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进位加法

不进位加法
不进位加法

不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出示例1中的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由于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 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设计意图:教学中结合小棒图自然过渡到列竖式计算,让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方法,学生在积极地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活动中理解“个位和个位对齐”的道理,又清楚地掌握竖式计算要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32。

(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3)教师追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有了例1的基础,本环节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2. 补充课题,板书: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在探究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两个问题时,均设计了即时练习,使新知落实到每一层次中。而课尾的总结再一次呈现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0以内的加法 不进位加法 十加几、十几加几》优质课教案_21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68页。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自主尝试的过程中学习10加几和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 2、学会10加几和十几加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课前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题 2+3= 4+2= 1+7= 4+3= 2+2= 5+3= 2、填一填 1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1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二、操作学习 1、教师谈话引出通过摆小棒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提出摆小棒的要求,让学生自主操作。 师:前面我们利用摆花片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继续通过摆小棒来学习新知识,大家高兴吗? 师: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听清老师的要求,再摆。先摆出一捆,再随便摆出几根。(设计意图:摆小棒是学生既熟悉又乐于参与的数学活动,在既具体又开放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自主性。) 2、交流学生摆的方法和个性化的结果。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结果的机会。教师做简单板书。 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摆出多少根小棒?

生:我共数出10根,捆成一捆放在左边,又摆出了2根,一共是12根。 生:我也是只数出一捆,然后摆出了5根,一共是15根。 (设计意图:展示、分享自主操作的成果,为学习10加几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3、提出用一个十几个一描述自己摆出的小棒的要求,让各种结果的同学都说一说。 师:谁能用一个十和几个一来说一说自己摆出的木棒根数。 生:我摆出的小棒是1个十,2个一。 师:谁能说得更完整一些? 生:我摆了12根小棒,12里面有1个十,2个一。 学生说不出来的,教师可以示范引导。 (设计意图:复习数的组成,充分利用生成资源。) 3、提出用算式表示摆的结果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摆出的小棒列出加法算式。 师:我们知道了一捆小棒10根,1捆小棒和2根小棒和起来是12根。你们能根据自己摆出的小棒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写,老师巡视,如果多数学生不会写,教师就及时示范,再让学生写。(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尝试列式的机会。) 4、交流学生写出的算式,完成10加几的加法计算。 师:把你写的算式介绍一下。 教师关注学生写出的算式是否与摆的情况相同,同时板书出各种算式。 师:××同学摆了一捆零2根,一捆是10根,写成10+2=12。 (设计意图:经历有操作到语言表述,再到算式表示的过程,学生学会10加几的加法,理解其实际意义。) 5、练习题 10+3= 10+5= 10+7= 4+10= 10+10= 9+10= 二、看图计算

公开课教案(20以内不进位)

单元名称课题名称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 分层 目标 《生活数学》教案 20 以内不进位加法、不 授课时间 10.14 退位减法 20 以内不进位加法课时数1 加法意义——理解算理——列出横式——列出竖式——手指计算(借助小棒、口算)——实际应用A组:能独立准确口算或借助手指、小棒、实物或画 圈完成 20 以内不进位加法,能讲述算理和书写算式,并 能进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B 组:提示下借助手指、小棒、实物或画圈完成20以内不进位加法,能书写算式,讲述算理; C组:辅导下点数 1-20 以内各数 课程学具盒小棒教学课件教学资源库资源准备 康复训练手眼协调 关键词 20以内不进位加法 15+2=17 板书设计 2 +15=17

教学流程学生活动设计(教师讲授矫正补偿)意图 一、常规训练A B C 1、唱数 1--50唱数练习唱数练习唱数练习为教学做 2、从任意数唱数好铺垫 3、点数 1—— 10点数练习点数练习点数练习 4、用手指表示数 1 —— 10手指表示手指表示手指表示形成概念5、手指计算: 3+4= 8+2=手指计算手指计算手指计算 6+2= 4+4= 二、新授 1 、教师用实物投影 先出示 1 捆和 5 根小棒观察理解观察理解观察理解理解算理,然后再出示 2 根,引 导学生可以用算式表示 为 15+2=17. 2、强调: 1 捆有 10 根 小棒,针对B组学生要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加强巩固进行逐一点数,重新构练习练习练习 建 1 捆的概念。

教学流程学生活动设计(教师讲授矫正补偿)意图 3、教师巡视指导A B C 4、教师小结 三、拓展训练理解理解理解加强重难 1、给学生家长交代点的理解购物要求。 ( 1 )家长监督不能包 办;进入超市进入超市进入超市突出重点(2)对孩子购物中的突破难点表现应该进行记录。 2、分发购物筐。自主购物自主购物自主购物理解算理 3、排队从入口进入 “双伟爱心超市”。 4、在老师和家长的陪汇报购物汇报购物汇报购物强化练习同下学生自主购物。过程过程过程 5、学生在阅读了购物 要求后进行购物。 6、每个学生汇报购物离开超市离开超市离开超市 情况。 7 、组织学生从出口经

不进位加法竖式练习题

不进位加法竖式练习题 第二题:根据横式列竖式,计算: 35+34=76+23= 15+83= 1 + ++ ---------------------------------- 68+31= 83+16= 23+74= 教学目标:-------------------------------------------- ----------------------------------------------+45=4 +32= 5+73=7+21= 7+32=4+25= 1:加深竖式的掌握,更精确的把数位对齐。 2.进行不进位的加减巩固。 第三题:根据横式列竖式,计算: 89-34=76-23=3-71= - -- 1 ---------------------------------- -------------------------------------------- ---------------------------------------------- 42-20=

59-35= 79-54= 76-55=2-41=5-12=9-55=9-15=8-24=7-52=3-51= 14+15= 13+13=12+17= 14+12= 11+18= 15+12= 16+13= 15+11= 17+11= 12+17= 14+14= 18+11= 52+25=1+73= 3+26= 34+35= 42+33= 52+15= 25+13= 35+13= 42+14= 32+36=5+32=3+41=1+33=2+15= 不进位加法练习 53+43= 2+32=3+12=4+45=2+21=9+10=2+46= 54+35=6+23=52+37= 15+63=7+32=72+35= 27+22= 17+62=

最新大班蒙氏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不进位加法》

最新大班蒙氏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不进位加法》 【活动构思】 “数”在食、衣、住、行等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几乎 没有一个民族不知道1、2、3、……或“很多”这些与“数”有关的概念或名称。仅就最单纯的数东西来说,便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数 学是抽象的科学,要是幼儿学好数学必须使其具备相当丰富的感觉经 验以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正以感官教育为基础, 让幼儿在操作感官教具时,不断积累感觉经验,将数量,从具体事物 中抽象出来,逐步形成数概念。在过程中开启孩子的智慧,借助教具 的操作,触类旁通,真正成为一个懂得思考的孩子。本节数学活动中,我将利用邮票上的数值进行加法运算游戏,借用蒙氏的错误订正,让 幼儿自己自由地进行工作,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直接目的】 1、利用邮票游戏教具做加法运算。 2、加强大数目加算练习。 【间接目的】 1、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2、培养运算的兴趣。 【准备材料】 1、托盘; 2、邮票箱教具; 3、彩笔、题目卡; 4、加法订正板红线。 【基本操作】 一、复习10以内的加法,并进行错误订正。 二、介绍本次工作名称:邮票游戏的加法工作。 三、复习邮票的一些简单知识。 1、取出写上加法的题目卡,为幼儿巩固加数的含义。 2、用邮票表示数字。 3、请幼儿观察数字,询问幼儿数字有哪几个数位。示范拿取对应 的定位筹码,将定位筹码按个、十、百、千的顺序排好。 4、按照题卡选择邮票,分别把与数字对应的邮票放在对应的定位 筹码的下面。 5、操作邮票得出竖式结果。

四、给幼儿不同题卡引导幼儿独立进行计算。幼儿进行操作,教 师巡回指导,强调安静进行工作。 五、工作结束,请幼儿将教具放回原处,离开课室。 区域延伸:提供邮票箱进行进位加法横式练习。 【活动反思】 这是一次蒙氏数学教学活动在本班的的初步尝试。孩子们通过操 作形象的邮票教具,初步学习了不进位的加法。整个过程中,孩子们 都在安静的环境中,自由有序地进行工作。 本堂课加强了幼儿大数目的加算练习,也加深了对数位的理解, 为小学的加法运算奠定基础。活动过程中,采用了三段式教学法复习 不同颜色的邮票代表不同的位数,加强幼儿数位的理解。最后的错误 订正,让幼儿对照该标准自已发现并自动纠正错误,无需老师的提醒,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培养细心、耐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但在进行新工作展示时,老师的语 言还需要更加简练些,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提供更多的时间给幼儿 进行自由练习,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幼儿。

《不进位加法》教案

《不进位加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直观演示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数,掌握坚式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掌握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和笔算加法的法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正确竖式计算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难点:掌握最优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案例:妈妈今年39岁,生日那天,爸爸和聪聪送给妈妈39朵玫瑰。他们可能各送了几朵? 1、思考:39可以分成30和9,爸爸30朵,聪聪9朵。 2、学生交流不同的合成方法。 3、验证这些方法正不正确:你准备怎样来验证?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想一想,算一算。 1、32+7 43+5 64+3 70+6 思考: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题,你是怎么算的?个位相加满十了吗?你愿意当小老师也给同学们出一些这样的题目吗? 2、小组讨论。 3、学生交流验证方法(1)口算(计算器)。(2)摆小棒。 4、竖式的引出。 通过师提问:可是我们做题时不能总带着小棒,那该怎么办?引发学生进一步的对于计算方法的思考。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可以借此引出竖式的教学; 如果没有学生说出来的话,由教师直接引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以后会经常用到的方法,竖式。 5、教写竖式。 2 3 +1 6

3 9 6、应用案例:小朋友种树,一组种了25棵,一组种了32棵,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 5 + 3 2 5 7 引出板书: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快速解答。 20+30= 25+30= 5+2= 55+2= 50+7= 2、看图写加法算式。 提示:给一个起点坐标,经过若干空格,到达终点坐标,写加法算式。考察学生的识图和运算能力。 3、列式计算。 40+56=5+34= 33+4=18+70= 36+42=21+67= 15+22=52+3= 提示: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对这课知识点的理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谁来说说这种题目怎么算?竖式书写时应该注意哪些?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在验证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再指名反馈。 同桌说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呢?

不进位加法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提高数学的计算能力和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口算的基础上,慢慢经历探索竖式计算方法的过程,加深对竖式计算方法和格式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知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的图片。 二、探究新知 1.(1)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学生交流汇报,教师以表格形式呈现。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自己的问题,老师选择性地板书例1的问题。 2.学习例1 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1)学生列出算式:35+2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的学生数和本班带队老师数合起来”就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怎样计算35+2=? 学生独立尝试。 生1:我先计算5+2=7,再算30+7=37. 生2: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

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也就是37根。 生3:我是通过计数器计算出来的。 …… 师:拨计数器的过程可以用一种形式展示出来,那就是竖式。 3.学习竖式 师生在小黑板上面画的计数器上共同操作 先再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加2时应在哪一位上拨几个珠子? 师讲解竖式的写法:先写第一个加数35,再在35的下面左侧写“+”右侧写2.你们认为“2”应对着35十位上的3还是个位上的5呢?最后在加数2下面画一根横线,表示等号。 师:你认为应该从什么数位开始计算? …… 师:为了以后方便计算进位加法,我们在竖式计算时都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上5+2=7,7应对齐个位,十位上的3要写在横线下面,对齐十位。 明确: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设计意图:从计数器上的计算过渡到竖式计算,将口算和竖式计算完整组合,让学对竖式计算不感到陌生,并能理解加法竖式计算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4.巩固竖式计算的格式 21+6= 4+35= 2 1 4 + 6 + 3 5 ______ _____ 8 1 7 5 5.变式训练 (1) 二(2)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2) 二(3)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决 三、巩固提高 1.12页做一做第一题。学生先独立尝试,再说说是怎样对位的。 2.12页做一做第二题。可让学生试着用语言描述题意,知道”︸”是合起来的意思,进一步领会加法的意义,巩固竖式计算的格式。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口算练习题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口算练习题(一)姓名: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做对了_____题1)12+3=2) 18+2=3) 10+6=4) 6+11= 5) 2+18= 6) 4+15=7) 12+3=8) 0+12=9) 11+2= 10) 12+1= 11) 1+17=12) 1+14=13) 0+19=14) 15+2=15) 15+1= 16) 0+16=17) 3+17=18) 1+15=19) 14+0=20) 14+3= 21) 0+19=22) 4+12=23) 16+1=24) 1+11=25) 0+14= 26) 2+13=27) 0+17=28) 12+1=29) 10+3=30) 19+0= 31) 4+10=32) 16+0=33) 14+0=34) 15+3=35) 5+11= 36) 18+1=37) 11+2=38) 17+3=39) 17+0=40) 13+0= 41) 13+2=42) 3+10=43) 1+13=44) 16+2=45) 18+0=

46) 0+13=47) 7+10=48) 14+1=49) 3+14=50) 1+12=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练习题(二)姓名: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做对了_____题 (共50题) 1) 5+8= 2) 7+6= 3) 2+10= 4) 7+5= 5) 9+6= 6) 8+6= 7) 4+9= 8) 6+7= 9) 8+3= 10) 7+8= 11) 9+5= 12) 7+7= 13) 5+6= 14) 2+9= 15) 5+9= 16) 8+5= 17) 5+9= 18) 7+6= 19) 6+6= 20) 9+5= 21) 6+8= 22) 8+7= 23) 3+8= 24) 7+9= 25) 3+10= 26) 10+5= 27) 10+1= 28) 8+7= 29) 5+8= 30) 7+7= 31) 5+10= 32) 8+5= 33) 5+6= 34) 5+9= 35) 9+9=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宣汉县芭蕉镇中心校李培义 概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选自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及其它计算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切实学好,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得需要一课时来教学。 教学目标分析 1.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探索不同的算法,继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 3.让同学们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前面的观察、积累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这些都是以直观形式向学生讲解的口算方法,学生的基础比较扎实。本节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是在口算的基础上的提升,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重要基础。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较小,我就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先采用复习旧知、观察、提问交流等方式导入新课,再通过适时指导、互动交流、比较概括、强化练习等方式完成整堂课的教学。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算式卡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前面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你们都学会了吗?(会)好,下面老师就以开火车的形式考考你们:53+20= 36+40= 28+30= 57+20= 76+3= 31+4= 43+5= 65+2= 口算结束后,抽学生起来选两个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前面知识掌握得的确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考察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唤起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二、互动新授 教学例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7页的情景图。 1、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从图中知道班上男同学有23人,女同学有22人。 教师:图中老师给我们提了一个数学问题,请同学们齐读一下吧!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2、指导学生列式: 学生:23+22=(师板书) 教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不进位加法》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不进位加法》教案 邮票游戏——不进位加法 “数”在食、衣、住、行等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几 乎没有一个民族不知道1、2、3、……或“很多”这些与“数”有关的概念或名称。仅就最单纯的数东西来说,便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抽象的科学,要是幼儿学好数学必须使其具备相当丰富的感觉经验以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正以感官教育为基础,让幼儿在操作感官教具时,不断积累感觉经验,将数量,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逐步形成数概念。在过程中开启孩子的智慧,借助教具的操作,触类旁通,真正成为一个懂得思考的孩子。本节数学活动中,我将利用邮票上的数值进行加法运算游戏,借用蒙氏的错误订正,让幼儿自己自由地进行工作,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5岁以上 1、利用邮票游戏教具做加法运算。 2、加强大数目加算练习。 1、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2、培养运算的兴趣。 1、托盘 2、邮票箱教具 3、彩笔、题目卡 4、加法订正板红线 一、复习10以内的加法,并进行错误订正。 二、介绍本次工作名称:邮票游戏的加法工作。 三、复习邮票的一些简单知识。 1、取出写上加法的题目卡,为幼儿巩固加数的含义。 2、用邮票表示数字。 3、请幼儿观察数字,询问幼儿数字有哪几个数位。示范拿取对应的定位筹码,将定位筹码按个、十、百、千的顺序排好。

4、按照题卡选择邮票,分别把与数字对应的邮票放在对应的定位筹码的下面。 5、操作邮票得出竖式结果。 四、给幼儿不同题卡引导幼儿独立进行计算。幼儿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安静进行工作。 五、工作结束,请幼儿将教具放回原处,离开课室。 提供邮票箱进行进位加法横式练习。 这是一次蒙氏数学教学活动在本班的的初步尝试。孩子们通过 操作形象的邮票教具,初步学习了不进位的加法。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在安静的环境中,自由有序地进行工作。 本堂课加强了幼儿大数目的加算练习,也加深了对数位的理解,为小学的加法运算奠定基础。活动过程中,采用了三段式教学法复习不同颜色的邮票代表不同的位数,加强幼儿数位的理解。最后的错误订正,让幼儿对照该标准自已发现并自动纠正错误, 无需老师的提醒,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培养细心、耐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20以内不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姓名: 15+3= 5+10= 2+17= 18+0= 16+1= 16+3= 16+2= 1+13= 7+10= 12+3= 1+18= 2+16= 7+10= 13+3= 12+1= 11+0= 4+14= 0+17= 2+13=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一) 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班级: 10+7= 0+18= 1+17= 5+11= 7+11= 2+13= 1+13= 1+18= 15+2= 18+1= 2+16= 13+0= 12+0= 2+16= 10+8= 10+5= 19+0= 14+3= 1+11= :十位不变,个位相加 家长批改并签字: 10+7= 10+8= 10+9= 0+14= 0+13= 11+8= 0+18= 16+0= 3+14= 16+0= 7+11= 19+0= 14+4= 1+17= 4+10= 12+4= 1+13= 0+19= 1+16=

两位数加一位数姓名: 2+17= 18+1= 1+14= 16+2= 16+1= 3+15= 16+0= 14+3= 18+0= 13+5= 0+12= 2+14= 3+10= 4+14= 2+17= 4+13= 15+0= 14+2= 0+16=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二) 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班级: 13+6= 3+16= 10+2= 15+3= 5+10= 2+17= 18+0= 16+1= 16+3= 16+2= 1+13= 7+10= 12+3= 1+18= 2+16= 7+10= 13+3= 18+0= 6+11= 十位不变,个位相加 家长批改并签字: 4+14= 14+5= 1+13= 16+0= 3+14= 16+0= 7+11= 19+0= 14+4= 1+17= 4+10= 12+4= 1+13= 0+19= 1+16= 2+17= 18+1= 1+14= 16+2=

《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如果只要求正确计算得数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用最恰当的方法计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算法多样化不是一题多解,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这时学生便需要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选择和完善自我。在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教学,改变了原由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景动态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和实践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交流、质疑亲历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这个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的情感,注重算法多样化。课堂中我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真实的情境再现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

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联想到的方法也不一样,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并在交流中内化计算方法,完善自己的方法。同时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多次的验证,从多种算法中选取学生认为简便的计算方法。在动脑筋猜一猜+=43,有多少种答案,你能有序地写出来吗?学生喜欢猜一猜的活动,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可是由于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的激发。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位置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并及时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及时捕捉信息,使教与学真正容为一体。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口算题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口算题 1) 2+11= 2) 16+1= 3) 19+0= 4) 2+18= 5) 1+17= 6) 13+3= 7) 3+15= 8) 3+11= 9) 11+9= 10) 1+10= 11) 0+11= 12) 16+0= 13) 0+12= 14) 0+19= 15) 1+13= 16) 1+14= 17) 14+0= 18) 12+8= 19) 2+16= 20) 14+0= 21) 2+13= 22) 17+0= 23) 10+3= 24) 18+2= 25) 0+14= 26) 15+3= 27) 13+6= 28) 10+1= 29) 18+1= 30) 11+2= 31) 0+10= 32) 1+18= 33) 9+11= 34) 12+0= 35) 3+14= 36) 1+17= 37) 15+3= 38) 9+11= 39) 3+17= 40) 1+11= 41) 13+7= 42) 7+13= 43) 1+12= 44) 1+14= 45) 11+9= 46) 12+0= 47) 13+2= 48) 10+0= 49) 3+13= 50) 2+14= 51) 1+18= 52) 16+2= 53) 11+2= 54) 3+10= 55) 17+2= 56) 10+4= 57) 13+1= 58) 8+12= 59) 17+3= 60) 0+17= 61) 2+16= 62) 12+8= 63) 17+0= 64) 19+1= 65) 12+7= 66) 14+2= 67) 15+1= 68) 0+15= 69) 13+1= 70) 12+1= 71) 1+15= 72) 10+1= 73) 4+10= 74) 0+19= 75) 14+2= 76) 15+0= 77) 2+11= 78) 16+1= 79) 19+0= 80) 2+18= 81) 12+7= 82) 5+11= 83) 7+13= 84) 8+12= 85) 15+4= 86) 16+3= 87) 2+15= 88) 11+0= 89) 13+3= 90) 5+13= 91) 7+11= 92) 14+3= 93) 0+16= 94) 9+10= 95) 11+1= 96) 6+14= 97) 7+12= 98) 10+2= 99) 12+6= 100) 16+0=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加法—10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法)

课题:20以内的加法—10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2、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10加几,十几加几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建构过程. 3、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谈话引入: 1、小博士今天带来了许多玩具想和大家一起玩.看(出示小博士摆出的小棒图:先出示10根,再出示2根).现在,你也像小博士那样摆出自己的小棒. 2、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并说一说怎样摆的. 二、探究新知 (1)、观察思考,提出问题 1、观察摆好的小棒,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组内说,再汇报. 生仔细观察,说出图意,提问并解答.左边摆了10根,右边摆了2根,一共摆了多少根?列式:10 +2=12. 引导学生汇报,追问怎样算的,并板书:10+2=12. 2、再摆13根,说说你的想法,如何用加法算式来表示? 3、观察10+2=12和10+3=13说说有什么特点,计算的方法是什么? 引导学生汇报,并肯定这两种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①1个十和2个一是12.②从10接着数11、12. 4、学生同桌互相摆小棒练习,并说说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 5、全班汇报. 设计理念: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能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以后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 (2)、看图列式,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师:小博士不仅带来了小棒还带来了“花皮球”.出示花皮球图,看图,说出图意,再提出问题,并列式. 盒子里有12个皮球,盒子外有3个,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列式:12+3= 师:如果不看图,怎样想12+3等于几? (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得出结论: ①从12接着数13、14、15. ②2加3等于5,10加5等于15. 三、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2题.学生观察情境图,独立完成. 师:第一题,看图列式,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 注: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多准备一些类似的图片,满足学生的要求. 2.第三题.以游戏竞赛的形势出示题目,学生抢答,拿走蘑菇. 师: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采蘑菇的游戏. 形式:教师逐一出示蘑菇算式,学生分组抢答,先答对者得到“蘑菇”,作为奖励.最后宣布获胜组. 3.第4题.同桌竞赛,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师:下面进行同桌计算比赛第4题. 先独立计算,再同桌检查、订正. 4.指名读要求,弄清题意.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达成共识后,学生独立完成. 师:同学们看第四题,你理解题的意思吗? 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该题的解题策略,即14等于10和几个数的和.注:在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的情况下,教师要给以指导帮助.

不进位加法教案

不进位加法(例1、例2)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11页情境图,地12-13页例1、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是学生体验运用两位数不进位激发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探算法。 1.引出问题 (1)谈话:出示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

(2)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提问: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用加法计算的,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预设) 第一类: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问两个班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第二类:二(1)班学生和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这类问题 2.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第二类这样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二(1)班学生和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要求二(1)班学生和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你能列个算式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3.这个题你会算吗?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汇报:方法一:用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 让学生说以后所是怎样口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把两个一位数相加,所得的和再与整十数相加). 方法二:用小棒来帮忙,说说怎么摆的,为什么这么摆。 先摆3捆5根,再摆2根,单根的一共有7根,整捆的有3捆,合起来是37根.,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小棒图。

(完整word版)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练习题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练习题 1) 13+3= 2) 10+8= 3) 13+1= 4) 6+11= 5) 11+6= 6) 15+1= 7) 19+1= 8) 2+10= 9) 1+12= 10) 10+7= 11) 12+5= 12) 3+16= 13) 13+6= 14) 11+6= 15) 10+0= 16) 11+9= 17) 11+8= 18) 1+13= 19) 9+11= 20) 10+8= 21) 1+19= 22) 10+0= 23) 4+15= 24) 15+0= 25) 8+11= 26) 5+15= 27) 12+2= 28) 5+10= 29) 15+0= 30) 14+6= 31) 8+10= 32) 11+7= 33) 8+12= 34) 10+8= 35) 11+1= 36) 3+16= 37) 13+1= 38) 6+14= 39) 6+13= 40) 14+1= 41) 5+14= 42) 10+5= 43) 5+10= 44) 15+4= 45) 1+18= 46) 13+5= 47) 12+0= 48) 18+0= 49) 5+12= 50) 7+13= 51) 7+12= 52) 5+11= 53) 13+7= 54) 18+1= 55) 15+5= 56) 17+2= 57) 1+10= 58) 0+18= 59) 10+2= 60) 11+1= 61) 0+15= 62) 2+18= 63) 13+0= 64) 6+13= 65) 17+1= 66) 12+7= 67) 15+5= 68) 1+14= 69) 9+11= 70) 2+17= 71) 4+16= 72) 0+18= 73) 12+7= 74) 12+7= 75) 2+14= 76) 0+13= 77) 19+1= 78) 17+2= 79) 14+6= 80) 0+11= 81) 0+12= 82) 0+10= 83) 1+11= 84) 14+5= 85) 16+4= 86) 7+10= 87) 13+0= 88) 16+3= 89) 6+11= 90) 11+6= 91) 15+1= 92) 19+1= 93) 2+10= 94) 1+12= 95) 10+7= 96) 12+5= 97) 3+16= 98) 13+6= 99) 11+6= 100) 10+0=

新不进位加法

课题:加法(不进位加) 桥头中心学校曾转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2~1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过程,体会到两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5+4= 23+3= 12+7= 2、出示23这个数,说说2、3在什么位上,分别表示什么? 教师:复习了以前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内容——加法(不进位加)。 教师板书标题:加法(不进位加)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小明买一个书包花了35元,小朋友的妹妹买了一个

文具盒花了4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 教师:要求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5+4=? 教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能口算得数吗?指名学生口算,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 教师:35+4等于多少?我们可以木棒摆一摆,算一算,35+4等于几? 让学生用木棒板演35+4,并问学生把4根小棒加在3捆上面,还是在5捆上面?为什么? 教师:像这样的加法不仅可以口算算出结果还可以写成竖式并用笔算,今天我们就来学新的算法。教师出示小棒并用课件计算的过程和算理 教师:现在我们用列算的方法计算出了他们一共花了39元,我们以后计算加法时不仅可以口算,还可以列竖式笔算。 教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列竖式时应注意将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对齐,计算时要注意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把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想加。) (3)巩固两位数笔算加法的对位方法。出示12页“做一做”第一题2、教学例2 (1)出示例2:小明买一个书包花了35元,又买了一套衣服花了34元,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 (2)指明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35+34=。

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2013秋) xxxx特殊教育学校 xxx

《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反思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和组成。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2)能力目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互助的良好习惯。通过实际教学大部分学生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设置还是比较恰当的。 二、教学过程反思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流程比较完整,我采用了分组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复习环节 最初设计了三个检复内容,包括20以内各数的认识;看图写数;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这三部分内容,但在复习过程中由于紧张而忘记了第三部分的检复内容,因为这一内容和本节课的新授内容有很大的联系,所以是检复内容中的重点。因此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失误之处。 2、新授环节 我利用学生既熟悉又喜欢的喜羊羊、美羊羊的动物形象导入新课,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教学验证了这种语言和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过渡语言还有待

完善和提高。比如新授和练习部分就缺少“同学们,例题我们都会做了,那谁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帮懒羊羊解决它遇到的难题呢?”这样的过渡语言,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比较简单明了的,还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过渡语言,会使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清晰明了,学生听、学起来也能容易很多。 例题的教学是一个讲、扶、放的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放还不够,例如讲完例题10+3=13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思考列出另外一个加法算式3+10=?接下来的第二个例题应该在扶的基础上完成10+5=(),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作答,完成5+()=(),不要担心学生不会、做错,要相信学生,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每道算式都要让学生完整的读一遍,充分理解算式的意义。 3、练习环节 练习部分我设计了超市购物算一算、数一数(一生拿10元,一生拿5元,一共是多少元?)列出加法算式;分组摆一摆,算一算(一捆小棒和几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列出加法算式;看图列式计算(书上习题1);找朋友(一生拿答案,其他学生拿算式);口算(书上练习题2)这五部分练习内容。通过教学发现第二部分动手摆一摆再算,这部分内容可以省略直接完成看图列式计算(书上练习题1)。口算题部分要充分结合新授重点——十加几就等于十几这部分内容来进行,这样既能强调了重点又强化了新知,还能教给学生一个简单易懂的计算方法。

两个两位数不进位加减法计算题100道 (67)

2位数加减法计算题 100道用时:错误: 53 - 42 = 22 + 71 = 86 - 62 = 25 + 11 = 66 + 31 = 67 - 50 = 73 - 10 = 84 - 41 = 26 - 20 = 78 - 64 = 21 + 71 = 10 + 46 = 66 - 31 = 76 - 31 = 66 - 43 = 33 + 12 = 14 + 85 = 36 - 32 = 44 - 43 = 52 - 41 = 53 + 43 = 52 + 37 = 20 + 40 = 15 - 11 = 73 + 23 = 55 - 12 = 41 - 10 = 21 + 52 = 87 - 81 = 87 - 13 = 57 - 14 = 18 - 15 = 51 + 35 = 25 + 14 = 15 + 11 = 47 + 51 = 11 + 55 = 84 - 12 = 78 - 47 = 20 + 17 = 66 - 14 = 20 + 21 = 13 + 41 = 68 + 20 = 13 + 54 = 12 + 23 = 48 + 50 = 53 - 40 = 14 + 60 = 74 - 12 = 76 - 14 = 88 - 46 = 41 + 16 = 20 + 46 = 77 - 32 = 43 - 21 = 76 - 11 = 83 + 10 = 77 - 25 = 71 - 50 = 44 + 24 = 82 + 10 = 68 - 13 = 34 - 23 = 27 - 13 = 34 + 60 = 14 + 25 = 27 + 31 = 53 + 40 = 45 + 42 = 85 - 31 = 20 + 33 = 36 - 25 = 77 - 30 = 45 - 42 = 22 + 35 = 30 + 33 = 44 - 23 = 24 + 72 = 34 + 24 =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加法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 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4、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游戏教学法。3、“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直尺。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开火车口算 30+40=40+50=33+6= 20+60=83+5=50+5=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 、6 3、40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你们看通过观察课本P8中的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看见有四个班是2-1班35人,2-2班32人,2-3班37人,2-4班34人,有两辆车,每辆车只能乘坐70人。) 师:好的,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2、通过提问,引入方法。 师:现在谁能帮老师一个忙?“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通过学生说板书: 1班和2班2班和3班 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你们看这样行不行?1班和3班,3班和4班。 生1:不行。师:为什么不行?(生说:因为加起来就超过70了。)对,这样就超载,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生2:可以。师:那你说说怎么分配的?(生:1班和2班,2班和3班)那你说一说,你的理由。师:如果把1班和3班安排到一辆车那1班加3班的人数加起来就超过70人了。 3、验证方案,列出算式并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