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组学及其研究方法和应用

代谢组学及其研究方法和应用
代谢组学及其研究方法和应用

[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

(南京,210002)

代谢组学及其研究方法和应用

陈慧梅 综述 刘志红 审校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质谱 代谢产物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

学之后,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领域[1]

。代谢组学的研究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1985年,N ichols on 研究小组利用核磁共振(NMR )技术分析大鼠的尿液,意识到这可能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巨大

突破[2]

,并于1999年,提出了代谢组学(metabonom 2ics )的概念。代谢组指的是“一个细胞、组织或器官中,所有代谢组分的集合,尤其指小分子物质”,而代谢组学则是一门“在新陈代谢的动态进程中,系统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揭示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的科学。

细胞内的生命活动大多发生于代谢层面,如细胞信号释放、能量传递、细胞间通信等,故代谢组学被认为是“组学”研究的最终方向。基因与蛋白质的表达紧密相连,代谢物则更多地反映了细胞所处的环境,如营养状态,药物和环境污染等影响。正如B illy David 所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告诉你可能发生什么,而代谢组学则告诉你已经发生了什

么”[3]

。其具体的内容:

11基因组学研究的是生物体在一定的病理生理条件下,基因表达谱的改变。但“沉默基因”及基因之间的互相调控,使得基因的“开”、“关”与生物学效应并无直接联系。而且不能与生物体作用的靶位点直接联系。

21蛋白质组学主要是针对细胞蛋白质的变化,进行半定量测定。蛋白质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研究它可以很大程度地揭示病理生理机制,发现疾病的生物标志。但蛋白质组学也存在信号通路蛋白相互影响,靶位点难以定位等缺点,而且不能动态、实时的反映整体信息。

31代谢组学关注的是各种代谢路径底物和产

物的小分子代谢物(MW <1K D ),反映细胞或组织在外界刺激或是遗传修饰下代谢应答的变化,包括糖、脂质、氨基酸、维生素等。特别是基于NMR 技术的研究方法,并不需要进行样品的提取、纯化,可以无损伤地监测组织代谢表达谱的改变,动态地评估代谢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定位相应的靶组织、作用过程以及生物学标志。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平台

代谢组学研究的技术平台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前期的样品制备,中期的代谢产物检测、分析与鉴定以及后期的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

前期 代谢组学研究常用的检测技术,一般不需要对标本行特别的分离、纯化等。但离体条件下,细胞或组织内的代谢状态可迅速改变,代谢物的质与量亦随之变化,为正确反映在体的真实信息,须立即阻断内在酶的活性。最为常用的是冰冻/液氮降温法及冷冻、干燥的保存技术[4]

,尽管如此,细胞间仍始终有一低水平的代谢活动,需尽量避免氧化等活化因素。

中期 代谢产物的检测、分析与鉴定是代谢组学技术的核心部分,最常用的是NMR 及质谱(MS )两种。

核磁共振技术 是利用高磁场中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的分析技术,生命

科学领域中常用的是氢谱(1H NMR )、碳谱(13

C

NMR )及磷谱(31

P NMR )三种。可用于体液或组织提取液和活体分析两大类。

常用的是体液分析研究。以氢谱(1

H NMR )为例[5]

,将准备好的生物标本(包括各种体液或组织

提取液),直接上样检测即可。所得的1

H NMR 谱峰与样品中各化合物的氢原子对应,根据一定的规则或与标准氢谱比照可以直接鉴定出代谢物的化学成分,信号的相对强弱则反映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图1)。不同样品的代谢物图谱有其特质性,类似

样品的“指纹”一样;对这种特质性进行区分、鉴定,

被称为“代谢指纹分析(metabolic finger p rint analy 2sis )”,帮助找出机体代谢的共性与个性

图1 利用核磁共振(N M R)技术检测不同组织的谱图

A 肾乳头组织;

B 肾皮质组织 两组间各自的特征性波明显

不同的差别

NMR 还能够对活体内外的非损伤组织、器官进

行研究。以心脏的磷谱研究为例[6]

,将预处理的体外灌流心脏直接置于检测区,持续观察低氧干预下31P NMR 谱峰的改变情况,发现低氧状况下,P

3+和Mg 2+

的含量增加,并随低氧的延长而加深、加重。这种分析器官或组织中某一代谢物或组合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称之为“代谢轮廓分析(metabolic p r ofi 2ling analysis )”,观察特定干预的动态系统中,找出机体代谢变化的规律。

NMR 技术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具有如下优点:①无损伤性,不破坏样品的结构和性质;②可在一定的温度和缓冲范围内进行生理条件或接近生理条件的实验;③与外界特定干预相结合,研究动态系统中机体化学交换、运动等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④实验方法灵活多样。但仪器价格及维护费用昂贵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普及。

质谱技术 是将离子化的原子、分子或是分子碎片按质量或是质荷比(m /e )大小顺序排列成图谱,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无机物、有机物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新的离子化技术则使质谱技术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将预处理的体液或是组织(根据实验需要,可将组织行甲醇除蛋白、庚烷除脂肪及冻干等处理),加至质谱仪,经历汽化,离子化、加速分离及检测分析后即可得出相应代谢产物或是代谢组的图谱(图

2)。图谱中每个峰值对应着相应的分子量[7]

,结合

进一步的检测分析可以部分鉴定出化学成分以及半

定量关系。不同组别的质谱图存在差异(“代谢指纹”分析),加以区别、鉴定,亦有助于研究代谢的变

化规律及标志性代谢产物。

图2 正常尿液质谱分析图

N MR 技术与MS 技术相比,各有其优缺点,需要

在研究中灵活选用。总体而言,N MR 技术应用的更

为广泛。此外,根据代谢组学的研究需要,还常用于其他的一些分析技术,如气相色谱(G C ),高效液相色谱仪(HP LC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 )等。它们往往与N MR 或MS 技术联用,进一步增加其灵敏性。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分析手段更新,敏感性及分辨率提高,“假阳性”的概率也就越大,可能是仪器技术方法固有的,亦或是数据分析过程中产生的。

后期 代谢组学研究的后期需借助于生物信息学平台。它往往借助于一定的软件,联合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将多维、分散的数据进行总结、分类及判别分析,发现数据间的定性、定量关系,解读数据中蕴藏的生物学意义,阐述其与机体代谢的关系。如果说分析技术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扇门”,正确的数据分析方

法和模型建立便是“找到宝藏”的钥匙[8]

主成分分析法(PCA )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9]

。其将分散于一组变量上的信息集中于几个综合指标(PC )上,如糖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等,利用主成分描述机体代谢的变化情况,发挥了降维分析的作用,避免淹没于大量数据中(图3)。其他的模式识别技术,如聚类分析、辨别式功能分析、最小二乘法投影法等在代谢组学研究中亦有其重要的地位。现实情况下,代谢组学的数据更为复杂,特别是NMR 对病理生理过程的研究,将代谢物的表达谱与时间相联系,分析时更加困难,需要借助复杂的模型或是专家系统进行分析(在应用的部分,结合具体研究简单加以阐述)。已有研究小组建立了包括酵母糖酵解在内的一系列代谢模型,并在仿真器上开展代谢仿真等研究工作。

图3 代谢主成分(PCA)分析示意图

根据不同种的核磁共振代谢数据,从中计算出成分1、2及标本

的加权值,在此基础上,对所测标本进行有效地分类和鉴定

代谢组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理条件下的变化特点 建立生理条件下对代谢谱的正确认识,是研究各种病理条件或刺激干预的前提。目前运用NMR技术对生理状态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内在因素 Jones[10]研究发现,灵长类、啮齿类及兔类尿甘氨酸的量差别较大,反映了物种间葡萄糖醛酸化通路的差异。Bollard等[11]利用氢谱(1H NMR)分析B6C3F1小鼠和S D大鼠的尿液,前者的尿酸、甲酸、肌酐、延胡索酸、22酮戊二酸、柠檬酸明显增加,而牛磺酸、内铵盐则较之为低。

尿液的NMR谱分析,可以快速、高效的检测品系差异导致的肝、肾等代谢酶活性的不同。如两种白化的小鼠及三种大鼠间(Han W istar,Gunn及S D)的色氨酸代谢不同,不同种的雄性小鼠对氯仿肾毒性及镉肝毒性的易感性也不同[12]。

性别不同在代谢谱上也有反映。Stanley[13]对HW大鼠尿NMR谱分析发现,雄性波峰的变异性明显高于雌性,而前者对药物及毒物的敏感性也高。研究也证实,这种性别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与激素水平的差异相关。

年龄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在四氯化碳的肝毒性模型研究中,R ikans等[14]研究发现28月龄的F344大鼠较5月龄的敏感性差;并随年龄增长,尿液中三羧酸的代谢产物也不同,可能与肾脏酸碱调节的改变有关。

尿中代谢产物的组成变化还与个体间的健康状况、遗传差异性等密切相关。

外源因素 昼夜节律更替影响了体内激素水平,血清代谢谱亦随之变化。Kishika wa等[15]研究证实,昼夜间,血清内的磷酸盐及钙盐的水平呈现负相关。主成分(PCA)分析核磁共振(1H NMR)谱,能很容易识别不同时间点的尿样品:白天尿中的牛磺酸、马尿酸、肌酐水平较高,而葡萄糖、琥珀酸、二甲基甘氨酸、肌酸等相应较低。

饮食对尿、血的代谢谱均有着显著影响。Phi pp s等[16]利用NMR分析尿液发现,饮食状态不同,其中的马尿酸、氯原酸等代谢产物的量也随之改变;而食物种类的差异,也可影响这两条代谢通路的平衡。Honglian研究则发现,仅食物中libitum量不同,血清中NMR谱即可出现显著差异,它可以反映在多达56种已知的代谢产物上。临床研究中,亦证实了血清“代谢图谱”随着饮食不同发生规律性改变。温度、觉醒等刺激,甚至周围气候不同、菌群[18]的改变(图4),代谢组也可发生种类及数量的差别

图4 改变饲养条件菌群环境,小鼠尿液核磁共振(N M R)谱随时间变化图

将无菌培育的同种小鼠,放置于特定细菌环境下,随时间不同,

尿液NMR谱出现规律性变化

疾病状态诊断 从代谢物角度审视问题,是利用代谢组学探讨疾病诊断及发病机制的最大优势。现有的研究大多仍是借助NMR的分析技术。

诊断先天性疾病,既往主要依赖酶学检测,但耗时、耗力,检出率低。如多种羧酶缺陷病[19],常规酶学检查不仅阳性率低,而且不能辨别治疗后微量酶变化。GC/MS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能够同时分辨32羟基异戊酸、32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微量变化,用于快速诊断、指导治疗;方便、快捷的检查羊水中32羟基异戊酸和甲基枸橼酸,适用于产前筛查。NMR检测不需要样品准备、提纯等预处理,用于疾病筛查更方便。如尿黑尿酸病,早在300多年前就作为一组综合征报道,但机制一直不明。现利用NMR技术分析患者尿液[20],发现尿中存在着大量的尿黑酸,追其根源为体内缺乏尿黑酸氧化酶,故酪氨酸不能彻底分解为延胡索酸和乙酰乙酸,使得中间产物———尿黑酸大量积聚,并从尿中排出,进一步研究证实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代谢性疾病。

肾脏疾病研究方面也有零星报道,包括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球肾炎,多囊肾,肾移植预后判定等。研究主要集中于NMR技术,比较尿液及血液中的代谢组成与变化情况,界定疾病状态和性质。

肿瘤,特别是无症状的早期肿瘤,尤其需要借助于敏感性高的综合检测手段。早在1992年,How2 ells等[21]便利用核磁共振(1H NMR)技术联合主成分分析(PCA)对脑肿瘤组织进行检测,其中脑膜瘤诊断的准确率达85%,神经胶质瘤则为62%。Moka 等对肾组织活检的标本进行NMR检测,发现即使是肿瘤未累及的组织部分,肾细胞癌的检出率也非常高,但该法不能区分原发灶和转移灶。

冠心病(CH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虽然目前通用的X线血管造影法确诊率高,但创伤大、花费高、副作用多。B rindle等[22]将X线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分组,同时用NMR技术分析血清样本,建立了合适的模型。借助此模型,对于可疑CHD患者诊断的灵敏度高达92%,特异性为93%(图5)。该模型还可能判别CHD轻、中、重的严重程度和累及血管的数目,甚至可以细分出轻2中、中2重及轻2重等亚型。目前正在进行大型的MAGI CAD(www. med.ca https://www.360docs.net/doc/d03980237.html,/magicad)临床研究,试图用循证医学方法证实此法诊断的可行性(预计研究2000例,已完成了800例)。

此外,NMR技术正在探索应用于其他的体液检测及疾病诊断中。如分析糖尿病患者尿液及血液,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浆中酮体、葡萄糖水平明显增加

,

■冠心病 ●非冠心病

图5 冠心病或非冠心病的患者血清核磁共振(N M R)检测分析图

胰岛素降解和血脂代谢的异常;目前尚无其他的非创伤性检查手段,可以如此方便、快捷地同时检测酮体、葡萄糖、脂质及其他重要的生物标志。核磁共振(1H及13C NMR)检测关节腔内的滑膜液,有助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创伤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NMR对于脑积液的检测正被用于药物过量监测及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Reye)综合征和早老性痴呆(A lzhei m er)病的诊断上[23]。1H NMR对精液的分析,可以帮助诊断输精管梗阻导致精囊的闭塞以及非梗阻性不育症。

药物安全性评价 代谢组学研究大大缩短了新药安全性研究的周期,它能够快速、有效地分析多条代谢通路,帮助定位靶组织及判定毒副作用程度,寻找相应的生物学标志。主要采用的仍是NMR技术,包括对各种体液、组织或组织提取液进行分析;在计算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据分析模型更是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 DA)已经接受代谢组学研究的结果作为新药申报和注册的重要参考指标[24]。

1989年,Gartland等[25]根据药物造成的靶器官(如肝、肾皮层或髓质毒)损伤及程度分组,利用1H NMR对尿液进行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建立相应的毒理学研究模型,帮助判断新药的毒副作用与程度,以及量效与时效关系。Hol m es等[26]研究了HgCl

2

(损伤近端肾小管)和乙基溴(损伤肾髓质)两组肾损伤模型,观察了9天1H NMR谱的演变情况。在肾损伤进展及恢复的过程中,尿中20种代谢物发生的改变,与组织学的改变相一致,并存在规

律性的时效关系。进一步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发现, HgCl2的损伤是单一的直接损伤、具有可逆性;而乙基溴则为双重损伤机制(直接损伤加上影响渗透压而造成肾乳头的间接损伤)、可逆性差。肝毒性研究方面亦有相类似的研究。

“神经网络模式”和“随机神经网络模型”的发展,大大加速了代谢组学在新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借助于相应软件,将大量有标志(如正常对照、肝毒性、肾毒性等)的或随机的代谢组学数据进行分析,构成多因素数据网络模型;继而分析候选样品,对其毒副作用加以定性、定位及机制探讨,分离出有效的生物学标志物。1995年,Anthony等[27]利用NMR尿液检测的数据,建立了肝、肾和睾丸毒性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同时测定的18种代谢产物进行评分,对新药损伤进行有效的预测和定位。Hol m es等也在NMR分析尿液的基础上,建立了“随机神经网络模型”,同时分析了1310种代谢产物的变化情况,剔除无用信息后,分离出727种作为检测对象,建立了正常及4个毒性作用的网络模型(肝、肾、肝肾联合及线粒体),以及不同鼠类的模型(H W 和S D大鼠)。借用此模型,候选药物毒性作用判定及定位的有效率高达90%。与主成分分析(PCA)相比,“随机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率要高得多,并且对小样本的分析结果也更为稳定。

Coen等[28]在乙酰氨基酚的肝脏毒性研究中,有机结合了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利用基因芯片对肝组织中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同时采用NMR对肝组织、组织提取液和血浆进行分析。代谢组学研究的数据表明:肝组织提取液中糖和糖原减少、丙氨酸和乳酸盐增加,血浆中糖、醋酸盐、丙酮酸及乳酸盐则增加,提示糖酵解增加。这一结果与脂质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谱改变相一致,提示乙酰氨基酚毒性的影响在基因和代谢层面上存在高度的统一性。

代谢组学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高通量、高分辨率的分析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相整合,对生物代谢层面进行研究,提供了了解生物体的独特视角。也必将在药物开发、临床诊断和预防及营养科学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9]。

代谢组学的研究侧重于寻找相关特定组分的共性加以分析、判断,使诊断、治疗力求个体化,如何把握个体及小样本群体的特质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代谢组学最终是要将研究的触角涉及每一个代谢组分,研究其共性、特性及规律,现有的研究离这一目标还很远。而且,代谢状态变化之迅速,影响因素之多,都给个体化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最有效地研究生命现象需同时监测基因表达、蛋白质及代谢产物等多个层面,这也是系统生物学真髓之所在。然而,它的研究刚刚开始,还有很多艰苦的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的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Goodacre R.Making sense of the metabol ome using evoluti onary com2 putati on:seeing the wood with the trees.J Exp Bot,2004,0:431

2 N ichols on JK,Ti m brell JA,Sadler PJ.Pr ot on NMR s pectra of urice as indicat ors of renal da mage:mercury nephr ot oxicity in rats.Mol Phara macol,1985,27:644

3 Ger man JB,Bauman DE,Burrin DG,et al.Metabol om ics in the o2 pening decade of the21st century:building the r oads t o individual2 ized health.J Nutr,2004,134(10):2729

4 Douglas B K.Metabol om ics and syste m s bi ol ogy:making sense of the s oup.Cur Op in in M icr obi ol ogy,2004,7:296

5 Cheng LL,Lenan CL,Bogdanova A,et al.Enhanced res oluti on of p r ot on NMR s pectra of malignant ly mph nodes using magicangle s p in2 ning.Mag ResMed,1996,36:653

6 闫永彬,罗雪春,张月清.大鼠离体心脏缺血预处理的核磁共振研究.清华大学学报.2000,40(11):9

7 Paul H,Ga mache DF,MeyerMC,et al.Metabol om ic app licati ons of electr ochem istry/mass s pectr ometry.J Am Soc Mass Spectr om, 2004,15:1717

8 Roberts on DG,ReilyMD,L indon JC,et al.Metabonom ic technol ogy as a t ool for rap id thr oughput in vivo t oxicity https://www.360docs.net/doc/d03980237.html,p re Toxi, 2002,14:583

9 W aters NJ,Hol m es E,W arterfield CJ,et al.NMR and pattern rec2 ogniti on studies on liver extracts and intact livers fr om rats treated with a2naphthylis onthi ocyanate.B i ochem Phar macol,2002,64:67 10Jones AR.Some observati ons on the urinary excreti on of glycine con2 jugates by laborat ory ani m als.Xenobi otica1982,12:387

11Bollard ME,Keun H,Ebbels T,et https://www.360docs.net/doc/d03980237.html,parative metabonom ics of differential s pecies t oxicity of hydrazine in the rat and mouse.Toxi2 col,2005,in p ress.

12Costa C,De Ant oni A,Baccichetti F,et al.Metabolites and enzy me activities involved in tryp t ophan metabolis m in t w o strains of mouse.

Ital J B i oche m,1984,33(5):319

13Stanley EG.1H NMR s pectr oscop ic and che mometric studies on en2 dogenous physi ol ogical variati on in rats.Ph D thesis,University of London,2002,43.

14R ikansLE,Hornbr ook KR,Cai Y.Carbon tetrachl oride hepat ot oxici2 ty as a functi on of age in female Fischer344rats.Mech.Ageing

Dev,1994,76(223):89

15Kishika wa T,Takahashi H,Shi m aza wa E,et al.D iurnal changes in calcium and phos phate metabolis m in rats.Hor m Metab Res,1980, 12:545

16Phi pp s AN,Ste wart J,W right B,et al.Effect of diet on the urinary excreti on of hi ppuric acid and other dietary2derived ar omatics in rat.

A comp lex interacti on bet w een diet,gut m icr ofl ora and substrate s pe2

cificity.Xenobi otica,1998,28(5):527

17Honglian S,V igneau2Callahan KE,Shest opal ov A I,et al.Characteri2 sati on of diet2dependent metabolic ser otypes:p ri m ary validati on of male and fe male ser otypes in independent cohorts of rats.J Nutr, 2002,132:1039

18Zupp i C,Messana I,Forni F,et al.1H NMR s pectra of nor mal u2 rines:reference ranges of the maj or metabolites.Clin Chi m Acta, 1997,265(1):85

19宋元宗,吴本清,王自能.多种羧化酶缺陷尿液标志物GC2MS分析.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24(2):213

20L indon JC,N ichols on JK,Everett JR.NMR s pectr oscopy of bi oflu2 ids.Annual Reports on NMR Spectr oscopy,1999,38:1

21Hoells S L,Max well RJ,PeetAC,et al.An investigati on of tumor1H nuclear magnetic res onance s pectra by the app licati on of che mometric techniques.Mag ResMed,1992,28:214

22B rindle JT,Antti H,Hol m es E,et al.Rap id and noninvasive diag2

nosis of the p resence and severity of cor onary heart disease using H212 NMRbased metabonom ics.Nature Medicine,2002,8:1439

2323L indom JC,N ichols on JK,Hol m es E,et al.The r ole of metabo2 nom ics in t oxicol ogy and its evaluati on by the COMET p r oject.Toxi App li Phar m,2003,187:137

24Raam sdonk L M,Teusink B,B r oadhurst D,et al.A functi onal ge2 nom ics strategy that uses metabol ome data t o reveal the phenotype of silent mutati ons.Nature B i otechnol,2001,19:45

25Gartland KP,Bommer F W,N ichols on JK,I nvestigati ons int o the bi o2 che m ical effects of regi on2s pecific nephr ot oxins.Mol Phar m,1989, 35:242

26Hol m es E,N ichols on JK,Tranter G.Metabonom ic characterizati on of genetic variati ons in t oxicol ogical and metabolic res ponses using p r ob2 abilistic neural net w orks.Che m Res Toxi,2001,14:182

27AnthomyML,Rose VS,N ichols on,et al.Classificati on of t oxinin2 duced changes in1H NMR s pectra of urine using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 w ork.Phar maceutical B i omedical Analysis,1995,13:205

28Coen M,Lenz E M,N ichols on JK,et al.An integrated metabonom ic investigati on of aceta m inophen t oxicity in the mouse using NMR s pec2 tr oscopy.Che m Res T oxi,2003,16:295

[收稿日期]2005201218

(本文编辑 丁大洪)

代谢组学技术及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技术及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代谢组学是定性和定量分析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从而监测机体或活细胞中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系统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代谢组学”,通过考察机体受毒物刺激后体液或组织中代谢物的整体动态变化轨迹,结合模式识别的多元分析方法,快速筛选毒性相关的分子标志物,进而更系统、更全面的揭示毒物作用于机体的典型特征,为相关毒性作用模型建立、环境或药物中毒性化学物的快速高通量筛选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将从代谢组学的概况、代谢组学在毒理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代谢组学;毒理学;应用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是指对机体因环境因素刺激、病理生理扰动或遗传修饰等引起的多种代谢指标动态变化的系统性定量检测新方法,该技术广泛用于植物学、药理学、毒理学、遗传学等学科领域。“代谢组学”最早是在1999年由英国的Jeremy Nicholson提出的,是在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生物体液组成成分的基础上结合模式识别的分析方法发展而来,主要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受环境刺激或病理生理扰动后的代谢产物动态变化,分析代谢产物整体的变化轨迹,以此阐述某种病理(生理)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学事件及机制。 毒理学是研究毒物与机体交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一方面探讨毒物对机体各种组织细胞、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作用及损害的机制,阐明毒物分子结构与其毒作用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研究毒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转化、排泄)及机体防御体系对毒物作用的影响。“代谢组学”一经提出,其崭新的研究思路和无损伤的整体研究方法在包括药物开发、毒性评价及预测、营养和食物安全性评价等在内的众多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1. 代谢组学的概况 1.1代谢组学的定义及发展[1] 代谢组学是以组群指标分析为基础,以高通量检测和数据处理为手段,以信息建模与系统整合为目标的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

代谢组学方法与应用许国旺张强

第1章绪论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基因功能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组学”研究,包括研究转录过程的转录组学(transcriptomics)、研究某个生物体系中所有蛋白质及其功能的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及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及代谢途径的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或metabonomics)(图1-1)。 代谢组学是众多组学中的一种,是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与其他组学不同,代谢组学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受刺激或扰动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或其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生物体系的一门科学[1]。所谓代谢组(metabolome)是基因组的下游产物也是最终产物,是一些参与生物体新陈代谢、维持生物体正常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小分子化合物的集合,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组中代谢物的数量因生物物种不同而差异较大,据估计,植物王国中代谢物的数量在200000种以上,单个植物的代谢物数量在5000~25000,甚至简单的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也产生约5000种代谢产物,远远多于微生物中的代谢产物(约1500种)和动物中的代谢产物(约2500种)[2]。实际上,在人体和动物中,由于还有共存的微生物代谢、食物及其代谢物本身的再降解,到目前为止,还不能估计出到底有多少种代谢产物,浓度分布范围有7~9个数量级。因此对代谢组学的研究,无论从分析平台、数据处理及其生物解释等方面均面临诸多挑战。本章对代谢组学发展的历史、国内外现状、研究方法、典型应用领域及研究热点等给予了介绍。 1.1代谢组学简介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自从1953年Watson和Crick建立了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后,生命科学研究的面貌便焕然一新。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分子生物学使得生命的基本问题,如遗传、发育、疾病和进化等,都能从分子机制上得到诠释。生物学研究进入了对生命现象进行定量描述的阶段。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们从分子组成水平对生物系统进行深人的了解。基因组计划向人们展示了包括大肠杆菌、酵母、线虫、果蝇、小鼠等模式生物以及人类的所有遗传信息的组成,生命的奥秘就存在于这些序列中。技术上的突破使得基因组数据的获得已经不再是生命

代谢组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方剂量效关系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方剂量效关系中的应用 邓海山,段金廒*,尚尔鑫,唐于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代谢组学能够准确、灵敏地反映生物体系的整体功能状态,同时克服了传统中医依赖医生个人经验进行诊疗的不确定性。方剂剂量的变化对其疗效乃至功用的改变都将在代谢组图谱的不同变化趋势中得到体现,从而能够对方剂的量效关系及其物质基础给出全新的解释,获得深入系统的认识。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针对目前方剂量效关系研究中,方剂的疗效评价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导致量效关系不明的困境,提出以代谢组学技术作为方剂的整体疗效评价方法,通过追踪代谢组在病理发展过程中以及药物干预下的变化,开展方剂量效关系研究的新思路。 关键词:代谢组学;量效关系;整体疗效评价;代谢网络;中药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440(2009)0320198206 R esearch advances of m etabono m ics and app lica ti on i n the study of dose2effect r el a ti onsh ip of prescr i p tion s DENG H ai2shan,D UAN Jin2ao,S HANG Er2xi n,TANG Yu2ping (J i a ngs u K e y La bora tory for TCM F ormula e Research,Na nji ng Universit y o f Chinese M e d ici ne,Na nji ng210046,Ch i na) Abstr act:M etabono m es reflects t h e syste matic status of the organis m accurate l y,sensiti v ely and i m per2 sona ll y.To eva l u ate the therapeu tic eff ects bymeans ofmetabono m icsw ill overco m e the deficiency of un2 certa i n ty w ith the trad iti o na ld iagnostic methods i n cluding inspection,auscultation and olfaction,i n qu iry, and palpati o n.The i m pact of the variation of prescripti o ns dosage on effic i e ncy w ill be shown clearly through the change tendencies of metabono me spectra.Consequently,a ne w i n si g ht is obta i n ed f or the dose2eff ect re lati o nship and its materia l basis.The a mbiguous dose2eff ect relati o nship of trand itional Chi2 nese med icine(TC M)prescr i p tions has l o ng been controversia.l It is one of the most i m portant reasons that the therapeutic eff ect of th is kind ofm edic i n es cannot be evaluated quantitative ly.Based on the re2 vie w of t h e applicati o n of metabono m ics i n moder n st u dy of TC M,we suggest to carry out the st u dy on dose2eff ect re lationsh i p of prescri p ti o ns,in wh ich the techn i q ues ofmetabono m ics are e mp l o yed to co m2 prehensi v e l y evaluate the t h erapeutic eff ect of prescriptions,and the variation of metabono m es in the course of disease devecop m ent and treat m ent is traced. K ey words:metabono m ics;dose2eff ect relationsh i p;co mprehensive eval u ation of therapeuti c e f fec;t metabolic net w or k;trad ition Chinese med icine 收稿日期:2009202225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重大基础研究资助项目(No.06KJ A36022,07K J A36024);江苏省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青年学者培养计划0资助项目(No.LTC MF20071203) 作者简介:邓海山,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药现代仪器分析与中药信息学,Te:l025*********,E2m a i:l hs_deng@n j u tc https://www.360docs.net/doc/d03980237.html, *通讯作者:段金廒,男,教授,博士生导师,Te:l025*********,E2m ai:l d ja@n j utc https://www.360docs.net/doc/d03980237.html,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流程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流程分子微生物学112300003林兵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科学项目的实施,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在研究人类生命科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并迅速地发展起来,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共同组成系统生物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各种组学0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分别从调控生命过程的不同层面进行研究, 使人们能够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 探讨生命的本质, 逐步系统地认识生命发展的规律.这些组学手段加上生物信息学, 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谢组学的出现和发展是必要的, 同时也是必须的。对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缺点和不足, 代谢组学正好可以进行弥补。代谢组学研究的是生命个体对外源性物质(药物或毒物)的刺激、环境变化或遗传修饰所做出的所有代谢应答, 并且检测这种应答的全貌及其动态变化。代谢组学方法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现代化实验技术手段, 同时也为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1 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发展 代谢组学最初是由英国帝国理工大学Jeremy N icholson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代谢组学是将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来研究, 并且将代谢组学定义为生物体对病理生理或基因修饰等刺激产生的代谢物质动态应答的定量测定。2000年,德国马普所的Fiehn等提出了代谢组学的概念,但是与N ichols on提出的代谢组学不同, 他是将代谢组学定位为一个静态的过程,也可以称为/代谢物组学, 即对限定条件下的特定生物样品中所有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同时Fiehn还将代谢组学按照研究目的的不同分为4类: 代谢物靶标分析,代谢轮廓(谱)分析, 代谢组学,代谢指纹分析。现在代谢组学在国内外的研究都在迅速地发展, 科学家们对代谢组学这一概念也进行了完善, 作出了科学的定义: 代谢组学是对一个生物系统的细胞在给定时间和条件下所有小分子代谢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从而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对内因和外因变化应答规律的科学。 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相同, 代谢组学的主要研究思想是全局观点。与传统的代谢研究相比, 代谢组学融合了物理学、生物学及分析化学等多学科知识, 利用现代化的先进的仪器联用分析技术对机体在特定的条件下整个代谢产物谱的变化进行检测,并通过特殊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整体的生物学功能状况。由于代谢组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或动物体的所有代谢产物, 而这些代谢产物的产生都是由机体的内源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的,因此,代谢产物的变化也就揭示了内源性物质或是基因水平的变化,这使研究对象从微观的基因变为宏观的代谢物,宏观代谢表型的研究使得科学研究的对象范围缩小而且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这点也是代谢组学研究的优势之一. 代谢组学的优势主要包括:对机体损伤小,所得到的信息量大,相对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检测更加容易。由于代谢组学发展的时间较短, 并且由于代谢组学的分析对象是无偏向性的样品中所有的小分子物质,因此对分析手段的要求比较高, 在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上也不成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同时生物体代谢物组变化快, 稳定性较难控制,当机体的生理和药理效应超敏时,受试物即使没有相关毒性,也可能引起明显的代谢变化,导致假阳性结果。 代谢组学应用领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7个方面:

代谢组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与进展

代谢组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与进展 一、学习指导 1.学习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内涵,掌握代谢组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析方法。 2.熟悉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技术手段 3.了解代谢组学优势特点 4.了解代谢组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5.了解代谢组学发展趋势 二、正文 基因组功能解析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基因功能的复杂性和生物系统的完整性,必然要从“整体”层面上来理解构成生物体系的各个模块功能。随着新的测量技术、高通量的分析方法、先进的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新理论的发展,加上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生物信息的大量积累,使得在系统水平上研究由分子生物学发现的组件所构成的生命体系成为可能[1]。系统生物学家们认为,将生命科学上升为“综合”科学的时机已经成熟,生命科学再次回到整合性研究的新高度,逐步由分子生物学时代进入到系统生物学时代[2]。系统生物学不同以往的实验生物学仅关注个别基因和蛋白质,它要研究所有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组分间的所有相互关系,通过整合各组成成分的信息,以数学方法建立模型描述系统结构[3,4]。 (一)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内涵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组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代谢组学术语在国际上有两个英文名,即metabolomics 和metabonomics。Metabolomics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Fiehn等通过对植物代谢物研究提出来的,认为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定性和定量分析单个细胞或单一类型细胞的代谢调控和代谢流中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从而监测机体或活细胞中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5]。英国Nicholson研究小组从毒理学角度分析大鼠尿液成份时提出了代谢组学(Metabonomics)的概念,认为代谢组学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受扰动或刺激后(如某个特定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或代谢产物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的一种技术[6]。国内的代谢组学研究小组基本用metabonomics一词来表示“代谢组学”。严格地说,代谢组学所研究的对象应该包括生物系统中所有的代谢产物。但由于实际分析手段的局限性,只对各种代谢路径底物和产物的小分子物质(MW<1Kd)进行测定和分析。 (二)代谢组学优势特点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可以更好地反映体系表型生物机体是一个动态的、多因素综合调控的复杂体系,在从基因到性状的生物信息传递链中,机体需通过不断调节自身复杂的代谢网络来维持系统内部以及与外界环境的正常动态平衡[7]。

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 BlueGuy(金币+3)不错,谢谢!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尤其是在完成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和水稻(Oryza sativa) 等植物的基因组测序后,植物生物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已经把目光从基因的测序转移到了基因的功能研究。在研究DNA 的基因组学、mRNA 的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的蛋白组学后,接踵而来的是研究代谢物的代谢组学(Hall et al.,2002)。代谢组学的概念来源于代谢组,代谢组是指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的低分子量代谢产物,代谢组学则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Goodacre,2004)。它是以组群指标分析为基础,以高通量检测和数据处理为手段,以信息建模与系统整合为目标的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代谢物是细胞调控过程的终产物,它们的种类和数量变化被视为生物系统对基因或环境变化的最终响应(Fiehn,2002)。植物内源代谢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Pichersky and Gang,2000)。植物中代谢物超过20万种,有维持植物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初生代谢物;还有利用初生代谢物生成的与植物抗病和抗逆关系密切的次生代谢物,所以对植物代谢物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由于植物代谢物在时间和空间都具有高度的动态性(stitt and Fernie,2003)。尤其是次生代谢物种类繁多、结构迥异,且产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组织以及生长发育时期的特异性,难于进行分离分析,所以人们一直在寻找更为强大的检测分析工具。在代谢物分析领域,人们已经提出了目标分析、代谢产物指纹分析、代谢产物轮廓分析和代谢表型分析、代谢组学分析等概念。20世纪90年代初,Sauter 等(1991)首先将代谢组分析引入植物系统诊断,此后关于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逐年增多。随着拟南芥等植物的基因组测序完成以及代谢物分析手段的改进和提高,今后几年进入此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将越来越多。 1研究方法 代谢组学分析流程包括样品制备、代谢物成分分析鉴定和数据分析与解释。由于植物中代谢物的种类繁多,而目前可用的成分检测和数据分析方法又多种多样,所以根据研究对象不同,采用的样品制备、分离鉴定手段及数据分析方法各不相同。 1.1样品制备 植物代谢物样品制备分为组织取样、匀浆、抽提、保存和样品预处理等步骤(Weckwerth and Fiehn,2002)。代谢产物通常用水或有机溶剂(如甲醇和己烷等)分别提取,获得水提取物和有机溶剂提取物,从而把非极性的亲脂相和极性相分开。分析之前,通常先用固相微萃取、固相萃取和亲和色谱等方法进行预处理(邱德有和黄璐琦,2004)。然而植物代谢物千差万别,其中很多物质稍受干扰结构就会发生改变,且对其分析鉴定所采用的设备也不同。目前还没有适合所有代谢物的抽提方法,通常只能根据所要分析的代谢物特性及使用的鉴定手段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而抽提时间、温度、溶剂成分和质量及实验者的技巧等诸多因素也将影响样品制备的水平。

代谢组学在植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Botanical Research 植物学研究, 2016, 5(1), 26-33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d03980237.html,/journal/br https://www.360docs.net/doc/d03980237.html,/10.12677/br.2016.51005 Application of Metabolomics in Plant Research Guixiao La1, Xi Hao1, Xiangyang Li1, Mingyi Ou2, Tiegang Yang1* 1Industri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hou Henan 2China Tobacco Guizhou Industrial Co. Ltd.,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Dec. 10th, 2015; accepted: Dec. 25th, 2015; published: Dec. 30th, 2015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d03980237.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Metabolomics is an emerging omics technology after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which can qualify and quantify all small molecular weight metabolites in an organism or cells in a short time. With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LC-MS) an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mass spectrometry (CE-M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ata process method and presented huge advantages, plant metabolomics has been used in multiple research fields such as functional genomics, metabolism pathway, crop improvement... 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recent progress in plant metabolomics and the put-ative problem in this research field. Moreover,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the plant metabolom-ics were also forecasted. Keywords Metabolomics, Plant, Advance, Prospect 代谢组学在植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腊贵晓1,郝西1,理向阳1,欧明毅2,杨铁钢1?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 2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 *通讯作者。

代谢组学综述

代谢组学综述 摘要: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简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的含义、代谢组学研究的历史沿革、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分析技术、数据解析方法,综述了代谢组学在药物毒理学研究、疾病诊断、植物和中药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代谢组学研究技术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科学项目的实施,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在研究人类生命科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并迅速地发展起来, 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共同组成系统生物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各种组学0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分别从调控生命过程的不同层面进行研究, 使人们能够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 探讨生命的本质, 逐步系统地认识生命发展的规律。这些组学手段加上生物信息学, 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谢组学的出现和发展是必要的, 同时也是必须的。对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缺点和不足, 代谢组学正好可以进行弥补。代谢组学研究的是生命个体对外源性物质(药物或毒物)的刺激、环境变化或遗传修饰所做出的所有代谢应答, 并且检测这种应答的全貌及其动态变化。代谢组学方法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现代化实验技术手段, 同时也为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1 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发展 代谢组学最初是由英国帝国理工大学Jeremy N icholson教授提出的, 他认为代谢组学是将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来研究, 并且将代谢组学定义为生物体对病理生理或基因修饰等刺激产生的代谢物质动态应答的定量测定。2000年, 德国马普所的Fiehn等提出了代谢组学的概念, 但是与N icholson提出的代谢组学不同, 他是将代谢组学定位为一个静态的过程, 也可以称为/代谢物组学, 即对限定条件下的特定生物样品中所有代

代谢组学研究进展综述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探讨 姓名:郭欣欣学号:22009283 导师:刘慧荣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 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关于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 其代谢产物(内源代谢物质) 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是生物整体、系统或器官的内源性代谢物质的代谢途径及其所受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常用的方法是检测和量化一个生物整体代谢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建立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下,代谢整体的变化轨迹,反映某种病理(生理) 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物事件。 1 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平台 代谢组学研究的技术平台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前期的样品制备,中期的代谢产物检测、分析与鉴定以及后期的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 前期代谢组学研究常用的检测技术,一般不需要对标本行特别的分离、纯化等。但离体条件下,细胞或组织内的代谢状态可迅速改变,代谢物的质与量亦随之变化,为正确反映在体的真实信息,须立即阻断内在酶的活性。最为常用的是冰冻/液氮降温法及冷冻、干燥的保存技术,尽管如此,细胞间仍始终有一低水平的代谢活动,需尽量避免氧化等活化因素。 中期代谢产物的检测、分析与鉴定是代谢组学技术的核心部分,最常用的是NMR及质谱(MS)两种。 核磁共振技术是利用高磁场中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的分析技术,生命科学领域中常用的是氢谱( 1H NMR ) 、碳谱(13C NMR)及磷谱(31P NMR)三种。可用于体液或组织提取液和活体分析两大类。 NMR技术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具有如下优点: ①无损伤性,不破坏样品的结构和性质; ②可在一定的温度和缓冲范围内进行生理条件或接近生理条件的实验; ③与外界特定干预相结合,研究动态系统中机体化学交换、运动等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 ④实验方法灵活多样。但仪器价格及维护费用昂贵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普及。 质谱技术是将离子化的原子、分子或是分子碎片按质量或是质荷比(m/e)大小顺序排列成图谱,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无机物、有机物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新的离子化技术则使质谱技术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NMR技术与MS技术相比,各有其优缺点,需要在研究中灵活选用。总体而言,NMR技术应用的更为广泛。此外,根据代谢组学的研究需要,还常用于其他的一些分析技术,如气相色谱(GC)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等。它们往往与NMR或MS技术联用,进一步增加其灵敏性。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分析手段更新,敏感性及分辨率提高,“假阳性”的概率也就越大,可能是仪器技术方法固有的,亦或是数据分析过程中产生的。 后期代谢组学研究的后期需借助于生物信息学平台。它往往借助于一定的软件,联合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将多维、分散的数据进行总结、分类及判别分析,发现数据间的定性、定量关系,解读数据中蕴藏的生物学意义,阐述其与机体代谢的关系。如果说分析技术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扇门”,正确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模型建立便是“找到宝藏”的钥匙。 主成分分析法( PCA) 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其将分散于一组变量上的信息集中于几个综合指标(PC)上,如糖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等,利用主成分描述机体代谢的变化情况,发挥了降维分析的作用,避免淹没于大量数据中。其他的模式识别技术,如聚类分析、辨别式功能分析、最小二乘法投影法等在代谢组学研究中亦有其重要的地位。 现实情况下,代谢组学的数据更为复杂,特别是NMR对病理生理过程的研究,将代谢物的表达谱与时间相联系,分析时更加困难,需要借助复杂的模型或是专家系统进行分析(在应用

代谢组学技术在烟草研究中的应用进展_王小莉

2016-02,37(1)中国烟草科学 Chinese Tobacco Science 89 代谢组学技术在烟草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王小莉,付博,赵铭钦*,贺凡,王鹏泽,刘鹏飞 (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郑州 450002) 摘要:简述了作为研究植物生理生化和基因功能新方法的代谢组学在烟草研究中的主要技术流程及其应用现状,归纳了不同生态环境和不同组织中烟草代谢物差异及产生原因,总结了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及化学诱导处理等条件下的烟草生理生化变化及相关基因功能。最后提出了目前烟草代谢组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指出与其他组学整合应用是代谢组学在烟草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烟草;代谢组学;胁迫;化学诱导;基因功能 中图分类号:S572.01 文章编号:1007-5119(2016)01-0089-08 DOI:10.13496/j.issn.1007-5119.2016.01.016 Research of Metabolomics in Tobacco WANG Xiaoli, FU Bo, ZHAO Mingqin*, HE Fan, WANG Pengze, LIU Pengfei (College of Tobacco Scienc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ional Tobacco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Research Center,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 Metabolomics has been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investigating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cesses and gene function of plants. Here we review the main process of metabolomics and its application status in tobacco research,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s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actions when tobacco responds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es, chemically induced processes and genetic modifications. Finally, issues of critical significance to current tobacco metabolomics research are discussed and it is noted that integration with other omics is the trend of metabolomics research in tobacco. Keywords: tobacco; metabolomics; stress; chemical induction; gene function 代谢组学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别从不同层面研究生物体对环境或基因改变的响应,它们都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代谢组学是21世纪初产生的一门新学科,主要通过研究植物的次生代谢物受环境或基因扰动前后差异来研究植物代谢网络和基因功能[1-2]。与微生物和动物相比,植物的独特性在于它拥有复杂的代谢途径,目前发现的次生代谢产物达20万种以上[3]。代谢物差异是植物对基因或环境改变的最终响应[4],因此,对代谢物进行全面解析,探索相关代谢网络和基因调控机制,是从分子层面深入认识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一个重要环节[5-7]。 烟草不仅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同时还是一种重要的模式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在研究植物遗传、发育、防御反应和转基因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8-10]。烟草代谢物非常丰富,目前从烟叶中已鉴定出3000多种[11],且代谢物理化性质和含量差异较大,给烟草化学及代谢规律研究带来挑战。传统的烟草化学主要集中于研究某一类化学成分或某几种重要物质,如萜类[12]、生物碱类[13]、多酚类等[14],这很难全面地系统地阐述烟草代谢网络。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发展,烟草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中,例如采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找出 基金项目:中国烟草总公司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110201101001 TS-01);上海烟草集团责任有限公司“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风格定位研究及样品检测”(szbcw201201150) 作者简介:王小莉(1983-),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烟草生理生化研究。E-mail:xiaoliwang325@https://www.360docs.net/doc/d03980237.html, *通信作者,E-mail:zhaomingqin@https://www.360docs.net/doc/d03980237.html, 收稿日期:2015-09-09 修回日期:2015-11-19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0.前言 代谢组学是一种研究体内代谢产物的系统生物学方法,它能为疾病状态、药理毒理、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大量信息[1],1999年Nicholson[2]将其定义为能定量测定生命系统对病理生理刺激或基因改变所产生的动态多参数代谢反应的一种方法(Metabonomicsisdefinedas‘thequan-titativemeasurementofthedynamicmultiparametricmetabolicresponseoflivingsystemstopathophysiologicalstimuliorgeneticmodification’)。它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组学,并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等共同构成系统生物学。代谢组学考查的是生物机体内所有的代谢产物[3],但主要关注的是分子量在1000以内的小分子物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别从基因和蛋白质层面探寻生命活动,代谢组学则从代谢物层面上探寻生命活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告诉你什么可能会发生,而代谢组学则告诉你什么确实发生了[4]。代谢产物能在一个生物体的细胞、细胞器、组织、器官、体液等各个层面上产生[5],从某种意义上说机体内每一项生命活动都要受到代谢产物的调节和影响,因此,代谢组学研究可以了解和探索各项生命活动的整体代谢状况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命活动。目前代谢组学在药学、毒理学、疾病诊断、基因功能等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并已显示出其强大的优势,它在向各个学科渗透的同时,其自身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进步,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代谢组学正向真正的系统、综合、全面的目标迈进。 1.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 代谢组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核磁共振波谱(NMR)等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来检测各种生物样品(包括血液、尿液、脑脊液、肝脏、病变组织等)中代谢物组的信息并结合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等分析计算方法对所得代谢组学数据进行处理,最后综合解析这些数据以探讨各种生命活动在代谢物层面上的规律和特征并用于评价药物疗效、检测药物毒性、诊断疾病、分析疾病状态等。代谢组学的技术平台主要包括样品制备、代谢产物检测和分析鉴定以及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 2.代谢组学的应用 2.1代谢组学为药学和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代谢组学在药物安全性评价、新药开发、毒性标志物的筛选等方面应用广泛。Nicholls[6]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对药物引起磷脂质病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鼠给药后不同时段尿液代谢组图谱发生变化。研究认为代谢组学技术能为药物引起磷脂质病微小生化改变的检测提供强有力的工具。Slim[7]利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地塞米松对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诱导的大鼠脉管炎的治疗作用,发现大鼠尿液代谢组图谱与组织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研究认为尿液代谢组图谱的变化可反映主要的病理变化,代谢组学技术可非侵害地检测血管变化。 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利用高通量的技术手段筛选和检测潜在的毒性物质是新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8],因为大多数药物通过广泛的生物转化作用可成为毒性明显不同的代谢物[9],当毒物与细胞或组织相互作用时会引起机体关键代谢过程中内源性物质的比例和浓度发生变化,所以只有对这些代谢物的变化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才能更好地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大量研究表明代谢组学技术能快速获得这些信息[10],它可检测生物体在给药后整体的代谢反应过程,能综合考察药物的药效和毒性,能全面分析代谢产物的变化特点和规律,从而系统地评价药物的价值和开发前景。在毒理学研究中,代谢组学技术在研究毒物作用机制、预测药物毒性、鉴定对临床有用的生物标志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1]。Warne[12]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3-三氟甲基-苯胺的毒 理反应,成功鉴定出了与毒性反应有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Azmi等[13]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了1-萘异硫氰酸酯(1-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的肝毒性作用,研究认为代谢组学技术能够在器官、亚器官等不同水平上认识不同的毒理学机制。 鉴于代谢组学技术在药学和毒理学研究中的巨大贡献,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已与六家医药公司联合成立了名为毒理代谢组学(theConsor-tiumforMetabonomicToxicology,COMET)的研究组织,该组织旨在从方法学上建立一套毒理代谢组学研究体系和通用的标准评价方法,采用1HNMR技术分析尿液和血液代谢组信息以用于候选药物临床前的毒性检测[14]。近来,Clayton[15]又提出了药物代谢组学的概念(pharmaco-metabonomics,whichwedefineas‘thepredictionoftheoutcome(forex-ample,efficacyortoxicity)ofadrugorxenobioticinterventioninanindividualbasedonamathematicalmodelofpre-interventionmetabolitesignatures’)。 2.2代谢组学在疾病研究和诊断中的应用 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诊断和研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Brindle[16]利用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对冠心病人的血清代谢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疾病组与正常组代谢组图谱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认为代谢组学技术不仅能快速、准确的诊断冠心病还能区分疾病的严重程度。Martin[17]运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了不同饮食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胆固醇(cholesterol)、N-乙酰基糖蛋白(N-acetylgly-coproteins)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呈正相关,白蛋白赖氨酰残基(albu-minlysylresidues)、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与之呈负相关,此外,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变性方面代谢组学数据可达89%,而常规方法只有60%,研究认为代谢组学技术不仅能区分不同饮食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反应(尤其是多参数代谢反应),还能发现新的与疾病进程呈正相关或负相关的潜在标志物,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在糖尿病方面,Hodavance[18]认为代谢组学技术是研究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的有力工具,它能够识别那些常规方法无法识别的代谢产物。Yang[19]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人和正常人血清代谢组图谱发现2型糖尿病人的血清脂肪酸代谢谱与正常人存在差异,研究认为利用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血清脂肪酸代谢状况可快速诊断2型糖尿病。Yuan等[20]对2型糖尿病人尿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并发现了马来酸(Maleicacid)、氧基乙酸(Oxylaceticacid)、4-氨基苯甲酸(4-Aminobenzoicacid)等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在癌症方面,Whitehead[21]认为代谢组学技术不仅能分析水溶性和脂溶性的癌组织提取物还能发现和鉴定在疾病不同阶段的特征性代谢产物,它是研究和诊断癌症的有力工具。Yang等[22]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比分析了肝癌、肝炎、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尿液代谢组信息,结果显示各组患者尿液代谢组信息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认为代谢组学技术不仅能清楚地区分患者和正常人还能诊断出患者是患肝炎、肝硬化还是肝癌,这对降低误诊率意义重大,研究还指出通过代谢组学技术鉴定出的尿液核苷在癌症诊断方面优于传统的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 代谢组学不仅在上述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中有广泛的应用,目前还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23]、神经系统疾病[24]、高血压[25]、先天性代谢缺陷[26]等疾病的研究和诊断。这些研究均表明代谢组学是疾病研究和诊断的有力工具,它的应用为疾病研究和诊断开辟了新的领域。 2.3代谢组学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代谢组学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潜力不仅在药学、毒理学、疾病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岳秀飞史晓伟 [摘要]代谢组学是一种研究生物体内所有小分子代谢物的系统生物学方法,它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 联用(LC-MS),核磁共振波谱(NMR)等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来检测各种生物样品中代谢物组的信息并结合模式识别等分析计算方 法对所得代谢组学数据进行处理,最后综合解析这些数据以用于评价药物疗效、检测药物毒性、诊断疾病、分析疾病状态。代谢组学 自提出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在药学、毒理学、疾病研究和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代谢组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及 其应用进行综述,最后就代谢组学的发展趋势作一讨论。 [关键词]代谢组代谢组学核磁共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9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