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笔记 安徽历史教育专业自考本科

中国史学史笔记   安徽历史教育专业自考本科
中国史学史笔记   安徽历史教育专业自考本科

第一章史学的产生

第一节史学的萌芽

1、最早的历史传播,是凭记忆的口耳相传,为了不遗忘过去,先民发明了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的办法。

2、我国的汉子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现存最早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

3、如果说最早的产生自然科学是天文学,那么最早产生的社会科学就是史学。

4、刘宋438年设立四学(儒、玄,史、文),史学正式产生。

5、在先秦,口叙史事一直在史事传播中占重要地位。

6、我国最早的史官,是黄帝时的仓颉、沮诵。

7、商周的甲骨卜辞和金属器物上的铭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档案。

8、我国现存最早的档案汇编就是《尚书》。

9、最古老的史学著作,应是周天子和各诸侯国史官对档案文书按时间排列整理的编年国史。

第二节我国第一部史学著作《春秋》

1、《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学著作。孔子编定。

第三节战国时期史学领域的拓宽

1、战国文化的发展是从学术下移,文化普及开始的。

2、百家只是概指,据《汉书。艺文志》统计,有103家之多,影响最大当属儒、墨两家。

3、《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省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作者左丘明,被梁启超评为“商周以来史界的革命”

4、《左转》和《公羊传》、《榖梁传》在汉代被视为解释《春秋》的传,通称“春秋三传”

5、古代,《左转》被称为《春秋内传》,《国语》被称为《春秋外传》。

6、《国语》作者左丘明,开创了国别史的体例。

7、《竹书纪年》记述夏商周三朝的历史,西周灭亡,就接记述晋国史事,三家分晋后,记述魏国史事,一直写到前229年,是我国迄今所知的最古老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8、《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记载战国时期说客辩士言论的两部史书。

9、《仪礼》和《周礼》关于礼仪制度的汇编。《山海经》和《禹贡》地理著述,四部书都属于典志体。10、历史观:墨子,退化史观;孟子:英雄史观,历史变化形式:治乱交替循环;民本思想;荀子:英雄史观,循环论。庄子:历史越变越糟糕,天下大乱的原因是人们文化知识的提高,理想社会是退回到神农时代。韩非:把历史发展明确划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认为一个时代比另个时代进步,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对先王史观的否定。邹衍:

他是一位真正能把自然与社会统一起来,从更高层次予以立说的思想家,也可以说是一位历史哲学家。“五德终始”说,历史按照五行相胜相生的原理循环转移。

第二章封建史学的奠定

第一节秦汉社会与史学

1、秦朝史官设置,基本遵循古制,其史官见于记载的有御史、内史、太史令。

2、由史官记录而成书的,主要是《秦记》;记事上限周平王东迁,下限二世末,记事共计563年。

3、秦朝还有文献汇编《奏事》20篇。

4、汉朝文化特色的形成,经历了汉初的文化融合与武帝时的“独尊儒术”两个阶段。

5、陆贾《新语》首开兼采各家之长的风气,对这一风气作初步总结的则是司马谈。

6、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新思想,以儒家为主体而兼采阴阳、刑名、道、墨、法诸家为一体的新儒学。

7、汉初史论有陆贾《新语》、《楚汉春秋》;贾谊《过秦论》、《治安策》,理论著述《新书》。

8、战国秦汉间出现了一部综合各种古代体例、力求全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史书《世本》,司马迁创纪传体,无疑受到其启发。9、刘向《列女传》为史家利用人物传记形式独立地表彰杰出人物提供了范式。

10、刘向及其子刘歆撰著的《七略》是一部学术史,为纪传体中的艺文志,经籍志开了先河。

11、东汉班固通过《汉书》,完成了纪传体例的正统化和规范化。

第二节司马迁与《史记》

1、父司马谈著有《论六家要旨》总结先秦学术思想,是体现汉初文化融合特色的代表作。

第三节封建正统史学的确立—《汉书》的诞生。

1、《汉书》实际上是经班彪、班固、班昭、马续四人之手,耗时三四十年才完成的。

第四节两汉的官方史学

1、《东观汉记》是我国第一部官修史书,标志着官修国史制度的形成。

2、《七略别录》20卷刘向撰和《七略》刘歆撰,两书为我国古代目录学之组。

3、《东观汉记》记事上起光武,下迄灵帝,基本上反映了东汉一代史事。体例记、表、志、传俱全,其中“载记”为首创。南北朝前广为流传,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

4、荀悦《汉记》与班固《汉书》在体例上的正统化与规范化,成为正统史学形成的两个重要标志。

第三章封建史学的初步发展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史学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史学在学术领域形成一个独立、完整、多样化学科的重要时期。

2、史书类型有:起居注、杂传、史注、史评,史考、史要,典志类,地理志,谱牒,古史等。

3、东晋著作郎李充又整理古籍分为四类经史子集。

4、设置完全意义上的史官始于曹魏时期。

第二节纪传体史书与编年体史书竞相发展

一、纪传体史书地位巩固:1、后汉史著。华峤《汉后书》、范晔、萧子显两家《后汉书》及王韶《后汉林》

2、三国史著。魏王沉《魏书》、吴韦昭《吴书》、蜀王崇《蜀书》陈寿《三国志》

3、两晋史著。刘宋藏荣绪《晋书》包括两晋历史。谢灵运、萧子云、沈约、郑忠四家《晋书》及萧子显的《晋史草》。

4、十六国史著。董统《后燕书》

5、南北朝史著。沈约《宋书》、萧子显《齐书》许亨《梁史》陆琼《陈书》魏收《魏书》。

二、编年体史书

东晋袁宏《后汉记》、孙盛《晋阳秋》、干宝《晋记》、梁裴子野《宋略》,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是有关十六国史的集大成之作。唐朝修晋书以此为蓝本。

三、1、陈寿《三国志》记事起于东汉灵帝光和末年(184)黄巾起义,止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统一全国。2、陈寿将魏蜀吴并叙成书,在纪传体史书中是首创。3、陈寿将三国置于同等地位,所体现的封建正统思想比较薄弱,而品题人物之风却很浓厚。4、南朝宋裴松之为其作注。

四、范晔与《后汉书》1、始终贯彻“正一代得失”的宗旨。2、显著的思想特色是对“节义”的重视。3范晔还具有无神论思想因素,著有《无鬼论》。4《后汉书》以《汉书》为榜样。

五、1、《宋书》作者沈约,《宋书》对高门士族大肆吹捧,书中充斥神秘主义,袭用回护手法,史事淆乱不清。2、《南齐书》萧子显,作者身为齐宗室,对其先世不仅曲笔回护,而且还颂扬溢美;大力宣扬天命论和佛教的因果报应,把王朝更替说成天命的安排。3、《魏书》作者魏收与温子升、邢子才号称“北地三才”;《魏书》的贡献在于“十志”;魏收轻薄恃才,常借修史来酬恩报怨。《魏书》以东魏为正统,对西魏则着意贬斥。

第三节史学领域的扩展

一、《文心雕龙》刘勰

1、《文心雕龙》是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其中《史论》篇则专论史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篇。

2、提出“直笔”、“信史”论,肯定“实录无隐”之旨及写史要“详实”“准当”,修史应以儒家经典为准则。

3、关于论纪传编年两体,刘勰提出“纪传为式,编年缀事”之论,主张给以两体不同的地位。

4、关于论历代史书的得失,刘勰评论的重点是《春秋》、《左传》、《史记》、《汉书》。

二、古史新撰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重要影响的古史新著是谯周《古史考》、皇普谧《帝王世纪》、徐整《三五历纪》。1、《古史考》揭开了古史考辨的序幕,其主要精神是对《史记》的基本观点持不同意见,在唐朝,《古史考》与《史记》并存。2、《帝王世纪》起太昊,止汉魏,专记帝王事迹。3、《三五历纪》盘古后乃有三皇,直到汉魏,形成了我国完整的历史体系,这是《三五历纪》的基本精神和内容。4、魏晋时期,古史研究和整理的另一重要成果是《竹书纪年》的出土与整理。

三、地方史志和历史地理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史志的著述发达,著名的是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和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2、《华阳国志》对西南地区的历史、地理、人物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综合,写成一部涉及上千年的西南地区史。

3、《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时期洛阳佛寺的一部专著。

4、魏晋南北朝时期,地理著作最著名的有裴秀《禹贡地舆图》、陆澄《地理书》、任昉《地记》、顾野王《舆地志》、阚骃《十三州志》以及郦道元的《水经注》

5、裴秀创立了新的制图六原则,即分率(比例)、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方邪、迂直。

6、郦道元的《水经注》、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李善的《文选注》并称三大名注。

7、清朝,研究《水经注》成为专门学问,名称叫“郦学”,早起以全祖望、赵一清、戴震功力最深。

四、谱学

1、记家族的谱系之书产生于两汉,如刘向的世本。

2、著名学者有贾弼、王僧儒。晋贾弼撰成《姓氏簿状》,传之六代;王僧儒西晋以来谱学第一大家,改定《百家谱》。王氏谱学,遂成为“南朝谱学之源流”

3、东晋南朝全国性的统谱较多,北朝则地方性的统谱较多;东晋南朝全国性的统谱多记士族高门,北朝全国性统谱则多记鲜卑贵族。

第四单元封建史学的成熟

第一节唐初史馆制度的确立

一、隋朝禁绝私修国史。

二、唐初设史馆

1、官修史书的形式可以追溯到东汉明帝时期。

2、北魏设立修史局,有宰相监修国史,北齐改修史局为史

馆。3、设馆修史,宰相监修国史制度,正式确立于唐太宗贞观时期。

三、起居注、实录、国史的修撰。

1、起居注始于汉朝,唐朝流传至今仅存《大唐创业起居注》3卷。

2、实录是封建帝王的大事记,起源于南朝。唐朝。新君即位,即令史官先帝实录,并成定例,一直沿袭到清朝。

3、唐朝国史先后修撰了8次,最终未能修成一部完整的国史。

四、八部正史的修撰

1、《梁书》和《陈书》姚思廉修撰,实际上是姚氏父子共同的著述成果。

2、《北齐书》李百药修撰。

3、《周书》令狐德棻,他是建议唐高祖修前代史的第一人。

4、《隋书》魏征,《经籍志》第一次把群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是唐修五代史中最好的一部。

5、《晋书》集体修撰,参加修撰多达21人。

6、《南史》和《北史》是唐朝所修前代史中的两部南北朝通史,作者李延寿。

五、五代的实录和《旧唐书》

1、五代十国时期修撰的实录和前代史现在大都失传,只能从《通鉴考异》、《十国春秋》等书的引文中窥见一二。

2、基本上完整保存至今的只有后晋修撰的《唐书》,为了与宋祁、欧阳修等人编修的《新唐书》相区别,遂称为《旧唐书》

3、《旧唐书》编修特点是抄录实录国史原文,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原始史料。

4、《旧唐书》的最主要缺陷是前详后略的不平衡格局,宣宗以下内容显得繁琐冗杂,疏漏错误,也有矛盾重复之处。

第二节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刘知几的《史通》

1、《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作者唐朝刘知几。

2、《史通》的内容,包括关于史书体例、史料处理问题、史才问题、史书写作、书法即史文褒贬问题。

3、刘知几根据史才“三长”说(才、学、识),提出衡量史官上中下的标准。

第三节典志体史书的创建

一、杜佑和《通典》

1、《通典》是一部专门叙述历代典章制度沿革的历史著作。

2、唐杜佑《通典》、南宋郑樵《通志。二十略》、宋末元初马端林《文献通考》合称“三通”清朝《续通典》、《清通典》、《续通志》、《清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文献通考》合称“九通”刘锦藻的《清朝续文献通考》称为“十通”

二、会要、会典和专门性典志体史书

1、唐朝苏冕撰《会要》四十卷,上起唐高祖,下迄唐德宗,记述九朝典制行事,这是会要体的创始。

2、《唐会要》作者北宋王溥,这是专记一代典制的会要体史书的第一部。

3、根据已成之书提供的史料,补撰过去历代会要,始于南宋徐天麟,先后撰成了《西汉会要》、《东汉会要》。

4、元明清三代组织人撰修过断代典章制度史,名为会典;《元典章》、《明会典》、《清会典》

5、专门记载某一方面的制度的专书,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唐律疏议》、《历代兵制》、《历代刑法考》

第五章封建史学的鼎盛

第一节宋朝史学的繁荣及原因

1、中国封建史学,至宋朝达到高峰期。

2、宋朝史学思想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会通”思想成为史学的主流。

第二节纪传体“正史”的编修

1、宋代官修前代正史,以薛居正领衔修撰的《旧五代史》为最早,太祖开宝七年十月修成。

2、《新唐书》宋祁、欧阳修,最受称道的是表和志。

3、《新五代史》为欧阳修私撰。原名《五代史记》,又名《五代新史》。

第三节《资治通鉴》与姊妹篇

1、《资治通鉴》的编修官私相辅,历时19年,主要助手为刘攽、刘恕、范祖禹三人,司马光之子司马康担任文字检阅工作。

2、《资治通鉴》的姊妹篇主要有《稽古录》、《资治通鉴目录》、《资治通鉴考异》、《通鉴举要历》

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九朝事迹

4、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专记高宗一朝36年事。

5、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专记宋金和战事,为我国第一部外交史料汇编。

第四节《通鉴纪事本末》与《通鉴纲目》

1、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创造纪事本末体;

2、《通鉴纪事本末》保持了《通鉴》主要作为一部政治史的总体特点,所载略元详近,乱世立目多,治世立目少。

3、纲目体史书的出现,导源于南宋朱熹与其门人编撰的《资治通鉴纲目》

4、在封建社会后期,《通鉴纲目》实际起着政治教科书的作用。

第五节主通明变的《通志》

1、郑樵《通志》200卷,是继《史记》之后现存的又一部大型纪传体通史,记事上起三皇,下迄于隋。《通志》全书的精华,历来一致认为在“二十略”

2、《通志·二十略》其内容之广,前所未有,可称是一部简

明的中国古代文化史。

第六节辽金元史学概述

1、辽朝的史官分为两种:一种为记注官,负责撰修《起居注》;一种为修史官,撰修《实录》

2、金朝所修《实录》超过辽朝,元朝修史归翰林国史集贤院,《实录》只缺顺帝一朝。

3、正统之论与夷夏之辨与理学思想体系是一致的,辽金宋三史的修撰争论,主要就是争正统问题,争论从金朝开始。

第七节元修宋、辽、金三史

1、金朝灭辽后,曾两次修《辽史》,第一次萧永祺《辽史》,第二次陈大任《辽史》

2、对辽金宋三史义例的争议,时间之长,参与者之众,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

3、《宋史》是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共496卷。《宋史》最大特点是材料丰富

4、《辽史》是记载辽朝和建国以前的契丹及西辽历史的纪传体正史,116卷为元修三史之一。

5、《金史》是记载金朝120年历史的纪传体正史,王鹗对金史的修撰有很大贡献,元修金史还得力于元好问和刘祁两人著述。元修三史中,《辽史》简略,《宋史》繁芜,《金史》最好

第八节官修和私修典志体史书

1、《经世大典》是元代官修的政书,又名《皇朝经世大典》,是唐宋以来会要体史书的延续

2、《元典章》是一部1322年以前元朝法令文书的分类汇编,全名《大元圣政国朝典章》

3、马端林《文献通考》是一部典志体通史,348卷,由上古至南宋宁宗嘉定年间,为24考

第九节地理著作和野史笔记的发展

1、《元一统志》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定稿,官修的一部全国性的地理著作,1300卷

2、潘昂霄《河源志》对黄河的源头及沿途的地理作了比较详细的记录。

3、朱思本《舆地图》参照历代地图,重振魏晋裴秀的画方之法,编绘成全国性地图。

4、蒙古汗国的行记有《长春真人西游记》作者李志常,长春真人是全真教丘处机道号。

《西游录》作者耶律楚材,记述追随成吉思汗西征的一路见闻;《西使记》,刘郁,了解13世纪中期中亚地区的情况;《纪行》张德辉该书对蒙古族居住的大漠南北风土人情叙述颇详。

5、元朝:周达观《真腊风土记》对研究13世纪的柬埔寨以及中柬关系十分重要;汪大渊《岛夷志略》对于研究元代海外贸易,中外关系及当时亚非拉广大地区的历史文化有很大价值

《安南行记》作者徐明善;《大理行记》作者郭松年;《河朔访古记》作者乃贤;

6、辽金元私修诸史:《契丹国志》、《大金国志》、《大金吊伐录》、《大金集礼》、《圣武亲征录》、

《平宋录》、《庚申外史》、《元朝名臣事略》

7、辽朝笔记文集:王鼎《焚椒录》;金朝笔记文集:刘祁《归潜志》研究金朝后期第一手资料;王鹗《汝南遗事》是金朝灭亡情况的真实记录;元好问《中州集》诗歌选集;

8、元朝笔记文集:元人文集分为两类:一是总集如《元文类》、《天下同文集》二是别集,有私人文集,诗集或诗文集;

9、《齐东野语》《癸辛杂识》周密撰宋元之际史事;《山居新语》杨瑀撰《辍耕录》陶宗仪

第六章封建史学的衰微

第一节明朝社会与史学概观

1、明成祖时,将理学家著述编成《性理大全》一书,使程朱理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哲学。

2、明朝中期以后,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城市中出现市民阶层,地主阶级内部分裂

3、明中期,哲学上王守仁创立的阳明学派,以主观唯心主义反对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论。

第二节明朝官修史书

1、明代,先后修撰了自太祖至熹宗共15朝13部实录,近3000卷,《明实录》是记载明朝国政朝章最重要的典籍

2、《元史》洪武三年(1370)宋濂等将前后两次所修合编为210卷

3、《明会典》目前通行的是申时行等人的重修本,共228卷,记载明朝典章制度。

4、《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全书22877卷,3.7亿字。最大的特色,收载各类典籍极为宏富。

第三节明朝后期的私人撰史

1、张岱《石匮藏书》和《石匮书后集》两部书是关于明朝纪传体史书。

2、査继佐《罪惟录》与《明史》相比,详于晚明史事,讲求笔法,纠正《明实录》曲笔。

3、谈迁《国榷》是明代最优秀的编年体史著,缺陷是文字过于简约。

4、王世贞的史学;李贽的史论

5、柯维骐《宋史新编》;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和《元史纪事本末》;焦竑《国史经籍志》、《国朝献征录》、《玉堂丛语》;汪圻《续文献通考》;胡应麟《史书占毕》、《四部正讹》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郑晓

《吾学编》何乔远《名山藏》张萱《西园闻见录》陈子龙等《皇明经世文编》从420余名明人文集和奏疏中选辑而成,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明代史料辑本。

第七章封建史学的终结

第一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史学

1、顾炎武的史学代表作是《日知录》,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其史著侧重于经史考释和古今山川地理风俗制度的辨析。

2、顾炎武的学术实践,宣告了宋明以来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有清一代的朴实学风。

3、黄宗羲,学者称梨洲先生,史学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是第一部有组织有系统的学术思想史专著。

4、王夫之,世称船山先生,代表作《读通鉴论》

5、明末清初三大经世致用史学流派,是以顾炎武为代表的浙西学派、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派和以王夫之为首的湘派。

第二节清朝官修诸史

1、《明史》是官修正史中体例、内容较好,修纂时间最长的一部。共用95年时间,336卷。

2、《明史》全书分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0卷,目录4卷,署名张廷玉。

3、《东华录》是清朝国史馆蒋良骥、王先谦等人摘抄《清实录》编辑而成的编年体史料长编,是《清实录》的缩编。是弥补历朝实录的最主要的史著。

4、《清史列传》为清国史馆臣撰,共80卷,全书分为八门,收入近3000人,价值很高。

5、最早开始续《通典》的是北宋宋白等人,清《续通典》《清通典》《续通志》《清通志》

《续文献通考》《清文献通考》清朝“六通”。

6、《清会典》为清朝官修的典章制度性资料总集。

7、《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康熙朝开始编订,雍正朝刊印出版;我国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皇览》。《古今图书集成》是现存一部规模最大、用处最广、体例最完整的类书。

8、《四库全书》乾隆朝编订,共收录经史子集四部书3457种,7970卷,近10亿万字。

9、《方略》又称《纪略》,内容分为:一类平定叛乱,消除割据势力,一类属镇压人民起义

第三节乾嘉史学

1、在乾嘉史学中,王鸣盛、赵翼、钱大昕是以考史著称的三大家,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特色。

2、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赵翼《廿二史札记》、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清朝三大考史名著

3、方志的编修在乾嘉时期达到全盛,清朝方志占现存全国地方志总数的70%。

4、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学的发展形成第一个高潮,到了清朝,谱牒学形成第二个高潮。

5、乾嘉时期,修年谱之风大兴,这是清朝谱牒学发展的一大特点。

6、清朝年谱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自撰年谱,第二类为谱主的朋友、弟子或后代所作,第三类是补作或改作前人之年谱。

第四节章学诚《文史通义》

1、《文史通义》是章学诚研究文史理论的代表作,实际是一部论文总集。

2、章学诚是中国方志学理论的奠基者。《和州志》是他的第一部地方志著作。

第八章救亡图变的清朝后期史学

第一节重开经世致用史学的新风

1、《尊史》、《古史钩沉论》是龚自珍史学理论方面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他经世致用的思想

2、在魏源的历史思想中,最重要的是“变”,《圣武记》是魏源研究当代史的名著。

3、魏源撰写探索清朝盛衰,总结鸦片战争失败教训的《圣武记》及《道光洋艘征抚记》

4、魏源《海国图志》在林则徐编撰《四洲志》及《华事夷言》的基础上写成。

5、在清朝与近代学者中,对《元史》进行全面改造重修,魏源是第一人,晚年撰成《元史新编》。

6、徐继畲《瀛环志略》与魏源《海国图志》两书一起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了重大影响。

7、姚莹《康輶纪行》记述我国西藏地区,进而考及藏外印度、尼泊尔以致英、俄等国情况,为巩固西南边防提供了借鉴。

第二节边疆史地和元史学研究

1、祁韵士有关西北史地方面的著作有:《藩部要略》、《伊犁总统事略》、《西陲要略》、《西域释地》、《万里行程记》、为后人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学术基础,因此他成为西北史地学的奠基人。

2、徐松《西域水道记》仿照《水经注》体例,把新疆划分为十一个湖区,反映了对新疆水文地理的科学认识。

3、《驻扎大臣原始》是俞正燮研究边疆民族关系的代表作。他对俄罗斯、东南边防及西南边疆同样给予关注和重视。

4、沈垚《新疆私议》议论中心是清政府平定张格尔叛乱后,怎样处理新疆善后问题,向政府献策。

5、唐朝“敦煌之学”的背景与基础,是魏晋南北朝“河西之学”,以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的文化为其根本。张澍研究西北史地著作有:《五凉旧闻》、《续敦煌实录》、《姓氏五书》编辑有《二酉堂丛书》

6、张穆擅长历史地理,著有《魏延昌地形志》、《俄罗斯事补辑》、《蒙古游牧记》(代表作)

7、何秋涛《朔方备乘》是有关北部边疆史料的资料汇集,其中最有价值是有关中俄关系的考证与记载。

8、丁谦除考证西域史地,对元史与蒙古史中的史地问题也颇有研究,还对人种起源问题做过研究。

10、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在史学方法上开辟了中西比较、互相对证的新途径。

11、屠寄《蒙兀儿史记》把蒙元史当成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进行研究,其价值远在《新元史》之上。

12、柯劭忞(mǐn)《新元史》成书于1920年,次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把《新元史》列入正史,1922年刊行于世。这样,原来中央政府承认的官修史书“二十四史”就成了“二十五史”。

第三节外国史的介绍与研究

1、王韬《法国志略》、《普法战纪》是他介绍、研究外国史的姊妹篇。最早记述巴黎公社。

2、黄遵宪《日本国志》介绍日本的典章制度,较早用西方社会进化学说,宣传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3、唐才常与谭嗣同号称“浏阳二杰”,参加过维新变法。他在介绍外国史时,常善于将进化论融与其中。

第四节清朝后期的“当代史”著述和明史研究

1、《中西记事》是夏燮撰写的一部当代史著作,该书采用纪事本末体,重点记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2、《明通鉴》是夏燮另一传世之作,他是鸦片战争后系统地研究明史的第一人。

3、《纪年》成书于1861年,编年体的南明史,20卷,(1644-1683)共计40年的史实。《纪传》是就《纪年》同时期的各个历史人物的材料编写而成,65卷,补遗5卷,是纪传体的南明史。两书作者是徐鼒。

4、《明纪》作者陈鹤,该书上起1351年,一直写到明末福、唐、桂三王。60卷。目录中各卷均称“纪”

第五节资产阶级史学的产生

1、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和学术思想介绍到中国的是严复。严复对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最重要影响是进化史观的传播。

2、严复用《天演论》的思想敲起祖国危亡的警钟,宣传了维新变法的思想。

3、严复对史学又一重要的影响,是他搬来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

4、进化史观为中国资产阶级新史学的萌芽提供了理论根据和哲学基础,“以史学言进化之理”,成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史学的指导思想

5、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真正开端,是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的刊布为标志。

6、梁启超把中国历史分为上世(黄帝到秦)、中世(秦汉至清乾隆)、近世(乾隆以后)三个发展阶段。

7、20世纪初新型历史教科书有:(1)夏曾佑撰写的我国第一部中国通史著作《中国古代史》写到隋朝,采用章节体,自始至终贯彻今文经学和西方资产阶级社会进化论的历史观。(2)柳诒嶶《历代史略》叙述了上古至明的历代史事,主要价值在于体裁形式,以日本学者那柯通世的《支那通史》为蓝本。(3)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该书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比较系统的先秦史著作,贯穿其中核心是庸俗进化论思想8、章太炎强调《中国通史》在内容上“第一是制度的变迁,第二是形式的变迁,第三是生计的变迁,第四是礼俗的变迁,第五是学术的变迁,第六是文化的变迁”,成绩最大在中国学术思想史方面。

第九章现当代史述要

第一节封建史学的余绪

1、《清史稿》全书536卷,内容起自努尔哈赤建国称汗(1616),终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1911)

2、《新元史》

3、《清续文献通考》刘锦藻,全书400卷,上起乾隆五十一年(1786),终1911年

4、《清儒学案》署名徐世昌,执笔人为吴廷燮,共计1169人,较为全面系统整理了清代学术史资料。

5、《清季外交史略》王彦威、王亮父子撰,269卷,内容包括光绪、宣统两朝30年间的外交史料。

6、《清史纪事本末》黄鸿寿。

7、《清鉴》印鸾章,体例纲目,叙述269年清代兴衰史迹。

第二节资产阶级史学的发展

1、第一阶段(1919—1927)资产阶级史学发展的高峰和黄金时代。在疑古考信、建设史学理论体系和用

新的方法整理研究史料方面取得可观成绩。代表人物:(1)顾颉刚(疑古考信)(2)梁启超、胡适、何炳松(建设史学理论体系)(3)王国维、陈寅恪、陈垣(新的方法整理研究史料方面)

2、第二阶段(1927—1937)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爆发

社会史问题大论战,内容包括:(1)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什么,中国曾否出现过这样的时代?(2)中国有没有奴隶社会,中国奴隶社会与希腊、罗马社会是否完全相同?(3)中国封建社会有什么特征,封建社会的发展及其没落是怎样的?

3、第三阶段(1937—1949)包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1)蒋廷黻1938年写成《中国近代史》

一书,他著书的目的在于说明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只有依靠外力才能拯救中国,这恰好充当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叫嚣的内应。(2)陶希圣《中国之命运》一书集中反映了蒋介石独裁反动的历史观,成为那些投靠蒋介石的资产阶级史学家所遵循的史学理论经典。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

1、1919—1927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草创时期。首先传播唯物史观,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等人初步确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他们贡献有:(1)对历史和历史学作了比较科学的解释;(2)

探讨了历史发展规律;(3)阐述了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2、草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中国近代革命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史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史。3、蔡和森1926年《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对中共党史进行研究的著作。4、草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显著特点和不成熟的痕迹:(1)强烈的阶级性和战斗性(2)着重历史的宏观研究。

5、1927—1937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时期。(1)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30)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解释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的著作。(2)吕振羽赞同郭沫若关于中国历史曾经历过奴隶社会的论断,他认为奴隶制止于殷亡,提出著名的“西周封建说”(3)李平心《中国近代史》(1933)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著作。(4)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思想史,郭沫若是开创者。(5)吕振羽《中国政治思想史》(1937)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论述中国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的通史著作,上起殷代,下终于鸦片战争前。

6、1937—1949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长时期。(1)通史方面,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成就最大;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它是我国史学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编撰中国通史的最早尝试;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这是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叙述中国古代历史的著作。(2)社会史方面。吕振羽、邓初民、侯外庐成就比较突出。、侯外庐《社会进化史纲》和《中国社会史教程》社会发展史的专著。(3)思想史,吕振羽开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论述中国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先河。侯外庐的成就最高,40年代先后出版了《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中国思想通史》。

(4)专史和专题史研究方面,郭沫若、吕振羽、华岗、胡绳等人作了积极努力。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1944年)吕振羽《中国民族简史》华岗《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第四节新中国史学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史学五个重点课题:历史上的农民战争;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

中国历代土地制度问题;汉民族的形成问题,被誉为“五朵金花”

2、文革前史学成就:(1)高校历史系的改革和历史研究单位、历史博物馆的建立;(2)古籍校点和历史资料的整理;(3)重要历史问题的研究与争鸣;(4)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新进展。

3、文革时期史学遭到破坏:(1)肆意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2)阴谋篡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目的和任务;(3)完全抛弃马克思主义史学所要求的原则(4)公然背叛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理论。

4、改革开放后成就:(1)提了一些多年被禁锢的老问题和一些新的研究课题;(2)不少的“禁区”被打破,一些禁锢多年的论著陆续问世,一些有价值的新研究成果不断出现;(3)学术交流频繁,学术空气活跃;(4)高校历史系蓬勃发展。

第五节港、台史学

1、香港颇有影响和成就的史学工作者有:钱穆、杜维运、林天蔚、许冠三、严耕望和李弘祺等人。

2、1949年钱穆与人合办亚洲文商学院,后更名为新亚书院,1964年与其他两所大学合并为香港中文大学

3、钱穆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叙述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也关注过中国史学,著有《中国史学名著》一书。

4、杜维运主要从事史学史、比较史学和史学方法论研究,著有《史学方法论》、《中西古达史学比较》

5、林天蔚主要从事中国隋、唐、宋代的历史研究,撰有《隋唐史新论》、《宋史试析》、《隋唐史新编》。

6、许冠三主要著作有《刘知几的实录史学》、《王船山致知论》;

7、严耕望主要从事汉、唐史研究,著有《唐史研究丛稿》、《治史经验谈》等书;

8、李弘祺兼通中国史学和西方史学,译有《西洋史学名著选》

9、台湾50、6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是史料学派,如姚从吾等人,受到德国兰克学派“纯客观主义”影响

10、70年代,台湾史学届开始兴起史学方法论的介绍与研究,80年代在区域史、地方史方面的研究卓有成效。台湾的地方史研究,以台湾当地史为主,兼及大陆各地方史。

11、台湾史学的独特之处:(1)注重史料的整理和出版(2)史学研究在继承中国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吸收欧美资产阶级史学的营养;(3)史学研究成果中,具体性的叙述多,总体性的概论少,资料性比较强。12、台湾史学研究阵容最强的有台湾大学、台湾师大和中央研究院三大系统竞相争先。

后记

1、中国史学史是研究中国史学的发展规律并展示其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分支学科。

2、史学史研究的具体对象主要是史家和史书,战国时代的孟子是我国最早的史书评论家。

3、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评史的专篇。

4、刘知几《史通》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刘知几可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位史学史专门家。

5、章学诚《文史通义》对中国古代史学的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6、梁启超在《新史学》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史学史应由史官、史家、史学的成立和发展、最近史学的趋势四个方面构成。中国史学史学科自梁氏而立。

中外教育史 论述题整理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 1、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一、儒学的思想体系发展 1、春秋时期: 是儒学的初创时期。孔子初创了儒学体系,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孔子的主观愿望是通过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从而回到西周尊卑、长幼有序的奴隶制社会。他提出的“仁”是儒学思想的创新,奠定了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借由“礼”和“仁”的关系——克己复礼为仁,巩固窃位之后的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 2、战国时期: 孟子沿着“性善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以德治国的王道政治思想体系。基于“性善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致良知;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孟子建构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使孔子开创的儒学朝着系统化、伦理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与之并列的荀子沿着“性恶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王道与霸道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基于“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以培养大儒作为理想目标;教育内容上应重视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文化知识传授。他的学说反映了儒法合流的趋势,丰富了儒家政治学说,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统治方法,也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3、汉代: 董仲舒倡导的“天人感应”的学说,为原始儒学提供了一层神秘化的外衣,并对原始伦理道德规范进行了概括提炼,提出了封建宗教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作为建立“法度”,化民为俗的根本,从而在文化政策上为后来以儒为宗的教育模式提供了蓝本。 4、北宋: 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为儒学寻找到了本体论的依据,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以儒家为主体,融合了佛、道的新儒学——理学思想体系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二、儒学的社会地位变化 二、儒学对教育的影响 1、不同朝代儒学的官定版本是这个朝代的教育内容,直接影响着当时的教育内容。 每个朝代都有儒学官定的版本,如唐代的《五经正义》,宋代的《十三经正义》(王安石变法时颁布的《三经新义》)等。这意味着儒学的内容要适应不同朝代的统治需要作出调整,这也是儒学本身发展的表现。而不同朝代儒学的官定版本既强化了儒学的思想地位,同时规范了这个朝代对儒学内容方面的改造,直接使这个朝代的教育内容与其他朝代不同。 2、不同朝代儒学的地位确认影响着当时的文教政策。

《被压迫者教育学》读书笔记

被压迫者教育学》读书笔记 丁然职业技术教育学 作者简介:保罗?弗莱雷是20 世纪批判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1994 年至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国际刊物《教育展望》以四期特刊的形式,介绍了从孔子、亚里士多德到当代的100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教育家,弗莱雷是其中四位在世的教育家之一,被誉为“活着时就成为传奇”的人物。他也曾被美洲和欧洲29 所大学授予名誉学位并在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中获得过荣誉和奖励。他是自赫尔巴特、杜威以来,教育理论史的“第三次革命”的开创者和实施者,毕生致力于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研究,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 选择这本书来当教育哲学的书籍来读,是因为这本书最开始的题目吸引了我,并且在读的过程中发现本书和其他教育学专著不一样,通篇没有纯粹的教育学体系和教育学概念系统,而是从对处于不利境地的人的关怀出发,提出了教育的政治性问题,提出了教育服务于统 治阶级对人民施行压迫的现象,试图引导这些人被解放,自我解放, 最后改变他们的命运。袁振国老师是这样评价它的:这本冠以教育 学的著作并没有我们熟悉的教育学体系和概念系统,它不是一本一般 意义上的学科著作。这是一本关于平等和正义的书,是对处于社会不 利处境的人们的悲天悯人的关注,是平等和尊重地对待每一个人的生命呼唤和勇气奉献。” 本书第一章提到了“对自由的恐惧” ,这种恐惧是被压迫者会更 向往成为压迫着,但是是被压迫者摆脱不了被压迫的境地。自由要靠征服得来的,而不是靠恩赐。被压迫者想要获得自由,要经过持之以 恒的努力和敢于挑战的决心并尽心尽全力的追求才能获得。要解决压迫问题,首先就是要用批判的眼光来寻找压迫的根源,通过改造,创造一个新的环境。这么想是理想的,但是为什么压迫与被压迫这种现象在各个领域持续多年,并有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可能的原因有可能是被压迫者已经习惯了他们所处的统治结构,并且已变得顺从这种结构,只要他们觉得不能去冒需要冒的风险,他们便会停止争取自由的斗争。再者说,他们获取自由所做的斗争不仅仅对压迫着造成威胁, 也会威胁到与自已同样处于压迫下的同伴,

2017年4月自考《学前教育史》考试真题

2017年4月自考《学前教育史》考试真 题 以下为大家带来的是2017年4月《学前教育史》 考试真题,各位小伙伴们可以自行参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从齐家治国这个目的出发,古人儿童早期教育 的目的就是( ) A、不为力事 B、正本慎始 C、忠孝仁义 D、光宗 耀祖 2、下列不属于颜之推所主张的教育孩子的观点的 是( ) A、父母为严而有慈 B、对子女一视同仁 C、五教 而有爱 D、与善人居 3、《邹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法章程》的颁行标志 着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其颁行时间是( ) A、1901年 B、1902年 C、1903年 D、1904年 4、挥代英从哪个角度阐述了儿童公育的教育价 值?( )

A、唯物史观 B、教育本身的特点 C、儿童身心特点 D、教育普及的需求 5、民国时期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幼稚园属于那种类型的幼稚园?( ) A、教会式幼稚园 B、普通式幼稚园 C、日本式幼稚园 D、小学式幼稚园 6、陶行知提出普及幼稚园的出发点是( ) A、儿童成长特点 B、儿童人格陶冶的需要 C、社会发展的需要 D、承认幼年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7、张雪门提出幼稚师范生的实习需要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实习可以分为四个连续的阶段,即( ) A、参观、见习、试教和辅导 B、见习、观课、施教和辅导 C、参观、见习、试教和上课 D、观摩、试教、辅导和上课 8、我国第一所公办优质师范学校的名称是( ) A、南通幼稚园传习所 B、香山慈幼园 C、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 D、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9、《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鲜明地体现了 怎样的教育理念?( ) A、以人为本 B、育人为本 C、科学养育 D、以健 康为本 10、20世纪80年代初,南京师范大学哪位教授带 领开展了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的研究实验?( ) A、张宗麟 B、徐卓雅 C、顾荣芳 D、赵寄石 11、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胎教”第一人是教育家( ) A、昆体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 德 12、集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是( ) A、骑士教育 B、武士教育 C、农夫加军人教育 D、绅士教育 13、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的作者是( ) A、维吉乌斯 B、伊拉斯谟斯 C、夸美纽斯 D、卢 梭 14、巴乌利美侯爵夫人为救济贫民,帮助参与劳动的母亲抚育孩子,1802年设立了( )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__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和人类___________ 的需要。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立五经博士"的文教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统治的时期确立的。 4、《___________ 》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由编定的。 6、朱熹将人性分成"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 "两个方面,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7、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 。 8、在中世纪的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里,___________是全部学科的"王冠"。 9、《大教学论》是___________的教育代表作。 10、基佐法案是法国___________ 时期著名的教育法案。 11、德国最早的一所实科中学是___________创办于___________ 年的"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 12、美国的教育在学制上是___________ 制。 13、日本从___________世纪初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4、洛克从培养___________ 出发,讨论了范围广泛的教育问题。 15、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3、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 A、人才思想 B、教学思想 C、师道思想 D、"性三品"思想 4、第一部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哪一部?()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癸丑学制 5、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 A、晓庄学校 B、育才学校 C、山海工学团 D、自然科学园 6、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7、埃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A.英国B.法国C.尼德兰D.意大利 8、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摩雷尔法》旨在资助各州大办()学院。 A.民族B.赠地C.商贸D.社区 9、洛克认为人的好坏乃是()的结果。 A.先天禀赋B.后天教育C.环境影响D.上帝决定 10、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的第3个阶段是()。

2019年继续教育专业课中外教育史题库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 1 .福禄贝尔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自然哲学中的“进化”的概念完全而充分地运用于人的发展和认的教育,从而提出() ?A.适应自然 ?B.全面发展 ?C.创造性 ?D.统一性 ?参考答案:A ? 2 .梁漱溟是()的代表人物。 ?A.生活教育 ?B.职业教育 ?C.乡村教育 ?D.平民教育 ?参考答案:C ? ? 3 .“癸卯学制”文件的正式名称是()。 ?A. ?《钦定学堂章程》 ? ?B. ?《高等学堂章程》 ? ?C. ?《奏定学堂章程》 ? ?D. ?《中小学堂章程》 ? ? ?参考答案:C ? ? 4 .下哪一项不是孔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 ?A. ?持志养气 ? ?B. ?立志乐道 ?

?C. ?克己内省 ? ?D. ?改过迁善 ? ? ?参考答案:A ? ? 5 .“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谁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A. ?荀子 ? ?B. ?孔子 ? ?C. ?孟子 ? ?D. ?庄子 ? ? ?参考答案:C ? ? 6 .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A. ?王充 ? ?B. ?董仲舒 ? ?C. ?贾谊 ? ?D. ?郑玄 ?

? ?参考答案:B ? ?7 .蔡元培认为教育的的最终目的是()。 ?A. ?发展人的个性 ? ?B. ?涵养道德 ? ?C. ?开发“民智” ? ?D. ?造就“完全人格” ? ? ?参考答案:D ? ?8 .夸美纽斯关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教育理念被称为()思想。?A. ?“泛智” ? ?B. ?全民教育 ? ?C. ?和谐发展 ? ?D. ?全面发展 ? ? ?参考答案:A ? ?9 .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一些著名大学西迁并进行合作。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 ?A.

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doc

《当代教育学》读后感

教书育人是时代永恒的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概念、形式、目的等等都发生了改变。 学校的教育渐渐发展成为根据计划性、目的性、条理性、全面性的,多种的教育形式,教育种类,相结合,随着时代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发展。比如现今教育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更是应时代和社会经济的需求而衍生出了教育机构、培训机构等等。中共领导提出“科教兴国”,而如现的教育的发展却已经无法离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们日益追求知识及社会对教育程度的需求促进了教育的多样发展;国家的政策也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科教兴国”,“九年义务教育”等等提出都有利于教育的发展;经济文化也分别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但在这之中也存在的发展上的不利因素,比如说:恶性竞争、教育舞弊等等,避免和解决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这些问题,是很值得去探索和思考的,也是正在极力解决当中的。 教育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尽管各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形态等各不相同,但是教育作为一个全球共同存在的问题,她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趋势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和趋势。 教育的规模、内涵不断的增长,体制结构不断的变化,在不断随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育缺陷,如教育不平等,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非洲地区与其他地区等。这些发展变化告诉了我们: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都是需要不断发展更新的,古时的“六艺”,现在的“九门功课同步学”,还有兴趣班的“遍地开花”等等,无一不在印证着教育的快速发展。但是在这发展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教育不足的存在,大范围内的教育不平等、小范围内的恶性竞争,随新科技产生的考试舞弊……如何正确的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深入探究的。 教育渐渐的普及,普通民众有了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步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于是追求终身教育的呼声也就越来越高,“活到老,学到老”这一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正在不断的壮大和发展之中。 做许多事,都会存在着目的,教育也不另外。 教育的目的在于需求,但随着社会渐渐的发展,更多的上升到了精神提升、知识丰富的领域。古时只有男子才有受教育的机会,而且是较为富贵的男子,他们为了成为状元、为了做大官光耀门楣、为了成为大家敬仰的“文曲星”,他们努力学习四书五经,女子只能以“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失去受教育的权利,因为女子不需做官,只需相夫教子;现实,男女均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现今每个人他们接受教育的目的会有不一样,但大多数,都是为了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河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个人的受教育目的的方向。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个体发展与教育的主导作用:个体发展呈现历史性与社会性、顺序性与阶段性、共同性与差异性等特征。个体发展既是现实地展开,又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 遗传素质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均是与教育分不开的。教育的主导作用既表现为对个体的作用,也表现为对种族遗传、对环境形成的重要影响作用。 个体的发展离不开其能动的实践,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人的发展经常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发展个性是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个性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具体表现。它既反映人性的共同性,也反映其差别性。从广义看,个性是由生理、心理、社会性诸

2017年10月自考:《学前教育史》考试真题选择题部分

2017年10月自考:《学前教育史》考试真题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奋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试儿”是中国古代较为通行的慈幼礼仪。以下哪个词的意思不是“试儿”?() A.试晬 B.试周 C.洗儿 D.抓周 2、下列哪篇文章是司马光对《礼记?内则》的进一步诠释? A.《涑水家仪》 B.《贾子新书》 C.《育婴家秘》 D.《广嗣纪要》 3、下列不属于“习礼”的内容是()。 A.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 B.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 C.从容而不失之迂缓 D.修谨而不失之拘局

4、中国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是()。 A.京师第一蒙养院 B.湖南蒙养院 C.杭州女子学堂 D.武昌蒙养院 5、民间时期上海崇德女子中学附属幼稚园属于哪种类型的幼稚园?() A.教会式幼稚园 B.小学式幼稚园 C.日本式幼稚园 D.普通式幼稚园 6、洛杉矶托儿所将儿童教育分为哪三大类? A.兴趣教育、生活教育和卫生教育 B.幼稚教育、生活教育和游戏教育 C.幼稚教育、生活教育和卫生教育 D.幼稚教育、兴趣教育和卫生教育 7、陶行知强调“教学做合一”的中心是()。 A.“教”为中心 B.“做”为中心

C.“学”为中心 D.三者都为中心 8、张雪门课程理论的核心与特点是()。 A.行为课程 B.活动课裎 C.理论课程 D.实践课程 9、陈鹤琴将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细分为哪几个连续的阶段进行研究? A.婴儿期、乳儿期、行走期和幼儿期 B.新生婴儿期、乳儿时期、步儿时期和幼儿时期 C.新生婴儿期、乳儿时期、幼儿时期和步儿时期 D.婴儿期、乳儿期、恋母期和幼儿期 10、改革开放以來,我国幼儿园主要收托形式是()。 A.寄宿制幼儿园 B.幼儿学前班 C.混合班 D.全日制幼儿园 11、主张任何人都得过集体公共生活,首先提出优生优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2、专业课、理论课 (二)课程定位 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工程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建筑史学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生态度和工作作风。 (三)课程设计思路 由案例导入教学,分析案例中的理论,最后总结。加强学生知识记忆。 二、课程基本目标

(一)知识目标: 根据授课对象均为新生的特点。建筑史课程的深度和内容都应更加的清晰和简洁,提出课程中的现状和历史问题,让新生对建筑史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 (二)职业技能目标: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历史的古到今,导入建筑学的基础。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建筑史的新鲜和兴趣,在课堂上遵循诱导的方式,让同学大胆畅言对建筑史的认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二)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对课程“教、学、做”于一体,其中教学方式与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建筑历史的基本情况,用以指导建筑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也可适当组织参观周边优秀建筑,鉴赏建筑作品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并能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实践环节的设计:集体鉴赏与参观优秀的建筑。 四、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第一编得标题就是“教育得一般目得”,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与教育得一般目得问题。第二编得标题就是“兴趣得多方面性”,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得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得教学计划与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得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第三编得标题就是“性格得道德力量”, 下面就《普通教育学》中得教育思想作一简要述评。 (一)五道念与以之为基础得教育目得论 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得论得理论基础。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与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第一种为“自由”得观念。亦译作“内心自由”得观念。“自由”得观念要求个人得意志与行为能摆脱一切外在影响得束缚而只受制于人得内在判断,归之于人得内在自律,归之于人得理性自觉,从而使人得意志、理性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第二种为“完善”得观念。赫尔巴特认识到,在实际得道德实践中,人得由意志、理性所作出得内心判断往往难于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人之理性判断外发之为道德行为,往往受客观条件与人得其她心理品质得影响。当内外发生矛盾且这一矛盾不能调与之时,即需依靠“完善”得观念去加以解决,即用多方面得意志力与坚强而紧张得毅力加以“内部得协调”。第三种为“仁慈”得观念。亦即“绝对得善”得观念。“完善”得观念得以发生作用得法宝就是人得意志等理智能力。如果借助人得内部得理智能力还无法协调意志与行为之间得矛盾时,就要用“仁慈”得观念来控制自己得行为,从而使人不与任何人发生那种危险得恶意得冲动。“仁慈”得观念发生于两种意志得相互关系之间,通过这一观念使自己得意志处处与别得意志相协调,具有无私地为她人谋福利得强烈愿望,这样,社会冲突就不可能发生,社会秩序就会得以安定。第四种为、“正义”得观念“正义”得观念就就是“守法”得观念。如果“仁慈”得观念还不足以遏制人得与她人发生冲突得恶意

学前教育史(含答案)资料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0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训诫类和( A )P52 A.知识掌故类 B.知识类 C.掌故类 D.算术类 2.提出“及早施教、严慈结合、均爱勿偏、熏渍陶染”等学前家庭教育原则和方法的是( B)P67 A.王应麟 B.颜之推 C.陶行知 D.陈鹤琴 3.根据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规定,儿童的执教者母亲或保姆所接受的训练主要是 ( C )P87 A.幼稚园保育知识 B.幼稚园教养知识 C.封建纲常名教 D.近代幼儿教育知识 4.蔡元培的“实利主义教育”即( B )P159 A.实用主义教育 B.智育 C.功利主义教育 D.商业教育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帝国主义在华训练学前教育师资的主要途径?( C )P104 A.兴办幼稚师范学校 B.吸引留学生到东、西洋接受幼教专业训练 C.选派幼教师资到东、西洋深造 D.任教于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 6.中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是1927年由陶行知创办的( B )P135 A.南京鼓楼幼稚园 B.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C.南京高师附属小学幼稚园 D.厦门集美幼稚园 7.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后,下列哪一项措施使我国幼教工作有了全国统一的领导?( A )P228 A.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 B.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学前教育处 C.设立学前教育司 D.设立幼儿教育司 8.关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教育总方针,不正确 ...的一项是( C)P228 A.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 B.学校向工农开放,着重为工农服务

教育学之读书笔记十篇

一、《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书笔记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明确提出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对这一理念有正确地认识,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这就要求我认真研读有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就是我选择研读的第一本书。 这本书重点阐释了陶行知先生对与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其主要精神有:第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满足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务的。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第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的与人生相始终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 他指出,传统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了一道高墙”,学校好比是一个“大鸟笼”。提倡“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冲破鸟笼式的学校束缚,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教学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释,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又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 陶行知对教学做合一的效用作了归纳阐释:要想营利人类全体的经验必须教学做合一方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不但不忽视精神上的自动,而且因为有了在劳力上劳心,脚踏实地的“做”为它的中心,精神便随“做”而愈加奋发。 除此之外,陶先生在《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一文中,非常精辟地对传统教育和生活教育进行了比较。 传统教育以文化为中心,偏重传授文化知识,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生活教育重在运用、发明、创造,提倡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传统教育使学校与社会脱节,生活教育则要求把整个的社会当作学校;传统教育只讲“天理”与“礼教”不讲“人欲”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却追求“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而生活教育却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传统教育坚持的维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开放、发展、创造的教育…… 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 二、《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作者:韦钰 读了一书。我认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史简答题

简答题 1.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具有哪些特点?(#)1)对儿童实行公有公育,教育无阶级性,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 2)为社会关系的需要和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培养儿童,始终保持学用结合。3)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在一般社会实践中附带进行教育,教育的内容在简陋、粗率的形式中具有多方面性。 2.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世界幼儿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1)教育具有了阶级性、等级性。2)儿童公有公育转变为以家庭教育为主。 3)特权阶层子弟的教育开始和劳动、社会生活脱节以及流行父权制等。 3.简述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1)柏拉图是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重视优生优育。(2)重视早期教育。(3)主张和谐发展的教育。(4)指出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指出了慎选故事教材的问题,这是教育性教学思想的萌芽。(5)他还重视幼儿道德习惯的培养。(6)提倡学前公共教育。 4、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与柏拉图不同的是:①重视非理性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②在婴幼儿保育方面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③更强调通过练习形成道德习惯④教育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的主张。5.简述昆体良重视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的教育思想?(#)(1)昆体良重视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对保姆、父母和教仆都提出严格的要求。(2)儿童的学习应早点开始。(3)告诫人们注意防止另一个极端的倾向, 即对幼儿逼得太紧。(4) 试图改进当时的教学 内容与教学方法。 6、昆体良关于教育与 天性的关系的思想及 其意义:①人的禀复大 致相同,因而都具有通 过教育成为人的可能 性,从而不仅充分肯定 了教育的作用,也反映 出朴素的平等思想② 昆体良一方面肯定了 认得字人性在教育中 的基础地位,另一方面 又指出了天性的不完 善性和可塑性,进一步 肯定了教育的建树作 用③昆体良强调个体 在自然特性上的个体 差别,重视研究个体的 独特性,为他的因材施 教等教学原则和方法, 奠定了理论基础。 7.简述夸美纽斯涉及 幼儿游戏理论?(1)游 戏是符合儿童天性的 能量的散发;(2)游戏是 组织愉快的幸福童年 的手段,是儿童生活所 不可缺少的伴侣。(3) 游戏是儿童的一切力 量和才能所籍以发展 的重要的智力活动,是 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 的有力手段。(4)游戏是 生活的预备。(5)此外还 有成人领导或参与游 戏的必要性等。夸美纽 斯的这些思想在幼儿 游戏理论的发展史上 具有重要的意义 。8.夸美纽斯对学前教 育的贡献有哪些表 现?(1)详细论述了教 育的作用及人受教育 的可能性。(2)在历史上 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 入其充满民主色彩的 单轨学制。(3)撰写了历 史上第一部幼儿教育 专著《母育学校》,以 及与其配套的亦可堪 称历史上第一的看图 识字课本〈〈世界图 解〉〉。(4)首次深入“研 究了在家庭条件下学 前教育的完整体系,规 定了它的目的、内容和 基本方法。 9.简述乌申斯基的儿 童教育观?(1)乌申斯 基重视儿童良好习惯 的培养。(2)乌申斯基重 视儿童的自由活动和 独立生活在其性格形 成中的作用。(3)培养儿 童个性的主要因素是 祖国语言和劳动。(4) 在教育的过程中考虑 儿童的年龄特征,如爱 好、兴趣、情感和思维 等。 10.战后各国学前教育 发展和改革的一般趋 势是什么?(1)政府日 益重视学前教育,制定 法律和政策,推进学前 教育事业的发展。(2) 提早幼儿教育起点,重 视学前教育的科研工 作。(3)学前教育机构多 种多样,幼儿入园率大 幅度提高。(4)重视学前 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 接。(5)确立学前教育在 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奠 基地位。(6)注意提高学 前教育师资的质量。(7) 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 发展。(8)扩大现代化教 育手段在学前教育中 的应用。 11.20世纪上半期美 国学前教育的显著特 点:①进步主义幼儿园 运动的兴起②蒙台梭 利热的短暂红火③保 育学校的传入 12.简述罗素的学前教 育思想?(1)其教育理 论以民主和科学精神 为基本特征。(2)罗素认 为,幼儿期的教育对人 的一生非常重要。(3) 罗素认为,游戏是儿童 最显著的特征。(4)主张 普设幼儿园,所有的孩 子无论贫富都可入园。 (5)罗素认为应给幼儿 较多的自由,反对压制 和强迫等。 13简述法国学前教育 发展的历史经验?(1) 法国政府历来重视学 前教育,视之为国民教 育的重要基础和解决 母亲不能照顾子女这 个社会问题的重要手 段。(2)法国政府建立了 行之有效的教育行政 和管理制度,并通过教 育立法和有关规定和 文件,使学前教育工作 有章可循。(3)给地方和 学校一定的自主权和 灵活性。(4)法国学前教 育重视研究儿童的个 别差异和教学个别化。 14联邦德国学前教育 的特点是什么?经过 长期的发展,联邦德国 的学前教育也形成了 许多自己的特色。(1) 德国的幼儿园绝大部 分都是由团体和私人 开设并负担经费的。(2) 儿童入园根据自愿。(3) 幼儿园不属学校系统, 不受国家约束。(4)没有 专门的管理幼儿园的 机构。 15、1989年3月15日, 日本颁布了一个新的 《幼儿园教育大纲》提 出须重视的三个问题: ①努力促进幼儿主体 性活动②以游戏指导 为中心③指导方法须 适合每个幼儿的特点。 16.简述日本学前教育 发展的历史经验?(1) 以法治教,以法促教(2) 选择学习外国经验,建 立自己学前教育体系。 (3)广开学路,调动一切 办学因素。(4)重视师资 队伍建设。(5)注意学前 教育理论的宣传和探 究。 17.简述20年代学前教 育的奠基工作?(1)确 定了苏联学前教育的 性质和任务。(2)发展学 前教育机构网的工作 初见成效。(3)培养学前 教育干部和教师。(4) 举行学前教育会议,讨 论有关问题。 18.简述苏联学前教育 的特点?1)党和国家 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统 一领导与集中管理。(2) 教育工作与保育工作 紧密结合。(3)教学—— 训导型教学模式。 19.杜威从哪几个方面 阐述了教育本质的问 题?(#)1)教育即生 长。(2)教育即生活。(3)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 改造。 20.杜威提出的教学法 内容是什么?(#)(1) 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 经验的情境——要有 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 兴趣的连续的活动。(2) 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 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 思维的刺激物。(3)他要 占有知识材料,从事必 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 题。(4)他必须负责一步 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 的解决问题的方法。(5) 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 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 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 让他自己去发现他们 是否有效。 21.简述蒙台梭利的儿 童发展观?(1)蒙台梭 利强调环境在人发展 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有 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 互作用。(2)蒙台梭利认 为,儿童所获得的任何 能力都非遗传所得,而 是吸取外界刺激和信 息,然后才产生心理。 (3)蒙台梭利认为,受生 命潜能的驱使,所有儿 童天生具有一种“吸 收”文化的心理,他们 因此能自己教自己。(4) 蒙台梭利认为,在发展 的过程中,对特殊的环 境刺激都有一定的敏 感时期。(5)以当时心理 学研究成果为依据,蒙 台梭利研究了儿童发 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 并指出了与此相联系 的各阶段教育的重点。 22.蒙台梭利要求教师 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1)教师应成为环 境的保护者和管理者。 (2)关键是要激发儿童 的兴趣,使他的整个人 格都参与活动。(3)当儿

教育学书籍读书笔记

教育学书籍读书笔记 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下面给大家分享教育学书籍的,欢迎参考! 《家庭教育》这本书,看过后,我明白了家长在很多方面都应该较正自己,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也教会了我怎样更好的与孩子沟通,怎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 一、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早睡早起多运动、多看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尤其要注意时常保持健康、快乐、自信的状态,让孩子处在和谐融洽、开心向上的家庭氛围里。 二、端正的学习目标 首先,学习是一件要伴随人一生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才需要完成的任务。也许对我们成年人来说,可以很轻易地理解这个道理,因为不管我们拿到硕士还是博士学位,在我们工作的时候,依然会遇到棘手的问题和挑战,不学习不突破,就永远不会有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让孩子也理解这一点:学习不是为了拿好成绩,也不是为了考好大学,学习的目的是让你们掌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为了让你们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承担起责任,是为了改变这个还有很多缺陷和问题的世界。 在学校里,孩子们学习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有做人的道理。第一次走进东升一小的校园时,美丽的校园不仅让人心旷神怡,操场边上那句“做有中国灵魂知礼明礼受礼的现代人”更让人深思和感动。当学校能把“德行”和“礼”作为办学的宗旨,是一种何等的高瞻远瞩的姿态。教育本身的目的是育才,唯有

德能兼备才能称之为“才”。在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中,我们要清楚地看到,中国的未来仰仗的不是经济增长或者GDP排名,只有和谐的社会才能更具有可持续性,而这就需要更多有德行的人来承担责任。因此,我们不能把孩子教育成读书机器或者考试达人,而是要教他们如何做一个有完整人格的人,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爱护环境和保护弱者等等。简短的说,我们和学校的一致目标是要让孩子们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因材施教 看过后,我意识到,孩子和小树一样,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也需要有不同的培育策略,要不断修枝剪叶,让她经历风雨,才能让她长成一棵有担当、有能力福荫社会的参天大树。 我的孩子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良而且会替别人着想的好孩子,比如说:今天碰到某某同学的妈妈,说你很可爱哦。慢慢地,孩子从开始抗拒上学,变得喜欢去上学了,从开始总是在课间时坐在教室里,到后来开始去操场、图书馆“探索”她的新天地。这一点一滴的进步对别的孩子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却让我很欣喜地看到她逐渐开朗和勇敢的迹象。书中那一句“仔细诊断,对症下药”的确是非常管用。上学路漫漫,将来孩子的路还很长,一定还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并不厚,但却很全面地针对很多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还会继续帮助我们克服困难。 最后,因为非常喜欢龙应台说过的一段话,所以借来这里跟诸位分享:“孩子,我要去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力,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

学前教育史自考试题(第一套)答案2019

学前教育史自考试题(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统称【A】。 A.三母 B.三傅 C.三师 D.三保 2.伊拉斯谟斯认为影响儿童教育和身心发展的三个因素中最主要的是【A】。 A.训练 B.自然 C.遗传 D.练习 3.重视乳母对婴儿的保育作用,主张要慎择乳母的教育家是【A】。 A.朱熹 B.王守仁 C.王充 D.颜之推 4.中国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B】。 A.天津严氏蒙养院 B.武昌蒙养院 C.湖南蒙养院 D.江苏旅宁第一女学附设幼稚园 5.古代东方【C】人重视学前教育,希望它能承担民族救亡和传统继承的任务。 A.印度 B.巴比伦 C.希伯来 D.埃及 6.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B】创办的新兰纳克幼儿学校。

A.维尔德斯平 B.欧文 C.福禄倍尔 D.威廉·哈里斯 7.学前教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联系的国家是【C】。 A.斯巴达 B.古埃及 C.古印度 D.雅典 8.现代美国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的首创者是【C】。 A.蒙台梭利 B.杜威 C.加德纳 D.皮亚杰 9.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按儿童年龄划分受教育阶段的教育家是【B】。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夸美纽斯 D.卢梭 10.1989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并确认了儿童四项权利的是【C】。 A.《幼儿园教育大纲》 B.《儿童权利保护法》 C.《儿童权利公约》 D.《学前教育改革设想》 11.主张“男子也可以任幼稚园教师”的教育家是【C】。 A.张宗麟 B.陶行知 C.陈鹤琴 D.张雪门

12.【A】是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倍尔的重要教育著作。 A.人的教育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学讲授纲要 D.母育学校 13.【D】是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经典著作 A.《人的教育》 B.《爱弥儿》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14.【B】依托慈善组织在巴黎创办了“托儿所”,成为法国第一所收容幼儿的托儿机构。 A.欧文 B.帕斯特莱 C.福特尔 D.奥柏林 15.张雪门于1966年出版了《增订幼稚园》一书,初步形成了他的【C】理论和实践体系。 A.“生活课程” B.“经验课程” C.“行为课程” D.“劳动课程” 16.亚里士多德认为5-7岁阶段应以【B】为教育孩子的主要任务。 A.智力开发 B.行为习惯养成 C.体育锻炼 D.语言学习 17.西欧中世纪的儿童观是【A】。 A.鼓吹由于儿童是带有“原罪”来到人世的,故生来性恶

学习中外教育史心得体会

学习中外教育史心得体会 近代学制的产生并非历史发展的偶然产物。陶行知在《中国建设新学制的历史》一文中指出:“一切制度都是时势的产物。学校制度亦不违反这原则。时势如此,学制不得不如此;时势如彼,学制不得不如彼。时势变迁,那应时势需求而来的学制亦不得不变迁。”[1](P421)近代中国学制的构建是在中国传统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一)清末中国传统教育腐朽衰落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开始丧失独立的地位,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已走向穷途末路的清末,传统教育面临种种危机。 从教育自身的发展状况来看,首先表现在科举制度弊病丛生。因袭千年的科举制度,到了清朝末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形式以及舞弊现象已经空疏僵化。科举制度腐败不堪,舞弊成风,请托行贿、冒名顶替屡禁不绝,加上八股取士,致使不学无术之徒充斥晚清士林。康有为描述说:“诸生荒弃群经,惟读四书,......但八股精通,楷法圆美,即可为巍科进士、翰苑清才;而竟有不知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代人,汉祖、唐宗为何朝帝者。若问以亚非之舆地、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2](P269)科举制度已严重抹杀了广大士子的思维,禁锢了受教育者的心智。 第二,官学教育名存实亡。清末官学教学内容空疏无用,学风陈腐,甚至很少从事教学活动。如最高学府国子监“已无管理制度,学堂丧乱……学生入监读书,不过是为了取得一个进身做官的资格,毫无读书求学的渴望,他们常是口衔烟袋,手捧茶杯,东游西荡。学校已是案位空闲,书声无闻。” [3](P228)无论中央官学还是地方官学都徒有虚名,不过是科举的装饰品。严复在《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中指出“自学校之弊既极,所谓教授训导者,每岁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73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73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下列选项中,取消预科,使大学不再担负普通教育任务的是 (分数:2.00)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一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壬戌学制的特点。在壬成学制的改革中,缩短了高等教育年限,取消预科,使大学不再负担普通教育的任务,有利于大学集中精力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3.全国教育联合会确定并刊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这一时间是 (分数:2.00) A.1903年 B.1912年 C.1922年 D.1923年√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壬戌学制的课程标准。在壬戌学制颁行后,1923年6月,全国教育联合会确定并颁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虽非政府颁布,但基于全国教育联合会的地位,全国各地均依此施行。从此,我国的教育进入到了“课程标准”的时代。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4.下列选项中,根据学龄儿童的年龄分期划分教育阶段的是 (分数:2.00)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一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壬戌学制的特点。壬成学制根据学龄儿童的年龄分期划分教育阶段,将学制阶段的划分建立在对我国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的研究上,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5.1937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的《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这里提出的教育方针是 (分数:2.00) A.三民主义教育方针 B.战时教育须做平时看√ C.五育并举 D.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战时教育须作平时看”。1937年8月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政府提出了“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的《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战时教育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的是 (分数:2.00) A.训练少年,俾能服务于战区及农村√ B.推行战时教程 C.训练青年,俾能服务于战区及农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