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

第五讲  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
第五讲  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

第五讲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

课程简介

一、本课程主要内容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核心内容: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二、本课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让教师深刻的认识到作为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教师从事教育劳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自己的人格,教育功效的高低也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健全程度。这都决定了教师应当为人师表,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学生的表率。

三、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标

第一、让教师深刻的认识到一位优秀教师为人师表,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其次,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再次,教师还应当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

第二,教师的伟大和崇高就在于他能在甘于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还在于他能够守住一份清贫而拥有一个富足的精神世界。即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在追求个人利益成为时尚的今天,为人民多作贡献,仍然是民族和国家的需要,仍然是一位教师奋发向上、为人师表的强大动力。

第三,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人格完满,就要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为人师表作为一种教师职业德性的基本内涵,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德内容,最突出的就是体现了教师对真善美理想人格的追求。

学习要求

一、了解为人师表的内涵

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

二、要深刻认识到教师善于以身作则

教师善于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好榜样,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启迪和激励,乃至使学生终生难忘。为人师表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的影响显得更广泛,更深远。

教师的为人师表直接关系学生人格的塑造,影响学生一生的做人品质,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旦形成,就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简单消失。这种影响已经凝结成为学生内在品质中比较稳定的一部分,从而将伴随学生的一生。

三、要明确一位优秀教师怎样做到为人师表

一位优秀教师为人师表,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其次,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再次,教师还应当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

四、要深刻理解教师的伟大和崇高

教师的伟大和崇高就在于他能在甘于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还在于他能够守住一份清贫而拥有一个富足的精神世界。即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在追求个人利益成为时尚的今天,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民多作贡献,仍然是民族和国家的需要,仍然是一位教师奋发向上、为人师表的强大动力。

五、要深刻理解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人格完满,就要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为人师表作为一种教师职业德性的基本内涵,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德内容,最突出的就是体现了教师对真善美理想人格的追求。

课程学习

第五讲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

教师职业道德第五条为人师表中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是范”。为此,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

一、以身示范,彰显为师的德性魅力

1、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

马克思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就意味着,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确定的责任。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任务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重要的是用自己的

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用自己的人格去感化、教育学生。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个人范例,对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教师的职业是富于责任感的事业,要求每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真正成为一个为人师表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法国教育家卢梭也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早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崇拜的模范。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教育者的人格是全部教育的基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品德和行为是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教师从事教育劳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自己的人格,教育功效的高低也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健全程度。这都决定了教师应当为人师表,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一种期望,一种召唤,一道无声的命令,更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完善品德、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强调:“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使儿童去做他所希望做的事情。教师的行动千万不可违反自己的教训,除非存心使儿童变坏。”

2、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具有深远性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教师善于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好榜样,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启迪和激励,乃至使学生终生难忘。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有句名言:“如果一个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案例: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有一位他非常尊敬的老师——藤野先生,他对鲁迅的影响十分巨大而又深远。鲁迅回国在北大任教时,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住所的墙上,书架的对面。鲁迅说:“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思想观念、道德境界、理想信念都会对学生起着直接的、重要的示范作用。

3、教师的为人师表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

社会上的各种职业,都会与人们发生一定的联系,各种职业道德也就必然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职业的劳动特点不同,其职业道德对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就会有所不同。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的影响显得更广泛,更深远。

教师的为人师表直接关系学生人格的塑造,影响学生一生的做人品质,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旦形成,就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简单消失。这种影响已经凝结成为学生内在品质中比较稳定的一部分,从而将伴随学生的一生。

再从整个教育事业、整个社会方面来看,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同样是长远的。教育是一项代表未来的事业,它是为以后十几年、几十年培养人才的,是百年大计。而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教育劳动的成败,关系教育事业的兴衰,关系未来社会主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千秋万代”。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教师是学生最关注的人物,也是他们最爱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从道德品质到每一个生活细节,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思想,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它能帮助学生辨别善恶美丑,提高道德认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意识;教师积极的道德情感形象,富于生动性和感染性,可以引起学生情绪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情绪;教师坚毅的道德意志,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它能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力量,鼓舞学生锻炼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它能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无数教育实践证明,教师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严于律己,做出表率

在卢梭看来,可敬的教师应该是“德行高洁而不虚伪,心地仁慈而不优柔,说话坦率,言行一致”的。教师是通过自己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位优秀教师为人师表,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其次,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再次,教师还应当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文雅,亲切自然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语言。教师语言品质的优劣,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加强语言修养,锤炼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艺术。

第一,语言要规范。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普通话的要求,教师专业授课必须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第二,语言要精练。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做到言简意赅,提起兴趣,激起灵感,启迪智慧。

第三,语言要准确。教师使用语言时要确切清楚,不含混。教师要准确地表达概念、规则、原理等内容,清晰地传达思想感情、愿望等教育要求,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互相矛盾。

第四,语言要生动。教师的语言除了做到规范、精练、准确之外,还必须进一步做到优美生动。要使语言有美感,做到音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鼓动性,音色甜润优美,话语流畅自然,速度快慢适中,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的疲劳感,使学生时刻处于最佳思维状态。还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其比较鲜明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教师的语言不能呆板单调,枯燥乏味,使人听来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

第五,语言要纯洁。教师的育人职责要求教师的语言文明纯洁,切忌一切低级、庸俗、下流的污言秽语,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说话都要讲究文明礼貌,都要自爱自重,尊重别人,保持自己良好的风范形象。

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用刻薄蛮横的话语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训斥、奚落。如果一位教师教育学生时粗话连篇,满嘴脏话,那么,他实际上是在强化学生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是在把学生推向不幸的深渊。如果教师帮助少数调皮学生,维持课堂纪律或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时缺乏自制力,不加分辨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歇斯底里的破口谩骂,那么,他这是存心使学

生变坏。总之,如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使用文明健康的语言,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就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形象”,还会给学生心灵带来污痕和创伤,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仪表端庄,格调高雅

教师的仪表最直接地反映了教师的道德面貌和审美情趣,对学生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和审美价值。良好的仪表能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敬重,糟糕的仪表能引起学生反感,破坏师生间应有的亲和力,从而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一,教师的仪容要整洁。仪容在社会交往中表现了一个人的文化档次和意识修养,它是在社交礼仪中最基本的起点。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尤其应注重视觉形象塑造,比如不能蓬头垢面,不能浓妆艳抹,发式奇异,不能精神萎靡,愁眉苦脸;而要情绪饱满,朝气蓬勃,光彩焕发,成熟向上。如果一位教师不注意口腔卫生,带着满口的烟味、葱味、蒜味等异味走进课堂辅导学生,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交流。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无论是对学生,或是对教育机关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求衣服整洁,头发和胡须都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修好指甲和经常备有手帕。”“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

蔡元培先生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表,他每次去学校给师生讲话和上课,必定要换上浆洗得十分清爽的衣服,把每一颗纽扣扣上以后,还要对着镜子整理一番。进入演讲厅或教室前,也习惯整一整衣冠。这种讲究整洁的好习惯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第二,教师的服饰要朴素美观。服饰包括着装和饰物。对教师来说,着装、首饰必须符合教师的道德要求。首先,做到衣着整齐清洁,饰物典雅大方。教师的整个穿着打扮要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道德要求和审美标准,不要与教学、教育气氛相冲突。

其次,教师的衣着要朴素美观,不要奇特古怪,艳丽花哨。教师的衣着仪表要符合民族特点、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职业特点,不能搞什么标新立异,穿着奇装异服,有辱斯文,有失体统。

服装款式要美观大方,不要过于陈旧,显得落伍,也不宜太赶时髦,追求新奇;衣服颜色和装饰应尽量素静雅致,不要艳丽夺目,花哨惹人。因为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们几十双眼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如果教师的衣着打扮奇特古怪,华

丽花哨,就会使学生把注意力分散到教师的服饰上,影响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因此,教师的衣着打扮一定要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及环境要求,要和教师的职业身份相适应,考虑它们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第三,教师的举止适度端庄。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教师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所以,一位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教师讲课时要举止适度,动作文雅,表现出文明的气质,不要拍黑板,擂讲台,捶胸顿足,显得缺乏修养;和学生交往谈话,要热情而有分寸,亲切而讲究礼节,表现出庄重而随和的品质。一位教师只有举止适度,行为端庄,才有利于确立自己的完美形象,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欢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身教形象,给学生以良好的精神感染。

案例一:

这天早上第一节是赵老师的课,同学们坐得端端正正的迎接她的到来。上课铃一响,只见赵老师穿着鲜红的棉袄,下面的裤子乌黑发亮,长头发被烫成大波浪披在肩上,走上讲台。同学们瞪圆了眼睛,不约而同地“哇——”。赵老师没有搭理同学们的疑问,开始讲课。这节课同学们不知道听到了什么,也不知道赵老师讲了什么,只记得大波浪头发来回晃动,红棉袄在眼前闪动……

案例二:

高老师是小方同学上初二时的语文老师,高老师讲课的内容无所不包,循着课本的线索,东西方故事信手拈来,即成文章。高老师的教学超越了枯燥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而成为对人物、山水、思想、文学的巡礼。小方听高老师课的感觉是穿越知识的屏障,感受文化的魅力。小方坐在课堂上常常激动,有时会感觉一种类似音乐的东西从心里油然升起。这时,小方觉得高老师就像一尊神。高老师的头发永远整齐,衣履永远洁净,谈吐文雅,表情淡泊,周身洋溢着学者的气韵。当时的小方生性顽皮,平时不知被多少老师骂过罚过,但是,自从听了高老师的课,小方收起了玩性,努力变得文雅起来。是高老师让小方等孩子看到了完美人性所应有的光芒。

或许高老师并不知道自己对一个孩子产生的巨大影响,小方认为是高老师决定了他一生中心灵上对高尚和完美的追求。(选自《中国教育报》1999年9月9日)

3、风度从容,彰显个性

风度是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所提供给他人的一种综合形象,人们通常所说的风姿、风采、风格、风韵,都是风度的具体表现。一个人的风度与这个人的个性气质、品德、情趣、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相关。一句话,风度离不开一定的外在表现,也离不开特定的精神内涵。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认为: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高超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的本领。教师要体现以下的风度:

第一,教师要稳重。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遇事必须冷静沉着,泰然处之。教师应该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其是一个可以信赖、值得尊敬的师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情况,都表现出博大高深的知识涵养,沉着冷静的性格气质,成熟稳定的思想情绪,进取自强的人生态度,勇谋兼备的才干本领;不能因为自己的心境不佳,身体不好就发脾气,耍态度,也不能因为自己心情愉快就手舞足蹈,举止轻浮。这既有失教师的风度,也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第二,教师要可亲。因为没有可亲,教师的稳重很可能变成学生心中的凝重或沉重。就不可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教育学生时要表现出师长的爱抚和关切,目光要充满热情和希望,面容要慈祥,态度要诚恳,表情要温和,情绪要稳定,使学生产生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教师是做育人工作的,他要面对面地通过言传身教去教育、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态度。如果一位教师待人接物时谦恭有礼,坦然自若,面对成功和荣誉不骄傲自大,面对失败和挫折不悲观气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就会消除学生对其的畏惧和对其水平的怀疑之感,学生就会主动地接近教师,钦佩教师,学习教师。

第三,教师要有识。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在于他是职业的知识传播者。要向别人传播知识,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有三个特征:一是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二是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三是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教师只有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才可能为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提供机会,才可能及时发现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才可能把所教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只有掌握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才可能使学生在重要的学科领域中达到较高的水平,掌握今后从事工作的真才实学。

教师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才能正确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案例:

近日一段“珠海北大附中师生课堂抡凳互殴”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视频显示,一女生频频打断老师讲课,老师恼怒之下踹了学生的课桌,随后女生拿板凳砸向老师,最后两人互殴起来。

课堂上发生师生矛盾,是正常的事情。但是造成师生互殴事件这就很不正常。从老师的角度来讲,为了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有责任和义务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但是,必须注意方式方法。

虽然学生的多次打断老师的讲课,教师应该先停下来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弄清楚学生为什么会打断自己的讲话,学生的话有道理吗?在心中三思,学生打断自己的讲话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若是善意的,就加以表扬鼓励,若是恶意的,就用说理教育法,耐心说服学生,即使面对学生的恶意,不能发怒,苏联一位教育家说过:在你发怒之前,想一想你发怒的原因,找出原因之后你的怒气可能早已消失了。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情况,都要表现出博大高深的知识涵养,沉着冷静的性格气质,成熟稳定的思想情绪,进取自强的人生态度,勇谋兼备的才干本领。这位老师,面对学生的无理取闹,竟然在课堂上与学生互殴,这种现象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容许的。也反映这位教师的师德修养不够。

4、文明礼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教师是教育者,首先必须是文明人。在社会交往中,教师要处处为人师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为他人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做出道德表率。这

不仅对在全社会树立教师威信,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教师光荣”的风气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动社会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综合指标,是社会风尚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志,也是一切社会道德的基石。因此,教师遵守社会公德,不但对于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十分重视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的缺失现象也比较普遍:随地吐痰,乱抛废物,乘车争先恐后;汽车上,商店里,一点小小的摩擦、碰撞,就往往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遇到人与人发生冲突时,看热闹起哄者众,化解者往往被误解,遭指责;公共设施屡遭劫难,其被毁坏的速度十倍甚至百倍于个人财产;公有财产或被盗或被损坏。

有的教师认为,既然社会公德是低层次的道德规范,是否遵守是“小节”问题,那么,他们在公共场所就可以不严格遵守社会公德,从而损害了教师形象。

教师在社会交往中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平等地对待一切人,尊重每一个人,这是教师知识水平高,修养深的一种具体表现。在社会公共场所,如遇有不良现象,教师要首先走上前去制止,而且方法要讲究,说话要以理服人,行为要有示范作用,让所有人都能从其身上看到真善美,看到社会的文明和人类的进步,从其一言一行中体味到人生的美好和幸福。教师的高尚情操就是一面旗帜,会引导全社会的人从善除恶,使更多的人进一步约束自己,调整自己,把社会公德和各种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去自觉地做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公民。

5、廉洁从教,洁身自好

08师德规范特别要求教师要做到: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给我国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进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有利条件,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教师不可能游离于市场经济潮流之外。有的人正是在市场经济的这种负面影响下染上了弄虚作假、追求个人名利的坏思想、坏作风,出现了人格的扭曲。教育领域虽不是重灾区,但一些教师中也出现了按酬付劳,“钱多多干,钱少少干,

无钱不干”的单纯雇佣思想。有的老师在工作中斤斤计较个人利益,有了一些资本就摆资格,讲价钱,亵渎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

例如,有的教师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削弱;有的教师热衷于炒股票,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增加“灰色收入”;少数班主任对教室内的座位实行有价安排,学生家长“感情投资”了,学生就被安排在好位置上,否则就是“后”、“边”、“角”了。有的教师公然当起商品的代言人,学习工具、教学用书、生活用品一律由其统一采购,变课堂为商场,变学校为市场。有个别教师甚至明目张胆向家长索贿,真是利欲熏心,有辱斯文,丧失了基本的社会公德,在社会及学生家长中产生了恶劣影响,污染了社会风气。

一段时期以来,有偿家教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无论是对教师个体师德形象,还是对教师群体形象,或是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其影响都是不利的。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纯洁心灵带来了不利影响。有偿家教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有偿家教”违背了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这一师德的基本要求。二是“有偿家教”偏离了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这一师德的核心。三是“有偿家教”异化了师生关系,扭曲了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一师德的人格力量。四是“有偿家教”陷入了“恶补”的怪圈,给学校声誉造成危害。五是“有偿家教”贻误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损害了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六是“有偿家教”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教师间的团结,导致团队精神、团队意识下降。

教师要做到:不要动员、变相动员学生参加校外办学机构的补习,或为其提供生源;不要向学生推销教辅材料及其它商品;不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的礼金及其它财物等,否则,你就无法做到“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

案例

在绥棱县某小学门口,人们看到一些教师上班时肩上扛着冰棍箱子,手里拎着装满瓜子、巧克力等零食的塑料袋走进学校。教师上班,不带教材和课本,却肩扛手拎装零食的箱包,使人百思不得其解。恰好这时有许多家长送孩子上学,经过了解才知道其中的内幕。

原来,这些教师都是各年级的班主任,他们上课时是教师,下课时就成为了“老板”,把带进班级的冰棍、瓜子、巧克力向学生兜售。他们以班主任的地位规

定:每名学生每天必须吃四根冰棍,上午两根,下午两根,阴天也不例外。每天早晨上课前,学生先预备四根冰棍的钱(没带钱可赊欠,但第二天要一并交齐),其余小食品自由购买。

寄托着人们希望的园丁们,为什么身背货担进课堂?这样为人师表,又怎能培植好祖国的花朵呢?(选自《半月谈》1995年第21期)

爱因斯坦说过:“看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什么。”“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教师的伟大和崇高就在于他能在甘于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还在于他能够守住一份清贫而拥有一个富足的精神世界。即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在追求个人利益成为时尚的今天,为人民多作贡献,仍然是民族和国家的需要,仍然是一位教师奋发向上、为人师表的强大动力。

三、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人格

为人师表蕴含着真善美,中国现代漫画大师、教育家丰子恺曾经说过:圆满的人格就像一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为人师表作为一种教师职业德性的基本内涵,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德内容,最突出的就是体现了教师对真善美理想人格的追求。

1、为人师表蕴含着真

教师的“真”就是表现为诚实守信、公平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正直诚实表现了一个人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处理个人与社会、事业的关系。正直诚实不只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更应看到,教师为人师表,能够以道德楷模置身于学生,影响学生。教师自己正直诚实的品质还关系新一代能否成为正直有为的接班人。因此,教师为人处事必须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公正无私,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伸张正义,忠实坦诚,正人正己。教师正直诚实还表现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装腔作势,不弄虚作假,以自己正直诚实的品格来影响学生。就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为人师表蕴含着善

教师的“善”就是把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当作自我职业人生的目的,并为之无私无悔的奉献,善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充分体现了教师职业善的内涵。新时代的教师应

当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乐于奉献,甘于清贫,耐住寂寞,不随物欲而横流,不为名利所支配,远离世俗之浮躁,廉洁从教,洁身自好,脚踏实地地勤奋工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师德风范感召学生。

3、为人师表蕴含着美

教师在职业劳动中除了要具有美的仪容服饰外,还要有美的举止。教师在教书育人和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谦虚礼貌,不卑不亢,不能粗野无礼,蛮横放任,这是教师道德对教师行为的起码要求。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自己的举止不仅要礼貌,而且要端庄,正派,适度,得体,优美,让自己的举止体现出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让美德表现在外部行为上。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举止中那具有丰富内涵的美。

一个具有完美德性的人,应当胸怀宽广,目光长远,不为私立所诱惑;应该情感平和浑厚,仁慈善良,深刻而敏感,不为私情所惑;应该精神正大深沉,灵活而富有创造性,不为外物所困。通向这条完美德性的道路没有既定的终点,只要生命尚在,这条道路就不会终止。同时,对这条道路的探寻也是一个魅力无穷、享受生命的过程。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人格完满,就要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借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修养途径的经验,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教师道德品质修养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重学。重学是实现自我修养的首要途径。“见贤思齐”是一种美德。我国古代的先贤们认为:重学,简单讲就是对学习的重视和自觉。一是知之,这是克服愚昧,求得知识的行为过程;二是好之,这是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的学习行为,其外在表现是安贫乐道,笃志好学,学而不厌,虚怀若谷,随地从师,躬行实践,迁善改过;三是乐之,这是学习境界的顶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审美体验,是自身人格世界向“善”的升华,是在对“真”的发现与领悟中产生的愉悦。它是建立在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之上的对学习的快乐与满足,能够使人进入一种自强不息、欲罢不能、学道相融、浑然而一的境界。重学就是要加强对这三种境界的理解而遵循,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奠定自己学识和修养的基础。

教师的重学首先表现为向先进教师学,向模范看齐,从中汲取榜样的力量。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一方面要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

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献给学生。”其次,向教育对象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品质,诚心诚意地向学生学,“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只有师生互相学习,才能完善师德素养。

第二,内省。内省是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最佳途径。内省是指从思想意识、情感态度、言论行动等各个方面去深刻认识自己,剖析自己。一位哲人说得好:每个人都有错,但只有愚蠢者才会执迷不悟。我国古代十分重视修养中“内省”

的功夫,内省是自我修养的起点和前提。人首先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反省,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事应当做,什么事不该做。内省就是解剖自己,评价自己,分析自己,调控自己。从本质上说,内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活动,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第斯多惠说:进行终身自我教育,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教师要善于在反思中自省。一个人难免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没有错误是不可能的,但重要的是要不断增强自我省察、自我克制的能力,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增强自己遵守道德准则和规范的自觉性。教师要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效果进行反思和分析,及时地加以矫正,慎重对待自己的言行。

第三,慎独。慎独是进行自我品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慎独的基本内核是:作为一个人,一定要有坚定的道德信念,不因他人监督而行善,也不因无人监督而作恶,即不论处在明与暗中,还是处在显与幽中,都不做坏事。它要求人们必须有高度的自觉性。

慎独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一个古老的、特有的修养方法,是儒家对个人内心深处比较隐蔽的意识、情绪进行管理和自律的一种修养方式。它最早见于《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的,在别人听不见的时候总是十分警惕的,从最隐蔽处最能看出人的品质,从最微小处最能显示人的灵魂。所以,君子越是独自一人,没有监督时,越要小心谨慎,不做违反道德的事。

慎独强调了道德主体内心信念的作用,体现了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自律精神。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强调对于一个有修养的共产党员来说,他“没有个人的得失和忧患,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也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就是说,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严格要求自己,警惕内心深处尚处于萌芽状态,尚未引起旁人注意的错误意识,不正当的私欲或不正常的情绪,并自觉地用礼 ( 社会道德规范 ) 加以约束。或者说在有可能做坏事而又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不仅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反而更加小心谨慎,在“隐”和“微”上下工夫,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案例评析

案例一:

在绥棱县某小学门口,人们看到一些教师上班时肩上扛着冰棍箱子,手里拎着装满瓜子、巧克力等零食的塑料袋走进学校。教师上班,不带教材和课本,却肩扛手拎装零食的箱包,使人百思不得其解。恰好这时有许多家长送孩子上学,经过了解才知道其中的内幕。

原来,这些教师都是各年级的班主任,他们上课时是教师,下课时就成为了“老板”,把带进班级的冰棍、瓜子、巧克力向学生兜售。他们以班主任的地位规定:每名学生每天必须吃四根冰棍,上午两根,下午两根,阴天也不例外。每天早晨上课前,学生先预备四根冰棍的钱( 没带钱可赊欠,但第二天要一并交齐) ,其余小食品自由购买。

寄托着人们希望的园丁们,为什么身背货担进课堂?这样为人师表,又怎能培植好祖国的花朵呢?( 选自《半月谈》1995 年第21 期)

案例二:

2006 年11 月13 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名为“课堂是…生活家园'还是…利益战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一名中学生曾这样说道:“老师变了,他们对有钱人的兴趣越来越浓。就拿我们班主任来说吧,她并没有像别的老师一样把学生当孩子看,却把学生当成摇钱树,经常想办法多收学生的钱……这位老师还经常辱骂学生,这还是老师吗?我的思想开始动摇了,我本正直的灵魂被扭曲了。”

一位教师也曾这样写道:“我现在的生活中,除了课堂的紧张与枯燥,其他一切皆好。”当问道:“为什么把课堂排除在生活之外?”她说:“上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薪酬,难道还有能赚取薪酬而不痛苦的事吗?” ( 选编自《中国教育报》2006 年11 月13 日) 案例评析: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给我国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进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有利条件,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市场经济的特点和消极方面在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所有这些,使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道德精神迷失,善恶美丑错位,是非荣辱颠倒,甚至不惜做出有损国格、人格的事情来。

正是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使得一些教师出现了人格的扭曲。例如,有的教师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削弱;有的教师热衷于炒股票,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增加“灰色收入”;少数班主任对教室内的座位实行有价安排,学生家长“感情投资”了,学生就被安排在好位置上,否则就是“后”、“边”、“角”了。有的教师公然当起商品的代言人,学习工具、教学用书、生活用品一律由其统一采购,变课堂为商场,变学校为市场。

正如以上两个案例所呈现的那样,教师认定上课是为了赚取薪酬,把课堂当师生利益博弈的战场,这样的老师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更不可能为了教育事业去无私的奉献。

第二,教师从事教育劳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自己的人格,教育功效的高低也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健全程度。这都决定了教师应当为人师表,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一种期望,一种召唤,一道无声的命令,更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完善品德、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遗憾的是,以上两个案例中教师的行为给学生的影响是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为了金钱不顾人格尊严,不仅在社会及学生家长中产生了恶劣影响,而且对教师个体师德形象,还是对教师群体形象,或是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都;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纯洁心灵带来了不利影响。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高尚人格会如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可以说,优秀的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楷模和导师。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是一个光辉的典范,他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他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他的思想和行动深刻地影响着他的学生,他的伟大人格至今仍为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所敬仰。

第三,教育家卢梭说过: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至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教师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的伟大和崇高就在于他能在甘于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还在于他能够守住一份清贫而拥有一个富足的精神世界。即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在追求个人利益成为时尚的今天,为人民多作贡献,仍然是民族和国家的需要,仍然是一位教师奋发向上、为人师表的强大动力。

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社会也有大批像斯霞、霍懋征等等这样的教师,他们把课堂当作师生心灵交流的殿堂,把课堂当作实现人生追求的地方,展现个人生命价值的地方。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乐于奉献,甘于清贫,耐住寂寞,不随物欲而横流,不为名利所支配,远离世俗之浮躁,廉洁从教,洁身自好,脚踏实地地勤奋工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师德风范感召学生。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在无私的奉献中获得幸福。他们永远是师德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思考与活动

一、有一项调查表明:

学生最喜欢的教师是:1、漂亮大方有风度;2、不断接受新事物,给学生以新奇感;

3、和蔼可亲,视学生为朋友,对学生负责任;

4、每天都能注意学生细节,尊重学生人格;

5、能听取学生意见,不乱发脾气;

6、教学有方,知识渊博,课上能面带笑容,讲课妙趣横生。

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师是:1、说话口水四溅,爱玩粉笔;2、衣冠不整,头发很乱;3、照本宣科地念课文,没有感情色彩和独到见解;4、上课东拉西扯,拖延时间,讲庸俗笑话,故作幽默;5、歧视差生,不公正;6、固执不灵活,不理睬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守旧不会创新。

问题:根据这项调查,请您从实践方面谈谈教师为人师表的内在要求是什么?

二、您如何看待有偿家教的问题?谈谈如何自觉抵制有偿家教?

三、组织一次研讨,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谈谈如何加强自我修养,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

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培养方法

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 培养方法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培养方法

一、提高师徳修养的基本途径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教师师徳修养的基本途径。师徳修养不论是提高认识、培养情感,还是确立信念、锻炼意志都离不开理论的学习、实践的锻炼以及互动提高。 (一)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教师师徳修养的必要途径。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前提,教师师徳修养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学习。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的“学、问、思、辨”,讲的就是通过学习与思考,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离开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教师师徳必然会迷失方向。 第一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只有透彻地认识人生价值,深刻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摆正个人和事业的位置,正确处理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才能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 第二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科学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教师深刻的理解师徳修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履行师徳修养的自觉性。 第三要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徳榜样,升华白己的师徳境界。因为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徳实践,都是师徳规范原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师要像古人说的那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定会有益于师徳品质的养成。如《师徳手册》中介绍的许多优秀教师,他们立足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会使人的灵魂受到洗礼,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二)勇于实践,总结经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道徳修养的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9月1日晚上八点,是今年《开学第一课》的播出时间,我备好板凳,坐在电视机前准备观看。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围绕“字”“武”“文”“棋”和“路”五个关键点,让学生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探寻文化渊源,体会到中华文化真实的韵味,从而实现精神的洗礼、人格的塑造。 字 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碟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洒下床前明月光,上下千年一梦长——短短几句歌词,却足以表现中国语言的瑰丽与博大精深。 汉字如诗,方块中寓无限诗意;汉字如谜,笔划间藏百道谜题。汉字如音乐,一横一竖奏美妙乐章;汉字如宇宙,混沌中变化无穷。在数千年的演变中,书法家们创造出了诸如篆、隶、楷、行、草等不同风格的书写形体,使汉字不但具有记载我们民族思想的实用功能,而且升华为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武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随岁月匆匆流逝,多少艺术被人淡忘,化蝶向人们遗忘的地方,可千百年的风吹雨打并没有洗刷一种艺术,那便是武术。 武术的精神是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中华武术使人们感受着传统武术的魅力,体会着中华武术文化的精深玄妙。你看,朝霞余辉之中,男女老少习拳练剑,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和谐画卷。武术,这颗华夏儿女值得自豪的东方明珠,国之瑰宝,也已踏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棋 棋者,奕也。下棋者,艺也。博弈是东方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不同于一般的消遣游戏,还影响和陶冶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审美趣味和思维方式。 黑白之间,楚河汉界内外,棋艺带来的启悟和内涵被无限拓展,棋盘之外的天地被融合为一,成为中国棋文化的最大特点之一。方寸棋盘,还具有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文 "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古人的“文以明道”“文以贯道”,实即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文以载道”。在本文中“道”的释意,不是道路,也不是《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那种玄而又玄的“道”,而是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意思。换成现代人的说法,就是人类良心,社会责任感。“文”是手段,“道”是目的,“文”都是为其“道”服务的。这种传统被表述为“文以载道”或者是“文以贯道”,不但成为历史散文的共同准则,而且成为整个古代文学的基本精神。 路 “壮志西行追古踪,孤烟大漠夕阳中。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通过这一期的《开学第一课》,让我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体会的祖国文明的瑰丽辉煌与博大精深。字以溯源,武以镇魂,棋以明志,文以载道,丝绸新路,热血中国!千万个你和我,站起来,共圆一个梦,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

教师2020年新学期个人师德修养计划

教师2020年新学期个人师德修养计划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教师20xx年新学期个人师德修养计划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教师20xx年新学期个人师德修养计划(一) 做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相当重要。为了适应新形势,争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特制定该师德师风个人计划如下: 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时刻牢记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做为自己的宗旨,为学校着想,为学生着想,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不计个人得失,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工作中,我要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任务。在课外积极学习各种师德理论,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利用各种案例来警醒自己,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严于律已,以身作责。 二、爱岗敬业,做合格教育者 积极参加社会时间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辩别善与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沧桑,才能真正锤炼师德。严格要求自己,热爱教师职业,在新课标下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

只有全身心投入到我们衷爱的事业中,才能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三、关心学生,尊重家长 并不是所有德只能体现在对人对事方面,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常以德化人,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教育学生,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注,用爱心去实现对各种学困生的教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被更多的孩子所喜爱。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推动教育的大发展。 关爱每个学生,不歧视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对后进生更应该特别关心爱护,积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尊重家长,不居高临下谈话,做到和气、平等友善,形成和谐共进的教育网,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一个人要想进步,就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深刻地了解自己,然后才能思考应该如何改进。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做到老,学到老。 四、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时该注意自己形象,衣着、举止、行为都做到为人师表,与同事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有事与大家商量体现团结协作精神。 五、严于律己,依法执教 明确《教师法》中的各项要求,认真学习《教师法》,依法执教,同时认真学习《教师五条禁令》、《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执行《商洛市教师十不准》。作为一个教师,爱心最重要。"热爱关心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

师德修养的培养方法

师德修养的培养方法 (一)解剖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认真进行自我批评,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师德修养实质上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克服自己头脑中旧的错误的道德观、教育观,逐步树立起科学的道德观、教育观的过程。教师要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解剖自己,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时刻对自己的品行进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还必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当前教师要以新世纪的师德原则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社会、学校中的模范典型、优秀教师为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慎独。“慎独”是道德品质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把教师师德修养推上更高程度极的重要方法。“慎独”出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顺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教师要时刻检查自己的行动,警惕有什么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没有看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没有听到。因此,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仍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慎独”与以前的以封建道德为标准的“慎独”含义是不同的。我们所说的慎独是以科学的道德为标准,它是教师师德修养的一条原则和方法。 “慎独”是教师良好的思想修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在学生面前做到的,学生不在的地方也能做到,在无人知道的时间和空间,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意志是教师自身修养的重要保证,而“慎独”是锻炼意志的有效途径,教师自觉地纠正不良行为,不懈地同私心杂念作斗争,在自我批评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在独

我看传统文化作文

我看传统文化作文 导语: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下面由XX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作文传统文化,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我看传统文化范文一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七夕节。……。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又称为“过年”和“新年”。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是人山人海,家家户户贴对联,可热闹了。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拿利是,小朋友还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个个喜气洋洋。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吃水果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着: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我还是喜欢过“重阳节”,农历9月9日,有一首重阳节的古诗是李白创作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又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节,又有称为“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愉。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

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的美德。 “元宵节”也让我难忘。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汤圆。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美好的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 我看传统文化范文二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的人是我们。气愤的是我们传统的端午节却被韩国人给申报为了文化遗产,这不的不说是一种耻辱。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盛行的今天,我觉得作为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更应该宏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抵制一些西方的腐朽文化侵蚀。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叫文化呢?在中国古代"文治教化"即礼乐和典章制度等。什么叫传统文化呢?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保留在每个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历史典籍等……与精神文化: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等……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

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修养

---------------------------------------------------------------范文最新推荐------------------------------------------------------ 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修养 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修养 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还有人说,老师是渡人的小船,把一批批学生送往知识的彼岸……这一声声赞誉,饱含着对人民教师师德的莫大崇敬。然而暑假期间的师德大讨论却让我们很多人为之汗颜。 确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大部分教师都能恪守陶行知先生的教诲默默耕耘在教育战线的最前沿。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社会的一些不正之风,也有些意志薄弱的老师没有经受住考验,产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热衷于有偿补课,课堂40分钟的效率不够;热衷于打牌娱乐,备课、教学钻研得不够;热衷于经商炒股,对学生教育的耐心不够;热衷于打骂体罚,对学生的爱心不够等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中的形象,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我们愧对“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也使我们意识到再铸师魂乃当务之急。经过集中学习、培训和领导的教导,我认识到,要真正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就应具备以下素质: 第一、无私奉献的师魂。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既是伟大崇高的事业,又是平凡、琐碎的事业;既是为祖国和人民谋幸福的事业,也是需要 1 / 10

付出艰苦劳动的事业。这里,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也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更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甘为人梯,为教清廉,以园丁的品格和“孺子牛”的精神去感动学生,教育学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终生。 第二、教书育人的师艺。教书容易育人难,尤其是育文明人、爱国人、现代人更难。作为教师,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所以,教师除了对自己的教学业务要精益求精、练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之外,还要博览群书,博古通今,多才多艺,你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智慧的化身”`“知识的偶像”,才能不负使命,培育出祖国需要的新一代人才。 第三、严谨求实的师风。无论是哪一科教师,都应成为学生尊敬的长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一丝不苟、因材施教,作风朴实、工作踏实,为人正派、处事公道,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能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处理学生问题,敢于负责、敢于承认错误,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才能以心动人,以情育人,要用“信任”这把钥匙,打开学生“真情”的大门。 第四、身正为范的师德。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我说:道德也是力量,人格、理想、感情都可以产生力量。因为教师不仅是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品行的培育者、塑造者,同时又是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处处都对正处成长期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依法从教、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正直、兢兢业业,都是教师赢得学生的尊重的砝码;以人为本、

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在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和贯彻中,非常强调加强修养,重视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途径和方法问题。途径方法对于每个老师来说不陌生,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教育行政部门经常提,还有就是教师有时候也很注重这方面。 实际上,面向自我修养的途径是比较多的。但总的来看,我认为还是三个基本的方面,一个就是学习,自我学习,学习是一个基本途径,这种学习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相关经验的学习,有关道德方面的学习,也包括向人学习等。还有一个途径,就是交流和探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他人进行交流这种方式是很重要的。因为交流中不断发生着人们之间相互对话,就某一个问题,都在谈自己的感受。这会无形扩大自身在教育教学中多样化的考虑和选择,所以交流这种方式在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当中不可忽视。第三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实践,就是我们所说的在实践当中去体会,良好教师职业道德在实践中生成、巩固和发展。实践过程能使我们从中感悟到那些是我们应该坚持操守的,哪些是我们需要加以调整的。自我修养的途径,总体上可划分为这样三种,具体的在现实休养中还会有很多,就靠我们自己去把握了。 谈到方法问题,从自我修养这个角度来看,自省、自讼、慎独、自警、自立方法都属于自我修养方面的。这是从我国传统道德修养中产生的。现行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很多人又谈到感悟、体验、反思、审视。这些方法也是很可贵的,特别是体验、反思,我觉得对老师自我道德修养来说尤为重要。当然在现实中具体方式可各有不同,有的体验反思,往往习惯自我日记;有的在自身的活动中,一天或者一段时间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自我修养进行反思;有的可能从中意识到什么问题,下次避免。体验和反思较为重要,因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多优秀的实践工作者,都很注重去体验、去反思。经常进行体验反思,会把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处,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口号性的,或者是官样文章上,就不是停留在要进行素质教育,要以新的观念统领课程改革,要新思想新思路,它不是这种的。它往往都非常具体,这种反思的出来的结论往往都非常有实际意义,能有力促进和提升教师的实际素养和能力。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是最关注和思考教育问题的,所以他关于教育的著述特别多,他的这些东西都是建立在对教育的思考,对教育的反思,包括对自我的反思之上的,因此他有时讲出的话在我看来就是教育真谛。比如他讲过:以往造成教育最大困难的障碍之一,就是我们的教育以赤裸裸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而青少年就本性来说,是不愿意被别人来“教育”的。这个教育是打引号的。这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思和体验,是得不出这样结论的。很令人深思,使人产生新的教育意识。以往造成教育最大困难的障碍是什么?也可能有家庭的,也可能有社会的,也可能有学生老师本身方面的,但是他悟到了一种:造成教育最大困难的障碍是教育以赤裸裸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什么是赤裸裸的教育方式呢?我们通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可能就属于赤裸裸的教育:学校计划要搞教育活动,先在学生中进行宣传、进行动员,讲明活动的意义目的,现行学校的教育活动常常爱这样做。这样的活动有的给学生一种感觉:学校进行这方面的活动是为了解决我们当中什么问题,为了克服什么问题而进行的。此外,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教育者常常是以一贯正确的、以上对下的口气在进行实际教育,话题说着说着就暗含着对学生某些行为的不满,对学生某些行为的指责,对学生某些行为的批判,甚至表现出来对他们的未来担忧。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一旦觉得教育者是把他们当成“有问题者”来看待时候,他们接受教育的大门一点点就在关闭,甚至会油然生出反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底下听着会感觉到:在教育者的眼中,好像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有那么多的缺点毛病,甚至未来我们是不是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都不好说。这样的教育就叫做赤裸裸的教育。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青少年就他们

你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优秀的文化值得我们去借鉴。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但中国文化大致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1.宗法文化 2.农业文化 3.血缘文化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例如: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面,血缘关系十分重要,特别强调辈分和地位的等级差距,因此十分重视家族家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国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宗法文化对封建统治和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直至今日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它有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物质、行为、制度、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随便解释得了的。所以,它与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于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说服力的。

中国传统文化,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言必行、行必果”的诚信态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意识,“和而不同”的包容思想等,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诉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营养,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延伸阐发,既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树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不断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中吸取养分。 深厚的家国意识是中国人的一贯遵循。中国古人经常习惯于把自身利益同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生命同天下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在奉献国家的事业中体验生命的快乐与价值。普通人而言,爱国主义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对祖国的感情,是可以具体化、生活化、大众化的。人们的爱国情感的表达,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中所有对国家建设有益的行为,都是爱国的表现。 民本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资源。从“民为贵,君为轻”的治国理念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政训,再到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都是民本思想的高度概括。今天,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更是基于传统思想文化土壤对民本思想的提炼。虽然民本思

如何提高师德修养

如何提高师德修养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育就是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造就人格的神圣事业。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 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 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 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师德就是榜样,当 今实践师德是第一要务。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 的希望和要求。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那么,教师师德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呢?笔者认为不外“知”与“行”两步,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一步,要“勤知”。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人民教师 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 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学习主要包括个人自学和有组织的教师 道德学习两种方式,内容主要有学理论和学楷模之别。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 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针对性强,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 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 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可以解决一些共性 的问题。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认真向革命前辈、 英雄模范和优秀教师学习,对照自己的理论认知,汲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个只有在道 德修养中时刻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 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 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有可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第二步,要“善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 道德修养,反思理论的指导作用,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 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 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 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学理论,去修养,那么提高师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理论知识掌握的多么丰富出色,如果经不起实践的 检验,其理论的说服力是苍白无力的;或者说,在实践过程中,不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反思 与感悟,势必会多走弯路。因此,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才能有效地提高师德修养。

加强师德修养树立全新理念——师德总结

教师个人师德修养总结 安图县永庆乡中心学校郭培杰 师德是教师立身之本。教师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都会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本学期我加强师德的自我修养,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将本学期的师德修养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的师德修养方面做到了以下几点 1、提高思想认识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深知肩负的历史寄托和责任。特别是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的责任是把学生带入科学的殿堂。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这需要很多优秀的科学人才,因此我从学生的发展着想,着眼学生的长远利益。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在思想上形成以人为本,面向将来。 2、加强学习,依法执教 现在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我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在业务上寻求新思路、新突破。在平凡的岗位中踏踏实实的工作,默默无闻的付出。并自觉遵守《教师法》,以它为准则,时刻提醒自己要依法执教。 3、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我热爱教育,热爱自己所从事的物理教学,热爱我们的学校。把学校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不忘教师的职责。在做好教具、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工作中本着“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的原则来来从事教育。 4、热爱学生 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都要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为出发点,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5、注重细节,塑造人格 在教育教学中,我要时刻铭记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学生。 6、严格要求自己 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对学生进行有偿补课和收取额外的报酬。与家长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 二、存在的不足 1、有的时候责任心不够强,有时不注意自己的形象。情绪容易激动,有时甚至会带一点到工作和课堂中去。 2、有的时候,教育学生的手段欠佳,没有进行换位思考,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3、有的时候对学生不信任,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在很多时候还是关心学生的分时,对学生的鼓励、奖励方面做得不到位。 4、在业务提高方面进步不大,教科研方面不足。 三、今后师德修养努力方向 1、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克服不良情绪、杜绝不良的行为。 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自身。 3、要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总结积累经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4、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在理论上争取站的更高。

关于观看中华传统文化的观后感

关于观看中华传统文化的观后感 关于观看中华传统文化的观后感自从今年2月6号开始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到现在已经7个月了。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特别是《弟子规》,很受教育。最大的体会就是:做人必须孝敬父母。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所以孝是基础。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这个人的品德可能就有问题。 我的父母对我们姐弟三人非常疼爱,从衣食住行到工作样样挂在心上,即使现在我们都成年了照样如此,好像我们总也长不大似的。反观自己,对照《弟子规》,那真是大不孝了。比如,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有时和父母不一致,父母的观点明明是错误的,可他们就是认为是对的,自己往往会不耐烦,甚至有时说话还很呛;再比如去地里干活,父亲很少歇一会,还好靠晌,春秋天还可以,夏天真是受不了,我怕七十多岁的父亲累着,总是摧他歇会、别靠晌,可他就是不听,自己有时就着急;还有,虽然离家不算远,也不是经常回家,有时连个电话也不打等等,和父母对自己的爱相比真是连十分之一也没有,这些需要在今后认真加以改过再一个体会,就是吃亏是福。我的父母非常淳朴,也很本分,很乐于助人。我小的时候,记得谁家有事需要帮忙,就是自己的事不干,父亲也会去给别人帮忙。因为他干活实在,都愿意找他,没有帮不到的人家。盖屋这样的大活,

过去都是找人帮忙,不想现在都花钱包出去。有一次我记得很清楚,父亲牙疼,疼的坐都坐不住,在院子里转圈。别人家盖屋请他去帮忙,母亲不愿意,因为吃饭有点热气都不行,那么多人不可能有人照顾他。父亲就和母亲急,硬是忍着疼去了。有个远方叔叔,他父母去世的早,父亲就经常叫他到家里吃饭。别人都说父亲傻,可他不管别人怎么说,照样按他的想法去做。都说老实人吃亏,可也有得到回报的时候,去年父亲脑梗住院,正好赶上麦收,我也不能回去,是别人帮忙收的,并且给运到家里。今年清明节前,给我爷爷奶奶迁坟,进料压了别人的麦子和春地,父亲给人家送去200块钱,人家说什么也不要,我又买了一箱酒,父亲给送去,第二天人家又给送回来了。迁坟这个活是包出去的,咱把钱给人家包工头,后来有的不要钱,有的少收点。我和父亲都过意不去,可人家就是不要。这个人情以后有机会再还吧。所以说,吃亏是福。 关于观看中华传统文化的观后感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在这个被西方的风俗习惯及思潮日日侵扰的今天,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的今天,学习传统的优良的东西,渐渐被大家觉得稀奇了。这是为什么?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教师师德修养

教师师德修养 (二)全面准确地把握《规范》的精神实质 新《规范》基本内容有六条,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其中“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具体说,一是倡导“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人民教师要牢记人民的嘱托,要遵循法律的规范,因而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二是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每一位教师都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这是对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三是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做到严慈相济,努力做学生良师益友,这是师德的灵魂。四是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始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教师的天职。五是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同时,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这是也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六是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潜心钻研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教师要注重师德修养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也是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授者和示范者。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意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道德教育和传授知识的,从这可以说明,我们的传统教育历来也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要履行教书育人、培养理想远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一代新人的职责,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水准。所以,身为教师就应加强师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师德的人,在执教的工作岗位上为人师表,以优良的思想作风教育引导学生,以高尚的道德形象和人格影响和激励学生。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首要的是要有忠于教育事业和肯于奉献的精神,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师德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自己从事的执教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甘为人梯,专心致志做好教学工作,并且在执教活动中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和创新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型综合人才。 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也是教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学生人生观的建立,道德情操的形成固然需要教师的课堂教育,而教师的个人品格、行为习惯、言行举止以及处世方法,给学生们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比他教授的知识更能影响学生。由此看来,教师能给学生施以影响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时候是习惯,是心态,是做人的标准。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崇高的,教师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学生做出榜样。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义愤填膺地抨击各种丑恶现象,走出教室却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迎合或追逐,这种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的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身为教师应有一颗无私的爱心。我们的教育事业本身就是爱的事业,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只有教师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也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作为一名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培养对学生的“爱”,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在学生受到挫折的时候去安慰他们,在学生受到烦忧的时候去开导他们,在学生迷茫的时候去帮助他们。教师对学生既要关爱,又要严格要求,做到严慈相济。

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培养方法精选文档

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 培养方法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培养方法 一、提高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师德修养不论是提高认识、培养情感,还是确立信念、锻炼意志都离不开理论的学习、实践的锻炼以及互动提高。 (一)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前提,教师师德修养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学习。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的“学、问、思、辨”,讲的就是通过学习与思考,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离开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教师师德必然会迷失方向。 第一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只有透彻地认识人生价值,深刻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摆正个人和事业的位置,正确处理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才能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 第二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科学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教师深刻的理解师德修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第三要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因为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都是师德规范原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师要像古人说的那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定会有益于师德品质的养成。如《师德手册》中介绍的许多优秀教师,他们立足本职工作全心

我看传统文化

我看传统文化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看传统文化》。 其实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出生于80、90的我们也只是触其皮毛罢了。传统文化是什么,都包括哪些东西,恐怕很难说得清楚,不过仅从皮毛开始,我们就知道它有多么重要了,比如像中药、国画、京剧、针灸,这些东西都是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例子。 纵观世界发展,除了中国文明一路传承下来,其他古文明都消亡了,这一点足够说明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大浪淘沙,历史证明的好的东西才是真的好东西。 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社会里,以孔子学说为基础的儒学和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体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讲“天地人和”、“天下为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道德”、“孝悌”、“敬天保民”;讲中庸;讲小康;讲大同;讲诚信。老子及道家讲“道法自然”、讲道、讲无为等。这些思想不但在古代有其先进的一面,而且对于现代社会其思想也有其指导性的一面,比如现在讲“和谐”,“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天下为公”等许多治国理念都是其思想的表现。这些思想不但对过去封建社会影响巨大、而且对现代社会、对将来社会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整个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至今的演变过程其实就象征着中国人的生命历程。其中的核心思想、基本价值原则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迎接各种生存挑战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记忆力的基本形式,也是我们获取智慧与能力的重要渠道。比如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善于吸收各种不同流派的思想学说,以丰富和发展自己,这被称之为“会通”之学。《易传》中“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说的就是会通之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今天的大学生在学习各种文化的时候应该汲取的智慧,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专业领域,还要扩大视野力求文理皆通,学贯中西。

新教师师德修养培训内容

《新教师师德修养》培训 建设路小学何凤华 第一讲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 时间:2014.3.10 地点:学校大会议室 参培人员:全体教职工 职业态度——指人们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是否认同和追求职业岗位所联系的社会价值。 把教师作为事业的态度应体现在: 1、树立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基础 2、追求以人为本塑造美好心灵的职业理想——动力 3、培养不求功利、对祖国和社会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保障 第一节教师的敬业精神 一、敬业精神的内涵 敬业的理念 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只有将自己的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信仰,才真正掌握了敬业的本质。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把工作作为自己的使命,正当地获取财富,实现自我职业发展的人,才称得上掌握了敬业理念的人。 敬业精神既有实际行为的一面,表现为积极投入事业、勤奋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地服务理念,同时又体现为一种人生价值观。它是行为和价值的统一或者说是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的统一。 二、敬业精神的具体内容 (1)服务意识 (2)竞争与协作意识 (3)创新意识 (4)奉献意识 三、敬业精神的社会价值 (1)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落脚点 (2)敬业精神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纽带桥梁,是整合社会资源的关节点 (3)敬业精神是巩固文化成果的现实支撑,是社会风气改善的切入点 四、敬业精神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客观要求 教师的敬业精神就是对自己所从事专业工作发自内心的体认和崇敬。 (1)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 (2)敬业精神永恒的教师才是一个新世纪合格的教师 (3)敬业精神永恒的教师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第一,受教育者的心理的现状迫切需要教师们的无私奉献,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第二,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永远求索和创新,完全地把知识奉献给学生。 受教育者的心理的现状 1、渴求知识与厌学情绪的矛盾 2、择业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传统的道德伦理观与现代的道德伦理观的矛盾

教师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水平的方法

所谓的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师德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师德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教师工作的精髓。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之前,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又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才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从而才能塑造好学生的灵魂。 一、新形势下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性 1. 提高师德修养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 邓小平曾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对新世纪教师的素质,包括师德素质提出了明确、迫切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教师献身教育、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为维护和发扬高尚师德传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了,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了,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然而,目前教师队伍中仍存在在少数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人格特性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特别是一些人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师德修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提高师德修养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 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教师中存在的对教学不负责任,应付了事;对学生漠不关心,教书不育人;自我要求不严,不能为人师表等等,必然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为人师表的形象。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在推动素质教育中,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从而激发为奉献祖国、服务人民而发愤学习。 3. 提高师德修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质量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今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教好少数尖子学生,而且要教好全体学生;不但要教学生学好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教学生怎样做人;不但要对学生当前负责,而且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这就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和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而良好的师德是激励教师学政治、钻业务,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 4. 提高师德修养是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需要。 良好的师德在青少年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榜样导向作用,特别对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小学生来说,这种作用更大,影响更长远。他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样。所以,教师的为人师表显得更为重要。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