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诚阳道长著--丹道修炼问答 下篇

田诚阳道长著--丹道修炼问答下篇

六一、功夫进展处为何走失

问:白日静坐,已觉无念,为何熟睡之时还有走失?为何几乎都在功夫进展之处发生?

答:白日已觉心静,夜晚仍有走失,此乃炼意不净之故。就是说心中虽觉无有杂念,但是潜意识之中仍有

浊念,未能完全扫除干净,自己不曾觉察。等到夜晚睡熟之中,杂念又起,偷偷点起心火,昏沉之中,心

火上升,肾水下流,及至醒来,不可挽回矣。这就说明“真心清静”是何其重要,道书中云:“扫除心界

不遗尘。”一粒灰尘也不可落于心中,炼意必须干净,则性光澄彻,永无昏沉走失之忧。俗云:“日日防

火,夜夜防贼。”火者心中之火也,贼者心中之念也,亦合修真之理。但是又不可过于拘执,应当洒脱超

越,心地坦荡,胸怀开阔,自然无念,一尘不染。如果时时管制心念,不使滋生,反而成为一种思想负担

,套上了一层精神枷索。至于为何都在功夫有所进展之际发生,乃是功夫进步之时炁机壮旺,最易发动,

冲起心火,难以保守。须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生尔处即杀尔处也,得之在此,失之亦在此,《阴

符经》云:“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是也。故此功夫越是进步,越要注意用心护持,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否则犹如逆水行舟,不进自退矣。

六二、为何认为漏精损失大

问:为何道家修炼对于精液如此重视?为何修炼家对于漏精认为损失很大?

答:道家对于精液并不重视,因为此乃后天浊质,有形有象,已无修炼价值。道家修炼所重者,乃是先天

元精,即尚未化作精液之元炁。道家云:“生于何处,死于何处。”吾人由此而生,亦由此而死,此乃人

之生死根本。这是人体生命的真正动力之所在,故为修炼之玄机。人体精液,亦由此元精所化,所以漏精

之后,元炁亦随之损失。而且修炼之人,已把全身精炁聚于一处,所以漏泄之后,损失很大。一般的人,

周身精炁处于散漫状态,偶然出现漏泄,还算无关紧要。有的修炼法门,就不主张意守丹田,而将真炁散

布于周身,这样就不会一损俱损。但是一旦漏失,仍然损失元炁。对于修炼大丹来说,采药烹炼,会聚丹

田,这是必经的一条道路。所以修炼之人,十分注意固持自身命宝。这是修道的真正财富,不可不珍惜之

六三、闭阳关与不漏之关系

问:下手修炼,是不是一定要闭阳关?然后才能用功?如果不能闭阳关,能够做到不漏吗?

答:阳关即男子精关,闭阳关即闭住精关不漏,以专心修功。因为人之生,皆由此处而生;人之死,亦由

此处而死。如今若想不死,一定在此用功。炼精化炁完成之后,精皆化炁无从走失,则阳关自闭。最初用

功,不可能一下完成炼精化炁,做到完全闭止阳关,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下

手修炼,闭阳关不是应当

解决的第一要务。但是对于精关的防漏问题,仍须解决。

欲求防漏之功效,开始用功,有两种办法:一是用方法防漏,或服药,或符咒,或功法等,皆有一定效验

,。一是功夫到处,即我们所讲筑基百日之功效,培补亏损,养足三宝,达到“精满不思欲”的层次,自

然不漏。所以我们在初步用功而言,依照笔者所述的筑基法 ( 静功法、吐纳法 ) 和辅助筑基法等有关内

容炼习,即可达到。

六四、采炁与采精区别何在

问:道家修功,采药炼丹,主张用炁而非用精,请问采炁与采精有何区别?炼精化炁的含义何在?

答: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应当辨析清楚。须知精与炁二者,本属一源。精本为炁,炁化成精。这里的炁

指的是先天元炁,元炁化精之后,其精分为两种:一是先天元精,此时精尚为炁,无形无象,没有后天浊

质,丹经谓之“清水源”,采之可以结丹证圣。一是后天浊精,此时精已成形,有形有象,成为后天浊质

,丹经谓之“浊水源”,采之不可结丹,纵然勉强成丹,亦是幻丹,必会走失,徒劳无功。

有些学道之人,不知辨析于此,以为炼精就是炼精液,结果就在外肾勃起、精液产生、欲射未出之际,将

其死拉活拽,硬扯回到里面,加以所谓意念火力,试图炼成真炁。不知此个精液,乃是后天有形之物,无

论何等火力,也不可能炼成为炁。《悟真篇》云:“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即是此意。而且精液收

回之后,只能暂时回到膀胱之内,不能进入丹田,时间稍长仍随小便而流失,何益之有哉!此即采精与采

炁之根本区别处。

道家所云“炼精化炁”,所炼之精,乃为先天元精,先天元精,本不必化。炼化之意,是要把吾人元神,

配合元炁而修养之,以使神炁合一,凝定不散,修炼成丹。

六五、阳生之际念生怎么办

问:做功阳生之际,正是杂念滋生,怎么办?是否可用采炼的功夫?

答:做功阳生,本来是一阳初动的炁生现象,应当采取烹炼,以为药物。但是若逢杂念滋生,就是浊水源

,采之无益,也许阳生就是杂念冲动所致。

此时应当首先把杂念放在一边,不使继续滋生。若要用功,仅可以微意收摄之,勿使继续化浊,失于控制

。否则就停止用功,可以下坐散步,或做太极拳之类的内家动功,以去念化浊。

其实杂念滋生,从外在因素来说,往往存在环境干扰,从内在因素来说,多是由于心事纷扰,所以应当治

理内外环境。可以参考笔者所述修炼筑基法里面的止念功夫,并且设法改善做功环境,减轻心事负担。这

是做功之外的事情,但是须知决定功夫成败,亦在于此。

六六、炁冲后呼吸急促何故

问:得授守静之诀,用功数日,于夜间静坐之际,忽觉一点热炁直冲脑部,顿时全身大静,呼吸如无,

一切变得寂无声息。由于不知是好是坏,惊觉而醒,马上变得呼吸急促,不可控制,何故?

答:仅仅用功数日,而得此景,可见功效非常,修真有进。所谓入静之际,出现一点热炁上冲之景,此点

热炁之发生,乃为先天真炁。其炁至精至微,无形无象,忽焉而来,忽焉而去,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

其后,不可以声象求之,不可以预测知之。此先天之炁,与平时所呼吸之空气不同,犹如电流只有在导线

之中才能产生一样,其炁只有在人身上才会发生。但此真炁之发动,具有不可思议之神功妙力,虽只黍米

一点,足以变化全身。这里不过用了数日初步静坐的功夫,偶然出现效验,便得呼吸顿断、寂无声息之景

,足可证其效验非常。修士下功,不过欲采取此先天之炁,点化自身阴质,以圆满性命大事。

只可惜初步静坐,定力不足,幸得效验,却又失去,擦肩而过,殊为遗憾。可见心性修持之重要,性功层

次,对于命功直接起到决定作用,亦可见“得道容易守道难”。古人云:“一念之差,天堂地狱。”一念

不差,进道无魔;一念不定,退道有余。此皆取决于性功之优劣,以定命功之成败。

故此静坐之际,要紧在于自然,无论发生何种景象,皆须以平常视之。此处至关紧要,否则得之必失。道

家功法,无有偏差之说,切记“勿忘勿助,勿疑勿惧”八字,每当内景出现之时,注意不为所动,不可全

忘,不可加意,不可忧疑,不可害怕。只是对境忘情,顺其自然 ( 非是“任”其自然 ) ,自无得而复失

之患。

六七、气机为何随呼吸起伏

问:自受做功掐诀之法,每一上坐,即觉两手发热,渐及小臂而上行,又觉此热气随着呼吸上下起伏,越

来越急,甚至有摇晃全身之势,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

答:做功之掐诀法,是为了安定心神,沟通内炁。两手* ”,如果连这一点也达不到,无法进入丹道之

正轨。幸亏发现及时,可以防微杜渐。因此对于这种情况要进行自我调整,就是不要太着意,首先要把意

念放松下来,身体欲动之时,稍微加以控制。或者把心火摄入丹田,念念归中,这是熄灭心火的方法,心

火熄灭,其气自伏。盖心火不熄,真火不生,真火生处,即使出现气动,也是自然而然,决不至于发展到

不知所措的地步。

六八、气机急促当如何调之

问:做丹田呼吸之时,感觉气机急促,不好控制,当如何调之?

答:此种情况,乃是心中未能入静,自心尚乱,无法驭气之故。气无心驭,如同

脱缰之马,运行无度,故

觉急促。做功首当求得心静,心静则气息平定,尔后再做丹田呼吸,自可达到“绵绵若存”之境界。

对于行炁的功夫,有一个大的前提,不可离开,就是必须合乎“静”的原则。丹道一切功法均属静功,做

丹田呼吸也不例外。普通人呼吸急促而短,不合先天,修炼通过调整呼吸使之达于丹田,令其运行合乎先

天之常道。

观察自然界一切物象,莫不从自然虚静中来。试看孵卵之鸡,必安然静息;动物夜行,乃柔缓含藏;春风

拂柳,而摇摆依依;小河流水,则潺缓有度。此皆自然造化,根源于静。作为修真之道,更须合乎自然天

机,经曰:“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此亦“天人合一”之一义。

故此做功必须扫除妄心,先求入静,心静之后,再以静心统驭炁机,而后炁机运行,虽动犹静,符合“天

然真火候”。如此去做丹田呼吸,绝无炁乱急促之忧。丹书云:“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炁。”伏炁之法

,须合自然,师法自然,即无上上法。

六九、真炁发动当如何应之

问:静坐之时,忽觉丹田之炁,凝聚一处,摇摇欲动,此时甚觉惧怕,忽然其炁猛然发动,如同喷泉一般

,一股热流,直上头顶,又在头顶盘转起来,好象车轮不停,自己不知如何是好,片刻之后,其炁从头顶

整体降下,之后消失,无有踪影,自己心中不解,久久方才恢复过来,请问这是怎么回事,遇到这种情况

应当如何应之?

答:静坐之中,心性伏下,真炁自聚,聚足之后,就会发动,这也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做修炼功夫已经

深入的同志,对于炁机的各种动作都有不同体会,因而不会临时惊惶失措,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这种现

象,属于炁机自然发动,自然运行,本来不是由后天意识所能决定,所以只有以顺其自然的方法去应之,

才不会破坏炁机的运行,也才符合于自然大道。

此时如果加以后天意识去引导他,反而致使炁机失控,容易冲向别处,成为难疗之疾。所以此时千万小心

,一方面要加强静功的体悟,防止心中起念,扰乱炁机,一方面无论炁机如何动作,均顺其自然,就不会

出现任何问题。当然,无论炁机如何动作,自己心中也要注意观照,不可盲然昏迷,勿疑勿惧,勿忘勿助

。务使神 ( 不神之神,非思虑之神 ) 炁合一,则其炁方为我所有。自然而然,功修益进。

七十、炁机升降能不能结丹

问:静坐之时,服炁吐纳,出入丹田,逐渐忘身。忽然炁冲后背,直上泥丸,复又降下,归入丹田,如

此升而又降,降而又升,连续转动七次,就不见了。第二天做功仍旧这样,其炁转动五、七次不等,转后

即消失不见。请问这样下去,能不能结丹呢?

答:这是身体内部的炁机,自我发动的一种现象。似乎符合小周天任督二脉运行的路线,但也不是炼精化

炁的小周天之火候。此时尚未有先天三宝精、炁、神的药物烹炼,如何能够结丹证圣?

而且成丹之功,不光是自己身体内部炁机的发动,还要沟通外部虚空之炁,天人一体,方成大丹。因此这

种现象,用于健身去病,是绰绰有余的功夫,但是在丹道而言,仅属内炁发动的初步证验。不可居以自高

,还需脚踏实地,深入修证,以证大道

七一、炁忽然冲动怎么办

问:静坐服炁之时,不知不觉之中,丹田之炁忽然往上冲起,势不可挡,向上到达上鹊桥,还往上冲,不

由自主张口,如同憋炁一般,极其难受,此时脑袋跟随晃动,后来慢慢就停止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遇

到这种现象应当怎么办?

答:静坐服炁,炁机会有发动的现象,但是因为修功的开始尚未走入正轨,有时也会发生始料不及的情况

。上面所述出现的这种事情,炁机忽由丹田上冲,势不可当,至于口憋炁难行,导致惊慌失措。这是炁机

的一种妄动,所以造成极其难受的不良后果。如是炁机的正常发动,定会沿着一定经络窍脉的方向运行,

是很顺利通畅的动作,即使感觉不太习惯,决不至于发生憋炁难行的情况。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个是心中还没有真正入静,完全入静之后内炁不会妄动,即使静极生动,也有一

种天然度数;另一个是其炁之中,尚未清纯,夹杂有后天浊气在内,所以粗重难伏,动作起来急促失度,

违反自然。幸亏还没有发生炁机妄行,失于常轨,造成痼疾,留下后患。遇到这种情况,也只有死心大静

,把心火压住不动,则炁机亦不致失之过度。

然后追究炁机妄作的起因,在外部的环境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注意调节情绪,不可急躁发火;饮食清

淡为好,不可肥腻过厚;环境保持安静,不宜嘈杂吵闹。外部的环境理顺了,则内部炁机自然调畅无阻。

做功之时,应当多在心地用功,扫除杂念,专心入静,而且不要用引炁的方法。入静功夫尚未做好,用意

引炁,则易炁机妄行,无法控制。等到真正入静之后,再用炼炁之法,即使炁足发动,亦自然相安无事

七二、丹田跳动算不算胎息

问:依照所述静坐炼炁之法,呼吸出入丹田,真炁绵绵,身体虚无。这时感觉在丹田之内,似乎有个东西

,一下一下跳动,而且似乎牵动全身,上至头顶,下至脚趾,请问这种情况算不算是胎息呢?

答:前面所述真炁绵绵,身心虚无的景象,是一种极好的修炼状态,由此进入,往往就能发生修功层次的

递进。所述丹田之内,似乎有东西跳动的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内炁变化,合于常道。但是若论胎息,则

有些靠近,但不能就说是胎息的景象。真正的胎息,是肚脐恢复先天呼吸的本能,如同婴儿处于母腹之时

。丹田感觉跳动,属于丹田之炁已有凝聚,才会出现动作,是极好的现象,要注意精进用功,保持下去,

等待更好的内景发生。至于胎息,不要追求,功到自知,皆在自然而然。

七三、何类病症适用于静功

问:何类病症适用于静功调养?

答:凡是一切本元亏损的病症,如头晕、脑胀、眼花、耳鸣、心跳、胆怯、失眠、多梦、烦躁、惊悸、易

怒、易悲、多忧、多虑、情绪纷乱、遇事健忘、头重脚轻、肌肉瘦削、少食乏力、营养不良、消化不佳、

工作不耐疲劳、生活没有兴趣等等,这些症状,服药难以见效,检查身体又难以查出病在何处,唯一的办

法,只有实行静功修炼,可望痊愈。当然这仅仅是针对静功调养特别有效的数种病症而言。若从中华道家

修炼的角度上说,静功对于深化生命所起的作用远大于此。

七四、打坐修炼与睡功修炼

问:做道家修炼功夫,是打坐修炼好还是睡功修炼好?只打坐不睡觉,和只炼睡功不打坐,哪个更好一些

答:做中华道家修炼功夫,本来不拘泥什么姿势,道家内丹与参禅不同,不一定非要盘腿打坐。行、立、

坐、卧皆可,道谚云:“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调丹田之息,卧则抱脐下之珠。”只求

头脊保持正直,合乎正常生理,就为合法。

但是针对打坐和睡功两种姿势,相对比较而言,打坐比睡式要好。针对一般人而言,打坐就不易发生昏沉

,睡式有时不知觉会进入梦乡,达不到修炼的目的。从修炼功夫的层次而言,打坐属阳,睡式属阴,因此

打坐比睡式更利于内炁的修炼。特别对于老年人而言,阳炁本来不足,打坐修炼,更利于功夫的精进。有

位正务参修的老道长曾经告诉我,晚上打坐之后,早起口中生有津液,可是睡觉之后,早起口中无津发干

,可见打坐更利于老年人。不过这还只是打坐与睡觉相比而言,如果睡式炼功就与睡觉不同。对于老年人

,身体存在亏损,应当以培补三宝为第一要事,因此不可只打坐不睡觉,以利养生。

有些修炼功深的老道长,也能做到只打坐不睡觉 (道家谓之“不倒丹”),这是

功夫到达较深层次才行,

非是初学修炼的人所应当效法。只炼睡功而从不打坐,这样的祖师也有,比如陈抟老祖和张三丰祖师,都

曾在睡功上面下过很深功夫,其中陈抟祖师最为有名,据传他可以连睡百余日不起,可见睡功之深。直到

现在还在华山玉泉院炼睡功,是他的石像。

但是对于初学修炼的人而言,只做睡功而不打坐,亦非善法。虽然睡式比较利于身体的放松,比起打坐有

一定的好处,但是睡多属阴,多睡会梦到游泳、发大水、下大雨诸境,即是阴多之证。所以对于初学而言

,我们认为,行、立、坐、卧诸式,应当注意结合,无有偏颇,方合自然大道。

七五、男子修炼与女子修炼

问:男子修炼与女子修炼,究竟有何差异?

答:从中华道家修炼学的角度来说,男女的资格是平等的。如果说到做功夫的效验,女子比男子要快。

因为从性功的角度而言,“男动女静” (见《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从命功的角度而言,女子丹田在

膻中之位,男子丹田在肚脐之内,相比之下,女子“性”(神)和“命”(炁)的距离较近,因而达到性命合

一较为容易,故此女子比较男子进功为速。

如果比较功夫的最后成果,就没有高低之分。因为女子修炼在命功完成之后,和男子修炼的功夫全部相同

。所以最终达到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层次。

过去社会上存在“重男轻女”的偏见,乃是由于封建儒家“男尊女卑”的思想所造成,当今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时代,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女子的社会地位普遍得到提高,能够做到自强自主,已经没有

很多的世俗压力,因此现今女子在修炼方面的条件,绝不次于男子。

而且传统中华道家的观念,从来就将男女修炼放在平等的地位。有时甚至因为女子自身具备的优越条件,

格外受到尊重。女子修炼有成就者,在中国历史上代不乏人;女子成道之后,称为“元君” (男子称为“

真人”);有的女仙还格外受到修道者的尊敬,如西王母、孙不二元君等。

当今时代,我们虽然不再提倡妄求成神成仙,但是人体生命的自我完善,仍然离不开中华道家修炼学的博

大体系。有志修真的女子,不要因为自已是女儿之身,便觉低于男子一等,而生气馁;应当明白,男女修

炼的资格是平等的,而且女子学道的条件,比较男子更为优越。

七六、斩断赤龙还能回来吗

问:请问女丹“斩赤龙”是不是停止月经?斩断赤龙以后还能再回来吗?还有生育能力吗?

答:女丹修炼“斩赤龙”,又称炼经化炁,结果是炼断月经,而不是停止月经。一般的妇女,都有停止月

经的时候,比如在怀孕期和更年期;如果不是这样的情况,就是一种病态。再就是道家“斩赤龙”的功夫

,可以炼断月经,但是与病态恰恰相反,这是一种生命的自我改造。

和男子丹法相仿,童年少女,可以省去斩赤龙这样一段功夫(童年男子可以省去炼精化炁一步)。至于老年

妇女,月经已经枯竭停止,首先应当运用修炼功夫,调养身体,培补亏损,使月经重新回来,然后再用斩

赤龙的法诀,炼到没有,回到童女之时的身体状态,所以比起童年女子,就要多用一段功夫。

女子斩断赤龙之后,如果还想回到人道,那么就应当停止用功,自然可以回到未曾修炼之前的状态。比如

有的女子斩断赤龙之后,如果志意懈怠,也会出现反复回来的现象,都是同样的道理。

有的女子,不太明白中华道家颠倒乾坤的妙用,认为月经炼断之后,就和别的女子不一样了,甚至担心不

能生育,其实不然。如果女子具备条件,进行修炼功夫,斩断赤龙,自然可以挽回造化,保持青春,美容

驻颜,胜过一切外用手段万倍。如欲尽人道,自然可以进退自如,一切功夫之进退消长,全在我之心意掌

握,又有何忧!

七七、周天火候与阳光三现

问:我想修道,但金丹修法中有一点我不明白,大周天火候是“六根震动”,那么小周天出现是为阳光三

现?还是在三现前?

答:“六根震动”是大周天运行之中出现的内景,而非火候。“阳光三现”是小周天运行之中出现的内景

,而非火候。功夫中的内景,代表每个人炼功中达到的层次,但是内景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不要刻意追求

。陈撄宁先生曾经说过:“阳光二现、三现之景象,乃伍真人自己之经验,不是人人一定都有这个样子,

可不必拘泥。”所有这些层次,均须个人真修实证,结合明师指点与自性开悟,方有可能豁然贯通之。非

望文生义可知,亦非揣测想象可得。个人缺乏真履实践,即使传出真实口诀,亦是“如盲见日月”,绝

难领会其中真义。故此明师教人,必得实际下功,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初步筑基炼己开始,

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进到一层,说破一层,尚未做到,无法说破,说亦无益,反生枝节,经云“躐等而

进,道家最忌”是也。

七八、意引任督脉为何走偏

问:炼习静功月余,欲开任督二脉,便以意念导引数次,之后右背半边有热气上攻,为何气行不走督脉而

偏向一边?

答:一般人十二经络皆通,而奇经八脉却闭塞不开。初步静坐的功夫,只可调节十二经络的气血运行。

故静坐月余,即使以意领气,仍旧沿着十二经络的熟路运行,而不能走入八脉。

所以脊背正中之督脉依然

不通,而偏向十二经之一边,感觉热气上攻。再者静坐蓄养之炁,往往布散全身,如无一定手段使之会聚

,如何能有力量去开八脉。丹书有云;“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这里所言用功月余,假使

用功时间再长一些,仅凭意念导引之法,即令有气领入任督,乃属意识搬运之后天气,最多达到皮下气通

而已,决非丹田所用之任督周天,焉为真通乎?

七九、身体自动力量大好吗

问:静功之中身体自动,对于人身是否有好处?有时身体想动,细心一点也能及时控制下来,请问究竟是

控制好还是放纵好?有时身体想动,感到力量很大,甚至都要会跳起来,这是好现象还是坏现象?

答:在中华古代修炼家的著作上面,只是讲到身体内部会发生炁机震动的景象,从来没有主张身体外部的

自动。中华道家也有太极之类的内家拳法,属于动功,但这与静坐自动是两码事。

外部自动的结果,只会出现身体紧张,而且扰乱内部自然炁机,故为道家修炼所一贯反对。此时如能控制

,才可进一步放松身体,静养身体内部炁机。所以不可听任身体自动,而以身静为上。

如果身体自动,甚至想要跳将起来,那就是发展严重,快要走火入魔了,更不是好的现象。必须赶紧控制

,否则容易发生意外的情况。中华道家修炼是从不自然走向自然,从必然王国走入自由王国,故不可任其

自动。

八十、为何静功有动有不动

问:大家同样做静功,为何有的动,有的不动?

答:因为每个人素质不同的缘故,所以因人而异。比如用同样的药物,治疗一样的疾病,每个人获得的疗

效,也不会完全相同,也是这个道理。

八一、学道是否一定要断俗

问:尘俗生活对于修炼是否影响?学道是否一定要断绝尘俗、超脱凡世?

答: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很多做功的同志感到困惑。身处尘世之中,纷纷扰扰,自己不能完全自主

,因而认为对于修炼会有影响。

笔者所提倡的修真观,是一种广义的修道概念,就是要在尘世中磨练自己,借假修真,方才合乎“无在无

不在”的大道本色。。须知修道之事,并非一定要在清静环境进行。古代修炼家曾云:“大隐隐于尘”,

意谓真正的大修行人,隐于尘世,和光同尘,方为真修。

对于一般学道修炼的人来说,没有必要表现出断绝尘俗、超脱凡世的姿态,好象高出平常人一等,免得出

现怪异,为周围群众所难以接受,反而给自己的修为造成魔障。须知道家向来反

对怪异,因为“真人不露

相”。我们所提倡的修道品格,当然不能等同于世俗,完全等同于世俗也不叫修炼,但是也不能出离于世

俗。丹经云:“人心不死,道心不生。”即是说内在心地要保持道心,但是外表一定要合乎世俗,道家

谚云:“道不离俗。”

老子曰:和光同尘,湛兮若存。是为道家的应世精神之所在。所谓“和光同尘”,就是在外面要和世俗和

平共处,同于尘凡;所谓“湛兮若存”,就是在里面要合乎于大道,湛然独存。如果仅仅外表合于尘俗,

而内里缺乏修功,就是十足的“酒肉和尚”;如果仅仅内里合乎修炼,而外表古怪绝俗,就是十足的“道

魔子”。

因为生活在这个世俗世界之中,道家不是讲看破红尘,不是讲四大皆空,不是讲与世隔绝,不是讲消极

避世。躲藏深山,孤身守静,恰恰是历代道家高真所一贯反对的小乘法门。只有在凡尘中修,才能真正磨

炼自己的道心,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经得起火炼的才是真金,惟其如此,修至大成才有希望。

同时,道家高度提倡的,是在世间立功立行,与世有功,方有资格成仙。“欲成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

。”乾隆皇帝颂扬丘处机真人的对联即云:“万古长春,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否则独自成仙,又于世何益?所以学道的人,首先要明白这一道义,然后入手修炼,才会其乐陶陶。

我们在当今社会,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完全从事入静,实际上则不允许。弄得不好,可能造成修

道障碍重重,而且影响工作和生活,这样就违背了人生之自然,也不符合道家理念。因而应当妥善安排,

以便两不耽误。

八二、道德经义与塑像仪式

问:请问老子《道德经》中所讲的义理,和道观之中的塑像、仪式存在什么联系 ?

答:老子《道德经》之中,所讲的是无所不在的大道以及大道在世间的具体表现。至于《道德经》之中的

义理,对于道观之中的塑像、仪式,自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反映与体现。道教尊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

为最高圣典,当然其塑像、仪式要反映老子《道德经》中所讲的义理,并且要通过这些形式表现出来,使

其成为老子思想的一种载体,以便学道的人们通过这些形式认识和奉行《道德经》的思想。

比如说老子的塑像,是以三清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道门曰:“老子一炁化三清”,三清就是玉清元始天尊

、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元始天尊手拈混元宝珠,代表混沌时期的地球;灵宝天尊手持阴阳太极

,代表天地已分、清浊已判;道德天尊手执宝扇,代表春风吹动、万物化生,即阴阳结合、化生万物之义

。故其塑像所体现的就是老子《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