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优秀传统文化育“三情”树“三德”

用优秀传统文化育“三情”树“三德”

一、“三情”“三德”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三情”“三德”的内涵

所谓“三情”即亲情、友情、爱情。亲情是以血缘为纽带并明显有别于另外两情的一种人际关系。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或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家庭或亲情的标尺是“孝”“悌”二字。亲情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对立统一,决定了不以亲情废法废德,大义灭亲是其外化标志。友情是指亲情、爱情以外的一种人际关系,其特点是由于某种原因或媒介发生相识相知与相信,并能共事共享与共难的“哥们”。爱情是以性爱为基础的两性结合,社会学上称之为婚姻,是一种最古老的契约关系。爱情是亲情之源,使爱情永葆鲜活的关键是智慧更新,使两情相悦成为一本常读常新、永读不厌的好书。另一点就是忠贞,从社会学上讲就是守约。

“三德”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基本内容。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基本内容。家庭美德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基本内容。儒家倡导在家族中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其中“慈”可以向上延伸为君主对大臣的“仁”,“孝”可以拓展到臣子对君主的“忠”。只要家族中的传统得以保持,社会伦理也就自然得以维系。和谐社会,家人间要有浓浓的亲情,朋友间要有真挚的友情,夫妻间要有忠贞的爱情。作为社会成员,要有良好的社会公德、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家庭美德。

(二)“三情”“三德”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

首先,“三情”是传统文化的基础。自从有了人类,最先出现的就是“情”,后来出现的一切都是在“情”的基础上演进而来。“情”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血缘凝结成的部族亲情,采摘狩猎共同协作结成的友情,部族战争氏族成员间形成的生死情……这些“情”就是今天的“三情”之源。在生产生活中如何把握这些“情”,经历代先贤不断归纳总结,就出现了各个时代的行为规范,今天我们称之为“道德规范”,它是人类文明开化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核心内容。

其次,优秀传统文化对“三情”具有指导作用。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精神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灿若星河,有的载于史籍,有的传于民间。不管以什么方式存在,都成为我们生产生活中的行为准绳。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注重人的品德修养,大概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