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训师廖信琳老师《TTT系列》课程说明及内容纲要(2012年度版本)

廖信琳老师持续专注7年的品牌课程(2012年度版本)

TTT企业培训师

职业化成长系列教程

课程说明与内容纲要

廖信琳

2012

《TTT企业培训师职业化成长系列训练教程》

课程说明及内容纲要

课程说明:

一、本系列课程系本人持续专注长达7年,籍300多场课程现场训练实践经验,经由众多受训企业、学员与专业机构的反馈,融合本人孜孜的审视与省思,以“人本、践诺、责任、成长”为核心价值导向,以“专业、实用、持续发展”为实践路径,围绕企业培训师成长与发展的两大支撑——“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有序改善的目标设计而成。

二、本系列课程由5大模块构成。包括:《理念认知》、《专业应用》、《技能提升》、《自我成长》以及《培训师十五项能力专项训练》。

三、本系列课程的上述5大模块具有“梯级交互”的特点。系指各模块之间既有一定梯级层次差异,又彼此相互关联。本文以下所列内容纲要属通用版本——只有当客户完全确定由本人承担课程训练(以彼此的相关协议为标志),并且配合完成相关需求调查之后,本人将根据学员需求情况反馈,以及可提供的训练课时(至少1天以上),结合本人的经验与判断再对课程的具体训练内容进行调整。

四、选择本人潜心研发的《TTT系列课程》的6大理由:

1、专业经验

——专一:连续7年以《TTT》唯一课程立足培训业界

——专注:连续3年全程培养、辅导、评估某通信集团省级公司近1000名各层级内训师

——专门:坚持每年度更新课程版本,2012年度版本已是第7次修订

2、实用导向

——倾情演绎:应该怎么做

——全程示范:实际这么做

——深度剖析:为何这么做

——直言建议:未来怎么做

3、正向价值

——正信

——正言

——正行

4、训练手法

——形动:激发、促动学员全过程参与

——神动:引导、触动学员全过程思辨

5、超值馈赠

——训练素材

——现场录像

——教材文本

6、成长引导

——自我学习路径推荐

——持续改善方法分享

——身心修为法门介绍

五、本系列课程主训老师廖信琳先生自画像

籍贯:江西现居:上海

兴趣爱好:看书、聊天、陪家人

价值取向:正信、正言、正行

当下生活:“三明治”(上有老、下有小)

生活梦想:财务小小的自由,心灵大大的自由

当下职业:职业培训师专注领域:职业训练

核心课程:TTT培训师培训职业梦想:基于现实做一点点传承

职业理念:人本、践诺、责任、成长

人生信条: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成长历程:按部就班上学,然后进入职场——先记者两年,而后市场、销售近8年。自2000年有缘接触职业训练,于是就开始学习、学习、再学习,而后投入、投入、再投入,至今乃至永远都只能是成长而已,庆幸的是已经专注而心无旁骛了

训练风格:高度关注现场,用平常话,拣身边事,露真性情,或和风细雨沁人心脾的拨云见月,或当头棒喝直指人心的鞭辟入里

内容纲要:

《理念认知》模块

第一部分:职业训练认知

一、决定职业成长与发展两个支撑要素

二、关于职业能力

——现代企业员工应当具备的“关键能力”

三、关于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的最终呈现方式

四、什么是职业培训(训练)?

五、为什么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

六、不同管理模式下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目标和内容

七、员工培训与企业经营发展

八、员工培训与企业日常管理

九、员工培训与员工职业成长

十、培训的核心任务与目的

十一、员工培训的实践思路

十二、职业培训与传统教育

——机械教育学与进化教育学的比较

——生产性策略与可能性教学策略的比较——行为导向学习的特征

十三、职业培训的两个互动维度

第二部分:培训师角色认知

一、培训师的职业角色

二、培训师在课堂现场的角色转换

三、培训师的基础素养

四、培训师的能力模型

——培训师能力模型说明

第三部分:学员对象认知

一、把握成人学习的动机

二、成人学习的心理特点

三、了解成人学习的类型及其特征

四、成人学习的金字塔模型

五、解剖成人学习的行为轮辐模型第四部分:心智模型调适

一、什么是心智模型?

二、心智模型如何形成?

三、心智模型的基本特点

四、心智模型的典型属性

五、心智模型的作用与影响

六、培训师的常见负面表现分析

七、积极调适的基本路径

八、建构培训师的正向心智模型

九、心智模型的持续修炼

第五部分:职业规范塑造

一、什么是职业规范

二、培训师的职业规范要素模型

三、现场准备工作要素

四、营造现场氛围

五、讲师、助理与学员的状态互动

六、职业形象及其基本要求

七、行止规范的总体要求及其作用——站姿

——坐姿

——手势

——步伐

——语言(声音)

——眼神

——肢体接触与空间距离

八、登台亮相与离场告别

九、培训师的职业规范模型

《专业应用》模块

第一部分:培训需求调查与目标厘定

一、什么是培训需求?

二、培训需求的来源

三、培训需求的三个层次

四、准确把握培训需求的作用

五、培训需求调查的思路

六、培训需求调查的内容

七、培训需求调查的对象

八、培训需求调查模型

九、需求调查的方法及其实施技巧

十、对学员进行个性化分析

十一、针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技术

十二、学员需求与培训目标

十三、培训目标的厘定

十四、培训目标的要素

——理论知识类培训的目标层级——技能技巧类培训的目标层级——观念态度类培训的目标层级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写

一、关于培训课程的概述

二、培训课程与学科性课程的比较

三、基于职种的培训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四、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流程——课程体系构架模型参考1 ——课程体系架构模型参考2 ——课程体系架构模型参考3 ——课程体系架构模型参考4 ——班组长培训课程架构模型举要

五、从培训内容角度分析课程类别

六、从培训目标角度分析课程类别

七、从员工层级角度分析课程类别

八、培训课程开发过程

九、培训课程开发步骤及其引导问题

十、培训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十一、培训课程开发的基本特征

十二、培训课程内容的方案化原则

十三、培训课程的基本要素

十四、课程教材元素(课程包)

十五、培训课程设计的基础依据

十六、以问题为线索确定课程设计思路十七、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十八、课程设计与编写的基本步骤

十九、搭建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

——课程结构示意

二十、课程设计的宏观思路与微观路径二十一、课程内容的选择思路与建议二十二、课程内容的黄金组合指南

二十三、课程内容的五个点

二十四、理论知识类课程的设计思路二十五、技能技巧类课程的设计思路二十六、观念态度类课程的设计理念二十七、培训内容的梯级模型

二十八、课程设计模式举要

二十九、培训素材的收集与整理

三十、把握素材与主题的关系

三十一、PPT文稿的作用

三十二、PPT课件制作的要素和要求三十三、笔记与手稿的制作与运用

三十四、培训行为配置表的编制与应用第三部分:主题把握与内容演绎

一、关于主题把握的概述

二、主题价值点的分析技术

三、主题关键点的把握要领

四、主题切入点的设计思路

五、内容演绎的12字箴言

六、内容演绎的4大法则

七、开场4大任务

八、课程导入的“矩阵模型”

九、引人入胜的3分钟导入技法

十、回味悠长的3分钟收结技法

十一、内容演绎的6字分析要诀

十二、主体内容的3种演绎形式

十三、专业演绎手法的运用技巧与实践——促动思考-询问追索

——追溯本源-说文解字

——权威影响-名言警句

——移步换景-旧词新说

——引经据典-诗词活用

——以小见大-故事演绎

——故事的点评思路与方法

——角色迁移-场景演示

——感官触动-视觉素材

——直面事实-偶发事件

——情绪共鸣-音乐引导

——理性依托-数字数据

十四、培训活动的实施与点评——培训活动的作用

——打破僵局-破冰活动的重点与难点——开心甜点:课间活动的设计与安排——培训活动的导入技法

——如何宣导培训活动的规则——如何有效控制活动的进程——引导学员分享参与活动的感受——发掘并提升培训活动的理性价值——经验反思-案例研讨

——案例的点评思路与方法

——再现现场-情景模拟

——镜像观照-角色扮演

——理性升华-现场辩论

——深度体验-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的点评思路与方法

十五、训练手法的路径模型

《技能提升》模块

第一部分:培训现场的全息呈现

一、何谓“全息”与“全息论”?

二、引导学员树立“全息学习”的意识

三、培训现场的“全息呈现”模型——培训师的分享意愿

——培训师的专业准备

——培训师的价值导向

——培训师的情绪调整

——培训师的职业风范

——培训师的演绎手法

——培训师的应急变通

——培训师的课间交流

四、“全息呈现”的有效实践路径

第二部分:课堂进程的组织掌控

一、主动营造合适的课堂氛围

二、课堂氛围的基本类型

三、营造课堂氛围的要素分析

四、组织掌控课堂进程的理念

五、影响课堂进程的要素

六、组织掌控课堂进程的技法

七、组织掌控课堂进程的层次

八、组织掌控课堂进程的“冰山模型”

九、现场掌控的基本原则

十、主动掌控的行为模型

十一、察觉现场异动的关键节点

十二、主动掌控技法举要

十三、现场“非常态”情形的处理原则十四、现场“非常态”情形处理举要十五、处理学员问题的基本原则

十六、处理学员问题的基本步骤

十七、处理学员问题的常见形式

十八、回应“非常态”问题的两种手法十九、课堂进程组织掌控的境界

第三部分:培训效果的评估与跟进

一、为什么要进行培训效果评估?

二、培训效果评估的实施依据

三、培训效果评估的基本形式

四、培训效果评估信息的来源

五、培训效果评估的信息收集

六、培训效果评估的层级

——反应层

——学习层

——行为层

——结果层

七、不同类型课程的评估重点

八、影响培训成果转化的三个因素

九、管理者对培训的支持水平

十、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组织环境特征十一、常见评估工具的运用

十二、持续跟进的方法

《自我成长》模块

第一部分:主动学习与有效实践

一、职业成长与发展的“冰山模型”

二、影响职业成长与发展的因素

三、推动职业成长与发展的路径

四、职业成长与主动学习的互动关系

五、“阶段性”学习与“终身”学习

六、学习的途径

七、学习的思路

八、学习的方法

九、学习的层次

十、有效改善学习效果的路径

十一、有效实践的基本路径

十二、如何将学习转化为有效生产力?十三、学习与实践的指向-职业化

第二部分:自我观照与籍外省思

一、何谓“自我观照”?

二、何谓“籍外省思”?

三、自我观照与籍外省思的作用

四、自我观照的实践指引探微

五、籍外省思的实践指引探微(1、2)

第三部分:身心修为与随顺应化

一、何谓“身心修为”?

二、修为之行愿

三、修为之次第

四、修为之告诫

五、修为之根(1、2、3)

六、修为之术

七、修为之法

八、修为之道

九、修为之路

十、修为之境

十一、何谓“随顺应化”?

十二、应化的次第模型

十三、随顺应化的根本

十四、应化的方法路径参考(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