事件空间的概念。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正确的求出某试验中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基本事件空间中的基本事件的总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判断下列现象是必然现象还是随机现象 1 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的结果 2 行人在十字路口看到的交通信号灯的颜色。 3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4 函数(a>1)在上是增函数 引例一: 在10个同类产品中,有8个正品,2个次品,从中任意抽取3个检验 问题1:抽到的次品数是多少?能否抽到3个次品? 问题2:有人说一定会抽到正品,这种说法对吗? 引例二: (1)一先一后掷两枚硬币,观察正反面出现的情况,试写出所有可能结果。 (2)掷一颗骰子,掷出的点数可能有哪些?

二、概念形成 基本事件: 基本事件空间: 三、应用举例 例1、掷一颗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 (1)写出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 (2)设事件A表示“出现偶数点”,用集合表示事件A,它与Ω有什么关系? (3)事件A包含几个基本事件?什么叫事件A发生了(或不发生)? 变式:一个盒子中装有10个完全相同的球,分别以号码1、2…10,从中任取一球,观察球的号码,写出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和基本事件空间 例2、连续掷3枚硬币,观察落地后这3枚硬币出现正面还是反面 (1)写出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 (2)求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的总数; (3)“恰有两枚正面向上”这一事件包含哪几个基本事件?

变式:1、袋中有红、白、黄、黑颜色大小相同的四个小球 (1)从中任取一球 (2)从中任取两球 (3)先后各取一球。分别求上述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 2、掷两颗骰子时“点数总和小于7”与掷十颗骰子时“点数总和小于7”是同一类事件吗?为什么? 四、随堂练习:课本P94: 练习A1,2,B1 1.判断下列现象哪个是随机现象 ( ) A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B .一般,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C .某路段一小时内发生交通事故的次数 D .一天有24小时 2.汽车司机在十字路口看到交通信号灯的颜色,是 ( ) A .必然现象 B .随机现象 C .既是必然现象也是随机现象 D .既不是必然现象也不是随机现象 3.一先一后抛掷两枚硬币,把国徽面作为正面(如果正面向上就记为正),那么这个试验的 基本事件空间是 ( ) A .()( )}{反,正,正,反=Ω B .()()()}{反,反,正,反,正,正=Ω C .() ()()}{反,正,反,反,正,正=Ω D .()()()()}{反,反,反,正,正,反,正,正=Ω 4.同时掷2枚色子,其点数之和的基本事件空间是 ( ) A .}{12,11,10,9,8,7,6,5,4,3,2=Ω B .}{ 6,5,4,3,2,1=Ω C .}{11,10,9,8,7,6,5,4,3,2=Ω D .}{12,11,10,9,8,7,6,5,4,3=Ω 5.指出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①没有水分,种子发芽 ②某电话总机在60秒内接到至少15次呼唤 ③同性电荷,互相排斥 6.判断题:必然事件是基本事件空间的某一真子集 ( )

用例之间的关系

3.4用例之间的关系 1、泛化关系Generalization 代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类似于继承) 在用例泛化中,子用例表示父用例的特殊形式,子用例继承了父用例的行为和属性,也可以增加新的行为和属性或覆盖父用例中的行为。 例子:一个租赁或销售系统用例的部分内容,在此,父用例是“预定”,其两个子用例分别是“网上预定”和“电话预定”,这两个用例都继承了父用例的行为,并可以添加自己的行为。 2、包含关系Include 一个用例(基用例,基本用例)可以包含其他用例(包含用例)具有的行为,并把它所包含的用例行为作为自身用例的一部分,这被称为包含关系。 在UML中,包含关系表示为虚线箭头加版型《include》,箭头从基本用例指向包含用例。 例子:一个租赁或销售系统中,“填写电子表格”的功能在“网上预定”的过程中使用,不管如何处理“网上预定”用例,总是要运行“填写电子表格”用例,因此具有包含关系。 3、扩展关系Extend 一个用例也可以定义为基本用例的增量扩展,这称作扩展关系,即扩展关系是把新的行为插入到已有的用例中的方法。在UML中,包含关系表示为虚线箭头加版型《extend》,箭头从扩展用例指向基本用例。 基本用例提供了一组扩展点,在这些新的扩展点中可以添加新的行为,而扩展用例提供了一组插入片段,这些片段能够被插入到基本用例的扩展点上。 扩展关系可以有控制条件,当用例实例执行到达一个扩展点时,控制条件决定是否执行扩展。一般情况下,基本用例的执行不会涉及到扩展用例,只有满足用例的控制条件时,扩展用例才被执行,因此扩展关系处理事件流的异常或者可选事件。同一个基本用例的几个扩展可以在一起使用。

基于事件和时间触发嵌入式系统编程思想

基于事件和时间触发嵌入式系统编程思想 1 传统编程结构的局限性 当不使用RTOS时,嵌入式软件通常采用两种传统的编程结构进行编程,一种叫“前后台结构”或者叫“超级循环结构”,本质上是事件触发的编程方式,另一种叫时间触发的编程方式,Michael J.Pont的“基于时间触发的编程模式”即属于此。 在实际工作中,当系统稍微复杂时,会发现这两种方式都有一定局限性,下面以一个实际产品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为例来说明。 在设计一个用于配电柜的壁装式智能配电仪表时,CPU的程序设计需完成以下任务: (1)每半秒对前显示屏的显示数据进行一次刷行。 (2)每0.1秒对DI/DO进行一次刷新。 (3)每0.2秒对键盘进行一次扫描。 (4)每半秒对测量数据进行一次重新采集和计算。 (5)异步串行口与上位机使用Modbus通信,速率最高19200bps。 (6)CPU通过IIC总线与时钟芯片和EEprom通信。 (7)CPU通过SPI总线与LED数码管及采集芯片通信。 (8)CPU要对所采集的6路信号进行FFT变换。 (9)当系统掉电时,CPU要能快速响应以把当前的电度底数写入EEprom中。 上述任务中,任务(5)和任务(9)是强实时性的,如果对串口的收发事件得不到及时响应,接收时会导致字节丢失,发送时会导致字节间时间间隔太大造成接收方的Modbus帧定界错误,对系统掉电事件如果不能及时响应会造成EEprom的写入失败。其它任务只要在指定的周期内能得到执行就行,但是任务(8)比较特殊,使用通常的8位CPU进行6种信号的FFT变换,哪怕每种信号只做128点的FFT,运算一次也要好几秒。下面来看用传统编程结构实现上述设计时遇到的困扰。 1.1 使用“前后台方式”进行编程 使用“前后台方式”进行编程时,为保证任务(5)的及时性,使用了UART中断,当UART完成一个字节的收发后产生中断,在中断程序中将接收到的字符保存在接收缓冲区或从发送缓冲区取下一个待发字符装入UART进行发送,对Modbus协议的处理可以单独用一个任务在中断外处理,这保证了中断程序的简短。为保证任务(9)响应的及时性,也必须为它安排一个中断。因为当系统掉电时,系统只有不到10ms的过渡时间,系统如果不能在这个时间内完成相关的操作,系统电压将跌落至有效电压以下而丧失工作能力。 安排好了后台的中断任务后再来看看前台的任务如何完成。这里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对任务(8)的处理,因为任务(8)需要的执行时间太长了,简单的把它当成一个任务处理将影响系统对其它任务的响应,在超级循环中的代码结构如下: while(1) { 任务(1); 任务(2); ………

高中数学完整讲义——概率_随机事件的概率1.事件及样本空间

高中数学讲义 版块一:事件及样本空间 1.必然现象与随机现象 必然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某种结果的现象; 随机现象是在相同条件下,很难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的现象. 2.试验:我们把观察随机现象或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实验统称为试验,把观察结果或实验的结果称为试验的结果. 一次试验是指事件的条件实现一次. 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时,始终不会发生的结果,称为不可能事件; 在每次试验中一定会发生的结果,称为必然事件; 在试验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结果称为随机事件. 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 B C ,,,来表示随机事件,简称为事件. 3.基本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可以用来描绘其它事件的,不能再分的最简单的随机事件,称为基本事件.它包含所有可能发生的基本结果. 所有基本事件构成的集合称为基本事件空间,常用Ω表示. 版块二: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 1.如果事件A B ,同时发生,我们记作A B ,简记为AB ; 2.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 B ,,如果有()()()P AB P A P B =,就称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简称A 与B 独立.当事件A 与B 独立时,事件A 与B ,A 与B ,A 与B 都是相互独立的. 3.概率的统计定义 一般地,在n 次重复进行的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频率m n ,当n 很大时,总是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随着n 的增加,摆动幅度越来越小,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为()P A . 从概率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随机事件的概率()P A 满足:0()1P A ≤≤. 当A 是必然事件时,()1P A =,当A 是不可能事件时,()0P A =. 4.互斥事件与事件的并 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或称互不相容事件. 由事件A 和事件B 至少有一个发生(即A 发生,或B 发生,或A B , 都发生)所构成的事件C ,称为事件A 与B 的并(或和),记作C A B =. 若C A B =,则若C 发生,则A 、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事件A B 是由事件A 或B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组成的集合. 5.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若A 、B 是互斥事件,有()()()P A B P A P B =+ 若事件12n A A A ,,,两两互斥(彼此互斥),有1 212()()()()n n P A A A P A P A P A =+++. 事件“12n A A A ”发生是指事件12n A A A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6.互为对立事件 知识内容 板块一.事件及样本空间

用例图含义及画法

用例图的含义及画法 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是由软件需求分析到最终实现的第一步,它描述人们如何使用一个系统。用例视图显示谁是相关的用户、用户希望系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用户需要为系统提供的服务,以便使系统的用户更容易理解这些元素的用途,也便于软件开发人员最终实现这些元素。用例图在各种开发活动中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它最常用来描述系统及子系统。 当用例视图在外部用户出现以前出现时,它捕获到系统、子系统或类的行为。它将系统功能划分成对参与者(即系统的理想用户)有用的需求。而交互部分被称作用例。用例使用系统与一个或者多个参与者之间的一系列消息来描述系统中的交互。 用例图包含六个元素,分别是:参与者(Actor)、用例(Use Case)、关联关系(Association)、包含关系(Include)、扩展关系(Extend)以及泛化关系(Generalization)。 用例图可一个包含注释和约束,还可一个包含包,用于将模型中的元素组合成更大的模块。有时,可以将用例的实例引入到图中。用例图模型如下所示,参与者用人形图标来标识,用例用椭圆来表示,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参与者(Actor) 1.参与者的概念 参与者是系统外部的一个实体,它以某种方式参与用例的执行过程。参与者通过向系统输入或请求系统输入某些事件来触发系统的执行。参与着由参与用例时所担当的角色来表示。在UML中,参与者用名字写在下面的人形图标表示。 每个参与者可以参与一个或多个用例。它通过交换信息与用例发生交互(因此也与用例所在的系统或类发生了交互),而参与者的内部实现与用例是不相关的,可以用一组定义其状态的属性充分的描述参与者。

“事件与空间”——伯纳德·屈米的“事件观”

“事件与空间”——伯纳德·屈米的“事件观” 发表时间:2018-04-05T14:54:16.20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作者:黄国庆 [导读] 本文从建筑创作过程中功能房间布置与外部形态构思的割裂状态出发,分析伯纳德·屈米的“事件观”。 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从建筑创作过程中功能房间布置与外部形态构思的割裂状态出发,分析伯纳德·屈米的“事件观”,指出事件与建筑空间不是因果关系,也不是一种对应关系。 关键词:伯纳德·屈米;事件;空间 引言 芝加哥学派的沙里文曾提出“形式追随功能”,对功能主义建筑有着积极的一面。但“形式追随功能”意味着建筑中主体部分的空间组合形式和房间位置安排必然依据于该类型建筑的功能关系图。功能关系图与建筑空间组织是一一对应的线性操作关系。 基于功能的建筑创作过程分割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递进式阶段:功能分析的房间布置阶段与形体创作的外部形态阶段。建筑师关注的重点更在于建筑本体和构图原则,追求形态构想实现。 一、伯纳德·屈米的“事件观” 伯纳德·屈米曾经批判功能主义,宣言“建筑不能离开行为,没有建筑离得开事件,没有建筑离得开谋划”。一定程度上说,带有归纳意味的事件说法可包容更多的功能需求,对空间也会产生更广泛的理解。 1.1 事件的引入 “没有不进行活动的建筑,没有不发生事件的建筑,没有存在秩序的建筑。” 屈米事件观源于对20世纪60-7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他希望把建筑从中解放出来,将其提升到一种与数学或是其他科学相同的知识形式高度,人们可透过它对世界进行思考。 《空间与事件》一文,屈米认为建筑学中存在一种悖论,空间的概念(the concept of space)和空间的体验(the experience of space)彼此分裂,同时他暗示一种对应的可能性,即将空间的概念(the concept of space)和空间的体验(the experience of space)置换为空间(space)与事件(event)。他认为,事件既包含传统使用的含义又特别强调了人的行为。事件的列表或事件的计划就构成任务书(program)[任务书,牛津词典定义为“为了达到目的而设置的一系列活动”,建筑任务书暗示功能需求但没有他们的关系和比例。同时事件/任务书的引入,意味着将人的行为引入建筑学的悖论中。屈米引入“暴力”的概念,“建筑物和人的关系就是一种暴力关系,身体在进入空间瞬间就是暴力的开始。”这是事件与功能空间的冲突,是随机行为和机械目的的冲突。“暴力”将行为引入建筑空间,即将事件引入建筑空间。 1. 2 事件和空间的关系 屈米认为事件和空间相互限定,不可分离。人的行为,打破几何体内在精密逻辑关系,建筑在这里成为行为的有机容器。但身体打破空间原有纯净的同时,空间同样限制身体,如狭窄的走廊规则随机的身体移动。屈米看来,事件与建筑空间不是因果关系,不是一种对应的关系。他反对在行为、事件与空间模式、功能与形式之间建立预设的、对应的等级性因果关系。 在《曼哈顿手稿》中,屈米认为“建筑不只是简单地关于空间和形式,也是关于事件、活动和空间中发生的一切。”在书中,他将建筑的功能和组织转为指导事件的发生或目击事件的发生,将建筑的用途、形式和社会价值分离,将人的行为和客观物体的相互作用(即事件和空间的关系)作为研究起点。《手稿》试图对建筑提供一种全新解读,即将空间、活动、事件独立,站在新角度审视它们的关系,这样传统的元素分崩离析,从而建立新的关系。 屈米在对待空间和事件的关系中将其分为三类:无关、互惠和对立。无关是指一种使差异性消失的因素,该关系中的空间和事件相互独立。互惠则表现出空间和事件的互动影响,它们互相依赖,成为对方存在的条件,建筑师眼里的使用者需求决定所有的建筑细节和使用者态度。对立则存在于绝大多数的建筑学和城市中的复杂关系。 屈米遵循自己的理论,但纯粹理论仍需要借助手法才能转变为真实的建筑实体。他的实践作品反对从几何学形态出发设计立面或平面的传统设计方法,主张通过组织事件,使建筑责任从提供功能空间转到组织社会活动上。空间的目的在于“诱发事件”。

典型电气事故案例分析

典型电气事故案例分析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阎相环 一、接地保护线烧伤人 1、事故经过 1994年4月6日下午3时许,某厂671变电站运行值班员接班后,312油开关大修负责人提出申请要结束检修工作,而值班长临时提出要试合一下312油开关上方的3121隔离刀闸,检查该刀闸贴合情况。于是,值班长在没有拆开312油开关与3121隔离刀闸之间的接地保护线的情况下,擅自摘下了3121隔离刀闸操作把柄上的“已接地”警告牌和挂锁,进行合闸操作。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强烈的弧光迎面扑向蹲在312油开关前的大修负责人和实习值班员,2人被弧光严重灼伤。 2、原因分析 本来3121隔离刀闸高出人头约2米,而且有铁柜遮挡,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其弧光不应烧着人,可为什么却把人烧伤了呢?原来,烧伤人 的电弧光不是3121隔离刀闸的电弧光,而是两根接地线烧坏时产生的电弧光。两根接地线是裸露铜丝绞合线,操作员用卡钳卡住连接在设备上时,致使一股线接触不良,另一股绞合线还断了几根铜丝。所以,当违章操作时,强大的电流造成短路,不但烧坏了3121隔离刀闸,而且其中一股接地线接触不良处震动脱落发生强烈电弧光,另一股绞合线铜丝断开处发生强烈电弧光,两股接地线瞬间弧光特别强烈,严重烧伤近处的2人。 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是临时增加工作内容并擅自操作,违反基本操作规程。 3、事故教训和防范措施 1).交接班时以及交接班前后一刻钟内一般不要进行重要操作。 2).将警示牌“已接地”换成更明确的表述:“已接地,严禁合闸”。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绝对禁止带地线合闸。 3).接地保护线的作用就在于,当发生触电事故时起到 接地短路作用,从而保障人不受到伤害。所以,接地线质量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门户网站用例图与用例描述

1:总体用例 图 2:留言管 理 2-1:回复留言 用例描述: 用例名称:回复留 言用例标识号: 2-1

参与者:管理员简要说明:管理员对用户提交到系统的留言,进行浏览和回复。前置条件: 管理员已经登管理系统基本事件流:1.管理员鼠标点击“浏览留言”按钮,发出留言审核请求;2.系统提供系统中存储的留言,分页显示留言内容; 3. 管理员选择一条留言标题,点击浏览留言详细信息;4.管 理员可以在选择要回复的留言; 5. 管理员点击提交回复留言 6.用例终止;其他事件流A1:在按“提交”按钮之前,管理员随时可以按“返回”按钮,返回到浏览页面 异常事件流:1.提示错误信息,管理员确认;2.返回到留言管理页面。 后置条件:系统中的留言得到回复 注释:无 2-2:删除留言 用例描述: 用例名称:删除留言用例标识号:2-2 参与者:管理员简要说明:管理员对用户提交到系统的留言,进行浏览和删除前置条件: 管理员已经登管理系统基本事件流:1.管理员鼠标点击“浏览留言”按钮,发出浏览留言请求;2.系统提供系统中存储的经审核的留言,分页显示留言; 3. 管理员查看留言,点击删除按钮删除留言后重新列出留言; 7.用例终止;其他事件流A1: 在按“提交”按钮之前,管理员随时可以按“返回”按钮,返回到浏览

异常事件流:1.提示错误信息,管理员确认;2.返回到留言管理页面。 后置条件:系统中的留言被删除。 注释:无 3:管理帖子 3-1 回复帖子 用例描述: 用例名称:回复帖子用例标识号:3-1 参与者:管理员简要说明:管理员对用户提交到系统的帖子,进行浏览和回复帖子。前置条件:管理员已经登管理系统基本事件流:1.管理员鼠标点击“浏览帖子”按钮,发出帖子浏览请求;2.系统提供系统中存储的帖子,分页显示帖子内容; 3.管理员可以在选择要帖子的留言; 4. 管理员点击提交回复帖子5.用例终止;其他事件流A1: 在按“提交”按钮之前,管理员随时可以按“返回”按钮,返回到浏览异常事件流:1.提示错误信息,管理员确认;2.返回到帖子管理页面。 后置条件:系统中的帖子批准状态被修改。 注释:无

国际城市规划—多样性城市事件及事件空间研究_以南宁历史城区为例

Research of Diversi ?ed City Events and Event Space: The Case of the Historic Centre of Nanning 刘乃芳 张楠 多样性城市事件及事件空间研究——以南宁历史城区为例 Liu Naifang, Zhang Nan 目前相关学者对于城市事件的研究大都只关注于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等重大城市事件,探讨这些重大事件对大城市形象与竞争力、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影响[1-3]。我们认为仅研究这些大城市的重大城市事件是不够的,中小城市、甚至城区也有其重大事件、重要事件,同样值得关注。在本文中,我们将之称为多样性城市事件。文章通过历时分析,梳理了案例城市南宁历史上发生的多样性城市事件对南宁历史城区空间演变的影响,之后运用地图叠加法来研究多样性城市事件及其事件空间对南宁历史城区空间特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修复南宁多样性城市事件空间的方法,以促进南宁历史城区空间特色的挖掘和品质的提升。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曾被忽略的多样性城市事件的系统性、定性定量研究,找到一种有利于城市空间品质、空间特色提升的方法。 1 多样性城市事件及其事件空间 本文对多样性城市事件的定义受到亚历山大的影响。亚历山大在《建筑的永恒之道》中,把各种作用力、情境、电闪雷鸣、爱人争吵、婴儿降生、祖父破产等都归结为一种事件,他认为每个人、动物、植物、创造物的生活是由相似的一系列事件组成的[4]。他对事件的定义相当宽泛,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我们对城市事件的理解。实际上,由于城市的级别不同,对重要、重大的城市事件划分的等级应该也有所区别。对一个小城镇来说,外来投资建一所中学可能就是一个重大事件。对于上海这样的城市,国家级和世界级的事件(世博会、奥运会等)才算是重大事件。而对于南宁或者级别更低一点的城市,或者仅对于一个城市的老城区来说,“多样性的城市事件”就足以影响这个城市或者城区的建设与发展。由此,本研究对“多样性城市事件”的定义是,在一定的城市空间中,历史上所发生的有影响的、重要的、公共性的重大事件。多样性城市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名人事件、历史事件、建设事件、文化事件、商业事件、战争事件、民俗事件、节庆事件等。 每一个事件总有其发生的空间场所,多样性城市事件空间就是承载多样性城市事件的空间,也可以说是事件与空间绕合、叠加的空间。事件空间的大小常常 取决于事件在空间中的辐射度。就像一颗石头投入水中,石头就是事件,而水面上漾起的圆形的波纹就是事件空间。通常来说事件的强度越大,事件空间的辐射 摘要:本文提出了多样性城市事件这一新的概念及它所具有的功能特征。并且以南宁历史城区为例,利用地图叠加法研究南宁历史城区多样性城市事件及其事件空间。根据多样性城市事件的功能特征和南宁历史城区事件空间结构群,提出了修复南宁多样性城市事件空间的方法,这将有利于促进南宁历史城区空间品质的提升。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a new concept of Diversified City Events (DC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It takes the Historic Centre of Nanning as an example, to analyses its DCE and its event space with the Map Overlay method. It provides the Method and Strategies to repair the D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DCE and the urban event agglomeration in the Historic Centre of Nanning. It will also promote the space quality of Historic Centre of Nanning. 关键词:多样性城市事件;事件空间; 地图叠加法;南宁历史城区Keywords: Diversi ?ed City Events; Event Space; Map Overlay Method; Historic Centre of Nannin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178465)《历史城区叙事环境系统的量化研究》之阶段成果 作者:刘乃芳 ,博士研究生,中南大学土木工程 学院。liunaifang927@https://www.360docs.net/doc/c917169762.html, 张楠 ,博导,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再谈晋方言中表示空间移位事件的“V 将 来去 -

晋方言表空间位移的 “V+X+来/去”结构* 乔全生(山西大学方言研究中心、文学院) 内容提要本文描写了晋方言中表示空间位移的结构形式、类型特点、句法功能及其否定形式,提出致动动词是表达空间位移语义的基础与核心,趋向词对位移的过程,有表方向的作用;在指示路径上,有定位的作用,趋向动词中表向、表位的形式比普通话丰富。 关键词晋方言空间位移趋向动词批示路径 15年前,拙文《山西方言的“V+将+来/去”结构》,(《中国语文》1990年2期)曾讨论了晋方言该结构的分布、“将”的音变形式、该结构的语法特点以及与近代汉语的比较。本文在此基础上再对晋方言表示空间位移的同类结构作一分析考察。 一表示空间位移的结构形式 基本结构形式是:空间位移动词+位移趋向动词,位移趋向动词又由两部分构成:非指示路径动词+指示路径动词。如:荷(拿,下同)将来/去、抬过来/去、吆喝进来/去,“荷、抬、吆喝”是空间位移动词,用V表示;“将、过、进”是非指示路径动词,用X表示,“来/去”是指示路径动词。这个结构可以简写为:V+X+来/去。 1 晋方言在V的位置上出现的引起物体移动的动词有四类:第一类是动作动词:荷、抬、拉、搬、摸、挟、爬、领、扔、接、踢、寻等;第二类是使动动词,多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横、顺、竖等;第三类是人发出的指令动词:吆喝、囗囗[ 21 ](指示)、训打、麻扎(抱怨)、吵等;第四类是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如:寻思、想等。 2 晋方言在X位置上出现的表非指示路径的动词有:进、出、上、下、前、后、回、过、起、将、转等十一个。普通话只有“起来”没有“起去”,只有“V过来/去”没有“V 将来/去”,早期白话有“V开去”,但没有“V转开”的用法,也不能单独说“前去”、“后去”。晋方言这十一个词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可以单用:上、下、起——V上、V下、V 起;另一类不能单用,必须与后面指示路径的趋向动词连用,如:V进来/去、V出来/去、V前来/去、V后来/去、V回来/去、V将来/去,V转开。 3 晋方言中表指示路径的趋向动词有:来、去、走、着、开。普通话中只有“来、去”。如:“VX来、VX去”,没有“走、着、开”,如:“*VX走、*VX着、*VX开”。 二表示空间位移结构类型的特点 普通话表示空间位移的结构形式可以是:V+X+来/去,也可以省去非指示路径的动词X,其语义由指示路径意义的“来/去”负载。例如: 抬进来——抬来拿过来——拿来领出去——领去 晋方言一般没有“V+来/去”的说法。要么说成:抬进来、荷过来、领出去。要么把表非指示路径的动词统统换成“将”,如:V将来/去。晋方言有“抬去俩”的说法,但不是“将东西抬去”的意思,而是“去抬东西了”的意思(下文详析)。晋方言与普通话在这一结构上分属两种不同的类型。法语中,非指示路径的动词(进类)与指示路径的动词(来/去类)可以利用同一个句法槽,只能出现一个,这是不同于普通话、也不同于晋方言的另一种结构类型。(柯理思2003)法语中只能出现一个,普通话可以出现两个,也可以只出现后一个趋向动词,晋方言多数情况下必须两个同时出现。以下分别从“V、X、来/去”三个位置和角度谈晋方言的结构类型的特点。 (一)从V的位置看,表示位移的动词,其语义是多样化的。 *本文在日本东京大学2006年2月8日举办的汉语空间位移专题研讨会上宣读,承蒙柯理思、杨凯荣、刘勋宁、冯良珍、林英津等先生提出宝贵意见,后与沈力先生讨论多次,获益良多,谨致谢忱!

随机事件与基本事件空间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课执笔人:刘世彬程猛审核人:曹光峰 §2.1.1 事件与基本事件空间 班级:组别:姓名: 课前预习案: 预习目标:了解必然现象与随机现象的含义;掌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基本事件和基本事件空间的概念和含义 预习内容: 1. 必然现象与随机现象的概念和含义 2.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3. 本事件和基本事件空间的概念和含义 学习目标: (1)联系实际,了解随机现象及随机事件。(2)了解事件的基本事件空间。 (3)要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区分事件与基本事件及基本事件空间等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基本事件和基本事件空间的概念 难点:实际问题中,正确的求出某试验中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基本事件空间中的基本事件的总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情境1: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是很难给予准确的回答的, 例如, ①抛一枚硬币,它将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②购买本期福利彩票是否能中奖? ③7:20在某公共汽车站候车的人有多少? ④你购买本期体育彩票是否能中奖?等等。 但当我们把某些事件放在一起时, 会表现出令人惊奇的规律性. 这其中蕴涵什么?

二、课堂探究 课内探究一:小组讨论下列实例,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在10 个同类产品中,有8个正品,2个次品,从中任意抽取3个检验 问题1:抽到的次品数是多少?能否抽到3个次品? 问题2:有人说一定会抽到正品,这种说法对吗? 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课内探究二:(1 ) 一先一后掷两枚硬币,观察正反面出现的情况,试写出所有可能结果。 (2) 掷一颗骰子,掷出的点数可能有哪些? 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课内探究三:掷一颗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 (1) 写出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 (2) 设事件A 表示“出现偶数点”,用集合表示事件A ,它与Ω有什么关系? (3) 事件A 包含几个基本事件?什么叫事件A 发生了(或不发生)?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练习:写出探究二的第(1)题中“至少有一次出现 正面”包括的基本事件。

突发事件(即时练习答案)

以下哪一个不是突发事件的特征?() A、突发性 B、不确定性 C、被动性 D、破坏性 判断:突发事件就是紧急状态。() 正确 错误 判断:风险是指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正确 错误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突发事件的分期?() A、爆发期 B、协调期 C、缓解期 D、善后期 按照动因性质划分突发事件的类型,以下哪一个不符合?() A、自然突发事件 B、人为突发事件

C、社会冲突危机 D、严重性突发事件 以下哪一个不是中国突发事件的分级?() A、一般突发事件 B、间接突发事件 C、重大突发事件 D、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判断:突发事件的分级是有绝对标准的。() 正确 错误 判断: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的发展中国家,受各类因素的影响,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呈现出形态多样的特征,加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还不健全,处理和管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暴露的不和谐问题日益突出。() 正确 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于哪一年颁布的?() A、2005年 B、2006年 C、2007年 D、2008年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中国应急管理体系?()

A、应急预案 B、应急管理中心 C、应急体制 D、应急法制 以下那一项不属于应急机制?() A、调查与协调机制 B、预警与监测机制 C、救援与处置机制 D、善后与恢复机制 以下哪一个不是美国应急管理中心的职能? A、调派人员 B、制订、修改应急计划 C、幼儿教育与保护 D、接待来访者 以下哪一个不是日本东京都危机管理总监的职能? A、发生紧急事件时辅助执事 B、强化协调各局的功能 C、快速向相关机构请求救援 D、管理预案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预案?()

【2020最新】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十五)随机现象事件与基本事件空间(Word)

教学资料范本 【2020最新】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3-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随机现象事件与基本事件空间(Word)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1.下面事件:①某项体育比赛出现平局;②抛掷一枚硬币,出现反面;③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④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2,3.其中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D 三角形的三条边必须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在1,2,3,…,10这10个数字中,任取3个数字,那么“这三个数字的和大于6”这一事件是( ) A.必然事件B.不可能事件 C.随机事件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解析:选C 若取1,2,3,则和为6,否则和大于6,所以“这三个数字的和大于6”是随机事件. 3.已知集合A={-9,-7,-5,-3,-1,0,2,4,6,8},从集合A中任取不相同的两个数作为点P的坐标,则事件“点P落在x轴上”包含的基本事件共有( ) A.7个B.8个 C.9个D.10个 解析:选C “点P落在x轴上”包含的基本事件的特征是纵坐标为0,横坐标不为0,因A中有9个非零数,故选C. 4.已知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下列关于非空集合A,B的四个命题: ①若任取x∈A,则x∈B是必然事件; ②若任取x?A,则x∈B是不可能事件; ③若任取x∈B,则x∈A是随机事件;

④若任取x?B,则x?A是必然事件.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 A.1个B.2个 C.3个D.4个 解析:选C ∵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B中的元素,而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A中,因此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 5.下列给出五个事件: ①某地2月3日下雪; ②函数y=ax(a>0,且a≠1)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 ③实数的绝对值不小于0; ④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在1 ℃结冰; ⑤a,b∈R,则ab=ba. 其中必然事件是________;不可能事件是________;随机事件是________. 解析:由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 答案:③⑤④①② 6.从1,2,3,4,5中随机取三个不同的数,则其和为奇数这一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为________. 解析:从1,2,3,4,5中随机取三个不同的数有(1,2,3),(1,2,4),(1,2,5),(1,3,4),(1,3,5),(1,4,5),(2,3,4),(2,3,5),(2,4,5),(3,4,5)共10种情况,其中(1,2,4),(1,3,5),(2,3,4),(2,4,5)中三个数字之和为奇数. 答案: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