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县现代农牧业发展

湟源县现代农牧业发展
湟源县现代农牧业发展

湟源县农业发展形势浅谈2200字开始写结合这个资料加上点他们县的情况,再加

上点现在农业发现的大形势

湟源县现代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来源:湟源县新闻信息中心浏览373次时间:2012年1月29日10:03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政府的求及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湟源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题,加大种、养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发展城郊农业、品牌农业,农牧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二00九年全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6127.69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805.86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

1、特色作物种植比例不断增大:2009年,以马牙蚕豆、马铃薯、优质油菜、特色蔬菜、优质牧草等为主的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8.12万亩(全县总耕地面积22.42万亩)。

2、农村土地流转逐年扩大: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活土地使用权,制定了《湟源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实施意见》,建立土地流转奖励机制,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5万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24.53%,其中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

3、努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十一五”期间,引进小麦、青稞、油菜、马铃薯、豌豆、燕麦、玉米(青饲料)等七大类35个品种,引进胡萝卜、食用菌、娃娃菜,包心菜、花卉、苗木、温室蔬菜等品种42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田2万亩,马铃薯全膜覆盖0.24万亩。推广应用奶牛胚胎移植、性控冻精等高新技术,推动了我县畜种改良进程。目前,全县牛、羊良种率分别达到27%、31%,良种猪鸡普及全县,良种化比例为100%。

4、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截止2009年底,全县共建成以日光节能温为主的设施菜棚3 630栋,面积1500亩。2010年新建100栋高标准温室,两栋智能日光温室。建设户用沼气16210座,太阳灶4800台,牧业累计修建各类暖棚14890栋,农区暖棚覆盖率近80%。全县规模养殖小区(场)达到30处。

5、规模养殖和西繁东育发展势头良好:2009年全县养殖基地达到30处,其中生猪养殖基地8处,奶牛养殖基地14处,肉牛基地2处,肉羊养殖基地1处,蛋鸡养殖基地2处,獭兔养殖基地1处,鱼塘2处。2009年末全县存栏各类草食牲畜29.49万头。20 09年共出栏肉用畜62.04万头(只),共生产肉类9641吨。五年来全县累计发放“西繁东育”专项贷款4.73亿元,累计扶持农户4万户,共贩运育肥出栏牛羊351.3万头(只),累计实现纯收入19825万元。

6、阳光培训成绩显著:五年来,先后在全省范围内公开召标认定的13所培训机构承担培训,共投入资金869.65万元,开展了24个专业农民技能培训439次20740人,培训合格20740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0740人,转移就业17919人,培训率100%,合格率100%,转移率87%,技能签订合格率51%,其中向省外转移2300名,就近就地培训就业16849人,培训转移后实现劳务收入1.24亿元。科技培训投入资金66.5万元,完成农牧民技术骨干培训9个专业23期1230人,培训率100%,合格率100%,全部投入农牧民生产。

7、龙头企业及农牧业合作组织程度不断提高:截止2009年底,全县已引进和培育涉农企业1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注册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组织51个,涉及种、养、茄莉钻息、技术、销售等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为我县农畜产品产前、户中、产后提供综合服务,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农牧业的发展。

8、信息化进程快速推进:截止2009年底,已建成农牧局局域网,农牧系统内实行智能网络办公;开通运行了《湟源农牧业信息网》和《湟源农村综合信息网》;建成电话语音系统,开通了12316服务热线,并实现与专家视频互动;建成运行移动手机短信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成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大厅1处,村级信息服务点7个;年培训农村信息员10名;12316服务热线信号覆盖达70%,手机短信用户1.5万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们在农牧业经济发展上做了许多有效的探索,农牧业生产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湟源农牧业在发展中诸多矛盾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落后,制约农业发展。我县大部分耕地为山旱地,为雨养性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投入能力不足,加之现有的电力配套设施满足不了温室生产用电需求,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突出地表现为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科技含量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缺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和知名产品品牌,农业产品加工能力弱,产业化经营的组织链接、运行机制亟待改革和完善。

3、牛羊良种化程度偏低。由于良种引进资金不足,加之部分农民忽视牛羊本品种选育,使优良种畜引进和培育工作滞后,导致畜种良种化程度喘低,品种落后,个体生产性能差,生长慢,出栏率低,造成高投入低产出,增产不增收,效益低下。

4、饲草料建设相对滞后。“草原无主、无偿使用、乱牧滥牧”现象严重,对草原重利用、轻保护,重索取、轻投入,过分强调草原的经济功能,纯追求牲畜数量的增加,造成草原超载过牧。全县80%的可利用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沙化,生产能力下降。草原生态功能严重削弱,保护和建设的难度增大。全价配合饲料发展缓慢,区内加工企业技术水平低,全价己合饲料入户率不高。

5、市场发展牵力不足。由于现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力不强,全县农畜产品主要以原材料形式出售,难以实现增值。同时由于农畜产品市场发展滞后,市场机制不健全,服务体系建设跟不上,销售渠道单—,与市场的连接十分有限,当市场风险增大时,农民的利益往往缺乏保障。

6、实用技术推广滞后。2007年乡镇综合改革以后,农业部门技术人员改制到乡镇工作,对科技推广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近几年农牧业技术部门基本上没有补充人员,技术队伍出现比较严重的老化现象。

7、农民整体素质仍然较低。农民对种养业方面的新技术掌握不够,主要是蔬菜方面和舍饲圈养技术普及不够,农牧部门缺乏这些方面的技术人才,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都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政策机遇

在新的历史阶段,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使我省农业在更高程度和更大范围内融入全国经济体系,湟源县无论从区条件、周边环境和产业基础等方面,都具备了独特的优势,随着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土地对农业补偿机制的完善等等,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十分有利于增加农民对农业的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二)发展潜力

中央把“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重中之重,将进一步加大对农牧业的扶持力度,省委“四个发展”的要求,实施河湟地区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百里万棚蔬菜、特色产业村建设等为我县发展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现代农业带来了机遇。

(三)优势分析

我县地处中纬度内陆高原低山丘陵地带,位于省会西宁以西,平均海拔2646米,距西宁50公里,境内有109国道、315省道贯穿,西宁至拉萨的铁路也从县中穿过,交通条件非常便利,是全国最具民俗风情县之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俗有“茶马古道”、“小北京”之称。目前我县形成109国道林业产业带1500亩,315省道青储玉米带2000亩,湟源“马牙蚕豆”、胡萝卜、青蒜苗、湟源陈醋等一批农产品在市场上享有名气,为我县的特色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

四、“十二五”特色农牧业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及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及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绿色、生态、优质、高效”为目标,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繁荣经济、优化生态为核心,“围绕城市调结构,突出产业建园区,强化基础增后劲,创新体制谋发展,统筹城乡惠民生”的工作思路,依托区域优势、资源优势、转变种植业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城郊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园区农业,努力开创湟源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二)总体思路

要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当地人文、自然、社会、区位等多种资源,按照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特色精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定位,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造和提升四大特色种植产业、把“湟源县建成农区畜牧业养殖示范县”为目标,积极稳步地推进“西繁东育”、“自繁自育”两大工程。推进以农牧业功能拓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特征的立体式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水平,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牧业,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牧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牧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牧业,切实转变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提高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努力构建湟源现代农牧业发展新格局。

(三)总体要求及主要目标

1、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农业基础;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突出发展特色农农业;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畜产品竞争能力;完善市场机制,加强产销联接,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积极推行农牧业标准化,全力打造农区畜牧业养殖示范县和湟水源头绿色农业示范县。

2、主要目标:通过发展特色农牧业,到2015年,特色作物种植结构更加合理,以特色蔬菜、食用菌、花卉等为主的名、特、优品种面积和以高标准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面积有较大幅度上升,全面实施123456工程,即建成1万亩青蒜苗、2万亩胡萝卜、3万亩脱毒马铃薯、4万亩杂交油菜、5万亩马牙蚕豆、6万亩优质饲料等六个生产基地,力争我县绿色农业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畜牧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到2015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平均增长3%以上,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9%,畜牧业收入达到17627万元,年均递增4%,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1617元。到201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5.2亿元,年递增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00元,年递增15%。农业增加值保持“十一五”增长速度,年递增5%。

(四)指导原则

1、增创优势原则。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技术为主导,提高经济效益;依靠抓住机遇,深化农业改革,创新经营制度:依靠区位优势,扩大开放,吸纳国内外投资者,兴办农业企业;依靠自然资源独特,发展优特农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2、完善体系原则。一是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二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种养加有机结合,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系列经营。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五是建立现代农业法律保障体系。

3、持续发展原则。保护环境,利用各项技术和措施,发展生态农业,把效益与环境结合起来。

4、提高素质原则。加大教育、科研及技术推广应用的投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综合素质的提高。要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经营者文化与专业技术的培训,提高农业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和掌握现代技术与管理的技能。加大科教兴农力度,建立健全农科教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加速新成果转化和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五)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巩固产业发展基础

以提高示范功能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建设规模,建立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加强设施农业小区和科技示范园区内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建设一个,配套一个,成型一个。形成以申中地区为核心区,城关、大华、巴燕等为辅助、建立10处不同层次的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

加强设施畜牧业建设,在巩固现有的标准化养殖园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设施条件,提高园区建设规模和标准,有计划的扩大各类养殖基地建设规模,搞好区域布局,奶牛养殖以大华、波航、申中、城关镇、和平乡为主,肉牛以日月、大华、寺寨等乡镇浅山地区为主的肉牛园区,生猪以大华、波航、申中、城关、和平等乡镇的川水地区为主的生猪园区,家禽以城关、和平养殖基地为主,有计划的扩大特色养殖业的规模,提高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对市场的肉、蛋奶供应能力。

进一步落实好居住向城镇化集中、产业向园区化集中、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三集中”产业发展政策,整合现有的土地资源,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好各项惠民政策,按照优质化、区域化、设施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强化科技和项目支撑,建设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主的产业聚集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加快城镇化步伐。

2、加快蔬菜生产

“十二五”末,全县蔬菜总播种面积达5万亩,蔬菜总产量达14万吨。其中在适合建设温棚的申中窑庄村新建150栋,口子村100栋,城关镇涌兴村新建100栋,董家庄80栋,和平小高陵村70栋、等乡镇新建总温棚500栋,配套微耕机1000台,卷帘机100 0台,滴灌设备2500套。全县蔬菜生产基地达到6个,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建成6大产业带:一是以申中、城郊乡为主的优质胡萝卜产业带:二是以波航乡、巴燕、大华乡浅山地区为主的商品马铃薯产业带:三是以日月乡、寺寨乡半浅山半脑地区为主的青蒜苗产业带:四是以寺寨乡下寨村及周边地区为主的脱毒马铃薯中薯繁殖产业带:五是以大华镇川水地区为主的包心菜产业带:六是以城郊、波航、大华、申中近郊村为主的温棚蔬菜产业带。建成八个特色产业示范村:重点培育壮大八个特色产业示范村,一是大华镇莫布拉包心菜生产专业村;二是日月乡山根青蒜苗生产专业村;三是申中乡立达、星泉、韭菜沟胡萝卜生产专业村;四是和平乡蒙古道大葱生产专业村;五是寺寨乡脱毒马铃薯中薯繁种专业村;六是和平乡马场湾笋子成产专业村;七是日月乡克素尔、巴燕乡上胡旦、大华镇石咀双孢菇生产专业村;八是和平乡和平草莓生产专业村。建立标准化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标准化蔬菜成产基地。成为西宁市郊蔬菜供应基地,生产区域由川水向浅脑山地区延伸,温棚主要种植辣椒、茄子等精细蔬菜,扩大食用菌、大樱桃、油桃、花卉、葡萄等生产;陆地主要种植大白菜、青蒜苗、胡萝卜等。加快蔬菜工厂化育苗

和陆地蔬菜育苗,培育适应我县生产的特色蔬菜品种。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农民增收。争取“依托市场创品牌,围绕品牌创特色,形成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成规模”的办法。实现创出一个名牌,兴起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促进农民增收。

3、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农业功能

休闲观光农业集现代农业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旅游资源为一体,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要求,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成为现在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湟源拥有十分丰富的具有高原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资源,丰富的农业特产,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已初具规模。加之城乡居民休闲观光消费需求日益曾张,我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事态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休闲观光农业以建设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和农家乐休闲旅游开发为抓手,深度挖掘农业景观、农村文化和民俗风情,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发挥休闲农业示范园区资本丰厚的优势,积极开拓市场,充分发掘本区的休闲农业资源,在城关、大华、东峡等地,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大力发展观光果园、生态农庄、农家乐等休闲观光项目,在109国道沿线设施菌类产业带,依托日月山旅游景点发展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突出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普教育等功能,打造休闲、观光、娱乐、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在脑山地区,以绿色、生态、自然为主题,充分利用夏季油菜风光、乡土人情,利用“丹噶尔”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拓展农业旅游、文化功能。

4、培植龙头企业

以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为抓手,充分发挥县内外农产品流通和加工企业在资金、人才、信息、购销等方面的作用。依托特色优势农业、农牧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整合产业,突破农产品加工业滞后的瓶颈,增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带动能力。鼓励通过股份合作、兼并联合等形式,积极吸引企业投机农产品加工,加快培育主导产业,重点要加强以蔬菜、肉类和鲜奶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建设,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深度和精度,促进加工业有突破性的发展。大力加强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提升档次、打响品牌;着重发展蔬菜,肉类和鲜奶的冷藏、保鲜、速冻、脱水加工及分割包装项目,以适应城市“农超对接”的需要做大做强三江一力、牡样仔、恩泽生物有机肥加工、丹噶尔故萝卜沙棘饮品、富农草业、天源奶制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综合市场和企业的对接,建成1个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5个中、小型农产品市场。力争“十二五”末引进和培育30个以上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现代加工流通业。壮大油料加工基地,年加工油料15万吨,马铃薯1万吨,蔬菜5万吨,小麦20万吨,肉类5万吨,奶制品1万吨。

5、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促进设施畜牧业发展

在畜禽优良品种方面,良繁体系不健全,畜禽良种引进“少、乱、差”的问题仍然存在,优良品种少,产量低,畜禽良种率仍需扩大,由于我县自认条件相对较差,农村经济基础条件较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湟源县现代农业发展。因此,以完善良种繁殖体系和加强良种工程建设,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促进设施畜牧业发展力度,特别是加强畜棚、饲料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高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等灾害的能力和畜牧业综合生产效率。畜牧业生产布局分为三个区:即高山草食畜繁育区(高繁区),提高牦牛、臧羊生产母畜比例,扩大繁育规模;脑浅山牛羊育肥和饲料生产区(中育区),自繁自育和牧繁农育结合起来,加大牛羊贩运育肥和特色草产品开发力度,川水肉牛肉羊、奶牛和猪禽生产及畜产品加工区(川产区),扶持和培育重点养殖户,建立养殖基地村,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奶牛养殖,开展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辐射带动“高繁和中育”区。

6、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按照节约、安全、清洁、方便的原则,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为主线,加快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加速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把农村能源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着重发展沼气池、生物质炉和太阳灶建设工程,努力实现农村能源利用清洁化、农业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农民生活现代化,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后建设“一池三改”沼气池14000座,太阳灶20524个,太阳房300个,省煤节柴连炕灶25300个,太阳能光伏电站146个,生物质气化工程146个,风力发电120个。

7、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构筑农畜产品安全屏障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农畜产品食品卫生安全。积极做好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种子、肥料等投入品为重点的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检查,切实加强成产源头的监控;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成产。以粮油、蔬菜、肉、乳等农畜产品为重点,落实好基地建设、投入品使用、成产记录、产品检测、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创建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严格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完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加快构建统一、科学、合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积极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力度,完善农产品质量跟踪管理制度,全力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在全面做好马牙蚕豆有机认证和青蒜苗、胡萝卜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大力推行马铃薯、青稞、油菜、包心菜等重要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绿色基地(绿色产品)认证工作,力争我县绿色农业面积达到15万亩。

8、加强饲草料建设和草原生态建设

在饲草料建设中积极推广小黑麦、青贮燕麦、玉米等农田种植高产饲料作物栽培技术,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的合理种植结构。大力推广应用打包青贮、草捆、草粉加工等适用饲草加工技术,发展草产业,推进饲草商品化、市场化,提高饲草饲料的利用率。草原生态建设要以保护生态、发展牧业为导向,以综合治理各种退化草地,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草地,使草地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退化草地治理,采用封育、补播、灭鼠、围栏等综合措施,对草场根据退化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理。逐步建立和完善基本草地的保护制度,草畜平衡制度,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制度。

9、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现代农业是清洁、安全、绿色的产业。加强产地环境监测才能保证环境清洁,加大农产品抽检才能控制投入品的使用,确保食用安全。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技术支撑。所以,加快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刻不容缓。我县农业正处于一个从量到质转变的重要时期,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对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检测,是实施农业标准化,加快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十二五期间我县投资兴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使我县在整体推进农业园区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中进入良性循环发展阶段。把农业标准化建设贯穿于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并延伸到畜牧业、果品等产业的产品加工、包装、贮运等各个环节,加快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步伐。全县形成马牙蚕豆、胡萝卜、食用菌、青蒜苗等多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带,建成丹噶尔果品示范园区、丹噶尔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立达村千头奶牛养殖示范园区等几大标准化建设示范园区。建立和健全我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中心、以农产品质量检测室为支撑、基地农产品质量检测点为基础、农贸市场农产品质量检测室为补充的四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网络覆盖全县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每个检测点配制一名检测员,并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积极开展对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监管。通过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检验检测能力,积极开展基地准出与农贸市场准入检测,保障广大群众的食用安全和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10、促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

“十二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把土地流转经营与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扶持专业合作组织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政策引导、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加强服务等措施,规范土地流转程序,进一步扩大流转规模,加快流转速度。县农经站要充分发挥农

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仲裁作用和农村集体承包合同的管理职能,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强化监督,逐步规范。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带动农民增收。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以转让、互换、转包、出租、股份等形式新增土地流转面积,“十二五”末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到达10万亩。

11、促进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面向市场、立足创新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努力实现网络、应用、技术和市场的良性互动,促进网络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信息共享。把农业信息与图文并茂、动画、视频有机相结合,使广大农产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做到“适用、实际、适效”,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到2015年乡级服务站建设达到100%,村级信息服务点占总村数的33%。每个村级信息服务点辐射带动2村,信息服务范围将提高到65%。

12、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夯实自我发展能力

充分发挥县农牧民科技培训中心的作用,深入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重点,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打造一村一品”的要求,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等方式,积极开发适应县郊农村和农业发展的职业技能项目,组织农村人员开展各类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继续开展绿色证书培训,探索农村非学历教育项目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工程,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新型实用人才。认真规划和实施农民远程教育,使远程教育更能适应农民教育培训的需要,计划“十二五”末远程教育培训覆盖率达到全县村级数量的50%,汗配套建设农民远程教育网终端,使农民远程教育网向边远地区延伸,充分开发网上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活动,点面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培训教师参加进村培训。认真开展科技入户工作,结合培训项目,将新科技、新品种、新农艺引入农产。继续开展农民科技书屋建设活动,“十二五”期间帮助农村建设农民科技书屋30个。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充分发挥县阳光办拘科技技能培训,围绕我县的主导优势产业、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开展农民创业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到2015年,共培训农牧民2万人。

五、对策建议

1、坚持科学规划。我县要结合实际,允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水平和自然条件,突出特色,制定《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和《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建立低级到高级,山小型分散到大型规

模化的特色农牧业发展体系。另一方面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我县资源和交通优势,进行规模建设,打造品牌优势。同时要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统—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切实把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作为做大做强特色农牧业的关键措施来抓,引导群众适度规模经营。

2、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把发展特色农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特色农牧业发展,认真做好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信贷支持、节水设施配套、电力配套、农机具配套、产品销售、晶牌产品认证等各项工作。二是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制度,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科级领导包片包村、其他干部包户包产,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全面推动。三是强化监督。量化考核指标,把特色农牧业发展列入目标管理责任书,作为年度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严格兑现奖惩。

3、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发展规模。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集中连片发展的园区,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造基础设施,并视规模和财力给产补助;二是捆绑农业项目,糙合资金,统一用于基地建设:三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为特色农牧业发展注入活力:四是积极协调金融部门贷款,寻求信贷支持。五是要积极探索农牧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模式。在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中出技术、出样板、出人才、出效益,进而带动特色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六是各乡(镇)村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动员农产相互调换和有偿调换土地,为积极性高的农产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4、调整种养结构,突出发展特色。科学定位,充分认识到我县环境气候资源优势所在,科学谋划,扬长避短,调整种养结构,突出发展特色,大力推广主导品种,加快名、特、稀、优品种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的步伐,分村社合理进行结构调整,形成一乡一业、—村一品的格局。种植业要在保持现有品种数量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双孢菇、草莓、花卉等市场占有率高、前景广阔的特色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比例;畜牧业脑山地区重点发展肉牛肉羊生产,浅山和半浅山地区重点发展生猪生产,川水地区重点发展奶牛生产。

5、完善管理服务,提高科技含量。一要抓好培训,将特色农牧业规模大的村和新建重点村逐个落实到技术人员头上,及时解决农产品在特色农牧业建设生产过程,遇到的各种技术闲难和问题。二要抓好典则示范,以点带面,推进规模化生产。选择一些群众积极性高、村社领导班子得力,生产特色明显、结构调整力度大的专业村、专业社,在政策、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每年新建一批特色农牧业示范点,通过点上抓示范、面上抓培训,不断调动全县农民发展特色农牧业的积极性,推动全县特色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

方向发展。三是要大力推广新技术,提高设施农牧业科技含量,全面推广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先进技术,争取推广覆盖率达到95%以上。

6、实施品牌战略,推行标准化生产。—是建立标准化生产监管工作机制;二是强化生产源头监管,坚决杜绝禁、限投入品的使用;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四是加大名优产品的商标注册和地理标示与保护工作力度,大力开发和保护具有地理标示、地方特色和产品优势的品牌产品,不断提升我县特色农牧业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五是按照“产品品质优、包装工艺新、加工层次深、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要求,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包装精良、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促进我县农畜产品由初级低效向精深高效方向转变,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实现企业和农产的“双赢”。

7、拓宽流通领域,健全市场体系。一是尽快建立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服务设施,强化集散功能,健全管理体系,创造宽松交易环境。二是重视对边远乡镇设施农牧业集中产区的扶持,培育当地农产品小型集散市场,重点搞好日月乡兔尔干集镇市场和巴燕乡巴燕巴燕集镇市场的建设,为周边农牧民发展设施农牧业提供方便的市场条件。三是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经济技术部门、营销公司以及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组建各类专业生产协会、贩销、运销、营销协会和包装加工保鲜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扶持壮大营销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经纪人) +农产”的运作模式,减少中间环节,加快产品流通,提高经济效益。

畜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畜牧业生产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一家一户“小作坊”式饲养已逐渐被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所取代,国内外消费市场对畜产品提出安全、优质、多样化和多层次的新要求,日益突出的畜禽生产污染成为阻碍畜牧发展的瓶颈,如何保留畜牧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产品质、量上有新的飞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循环发展?理性的思考告诉我们,标准化建设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标准化建设是畜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的基本前提,是促进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产业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是解决畜牧生产污染、保障生存空问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畜牧业标准化发展 1前言 为加快我国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步伐,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农业部组织编制了《全国畜牧业标准体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全面阐述了我国建设畜牧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畜牧业标准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以及加强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等方面[1]。 目前,我国畜牧业标准管理机构基本健全,管理体制逐步完善,畜牧业标准对于推动畜牧业技术进步、规范畜产品市场秩序、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标准化管理工作得到

加强。畜牧业标准管理体系基本建立[2]。畜牧业标准管理部门为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畜牧总站为技术支撑机构,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畜牧业标准的技术归口管理。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牧业主管部门也都设立了相应的质量标准管理机构,有些省成立了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畜牧业标准管理逐步趋向规范化和科学化[3]。 2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禽生产的主要方式,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根本特征。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规划科学化、生产规模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企业化、防疫程序化、污物处理无害化”的要求,发展规模养殖,改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规范管理制度,提高生产技术,实现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生态化[4]。 2.1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规模、规范饲养、生态平衡”的要求,支持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规模养殖场,使之符合畜禽生长、疫病防控、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要求[5]。抓改造,就是要对已经建起来的粗放型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尽快改进和完善动物防疫和环保基础设施条件,确保符合疫病防控和标准化养殖要求。密度太大的规模养殖场,要下决心调减养殖规模,减少场内养殖数量,满足防疫工作需要[6]。 养殖小区是由传统分散饲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一种重要过渡形式,关键是要做到人畜分离、集中管理,切实解决好防疫配套和粪

畜牧业在我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

畜牧业在我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

浅谈畜牧业在我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 摘要:世界上草资源大国高度重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研究畜牧业成了各个国家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调查我国畜牧业在第一产业所占的经济比重情况,结合分析,系统说明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意见。 关键词:畜牧业经济产值发展 一、发展畜牧业的意义 世界上草资源大国高度重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解决饲草问题主要是依靠对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进行放牧割草,实行科学合理利用,由草地生产的肉类占其肉类总产量的41-77%,毛皮大量出口.我国长期以来对草地资源采取自然粗放经营的方式,重利用,轻建设,重开垦,轻管理,造成草地资源面临严重危机,退化面积已占可利用面积的1/3,并继续在发展,草原生产力下降,产草量与60年代初相比下降了30-50%;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已严重影响了我国草地畜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治理“三化”,提高草地综合利用和促进畜牧经济发展,改善人民食物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摆在我国畜牧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当今我国粮食与饲料日益紧缺的情况下,狠抓草地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更具有战略意义。 二、我国发展畜牧业的区域优势 1.我国有草地面积六十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是耕地面积的三点七倍,森林面积的三点一倍,占全世界草地面积的14%,与澳大利亚、苏联和美国的草地面积相近。 2.我国天然草地上分布的牡草和饲用植物约有五、六千种,其中北方约有三千种,南方有四千余种。世界上大部分栽培的优良枚草,我国都有分布。 三、我国畜牧业经济产值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第一产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

现代农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一、现代农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1、现代农业的表述: 以现代产业的理念、以产业关联关系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现代产业组织为纽带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包括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的有机系统。 现代农业的发展有赖于相应的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的建立和完善,即不是简单的农民组织化,而是基于产业关联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的产业组织化。 2、.现代农业产业的特征 (1)产业链越来越复杂,长短交织。 (2)地域特征明显,与当地农业资源关系紧密。(特色农业、一村一品) (3)现代农业产业链中主导环节(主体)后移,主要集中在产后环节,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并不完全统合(产后是产中环节的5倍多)。(4)农业产业组织两极分化,产业组织结构呈现出“哑铃型”特征(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少量大型跨国公司)。 3、.国外现代农业经营的经验启示 (1)、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高 主要是农业生产直接面对着国内外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农产品的商品率很高,农业生产资料、技术和农业品种等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配置,农业发展处于一个开放式状态。 如荷兰作为土地面积十分狭小、农业人口比重很低的国家,农

业国际化程度却很高,国内农业发展直接面对着国际大市场,2/3以上的农产品用于出口创汇,农业出口额居世界第三位。 (2)、农业的产业体系完善 (3)发达国家在农业的理念上已突破了种养殖业范畴,例如美国将农业定义为“食物和纤维体系”,日本将农业定义为“农业-食物关联产业”,加拿大将农业定义为“农业及食物产业”,包涵了产前、产中、产后及相关产业。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大大拓展并深化了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农业及其关联产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价值交换,成为产前产中产后密切关联的一体化产业。 在发达国家,以初级农产品上市的比例越来越低,美、日等国90%以上的蔬菜是经过加工后进入流通领域,美、欧等国70%以上的水果是经过加工后进入市场的。在这些国家,农业不再仅仅是一个提供初级原料的产业部门,而是能够创造稳定利润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部门。 (产前的农药化肥、产后的加工) (3)、农业科技发达,农业管理水平高 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农业科技基础之上的,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农业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育种、培苗、养殖、贮运等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基因工程疫苗、动物生长调节剂逐渐在农业中应用,推动了现代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现在不仅发达国家积极发展动植物基因工

养殖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养殖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养殖业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得以蓬勃兴起,全县养殖业生产形势一片看好。为了进一步准确摸清全县养殖业生产形势,最近,我们对**县养殖业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了解,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主要优势 1、养殖主业比较突出。据统计,2007年全县出栏(笼)猪114.6万头、牛5.25万头、羊91.1万只、家禽3022万羽,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71247吨、42800吨,实现养殖业产值27.5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3%,占据了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今年1-9月出栏(笼)猪87.76万头、牛3.97万头、羊60.53万只、家禽1789.6万羽,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41035吨、24601吨,养殖业产值达17.9亿元,同比增长2.6%。 2、规模养殖比较迅速。全县正逐步实现由千家万户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转变。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养殖大户2018户,畜禽养殖小区31个,常桃路养殖示范带已经成型,特别是生猪和蛋鸡养殖实现了飞速发展,生猪生产结合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的实施,已初步建成四喜、济庆、兴旺、宏慈等八大生猪标准化养殖场,三阳镇、陬市镇、青林乡、枫树乡4个万头猪场正在规划筹建中,**县2007年还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1000羽以上蛋鸡养殖户达1046户,蛋鸡存笼总量达612万羽,已成为全省蛋鸡养殖大县之一。 3、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全县重新组建了乡、村两级动物防疫队伍,新招聘乡镇专职动物防疫员 1 / 6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加拿大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并且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加拿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这种保护主要不是靠补贴或关税,而主要是通过发展农业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来体现。例如,早在1912年,国会就通过了《谷物收购和质量检验法》,规定出口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13.6%,为保证和提高其小麦品质作出了贡献。1935年,政府制订了《草原农场复兴法》,改良大草原地区的土壤,兴修水利设施,提供技术援助,更进一步加强了大草原各省作为国家粮仓的地位。 2.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加拿大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例如,在首都渥太华设有种子生产者协会,各省都有分会,专门管理谷物的良种培育工作。凡是培育良种的农场都必须参加这个协会。同时,协会又与农业部所属的有关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农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良种繁育程序,只许可繁育一个品种,并且要经过连续3年的试种示范,只有各方专家鉴定合格的优良品种才允许到农业部登记,由该协会发给证书。又如,政府规定,在马铃薯的种薯繁育场周围30公里内不许生产普通的食用马铃薯。在种薯生长季节,农业行政部门要对种薯生产地块作两到三次的现场检查。一旦发现某种病

害的侵染超过容许的范围,便立即宣布这块种薯地的马铃薯不得留种,只能供普通的食用。 3.发挥协会在生产中的管理和协调作用。加拿大政府畜牧业在产业政策、产品配额、市场价格、质量保证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具体业务管理通过由生产者共同联合组成的组织──协会来协调管理。如安大略省养牛协会就由各县推选农场主、专学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共50名,共同组成协会管理委员会,抽调部分人员设置办公室。协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协会的主要职能有:为生产者传递市场信息(简报),协助政府决定产品配额、价格动态报告、协助政府争取外贸出口、抓产品质量安全等。协会按每头成年牛年收1.25加元作为经费。协会还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及时为生产(科研工作)者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研究生产发展什么。如加拿大培育的杜洛克猪,瘦肉率已达到63%,增加脂肪含量是市场的需求,他们通过育种将肌肉中的含脂率提高到2.3%,同比高1.0%。在奶牛生产方面,由于市场对奶油及其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加拿大选育的瑞士褐牛牛奶中的含脂率达到5.0%以上。PICKSEED公司在牧草研究方面已培育出上百种抗杂、抗旱、抗踩踏、多色彩的牧草(草坪)种子,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 4.强化管理,培养高技能农畜业生产从业人员,是加拿大畜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加拿大农牧场一般由1~2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加拿大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并且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加拿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这种保护主要不是靠补贴或关税,而主要是通过发展农业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来体现。例如,早在1912年,国会就通过了《谷物收购和质量检验法》,规定出口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13.6%,为保证和提高其小麦品质作出了贡献。1935年,政府制订了《草原农场复兴法》,改良大草原地区的土壤,兴修水利设施,提供技术援助,更进一步加强了大草原各省作为国家粮仓的地位。 2.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加拿大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例如,在首都渥太华设有种子生产者协会,各省都有分会,专门管理谷物的良种培育工作。凡是培育良种的农场都必须参加这个协会。同时,协会又与农业部所属的有关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农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良种繁育程序,只许可繁育一个品种,并且要经过连续3年的试种示范,只有各方专家鉴定合格的优良品种才允许到农业部登记,由该协会发给证书。又如,政府规定,在马铃薯的种薯繁育场周围30公里内不许生产普通的食用马铃薯。在种薯生长季节,农业行政部门要对种薯生产地块作两到三次的现场检查。一旦发现某种病

害的侵染超过容许的范围,便立即宣布这块种薯地的马铃薯不得留种,只能供普通的食用。 3.发挥协会在生产中的管理和协调作用。加拿大政府畜牧业在产业政策、产品配额、市场价格、质量保证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具体业务管理通过由生产者共同联合组成的组织──协会来协调管理。如安大略省养牛协会就由各县推选农场主、专学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共50名,共同组成协会管理委员会,抽调部分人员设置办公室。协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协会的主要职能有:为生产者传递市场信息(简报),协助政府决定产品配额、价格动态报告、协助政府争取外贸出口、抓产品质量安全等。协会按每头成年牛年收1.25加元作为经费。协会还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及时为生产(科研工作)者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研究生产发展什么。如加拿大培育的杜洛克猪,瘦肉率已达到63%,增加脂肪含量是市场的需求,他们通过育种将肌肉中的含脂率提高到2.3%,同比高1.0%。在奶牛生产方面,由于市场对奶油及其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加拿大选育的瑞士褐牛牛奶中的含脂率达到5.0%以上。PICKSEED公司在牧草研究方面已培育出上百种抗杂、抗旱、抗踩踏、多色彩的牧草(草坪)种子,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 4.强化管理,培养高技能农畜业生产从业人员,是加拿大畜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加拿大农牧场一般由1~2

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畜牧业作为农业基础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它是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生产占农业生产比重在50%以上,如美国占50.1%,英国占59.8%,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占农业比重在70%以上。而我国畜牧业产值只占农业产值的35%左右,发达国家人均摄入肉、蛋、奶的量是我国人均的2-3倍,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畜牧业就显待任重而道远。畜牧业是农村的一个中间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一头连着种植业,实现了粮食及其副产品转化增值,一头连着加工业和城镇市场,使产品变成现金,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中央每年的1号文件中都用了很大篇幅提到畜牧业的发展,特别在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呈递增态势。要加快我国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步伐,必须按照新形势下的要求,调整优化畜牧养殖结构,提高畜牧产品质量,选准养殖项目,扩大养殖规模,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种草养殖结合,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一、现状 1、畜牧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许多地方在巩固和完善已建畜牧小区的同时,按照发展方式不变,扶持力度不减,工作考核不放松的要求,采取整村推进,适度规模的思路,启动建设县级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挂钩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扶持,规范生产,扩大销售”等相关措施,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率,推动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使标准化养殖取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通过采取资金、技术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培育、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架起养殖大户,加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使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 2、饲草饲料开发利用有了新进展。从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来看,我国畜牧业打破了以前传统的养殖方式,结合规模,大力推广饲草种植、青贮氨化、生物发酵等饲草开发实用技术。即加强牧草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大量种植;将过去作燃料和肥料的秸秆,经青贮氨化发酵后,作为畜禽的优质饲料;加大生物发酵,推广熟改生喂技术,促进了牛、羊、兔等草食畜禽的发展。 3、动物防疫工作得到强化,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了良好开端。自1998年以来,全国许多县区连续九年认真组织实施农业部下达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大大提高了防疫灭病水平,在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强化管理,严格把关,从饲料场选址,建设到饲料用药、防疫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为全面实施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畜牧业分为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和城郊4种类型。牧区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祁连山以西和黄河以北,区内适宜发展牛、马、羊、骆驼、牦牛等牲畜。牧区畜牧业主要采取放牧方式,以经营畜牧业取得产品为主。农区畜牧业主要是从属于种植业并带有副业性质的舍饲畜牧业,以饲养猪和家禽为主,而黄牛、水牛、马、驴、骡等畜种则主要供役用,饲养方式以舍饲为主。半农半牧区沿长城南北呈狭长的带状分布,是农区役畜和肉食牲畜主要供应基地之一,是农业与牧业交替发展地区,兼有纯牧区放牧与农区舍饲的特点,以牛、马、羊饲养为主,是肉、乳、细毛的重要生产基地。城郊畜牧业分布于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是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农区畜牧业分

对现代畜牧业的思考

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思考 商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三省八县结合部,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总面积 2300.74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65个行政村。处于古都西安、河南南阳、湖北十堰的中心区域。“312国道”、“西合铁路”、“沪陕高速”、丹江水道以及商郧路、郭山路、商卢路形成四纵三横的交通网络。境内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北依蟒岭,南障郧西大梁,自然隔离条件好,无工业“三废”污染,是发展安全、高效、优质现代农业的理想区域。 从1998年开始,商南县委、县政府将畜牧业列为强县富民的优势主导产业,历届政府常抓不懈,出台了一系列以发展畜牧业的土地、信贷、奖励等扶持政策。2008年被确定为陕西省第二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生猪产业项目示范县后,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每年拿出200万元用于畜牧业发展。在国家一系列富民政策的引导下,去年全县生猪发展创历史最高记录,存栏 18.3万头,出栏 30.5万头,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0%和52%;年出栏20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383户,出栏育肥商品猪 9.8万头,占全县出栏总量的32%。全县畜牧业产值 3.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其中生猪产值达到3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 78.9%;项目区人均纯收入2518元,较上年增长23%,畜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柱作用,托起了农村经济的半边天,挑起了农民增收的大梁,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县传统的畜牧业正在发生质的飞跃,向现代畜牧业进军,尤其是生猪产业表现最为突出,产业化运行程度越来越高,现代畜牧业生产特征越来越明显。 一、加快现代农业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现代农牧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简介 转自:内蒙古现代农牧业产业科技服务网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力支撑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长期农牧业科技管理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协作不力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效率。农业部、财政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明确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基本思路。2007年选择了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棉花、柑橘、苹果、生猪、奶牛10个产业开展技术体系建设试点,2008年,又启动了大麦、高粱、谷子等40个产业的技术体系建设,使我国农业科技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一体系运行两年多来,有效打破了部门、区域和学科界限,广泛凝聚、动员了一大批农业科技领域的优势单位和优秀人才,促进了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体系专家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广泛征求产业部门、地方、企业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开展分层次、递进式研究与推广,提高了农业科研针对性和实效性,扎实地开展科研、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有力地服务了农业产业发展。 2、国家设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初衷一是为了打破现有科研体制的束缚,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形成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的合力,解决农业生产的重大问题。二是为了使科研与推广紧密结合,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解决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三是为了建立稳定的投入渠道,解决农业科技人员长年经费不足,年年跑项目,年年争经费的现状,使他们安下心来,扎扎实实做好业务工作。目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央财政每年稳定投入专项资金9.675亿元,在我区建有2个国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9个功能研究室,聘用首席专家2名,研究室主任9名,岗位人员20名,设综合试验站38个。 3、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下发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农科教发[2007]12号)和《关于地方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农科教发[2008]5号),对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地方创新团队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目前,北京、宁夏、陕西、四川、贵州、广东、福建7个省市区已正式启动地方创新团队建设,16个省区已经完成建设方案起草工作,正加紧协调落实。 4、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农牧业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科技对农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推进农村牧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区已有自治区、盟市两级农牧业科研院所37个;拥有国家玉米、小麦、大豆三个创新中心,自治区农牧业生物技术中心、农业部(呼和浩特)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验测试中心、国家甜菜改良中心内蒙古分中心等科研中心和自治区旱作农业、自治区生物工程技术、自治区草食动物营养科学等重点实验室;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还建有农牧业的优势重点实验室,在一些农牧业龙头企业中设有实力较强的农畜产品研发中心。有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4级农牧业科技推广机构2400多个,科研技术推广人员30000名;25项以上重大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及自治区的科技奖励,近50种动植物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使得我区农牧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7%左右,比“十五”期间提高了4个百分点。但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农牧业科研与农牧业发展需要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牧业生产经营所急需的技术服务得不到满足;二是农牧业科技力量布局不合理,力量分散、层次重叠、“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现象仍然严重;三是农牧业科研投入不足,农牧业科研设备陈旧老化,对农牧业科技创新活动形成了约束;四是科技

现代农业发展与展望

***乡现代化农业发展与展望 *** 摘要: 30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农业经济无论从政府层面、村级层面还是农民本身都已发生根本转变,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我乡农村改革还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组织性不强,标准化不高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行供给侧改革和科技兴农等战略,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科技兴农产业融合可持续 农业进过30年来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取得一定成效,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谈谈农村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与展望。 一、农村改革 30 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 深化农村改革,是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门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根本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村各项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加大农村经营体制和服务体制改革 1、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是进一步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二是全面完成了粮食企业改革。三是全面落实了粮食补贴政策。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的实施办法,按每亩 109.5 元的标准发放到户,到位率达100%。 2、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近年来,我村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要求,认真落实了土地延包政策,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上合理流转,以经营大户为龙头带动流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深化农村服务体系改革,农技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我们把搞好农村服务

体系改革、完善农村服务体系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一是改革涉农服务模式。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采取县直涉农部门及各基层农技站所及其技术人员与农户签订有偿技术服务合同等形式,调动农技人员服务农业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变农技人员的“被动应付式服务”为“主动热情服务”。 (二)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 1、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为了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我们把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 2003 年开始启动,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强化了政府的指导、服务职能。二是理顺了管理体制。三是对乡镇实行“职能分设、机构独立、定编定岗不定人”的人事管理制度。四是逐步对从事经营性的基层站所完全脱离行政管理体制,使其按市场经济规则独立运行。 2、农村工作“村为主”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将农村工作重心下移到村组,强化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是我门工作改革的一项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改革总的原则是对村级工作实行“县指导、乡领导、村为主”。其目的是通过实施“村为主”进一步加强农业,稳定农村,推动农村工作的健康发展,密切党群干部关系。 二、当前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门在农村改革上虽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深化农村改革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智力因素 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智力因素。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据调查,我乡的农村劳动力总数有 8000 多人,在农村劳动力中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 6.5%,低于全国 9.1%的平均水平。在 2007 年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 8.3%,低于全国 18.6%的平均水平。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不仅影响了先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而且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注意事项】重要性 必要性 可行性

【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注意事项】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 更新发展观念,努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县畜牧局(2011-3-26 )现代畜牧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牧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管理畜牧业,具有优质、高产、高效、安全,技术密集、工业化程度高和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当前,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县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为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实际,就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性、必要性和举措提出一些思考。一、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要性首先,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制约,种植业特别是粮食发展处于平稳增长期,而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增质增效都具有重要意义。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主要表现在:一是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大。畜禽饲养总量及人均占有量逐年增长,发展势头较好。二是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10年畜牧业为农民直接增收达到263元,2011年预计可达280元。三是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养殖业与种植业产值比为56.5:43.5,主辅换位,畜牧业在大农业中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其次,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改变传统畜禽饲养方式的必然归宿。传统畜牧业受生产方式、组织化程度、生产者素质、市场发育状况等因素影响,存在饲养规模小、疫病控制难、产品质量差、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脆弱等弊端已经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禽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与之相适应,发展专业化、大规模的现代畜牧业就成为历史必然。据调查,全县目前养猪农户仅占总农户数的46%,5年降低约19个百分点;全县规模化生猪养殖已占饲养量的50%以上,规模化家禽养殖占总饲养量的70%以上,5年分别上升了约30和40个百分点。第三,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发展“两型畜牧业”,现代畜牧业正是顺应“两型社会”要求,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畜禽健康,产品优质安全”的标准组织生产,推动畜牧业朝着“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相一致的生态养殖模式方向发展。目前,全县60%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小区)对粪便实行综合利用、做到了无害化排放。第四,发展现代畜牧业,是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当前,大中城市逐步实行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就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发展现代畜牧业有利于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的贯彻实施,增强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规范畜禽产品养殖过程和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促进畜禽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相关管理者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有利于推动我县畜禽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增强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提高养殖效益,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蛋”。二、发展××现代畜牧业可行可为(一)市场强力拉动,优惠政策驱动,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全国出现猪荒,生猪市场需求增大,供求矛盾突出。为了平抑物价,维护稳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生猪生产的扶持政策,包括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地方政府以奖代补激励政策等等。市场的需求和各级政府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为我们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抓住机遇,推进我县现代畜牧业再上一个台阶。(二)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夯实了我县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一是畜禽小区建设初步形成了小型大规模的格局。截止2010年底,全县建成生猪养殖万头村××个,各类畜禽养殖大户达到××余户,生猪、小畜禽规模出栏率分别为52%和72%。标准化养殖方兴未艾,规模效益大幅增加。二是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初步探索了我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路子。大力推广“畜—沼—农(果、菜、粮)”生态养殖模式,在养殖场(小区)推行“干稀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综合利用”,大力宣传、推广循环养殖,节约了饲养成本、提高了养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可行性研报告 项目名称: 组织申报单位: 法人代表:手机: 联系电话:网址: 单位地址: 申报时间: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为进一步了解我乡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发展现状,加快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工程建设,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确保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日前,我乡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就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及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我乡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和都市生态农业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乡紧紧围绕打造“新型农业精品乡、特色乡”的目标,以加速土地流转为抓手,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和产业特色,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再上新台阶,极大促进了我乡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和都市生态农业的建设。其主要做法和成效有以下几点。 (一)主要做法: 1、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大户。出台土地流转奖补政策等优惠措施,对当年土地流转实现集中连片,用做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等高效经济作物规模在100亩以上的予以重奖,提高了农民和农粮大户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截止6月底,全乡合作社发展到25家。2014年,对以合作社为基础流转土地规模在100亩以上的,乡里额外每亩奖励6元,激励群众加速土地流转。

重点通过合作社牵头,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负责对土地进行经营管理,社员按照股份进行生产利润分红,建立“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东、有地不种地、收益靠分红”的土地流转机制,极大促进了现代农业特色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3、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经济,XX乡鼓励扶持干部发挥火车头精神,践行为民服务的公仆理念,至目前,全乡先后有50多名党员干部参与到了现代农业特色经济发展之中,不仅仅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而且收到非常可观的积极效益,成为引领老百姓发家致富奔小康的耀眼旗手和标兵。 4、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通过大户承包、公司+农户+合作社、股份制合作、是自由流转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今年在XX、XX、XX、XX、XX五个村重点推广了股份合作的模式,全年计划新流转土地7000亩,上半年已完成流转2000亩。 5、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全程服务,对农民适时提供田间管理等技术培训。组织烟叶种植大户分2次参加培训,使其掌握烟叶种植技术,提高烟叶种植技能,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积极性。其他如:水产、大棚蔬菜、粮食种植等广泛开展技术培训。 (二)取得的成效。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我国各地畜牧业出产条件和展开水平有很大差异,现代畜牧业展开办法和完成办法也有必要依据不一样地域采纳不一样的办法。 1.农区现代畜牧业建造办法 农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出产基地,农作物副产品及秸秆资源非常丰厚,为展开畜牧业进步了丰厚的饲料资源,养殖畜禽种类繁复且数量宏大,是我国现代畜牧业建造的主体。因为我国农区面积很大,不一样养殖办法并存,中、东、西部区域间畜牧业展开极不平衡。各地现代畜牧业建造办法也有所区别。 1.1东部“外向型”现代化畜牧业东部区域地理位置优胜,畜牧业出产安排化、计划化、标准化程度比较高,一直是我国首要的畜产品出口基地,但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相对严峻,饲料资源相对缺少,应大力展开外向型畜牧业,充沛运用区域优势,努力进步畜产品质量,扩大出口计划,率先在全国完成畜牧业现代化。 大力展开外向型畜牧业,一要持续加速无规则动物疫病区建造,完善无规则疫病区办理规则及技术标准,赶快完成对无规则疫病演示区国家评价,争夺世界认证,引导和股动其他有条件的东部区域依照标准树立无规则疫病区。二要加强对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办理,赶快完善畜产品兽药及有害化学物质残留检测办法,树立与世界标准接轨的畜产品出产标准系统,加大标准的推行运用力度,进步出产者的质量标准认识和运用才能。三要大力推行畜产品全程质量操控. 出产办法,活跃树立质量可追溯准则,进步畜产品质量,大幅度进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畜产品认证率,饲料出产、畜产品加工和畜禽水产养殖公司要赶快经过HACCP、ISO等质量办理系统认证,并活跃展开饲料作物栽培出产过程的GAP认证。四要充沛发挥龙头公司、农人协作安排与行业协会的效果,进步安排化水平和政府、公司、出产者和行业协会之间的和谐才能,政府职能部门要经过活跃为出口公司供给信息和征询等关联效劳,树立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 1.2中部“农牧有机联系型”现代畜牧业中部区域是我国首要的粮食主产区,一起还有很多的草山和草坡,饲料资源比较丰厚,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出产和加工基地,是满意国内畜产品需求的主力军,但在转变畜牧业出产办法和进步产业化展开水平等方面还亟待进步,应大力展开“农牧有机联系型”畜牧业,充沛发挥资源禀赋优势,逐渐完成畜牧业现代化。 展开“农牧有机联系型”现代畜牧业,一要充沛运用丰厚的农作物秸秆和饲草资源,活跃推动从以生猪养殖为主的耗粮型传统畜牧业向猪、禽、牛、羊偏重的节粮型畜牧业的转变,一起大力展开以秸秆养畜、畜禽粪便资源化运用为中心的循环经济,推动农人生计和畜牧业出产办法的转变。二要联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对散养农户养殖设备的改造以及养殖小区和大型计划化养殖场的污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种典型模式大全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种典型模式大全 一:省安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撬动安溪县茶产业的关键一役。安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创建中进行了深度规划,致力于打造铁观音产业大格局,花大力气促进茶产业向茶机械、茶包装、茶配套、茶创意、茶食品及精深加工等领域延伸,2018年涉茶总产值达106亿元,比2017年增长9.1%。 二:省眉山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围绕泡菜建设多样基地。省眉山市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建设泡菜原料新品种繁育试种基地、泡菜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泡菜农耕文化体验基地。2018年,园蔬菜种植面积达16万亩,新增7家省级龙头企业,主导产业集中度达78%,年加工泡菜原料170万吨,占全国泡菜市场份额的1/3。

三:省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龙头带动、品牌集中、品类齐全的花生加工体系。省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在17万亩耕地上种植优质花生16.6万亩,带动全县种植花生170多万亩,辐射周边市县种植花生近1000万亩。产业园相继引进“君乐宝”“鲁花”两个龙头企业,以及花生天地、正花食品、正味粮油、维维粮油等以花生油、休闲食品、花生饮料、花生蛋白、花生保健食品为主的深加工企业,形成了龙头带动、品牌集中、品类齐全的加工体系。园花生加工企业达到30家,花生机械生产企业38 家,君乐宝乳业延伸产业链,建成了4000多亩的乐源观光牧场。

四:省五常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依托优势特色水稻产业,全产业链开发。省五常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优势特色水稻产业,通过多种稻米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目前,园水稻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全部实现自动化、精准化、标准化、生态化,“稻米观光稻米体验稻米 加工稻米品鉴稻米营销”的全产业链开发格局已经成型。 五:省潜江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建成标准化虾稻基地70多万亩。省潜江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坚持“好水好虾好稻”理念,通过政府引导、园区创建、市场主导、农民参与,建成标准化虾稻基地70多万亩。13个万亩连片基地和65个千亩以上基地,“虾稻共作”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小粮仓、小银行、小水库和小肥厂”的“四小”典,种稻养虾相得益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