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概论

一、主要概念

(一)媒介、媒体、传媒

(二)广播、电视

二、掌握大众传媒发展史上重要的年份、人物和事件,了解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自学)

现代传媒值得注意的几点变化:

1.在新媒体时代,作为传统主流媒介的电视的吸引力在下降;(开机率、收视率下滑,电视观众老龄化)

2.电视节目的传播渠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3.科技推动媒体转型,“全媒体”的概念和实践逐渐普及;

4.中央电视台的权威地位依然存在,但遭遇地方卫视的冲击和挑战;

5.电视节目的娱乐化特征越发明显。

美国传统新闻业陷入危机的症候:

1.报刊发行量萎缩。

2.广告收入持续下滑。

3.报纸或破产,或裁员。拥有100多年历史、曾荣获普利策新闻奖的《基督教科学篇言报》的出版商宣布自2009年4月起停止印刷报纸的发行,仅在网络上发行。

4.报业积极寻求转型,但融入互联网的尝试在财政上收效甚微。

5.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更为分散,新兴的新闻生态系统潜力与压力并存。新闻采编如今不仅包括编辑部成员,还有自由职业者、大学教师、学生、博客和智能手机消费者。

近年以来,由于数字新闻已成为美国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大量美国报纸和杂志出版商被迫停止发行印刷版。

美国地方报业的亮色:

l.以地方新闻为主,周末版的地位稳固。

2.报纸的数字版趋向收费

3.“数字优先”的策略。

4.尝试收取新闻内容的版权费

传统传播过程的五大要素(拉斯韦尔的5W模式):

1.谁(who)-控制分析

2.说了什么(says what)-内容分析

3.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媒介分析

4.对谁说(to whom)-受众分析

5.产生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效果分析

所谓三网融合,指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融合,但并不是三网在物理上的融合,而是三张网上均可以开展语音通信、多媒体数据传播及广播电视节目等业务。

由单一媒体转向“融合媒体”,“融合媒体”即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和终端,以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元素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传播内容

“融合新闻”又称“多样化新闻”,主要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

不同的媒体例如报纸、电台、电视台和网站及手机等,集中在一个信息操作平台上,统一策划、相互协调,取长补短,根据各自媒体和受众特点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发挥各自的传播优势,有针对性地传播给特定受众。

媒介:强调不同的传播技术特性,如电子媒介、数字媒介、纸质媒介,常见的有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

媒体:相同于“媒介组织”的概念,指依托书籍、报刊、广播、影视等媒介,把图文声像的信息进行有效组合、传播和营运,并对其拥有完整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机构,如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电台、网站等,指向的是信息传播的单位组织。

传媒:一种含义作为名词意义上的“传媒”,等同于媒介。一种作为动词意义上的“传媒”,重点是指对媒体信息的传播。

传媒是媒体传播者借助媒介与受众进行信息传播、反馈与交流的活动。它强调媒体以媒介为途径、手段和方式对信息进行输入、储存、整理,又通过媒介向受众传播,并能与受众发生信息上的互动。传媒指向的是信息传播的流动过程。

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统称为广播(广义)(broadcast),如:

英国广播公司(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美国3大广播电视网: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 )

美国广播公司(ABC-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

全国广播公司(NBC-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 )

日本广播(放送)协会(NHK-Nippon Hoso Kyokai)

韩国广播公司(KBS-Korean Broadcasting System

广播电视传播的意义:

电子科学(技术)

相互渗透、哺育

人文社会科学(理念)

(影响)

传播技术、传播事业发展的总体水平

——国家或地区的发达与开放程度

——公众的知识、情感、趣味、道德观念

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念

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几个需要记住的重要年份:

1.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大咖啡厅放映自制的十部影片,标志着电影正式诞生。

早期在中国放映的电影都是由外国人拍摄的。1905年,由开设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片断纪录片《定军山》,是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这一年也因此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的诞生日。

2.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标准广播电台是美国匹茨堡的KDKA电台。KDKA 电台以报道哈定和柯克斯在总统选举中的得票数目开始了营业。

3.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正式电视台,11月2日,正式播送电视节目,被视为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

4.1925年,中国自己开始筹办广播电台。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

5.1958年5月1日晚,我国大陆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播黑白电视节目;同年9月2日正式开播。

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试播彩色电视节目。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为国家电视台。

第二章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掌握:当代西方广电媒体发展的特点

了解:美、英、日三国传媒业发展状况

当代西方新闻媒体发展的特点

1西方媒体的集团化:

2西方媒体的商业化

3西方媒体的全球化

西方媒体集团化发展:

1.兼并、联合、重组,走集团化道路,是西方媒介集团发展壮大的主要途径。

2.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是西方媒介集团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征。

3.传统媒体与网络的结盟,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是当前西方媒介集团发展的主要潮流。

4.政策扶持、法制完善是西方媒介集团发展壮大的制度保障。

全球媒介集团六大公司:

全部实行着跨媒体、跨行业、跨国经营

都有自己的主打产品

六大公司交叉投资,可以分散风险,扩展市场。

西方媒体的商业化

1、好处:

1)广播电视的频率、频道大大增加;

2)媒体的内容、节目按受众的兴趣不断调整自己的内容设计和节目安排,使媒体内容、节目十分贴近受众,内容、节目生动活泼;

3)媒体收益大大提高;

4)媒体实力的提升为媒体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创造了条件;

2、商业化竞争带来的混乱:

媒介的使命感逐渐淡化;

媒体真正服务对象的重点从受众转向广告商;

娱乐化以其不可阻挡的潮流席卷西方媒体。

世界广播电视内容发展四种新态势:

输出多形态化与节目开发多重化

本土化与国际化

信息化与娱乐化

受众参与性和互动性更强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媒体:

1、美国联合通讯社(美联社)是全球最大的通讯社,

2、《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三家报纸,

3、《时代》《新闻周刊》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两份新闻周刊。更惊人的是《读者文摘》,每期以18种语言、47个版本、发行1.3亿份。

4、拥有世界覆盖面积最广的电视频道,

与其他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体相比,美国的新闻媒体有其显著的特点——

(1)新闻媒体基本上都是私营的。

(2)新闻媒介高度垄断。美国重要的报刊、电台、电视台以及互联网都被大企业所控制,数家大的垄断公司在全球展开激烈的竞争。

(3)新闻媒体的运作实行彻底的商业化。

(4)各种媒介在竞争中扬长避短,均衡发展。

(5)受众市场的细分。

日本新闻媒体的显著特点是—

(1)高度的垄断和激烈的竞争。

(2)新闻媒介和政府、政党的关系十分密切。

(3)背靠大财团、大公司。

(4)日本媒体基本上局限于国内,

英国传媒的显著特点是——

(1)媒体保持相对独立性。

(2)英国媒体受到西方其他国家跨国公司的兼并。

(3)英国媒体的雅俗分野十分鲜明,尤其是报纸。

(4)广播电视的双轨制。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公营台和私营台并行双轨制的国家。

第九章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现状与发展

天下电视:立靠新闻,赢靠娱乐

中国内地综艺娱乐节目的竞争:

独孤求败——三台演义——诸侯纷争

一娱乐立台”,独孤求败的湖南卫视

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

湖南卫视在三个层面赢得内地电视竞争:点竞争:

1一个能创造较高收视率的节目容易做到。

2平台竞争:从省级卫视走向全国性平台。

3生态系统的竞争:竞争机制,制作团队,创新机制。(培养了上千人的制作团队,激励团队的创新精神)

原创电视文化节目建构的多元认同:

1政治认同

2文化认同

一个是如何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 认识我们的历史文化,以确立我们民族的主体意识,增强我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另一个方面就是如何更新我们的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化,将自己的民族文化融入到世界文化体系中,并在这里找到自己文化的位置与坐标。

3市场认同

电视作为一个大众传媒,将文化与娱乐相结合,显示了节目对于市场的强烈认同。

4未竞的命题——国际认同

美国三大电视网争战记

三大电视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以及美国广播公司(ABC)1“受众本位”和品牌形象,重视对受众的研究、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节目结构、制作、播出节目

CBS:坚定地抓住中老年观众

NBC:大胆革新,美剧,新闻纪录片,脱口秀

ABC:抓住年轻观众

2多因素导致的白热化竞争

真人秀节目的竞争,美剧的竞争,早间新闻节目的竞争,节目编排的竞争

3游戏规则保证良性发展

针对低俗节目,FCC有三种处罚方法:

限制播放时间段,实行节目分级制,技术手段屏蔽某些不健康的节目内容

第八章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

重点:

1、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内涵

2、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培养途径和素质构成

节目主持人的内涵:

主持人这一名称最早是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片人唐?休伊特在1952年有关美国总统竞选的报道中正式提出的。旨在用主持人代替播音员,以改变当时电视新闻节目形式单调、死板的局面。

中文的“节目主持人”,在英文中有两个不同的对应词:

一个是Anchor,原义是指体育运动接力赛跑中最后一棒的运动员,现指最优秀的、最有能力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即这个人必须有能力把各种新闻片及现场新闻报道组成一个完整的新闻节目,在整个节目中起主导、组织和串联作用。

另一个是Host,即专栏节目的串联人、协调人。

新闻主持人应达到的四个要求:

1)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胜任报道和写作工作,形象较好。

2)在幕后具有做记者的能力,具有新闻敏感性。

3)能在危急时刻作出即兴报道。

4)具有良好的人品。

节目主持人:

节目主持人是指“我”的身份在广播电视中组织、驾驭、掌握节目进程,与受众平等交流的大众传播者。

主持人是节目的主人,主宰着节目,又是媒体的代表,成为“台”的标志。

作为传播者,主持人与受众之间是一种双向的互动传播关系。

主持人按参与节目程度——“四分法”分类:

单一型主持人:主要从事话筒前的再创作;

参与型主持人:参与节目的采、编、播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独立性主持人:独立承担整个节目采、编、播各个环节的工作;

主导型主持人:节目的指导者和领导人

按节目类型分类:

1)新闻性节目主持人

(如白岩松、敬一丹、水均益等)

2)专题性节目主持人

(如崔永元、撒贝宁、杨澜、张越等)

3)文艺性节目主持人

(如董卿、朱军、周涛等)

4)其它对象性节目主持人

(如少儿节目主持人、军事节目主持人等)

主持人相对播音员而言,它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在节目中必须以主持人身份直接出现。

(2)在节目中体现组织驾驭话题的能力,作为节目的核心,主持人的作用自始至终贯穿节目全过程。

(3)交谈式播音,交流感强,富有亲和力。

(4)具有鲜明的个性形象和主持风格。

新闻主持人的最佳选择——名记者,记者当新闻主持人的优势:

(1)良好的新闻素质

新闻素质的内涵广泛,这里主要指新闻敏感、新闻嗅觉,能随时识别新闻,捕捉新闻。(2)顽强的采访作风和娴熟独特的采访技能。

(3)出众的口才和出色的现场报道能力

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构成:

1、要有新闻敏感性,即有灵敏的“新闻鼻”、“新闻眼”。

2、要有一定的新闻阅历、生活经验和扎实快捷的采编导能力。

3、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深刻的判断分析能力和独到见地。

4、要有缜密的思辨能力和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结:当前,我国节目主持人的发展已进入到这样一个阶段,我们正处于播音员时代向主持人时代的过渡时期。

借鉴国外培养节目主持人的有益经验,着手培养本台主持明星,注重发挥明星效应,办好名牌节目

启示:作为新闻节目主持人必须具有很好的新闻素质,富有新闻敏感,能随时嗅得出真正的新闻;具有判断分析能力,目光犀利,见地深刻;熟练掌握采写技能,有厚实的采编功力。这一切是一般播音员难以胜任的,新闻主持人的选择培养的最佳途径是记者-名记者-主持人-名主持人。

第七章广播电视新闻节目

重点:

频道-栏目-节目

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电视栏目化:

电视栏目化,是把“电视节目”分成多类专栏的编辑形式和播出方式,即将同一类型的节目归为一栏,使它有固定的名称、标识、时间长度并安排在固定的时间播出。

.频道:

广播电视频道(率)专业化——广播电视媒体经营单位根据广播电视市场的内在规律和电视观众的特定需求,以频道(率)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其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能较集

中地满足某个特定领域受众的需求。频道(率)专业化强调频道(率)必须成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的专业化运营。

节目:电视节目是电视台各种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在对节目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把握节目属性的异同点,将属性相同的节目归入一类。

节目分类——从节目的起源、发展过程来考察:

“种”节目:指新闻类节目和文艺类节目

“子”节目:知识教育性节目、服务性节目

按节目内容划分节目类型:

六分法:(把广播电视节目分为六种类型)

新闻类节目、言论类节目、知识类节目、

教育类节目、文艺类节目、服务类节目

四分法:(把广播电视节目分为四类)

新闻类节目、教育类节目、

文艺类节目、公共服务类节目

新闻类节目:消息类,专题类(深度报道,新闻杂志),评论类(谈话节目)

文艺娱乐类节目:传统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互动点播节目,游戏类节目,真人秀节目,娱乐谈话节目

教育服务类节目见P164

广播电视节目的前景展望:

1.新闻、信息类节目的比例将继续逐步增大

2.服务类节目比例应继续增长

3.教育类节目保持稳定发展

4.文娱、体育类节目的专业频率频道会继续发展,而综合频率频道中的文娱节目稳中有降。

广播电视新闻:就是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无线电波或线缆系统)公开传播的正在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

新闻分类:

1)按新闻发生地,分为本地新闻、全国新闻和国际新闻。

2)按新闻题材,分为时政新闻、财经新闻、社会新闻、法制新闻、体育新闻等。

3)按新闻体裁,分为消息、专题、评论等。

4)按新闻的播出方式,分为直播新闻和录播新闻。

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

第一阶段:电视新闻的纪录片时代。时间为1958年—1978年。

第二阶段:电视新闻栏目兴起与发展时期。时间为1978年—1987年。

第三阶段:我国电视新闻栏目逐渐成熟,开始走向电视新闻杂志型的发展时期。时间为1987年—1992年。

第四阶段:电视新闻栏目向高品位、大型化方向发展时期。时间为1993年5月以后。其标志是中央电视台大型杂志型栏目“东方时空”与新闻评论类栏目“焦点访谈”的创办。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

(1)客观性:新闻工作者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带个人偏见的、客观地反映事实报道新闻。(2)真实性:不能仅达到部分真实或细节真实,必须达到整体真实。

(3)独立性:不能仅限于服务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

(4)自由性:采访自由、出版自由、表达自由、信息获取自由。

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及其意义

“民生新闻”概念的提出与《南京零距离》栏目的实践密切相关。

民生新闻就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民生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状况为关注焦点,以民众的视角(平民视角)表现民主价值(让百姓说话)和人文关怀的理念。

五大民生问题: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

民生新闻的基本特质:亲和力、故事性、细节感、微观视角

广播电视民生新闻崛起的原因和意义P204-205

什么是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它是一种全方位透视、全息组合、富有理性思辨色彩的报道方式。

西方传播学者把深度报道的特点概括为“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阐述明日之意义”。深度报道要求把报道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性、全程性的系统进行考察,深度报道对新闻背景的运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深度报道着眼于“是什么”的同时,更向“为什么”和“怎么样”的深度发展。(5W+H+M)

深度报道的基本特征:

1)内容的深刻性

2)思维的严密性

3)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呈现

中国电视新闻发展史上的“双子星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媒体对社会的干预和影响有三次是最重要的:

一是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它开启了中国思想解放的闸门;(以报纸为主)

二是1992年新闻界发起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假冒伪劣行为进行了有力的遏制;(报纸、广播、电视)

三是《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的诞生。(电视成为主体)

《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为何能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如此巨大的震撼力呢?

1.发挥舆论监督功能,对社会负面影响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对丑恶现象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2.《东》和《焦》的巨大影响力使得电视成为主流媒体。

3.《东》和《焦》对新闻的深度报道方式在整个电视领域中起到示范导向作用。

4.《东》和《焦》的现代新闻理念不仅仅带动了电视界的大发展,而且对整个新闻界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网络时代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的困境

——以《新闻调查》为例

(1)网络作为竞争对手,其影响力日益彰显。

(2)网络已经成为《新闻调查》一个最主要的选题来源,弱化了栏目对于“新闻源”的“发现”的特征,“独家新闻”的效应日趋下降。

(3)网络不受出版和播出周期限制,所以对于某个重大特别是复杂事件的追踪就显得尤为擅长。电视节目在广度及深度上很难与网络媲美了。

(4)网络以论坛、博客等形式,比电视更易形成舆论场。

(5)年轻受众对电视的忠诚度日益下降。

电视节目与网络的互动发展:

(1)在央视国际网站《新闻调查》的主页上有每期节目的介绍和在线观看链接,弥补了电视转瞬即逝的线性传播缺陷,为受众的随机收看提供平台。

(2)《新闻调查》与新浪、搜狐、腾讯等多家新闻门户网站签有合作协议,后者于每期节目之后将完整文字版上传,并且提供评论平台,供网友发表意见。

(3)利用博客、微博的形式提供一个内外直接交流的平台,使博客成为一个公共话语空间。

第六章广播电视语言符号系统

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

卡西尔区分了“信号(signal)”与“符号(symbol)”之间的差异。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象征符号的性质:

(1)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必须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2)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

(4)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象征符在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他们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信号的性质:

(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

(2)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

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

一是意识表述和理解功能,

二是传达功能,

三是思考功能。

广播语言符号系统的构成

电视语言符号系统的构成

广播语言系统的诸种构成模式

1.纯有声语言(播音)的构成模式

2.语言(播音)+音响类的构成模式

3.有声语言(播音)+音乐的语言系统结构

4.有声语言(播音)+音乐+音响的构成模式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没有符号,信息是无法完成传播的。

电视语言符号:抽象语言(听觉),文字语言(视觉)

抽象音响语言的分类与作用

抽象语言:是指电视能够准确传达内容的声音语言,包括:播音语言、现场语言

播音语言及其作用

播音语言:指电视新闻的专职播音人员用以传播新闻内容的声音语言。它是电视新闻报道的主线。

作用:叙述事实、展示背景资料、表达理念

现场语言及其作用

现场语言:是指新闻拍摄现场有实质性内容的语言声音。包括:新闻现场的所有语言。

现场语言的作用:1.增强真实性和信任度2.提高权威性和客观性3.加强参与感和融合感

4.突出节奏感和层次感

文字语言:是指出现在屏幕上的各类文字:

一是画面拍摄的文字,即画内文字;一是后期制作的文字,即屏幕文字;

画内文字及其作用:画内文字:是在拍摄时捕捉在视频之中的,它可以简明扼要地表达新闻要素,有时还可以画龙点睛、突出报道中心的作用。

屏幕文字:是根据新闻内容表达的需要,后期制作时叠加在画面上的内容。

屏幕文字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主要作用有:1.提炼主题,强化记忆2.插入信息,丰富内容

3.美化版面,引申含义

电视新闻非语言符号:画面、音响、音乐

画面是电视最重要的特殊的传播符号,主要依靠构图、景别、角度、运动、色彩等造型元素和剪辑方式来形成叙事逻辑。

音响语言的分类与作用

音响语言:是指随前期拍摄同期记录的,对新闻内容不作直接说明的现场声音和后期制作时的配制的音乐。

音响语言分为:现场音响、音乐

现场音响的作用:①突破限制,扩充信息②渲染气氛,创造真实③连接画面,协调情感音乐的作用:音乐有现场音乐和配制的音乐,现场音乐作为新闻内容之一,具有渲染现场气氛、交代环境和衬托主题的作用;唤起观众在思想、感情、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和共鸣。广播电视中的音乐:1.标识音乐(新闻联播的开始曲)2.间奏乐3.节目配乐4.现场音乐

现在流行一种倾向,为新闻配音乐。这种情况多表现在一些娱乐新闻中。目的在于增加新闻的幽默性、娱乐性,使新闻报道软化,让观众在高密度新闻信息浏览后,松弛情绪,愉悦心身,调节观看的节奏。

电视语言符号的双主体构成(声画关系)声画合一、声画对位

蒙太奇概念

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18春《文学概论》作业-4

18春《文学概论》作业-4

一、单选题 1. (4分)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彼此整合的过程。这个观点,一般称为 () ? A. “感物”说 ? B. “养气”说 ? C. “胸有成竹”说 ? D. “镜子”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2. (4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此语出自() ? A. 白居易 ? B. 柳宗元 ? C. 周敦颐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3. (4分)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家体验所达到的准确清晰与概括深刻的程度,这是文学作品的 ? A. 创造性 ? B. 真实性 ? C. 倾向性

? D. 艺术性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4. (4分)朱光潜认为文章的“第一件要事”是() ? A. 情感体验 ? B. 声音节奏 ? C. 语词形式 ? D. 逻辑结构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5. (4分)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能力,称为() ? A. 艺术直觉 ? B. 艺术灵感 ? C. 艺术想象 ? D. 艺术情感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6. (4分)文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指() ? A.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

? B.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流通收藏 ? C. 创作出版、复制生产与消费接受 ? D.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购买占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7. (4分)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 ? A. 电影文学 ? B. 电视文学 ? C. 戏剧 ? D. 小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8. (4分)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的文学思潮是() ? A. 浪漫主义 ? B. 现实主义 ? C. 古典主义 ? D. 现代主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9.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名词解释 一、“大新闻”架构 所谓“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导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它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 “大新闻”架构的传播优势在于:第一,它可以满足整点半点新闻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第二、可以满足各群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第三、可以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 二、收视率、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率 收视(收听)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收听)某个节目的目标受众人数占总目标人数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它是国际通用的量化方法,用于衡量节目播出效果。收视(收听)率又可以分为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绝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听(收视)人数/该节目覆盖地域的受众人口总数)X100% ;相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视(收听)人数/节目覆盖地域内该时段接受广播(电视)的人数)X100%。 三、珠江模式 1986年,广东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迈出了创建经济台、系列台的第一步。珠江台以“板块节目”为特点,采用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的方式,密切了与听众的联系,实现了听众的直接参与,展示了“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崭新面目,赢得了听众。珠江经济台的开播是我国广播在“节目主持人”“大板块节目”等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对一个台的体制、系列台的建设、广播的发展总体方向上的全新探索。它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被成为“珠江模式”。 四、信息污染 在电子网络环境下信息激增,同时出现了信息污染,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信息过剩,大量无用信息进入传播市场,扰乱了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受众无所适从;另一种是大量有损社会风气、毒害人们心灵、破坏国家安全、妨害民族团结的信息进入市场,给社会造成危害和混乱。 五、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1、有线电视:有线电视,亦译为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分配系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递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它有四个特点:第一,高质量的图像接受;第二、传输频道增多,节目内容丰富;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

1、按照传播信号来分:广播Broadcast{声音广播Radio,电视广播Television} 2、按照传输方式来分:(1)无线广播/开路广播(2)有线广播/闭路广播 广播的发展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茨堡威斯汀豪斯公司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这是美 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广播电台。一般认为,这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广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的广播发展 电视的发展 ●1、电视的诞生。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1月2日起定 时向公众播出黑白电视节目,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 ●2、彩色电视。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 国家。 ● 3、卫星电视。1962年7月美国发射了“电星一号”通信卫星,进行了同西欧的越洋 电视传播。 ●4、有线电视 ●5、数字电视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1940年12月30日开播的延安新华广播 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电 视节目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和管理体制 一、彩色电视的制式 1、NTSC制 1953年起用于美国,采用美国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的英文缩写命名。这种制式电视机成本较低,兼容性比较好,缺点是色彩不稳定。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采用。 2、帕尔( PAL )制 这种制式的电视机性能最好,收看效果好,但是成本比较高。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中国等国采用。 3、塞康(SECAM)制 这种制式较NTSC制效果好,但不及PAL制,缺点是成本比较高,而且兼容性 不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采用。 第二节广播电视的特征 ●时效性强 ●受众广泛 ●内容、表现手段丰富 ●接受的随意性 ●接受的顺序性 ●转瞬即逝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板块式节目 ●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指具有基本固定的播出时段和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 服务、文化娱乐等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也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文艺学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A世界:艺术模仿论(再现论)文艺起源于人类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西方:自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 柏拉图提出理式世界、感觉世界、艺术世界。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否定艺术。 亚里士多德人提出对世界的摹仿有两种:历史学家对世界摹仿——已经发生过的事,个别的、具体的事;诗人对世界的摹仿——具有普遍性的、可能发生或应有的事。他认为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肯定艺术。 中国:观物取象说 需注意的问题:文学不能脱离世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所反映的世界不等于现实生活。 B作者:艺术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因此是一种作者表现活动。) 中国:“诗言志”说、物感说、白居易 西方: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应该注意的问题:文学是作家思想情感的表达,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文学的表现活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活动 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文学本质问题: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文学批评问题:模仿论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 文学创作问题: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 C作品:艺术形式论(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性”。“陌生化”效果。强调从形式构成中去阐释内容所具有的审美效果 英美新批评:兰塞姆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结构主义: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叙述性作品二元对立 需注意的问题:作品是作家与读者情感沟通的中介;作品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把作品与世界、作者、读者隔绝开来,孤立起来,是片面的。 D读者:读者接受论(读者阅读作品,既是一种有条件的接受,也是一种能动的再创造)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20世纪60年代兴起,代表人物: 姚斯:对接受活动中的读者的自主性加以积极的肯定和强调,推动了文学研究由重视作者和作品向重视读者的范式的转型 伊瑟尔:隐含读者,接受研究转为效应研究。作者与读者在文本中的潜在对话。 注意:读者是文学活动得以最终实现的重要环节;读者是文学的接受主体;过分强调读者在文学中的地位,忽视作家、作品的客观性,使它无法全面而辩证地解答文学的所有问题。 3.文学活动的发生: 西方巫术发生说(英国弗雷泽相似律、接触律)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席勒斯宾塞理论)过剩精力是游戏和艺术共同的基础,人们的这种游戏的本能,是文艺的起源。谷鲁斯提出“内模仿说”。艺术和游戏确有联系,游戏接近于艺术,游戏中产生的娱乐也接近于美感享受,但游戏缺乏艺术的深刻社会内容,它给人的娱乐也是粗浅的、暂时的。因而文学艺术起源于游戏的命题,离开了人类的社会实践,离开了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前提,也是不科学的。劳动法生说(文学活动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活动——劳动。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即劳动是文学发展的基础、源泉。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4.文学活动的发展: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

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家池上,江淹浦畔”,隔) 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9.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作家有某种思想感情需要传达,或要赞美、批评某种现存事物,或要互换某种新的社会变革等,心中有所积郁,不吐不快,于是产生了创作动机。

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

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电视制式:电视制式是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在电视信号的传递过程中,将彩色的三基色红绿蓝分解与组合为电信号时,一些国家各自采用了不相同的方式,这便导致了彩色电视制式的不同。目前,世界上用于广播的彩色电视制式有三种:NTSC制、帕尔制、塞康制。 2、广播电视数字化浪潮: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就是在节目制作、传输、接受着三个重要环节用数字字节信号取代模拟信号在这三个环节中流动。采用数字技术后,家庭电视机不仅能看到几百套电视频道,看到DVD般清晰的电视图像,听到数字广播节目,享受到电影院的音响效果,还可以获得如电视政务、电子商务、即使天气预报、股票信息等大量的资讯信息和服务。 3、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者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4、文化的维模原理:文化的维模原理是指文化圈对外来文化起到一种选择和自我保护的作用,当所传播的文化有利于原有文化模式的维护时,便让容易被接受,并作为一种新的营养补充到文化机体中;而如果外来的文化对原有的文化模式具有危害或破坏性作用时,便会竭力阻止。 5、文化优势扩散原理:是指先进发达文明程度较高或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相对优越性的文化其核心是创意,容易得到传播和扩散。也就说优势文化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反之亦然。广播电视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播。 6、广播电视语言:凡是在广播电视上运用的,能够表达出思想或感情,并使接受者获得信息的一切手段、方式方法,如口头语言、屏幕文字、各色音响等,都属于我们所说的广播电视的语言系统,正是由于这些语言元素的存在,准确地表达了广播电视的信息,使广播电视成为现代文化的一个集散地。 7、声画对位:声画对位指电视节目中画面与声音队列,他们按照各自不同的规律,独自表现不同事物的信息,却有有机地围绕和表现同一内容。是利用声音和画面不同步所产生的信息差距充分调动人们视听两个感知通道的“注意力”,引起声画信息叠加联想,加大感知深度,产生一加一声加画大于二声画的传播效果。 8、界面人物:是指经常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以自己的声音或图像直接与受众见面的传播者,通过其报道、播讲、解说和串联等工作,实现媒介和受众的沟通和交流。其中主要是指播音员、主持人以及代表媒介经常出外从事采访报道的记者。 9、一体化采访:一体化采访是指记者将幕后采访与录音、镜前采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同一时段内即完成幕后采访的任务,又完成录音、镜前采访的任务。一体化采访是一种快捷、高效的采访方式,它适应于一般性的动态新闻,尤其突发性事件新闻的采访。 10、分期式采访:分期式采访是指将记者前期采访和录音采访、镜前采访分阶段进行,先进行前期采访,在掌握了新闻的基本情况后,再拟定报道计划和录音、拍摄提纲,进行录音、镜前采访。这一采访方式适合于非事件性新闻及新闻专题报道。他的优点是:报到时间上较为宽裕,能对新闻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因而有利于新闻向深度开掘。 11、蒙太奇:在各类影视摄制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铺陈、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文学理论: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以哲学 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2.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3.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等 4.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 5.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认为文学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 6.文学理论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 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第二章 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1.马克思建立“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活动 2.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 3.艺术生产论: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揭示文学发展的奥秘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5.艺术交往伦: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2.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大致上取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条路线 第三章 1.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 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 2.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1.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 2.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3.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4.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5.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3.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1.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2.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3.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4.古希腊传统强调人堆客观世界的逼真的描绘,模仿伦、再现论由此而来 德谟克利特提出“艺术模仿自然”说 5.《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 《毛诗序》中的“诗者,纸质所职业,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福柯的话语理论对作者做了谱系学的研究 6.俄国形式主义提出“陌生化”概念 兰塞姆创造术语:文学本体论 7.弗雷泽:《金枝》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 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 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 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 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 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 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

广播电视概论 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广播电视系统:通过无线点播、线缆系统向广大地域或一定区域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 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 2.彩色电视制式:即彩色电视图像扫描、传输与接收的技术制式,具体是根据发送、接收 端对红、绿、蓝三基色信号的不同编码、解码方式构成不同的彩色电视标准。 3.电视真人秀:主要指普通人而非扮演者根据电视制作机构预先设定的游戏规则,参与到 一个竞技类的活动当中并根据规则完成这个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没有剧本约束,完全是按照自己的个性、需求和目标自由发挥和表现,电视治国机构则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节目播出。 4.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指具有基本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 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也称为“杂志型节目”。 5.(1)内容集约模式:指将多数受众在某一时段希望获得的信息和普遍有兴趣的内容集 中统一编排的板块式节目编排模式。 (2)对象集约模式:指按照节目的目标受众群的特殊需要来集中编排内容的板块式节目编排模式。 (3)混合模式:一般以时段为标志,以多方面的内容来满足多方面的受众的需求,是介于内容集约模式和对象集约模式之间的一种板块式节目编排的结构模式。 (4)广播电视频率/频道专业化:指的是广播电视机构以频率和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划 分,以满足特定的市场和受众需要。 6.广播电视新闻:作为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公开传播的正在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 息,则是广播电视的特性导入新闻定义的结果。 7.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即运用广播电视组织的人力、 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适当的计划、组织、人员分配、指导、控制及内部协调,使广播电视组织的资源系统发挥最高效能,以达成大众传播的组织目标。 8.视听率(Rating):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收听)某一节目的人数占电视观众(广播听众) 总人数的百分比。 9.欣赏指数(Appreciation Index AI):是测量观众对电视节目喜好与评价的一项指标,测 量出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满意程度。 10.有线电视(Cable Television CATV):也译为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光光缆组成的分配系 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递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

yes《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S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2018 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一、广播的发明与发展 二、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三、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广播电视传播事业的关系 第二节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 一、电磁波的传播原理 二、声电转换及电声转换原理 三、光电转换与电光转换原理 四、三基色原理 第三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环节 一、节目制作 二、节目播出 三、信号传输 四、信号接收 第四节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演进中的广播媒介形态 二、技术演进中的电视媒介形态 【主要内容】 1、了解广播、电视发明与发展的技术简史 2、识记技术演进史中的代表人物 3、了解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 4、了解广播、电视传播的主要技术环节 5、了解技术演进中的广播、电视形态 【复习题】 1、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广电传播事业的发展有何关系? 2、简述赫兹、马可尼、费森登、福斯特对广播发展的主要贡献 3、简述尼普科、贝尔德和法恩斯沃斯对电视业的主要贡献 4、无线电波有几种类别?广播、电视各用哪些类别的电波? 5、调幅波和调频波有何区别? 6、彩色电视是采用什么原理实现的? 7、世界彩色电视的制式有哪几种? 8、广播、电视传播包括哪几个技术环节? 9、节目播出包括几种方式? 10、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1、媒介新技术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有何作用? 12、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请结合案例分析。

第二章中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简况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简况 一、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二、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 三、广播电视的体制类型及其特点 四、西方传播产业简况 第二节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简况 一、大陆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简况 二、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简况 【主要内容】 1、识记世界广播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性事件 2、了解历史各阶段各地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简况 3、广播电视的体制类型及其特点 4、广播电视的发展与其背后的社会动因 【复习题】 1、简述美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历程 2、简述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历程 3、什么是广播电视体制?有哪些类型及特征?(对不同体制做出分析和评价) 4、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规律为何?请结合案例分析。 第三章广播电视节目系统与节目生产 第一节广播电视节目系统 一、新闻类节目 二、文艺类节目 三、社教类节目 四、服务类节目 第二节广播电视传播的语言 一、广播语言 1、广播语言的声音要素 2、广播语言声音要素的组合模式 3、广播传播的语言要求 二、电视语言 1、文字语言 2、声音语言 3、画面造型语言 4、镜头语言 5、蒙太奇语言 6、声画关系 第三节广播电视从业者素养第四节广播电视节目生产 一、广播电视节目的设计阶段

文学概论复习

文学概论复习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填空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构成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者、读者。 3、文学发生的四种观点: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以下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包括:含蓄、含混。 6、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7、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 8、文学创造的主体的两种解释: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客观者”与“移情者”。 9、想象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10、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1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类型。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12、诗的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小说的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戏剧的基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3、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5、故事所包含的要素:情节、人物、场景、事件。 16、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将文学风格分为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 17、直觉:本意指实现外形,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领会式知道的方式。 18、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 名词解释 1、文学:它是一种用文学语言创造文学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艺术形式。(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的体现在两中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式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含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 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 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 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 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 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 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

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 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 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 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 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 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 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 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文学观念 A、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及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及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及人、人及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及人类共同性的、认识及情感的、无功利性及有功利性的、假定性及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及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26、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27、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28、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29、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30、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31、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阶段的决定作用。

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

简答题 1.简述现场直播是对受众知情权的尊重 答: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推进,媒体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在传播的内容上越来越广泛,而且在传播的手段上也有了新的提升,特别是网络、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出现,更使新闻传播的方式方法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从另一面看,新闻宣传在局部范围内也出现了偏离方向、脱离群众的倾向。所以这也群众的知情权受到损害。因而,现场直播作为一种尊重受众知情权的有效的形式,受到了新闻媒体的重视。 现场直播是指在现场把新闻事实的图像、声音及记者报道、采访等转换为广播或电视信号直接发射的即时播出方式 知情权”是指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所享有的对于国家机关、公共机构或者其他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要求公开信息的权利,以及在法律不禁止的范围内不受妨害地获得各类信息的自由。 首先,满足了观众的参与性。这种参与性也可以说是互动性。在所有节目中现场直播是最能体现传收双方互动的形式之一。电视现场直播气氛浓烈,真实感强,最容易引起观众的参与意识。现在谈话节目、游戏节目、竞赛节目火爆,既是观众踊跃参与的成果,也体现观众对电视节目参与的热情。其次,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在现场直播中,除了进行视频的转播外,还有记者在现场的报道,记者把在现场通过五官体验到的感觉传达给观众,使观众也能获得在现场一样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会依据以往的经验进行联想和想象,把自己所有的经验积累进行提取和综合,形成身临其境的感受。由于现场直播的真实感比较强,因此与其他媒体和其他播出方式相比,观众更倾向于通过现场直播来修正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知识,甚至对社会的刻板印象。然后,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理,激发了集体想象力和集体情绪。现场直播的内容一般比较重大,观众注意程度高,收看人数众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集体行为,有某种集体凝聚力。最后,满足了受众迅速获得信息的需要。而现场直播传递信息的快速、准确,成为这种人群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切实把尊重与满足群众的知情权放在首位,及时报道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大情况、重要活动及其它新闻信息,把实际情况和事实真相向群众讲清楚、说明白,同时,生动、多样地阐述党的意图和主张,从而让百姓明事实之巨细,解问题之深浅,辨传言之真假,知事态之缓急。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以及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的宣传报道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谣言止于公开、阳光化解疑惑。在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各大媒体快速反应,将真实、具体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公众,或全程直播、或多側面展示,有效地消除了各种“杂音”、“噪音”,国家也显现出了空前的团结和强大。 2.从张越和张绍刚看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答:在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因为其低成本和深度,广受业界重视与观众欢迎。但是在目前庞大的主持人队伍中,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不少,优秀人才却一直属于“稀缺商品”;在很大程度上,能否成功地主持一档谈话节目已经成为衡量一位主持人“含金量”多少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对一个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 《半边天:张越访谈》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她本人是观众最喜欢的主持人之一,她还获得了播音界最高荣誉“金话筒”奖。然而,张越不像其他主持人那样有着甜美的笑容、苗条的身材,受过严格的播音训练,可她非常受欢迎。首先,亲切、平和、机智,以及与众多女主持人相比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平民生活的热切关注,是张越成功的重要原因。看她主持的节目,她的

文学概论复习纲要

文学概论复习纲要 名词解释 1、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2、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3、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地习惯性行为方式,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 4、流派风格:所谓流派风格,是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6、文学消费: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文学欣赏。狭义的文学消费指的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7、文学接受: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或抛弃。 8、文学欣赏:文学欣赏是读者为了满足审美需要,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情感、思维、再创造等心理活动,以追求理论著作的可读性和趣

味性。 9、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10、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它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接受心境。 11、共鸣:共鸣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12、净化:文学的净化就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 13、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14、文学批评的标准:所谓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人们据以分析、评价和判断文学作品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尺度或准绳。 15、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思想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艺术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 简答题 1、文学形象有什么特征? 答:文学形象有如下基本特征:(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文学形象又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3)文学形象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4)文学形象又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2、叙事的构成有哪些?

全国统考文学概论t试卷(精品)

文学概论(一) 总分:99 一、单选题(共19题,共19分) 1、文学文本的文法层面的构成要素有()(1分) A:语法、逻辑、修辞 B:声调、语调、情调 C:词法、句法、篇法 D:字法、词法、句法 2、“意象”的源头可上溯到()(1分) A:《周易?系辞》 B:《庄子》 C:王充《论衡》 D:叶燮《原诗》 3、以下不属于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是()(1分) A: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 B:创作动机的发生 C:艺术构思过程 D:艺术传达、修改与润色 4、汪曾祺说:“一篇小说,要有一个贯串全篇的节奏。”这是指小说注重()(1分) A:结构 B:节奏 C:格律 D:押韵 5、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1分) A:显露情感 B:投射情感 C:表现情感 D:传达情感 6、20世纪提出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西方文论家是()(1分) A:艾布拉姆斯 B:艾略特 C:英加登 D:苏珊?朗格 7、明末清初评点《水浒传》的批评家是()(1分) A:毛宗岗 B:金圣叹 C:脂砚斋 D:张竹坡

8、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1分) A:情节 B:情景 C:故事 D:场景 9、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1分) A:故事时间的长短 B:叙述语言的长短 C:叙述节奏的快慢 D:叙述时距的变换 10、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叫做()(1分) A:创作冲动 B:创作动机 C:创作构思 D:创作经验 11、西方传统上的“三分法”把文字作品分为()(1分) A:诗歌、小说和剧本 B:诗歌、小说和散文 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 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影视作品 12、西方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1分) 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13、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1分) A:黑格尔 B:希尔特 C:歌德 D:席勒 14、构成抒情作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1分) A:意与境浑 B:真情实感 C:客观真实 D:典型环境 15、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称为()(1分) A:情调 B:气势

《广播电视概论》备考复习资料

☆考试背诵版☆《广播电视概论》备考资料 一、填空题(10x2'=20分) 1.无线电广播诞生日——1906年12月25日,费森顿 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 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BBC 2.我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3年,大来洋行ECO 我国第一座公营广播电台——1927年,交通部天津无线电台 我国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 3.我国第一条电视广告——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参桂养荣酒” 我国第一个恢复广告的电台——1979年3月5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 4.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1924年1月15日,英国广播公司播出《危险》 我国第一部广播剧——1933年4月,上海一私营电台播出《中国与回忆》 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1930年,英国播出的《嘴上叼花的人》 我国第一部电视剧——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一口菜饼子》 5、广播电视主要包括:科技特性和社会特性两方面 6、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宣传功能、舆论功能、新闻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服务功能。7.广播电视的节目要素主要包括:声音和画面 8.声音的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 9.画面的功能:纪实传播、形象传播、直接传播 10.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 ~ 四分法: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服务类节目。 六分法:①新闻类节目②言论类节目③知识类节目 ④教育类节目⑤文艺类节目⑥服务类节目 11.广播电视节目样式:单一式、专题式、栏目式、综合式、板块式、杂志式。 12.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传真性强、特殊的传播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 13.广播新闻节目的体裁:语言新闻、录音报道、实况广播、广播对话。 14.电视新闻节目类型: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言论类新闻节目。 15.广播电视评论的特性:①新闻性②政论性③社会性 16.教育性节目的类型:社会性教育节目和教学性教育节目 17.文艺性节目的特性:兼容性、渗透性、综合性、连续性。 | 18.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类别:①策划、制片、编辑、导演、导播 ②撰稿③技术人员④媒介人员 19、策划的五要素:策划者、策划依据、策划方法、策划对象、策划效果测定和评估。 20、策划七大原则:喉舌原则、信息原则、系统原则、综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效益原则、集体原则。 21.现场摄录(新闻摄录)有三种手段:挑选、等待、抢录。 22.受众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基本受众、参照受众、特约受众、潜在受众。 二、名词解释(6x5'=30分) 1、广播电视——是运用电磁工具把信息信号同时供给特定地区大批受众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2、播音语言——是专职播音员语言,用以传播新闻内容的声音语言。贯穿于各个新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