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

教师姓名杨岚所在教研室工商管理审批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计划学时32 已完成学时0 授课时间2010年-2011年第一学期授课班级2008级行政管理1班本次课章节及内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及其产生与发展,认识组织行为三个层面,懂得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教学难点: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内容、时间、环节、方法、手段安排):

多媒体授课2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

了解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及其产生与发展

认识组织行为三个层面

懂得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1. 组织行为学的涵义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

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

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不是研究人的一般

心理行为规律的,而是研究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律的。

这些工作组织涉及的面很宽,比如工商企业、政府机关、学校,

医院甚至部队等。工作行为主要包括涉及影响组织成员积极性和

组织绩效的行为管理、差异管理、激励管理、团队管理和权力管

理等。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1.组织行为的早期研究

2.霍桑实验对组织行为学发展的影响

3.人际关系学说的提出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组织行为学的性质

2.组织行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研究的基本方法

2.研究的基本方案

多媒体教

学2学

No.3 研究方法;人性的假设

课堂内容备注

§1-3研究方法

1.组织行为学的层次性(研究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

结构。

2.系统的研究方法:将组织中个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的一部

分,不光从独立个体的角度,

而且要从作为一个整体中的组

成部分来考虑问题。

3.最初的研究规定:

行为科学理论家专注于对组织内的人际行为进行客观性研究。他们谨慎细致地将个人信念排除在研究工作之外。他们力图提出严密精确、能够为其他行为科学家所复制的研究设计,希望由此能建立起组织行为科学来。

4.研究方法的分类:应用广度;

研究目标;可控性;

5.研究方法的描述:调查研究;

数量统计

6.研究过程及步骤1学时

例如,生物圈中的食物链中,草原狼的故事。

引入四条1949年美芝加哥行为科学成立的会议上的研究规则。

数量统计:什么是,应用范围;举例(人口普查,市场调查——消费需求,产品服务的满意度等)

研究步骤:引入我们作研究及毕业论文的开题及设计及完成过程。第一步选题,观察生活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及实际情况,阅读相关文章得到启示。第二步,依所学确定从什么理论及模型角度来进行研究。第三步,对整个研究过程作一个规划。第四步,实际收集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统一思想计分析,验证。第五步,得出结论,提出相应改进方案。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学习目标

§2-1 关于人的理论

1.人的本质的假设:经济人(X);

社会人;自我实现人(Y);复

杂人(超Y)。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相应的管理措施。1学时

社会人:引卓别林的机械工作,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不大。管理作法:管理人员还要重视对员工的关心,爱护,尊重,致力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组织士气。集体奖励,上下级中介,交流,沟通。

自我实现:认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的才能,只要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

管理措施:创造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由监督、指挥转向帮助克服障碍。激励:外向内,提高工作本身,挑战性,增长知识,提高才干,满足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

制度上,充分自主权,参与管理决策,分享权力。

复杂人:引例日本现代管理中的激励的多样化,重实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层次划分;

主要观点;

局限性

3.中国对人性的理论(简化)

结尾案例:中学规章制度的制定。运用人性假设理论分析特定背景下的管理人的方法。

§2-2 需要、动机与行为

1.需要与行为

需要、动机、行为的概念

需要转化为行过程(图)

2.动机与行为

动机结构

优势动机

人的行为分类:目标导向行为;目

标行为;间接行为际需求。

X、Y、超Y。

五个层次。生理需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由低向高,一层满足后转向其它需求(例:吃饱了后,这一需求减弱到暂时消失。)

2.由居主要地位的需要来决定行为。有许多想要的需要,吃好的,穿好的,拥有钻石等,但当你饥饿难当时,最想要的是吃一顿饱饭。

3.需要的层次受所处国家及地区的经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同一国家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水平下各需求所占重要性的比例也是不同的。如戴维斯对美国1935和1995年所作的调查结果所表现的。

局限性:在个体,少社会,重,太绝对化。

人性善论为儒家思想,孔孟为代表

人性恶论为法家思想,李斯、韩非子为代表

课上讨论,课后的分组及小论文的作业

1学时

需要到行为的转化过程: 需要强度增加,未能满足----产生心理紧张状态----驱动力----寻找目标行为(目标导向行为)----需要满足(目标行为)----紧张减少

例:假日里,shopping, sleeping camel, 接待运方来访的客人,几种一日行业的选择。揭示人的需要到动机再到行为的整个过程。

目标导向行为:(有了动机后,选择和寻求、到达目标的过程)

目标行为:完成目标达到满足的过程

间接行为:与当前目标暂无关系,为将来的、满足需要作准备的行为。

优势动机导向行为分为:目标导向行为;目标行为两个阶段。(例:考大学:有了要考大学的动机后,寻找考大学的方法自考、统考、保送等;然后,以统考方式,努力学习备考,参加考试后,上了大学完成。)

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管理人员要洞察员工的需要作到按需激励。

最好结合日本经典管理实例来讲。

3.激励机制及模式(重点)

关键:组织目标与个人需要的结合

激励三个模式(外部刺激、内部自我的需要、传统上的说法)

相应直观的公式的讲解(数学的形象)

§2-3价值观与行为

1.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概念引例:韩国工厂罚跪事件、孙天帅、金珍仙、阿柳16岁。珠海吉大工业区瑞进电子公司第六车间。

价值观系统的来源结尾:案例“全勤奖”,讨论激励的方法。

1学时

价值观的引入:对死刑惩罚的看法、

价值观:实际上是人们在特定时期、特定社会环境之下形成的、对社会行为进行是非、善恶等意义判断的总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国家、社会的认知和态度,对家庭的认知和态度,以及对自身精神和物质追求的认知和态度。

我们的价值观系统来自何处?很明显,一部分是遗传的,其余部分受下列因素的影响:民族文化、父母行为、教师、朋友以及其他相似的环境因素。对分开抚养的双胞胎进行的研究表明,大约40%的工作价值观是遗传获得的。所以你的亲生父母的价值观在解释你的价值观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价值观的大部分变异是由于环境因素决定的。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亲会告诉我们“你吃饭不应该剩饭”。成功被认为是优良行为,而懒惰被认为是不良行为,至少历史上的北美是这种观点。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在于,在每一种文化中,经过很长时间形成了特定的价值观,这些观念不断地得到强化。成就、和平、合作、公平和民主这些社会价值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它的改变非常缓慢。

我们所持的价值观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早年形成的——从父母、教师、朋友们和其他人那里获得的。

一个人关于对错的许多早期观点是受父母所表达出来的观点的影响而形成的。回顾一下你小时候关教育、性别、政治的观点,大部分情况下,它们可能与你父母的观点是相同的。当你长大并且接触了其他的价值系统以后,你可能已经改变了你的许多价值观。例如:如果你在高中参加了将“每一个人都应该持有枪支”作为信念的社会俱乐部,就很可能让你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以便与俱乐部的成员保持一致,即使这样做意味着与你父母的价值观“只有流氓因团伙成员才持有枪支,这群人是邪恶的”相冲突。

有趣的是,价值观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这是由它自身的遗传成分和获得方式决定的。就第二点来讲,当我们是孩子时就被告知,某种行为或结果总是好的或不好的,没有中间状态。例如,你被告知你应该诚实

价值观的重要性

2.价值观的分类

3.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和有责任感,你从没有被教导过要有一点诚实或有一点点责任感。当这种绝对地、黑白分明地掌握价值观的方式与占有重要部分的遗传因素相结合时,就或多或少地保证了价值观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当然,我们就价值观提出疑问的过程,可能会导致价值观的变化。我们可能做出决定不再接受这些基本的价值观。但更经常的情况是,对价值观的疑问强化了已经拥有的价值观。

价值观对于研究组织行为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了解员工的态度和动机的基础。同时它也影响我们的知觉和判断。每个人在加入一个组织之前,早已形成了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思维模式。当然,这些观点不可能与价值观毫无关系,相反,它们隐含着一种观念:某种行为或结果比其他行为或结果更可取。因此,价值观使客观性和理性变得含糊不清。

价值观通常影响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假设你加入一个组织时认为以工作绩效作为报酬分配的基础是正确合理的,而以资历作为报酬分配的基础是错误的、不合理的。但是你进入的组织恰恰以资历作为付薪的基础而不是以绩效,你会导致你对工作不满意并且决定不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它不可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收入。

如果你的价值观与组织的报酬政策一致,你的态度与行为是否会不同呢?可能性是很大的。

美,斯普朗格尔,早期分类六种:每个人不是只有一种,不同的配置,优先顺序不同。(对不同的人,不同的职业)

罗可齐,调查误问卷:两种类型,A,终极价值观:期望存在的终极状态,是人一生中希望实现的最根本的目标,eg,幸福生活,平等公平,稳定,自尊。B,工具价值观:人喜欢的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如努力勤奋工作,宽容,富于想象力,负责自律。

对人和群体的看法,影响人际关系;个人决策,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形势及问题的看法;工作态度和有关行为的道德标准;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和组织压力的程度;对个人和组织的成功和成就的看法;对个人及组织目标的选择;影响组织中激励机制的建立和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

价值观在工作面试中的应用及重视。

根据组织的使命、任务,树立明确的组织价值观,努

§2-4 知觉与行为

范例:

范例:

第一名裁判:“对于一些球和一些队员间的碰撞,我是

按它们是什么样而判决

的。”;

第二名裁判::“对于一些球和一些队员间的碰撞,我

是按…我所看到的情况判决

的?。”;

第三名裁判::“对于一些球和一些队员间的碰撞,如

果我不判决,它们就没什么

事。”;

_______坎特里尔(H.Cantril) 力使组织的所有员工接受并赞赏,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进行人事录取时,重视价值观的考察,尽量避免任用那些个人价值观与组织观相悖的人,以免将来造成的冲突。

面试

管理者必须重视价值观的变化及其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2学时

图片:

照片上的这个人是一家大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从照片上看,你认为他是在工作还是在休息?

很可能无法辨别,但这位经营管理人员的老板时时刻刻对他作出判断。在这里老板认为他是“面对着墙发呆”还是“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老板认他有多久了?他过去的绩效如何?他过去是否有过这样的举动?其他人在同样工作中是怎能样行为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会在很大程式度上影响到老板对这位经营人员行为的解释。

这个例子提醒我们,我们并不是看到现实,而是对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作出解释并称它为现实。一门课程刚结束时,你可能会针对该课程及讲师填写一份评价表,如果班级足够大,显然对讲师的评价会在一定区域中。一些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能是极优,而另一些学生则会对同一教师评为“不满意”。这种情况不足为奇。讲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稳定的,尽管学生看到的是同一教师,但对他的讲课效果的知觉却不相同。知觉就像美丽,它取决于是否“出自情人的眼里”。

知觉的重要性:

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人们的行为是在对现

一、感觉与知觉

感觉、知觉的定义;共同点及区别

二、社会知觉的内容

概念、分类

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为什么不同的个体看到相同的事物却产生不同的知觉?很多因素影响到知觉的形成甚至有时是知觉的歪曲。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知觉者、知觉目标或对象以及知觉发生的情境3个方面。实的知觉的基础上,而不是真正的客观现实。这对于行为是十分重要的。

例:物理上的各大定律对人们行为的指导,及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区别:感觉只是片面的,知觉是全面而综合的。感是感受,知是认知,认识的层次不同

共同点:都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联系:感受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之上产生的,它依赖于人脑中储存的一系列感觉信息组合,没有感觉,就不会有知觉。

面试中,interviewer 对interviewee的全面准确地认知过程,它是受主观意识,人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情绪体验影响的。(面试中最初的五分钟效应)

社会知觉:对人的认知,认定其性格,品德及为人等方面以便于以后确认其是否值得信任及为以重任等。分类:为对人、群体,自我角色、人际关系的认定。对人与人的关系的认知:是对立的,友好的,还是一般的。角色:确定自我的角色以便于按角色作人,使人的行为合乎规范。自我的认知:产生自信,自卑的根源,例如:在面试中的表现。

知觉者:当个体感觉到一个目标物并试图对他所看到的东西进行解释时,这种解释受到知觉者个人特点的明显影响。——态度、动机、兴趣、经验和期望。Interesting: football competation and stars. Motivation: water and food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一名外科医生,可能会比一个水管工更容易注意到一个不美观的鼻子。刚因自己员工的高迟到率而受到上司指责的主管第二天可能比一星期前更多地注意到迟到现象(刚摆脱某一电脑病毒,对电脑的异常更为敏感,)

过去未经过的事件或事物显然会更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对于从未见过的机器,而不是一个很普通很标准的、你过去见过的上百个完全一样的文件柜。(对自动售货机的经历)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管理岗位上的女性十分引人注目,因为那时这些职位是白人男性的特权。今天,业界女强人,高层管理人员(如汇丰银

知觉对象:观察对象的特点也能影响到知觉内容。

接近律、相似律、闭锁律、连续律,易被看作一个整体。

对象特征影响知觉的结果:重复次数:动的、新奇的东西。

情境因素:我们在什么情境下认识和了解物体或事件也很重要,周围的环境因素影响着我们的知觉。

4.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

第一印象(首因印象);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对比效应;与我相似效应;严格、宽大与平均倾向;定型效应(定势效应)行中国总载,美国国务卿赖斯,)司空见惯,不会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

期望也能使知觉失真,它使你所看到的是你所期望看到的。如果你预期警察都很威严,年青人都缺乏进取心,人事主管“很喜欢大家”,和别人共用办公室的人是“渴望获得权力的人”,你就会以这种方式知觉他们,而不管他们实际的特点如何。(先入为主,你预期别人都是自私的,大家都有竞争意识等等)

知觉对象:在群体里,声音洪亮的人比安静的人更容易引起关注,很有吸引力的人和没有吸引力的人也是如此。新奇、背景、临近以及知觉对象的因素。

我们不是孤立看待目标的,因此目标与背景的关系出影响到知觉,并且我们倾向于把关系密切和相似的事物组织在一起进行知觉。

重复:背英语单词、见的次数多了能够易认识人

夜间的广告。

电影《律政俏佳人》中:一个身着大白兔剧装的人,在化妆Party上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可是如果今天在我们课堂上出现大概情况就不一样了。

第一印象:知觉陌生人(面试中最初的五分钟)

晕轮效应:以点代面,领导切记要全面的认知员工及事件;

近因:对熟悉的人的知觉,最后一次印象最深。首因和近因的:不要“先入为主“,也不要”不究以往。对比:红花绿叶

定势:(管理中的成功女人们)

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充分利用组织的人力资源,以人为本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有效性

“认知理论”,从最终的目标来看也是一种“行为改造理论”。

理论基础:社会认知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

归因理论:认为我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为归因于何种意义的解释。

这一理论表明,当我们观察某一个体的行为时,总是

四、归因理论

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即通过改变人们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和调整人的行为的理论。

1.内涵

2.基本问题

3.常用四种归因及影响

4.归因错误

5.准确归因的三个因素: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

综合例:

一名员工(这里称为凯姆先生)完成目前工作的水平与其他类似的工作相(低区别性),而在这项工作中其他中工的水平总是和凯姆先生的水平十分不同(或低一致性),并且凯姆先生的这一工作绩效无论何时都是稳定的(高一贯性)则你或其他任何人在判断凯姆先生的工作时都会认为他自己对这一工作绩效承担主要责任(内部归因)。

§2-5 态度与行为

一、态度的涵义

定义,来源、类型、态度与一致性试图判断它是由于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造成的。

区别性: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是否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我们想了解某一行为是否不同于平常。一名上班迟到的员工,平时是否也是一周三次迟到?

一致性:如果每个人面对相似的情境都有相同的反应,我们说该行为具有一致性。如:所有走相同路线上班的员工都迟到了,就属外因,否则是自于内部。

一贯性:是否无论何时此人都有同样行为?行为一贯性越高,观察都越倾向于对其作内部归因。

2学时

态度(attitudes)是关于客观事物、人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要么喜欢要么不喜欢。它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些事物的感受。当我说“我喜欢我的工作”时,我是在表达我对工作的态度。

态度与价值观不同,但是二者有其内在的联系。这一点可以通过考察态度的3种成分来理解。态度的三个组成成分是:认知、情感和行为。

“歧视是错误的”这种信念是一种价值陈述,这样的观点是态度的认知成分(cognitive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它为态度中更关键部分态度的情感成分(affective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奠定了基础。情感是态度的情绪或感情部分,它可以反映在下面的陈述中:“我不喜欢某某,因为他歧视少数民族”最后,情感能够导致行为结果,在这一节的后面我们将更深入地讨论这个问题。态度的行为成分(behavioral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指对某人或某事以一定的

来源

濮存新,姚明的关于艾兹病人的公益广告。

不稳定,可以改变

重要:

态度的类型:

工作满意度:方式行动倾向。所以,接着上面的例子,因为我对张的厌恶感情以至我可能选择躲避他。把态度看成是由3部分组成——认知、情感、行为——有助于我们理解它的复杂性和态度与行为之间的潜在联系。但是为了更加明确,请记住,态度主要是指3种成分中的感情成分。

态度,像价值观一样,是从父母、教师、同辈群体那里获得的,我们天生具有某些遗传的素质。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开始模仿我们崇拜的、尊敬的甚至可能是我们害怕的人的态度。我们观察家庭成员和朋友们的方式,然后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以便与他们保持一致。人们也模仿流行人物和那些他们敬仰和尊敬的人的态度。如果喜欢在麦当劳里吃东西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你很可能会持有这种态度。

与价值观不同,一个人的态度是不太稳定的。例如,广告信息就度图去改变你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看法:如果福特公司的人能够使你对他们的汽车产行喜欢感,这种态度就可能导致(对他们)有利的行为——你可能会购买福特的产品。

在组织中,态度很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工作行为。例如,如果工人们相信主管、审计员、上司和工作分析工程师都在阴谋使工人在同等或更少工资的条件下更加努力工作,那么,理解这种态度是怎么形成的,它们与实际工作行为的关系,以及它们可能改变就非常有改要了。

一个人可以有几千种态度,但是组织行为学注意力集中在数量有限的与工作相联系的态度上。这些与工作有关的态度包括员工持有的对工作环境方面的积极的和消极的评价。组织行为学中大多数研究集中在3种态度上: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

工作满意度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一个人的工作满意度水平高,对工作就可能持积极的态度;对工作不满意的人就可能对工作持消极态度。当人们谈论雇员的态度时,更多的是指工作满意度。事实上,这两个名词经常交互使用。因此,组织行为学家认为工作满意度是非常重要的。

工作参与:

组织承诺:

例:

实习的工作低微,但升迁后的工作的基础。

二、态度一致性与认知失调理论态度一致性工作参与(投入)(job involvement)是组织行为学中较新的概念。

尽管对于这一名词的定义尚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但是一个操作定义是:工作参与测量的是一个人在心理上对他的工作的认同程度,认为他的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得要程度。工作参与程度高的员工对他所做的工作有强烈的认同感,并且真的很在意他们所做的工作类型。

人们发现,工作参与程度高与缺勤率低相联系。不过,相比缺勤率来说,工作参与似乎对流动率提供了更稳定的预测,它可以解释流率中16%的变异。

我们讨论的第三种工作态度是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iment)。其定义为: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高组织承诺则意味着一个人对特定工作的认同;高组织承诺则意味着对于所在组织的认同。

与工作参与类似,研究表明组织承诺与缺勤和流动率呈负相关。事实上,一个人组织承诺的水平是预测流动率的更好指标,虽然人们过多地用工作满意度作为预测指标,组织承诺可以解释流动率中34%的变异。组织承诺之所以是一个更好的预测指标,原因在于它是组织整体的更全面更长久的反应。

一名员工可能对他现在的工作不满意,并认为这是暂时的现象,然而并不对组织的整体感到不满意。但是当不满意蔓延至组织本身时,员工更可能考虑流动。

例:买手机,一直只认为诺基亚的手机不错,也使用芬兰的手机。但一次,你的父亲送你一部国产手机,用过之后,你改变了你对国产手机的看法,感到:国产手机并不很差。或者,当一名大学新生想加入校广播台,她认为校广播电台是好的,并相信参加其活动很重要。然而,如果她没有被接纳成为其中一员,她可能说:“我觉得校广播电台并不像人们热衷追求的那样好!”

研究得出的一般结论是,人们总是寻求态度之间的一致性以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一致性。这就意味着个体试图消除态度的分歧并保持态度与行为的协调一致,以便使自己表现出理性和一致性。当出现不一致时,个体会采取措施以回到态度与行为重新一致的平衡状

例:ABC公司的校园招聘

认识失调理论

例:个人所得税上的逃避;态。要么改变态度,要么改变行为,或者为这种不致找一种合适的理由。

例如,ABC公司的一名招聘者,他的工作是走访大学校园,确认合格的求职者,向他们宣传在ABC工作的益处。但是如果他自己认为ABC公司的工作环境很糟糕,而且对大学毕业生提供的机会很少,他就会处于冲突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名招聘者可能发现他对ABC公司的态度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他可能通过不断地宣传在ABC公司工作的优点,而使自己实际上改变了态度。另一种可能是这名招聘者对ABC公司和公司对有前途的应聘者提拱的发展机会持消极态度。他原来对公司的热情日益减少,并可能表现出对公司的公仆指责。最后一种可能,这名招聘者可能认识到ABC不是理想的工作场所,但是考虑到作为职业招聘人员,他又不得不宣传达室在公司工作的积极一面。他可能进一步合理化;完美的工作场所是没有的,所以,他的工人作不是对问题的正反面都进行宣传,而是宣传公司美好的一面。

我们是否可以假设:如果知道了某人对某种事物的态度,我们就可以根据一致性来预测出这个人的行为?如果约翰论为公司的报酬水平太低了,那么,薪金水平的明显增长是否能改变他的行为,也就是说,使他工作更努力呢?很遗憾,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比较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

50年代后期,列昂。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长失调理论。这个理论试图解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联系。不协调意味着不一致。认知失调指任何的不和谐,如个体可能感受到的两个或多个态度之间或者他的行为与态度之间的不和谐。费斯廷格认为任何形式的不一致都有是令人不舒服的,个体将试图去减少这种不协调和不舒服。所以,个体将寻找使不协调最少的稳定状态。

当然,没有人能够完全避免不协调状态。你知道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的欺骗行为是错误的,但是每年你都逃避一部分税款,并且希望不会被审计出来。或者你要求你的孩子在每餐后牙,但是你自已却不这么做。那么,人们是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呢/费斯廷格认为降低不协调的愿望由下面3个因素决定:导致不协调的因素的重要性;个人认为他对于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协调可能带来的后果。

要求别人认真,公平,自已却寻私等

例:工厂排污与对环境的污染公德的态度不协调——认知失调

解决方法:改变行为

改变态度

找其它理由来平衡不协调。

三、态度的测量

态度是人的内在心理倾向,不是指行为本身。通过对人表现出来的语言、文字、表情、行为来反映人对事物的认知、情感、和意向,从而可以推测出人的态度。所以通过相关因素的测量。

1.调查:观察、有关资料统计、面谈、发调查表

2.专业测量:量表、自由反应、生理反应

如果导致不协调的因素相对而言不太重要,则改变这种不平衡的压力就比较低。相反,举例来说:假如一名公司管理者——史密斯夫人坚信任何公司都不应该污染空气和水。不幸的是,由于不幸的是,由于工作的需要,史密斯夫人处在一个矛盾的位置上:为了公司的利益所制定的决策违背了她对于污染的态度。她知道将公司的废弃物倒入当地的河流中(为了讨论方便,假设这种行为是合法的)能使她的公司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她该怎么办?很显然,史密斯夫人面临着高度的认知失调。因为在这个例子中因素的重要性,我们不能期望史密斯夫人忽视这种不一致。

解决方法:改变行为——停止排污;改变态度——认为这种不协调不重要(“我不得不考虑生存问题,处在公司决策者的位置上,我不得不经常将公司的利益放在环境和社会利益之上”);第三种途径是史密斯夫人改变她的态度(“污染河流并没有什么错”);,进而减少不协调程度;最后一种寻找其他因素来平衡不协调因素(“我们生产的产品的社会利益要大于河水污染给社会造成的损失”)。

个体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如果很难改变,他们不太可能去改变态度。尽管失调存在,但它可以被合理化或被辩解。

人的态度体系中都有一种“自我防御”的功能,人们总是顾虑自己的真实态度不符合社会、团体的规范,而掩盖其真实态度。因而,在态度测量时,应将各种测量方法同人的一贯表现结合起来,综合评定,才能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

重点

组织领导人,应当仔细观察了解下属人员的态度,并通过教育和各种影响去改变他们的不正确态度,进一步发扬巩固正确态度,提高士气,以增进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与向心力,使员工对工作更负责,对同事更友爱,对管理措施更支持,使每个人工作得更为满意,表现得更好。这样,整个组织就会具有更好的效能。

整理资料,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组织员士气,措施;一是属于满足职工的正当要求;二是属于针对职工对人对事的误会,而向职工做解释和说明的;三是属于对职工的合理意见但一时又办不到,而属于职工报告准备采取措施的计划和设想。

四、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1.对认知与判断

3.行为效果

4.忍耐力

5.相容性

§2-6人格与行为

引例

重点:1.人格的内涵、

气质分类、

性格与行为

2.影响组织行为的主要人格

特质;

3.人格与工作的匹配

难点:人格的概念

影响组织行为的人格特质一、人格的内涵

(一)人格的概念

概念、决定因素

人格: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决定因素:

1.遗传补充概念——人格:(心理学家)指的是个体整个心理系统成长和发展的动力概念;(最频繁的定义是奥尔波特提出)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个体整个心理系统成长和发展的动力概念,它不是把人看成多个不同的部分,而是把人看成一个综合的整体,这个整体要比各部分的总和大得多。

有关人格研究,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一个成人的人格是由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组成的,同时还受到情境条件的影响

遗传:这方面观点认为个体的人格特征可以根据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分子结构得到全面的解释。

100多对同卵双胞胎,刚出生就分离开,并在不同地域成长的研究发现亿他们很多地方相似:分离39年,相隔很远的地方生活,而使用型号和颜色完全一样的汽

2.环境

3.情境

(二)人格的特点

1.整体性和层次性

2.独特性和一般性

3.稳定性和可变性

二、人格的分类和描述模型

(一)气质与行为

1.气质的概念

2.气质的类型与特征

(1)体液说分类车、抽同一商标的香烟,给自己的狗起相同的名字,而且去距离各自2413.9千米以外海滨度假。

结论:50%的人格差异来自于遗传。

环境:成长的文化背景;早年的生活条件;家庭、朋友、和社会群体的规范;其他方面的经历。

文化所建构的规范、态度、价值观一代代流传下来,一直保持着稳定性。

如:北美人比较重视勤奋、独立、竞争等特征;

中国人则更容易具备重视人际关系、强调亲情等特点。3.情境:对待上司,对待下属,对待亲人等,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行为方式。

1.整体性和层次性:整体性指人格的各个要素不是孤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统一在一组心理特征的有机组合的整体中;层次性:指根据各种人格成分的意义和作用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

2.独特性和一般性:人格又称为个性,既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独特的人格特征;同时,也具有从属于团体的一些共性特征。

如:南北方人的各方面的行为及生活方式上的各具特色;而每个北方人又具有别的北方人所没有的个体的行为习惯特点。

3.稳定性和可变性:相对稳定,条件不同,就会变化。如:南北文化饮食的融合。

人格的组成及分类:

能力----人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气质----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一)气质与行为

气质----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人典型、稳定的心理特点,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先天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比能力与性格更受制于生理组织因素。

动力特征----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知觉速度、思维敏捷性以及情感发生的快慢、情绪体验的快慢等)、稳定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强度(情绪和情感、意志力的强弱程度)和指向性(指向外部世界还是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等等。

(2)血型分类

3.气质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2.气质的类型与特征

(1)体液说分类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Hippocrates(前460~前377年)和罗马医生Galen(129~200年)提出。认为人体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胆汁质: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剧烈,抑制能力较差。易于冲动,热情直率,不够灵活。精力旺盛,动作迅猛,性情暴躁、脾气倔强,容易粗心大意。感受性较低而耐受性较高,外倾性明显。

多血质:情绪兴奋性高、思维言语动作敏捷、心境变化快但强度不大,稳定性差。活泼好动、富于生气,灵活性强。乐观亲切、善交往,浮躁轻率,缺乏耐力和毅力。具有可塑性。

外倾性较强。

粘液质:情绪兴奋性和随意反应性都较低,沉着冷静,情绪稳定,深思远虑,思维言语动作迟缓。交际适度,内心很少外露,坚毅执拗、淡漠、自制力强。感受性较低而耐受性较高,内倾性明显。

抑郁质:感受性很强,善于觉察细节,见微知著,细心谨慎,敏感多疑。内心体验深刻但外部表现不强烈,行动迟缓,不活泼。易于疲劳、疲劳后也易于恢复,办事不果断和缺乏信心。内倾性明显。

(2)血型分类

A型:温和,老实稳妥、多疑、顺从依赖性强。

B型:感觉灵敏、镇静、喜社交、好管闲事。

AB型:A型与B型的混合型。

O型:意志坚强、好胜、霸道,有胆识,控制欲强,不愿吃亏。

3.气质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

(二)性格与行为

1.性格的涵义

(1)概念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社会属性

(2)性格的结构

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主导心境、意志特征根据气质特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合理用人,使人的气质特点与工作的特点相配合:多血质-----社交,胆汁质----突击性开拓性,粘液质----核算和监督职能(如会计、统计等),抑郁质------研究。

根据气质特征调整结构,增加团体战斗力。领导班子、团队成员的气质“互补” 。

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做好思想工作。

1.性格的涵义

(1)概念

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最重要、显著的人格(个性)心理特征,起核心作用,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集中表现。

性格反映社会属性,气质反映自然属性;性格能使能力、气质带有一定的意识倾向性,作用于客观现实,有好坏之分。

(2)性格的结构

性格的态度特征:对待和处理社会关系的性格特征。

四类:对社会、集体和他人;

对待劳动、生活、学习;

对待劳动产品;

对自己的态度。

性格的理智特征: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

及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

(主导心境指一段时间内支配性的主要情绪状态)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否自觉支配行为向预定目标努力的性格特征

性格态度特征

⑴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

积极的特征:忠诚、正直、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守纪律、讲礼貌

消极的特征:奸诈、虚伪、自私、妒忌、冷酷无情、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无礼、粗暴等

对工作的态度

2.性格的类型荣格的向性说

积极的特征:勤劳、勤奋、认真、创新、节俭、埋头苦干、任劳任怨

消极的特征:懒惰、贪图安逸、粗心大意、因循守旧、铺张浪费、哗众取宠等

⑵对自身的态度

积极的特征:谦虚、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严于律己

消极的特征:骄傲、自卑、自弃、放任自己等

性格理智特征

积极的特征:求知欲强、好奇、专注、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思路开阔、接受事物快、应变能力强、喜欢深思熟虑

消极的特征:求知欲差、麻木、心不在焉、没主见、盲从而很少独立思考、不求甚解、思路狭窄、接受事物慢、应变能力差、思维迟钝

性格情绪特征

积极的特征:情绪稳定、自控能力强、冷静、沉着、胸襟开阔、开朗、活泼等

消极的特征:情绪起伏较大、缺乏自控能力、暴躁、惊慌、心胸狭窄、沉郁、拘谨等

性格意志特征

积极的特征:坚强、坚毅、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镇定、果断、勇敢等

消极的特征:懦弱、灰心丧气、脆弱、惧怕困难、动摇不定、惊慌失措、优柔寡断、胆怯等

2.性格的类型

(1)机能类型说

英国心理学家A.Bain(1818~1903)和法国心理学家T.Ribot(1839~1916)提出。根据理智、情绪和意志三者在性格结构中所占优势的不同来确定性格类型。理智型:以理智来衡量一切,支配自己的行动。

情绪型:情绪体验深刻,言谈举止受情绪所左右,处理问题喜欢感情用事。

意志型:有较明确的活动目的,行动坚定,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持续性。

中间型:如情绪—理智型,意志—理智型等

(2)向性说

荣格C. G. Jung(瑞士,1875~1961)以精神分析观点,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来划分性格类型。

内向型:沉静谨慎,深思熟虑、顾虑多,反应缓慢、适应性差,情感深沉,交往面窄、较孤僻;长处是内在体验深刻,具有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精神。

3.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4.性格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外向型:主动活泼,情感外露,喜欢交际,热情开朗,不拘小节,独立性强,关心外部事物;但比较轻率,缺乏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精神。

多数人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型。

(3)独立—顺从说

A. Adler(奥,1870~1937)根据精神分析的观点,按照个体的独立性程度来划分性格类型

独立型:善于独立思考,有个人坚定的信念,有

主见,能够独立发挥自己的力量;但喜

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顺从型:独立性差、易受暗示,缺少独立见解,

容易盲从、随波逐流、屈从权势,遇到

重大事件往往惊慌失措,逃避现实。

3.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1)性格发展的年龄因素

第一阶段,性格形成期,在5岁至10岁左右;

第二阶段,性格定期型,11岁至17岁左右;

第三阶段,性格成熟期,18岁至55岁左右;

第四阶段,性格更年期,56岁至65岁左右。

(2)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主要是后天的环境影响和培养教育的结果

生理因素:先天遗传、体格体型,男女性别

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是培育性格的摇篮。语言、知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与习惯,首先从家庭学到,性格成熟发展的基础;学校教育中教师、班集体、书本知识、集体活动等使得人的性格开始走向成熟;工作岗位的职业活动,培养人的职业性格,使人的处世原则、对事态度、活动方式等明显地表现出性格差异;社会文化是影响性格形成的大环境、大气候。

4.性格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

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性格

选人、用人要注意性格适应的合理性

做人的思想工作时,要针对不同性格的人,运用不同的方式才能奏效。

人格的特质理论是在人格研究中最具影响力并且获得最广泛接受的人格理论流派。

最早提出特质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有阿尔波特,他认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1:知识分子与工人 知识分子阶层出身的人,举止比较文雅、有修养,待人礼貌,但爱幻想,不大喜欢深交,遇事缺乏果断性;农民阶层出身的人,作风朴素,不怕苦和累,憨厚老实,但有时有自卑感,有点倔强固执;工人阶层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守纪律,情感较强烈直爽,讲究实际。 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答:(1)上述材料表明: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2)阶级和阶层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里又必然是属于一一的阶级或阶层的成员,作为阶级或阶层的成员,所形成的个性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本阶级或阶层的烙印。 案例2:同一张照片 心理学家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两组不同的人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其中一组的人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的人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然后,让这两组人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中说明他的性格特征。结果两组人的解释截然不同;第一组的人说,深沉的目光里隐藏着险恶,突出的下巴表现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的人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了他在科学道路上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 问题:试分析上述实验所揭示的现象及其对管理活动的启示。

答:(1)该实验充分表明了第一印象对于社会知觉的重要影响,在人对人的知觉过程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一印象也称初次印象,它是指两位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印象(主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服装等方面的印象),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良好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良好判断,反之则形成不良的判断,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2)一般来说,第一印象的作用是消极的,但它是客观的、无法回避的,况且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是人们进一步加深认识的基础和必要阶段。因此在管理中,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第一印象的作用,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另一面。具体而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①在看待别人时,要昼避免仅仅凭第一印象就下判断,并根据这种片面的判断去待人接物,对人、对事要多观察、多分析,以发现对方的优点;②在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随时随地给人留下第一个良好印象,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有利的基础;③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引导人们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案例3:骨干员工为何要走 张经理是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近段时间他却烦 恼透顶,两位他所看重的公司业务骨干要走。主要原因是该 员工认为他现在所做的贡献远大于回报,而且事实的确如 此。而公司则认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因为有公司作后盾,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分析35

案例35 罗森布鲁斯国际旅行社 罗森布鲁斯国际旅行社不象那些典型的旅行社。首先它的规模很大,该公司在美国、英国及亚洲设有582个分支机构,雇用了3000名员工。您也许还没有听说过他的大名,那是因为他的客户多为企业客户,如杜邦、伊斯曼科达、通用电器等。该公司 经历了快速的增长:七十年代末,他还只是一个费城的旅行社,销售额为两千万美元。到1992年,该公司的营业额上升到一百五十亿美元。是什么原因使公司得以如此快速的增长呢?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Hal F. Rosenbluth认为原因在于,由于公司将员工 放在顾客之前,使公司对服务质量有着不懈的追求。请注意这里我们写的是将员工放 在顾客之前。Hal F. Rosenbluth解释道:“当人们为传统的工作障碍,如恐惧、挫折、官僚主义等,担忧时,他们是不可能将注意力放在顾客身上的。他们必须担心他们自己。只有当员工们知道什么是其上司最眼里最重要的东西时,他们才会将同样的情感 给顾客。” Rosenbluth相信他有能力把工作变成是一项愉快而幸福的经历,所以他组建了一 个“幸福晴雨表小组”。该小组由从各部门随机挑选的18名雇员组成,这些雇员将员工们对工作的感受反馈给总经理。调查问卷一年两次被派发给所有的员工,以了解他 们对工作的喜好程度。调查问卷计算后的结果告诉给每一位员工。在旅行社这一行里,工作强度相当大,正如Rosenbluth所说:“员工们就象是空中交通管制员,一个电话接着另一个电话”正因为如此,在这一行里人员流失率高达45%-50%,而在该公司,流失率仅为6%,该公司的招聘及培训工作说明了这一现象的原因。 每一位职位侯选人均被仔细审查以确保公司招聘合格的人才。Rosenbluth需要的 是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的乐观积极的人才。Rosenbluth说道:“所有的公司都可以 买到同样的机器或工具。是员工才使这一切具有创造力。到最后,人才才是公司的竞 争优势,所以员工对公司来讲至关重要。我们寻找最有潜质的人,其它的一切都可以教会。在挑选的过程中,我们把亲和力,爱心及对工作的狂热把在比工作经验、过往 薪金等更重要的位置。”合资格的侯选人会有一个三至四小时的面试。对于高层位置,Rosenbluth会亲自同侯选人见面。例如,对于销售主管这个位置的侯选人,他会邀请 该侯选人及其妻子同他和他的妻子共渡假期。“到了第三天,所有的东西都显现出来。” 一旦被雇用,新员工会很快熟悉他的工作环境。与其他公司上班第一天是填表不同,新员工将在幽默剧中扮演一个角色,以让这些员工知道Rosenbluth公司希望他的每一位员工从工作中获得欢乐。幽默剧的扮演也同样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例如,员工 会在剧中因为糟糕的服务而结束他们的事业。所有的新员工都会进行为其2-8周的培

组织行为学教案[精编版]

组织行为学教案[精编版] 组织行为学教案(精品课程) 第一章概述 ★目的和要求 本章概括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作为全课程的引论与向导。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并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有关概念,术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难点是学生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因此在了解学科术语时,应结合实际生活事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理性认识。同时逐步掌握研究这门学科的方法。 ★教学内容 学习一门课程,首先要了解这门课是研究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学科。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的基本概念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既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又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规律性。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个体心理与行为 2、群体心理与行为 3、领导心理与行为 4、组织心理与行为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征 1.多学科的交叉性。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学科。 也就是说组织行为学具有以上这些学科的一些特点,由于组织行为学是多种学科相融的产物,因此它同时具有原有学科所不具备的一些新的特点。 2.情景性 强调的是权变的方法,即不存在那种对任何组织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最佳管理模式。 3.系统性 组织是一个大系统,研究组织行为必须从整体出发,既反映人的行为一般规律的自然属性,又反映人的社会生活规律的社会属性。 4.实用性 组织行为学属于应用性的学科。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才是我们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能力和水平呢,我认为学习组织行为学为我们在纷繁的管理活动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前我们可能是这样考虑问题,学了组织行为学之后,对于管理中人的行为我们就有一些理性的知识,它会帮助我们正确的处理管理中的问题。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勤于思考,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5.科学性 力求严格的科学调查和实验,用客观事实进行论证。 多层次性

《组织行为学》14个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案例 (一) 张林这一辈子 张林,1949年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小镇。正当他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后来又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到一个偏远的人民公社插队。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他考入了某财经学院。毕业后,在某市的一家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一年半后,他辞职不干到某市一家集装箱公司谋得一份管理职位,三个半月后,他被解雇了。在谋求新的工作岗位时,他到一家职业介绍所作了能力测试并寻求帮助和建议,测试结果表明他最适宜做推销工作。那家职业介绍所为他找了一份药品推销工作,任职于一家大型医药公司。他喜欢这一工作,在那里干了一年半。后来,他听说另一个更著名的药材公司有同类型的工作,便向该药材公司申请,并在1984年被雇用。进入90年代,他的女儿长大并考入一所著名大学,但他的妻子却下岗了。张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也变得有点工作狂了,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人劝告他去找一位心理医生解除他的心理紧张。他接受了劝告,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作了一系列的咨询诊断。下面就是他在一次谈到他的工作历史时 的诊断记录: 心理医生:你干过很多工作,那是因为你在财经学院毕业后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缘故吗? 张林:确实是这样。我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决定我作为一名职员究竟想干什么。这曾经给我造成精神上极大的痛苦,甚至在今天仍是这样,我仍不能确定究竟何种类型的工作或职业最适合我。 心理医生:好,让我们先谈谈你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你在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为什么要辞掉这份工作呢? 张林:首先它很烦人。我不喜欢整天跟数字打交道,不喜欢只在数字上加减乘除。另外,我认为那份工作毫无前途,那时我有很大的抱负,我要做较高层的管理人员,挣较多的钱。 心理医生:因此你去了那一家集装箱公司? 张林:是的,那是一个我可以向公司证明我的能力、真正的管理职位。 心理医生:但是你在那个工作岗位上遇到了点麻烦。 张林:我不适应那种类型的组织。我监督工人们操作制造箱子的机器设备。这些工人都是从最偏远的农村招来的,很难管理,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他们对工作和公司没有积极的态度,毫无感情。我的老板,那个幕后指挥者,总是要求我对他们狠一些,督促我要求他们提高工作速度。告诉你一个例子,你或许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我手下有一个老年妇女,大约有50岁,生产装冰箱用的箱子,因为箱子太大,所以她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敢说,她已经竭尽全力了。但我看见老板站在她身后,手拿着秒表,大声叫着,呵斥她快点。我一点也不喜欢他那样做,就象我不喜欢穿着鞋磕着地走路一样。一次,老板请我们这些管理人员出去吃饭,那些同事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嘴脸极其令人厌恶。我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为了提升而必须做的事”。那之后不久,老板就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他认为我不会或不愿强迫别人努力工作。 心理医生:你对此有何反应? 张林:我十分难过。那时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不能确定我究竟适合什么工作,因此我去一家职业介绍所去作能力测试。 心理医生:那么,测试结果怎么样?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1 卢作孚和他的事业 1.讨论卢作孚的价值观及其与“民生精神”的联系。 答:1).价值观概念: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角度来说,某种具体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于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为可取。 2).影响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伴团体,社会舆论,大众传媒及 其它社会文化因素(历史,民族,宗教等) 3).卢作孚的价值观:A:口号“服务高于一切”——对社会、对他人负 责的价值观。 B:提倡“个人为实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事业中心论)——将国家、将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观。C:培养群体的团结意识。——由小到大的个人到群体到社会的责任价值观。 4).卢作孚的“民生精神”。目标:“民生主义”;宗旨:“服务社会、便 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集中强化爱国、集团服务和艰苦创业等意识。 5).价值观与“民生精神”的联系。民生精神促进了他价值观的发展, 价值观也同时让他亲近了民。生精神,两者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2.民生公司的管理有什么特点?这对今天中国企业的管理有哪 些启示? 管理特点:1).提出了“安全、迅速、舒适、清洁”的理念,同时提 出了“服务高于一切”的口号。 2).完善业务流程、够用渠道、建立员工参与监督的制度。 3).提倡“职工股东化、股东职工化” 4).将员工教育作为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头等大事。 5).民生精神教育,居于员工训练的核心地位。 启示:1).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 2).要致力于组织的文化建设 3).注重创新,创新将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4).重视员工,尊重员工,满足需求。 5).重视的价值观的作用 6).制定合理的用人制度要根据每个的能力安排不同的工作。 7).公司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5个)

组织行为学案例(5个) 案例1 沃尔沃的工作再设计 汽车制造业是瑞典工业中一个重要领域,而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又是其中的佼佼者。按全世界标准,它算不上大公司。从60年代中期起,它的汽车出口翻了一番,占它全部销售额的70%,虽仅占世界汽车市场的2.5%,却已占瑞典全年出口总额的8%以上,可称举足轻重了。该公司的管理本来也是一直沿用传统方法,重技术、重效率、重监控。直到1969年,工人的劳动态度问题已变得十分尖锐,使该公司不得不考虑改革管理方法了。 沃尔沃公司领导分析了传统汽车制造工作设计,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将人变成机器的附庸。所谓装配线不过是一条传送带穿过一座充满零部件和材料的大仓库罢了。这套生产系统的着眼点是那些零部件,而不是人。人分别站在各自的装配点上,被动地跟在工作件后面,疲于奔命地去照样画葫芦而已。这套制度的另一个问题,是形成了一种反社交接触的气氛。工人们被分别隔置在分离的岗位上,每个岗位的作业周期又那样短(一般为30至60秒),哪容他们偷闲片刻去交往谈话? 沃尔沃先是设法用自动机器来取代较繁重艰苦的工作,不能自动化的岗位则使那里的工作丰富化一些,又下些本钱,将厂房环境装饰得整洁美观。目的是想向工人表明,公司是尊重人的。但随即发现这些办法治标未治本。公司觉得在工作方面要治本,必须进行彻底的再设计。他们在当时正在兴建的卡尔玛新轿车厂,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试验。 卡尔玛轿车厂总的设计原则,希望体现以人而不是以物为主的精神,因而取消了传统的装配传送带。以人为中心来布置工作,就是要使人能在行动中互相合作、讨论,自己确定如何来组织。管理要从激励着眼,而不是从限制入手。只有对孩子才需要限制,对成熟而自主的成人则宜用勉励而不是监控。所以,该厂工人都自愿组成15至25人的作业组,每组分管一定的工作,如车门安装、电器接线、车内装潢等。组内可以彼此换工,也允许自行跳组。小组可自行决定工作节奏,只要跟上总的生产进程,何时暂歇、何时加快可以自定。每组各设有进、出车体缓冲存放区。 这个厂的建筑也颇独特,由三栋两层及一栋单层的六边形厂房拼凑成十字形。建筑的窗户特别大,分隔成明亮、安静而有相对独立性的小车间。 没有了传送带,底盘和车身是由专门的电动车传送来的。这种车沿地面敷设的导电铜带运动,由计算机按既定程序控制。不过当发现问题时,工人可以手工操作,使他离开主传送流程。例如见油漆上有一道划痕,工人便可把它转回喷漆作业组,修复后再重返主流程,仍归计算机制导。车身在电动车上可作90度滚动,以消除传统作业中因姿势长期固定而引起的疲劳。

《组织行为学》教案设计

《组织行为学》教案 第1章组织行为导论 现场阅读“信息系统”案例,思考和讨论《组织行为学》是一门怎样的学问? 只要组织行为能力强,即使不是某一职能领域的行或专家,也可能成为一名有效的领导者。 ——作者剑锋 第1节组织行为核心概念 什么是组织? 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和目标,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加总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 组织构成要素: 目标(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 资源(有形资源、无形资源) 管理(高层管理、职位管理) 环境(微观环境、宏观环境) 什么是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 组织行为的种类: 一、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可分为: 1、微观组织行为:包括个体行为(态度、能力、人格等)和群体行为(沟通、领导、 冲突等)。 2、宏观组织行为:指所有组织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如组织结构、 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 二、根据组织目标的关系,可分为: 1、正向组织行为:指组织成员表现出的一切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如尽职尽责、 遵守规章、组织公民行为等。 2、反向组织行为:指组织成员表现出的所有阻碍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如迟到、缺勤、 偷窃欺骗等。 组织行为技能举例:(看短片) 一、如何表扬员工? 1、表扬要及时 2、表扬要具体 3、表扬要讨论相关事件 4、表扬要公布于众 5、表扬要转达相关表扬信息

6、表扬要善始善终 7、要寻找机会表扬员工 8、要存入员工档案,为什么事而被表扬 二、如何批评员工? 1、态度要平和、客观、严肃 2、具体指明问题 3、不针对具体人 4、允许员工述自己的看法 5、保持对讨论的控制 6、对今后如何防错误达成共识 7、逐步选择惩戒程序,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2节组织行为研究与管理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的相关学科: 心理学:能力、动机、态度、认知、学习、压力、情绪 社会学:群体动力、权利、冲突、组织理论、组织变革 社会心理学:态度、沟通、人际关系、群体动力、社会知觉 人类学:价值观、组织文化、跨文化分析 政治学:冲突、组织政治活动、权利 管理学:领导、激励、控制、组织设计、国际管理 组织行为管理模式: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富士康十三连跳 班级:09信管本三班 姓名:马俊 学号:0911051305

事件简介 2008年至2010年5月,富士康公司连续出现了13次员工非正常死亡事件,”富士康十三连跳”由此诞生 分类 介绍完大概事件后我想将这13次自杀行为进行分类,第一类是第一个自杀的人,而第二类是后面12个有过自杀行为的人. 据部分媒体报道,富士康的第一跳并不是单纯的自杀,而是在自杀前被怀疑有盗取富士康公司的机密物品,大家都知道在我国,每次有意外发生,都会有一个神一般的临时工出现并承担事件的全部责任,于是“第一跳”便是这个神一般的临时工,甚至要面对牢狱之灾的他无法承受这巨大的压力,便在自己25岁这一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假如部分媒体报道属实,那么第一跳因素太多,在此不多说,但是后面的12次事件,值得使用组织行为学所学到的东西用来分析并以此为戒. 从工作压力谈起,导致压力的原因 潜在的压力来源包括三大类: 1)环境因素 2)组织因素 3)个人因素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着重分析组织因素. 组织内部存在众多因素给我们带来压力,主要表现在任务要求,人际关系,组织结构等几个方面。 任务要求: 指的是那些与个人工作任务有关的因素。 当工作任务具有以下特点时,容易产生压力: 1、工作负担过重,员工必须集中精力,从事高强度工作。 2、工作任务以简单、枯燥、重复性为特点。 3、工作责任大,稍有不慎造成的损失不可弥补。 人际关系 指的是由于个体与他人的关系而带来的压力。 如果一个人在组织中得不到群体的接纳、他人的关怀和领导的支持,就容易产生压力。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界定了组织中的层级水平、规章制度的效力、决策在哪里进行。 如果组织中的机构设置不合理,组织制度不健全,员工缺乏参与决策的机会,这些结构变量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压力源。工作条件 工作条件中也有不少因素会引起压力。 1、工作经常面临着潜在的危险;

组织行为学精选案例

组织行为学精选案例 案例一:固定工资还是佣金制 白泰铭为什么要从中日合资公司辞职而去,到另一家公司去谋高就呢? 这个案例介绍了白泰铭对工资的态度发生的变化。刚开始他对固定工资很满意,后来取得了销售成绩后,就不满了,建议采用佣金制,遭到经理拒绝,就辞职而去。分析这个案例要应用组织行为学讲的文化传统对管理风格的影响激励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来进行分析。 组织行为学中讲到企业文化传统对企业的管理风格有很大秉承日本企业重视企业精神,以人为本的文化特色,所以强调采用固定工资制。这种工资制和佣金制各有利弊,要适应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根据激励理论,一个人的成就需要激励,成就需要具有挑战性,能引发人的快感和奋斗精神,对一个人的行为起主要的影响作用。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小白是属于高成就需要动机的人,他取得了成绩后外方老板没有在工资、奖金、精神上满足小白的更多需求,他自然就要辞职了。 再从公平理论来分析。公平不能激励人,只有不公平才能激励人,人们是否得到激励,不会由他所得到什么报酬来定,更重要的是他们比别人所得的报酬与自己所得的报酬是否公平来决定。从这个案例看,小白听说另二家外资公司都在搞销售竞争和有奖活动,其中一家的经理还请最佳销售员吃饭,通过内部刊物进行表彰。而小白所在的中日合资公司,没有看到,小白刚参加工作时的需求和掌握推销技术后的需求有所不同,来积极强化小白这种需求,而是拒绝这种需求,小白辞去工作职务是理所当然的。 案例二:青田乳胶制品厂 1、姜、汪二人解决了进口设备存在的总是得到厂里的奖励后,为什么大家对这个事不平?姜、汪二人也很洩气准备调走呢? 2、事到如今,请你给陈厂长出些点子。 这是一个企业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改革的案例,分析这个案例要应用学过的公平理论、强化激励理论来分析。青田乳胶制品厂在引进技术时,由于没有进行技术论证价格情况及售后服务,受到了损失,在外方专家无力解决技术难题的情况下,厂领导自力更生组建攻关小组,解决了技术难题,这个决策是十分正确的。解决了生产难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收到了好的效果。但发给攻关小组奖金后,却出现了问题。主要原因是:厂里在发给公关小组奖励时,首先奖金和公关小组的付出相比微乎其微,同时又缺乏必要的精神鼓励,造成公关小组受挫折后,想调离该厂,其次其他小组人员奖金得到的少,对公关小组产生的不满情绪,说怪话,向上级告状,从公平理论来说,他们的劳动没有得到应得的报酬,心理不服气,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三,对于一些自己不干,还说三道四的人,想拿报酬的人,领导没有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由于以上几点原因,使这个厂面临困境。 面对这个厂出现的问题,陈厂长首先应果断决策,利用激励理论,对厂里有贡献的人,应用强化激励理论,强化时要确定一个目标行为,强化时,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起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大胆鼓励和表彰对企业作出贡献的姜、汪二人,使他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得到满足,安心和努力为企业作贡献。其次要加强与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消除员工之间的不满情绪,使员工了解事实真相,克服看问题的片面性,消除员工之间的说怪话的不满情绪的隐患。再一点就是对那些说三到四,不想为企业多做贡献,又想多拿报酬的人,领导不应迁就,必要时或采取行政处罚手段。 案例三:确定合适的营销方案 1、为了明确合适的营销方案,该厂讨论产品是否提价时采用了哪些决策方法? 2、在群体中应如何决策? 这是一个典型的群体决策的案例,参加的人面对面进行座谈,统一思想,这种决策的主要优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禾日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使学生有机会探讨不同的观点,了解不同观点如何互相补充,从中获得启发。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作业(案例分析报告、小组作业)并且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群体决策的方式;群体冲突的来源及冲突的处理的方式,各种激励理论及其应用、有效激励的要求和方法,组织文化的涵义与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内容和过程;组织发展的内容及措施;信息沟通的常见方式和管理。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 教学时数:54 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阶段,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了解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一、组织的涵义 二、组织行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分类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复习与思考题: 1、组织行为学的内涵? 2、组织行为学研究为什么会涉及道德问题? 3、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管理学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影响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知觉、态度、价值观与人的行为。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8学时)、讨论(2学时) 第一节关丁人的理论(1学时) 一、人性假设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 一、艾琳化妆品公司:在看完上述案例后,你觉得艾琳化妆品公司的销售管理工作中有没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家公司下一步发展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我觉得艾琳化妆品公司的销售管理工作中并没有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是格拉斯纳小姐将她个人对公司的规划和目标强加在每一名员工的工作中,这个目标并没有征求任何一名员工的意见,没有根据公司的现有实际规模和经营状况进行切合实际的规划,她的计划目标没有得到各部门经理完全认同的,没有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因此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这家公司下一发展将面临问题主要有:由于艾琳·格拉斯纳对公司目标定位偏高,第一个目标是5座大城市开设自己的经销办事处。另一个目标是下一年度,销售额应达到3百万美元.她的销售各个部门经理认为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而如何使符合实际的目标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正是她所面临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则要遵循激励原则:1按需激励原则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的原则3奖惩相结合的原则4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5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集合的原则6严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她要用目标激励的方法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使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可以是使员工看到自身的价值和责任,感到工作的乐趣,并从实现目标中得到满足感。激励理论认为:激励=目标*实现可能性,要使目标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凡必须使目标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现的可能性。也是艾琳·格拉斯纳要解决当前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围绕核心竞争力的组织变革——日产公司由衰落走向兴盛:在看完上述案例后,你认为卡洛斯是如何运用组织变革理论来拯救日产公司的?日产公司从衰落再度走向辉煌,对中国企业有借鉴意义吗?卡洛斯运用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对日产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组织变革措施从而使日产公司再度走向了辉煌。 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主要有:1、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主要决定着组织改革的方向,戈恩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对企业发 展的战略模式进行重新审核,目的是使企 业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发展企业的核心业 务2、组织结构的改变,组织结构的调整 主要是对组织结构中的权责体系,部门体 系的调整。他对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进行 大刀阔斧的改革。卡洛斯·戈恩以他的方式 终结了日产的“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 规划,在企业内部搭理推行“能力晋升” 制,这在日本企业中甚至引起了一场风暴, 到2001年,日本有近一半的大公司放弃了 “终身雇佣”制。3、组织职能的转变, 他认为:日产的组织僵化,已经坏死,必 须搭理减少决策人数,建立信息信箱,提 高办事程序和行政效率。他勇于打破日本 人信奉多年的提拔准则。一位表现出色的 科长被他连升5级,在企业内形成了“地 震”。三年内日产裁员21000人,但生产 效率却大大提高,2000年产量比1999年 高出8%。4、组织成员内在动机与需求 的变化。在组织中个体成员的行为是组织 运行有效性的基础,日产公司的股东,大 多数是由它的前雇员创办和经营着,由于 股份关系,是日产很难拒绝购买持股公司 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尽管这些供应商的产 品非常缺乏竞争力。卡洛斯·戈恩要打破这 些规矩,他力排众议将日产公司交叉持股 公司的数量由1400家变成了现在的4 家。卡洛斯·戈恩宣布公司将于2002-3 月份提前一年实现日产复兴计划中承诺的 同时,提前一年实施下一个三年期事业计 划,即“日产180计划”。他正是运用了组 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原理实现了日产公 司的第二次复兴。对中国企业 的借鉴:中国的企业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 企业本身具有的优势和不足,变革的内容 不同变革对策措施不同:1首先:要打破僵 化的用人模式,招贤纳士,便真正有能力; 有觉悟的人充分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2企 业要有明确的目标,建立完善的目标体系, 围绕目标的达成展开具体的工作3结合中 国企业自己的目标体系,不断完善内部的 机制,从而使用企业发展的需求4要以调 节和控制外部环境为中心的组织变革,建 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是企业既要做好内 在变革,又要认识到组织变革外部驱动因 素所起到的作用。 三、年轻人辞职引发的风波:在看完上述 案例后,你认为企业应该怎样做才能留住 优秀的人才?对员工的激励除了多给薪酬 以外还有哪些激励措施?企业要想留住人 才,要引进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励就是鼓 舞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 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 用,员工受到适当的激励会努力工作,以 实现绩效目标。这家制造公司要想留住 人才,除了加薪外还可以采取其他行之有 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他们为公司创造 财富的积极性:如:1目标激励2工作激 励3持股激励4榜样激励5荣誉激励6组 织文化激励7危机激励。铜鼓上述激励措 施,制定出符合本公司实际的激励措施; 从而充分调动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 四、王安电脑公司:(1)根据西方人性假 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哪一种?根据 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自 我实现人性的假设”。此假设认为:第一、 工作可以成为满意的源泉;第二、人们在 实现他们所承诺的目标任务时,会进行自 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第三、对目标、任务 的承诺取决于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后能得 到的报偿的大小;第四、在适当条件下, 一般的人不但懂得接受,而且懂得去寻求 负有职责的工作;第五、在解决组织问题 时,大多数人具有运用相对而言的高度想 象力、机智和创造性的能力。 (2)如果用M(积极性的高低)=E(期望 值)·V(效价)来表示王安激励员工的过程, 那么请你指出这个模型中什么是目标、变 量和关系?如果用M=E*V来表示王安激 励员工的过程,那么这个模型中目标是自 我实现、变量是王安和员工,关系是尊重、 理解和信赖。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M =V.E)M代表激发力量的高低,是指动 机的强度,即调动一个人积极性,激发其 内在潜力的强度。它表明人们为达到设置 的目标而努力的程度。V代表效价,是指 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 对某一结果偏爱的强度。(—1≤V≤1)。E 代表期望值,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 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 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0≤E≤1)。 五、研究所里来了个老费:1、请用个性理 论分析老费、老鲍和季老的个性特征。老 费:从文中可看出属外倾型性格,他与人 交往性情开朗而活跃,善于表露情感、表 现自己的独立行为,工作勤奋;他知识渊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分析16

案例16 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问题 1、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始建于1994年。 公司创办之初非常艰难。没有资金,就向亲属借了5万元钱;没有场地,就从别的公司的营业场所中租了一张桌子,作为自己的营业场所;没有现成的客户,就从他们原先认识的朋友中开始介绍。整个公司就两个人,所有推销、搬运、验货、送货等全部工作都是两人亲自来干,辛苦自不必说。公司刚开始主要经营打印机,当时卖一台打印机的利润还是相当可观,这样一年下来,经营情况还很不错。 第二年,租了一个门市,就招了一名员工帮助进货,业务量开始有起色。由于对整个市场发展的行情把握得比较好,发展速度很快,当年做得比较好的是惠普公司的外设产品。他们决定招聘一个在惠普PC和服务器产品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人加入公司,为了吸引对方的加盟,他们提出了加盟者与公司之间对所经营的惠普PC和服务器产品毛利二八分成的分配方式,并于1996年4月便开始代理惠普公司的PC和服务器产品。 1997年是公司稳定发展的一年,微机和外设的销售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人员增加了不少,公司有了自己的独立门市,并有点HP专卖店雏形的味道了。 1998年又是一个转折点,公司办公从临街门市搬到写字楼,同时又吸收一名合作者加盟,任销售部经理,公司与他毛利润二八分成。这样,整个公司的经营分成门市和写字楼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各有一名合伙人负责,权责分明。 从公司的发展过程来看,还是比较顺利的。但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也发现在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公司各个部门之间各行其事,除去加盟者之外,其他员工士气和热情不高,公司除了物质上的刺激外,再无其他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办法。但现实的情况是,像该公司这样的规模和经营情况的公司在物质刺激方面的余地并不大,因为利润率已经很薄了,这是IT产业中硬件销售业的总体态势。其实,即使是那些平均利润率比较高的行业中的小公司也同样存在相同的问题。公司领导者常常为这类事情头痛不已。 请问:该公司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何在?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 第一章概述 ★目的和要求 本章概括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作为全课程的引论与向导。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并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学习目的与目标 一、定义组织行为学 二、明确组织行为学中的基本行为准则 三、描述组织行为学的三个目标 四、列举管理者使用组织行为学概念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会 五、列举与组织行为学领域相关的学科 六、描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有关概念,术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难点是学生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因此在了解学科术语时,应结合实际生活事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理性认识。同时逐步掌握研究这门学科的方法。 ★教学内容 学习一门课程,首先要了解这门课是研究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学科。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案例导入 你对人的心理了解多少? 弗洛伊德 本我:是内心深处最本质的想法,是潜意识,表现为情绪; 自我:是心灵的检察官和思想工作者,表现为理智、文化与修养; 超我:是心灵的“外部环境”,表现为法律、道德与习俗,即中国传统文化中“慎独”的境界。 讨论:组织行为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一、个体行为:核心问题是沟通与文化 “其实,我同意你的想法,但我很不喜欢你讲话的口气和态度”。这体现了理性的逻辑思维和感性的心理状态之间的距离,表现为心灵之间的距离。

大学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转自人大杨兴坤老师] 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50年代初,弗考夫和中学时代的伙伴创办了科维特公司。这家公司在益10年内把营业额从5500万美元提高到75000万美元,一跃成为零售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在60年代初,这家公司平均每7个星期增设一家大的商店。很快扩充到了25家商店。 从一开始,科维特的管理就是集权式的。总部操纵着所有的经营活动和其它各项政策,商店经理和其它管理人员只被赋予少的可怜的权力。弗考夫经常四处巡视,直接管理相当大数量的商店,直到这一数量超出了他力所能及的范围。 科维特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他所面临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当公司的商店还没有超过12家时,弗考夫及其总部的高级管理人员还能够亲临现场给各商店作领导。但是,随着公司的扩大,面对面的监控,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变得难乎其难了。后来,科维特公司在经营上的开始日趋严重。最后公司不得不减少新店的增设,把注意力转向了现有的商店。最后弗考夫仍然无法拯救公司,科维特公司被斯巴坦斯工业公司收购,弗考夫从舞台中心消失了。 问题: 1.所采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使他获得了成功,也导致了他的失败。这是为什么? 2.科维特公司的发展,当面对面的管理变得不再可行时,为确保有效得监督管理,应当怎样进行组织设计? 案例二: 明娟不再和阿苏说话了。自从明娟第一天到爱通公司上班,她就注意到了阿苏,阿苏总是表现得冷漠疏远。开始,她认为阿苏是憎恨她的工商管理项士学位,她在公司的快速提升,或者是她的雄心壮志。但是,明娟决心同办公室里的每一位同事都处好关系,因此她邀请他出去吃午饭,一有可能就表扬他的工作,甚至还同他的儿子保持联络。 但随着中西部地区营销主管的任命,所有这一切都结束了。明娟一直盯着这个职位,并认为自己有很大的可能得到这个职位。她同与她同一级别的另三位管理人员竞争这个职位。阿苏不在竞争者之列,因为他没有研究生文凭,但是阿苏的意见被认为在高层有很大的影响力。明娟的资历比其他的竞争者要浅,但是她的部门现在已成为公司的核心部门,而且高层管理多次对她进行褒奖。她相信,若阿苏好好推荐的话,她能得到这个职位。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公司是他的,你能怎么办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公司是他的你能怎么办 正如材料中指出的,艾乐基公司目前正处于极大的困境中,而引致这种困境的原因在于企业内存在的多种矛盾: 第一,价值观的冲突。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科研官,哈里成立公司的初衷和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找到治病救人的方法并从中得到快乐而工作。他的这种理想和价值观无疑是崇高的。但是,正如材料中指出的,大部分员工并不是和他想的一样,员工更需要的是一家成功的企业,是一家能够有足够的盈利能力以支持他们的各类物质需求以及提供长期职业发展可能的企业。这种价值观的冲突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协调将导致员工的满意度大幅下降,并可能引致大量的人员流失。 第二,企业管理者对自身角色定位的认识错位。 首先,对于公司的创始人哈里来说,他技术超群并对科研有着无比的热情,他是一个合适的研发团队的领导人。但是,他在商业治理方面没有太多的天分,或者说是热情,因此,他应该专注于自己“首席科研官”的职责,放权给能够担负经营责任的职业经理人。 同时,作为公司第二、第三把手的布拉德和莱恩也都是技术出身,且在公司的职务也是负责研发管理。换言之,整个公司根本没有负责市场或业务方面的高管。他们二人在清楚了解公司的现状,且明知自己不具备营销或业务能力的情况下,不应该听任哈里一意孤行,而是要积极行使自己作为核心管理团队的作用,说服哈里转变观念,挽救公司。事实上,在海斯在艾乐基苦苦挣扎的三年间,他们一直旁观而没有帮助他促成变革,是错失了大好的良机。 第三,公司组织架构的失效。 名义上公司有董事会,也有核心管理团队,可实际上,董事会成员都是哈里的亲人或朋友,且对他言听计从,完全无条件的支持,而核心管理团队的其他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免也都完全由哈里一人决定。这样,整个公司的组织架构虽然形式上存在,但在实际运营中已经完全失效了,公司赫然已经成为哈里的一言堂。而任何对哈里的权威和决定的挑战,都会引起他极大的反弹——布拉德这次的“T恤事件”就是一例。 在目前的情况下,布拉德和莱恩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离开艾尔基,另谋出路;要么努力说服哈里,接受培养基的市场项目,并对公司管理实行变革,避免艾尔基走上破产之路。因为他们两人对于哈里和艾尔基公司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需要在这里稳定的工作,因此前者显然不是理想的出路。而要达成后者,至少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方面,要说服哈里,转变观念。现在公司变革的最大阻力来源不是别人,而恰恰是公司的创始人哈里,是他的“只要治病救人,不要利润”的观念。的确,正如德鲁克所言,创造利润仅仅是一家企业最起码而不是唯一或最高的目的。但是,没有利润,任何公司的前景都只可能是失败。没有利润,艾尔基将无法生存,公司众多怀抱梦想的员工将失去起码的生活依托,而哈里“治病救人”的梦想也将彻底破碎。布拉德和莱恩的任务就是让哈里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意识到“创造利润“和“治病救人”并不矛盾,相反,“创造利润”只是他们实现梦想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这或许是让哈里放弃固执,转变观念的关键所在。当然,在

MBA组织行为学案例

案例一 1. 张经理是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近段时间他却烦恼透顶,两位他所看重的公司业务骨干要走。主要原因是该员工认为他现在所做的贡献远大于回报,而且事实的确如此。而公司则认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因为有公司作后盾,离了公司他们什么也不是,又怎么会有作为?相持之下两人一气走之。 问题:请用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二/案例分析题:根据以下给出的材料,结合组织行为学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20页) 多年来,乔刚一直梦想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机会终于来了,在好朋友陆侃的建议下,乔刚经过努力注册了专门从事建筑供应业务的金光公司。金光公司在市郊租了一间大仓库用于储存建筑材料,同时招聘了数名职工分别负责货物运输、财务和行政工作。 开始时,金光公司的业务量很少,靠开发商陆侃的帮助,金光公司勉强维持运转。一年后,由于结识了建筑行业联合会理事长,乔刚拿到了一个大型住宅项目的供应合同。公司上下工作认真,赢得了开发商的高度赞扬。从此,金光公司迈入高速增长的新阶段。 三年后,公司的人数增加到50人,还另租用了一间仓库。与此同时,乔刚开始担心公司出现的许多问题,首先是陆侃。一次,陆侃让乔刚在极短的时间内供应一些紧缺的材料,因为实在无能为力,乔刚没有答应好友的请求,两人从此翻脸。乔刚不担心生意受损,只是很惋惜失去了一位好朋友。另一个问题是,乔刚发现自己在办公室处理文件的时间越来越长,他已经不认识许多员工,也无法直接指挥仓库的运营。他任命两位公司元老为仓库的业务经理,但依然掌握着工作计划、任务分配等所有事项的决策权。他甚至坚持亲自检查和签署采购单。而且,公司大多数的合同还是由乔刚通过人际关系获得。这一切使业务经理左右为难,一方面他们对乔刚非常忠诚、不愿争权,另一方面他们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的职权来从事经营管理。 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情使乔刚觉得问题非常严重。第一,一位重要的客户打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这会是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吗 1.作为一名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主要体现工作本身、薪酬、晋升机会、主管、同事等方面,对工作本身的喜欢往往与高水平的整体工作满意度有着很强的相关关系。相对于可预知的、常规性的工作,多数人更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刺激性的工作。对于一个很喜欢某种特定工作的人来说,首先要提供一个能为其生活无忧的条件,较低的薪酬不会使其产生较高的满意度,同样虽其它的条件都比较好,但如果长期于同样的工作,而未晋升机会,也会使员工产生不了满意感。 总之,工作满意度受条件因素的影响,特定的人类型对特定的工作以及相匹配的工作的特点,会促使产生较高的满意度。满意度不会必然产生。 2.能够给人们带来高水平工作满意度的工作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心理挑战性的工作。中度挑战性的工作将会使大多数员工感到愉快和满意;二是公平的报酬。在同地区,同行业中,与自己类似满意的群体,或本企业中的同类工作者,其工作所得报酬具有公平性,将使大多数员工感到满意;三是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员工工作的物理环境、地理位臵及设备的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员工对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四是融洽的同事关系。在工作中,人际关系、组织文化、

沟通、人格与工作的沟通质量,也是员工对工作满意度的衡量标准之一。 3.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当我们站在组织水平而不是个体水平,同样会找到绩效与满意度之间关系的支持。当我们为作为整体的组织收集满意度与生产率方面的数据时,就会发现,员工满意度较高的组织比员工满意度较低的组织更有效。 从满意度与公民行为的关系来看,感到满意的员工更可能以积极的心态来谈论组织,帮助他人,所做的工作也比期望的更多。另外感到满意的员工可能更倾向于承担正式要求之外的更多责任,因为他们希望回报自己的积极体验。 从工作满意度与离职率的关系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对工作满意度较高的员工往往创造更多的绩效,他们会得到更多的表扬和认同以及更多的晋升机会等等。组织都会做出相当的努力来挽留这些绩效的员工。而那些低绩效的员工,得到的正好相反,组织也很少会挽留这样的人,他们甚至会受到一些微妙的压力,以促使他们辞职。工作满意度对于低绩效者的影响大于对高绩效者的影响。 4.拥有一份别人都羡慕的工作会使员工产生较高的成就感和优越感,这种感觉是产生工作较高满意度的一项主要影响因素。当一份拥有以上特色的工作摆在人们面前时,是很容易吸引大多应聘者的,这也就是人们对此类工作的态度,也就是所谓满意度的设定标准。 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关注工作的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