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周季琴

(二OO七年)苏州市教育学会优秀教案参评申报表编号:

国标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教材分析

本文以爱国情感贯穿全文。由于列强瓜分波兰,使肖邦“不得不”满怀悲愤之情忍痛离开祖国;肖邦身处异国他乡,日夜思念祖国,忘我进行音乐创作,用作品抒发自己对祖国的赤诚之心,用作品鼓舞人们的斗志;即使弥留之际也请求死后把他的心脏带回去,他要长眠祖国地下――这是多么炽烈执着的爱国之情啊! 文章以爱国情感为主线,确实收到了“红线串珠,历历在目”的艺术效果。

二、设计理念

阅读是一种对话,阅读教学更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广泛而深入的对话过程。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疑问和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尝试解决问题;阅读过程本是阅读吸收和阅读表达相统一的过程,是内化与外化的全程阅读。阅读教学中表达是学生在经历了对课文的感悟、体验之后,把在阅读文本中涌动的内心情感体验以一段文字的形式加以抒发的一种外化手段。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通过早上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我指的是……(板书:肖邦)祖国指的是……(板书:波兰)我们还知道,课题出自肖邦的一句话。(指名说)

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的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这句话是肖邦在什么时候说的?(弥留之际)

“弥留之际”是什么意思?(重病将死)

3、肖邦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圈点词语“紧紧握着”“喃喃地”,谁能读好这句话?

4、再读一读这句话,你还感受到了什么?(他深深地爱着祖国)(板书:深爱祖国)

5、既然这么爱自己的祖国,又为什么会离开自己的国家呢?让我们继续探究课文。

二、朗读感悟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出示:19世纪初……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什么叫“不得不”?肖邦为什么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呢?(板书:被迫离国)

2、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发生了令人感动的画面。

(出示: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这一段,拿出笔来,把你觉得最感人的地方用波浪线划出来,说说感动你的理由。

交流:

1、如果你是埃斯内尔,你会通过歌声对肖邦说什么呢?(出示练习:即使你远在他乡,————(你永远是波兰人民的儿子。我们永远会心心相印,我们‘天涯若比邻。也不能把我们忘记。我也会日日夜夜地想念你的。我们也会永远记住这一刻。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母亲。)

同学们说得多好啊!我想即使是这首歌原来的歌词也比不上同学扪的回答。(出示: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歌词: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至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

让我们一起感受埃斯内尔此时的心情吧!(齐读歌词)

(2)这句话又在什么地方感动你了?(老师对肖邦的期盼和叮嘱。)你能读出老师对肖邦的期盼和叮嘱吗?(指名朗读)

(3)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这是祖国、这是波兰人民、这是肖邦的根、这是生他养他的土地、这是他情感的源泉……老师要肖邦知道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指读,再齐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4)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他已经理解、体会了老师的一片心意,但此时激动的肖邦什么也说不出了。我们从他的泪水中可以看出他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想一想,肖邦在心里会说些什么?你能帮他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小训练: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说:“”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

(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这一段。

3、作为音乐家的肖邦,他对祖国的任何情感都是通过音乐来抒发的。华沙起义失败了,他创作了《革命进行曲》。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起义成功了,他会创作什么乐曲呢?(《革命胜利曲》《革命狂想曲》《革命颂歌》……)然而,真正的结果是起义失败了。(出示第三自然段)引读。板书:悲愤欲绝(这个词你理解吗?)

4、听,(播放革命进行曲)这就是著名的《革命进行曲》。(生静听)听着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波兰人民与沙俄侵略者的战斗,他们在流血、在牺牲,在前赴后继地战斗着。)让我们饱含深情的读好这段话。(齐读第三自然段)

5、肖邦日夜思念祖国。他忘我地工作,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板书:日夜思念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4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他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再工作。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的是悲愤,是思念。你能读出这种悲愤,这种思念吗?(指名读)

因此,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的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他就是这样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用音乐战斗着。(板书:忘我工作。)让我们一起感受肖邦忘我工作的场景,齐读这一段。

5、寒来暑往,18年过去了。引读:出示: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

为了生计,可能怎么奔波?(找一份工作、争取一些演出的机会、甚至可能在街头演奏、做别人家的家庭音乐老师等等)

6、那么,肖邦又在为祖国奔波什么呢?(他寻找在巴黎的波兰人;他可能和那些支持他的艺术家们一起交往;他利用演出进行演讲;他演奏自己的作品向世界展示波兰人的智慧;他向世界揭露沙皇的罪恶;他义演来表示对自己祖国的爱……)

7、是啊,可是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原来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引读:课件再次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8、同学们,肖邦对祖国的爱达到了什么程度?板书:至死不渝。

9、说的真好,是的,祖国是他的根、是生他养他的土地、是他情感的源泉。他日夜思念着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10、肖邦临终时,他的姐姐、姐夫和波兰的同胞们,都聚集在他身旁。

课件出示:他最后听到的音乐是一首波兰歌曲.他最后的遗嘱是要求把他的心脏送回祖国,他最后的一句话是以微弱的声调说出的:“妈妈,可怜的妈妈!”看到这些,你想对肖邦说什么?(你没有辜负老师的期盼,把一生的才华都献给了你的祖国。你就像一只泣血的天鹅,为祖国、人民奉献了一切。……)引读: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

三、诗歌赞颂,升华情感

1、之后,波兰人民又多次举行争取独立的武装起义,终于在1918年11月11日恢复独立,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遗憾的是,肖邦再也看不到祖国恢复独立的那一天了。同学们,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有一首诗《示儿》(出示),师生齐背。请允许我稍做改动献给肖邦: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游子丹心归故里,乞盼山河成一统。

2、拓展练习:

(1)对祖国的挚爱之情,全世界是相同的。你知道古今中外哪些爱国音乐家、诗人感人的故事?(课外搜集)

(2)想象肖邦在巴黎的情况,以肖邦的口吻给亲人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祖国、对亲人的思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