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工程名词解释

细胞工程名词解释
细胞工程名词解释

1.细胞工程学:细胞工程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

法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改造生物遗传特性,以获得新的应用性

状的细胞系或生物体的有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科学.

2.外植体:是指用于离体培养的活的植物组织,器官等材料.

3.细胞同步化:是指同一悬浮培养体系的所有细胞都同时通

过细胞周期的某一特定时期.

4.生物反应器:是指由于高等生物细胞批量化培养的装置及

其相应的控制系统.

5.微繁:离体无性繁殖是在人工控制无菌条件下,使植物在人工培养基上繁殖的技术,是一种微型操作过程,有时称之为微繁.

6.早熟萌发:幼胚接种后,离体胚不继续胚性生长,而是在培

养基上萌发成幼苗,通常称之为早熟萌发.

7.对称融合:两个完整的细胞质体融合.

8.非对称融合:利用物理或法学方法使其亲本的核或细胞质

失活后再进一步融合.

9:体细胞杂交:指两个离体细胞通过一定的诱导技术使质膜

接触而融合在一起随后导致两个细胞核融合在一起的技术,

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只除细胞壁后的原生质体融合.

10.人工种子:具有良好发育的体细胞胚并能发育成正常完整植株;具有人工胚乳可提供种胚发育的营养;具有能起到保护作用的人工种皮。类型:裸露的或休眠的繁殖体;人工种皮包被的繁殖体;水凝胶包被的繁殖体。人工种皮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保证人工胚乳的各种成分不易流失,同时又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持繁殖体生理活性;具有一定的坚硬度,以加强人工种子的耐储运性和适于机械化操作;无毒无害,能保证繁殖体顺利穿透发芽;配制简单易行,成本低。

11.体细胞无性系:Larkin和Scoworoft(1989)提出把任何形

式的细胞培养所形成的植株统称为细胞无性系.

12.细胞全能性:一个细胞所具有的产生完整植株的能力,称

之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3:脱分化:离体培养条件下,使一个已经分化的细胞恢复到

原始无分化状态的过程就是细胞脱分化.

14:器官发生:植物的离体器官发生是指在培养条件下的组织或细胞团(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的过程.

15:细胞悬浮培养:是指将单个游离的细胞或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增殖的技术.

16.原生质体:指除去细胞壁后的细胞,是一个被质膜包裹的

裸露细胞.

17.干细胞: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往往由于高度分化而完全失去了再分裂的能力,最终衰老死亡,机体在发展适应过程中为补充不足,保留了一部分未分化的原始细胞称之为干细胞. 18.胚性细胞:分化程度不高,具备发育为胚胎或植株的全能

性细胞.

19.体细胞胚:离体条件下没有经过受精过程,但经过胚胎发

育过程所形成的胚的类似物,统称为体细胞胚.

20.2,4-D:2,4-二氯苯氧乙酸,生长素的一种,启动愈伤组织

形成.

21.ZT:玉米素,分裂素的一种,为天然物.

22.2-ip:异戊烯腺嘌呤,诱导木本植物芽的萌动,诱导离体细胞增殖不定芽.

23.BA:6-苄基氨基嘌呤

24.CH:水解酪蛋白,成分:水解氨基酸,后期发生体胚诱导.

25.L-H:水解乳蛋白,(诱导愈伤)

26.GA:赤霉素,可促进细胞的伸展和茎叶的伸长,长日照植物提前开花,促进果实发育,诱导单性生殖,并且在禾谷类种子

萌发中起作用.

27.VPP:烟酸或N ick酸,可促进新陈代谢和胚胎发育,高浓度

具有抑制,常用量为0.5mg/L.

28.V-B6:对根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29.PEG:聚乙二醇,用于诱导体细胞融合.

30.DMSO:二甲基亚枫,冻剂.

31.FDA:荧光素双醋酸酯盐,活体染色,荧光素在原生质中呈G 光.

32非胚性细胞:高度分化或特化的细胞,已经失去分裂和再分化的能力,即使在培养的条件下也不能发育成植株。

33遗传稳定性:离体培养的细胞学基础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的DNA半保留复制和染色体的均等分裂机制,从理论上保证离体培养物在一定情况下的遗传稳定性。

1.体细胞工程的核酸技术是无菌操作

2.细胞全能性通过细胞周期,细胞脱分化和细胞再分化实现

3.GA用于组培中菌体芽的萌动和伸长

4.肌醇用量在维生素最高,一般为100MG/L,对细胞形成和愈

伤组织增殖有作用

5.培养基中常用来解除毒害的是活性碳

6.用HCL,KOH调节培养基的碳酸度

7.培养基中必须要有一定量的有机菌,方可用与体细胞胚的

培养

8.细胞工程实验包括准备室,接种室,培养室

9.可利用细胞工程的遗传性可以进行植物的快速繁殖,补充

植物种质资源和生产有用化合物,利用其变异性,我们还可进行体细胞杂交

10.根据在培养中所取的外植物体的部位不同,植物胚胎培养包括胚培养,胚乳培养,胚曩培养,子房培养

11.一个成功的悬浮装置,必须满足三大条件,悬浮物分散性

很好,细胞团狭小,均一性好,细胞形状和细胞团大小大致相

12.常用植物反应器有搅拌式,气生式.固定式反应器

13.原生质体分离常用酶

14.同种细胞核,异种细胞质或共质体具有一个亲本的细胞和两个亲本的细胞分离是利用比里原理

15.铬酸洗液是用浓硫酸和重铬酸钾配制而成.

16.1902年,haberlang提出细胞全能性.

17.细胞脱分化的特点是液泡蛋白体出现和质体消失.

18.器官发生所经过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外植体诱导形成

愈伤组织,第二阶段:生长中心形成,第三阶段:器官原基形成.

19.辐射能较大的射线,诱导材料器官组织,较小的射线诱导

细胞.

20.花药培养属器官培养,花粉培养属细胞培养范畴.

21.在培养基中加入秋水仙素,可使单细胞变成二倍体,具体

方法有(1)花药离体培养(2)培养植株系用秋水仙素处理,或

在花粉细胞形成前的小孢子母细胞,可用秋水仙素处理.

22.胚乳培养的目的是获得三倍体.

23.适合建立悬浮液的愈伤组织应是松散,生长快,其外观一

般是色泽鲜艳,乳白色或淡黄色,呈细小颗粒状,疏松易碎. 24.细胞同步化是指悬浮培养的细胞都同时通过某一特定时期,当细胞处于饥饿时通常获得G1,G2期的细胞同步化,当细

胞处于N饥饿时,则获得G1期的细胞同步化.

25.成批培养是指在一个培养体积中,接种细胞和添加培养基后,中途不添加培养基也不更换培养基的方法.

1.激素在细胞分化中的调控作用.共有五种激

素,AUX,CTK,GA,ETH,ABA在细胞分化中的调控作用:(1)AUX:

包括IAA,IBA,2,4-D,NAA等,作用:促进离体细胞分裂形成愈

伤组织,或者诱导试管苗生根.IAA/IBA是生根剂的主要成分.(2)CTK:包括KT,BA,ZT,2-ip等,作用:参与细胞分裂和器

官分化,打破芽的休眠,打破顶端优势,推迟叶片老化,增加酶活性,促进物质运输,提高机体通透性,离体培养时诱导离体

培养的芽形成丛生芽,诱导离体组织的细胞增殖,并再生不定芽.其中,ZT为天然形成,2-ip为诱导木本植物再生

芽.(3)GA:40多种,常用GA3,作用:促进细胞的伸展和茎叶的

伸长,长日照植物提前开花,促进果实发育,诱导单性结实,并且在禾谷类种子萌发中起作用.(4)ETH:PH类与Eth竞争前体,作用;加速果实成熟和老化,对组织的生长,胚胎发生和芽的

形成有抑制作用,如何抑制:降低蔗糖浓度或者用葡萄糖代替,加入5-15ml/L的AgNo3可抑制培养物形成乙烯.(5)ABA:在研

究桦树芽的休眠和棉花叶的脱落中发现.作用:促进芽和种子进入休眠状态和促进某些短日照植物开花,可用于抑制胚胎

过早萌发,使胚胎形成形态正常的植株.

2.影响体细胞遗传与变异的因素.影响体细胞遗传与变异的

因素有以下几点:

A.外植株:1外植株的来源:1自然环境下的植物园2人工控制

温度下的植物3无菌室内植物园 2外植株取材:取材部位

的树龄,一般以繁殖器官作为外植体3外植体的灭菌过程。B.激素:(1)生长素:促进离体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促进生根(2)分裂素:促进离体细胞分裂和器官分化,再生不定芽(3)青霉素:促进叶伸长和伸展,促进果实发育单性繁殖(4)乙烯:促进器官老化脱落(5)脱落酸:促进芽和种进入休眠状态,打破胚胎过早萌发.C.渗透压:渗透压高低也影响体细胞遗传和变异,低渗较高渗都会产生变异.D.继代次数:一般说来,继代次数越多,则产生的变异的可能性越高

3.体细胞胚的结构和发育特点A .体细胞胚的结构特点.1)与器官发生比较:体细胞胚具独立性,器官发生不具独立性别体细胞胚呈V型维管束,器官发生V型维管束不完整(2)与合子胚比较:一般没有真正的胚柄,只有类似胚柄的结构调整子叶常不规范化体积明显小于合子胚,在一些贮藏物质的含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体细胞胚不能有明显的脱水干燥过程.没有明显的休眠期,一般在心形期以后的各个阶段均可直接

发育成小植株(早熟萌发)

B.体细胞胚的发育特点(1)体细胞是离体培养的产物,只限于离体培养范围使用,以区别于无融合繁殖胚(2)体细胞胚起源于非合子细胞,以区别于合子胚(3)体细胞胚经过了胚

胎发育过程,以区别于离体培养中器官发生的过程(4)类似于植物合子胚的发育,胚胎细胞发生--早期胚发生--球形胚

形成--完整胚结构形成(5)类似于动物胚早期的发育.

4.植物脱病毒技术的基本原理.A.茎尖脱毒基本原理:(1)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具有不均匀性,能量竞争,传导抑制,激

素抑制,酶抑制,抑制因子.能量竞争:病毒和植物细胞分裂因DNA合成均匀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而分生组织本身细胞活跃,

其DNA合成是自我提供能量自我复制,而病毒核酸的合成需植物提供能量来自我复制,因而得不到足够能量,从而就抑制了病毒核酸合成.传导抑制:病毒在植物体内传播是通过维管

束实现的,但在分生组织中,维管束还不完全,从而抑制了病

毒向分生组织的传导.激素一直:在分生组织中,生长素和细

胞分裂素水平都很高,因而阻滞了病毒的侵入或者抑制病毒

的合成.酶缺乏:1969年, Stace-smith提出,可能病毒的合成需要的酶分子在分生组织中缺乏或还没建立,因而病毒无法

在分生组织中复制.抑制因子:1976年,Matin-tangcey等提出了抑制因子假说,认为在分生组织中存在某种抑制因子

B.高温和低温脱毒技术原理:分裂和病毒繁殖互相存在竞争,在激烈分裂的细胞中正常核蛋白的合成占优势,而在细胞伸长期间病毒核蛋白合成占优势,加速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能够获得无病毒植株

C.微体嫁接离体培养脱毒法:方法原理见<1> 5.什么是玻璃化冻存方法?答:A,玻璃化是指液体转变为非晶体的固化过程。B,使溶液玻璃化有两条途径:一是极大地提高冷却速率,二是增加溶液浓度,(当抗冷冻剂,如甘油,KMSO,丙二醇等浓度为40~60%W/V)时易形成玻璃态。C,玻璃化法:是将生物材料经极高的玻璃化液体,快速脱水后直接投入液氨,发生重排,不形成水晶,也不产生结构和体积的变化,因而不会对材料造成伤害,终止保存,复温时要快速化冻,防止去玻璃化发生,材料能安全度过冷却和化冷两个关口,就可以保证冻存的成功D,包埋玻璃化法:是包埋脱水法和玻璃化法的结合,保存材料用藻酸钙处理包埋,然后经蔗糖浓度梯度脱水和玻璃化溶液处理后直接侵入液氮保存,其材料存活率要比用包埋-脱水法要高,可能是用藻酸钙包埋后,减轻了玻璃化溶液瓣毒性。

5.什么是原生质体培养?(方法)(1)液体浅层培养(2)固体平板培养(3)液体—固体两层培养(4)琼脂糖培养(5)微滴培养(6)滋养培养

6.植物单细胞培养有哪些方法?答:A,细胞平板培养:指一定密度的悬浮细胞接种到薄层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技术。特点:是优良细胞株选择常用方法,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B,看护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上置一块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再在愈伤组织上放一小片滤纸,待滤纸湿润后将细胞接种于滤纸上,当培养基上长出微小细胞团后,将其直接转移至琼脂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特点:简便。C,微室培养:是由Jones于1960年设计的,它可对单细胞活体连续观察,这一方法也可同样用于原生质体培养。D,双层滤纸植板培养:Harch(1980)将平板培养与饲养层培养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双层滤纸植物培养方法。E,悬浮培养,(1)浅层培养:培养植物材料部分裸露于液体培养基表面,采用静止培养的方式,适用于各种器官组织的培养。(2),深层培养:将培养植物材料没入液体培养基,采用振荡培养方式,适用于愈伤组织,单细胞的增殖。特点:提供结构均匀的细胞,即同步分裂细胞。

7.植物离休快繁殖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答:A:茎尖培养进行快速繁殖:茎尖外植体大小取决于试验的目的,如果为了得到脱病毒植株,必须选择只带1~2个叶原基的生长点,如果原植物不带病毒,可进行幼芽培养,需要加入某些激素,包括浓度较低的生长素和赤霉素,调节温湿度,PH值,无光条件。B:腋芽增殖:培养方法简单,能高度保持遗传稳定性,被长期继代繁殖,这一繁殖方式一般不需要添加外源激素,要一定控制浓度,以防止产生愈伤组织。C:不定芽增殖:从现存的芽以外的任何器官组织,通过器官发生重新构成的芽称为不定芽。特点:繁殖系数高,遗传稳定性较好,但继代次数有限。D:愈伤组织增殖:所有的植物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均可以诱导愈伤组织,再进一步分化可获得小植株,一切通过其他方法不能增殖的,均可用愈伤组织增殖。E:原球茎型:兰属植物特有的器官发生方式。

8.快速冻存中直接快速的两步法:第一步:降温并转移温度,样品在添加冷冻保护剂后,用手控速率的降温设施(程序降温仪),以某个速率(一般在每分钟降0。1—2。5度之间),将样品降温至转移温度(一般为-4度—-7度)。第二步:将处于转移温度下的样品投入液氮中储存

10.干细胞分化模式: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单能干细胞

11.茎端分生组织的构成:原套:外面的两层细胞下。T2组成的结构,垂周分裂。T1成为器官的表皮组织,T2成为皮下组织以及花粉粒和胚珠的是生殖细胞.原体:原套下面的分生组织和中央部分。多层细胞组成,多个方向分裂。发育成茎的皮层。和微观系统以及花器官和叶的最里层细胞.分生组织中央区:原套和原体的中央部分,由有丝分裂不旺盛的一团细胞组成.分生组织周围区:分裂速度较快的细胞组成产生器官原茎

14.什么是花药看护培养?这一方法是SHARP在1972年在番茄花粉中培养创造的,其具体方法是:取适宜发育时期的蕾消毒,取出花药,接上述介绍的方法分离小孢子,将小孢子的细胞密度调整到0.5ML含10个细胞的密度,在配好的半固体培养基上放几个(4个)完整花药,再在花药上平放灭菌的滤纸片上,去0.5ML(10个细胞)花粉悬乎液接种于滤纸片上,将接种的花粉悬液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个月可长成绿色细胞团)。

15.如何进行单倍体植株的二倍体?单倍体植物只有一套脸色体,减数分裂无法形成正常的配于,无法继代,对单倍体植物脸色体加倍,使其成为可育的二倍体。

继代加倍,创伤性加倍,化学渗透法.小苗浸泡伐:将小苗从试管中取出,在无菌条件下,用秋水仙素直接浸泡。生长处理:涂抹顶端分生组织和次分生组织,处理顶芽和腋芽诱导分生组织细胞脸色体加倍。培养基加倍:在培养基中加秋水仙素。

16.原生质体培养发育再生.(1)细胞壁的再生:原生质体培养数小时后开始再生新的细胞壁,一至数天可形成完整的细胞壁.(2)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一般的原生质体培养2-7天后开始第一次分裂,但开始第一次分裂的时间随植物种类,分离原生质体材料,原生质体质量,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而异,用幼

苗的下胚轴和子叶的幼根,悬浮培养的细胞,未成熟的种子的子叶等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一般比叶肉分离的原生质体容

易诱导分裂,第一次分裂出现时间较快.(3)愈伤组织出现,(4)植株再生.

17.PEG法诱导融合.分子量为1500-2000的聚乙二醇为融合剂.(1)诱导融合的特点:优点是融合成本低,勿需特殊设备,

融合产生的异样率较高,融合过程不受物种限制,其缺点是融合过程繁琐,REG对细胞可能有害.(2)PEG作用机理:Kao等认

为PEG分子具有轻微的负极性,可以与有正极性基团的水,蛋

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形成H键,从而在原生质体之间形成分子桥,使原生质体发生粘连而使原生质体融合.(3)融合

液:CaCl2.H2O 8-10ml,KH2pO4 0.7ml PH=5.6, 甘露醇0.5-1.0ml,诱导液:融合液+PEG 20-45%,稀释液;A液

(g/100ml)PH 6.0 B液(g/100ml)PH 10.5 葡萄糖 7.21 甘氨酸 0.375 CaCl2.H2O 0.79 NaOH 0.169 .(R)+融合液+(P2)(混合静止一分钟)-->RP2(PEG)-->融合(稀释液)-->稀释(加培养基)-->洗涤-->培养-->选择.

18.细胞生活力和存活力的测定.(1)再培养:观察细胞的增生数量,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增长情况,大小和数量的变化,新植

株的分化.(2)FDA:观察活的细胞数目0.1%FDA染料(3)TTC

法:(氯化三苯四氮唑)显示细胞脱氢酶活性,在酶的作用

下,TTC还原成一种红色物质.

19.细胞全能性的实现条件.生命周期(A循环):表示以孢子体和配子体的世代交替来实现细胞全能性.细胞周期(B循环):表示细胞所决定的核质周期。由于核质相互作用,DNA 复制,转录mRNA并翻译为蛋白质,细胞全能性得以形成和保持。组织培养周期(C循环):表示器官、组织和细胞与供体失去联系。在无菌条件下,依靠完全人工合成培养基,在异养条件下,通过细胞脱分化、分裂、再分化实现全能性。

20.器官发生:培养条件下的组织或细胞团(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等器官的过程。器官发生过程:经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外植体经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生长中心”形成;器官原基及器官形成. 不经过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外植体中已存在器官原基,进一步培养即形成相应的组织器官进而是再生植株;外植体某些部位的细胞在重新分裂后直接形成分生细胞团,然后由分生细胞团形成器官原基。

综合

1美洲悬铃木是重要速生树种,试通过两步法,选择合适培养基,通过不定芽增殖方式(器官发生),实现植株再生。(1),选择合适的外植体,幼嫩组织。(2),两步法设计不定芽诱导培养基。(3)通过两步法设计生根培养基,降渗,降低分裂素浓度,合理使用生长素。答:(1),取茎尖分生组织,低温预处理,灭菌。(2)一,MS+BA0.5mg/L,1.0mg/L,1.5mg/L,2.0mg/L,2.5mg/L(梯度加入)+IAA0.1mg/L+蔗糖30mg/L,选出最适BA浓度。二,MS+BA2mg/L,加IAA0.05mg/L,0.1mg/L,0.5mg/L,1.0mg/L,1.5mg/L+蔗糖30g/L,取最适浓度。设浓度的BA与IAA是两步法中最优选择。三,1/2MS+BA0.2mg/L+IBA0.5mg/L,1mg/L,1.5mg/L,2.0mg/L,2.54 mg/L+蔗糖30g/L,取最优浓度。设条件下浓度为生根最适浓度(两步法优选出)

2.任选一培养技术叙述并从图示的方法阐述从外植体到再生

植株的完整实验过程:(并注明各阶段培养茎)

答:应用培养并体胚发生技术从外植体发生完整植株.(具体

过程见下)。主要激素选择:2,4-D:<1>取外植体(未成熟的胚,种子,下胚轴,子叶,雄花序均行)<2>低温预处理,灭菌,消毒,作无菌处理<3>接种:取未成熟胚,先去种皮<4>诱导愈伤组织:1/2MS+2.4D-D 2~5MG/L+LH500mg/L+蔗糖30G/L ,PH=5.7 黑暗或光照(16h).散射光 25度培养<5>调整:降低分裂速度,增加细胞质量:MS+2,4-D 0.5mg/L+蔗糖40-90g/L,光照<6>体胚发生:1.激素:提高CTK用量,或用

2T,2K(ABA,6A):MS+NAAIAA 0.5mg/l+2T2.0mg/l+CH200mg/L+蔗糖40g/L 2.提高渗透压后,基本培养基,蔗糖,肌醇(针叶树),PEG. 3.活性炭 <7>成熟及萌发:基本培养基:(调整渗

透压,调整大量元素)[ABA]:防止早熟萌发,降低蔗糖浓度有

利于体细胞胚的进步萌发

现代生物技术特征多学科性、商业性、规模化

细胞工程: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法,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改造生物遗传特性,以获得新的有用性状的细胞系或生物体的有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学科。

细胞工程实验室基本要求

准备室要求宽敞明亮,通风条件好

接种室进行无菌操作,要求封闭性好,干燥清洁,能较长时间保持无菌,防止空气对流。

培养室是对离体材料控制培养,要求能控制光照和温度,防止微生物感染,保持干燥和清洁。

基本设备:天平、冰箱、酸度计、纯水器

灭菌设备:活性成分过滤灭菌、玻璃器皿灭菌、培养基灭菌、接种工具随时消毒

无菌操作设备:净化工作台、接种箱

培养设备培养架、培养箱、摇床、生物反应器

其它设备:空调、显微镜

辅助实验室:细胞学实验室(清洁明亮,使各种光学仪器不受潮湿和灰尘污染)、摄影室和暗室、生化分析室

培养基组成:

无机盐类: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有机化合物:糖类、维生素、肌醇、腺嘌呤、氨基酸

激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水:不同实验要求不同级别的纯化水

其它附加成分:琼脂、活性碳、附加复合成分。

无机盐中大量元素母液按照培养基配方的用量,把各种化合物扩大10倍,用感量为0.01g的扭力天平,分别用50mL烧杯称量,用蒸馏水溶解,可稍微加热,溶解后在1000mL量筒中混合定容于1000mL蒸馏水中。

微量元素母液,按培养基配方用量的100倍,用感量为0.0001g 电光分析天平,分别用50mL烧杯称量,用蒸馏水溶解。溶解后混合定容与100mL容量瓶中保存于冰箱中备用。

铁盐并不都需要配制母液。

外植体取材:根据培养需求选择植物部位,多年生植物注意树龄和季节,在不影响培养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自然繁殖器官作外植体。

脱分化:失去已分化细胞的典型特征,或消除了细胞分工,使之回复到分生组织状态,或胚性细胞状态,即细胞脱分化。生长素:NAA萘乙酸,IAA吲哚乙酸(植物体内生长和细胞分裂越旺盛的生长点含量越多),IBA吲哚丁酸,2,4-D:2,4-二氯苯氧乙酸

生长素作用:促进离体细胞分裂,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或者诱导试管苗生根。

IBA作用:诱导试管芽和离体组织生根。

细胞分裂素:KT激动素、BA:6-卞基嘌呤

ZT 玉米素,ZIP:2-异戊烯基腺嘌呤

细胞分裂素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和器官分化,终止种子和芽的休眠,打破顶端优势,推迟叶片的老化,增加酶活性,促进物质运输,提高机体抗逆性,离体培养时诱导离体培养的芽形成丛生芽,诱导离体组织细胞增殖,再生不定芽。

GA赤霉素作用:促进细胞的伸展和茎叶的伸长,长日照植物提前开花,促进果实发育,诱导单性生殖,在禾谷类种子萌发中起作用

ABA脱落酸作用:促使芽和种子进入休眠状态和促进某些短日照植物开花,

乙烯:加速果实成熟和组织老化,对组织的生长、胚胎发生或芽的形成产生抑制作用。

再分化:脱分化之后的分生细胞(愈伤组织)在离体条件培养下,重新恢复细胞分化能力,并经历器官发生形成单极性的芽或根,或经历胚胎发生形成双极性的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完整职务体的过程。

体胚发生:离体培养下没有经过受精过程,但经过了胚胎发育过程,形成胚的类化物的过程。

体胚发生过程:

体细胞胚从外植体上直接发生;

间接发生:经过愈伤组织的体胚形成,经过悬浮细胞的体胚的形成

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愈伤组织胚性化→球形胚形成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的胚性细胞团→球形胚形成→成熟子叶胚

器官发生:培养条件下的组织或细胞团(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等器官的过程。

器官发生过程:

经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外植体经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生长中心”形成;器官原基及器官形成

不经过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外植体中已存在器官原基,进一步培养即形成相应的组织器官进而是再生植株;外植体某些部位的细胞在重新分裂后直接形成分生细胞团,然后由分生细胞团形成器官原基。

遗传稳定性:离体培养的细胞学基础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的DNA半保留复制和染色体的均等分裂机制,从理论上保证离体培养物在一定情况下的遗传稳定性。

体细胞变异:本质上来说是细胞对环境压力的应答机制的调整,实现这一机制调整的始发点是放弃自然条件下的细胞学控制程序,重建新的细胞学控制程序。

诱变方法:物理诱变、化学诱变、移码诱变、转座子插入诱变

物理射线方法:X-ray、Y-ray、快中子、紫外线

化学诱变剂:EO环氧乙烷,EI乙烯甲胺,

EES乙基磺酸乙酯,EMS甲基磺酸乙酯,

DES硫酸二乙酯

胚胎培养包括:胚培养、胚珠培养、胚乳培养、试管受精

胚培养:成熟胚:将受精后的果实和种子,用药剂进行表面灭菌,然后在无菌操作台上,剥出种胚接种于预先配制好的培养基上,使裸露的胚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物体。

幼胚:将授粉后的子房剥出用药剂进行表面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切取胚珠进行预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胚从胚珠中剥出,接着培养裸露的胚,使其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物体。

胚乳培养:取有胚乳的果实或种子,进行表面灭菌,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剥离胚乳接种培养。培养时有带胚培养和不带胚培养两种方式。带胚培养胚乳组织容易成功,不带胚成功率低。

胚珠培养和试管培养:将胚珠从子房中剥离出来培养,将花粉授在胚珠的珠孔端,可以实现双受精,获得健康的种子。将带胎座的胚珠进行培养,胚珠更容易成活。

细胞培养:将单个游离细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增殖的技术。

无病毒植物鉴定:血清鉴定法;指示植物鉴定法(摩擦接种法、嫁接法);电子显微镜鉴定法

脱病毒方法:茎尖培养、高温低温脱毒法、微体嫁接离体培养脱毒法、珠心组织胚培养脱毒法、化学处理脱毒技术、愈伤组织培养脱毒法、圆盘培养脱毒法

单倍体育种:将具有单倍染色体的单倍体植物,经人工染色体加倍,使其成为纯合二倍体。从中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直接繁育成新品种,或选出具有单一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杂交育种的原始材料,称之为单倍体育种。

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

愈伤组织诱导:要求松散性好,增值快,再生能力强,其外观一般是色泽鲜艳的乳白或淡黄色。

适宜的外植体:幼胚、胚轴、子叶

适宜的培养基:较高浓度激素浓度,必要的附加物质(水解酪蛋白、水解乳蛋白、天冬酰胺)

悬浮系的建立与培养:callus(10mL medium 1g)→150-250 flask(120rpm culture transfer 1 time/3d)→centrifuge isdation(80rpm)→subculture

增加培养细胞与培养液的接触面,改善营养供应;在震荡条件下,可避免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在局部积累而对细胞产生毒害;振荡培养可以适当改善气体的交换。

与固体培养优点:悬浮培养物分散性好,细胞团较小,实际中很少有完全由单细胞组成的植物细胞培养系;均一性好,细胞形状和细胞团大小大致相同,悬浮系外观为大小均一的小颗粒,培养基清澈透亮,细胞色泽呈鲜艳的乳白或淡黄色;细胞生长迅速,悬浮细胞的生长量一般2-3天,甚至更短时间便可增加一倍。

悬浮细胞的生长动态:根据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数变化,或细胞重量变化,即可构成该培养体系的基本参数。

影响悬浮细胞生长的因素:起始悬浮细胞生长的因素,接种细胞密度,培养条件,继代周期。

悬浮细胞同步化:是指同一悬浮培养体系的所有细胞都同时通过细胞周期的某一特定时刻。

植物细胞在悬浮培养中的游离性较差。有饥饿法,抑制剂法,分选法,低温处理,筛选法

悬浮培养法:将游离的植物细胞,按照一定的细胞浓度,悬浮在液体中进行培养的一种方式。分为浅层培养和深层培养。悬浮培养特点:能大量提供均匀的植物细胞,也就是同步分裂的细胞;细胞增殖速度快,适应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需要特殊的设备,如大型摇床、转床、连续培养装置、倒置式显微镜等,成本较高。

离体受精:从花粉萌发到受精形成种子,从种子萌发到幼苗形成的整个过程,均在试管内完成,称离体受精。

平板培养法:将制备好的蛋细胞悬浮液,按照一定的细胞密度,接种在1mm厚的薄层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特点:是优良单细胞株选择常用的方法,使突变体筛选中不可少的培养方法;在显微镜下可对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团的增殖进行跟踪观察。

看护培养法:有些植物细胞单离出来,不仅不能分裂、增殖,还可能死亡,用一块愈伤组织来哺育单细胞从而使其正常分裂、增殖的方法。特点:方法简便,但不能在显微镜下跟踪观察。

微室培养:人工制造一个小室,将单细胞培养在小室中的少量培养基上,使其分裂增殖形成细胞团的方法。

特点:能在显微镜下追踪观察单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细胞团的全过程;培养基少,营养和水分难以保持,pH值变动范围大,培养细胞仅能短期分裂。

生物反应器:由于高等生物细胞批量化培养的装置及其相应控制系统。应具有适宜的氧传递,良好的流动性,较低的剪切力。种类: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根据植物细胞特性在微生物发酵罐的基础上改进而成,需要改进的地方:、搅拌装置改叶轮式为螺旋式,增加加液装置,通气装置,取样口。转动的中轴往往是使培养物污染的地方。

气动式反应器:搅拌不均匀

固定化反应器:可以较容易的控制培养系统的理化环境,从而可以研究特定的代谢途径,便于调节,有利于次生产物的生成。

原生质体分离方法:机械分离法:先将细胞放在高渗糖溶液中预处理,待细胞发生轻微质壁分离,原生质体收缩成球形后,再用机械法磨碎组织,从伤口处可以释放出完整的原生质体。可避免酶制剂对原生质体的破坏作用,但获得完整的原生质体的数量较少。

酶解分离法:用细胞壁降解酶,脱除植物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的方法。可获得大量的原生质体,但会影响所获原生质体的活力。

渗透压稳定剂:用酶法降解细胞壁前,为防止原生质体的破坏,一般需先用高渗液处理细胞,使细胞处于微弱的质壁分离状态,有利于完整原生质体的释放。

种类:甘露醇、山梨醇、蔗糖、葡萄糖、盐类(KCl、MgSO4·7H2O)。

细胞壁降解酶种类: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R-10、蜗牛酶、胼胝体酶、EA3-867

原生质体纯化:媒介后的原生质体溶液中,有完整的原生质体、破碎的原生质体、未去壁的细胞、细胞器及其他碎片。在原生质体培养中会引起干扰作用,必须进行纯化。

沉降法:纯化原生质体比较简单,但由于原生质体沉积在试管底部,造成相互间的挤压,常引起原生质体的破碎。漂浮法:可以得到较为纯净、完整的原生质体。但由于高渗溶液对原生质体常有破坏,因而完好的原生质体数量较少。界面法:可以收到数量较大的纯净原生质体,避免收集过程中原生质体因相互挤压而破碎。

原生质体活力测定:目测法,FDA法。

FDA识别:用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法染色,FDA本身无荧光、无极性,它能穿过完整的原生质膜进入原生质体,并受到细胞内酯酶的分解,产生具有荧光的极性物质,即荧光素。在荧光显微镜下发现具有荧光的原生质体既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培养基:常用的基本培养基:MS、B5、NT、KM。特点:硝酸盐和铵盐的比例高;与原生质膜稳定有利的物质用量较高。渗透压特点:一般含高浓度的甘露醇(0.5-0.7mol/L);也有以葡萄糖、蔗糖代替,优点: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胞壁再生形成细胞后,接着细胞气动分裂形成细胞团。可保持分裂细胞适宜的渗透压,还可不断地提供碳源和能源。

体细胞杂交:两个离体细胞通过一定诱导技术使质膜接触而融合在一起随后导致两个细胞核物质融合的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指去除细胞壁后的原生质体融合。

方法:盐类融合法:硝酸盐,氯化物;高钙和高pH值融合;PEG法:高国楠用PEG为融合剂诱发大豆与大麦、大豆与玉米、哈加野豌豆与豌豆的融合。PEG的分子量为15.40,保温40-50min,再用培养液缓慢稀释PEG最后洗去PEG,得到10%的异核体;PEG和高钙、高pH相结合的融合法。

电融合法优点不存在细胞毒害问题,融合效率高,操作简单,原生质体融合过程:

膜的融合;细胞质的融合(膜融合后几小时);核融合(可能发生在细胞间期,也可能在第一次同步分裂过程中);

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直接快速冷冻:将材料从0。C或者其他预处理温度直接投入液氮,降温速度在1000。C/min。高度脱水的植物材料以及抗寒性较强的木本植物经过冬季的低温锻炼,采用此法。也可先降温至转移温度,样品在添加冰冻保护剂后,用控速的降温设备以定速降温至转移温度,再将样品投入液氮。

逐级冰冻法:将经保护剂处理的材料在0。C预处理后,依次通过不同温度的冰浴,逐级停留,然后投入液氮。

玻璃化冻存:玻璃化是指液体变为非晶体的古话过程。使溶液玻璃化有两条途径,一是极大地提高冷却速率,二是提高溶液浓度,当抗冻液浓度为40-60%时较容易形成玻璃态。

玻璃化法:将生物材料经济高浓度的玻璃化溶液快速脱水后,直接投入液氮,使生物材料连同玻璃化溶液发生玻璃化转变,进入玻璃态,此间水分子没有发生重排,不形成冰晶,也不产生结构和体积的改变,不会对材料造成伤害,保存终止复温时要快速化冻,防止去玻璃化的发生,材料能安全度过冷却和化冻两个关口,就能保证冻存成功。

包埋玻璃化法:包埋脱水法和玻璃化法的结合。保存材料先用藻酸钙包埋,然后经蔗糖浓度梯度脱水和玻璃化溶液处理后直接浸入液氮保存,材料的存活率比用包埋脱水法要高,可能是藻酸钙包埋后轻了玻璃化溶液的毒性。

解冻方法:液泡小、含水量少的细胞可采用快速化冻方法;液泡大,含水量高的细胞一般采用慢速化冻法。生长季节中的材料,一般在37-40。C温水浴中快速化冻比在室温下慢速化冻要好,木本植物的冬芽在超低温保存后,必须在0。C低温下进行慢速化冻,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冷冻防护剂能强烈地结合水分子,是溶液的黏度增加,降低培养基冰点、细胞冰点,提高了培养基渗透压,导致细胞的轻微质壁分离,相对提高了细胞的耐寒力。使用时应根据不同植物材料进行组合和浓度的选择。使用浓度为5%-10%。种类有:甘油、甘露醇、脯氨酸、二甲基亚枫。

原生质体培养方法:液体浅层培养,固体平板培养,液—固双层培养,琼脂糖培养,微滴培养,滋养培养。

免疫学名词解释1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Ag(抗原,antigen):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

病毒学复习题

填空题 1. 冠状病毒是_有包膜___的RNA病毒,呈皇冠状,其__单股正链__RNA约由30000多个碱基组成,为已知最大的RNA病毒。 2. __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__(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在我国又被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3. SARS冠状病毒包膜主要包括三种糖蛋白,分别为__S蛋白__、__M蛋白__ 和 E 蛋白。N 4. 病毒的大小以__nm___为单位量度刺突蛋白、膜蛋白、包膜蛋白、核衣壳蛋白 5. 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_DNA或RNA__ 6. 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__烟草花叶病毒__ 7. 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_脂类_ 8. RNA病毒突变率远高于DNA病毒,主要原因是_DNA是双链闭合环状结构较RNA单链线状比较稳定__ 9. 跨膜蛋白通过特定的_折叠__和_弯曲__方式,实现分子的跨生物膜的运输。 10._____受体___决定病毒的宿主谱以及其感染某种动物的能力。 11. ___允许细胞__指对病毒的增殖复制具有支持作用的细胞。 12. 大部分RNA病毒的基因组为__单一组分___ 13. RNA病毒启始RNA合成的两种机制为__de novo __启始和引物依赖启始。 11

14. 反转录酶具有四种不同的催化活性:RNA指导的或DNA指导的DNA多聚酶活性、DNA解旋活性和__ RNase H __活性。 15. 真核细胞基因的转录是由三种RNA聚合酶(Ⅰ、Ⅱ和Ⅲ)来分别完成的,只有RNA聚合酶__Ⅱ__能转录生成mRNA。 16. mRNA输出的底物是由RNA与__蛋白质__共同组成的核蛋白。组蛋白、精蛋白等碱性蛋白 17.大多数有包膜病毒通过__出芽__方式释放病毒粒子。 18. 绝大多数病毒只能感染某些特定类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这种特性称为病毒的_组织亲嗜___性。 19.受体介导的凋亡途径主要激活Caspase-8,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主要激活__ Caspase-9__,二者都激活__ Caspase-3__ 。 20. HIV的__env __ 基因所编码病毒包膜蛋白gag,核心蛋白;pol,酶 21. HIV感染靶细胞的第一步就是位于表面的__gp120__与靶细胞受体相结合。 22. 流感病毒结构自外而内可分为包膜、_核衣壳__以及核心三部分。 23. 流感病毒的包膜中除了磷脂分子之外,还有两种非常重要的糖蛋白:___基质蛋白___和___糖蛋白突起___。 24. “H1N1”是病毒名称的缩写,其“H”指的是__血凝素___、而“N”指的是__神经氨酸酶___。 25._机体细胞免疫应答__是HBV肝损伤的主要病理机制。HBV免疫介导肝损伤机制主要有固有免疫、T细胞免疫、与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26. IFN通过两种机制发挥抗病毒作用:直接抗病毒作用和__抑制病毒的复制__。 22

细胞学名词解释

1.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从细胞的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各级水平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从而探索细胞生长、发育、分化、繁殖、遗传、变异、代谢、衰亡及进化等各种生命现象规律的科学。 2.cell theory:(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每个细 胞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也与其他细胞相互影响;魏尔肖后来对细胞学说做了重要的补充,强调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3.protoplast(原生质体):除细胞壁之外的细胞内所有的生活物质。 4.cell(细胞):是由膜包围的能独立进行繁殖的原生质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进行生命活动的 最基本的要素。 5.Prokaryotic cell(原核细胞):无核膜,DNA游离在细胞质中;染色体为环状,仅有一条;缺少发达的内膜系统,细 胞小,多在0.2—10 um之间至今未发现细胞骨架。 6.eukaryotic cell(真核细胞):有膜结构围成的细胞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体),基因组至少有两条染 色体;有内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等;具有细胞骨架系统。 7.archaeobacteria(古细菌):又称原细菌、古核生物,是一些生长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最早发现的古核生物为 产甲烷细菌类,后来又陆续发现盐细菌、硫氧化菌等。 8.plasmid(质粒):细菌内除了核区的DNA外,存在的可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1、resolution(分辨串率):是指区分开 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9.f1uorescence microscopy(荧光显微镜技术):分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 由于电子跃迁而由被激发分子发射的光称 为荧光。荧光显微技术包括免疫荧光技术和荧光素直接标记技术。荧光显微镜用于研究细胞内物质的吸收、运输、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定位等。 10.autoradiography(放射自显影):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辐射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 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定量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 11.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是l 965年发明的较现代的细胞生物学研 究工具,主要是利用二次电子信号成像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态、即用极狭窄的电于束去扫描样品,通过电子柬与样品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效应,其中主要是样品的二次电子发射。二次电子能够产生样品表面放大的形貌像。这个像是在样品被扫描时按时序建立起来的,即使用逐点成像的方法获得放大像。 12.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像SEM一样,STEM用电子柬在样品 的表面扫描,但又像TEM,通过电子穿透样品成像。STEM能够获得了TEM所不能获得的一些关于样品的特殊信息。STEM技术要求较高,要非常高的真空度,并且电子学系统比TEM和SEM都要复杂。 13.immunofluorescence(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 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由于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14.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免疫电镜):将抗体进行特殊标记后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免疫反应的结果.。根据标记方 法的不同,免疫电镜技术可分为免疫铁蛋白技术、免疫酶标技术和免疫胶体金技术。由于某些固定技术(如饿酸固定)对抗体、抗原的结合有干扰,因此应采取铰为温和的样品制备方法。

财政学名词解释

1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收益。 2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而第二个特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3公共需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4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5什么是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稳定和发展经济目标啊。 6资源配置: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7公共生产: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8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9负荷定价:负荷定价法是指按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 10二部定价法: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11内源性效益:是指财政支出本身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12公共选择: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13直接民主决策:全体公民都参与决策,采用“一人一票”原则,投票表决通过决策,就是直接民主决策。 14间接民主决策: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票进行公共决策,而是选民通过选票选举产生一定数量的代表,并授权这些代表代表选民做出公共决策。 15财政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财政执法主体的具体行为而发生争议时,财政执法主体的上一级财政机关或者制定法律、法规的其他机关,根据相对方的申请,依法对该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决定的行政法律制度,它是财政机关在系统内部自行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16财政监督:是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检查活动。 17经常性支出:是指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须的支出。 18资本性支出:是指用于购买或生产适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

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同时排除非己抗原的,维持机体内环境生理平衡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抗原(antigen,缩写Ag,不是银!):能诱导(活化/抑制)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与相应的反应产物(抗原/致敏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体内/体外)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表位(epitope):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抗原决定基。又称抗原决定簇。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病毒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1分) 1,病毒核衣壳主要由核酸芯髓及蛋白质外壳两部份构成。 2,构成病毒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核酸__和_蛋白质_。 3,可将自身基因整合在宿主细胞基因上的病毒主要有_逆转录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疱疹病毒。 4,鉴别病毒是否具有包膜,通常可采用_脂溶剂。 5,病毒的繁殖方式为__复制_,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导致细胞的病理变化称为_致细胞病变效应(CPE)_。 6,病毒的穿入方式主要有_包膜和细胞膜融和病毒胞饮两种。 7,无包膜病毒体多数通过_细胞裂解_释放,有包膜病毒体主要通过_出芽_方式 释放。 8,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_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_两类 9,干扰素的主要功能有_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 10,正链RNA病毒的RNA可直接作为_ mRNA _,在细胞的_核糖体上转译病毒 蛋白质。 二、正误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 1.多联苗是由不同血清型的同种病原微生物混合制成的。(错) 2,λ噬菌体和PI噬菌体都是温和噬菌体。(对) 3,DNA病毒以双联为多,而RNA病毒以单链为多。(对) 4,逆转录病毒RNA可以反转录为DNA。(对) 5,腺病毒是典型的20面体对称的病毒,其病毒粒子具有12个五邻体和240个六邻体。(对) 6,负链RNA病毒是指其病毒粒子中所携带核酸序列与mRNA序列一致的病毒。 (否) 7,温和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后,始终不裂解寄主细胞。(否) 8,病毒都能通过细菌滤器。(是) 9,所有病毒在侵入寄主细胞后,在进行转录、复制前,其病毒核酸都以游离状 态存在于细胞中。(否) 10,逆转录病毒的+RNA分子具有侵染性。(否) 三、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 1,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与 A具有抗原交叉反应性。 A猪瘟病毒、B犬细小病毒、C麻疹病毒、D马立克氏病病毒 2,目前已知病毒5种核酸类型是A A. DNA、+DNA、 RNA、+RNA、-RNA; B. DNA、+DNA、-DNA、 RNA、+RNA; C. DNA、+DNA、-DNA、 RNA、-RNA;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受体,配体:受体(receptor):存在于细胞膜上细胞内、能接受外界的信号,并将这一信号转化为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对细胞的结构或功能产生影响的蛋白质分子。 配体(ligand):受体所接受的外界信号,包括神经递质、激素、生长因子、光子、某些化学物质及其他细胞外信号。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可以识别和选择性地与某些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与之结合的相应的信息分子叫配体。 2. 细胞通讯,信号传导,信号转导,细胞识别: 细胞通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别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信号传导:相当于是将上面细胞的刺激冲动传向下一个细胞,起着一种传递承接的作用,生化性质上没有什么改变。信号转导: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是细胞通讯的一个重要环节。

3. 分子伴侣: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内帮助其他含多肽的结构完成正确的组装,而且在组装完毕后与之分离,不构成这些蛋白质结构执行功能时的组份。 4. 核孔复合体:在内外膜的融合处形成环状开口,直径为50~100nm,核孔构造复杂,含100种以上蛋白质,并与核纤层紧密结合。是选择性双向通道。功能是选择性的大分子出入(主动运输),酶、组蛋白、mRNA、tRNA等存在电位差,对离子的出入有一定的调节控制作用。 5.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 在细胞核的大部分区域,染色质结构的折叠压缩程度比较小,即密度较低,进行细胞染色时着色较浅,这部分染色质称常染色质.着丝点部位的染色质丝,在细胞间期就折叠压缩的非常紧密,和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情况差不多,即密度较高,细胞染色时着色较深,这部分染色质称异染色质. 6. 核仁组织区:即rRNA序列区,它与细胞间期核仁形成有关,构成核仁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定染色体片断。这一片段的DNA转录为rRNA, rRNA所在处。 7. 多聚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就称为多聚核糖体。 8. 紧密连接,粘着带,桥粒,间隙连接: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实证分析:描述各种经济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或政治手段之间建立起联系,重在回答问题,分为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 规范分析:在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 帕累托效率:不断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某个人的状况变好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 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指固定投入量下,制程的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两者间的比率。 产品组合效率:在一定社会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实现产出最大化 交换效率:在一定社会产出水平的条件,如何将产品配置给个人,最理想 生产契约曲线:生产满足帕累托效率的标准的资源配置有无数种,如果将这些等产量线上的切点用光滑曲线连结起来,届形成了生产契约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转化曲线:把生产契约曲线上的所有点表示的产量在图中标出形成的曲线救市生产可能性曲线 交换契约曲线:将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连结而成的曲线 公共产品: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 外部性: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的情形 公共选择:投票人(纳税人)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投票悖论:简单投票无法得出明确的结果(即投票均衡不存在) 单峰偏好:假如投票人从自己最偏好的结果向任何方向偏离之后,他的效用就会下降,则成为*** 中间投票人: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即一半投票人对某公共产品的偏好比他强,另一半则比他弱 阿罗不可能定理:在相当弱的条件下,达成投票均衡的公共抉择机制是不存在的 竞争性: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数量的产品无法被其他人享用。 排他性:作为消费者,每个人只有在支付产品价格之后,才能获得消费这种产品的权利,从而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 公共地的悲剧:公共资源经常被过度开发和利用,这一现象称为** 科斯定理:无论谁获得产权,有关各方总能总能达成一种协议,通过这一协议使每个人的状况都能变好,而且其结果是有效率的,这一定律被称为** 瓦格纳法则:瓦格纳对财政支出和政府部门扩张趋势的预言和其成因被后来的经济学者称为** 社会保险:由中国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劳动者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点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的,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仍能保证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现收现付制:以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用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 完全积累制: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为指导的筹资方式 部分积累制:以近期横向收付原则与远期纵向收付原则相结合的收付方式 国有财产收入:政府凭借其所拥有的财产而取得的租金,利息或变卖卖价款等收入,历史上把它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 税收: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实现规定的标准,对私人部门强制课征所得的收入 边际税率:应缴纳税额的增量与税基增量的比 累进税率:将税基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并将税率随着税基的增加而提高,即边际税率递增。 总额税:指纳税义务不因纳税人的经济行为的改变而改变的税收 逆弹性法则:比例税率应该与课税商品的需求弹性成反比 税收转嫁: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将自己应当承担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其他人的过程 前转:也称为顺转,指纳税人在经济交易过程中,按照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通过提高价格的方法,将纳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要素的购买者,即卖方向买方转嫁 后转:后传也称逆转,指纳税人用压低进价,压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将所纳税款向后转移给商品要素提供者的一种形式。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63862

第一章 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和衰老、凋亡细胞。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第二章 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HIM)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IL-3、IL-4、IL-6、IL-7、SCF、GM-CSF 等)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的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的环境。 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pleen,CFU-S)应用同系小鼠骨髓细胞输注给经射线照射的小鼠,可在受体小鼠脾脏内形成由单一骨髓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的细胞集落,包括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等,此称为脾集落形成单位。 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ulture,CFU-C)用半固体培养技术,在有造血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不同谱系的细胞集落,称为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 初始淋巴细胞(na?ve lymphocyte)尚未接触过抗原的成熟B、T 细胞被称为初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三章 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 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 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抗原的能力。 免疫原(immunogen)或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或半抗原(hapten)仅具备抗原性的物质。 变应原(allergen)能诱导变态反应的抗原又称为变应原。耐受原(tolerogen)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又称为耐受原。 抗原表位(epitope)或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 BCR/TCR 结合的基本单位。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部位的总数称为抗原结合价。构象表位(conformational epitope)或非线性表位(non-linear epitope)是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通过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基。如BCR 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通常位于分子表面。 顺序表位(sequential epitope)又叫线形表位(linear epitope)是序列上连续线性排列的多肽形成的决定基,如TCR 识别的决定基,通常位于分子内部。 功能决定基是指位于分子表面能被BCR 或抗体直接识别的决定基。隐蔽决定基是位于分子内部,因理化因素作用而暴露才被BCR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 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抗原分子中常有多种抗原表位,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 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用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此类抗原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故又称T 细胞依赖性抗原。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此类。 第 1 页共9 页 胸腺非依赖抗原( 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 )该类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 细胞的辅助,又称T 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病毒学复习题(附答案)教学提纲

精品文档 一、名词解释 1. 复制周期 2. 顿挫感染 3. 缺陷病毒 4. 干扰现象 5. ts突变株 6. CPE 7. 包涵体 8. 干扰素 9.抗原性漂移 10.抗原性转变 二、简答题 1. 病毒有何主要特点? 2. 病毒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功能是什么? 3. 简述ts突变株获得的条件及实际意义? 4.病毒复制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 5. 举例列出5个与医学有关的DNA病毒科名称? 6. 举例列出5个与医学有关的RNA病毒科名称? 7. 病毒感染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8.简答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特点? 三、论述题 1.试述病毒性疾病特异性预防措施和制剂。 2.举例说明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种类及其特点。 3.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是什么? 4.试述病毒致病机制与细菌致病机制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复制周期:病毒增殖是复制,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复制一般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与释放5个阶段,称为病毒的复制周期,经过复制产生大量的子代病毒。 2.顿挫感染:病毒进入细胞内,细胞不提供酶、能量及必要成分,则不能合成病毒本身成分,或虽能合成部分或全部成分,但不能装配与释放。 3.缺陷病毒: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位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如丁型肝炎病毒。 4.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共同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5.ts突变株:就是温度敏感性突变株。即在28℃~35℃条件下可增殖,而在37℃~40℃条件下则不能增殖。这是因为ts 变异的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或酶在较高温度下失去功能,故病毒不能增殖。 6.CPE:病毒在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破坏死亡的作用称其为杀细胞效应,这种效应在体外组织培养时可观察到细胞变园、聚集、脱落等,称为致细胞病变作用(CPE)。主要见于无包膜病毒,如肠道病毒等。 7.包涵体:是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见到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斑块,一般呈园形或椭园形,称为包涵体。包涵体由病毒颗粒或成分组成,也可是增殖痕迹。 8.干扰素:是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使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类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生物活性。 9.抗原性漂移:通常认为流感病毒基因发生了点突变,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部分人群对新毒株没有免疫力,引起小规模流行。一般认为是属于量变,即亚型内变异。 10.抗原性转变:流感病毒株表面抗原结构一种或两钟发生变异,形成新亚型,由于与前一次流行株抗原结构相异,人们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从而引起大流行。一般认为是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 二、简答题 1.(1)体积微小;(2)结构简单,仅含有一种核酸;(3)严格寄生,只能在一定种类活细胞中增殖;(4)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 2.基本结构为核心和衣壳;辅助结构主要是包膜,有的病毒有其他辅助结构如触须样纤维。核心成分为核酸其功能:(1)决定病毒特性;(2)病毒复制;(3)具有感染性。总之核酸是主导病毒感染、增殖、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衣壳的成分是蛋白其功能:(1)保护病毒核酸;(2)参与感染过程;(3)具有抗原性。包膜成分含蛋我糖和脂类,其功能:(1) 精品文档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终版题库

名词解释 1. genome 基因组p235 某一个生物的细胞中储存于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组成该生物的基因组 2. ribozyme 核酶p266 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核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核酶类酶RNA。大多数核酶通过催化转磷酸酯和磷酸二酯键水解反应参与RNA自身剪切、加工过程。与一般的反义RNA相比,核酶具有较稳定的空间结构,不易受到RNA酶的攻击。更重要的是,核酶在切断mRNA后,又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它的mRNA分子。 3. signal molecule 信号分子p158 信号分子是细胞的信息载体,包括化学信号如各种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以及各种物理信号比如声、光、电和温度变化。各种化学信号根据其化学性质通常可分为3类:1、气体性信号分子,包括NO、CO,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直接激活效应酶产生第二信使cGMP,参与体内众多生理过程。2、疏水性信号分子,这类亲脂性分子小、疏水性强,可穿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与细胞内和核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3、亲水性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局部介质和大多数蛋白类激素,他们不能透过靶细胞质膜,只能通过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或激活蛋白激酶或蛋白磷酸酶的火星,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4. house-keeping gene管家基因p319 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如糖酵解酶系基因等。这类基因一般在细胞周期S期的早期复制。分化细胞基因组所表达的基因大致可分为2中基本类型一类是管家基因,另外一类是组织特异性基因。 5. cis-acting elements顺式作用元件 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顺式作用元件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是指与结构基因串联的特定DNA序列,是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它们通过与转录因子结合而调控基因转录的精确起始和转录效率。 6. epigenetics 表观遗传学p251(重新查!!!1)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表观遗传的现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母体效应,基因沉默,核仁显性,休眠转座子激活和RNA编辑等。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表观遗传现象包括DNA甲基化、RNA干扰、组织蛋白修饰等 7. Hayflick limitation Hayflick界线 Leonard Hayflick利用来自胚胎和成体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发现:胚胎的成纤维细胞分裂传代50次后开始衰退和死亡,相反,来自成年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只能培养15~30代就开始死亡。Hayflick等还发现,动物体细胞在体外可传代的次数,与物种的寿命有关;细胞的分裂能力与个体的年龄有关,由于上述规律是Hayflick研究和发现的,故称为Hayflick 界线。关于细胞增殖能力和寿命是有限的观点。细胞,至少是培养的二倍体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这就是Hayflick 界线。 8. proto-oncogene原癌基因p312 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

(完整word版)财政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财政学名词解释 经济建设费:经济建设费是中国财政预算支出的主要部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的生产建设性。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市维护费、地质勘探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商业部门简易建设支出等。 社会文教费:在财政学中是指涉及社会和文教领域公共需要必须支出的费用,在我国一般称之为社会文教事业费,主要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图书、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人员经费、业务经费、专项经费、培训经费等。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 行政管理费:行政管理费是指国家财政用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以及外事机构、重要党派团体行使职能所需的经费支出。 文科卫支出:文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卫生支出的简称。文教科学卫生诸项事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说用于这方面的支出现在是生产性的了。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事业费支出仍应归入非生产性的范围。 社会保障制度: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是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现收现付制: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从政府角度看,支付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经济状况较之前有所改善。 财政贴息:政府提供的一种较为隐蔽的补贴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质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 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 政府收费:是指政府因履行职责而向一部分单位和公民提供直接服务而得到的政府收入。政府收费是国家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 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税负相同. 所得课税:是指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所得课税可以根据纳税人的不同分为对企业课税和对个人课税两大类.所得税是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主体税种. 财产课税:是指以各类动产和不动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价内税与价外税:价外税是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是按照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对税收进行的分类。价内税是税金构成价格的组成部分混转:是指纳税人将自己缴纳的税款分散转嫁给多方负担。 二、简答题 1、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意义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其经济意义为

免疫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机体通过区别“自己”和“非己”,对非己物质进行识别,应答和予以清除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2初始淋巴细胞:未接触过抗原的成熟B,T淋巴细胞被称为初始淋巴细胞,分别通过BCR或TCR识别抗原,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 3免疫细胞:是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身。 4淋巴细胞归巢:是指淋巴细胞的定向迁移,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白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5抗原:是指能与TCR或BCR结合,激活T或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之特异性结合,从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完全抗原:是指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即通常所说的抗原。例如:各种微生物,异种动物血清,细菌的外毒素等。 7半抗原:又称为不完全抗原。是指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如青霉素,磺胺等。当与载体等大分子物质结合后又具有免疫原性。 8抗原决定基: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CR,BCR或抗体特异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 9抗原的结合价:一个抗原分子中,能和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总数,称为抗原的结合价。一个半抗原相当于一个抗原表位;天然蛋白大分子通常为多价抗原,含有多种,多价抗原表位,可诱导机体产生含有多种特异性抗体的多克隆抗体。10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需要Th细胞的辅助的抗原。如,多数蛋白质抗原。 11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辅助的抗原。可分为 TI-1抗原和TI-2抗原,如细菌脂多糖,聚合鞭毛素。 12共同抗原表位:在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共同抗原表位可引起交叉反应含有共同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称为交叉抗原。 13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族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名Forssman抗原。 14同种异型抗原:是存在于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的抗原。常见的人类同种异型抗原有血型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 15外源性抗原:并非由APC合成,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 16内源性抗原:指在APC内新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等。17抗体:是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B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称为抗体。 18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19互补决定区:Ig的VL与VH均有3个HVR,它们共同组成Ab的抗原结合部位,该部位因在空间结构上可与抗原决定簇形成精密的互补,故高变区又称互补决定区。 20调理作用:是指抗体,补体(C3b,C4b等调理素)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 21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是一种细胞毒反应,指表达FcR 的具有杀伤活性细胞(如NK,单核巨噬)通过识别Ab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

病毒学名词汇总

毒粒(virion)是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的一种完整的成熟的病毒颗粒,有固定的形态和大小,而且一般都有侵染性。所以说一般具有侵染性是因为有些病毒的基因组核酸是分节段的,如雀麦花叶病毒的基因组核酸有四种。而且RNA1、RNA2和RNA3、RNA4分装在大小形状相同的三种球形颗粒中,只有三种颗粒混合,才具有侵染性。 外壳(capsid)是由多个病毒蛋白亚基组成的包裹在病毒基因组核酸外面的结构。 壳粒(capsomer)组成外壳的结构亚基,并非总是均匀分布的,往往聚集成群体,二个、三个、五个甚至六个亚基聚在一起,用负染法在电镜下所分辨开的一个个亚基,可能并非单个结构亚基,而是它们的群体,实际上是形态亚基称之为壳粒。 包膜(envelop)大多数动物病毒,在毒粒外被有由糖蛋白,脂肪所形成的外膜,称之为包膜。糖蛋白在膜上往往形成各种形状的突起,包膜在识别寄主、侵入寄主细胞,病毒的抗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十面体(icosahedron)一种有12个角顶及20个面的对成的多面体,其每一个面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经常用来描述病毒的结构。 亚病毒(subviruses)不具有完整的病毒结构的一类病毒称之为亚病毒,包括类病毒、卫星RNA、朊病毒。 株系(strain)病毒经过生物化学物理等因素的作用后,是病毒致病力、寄主范围、抗原特异性、传播特性甚至粒体形状发生了改变,这些性状变异了的病毒粒体称为株系。 准种(quasispecies)RNA复制酶的低保真性决定了RNA病毒没有固定序列的基因组,由相关基因组构成的异质性群体为准种。 感染周期(infection cycle)病毒完成整个感染的过程,包括识别、吸附、入侵、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装配和释放。 流产性感染(abortive infection)是Productive infection(产毒感染)的反义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病毒感染导致毒粒的无效复制,常不生产感染性毒粒。 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一种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状态,在此情况下,不产生病毒。一般来说,大部分转录和翻译过程被阻断。 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一种病毒能在宿主或细胞培养上继续复制而不杀死宿主或整个细胞培养。 包含体(inclusion body)在显微镜下可以识别的病毒合成和积贮的部位,常是细胞内的病毒晶体。 交叉保护作用(cross protection)两种病毒感染一种寄主时先入侵的病毒能够保护寄主不再受第二种病毒的侵染。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Cell Biology:广泛采用现代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应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将细胞的整体活动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三方面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动态的观点观察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期最终阐明生命的基本规律。 脂筏(lipid raft)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microdomain)。大小约70nm 左右,是一种动态结构,位于质膜的外小叶。 质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另外还有少量糖,主要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 膜骨架membrane associated skeleton 细胞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维持细胞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疏水的小分子或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的热运动可以使分子从膜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到另一侧,其结果是分子沿着浓度梯度降低的方向转运。因无需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故名。 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小分子物质沿其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减小方向的跨膜运动,是由膜转运蛋白“协助”完成的。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侧到高浓度侧转运,需要供给能量。ATP直接供能、间接供能、光能。 协同运输(cotransport):由离子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利用跨膜的离子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使特定离子的顺梯度运动与被转运分子或离子的逆梯度运输相偶联。直接动力是膜两侧的离子浓度梯度。 胞吞作用:质膜内陷形成囊泡将外界大分子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 胞吐作用:与胞吞作用的顺序相反,将细胞内的分泌泡或其它某些膜泡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膜运出细胞的过程。 外膜(outer membrane):单位膜结构,厚约6nm。含40%的脂类和60%的蛋白质,具有孔蛋白(porin)构成的直径2-3nm的亲水通道,10KD以下的分子包括小型蛋白质可自由通过。内膜(inner membrane):厚约6-8nm。含100种以上的多肽,蛋白质和脂类的比例高于3:1。心磷脂含量高(达20%)、缺乏胆固醇,类似于细菌。 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内外膜之间的腔隙,延伸到嵴的轴心部。宽约6-8nm。其中含有许多可溶性酶类,底物和辅助因子。标志酶为腺苷酸激酶。 基质(matrix):内膜之内侧,类似胶状物,含有很多Pr.和脂类。三羧酸循环,脂肪酸和丙酮酸氧化的酶类都在其中。另外还有线粒体DNA、核糖体、tRNA、rRNA、DNA聚合酶、AA活化酶等。其标志酶为苹果酸脱氢酶。 外被(outerenvelop):双层膜,每层厚6~8nm,膜间隙为10~20nm。外膜通透性大,细胞质中大多数营养分子可自由进入膜间隙。内膜对物质透过的选择性比外膜强,其上有特殊载体称为转运体,可运载物质过膜。 类囊体(Thylakoid):在叶绿体基质中由单位膜所形成的封闭扁平小囊。 光合磷酸化: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 TP的过程,称为photophosphorylation 细胞质膜系统(cytoplasmic membrane system):是指细胞内那些在生物发生上与质膜相关的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