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发展及其研究

智慧城市的发展及其研究
智慧城市的发展及其研究

智慧城市的发展及其研究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促进经济、社会、人文发展和拉动国家整体发展水平上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市病”成为困扰各个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难题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关键词: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宽带通信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市病”成为困扰各个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难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日益严重,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全球信息技术呈加速发展趋势,信息科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信息资源也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智慧城市正是在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汇聚人类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从而实现对城市各领域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极大地带动包括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并且对医疗、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智慧城市的建设对我国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全球许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城市的试点,中国已有近50个城市或地区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智慧城市相关的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大量新城区的建设以及城市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各类新趋势驱动了智慧城市市场。

1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其特征

1.1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源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这一理念,就是在各行各业中充分应用新一代的IT技术,通过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供电系统、供水系统、交通系统、建筑物和油气管道等生产生活系统的各种物体中,使其形成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相联,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使人们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实现全球的“智慧”状态。

在IBM公司的“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智慧城市被定义成为这样的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公众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基于国际上的智慧城市研究和实践,“智慧”的理念被解读为不仅仅是智能,即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在于人体智慧的充分参与。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等技术手段,以整合、系统的方式来管理城市的运行,它是以智慧科技、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指挥管理、智慧生活为重要内容的一种城市发展新模式。其目的在于让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行,为城市中的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空间,最终为城市居民提供更高的生活品

质。

1.2智慧城市的特征

各国在智慧城市方面的探索与实践,都注重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从市民需求出发,以各种基础网络为支撑建设感知设施,通过信息的融合分析提供智能服务从目前国内外智慧城的建设实践以及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来看,智慧城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泛在物联

通过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及智能传感设备(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实时感测,并安全可靠地将各种采集信息和控制信息进行实施、准确的传递。泛在物联是城市公共设施的全面物联,它以基础通信网络的泛在化、实体化为依托,以实现城市公用设施的泛在通信、泛在协同为目的,是智慧城市的首要特征和构建智慧城的先决条件

2 智能整合

智慧城市实现了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的完全的连接和融合,新一代全面感知技术的应用更增加了城市的海量数据,基于超级计算机、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并引入综合集成法,通过人的“智慧”参与,提升决策支持和应急指挥的能力。

3激励创新

慧城市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并通过维基、微博、Fab Lab、Living Lab等工具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公众智慧,不断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利用信息

智慧城市把开发支撑城市运转的信息资源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建设数字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政府及社会在数据、信息、知识、能力、应用、服务等方面的有机整合,从而促进能源和材料的节约使用,拓展使用和创新使用,因此,信息资源将成为智慧城市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

2智慧城市的支撑技术

智慧城市是整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传感网、广电网等信息技术,已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高效和协同运作所需海量信息的感知、获取、传输、处理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

2.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传感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of Things)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技术架构如图1所示。

图 1 物联网技术构架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网关构成,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是物联网获取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

网络层包括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处理中心等。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

应用层是物联网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2.2 云计算技术

智慧城市是以多应用、多行业、复杂系统组成的综合体,多个应用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共享、交互的需求,各不同的应用系统需要共同抽取数据进行综合计算并和呈现综合分析的结果。如此众多繁杂的系统需要强大的信息处理中心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面对系统复杂和计算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云计算应运而生。云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通过虚拟化、分布式处理和宽带网络等技术,按照“即插即用”的方式,自助管理运算、存储等资源能力,形成高效、弹性的公共信息处理资源;云计算也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使用者通过公众通信网络,以按需分配的服务形式,获得动态可扩展信息处理能力和应用服务,也是电信运营商新的信息服务产品和ICT交付模式。

云计算的主要技术包括虚拟化、分布式处理、云管理、云终端、绿色IT、云安全等。云计算的技术及服务架构如图3所示。

图2 云计算的技术及服务架构

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智慧城市的优势和应用如下:

一、实现智慧城市平台层的统一和高效能

云计算通过架构即服务(Iaas)的构建模式,将传统数据中心不同架构、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服务器进行整合,通过云操作系统的调度,向应用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运行支撑平台。同时,借助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化基础架构,可以有效的进行资源切割、资源调配和资源整合,按照应用需求来合理分配计算、存储资源,最优化效能比例。

二、实现对业务/资源的科学调度管理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突出特点,是具备大量的基础软硬件资源,实现了基础资源的规模化。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单位资源的成本。业务/资源调度中心可以实现资源的多用户共享,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且可以根据业务的负载情况,自动将资源调度到需要的地方。业务/资源调度中心是云计算数据中心操作系统的高级应用模式,也是云计算数据中心低碳、绿色的开展业务的必然要求。

三、安全控制管理

当前的信息时代下,数据已成为产业、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云计算,实现了计算与存储的分离,实现了众多用户对同一基础资源的共享使用。但同时,众多用户共享同一资源,也对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云计算环境下,基础资源的集中规模化管理,使得客户端的安全问题更多的转移到数据中心。从专业化角度,最终用户可以借助云数据中心的安全机制实现业务的安全性,而不用为此耗费自己过多的资源和精力。但同时,对云计算中心而言,需要直接对更多用户的安全负责。具体而言,云计算安全涉及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数据访问风险、数据存放地风险、信息管理风险、数据隔离风险、法律调查支持风险、持续发展和迁移风险等等。

云计算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在于,我们能够有效整合计算资源和数据,支撑更大规模的应用,处理更大规模的数据,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

而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公众服务提供更好的平台。

2.3 IPV6

IPV6通过自动识别机器,无限多的地址、网络安全设置、能够对每个终端(包括无线终端)、每个家电、每个生产流程、每个感应器进行IP全球化管理。在以IPV6为核心技术的下一代网络上,可以实现现有IPV4网络所提供的全部通信业务。更重要的是,IPV6所提供的巨大地址空间以及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和功能,使其提供语音、数据、视频融合的高品质、多样化通信服务在下一代网络得以实现。人们将从端到端实时通信、移动互联、宽带网络3方面获得智能城市全新的通信服务体验。

2.4视频技术

随着智慧城市的兴起,视频技术在视频监控领域的应用日渐广泛,如“平安城市”、“全球眼”等军事视频技术在智慧城的典型应用,此外视频技术、视频监控产品在交通、视频、海关、能源、金融、国防等领域的应用也日渐深入。

3智慧城市的整体结构

如图3所示,智慧城市包括智慧城市服务数据中心,应用及服务平台,网络以及终端等4类重要元素:以数据中心为核心、以物联网终端为触角,以Wi-Fi,3G无线全覆盖,宽带通信为高速信息通道,以信息处理提供应用支撑能力,以异地备份提供数据保障,信用透明度评估能力保障信用安全,从而形成一个闭环式的服务体系,构成融合无线通信、宽带通信、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整体集成解决方案。

图3智慧城市的概念架构

作为城市智慧化服务的核心,数据是最重要的基础。如图4所示,智慧城市的重点在于建设城市级数据系统(CDS)。具体的:城市级数据系统包括基础设施数据子系统,城市人数据子系统以及行业数据子系统。CDS是一个基于云计算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式文件系统、专家系统、机器学习和自动规划等,构成的网人

工智能系统,即城市的“大脑”,使城市的管理、服务具有智能特性。

图4 智慧城市的城市数据子系统

智慧城市的平台架构如图5所示,建立以CDS为中心,基于IaaS云平台管理下的集中资源,通过资源的智能适配,承载和建设开放的业务引擎,包括业务控制引擎,事务处理引擎,数据分析引擎以及上下文感知协同引擎等。与各种终端协同,形成面向智慧城市服务的统一化平台。

图5 智慧城市的平台架构

智慧城市的网络架构如图6所示,以城市大规模数据中心为核心,进行资源集中,基于数据中心,构建三种基础设施能力,包括计算、存储以及网络的能力,同时提供四种引擎,面向城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图6 智慧城市的网络架构

4智慧城市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开始智慧的建设,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的瑞典、爱尔兰、德国、法国,以及亚洲的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大部分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都处于有限规模、小范围探索阶段。韩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电子产品制造国,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主导国之一,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培育新产业。美国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在基础设施、智能电网等方面进行重点投资与建设。新加坡被公认为政府服务最好的国家,信息通信技术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智慧城市建设注重服务公众。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刚刚起步,城市信息化建设正处于重要的结构转型期,即从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阶段转向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中国正在通过“两化融合”、“五化并举”、“三网融合”等战略部署,积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有三种建设模式,分别是: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驱动的建设模式,如无锡;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建设模式,如武汉;以社会服务与管理应用为突破口的建设模式,如北京、重庆。

当前,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指挥技术发展迅猛,“智慧化”已成为世界各国信息化发展的愿望和目标,“智慧城市”不仅是物联的城市,更是一个通过云计算、深度分析、可控制的城市。在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热潮中,“智慧城市”将带给我们全新的信息生活感受。

参考文献

[1] 李贤毅.智慧城市开启未来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 郦月飞.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企业技术开发.2013.1

[3] 宋刚, 邬伦.创新2.0 视野下的智慧城市[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

[4]IBM.智慧的城市在中国.IBM智慧城市白皮书. 2009

[5]姜奇平.智慧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互联网周刊.2010,10(9)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单志广 一、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持续迅猛发展,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浪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就相继启动和开展了智慧城市相关建设行动。2008年11月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的概念,进一步激发了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据初步统计,目前国外在建的智慧城市数量大约有200个。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于2000年启动了“智能城市”建设;新加坡于2006年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韩国在2006年确立了u-Korea 政策并提出了u-City计划,首尔、釜山、仁川等6个地区已成为u-city示范区;日本2009年推出“i-Japan战略2015”,2010年启动了横滨市、丰田市、京都市和北九州市等四个试点;2009年美国爱荷华州的迪比克市与IBM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2010年10月澳大利亚政府启动了“Smart Grid,Smart City”示范工程,等等。目前,国外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以技术试验、区域小范围或城市局部地区试点、行业特色应用为主,其中欧盟与东亚的智慧城市进展较快。欧洲的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在构建绿色低碳的城市环境以及交通、医疗等民生服务领域

的作用。日本、韩国在数字化城市(e-city)和泛在城市(u-city)概念的基础上发展了智慧城市(i-city)的内涵。建设智慧城市已被国际上公认为是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改进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宽带化、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和发展,全国各地也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很多城市都相继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并着手开始规划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2月底,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数量多达150多个,初步估算投资规模将超过一万亿元。其中,在2012政府工作报告或者“十二五”规划中正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地级以上城市共41个,副省级城市10个,直辖市中除重庆之外,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相关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在41个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地级以上城市中,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所占数量比重较高,同时,中部的武汉城市群、长株潭经济圈等也积极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从这41个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有35个城市人均GDP在4000美元以上,其中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的城市有19个。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达和信息化水平先进城市的发展共识,已成为众多城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发展智慧城市的战略意义

智慧城市的发展分析

智慧城市的发展分析 发表时间:2020-01-14T11:48:35.5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王树田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转变原有的城市运营实施模式,依托信息科技手段来创建城市管理的全新框架。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转变原有的城市运营实施模式,依托信息科技手段来创建城市管理的全新框架。从现状来看,创建智慧城市的举措对于城市资源短缺的现状能够予以显著缓解,并且实现了城市竞争实力的全面增强。城市规划以及智慧城市的发展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新时期的城市总体规划包含多层次的城市规划要点。因此,各地关于发展智慧城市首先应当拟定科学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如此才能保证智慧城市的具体建设模式能够符合现行的城市规划方向,在此基础上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新型智慧城市;数字经济;发展 引言 众所周知,如今国家政府不断强调数字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在数字经济项目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力求提高数字产业在市场产业中的占比数值,同时要求我们要借助高新信息数据技术发展新颖的经济产业理念,创造出能够高度满足现代化人群需求的新产业,以拉动经济内需,增加社会岗位需求,提升产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达到高效率、高便利性的经济发展目的。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与高新科研技术创造出新产业新理念,同时对旧有产业进行一定的改良与发展,推动旧有产业在技术上、经营理念上、需求供应上的发展,保证他们在现代化的经济进程中能够不断为社会创造新的经济价值。 1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建设思路、实施路径、运行模式、技术手段等全方位迭代升级,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从发展重点来看,进一步强化城市智能设施统筹布局和共性平台建设,破除数据孤岛,加强城乡统筹,形成智慧城市一体化运行格局;从实施效果看,通过叠加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红利,推动智慧城市网络化、智能化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形成无所不在的智能服务,让人民群众对智慧城市有更切实的现实获得感。 2新时期创建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 城市化进程在客观上引发了程度比较严重的城市交通阻塞以及环境威胁,并且现阶段的城市人口比例也明显表现为增长的趋向。在此种状态下,各地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模式与思路都要做到切实予以转变,如此才能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总体趋向。各地通过引进智慧城市的全新城市化举措,应当可以达到消除城市建设污染以及转变城市建设模式的重要意义,进而达到了优化城市发展综合环境以及创建新型健康城市的目标。由此可见,创建智慧城市对于推进新时期的各地城市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3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策略 3.1?开拓城市数字信息收集方式 我们知道,数字经济的运营过程中,对于用户群体的数据数量与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其解决方案就是通过对收集得到的用户群体大数据进行分析提取,从而设计出高适配性的经济发展方案。但是,传统数字信息收集方式效率过低,种类单一,不能较好地满足数字经济的数据需求,因此,我们要开拓新的高质量的数字信息收集方式。我们可以在用户的移动端、网络数据终端、网页数据上进行用户数据提取,或者与其他APP公司进行数据交换合作,以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同时,我们要规划分配好用户群体的数据分类,对不同年龄段的用户群体数据要做好分类,不然会产生数据投射结果偏差,对新开发的产品市场输入产生消极影响。 3.2运用数字经济调控城市生态模式 如今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由于时代发展迅猛,数字化技术运用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生存环境已经高度智能化了,同传统的城乡结合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分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合理科学地规划好城市生态系统的设置,力求让人们在数据高度智能化的城市区域也能够和谐舒畅地生活。因此,我们需要借助数字经济来调控城市生态模式,以保证人们合理舒适的生活质量。在良好的城市环境中,经济的发展将为人们的生活缔造更加便利美好的生活景观。我们一般借助数字经济对城市的生态模式进行调控,包括天气预警与数据统备,利用数字技术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元素进行精确的范围布置,结合经济效率与绿色环保理念,发展出既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又能够提供舒适生存环境的城市生态系统。 3.3制度优化激发多主体合作活力 我国各级各类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从技术导向、注重建设全面转向成效导向、突出运营阶段。技术架构和业务板块相对固化而成熟,如何解决好政府与市场、全面与聚焦、应用与创新的关系,建立更为高效、顺畅、有机衔接的组织机制、管理机制、运营机制、合作机制,成为现阶段各地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关注点和探索方向。明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机构,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与业务协同,为“智慧城市运营商”提供支持和落脚点,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 3.4建设智能基础设施 智能基础设施是融合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为一体的战略性设施,是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基建”,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基石。随着传统“铁公基”基础设施建设的边际效益和人口红利降低,支撑产业和社会智能化升级的智能设施将成为未来增第2页共3页长点。尤其是随着5G技术的逐渐成熟,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应用场景,目前智慧杆俨然成为综合承载平台的建设热点。智慧杆是通信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资源共建共享的集中体现,通过集成智慧照明、WIFI(无线局域网)、微基站、城市监测、电桩等多种功能,突破了传统杆塔边界,融入智能网关、边缘计算等功能模块,实现数据集成和智慧管理。作为新型智慧城市智能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进智慧杆的建设。 3.5创设信息交通系统 创设信息交通系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基层建设的重要一环,传统城市交通对市民的日常学习生活与工作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市民的关注事项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我们要革新传统交通系统,创设信息交通系统。目前应用较多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地铁、公交车与出

《中国国际智慧城市发展蓝皮书》发布

《中国国际智慧城市发展蓝皮书(2013)》发布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与新华网联合编撰的《中国国际智慧城市发展蓝皮书(2013)》1月16日在北京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是根据国内外150多个智慧城市案例跟踪研究编制而成,分为国际和国内两部分。国际部分主要从全球智慧城市优秀典范的成功经验展开论述;国内部分重点分析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有关专家表示,该书对当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参考价值。 随着“信息消费”、“宽带中国”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我国信息化建设尤其是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全国已有300余个城市相继提出要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但在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定位与目标尚不清晰、顶层设计严重缺失、体制机制有待创新、信息孤岛比比皆是、信息安全面临多重威胁等。 这些问题无疑会对社会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并且会严重影响智慧城市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处在十分关键的时间节点上,亟需科学、系统、全面地推进建设和发展。 “智慧旅游”点燃旅游产业新方向 中国旅游产业的一大变革,在于与科技信息相结合的“智慧旅游”,将使旅游更便捷、更人性化。现在北京、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省市已启动了“智慧旅游”试点工作。可以说,智慧旅游的初级成果已经直接应用于旅游产业要素,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快速成长。与此同时,旅游电子商务业务成为众多旅游企业新的盈利方式,像携程、去哪儿、艺龙、芒果、驴妈妈等一大批旅游电子商务公司,已经在旅游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在线旅游业交易)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占整体旅游收入份额近15%。科旅创新最关键的还是人才,可以说近10年来,旅游产业人才素质也在不断提升。 另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各地都普遍建立了旅游资讯网站,开通了12301旅游服务热线,建立旅游咨询中心等;旅游安全保障的体制机制也在逐步完善,旅游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旅游目的地的重视。当然,这些还是刚刚起步,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还有差距,希望各级政府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满足游客的需求。 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也在不断优化。尤其是《旅游法》的颁布,将为中国旅游产业的健康、有序、稳定发展,提供法律依据。总之,与10年前相比,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除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外,“大旅游”的发展格局也在加速形成。《旅游法》也已出台,《旅游法》作为一部综合性法律,既是保障法,又是规范法,也是促进法,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相信《旅游法》能给旅游市场、给旅游企业、给游客等方方面面定一个规矩,一套规章制度。 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中国旅游的品牌化战略是势在必行的,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好的品牌,可以走向世界。但是,现有的还远远不够,因为在国内打响了,能不能在海外打响,还是个未知数。怎样制定面向国内外不同客源地的中长期的品牌营销战略,这个问题无论从国家旅游局层面,还是从地方旅游局、旅游经营主体层面,都应该重视并寻求解决之道。 《营销中国》--讲述营销故事,旅游营方法策略,是勾勒30年的品牌营销史诗。由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执行主任、中国国家旅游局原副局长祝善忠和中国着名旅游创新传播专家贾云峰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2月6日,中国智慧城市论坛提出要“以防疫为契机,全面提升智慧城市”,倡议各地政府要在非常期间,万众一心防疫,齐心协力联控的大好氛围下,以“抗疫“为抓手,全面提升智慧城市。2月10日,上海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上海市的智慧城市的推进,值得全国各地去学习和参考。 《若干意见》提出,到2022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排头兵,国际数字经济网络的重要枢纽;引领全国智慧社会、智慧政府发展的先行者,智慧美好生活的创新城市。 中国作为第一人口大国,且为了缩短社会贫富差距,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2019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60.6%。智慧城市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舒缓人口过于集中带来的医疗、教育、交通资源短缺和环保问题。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迅速主要以智慧物流为主 智慧城市起源于传媒领域,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智慧城市有两大发展驱动力,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前者是技术创新层面的技术

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驱动作用。 全球都在紧锣密鼓的布局智慧城市建设,欧洲、北美、日韩等地区处于技术领先地位,而中国因为也在积极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形成了多个智慧城市群,中国的智慧城市点项目超过欧州、印度和美国之和。 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在最近几年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在中国的智慧城市试点项目中,智慧物流、智慧建筑、智慧政务领域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前瞻预测随着“银发经济”的发展,智慧医疗和智慧家居将成为下一轮高速发展的着力点。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空间巨大 近年来,中国政府陆续开展和推广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智慧城市相关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同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加速投入。根据IDC 《全球半年度智慧城市支出指南》,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规模为200.5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1%;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预计达到228.79亿美元,相较2018年的200.53亿美元增长了14.09%。 智慧城市是一个在不断发展中的概念,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智慧城市国内外现状研究

智慧城市国内外现状研究 国外现状 国外智慧城市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首次提出“智慧岛”计划,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地发展,社会水平不断进步,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21世纪初期,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均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实践,全球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其中,欧洲和亚洲是智慧城市建设开展较为积极的地区。

国内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的城镇化率从2005年的42.99%上升至2015年的56.1%。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这意味着每年还将有1000多万人口进入城市。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城市病”,城市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不断突出。如何解决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不断深化城市功能以提高利用效率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难题,而城市信息化建设无疑是提升城市管理效率的重要方式。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信息化与城镇化结合的最佳模式,将充分发挥产业辐射作用,带动整个经济的转型。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萌芽期和推进期。2010年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在此之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处于萌芽阶段。继2010年宁波市在政府的全面推动下实施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其他城市纷纷效仿,智慧城市在我国的建设风生水起,不少城市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和行动方案,甚至有些地区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武汉、株洲、佛山等。截止2016年初,全国已经有597个智慧城市相关试点。 2016年,我国将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等八大技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主要方向。“十三五”期间,26部委将共推100各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根据《2015年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我国智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有:无锡、上海、北京、杭州、宁波、深圳、珠海、佛山、厦门、广州等。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城市整体智慧化程度较低,建设能力及落地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中智慧城市的建设也表现出区域差异,华南地区与华东地区发展良好,而东北、西北、西南等相对偏远区域,发展较为落后。智慧城市在各省份、各领域的发展也不尽相同。 中投顾问的《2016-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研究表明,如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全面展开,推进速度较快的已进入建设阶段,其它城市也开始进行规划与设计等。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有的城市可能需要2-3年时间,而有的城市可能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当前,我国正在通过“两

智慧城市行业现状以及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八大互联网公司评中国幸福城市智慧城市渐行渐近--------------------------------------- 1第二篇:无线城市掌上公交利于智慧城市建设增速 --------------------------------------------------- 3第三篇:智慧城市建设分析市场将增强综合竞争力 --------------------------------------------------- 4第四篇:智慧城市建设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迈进新阶段------------------------------------------ 5第五篇:智慧城市建设规模大幅增加产业价值持续提高--------------------------------------------- 6第六篇:中国超万亿投资布局500余城市智慧城市前景可期--------------------------------------- 7第七篇:发展智慧城市成为国家战略---------------------------------------------------------------------- 9第八篇:我国积极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 10第九篇: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将超2万亿元 ------------------------------------------------------------- 10第十篇: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刷新万亿投资将惠及哪些产业?---------------------------------- 11第十一篇:信息消费产业投资增加智慧城市发展前景分析---------------------------------------- 12第十二篇:综合布线为智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 13第十三篇: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浅析 ---------------------------------------------------------- 14第十四篇:信息消费规模扩大智慧城市建设加速 ---------------------------------------------------- 15第十五篇:智慧城市对照明需求大----------------------------------------------------------------------- 16第十六篇:4万亿市场规模待挖掘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趋势分析 ---------------------------------- 16第十七篇:在线旅游行业投资加热智慧城市进一步完善------------------------------------------- 18第十八篇:智慧城市行业发展方正科技全方位便利生活------------------------------------------- 18 第一篇:八大互联网公司评中国幸福城市智慧城市渐行渐近 近期,支付宝、知乎、墨迹天气、IPE、高德地图、36氪、阿里旅行与陌陌八家互联网企业共同发布了中国城市幸福指数排名,此次排名以智慧生活、知识交流、空气质量、创业环境、交通便利、旅行出游、移动社交等7个维度出发,利用了各家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分析,最终结果显示,上海的”智慧生活“程度高,且在空气质量、交通情况上表现较好,因此成为了150个样本城市中最幸福的城市。深圳、杭州、广州与武汉则分别获得第二至第五名。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一)内涵 智慧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管理和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受为目的,是信息时代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城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城市的核心驱动力是通过深度的城市信息化来满足城市发展转型和管理方式转变的需求,其基本内涵是: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充分运用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为核心,以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互动、高效的信息服务为手段,以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城市新兴业态活力为宗旨,通过智慧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实现智慧的感知、建模、分析、集成和处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政府行政效能、公共服务能力和市民生活质量,推进城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从而使城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智慧”状态。

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1999年后“数字城市”逐渐成为我国各城市建设热潮。数字城市的主要特征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数字城市建设是以城市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为重点的城市信息化过程。 智慧城市被多数专家认为是在数字城市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智慧城市建设是以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城市经济和社会组织的高效化与协作化,城市社会服务的普惠化与人性化为重点,更加强调城市信息的全面感知、城市生活的智能决策与处理以及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 从技术角度看,智慧城市包括四个层面(见图1),一是通过深层感知全方位地获取城市系统数据,二是通过广泛互联将孤立的数据关联起来、把数据变成信息,三是通过高度共享、智能分析将信息变成知识,四是把知识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应用到各行各业形成智慧。

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状况

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状况 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信息和知识,对生产和传播进行全面的改造,实现人类社会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全面变革的一个过程,是一个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动态过程,是一场产业革命的历史进程。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远。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融,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着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发达国家及其城市信息化成功实践证明,“数字城市”是通往城

市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成熟阶段的智慧城市是将知识管理与经济社会的运转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为经济社会各主体的科学决策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和知识支持,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运行效率;是将知识管理和政府决策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政府决策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从而提高政府的决策品质。(一)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国外智慧城市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首次提出智慧 岛计划,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地发展,推动了社会不断进步,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直至2010年开始在全球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到目前为止,全球开始智慧城市发展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期、探索期、建设发展期(见图表)。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智慧城市作为应对当前城 市发展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也正大力推进智慧城 市的建设。本文对智慧城市进行了介绍,说明了发展智慧城市的必要性,归纳总 结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慧城市;必要性;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于IBM提出的“智能地球”概念。以前,有类似的概念,如 数字城市。2008年11月,恰逢IBM于2007年至2012年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 来在美国纽约发布的“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主题报告提出的“智慧地球”,充分利用下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具体而言,“智慧”的概念是通过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使人类能够更加精细和动态地管理生产和生活状态。通过在世 界各个角落嵌入和配备传感器到供电系统,供水系统,交通系统,建筑物和油气 管道等各种物体的生产和生活系统,从而形成物联网将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人 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融合,再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同时,智慧城市的发展被认为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缓 解“大城市疾病”,提高城市化质量的良好补救措施。 1智慧城市概述和特征 智慧城市主要指利用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实现物联,对城市运行核 心的系统进行感测,实现物联网和互联网之间系统完全连接融合,将整个数据整 合城市运行图,提供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企业和个人做好智慧城市发展 科技业务创新工作,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模式。基于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 提高关键性系统建设和和谐高效协同工作。智慧城市具有灵活性特点,能够实时 了解城市发展中突发事件,适当提高解决资源部署效率,更加便捷城市发展远程 访问工作,保障城市发展的高效性和高效模式,促进城市发展相互之间整合协作 能力。 2发展智慧城市的必要性 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形态,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运用信息 和通信技术手段对城市数据感测、分析、整合和利用,做到对城市资源的全面、 及时、有效地调控,实现城市中各个方面快捷运作、人和城市之间和谐共赢。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取也得了巨大的成就,高速发展的城镇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过于迅速的城镇化带来了许 多问题,如城市人口和城市承载能力不能匹配,城市系统脆弱,城市管理面临着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而智慧城市的出现为解决这 些问题提供了一条道路,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从经济影响来说,发展智慧城 市是必要的。一方面,智慧城市可以升级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信息技术的高速 发展、不断更新,对传统城市经济带来的不只有机遇还有挑战,只有赶上信息技 术的前沿,城市经济才可以实现发展与超越;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对我国转变经 济增长方式同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方面, 带来新的增长点。从社会影响来说,发展智慧城市是必要的。通过对智慧城市的 建设,借助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一方面可以全面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提 升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将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生活的国际化、社会化、网络化。从环境影响来说,发展智慧城市是必要的。由于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分析

智慧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分析 城市规划决定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模式、发展规模和整体布局,其质量好坏影响着城市的建设管理和城市的运行。在新时期,随着云技术、物联网等新兴科学技术的诞生,为智慧城市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智慧城市建设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文从智慧城市对城市规划影响的角度出发,在分析智慧城市和城市规划现状的基础上,简要阐述智慧城市到底对城市规划产生怎样的影响。 标签: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发展;影响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其发展 智慧城市是由IBM“智慧地球”引申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目前不管是对智慧城市概念的研究上,还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我国也没有一个城市已经完全达到了智慧城市的标准,在对智慧城市的研究和建设上还处于不断发展探索的阶段。不过智慧城市具有的特点却很明显,其主要作用是推进城镇化发展质量,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建设,促进城市新兴产业的发展等。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现状 1.市民对城市的需求日趋多元 城市规划是实现和控制城市土地与空间资源分配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城市合理发展、满足市民需求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城市在其发展中存在无法满足市民需求的问题,这和城市规划的实施措施具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对城市人口经济、地理、文化和社会因素的考虑在技术手段上比较落后。规划师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因为缺少智能化的规划工具,无法科学有效地预测市民的需求,在需求预测上主观性较强,无法满足市民多城市的多元化需求。此外,不同的专业部门之间条块分明,沟通交流较少,往往出现规划成果脱离实际,难以落地等问题。 2. 城市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有待加强 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重视城市规划的作用,忽视其地位,不但会影响城市建设发展,导致城市建设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影响了城市规划战略引领作用的发挥。 3. 城市规划在利益平衡上的问题 城市规划师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一方面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利益分配问题上应处理好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的关系。现实的城市规划过程中,一些规划人员出于政府要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压力,往往

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分析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智慧城市知名国家 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智慧城市政策密集发布,主要推进电子政务、智慧交通、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发展,同时完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之下,四大直辖市和各省份的省会城市或经济核心城市也在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从国家开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来,住建部发布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290个试点城镇。而如果计算科技部、工信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改委所确定的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量,截至2019年9月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超过700个(其中部分城市有重叠)。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以及日媒报道信息来看,作为亚洲强国的日本,目前在全球智慧城市建设中已经落后于中美两国。目前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已超过700个,美国在2015-2017年已实施3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且规划实施超过400个项目,涉及交通、电网、零售、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而尽管日本在传感器,人脸识别等领域拥有一

流技术,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直到2019年4月召开的国家战略特区咨询会议上才正式确定了名为“超级城市”的制度概要,目前日本智慧城市数量仅十余座,日媒报道称“日本需要在超级城市的建设上尽快行动起来”。 二、2019年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预计达到228.79亿美元 近年来,中国政府陆续开展和推广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智慧城市相关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同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加速投入。根据IDC 《全球半年度智慧城市支出指南》,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规模为200.5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1%;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预计达到228.79亿美元,相较2018年的200.53亿美元增长了14.09%。 三、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未来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性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云计算为例,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准,能支持海量并发、混合云、多云管理等复杂应用场景需求。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数据:截止到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增长到6万亿元。初步估算,2018年中国智慧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和进程将在长期水平上决定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这意味着中国的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数量,城镇化增长速度趋于放缓,城市发展的关注点从增量转向存量。 曾经只有少数大城市才需要面对的拥堵、污染、安全、管理等问题,成为大多数城市都需要解决的难题。同时,城市系统复杂度提升、需求多样化程度提高,要求城市运转更加高效、管理更加精细,这为智慧城市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空间。 因此,2010年以后,智慧城市理念在中国经历了短暂的概念普及,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这种爆发,在国家层面表现为2013-2015年间相关政策、指导意见、试点的密集发布;在地方层面表现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与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得到积极推进。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智慧城市数量已经超过500个,居全球之最。 1.政策方面 2016年以后,由国家部委主导的智慧城市试点项目逐渐减少,智慧城市的发展重点从概念普及转向落地实践,国家与地方政策也呈现出持续演进、系统落位的特点——在国家层面,《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相继发布,智慧城市相关的国家标准体系逐渐形成;在地方层面,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城市发布了智慧城市相关的法规和条例,为智慧城市的落地实践创造条件。 2.技术方面 在技术方面,中国已经成为ICT应用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截至2017年末,中国4G用户总数达到9.97亿,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过81万亿元,居全球之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ICT发展的规模效益凸显,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传感器、通信等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商业领域,为智慧城市的相关创新奠定了深厚的技术基础。 3.落地现状 作为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系统工程,智慧城市的落地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因此各地方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数量,可以成为衡量行业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 从政府公开信息来看,在2013-2018年的7年间,由各地方政府委托的智慧城市项目的中标数量从12个激增到162个,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5%。其中沿海发达地区的智慧城市项目显著多于其他地区,从地域范围来看,华东、华北、华中南地区的项目数量占全国总量的近70%,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集中区域。 从类型来看,智慧城市相关的顶层规划和设计仍然是数量最多的地方政府委托项目,说明大量地区的智慧城市发展尚处在早期谋划阶段;城市运营管理、政府政务、城市大数据、交通出行、城市应急相关的项目增长迅速,在2014-2018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40%;智慧市政、城市安防等领域也具有较大需求,但项目数量增速放缓,表现出市场趋于成熟的特征。 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领域众多、系统复杂度较高,需要统筹规划和多方协调才能完成,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企业采取战略合作的方式推进智慧城市的落地。与解决方案提供和单一项目采购的方式相比,战略合作涉及的城市需求方和企业服务方的层级较高,双方能够整合的资源较多,在建设内容上具有较大的灵活度和持久性,是地方政府与大型厂商进行长期合作的较好选择。 4.困难重重 在国家战略引导和地方积极实践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获得广泛共识。

新时期城市更新发展趋势与实践思考

新时期城市更新发展趋势与实践思考 摘要:城市更新概念早在1958年已有权威界定,它经历了半个世纪以上的发展,函盖的多个发展历程,不断融合了新时代的特征。而在我国城市建设也经历着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的过程,以人为本、社区层面、文化导向、环境提 升是新时期城市更新的四大导向及重要手段。 关键词:城市更新;连片改造;有机更新 一、城市更新的新时代特征 当时我国城市发展逐渐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我国城镇化率自 1978年至2013年从17.9%提升到53.7%,广东省城镇化率从16.9%提高到67.7%。2014年珠三角地区建设用地规模已超过8500平方公里,特别是深圳和东莞的国 土开发强度已逼近50%。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已尝试将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发 展的重要目标。广州成立了国内首个以城市更新为主要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城市更新局”、深圳市在城市更新中已探索了多年并形成“深圳模式”。 新时期,城市更新更加强调渐进小规模再开发、利益共享、文化性、可持续 发展。城市更新的核心是处理分散产权与整体开发的矛盾,政府/官员、开发商、居民、公众、环境等多元利益主体利益冲突,并通过利益调整达到整治、开发与 保护的综合目标。 二、广州城市更新政策探索 2015年2月广州市正式设立国内首个城市更新局,将原有的“三旧”改造办公 室职能纳入,同时“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规划及实施工作全面 升级为城市更新规划及实施工作。 回顾2010年前,广州主要是通过城市美化运动、危破旧房改造及退二进三等进行局部的、政府行为为主的城市更新。随着“东进西联、北优南拓中调”的战略 提出,城市更新正式上升为广州城市战略。2010年后,省市三旧政策及相关配套 政策陆续出台,广州城市更新逐渐由战略向政策转变,如《关于推进“三旧”改造 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粤府办〔2009〕122号)、《关于加强市“三旧”改造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穗旧改联字〔2010〕9号)。但此阶段的城市更新(“三旧”改造)存在整体与局部不协调、利益分配不均衡、以增量性拆建为主等 问题。2015年广州城市更新踏出了历史性一步,城市更新局正式成立,《广州城 市更新办法》(即“1+3”政策)、《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升城市更新水平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等一系列政 策出台,更明晰了各主体职责,同时从政策创新的角度落实政府主导、利益共享、放管结合及市场导向等有机更新目的。 三、南沙合成工业区的城市更新实践与思考 3.1背景与概况 合成工业区位于蕉门河中心区中区,是进入蕉门河中心区的东部门户。地块 西邻蕉门河中心区自贸区区块,东接黄山鲁森林公园,区位条件优越,改造条件 日趋成熟。目前,该地区产权情况复杂,多为工业厂房、宿舍及城中村,功能单一,产业老化,已不适应新的地区定位和发展要求。 3.2改造模式与实施计划 由于合成工业片处于蕉门河中心区非核心功能区位,自主改造对蕉门河中心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

智慧城市的概念在欧美地区诞生,却在中国发扬光大。仅在2018 年,中国在建智慧城市数量占全球的48%。未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将领跑全球。 城市化进程提高对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生活质量带来了严峻挑战,为应对城市发展中的一系列挑战,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智慧城市发展体系,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和精细化管理效率成为更多城市管理者的首要选择。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历经三个发展阶段:从智慧城市概念导入的分散建设阶段,到智慧城市试点探索的规范发展阶段,再到 2016 年正式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 “新型智慧城市”是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核心载体。相较于“智慧城市”,其更加重视顶层设计与数据的融合,发展重点在于进一步强化城市智能设施统筹布局和共性平台建设,破除数据孤岛,加强城乡统筹,形成智慧城市一体化运行格局。 目前国内外对于智慧城市的概念仍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定义,但可从技术层面、城市发展层面及社会层面三种不同维度对中国智慧城市概念进行深度理解。 亿欧智库在完成研究和多家智慧城市企业高管交流后,撰写了<2020 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报告全面分析了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情况,梳理出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图谱,研究了国内外标杆智慧城市建设案例,总结了智慧城市发展的挑战与趋势。

Part1智慧城市发展概述 1.1 2020年智慧城市发展现状1.2“新基建”加速智慧城市发展Part2新基建下的智慧城市 2.1基础技术赋能智慧城市建设2.2智慧城市场景应用 2.3智慧城市企业案例 Part3全球优秀智慧城市实践分析3.1维也纳 3.2圣阿尔伯特 3.3新加坡 3.4上海 Part4智慧城市发展挑战与趋势

城市更新研究的历史和发展趋向

城市更新研究的历史和发展趋向 摘要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经历的再开发过程。通过对中西方城市更新进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中西方城市更新的差异,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探索适于中国的城市更新道路。 关键词城市更新;差异;方向 0、引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上所有城市都必须不断对原有城市空间、城市形态、城市交通、城市环境进行重新整合,使之符合新形势的需要。这个过程在英文中最早被称为 Urban Renewal,即城市更新。[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表现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尤其是步入21世纪之后,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不断枯竭,在经济转型和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城市在不断扩张的同时也表现为其内部空间的重组。快速城市化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系列的城市更新和改造的问题。 本文在回顾城市更新研究历史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国对内外城市更新研究和发展对比分析,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找到我国城市更新的问题,得到一些启示与方向。 1城市更新的国内外历史发展概况 1.1 外国城市更新的历史发展概况 对于西方国家(主要指欧洲和北美)的城市更新历史。许多学者倾向于把自二战以来到当前阶段这段历史划分为4个阶段。 1.1.1第一阶段:推倒重建(自二战后至上世纪50年代初) 欧洲很多国家在二战中都遭受了重创,所以二战后首当其冲的一项任务就是对那些破败城区进行重建。主要目的是振兴城市经济和解决住宅匮乏问题,主要方式是推倒重来、拆旧建新。像伦敦、巴黎、慕尼黑等欧洲大城市,都曾

在城市中心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拆旧建新活动;在纽约、芝加哥、曼彻斯特等贫民窟比较多的大城市,则开展了大规模的“消灭贫民窟”运动,将贫民窟推倒重建,居民全部搬迁。[2] 但这一阶段的“城市更新”运动并不成功,问题主要出在指导思想上。其最大的缺陷就是把动态的城市发展看成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寄希望于通过宏大的形体规划来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而忽视了人的需求,忽视了城市功能,忽视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1.2第二阶段:城市中心土地的强化利用与城市的衰败阶段(上世纪50年 代至60年代) 至1960年代,大规模拆建的城市改造引发了尖锐的社会问题和激烈的讨论。很多人批评这种方式极大地破坏了原有的邻里关系;对于相应出现的社会代价,也应该主要由政府来负责。这一过程与真正的邻里更新并不一致,因为他完全用获利更高的商业取代了居民用途。从根本上来说,是试图强化位于城市良好区位的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通过吸引高营业额的产业如金融保险业、大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等来使土地增值。而原有的居民住宅和混杂其中的中小商业则被置换到城市的其他地区。 这种举措曾经一度带来城市中心区的繁荣,但很快就出现了大量问题。由于城市中心区地价飞扬,带动整个城市的地价上涨,助长了城市向郊区分散的倾向。由此加剧的钟摆式交通堵塞问题,使中心区的吸引力下降。由于居住人口大量外迁,一些大城市的中心区在夜晚和周末变成了所谓“死城”,带来治安、交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大量被迫从城市中心区迁出的低收人居民却在内城边缘形成新的贫民窟。 1.1.3 第三阶段:基于人本主义思想的渐进式综合性改造阶段,提出了一系列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新思想(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美国著名学者J·雅各布斯在1961年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提出了“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的重要思想。她认为,几十年来的大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