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复习资料

小石潭记 复习资料
小石潭记 复习资料

小石潭记

一、课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译文: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象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译文: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呆呆地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译文: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林和树木围绕着,

10.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1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开。

12.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译文: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13.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跟我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三、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四、主旨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五、结合原文回答

1.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语句是隔篁竹,伐竹取道;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2.文中描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其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皆如空游无所依。

4.写潭的水源的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起源。

5.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离开小石潭原因的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7.和“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

8.衬托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与“伐竹取道”前后呼应的句子是:(1)隔篁竹(2)四面竹树环合

10.表现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叙述,如“水尤清洌”,又有侧面描写,如:(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1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其境过清”?

答: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北岸观赏景物的,依据的是以下句子:(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潭西南而望

13.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答: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六、阅读课文理解回答。

1.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忧伤。

2.小石潭的四奇:潭水奇(皆若空游无所依);潭石奇(全石以为底);潭源奇(斗折蛇行;犬牙差互);氛围奇(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答:以游览的先后次序来描写的。先写潭上的大概景象,再写近处潭中景象,然后写远望溪流水源之景,最后写潭上气氛。具体描写了石潭、潭水、游鱼和溪流。小石潭的特点:石奇、水清、鱼乐、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4.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其作用是什么?

答:(1)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动词。(2)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之处。

5.作者为什么把这个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答:因为这个小水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6.潭上有什么景物?

答:水清、石奇、树茂、鱼欢、境静

7.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谭的哪一个方位?依据是什么?

答:小石潭的溪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作者观赏景物时站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8.作者从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到小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样既交待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也使文章充满悬念和探奇的情趣;也为下文展开美妙的图画做铺垫。

9.文中小石潭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的?

答:清澈。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突出其清澈的特点。

10.文中第2段在描写水中的鱼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突出了鱼的活跃。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用鱼的活跃之态,衬托人的快乐。

11.第二段从什么角度写了睡的什么特点?

答:通过描写游鱼、阳光、影子来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

12.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1)抓住了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的特点。(2)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3)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的逼真。

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点睛之笔。

1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了“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之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再则优美的山水被弃在自然的角落里,由此联想到自己现在的处境,因此一经凄苦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可以说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

式。所以不矛盾。

15.作者在写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忧伤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放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16.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石潭的独特之处,试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原因。

答:小石潭景色美丽而凄清,这与作者被贬后郁闷而又故作解脱的闲情逸趣和谐一致,这正是作者为小石潭作记的原因。

17.文章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答:(1)幽静。(2)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忧伤。

18.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答:(1)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2)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理由:写潭西南的小溪,作者抓住了他的特点,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的在现出来,非常真切,既肖其貌,有传神,给人以鲜明的形象。

(3)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理由:运用比喻和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传神地描绘了游鱼的可爱姿态,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

19.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表达了作者被贬后的寂寞和孤愤。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第三段作者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感到难受,或许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强调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七、开放性试题

1.初见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文中依次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从“心乐之”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很高兴很快乐的。文中作者依次描写了篁竹、清澈的潭水、峥嵘的潭石、青翠交结的潭树、藤蔓、轻快敏捷的游鱼、明灭可见的溪流。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述的。从发现小石潭写起,写潭中景物,先写“近观”,再写“远望”,这样写使文章井然有序。

2.写游鱼一节,极为细腻传神,游鱼表现出怎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答:作者描写的游鱼是自由自在、轻快敏捷的。“似与游者相乐”向我们展示了“物我同一,乐而忘我,乐而忘形”的境界。

3.游览到最后,作者快乐的心情起了变化,我们怎样理解他的心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作者游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愁苦的心情就产生了。以致终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由暂时的解脱而跌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烘托了凄清寂静的氛围,可以看出作者寂寞的处境和忧伤的感情。

4.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答: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

答: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为底

6.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7.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小石潭记重点句子翻译

小石潭记重点句子翻译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小石潭记》的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为……感到快乐)之。 译文: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为此感到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向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而)出。 译文:小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译文:阳光向下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 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8、潭西南而(表修饰)望,斗折/蛇行,明(现,看得见)灭(隐,看不见)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26《小石潭记》导学案及答案教师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掌握译文。 3.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4.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知识链接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记是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三.自主学习 五.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整体感知文章 ⑴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按游览顺序 ⑵根据课文段落,分析各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 一段: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二段:写潭水和游鱼。 三段:写潭溪与岸势。 四段:写作者的感受。 五段:记同游者。 六.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景物描写生动形象,你能找出一处吗? 七.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交流。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的现代文翻译。 2.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品味作品写景的妙处。 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内容 二、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朗读并背诵课文,注意语调的把握。 教师可提示学生语调的把握。 课文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读得伤感些,低沉些。 第二课时

【K12学习】《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一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 作者简介、背景及主旨 .作者: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

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2.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3.主旨: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三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珮、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感到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青葱的树

小石潭记重点句子翻译

《小石潭记》的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为……感到快乐)之。 译文: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为此感到高兴。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向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而)出。 译文:小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译文:阳光向下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8、潭西南而(表修饰)望,斗折/蛇行,明(现,看得见)灭(隐,看不见)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导学案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执教人:备课时间:2017年4月使用时间:2017年4月 课题:《小石潭记》课型:新授 一、学习目标 1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掌握译文。 3?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4?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知识链接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 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 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 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记是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三?自主学习 1 ?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整体感知文章 2、给加点字注音。 篁1()竹清冽()为坻()为堪()怡然()幽邃() 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 3. 整体感知文章 ⑴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⑵根据课文段落,分析各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写在教材每段旁) 4 .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交流。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课文的现代文翻译。 2?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品味作品写景的妙处。 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内容 二、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及停顿。 三、结合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不能解决的字词及句子记录在下面。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2?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3 ?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情怀。 二、朗读课文,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1)

部编版2020《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一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 作者简介、背景及主旨 .作者: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

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2.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3.主旨: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三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珮、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感到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青葱的树

重点篇目《小石潭记》考点整理

重点篇目《小石潭记》考点整理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本文按游踪的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通过描写游鱼、阳光、影子来侧面写出潭水的清澈 3、潭上有什么景物? 竹林,水声,奇石,青树,翠蔓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 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辞格? 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辞格:比喻。第三段作者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感到难受,或许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强调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6、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①全石以为底 ②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扣住作者贬居时的心境去品析,对照文章内容分析)

【2020人教部编语文八下】10《小石潭记》精品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 10小石潭记学案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篁.竹(huáng)清洌.(liè)为坻.(chí)为嵁.(kān) 参差 ..(cēn cī)佁.然(yǐ)俶.尔(chù)翕.忽(xī)寂寥.(liáo)悄怆.(chuàng)幽邃.(suì) 2.读准多音字 (1)翠蔓.:wàn其他读音:mán组词:蔓菁 其他读音:màn组词:蔓延 (2)差.互:cī其他读音:chāi组词:出差 其他读音:chā组词:差别 其他读音:chà组词:差不多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理解 (1)篁竹:竹林。 (2)清洌:清澄而寒冷。 (3)为坻:成为水中的高地。 (4)蒙络摇缀:遮掩,缠绕,摇动,连接。 (5)佁然:愣住的样子。 (6)俶尔:忽然。 (7)翕忽:轻快疾速的样子。 (8)差互:交错的样子。 (9)悄怆:寂静,悲伤。 (10)居:停留。 2.一词多义辨析

(1) (2) (3) 3.词类活用解释 (1)从小丘西.行 解释:名词作状语,向西。 (2)日光下.澈 解释: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解释: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潭西南 ..而望 解释: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5)斗.折蛇.行 解释: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像蛇。 (6)其岸势犬牙 ..差互 解释: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解释: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伤,使……寒冷。(8)心乐.之 解释: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快乐。 (9)似与游者相乐. 解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嬉戏,逗乐。 4.古今异义区分 (1)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

《小石潭记》知识点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1.作者: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被成为“柳柳州”他与唐朝另一位著名文学家韩愈并成“韩柳”,倡导了古文运动他在被贬期间写下了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 2.选自:《柳河东集》 3.记:古代散文的一种体裁这种文体,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报复,阐述作者的某种观点 二、文章内容 1.分段: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 第三段:写小石潭的岸势和源头; 第四段:写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第五段:交待同游者 2.中心思想: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凄清幽美的独特风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曲折反应政治上受打击,怀才不遇的愤恨不平 3.写作特色: 1)按观察角度的变化,刻画景物,动静结合,由近及远,巧用比喻,正面侧面相结合 2)寓情于景,情随景变,情景交融 3)语言生动、形象、简练 三、要点 1.作者站在小石潭的东北岸观赏景物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2.文中描写鱼儿静态游姿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静态游姿的句子是“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主要内容】生动地描绘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主题思想】作者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小石潭让》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文章结构】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楚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堪”“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

《小石潭记》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小石潭记》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10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篁竹】。 2、【如鸣珮环】。珮、环,。 3、【心乐之】。乐,。 4、【水尤清冽】。尤,。 5、【全石以为底】。 6、【卷石底以出】 。 7、【坻】。 8、【堪】。 9、【翠蔓】。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1、【可百许头】。可,。许,。12、【若空游无所依】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澈,。 14、【怡然】。 15、【俶尔远逝】 。俶尔,。 16、【翕忽】。 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18、【犬牙差互】 。 19、【凄神寒骨】 。 20、【悄怆幽邃】 。悄怆,。邃,。 21、【清】。 22、【隶而从】。 23、【二小生】。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翻译: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 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翻译: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 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 三、课内阅读理解: 1、、柳宗元(773-819),字,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文学家,“”之一。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小石潭记》导学案带答案

中学导学稿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 主备人:审核:八语组授课时间: 课型:练习课班级:小组:学生姓名: 小石潭记导学案及答案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坻( ) (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翕( )忽幽邃( ) 犬牙差( )互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文学常识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 于写,本文是 他的第四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为坻为屿 B 之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 C乃乃记之而去 D 尔尔远逝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7、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 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C 不可久居(居住) D 影布石上 ( 映 )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新课标第一网 (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 (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部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作家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 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 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 《江雪》、《渔翁》。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 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 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 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 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对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的细致描写,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因被贬官后内心产生的无法排遣的忧伤、愤懑之情,以及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文言现象】 ★重点实词 (1)隔篁竹篁竹:竹林 (2)水尤清冽尤:格外 (3)为坻坻:水中的高地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 (5)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6)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7)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 (8)悄怆幽邃幽邃:幽深极了 (9)崔氏二小生小生:年轻人 (10)蒙络摇缀蒙:覆盖络:缠绕缀:下垂 (11)参差披拂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披拂:随风飘荡的样子 (12)日光下澈澈:穿过、透 (13)明灭可见明灭:或隐或现 (14)不可久居居:停留

小石潭记原文 翻译 加点字 重点短语 默写考点等

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ai)环,心乐(la)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a),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lia):潭水格外清凉,清澈。尤:格外,特别。清冽:清凉。清,清澈。冽:凉。 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为:作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弯曲。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16.坻:水中高地。 17.屿:小岛。 18.嵁:不平的岩石。 19.岩: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2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

26.《小石潭记》导学案含答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 2.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自主预习案】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本文的文体“记”。 ①《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_____的第四篇。 ②写作背景 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③《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2、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簧竹清冽为坻为嵁 俶尔翕忽怡然幽邃 3、熟练而准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把握下列句子的停顿。 全石以为底皆若空游无所依 其岸势犬牙差互潭中鱼可百许头 4、翻译下列句子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覆。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理清本文写作思路。本文是按_____ 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发现小潭————小潭源流————交代同游者 6、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检查预习效果。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走近小石潭。

小石潭记 复习资料

小石潭记 一、课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译文: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象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译文: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呆呆地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译文: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林和树木围绕着, 10.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1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鱼我所欲也》与《小石潭记》重点知识检测重点知识检测(附答案)

《鱼我所欲也》与《小石潭记》重点知识检测重点知识检测 (附答案) 《鱼我所欲也》重点知识检测 一、重点实词释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易写错的字填空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患者何不为也? 3.一()食,一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4.呼尔而()之,行道之人弗受;()尔而与之,乞人不()也。 5.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所识穷乏者()我与? 7.()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8.是亦不可以()乎? 三、理解式名句默写 1.《鱼我所欲也》一文体现作者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2.《鱼我所欲也》中通过举乞丐不吃嗟来之食的例子,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即“,”。 3.《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写出了乞丐身上的傲骨,以此为例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 4.《鱼我所欲也》中表明自己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可耻之事所持的态度并指出其原因的句子是“?”。 5.《鱼我所欲也》中的“?”解释了不苟且偷生而要舍生取义的原因。 6.《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三句是“,,”。 7.(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Ⅱ)《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鱼我所欲也》重点知识检测答案 一、重点实词释义

[整理]小石潭记学案.doc

《小石潭记》(4课时) 主备人:郭新霞耿丹2015年3月7日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背诵课文 2.了解与课文和关的背景及文学常识 3.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基的方法 4.学习融悄于景、诸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感诸 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和常用的文言虚词2?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理解含蒂的感情 四、教学方式: 1 ?注重讪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讲促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2.进行讨论适时点拨,便于启发学牛认知,纠疋偏颇、弥补缺漏 3.引导质疑,人人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切身感受,激发质疑、辨疑的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简洁、丰富而乂有节奏感的语句初步了解文章人意 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总:,掌握巫点词语的总:思,积累文言实词和常用的文言虚词 3.理解课文第一节大意及其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介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Z驴》,这位作家绘谁?(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來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设疑自探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及文学常识; 2.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3 .理解课文第一节的写作内容及写景方法 1 .熟读课文两遍: 2.积累 ⑴给加点字注音 篁竹淸洌为圾为 屿 为堪伶然俶尔翕 忽 差互寂寥悄怆幽 邃 ⑵作者简介 柳宗元一一唐代文学家,字子厚,祖籍山西河东郡人,人称''柳河东"他生长在长安, 晚年被贬柳 州,亦称''柳柳州"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Z—曾任

小石潭记复习要点

小石潭记复习要点 : 《小石潭记》这篇游记篇幅短小,全文只有192个字,却写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学习这篇课文,应把握好如下三点: 1.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 2.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例如写小石潭,不仅“下见小潭”,点出了“小”,而且说“潭中鱼可百许头”也暗示了潭的范围不大,否则,潭的范围怎能尽在眼底,又怎能一览无余?又例如写“水尤清冽”,是从侧面写潭中的鱼,“皆若空游无所依”又清晰地写出鱼儿的静态是“怡然不动”,动态中“傲尔远逝,往来翁忽”,而且“似与游者相乐”,又把鱼儿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柙态写得维妙维肖。再例如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3.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解说: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是课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主要特点所在。把握了以上三点,就从整体上把握了这篇课文。) 自读思考 1.试比较本文与《桃花源记》的开头,有什么相似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语,仔细加以品味。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②皆若空游无所依③似与游者相乐④天涯若比邻 4.背诵全文。 1.两文开头部分都十分简约地交待了是怎样发现美景的,《桃》文:“缘溪行……忽逢桃花林……从口入”才出现桃花源。《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隔篁竹,闻水声,……下见小潭”这样先写外景,从远处写来,为主要景物的描写作好铺垫。2.①(小石潭四周)是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枝条相互)覆盖着,缠绕着,摇曳连接,长短参差,随风飘荡。②(流进小石潭的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也像蛇那样蜿蜒爬行,(有的地方)看得见,(有的地方)看不见,十分明显。③(小石潭周围的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使人感到(情绪)忧伤,幽静极了,幽深极了。3.①√②×③×④√4、

【K12学习】《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2)

《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2) 《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文章来自:xx 文言知识 一、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二、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3、闻:古义:听到。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可,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古意: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允许。 8、佁然: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三、一词多义 1、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4、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看见。下见小潭; 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7、以因为。以其境过清; 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卷石底以出; 把。全石以为底。 8、而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不译,表修饰关系。隶而从者; 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览。同游者。 10、环玉环。如鸣佩环; 环绕。竹树环合。 11、为作为。全石以为底; 成为。为岩。 文章来自:xx 文言知识 一、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二、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3、闻:古义:听到。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重点语段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重点语段训练 26 小石潭记 (一)[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6.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__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_的情感。 7.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扣住作者贬居时的心境去品析。对照两文内容分析。) 8.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