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病毒及其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猪瘟病毒及其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猪瘟病毒及其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专家论坛

猪瘟病毒及其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韩雪清,刘湘涛,赵启祖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46)

中图分类号:S 852.65+1;S 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5038(2000)022*******

摘 要:猪瘟(HC )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它遍布于世界各国,对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在防治猪瘟中曾起到决定性作用,但近几年来出现免疫效果不理想,应用组织培养弱毒苗也发生免疫失败,究其原因比较多.本文结合多年研究成果,对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和猪瘟疫苗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以期望寻找出彻底控制猪瘟的办法关键词:猪瘟病毒;疫苗

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 类传染病的猪瘟已被确诊150多年了,不少国家先后已消灭了猪瘟,目前,该病主要在南美和亚洲地区流行,在欧洲一些国家也时有发生。近几年,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加速进行,许多养猪业发达的国家为能使其猪肉制品顺畅销售,无不为扑灭猪瘟在其国家的流行而竭尽全力,其主要措施是,一旦发现疑似猪瘟的病猪便立即捕杀。我国近几年因各种疾病死亡的牲猪占饲养总数的8%~10%,其中1 3以上由猪瘟致死,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数十亿元,造成了巨大的人力和资源的浪费[1~3]。

中国猪瘟兔化弱毒(C 2株)疫苗自问世以来,享誉海内外,许多国家竟相引用。从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C 2株兔化弱毒苗和其换代产品(细胞苗)在我国被广泛应用。30年来,C 2株疫苗在我国以防为主的猪瘟防治策略的实施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有效地控制了猪瘟在我国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4]。 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猪瘟的流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无规律的散发性流行,疫点显著减少,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病原毒力降低,出现持续

收稿日期:2000201206

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甘肃自然科学基金储备项目

作者简介:韩雪清(1965-),甘肃兰州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工作,副研究员,在读博士,主要从事病毒分子学生物学研究.

感染,胎盘感染,母猪繁殖障碍,出生仔猪先天性感染,表现为死亡、免疫耐受或无明显症状的带毒猪。这些病猪的存在,成为猪瘟发生的祸根,尤其是亚临床感染猪,依靠常规方法很难确诊并剔除此类病猪。近几年来,集体、个体及农村散养发展迅速,仔猪的自繁自育和自由交易,大量牲猪和肉品频繁的供需调动,隐性感染猪在全国范围内流动,致使疫情的发生飘忽不定,防不胜防,猪瘟又开始呈区域性流行。在疫苗接种面越来越广,防疫密度越来越高,免疫剂量加大和免疫次数增加的情况下,并未能控制猪瘟的发生,而且有蔓延全国之势[5~7]。

1 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自猪瘟病毒被确认以来,虽然人类为防制该病已投入了巨大精力,仍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该病毒也没有像有些古老的病毒那样自然消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对猪瘟病毒的病原生态学、分子流行病学以及病毒的感染、复制、免疫机制等许多重大基础性问题都未研究清楚,导致了在免疫预防方面存在着盲目性。因此,国内外均投入很大资金和人力致力于病毒分子水平的研究,以寻找出彻底控制猪瘟的办法。

1.1 猪瘟病毒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猪瘟病毒(HCV )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长度为12.3kb 。随着HCV A lfo rt 株(1989年德国)和B rescia 株(1990年荷兰)

RNA 全序列的发表,对HCV 的研究真正进入分子

水平,其进展速度很快,包括由我国设立并完成的C 2株兔脾组织毒(疫苗种毒)RNA 的全序列,目前已有10余株强毒株和疫苗毒株的RNA 全序列公开发表。

HCV 仅含有一个大的开读框架,编码一个含3898A a 的多聚前体蛋白。HCV 基因组共由11个基因组成,已定位的蛋白有5种:N p ro ,C ,EO ,E 1,

E 2,未明确定位的有6种:N S 2,N S 3,N S 4A ,N S 4B ,N S 5A ,N S 5B ,其中C 为核衣壳蛋白,E 0,E 1,E 2为

结构糖蛋白,其余均为非结构蛋白。在结构蛋白中,最具有免疫防制研究价值的是E 0和E 2基因。

5θN p ro C E0E1E2N S2N S3N S4A N S4B N S5A N S5B 1234567891011

图1 HCV基因结构

E0(或E rns)的N末端为Glu2268,它由227个A a构成,其甲基化程度很高,分子量约为44~48 kD a,可诱导产生中和谱很窄的中和抗体。E0没有疏水的膜锚定结构,其在由细胞以出芽或胞吐方式分泌出的病毒颗粒的囊膜上并不稳定,在细胞培养HCV的上清液中含有少量的病毒粒子,但却含有大量被分泌出的E0。E0不仅是一种结构蛋白,而且也是一种功能性蛋白,它与HCV对宿主细胞的嗜性以及致病力有密切关系。E rns有RN ase(RNA酶)活性,可降解病毒和细胞的RNA。E rns可导致免疫抑制,引起动物的淋巴和上皮细胞凋亡。HCV的宿主嗜性也与E rns有关,用E rns可有效阻断HCV对易感动物细胞的感染。这表明E rns可能在HCV对细胞的感染过程中以及在细胞中的复制、表达和调控起重要作用。E rns还表现出神经细胞毒性和抗凝集活性,由于E rns没有膜锚定结构,为可分泌蛋白。HCV感染动物后所产生的E rns蛋白在其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8~11]。

E2的N端为A rg2690,分子量约为53~55 kD a。E2参与病毒对细胞的感染过程,携带有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抗原决定簇。E2基因编码的gp55蛋白是猪瘟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其空间构型由三个疏水区和三个N端的链内二硫键构成。靠近C 端的疏水区为gp55锚定结构(TM R),从856位半胱氨酸(Cys)后的第六个氨基酸至C端TM R之间形成有弹性的Α螺旋结构,没有抗原决定簇。从N 端693位至856位Cys之间形成了富含抗原决定簇的两个抗原结构域,这两个结构域由位于737和792位Cys之间的一段Β片层结构隔开。693和737位Cys形成二硫键并组成一个序列保守性(易变)抗原结构域,具有中和性的B、C抗原区位于该结构域中,另一个结构域属序列保守性(不易变),由792和856位Cys形成的二硫键组成,包含中和抗原区A 和非中和抗原区D,而A和D区由其间的一个疏水区和818位、828位Cys形成的二硫键分开。在A、B、C三个中和区中,各有一段与中和性密切相关的高频突变序列或位点,这些序列或位点的突变株将逃脱中和性单抗的中和作用,免疫血清对这类突变株的中和作用也会降低[12~14]。

1.2 猪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弱毒疫苗的普遍使用改变了猪瘟病毒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病毒群落,从二十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全世界猪瘟流行的特点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温和型猪瘟为主。而近几年在我国又出现了猪瘟疫情的反弹现象,表现出既有区域性大流行,又有零散式发生,既有高死亡率的急性症状,又有顽固的持续发生的温和性症状,使疫情倍显复杂。许多猪场的免疫猪群频繁发病,无论是将免疫剂量增大数倍或数十倍,还是更换使用不同厂家的C2株细胞苗或C2株组织苗,疫情依然存在,有些猪还因注射疫苗引发猪瘟并造成死亡。因此,了解猪瘟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和了解猪瘟疫苗毒与现行流行毒之间的差异,对于防制猪瘟是十分重要的。

瘟病毒属有3个病毒种[15,16],为猪瘟病毒(HCV)、羊边界病毒(BD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分为4个血清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有2个血清型,猪瘟病毒和羊边界病毒各有1个血清型。在最新的分类方式中,瘟病毒被分为6个基因型(genetype),其中BVDV有4个基因型:HCV和BDV各有1个基因型。

1996年,L ow ings对世界上20多个国家的115株HCV毒进行了序列比较[3]、中和单抗反应性及内切酶分析后,将115株毒划分成二个群(Group或血清亚型),group l(血清亚型 )有两个亚群(subgroup),主要包括B rescia株,疫苗毒株和60年代流行毒;Group2(血清亚型 )分为3个亚群,主要包括含A lfo rt株和近10年来的流行毒。在此基础上,1999年,Sakoda通过对40余株猪瘟流行毒的序列分析,将猪瘟病毒分为3个群,CSFV21,称为古典猪瘟,以B rescia株为代表。CSFV22,以A lfo rt株为代表。CSFV23,与上述二个群均有较大差异,包括了一些日本、泰国和中国台湾(P97)的70~90年代流行毒株。

我国虽然开展猪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工作较迟,但在兰州兽医研究所、解放军军需大学等单位的不懈努力下,可反映我国猪瘟病毒遗传发生关系全貌的系谱图日渐清晰[17~21]。1998年,兰州兽医研究所利用所测的10株1997~1998年甘肃省流行毒和2株代表毒的C2株兔组织毒和C2株细胞疫苗毒E2基因序列,构建出了猪瘟病毒遗传发生关系树。该树的基本结构与L ow ings和Sakoda所构建的树相同(见图1),分为2个群和1个另类。B rescia 株、C2株兔组织毒、C2株细胞疫苗毒(兰州生物药厂疫苗)以及我国二十世纪60年代经典石门强毒属于Group l,即古典猪瘟CSFV21。采自甘肃省的兰州、张掖、武威、临夏、白银、金昌等地区的10个流行野毒与A lfo rt株均属于Group2,即CSFV22,这10个流行毒又分别属于subgroup2.1和subgroup2.2。中国

台湾的P 97毒为另类猪瘟病毒,即CSFV 23。这表明我国和世界其它国家一样,近年来猪瘟流行毒已呈远向疫苗毒的方向演变,近期猪瘟流行毒与古典猪

瘟毒之间有较大差异(核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2.2%~84.3%和87.9%~90.4%)

①CSFV 21 (Group l )包括:1964年以前病毒、疫苗株和近年(1980s )的远东和巴西毒;②CSFV 22 (Group 2)包括:大量1985年以后从欧洲分离的毒,个别是1970年以后分离毒;③CSFV 23是70~90年代亚洲分离毒。

图1 HCV 毒株树形关系及中国毒株在其中的位置

1.3 C 2株疫苗毒的分子变异

在30余年的生产应用中,国内外研究单位和生

产厂家纷纷将C 2株兔毒适应到各种原代和传代细

胞上,用以生产疫苗,由于在传代次数、传代方式,宿

主细胞的种类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抗原漂移难

以避免。不同厂家、不同种类细胞繁殖的C 2株细胞毒有多个抗原表位存在差别。HCV 病毒颗粒存在不均质性(heterogenocity ),尤其是经典毒株,通过有限稀释法往往可以克隆到单抗反应谱不尽一致的病毒新克隆,用中和单抗可筛选出逃脱中和的C 2株突变株。毒株的不均质性是由于毒株内包含已变异颗

粒,感染细胞后形成交错的可用单抗识别的异质染

色斑,病毒株的不均质是其发生变异的内因,在诸多

环境条件的改变等外因的作用下,毒株内的异质病

毒颗粒可能逐渐增大比率并形成毒株抗原的变异,历经30余年传递500余代(国外已达800多代),其抗原的漂变程度令人关注。

鉴于C2株疫苗毒在国内外的重大影响和防治猪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早期使用中的良好效果和近年来在使用中时有发生的免疫失败现象,国家攀登计划设立“中国猪瘟兔化弱毒兔脾组织毒RNA 全序列分析”项目,除达到正本清源之目的外,还可明确一些淤积已久的疑问。

通过分析由兰州兽医研究所和解放军军需大学共同完成的C2株兔脾组织毒5θU TR(非编码区)至N S4A共约7350nt的核苷酸序列,结果是:C2株兔脾组织毒与其适应于SK6传代细胞及犊牛睾丸细胞毒之间在其编码区包括主要保护性抗原E2基因的核酸及氨基酸差异极其细微,而在5θ端非编码区的开读密码前,C2株细胞疫苗缺失一个核苷酸C,这对于细胞毒的感染活性有无影响尚不清楚(见表1,表2)。

表1 C2株兔脾组织毒与另外三个毒株的

核酸序列同源性比较

毒 株5θ27350nt5θU TR长度(nt)编码区

C2株(SK6)细胞毒96%37399%

A lfo rt85%36385%

B rescia90%36093%

表2 C2株兔脾组织毒E2基因与其它

C2毒株的同源性比较

毒株(细胞,方式,来源)N t同源性

(%)

A a同源性

(%)

C2株(SK6细胞,悬浮培养,荷兰)98.8798.95

C2株(犊牛睾丸细胞,原代,长春)98.3497.37

C2株(犊牛睾丸细胞,原代,兰州)98.9098.50

E2基因为中度可变区,其抗原结构分A、B、C、D四个区,A区分为A1、A2、A3三个亚区。具有中和性作用的有:A1、A2相连区,为保守区;B区和C 区为非保守区。分析表明:C2株(脾)和C2株(SK6)毒株间的A12A2、B、C区完全相同,并且其疏水性预测完全一致;而C2株(兔脾)和C2株(犊牛睾丸细胞)毒株间在C区有2~3个氨基酸不同,并且其中一个氨基酸由原来的中性变为酸性氨基酸,其疏水性有一处不同。从上述结果分析,C2株(兔脾)疫苗毒与换代产品C2株(SK6传代细胞)和C2株(犊牛睾丸原代细胞)疫苗毒的抗原差异极小甚至没有差异。

1.4 C2株疫苗毒与流行毒的E2抗原基因差异

C2株疫苗毒在使用了近40年后的今天,其与现代猪瘟流行的主要保护性抗原E2基因的差异程度令人关注。兰州兽医研究所完成了C2株兔脾毒与C2株细胞疫苗毒、经典强毒、流行毒在gp55抗原蛋白的结构及中和性相关位点氨基酸序列的差异比较及利用分析软件作的抗原性、疏水性、电荷数和抗原表位的预测结果。

大多数毒株与C2株兔组织毒的抗原结构框架无差异,仅有甘肃兰州红古毒和甘肃张掖毒在A、D 区中间的疏水区有差异,将会局部影响A、D区的空间结构。除C2株细胞疫苗(兰州.L Z2CV)毒、中国石门(Sh i M en)毒和甘肃定西临洮(GS1t.S1C)三株毒外,其余毒株在B、C或A区三个中和性抗原高频变位点的氨基酸与C2株兔组织毒有性质差异,这些在中和抗原决定簇上的差异可能影响C2株毒对其血清的中和滴度,影响程度估测结果是:有较大影响的毒株为甘肃张掖毒,甘肃榆中(GSYZ)毒,甘肃定西临洮(S1,S2)毒;有一定影响的毒株为甘肃临夏(GS1x)毒,甘肃兰州红古(GShg)毒和A lfo rt株;基本无影响的毒株为B rescia株,甘肃金昌(GSjc)毒,甘肃武威(GS WW)毒,甘肃兰州(GS1Z)毒,甘肃白银(GSby)毒和甘肃武威黄羊镇(GShy)毒;无影响的毒株为C2株细胞疫苗(L Z2CV)毒,中国石门毒(Sh i M en)和甘肃定西临洮(GS1t.S1C)毒。

1.5 E0基因的差异分析

国外新的研究表明,EO与病毒的细胞嗜性(trop is m)及致病力等诸多生物性质相关,HCV的致病力呈现多样性,具有高、中、低毒力毒株和无致病性毒株。从自然界中获取流行毒株的E rns基因,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对其相应的生物学活性的研究,将有利于阐明HCV的致病机制。兰州兽医研究所对疫苗毒和流行毒的E0分子差异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见表6。所有C2毒株(3株)与国内近期流行毒(5株)有较大的差异,其核酸的序列同源性为83%~8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8%~91%。国内近期流行毒与我国二十世纪50~60年代流行的石门毒株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核酸的序列同源性为8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9%~91%。5株近期流行毒间的差异较小,核酸序列同源性为91%~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98%。毒株间的同性与E2的树形关系有一定的对应性。

表3 C2株兔脾组织毒与其它毒株的E0基因的

核酸及氨基酸同源性

毒 株3核苷酸(%)氨基酸(%) C-株疫苗(兰州生药厂)1.199.498.6

3中国石门毒1.195.393.7

3B rescia1.290.691.0

3中国台湾P97385.691.4

甘肃临夏2.183.586.9

甘肃红古2.183.487.4

甘肃金昌2.283.587.8

甘肃黄羊镇2.282.987.4

甘肃武威2.282.688.7

3A lfo rt2.384.889.6

注:“3”表示序列来自Genbank,1.1树中分组。

E rns 的RN ase 活性区已被确认,在其分子的第28位到第88位氨基酸间,其中有两段序列为RN ase 活性的基础序列,每段由8个氨基酸组成,两段间隔38个氨基酸。猪瘟病毒C 2株(C 2E 0,SK 6细

胞)、C 2L Z (兰州疫苗毒)和流行毒的E rns 与真菌

RN ase T 2、R h 及植物RN aseS 2(6)

间在该区段的氨基酸序列比较见图2。在二个基础序列中,C 2株毒与流行毒仅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图2 RN ase 与猪瘟病毒E rns 的序列比较

无论从HCV 感染细胞中提取的E rns 蛋白,还是从昆虫细胞中表达的E rns

蛋白,都证明具有RN ase 活性,只是酶催化活力上有差异。通过破坏E rns 的二

硫键和去糖基实验表明,E rns 蛋白所具有的RN ase

活性,依赖于它的二段各为8个氨基酸的基础序列,

其中的组氨酸(H )最为关键,用其它氨基酸置换后

(灭活的E rns )将失去这种活性。在RN ase 活性基础序列中,C 2株和GS WW 毒有一个氨基酸不同,所有C 2株毒(包括C 2株兔组织毒、C 2株SK 6细胞毒和C 2株犊牛睾丸细胞疫苗毒)是不带电的甘氨酸(G ),GS WW 、GSJC 、GSH G 、GSL X 、GSH Y 都是谷氨酸(E ),经典强毒S M 、A lfo rt 、B rescia 株和TW P 97也都是谷氨酸,而真菌T 2、R h 和植物S 2是天冬氨酸(D ),E 和D 都是带负电荷的氨基酸。不知这一差异对催化活力有无影响。抗E rns

的HCV 中和性单抗又是RN ase 活性抑制剂,以灭活的E rns

免疫产生的抗体仍具有对HCV 的中和性和抑制E rns

的RN ase 活性作用,表明中和抗体的产生及它对RN ase 的抑制作用不单纯决定于活性基础序列。E rns

可抑制伴刀豆蛋白A (Con A )对猪、牛、羊、人等淋巴细胞的促有丝分裂作用,强烈抑制淋巴细胞的蛋白合成,但不损害细胞膜。E rns 可导致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细胞毒性效应并形成细胞凋亡。在真核细胞上,普遍存在着可与E rns 结合的细胞受体,E rns 与细胞的结合为不可逆过程,而E 2与细胞的结合是可逆的过程。HCV 的E rns 可有效阻断猪源HCV 、BVDV 对SK 6、PK 15等细胞的感染,却不能有效阻断牛源BVDV 对细胞的感染,表明E rns 宿主嗜性有关。E rns 的这些活性,表明它可能在HCV 对细胞的感染过程以及在细胞中的复制、表达与调

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由于E rns

没有膜锚定结构,表现出神经细胞毒性和抗凝集活性作用的分泌型E rns 蛋白与HCV 的致病性密切相关。C 2株毒与流行毒的E rns 蛋白在氨基酸序列上有多处不同,这些差异对于相应的E rns 蛋白的生物活性以及对于GCV 在复制与表达过程中的影响,有待利用基因重组技术

加以深入研究。

随着对猪瘟病毒的感染、复制和变异机制;致病

及免疫机理;病毒在猪体的存留与排放过程等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将能使我们搞清楚许多目前无法解释的问题的内在原因,并由此从根本上解决猪瘟的防制问题。2 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由于猪瘟的致死率高,造成的损失大,采用接种疫苗的方式来防制猪瘟是十分重要的。猪瘟灭活苗是40~50年代曾经使用过的传统疫苗,当时该苗就表现出质量不稳定,主要是免疫期短和保护力低等不足。时至今日,组织培养猪瘟毒的产量和灭活所造成的病毒有效抗原的损失仍是制造灭活疫苗的二大障碍。在通常情况下,HCV 对上皮细胞(如SK 6,PK 15等)不产生CPE ,但HCV 感染猪骨髓瘤细胞

(BM SC )后4d ,可使该细胞产生病变(CPE ),培养基

中病毒滴度高达106.3~7.1TC I D 50 mL ,用多抗和中

和单抗可抑制病毒的感染性。M eyers (德国)对分离自持续感染猪的CP 型HCV A TCC V R 2531株进行

了研究,发现该毒为缺陷干扰型病毒(D I ),它致细胞病变的特点是:产生CPE 领域依赖辅助病毒;干扰辅助病毒的复制。随着对HCV 的生物学性质的深入研究,或许有一天能够寻找到提高HCV 产量的细胞培养方法。

猪瘟弱毒疫苗的成功问世,改变了猪瘟防制的窘迫局面,三大品系疫苗(中国的C 2株、日本的CPE 2株和法国的T h iverval 株)的广泛应用,对于控制猪瘟的流行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弱毒疫苗特有的对保存及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要求,以及对免疫程序和免疫时机的精确要求限制了该类疫苗的使用,使之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保护效力。同时,由于用此类疫苗免疫所产生的防护层并没有彻底阻断猪瘟病毒的传递途径,猪瘟野毒仍然存在并以低水平传播,致弱疫苗也存在因突变或与野毒发生重组而造成毒力逆强的机率。另一方面,弱毒疫苗的普遍使用,促使了猪瘟病毒的变异,这一事实为近期流行毒

与疫苗及二十世纪60年代前后的流行毒有着较大的差异所证明。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研制可克服传统疫苗不足之处的新型猪瘟疫苗是十分必要的。在猪瘟的防制工作中,鉴别和剔除猪群中的猪瘟野毒感染猪也是十分重要的。猪瘟弱毒疫苗和猪瘟病毒一样,都是活病毒,以感染方式产生抗体,虽然国外已有可专一性识别C2株病毒的单抗,但鉴别抗体是弱毒疫苗免疫产生的还是野毒感染产生的仍有很大难度,未来对疫苗的重要要求之一就是可通过检测抗体来区分猪瘟病毒感染猪,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和DNA 疫苗只诱导产生猪瘟病毒的个别蛋白的抗体,可用检测N S3(P80)蛋白抗体的方法鉴别之[22],将一个容易识别的蛋白基因插入C2株猪瘟感染性c DNA 中,通过检测该蛋白的抗体也可鉴别之。

2.1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利用真核细胞高效表达系统来表达猪瘟病毒免疫蛋白,并以此表达产物为抗原可制造疫苗。杆状病毒(baculovirus)2昆虫细胞系统可高水平表达外源蛋白,昆虫细胞对蛋白的加工和运转过程与哺乳动物类似,所表达的蛋白“仿真”程度较高。H ulist等将猪瘟病毒E2基因c DNA重组入核型多角体病毒(A c N PV),并在sf21细胞中表达,用20~100Λg的表达蛋白免疫猪,可抵抗100LD50的猪瘟强毒攻击,其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远高于由弱毒疫苗免疫产生的水平[23]。目前,该蛋白的表达已被提高至60Λg mL,并且该疫苗于1998年被列入欧洲药典。由于该疫苗生产技术具有安全、稳定、可规模化等优点,同时又根据流行毒的变化,更换合适的E2基因,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2 病毒活载体疫苗

以无致病力或低毒力的痘苗病毒(VA C)和伪狂犬病毒(PRV)为载体,将猪瘟病毒E2基因与之重组研制出的基因重组疫苗,免疫动物后可对二种病毒产生良好的保护力。对此类疫苗的安全性和实用价值目前还有争议,因为人类至今还不了解病毒的自然发生及变异机制,也就无法控制这类“人造”病毒和未来走向,一旦将该病毒放入自然界中,将可能衍变出对人、兽有危害的病毒变种。另一方面,伪狂犬病是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猪瘟-伪狂犬病毒重组疫苗对于已感染或已免疫的动物不能产生保护力。M oo r m ann等于1996年拼接出了C2株感染性全长c DNA,用强毒E2基因取代原有E2基因,构建出了猪瘟杂交病毒[24],这一技术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弱毒疫苗研究程式,并且在研究猪瘟病毒的基因功能和感染、复制、免疫机制方面具有重大意义[25]。2.3 DNA疫苗

DNA疫苗技术是近年发现并形成的一种新的疫苗研制技术,已有许多利用该技术将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蛋白基因与载体重组,注射动物后成功产生活性蛋白的例子。以配有原核复制元件和真核表达调控元件的质粒为载体,将免疫原基因插入该质粒中,用裸DNA接种动物可产生免疫保护。在保证该重组子在注射动物后不会发生散播,即不具有传染性的同时,该重组子在动物体内对细胞的转染率及细胞内的表达水平将影响该疫苗的免疫效力。由于该重组子可通过发酵培养方式大量制备,又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且大容量的质粒还可同时容纳多种病毒的免疫原基因[26],因此,这项制苗技术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最近,解放军军需大学已用猪瘟DNA疫苗成功保护了猪瘟强毒对猪的攻击。

在未来的岁月里,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控制猪瘟等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大疫病显得十分急迫。除了完善猪瘟防、检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外,必须加强对猪瘟病毒的感染、复制、免疫机制等基础性研究;加速研制适应未来需要的新型猪瘟疫苗和检疫方法,以达到最终控制猪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殷 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第2版)[M].北京:科学

出版社,1997.

[2] 谢庆阁,翟中和.畜禽重大疫病免疫防制研究进展[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3] M o ser C,Jon2D uri,M artin T,et al.A R ecom binant

C lassical Sw ine Fever V irus stably exp resses a

m arker gene[J].J V iro logy,1998,72(6):5318~

5322.

[4] 赵启祖,谢庆阁.抗猪瘟基因工程研究[J].兰州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1994,30(增刊)169~170.

[5] 谢庆阁.生物工程进展[J],1992,12(2).30~33.

[6] 王在时.猪瘟防制研究的回顾和展望[A].谢庆阁,瞿中

和.畜禽重大疫病免疫防制研究进展[M].

[7] 刘湘涛,赵启祖,李忠润,等.猪瘟病毒和猪瘟的防制

[A].谢庆阁,瞿中和.畜禽重大疫病免疫防制研究进展

[M].

[8] 刘湘涛,韩雪清,赵启祖,等.猪瘟强毒、疫苗毒和流行毒

E0(gp44)基因的差异分析[A].

[9] H ulst M M,Pano t F E,Hoekm an A,et al.

Inactivati on of the RN ase activity of glycop ro tein E

(rns)of classical aw ine fever virus results in a

cytopathogenic virus[J].J V iro l,1998,72(1)15~

157.

[10]B ruschke C J,H ulst M M,M oo r m ann R T,et al.

Glyoop ro tein E rns of Pestivruses induces apopo to sis

in lymphocytes of several species[J].J V iro l,1997,

71(9):6692~6696.

[11]F lo res E F,L uiz C R O,Oonis.Sw ine and R um inant

pestiviruses require the sam e cellular facto r to enter

bovine cells[J].J Gen V iro logy,1996,77:1295~

1303.

[12]李红卫.猪瘟病毒保护性抗原E2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

及大肠杆菌中的表达[D].1997.

[13]V an R ijn P A,V an Genni p H G P,D em eijer E J.

Ep itope m app i m ng of envelope glycop ro tein E1of

hog cho lera virus strain B rescia[J].J Gen V iro logy,

1993,74:2053~2060.

[14]V an P A,R ijn H G P,V an Genni p E J,et al.

Ep itope m app ing of envelope glycop ro tein E1of hog

cho lera virus strin B rescia[J].J Gen V iro logy,1993,

74:2053~2060.

[15]V ilcek s,Belak s.O rganizati on and diversity of the3θ2

noncoding regi on of classical s w ine fever virus

genom e[J].V irus Genes,1997,15(2):181~186. [16]Baxan J F,F letterick R J.D etecti on of a tryp sin2like

serine p ro tease dom ain in flaviviruses and

po stiviruses[J].V iro logy,1989,71:637~639. [17]李红卫,涂长春,吕宗吉,等.两个猪瘟病毒野毒株gp55

基因抗原编码区序列的分析比较[J].中国病毒学,

1997,12(4):354~357.

[18]王敏华,江金益,范必勤,等.猪瘟病毒石门株基因组

c DNA片断的扩增与克隆测序[J].畜牧兽医学报,

1996,27(5):436~442.

[19]李红卫,涂长春,金扩世,等.猪瘟病毒石门株与兔化弱

毒株主要保护抗原E2基因的序列分析[A].谢庆阁,

瞿中和.畜禽重大疫病免疫防制研究[M].北京:中国农

业科技出版社,1996.22~26.

[20]韩雪清,李红卫,刘湘涛,等.中国猪瘟兔化弱毒(C2株)

兔脾组织毒E2(gp55)基因的序列分析[A].中国农业

科学院第五次青年优秀论文获奖论文集[C].1999.12.

[21]韩雪清,刘湘涛,赵启祖,等.猪瘟病毒遗传发生关系分

析[J].中国兽医科技,1999,29(6):3~6.

[22]赵启祖,刘湘涛,刘 卫,等.猪瘟病毒P80基因核酸探

针的研制[A].谢庆阁,瞿中和.畜禽重大疫病免疫防制

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1~7. [23]Pauly T,E lbers K,Konig M,et al.C lassical Sw ine

Fever V irus2specific cyto toxic T lymphocyte and

dentificati on of a T cell ep itope[J].J Gen V iro logy,

1995,76:3039~3049.

[24]M oo r m ann R J M,V an Genni p H G P,M iedem a G K

W,et al.Infecti ons RNA T ranscribed from an

Engineered Full2L ength c DNA T emp late of the

Genom e of a Pestivirus[J].Journal of V iro lgy,

1996,70(2):763~770.

[25]M eyers G,T h iel H J,T il M annrv M enapf.C lassical

Sw ine Fever virus:R ecovery of infecti ons viruses

from c DNA constructs and generati on of

recom binant cytopathogenic defective interfering

particles[J].Journal of V iro logy,1996,70(3):1588

~1595.

[26]Hodgm an T C A.N ew superfam ily of rep licative

p ro teins[J].N ature,1988,333(5):22~23.

Progress of Study on Sw i ne Fever V irus and itθs Vacc i ne

HAN Xue2qing,L I U X iang2tao,ZHAO Q i2zu

(L anz hou veterina ry R esea rch insitu te,ch inese A cad e my of A g ricu ltu ra l

S ciences,X uj iap ing11,Y anchang bu,L anz hou,Gansu730046)

Abstract:Hog cho lera(HC)is a h igh ly infecti on disease,w h ich cau ses great econom ic lo sses acro ss the w o rld.Ch inese lap in ized vaccine of Hog cho lera viru s(HCV)has been p laying a crucial ro le in carrying ou t the strategy of con tro lling HC.B u t in recen t years,the i m m uno logical effect of the vaccine is undesiab le.T here are m any facto rs that cau se the i m m uno logical fail.In th is paper,review ed latest developm en t in the m o lecu le of HCV as w ell as the vaccine,in o rder to find a w ay to coun tro l HC.

Key words:Hog cho lera riru s;vaccine;study p rogress

非洲猪瘟研究进展.docx

非洲猪瘟研究进展 学生:肖璐班级:预防兽医 1 班 教师:蒋文灿教授 摘要:非洲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烈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死亡 率高,给养猪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是世界各国重点防范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该病于 2007 年传入俄罗斯,并在其境内蔓延,我国目前尚未发现非洲猪瘟病例的出现,但该病传入我国的境内的风险明显加大,为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我国动物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 2012-2020 年)已将其列为我国重点防治的 13种外来动物疫病之一。 引言: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 )引起的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致死率高达100%。其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所规定 A 类动物疫病,为我国一类动物疫病,其发生与流 行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国近邻如俄罗斯、亚美尼亚等相继暴发ASF疫情并呈高发态势,传入风险明显加剧,尚无有效疫苗用于ASF防疫,因而防范ASF 跨境传入及可能出现的境内传播任务艰巨,加强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病原学概述 ASFV 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中的唯一成员。在形态上类似虹彩病毒,在基因组结构复制方式上类似痘病毒。完整的病毒颗粒直径约200 nm,具有复杂的多层结构,外被囊膜,内有核衣壳,20 面体对称,六边形外观[1] 。 1998 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定为非洲猪瘟样病毒科(Asfarviridae )唯一成员[2],是已知的唯一以媒介昆虫传播的DNA 病毒[3]。目前发现 ASFV 至少有 8 个血清型。其核心层主要由蛋白质构成,厚约30nm。核蛋白体由基因组和核蛋白组成,直径约 80nm。病毒基因组由一条线性的双链 DNA 分子组成,大小为170~193kb,含有 151~167 个开放阅读框[4]。通常根据编码 p72 蛋白的 B646L 基因部分序列进行 ASFV 的基因分型[5],然后,根据中央变异区或者其他基因(如p54 蛋白基因或 p30 蛋白基因[6]的部分序列进行基因亚型的分类。目前将 ASFV 分为 22 个基因型。 ASFV 对热的抵抗力不强. 55℃30min 或 600C10min 即可使其灭活。 ASFV 在猪血液中. 4℃保存时可存活 18 个月:在腐败的血液中或冷鲜肉中可存活 15

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刘萍 (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兰州 730046) 摘要: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危害世界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以很强的传染性和高致死率为特征。目前猪瘟的流行趋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典型猪瘟和非典型猪瘟共存、持续感染与隐性感染共存、免疫耐受和带毒综合征共存等现象,给猪瘟的防制带来新的挑战。目前,免疫接种依然是猪瘟防制的主要措施,因而开发新型、高效、稳定的猪瘟标记疫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猪瘟;标记疫苗 中图分类号:S852.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7236(2008)0720095204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对全世界的养猪业构成巨大威胁。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死亡率高达80%~90%。近年来,该病在美洲、亚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呈现复发的趋势,一些宣布已消灭猪瘟的国家(如法国、荷兰、德国、比利时等)又见猪瘟复发的报道。在我国,猪瘟流行呈现典型猪瘟和非典型猪瘟共存、持续感染与隐性感染共存、免疫耐受和带毒综合征共存等现象。猪瘟新的流行形式给全世界养猪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我国,免疫接种仍是防制猪瘟的重要措施,疫苗对预防猪瘟起重大作用。因而研制新型、安全、高效、稳定的猪瘟疫苗对于预防和控制猪瘟具有重要意义(仇华吉等,2005;Morilla2 G onzfih,2002)。 1 猪瘟疫苗的现状 当前使用的猪瘟疫苗均是用兔化弱毒株C株生产的活疫苗,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分为:猪瘟活疫苗(细胞源),即猪瘟细胞苗;猪瘟活疫苗(兔源),即猪瘟组织苗,猪瘟组织苗又根据生产用成年兔还是乳兔分为猪瘟脾淋苗和猪瘟乳兔苗。世界公认中国C株兔化弱毒的突出优点是,用其接种的猪不产生 收稿日期:2008201208病毒血症和脑炎病变,可以安全地免疫接种任何怀孕期的母猪和哺乳仔猪,不影响受精率及存活率,不引起流产、死胎,可安全地用于建立种猪群(Tesmer 等,1973)。常用的还有日本GPE株、法国Thiver2 val株等都是广泛应用的CSFV疫苗株,一般均可提供终生免疫。 由于近年来猪瘟流行和发病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呈周期性、波浪形的地区性散发流行的温和型猪瘟,其特点是:无名高热、症状不典型,持续性感染,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母猪繁殖障碍。用传统疫苗免疫常常造成免疫失败,甚至免疫次数增加和免疫剂量加大到600个兔体反应(我国规定是150个兔体反应)也不能预防其感染,且有蔓延之势。在妊娠早期接种疫苗常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死胎或弱仔并成为持续性带毒者,成为新疫源。因此,必须研制安全有效的新型疫苗来加强猪瘟的免疫防制(Uttenst hal等,2001;Stegeman 等,2000)。弱毒疫苗已延用了近40年,在长期的免疫压力下,猪瘟流行毒株已向远离疫苗毒的方向演化,这种流行毒株的变化趋势在国内外情况基本一致,所以研制针对当前流行毒株的新型疫苗迫在眉睫(Dong等,2002)。 另外,注射普通弱毒疫苗已影响到国际贸易,因为在美国、欧盟等国家停止了弱毒疫苗免疫,他们采 肺炎的直接原因。仔猪的抵抗力较弱,许多外界刺激(如长途运输、天气变化、冲洗降温以及转栏等因素),极易造成散发性的仔猪感冒,在饲养员忽视的情况下,极易继发肺炎。建仪养猪场在饲养过程中,重视外界因素引起的致病环节,以免造成损失。 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病毒和抗过敏的作用,与青霉素配伍,可产生较大的药物协同作用,治疗效果显著增强。银翘柴芩汤、鱼腥草水煮液合用,具有较好的抗炎、抗病毒效果,主要用来治疗猪风热性感冒和由感冒引起的继发性肺炎,辨证加减对预防仔猪的流行性感冒和肺炎,也可以产生较好的预防作用。

猪瘟病毒微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43291418.html, 猪瘟病毒微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赵嘉宁 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13期 摘要:关于猪瘟,主要是由猪瘟病毒所引起的具有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且具有较高的 死亡率,因而受到各国对该病毒的关注。而本文主要就针对猪瘟病毒微生物学检测技术进行重点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的保证有关猪瘟防控工作的有序进行。 关键词:猪瘟病毒;生物学;检测技术 因猪瘟是由该病毒所引发的高传染性疾病,且在流行范围较广,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遏制,势必会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则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相关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此能够对该病毒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减少病毒感染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一、猪瘟病毒基因结构及功能 (一)猪瘟病毒的基本特征。结合相关调查表明,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还包含其它病毒,即,能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羊边界病病毒[1]。因这三种病毒在各方面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一旦感染其中一个病毒,则会在对其他病毒产生不同程度的交叉保护反应。另外,猪瘟病毒还可在多个细胞中生长繁殖,如猪胚、乳猪啤、肾等。 (二)猪瘟病毒基因组。在这方面,能够发现有关猪瘟病毒的基因组基本上是由三个部分所组成的,分别是5,非编码区(5,UTR)、编码区(TR)以及3,非编码区(3,UTR)。在这其中,基因组的5,没有甲基化帽状结构,且在3,也缺少Poly(A)结构。因而在翻译相关起始机制上与常见的真核生物中的mRNA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在猪瘟研究工作中注重这方面。 二、关于猪瘟病毒微生物学检测技术 (一)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 1.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出现,已经逐渐应用在猪瘟病毒的实验室检测中。该技术的使用,能够对猪病中所存在的多种病原进行有效区分,具体就有:口蹄疫病毒、猪细小病毒以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2]。在过去所使用的PCR技术与常规实施诊断方法相比,虽然在方式上更为简单,但是在当前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趋势下,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 2.多重RT-PCR。通过对RT-PCR的改进和创新后,已经发展出多重RT-PCR。这种技术 的应用,能够对猪体内中所带有的各种病原体予以快速检测。由此可见,多重RT-PCR作为快速且高速的实验室检测手段,只需要进行一次试验工作就能够对多种病毒进行有效检测,进而

猪瘟病毒及疫苗应用研究概况

50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0年第40卷第4期(总第208期)猪瘟病毒及疫苗应用研究概况 衣翠玲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16) 中图分类号:S859.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950(2010)0420050202 猪瘟(classical s wine fever,CSF)最早发生于1833年美国的俄亥俄州,初称猪霍乱,1903年被证明病原体是一种病毒,欧洲则称之为古典猪瘟。我国最早1925年在东南大学农科有免疫血清方面的研究报告。猪瘟是世界范围内猪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因而被O I E(国际兽医局)列为A类传染病。其病原为猪瘟病毒(CSF V)。以出血和发热为主要特征,呈急性或慢性经过,是一种对猪危害极大的传染病〔1~4〕。 1 猪瘟流行特点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各养猪国家猪瘟流行的特点以温和型猪瘟为主,为周期性,波浪型的地区散发流行〔3〕。其特点是无名高热,症状不典型,持续性感染。在我国猪瘟流行呈典型和非典型猪瘟共存;持续感染与隐性感染共存。本病呈世界性流行,为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程喜莱报道〔5〕,2001年1~3月湖北某种猪场免疫猪群暴发了一种以高热,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经检查确诊为猪瘟。郭麦芳报道〔6〕,2008年初陕西某区养猪场免疫注射过的200余头后备猪发病,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瘟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严格卫生防疫措施和净化猪群来控制和消灭了猪瘟。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巴西等〔7〕造成猪瘟流行原因还有①疫苗的质量存在问题,免疫后,抗体水平不能防止亚临床感染水平,可使强毒在猪体内复制和散毒;②联苗效果不确实,据有关资料报道应用三联苗免疫的猪群不断出现免疫失败的病例,使养猪业造成较大的损失。 2 病原 CSF V是黄病毒科(Flaviviriclac)瘟病毒属(pcstivirus)中的一个成员,属于有囊膜的RNA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2300,含有一个大的开放性阅读框(openreading fra me,ORF),其两侧分别为5’-非翻译区(5’-UTR)和3’-非翻译区(3’-URT)CSF V的所有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均由ORF所编码,翻译成1~3898个氨基酸的多聚前体蛋白,其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在病毒RNA上的编码顺序为5’-N p r o、C、E0、E1、E2、P7、N s2、N s3、N s4A、N s4B、N s5—3’。其中C为核衣壳蛋白,E0、E1、E2为结构糖蛋白,其余均为非结构蛋白。在结构蛋白中最具有免疫防制研究价值的是E0和E2〔2,4〕。E0由227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44000~48000,可诱导产生中和谱很窄的中和抗体。E0不仅是一种结构蛋白,而且也是一种功能蛋白,它与CSF V对宿主细胞的嗜性以及致病力有密切关系,可降解病毒和细胞的RNA,可导致免疫抑制,引起动物和淋巴细胞凋亡〔4〕。E2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了53000~55000,E2参与病毒对细胞的感染过程,携带有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抗原决定簇,其编码的gp55蛋白是猪瘟的主要保护性抗原。E2囊膜蛋白共包含371个氨基酸残基,是主要的抗原表位集中区。A/D区中69011~766aa区域是一段高抗原性的表位集中区〔8〕。刘珂等以E2基因阳性质粒为模板。PCR 扩增出E2囊膜糖蛋白上A/D抗原区B细胞表位8788aa~938aa,构建出表达质粒PEF AD,转化到BL21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系统中进行诱导表达。猪瘟病毒的分离一般采取病死猪的脾或淋巴结等含毒量高的组织,研磨过滤,将滤液接种于原代细胞或细胞系进行病毒分离。CSF V能在猪肾细胞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细胞内增殖。〔9〕 3 猪瘟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有很多种,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3.1 病毒分离 猪瘟病毒的分离一般采取病死猪的脾或淋巴结等含毒量高的组织,研磨过滤,将滤液接种于原代细胞或细胞系进行病毒分离。CSF V能在猪肾细胞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细胞内增殖。〔9〕 此法具有准确诊断的优点,但不利于对病毒核酸序列的分析。 3.2 荧光抗体试验 Roberts on等〔10〕首次将荧光抗体(Fluorescent antibody,F A)运用于猪瘟病料和组织培养物的检测,利用高效价的特异性免疫血清,提取1gG,进行荧光标记。 F A法简单、快捷、可靠。许多国家将它作为猪瘟消灭计划的法定诊断试验〔11〕。 3.3 血清中和试验 该实验可检出动物体内的抗体。按不同稀释度血清抑制病毒产生细胞病变的瓶数,计算被检血清的中和效价。 3.4 间接血凝实验 用该方法检测猪瘟抗体消长动态。此方法操作简单,无需特殊仪器设备,特异性强而不与其他传染病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凝聚,快速(2h内可判定结果)和重复性好等特点。 3.5 免疫酶测定技术 saunder等〔12〕报道应用快速酶标记抗体微量技术检测猪瘟抗体的方法。通过对640份血清进行检测表明,酶标记抗体法和血清中和试验的符合率在99%以上,而且仅需2h就可获得试验结果。 3.6 斑点E L I S A 此方法简便、快捷。谷均相等,利用次法对丹东种猪场2718头猪进行了检测,并根据抗体效价情况对其猪进行了免疫接种。 3.7 RT-PCR 是以病毒RNA为模版进行反转录后,再以PCR进行核酸扩增来检测CSF V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检测时间短等特点,适合临床应用。 3.8 鉴别PCR 此方法简化了检测步骤,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病毒的检出率,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4 猪瘟疫苗的应用 20世纪40年代人们开始了对猪瘟病毒进行兔体适应的试验研究。1903年〔7〕DeSch weinitz和Dorset首次证明CSF V是一种滤过性病毒。人们采用各种免疫方法预防和控制猪瘟。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有中国的兔化弱毒疫苗株,又称中国株或C 株。日本的细胞弱毒疫苗株GPE及法国的Thivervat株。它们在猪瘟的控制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3〕。大多数弱毒活疫苗是在C株的基础上开发形成的。孙伟等〔14〕对不同日龄的猪用不同剂量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免疫,通过正向间接血凝试验进行猪抗体监测。结果表明:仔猪在吃乳前和60日龄进行免疫效果较好,其抗体使仔猪在整个饲养期内可以得到保护。所以猪瘟疫苗的三大品系疫苗(中国的C株,日本的CPE株和法国 ①收稿日期:2010203220

非洲猪瘟(综述)

10 | 2019年第39卷第08期 总第271 期 | 非洲猪瘟(综述) 张军杰,郭小勇 译自Antiviral Research ,Vol.165(2019), № 5:34~41 宋庆庆 审 全球肉类需求增长,猪肉是高质量蛋白质及其产品的重要来源。然而,猪会受到传染病的威胁,其中非洲猪瘟是目前最热门的话题,因为中国饲养着世界上一半的猪,这导致了人们对2018年传入中国的非洲猪瘟高度关注。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能够感染家猪和野猪,并会导致感染猪几乎100%的死亡。由于缺乏确实有效的疫苗,在部分地区,一些野生动物感染非洲猪瘟后会导致疫情更加复杂。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规定,非洲猪瘟新传入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时必须上报,并且会对发病国家或地区进行贸易限制。控制该疾病需要各国在疫苗开发和其他防控策略上进行合作。OIE 的世界动物卫生信息系统提供了家猪和野猪最新的暴发情况(http://www.oie.int/wahis_2/public/wahid.php/Diseaseinformation/diseasehome)。这包含日常的或特定时间的疫情上报信息、后续报道和相关疾病分布图。联合国粮农组织也通过以下网址报道非洲猪瘟最新的情况(https://www.360docs.net/doc/d43291418.html,/ag/againfo/programmes/en/empres/ASF/situation_update.html)。 1 非洲猪瘟病毒 非洲猪瘟是猪感染大型双链DNA 病毒——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后引发的疾病,该病毒能够在猪的细胞质中复制,并且是非洲猪瘟病毒科的唯一成员,尚未发现有亲缘的病毒。ASFV 复制的主要靶细胞是猪的巨噬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巨噬细胞功能转换对于引起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逃避机制非常重要。ASFV 基因组介于170 kbp ~193 kbp,可编码150~167个蛋白,包括病毒复制所需要的蛋白。许多基因对于ASFV 复制是不必要的,其中包括一些抑制机体免疫防御的蛋白,例如抑制I 型干扰素产生和引起细胞凋亡的蛋白。基因组长短的变化主要来自于不同基因组家庭的插入或缺失。该病毒编码的68种病毒蛋白组成了多层结构。 2 宿主范围和发病机理 ASFV 能够感染家猪和野猪,包括非洲的疣猪、山猪和欧亚大陆的野猪。软蜱可以长时间地感染此病毒,并且能够作为病毒的储存宿主。在东非,ASFV 可以在疣猪和软蜱体内持续循环。感染该病毒的这些野生动物并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在年轻的动物中呈现短暂一过性的病毒血症。 20世纪初,ASFV 会导致家猪出现高致死性和出血性临床表现。从那时起,几种不同致病性病毒感染后的表现形式在田间和实验室试验中均有呈现。高致病性毒株在感染猪后4 d ~15 d,可以导致感染猪几乎100%的死亡;中等致病性毒株能导致感染猪30%~70%的死亡。在最急性的ASF 疫情中,病猪表现出高烧41 ℃以上,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猪感染后3 d ~4 d,由于感染的程度 中图分类号:S855.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9)08-0010-03 摘 要:欧洲、俄罗斯联邦、中国和最近暴发非洲猪瘟的蒙古及越南已经更加意识到非洲猪瘟给全球养猪业和食品安全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我们将在本综述中阐述什么是非洲猪瘟,它会导致什么情况,非洲猪瘟如何传播,以及非洲猪瘟当前全球流行情况。同时,我们还讨论防控非洲猪瘟在家猪和野猪中传播的方法以及疫苗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疫苗;传播

非洲猪瘟病毒研究获进展

现代畜牧兽医2019年第3期 度,对发现疑似非洲猪瘟病变的,严格按规定处理。突出消毒制度落实,重点排查生猪进场通道、卸猪台、待宰圈是否定期进行清洗消毒,生猪运输车辆卸载后是否清洗消毒等潜在风险点,及时堵塞非洲猪瘟防控漏洞。 多部门协调配合,保障两会期间我省肉品质量安全。全省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协调配合,按照三部门联合制定的《严厉打击使用违禁药物制售有毒有药物制售有毒有害注水肉等违法行为专项治理行动方案》有关要求,深入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全省开展联合执法127次,监督检查生猪屠宰厂(场)点1131个,出动执法人员3328人次,接到并处理违法行为举报14件,沈阳、大连市查实举报违法案件4件、捣毁私屠滥宰窝点数4个。通过专项治理,有力的打击了违法违规行为,屠宰环节监管取得明显成效。 下一步,全省继续强化屠宰行业监管,积极联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畜禽注水、注入其他物质和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质、非法处置病死动物及其产品、非法屠宰等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注重工作宣传,加强正向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来源: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 辽宁省积极推进生猪养殖业科学布局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辽宁省将努力恢复生猪生产,强化猪肉产品市场供应保障,优化生猪养殖和屠宰区域布局,推进产销衔接,推动供需平衡,延 伸生猪产业链条,促进辽宁生猪业高质量发展。 据省农业农村厅人员预测,今年一季度我省生猪供给还较为充足,基本上可以保障春节期间市场供应;二季度生猪市场供应将呈现平衡态势;三、四季度生猪市场供应量将呈现滑坡,生猪价格明显上涨可能性加大。 下一步,我省将落实好相关支持措施,稳定生猪基础产能,发展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推动生猪产业向环境承载能力强、区位优势突出的地区转移。调整优化屠宰行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引导大型养猪企业发展屠宰加工,推动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向生猪主产区转移。 在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方面,我省将推广“大型企业+现代化育肥场”模式,提高生猪产业装备水平、标准化水平,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同时加大生猪产业监测预警力度,及时发布生猪存出栏、价格预警预报信息,科学指导生猪产业发展。(来源:辽宁日报2019年01月30日第2版) 非洲猪瘟病毒研究获进展据《中国科学报》报道,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建华课题组与李继喜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ASFV )DNA 连接酶 (AsfvDNAL ) 的分子机制。该项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ASFV 是一种独特的双链DNA 病毒,能导致受感染猪死亡,受到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尽管已研究了100多年,目前仍没有任何有效的疫苗被报道。ASFV 对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猪饲养业都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并于2018年在中国首度暴发,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ASFV 中有一套完整的DNA 修复通路。与通常的DNA 修复通路不同,ASFV 的DNA 修复通路中的聚合酶和连接酶的保真性都非常低,在ASFV 基因组的修复和突变过程中均发挥了关键作用。 据悉,该团队此前研究发现,AsfvPolX 拥有一个独特的磷酸根识别位点,对其底物结合和催化活性十分关键。“AsfvDNAL 与同源蛋白的序列相似性很低,但其容忍碱基错配的分子机制还不明确。”该论文第一作者陈屹勍告诉《中国科学报》,研究人员利用X 射线晶体学方法,成功解析了As?fvDNAL 与不同类型DNA 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结构。 晶体结构显示,AsfvDNAL 具有一个独特的DNA 结合结构域,该结构域对底物结合十分重要。虽然AsfvDNAL 与常见的DNA 连接酶在催化机制方面保守,但As?fvDNAL 在底物催化位点附近具有一些明显不同的氨基酸组成。 “蛋白突变、体外DNA 结合以及活性研究显示,催化位点附近的氨基酸对催化形式AsfvD?NAL-DNA 复合物的形成及活性至关重要。”甘建华表示,这项研究成果为针对非洲猪瘟病毒DNA 修复通路蛋白的药物设计提供了结构基础。(《中国科学报》2019-02-25第1版) 科技 64

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118广西牧兽医医2019年Vol.35(3) C,Sanchez-Vizcaino JM.Survival of several porcine viru-ses in Pifferent Spanish Pry-cureP meat products,J].Food Chem.1997;54:555—9. [9]Penrith ML,Vosloo W.Review of African swine fevee: transmission spread and control,J].J S Afriv Vet Assoc. 2009;80:58-62. [10-EFSA.Scientific review on African swine fever[EB/ OL].2010.http://www.efsa.europa.eu/sites/default/ files/scientific_output/Wiles/main_documents/1556.pdi. Accessed21Mar2016. [11]Wilkinson PJ.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M-.In:Pen- saert MB,editor.Virus infections of porcines.New York: Elsevier Sciencc;1989.p.17-35. [12-Guinat C,Reiz A,Netherton CL,Goatlev L,Pfeiffer DU,Dixon L.Dynamics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shed-ding and excretion in domestic pies infected by intramuscu-lar inoculation and contact transmission[J-.Vet Res. 2014;45:93.[13]EFSA.Ewluation of possible mitigation measures I o pre- vent introduction and spread of African swine fevee through wile boai EB/OL].2014.http://www.efsa.europa.eu/ sites/default/Wiles/scient-Vic_output/files/main_docu-ments/3616.pdf.Accessed23Mar2015. [14]Ribeiro R,0X0J,Madeiro S,Hutchings GH,Boinas F. Experimentae infection of Ornithodoros erraticus sensu stheto with too Portuguese African swine fevee strains. Study of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dynamics of infection in ticks[J].PLoS ONE.2015;14:20.dot:10.1371/foua nal.pone.0137718. [15]EFSA.Scientific opinion on the role of tick vectors in the epidemiology of,0x682-0^0haemorrhaaic fevee and Af-rican swine fever in Eurasia.2010.http://www.efsa.eu-ropa.ex/s ites/d efault/file/s cientificoutput/files/m ain_ documents/1703H pde Accessed18Noe2015H [16-非洲猪瘟防控远程培训[EB/OL].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2019.1.9. 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张丹琳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广西柳州545000) 中图分类号:S858.282.4文献标识码:B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a feva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a fevar virus,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是目前唯一已知的虫媒DNA病毒[1]。ASFV基因组为线性的双链DNA分子,根据病毒株的不同其大小约为170-190kb,包含151-167个开放阅读框,可编码150 ~200种蛋白[2]。ASF的急性临床症状为咼热、呼吸急促、全身广泛性出血,死亡率可高达100%,因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921年非洲肯尼亚首次报道ASF疫情,1957年传入葡萄牙并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马耳他、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广泛传播;19世纪70年代ASF 传入西半球南美洲及中美洲地区;2007年ASF在 收稿日期:2019-03-14 作者简介:张丹琳(1987-),女,汉族,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动物传染病。文章编号:1002-5235(2019)03-0118-05 高加索地区和俄罗斯联邦暴发;2014年ASF蔓延至东欧多国家并持续流行;2018年8月3日我国辽宁省沈阳市某养殖场发生ASF疫情,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暴发ASF疫情叫截至2019年3月1日,我国已经确诊111起疫情,其中108起是生猪的疫情,3起是野猪的疫情。我国是养猪大国,养猪数超过世界一半,突如其来的ASF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空前的危机,对我国养猪业、国民经济和国计民生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由于ASFV基因组可编码的蛋白很多,且基因组变异频繁,抗ASFV感染的免疫机制也复杂,AS-FV还可可避机体的免疫应应,给ASF疫苗研发工作造成很多困难,至今无有效的ASF疫苗。但是疫苗对于ASF的防控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外科学家一直在努力,随着现代技术发展,ASF疫苗的研发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对ASFV免疫机制的认识,ASF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基因缺失疫苗、DNA 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ASF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非洲猪瘟防控及疫苗研发——挑战与对策

国畜禽业 中种2019.08 作者简介:邵治国(1980.4-),男,大学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基层站管理及服务。 非洲猪瘟防控及疫苗研发———挑战与对策 邵治国张素荣杨明星杜爱英赵晓倩宋凯崔菁婧 (北京市顺义区北务兽医卫生防检站101300) 摘要:非洲猪瘟是一种主要在非洲大陆流行和传播的疾病,死亡率可以高达100%,并且没有商品化的疫苗可以使用。自从2018年8月初我国爆发了首例非洲猪瘟的疫情后,各省区已陆续爆发了多起疫情,对我国养猪业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和疫苗研发进行重点分析,结合现有的状况迎接相应的挑战,希望为该病的疫苗研发提供更多的参考。关键词:非洲猪瘟;防控;疫苗;挑战;对策 非洲猪瘟可以被称为ASF,这种疫病会有比较明显的临床表现,经常出现高热反应、皮肤变红,而且出现心跳变快情况,严重的会出现一定的呕吐现象,鼻腔和黏膜中的分泌物变多。这种疫病根据病程可以具体分为性、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目前来说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疫苗 [1] 。 1非洲猪瘟概述1.1非洲猪瘟病毒 非洲猪瘟病毒最开始只存在于非洲大陆,后来传入到欧洲地区,经过多年后逐渐演变成一种地方性的流行疫病,这种疫病的主要宿主就是家猪和野猪。不管是什么样的猪都有一定的临床症状或是无症状的带毒状态。自从2018年该病毒进入我国后,引发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我国目前的养猪模式和防控资源等状况,必须要对疫情进行重视,进一步对其防控和疫苗发展进行重点关注。 1.2ASFV 的基因型与血清 ASFV 是一种在细胞内进行复制的双股DNA 病毒,同时也 是实际上唯一已知的虫媒病毒,不仅具有较大的体积,而且还可以编码200多种与病毒复制相关的酶,具有较强的生长特性。对于ASFV 基因型来说,一般要根据编码p72蛋白的基因部分进行分型,就目前来说可以分为22个基因型,但却只有一个血清型。ELISA 是诊断ASF 的首选血清学方法,它可检测血清和组织液。 1.3非洲猪瘟的流行与防控对策 ASFV 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具有非常强的复杂性,对于现阶 段来说,世界上还没有理想的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目前来说,世界范围内应对ASFV 的主要措施有对引进的猪和进口猪产品加强检验和管理,避免在进口的猪产品中携带此种类型病毒;对养猪场要采用一定的措施来进行疫病的预防,其中比较重要且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将猪和病毒进行隔离;要储备非州猪瘟的防治控制技术,对ASFV 病原学进行积极研究和发展,重视疫苗的研发工作;因为非洲猪瘟本身的特点,至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式,因此,需要各地区加强对疫病情况的交流,综合学习各地疫苗研究状况,根据具体情况对疫情控制对策进行制定,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应对 [2] 。 2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进展2.1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对虎穴或物理学科知识进行利用的一种疫苗手段,其主要方式是对病原进行灭活处理,然后对抗原性进行保留处理。从现有情况来看,传统灭活疫苗制备方式无法对强毒 攻击提供特别有效的保护,很难检测出中和抗体的存在。经过多次实验和研究可以得出,传统的制备方式很难研制出有效的ASF 灭活疫苗。 2.2核酸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ASF 核酸疫苗的研制正处在一个起步阶段,这种疫苗就是 讲编码病毒抗原基因进行克隆,到达真核载体之后在细胞内完 成一定的转换和翻译,进而形成一行的抗原蛋白,最终激活机体内部免疫应答。ASF 亚单位疫苗只包含特定的病毒抗原,需通过合适的抗原传递系统免疫动物。在现有研究中,已经有一定效果,但还要鉴定更多ASFV 保护性抗原,开发出新的免疫佐剂才可以更好地提高亚单位疫苗的活力。 2.3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可以根据毒株的来源进行一定分类,可以分为传代致弱毒株、天然致弱毒株和重组致弱毒株。这种疫苗可以诱导出一定的免疫应答,并且具有较强的持久性,但对这种方式来说,生物安全性是重点担心的问题。在未来的研究发展中,可以对基因重组进行重点发展,通过现金技术来提高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 3研发非洲猪瘟疫苗的挑战与对策 ASF 是一种发病机理和临床症状都比较复杂的传染性疫 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防控,会对当地经济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经过系列的研究和发展之后,人们对非洲猪瘟病毒的认识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相关的疫苗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3]。 对于未来的疫苗研发来说,基因重组技术是获取高效安全疫苗的首选方法,在经过综合试验和分析后得到一定的成果。4结语与展望 总之,受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养猪业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但同时这也是提升我国养殖环境和生物安全水平的重要契机。对于我国来说,要根据具体国情和各国防控和疫苗研发的经验,对非洲猪瘟疫病采取适当控制,及时对疫情防控和疫苗研发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做好对非洲猪瘟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陈腾,张守峰,周鑫韬,等.我国首次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现和流行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8(9):1831-1832. [2]李学钊,洪炀,王治仓,等.免疫佐剂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4(4):81-86. [3]张玉,谢银禄,张国庆.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动物医学进展,2014(7):103-106. 交流 64

抗非洲猪瘟疫苗与药物研究进展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9年(第44卷)第2期 行业动态 抗非洲猪瘟疫苗与药物研究进展 楚品品1,谢乐新2,蒋智勇1,李艳1,勾红潮1,宋帅1, 杨冬霞1,卞志标1,蔡汝健1,李春玲1*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广东省畜禽疫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兽用药物与诊断技术广东科学观测实验站,广东广州510640; 2.广东省动物防疫物质储备中心,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烈性传染病,急性感染时可引起高达100%的致死率,一旦暴发,往往给受灾国家和地区养猪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影响。自1921年在肯尼亚被首次报道以来,已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该病,我国于2018年8月首次发布非洲猪瘟疫情公告。为了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近百年来,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展了抗非洲猪瘟疫苗和药物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对抗非洲猪瘟疫苗与药物已有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未来非洲猪瘟疫苗与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洲猪瘟;病毒;疫苗;药物中图分类号:S8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5?8567(2019)02?0002?05 收稿日期:2018?12?11 作者简介:楚品品(1990?),女,河南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从事微生物相关研究。E?mail :931671302@https://www.360docs.net/doc/d43291418.html, ;谢乐新(并列第一作者)(1973-),男,广东乐昌人,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兽医疫苗及临床研究。*通讯作者:李春玲(1965?),女,河南人,研究员,从事兽医相关研究。E?mail :lclclare@https://www.360docs.net/doc/d43291418.html,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 )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 )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引起不同程度临床症状和不同时间的感染病程,从长期带毒的隐性感染到死亡高达100%。强毒株感染后,引起高烧,严重抑郁,厌食,皮肤变红,淤血,紫绀和不协调 等临床症状[1],伴有外周血血小板和淋巴细胞减少[2?3],此外有研究发现还可引起噬血细胞综合征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LH )[4] 。 非洲猪瘟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至今缺乏有效的疫苗和药物用于预防、控制和治疗该病,一旦暴发,往往给受灾国家和地区的养猪业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非洲猪瘟的认识不断深入,对非洲猪瘟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研究也取得了进展,现就该方面做概述,以期为未来更有效抗非洲猪瘟疫苗与药物的研发 提供参考。 1非洲猪瘟分子病毒学与流行病学概述 非洲猪瘟病毒是DNA 病毒目、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是一个复杂的二十面体DNA 病毒,其基因组包括一个由两个可变的末端和一个125kb 左右的中心保守区域组成的线性双链DNA 分子,不同病毒株基因组大小不同,约为170~ 193kb ,编码150~167个开放阅读框[5?7] ,其中大部分 阅读框来于预测,未得到证实[8] 。ASFV 基因组大且复杂,又存在可变区,使其在流行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多样性,根据其B646L 基因编码的vp72蛋白的C 端序列,目前可分为24个基因型,根据B602L 基因中央可变区(Central Variable Region ,CVR )串联重复序列,I73R 和I329L 基因间隔序列以及EP402R 和MGF505?2R 基因间隔序列分析,可做进一步基因分型[9?12]。 ··2

非洲猪瘟疫苗最新动态

非洲猪瘟疫苗最新动态 近期,网络传播所谓“非洲猪瘟中试苗、自家苗,甚至走私苗”已在国内部分地区养殖场户投入使用,引发生猪产业广大从业人员高度关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对此高度重视,已部署各地加强核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2020年8月,有记者就非洲猪瘟疫苗相关问题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 问:目前我国有批准上市的非洲猪瘟商品化疫苗吗? 答: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制,历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截至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各国还没有一个批准上市销售使用的非洲猪瘟疫苗。自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农业农村部始终积极支持、鼓励所有合法合规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非洲猪瘟防控技术研究工作。从我国疫苗研发进展情况看,目前各研究单位进展不一,其中进度最快的也仅处于中试工艺摸索和产品质量研究以及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等阶段,农业农村部尚未批准其开展临床试验研究。因此,目前市面上只要出现“非洲猪瘟中试苗、自家苗,甚至进口苗”,按照《兽药管理条例》规定, 都是非法疫苗,均应按假兽药处理,请广大养殖户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 问:如使用这些非法疫苗有什么危害? 答:兽用疫苗是用于预防动物疫病的一类特殊商品,必

须确保其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始终严格依法依规开展兽用疫苗等新兽药的评审和审批工作,基于一系列科学、翔实的试验数据开展评审评价,符合“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要求的新兽药方可批准上市销售。所谓“非洲猪瘟中试苗、自家苗,甚至走私苗”,既缺乏系统的试验研究,更没有通过科学、客观、严格的评审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无法保证,特别是活疫苗,更是可能存在不可预知的生物安全风险。养殖场(户)如使用这样的疫苗对生猪进行免疫,不仅可能达不到预期的免疫预防效果,更有可能因非法免疫接种导致猪群感染并引发疫病传播。 此外,从制苗毒株与我国流行毒株的匹配性看,我国的非洲猪瘟流行毒株属于基因II型,盲目引进国外基因I型疫苗毒对我国生猪进行免疫接种,势必导致我国非洲猪瘟病毒流行状况更趋复杂。 当前正值非洲猪瘟防控关键时期,养殖场(户)如听信谣言,指望用非法疫苗保护猪群健康,进而放松自身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势必使自身陷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境地,并严重干扰非洲猪瘟防控大局。 问:对生产、销售、使用“非洲猪瘟中试苗、自家苗、走私苗”等违法行为,农业农村部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根据《兽药管理条例》规定, 生产、销售、使用“非洲猪瘟中试苗、自家苗、走私苗”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必须

我国对猪瘟疫苗与免疫的研究进展_郭加丰.pdf

我国对猪瘟疫苗与免疫的研究进展_郭加丰.pdf

福建畜牧兽医第30卷增刊2008年35 我国对猪瘟疫苗与免疫的研究进展 郭加丰福建省漳州市农业学校 3630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31(2008)07-0035-03 我国是世界养猪大国,国 家对猪瘟免疫防治方面的 研究十分重视。尤其在猪瘟 疫苗的开发与应用、猪瘟 免疫程序与免疫效果等方 面做了大量应用性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猪瘟疫苗的研究 建国初期(1951-1952年),何正礼、方时杰等选用 抗原性优良的石门系毒株研究改进制成CSF结 晶紫灭活疫苗效果明显。广泛应用后对控制当时猪瘟的 流行曾起过一定的作用。1950年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开始探索培育猪瘟兔化弱毒株,从1954年开始系统传 代测试,经过长期的试验和系统验证,终于选育出一株 适应于家兔的猪瘟病毒变异株—中国株 (即C株),证 明有高度的安全性和优良的免疫原性,而且具有毒力不 返强、无残毒的优点。从1957年 开始C系在我国广泛应用,同时也推广到欧亚许多国 家,使这些国家最终控制或消灭了猪瘟。应该说猪瘟弱 毒疫苗的广泛应用,对于控制CSF的流行起到了关键 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应用这类疫苗后并没有彻底阻断 HCV的传播途径与流行[1] ,HCV仍然 存在并以低水平进行传 播。因此,改进传统疫苗与 研制新型疫苗已成为当今 猪瘟疫苗研究发展的新方 向。近十年,国内外都在致 力于开发猪瘟的重组弱毒 疫苗、亚单位疫苗和标记疫 苗等基因工程疫苗的探索 性研究,经过不懈的努力, 目前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 果[2]。主要有: 1)重组疫苗。它是以无致病力或低毒力的痘病 毒(VAC)和伪狂犬病毒(PRV)为载体,将HCV-E2 基因与之重组研制的基因 重组疫苗。如我国四川农 业大学郭万柱教授研制出 了伪狂犬/猪瘟活载体重 组疫苗,但重组疫苗的安全

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对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是引起猪瘟的病原体,它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与之关系密切的同属成员病毒还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1型和2型以及边界病病毒(Border disease virus,BDV)[2]。囊膜蛋白E2是瘟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抗原蛋白,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保护性中和抗体。 为了控制CSFV,安全和高效的猪瘟弱毒活疫苗被研制并被广泛应用了几十年。猪瘟弱毒活疫苗的强制使用使得一些国家的CSF被根除,目前,这些疫苗仍然在许多国家被广泛使用。虽然猪瘟弱毒活疫苗在免疫诱导和免疫持续时间方面都展现出突出的优点,但活苗的主要缺陷是不能区分疫苗抗体和野毒抗体。新型的、安全高效的并且能够区分感染和免疫动物(differentiating infected from vaccinated animals,DIVA)的标记疫苗的研发已成为未来猪瘟的控制与根除的需要,亦是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现有的猪瘟疫苗和正在研发的新型猪瘟标记疫苗进行综述,为CSF的防控和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1现有的商业化猪瘟疫苗 1.1传统CSF疫苗 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邹伟斌,林梓栋,齐冬梅 (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1356) 摘要: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猪病,对动物健康和养猪业的发展影响巨大,至今仍然是全球重要的猪病毒性疾病之一。目前,疫苗接种仍然是防控猪瘟的主要有效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猪瘟疫苗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综述了猪瘟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猪瘟疫苗的设计研发和猪瘟的控制和根除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瘟;疫苗;标记;控制 中图分类号:S852.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码:1005?8567(2018)01?0011?04 Research progress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accines Zou Weibin,Lin Zidong,Qi Dongmei (Guangdong Winsun Bio?pharmaceutical Co.,Ltd.,Guangzhou511356,China)Abstract:Classical swine fever(CSF)is a highly contagious disease of swine,and is still one of the most economically important viral diseases worldwide due to its impact on swine health and industry.Currently,vaccination is still an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strategy for the control of CSF.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the research of CSF vaccines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There is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for CSF vaccines,which aim is to supply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design of CSF vaccines and the control and eradication of CSF. Keywords:classical swine fever;vaccines;marker;control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8年(第43卷)第1期专题综述 收稿日期:2017?11?07 作者简介:邹伟斌(1989?),男,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兽医师,主要从事猪病疫苗相关研究.E?mail:weibinzousysu@https://www.360docs.net/doc/d43291418.html,.·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